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股市場近來熱鬧非凡,平均股價從2019年底的53.4元一路攀升至今年6月底的74.2元,整整漲了將近40%,看起來投資熱潮不減反增。但對於小資族來說,雖然投資意願強烈,卻也面臨著台股越來越貴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信投信推出了一款新產品——中信小資高價30 ETF(00894),讓小資族也能夠以小博大,輕鬆進入高價股市場。 這款ETF的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有三個顯著特點: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首先,高價股往往是各產業的龍頭企業,擁有關鍵技術和市場趨勢,因此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其次,這些企業通常具有高獲利性,成為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最後,高價股股性活潑,價格相對較高,多數由法人及外資持有,股本小,因此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其上漲動能相對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的是臺灣指數公司特選的小資高價30指數,篩選標準非常嚴格,包括台灣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個股股價不低於200元,並且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為近3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這樣的篩選標準,讓這款基金既能滿足小資族對高價股的需求,又能確保投資品質。 對於小資族來說,這款基金的募集期間只需要15,000元,就能夠進入高價股市場,實現以小博大。這不僅是中信投信對小資族投資需求的關注,也是對台股市場發展的積極參與。
台股近期當沖風氣盛,不僅個股波動劇烈,還引發了投資者對交易風險的關注。針對此現象,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昨(26)日共同宣布,將對近六日及單日當沖比超過60%的個股實施注意交易警示機制,處置期間可能達到12個營業日,並自8月27日起正式施行。 由於台股近期當沖交易量過大,並伴隨著違約交割等案件,主管機關為了強化管理並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決定新增當沖總量占近六日總成交量比率超過60%的個股,以及單日當沖比超過60%的個股,進入注意交易警示範圍。這項措施將對那些連續三日或五日發布注意交易資訊,並採取處置措施的有價證券,進行更長的處置期間。 目前上市櫃個股短線股價漲幅過大、成交量暴增、周轉率過高等交易異常情況,將被列入注意股。若個股持續交易異常,將進一步列為處置股或警示股,可能會影響預收款券、撮合時間拉長,甚至被迫提前公布業績。 統計16日至23日的六日當沖量合計逾1萬張,當沖比超過60%的個股有陽明、萬海、彰源、晶豪科、台驊投控、四維航、燁興、新唐、榮運、裕民、凌通、正德、志信、笙泉、中航、通嘉、宅配通、銘異、中櫃、連宇、昇銳、茂訊等22檔。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表示,相關增訂規章已經陳報主管機關核准,並將配合修正資訊系統,自8月27日起正式實施。
台股今年來的當沖買賣熱潮,總金額已衝破46兆元大關,不過隨著當沖戶違約交割數量逐漸增溫,臺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決定出手緊急煞車。26日,兩大機構宣布將首度增訂當沖警示制度的規定,針對當沖占比超過六成的股票,將納入公布注意交易資訊,並經主管機關核准後,預計8月27日正式上路。
近期,當沖交易成為市場常態,但隨著知名股票航海王近日重挫,違約交割筆數激增,上周每日違約交割筆數甚至增加了14筆,全數集中在長榮一檔個股上。違約買賣總金額在1,426萬元至3.15億元之間,PTT上甚至傳出搶當航海王卻慘遭割韭菜的畢業文。
對此,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一改過去警示制度不公開的態度,26日通過修訂公布注意暨處置作業的相關管理機制。未來,只要個股當沖比率同時符合兩項規定,將公布注意交易資訊,並新增處置條款。這兩項規定分別是:最近六個營業日之當日沖銷成交量占最近六個營業日總成交量比率超過60%,以及當日沖銷成交量占該日總成交量比率超過60%。
在新增處置條款部分,對因連續三個營業日,或連續五個營業日發布注意交易資訊,而經採處置措施的有價證券,在發布注意交易資訊期間,又達到新增當日沖銷百分比標準,經公布注意交易資訊者,處置期間為12個營業日。
市場人士解讀,此次主管機關出手應與當沖過熱,導致股價波動加劇,且不少投資人忽視投資風險,進場大玩無本交易有關。希望藉由強化管理機制來適度「降溫」。
證券業者也強調,當日沖銷交易是提供投資人更多元、靈活的交易模式,同時創造市場流通性。國外市場中,當沖交易也佔整體成交量的一大部分,扮演活絡市場的重要角色。透過適度管理,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
根據新增公布注意條款統計,在新制上路之前,已有10檔個股符合公布注意交易資訊規定,包括富旺、台驊投控、嘉基、萬海、陽明、晶豪科、長榮、新唐、燁興、四維航等。這些個股近六個營業日合計當沖成交量占總成交量六成以上,26日當沖占比也超過六成,主要是航運、鋼鐵、IC設計族群,皆是盤面當沖人氣指標。
櫃買中心表示,目前每天都會對市場公告各檔股票的現股當沖成交股數,以及買進與賣出金額。為進一步提醒投資人注意交易風險,修正公布注意交易資訊警示制度,將最近一段期間當沖成交量占總成交量比率明顯過高者納入規範。
【台股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26日)宣布,安集(6477)與撼訊(6150)兩家公司的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分別進行了第三次和第五次競價拍賣,結果均以美國標方式決定得標價格。其中,安集得標加權平均價格為106.99元,撼訊則是104.29元。 在這兩次競價拍賣中,安集共辦理了4,250張債券的競價拍賣,吸引了338筆投標,其中321筆標單合乎資格,全部順利完成拍賣,最終得標價格落在106.99元。而撼訊的競價拍賣則涉及5,950張債券,352筆投標中333筆合規格,也成功圓滿完成,得標價格為104.29元。 證交所指出,這兩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的競價拍賣過程中,參與者眾多,充分展現了市場的活絡度。這不僅對於安集和撼訊來說是重要的融資管道,也反映了市場對這兩家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台股市場近來熱鬧非凡,上周五(23日)當沖占比再創新高,重返五成之上,累計全周當沖占比達到46.6%。在這波熱潮中,航海王股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尤其是萬海(2615)、陽明(2609)等個股,當沖占比逼近八成,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而台驊投控(2636)及四維航(5608)等公司也表現亮眼,當沖占比超過七成,確實讓人感受到航運股的強勢。 在當沖成交量方面,上周有21檔上市櫃個股的當沖成交量超過10萬張,當沖占比都高達五成以上。這些個股中,除了航運股外,還包括裕民、晶豪科、彰源、燁興、新唐、台半、長榮、鈺創、漢磊、榮運、凌陽、允強、大成鋼、強茂、益航、合晶、中鴻等,篩選出來的個股明顯聚焦在航海王及鋼鐵人兩大類股,以及近期漲勢凌厲的中小型電子股,特別是半導體族群。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五台股當沖「買+賣」成交值達到5,779.41億元,當沖占比回升至50.82%,這意味著市場一半的資金都集中在當日沖銷上。如果再加上部分投資人進行的隔日沖,那麼現在台股市場短線操作風格明顯。 從整體市場來看,上周當沖買+賣成交值約2.539兆元,占總成交值的46.6%。其中,當沖成交量較大的上市櫃個股共有30檔,當沖占比50%以上的個股則有21檔。 對於這種市場現象,投資專家分析指出,台股目前處於萬八附近的水準,在缺乏實質利多消息的推動下,市場多採取短線操作策略。航海王及鋼鐵人籌碼混亂,上漲時便會有大量當沖,上檔賣壓較重。此外,股價已經提前反應今年獲利,市場對明年獲利的預期較保守,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股價推升動能不足,使得當沖和隔日沖操作風格變得越來越盛行。
【台股新聞】 哇塞,台股這幾個月可真的是熱鬧非凡啊!證交所一統計,從今年年初開盤到現在,台股已經有133個交易日啦!這期間,我們的集中市場成交值已經衝到58.47兆元,日均值更是有4,396.26億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也飆到了134.17%,日平均成交量周轉率也有1.01%,這可是相當活絡的市場呢! 說到7月份,這個月還有五個交易日,以台股近期日成交值都超過5,000億元的勢頭來看,今年前七月台股成交值有望突破60兆元大關,真的是壯觀啊! 再來看看7月23日的數據,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在17,572.92點,雖然週跌幅有322.33點,跌幅達1.8%,但看起來市場還是穩定的。各產業別指數方面,水泥類指數上漲2.28%表現最佳,而航運類指數則下跌13.71%,跌幅最大,這可是近幾個月航運股飆漲後的最大回檔呢! 上周的集中交易市場總成交值有2.725兆元,上市股票成交金額2.663兆元,成交量周轉率則是4.63%。上周成交值前三名的是航運類、半導體類和電子零組件類,分別佔比37.07%、28.18%和6.5%。成交量周轉率方面,航運類、鋼鐵類和光電類分列前三,這些產業的動態真是值得我們關注啊!
台股集中市場在上周五(23日)的當沖交易占比再度攀升,達到五成以上,整個交易週的當沖占比高達46.6%。市場上,航海王股票依然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其中萬海(2615)、陽明(2609)的當沖占比接近八成,而台驊投控(2636)及四維航(5608)的當沖占比也超過了七成,這些航運股自然成了搶手的焦點。
根據統計,上周整體當沖成交量超過10萬張、且當沖占比超過五成的上市櫃個股共有21檔,除了上述提到的航運股,還包括裕民、晶豪科、彰源、燁興、新唐、台半、長榮、鈺創、漢磊、榮運、凌陽、允強、大成鋼、強茂、益航、合晶、中鴻等。
從這些個股中可以看出,市場主要關注的是航海王及鋼鐵人這兩大類股,以及近期漲勢迅猛的中小型電子股,尤其是半導體族群,如設備股、IC設計股、微控制器以及二極體等,這些都是市場人氣指標族群。
證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五台股當沖「買+賣」成交值達到5,779.41億元,當沖占比回升至50.82%,這意味著市場有一半的資金是進行當日沖銷的。若再加上部分投資人進行的隔日沖銷,那麼目前台股投資人的操作多以短線進出為主。
整個上周的當沖買+賣成交值約為2.539兆元,約占總成交值的46.6%。在個股方面,當沖占比遠高於平均占比的個股數量不少,經過篩選,上周當沖成交量較大(10萬張以上)的上市櫃個股共有30檔,其中當沖占比50%以上的個股共有21檔。
投資專家分析,台股目前處於萬八附近,在缺乏實質利多帶動的情況下,市場偏向短多操作。尤其是航海王及鋼鐵人籌碼漸亂,一旦拉高就會有投資者進行當沖,上檔賣壓不輕。加上股價已經提前反應了今年的獲利,市場對明年的獲利預期保守,這使得股價推升動能不足,形成了當前當沖、隔日沖盛行的市場景況。
【台北訊】今夏台股熱絡不退,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年初至今,台股市場表現亮眼。截至133個交易日,台股集中市場成交值已達58.47兆元,日平均成交值則有4,396.26億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更是高達134.17%,日平均成交量周轉率為1.01%。若以目前台股日成交值多在5,000億元以上的情況來看,今年前七月台股成交值有望突破60兆元大關。 證交所指出,7月23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為17,572.92點,雖然周內下跌322.33點,跌幅約為1.8%,但產業別指數中,水泥類指數上漲2.28%表現最佳,而航運類指數則因近幾個月飆漲後回檔,跌幅達13.71%,為近來最大。 上周集中市場總成交值為2.725兆元,上市股票成交金額則為2.663兆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為4.63%。在上市股票成交值方面,航運類以9,871.16億元佔全體上市股票成交值的37.07%,其次是半導體類7,505.21億元、占比28.18%,電子零組件類則以1,730.49億元、占比6.5%位居第三。成交量周轉率方面,航運類以22.38%高居第一,鋼鐵類13.62%、光電類11.39%分居第二、三名。
台股今年上半年可說是「量價齊揚」,讓證券商們的營運大進補!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竟然達到了驚人的582.7億元,年增率高达268.9%,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584.5億元,真的是「半年賺了一年錢」啊!
在這股熱潮中,元大證券以138億元的稅後純益,成為了獲利王,每股稅後純益(EPS)和成長王則分別由富邦證和華南永昌證奪得。不過,這也並非偶然,因為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雖然約為10.1兆元,比上月減少了8.1%,但證券商經紀稅前純益還是下滑至88.6億元。幸好,由於出售證券利益和證券評價利益增加,自營業務稅前純益回升至58.5億元,承銷業務稅前純益也增至8.7億元。
統計全體證券商6月的稅後純益,從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率驚人達181.1%;累計前六個月的稅後純益更是達到了582.7億元,年增率268.9%。個別來看,元大證券以優異的市占規模和自營操作,以及海外子公司如南韓的挹注,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38.9億元,年增164%,蟬聯獲利王寶座。而凱基證和富邦證則分別以71.0億元和36.9億元的稅後純益,分居第二、三名。
統一證和群益證在自營操作和業務均衡發展上表現亮眼,上半年稅後純益分別為30.3億元和26.6億元,穩穩地維持在前五名。而富邦證的EPS以3.4元拔得頭籌,宏遠證則因搭上貨櫃航運的順風船,EPS達3.2元,排名第二。華南永昌證則在獲利成長王的道路上奮進,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12.7億元,其餘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玉山證等六家,獲利年增率在234.3%至461.5%不等。
台股表現亮麗,證券商上半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於22日公布,6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133.85億元,創下單月新高,月增幅達181.14%。上半年累計獲利更是飆升至582.74億元,較去年同期激增近三倍,年增幅高達268.96%。這一成績,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創下的584.56億元歷史新高。
在6月份,證券商單月賺到的133.85億元,已經超過了過去證券市場慘淡時整年的獲利。而且,這個數字還超過了去年11月的91.65億元歷史單月新高。從這個角度看,只要下半年內資人氣持續,今年獲利挑戰千億元絕非難事。
證交所指出,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10.113兆元,連續兩個月突破10兆元大關。雖然較5月減少了8.16%,導致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減少,但由於證券商在高位部分獲利了結,使得自營業務淨利較5月激增了106.06億元,承銷業務淨利則成長了6.84億元。
整體來看,6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較5月成長86.24億元,增幅達181.14%。今年上半年,因大盤總成交值增長,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98.41%。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台股集中市場成交值已達48.64兆餘元,較去年同期的22.23兆元成長140.45%。
今年截至6月,加權股價指數上漲趨勢,指數大增逾3,000點,漲幅達20.52%,去年同期則為下跌趨勢,指數小跌0.38%。這一變化,使得自營業務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187.1億元,承銷業務淨利也較去年同期成長30.43億元。
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已經衝過500億元大關,達到582.74億元,較去年同期淨利158億元比,年增幅高達268.96%。預期7月份將輕鬆突破去年獲利表現,再創歷年新高。
【台北訊】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於英瑞-KY(1592)的重要子公司Automotive Parts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LC在7月12日向法國當地政府申請破產一事進行了處理。根據證交所的公告,該公司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向市場披露這一重大訊息,導致違反了證交所相關規定,最終被處以20萬元的新台幣違約金。 據了解,該子公司在法國的破產申請,應該按照證交所的「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進行處理。然而,英瑞-KY在7月12日申請破產後,並未立即向市場披露,而是延遲至7月20日才召開記者會進行說明,這一做法已經違反了相關規定。 證交所表示,對於這一違規行為,已經根據規定對英瑞-KY進行了20萬元的新台幣違約金處罰。這起事件再次提醒了上市公司在處理重大訊息時的嚴謹性,以及遵守市場規則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處罰並不影響英瑞-KY本身的經營狀況,但對於公司形象和市場信譽的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未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將繼續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確保市場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台股上半年表現亮眼,證券商業績狂飆!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顯示,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狂飆至582.7億元,年增率驚人達268.9%,幾乎逼近去年全年的584.5億元,真可謂「半年賺了一年錢」!其中,元大證券以138億元的稅後純益蟬聯獲利王寶座,每股稅後純益(EPS)則由富邦證、華南永昌證分別蟬聯冠軍和亞軍。
雖然6月大盤總成交值小幅度下滑8.1%,證券商經紀稅前純益也見下滑,但由於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增加,自營業務稅前純益回升至58.5億元,承銷業務稅前純益則增至8.7億元。6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更是從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181.1%。
在個別證券商方面,元大證券以優異的市占規模和自營操作,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38.9億元,年增164%,成為唯一獲利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商。凱基證、富邦證分居第二、三名,而統一證和群益證也穩居前五名。在EPS方面,富邦證以3.4元的EPS拔得頭籌,宏遠證以3.2元居次,福邦證則以2.4元排名第三。
華南永昌證在獲利成長王方面表現亮眼,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12.7億元,年增率超過200%。其他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玉山證等六家證券商,獲利年增率也都在234.3%至461.5%之間,成為台股上半年的一大亮點。
台股市場再創佳績,證券商業績爆表!證交所於昨日(22日)公布,6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到133.85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月增幅高達181.14%。上半年累計獲利更是飆升至582.74億元,同比增長近三倍,年增幅達268.96%,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584.56億元歷史新高。
6月份的證券商獲利超過了過去一年整個月的總和,其中,6月的獲利甚至超過了去年11月的91.65億元單月新高。這個成績讓人驚艷,若下半年內資人氣能夠持續,今年獲利挑戰千億元絕非難事。
證交所指出,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10.113兆元,連續兩個月突破10兆元大關,雖然較5月減少了8.16%,但證券商的自營業務淨利較5月激增了106.06億元,承銷業務淨利也成長了6.84億元。
整體來看,6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較5月成長86.24億元,累計今年上半年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增長而較去年同期增加98.41%。今年上半年台股集中市場成交值已達48.64兆餘元,同比成長140.45%。
今年截至6月,加權股價指數上漲趨勢明顯,指數大增逾3,000點,漲幅達20.52%,去年同期則為下跌趨勢,指數小跌0.38%。這一點對自營業務淨利和承銷業務淨利的增長都有正面影響。
總結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達到582.74億元,同比增長268.96%,預期7月份將再創歷年新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年特別為了推廣證券知識,將傳統的暑假期間研習營活動轉型為線上形式,讓更多學校教職員能在家也能學習到實用的證券知識。從8月10日至13日,以及8月17日至20日,將分兩梯次進行線上證券知識研習營,活動資訊詳情可透過證交所投資人知識網、臉書粉絲專頁或證基會網站查詢並報名參加。 這次研習營共設有基礎班和進階班兩種課程。基礎班課程內容包括「證券市場介紹」、「認識證券交易新制度」、「了解投資工具特性及交易概念」以及「證券基本面與技術分析」等四項主題,讓參與者能從零開始學習證券市場的基礎知識。 而進階班則針對已有一定基礎的學員設計,內容包括「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指數投資證券(ETN)應該知道的事」、「認識權證及TDR商品」、「如何解讀分析財務報表」以及「公司治理與ESG投資」等四項主題,讓學員能夠深化對證券市場的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研習營課程都是免費參加的,只要報名並完成當日學習課程,還有機會獲得1,000元電子禮券。此外,所有完成學習課程的學員中,將抽出三位幸運者,獲得驚喜獎項。這樣的活動,無論是對個人投資知識的提升,還是對教職員在學校推廣證券教育的幫助,都具有極大的意義。歡迎大家積極報名參加,一起學習進步!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告,22日共有21檔上市股票進行除息作業,其中重量級的鴻海(2317)一檔對指數影響頗大,預計讓指數蒸發18.2點。這次除息的股票還包括台苯、永大、中化生、中華、聯電、佳世達、鴻準、友通等多家知名企業,合計預計對指數產生30.56點的影響。 鴻海每股將配發4元現金股利,這將導致其發行市值減少約554億元,對股價指數產生顯著影響。不過,投資者也可以透過台灣證交所的「報酬指數」來衡量投資績效,該指數在股票除息時會調整指數基值,不會受到現金股利影響,是衡量投資績效的重要指標。 證交所提醒投資者,有關股票除權除息的詳細訊息,各上市公司已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並在台灣證交所網站首頁/市場公告/除權除息及「基本市況報導」中提供相關資訊。讓投資者能夠更加了解市場動態,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台股新聞】 電動車風潮席捲全球,台灣股市也跟著熱鬧起來!最近,投信們紛紛發行與電動車相關的ETF,結果是熱賣一空,募集的金額也是節節高升。這股熱潮,還是因為特斯拉的股價近期來表現亮眼,讓許多投資者對電動車概念股充滿信心。 像是凌陽(2401)、億光(2393)以及鈺創(5351)等公司,21日就受到了法人熱烈追捧,法人大單位買進超過5,000張到上萬張,顯示出對這些公司的強烈信心。儘管市場上有法人賣出集中市場的股票,總金額達到205億元,但這些電動車概念股卻逆勢而上,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 富邦投信預測,未來移動四大趨勢將是智慧電網、車聯網、自駕晶片以及新能源發展,包括固態電池、氫能車以及電池回收技術等。這些領域都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而台灣證券交易所也統計了今年來的ETF新掛牌情況,已有五檔ETF新掛牌,其中三檔主要連結國外股票的ETF,規模都超過130億元,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 特斯拉股價近日重回660美元,這對台灣相關概念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提振。21日,汽車類股指數也收漲了0.58%,在傳統產業股中表現相當亮眼。看來,電動車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汽車產業,也為台灣股市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台灣證券交易所每年暑假時節,都會在全島各地舉辦證券知識研習營,讓學校教職員能夠學習更多金融知識。不過,由於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這次研習營將採用線上形式進行。從8月10日至13日,以及8月17日至20日,將分兩梯次舉辦線上研習營,詳情可透過證交所投資人知識網、臉書粉絲專頁或證基會網站查詢並報名參加。 這次的線上研習營,每梯次都會分為基礎班和進階班兩種課程。基礎班的課程主題包括「證券市場介紹」、「認識證券交易新制度」、「了解投資工具特性及交易概念」以及「證券基本面與技術分析」等。而進階班的課程則會講解「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指數投資證券(ETN)應該知道的事」、「認識權證及TDR商品」、「如何解讀分析財務報表」以及「公司治理與ESG投資」等主題。 所有課程都是免費參加的,只要報名並完成當日學習課程,並填寫問卷及答題內容,就有機會獲得1,000元的電子禮券。另外,還會從所有完成學習課程的學員中抽出三位,各獲得驚喜獎項。這樣的活動,無論是對於教職員個人還是學校的投資教育,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歡迎大家多多報名參加,一起學習更多金融知識。
【台股新聞】
隨著電動車浪潮的來臨,近期台灣投信公司紛紛發行與電動車相關的ETF,結果是這些ETF大賣特賣,募集的金額也一路飆升。特別是特斯拉股價近期強勁上漲,讓與電動車相關的概念股如凌陽(2401)、億光(2393)以及鈺創(5351)等,在21日獲得法人大量買進,超過5,000張甚至達到上萬張,這些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相當亮眼,儘管市場上有法人賣出,但這些電動車概念股卻逆勢而上,吸引了眾多法人的關注。
富邦投信指出,未來的移動四大趨勢將是智慧電網、車聯網、自駕晶片以及新能源發展,包括固態電池、氫能車以及電池回收技術等。而台灣證券交易所也進行了統計,今年已有五檔ETF新掛牌,其中三檔主要連結國外股票的ETF,規模都超過130億元,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
近期特斯拉股價重回660美元,這對台灣相關概念股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提振。21日,汽車類股指數也隨之收漲0.58%,在傳統產業類股中表現相當突出。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告,22日共有21檔上市股票進行除息作業,預計將對指數產生30.56點的影響。其中,以鴻海為首的各大公司如聯電、鴻準等均參與此次除息,讓市場投資者關注。以下為詳細報導內容:
22日,台灣證交所公布,當日共有21檔上市股票進行除息作業,包括台苯、永大、中化生、中華、聯電、鴻海、佳世達、鴻準、友通、固緯、義隆、高林、禾伸堂、德律、融程電、亞諾法、飛捷、宏正、訊芯-KY、明基材、阿瘦等。這些公司的除息預計將對指數產生30.56點的影響。
其中,鴻海每股將配發4元現金股利,預計發行市值將減少約554億元,對指數的影響預估達18.2點。這次除息對鴻海來說,意味著市值將有顯著的縮水。
證交所強調,關於股票除權除息的相關訊息,各上市公司已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進行完整公告,並將相關資訊張貼於證交所網站首頁的「市場公告」和「基本市況報導」中,供投資者參考。
此外,證交所每日收盤後會編制相關股價指數的「報酬指數」,該指數在股票除息時也會進行基值調整,以反映市值變動。這樣的指數不受現金股利影響,是衡量投資績效的重要指標。
【台北訊】在這波疫情影響下,宅經濟不僅沒有受挫,反而成為一個新興的亮點產業。其中,手機遊戲成為年輕族群居家抗疫時最愛的休閒活動,不僅讓人們在閒暇時光中找到樂趣,也讓電玩商機蓬勃發展。景順投信分析,這股趨勢背後有三大動力在推波助瀾。 首先,遊戲人口急速成長。根據遊戲產業市場研究公司DFC的報告,全球遊戲玩家數量已超過30億,其中手機遊戲市場成長迅猛,預計到2030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將超過2,350億美元。 其次,智慧型手機硬體的改良也是一大關鍵。iPhone 12的GPU晶片處理速度大幅提升,使得遊戲主機上的高端遊戲軟體能夠移植到手機上,為遊戲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以智慧型手機用戶數與遊戲主機數量相比,手機市場的潛在市場是遊戲主機的6倍,遊戲產業的未來將會迎來重大變革。 最後,電子競技的興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電子競技不僅成為一個新的運動領域,還融入了社交功能,為遊戲市場帶來新的商機。 景順環球消費趨勢基金經理Ido Cohen觀察到,疫情讓全球消費行為發生變化,電玩遊戲成為人們娛樂的首選。該基金領先捕捉到這一趨勢,將數位化生活方式主題作為投資核心,遊戲產業是其長期布局的重點。截至6月底,景順環球消費趨勢基金近10年漲幅達436.09%,遠超過同類基金的平均水平,表現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