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股新聞】證交所強化上市申請審查:關係人交易規範更新,進銷貨限額標準再提升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昨日(20日)舉行董事會,會議重點之一便是針對股票上市申請案進行業務審查的強化。特別是在關於集團企業公司、母子公司及非屬集團企業之關係人間的進銷貨交易上,證交所提出了新的限額標準。
針對進貨部分,證交所規定,申請股票一般板上市的公司,若其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進貨金額來自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或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不得超過總進貨金額的70%。但若這些交易基於行業特性、市場供需狀況、政府政策或其他合理原因,則可不受此限。
至於銷貨部分,規定也相對嚴格。申請股票一般板上市的公司,其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營業利益,若來自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提供的關鍵技術或資產,則其營業收入金額不得超過總營業收入的50%。
這項新規定對於申請上市的公司來說,意味著在申請過程中,關係人間的進銷貨交易必須更加透明化,並且要符合更嚴格的限額標準。證交所表示,這項規定的更新,旨在提升市場的透明度與公允性,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台灣證交所董事會昨日(20日)作出重要決定,為了強化股票上市申請案中的業務或進銷貨集中於關係人之審查,特別對申請公司與集團企業公司、母子公司及非屬集團企業之關係人間的業務及進銷貨訂定了限額標準。這項新規定將對申請股票一般板上市的公司產生影響。
在修正重點上,證交所指出,對於進貨部分,申請公司若要申請股票一般板上市,其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來自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或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的進貨金額,不得超過總進貨金額的70%。但若這些交易是基於行業特性、市場供需狀況、政府政策或其他合理原因造成的,則不適用此限制。
至於銷貨部分,申請公司在其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營業利益,或利用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所提供的關鍵技術或資產所生營業收入金額,不得超過總營業收入或營業利益的50%。
這項新規定旨在加強對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確保公司業務的獨立性和健全性。證交所表示,這將有助於提升市場信心,並促進台灣股市的穩定發展。
臺灣證交所為提升股票上市申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特別是針對進銷貨集中於關係人之情況,於20日舉行董事會,通過了修正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及補充規定部分條文。這次的修正主要關注於適用期放寬、適用主體擴大以及對集中度比率的明文規定。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這次修正旨在對申請公司與集團企業公司、母子公司,以及非屬集團企業之關係人間的業務及進銷貨訂定限額標準。以下是修正的主要內容: 1. **進貨部分**:原規定要求申請公司股票一般板上市時,最近期及最近二個會計年度的進貨金額來自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或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不得超過70%。新修正後,此限制將適用於「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並新增了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然而,若是由於行業特性、市場供需狀況、政府政策或其他合理原因造成的情況,則可不予適用。 2. **銷貨部分**:申請公司股票一般板上市時,其最近期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營業利益或利用集團企業公司、母公司、非屬集團企業公司之關係人所提供之關鍵技術或資產所生營業收入金額,不得超過50%。但若此比率基於行業特性、市場供需狀況、政府政策或其他合理原因造成,且未超過70%者,則可不予適用。 3. **創新板上市公司**:對於申請創新板上市的公司,進銷貨來自關係人之限額,將依上述(一)、(二)所列標準訂定。但對於排除銷貨限額的但書條件部分,考慮到創新事業發展初期之特性,將不設置不得超過70%的限制。 這次的修正將對股票上市申請案產生重要影響,預期將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市場信賴度。
台灣證交所董事會於20日召開,正式通過了一項重大決定。由於杜康-DR(911616)在7月3日進行了對從屬公司的股權移轉,根據108年及109年的擬制性財報推算,其營收將大幅下滑超過50%。根據證交所營業細則的相關規定,這樣的行為已經達到了終止上市的標準,因此杜康-DR將被下市。預計這項公告將在21日發出,而公司將於8月31日正式從證交所下市。
證交所強調,這次決定是基於杜康-DR未遵守上市規定,即分割、概括讓與或移轉對從屬公司之股權,不符合繼續上市標準的相關規定。根據證交所的規定,一旦有公司違反上市規定,將會進行終止上市處理。
對於杜康-DR的下市,證交所預計將在今日對外公告,並按照規定,公告後40天為下市日期。因此,杜康-DR的最後交易日將落在8月30日(周一)。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TDR在台灣證交所的上市交易中曾經有超過30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只剩下了13檔。杜康-DR的下市將使TDR的上市數量減少至12檔,這也反映了市場結構的變化以及上市公司的整體狀況。
台灣證交所為推廣證券知識,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各級學校教職員的證券知識研習營。不過,由於今年疫情影響,證交所決定將活動改為線上進行。這次線上研習營將分為兩梯次,分別在8月10日至13日以及8月17日至20日舉行。有興趣的教職員可以至證交所投資人知識網、臉書粉絲專頁或證基會網站查詢詳情並報名參加。 研習營的內容分成基礎班和進階班兩種。基礎班將介紹「證券市場介紹」、「認識證券交易新制度」、「了解投資工具特性及交易概念」以及「證券基本面與技術分析」等主題。而進階班則會深入探討「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指數投資證券(ETN)應該知道的事」、「認識權證及TDR商品」、「如何解讀分析財務報表」以及「公司治理與ESG投資」等主題。 每個主題的內容約為1.5小時,而每班線上課程則會分為兩天進行,每天下午時段,總共3小時。這樣的安排讓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學習需求來選擇參與的時段。 證交所強調,這次研習營的課程都是免費的,旨在鼓勵教師學習證券知識,並將正確的理財觀念傳授給學生。所以,各地各級學校的教職員都可以踴躍報名參加,一起學習和成長。
為了鼓勵企業間良性競爭,並推動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設,臺灣證券交易所對第七屆(109年)公司治理評鑑中表現出色的公司進行了表揚。這次表揚不僅針對評鑑排名前5%的45家上市公司和36家上櫃公司,還首次設立了「市值50億元~100億元」的類別,對該類別排名前5%的7家上市公司和6家上櫃公司也進行了獎座致贈,讓外界能更清楚了解中小市值公司的治理表現。 由於疫情影響,為了降低群聚感染風險,證交所取消了頒獎典禮,改以製作影片的方式進行表揚。這部影片中,金管會主委天牧和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都進行了致詞,並且匯集了得獎公司的活動照片,影片已經上傳至公司治理中心網站、WebPro,並寄送給各得獎公司作為紀念。 第七屆公司治理評鑑以「維護股東權益及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為四大構面,共計82項指標,對企業整體的公司治理情況進行評核。與上一屆相比,本屆有25家上市櫃公司新進入排名前5%,更替比率達到31%。 證交所還表示,每年都會對評鑑指標進行檢討,並根據國內外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法規及政策進行不斷的精進。去年底已經發布了第八屆評鑑指標,將持續強化質化指標,並著重給分差異化,除了分級給分獎勵英文資訊揭露,還將配合主管機關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ESG)等層面。 未來,證交所將繼續配合藍圖措施及外界建議修訂指標,期望能提升評鑑的鑑別度,同時促進企業對各項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視,並根據執行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評分回饋,增加鼓勵效果。 證交所希望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將公司治理內化為企業的DNA,並藉由表揚典範企業,共同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水平。頒獎影片線上觀看:[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5/DFE466014C72-64950CEE-E61A-11EB-8CAB/?categoryId=150](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5/DFE466014C72-64950CEE-E61A-11EB-8CAB/?categoryId=150)。
台灣證交所近來宣布,今年已有5檔ETF新掛牌,其中3檔與國外股票相關,特別是7月上市的國泰智能電動車(00893)ETF,規模已超過130億元,對ETF市場成長帶來正面影響。隨著電動車產業的興起,相關投資商品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國泰投信透露,國泰智能電動車ETF規模已達170億元以上,即將達到發行上限,目前正申請追加募集並實施申購額度控管。至6月底,台灣證交所上市的ETF總資產規模超過7,400億元,創下新高。此外,今年上半年ETF日均值達113億元,與去年大致持平。國泰智能電動車ETF追蹤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主要投資自動駕駛及電動車產業供應鏈公司,業務涵蓋全球多個市場。外媒報告指出,多國已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預計未來幾年將全面電動化。Deloitte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年銷售量將增加到3,110萬輛,滲透率將超過30%。證交所提醒投資者,ETF可能因供需不均等因素,交易價格可能偏離淨值,投資前應謹慎評估折溢價風險。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成為股民關注焦點,因為自去年10月26日零股交易開放後,許多小資族紛紛加入這個新興的投資工具。根據最近十日的成交數據,我們發現成交金額前十名公司,大多數都是股價較高、市場動能強勁,並且近期討論度相當高的企業。
中信投信即將發行的「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就是為了滿足這些對高價股有興趣的小資族而設計。該ETF將小資族熱門股與高價股結合基本面分析進行篩選,收錄了30檔最夯高價股,讓投資者能夠一次掌握多個熱門標的,同時還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該ETF的經理人張逸敏表示,由於小資族資金有限,難以進行有效的分散投資,直接投資單一個股風險較高。透過ETF,投資者可以避免煩惱如何挑選投資標的,還能節省頻繁換股的相關成本,以親民價格成為多檔高價股的股東。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主要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該指數的成分股平均股價達到722元,經過公司治理、財務面及流動性等條件篩選,都是買進價值位於99%的高價優等生,成為台灣首檔專注於高價股的台股ETF。
從近十個交易日的零股交易排行來看,台積電、聯發科、富邦媒、大立光、聯詠等企業都名列其中,這些公司都是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的成分股。這意味著這檔ETF涵蓋了高競爭性、高獲利、高動能的「高貴」股票,無論是哪個產業或題材,都能在這裡找到。
張逸敏還提到,雖然近期台股受到國際局勢影響,表現相對疲軟,但從全球局勢來看,歐美疫情持續上揚,但就業和核心消費等數據強勁,預計復甦格局不變。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應該更加注重分散投資和風險平衡。而ETF正是對於想投資高價股的小資族來說,一個相對穩健的選擇。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的指數,在篩選標的時候,兼顧了公司治理以及股價需高於200元等特色,並將近3個月零股交易的熱門標的納入篩選條件。在財務面上,要求公司稅後純益大於零,ROE或股利成長排名靠前,個股日平均成交金額須高於2,000萬元。最終選出的30檔股票,將股價前5高個股作為主要選擇,其餘則根據夏普值進行排序。
台灣證交所最新消息!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頒獎典禮將以影片形式進行,讓大家透過網路就能欣賞。這次評鑑結果已於4月底公布,共有45家上市公司和36家上櫃公司榮獲評鑑排名前5%的殊榮,並特別設立了市值50億元以上至100億元的類別,以關注中小市值公司的治理表現。其中,還有7家上市公司和6家上櫃公司獲得中小市值類別的獎座。這次的評鑑標準以維護股東權益、強化董事會結構、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為核心,共有82項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比,今年有25家上市櫃公司新進入排名前5%,更替率達31%。為了持續提升評鑑標準,證交所將每年檢討指標,並與國內外公司治理發展趨勢相結合。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配合主管機關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ESG等層面。更多資訊和影片線上觀看連結請洽證交所Webpro 3.0影音傳播網。
近來台股熱鬧非凡,資金湧入熱門股族群,連帶相關的權證也出現了溢價幅度較大的情況。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4日特別提醒大眾,投資時要慎選商品,並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對於那些價格偏高、離開合理範圍的權證,我們要特別留意。
由於近期權證交易熱絡,證交所提出了四點投資注意事項:首先,要慎選權證發行人,證券商的品牌很重要;其次,要注意到期天數,避免購買快到期的權證,因為這樣的權證價值流失會很快;第三,價內外差不要超過25%,超過這個幅度可能代表沒有槓桿特性,敏感度較低;最後,委買隱波與收盤隱波差距愈小愈好,這表示價格可能過高。
在全球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資金充裕,股市波動率高,台灣的權證商品多元,吸引了眾多投資人參與。證交所強調,權證是一種結構較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者在交易前應該深入了解其特性及風險,並隨時關注市場變化。
為了提供投資人合理交易權證的基本流動性,證交所設有流動量提供者相關規範,確保在合理情況下,能滿足投資人的買賣需求,調節市場供需。但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要注意,流動量提供者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市場流動性,但並不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報價或滿足所有市場委託單的成交需求,市場買賣力道仍然是影響權證價格的重要因素。
最後,證交所提醒,權證是短期投資工具,投資者需要適時執行停損停利,以確保投資上的穩健和持盈保泰。
近日,台灣航運族群股價在「航海王」長榮集團的帶領下逆勢上漲,寫下「逾半數運輸類股漲停」的超狂紀錄。這波漲勢背後,除了航運業本身的強勁表現外,也反映了市場對於電子股轉強的期待。在這個過程中,<臺灣證券交易所>也發佈了關於違約交割的公告,引發市場關注。
「航海王」長榮在近期股價一度狂瀉後,於15日觸底反彈,強拉漲停,成交比重達34.77%。這股強勁表現,讓其他航運股如陽明、萬海等也跟著興起,運輸類股共計18檔亮燈漲停。不過,這波漲勢並非一帆風順,近期航運股也受到短線漲多、美方擬出手壓運價等利空襲擊,加上電子股回溫,股價慘遭打落海底。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分析,航運股目前尚未出現連兩個交易日成交比重低於三成的情況,研判趨勢未轉空。但若台積電法說會後股價明顯轉強,則可能領軍電子拿回主流,在資金排擠效應下,對航運股不利。此外,<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5日公告,13日交易並於15日交割,出現3,608.33萬元違約交割,為5月17日來最大。其中,陽明更爆出分散在20個不同證券券商、分公司違約交割,總金額為5,056.25萬元、也是2個月來再度出現違約交割。
總的來說,台灣航運族群在市場環境複雜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強勁的表現,值得關注。不過,市場對於電子股的期待也不容小覷,未來兩者的競爭格局仍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台北訊】近日來,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為焦點,原因在於它介入了一樁涉及泰豐公司的重大爭議。這起爭議源自泰豐董事會對中壢廠處分的決議,以及南港輪胎副董事長、泰豐董事趙國師對董事長馬述健的控告。 據悉,金管會證期局透過證交所向泰豐發函,要求將中壢廠處分案及董事會討論經過提報股東會。然而,泰豐公司對此保持沉默,稱接到發函後,由於文件屬於密件,不宜對外公開內容。 隨著泰豐即將召開董事會,市場關注該公司是否會遵從主管機關的建議,將中壢廠土地資產處分案提報股東會,還是堅持直接進行標售作業。這一決定預計將在董事會上引發激烈爭議。 證交所相關人員表示,證交所不會介入公司派與市場派的經營權爭奪,但對於公司重大經營問題,證交所有責任站在監理角度提醒相關責任人。對於泰豐董事會的決議,證交所提醒董事及獨立董事,這些重要決議關鍵在於董事會,董事及獨董必須盡責並發揮功能。 事件回溯至今年6月15日,泰豐董事會討論中壢廠全面停止生產案及處分中壢廠案,當時趙國師及馬佩君董事反對決議,質疑公司為何在此時急於出售中壢廠土地資產。對此,趙國師在7月初向台北地檢署控告馬述健背信罪。 目前,泰豐是否將處分中壢廠一案列入股東會議程仍屬未知數,由於文件屬於密件,公司方面無法對外公開相關內容。
臺灣證券交易所創設「臺灣創新板」的初衷,就是要幫助新創公司穩定取得資金。近年來,我們國內的新創公司表現實在是厲害,整個新創生態圈也漸漸成形了。美國調查機構Startup Genome的報告說,2020年我們這裡的新創公司籌資金額有2.84億美元(約80億元新台幣),市值則是38億美元(約1,000億元新台幣)。Startup Blink的報告也說,我們的電腦周邊、互聯網、生技醫療等新創公司,整體表現都進入了全球前十大。 這些新創公司的成功,背後是創業家們長期投入的結果。但新創公司通常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透過天使投資人或創投來取得股權融資,這樣的壓力不斷增加。如果能夠及早進入資本市場掛牌,就能找到更便宜的籌資管道,進行股權交易,對公司和股東都是好事情。 臺灣創新板就是為了這樣的目標而設立的,它橫跨新創生態圈和資本市場,幫助新創公司成長。這些公司多從事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雲端計算,資本額不大,營運也還沒有達到經濟規模。與我們現有的上市櫃條件相比,它們的財務標準差太多,也沒有符合公司營運的經濟實質。 為了讓新創公司能夠進入市場籌資,我們的創新板設定了新的上市條件,以市值為核心,並要求有足夠的營運資金和受監理單位規管的產品。公司上市後,還有專業的服務來幫助它們處理法遵作業,減輕負擔。 臺灣創新板即將在7月20日開板,這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期待這個新板能吸引更多優質的新創公司,讓我們的創業家們能夠在這個平台上發揮,站上新經濟時代的浪頭。
臺股近期可說是熱鬧非凡,各類股族群都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尤其是那些連結相關標的的權證,溢價幅度更是驚人。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人,在這股熱潮中要格外小心,選擇投資商品時要謹慎,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特別是對於那些價格偏離合理範圍的權證商品,更要提高警覺。 在全球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資金充裕,股市波動率自然也高。台灣的權證市場因為商品多元,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證交所強調,權證是一種結構較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者在交易前一定要對權證的特性及風險有深入的了解,並且要隨時關注市場的變化。 為了提供投資人合理的交易流動性,我們的權證市場設有流動量提供者的相關規範。這樣的設置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市場的流動性,但並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投資者的買賣需求。市場的買賣力道仍然是影響權證價格的重要因素。 投資者可以透過各權證發行人的網站上的權證計算器,以及權證資訊揭露平台(http://warrants.sfi.org.tw/)來觀察權證的價格報價品質,以及它們與合理價格的偏差。同時,也要記得權證是短期投資工具,適時執行停損停利,才能在投資的道路上穩定持盈,保護自己的資金安全。
台股第二季成交值衝破30兆元大關,創下近年來新高!一季度的交易量已經超過過去行情清淡時全年的量能,市場熱絡程度令人驚艷。大戶、中實戶的積極參與,讓交易戶人數大幅攀升,其中大戶人數達5,990人,中實戶人數則達48,826人,兩者季增率皆超過八成。而散戶方面,也因為「錢」進股市,人數跳增至439萬1,077人,季增近50萬人,盛況空前。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2日公布數據顯示,第二季成交值5億元以上的大戶人數達5,990人,季增88.48%,中實戶(季成交值1~5億元)人數也上升至48,826人,季增81.96%。成交值1億元以下的散戶則衝上400萬大關,達439萬1,077人,季增49萬5,105人,增幅近12.71%。
在這股資金狂潮的推動下,台股第二季成交值達29.66兆元,今年來日均值超過4,300億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大戶、中實戶的季成交值標準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因為以台股目前的交易量來看,季成交值5億元並不算多。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認為,內資交易人數與開戶數同步創新高,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台股市值增加,成交值自然提升;二是近一年多來內資主導台股市場,指數創高,讓多數投資人都賺了錢,特別是第二季傳產股的飆漲,讓傳產的大戶、中實戶財力更強,更敢將資金投資股市。
黎方國進一步分析,從去年疫情發生後,海外資金大舉回流,政府打房資金流入股市,以及中美兩強賽局中台股受惠,新台幣匯率強勢,都讓投資人資金不敢投入海外,帶動資金大舉前進台股。
內資主導的台股創高行情,從證交所的數據也可看出端倪。6月集中市場自然人成交值比重攀升至七成以上,達73.71%,外資成交值比重則下降至二成以下,僅有19.26%。累計第二季自然人占集中市場總成交值比重上升至70.25%,外資守住二成,為21.84%,國內法人則下降至7.91%。
台股成交值創新高!證交所統計,截至上周五(7月9日),台股集中市場累計成交值已衝破52.9兆元,日均值達4,301億元,不斷創下歷史紀錄。不過,上周五台股收在17,661點,周跌0.27%,台灣50指數則下跌0.64%,顯示在外資大量流出下,權值股承受較大壓力。玻璃陶瓷類指數上周漲幅最大,達4.63%,而航運類指數則下跌8.19%,跌幅最大。 證交所指出,上周集中交易市場成交值超過3兆元,全體上市股票成交值則為2.93兆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為4.94%。在上市股票成交值方面,航運類以1.25兆元高居榜首,佔全體上市股票交易金額的42.66%。半導體類以5,697億元位居第二,佔比19.43%。電子零組件類則以2,375億元佔比8.1%。在成交量周轉率方面,航運類以24.07%高居第一,玻璃陶瓷類以20.86%居次,鋼鐵類則以15.09%排第三。
台股近來表現亮眼,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整體市場維持高檔震盪格局,多次挑戰萬八關卡,顯示市場偏多架構的穩固。其中,傳產類股表現相對積極,尤其是觀光類股,自7月以來上漲8.7%,成為下半年以來漲幅表現最佳的類股。台積電作為權值股,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多次在盤中下跌時拉抬指數,展現其穩定器的功能。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下半年來集中市場類股指數漲幅前十名,除了觀光類股外,還包括玻璃陶瓷、電子通路、百貨、油電燃氣、造紙、電子零組件、塑膠等,這些產業均以傳產族群為主。 觀光類股之所以表現亮眼,主要是因為市場對「微解封」政策的樂觀預期。雖然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這項政策預期將對觀光餐飲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吸引了多頭進場。昨日上市觀光類股指數創波段新高,回到三級警戒前的水平,並逼近三年來的最高點。 在電子股方面,雖然目前尚無半導體股上榜,但法人分析認為,5G手機、數位轉型帶動NB需求、HPC及車用晶片需求特別強勁,這些因素將支持半導體產業前景,並在旺季帶動下,股價持續上漲。 展望未來,法人普遍認為,隨著台灣疫情明顯降溫,解封在望,且傳產及電子產業旺季即將到來,股東會、法說會與財報季陸續登場,預期將釋出正面訊息。此外,台股技術面多頭排列,成交量能溫和擴大,有利於台股維持強勢。因此,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優質個股進行布局。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重要公告,為了落實金管會推出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將對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職能進行強化,以提升企業的永續價值。根據新規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在112年6月30日前設置公司治理主管,以確保公司治理的完善與透明。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臺灣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第20條進行了修正。這項修正強調,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及早動手,做好相關準備。 目前,已經有部分上市公司及金融業依主管機關規定,在今年的6月30日前完成了公司治理主管的設置,總計有434家。此外,還有154家上市公司雖然不屬於上述範圍,但選擇自願設置公司治理主管。 針對實收資本額未達20億元且非屬金融業的上市公司,本次規定這類公司也必須在112年6月30日前設置公司治理主管。預計這將新增365家上市公司進行相關設置,以提升整體的企業治理水平。
台灣證交所今宣布,永豐實(6790)將進行初次上市(IPO)前的公開銷售現金增資,計畫發行2,222.3萬股普通股,總額超過2.222億元。根據「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第13條第2項規定,這項案子預計從7月8日起正式生效。依照目前進度推估,永豐實有望在下半年正式加入上市公司的行列,成為市場的新興力量。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了自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期間的上市公司庫藏股買回統計數據。根據統計,這段時間內共有58件庫藏股買回案件,涉及45家公司。其中,有47件案件已經期限屆滿、執行完畢或終止執行。 在這些案件中,有22件的買回庫藏股執行率達到了100%,而執行率低於50%的則有5件。證交所強調,上市公司在考慮買回庫藏股時,應該綜合考慮自身的現金流量、維護公司信用以及保障股東權益等因素,適時進行庫藏股的買回,以提升投資人的信心。 為了提高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證交所也積極提供投資人更豐富的資訊品質。該交易所按季發布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庫藏股買回情況,讓投資人可以通過證交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相關資訊。具體來說,投資人可以進入「投資專區」→「庫藏股資訊專區」,在「庫藏股統計彙總表」(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35sc09)中查詢詳細的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