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納智捷透過鴻華先進的MIH開放平台模式開發新車,藉由鴻海集團在製造管理、成本管控上的優勢,讓納智捷得以取得價格合理、具競爭力的新(電動)車產品,藉此延續品牌經營;鴻華先進也需要納智捷的量產,證明MIH造車的本事,作為爭取全球代工訂單的敲門磚。
裕隆副總李建輝表示,全球發展趨勢以電動車為主流,全球車廠都朝此發展,納智捷未來也會朝電動車發展。
據了解,納智捷電動化轉型的第一款新車,會採用鴻華先進開發的ModelC電動休旅車,瞄準有廣大潛力的非豪華電動車市場。
去年以來全球電動車銷量急速增長,特別是電池成本的大幅下降,讓電動車面向大眾市場更具競爭力,讓納智捷決定加速產品電動化,爭取延續品牌經營的先機。據悉,納智捷將持續強化現行車款,包括URX、U6等的產品戰力,支持現階段營運,待2023年底ModelC量產後,跨入電動化時代。
事實上,在今年鴻海股東會的介紹影片中,已秀出ModelC電動車內外觀,日前鴻海中元普度,董事長劉揚偉回答媒體提問時,也意外爆料納智捷從油轉電的訊息。
鴻海揪裕隆合組鴻華先進,發展電動車專業代工(研發、製造)的全新經營模式,傳出與多家新創業者或傳統車廠洽談合作,然迄今進展有限,原因之一就是客戶對「零實績」的鴻華先進仍有疑慮,因此鴻華先進更需要納智捷作為展演的舞台,證實自己的實力;ModelC有納智捷的採用量產,將讓鴻華先進更具說服力,爭取海外客戶合作。
裕隆集團旗下的各項事業近期表現亮眼,除了裕日車外,中華車與裕隆企業都交出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成績單。其中,裕融更是一路攻頂,挑戰著獲利的歷史新高。特別是中華車,在商用車市場搶得先機的同時,轉投資事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穫,上半年EPS已達到5.01元。裕隆作為集團的母公司和控股公司,也成功擺脫了先前轉投資公司虧損的影響,讓集團的獲利更為穩定。 去年股東會上,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曾宣示要進行務實轉型,降低集團風險。一年來,她推動的各項策略已見成效,裕隆的營運腳步漸穩,逐漸轉為穩定的獲利。在疫情干擾、景氣變動,甚至產業變革的影響下,裕隆集團依然能夠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各種挑戰。 裕隆的自有品牌納智捷,在輕資產化的道路上,不僅保護了品牌形象,也讓營運更加順暢。華創車電與鴻海合資的鴻華先進的併入,讓資產發揮了更大的效能,不確定因素也得到有效控制。中華車與裕日車為集團帶來穩定的獲利,裕融則不僅創下了獲利的最高紀錄,更是集團多角化、水平整合的重要支柱。 隨著電動車時代的來臨,裕隆集團旗下的各項事業也展開了大動作,發展充電樁與相關事業,展現出對電動車時代來臨的準備。裕隆集團正以穩健的步伐,迎接未來的挑戰。
其中,中華車在商用車搶市之外,轉投資事業也都有不錯的成績,上半年的EPS已來到5.01元。裕隆作為集團母公司與控股公司也已擺脫先前認列轉投資公司虧損,影響獲利的局面。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去年股東會宣示務實轉型,降低集團風險,一年來推動各項策略後,已經明顯看出成果。如今的裕隆營運腳步漸穩,逐漸轉為穩定的獲利,確保集團在疫情干擾與景氣變動,甚至產業變革時,可以有足夠的資源對應。
裕隆的自有品牌納智捷在輕資產化的方向,兼顧品牌與營運;華創車電併入與鴻海合資的鴻華先進後,資產發揮更大的效能,不確定因素已獲得控制。
中華車與裕日車為集團創造穩定的獲利,裕融不只獲利創新高,還是集團多角化、水平整合的重要骨幹。尤其是電動車時代來臨,裕隆旗下事業大動作發展充電樁與相關事業,宣示已作好電動車時代來臨的準備。
順應節能環保趨勢,和泰車積極推廣豐田品牌油電車,其中插電式油電車PriusPHV不僅能享有與一般電動車相同的純電駕馭樂趣,當電力不足時,可以切換為油電模式繼續行駛,免去里程焦慮的困擾,PriusPHV油耗測試值高達每公升109.9公里,是節能減碳最經濟務實的購車選擇。
為了加速PriusPHV銷售,和泰車不僅提供購車享四年50%車價保證購回、動力電池延長保固等條件,更新增入門尊爵版車款,車價下探114.9萬元,前30輛提供折價10萬元優惠,再搭配政府的汰舊換新5萬元補助,最低99.9萬即可入手,比起許多國產汽油車還要便宜。和泰車表示,期待入門版車款的推出讓PriusPHV銷售加速,搭上這波微解封後的買氣人潮順風車,朝向全年銷售500輛以上的目標挺進。
納智捷月初針對U6GT智遊版等三款車推出現金紓困解封價優惠,車價現折10萬元策略奏效,納智捷打鐵趁熱,在微解封的第一天宣布再追加「U6GT藍調倍適版」車款,車價也折10萬元,以72.8萬元的超值價搶市。納智捷指出,U6GT擁有同級最大的202匹馬力,這次為更契合目標客層的喜好特性,將過去頂級款U6GT220的性能外觀配件下放,搭配改裝界知名的倍適登避震器,打造出U6GT藍調倍適版車款,強調「以國民車的價格享有風格獨具的個性跑旅」,力拚後疫情時代的銷售業績。
疫情緊張,車商搶攻市場推出多項安心措施!納智捷汽車推出「封館賞車」服務,讓顧客享受尊榮血拚感,同時降低染疫風險。Volvo汽車台灣分公司則是採用業界最高安全規格,為員工和顧客提供全面防護。為了應對疫情,車商們不斷創新,讓消費者能夠安心購車、保修愛車。
近期來,由於疫情影響,許多新車展示間和服務廠的來客數量驟減,對車商的銷售和服務業績造成一定打擊。為了吸引顧客上門,車商們紛紛採取各種措施,從線上賞車、送車到府試乘,到全員戴口罩、據點定時消毒,試乘車或進廠車輛全車消毒等,不遺餘力地為顧客提供安全可靠的購車環境。
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更是別出心裁,推出「封館賞車」服務,讓顧客在獨家包場的環境下賞車,享受VVIP般的尊榮感。為了確保安全,展間會全程保持淨空,並在賞車後立即進行車輛與環境消毒。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染疫風險,也讓顧客感受到車商的用心。
而Volvo汽車台灣分公司則是採用業界最高安全規格,為員工和顧客提供全面防護。國際富豪汽車表示,不惜成本提高防護規格,營造讓客戶安心的賞車環境。對於第一線人員,Volvo提供醫療級的防護配備,包括N95口罩、防飛沫面罩與一次性醫療手套;陪顧客試車的銷售顧問則全程戴上3M6800全防護面罩進行解說,確保兩者的安全。
在這場與疫情的較量中,車商們展現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創新精神,不斷推出各種措施,為顧客提供安全、放心的購車環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早日克服疫情,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
車商表示,國內疫情升溫以來,新車展示間、服務廠來客驟減,對新車銷售、車輛保修業績帶來不小打擊;為讓民眾安心上門,線上賞車、諮詢購車不稀奇,送車到府試乘、到指定地點收送車服務早已成為標準配備,更遑論全員戴口罩、據點定時消毒,試乘車或進廠車輛全車消毒等基本配備。
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作法更浮誇,直接提供上門顧客「封館賞車」服務,讓消費者享受包場的尊榮感,宛如精品服飾VVIP上門,店家拉下鐵門讓豪客血拚個夠一般,也藉此避免多組客人同時上門染疫的風險。納智捷表示,顧客賞車時展間會全程保持淨空,維持適當安全社交距離;賞車後立即進行車輛與環境消毒,確保安全無虞。
Volvo汽車則是採取業界最高規格防護措施,國際富豪汽車表示不惜成本提高防護規格,營造讓客戶安心的賞車環境。Volvo針對第一線人員拿出醫療級的防護配備,值班人員配戴N95口罩、防飛沫面罩與一次性醫療手套;陪顧客試車的銷售顧問更全程戴上3M6800全防護面罩進行解說,宛如防毒面具的防護。
裕隆主管昨天表示,第1季獲利成長主因為日產品牌與納智捷品牌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3%;另外,旗下裕融應收帳款收買及分期付款銷貨增加、華創營運模式改變,減少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加上納智捷銷售數較去年同期成長,同步推升公司獲利向上。
裕隆經過前兩年的體質調整,去年營運就開始逐季回溫,去年稅後純益27.39億元,比起前年大虧近245億元後成功轉盈,創下五年新高,換算全年每股稅後純益2.8元,今年首季再延續成長態勢。
裕隆也持續推動改革,昨天董事會通過增資華創車電4.33億元,以充實華創的營運資金,改善財務結構。
此外,裕隆董事會通過購入華擎機械工業公司股權案。因國發基金與經濟部階段性任務完成,官股有意願釋出,裕隆董事會配合股東投資策略改變,與華擎生產業務調整,同意購回股權。經專業機構鑑價,裕隆將總金額5.52億元,承購國發基金與經濟部持有的24.22%華擎股權,交易完成後,總持股43.16%。
法人看好裕隆經過前兩年「清理戰場」,今年獲利將邁大步。裕隆去年獲利雖然大幅改善,但因認列轉投資台灣納智捷和華創的一次性減損分別約8億元和22億元,獲利受到影響。展望今年,台灣納智捷今年第1季已經轉正,全年力拚損益兩平;至於華創攜手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推出MIH電動車平台。在業外包袱減輕下,法人看好裕隆今年整體營運表現可望優於去年。
至於裕隆集團旗下三大金雞母包括中華車、裕日車與經營汽車金融的裕融今年營運也持續樂觀,可望為母公司挹注轉投資收益。
據了解,李振成退休後將繼續以法人代表身份擔任裕日車和裕融兩家公司董事。裕隆集團表示,將借重他在汽車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另有職務安排。
蔡文榮與姚振祥在裕隆集團服務皆超過35年,具備車輛產業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兩人目前都是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未來分別接掌裕日車和納智捷,可望進一步發揮策略綜效,強化品牌戰略與體質,創造品牌績效。
裕日車昨天也發布第1季財報,受車用晶片短缺影響,今年首季稅後純益8.09億元,去年同期因為疫情影響,基期偏低,獲利年增3.5倍,但較去年第4季大幅縮水七成,單季每股純益2.7元,是2012年以來單季獲利次低。
不過,裕日車受惠大陸轉投資東風日產汽車業績增長,去年每股純益21.8元,連續兩年大賺超過二個股本。昨天董事會通過每股擬配發現金股息18.53元,配發率85%,以昨天收盤價276.5元計算,殖利率6.7%。
針對裕日車第1季獲利較去年4季縮水,法人表示,主要是車用晶片短缺,對裕日車出貨造成影響。另外,最近鋼、銅、貴金屬等材料成本大漲,加上貨櫃運費暴漲,以及車用晶片短缺,國產車或進口車都面臨極大漲價壓力,裕日車有部分車款已是虧本賣。外界推測,下半年國內汽車價格恐喊漲,將有利車廠營收,獲利也有望上揚。
中華車昨天也公布第1季財報稅後純益達12.84億元,年增120.8%,是2018年第2季以來新高,每股純益2.35元,創單季新高。
中華車主管表示,第1季除汽車銷售佳,轉投資事業獲利也大幅增加。第1季在國內銷售量達1.45萬輛,年增13.5%,隨銷售量增加、全廠稼動率提高,加上撙節費用,推升整體獲利。
接續一年多的疫情影響,連帶衝擊經濟發展,加上年初至今的旱象及太魯閣號事故等原因,讓今年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遶境盛事的重啟,格外引發信眾注目,4月9日大甲媽祖起駕展開9天8夜行程,及4月11日白沙屯媽祖起駕徒步8天7夜遶境,沿途估計有上百萬人次信眾虔誠跟隨。
成軍1年的格上Go Smart車隊今年也熱情參與,派出8輛由納智捷URX組成的格上車共享祈福車隊,沿途提供信眾休憩使用,「累了請上車」的醒目提醒,讓跟隨遶境隊伍的信眾隨時上車歇腿,補充體力、稍事休息後,充飽電再繼續前進。格上Go Smart也備好8萬份口罩及濕紙巾,為跟隨遶境的信眾補充抗疫物資。
對格上Go Smart有興趣可以下載格上Go Smart,可獲專屬折扣,網址:https://gosmart.page.link/3xyR。
裕隆集團旗下三大上市車廠裕隆、裕隆日產、中華汽車26日舉行法說會,裕隆副總經理李建輝說,旗下品牌納智捷、裕隆日產在年初積極建立車用晶片庫存,打包票至少7月底前不會出現「缺片」問題。同時裕隆也信心喊話,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會持續下去,納智捷也將續推符合消費者需求、讓人驚豔的新車產品。
疫情急遽升溫,三家車廠主管都坦言,近期店頭來客、新車銷量確實有所下滑,對整體市場與後續業績影響程度還無法斷定。不過李建輝強調,新店裕隆城商場開發進度不受疫情影響,商場預計明年第四季開幕。
裕隆、裕日車、中華車今年第一季新車銷量、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獲利方面,儘管遭遇原物料、運費上漲等不利因素墊高營運成本,但在基期偏低下,三家公司首季營業利益均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其中,裕隆更因為自主品牌事業策略轉型,認列自轉投資華創車電的管理、研發費用大幅減少,也造就第一季營業淨利達18.5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兩倍。
轉投資收益扮演拉動裕隆三寶首季獲利的關鍵!中華車認列來自裕隆、福建台亞、福建奔馳、江申大陸轉投資等四大事業合計逾5.8億元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5倍;裕日車認列大陸東風日產收益9.36億,年增3.1倍,東風日產今年設定新車銷量目標為128萬輛、年增7萬輛,法人估仍可持續貢獻裕日車兩個股本的投資收益。不過裕日車主管也透露,今年東風日產為發展電動車投入大量資本支出,若因此調整代工費,將影響裕日車對東風日產的收益認列。
至於大陸車市,裕隆集團引用對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估,認為今年新車總銷將達2,630萬輛、年增3.9%,主要受惠於新能源車下鄉、綠色出行政策的刺激,但裕隆也提醒,對岸市場仍存在疫情發展反覆、大陸企業投資信心尚待恢復、美中貿易戰爭端等風險。
裕隆汽車在剛剛公布的第1季財報中,交出亮眼成績單,税後純益達到13.58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5.89倍,這個數字還是自2011年第1季以來的近十年最高紀錄,單季每股稅後純益更是有1.39元。這次的獲利成長,裕隆主管解釋說,主要是因為旗下日產品牌和納智捷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了約13%,再加上裕融應收帳款收買及分期付款銷貨增加,以及華創營運模式改變,減少了研發和管理費用,這些因素共同推升了公司的獲利。
過去兩年,裕隆進行了體質調整,去年營運逐季回溫,税後純益達到27.39億元,成功轉盈,創下五年新高,全年每股稅後純益2.8元。今年首季,裕隆繼續延續成長勢頭。為了持續推動改革,裕隆董事會通過增資華創車電4.33億元,以強化其營運資金,並改善財務結構。
此外,裕隆董事會還通過了購買華擎機械工業公司股權的計劃。由於國發基金和經濟部的阶段性任務完成,官股有意願釋出,裕隆配合股東投資策略的改變,購回了華擎24.22%的股權,總金額達5.52億元,交易完成後,裕隆將持有華擎43.16%的股份。
市場法人普遍看好裕隆的未來表現,認為在經過前兩年的「清理戰場」後,今年的獲利將會有更大的進步。去年雖然獲利大幅改善,但由於認列轉投資台灣納智捷和華創的一次性減損,獲利受到了影響。今年,台灣納智捷第1季已經轉正,全年目標是損益兩平;華創則與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推出MIH電動車平台。在業外包袱減輕的背景下,法人預期裕隆今年整體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
裕隆集團旗下的三大金雞母——中華車、裕日車以及經營汽車金融的裕融,今年營運也相當樂觀,預期將為母公司帶來可觀的轉投資收益。
【台灣新聞】裕隆汽車集團在第一季的財報上交出亮麗成績單,受惠於轉投資的裕隆日產汽車、裕融企業等,公司第一季稅後淨利達13.58億元,年增長高達589.34%,EPS則達1.39元,表現遠超過去年同期的0.13元。在董事會上,裕隆宣布斥資5.52億元收購華擎機械24.22%的官股,進一步強化與引擎廠的合作關係。
裕融企業也在同一天召開董事會,除了通過第一季財報,還預測第二季的稅後淨利將在9.63億元至11.31億元之間,EPS預期為2.77至3.25元,有望超越第一季的水準。同時,裕融企業選擇了裕日車總經理李振成出任副董事長,期待借助他在汽車產業的豐富經驗,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多助力。
裕隆汽車的合併營收在第一季達到204.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99億元,主要來自於日產及納智捷品牌新車銷量的成長。第一季合併營業淨利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2.39億元,主要因轉投資的應收帳款收購及分期付款銷貨增加,以及研發與管理費用的減少。
裕隆汽車董事會通過的兩項投資案,旨在加強自主品牌汽車事業的轉型。其一為增資華創車電4.33億元,以改善財務結構和增強運營資金;其二則是以5.52億元收購華擎機械股份,將其逐步整合進裕隆汽車。華擎機械作為台灣第一家共用引擎廠,對裕隆汽車來說是重要的合作夥伴。
此次收購華擎機械官股,裕隆集團已掌控95%的股權,未來將逐步整合華擎進入裕隆汽車的生產體系,這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裕隆主管昨天表示,第1季獲利成長主因為日產品牌與納智捷品牌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3%;另外,旗下裕融應收帳款收買及分期付款銷貨增加、華創營運模式改變,減少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加上納智捷銷售數較去年同期成長,同步推升公司獲利向上。
裕隆經過前兩年的體質調整,去年營運就開始逐季回溫,去年稅後純益27.39億元,比起前年大虧近245億元後成功轉盈,創下五年新高,換算全年每股稅後純益2.8元,今年首季再延續成長態勢。
裕隆也持續推動改革,昨天董事會通過增資華創車電4.33億元,以充實華創的營運資金,改善財務結構。
此外,裕隆董事會通過購入華擎機械工業公司股權案。因國發基金與經濟部階段性任務完成,官股有意願釋出,裕隆董事會配合股東投資策略改變,與華擎生產業務調整,同意購回股權。經專業機構鑑價,裕隆將總金額5.52億元,承購國發基金與經濟部持有的24.22%華擎股權,交易完成後,總持股43.16%。
法人看好裕隆經過前兩年「清理戰場」,今年獲利將邁大步。裕隆去年獲利雖然大幅改善,但因認列轉投資台灣納智捷和華創的一次性減損分別約8億元和22億元,獲利受到影響。展望今年,台灣納智捷今年第1季已經轉正,全年力拚損益兩平;至於華創攜手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推出MIH電動車平台。在業外包袱減輕下,法人看好裕隆今年整體營運表現可望優於去年。
至於裕隆集團旗下三大金雞母包括中華車、裕日車與經營汽車金融的裕融今年營運也持續樂觀,可望為母公司挹注轉投資收益。
裕隆小金雞裕融13日也召開董事會,除通過第一季財報,也公布第二季簡式財測,估單季稅後淨利9.63億∼11.31億元,EPS約2.77∼3.25元,有機會超越第一季的3.1元,續創同期新高。
裕融董事會同時推選現任裕日車總經理李振成出任裕融副董事長,裕融表示,將借重李振成在汽車產業的專長與經驗,為公司業務的擴展,提供更多的協助。李振成日前向裕日車申請退休,裕日車總經理職務將在本月25日交接。
裕隆13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一季財報,該季合併營收204.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99億元,裕隆解釋,係因日產及納智捷品牌新車銷量年增約13%所致。第一季合併營業淨利18.55億元,亦較去年同期增加12.39億元,主因轉投資裕融本期應收帳款收買及分期付款銷貨增加,及轉投資華創車電營運模式改變,減少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加上納智捷的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
裕隆第一季稅後淨利13.58億元、年增589.34%,EPS為1.39元,10倍於去年同期的0.13元,若與追溯調整2020年減資彌補虧損影響後的去年同期每股淨利1.19元相比,今年第一季獲利仍有明顯進步。
裕隆董事會也通過兩項投資案,均與自主品牌汽車事業轉型工程相關,包括斥資4.33億元增資華創車電,藉以改善財務結構與充實營運資金;另一案則是以5.52億元的代價,向經濟部與國發基金,買入其持有的華擎機械股份4.09萬張(持股比24.22%)。
華擎是台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共用引擎廠,當年是在政府號召下,由官股與國內各主要汽車製造廠合資設立。華擎的代表作,是當年小型商用車中華威利的1.2升汽油引擎,裕隆納智捷汽車的引擎,也出自華擎生產線。
據了解,這次買下華擎所有官股後,裕隆集團已掌握華擎95%的股權,未來將逐漸朝併入裕隆汽車的方向調整。
台灣汽車產業傳來重大人事變動!昨日,裕日車董事會通過了一項重要的決定,總經理李振成將正式退休,而由裕隆集團總經理蔡文榮回鍋接棒,成為納智捷汽車的新領航者。同時,裕隆總經理姚振祥將兼任納智捷總經理職位,兩人的人事異動將於5月25日正式生效。
李振成退休後,將繼續以法人代表身份擔任裕日車和裕融兩家公司的董事,並將他的汽車價值鏈專長及豐富經驗帶入新的職務中。裕隆集團表示,對他的專業知識及經驗深信不疑,並將賦予他新的職務挑戰。
蔡文榮和姚振祥在裕隆集團服務已超過35年,對車輛產業有著深厚的經營和管理經驗。兩位新任領導人都擔任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未來分別掌舵裕日車和納智捷,預期將發揮策略綜效,強化品牌戰略與體質,創造品牌績效。
昨日,裕日車也發布了第一季度的財報。雖然受到車用晶片短缺的影響,今年首季的稅後純益為8.09億元,但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倍,單季每股純益達2.7元,是自2012年以來單季獲利的次低點。然而,受惠於大陸轉投資東風日產汽車業績增長,去年每股純益達21.8元,連續兩年創下超過兩個股本的大漲。
董事會通過了每股擬配發現金股息18.53元,配發率達85%,以昨天收盤價計算,殖利率高達6.7%。對於第一季獲利較去年第四季大幅縮水,法人分析指出,車用晶片短缺是主要原因,加上材料成本上升和運費激增,對車輛製造產業造成重大壓力。
裕日車預計,下半年國內汽車價格可能上漲,這將對車廠營收和獲利帶來正面影響。同時,中華車也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財報,稅後純益達12.84億元,年增120.8%,創自2018年第2季以來新高,每股純益2.35元,創單季新高。
台灣汽車產業再掀人事變動波!裕隆集團近期進行高層人員調整,集團旗下的裕隆日產汽車總經理李振成申請退休,由裕隆集團決策委員蔡文榮和姚振祥共同接棒,分別兼任裕隆日產汽車和納智捷汽車兩家汽車品牌銷售公司的總經理。這一人事任命,旨在提升產銷溝通效率,加速集團決策落實執行。
據悉,李振成在裕隆日產汽車退休後,將繼續擔任裕日車、裕融兩家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並將繼續發揮其在汽車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裕隆集團強調,納智捷汽車在管理層調整後,將持續朝務實轉型的策略推進,結合鴻華先進的資源,穩定營運;未來將培育年輕專業經理人團隊,推動數位化營銷模式,迎接汽車業新能源化的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蔡文榮和姚振祥兩人在集團內具有豐富的經營和管理經驗,且同為集團決策委員,未來將更有效地發揮策略綜效,強化品牌戰略與體質,創造品牌績效。此次人事調整,被外界視為裕隆集團推動組織扁平化改革,促進產銷溝通,並讓集團決策能更直接在第一線落實的重要舉措。
裕隆日車去年稅後淨利達65.41億元,對母公司裕隆汽車投資收益估達30億元,是集團獲利最高的汽車事業。近年來,裕隆集團大舉投入自主品牌汽車事業,裕日車扮演著穩定貢獻獲利的金雞母角色,成為裕隆集團的重要事業之一。
總結來說,裕隆集團此次人事調整,對於集團的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裕隆集團通過此次調整,有望提升產銷效率,推動數位化轉型,迎接汽車業的未來挑戰。
據了解,李振成退休後將繼續以法人代表身份擔任裕日車和裕融兩家公司董事。裕隆集團表示,將借重他在汽車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另有職務安排。
蔡文榮與姚振祥在裕隆集團服務皆超過35年,具備車輛產業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兩人目前都是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未來分別接掌裕日車和納智捷,可望進一步發揮策略綜效,強化品牌戰略與體質,創造品牌績效。
裕日車昨天也發布第1季財報,受車用晶片短缺影響,今年首季稅後純益8.09億元,去年同期因為疫情影響,基期偏低,獲利年增3.5倍,但較去年第4季大幅縮水七成,單季每股純益2.7元,是2012年以來單季獲利次低。
不過,裕日車受惠大陸轉投資東風日產汽車業績增長,去年每股純益21.8元,連續兩年大賺超過二個股本。昨天董事會通過每股擬配發現金股息18.53元,配發率85%,以昨天收盤價276.5元計算,殖利率6.7%。
針對裕日車第1季獲利較去年4季縮水,法人表示,主要是車用晶片短缺,對裕日車出貨造成影響。另外,最近鋼、銅、貴金屬等材料成本大漲,加上貨櫃運費暴漲,以及車用晶片短缺,國產車或進口車都面臨極大漲價壓力,裕日車有部分車款已是虧本賣。外界推測,下半年國內汽車價格恐喊漲,將有利車廠營收,獲利也有望上揚。
中華車昨天也公布第1季財報稅後純益達12.84億元,年增120.8%,是2018年第2季以來新高,每股純益2.35元,創單季新高。
中華車主管表示,第1季除汽車銷售佳,轉投資事業獲利也大幅增加。第1季在國內銷售量達1.45萬輛,年增13.5%,隨銷售量增加、全廠稼動率提高,加上撙節費用,推升整體獲利。
這次姚、蔡兩人以集團決策委員的高度,兼任兩家汽車品牌銷售公司的總經理,外界解讀,嚴陳莉蓮藉此人事安排,推動組織扁平化改革,促進產銷溝通,並讓集團決策能更直接在第一線落實。
裕隆集團表示,李振成自裕日車退休後仍會繼續擔任裕日車、裕融兩家公司法人董事代表,裕隆集團還將借重李振成在汽車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另委以要職。
裕隆集團也強調,納智捷汽車在這波管理層調整後,將持續朝務實轉型的策略推進,以結合鴻華先進的資源及輕資產的品牌經營策略持續穩定營運;未來納智捷將持續培育年輕專業經理人團隊,推動數位化營銷模式,迎接汽車業新能源化的新趨勢。
裕日車去年稅後淨利65.41億元,貢獻母公司裕隆汽車投資收益估達30億元,是集團獲利最高的汽車事業;近年來裕隆集團大舉投入自主品牌汽車事業,裕日車稱職扮演穩定貢獻獲利的金雞母角色,是裕隆集團重要事業之一。
裕日車11日董事會通過總經理李振成申請退休案,總經理職務由蔡文榮接任,人事案自今年5月25日起生效。蔡文榮曾在2010∼2017年擔任裕日車總經理,之後轉調納智捷汽車總經理職務迄今。至於蔡文榮原本的納智捷汽車總經理職務,將由現任納智捷汽車董事長姚振祥兼任。
姚振祥目前擔任裕隆汽車總經理職務外,與蔡文榮兩人都在去年入列裕隆集團最高決策單位-五人小組,成為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倚重的左右手。
裕隆集團則表示,蔡文榮、姚振祥兩人皆在集團服務超過35年,具備車輛產業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兩人也同樣身為集團決策委員,未來接任可更好的發揮策略綜效,強化品牌戰略與體質,創造品牌績效。
裕隆集團昨(14)日舉行聯合法說會,透過前兩年的積極「清理戰場」,裕隆已經成功轉虧為盈,讓市場對今年的獲利表現充滿期待。去年,裕隆因認列轉投資台灣納智捷和華創的一次性減損分別約8億元和22億元,雖然去年税後純益只有27.39億元,但比起前年大幅虧損244.65億元已經大幅改善,每股純益達到2.8元。 展望今年,台灣納智捷今年第1季已經扭虧為盈,整年目標是損益兩平。而華創則與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推出MIH電動車平台,各種推展動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業外包袱減輕的背景下,法人普遍看好裕隆今年整體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 裕隆集團的三大金雞母——中華車、裕日車和裕融,今年營運都維持樂觀態度,預期將為母公司帶來豐厚的轉投資收益。中華車副總曾鑫城在法說會上透露,公司今年第1季銷售狀況亮麗,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2.8%,超過原先目標。雖然獲利部分還在結算中,但由於銷售台數增加帶來的稼動率提升,以及轉投資收益的增加,中華車的獲利成長可期。 裕融則在去年大賺31.39億元,比前年再成長6%,創下獲利新高,每股純益達到8.85元。在這些亮麗的數字背後,裕隆集團正積極布局未來,以確保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穩定發展。
裕隆去年因認列轉投資台灣納智捷和華創的一次性減損分別約8億元和22億元,去年稅後純益27.39億元,但比起前年大幅虧損244.65億元已大幅改善,成功轉虧為盈,換算全年每股純益2.8元。
展望今年,台灣納智捷今年第1季已經轉正,全年力拚損益兩平;至於華創攜手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推出MIH電動車平台,各種推展動作如火如荼。在業外包袱減輕下,法人看好裕隆今年整體營運表現可望優於去年。
關鍵在於,裕隆集團旗下三大金雞母包括中華車、裕日車,和經營汽車金融的裕融,今年營運也持續樂觀,可望為母公司挹注轉投資收益。
中華車副總曾鑫城昨天在法說會中表示,公司今年第1季銷售狀況良好,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2.8%,高於原先目標。獲利方面,目前還在結算中,但由於銷售台數增加使全廠稼動率提升,有利成本減低、加上轉投資收益增加,中華車獲利成長可期。
至於裕融去年大賺31.39億元,比前年再成長6%,續創獲利新高,每股純益8.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