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不過,裕隆日產汽車刻意將漲價時點壓到農曆年後,做多年前旺季 買氣的用意明顯。裕日車強調,1月28日前仍可比照舊價購車,並同 享包括市價2.79萬元水波爐購車禮、5,000振興券換4萬元配件金、高 額零利率,以及六大系統八年無限里程延長保固等優惠,有意購車買 家可儘早入手。
車商指出,過去一年多來,由於疫情等因素,原物料行情飛漲,加 上車用晶片短缺、海運物流成本十倍增等問題,導致新車製造成本大 幅上揚,進口車早從2021年中起就陸續調漲車價反映,國產車業者苦 撐一年後才「落後補漲」,期待能改善已遭嚴重侵蝕的毛利。
龍頭和泰率先針對豐田品牌國產車價,全面上調1萬∼2萬元後,中 華汽車也宣布旗下三菱、CMC品牌的國產車,從新年度起漲價1萬∼1 .6萬元(輕型商用車菱利除外),納智捷也針對入門休旅車U6部分車 型小漲1萬∼2萬元不等。
裕日車的Tiida、Sentra、X-Trail等三大國產車系,農曆年後車價 也上調1萬∼2萬元。
對比進口車商大張旗鼓宣告新車售價調漲訊息,這波國產車漲價動 作,業者相當低調,和泰、裕隆都是透過官網,更新國產車型建議售 價的方式,「默默」調價。業者透露,低調漲價主要是顧慮顧客接受 度,畢竟國產車買家多為「價格敏感」族群,相對於經濟能力較好的 進口車買家,現在更關心的應是何時能交車。
另一方面,國產車業者對社會觀感也有所顧忌,尤其政府近期正調 查各行業是否有不當漲價行為,深怕查價之的火燒到自己身上,因此 都採低調漲價的做法,且調漲金額都壓在2萬元以內,遠低於進口車 。
不過,在國產車一片「漲」聲中,目前包括福特六和、台灣本田, 及代理現代(Hyundai)汽車的三陽工業等三家車廠,暫無調高新年 式國產車價的計畫。
嚴凱泰曾說,「走自主品牌(納智捷)這條路,是我生命中非常、 非常重要的事!」在實現父母親遺志的同時,更為台灣汽車工業的進 階發展貢獻許多,展現企業家的無私胸懷。
鴻海集團找上裕隆合作開發電動車,嚴陳莉蓮直言,關鍵在於「裕 隆是台灣唯一擁有整車正向開發能力的企業」,而這正是嚴凱泰堅持 十幾年、繳了許多學費的結果。
她說,「雖然凱泰已無法親眼見證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起飛,但台 灣電動車能有今天的發展條件,我認為凱泰有做出重大的貢獻!」
只是納智捷汽車、新店裕隆城是嚴凱泰生前最重視的兩大事業,嚴 陳莉蓮接班後,卻毅然大幅調整策略方向,不免引來質疑。她認為, 「調整,不代表過去是錯的,只是環境已經變了,如果還繼續用老招 式、只想換湯不換藥的去微調,不去做徹底的改革,那就真的錯到底 了!」
她說,過去裕隆自主研發採單打獨鬥的方式,並不利裕隆集團,所 以在戰略上做出重大調整,從過去的「重資產、單一客戶」,轉變為 「輕資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策略,未來納智捷的新能源車 將以裕隆與鴻海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的MIH平台為基礎,結合鴻海 集團的資源再出發。
「環境變了,我的態度就是要識實務地去面對,該調整就調整,生 存與發展最重要!」言談中,充分地表露嚴陳莉蓮務實的一面。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婆婆吳舜文總裁,在與她相處的這段歲月,她視我如女兒」。嚴陳莉蓮透露這個過往,可知,裕隆集團創辦人吳舜文的眼界高遠,早為嚴凱泰找好了「最佳左右手」,甚至是預備了可能的「接班人」。
吳舜文當年讓嚴陳莉蓮管理裕隆籃球隊,吳曾說,「如果給莉蓮機會與空間,她會是不得了的人。」婆婆吳舜文一句話,她,嚴陳麗蓮默默「奉」在心裡多年。
她把吳舜文當榜樣,每當面對各種重要決策時,吳舜文彷彿還在世,殷殷切切的囑咐與叮嚀,都是最大的後盾。
回到三年前,談及「接班」,嚴陳莉蓮坦承,「壓力很巨大」,這不是一個舒服的位置,一雙兒女還小,也需要照顧,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她想到集團上萬名同仁及背後的家庭,她也只能、無可迴避的承擔。「或許這是運動員性格吧!」嚴陳麗蓮笑說。
嚴陳莉蓮在接掌裕隆集團之後,每周都排定固定的會議行程,加上許多臨時性的會議,確實陪小孩子的時間變少了。
但一雙兒女也都很體諒,如果有臨時取消會議,多出來的時間量陪他們,特別是小兒子。一開始嚴陳莉蓮也會不捨,但時間久了也就調適過來了,他們兩個未來責任重大,及早學會獨立也是好事。
若說嚴陳莉蓮為扛下重擔,從一個溫柔的女性,轉變成女強人,並不為過。她為了改善裕隆汽車、納智捷、華創等汽車事業經營體質,2019年一次性進行大規模的資產減損,並對納智捷品牌經營效益不佳且虧損的據點進行縮編改革,由原39個據點縮編為18個進行鐵腕止血,好讓裕隆集團的汽車事業瘦身、擺脫包袱,確實需要魄力。
在領導上,嚴陳莉蓮特別看重即時的獎勵及處理,用人要當機立斷,領導風格則是「恩威並濟」。其次在未來人才的培育上,過去集團各公司基本上是各管各的,嚴陳莉蓮認為,藩籬要打破,鼓勵「跨界競爭」,期許裕隆集團的人才也要有跨界視野,今年主導推動成立「育才計劃」專案,集結集團各事業體多名潛力人才,透過機制與流程,在同一個平台上互相交流與學習,站在集團的高度,建立新視野與新能力,爭取扛起集團各事業體「轉型升級」的重責大任。
答:外界認為我要為納智捷設下停損,這樣說不對,我是因應環境變化做出戰略上的調整。納智捷這一路走來坎坷,但若不是裕隆這多年來的耕耘,我們與鴻海的合作也不會成局,台灣電動車產業鏈也不會有今天的起步條件。
因此,在戰略上,我們做出重大調整,從過去的「重資產、單一客戶」,轉變為「輕資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策略。未來,納智捷的新能源車將以我們與鴻海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的MIH平台為基礎,結合鴻海集團的資源再出發。
發展自主汽車工業一直是我公公、婆婆的心願,也是凱泰一生念茲在茲的願望。凱泰曾說過:「走自主品牌(納智捷)這條路,是我生命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他希望在實現父母親遺志的同時,也能夠為台灣汽車工業的進階發展盡一分力,這是企業家無私的胸懷,凱泰深刻的了解,沒有自主品牌,台灣汽車工業永遠只是代工配角,命運永遠掌握在別人手中,他不迷惑於賺快財,而是致力在布局賺長財。
台灣汽車市場一年只有40幾萬台,外界都不看好自主品牌事業,父母親的遺願雖然是凱泰投入納智捷自主品牌的最大動力,但他憑的不是一股情懷而已,而是經過多年來的策略布局。打勝仗是我們的目標,但前提是我們不打輸不起的仗。
鴻海集團之所以與裕隆合作,前面提到的,很重要的一點是裕隆是台灣唯一擁有整車正向開發能力的企業,這個正向開發能力是凱泰執行長堅持十幾年、繳了許多學費下來的結果,雖然他等不到看到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起飛,但台灣現在電動車能有今天的發展條件,這都是凱泰為台灣汽車努力的重大貢獻。
問:攜手鴻海推出電動車後,談談裕隆集團下一步在電動車的發展策略?
答:2019年在我們宣示以「輕資產、開放平台、多元客戶」做為我集團華創研發的新策略後,由於這樣的理念與鴻海劉揚偉董事長想把ICT產業IDM模式導到汽車產業的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劉董事長主動找到我集團,希望探討合作的可能。
我們兩大集團在電動車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鴻海需要裕隆的整車正向開發能力與團隊,裕隆需要鴻海的全球規模、供應鏈、客戶網絡及三電關鍵零部件,所以我們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很快就成立了。
當然這麼大的一件合作案,能夠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談成,除了前面提到的雙方互補性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高層的互信。我與郭創辦人及劉董事長溝通很好,我們理念一致、彼此信任,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劉董事長曾說他希望讓凱泰執行長的自主品牌夢想延續下去,這些都是打動我的因素。
嚴陳莉蓮罕見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接手裕隆集團的心路歷程,談她如何接下裕隆前執行長嚴凱泰留下的重擔,對於三年來的投入與考驗,嚴陳莉蓮首次接受專訪,闡述她的經營理念與對策,以下為嚴陳莉蓮的專訪紀要:
問:你曾說,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最大變革。你認為,當前裕隆集團的角色、未來的考驗及最大的機會是什麼?
答:環境變化快速、科技應用持續進化、產業跨界競爭激烈,可以預見的是,汽車產業將持續變革,未來的挑戰只會更險峻,但對裕隆集團來說,也是很大的機會。
產業新競局 擴大結盟應戰
裕隆過去數十年在汽車產業打下很紮實的基礎,現階段我們要務實地:「穩」住腳步、調「好」體質、「轉」型定策,把握跨出下一大步的機會。
隨著節能減碳環保要求,汽車產業「新四化」,即「電動化、智能化、連網化、共享化」趨勢,將加速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未來台灣面對CPTPP要求,持續調降進口關稅等情勢,將不利台灣燃油車及國產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增添更多的經營挑戰及不確定性。
汽車業百年大變局,產業將迎來「變遷戰」,裕隆集團除延續務實轉型策略外,未來將整合集團跨公司之資源及對外策略聯盟。以裕隆、鴻海兩大集團的強強結盟為例,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生態系等產業趨勢,都帶領集團朝向下一個十年轉型升級之路邁進。
問:裕隆集團旗下多家指標企業已有一番策略調整,這些公司未來的營運方針及策略為何?
答:先談方針,集團企業各擁資源與基礎,我當前有兩個要求:鞏固與優化。這包括裕日車、中華車、納智捷三家品牌公司,未來五年的新產品導入、推出計畫,要「擴大力度、加快腳步」,因為產品是出海口,是一切發展的根本。
裕隆汽車要發揮它製造的優勢,尋找多元客戶及新業務,例如「電動物流車及儲能業務」開拓等。至於裕融企業,在融資事業上已橫跨「汽車、企業、消費」三大金融市場,未來要持續深耕多樣化產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水平事業方面,包括出行服務(格上)、維修通路(行冠)及充電網路運營(裕電),除了自身業務開拓外,未來也會與集團企業創造出綜效。
嘉裕方面,是台灣西服的第一品牌,但西服市場鈍化,嘉裕正力圖轉型,包括開發新正裝、進入軍服新通路體系及衍生開發周邊商品等。
問:承接集團最大責任後,你對經營的想法是什麼?
答:除了各事業體各自基本盤的鞏固與優化之外,我更重視兩件事,一是經營理念的改造,另一件是發揮事業體綜效。
人才擺第一 重視團隊精神
在「經營理念的改造」方面,裕隆集團是從工業製造起家,很會製造產品,但在賣東西方面就比較弱一些。我要求未來任何策略的研擬,都要從顧客的角度倒回來思考,顧客包括最終消費者以及經銷商,你要了解他們的需求,配合他們的需求,把銷售以及服務真正做到位。
在事業體綜效的發揮方面,未來在CPTPP的壓力下,台灣國產車將面臨極大壓力,但是需求仍在,我們須突破框架、創新經營,以超越過去僅看成本、產品與KPI上的市場邏輯。
至於經營模式如何創新,顧客體驗與需求是關鍵,裕隆集團事業涵蓋「食衣住行育樂」,是全方位的生活集團,但各事業體傳統上不相聯屬,我們將以「數位轉型做為工具平台」,以整合集團量能。我們要讓顧客僅面對「一個裕隆」(one Yulon),這是往後幾年要努力的方向。
問:在企業的轉型與創新中,最大的關鍵是什麼?
答:人才,人對了,事情才做得順。也許是因為我當國手運動員的背景,人才之外,我也重視還得要有團隊精神,就像在球場上,你要隨時視球場的情況,與隊友做好補位、打好團隊戰,如果球隊不能贏球,你個人擁有再好的成績也枉然。
在未來人才的培育上,過去集團各公司基本上是各管各的,我認為這個藩籬要打破,畢竟未來的商業競爭是「跨界競爭」,人才也要有跨界視野,更何況裕隆集團的事業橫跨了「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因此,擁有一群具備跨界視野的領導人才,更是裕隆集團未來順利「轉型升級」的基礎。
管理再進化 聆聽市場聲音
所以集團在今(2021)年推動成立「育才計劃」專案,集結集團各事業體多名潛力人才,透過機制與流程,在同一個平台上互相交流與學習,站在集團的高度,建立新視野與新能力,爭取扛起集團各事業體「轉型升級」的重責大任。
這兩年我對集團主艦企業的總經理賦予較大的權力,也希望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是只顧好自己的領域就好,也要多站在集團角度貢獻心力,所以我把裕隆姚振祥總經理、裕日蔡文榮總經理提為決策委員,未來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走。
問:你接手集團執行長後,如何逐步推動轉型?
答:裕隆集團在凱泰執行長多年的經營布局下,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但在新環境下不能再用老招式。「調整」不代表過去是錯的,只是因為環境變了,不做徹底改革,那就真的錯到底了。
所以我上任之後,歸結主要就是做幾件事,一是重大決策變革。包括自主品牌納智捷朝「開放平台」務實轉型,其次、新店裕隆城改「先商業後住宅」,有序推進。這兩件事,穩住了裕隆集團的財務。
這兩件事說來輕鬆、做來複雜,若沒有裕隆的團隊,確實不容易做到。
第二件事是針對組織文化的改變。我特別重視「開放透明」的組織文化。這幾年在組織管理上,我第一是推動「7+2」的管理架構。
對裕隆集團旗下各事業體授權賦能,賦予集團企業更多權力,讓接近市場的人說話,更能聆聽市場的聲音。
所謂7+2的管理架構,即七家主艦企業、兩家專案管理公司。前者包括裕隆、中華、裕融、裕日、納智捷、鴻華先進以及嘉裕,後者則包括裕隆集團大陸總部、裕隆建設。分層管理,層次明確。
第三、是針對重要策略議題,成立集團、跨公司策略專案小組對應。我三年前接掌裕隆集團後,以「務實轉型」做為經營基調,今年集團五大上市公司都恢復盈利,但是我們未來面對的挑戰還很大。
中華汽車加速電動二輪車事業發展,2021年在首款電池交換式電動 機車EZ1問世下,樂觀全年電動機車銷量將較2020年大增六成,來到 8,000輛水準,同時啟動青年經銷商加盟計畫,提供免加盟金、技術 培訓,並送開店裝潢與區域廣告補助,拓展電車市場。
裕隆日產汽車也規劃2022年起,陸續針對Kicks、X-Trail等車款, 引進搭載e-Power油電複合動力版本的車型,以及日產品牌純電休旅 車Ariya等產品來台販售。
裕隆集團期下六家上市公司,分別於16、17日兩天舉行第三季法說 會,16日由三家車廠-裕隆、裕日車、中華車先登場。
裕隆汽車前三季合併營收577.59億元,營業淨利54.59億元、年增 506%,稅後淨利34.14億元、年增126%,EPS達3.49元,公司解釋, 營業淨利暴增五倍係因子公司裕融預期信用減損損失較去年同期改善 ,及納智捷資產減損較去年同期減少所致。
面對全球電動車發展浪潮的因應策略,也成為裕隆三寶16日法說會 報告的重點。裕隆表示,在自主品牌事業轉型調整後,便積極運用既 有的資源,爭取多元化發展、代工的商機,從2019年起開始為Adiva 代工生產三輪重機,同時也為法國業者代工生產Muse電動物流車,拓 展外銷市場。
2021年裕隆與Adiva合作進一步深化,共同開發三輪電動物流車i- Cargo。裕隆表示,i-Cargo具有高機動、高載重、可抽換電池等特色 ,預計2022年第一季起由裕隆三義廠代工量產,配合Adiva的規畫, 開始外銷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市場。
日前MIH秀出新款電動車,裕隆主管在16日法說會上市也證實,自 主品牌納智捷將會是第一個客戶,預計2023年第四季量產Model C電 動休旅車;中華車主管也透露,有量產MIH電動車產品的規畫。
除生產電動交通工具外,充電服務也是裕隆集團積極布局的新事業 。裕隆表示,旗下裕電能源已在全台布建超過2,200座充電裝置,提 供電動車、電動機車充電服務。
裕隆3日晚間發布重大訊息公告,表示轉投資東裕製造在當地政府 支持下,聲請預重整,由浙江省杭州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同意受理;裕 隆強調,開發納智捷自主品牌車,及投資大陸東裕的相關損失,都已 在2019年底的財報一次認列244億元減損打消,此一發展對於公司的 損益與金流均無影響。
裕隆指出,受到近年大陸汽車市場競爭環境激烈的影響,東風裕隆 股東雙方積極為公司尋找策略性投資夥伴。經過各方努力,及在地方 政府的支持之下,東風裕隆已取得杭州地方法院受理東風裕隆預重整 聲請的通知,後續東風裕隆將透過預重整的法定程序進行策略、資本 及債務重組,為東風裕隆引進策略夥伴的資源,以利公司進一步的發 展。
裕隆與大陸東風集團在2010年12月合作成立東風裕隆汽車,雙方持 股各半,在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區內建廠生產納智捷品牌車,第一期投 資金額達人民幣15.5億元,建立年產12萬輛車的產線,並預留第二期 擴產的土地。此外,雙方還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汽車銷售公司(東裕銷 售),負責營銷業務。
東裕成立後,曾締造新車年銷逾6萬輛的佳績,也創下大陸新車廠 最快打平獲利的紀錄,但風光過後,面對大陸市場快速變化,銷量、 營運每下愈況,最終在2019年停產、2020年庫存車完售後退市。
東裕製造、東裕銷售在營運末期營運資金不足的問題浮上檯面,在 兩岸股東對解決債務的方式無法取得共識下,陸續遭債權人採取確保 債權的法律行動。
其中,東裕銷售在去年11月被債權人聲請破產清算,獲地法院裁定 受理;如今東裕製造則是聲請預重整獲准,同業觀察,這也意味裕隆 終於可以從兩家合資公司的債務清償問題中脫身。
歐特明的核心技術優勢在算力小的邊緣運算系統下,仍有優於競爭者的辨識率,且在大多數場域都能運作;近兩年歐特明助小鵬汽車在自動停車的i-Vista自駕競技中,力壓寶馬、賓士、Volvo及特斯拉,也支援MIH智駕電動車風光亮相,並與大陸Tier-1合作,發展L4記憶式自主停車應用,今年已小批量產。
研調資料預估,2021至2030年,乘用車銷量將從0.8億輛成長到1.2億輛,自駕總出貨占比從約40%成長到80%,除搭載L0警示功能外,將以L1、L2等級為主,對於視覺AI技術的依賴越來越強。至於L4等級在高速公路物流、農地、礦場、工廠搬運、港口等特殊場域商用車或特殊載具最快實現。
目前歐特明與鴻華MIH及其他國內廠商深化合作,發展L2以上自駕辨識方案,因應法規及車隊管理需求,也跟歐洲Tier-1合作開發商用車車側盲區偵測警示系統(BSIS),及與行車紀錄器晶片大廠合作,將前方防撞、車道線偏移警示等功能IP授權日本市場。
歐特明也攜手供應商Sony共同開發L4自駕車高階攝像頭,歐特明也規劃重點發展L4特殊場域商用車自駕應用,利用多元產品線與彈性的合作新模式,加速客戶自駕車實現及量產。
2021年歐特明從銷售整套自駕視覺AI感知系統,轉變為也可個別獨立銷售,市場從兩岸擴大至日、澳、歐、美,並從乘用車延伸到商用車、特殊場域載具,建立更多技術、商務策略夥伴,公司樂觀看待未來營運展望。
為了鼓勵市民留在新北消費,帶動在地經濟成長,新北市府邀請在 地企業參與該專屬振興方案,裕隆集團率先響應,立即提供總值超過 300萬元,由旗下裕隆日產汽車、裕隆建設、納智捷汽車分別提供Ni ssan X-TRAIL、Nissan KICKS、Luxgen URX等三輛暢銷車款,作為新 北市加碼振興抽獎活動最大獎。
今年新北疫情嚴峻之際,裕隆集團亦是第一時間投入防疫緊急救助 支援,協助新北市快速建立防疫交通能量,裕隆集團總計投入逾1,5 00萬元資源,集結LUXGEN V7長照車隊加入第一線防疫交通服務,同 時捐贈十輛LUXGEN URX等及500萬元防疫物資,支援防疫專車、抗疫 車輛清潔消毒場站與轉運站快速設立。
當日,以Model C為座車華麗出場的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表示,裕隆集團將成為鴻華先進產品平台的首發客戶,旗下LUXGEN及CMC都將推出自主品牌電動車款。她期許未來在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中,以裕隆集團深耕台灣汽車產業數十年的能量,結合鴻海的資源與力量把市場做大,一起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
Model C車款是以電動車開放平台打造的首款車型,定位在純電本質最適化SUV。根據Model C的產品技術規格,4.64公尺的車長、擁有2.86公尺的軸距,提供5+2人座的寬敞舒適空間。搭配0.27低風阻造型設計,性能版本0到100公里加速僅需3.8秒,並具備700公里的長續航力。且受惠於平台共享優勢,消費者屆時可望以接近燃油車的價格入手這部純電SUV。
Model E車款則是以電動車開放平台模組化、彈性化及可客製化等特點為基礎所延伸出的旗艦電動乘用車。這款車是由鴻華先進與國際知名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所共同開發,呈現義式時尚且富含科技未來感,產品設定以高端商務、舒適第三生活空間、典雅設計為主要訴求,打造出一部科技創新的商務豪華Sedan。
Model E具備750km超長續航力,可解決電動車使用者的里程焦慮,並藉著「高性能電驅」與「先進動態控制技術」,動能輸出可高達750匹馬力之譜,0到100公里加速更僅需2.8秒,備受各方期待。
嚴陳莉蓮預告,LUXGEN將以「智能 X 綠能 X 車聯」的產品概念推進,同時,集團也將持續建構電動車水平服務價值鏈。她強調,雙強結盟將帶動台灣電動車產業跨步,迎向全球市場新造車勢力發展新契機。對此,業界解讀,裕隆集團應正規劃,要攜手鴻海跨出台灣市場,轉進全球電動車新戰局。
嚴陳莉蓮說,LUXGEN將在2023年推出首款電動車,期間將結合鴻海的資源與力量,攜手把市場做大,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裕隆集團旗下LUXGEN及CMC將以MIH平台,推出電動車自主品牌,其中,LUXGEN將成為鴻華先進在第一個客戶,而MIH昨日發表的Model C休旅車、Model E轎車,都將是LUXGEN即將量產的電動車產品。
此外,嚴陳莉蓮指出,裕隆集團除了LUXGEN已明確設定首款電動車上市的時程,中華汽車現階段正與鴻華洽談合作,以MIH平台發展CMC品牌的新能源車型,規劃在目前最熱門的休旅車級距推出電動車款,並期於兩到三年內推出,爭取電動休旅車市場。
嚴陳莉蓮說,汽車產業正進入百年一見的大變革,新能源車成為新的趨勢,也是台灣產業的機會,透過鴻海與裕隆的合作,使得未來市場更值得期許。
嚴陳莉蓮表示,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一年內就端出成果,這是台灣汽車業累積數十年的自主研發能量展現,也讓人充分見識「鴻海速度」。不只是速度,產品更是充滿科技感與先進性,令人驚豔。
未來在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嚴陳莉蓮感性地說,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劉揚偉的決心下,一定可以大展身手,並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全球環保趨勢以及各國政府對燃油效率與碳排放標準日益提高,電動車成為解決方案。MIH成為設計、製造的大平台,裕隆掌握了造車的核心技術與品牌力,鴻海集團握有全球市場通路資源,相得益彰。
汽車引擎是百年工藝,台灣過去缺此優勢,但在電動車時代來臨後,引擎、變速箱被馬達、減速齒輪箱取代,而減速齒輪箱是MIH成員之一的「和大工業」強項。以小可以見大,電動車時代來臨,對台灣釋出更大的商機。
裕隆集團高層指出,裕隆攜手鴻海發展電動車,讓裕隆累積多年的造車技術更臻完善,另一方面,讓納智捷、中華車品牌接上新枝,雙方將可共享市場果實,在意義上可實現新世代移動市場的「共同富裕」。
資深分析師連乾文表示,儘管對MIH平台供應鏈在題材上是一大利 多,但股價18日反應並不熱烈,主因在於經濟仍在復甦階段,美國與 大陸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步大漲,生產成本提高,市場擔憂 銷量及成本的雙重問題。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電動車產業是未來發展趨勢,尤其環保 意識抬頭,投資人可多加留意外,第四季半導體製造、設備及耗材股 也可關注。
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去年鴻海科技日宣示了鴻海發展電動車的策略,今年鴻海以平均每個月公布一個合作案的速度,建立鴻海的電動車供應鏈和出海口,也陸續展現鴻海集團在EV硬體方面成果,明年、後年將接力秀出EV軟體和半導體的實力,並強調,「半年過去了,鴻海不再是New kid in town。」
Model C親民價百萬入手
納智捷將是鴻華先進的第一個客戶,其Model C、E兩款電動車,將在2023年底前掛上納智捷品牌,在台量產上市。劉揚偉更透露,納智捷的首款電動車Model C,將會以100萬元以內的親民售價,讓國人優先享受研發成果。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鴻華先進開發的智能電動大巴Model T,最快明年就會在高雄上路。據了解,Model T將會由三地集團旗下的高雄客運所採用。
此外,沈榮津也加碼爆料,鴻海也將赴東南亞(泰國)設立年產5萬輛車的工廠,生產由鴻華先進MIH平台開發出的電動車,布局東南亞國協市場。
劉揚偉表示,汽車是很重很龐大的產品,在台灣製造後再出口的機率幾乎是零,一定要在地化或區域化生產,未來包括美國、南美、歐洲、中東、印度、東南亞、大陸、東北亞都會有區域化的布局。
嚴陳莉蓮表示,裕隆集團的自主品牌電動車將結合鴻海集團的資源再出發,為市場提供嶄新的移動體驗。據了解,Model C、E兩款車,首發客戶都會是納智捷,都會在2023年底前先後量產上市;中華汽車也規畫採用Model C平台,開發自有「CMC」品牌的電動SUV車,預計會在二至三年內量產上市。
裕隆續推自主品牌電動車
裕隆集團指出,集團以在台灣汽車產業深耕數十年的能量,支持鴻華先進持續投入開放平台自主研發,同時裕隆集團也將持續耕耘自主品牌電動車領域,旗下LUXGEN、CMC品牌將以MIH平台推出電動車自主品牌。
同時裕隆集團也宣示將持續建構電動車水平服務價值鏈,透過旗下品牌「裕電能源」進行充電站布局,目前建置電動車充電樁數已達2,164樁,全台第一,助攻電動車產品推廣。
科技日活動上,鴻華先進風光展出三款準電動車產品,自豪「光速造車」的背後,來自於裕隆集團過去70多年造車的累積。這點從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上周六(16日)在科技日活動預演前,先赴金寶山向裕隆集團前執行長嚴凱泰致意就可以看出,郭台銘過去也曾表示,會接棒嚴凱泰完成造車的夢。
然光速造車,仍面臨可能追不上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速度的考驗;在先進國家陸續訂下燃油車停產、終售的時間表後,全球車業大幅加快開發電動車的速度,鴻華先進MIH模組化平台、ODM代工投入電動車領域的模式,可以縮短客戶開發電動車的時間與成本,但MIH首款正式量產車要等到2023年底才能問世,但採用相同模式競爭的國際對手更快,讓鴻華先進雙方股東都很急。
舉例來說,福斯汽車集團開發出的經濟型電動車模組化MEB平台,除能滿足福斯集團自身龐大的需求,更已獲得包括福特汽車在內的多個國際車廠青睞、用以打造新款電動車,量產進度可能比MIH更快,就怕接下來演變成「贏者全拿」的局面,也無怪乎鴻華先進不斷催促MIH電動車要加速上市,更期待藉由納智捷的量產,證明MIH電動車的實力,來吸引更多客戶採用,拓展全球市場。
台灣電動車產業再創新紀錄!首輛國人自製電動車即將問世,由鴻海與裕隆兩大集團合資的鴻華先進打造,這不僅是兩家企業的電動車事業重大突破,也標誌著台灣電動車產業正式啟動,準備躍上國際舞台。這輛神秘的電動車已經抵達台灣,並在裕隆新店廠區出關,預計10月正式亮相。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透露,將在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上展示三款主力電動車,其中一款就是這輛引起矚目的電動車。
近期,PTT上流出的疑似「MIH第一代電動車」的照片引起了網友的關注,這款車的外觀設計流線,具有跑車味,車頭保險桿上還可以看到「Foxtron(鴻華先進)」的字樣。雖然鴻海表示這是運送過程中的意外曝光,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這款車就是即將發表的電動車。
裕隆指出,旗下品牌納智捷汽車正朝「電動化」轉型,並將目光鎖定於更大眾化的電動車市場。裕隆在法說會上透露,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上,將展出電動車「Model C」,這款車就是流出的間諜照,預計兩年內問世。Model C目前是車款代號,未來將有新名稱。裕隆強調,透過鴻華先進的MIH開放平台,納智捷得以開發新車,並利用鴻海集團的製造管理和成本管控優勢,推出價格合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鴻華先進則需要納智捷的量產來證明MIH造車能力,作為爭取全球代工訂單的基礎。裕隆表示,納智捷將全力發展電動車,第一款車將採用鴻華先進開發的Model C電動休旅車。此外,納智捷也將持續推出URX、U6等產品,並在2023年底Model C量產後,正式跨入電動化時代。業界預期,Model C的價格將相對親民,讓更多消費者能夠接觸到這款新產品。
看到Model C的間諜照後,網友們紛紛留言,認為這款車的外觀設計不錯,有網友甚至表示這款車比特斯拉的Model 3還要潮,雖然這應該是概念車。還有網友認為,只要價格合理,這款車一定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這不僅代表鴻海與裕隆的電動車事業有重大突破,對台灣電動車兆元產業更是一大里程碑,意味整體產業「馬達正式啟動」,準備登上國際舞台。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透露,將在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對外展示鴻華先進推出的三款主力電動車。近期有網友在PTT貼出疑似「MIH第一代電動車」的照片,其俐落、流線的外觀設計略有跑車味,車頭保險桿上隱約可見「Foxtron(鴻華先進)」字樣,意外讓當中的一款車種提前曝光。
鴻海昨(14)日表示,「很遺憾運送的過程中,意外曝光,也請大家10月18號鴻海科技日拭目以待」。間接證實了該照片就是MIH即將發表的電動車。
裕隆指出,旗下自創品牌納智捷汽車朝「電動化」轉型,鎖定更大眾化的電動車市場。裕隆在近期的法說會上也透露,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上,鴻華先進將展出電動車「Model C」,據悉,Model C就是此次流出間諜照的電動車,預計兩年內問世。目前Model C是車款代號,屆時將有新名稱。
裕隆強調,納智捷透過鴻華先進的MIH開放平台開發新車,藉由鴻海集團製造管理、成本管控上優勢,讓納智捷得以取得價格合理、具競爭力的新(電動)車產品,藉此延續品牌經營。鴻華先進也需要納智捷的量產,證明MIH造車本事,作為爭取全球代工訂單的敲門磚。
依據裕隆說法,納智捷將全力發展電動車,第一款車將採用鴻華先進開發的Model C電動休旅車。另外,納智捷加速產品電動與智能化,將持續推出URX、U6等產品戰力,待2023年底Model C量產後,跨入電動化時代。
業界預期,Model C價格會相對親民。看到Model C的間諜照後,有網友表示,第一關不醜,算及格啦。另外,有網友說, 比特斯拉的Model 3更潮的感覺, 雖然這應該是概念車。還有網友表示,價格實在就會有人買。
裕隆集團旗下的品牌納智捷汽車,正加速進行電動化轉型,目標是進軍非豪華品牌的廣大電動車市場。根據最新消息,納智捷將在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上展出由鴻華先進開發的全新電動車ModelC,這款車預計將在2023年底正式上市。同時,納智捷現有的主力車款也將透過不斷的改款,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裕隆集團副總李建輝在法說會上強調,全球汽車發展趨勢正逐漸向電動車倾斜,納智捷也將跟進這股潮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納智捷選擇了與鴻華先進合作,利用其MIH開放平台,以及鴻海集團在製造管理和成本管控方面的優勢,開發出價格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ModelC作為納智捷電動化轉型的首款新車,將是一款電動休旅車,針對的是具有廣大潛力的非豪華電動車市場。去年以來,全球電動車銷量急速增長,電池成本的下降讓電動車面向大眾市場的競爭力大大提升,這也促使納智捷決定加速產品電動化,把握市場先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鴻海股東會的介紹影片中,已經展示了ModelC的內外觀。而在鴻海中元普度活動中,董事長劉揚偉回答媒體提問時,也意外透露了納智捷從油轉電的訊息。 此外,鴻海與裕隆合組的鴻華先進,正著手發展電動車專業代工業務,雖然與多家新創業者或傳統車廠洽談合作,但進展有限。原因之一是客戶對於「零實績」的鴻華先進仍有所疑慮。因此,納智捷的量產合作將對鴻華先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展現平台,有助於爭取海外客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