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裕隆首季營收增8.9% 納智捷n7助攻
裕隆(2201)9日公布第一季財報,受惠於新車銷售增加、電動車納智捷n7交車等因素,單季營收達207.5億元,年增8.91%。但在去年認列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及轉投資獲利減少影響下,首季稅後純益16.35億元,年減25.48%,EPS為0.83元。
裕隆表示,第一季營收成長主要歸因於新車銷量增加,以及納智捷n7開始交車。4月納智捷n7領牌數達1,055輛,拿下單月國內電動車銷售冠軍,首批逾9,000張訂單預計於第三季交車完畢。
此外,轉投資事業裕融(9941)第一季因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及央行升息影響,獲利貢獻減少。不過,裕隆指出,裕融在多元事業發展方面將持續推進,包括海外東南亞市場及綠電事業,預計將挹注獲利。
展望今年,裕隆認為納智捷n7將成為業績成長亮點,並樂觀全年營收動能。此外,新店裕隆城租金收入表現優於預期,今年租金收入約可達4億元,較去年成長。
**裕隆首季營收增,獲利受轉投資影響下滑** 裕隆汽車(2201)昨(9)日宣布首季財報,合併營收達207.5億元,年增16.9億元,但稅後純益為8.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 裕隆說明,本季獲利下滑主因轉投資的裕融企業提前提列預期信用減損,以及去年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影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裕隆旗下電動車納智捷n7持續熱銷,4月銷量達1,055台,預估5月交付量將突破1,500台,成為裕隆獲利成長動能之一。 此外,裕隆轉投資的鴻華先進4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年增21.4倍,也對裕隆獲利有正向挹注。 加上集團旗下的裕日車去年營運谷底反彈,今年將陸續推出新車搶市,轉投資的裕融挹注動能在第2季也將步入常軌,法人看好裕隆今年獲利將呈現逐季走升的趨勢,營運可望一季比一季好。
裕隆說明,第一季營收在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納智捷n7開始 交車等挹注下,整體營收明顯成長,樂觀全年營收動能。但獲利部分 ,去年因有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因此也使得首季獲利出 現衰退。
轉投資部分,裕融(9941)因穩健保守考量因素,第一季增加提列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再加上央行升息影響,亦導致獲利貢獻減少。根 據裕融財報,第一季稅後純益13億元、年減27.5%,EPS則由去年同 期的3.5元降至2.27元。
展望今年,裕隆業績成長亮點為納智捷n7,4月領牌已達1,055輛, 拿下單月國內電動車銷售冠軍,接下來將逐步增量,根據裕隆規劃, 首批逾9,000張訂單將於第三季交車完畢,成長動能相當明確。此外 ,去年開幕的新店裕隆城租金收入表現亦優於預期,今年租金收入約 可達4億元,同樣較去年成長。
裕融近年積極開展多元事業發展,儘管因3月央行突襲式升息影響 資金成本逾1億元,但裕融指出,公司將持續透過成本管控等降低影 響,今年在海外東南亞市場,及綠電事業都會有進一步發展,可望挹 注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法人還是看好裕隆轉投資的鴻華,旗下電動車納智捷n7車型銷售量持續攀升挹注,加上第2季業外影響的部分消失,預期裕隆獲利將重返成長軌道, 今年營運有望一季比一季好,可望倒吃甘蔗。
裕隆首季合併營收207.5億元,較去年同期190.52億元,增加16.98億元,主要來自進口車銷售台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再加上熱門的電動車n7車型銷售不斷攀升,推升整體營收持續成長,稅後純益為8.6億元,較去年同期12.01億元,年減27%,EPS為0.83元,較去年同期1.23元,減少0.4元。
針對第1季營收成長、獲利下滑的部分,裕隆也說明,第1季本業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獲利較去年下滑原因,主要是受到轉投資裕融企業影響,基於穩健保守考量,本期增加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以及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去年比較基期影響所致。
法人分析,4 月車市國產電動車納智捷n7則表現優總市場,逆勢開出紅盤,4月銷售告捷破千台、達1,055台,預估5月交車的台數還會攀升,持續邁向月交車1,500台挺進;隨著裕隆轉投資的小金雞鴻華先進4月營收不僅創歷史單月新高,4月營收12.71億元、月增82.6%、年增21.4倍,直接超越2023全年的10.44億元。
除了電動車n7交車動能不斷攀升支撐;裕隆集團擴大資產價值開發的新店裕隆城成為最新的人氣商廠,每年穩定挹注3.5億到4億元租金收益,成為裕隆獲利來源重要支撐。
另外,法人進一步指出,裕隆旗下還有其他重要子公司裕日車去年營運落底,今年將陸續推出新車搶市,獲利挹注可望攀升;轉投資的裕融第1季獲利挹注雖然減少,第2季開始挹注動能即可望步入常軌,看好裕隆今年獲利會一季比一季好。
**裕隆納智捷電動車獨占鰲頭,穩坐電動車銷售冠軍寶座** 台灣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裕隆納智捷旗下的n7車款於4月交車數飆破千輛,達1,055輛,成功拿下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 根據統計,4月份國內電動車新領牌1,979輛,其中納智捷n7就占了過半的市場份額,是唯一領牌超過千輛的電動車。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因4月無新車到港,僅交出11輛,拱手讓出銷售王座。 納智捷n7今年前四月累計交車數1,555輛,緊追在特斯拉2,166輛之後。納智捷表示,後續將逐月增產,預計第三季可消化累積近萬張訂單,並規劃6月啟動第二波訂車。 其他車廠也積極搶攻電動車市場。BMW今年前四月電動車領牌總量達1,246輛,預計純電跑旅iX2占比可達X2車系銷售的七成。汎德今年還將引進i7 M70 xDrive,目標是將今年BMW電動車占比拉高至四成以上。 台灣賓士也在3月推出EQA、EQB、EQE等三款豪華電動車,預計第二季將開始大量交車。台灣賓士表示,旗下電動車5月起占比將維持在20%以上,後續還將推出純電G-Class及Maybach,今年預計將引進八款電動車。
內憂外患夾擊!4月車市連雙減
台灣車市在內外不利因素影響下,4月罕見出現年月雙減低潮,單月新車領牌數僅3.7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3.1%,與上個月相比也下滑10.3%。
車界人士分析,4月國內升息、電價調漲等議題,以及國外地緣政治緊張、通膨居高不下的經濟情勢,都影響了消費信心和購車意願。
儘管如此,部分主力車廠加強促銷,加上進口車穩定到港交車,讓國內車市規模仍維持一定水準。
展望5月,雖然遇到報稅季節,但主要車廠夏季競賽開跑,進口車供貨狀況好轉,加上納智捷n7增量交車,多數業者預期市場規模可回升至4萬輛,但仍較去年同期衰退約6%。
累計前四月,國內車市總量為14.94萬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0.4%。
車廠方面,和泰汽車旗下TOYOTA和LEXUS分別以9,622輛和2,499輛穩居國產和豪華車銷售龍頭。中華MG產能提升後,4月新領牌數達2,130輛,年增率高達190.2%。中華汽車自有品牌CMC也年增9.4%,三大品牌合計4月領牌5,113輛,市占率13.8%,穩居第二大車廠。
**納智捷n7銷售飆漲奪冠 電動車市黑馬**
4月台灣汽車市場受清明連假影響,新掛牌數月減10.3%,年減3.1%。不過,納智捷旗下的電動車n7卻逆勢上揚,拿下4月電動車銷售冠軍,更擠進所有車款銷售第五名,成為市場黑馬。
納智捷n7於4月領牌數佔當月全台電動車總數超過一半,寫下量產以來銷售新高。首季交車500輛,4月起大量交車,預計第三季完成交付9,000輛,本月最快開放展間接受下一波訂單。
整體車市方面,今年前四月新掛牌車共14萬9,439輛,僅較去年同期衰退0.4%。然而,進口車跌幅遠高於整體車市,累計新掛牌數較去年同期衰退6.9%,僅賓士與VOLVO成長。
展望後市,業者預估5月銷售量上看4萬輛,優於4月,但恐因去年同期基期墊高而年減6%。4月國內新車款銷售前五名依序為:Toyota Corolla Cross、MG HS、Toyota RAV4、Toyota Cross、納智捷n7。
業界人士表示,4月為車市傳統淡季,但整體表現不弱,主要是去年4、5月消化未交車訂單所致。今年未交車訂單已完成消化,回到正常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紅海危機對汽車供應仍造成一定程度影響。豪華進口車今前四月累計新掛牌數較去年同期衰退6.9%,除了賓士與VOLVO成長之外,其餘幾乎都衰退。
相形之下,全台前四月整體新掛牌車共14萬9,439輛,僅較去年同期衰退0.4%,但進口車跌幅遠大於整體車市表現。因此,今年進口車供應與銷售狀況,將成為影響今年整體車市發展的關鍵。
龍頭車廠和泰車表示,4月台灣汽車新掛牌3萬7,038輛,符合市場預期。展望後市,國內汽車業者認為,5月是各家車廠夏季競賽,估計銷售量上看4萬輛,優於4月,惟去年同期基期墊高,恐年減6%。
4月國內新車款銷售前五名依序為:TOYOTA國產休旅車Corolla Cross(2,268輛)、MG HS(1,627輛)、TOYOTA進口休旅車RAV4(1,569輛)、國產跨界休旅TOYOTA Cross(1,418輛)、納智捷n7(1,055輛)。
其中,以納智捷n7寫下量產以來銷售新傳奇,表現相對亮眼,不僅超越特斯拉,奪下4月全球電動車銷售冠軍,還擠進所有銷售車款第五名。
納智捷n7於4月的領牌數即全台當月電動車總量逾五成。納智捷n7首季總計交車500輛,4月起大量交車,目標第3季完成交付9,000輛,最快本月開放展間接受下一波訂單。
車廠指出,4月為車市的傳統淡季,今年整體表現並不弱,但仍低於去年,主因去年4月與5月消化之前的未交車訂單,創造18年來同期新高紀錄。今年未交車訂單已去化完成,回到正常狀況。
據統計,4月國內電動車新領牌1,979輛,納智捷n7就拿下過半占比 ,且是唯一領牌逾千輛的電動車。反觀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因4月沒 有新車到港,幾乎無車可交下,4月僅象徵性領牌11輛,較3月的2,1 35輛盛況有著天壤之別,也拱手讓出電動車銷售王座。納智捷n7累計 今年前四月交車1,555輛,緊追在特斯拉的2,166輛之後,預期納智捷 n7 5月交車數可進一步增加,若特斯拉未能即時有新車大量到港,納 智捷前五月累積銷量將一舉超車特斯拉稱冠台灣電動車市。
納智捷表示,接下來交車規劃逐月增量,先前累積近萬張訂單估第 三季內可交車完畢,目前也已規劃最慢6月起展開第二波訂車,續推 升銷量。事實上,今年以來各廠持續強化電動車布局,各品牌相繼推 出純電車款搶市,尤其雙B最為積極,各已導入六款電動車款。以BM W為例,隨著iX1、i4、iX、i5等產品熱賣,今年前四月電動車領牌總 量也達1,246輛。
BMW總代理汎德日前再發表全新X2車系,亦首度導入iX2純電跑旅; 今年X2車系總銷售目標為2,200輛,汎德預期純電車iX2占比可達近7 成。汎德接下來還要發表i7 M70 xDrive,樂觀今年電動車占BMW全品 牌新車銷量占比將擴增至4成以上。
台灣賓士今年也加大電動車布局,3月一口氣推出EQA、EQB、EQE等 三款豪華電動車,其中EOE 300 SUV更以不到300萬元的破盤價震撼市 場,預計都將於第二季增量交車。台灣賓士表示,預計5月起電動車 銷售占比將持穩在20%以上,接下來還將推出純電G-Class及Maybac h,今年賓士品牌在台上市的電動車產品將達八款。
展望5月,雖正逢報稅季節,不過在主要品牌夏季競賽起跑、進口 車供應狀況持續好轉,及納智捷n7增量交車挹注下,多數品牌預期市 場規模可增至4萬輛,但仍較去年同期衰退約6%。
受4月新車銷量衰退影響,累計前四月車市總量14.94萬輛,較去年 同期也轉為衰退,微幅年減0.4%。
觀察4月各車廠表現,和泰車雙品牌TOYOTA及LEXUS各以9,622輛及 2,499輛成績,續居國產、豪華車銷售雙料冠軍;中華MG銷售規模隨 產能拉高,4月新領牌2,130輛,年增率高達190.2%,續維持高成長 動能。此外,中華車自有CMC品牌車4月領牌數亦年增9.4%,合計中 華車三大品牌(MG、CMC、三菱)4月領牌5,113輛、年增40.5%,市 占率13.8%,穩居第二大車廠。
納智捷n7訂單強勁 裕隆上半年續推第二波
裕隆集團在17日的法說會上,聚焦於新能源車的發展策略。其中,納智捷(LUXGEN)n7成為亮點。
裕隆表示,n7在第一季已交車500輛,預計從4月起每個月可交車1,200至1,500輛。目前已累積超過9,000張訂單,預計在第三季交車完畢。
為了應對市場需求,裕隆規劃在6月展開第二波訂車,以推升銷量。裕隆並強調,三義廠產能充足,最高可達到11萬輛,目前沒有額外的擴廠計畫。
除了裕隆之外,中華汽車也積極推動新能源車轉型。中華汽車表示,將持續引進多元電動車款,預計在第二季內發表MG全新電動車型。
中華汽車並深化電動車關鍵技術,特別是電動商用車的開發,並爭取東南亞策略夥伴拓展海外市場。首款自主研發的電動商用車E300上市以來表現優異,未來將持續推出具競爭力的電動商用車產品線。
裕融則指出,隨著n7上市,將帶動充電服務需求。裕融透過充電漫遊平台生態圈的佈局,為旗下的各事業體帶來發展機會。此外,裕融在東南亞市場的開發和綠電事業,都將對獲利帶來正面挹注。
中華車今年同樣著重新能源車策略轉型,兩大主軸為多元品牌事業 發展及整車自主開發,將繼續導入含電動車的多元車款進入台灣市場 。儘管中華車於法說會上未鬆口,但市場推估,中華車將於第二季內 發表MG全新電動車款,多元品牌發展預計下半年有進展。
至於整車自主開發部分,中華車表示,將深化電動車關鍵技術,尤 其電動商用車開發,將結合政府資源,爭取東南亞策略夥伴拓展新南 向市場,強化中東、中亞、非洲等國家成車外銷,並推廣新車至中美 、中亞市場,成為另一營運成長動能。
中華車說明,CMC自主技術研發全新電動商用車E300,於去年4月上 市後,首年銷售成績優於預期,為國內電動商用車市場銷售冠軍,未 來將以模組化及平台化開發模式,發展完整具競爭力的電動商用車產 品線。
中華車在導入MG後銷量成長,推升中華單班產能利用率達到近9成 ,在目前MG約可維持月均銷量約2,200輛下,今年中華三品牌合計銷 量樂觀將達6.6萬輛、市占擴增至14.4%,其中MG營收占比估35%∼ 40%。
裕隆部分,法人關注是否將導入中國電動車品牌,對此,裕隆表示 不排除任何代工機會,但目前沒有具體計畫,今年主要業績成長亮點 為納智捷n7,以去年納智捷產量約僅2,400輛,今年將增至逾9,000輛 ,成長動能明確。
儘管納智捷今年銷量明顯成長,但裕隆說明,三義廠產能單班8小 時可達5.5萬輛,三班最高可達11萬輛,因此目前沒有額外擴廠計畫 。至於新店裕隆城租金收入,裕隆說明,目前裕隆城營運優於預期, 今年租金收入約4億元,較去年成長。
裕融於法說會同樣提示,隨著n7上市,將帶動充電服務需求,透過 充電漫遊平台生態圈的布局,也將為旗下各事業體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儘管公司因3月央行升息,資金成本影響超過1億元,但裕融指出, 將透過成本管控等降低影響,今年於東南亞市場開發及綠電事業,對 獲利都將有正面挹注。
土洋電動車大戰開打 納智捷等國產車搶攻市占
台灣今年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土洋大戰!除了國產車納智捷、中華車、福特六和紛紛推出新車款外,BMW、賓士、保時捷等進口品牌也加入戰局。
BMW近期推出的iX2電動車訂單已逾1,600張,其中逾千張來自純電車款,今年配額預計4月到港交車。BMW全車系的訂單中,約有三成為電動車款,顯示出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熱烈需求。
今年進口電動車陣容也十分堅強。保時捷的Macan將推出電動車款,降低電動車入門門檻。豪華電動車市場也將出現新競爭者,而特斯拉仍將穩居領先地位。
國產電動車方面,除了納智捷n7之外,中華車將在第二季導入MG電動車款,福特六和也宣布將投資新產線,引進新能源車國產技術。
預估今年台灣電動車市場將大幅成長,占整體車市比重可望突破10%,甚至朝向德國電動車30%市占比重邁進。
BMW全新世代X2豪華跨界跑旅,也注入智慧電能概念,推出全新首創 iX2 豪華純電跑旅。X2接單逾1,600張,其中,超過千張來自電動車款iX2,iX2今年配額已完售,預計4月起X2、iX2新車即能正式抵港交車。
由於預期電動車交車期長,為了加速交車,下單動作更加積極,目前BMW全車系的訂單中約有三成為電動車款,去年X1電動車近千台訂單可望陸續交車,預期今年電動車的實際掛牌數將較去年進一步攀升。
台灣去年電動車占整體車市比率約為6%,今年雙B電動車供應量增加,性能車品牌保時捷的電動車Taycan小改,入門SUV Macan也將推出電動車款,降低電動車入門門檻 ,成為今年進口電動車的生力軍,而豪華電動車也將出現新勢力。
主力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穩定供應之外,國產電動車今年在納智捷n7之外,第2季起中華車導入MG電動車款,以及福特宣布將投資新產線、在台導入新能源車國產量能。
台灣電動車占整體市場勢必超過一成,有機會持續朝向德國電動車三成的市占比重前進。
納智捷發力!福特六和斥資升級產線,投入新能源車戰場
隨著納智捷n7大規模交車,國產電動車市場正加速發展。中華車旗下的MG電動車款也將於第2季發表並導入國產。福特六和跟進腳步,宣布斥資超過25億元升級中壢廠區產線,並宣示將布局新能源車國產化,打造智慧製造產線。
福特六和總經理陳文芳表示,無論是Hybrid、plug-in hybrid或EV,只要符合台灣消費者需求,福特六和都將評估引進。福特六和強調,此次產線升級是為了因應未來挑戰,並承諾會持續在台投資,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陣容,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款的需求。
福特六和近年積極布局智慧製造,從2017年的「汽車智慧製造暨供應鏈品質提升計畫」到2020年啟用台灣首座智慧彈性車身生產線。此次升級還將導入虛擬實境(VR)技術,讓工程師能遠端與全球Ford團隊合作,並透過VR模擬產線運作狀況,優化生產流程。
此外,福特六和也將投資開發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及雲端資訊平台,提升物流及倉儲營運效率,並與供應鏈夥伴協作,實現倉儲系統管理流程、生產效率分析等環節的數位化轉型。
**鴻海衝刺電動車!納智捷電動巴士廠動土 瞄準海外市場**
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11日舉行高雄橋頭園區新廠動土典禮。新廠預計投資10.62億元,2025年完工,初期年產500輛電動巴士,2028年目標擴產至1,000輛。
鴻華總經理李秉彥表示,除了台灣市場,鴻華也積極洽談東南亞及美洲市場。目前電動巴士MODEL T已行駛於台南、嘉義、彰化、台中、新竹、新北、台北、台東、金門等地。
李秉彥強調,納智捷n7電動車已下線超過700輛,持續大量交付中。鴻華預計在今年第四季量產電動車MODEL B。
新廠完工後,將結合數位孿生科技、雲端互聯技術等,打造鴻海集團在台灣的指標性AI工廠,確保生產品質。
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議長康裕成、高雄副市長羅達生等官員皆出席動土典禮。陳其邁表示,新廠的設立將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高雄綠能產業發展。
福特六和大動作投資產線升級,將加入新能源車的戰局。新能源車受到各方矚目,在納智捷n7開始大量交車之後,中華車的MG電動車款也即將在第2季發表並導入國產,福特六和此時宣布大動作產線升級,加入新能源車國產化行列,台灣國產電動車的腳步加快。
福特六和汽車總經理陳文芳強調,面對未來充滿挑戰的市場前景,福特六和仍會秉持對台灣市場的承諾,落實於主力級距Ford全球戰略車款在地生產,持續導入豐富多元的產品陣容與新能源車款滿足消費者。
福特六和持續在台投資。從2017年的「汽車智慧製造暨供應鏈品質提升計畫」布局智慧製造領域,2020年正式啟用台灣首座智慧彈性車身生產線,面對後疫情時代全球產業生產結構及程序之劇變,福特六和進一步導入虛擬實境(VR)技術,讓本地工程師能與全球Ford團隊克服時間與空間限制,達到零時差接軌之目的,同時工程團隊更進一步擴充VR視覺和操控設備相關技術應用範圍,藉此模擬產線運作狀況,進行方案調整及優化生產流程,同步強化在地廠商研發能力及提升零組件生產品質及產值。
福特六和指出,現行產品編成為福特品牌旗下共有 Focus以及Kuga兩款國產車款、共計有14個車型,供應鏈涵蓋亞洲、歐美及南非不同國家。面對國際局勢驟變和不可控因素(如天災、戰爭、通膨)影響增加,以及內部市場的快速變化與挑戰,福特六和為降低過往物流/倉儲營運模式因外在因素所可能帶來的時程延宕及斷鏈缺料危機,著手開發高效率的全新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及供應鏈倉管數位化資訊雲系統,使連貫內部物流作業從貨櫃安排、卸櫃、入庫儲位、開箱、揀料到出貨更具效率,並優化橫向各單位系統通訊傳遞,降低潛在風險。
此外,福特六和同步攜手物流通運、零組件生產等各領域之供應鏈夥伴,針對倉儲系統管理流程、生產效率分析數據、即時補料機制等環節進行數位化轉型,並透過雲端資訊平台對接整合,有效掌握車輛零組件庫存水位,冀望自前端物流入庫、中端產能控管乃至於終端庫存補料等不同層面進行精準決策。
昨天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議長康裕成、高雄副市長羅達生等皆出席動土典禮。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以短短不到三年時間推出首款電動巴士MODEL T,以及一系列的乘用車款,有MODEL C、MODEL E、MODEL B;目前MODEL C(納智捷n7)已下線超過700輛給客戶,持續大量交付中;MODEL B預計今年第4季投入量產。
MODEL T作為鴻華先進首款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李秉彥坦言,MODEL T從高雄出發,一路拓展至各縣市,目前包括台南、嘉義、彰化、台中、新竹、新北、台北、台東、金門都有MODEL T的身影;東南亞及美洲相關專案也陸續洽談中。
鴻華橋頭新廠預計2025年完工,初期產能約年產500輛、2028年目標擴產至1,000輛。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鴻華橋頭新廠也會是電巴的重要出海口。
基於鴻海集團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架構,橋頭新廠將是鴻海集團在台灣建置指標性AI工廠之一,新廠將結合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科技,導入雲端互聯技術、虛實產線協同運作,以及數位即時監控,確保生產品質。
**納智捷電動車本季放量 挑戰特斯拉霸主地位** 裕隆集團與鴻海轉投資的鴻華先進,旗下電動車納智捷 n7 已於 3 月開始交車,預期本季將大幅放量,4 月起月交車量有望突破 2,000 輛。據估計,本季掛牌數將超越特斯拉,一舉成為台灣電動車市場霸主。 截至目前,納智捷 n7 已累積近萬張訂單,第 1 季累計交車約 500 輛,已達初期目標。預計上半年先交車 8,000 輛,因此第 2 季將大幅增量,帶動月交車數提升。業界預估,納智捷 n7 將與特斯拉在台灣一較高下。 去年,台灣電動車市場佔比約為 6%,除了特斯拉外,BMW、賓士、Volvo 等進口車廠也有貢獻。今年,本土車廠的電動車供應量持續增加,除了 n7 之外,中華車也正積極籌備電動車量產。 納智捷 n7 的累積領牌數雖不到 500 輛,但主要是因為 3 月下旬才開始交車。裕隆集團為確保交車品質,去年第 4 季便開始積極測試。3 月底開始交車後,意味相關作業已完成,第 2 季起將放量交車。 納智捷先前考量料件供應問題,將全年交車目標訂為 1.5 萬輛。不過,裕隆公司認為產能充足,不怕後續訂單暴衝。 納智捷 n7 由鴻華先進研發,裕隆代工生產,再由納智捷品牌銷售。n7 的熱銷不僅帶動納智捷銷量,也挹注裕隆轉投資收益與代工收益。鴻華先進與鴻海也將因此受惠。隨著 n7 在 3 月開始放量交車,相關供應鏈的營收將從 3 月開始反映。 特斯拉第 1 季在台領牌數約為 2,100 輛。隨著 n7 開始增量交車,電動車市場佔比將快速上升,成為帶動台灣電動車銷售的重要動力。據估計,n7 從 3 月到 6 月須完成 8,000 輛新車交付,意味著每個月的交車輛數至少需達 2,000 輛,將成為台灣電動車史上最密集的交車時程。
**納智捷n7熱銷供不應求,謹慎試車後千呼萬喚始出來**
儘管納智捷n7今年才正式交車,但不少車主還是抱怨「有點慢」。根據納智捷內部人士透露,由於n7是國內首部國產電動車,裕隆和鴻海秉持「寧可慢、不可錯」的共識,在上市前進行了嚴格的「試車三部曲」,確保車輛安全和性能無虞。 為了避免上市後才出現問題,納智捷決定謹慎行事,完成所有必要的測試。從安全、便利、操控到舒適各方面都要達到標準,才會將新車交付給客戶。 去年9月,裕隆集團開始執行「試車三部曲」。第一步,讓集團主管和核心開發人員先試乘;第二步,讓集團內部人員試乘;第三步,讓核心客戶試乘。 透過三階段的試車,納智捷一一找出並排除問題。第一階段,除了潛在的安全問題外,主要著眼於操控和舒適性;第二階段,了解車輛使用便利性的改進問題;第三階段,聚焦於大眾的用車習慣,讓車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 經過嚴格的試車過程,納智捷終於在3月完成超過400輛的交付首發。納智捷表示,這些測試確保了n7的安全性和性能,讓車主能安心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