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裕隆汽車昨(19)日舉行法說會,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車市表現進行回顧,並對下半年及未來一年的市場展望做出分析。雖然上半年2到5月汽車銷售量較去年有所下降,但6、7月銷量回升,並且因民俗月等因素,下半年的市場表現也相當亮眼。然而,由於「下半年」一向是車市淡季,裕隆對今年整體車市展望維持平穩,對明年的預期也相對保守。 裕隆汽車發言人羅文邑透露,新店裕隆城的開幕時程有所調整,原計劃2021年第4季開幕,但因內部裝修等因素,經過與特定進駐廠商的研議後,決定將開幕時間延後至2022年第2季。新店裕隆城將與誠品及威秀合作,商業區建物樓層從B3至8樓,約4.3萬坪,其中B1至4樓將出租給誠品,7至8樓則出租給威秀,5至6樓則保留另行招租。目前工程進度已完成1樓RC結構,預計2021年第3季交付商場客戶施工,2022年第2季前商場正式開幕。 在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進度方面,裕隆副總李建輝表示,雙方合作愈發密切,裕隆內部設有專門對應小組,與鴻海持續進行業務洽談。裕隆與鴻海的合作將發展新能源車計畫,強調未來以電動車為主。這家合資公司預計在第4季前完成公司設立,並尊重鴻海對車電相關收益2025年將達兆元的評估。 裕隆在合資公司中是主要股東,旗下品牌納智捷的生產製造初期將由裕隆負責,長遠規劃則將由新合資公司對外說明。
裕隆對今明兩年的車市看法相對審慎,相較於和泰車計畫上修全年車市預期,裕隆對今年車市銷量預估,規模仍持約當42萬輛的看法,並未調整。
裕隆發言人羅文邑指出,新店裕隆城原來預定2021年第4季開幕,但因內部裝修等因素,與特定進駐廠商研議後,配合整體時間,因此開幕時程有調整,預計延至2022年第2季進行商場開幕。
新店裕隆城在裕隆2019年改變設計,先興建商場,將與誠品及威秀合作,商業區目前建物樓層為B3至8樓,約4.3萬坪,B1至4樓將出租誠品、7至8樓出租威秀,5至6樓則保留另行招租。
目前工程進度方面,已完成1樓RC,預計2021年第3季交付商場客戶施工,2022年第2季前商場開幕,較6月股東會時公布的2021年底開幕延後。
進度延後主要因特定租客需要較長的裝修期;在商場的挹注部分,由於一般商場會有裝修期的租金折讓,預計裕隆城商業區在2021年還不會有營收貢獻。
在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進度愈趨明朗,裕隆對合資計畫的資訊也逐漸增多。裕隆副總李建輝表示,裕隆內部有專門對應小組,跟鴻海持續合作與業務洽談。
鴻海擅長供應鍊管理,而裕隆有整車設計能力與電動車設計優勢,未來雙方會再發展新能源車計畫。為了環境、污染等,電動車、新能源車將是趨勢,未來主要是以電動車為主。
這家合資公司預計在第4季前完成公司設立。另外尊重鴻海預估車電相關收益2025年會到兆元的評估意見。 裕隆在合資公司裡面是主要股東,納智捷在裕隆旗下,初期是規劃由裕隆生產製造,長遠的部分,後續會再規劃,也會由新合資公司對外說明。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2018年底接棒以來,積極推動汽車事業轉型,針對過去發展自主品牌的相關損失,在去年加速認列,甩開沉重的財務包袱。
而裕隆汽車去年底一口氣打掉244億元的損失後,今年還能持續對汽車事業轉型注入新籌碼,光檯面上的三大案,合計金額就將近200億元,包括現增納智捷汽車公司(台納)60億元,現金+不動產作價增資華創車電74.74億元,對大陸杭州納智捷汽車銷售公司(杭納)增資人民幣14億元(約合新台幣59.5億元)。19日出席法說會的券商研究員不禁道出「裕隆底氣真厚」的感想。
裕隆財務主管表示,裕隆接下來也會朝向「輕資產」的架構發展,全面檢討活化手上握有的土地不動產,透過處分、開發等方式,換回現金,增加長期營運的穩定籌碼。
對於即將與鴻海合資成立的新公司鴻華,裕隆主管在19日的法說會上表示,新公司結合鴻海在供應鏈、成本管控上的長處,及裕隆(華創)多年投入整車設計開發累積的豐富經驗,順應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下,未來新公司產品將以「電動車」為主,公司預計今年第四季內正式成立,10月中的鴻海TechDay將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他也透露,新公司初期開發的車款,將會透過裕隆汽車代工生產,替日後裕隆提升產能利用率、業務推進帶來新契機。
裕隆與鴻海的合資公司即將成立,而裕隆也從自有品牌之路調整為汽車跨領域的開發與代工事業,待一切就緒,屬於嚴陳莉蓮的裕隆新時代也將揭開序幕,確實值得期待。
嚴陳莉蓮去年初接集團時,面臨的是龐大的集團事業千頭萬緒,除了幾家獲利豐厚的公司像是裕日車、裕融、中華車等,還有更多集團事業需要整理、自主品牌的虧損以及建設公司必須投入的資金和不確定的回收風險。
經歷一年多的調整,嚴陳莉蓮變更新店裕隆城的計畫,將風險控管到最低,集團事業畫分四大區塊,明確的權責歸屬有效管理集團企業,自有品牌的投入切割出開放平台。
大陸轉投資東風裕隆逐步退場,減資後的裕隆承認過去投入自有品牌造成的損失,也讓裕隆的財務更加透明。
裕隆表示,華創車電增資程序完成後,預計於9月3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以資產作價模式,與鴻海工業成立合資公司,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合資公司的設立。
裕隆的車電夥伴鴻海,近期法說會上,董事長劉揚偉才透露雙方合作計畫「如進度」,並喊出2025年要拚電動車兆元營收目標,隔周裕隆就對華創增資,雙方合作的節奏愈趨一致,年底前可望順利成立子公司。
裕隆攜手鴻海拚車電的規劃已久,為此,裕隆集團積極對相關事業體進行財務整理。裕隆公司表示,為改善華創車電財務體質、提升收益能力,並推進裕隆集團與鴻海集團成立合資公司。
裕隆昨日以直接及間接方式對華創車電增資,分別由裕隆汽車直接對華創車電現金增資56.24億元,以及以不動產作價方式出資18.5億元,合計共對華創車電增資74.74億外,另透過子公司納智捷汽車對華創車電以資產包括車型技術資產與模具作價方式增資52.27億元。
今年,裕隆與鴻海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設立合資公司,裕隆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占49%股權,此次裕隆與納智捷雙雙以車型技術、模具與不動產作價對華創車電增資,即是因應後續華創車電以相關資產作價合資的需求。
裕隆對與鴻海的合資案說明指出,裕隆汽車為推動汽車事業價值鏈轉型「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策略方向,除完成華創車電的汽車研發平台採開放模式,由過去的「單一客戶、重資產」轉變為「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新方向外。
另外,裕隆也將與鴻海集團攜手,雙方將加速推動汽車產業與ICT資通訊產業間的合作與整合,以裕隆旗下華創車電的整車技術開發,結合鴻海在電子零組件的製造設計能力,發揮車輛研發與資通訊產業資源互補優勢,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為汽車產業帶來創新模式。
華創將於9月3日召開股臨會,通過以讓與主要財產作價方式,入股 與鴻海成立的新合資公司鴻華。華創以車型平台、技術資產作價76. 32億元,與鴻海集團現金出資79.44億元,合資成立鴻華,投入包括 電動車在內的車型開發服務業務。
鴻海並宣布將在10月16日的2020年TechDay中,秀出華創與鴻海合 作開發的電動車平台,作為鴻華登場的處女秀,替鴻華爭取國際車廠 客戶新車、電動車ODM業務暖身。
裕隆與鴻海在今年初簽訂協議,將於今年第三季內成立新合資公司 鴻華,配合新公司時程,裕隆加速梳理集團內企業交叉持股、財務, 以及技術資產的移轉,一連串動作,包括今年5月初裕隆汽車出資25 .55億元,買下原本大陸東風裕隆汽車持有的LC平台車型技術;8月初 台納減資97.5億元,裕隆汽車再對台納增資60億元。
華創車電先於今年5月減資32.8億元、減資幅度99.9%,17日再透 過裕隆汽車、台納兩家公司,合計對華創增資127.01億元,其中包括 裕隆汽車現金56.24億元、不動產(新店寶橋路TOP大樓)作價18.5億 元,合計投資華創74.74億元;台納透過車型技術資產、模具作價52 .27億元,增資華創。
裕隆表示,華創經過這次減增資後,可帶來改善財務體質、提升收 益能力的成效,裕隆汽車對華創的持股比也大幅提升至58.85%、台 納持股41.15%,幾乎成為裕隆集團100%持股的重要子公司。
華創訂於9月3日舉行股臨會,除將討論通過以主要財產作價入股鴻 華公司議案外,因應此一增資案,股權結構調整,華創也將全面改選 董事,新成員料將清一色為裕隆集團派任,至於華創董事長仍將由台 納總經理蔡文榮兼任,華創總經理也會由黃振宏續任。
裕隆表示,與鴻海集團攜手,雙方將加速推動汽車產業與ICT資通 訊產業間的合作與整合,以裕隆旗下華創車電的整車技術開發,結合 鴻海在電子零組件的製造設計能力,發揮車輛研發與資通訊產業資源 互補優勢,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期能為汽車產業帶來創新模式。
事實上,鴻華還沒正式成立,已有鴻海將與FCA(飛雅特克萊斯勒 汽車)集團成立的新合資公司,及納智捷汽車等兩個現成客戶,業務 先立於不敗之地。裕隆集團投注數百億元所累積的車型開發know-ho w,及兩個最新的車型平台-LC平台(中小型車與電動車)與M平台, 成為鴻華成立後的即戰力與現成產品,有助新業務推進。
鴻海也陸續在今年的股東會、法說會上,透露最快明年鴻華第一款 車就會問世的訊息,納智捷去年底在台北車展上秀出的下一代主力新 車MBU休旅車,就是採用納入鴻華旗下的M平台打造而來;鴻海與FCA 合作打造的愛快羅密歐品牌電動車,料也將在鴻華持有的車型平台基 礎上,打造而來。
除裕隆、鴻海的兩強資源結合,創造為其他車廠或客戶(例如想跨 足電動車領域的網路業者)ODM電動車的全新商業模式外,今年的新 冠肺炎疫情,更改變全球汽車產業生態,許多車廠囿於疫情重創營運 ,為避免投入過高資金開發電動車拖累整體財務,鴻華的ODM電動車 的新服務模式,有機會獲得國際車廠客戶的青睞。此外,隨著中美貿 易戰愈演愈烈,歐美車廠配合去中化政策,設法降低供應鏈對陸企的 倚賴程度,純MIT的鴻華,有機會在歐美客戶轉單潮中,取得在國際 市場的立足之地。
中華車第2季獲利,相對於去年此時的中華車,因認列轉投資納智捷、裕隆的虧損,而造成的稅後淨損7.5億元,每股稅後虧損0.55元,已有大幅進步。
中華車第2季合併營收71.1億元,年減約14%,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業獲利3.7億元,年減27.9%。不過,由於業外有處分投資利益挹注約2.3億元,讓第2季獲利大幅回升。
另外,中華車上半年稅後純益15.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936萬元大幅成長,EPS則有2.79元,也較去年同期的0.01元大好。
中華車表示,今年第2季的獲利表現比去年好,主要是減資跟去年有提華創虧損,第2季比第1季好則是大陸轉投資事業以及裕隆的營運比第1季好。
隨著轉投資裕隆擺脫財務包袱,再加上商用車市銷售熱絡、中國車市回穩等,挹注轉投資事業體,推升中華車單季稅後純益達9.1億元。
對中華車而言,由於東風裕隆與華創車電的轉投資事業已於去年大規模提列,預期後續將不再發生大量提列轉投資虧損的局面,也讓中華車的營運降低不確定因素,有利於未來中華車的營運。
台灣汽車產業龍頭裕隆集團,日前展現對自家品牌納智捷(LUXGEN)的堅定支持。根據最新消息,裕隆董事會於10日通過,將對納智捷汽車公司(台納)進行兩階段增資,總額達60億元,展現對品牌未來發展的信心。
這次增資行動,除了為台納的持續運營提供資金支持外,同時也為裕隆與鴻海集團未來合作成立新合資公司做財務準備。此前,裕隆曾於8月3日公告,台納將進行97.5億元的大幅減資,一度引起市場對品牌前景的擔憂。幸好,董事會迅速作出反應,通過增資決議,為台納帶來了一線生機。
台納作為裕隆集團的子公司,負責品牌營運及台灣、海外市場的銷售業務。自成立以來,資本額不斷增加,去年底已達98億元。此次增資後,台納的股本將增加至60.5億元,依然保持裕隆汽車100%持股的狀態。
裕隆解釋,此次減增資的目的,除了改善台納的財務結構、提升運營能力外,還因為台納將成為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主要客戶。透過財務整頓,台納將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公司未來新產品的銷售挑戰。
裕隆表示,未來將推動汽車事業價值鏈轉型,採取「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的策略。這意味著,裕隆將與更多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汽車相關業務,為汽車產業帶來創新模式與升級發展。目前,裕隆與鴻海集團正積極推進合資公司的籌設與新產品開發,未來可期。
裕隆汽車8月3日突然公告台納大幅減資97.5億元彌補虧損,減資幅度高達99.49%,一時間市場瀰漫品牌將收攤的臆測,所幸10日裕隆董事會通過對台納增資60億元續命,也讓納智捷退市的謠言,不攻自破。
台納主要負責品牌營運,及台灣、海外(不含大陸)市場的銷售業務,資本額從成立之初的20億元,不斷膨脹,透過多次減增資,去年底已達98億元。
由於過去幾年台納的減增資都是同時公告辦理,並未引起市場太多關注,但日前卻罕見地出現只公告大幅減資97.5億元的訊息,未見同步增資的動作,加上宣布減資的時間點與過去幾年都在12月中下旬,明顯提前,時機敏感,市場一度爆出品牌將退市的流言。
裕隆董事會10日通過對台納增資60億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增資35億元,第二階段再增資25億元,預計今年底前到位。台納在增資後,股本將增加至60.5億元,仍為裕隆汽車100%持股子公司。
裕隆解釋,這次台納辦理減增資,除改善台納財務結構、提升運營能力外,基於台納未來將是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主要客戶,透過財務整頓,有利台納因應新公司未來新產品銷售進行準備。
裕隆表示,為推動汽車事業價值鏈轉型「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策略方向,除完成華創車電的汽車研發平台採開放模式,由過去的「單一客戶、重資產」轉變為「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新方向外,亦推動與鴻海集團攜手,希透過雙方各自在車輛研發與資通訊產業的資源互補優勢,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為汽車產業帶來創新模式與升級發展,目前雙方正積極推進合資公司的籌設與新產品開發。
近日來,台灣汽車界傳來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那就是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汽車大舉減資,這一舉動被視為裕隆與鴻海集團合作案的重要起點。雖然兩家公司的合作過程中波折重重,甚至有傳言指出可能破局,但如今這一減資行動,可說是為了雙方未來的緊密合作奠定基礎。 根據新聞報導,裕隆集團將在未來兩個月內進行一系列的財務整頓措施,預計在9月以後,我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裕隆集團。這次的減資行動,被業內人士分析為是為了清理納智捷過去的財務問題,並為雙方合作的架構更加穩固。 其實,裕隆與鴻海的合作並非從無聲息,早在上半年,華創車電公司已經以25.55億元取得東風裕隆旗下的LC平台車型技術資產,這一技術對於未來的合資架構來說,將是一大助力,同時也是發展新能源車的關鍵。 在這之前,裕隆集團已經開始推動轉型策略,納智捷汽車也朝開放平台策略轉型布局。今年,裕隆與鴻海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設立合資公司,裕隆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占股49%,計畫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 業界人士指出,在裕隆集團完成財務操作後,也就是說,在9月底新公司成立之前,還會有許多好戲登場。這一過程中,不論是裕隆的新動作,還是業界的傳言,都可以視為新公司成立的前奏。
裕隆公司昨(3)日發出重大公告,旗下子公司納智捷汽車將進行大規模減資,減資金額高達97.5億元,減資比率更是驚人的99.49%。這一舉動讓市場目光聚焦,因為其背後是裕隆集團與鴻海公司的合資大案預作準備。
裕隆公司強調,這次納智捷的減資不會對公司的損益造成影響,因為這是一項財務操作,主要是為了未來與鴻海的合作案做好財務上的準備。雙方計劃在9月成立新公司,而納智捷將在這之前進行增資,另一家合資的主體華創車電也將跟進減資後進行增資。
裕隆集團與鴻海的合資案,將以華創車電為主體,透過資產作價的方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裕隆過去在自主品牌技術開發上的投入,已經轉移給納智捷,未來納智捷也將成為新合資公司的股東之一。
為了未來的營運考慮,納智捷等公司進行財務作業是必要的。此次減資主要是為了彌補虧損,但裕隆公司再次強調,這項減資案不會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因為裕隆已於去年大量提列轉投資虧損,納智捷的相關財務狀況已在先前的作業中反映。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提出「務實轉型」作為公司發展主軸,她表示,將持續提升智慧製造能力,並以開放平台的方向啟動策略轉型。與鴻海的合資新公司將成為這項目標的重要推動力。
在市場表現方面,納智捷近期銷售表現亮眼,7月全車系銷量達527部,創近半年來月銷量新高。其中,URX銷售308輛,成長幅度達213%,URX 5+1樂活款更為納智捷開創了新的市場需求。
裕隆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近日做出重大決策,公司一口氣減資97.5億元,用來彌補過去累積的虧損。這一動作讓外界對台灣汽車市場的動向產生了高度關注。裕隆汽車表示,這次減資並不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未來將會研商對台灣納智捷進行增資,以維持品牌的正常營運。
作為裕隆汽車的全資子公司,台灣納智捷主要負責品牌在台灣的業務。過去,由於需要負擔多款新車型的開發成本以及直營通路的投資,公司的資本額從最初的20億元一路攀升,並經歷了多次的減增資,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就在去年年底,台灣納智捷還是先減資40億元,再進行增資至98億元。
就在3日,台灣納智捷再次公告減資97.5億元,減資後的股本僅剩5,000萬元,減資比高達99.49%。這一數字讓外界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不過,裕隆汽車強調,這次減資是為了將來的發展,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營運造成影響。
隨著裕隆汽車的策略轉向,台灣納智捷將不再承擔新車型開發的沉重成本,而是採取開放平台策略,與其他客戶共同分攤成本,走「輕資產」的路線。此外,裕隆集團還在3日進行了高階人事調整,原華創車電董事長陳國榮退下,由台灣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兼任華創董事長一職。
在經歷過去兩年的調整後,納智捷汽車去年底上市的全新休旅車URX展現了積極振作的企圖心。雖然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的產銷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隨著零件供應逐漸恢復正常,納智捷的產銷量也得以提升。特別是在7月上市的URX 5+1樂活款車型,讓品牌新車領牌總數達到527輛,創下了近半年來的最佳成績。其中,URX銷售308輛,月增長達2.13倍,其中高達六成為5+1樂活款車型,滿足台灣超高齡社會的多元需求。
台納為裕隆汽車100%轉投資子公司,主要負責品牌與台灣業務。過去因負擔品牌多款新車型開發的沉重成本,及直營通路據點的投資,公司2008年成立以來,資本額從最初的20億元一路放大,期間歷經了多次減增資,以求改善財務狀況;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底先減資40億元,再增資至98億元。
3日台納再公告減資97.5億元,減資之後股本為5,000萬元,減資比高達99.49%,此舉引發外界側目。
由於裕隆的策略轉向,台納不須像過去一樣背負新車型開發的沉重成本,而將透過開放平台策略,與其他客戶共同分攤,改走「輕資產」路線。
此外,裕隆集團3日也發布高階人事調整,裕隆副董事長陳國榮完成華創車電階段性任務後,自華創董事長職務退下,改由台納總經理蔡文榮兼任。
裕隆集團表示,鴻海與裕隆合作後,台納將變成華創的主要股東,故依公司治理,改由蔡文榮任華創董事長。
事實上,納智捷經歷過去兩年的調整,特別是去年底上市全新休旅車URX,展現積極振作的企圖心,無奈年初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造成關鍵零件供應出現斷鏈,導致業績復甦腳步落後,所幸近期零件的供應逐步銜接,納智捷的新車產銷量得以拉高。
納智捷順勢在7月上市URX的5+1樂活款車型,業績應聲回穩,品牌新車領牌總數達527輛,創近半年來最佳成績,其中URX銷售308輛貢獻最多、月增2.13倍,而URX銷量中有高達六成為5+1樂活款車型,掌握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一車滿足全齡共乘的需求。
裕隆、鴻海的合作好事多磨,甚至外間多次傳言可能破局,而此次納智捷減資,一次清理納智捷過去的財務問題,業內人士分析,是為了雙方合作架構更緊密,以免平添變數,顯見裕隆已經跨出合作案的第一步。
其實,裕隆與鴻海的合作,前此並非完全無聲息,譬如,上半年華創車電公司以25.55億元,取得東風裕隆旗下的LC平台車型技術資產,這除了能讓未來合資架構更簡易,該技術也是發展新能源車的利器。
前此,裕隆集團推動轉型策略,納智捷朝開放平台策略轉型布局,今年裕隆與鴻海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設立合資公司,裕隆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占股49%,計畫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
業界指出,在裕隆集團完成財務操作後,也將是兩大集團合資新公司正式成立之時,在此期間,不論是裕隆有新動作也好、業界有傳言也罷,都可以視為「新公司成立的前奏」。換言之,9月底新公司成立前,還會有許多好戲登場。
裕隆表示,後續裕隆集團與鴻海公司將合資成立新公司,而此次納智捷減資,是為了這項大案預作準備,換言之,是財務操作的一環,不會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
裕隆表示,雙方於9月新公司成立前,納智捷公司將會再辦理增資,另一家合資的主體華創車電,也將會在近期辦理減資後,再增資。
裕隆集團與鴻海的合作案,是透過華創車電為主體,以資產作價的型態與鴻海合資成立新公司。不過,雖然是以華創為主體,但過去裕隆集團在打造自主品牌時,所開發的許多技術與資產,已由納智捷取得。進一步說,未來納智捷也將是新合資公司的股東之一。
為了未來營運的考量,納智捷等公司必須進行財務作業,此次納智捷減資,主要是作為彌補虧損之用。
裕隆同時也強調,這項減資案並不會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主要是裕隆已於去年大舉提列轉投資虧損,裕隆在兩岸納智捷品牌的相關新車型開發、庫存與應收帳款等,已以穩健原則大量提列虧損,此次的減資,都已在先前的作業上反映,不會再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
裕隆指出,與鴻海的合作是基於雙方的共同需求,裕隆有技術,有助於鴻海進入汽車產業,新公司將在第3季成立。
在這項合作案中,過去裕隆集團在新車技術開發的相關投入將有效發揮,鴻海積極發展汽車與相關領域,透過鴻海,雙方共同航向出海口,將可創造更大效益。為了這項合作案,裕隆集團正加緊對應相關的作業程序。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將「務實轉型」訂定為裕隆集團的發展主軸,為因應產業環境的挑戰,並開拓未來發展機會,該公司表示,將持續不斷提升智慧製造能力,以開放平台的方向來啟動策略轉型,運用先進的製造代工及供應鏈服務能量,積極爭取多元客戶、創造利基。其中,裕隆集團與鴻海合資成立的新公司,將成為這項目標的驅動主體。
納智捷近期銷售表現不弱,7月全車系銷量達527部,締造近半年月銷量新高,其中,URX銷售308輛,較前月成長213%,其中URX 5+1樂活款主打剛性需求,也為納智捷開創新的市場需求。
台灣汽車新聞記者報導:近期,裕隆自主汽車品牌納智捷(LUXGEN)帶來了一款全新URX 5+1樂活款,並推出早鳥優惠,售價低至84.8萬元。這款車型設計巧思無窮,讓全齡用戶都能享受多樣化的用車體驗。 納智捷URX 5+1樂活款特別注重實用性,其「便利伸縮式斜坡板」與「平整化空間設計」不僅能夠應對各種生活場景,還能滿足毛小孩的樂趣需求,甚至能夠成為創意市集的得力助手。斜坡板擁有300公斤的承重能力,後艙平整化空間則能創造出高彈性的使用空間。 此外,URX 5+1樂活款還是市面上唯一原廠兼具福祉功能的運動休旅車(SUV)。對於有輪椅乘坐需求的乘客,車型搭載了獲德國IF設計大獎的「LUXGEN Quick Lock易扣」輪椅快扣裝置,只需7秒就能輕鬆上下車。 為慶祝新車上市,納智捷自即日起至7月底推出早鳥優惠,URX 5+1樂活智行款僅售84.8萬元,URX 5+1樂活環景款則為94.8萬元。同時,7月份購買URX全車系還可享高額購車金、保險抵用金、原廠導航、全車隔熱紙、無線吸塵器、舊換新優惠等豐富禮遇。部分指定車型還可免費升級腳踢感應電動尾門,讓購車者獲得更升級的駕駛體驗。
納智捷介紹,URX 5+1樂活款透過便利伸縮式斜坡板、後艙平整化空間以及七秒易扣裝置,整合多樣的用車方式,豐富全齡用車生活,搭載「便利伸縮式斜坡板」與「平整化空間設計」,創造出各種生活場景的可能性,不論野餐郊遊、毛小孩的樂趣踏板,更可以做為購物與擺攤創意市集的好幫手;「便利伸縮式斜坡板」(含油壓省力裝置/下翻式後保桿),可乘載高達300k公斤的承重能力,並提供後艙平整化空間能創造出高彈性的空間。
URX 5+1樂活款採「平整化空間設計」,後艙空間未放置輪椅時,收納狀態完全不會干涉後艙空間完整性,斜坡板亦可收折平放,為目前市售唯一原廠兼具福祉功能的運動休旅車(SUV)。家庭成員若有乘坐輪椅需求,URX 5+1樂活款搭載獲德國IF設計大獎的「LUXGEN Quick Lock易扣」輪椅快扣裝置,讓輪椅乘客可7秒輕鬆上下車。
納智捷表示,即日起至7月底止購買URX 5+1樂活款,可享限時早鳥優惠價:URX 5+1樂活智行款:84.8萬元/URX 5+1樂活環景款:94.8萬元。另7月購買URX全車系,同步再享高額購車金、3萬元保險抵用金、原廠導航、MAXPRO全車隔熱紙、造型無線吸塵器、舊換新5萬不必等;指定車型還可再享免費升級價值2萬元的腳踢感應電動尾門等各項優惠。
裕隆集團近期動作頻繁,不僅在策略上進行大規模調整,還涉及資產作價與合資新公司的成立,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特別是關於其在大陸的重要投資事業——東風裕隆的未來走向,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昨日,裕隆公司在法說會上透露,東風裕隆的未來規劃正在與合資方的大股東進行協調。市場普遍認為,這一動作可能意味著東風裕隆將會結束其在大陸的業務。
自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接任以來,已經對集團的經營策略進行了全面調整。除了自主品牌的投資策略調整以降低風險外,新店裕隆城的商場規劃也急轉彎,甚至考慮出售住宅區的土地,集團採取了更加穩健的經營策略。
在市場面對東風裕隆的未來時,裕隆集團的自主品牌策略去年開始轉型,以輕資產開放平台的角度經營納智捷,降低產品線成本。同時,華創車電的資產作價,與鴻海集團合資新公司,預計將有效收斂整車研發與技術平台的成本,並開闊新的發展空間。
裕隆公司去年大舉提列轉投資事業損失,各車型減損也全面提列,導致去年淨損達244.65億元,對東風裕隆的長期投資到去年底已經為零。法人分析,裕隆投資東風裕隆的帳面金額歸零後,東風裕隆只能通過精簡規模和減少現金支出來應對,甚至可能無法繼續營運。
由於華創車電決定與鴻海合資,納智捷成為新公司的客戶之一,並調整為輕資產的營運方式,大陸東風裕隆的未來被認為將面臨最後的檢討。車界人士指出,中國大陸對品牌退場有許多規範,東風公司的態度也將影響東風裕隆的處理方式,這一過程可能會相當複雜。
【汽車新聞】裕隆集團對2020年台灣車市看法保守,法說會上坦言受疫情影響,市場難以判斷。裕隆預估全年新車總銷規模約42.2萬輛,年減1.1%。裕隆集團對下半年的國內車市仍有變數的擔憂,特別是關注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的後座力可能對台灣外貿產業造成的衝擊。
裕隆三寶在法說會上提到,由於疫情的原因,市場情況變得不明朗,因此對今年的營運目標採取了保守的設定。其中,納智捷新車銷售預估約5,000輛,裕日車則預計3.5萬輛,中華車則在4.5萬至5萬輛之間,這些數字之間的差異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裕日車也提到,今年國內銷售產品將有所調整,如國產小型車Livina將於8月停產,同時也將有新車問世,如進口休旅車Juke大改款、國產車款Sentra大改款等。由於預期新車銷量略減,加上環保新規增加投資、促銷費用增加,以及主力銷售車款Kicks毛利偏低,預計本業(營業利益)將較去年下滑。
裕隆集團持續聚焦自主品牌事業轉型,包括與鴻海合資新公司將於第三季成立,並計劃於第三季末、第四季初執行減資,資本額從157.29億元減至100億元,以提升每股獲利數字。此外,中華車將在下半年推出商旅車Zinger的貨卡車版本,並下修今年電動機車銷售預估至1萬至1.5萬輛,與之前公布的1.7萬輛目標相比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