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國內疫情陸續控制住,市場氣氛也逐漸回溫,台股穩穩站上17,000點大關,最近更是不斷創新高。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指出,下半年將是電子產業的傳統旺季,多檔與電子、科技、半導體相關的主題ETF陸續掛牌上市,為投資人提供了多元的投資選擇。 我們的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非常完整,競爭力強大。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半導體的需求熱絡,這些相關類股自然成了台股交投的重心。從今年前五個月的集中市場成交分布來看,半導體股的成交金額超過12兆元,佔比高達三成以上。 以富邦台灣半導體ETF(00892)為例,這檔ETF追蹤的是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以證交所和櫃買掛牌的普通股為基礎,通過流動性檢驗,並利用FactSet產業分類系統,挑選營收50%以上來自半導體業價值鏈的公司。再從這些公司中選出市值前三大及GPA獲利指標居前的,共計30檔成分股。每年4月和10月會重新審核調整成分股。 根據CMoney的統計,台灣上市櫃公司5月的營收年增率為17.23%,其中半導體業的年增率則達到28.78%,尤其是上游IC設計類股表現亮眼。富邦台灣半導體ETF的前十大成分股中,就有聯發科、聯詠、瑞昱等IC設計類股,權重接近四成。這檔ETF自掛牌以來將近一個月,規模穩健成長,受益人數也增加至5萬多人。 證交所也強調,ETF具有高透明度的特性,發行人會每日公佈投資組合成分。投資人若想了解ETF的基金資產內容,可以至投信公司網站的ETF交易專區查詢申購買回清單,或直接在證交所ETF專區點選連結,就能看到ETF詳細的持股內容,這對投資決策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資訊。
【台北訊】為落實「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的規劃,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已經完成相關法規的修正,並正式實施。這項新規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112年6月30日前,必須設置公司治理主管,以提升公司治理水準。 證交所指出,近期對「上市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第20條進行修正,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強制設置公司治理主管的範圍。根據新的規定,即使實收資本額未達20億元,且不屬於金融保險業的上市公司,也必須在上述期限內設置相關主管。 這項措施對於提升台灣上市公司的整體治理水平具有深遠影響。證交所強調,公司治理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置專職的公司治理主管將有助於公司更加專業、透明地運作,進而提升投資者的信心。 為了落實這項新規定,證交所已經展開相關宣導活動,並將提供必要的輔導和資源,以幫助上市公司順利完成設置公司治理主管的任務。未來,證交所將持續監督並檢核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實施情況,確保新規定得以有效執行。
台灣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近日為了維護市場秩序,對股市交易中的假單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精進管理措施。從本月5日起,開市及收市前各兩分鐘,若發現有異常大量委託後撤單的情況,將會對觀察期進行延長,並對假單總量採取「歸戶」管理。若情況未改善,將會對涉事投資人採取五個營業日的預收款券措施。
這次的精進管理措施主要針對兩個方面進行調整。首先,將對下假單的管理措施從之前的「1+3」周調整為更嚴格的「1+7」周。這意味著,若在每周最後交易日下午,發現任一有價證券在開市前及收市前兩分鐘有異常大量委託後撤銷,累積張數達到「認定標準」的投資人,將會被證交所列為篩選對象,並通知相關券商及投資人進行觀察。
觀察期從原本的3周延長至7周,若投資人在此期間持續下假單,將會對其採取五個營業日的預收款券,並採取滾動式管理。其次,為了防止投資人透過不同分公司或券商分散下假單,未來將對投資人進行歸戶管理,將其在各券商的帳戶下假單的張數全部加計。
證交所強調,這些管理措施並不是只有在導致延後開盤或影響市場撮合的情況下才會採用,只要有大量委託之後再撤單,都會被篩選為潛在對象。大慶投顧總經理賴建承表示,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導正大量虛掛情況,讓市場資訊更加真實,對投資者更具參考價值。
台灣證交所近日公布今年前五個月集中市場大盤成交分布,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半導體業類股以超過12兆元的成交金額,佔比高達三成,明顯成為市場的焦點。雖然下半年才是電子產業的傳統旺季,但這個結果已經讓人對下半年的市場前景充滿期待。 台灣證交所強調,隨著電子、科技、半導體主題的台股ETF陸續掛牌,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其中,富邦台灣半導體ETF(00892)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產品。這檔ETF追蹤的是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以證交所和櫃買中心掛牌的普通股為基礎,經過流動性檢驗後,再利用FactSet產業分類系統,精選出營收50%以上來自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的公司。 這檔ETF選取了市值前三大及GPA獲利指標居前的公司,共計30檔成分股。其中,聯發科、聯詠等知名企業都在前十大成分股之列。富邦台灣半導體ETF自掛牌以來,將近一個月時間,受益人數已經倍增,達到5萬多人。這個成績對於一檔新ETF來說,可謂是開門紅。 看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前景讓人看好,而台灣證交所推出的ETF產品,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這一熱門領域的機會。未來,隨著更多ETF的推出,投資者將有更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可供選擇。
【台北訊】近日來,台灣股市表現亮眼,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的最新統計顯示,自今年初開盤至今,台股集中市場總成交值已經達到49.9兆元,市場日均值則是4,229.05億元,這一數字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而本周一,台股將有望突破50兆元的大關,顯示出投資者對於台灣股市的強烈信心。 根據證交所的數據,上周五(2日)台股加權指數收盤於17,710點,當日漲幅達1.18%,周漲207點。當日成交值為2.85兆元,其中上市股票成交值為2.78兆元。同時,全體上市公司的市值達到54.19兆元,比前一周增加6,469億元。 在產業方面,上周各產業上市股票成交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航運類、鋼鐵類和半導體類。航運類成交值達到9,885.27億元,占整體上市股票交易金額的35.53%;鋼鐵類成交值為4,843.41億元,占比17.41%;半導體類成交值為4,382.03億元,占比15.75%。在成交量周轉率方面,鋼鐵類、航運類和玻陶類分別位居前三,轉率分別為34.35%、24.47%和17.15%。 值得注意的是,台股今年僅過了半年,成交值已經衝上49.9兆元,並將在這周一(詳情待確認)直接衝破50兆元。投資專家們普遍認為,台股的這股多頭氣勢十分強烈,但近期航運及鋼鐵股的量能爆發,投資者需要關注資金是否會轉向其他領域。
台股6月份的交易熱絡程度再次攀升,成交值突破10兆元大關,其中權證市場也相當活絡。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6月份權證的成交值達到641億餘元,這個數字相比去年同期成長了近五成。上半年累計的成交值更是衝上了3,725億元,年增率超過了七成。 在6月份,申請發行認購(售)權證的檔數共計2,491檔,與去年同期的2,486檔相當,總發行金額為179.29億元,但相比去年減少了22.6%。不過,成交值卻大幅成長了49.6%。至於上半年累計的權證發行檔數為18,843檔,其中元大證券以4,397檔的發行檔數領先,凱基、群益金鼎、統一、永豐金、元富及國票等證券公司也都有超過千檔的發行量。 上半年權證的發行總金額為1,509.13億元,元大證券以351億元的發行金額佔據首位,其次是凱基的240億元,群益金鼎、國票及元富等公司的發行金額也都超過百億元。而上半年發行檔數排名前10的標的證券,包括台積電、臺股指數、鴻海、聯發科、群創、友達、長榮、聯電、國巨及元大台灣50等,這些公司的權證發行金額都在300~500億元以上。 隨著台股上半年走出一波快牛行情,權證市場的買盤也大舉增加,總成交值達到3,725.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激增70.36%。其中,元大證券的成交額達到1,660億元,大幅領先,凱基、永豐金及群益金鼎的成交額也都在8、900億元以上。元富、統一、國票、富邦、國泰及兆豐等公司的成交額則大約在200~400億元之間。
【台北訊】近期,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了109年7月1日至110年6月30日期間,上市公司執行買回庫藏股的詳細情況。根據統計,這段時間內共有58件買回庫藏股的計劃,涉及45家公司。其中,47件已經到期、完成或中止,而22件的執行率達到了100%。 這22件高執行率的庫藏股買回計劃分別由恩德、毅嘉、三發地產(兩件)、彩晶、華新、光罩(兩件)、訊連(三件)、聯成、錸寶、盛達、瀚宇博、精成科、華新科(三件)、歐格、興富發及國巨等公司執行。 但同時,也有5件的執行率低於50%,其中凱羿-KY、三陽工業、東哥遊艇、如興、冠軍等公司的執行率更是掛零,顯示出這些公司在庫藏股買回方面的進度並不理想。 為了提升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並提供投資人更豐富的資訊品質,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將按季發布最近一年內上市公司執行買回庫藏股的具體情況,讓投資人能夠通過公開資訊觀測站進行查詢。 對此,證交所也提醒上市公司,在考慮執行庫藏股買回時,應該全面考慮公司的現金流量、維護公司信用以及保障股東權益等多種因素,以提升投資人的信心。
後疫情時代,市場需求追加力道居高不下,帶動電子、傳產產業景況大好,特別是那些價格漲不停的超級大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今年以來,臺灣50成分股裡,像長榮、萬海、陽明這些航運股,市值可是狂飆,分別增加8,390億元、5,947億元、5,154億元,成了市值增長的主力軍。
來看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截至昨日(30日),臺灣50成分股市值前十大依序是台積電、鴻海、聯發科、長榮、台塑化、中華電、富邦金、國泰金、台達電、萬海,市值介於15.42兆元至7,120億元不等。其中,今年市值增長前十大依序是台積電、長榮、萬海、陽明、聯發科、富邦金、鴻海、中鋼、國泰金、日月光投控,這些股裡有半導體、航運、金融保險、電子和鋼鐵工業等不同行業,市值增加金額從1.68兆元到1,377億元不等。
航運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可是熱門交投標的。雖然船商運量增加有限,運價卻維持在高點,再加上旺季貨量需求強勁,第3季獲利有機會繼續攀升,股價自然水漲船高。
長榮、萬海、陽明這些航運股,今年市值各增加8,390億元、5,947億元、5,154億元,增幅分別達到420.8%、506.7%、556.3%,市值也飆升到1.03兆元、7,120億元、6,080億元,在臺灣50成分股市值排行中分別名列第四、十、十五名。
除了航運,鋼鐵工業也是今年的一大焦點。雖然中國大陸壓抑鋼價,但中鋼因為美歐基建用鋼需求穩定上升,加上環保壓力,鋼價不斷上漲,今年市值增加2,342億元,增幅60.0%,市值達到6,246億元。
金融股方面,富邦金、國泰金這些股也在榜上。雖然全球疫情還有波動,但預期今年國際景氣會隨著歐美經濟解封和大量財政刺激而復甦,資本市場正向發展,帶動基期較低的金融股表現亮眼。
至於電子股,台積電、日月光投控這些半導體廠因為市場需求強勁,產能供不應求,獲利前景受到市場認可,股價持續受到買盤支持;鴻海拓展電動車領域,題材能見度提高;聯發科在5G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同樣受到市場青睞。
台積電昨日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揭露去年總薪酬中位數達181萬元,新進碩士畢業生年度薪酬;總裁魏哲家薪資則是中位數的233倍。該報告書依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詳述員工人數、薪資平均數、薪資中位數等資訊。報告指出,去年營收及獲利創新高,員工薪資及福利總計1,408億元,平均薪資福利費用248萬元。台積電強調,透過優質薪酬,將創造更好營運成績,並持續優於同業水準。
全球投資趨勢轉向ESG,台灣金融圈也不落人後!近日,永豐金證券子公司永豐投顧盛大舉辦線上記者會,正式推出台股ESG評鑑系統,成為台灣金融業界的領航者。這套系統不僅是台灣首家取得國際SASB授權,也是首家正式發布台股ESG評鑑報告,還是首家推出ESG存股投組,旨在建立台股ESG評鑑的標竿。
永豐金控總經理暨永豐金證券董事長朱士廷強調,隨著企業競爭力評估從傳統財務指標擴大到ESG,台股迫切需要一個在地化且符合國際標準的ESG評鑑。他期望永豐ESG評鑑能夠幫助更多投資人邁向台股永續投資。
永豐投顧建立的SinoPac+ ESG評鑑系統,以SASB為框架,並結合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PwC的專業評鑑方法論,打造出既符合國際通用規範又具台股特色的系統。該系統涵蓋個股、產業,並推出ESG存股投資組合,為法人及小資族提供全方位的永續投資服務。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台灣積極推動ESG發展,未來將參考TCFD、SASB等國際準則,強化永續報告書的揭露,提升資訊透明度,提供投資人決策的有用資訊。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指出,國際永續金融重大法規陸續實施,正引導資本市場的投資轉向ESG。企業需要提供更透明、更具體的ESG資訊,與投資人溝通其ESG治理績效及永續發展策略。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強調,ESG整合投資已經成為主流,但如何將國際永續準則轉化為具體的ESG績效衡量指標,並開發出相應的ESG金融商品,是實現責任投資和帶領世界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朱士廷還提到,疫情後全球市場對ESG的關注度更高。根據Morningstar資料,美國市場2020年ESG基金流入達511億美元,年增率達138%,創下新高。這顯示ESG已成為未來投資的新趨勢。
永豐金控在ESG領域不斷努力,日前獲得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Top 5%,子公司也發行符合ESG規範的永續金融產品。現在,推出符合國際SASB規範的評鑑系統,發布評鑑報告,未來將持續精進永續作為,實現企業永續的願景。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讓ETF市場更加健全,昨日(30日)正式公告了一項重要政策調整。隨著連動恐慌指數VIX的期富邦VIX ETF(00677U)下市,臺灣證交所宣布將實施ETF的反分割及分割機制,讓基金公司能夠根據情況,依信託契約召開受益人大會,決定是否進行ETF反分割或分割作業。 這項新規定將首先適用於價格過高或過低的ETF,比如說價值超過百元的元大台灣50,或是跌至10元以下的元大台灣50反1。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急需存續的元大S&P原油正2、期富邦VIX都已經進行清算。 元大投信表示,目前只要求淨值偏低的期信ETF須申報下市,而像元大台灣50反1這樣的證信ETF,只有當規模過低時才會考慮清算。不過,當ETF淨值偏低時,仍會進行審視,確保沒有觸及下市門檻的風險,避免報價價差過大。 根據證交所的解釋,ETF反分割及分割是為了實現資產恆等機制。所謂反分割,就是將ETF受益權單位合併,減少單位數量,同時ETF淨值會等比例增加,這樣可以避免觸及下市門檻,就像股票的「減資」一樣。相反地,分割則是將ETF受益權單位分割,增加單位數量,ETF淨值會等比例減少,這樣可以提升ETF的價格吸引力和流動性,類似股票的「增資」。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近日公布了非主管級一般全時員工的薪資資訊,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在這份薪資中位數排行中,前九名公司的員工年薪都超過了200萬元,其中IC設計公司佔據了八家,顯示了這個行業的吸引力。最亮眼的莫過於鴻海旗下的鴻準,年薪竟然高達311萬元,勇奪第一寶座。緊追其後的是IC設計廠聯詠,年薪為273萬元,位居第二。而聯發科的年薪則是264萬元,排在第三位。 不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員工薪資中位數也不容小覷,為181萬元,在上市櫃公司中排名16。而鴻海的員工薪資中位數為166萬元,排在第22位。 從總薪資額來看,台積電去年派發的薪資高達1,124億元,比前年增加了264億元,成長率達30.6%,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其他公司。排在第二的是日月光投控,薪資總額為381億元,第三名則是中華電,薪資總額為312億元。國泰金控以273億元的薪資總額排在第四,而聯發科以270億元排在第五。 根據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的統計,今年有九家公司的員工薪資中位數達到了200萬元,比去年多了四家。除了鴻準、聯詠和聯發科,上櫃公司也包辦了四到七名。其中,生技股智擎的年薪中位數為256萬元,排在第四位。IC設計廠原相的年薪中位數為243萬元,排在第五位。記憶體大廠群聯的年薪中位數為233萬元,排在第六位。IC設計廠昇佳電子的年薪中位數為212萬元,排在第七位。 最後,排在第八和第九位的則是上市公司,分別是IC設計廠祥碩和聯陽,年薪分別為207萬元和202萬元。而最後一名則是上櫃IC設計廠信驊,年薪為198萬元。
今(1)日,台灣保單紓困借款正式啟動,這一利多消息不僅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民眾提供了另一條紓困貸款管道,而且年息低至1.28%,甚至比勞工紓困貸款的利率還要低。在立法院召開的線上記者會上,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將給予22家壽險公司三大評分鼓勵,並強調要讓保戶在申請條件和流程上感受到更彈性的處理,確保政府的好意不會打折。 台灣的保險市場相當發達,平均每人擁有2.6張保單,每年投保金額達13萬元,保險覆蓋率相當高。立法委員鍾佳濱、郭國文、陳柏惟昨日聯合舉行記者會,強調在勞工紓困貸款截止後,保單借款應該及時補位,不僅要解決民眾的燃眉之急,也要提供即時的救援。 鍾佳濱指出,一般保單借款的利率在3%至7%之間,而此次保單紓困的利率只有1.28%,平均少了3.7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保險業每貸給一人的10萬元,就會讓利3,720元,若核貸千人,則讓利高達372萬元。他呼籲金管會在必要時給予保險業適當的獎勵,以鼓勵其對保戶提供紓困。 施瓊華在記者會上感謝業者的積極參與和讓利,並承諾將從三個方面給予業者「糖」。首先是公平待客評核項目,將紓困成果列為加分項;其次是台灣證交所的公司治理評鑑,保險局將建議將紓困措施納入評鑑範圍;最後,規模以上的保險公司今年必須提交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報告書,金管會將給予相關鼓勵和評鑑。
台灣證交所為了推動ETF市場的發展,特別宣布修訂營業細則,並從即日起,允許基金公司根據基金信託契約及召開受益人會議,執行ETF的分割或反分割機制。這項新規定旨在提升ETF商品的吸引力與流動性,並避免因單位淨值過低而導致ETF被迫下市。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ETF分割機制會將受益權單位數量增加,同時單位淨值會等比例降低,這樣可以降低ETF單位淨值,提高商品的吸引力。對比之下,ETF反分割機制則是將受益權單位數量減少,單位淨值等比例增加,這樣可以避免因單位淨值過低而被迫下市。 然而,ETF分割或反分割的作業會影響投資人權益,因此需經過受益人會議的同意才能進行。為了確保會議召開前受益人名冊的準確性,會進行融券回補,並在停止次級市場交易前也進行融券回補與強制還券。 此外,為了維持ETF商品價格的延續性,恢復買賣的交易價格將以停止買賣前一日的收盤價乘以分割或反分割比例計算。而在反分割作業中產生的畸零受益權單位,基金公司將以ETF淨值計算應返還之現金退回給投資人。
上市櫃公司要變天啦!從6月30日起,台灣證券交易所實施了一項新政策,針對那些績優但低流動量的個股,推出造市制度。這個新制度一出,市場上立刻掀起了一陣波動。金管會公布,共有140家上市櫃公司符合這個造市的資格,雖然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並未正式公佈個股名單,但已經有投顧公司根據相關條件進行了篩選。 結果一出来,驚人!14檔個股的成交量當天就翻了一倍到17倍,這個造市制度的效果真是立竿見影。有投資專家分析,雖然60家上市公司和80家上櫃公司還沒有被正式列入名單,但這140家公司的成交量在109年並不理想。隨著造市制度的實施,預計價格和成交量都會逐漸上升,讓那些績優股的量能更加活絡。 以台新投顧的篩選結果為例,60檔上市公司和80檔上櫃公司都在這個新制度的影響下,成交量有了顯著的變化。凱撒衛和崇友兩檔個股在6月30日的成交量,比前一天翻了好幾倍,夠麻吉的則是11倍。新海、勝品、欣泰、東捷資訊、勁豐、益張、曜亞、世鎧、茂順、三星、台數科等個股,成交量也都有二到九倍的成長。 不僅如此,黑松、世德、醫揚、豆府、普鴻、明達醫、方土霖、科定、崑鼎、維熹、禾聯碩及全家等,成交量也都比前一天激增了一倍以上。但要注意的是,這26檔個股中,有約一半的個股在6月30日的成交量還不到50張,前一天成交量很多都是個位數或是一、二十張以下,這也反映了市場上對這些個股的關注度正在上升。
台灣證交所今(29)日宣布,國泰投信公司發行的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ETF證券投信基金(簡稱國泰智能電動車,代號00893)將於7月1日正式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這款ETF基金將追踪全球智能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投資全球智能電動車市場的便捷工具。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這款ETF基金所追踪的「ICE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是由ICEDataIndices,LLC編製,並由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及供應鏈關係資料庫提供支持。該指數從全球交易所上市的股票、ADRs及GDRs中選擇市值及流動性標準符合的股票,再經過嚴格的篩選,只選取那些屬於智能電動車供應鏈的公司。該指數的成分股總計有30檔。 這次國泰智能電動車ETF的上市,不僅是對台灣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增長,也反映了台灣投資者對智能電動車市場的興趣日益增加。隨著全球對可持續能源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智能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這款ETF的推出將有助於投資者更有效、更便捷地參與這一市場的投資。 國泰投信公司對此表示,他們將以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能夠分散風險、獲得全球智能電動車市場增長潛力的投資工具。對於有意投資智能電動車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國泰智能電動車ETF的上市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為了滿足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注,特別發布了台灣全市場半導體指數,作為衡量國內半導體業整體表現的重要標竿。這個指數的推出,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因為它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近來,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興起,許多投資者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台灣指數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推出了兩檔追蹤國內半導體ETF的產品,滿足了市場對指數化投資的需求。中信投信指出,台灣半導體市值已經佔據了台股的四成,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主幹,相關ETF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僅聚焦於半導體產業,還結合了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概念,上市後短短一個月,受益人數已經超過了7萬人。該ETF的經理人張圭慧表示,半導體產業的營收表現穩健,甚至略優於市場預期,許多個股都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率,這主要得益於遠距辦公、5G和消費性產品的需求,導致供應鏈產能緊張,加上價格上漲的影響。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的標的指數由30檔成分股組成,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方式,選股範疇以上市櫃半導體公司為主,每季都會依市值、流動性、財務指標進行成分股的審核和權重的調整,並剔除ESG風險較高的股票。目前,聯發科和台積電是兩大持股,權重都接近20%。 對於想要了解ETF的投資者來說,證交所的ETF專區是一個很好的資訊來源。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各檔ETF的標的指數特色、管理費率、配息情況等相關資訊。同時,也應該清楚認識到相關風險,如市場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及追蹤誤差風險。
三洋電(1614)、全坤建(2509)以及鳳凰(5706)這三家在台灣股市中颇具知名度的上市公司,即將在這個月內陸續舉辦法說會,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近期的業務狀況。根據證交所的最新消息,這三場法說會將分別在三洋電、全坤建和鳳凰各自的股東會議場地進行,時間則是7月9日、20日和21日。 由於近期防疫形勢嚴峻,證交所特別提醒,為了確保大眾健康,本次法說會將不開放現場參與,投資者們只能透過網路直播的形式來觀看會議的進行。這樣的安排既保障了投資者的安全,也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有機會同時收聽會議內容。 對於關注三洋電的投資者來說,公司於25日的股價收盤小漲0.15%,達到34.45元,表現不俗。今年第一季度的每股獲利(EPS)為0.23元,整體營收年增率則達到10.88%,顯示公司業務在疫情之下仍能保持穩定的成長。而上周三,三大法人對三洋電的股票進行了小規模的買超,共買進了60張,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總結來說,這三場法說會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資訊交流機會,無論是對公司未來的投資策略還是業務發展方向,都將提供寶貴的線索。雖然因應疫情的限制,投資者無法親臨現場,但透過網路直播,這些資訊依然可以傳遞給廣大投資者。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布的「109年度第七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在905家受評上市公司中,第一金控可是大放異彩,六度榮獲「上市組排名前5%」的殊榮,還是唯一兩度獲得「金融保險類」上市櫃公司排名前10%的企業,前四名當然是它啦!在四大評鑑構面的82項指標上,第一金控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為了讓董事會績效評估更客觀,第一金控特別委請「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進行2020年度董事會績效外部評估。結果,董事會(含個別董事)整體指標達成率竟然高達98.6%,而審計、薪資報酬及誠信經營委員會整體指標則是100%,這代表著董事會及各功能性委員會的運作成熟度遠超過法規要求。而且,女性董事(含1席獨立董事)的占比也達到53%,董事會成員的多元化程度可見一斑。 2021年,第一金控將「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及「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升級為「企業永續發展政策」及「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並降低對高汙染/高耗能產業的投融資比重,積極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為了承擔金融業在財務供應鏈對環境、經濟及社會的影響,第一金控除了簽署支持並導入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外,還遵循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PRB)、責任投資原則(PRI)及永續保險原則(PSI),訂定永續授信、永續投資及永續保險政策,將ESG盡職調查程序涵蓋投融資、承銷及保險等核心業務。 為了實現永續金融發展,第一金控的子公司第一銀行成為首家簽署加入赤道原則協會(Eps)的公股銀行,並已承作三件運用Eps的專案融資,落實環境及社會風險控管。為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第一銀行還推出了「永續發展連結」貸款專案,針對環境績效指標改善之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利率。截至2020年底,第一金控的綠色融資業務累計核准金額達1,336億元,並發行10億元綠色債券及募集管理6.82億元綠能基金,投資興建太陽能電廠,這樣的貢獻真是可圈可點啊!
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創佳績,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柱。隨著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攀升,台灣的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大領域都佔據著相當高的市場份額。近年來,投資者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台灣指數公司因此於2021年推出了台灣全市場半導體指數,作為評估台灣半導體業整體表現的重要指標。
近期,證交所內,兩檔追蹤國內半導體的ETF成功掛牌,滿足了投資者對指數化投資的需求。中信投信的關鍵半導體ETF(00891)便是其中之一,該ETF不僅聚焦於半導體產業,還結合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概念,上市後受到廣大投資者的歡迎,短短一個月就吸引了超過7萬名受益人。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的經理人指出,近期半導體產業的營收表現大致穩健,有些個股甚至超出了市場預期。這主要得益于遠距辦公、5G技術和消費性產品需求的增長,導致供應鏈產能緊張,加上價格上漲的影響。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的標的指數由30檔成分股組成,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方法進行編制。選股範疇限於上市櫃的半導體公司,每季都會依市值、流動性和財務指標進行成分股的審核和權重的調整,同時也會排除ESG風險較高的股票。該指數的最大成分股占比上限為20%,前五大成分股占比不超過65%。在最新的調整後,聯發科和台積電成為了兩大持股,權重都接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