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今年以來債市隨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債券ETF規模、人氣持續衰退 ,但隨著美國聯準會這次降息態勢明確,7月以來債券ETF出現繼今年 1月之後首度規模與受益人數同步增加,市場法人解讀此為債券ETF投 資拐點逐漸顯現浮出。

根據集保中心公布的7月4日最新債券ETF受益人統計資料顯示,10 4檔債券ETF整體受益人繼7月4日創下今年新低後已連續兩周增加,整 體今年來減少13.98萬人,總受益人來到196.17萬人。進一步觀察, 今年來受益人逆勢成長的債券ETF共有34檔,整體來看以非投等債最 受投資人喜愛,其次是短債。

檢視今年來國內債券ETF逐月表現,4月受到全球關稅戰衝擊,單月 規模流失逾2,500億元、受益人數驟減10萬人,整體來看,上半年債 券ETF受益人數與規模雙雙下滑約7%,不僅報酬表現不如台股與海外 股票ETF,連價格表現也未能如預期上漲。投信法人分析,債券ETF的 退燒,主要是因為多數投資人期待的「降息=債券上漲」邏輯,最終 未能成真,許多人因此套牢、認賠出場。

法人認為,多數投資人原以為聯準會降息將帶動長債價格大漲,實 則忽略這次降息循環主要是調整短率,而非影響長率,再加上市場對 川普貿易政策與通膨數據反覆,導致長天期利率並未顯著下滑,使得 資本利得落空。不過隨著利空鈍化,最黑暗的時刻已過,市場亦逐步 復甦。

群益投信債券ETF研究團隊指出,聯準會對於降息將繼續保持耐心 ,面對未來不確定的貿易政策影響,較高的市場波動將成為常態,而 在市場變化難測的情況下,債券投資更應該回歸初心,聚焦在利息收 入。

法人強調,雖然聯準會今年降息次數較先前預估減少,不過整體降 息需視仍將延續,在寬鬆環境未變之下,對於債市仍相對有利,同時 國際政經局勢還有不確定性存在,市場對於具防禦性質,又具有穩健 收益特性、殖利率水準具吸引力的資產仍有配置需求,後市表現仍可 留意。





今年以來債市隨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債券ETF規模、人氣持續衰退 ,但隨著美國聯準會這次降息態勢明確,7月以來債券ETF出現繼今年 1月之後首度規模與受益人數同步增加,市場法人解讀此為債券ETF投 資拐點逐漸顯現浮出。

根據集保中心公布的7月4日最新債券ETF受益人統計資料顯示,10 4檔債券ETF整體受益人繼7月4日創下今年新低後已連續兩周增加,整 體今年來減少13.98萬人,總受益人來到196.17萬人。進一步觀察, 今年來受益人逆勢成長的債券ETF共有34檔,整體來看以非投等債最 受投資人喜愛,其次是短債。

檢視今年來國內債券ETF逐月表現,4月受到全球關稅戰衝擊,單月 規模流失逾2,500億元、受益人數驟減10萬人,整體來看,上半年債 券ETF受益人數與規模雙雙下滑約7%,不僅報酬表現不如台股與海外 股票ETF,連價格表現也未能如預期上漲。投信法人分析,債券ETF的 退燒,主要是因為多數投資人期待的「降息=債券上漲」邏輯,最終 未能成真,許多人因此套牢、認賠出場。

法人認為,多數投資人原以為聯準會降息將帶動長債價格大漲,實 則忽略這次降息循環主要是調整短率,而非影響長率,再加上市場對 川普貿易政策與通膨數據反覆,導致長天期利率並未顯著下滑,使得 資本利得落空。不過隨著利空鈍化,最黑暗的時刻已過,市場亦逐步 復甦。

群益投信債券ETF研究團隊指出,聯準會對於降息將繼續保持耐心 ,面對未來不確定的貿易政策影響,較高的市場波動將成為常態,而 在市場變化難測的情況下,債券投資更應該回歸初心,聚焦在利息收 入。

法人強調,雖然聯準會今年降息次數較先前預估減少,不過整體降 息需視仍將延續,在寬鬆環境未變之下,對於債市仍相對有利,同時 國際政經局勢還有不確定性存在,市場對於具防禦性質,又具有穩健 收益特性、殖利率水準具吸引力的資產仍有配置需求,後市表現仍可 留意。





全球主要央行此前多已相繼步入降息通道,但受到今年以來通膨以 及美國關稅措施的不確定性影響,寬鬆政策一度轉向觀望。美國聯準 會(Fed)最新公布的利率點陣圖暗示年內仍可能啟動二次降息,歐 洲央行(ECB)已連續八次調降基準利率,英國央行(BoE)、澳洲央 行(RBA)以及紐西蘭央行(RBNZ)等也均處於降息階段,提供了全 球債市成長動能。

富邦投信認為,儘管通膨韌性猶存,全球經濟放緩壓力下,貨幣政 策仍有進一步寬鬆空間,供應全球債市成長動能,其中具優良體質的 美國企業投資等級公司債仍會是重要布局選擇。

群益優選非投等債ETF(00953B)經理人李忠泰指出,雖然美國關 稅不確定因素持續壓抑市場投資氣氛,惟市場認為最壞的情況已過, 且非投等債收益率仍達7%之上,居相對高位,吸引資金續往非投等 債流入,截至7月18日當週,美國非投等債淨流入9億美元,連續第1 2週呈現淨流入,全年淨流入達150億美元。當前非投等企業基本面有 撐,預期違約率持續低於長期均值,而且當前其殖利率仍處長線相對 高位,具長線投資價值,再加上當前市場投資氣氛明顯止穩回升,皆 有利於非投等債的後續表現。

根據市場過去統計,Fed首次降息後,美債將於一個月內短暫拉回 ,待降息趨勢確立且持續,將壓抑公債殖利率反彈。因此,在市場情 緒回復平穩帶動殖利率反彈時,是債券最佳布局時機,把握降息題材 有望提升資產組合收益。

整體來看,投信法人評估,若下半年各國重新回到實質降息循環, 債市的投資熱度可望逐步回溫,伴隨全球股市在美國關稅政策下對各 產業獲利衝擊陸續反映,投資市場波動性仍高下,債市在資產配置中 降低波動風險的重要性也將因此提升,因此預期第三季整體債市的投 資契機不輸股市,全球債市可望逐步回溫。



雖然川普關稅期限將至,全球股市高檔震盪,但仍有包括新加坡、 英國、加拿大、NASDAQ指數、S & P 500指數、德國、澳洲、巴西等 共8個股市在7月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新加坡指數至24日已連續14個 交易日創新高,使得今年以來創新高次數達25次,漲幅也來到12.78 %,連帶東協相關基金表現績效長紅。

群益投信海外研究團隊表示,東協多國政府仍持續推動經濟改革政 策,亦有助當地產業發展和股市表現,東協市場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 好。東協市場受惠於中產階級逐漸壯大而帶來的內需升級,被看好經 濟成長、企業獲利將領先成熟國家。整體來看,在基本面穩健的支持 下,加上東協各國也積極推行政策來延續經濟擴張動能,搭配全球供 應鏈移轉效應持續,東協國家有望受惠下,投資前景仍值得關注。

富邦投信指出,這波越南胡志明指數強勢反彈主要貢獻來自地產類 股,2025年至今地產類股大漲逾5成,受到政府地產利多政策推動, 越南總理范明正要求8月19日起展開土地徵收作業,市場持續看好地 產開發商營運,上述利多將有利地產後市的表現。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張諺祺認為,東協國家總經數據符合預期 ,區域通膨壓力亦可控,搭配股市評價合理,投資價值浮現;以PMI 表現細部來看,東協國家中,泰國和菲律賓製造業PMI較上月上升, 保持在50以上;新加坡製造業PMI在50的臨界點;馬來西亞和緬甸製 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數均在50以下;印尼和越南 製造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在50以下。

投信法人強調,新加坡與菲律賓股市表現相對穩健,馬來西亞、泰 國股市則表現落後,泰國政局不穩,外資觀望,企業EPS持續下修, 缺乏明確反彈催化劑。



雖然川普關稅期限將至,全球股市高檔震盪,但仍有包括新加坡、 英國、加拿大、NASDAQ指數、S & P 500指數、德國、澳洲、巴西等 共8個股市在7月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新加坡指數至24日已連續14個 交易日創新高,使得今年以來創新高次數達25次,漲幅也來到12.78 %,連帶東協相關基金表現績效長紅。

群益投信海外研究團隊表示,東協多國政府仍持續推動經濟改革政 策,亦有助當地產業發展和股市表現,東協市場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 好。東協市場受惠於中產階級逐漸壯大而帶來的內需升級,被看好經 濟成長、企業獲利將領先成熟國家。整體來看,在基本面穩健的支持 下,加上東協各國也積極推行政策來延續經濟擴張動能,搭配全球供 應鏈移轉效應持續,東協國家有望受惠下,投資前景仍值得關注。

富邦投信指出,這波越南胡志明指數強勢反彈主要貢獻來自地產類 股,2025年至今地產類股大漲逾5成,受到政府地產利多政策推動, 越南總理范明正要求8月19日起展開土地徵收作業,市場持續看好地 產開發商營運,上述利多將有利地產後市的表現。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張諺祺認為,東協國家總經數據符合預期 ,區域通膨壓力亦可控,搭配股市評價合理,投資價值浮現;以PMI 表現細部來看,東協國家中,泰國和菲律賓製造業PMI較上月上升, 保持在50以上;新加坡製造業PMI在50的臨界點;馬來西亞和緬甸製 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數均在50以下;印尼和越南 製造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在50以下。

投信法人強調,新加坡與菲律賓股市表現相對穩健,馬來西亞、泰 國股市則表現落後,泰國政局不穩,外資觀望,企業EPS持續下修, 缺乏明確反彈催化劑。



美債危機引發市場關注,儘管外銀指出美國債務違約屬技術性風險 ,但未來資金是否能回流美債,仍將取決於全球經濟數據表現、政策 應對力度以及避險情緒的綜合影響。

美國債務上限迫在眉睫,國會預算辦公室示警,最快8月中爆發危 機,若美國國會議員未能達成提高法定債務上限的協議,美國政府可 能面臨可用資金耗盡的局面。滙豐銀行表示,市場對於龐 大預算赤字以及「大而美法案」可能帶來的債務急劇擴張感到憂慮, 使德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導致美國房貸利率持續維 持高檔,反映出市場對貿易與債務前景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外銀主管指出,美債違約仍屬技術性問題,經國會同意可適度調高 債務上限,參眾議院又由共和黨作為絕對多數,預期調高舉債上限不 致遭遇太大阻力,「關鍵在於市場如何解讀此議題對債券價格的潛在 影響」。從「大而美法案」藉由減稅擴大消費以刺激美國經濟的角度 來看,經濟成長率若大過於美債的成長速度即能提升美國持續發債的 合理性。

渣打銀行認為,美國財政部可能會採取非常措施,比如暫停部分聯 邦支出,優先償還本金和利息。回顧2023年6月3日上次暫停債務上限 事件中,美國國債殖利率基本保持狹幅波動,反映出投資者熟悉反覆 出現的政治邊緣政策,並預期最終會達成解決方案。不過,去美元化 趨勢持續,加上殖利率曲線趨陡,增加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溢價,隨 著投資者重新評估主權信用風險和期限溢價,對殖利率造成上行壓力 。

星展銀行強調,關稅導致通膨壓力和政府財政赤字,將持續推升遠 期溢價和長天期債券的不確定性,除非經濟數據疲軟,可能促使資金 轉向美債避險。



美債危機引發市場關注,儘管外銀指出美國債務違約屬技術性風險 ,但未來資金是否能回流美債,仍將取決於全球經濟數據表現、政策 應對力度以及避險情緒的綜合影響。

美國債務上限迫在眉睫,國會預算辦公室示警,最快8月中爆發危 機,若美國國會議員未能達成提高法定債務上限的協議,美國政府可 能面臨可用資金耗盡的局面。滙豐銀行表示,市場對於龐 大預算赤字以及「大而美法案」可能帶來的債務急劇擴張感到憂慮, 使德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導致美國房貸利率持續維 持高檔,反映出市場對貿易與債務前景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外銀主管指出,美債違約仍屬技術性問題,經國會同意可適度調高 債務上限,參眾議院又由共和黨作為絕對多數,預期調高舉債上限不 致遭遇太大阻力,「關鍵在於市場如何解讀此議題對債券價格的潛在 影響」。從「大而美法案」藉由減稅擴大消費以刺激美國經濟的角度 來看,經濟成長率若大過於美債的成長速度即能提升美國持續發債的 合理性。

渣打銀行認為,美國財政部可能會採取非常措施,比如暫停部分聯 邦支出,優先償還本金和利息。回顧2023年6月3日上次暫停債務上限 事件中,美國國債殖利率基本保持狹幅波動,反映出投資者熟悉反覆 出現的政治邊緣政策,並預期最終會達成解決方案。不過,去美元化 趨勢持續,加上殖利率曲線趨陡,增加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溢價,隨 著投資者重新評估主權信用風險和期限溢價,對殖利率造成上行壓力 。

星展銀行強調,關稅導致通膨壓力和政府財政赤字,將持續推升遠 期溢價和長天期債券的不確定性,除非經濟數據疲軟,可能促使資金 轉向美債避險。



面對高資產客戶對多元資產配置日益關注,凱基證券攜手中華開發 資本於台灣市場首次推出境外私募股權基金,凱基證券高資產客戶得 參與具高潛力的全球私募市場投資,為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立下重要里 程碑,開啟資產配置全新篇章。

根據MSCI《財富管理新興趨勢報告》指出,全球財富管理機構預期 未來三年內將顯著提升對私募資產的配置比重平均高達82%,亞太地 區提升比重更高達92%,並有近75%的受訪者計畫「適度提高」或「 顯著大幅提高」客戶對私募資產配置。然而,目前市場上真正具備深 度與專業性質的私募資產投資工具仍屬稀缺,難以滿足高淨值族群對 多元化與高效率的資產配置需求。

凱基證券表示,高資產客戶需求不再侷限傳統股債配置,而希望直 接參與具投資潛力的私募股權基金,故首次於台灣市場推出境外私募 股權基金,為高資產客戶引進多元創新財富管理解決方案,讓投資人 避開市場短期波動,專注長期價值創造。

此檔私募股權基金由凱基證券與中華開發資本團隊合作推出,商品 設計全面回歸私募股權投資本質,採用有限合夥架構,更貼近全球主 流私募基金操作模式。此種投資除具備私募股權投資與短期景氣循環 脫鉤以及與公開市場低度相關等優勢,且得於市場錯配中精準辨識被 低估標的,提升報酬潛力與投資穩定性。此外,基金投資策略涵蓋成 長型股權投資、收購及槓桿收購(LBO),產業橫跨商業服務(科技 )、零售、教育服務、成熟科技等,同時專注於具穩定現金流或高成 長潛力的企業。基金為6年存續期設計,在追求長期回報與風險控管 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周四(31日)召開,據了解,環團預計在討論時,提出823核三重啟公投議題。由於核三重啟正、反方代表童子賢、林子倫、曾文生,都是該委員會委員,正反雙方將提前在委員會交鋒,成公投前哨戰。

據掌握,此次氣候變遷委員會議程將由委員會顧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專題演講「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新局」,接著由環境部報告前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淨零路徑下空汙改善,內政部則將報告近零碳建築的轉型與展望。

據了解,環團代表將於討論事項環節,提出823核三重啟公投議題。童子賢將在核三重啟公投擔任正方代表,而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擔任反方代表,在環團拋出核三公投議題後,會中將再掀討論。

針對823核三重啟公投,中選會將舉辦五場發表會,分別在8月7日、8月9日、8月11日、8月13日及8月15日舉行,此前,氣候變遷委員會將率先登場。

前幾次氣候變遷委員會中,挺核、反核雙方已有多次交手。另外,針對淨零排放議題,賴清德總統先前在委員會中宣布2032、2035年減碳新目標,搭配六大部門、20項減碳行動旗艦計畫。

此外,先前討論議題還包括綠色金融、深度節能方案、台灣電力供需等。環境部指出,減碳方針出爐後,綠色成長是重中之重,其中綠色金融是重要力量。



根據MDRT官網公布的2025年百大會員排行,永達保經以319位MDRT會員名列百大之列,實力不容小覷。值得一提的是,永達保經擁有MDRT終身會員身分高達112人,居兩岸保經業之最。

「在永達,每兩位業代就有一位是MDRT。」董事長吳文永指出,這成績背後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扎實的制度設計、強大的教育資源,以及全方位的獎勵機制。永達保經為協助業代勇闖MDRT殿堂,推出一系列培訓與獎勵機制,包括:專業提升課程:規劃完整的財經、理財、保險實務等訓練,與時俱進提升專業力;菁英登峰獎勵:凡達成MDRT資格,公司補助MDRT入會費與出席註冊費;高手交流會:邀集頂尖高手齊聚,激發靈感、突破極限;專屬形象打造:提供專業形象照、專屬制服,塑造MDRT尊榮形象;榮耀桂冠肯定:頒發獎座、業大表揚、媒體專訪報導,打造個人品牌;特別加冕獎勵:累積達成MDRT五屆者現金獎8萬元,每累計五屆再享24萬元獎勵金;挺專業加碼:賓士購車金200萬元摸彩資格、終身會員擁有出書補助。

除了兩岸MDRT高手交流之外,吳文永也鼓勵業代踴躍參加MDRT年會,擴展國際視野。2025年8月即將在澳門舉行的全球年會,永達預計將有超過80位MDRT會員參與。這場盛會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壽險傳奇登台演說,涵蓋專業技術、心態養成、人生管理等全人面向。

從訓練、制度、舞台到資源,永達提供最全面的後盾,協助每位有志之士邁向壽險頂峰。「挑戰MDRT,年收百萬不是夢!」這不只是口號,更是眾多永達人親身實踐的成功經歷。未來,永達將持續成為MDRT人才的孵化器、壽險菁英的最佳舞台,引領更多業務代表站上國際,成就不凡!



央行鐵腕打房影響,公股銀土建融以都更危老撐盤,指標行土銀上半年土建融餘額較去年底減少2.35%、較2023年底更減少9.59%,呈逐年下滑趨勢。臺銀持續控管土建融業務,近三期亦呈逐期遞減情勢,相較2023年同期減幅約8.1%。有成長的一銀及彰銀主要動能則來自都更為老。

土銀截至6月底土建融餘額較去年底減少2.35%、較2023年底減少9.59%、較2022年底減少10.02%,呈逐年下滑趨勢。變動主因為中央銀行仍持續實施「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

一銀至6月底土建融維持成長趨勢,較去年同期成長率為6.6%;2024年6月底較2023年同期成長2.1%;2023年6月底較2022年同期成長率為21.7%,主要成長來自於都更危老及興建社會住宅放款餘額增加,且成長率逾四成,一銀強調此為響應政府都更危老重建政策,有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築安全成效。

彰銀近三年來土建融餘額呈微幅成長。截至上半年土建融餘額約1,800億元,應為市場前三。彰銀說明土建融業務成長主因支持政府推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政策。儘管本年度在整體不動產總量管制與信用管制措施下,土建融業務成長幅度相較往年有所趨緩,但仍保持2%增長。顯示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審慎評估市場變化,穩健推展業務。

兆豐近三年上半年同比土建融成長率約7%~10%,2025年上半年成長率較去年同期略降。合庫上半年土建融含都更危老餘額1,590億元,較去年同期持平。





央行鐵腕打房影響,公股銀土建融以都更危老撐盤,指標行土銀上半年土建融餘額較去年底減少2.35%、較2023年底更減少9.59%,呈逐年下滑趨勢。臺銀持續控管土建融業務,近三期亦呈逐期遞減情勢,相較2023年同期減幅約8.1%。有成長的一銀及彰銀主要動能則來自都更為老。

土銀截至6月底土建融餘額較去年底減少2.35%、較2023年底減少9.59%、較2022年底減少10.02%,呈逐年下滑趨勢。變動主因為中央銀行仍持續實施「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

一銀至6月底土建融維持成長趨勢,較去年同期成長率為6.6%;2024年6月底較2023年同期成長2.1%;2023年6月底較2022年同期成長率為21.7%,主要成長來自於都更危老及興建社會住宅放款餘額增加,且成長率逾四成,一銀強調此為響應政府都更危老重建政策,有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築安全成效。

彰銀近三年來土建融餘額呈微幅成長。截至上半年土建融餘額約1,800億元,應為市場前三。彰銀說明土建融業務成長主因支持政府推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政策。儘管本年度在整體不動產總量管制與信用管制措施下,土建融業務成長幅度相較往年有所趨緩,但仍保持2%增長。顯示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審慎評估市場變化,穩健推展業務。

兆豐近三年上半年同比土建融成長率約7%~10%,2025年上半年成長率較去年同期略降。合庫上半年土建融含都更危老餘額1,590億元,較去年同期持平。





為協助創新企業提升能見度、拓展業務與資金媒合機會,櫃買中心(Taipei Exchange)率領兩家創櫃板生技公司參展2025亞洲生技大展,搭建國際展台,為企業挖掘潛在商機,現場交流活絡,參觀者反應熱烈。

櫃買中心表示,為帶動我國生技醫療產業創新動能及資本市場多元發展,櫃買持續透過各項輔導與曝光機制,協助具潛力的企業拓展資金來源與市場規模。透過本次活動,期望更多具潛力的生技新創企業能善用創櫃板資源,提升營運實力,加速邁進資本市場,躍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擴大投資台灣計畫—擴大投資創投與新創之目標。

偉喬生醫

偉喬生醫具備完整的抗體與蛋白開發技術平台,涵蓋設計、表現、純化及量產等全流程,包含體外診斷試劑平台開發(如側向流體免疫分析╱快篩平台、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平台)、抗體工程及分子交互作用分析服務、客製化服務,如原廠委託設計與代工(ODM)、受託研究機構(CRO)及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公司嚴格管控追求更高品質,獲得ISO 13485認證與醫療器材QMS(GMP)認證,在台深耕多年,不僅能開發市場上稀缺的蛋白與抗體試劑,針對市場需求超前部署,快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產品,更能提供超優質客製化服務。

偉喬生醫於2024年亦建立細胞株開發及細胞庫製備服務,串接子公司錫德斯生醫科技(SIDSCO)之動物實驗平台,將一站式服務版圖延伸至下游的病理實驗與毒理驗證領域。透過CDMO與CRO垂直整合,朝向合約研究、開發與製造(CRDMO)模式發展,協助小型研發團隊,擁有與國際大廠比拚的資源整合效率,希望在台灣生技產業鏈,注入新動能,並提升臺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醫百科技

醫百科技的核心技術建立在高精度光學空間定位系統之上,系統配備可滅菌的金屬器械,依據不同術式提供專業工具組合。公司的技術整合數位醫療影像與導航系統,提供即時3D視覺化導引,大幅提升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降低了傳統手術的創傷範圍與恢復時間。

醫百科技產品線涵蓋神經外科、顱顏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口腔顎面外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及復健科等多個專科領域。除了微創導航以外,近期推出的雷帝納Elite精密定位系統專為神經科、精神科和復健科在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中的精準應用而設計,可提供即時導航定位功能,即時看到TMS擊發的位置確保治療過程中的定位精度。

此外,醫百科技研發Pvix Inj靜脈注射╱抽血訓練系統,結合MR混合實境技術與仿生假體,打造高度擬真的臨床技術訓練環境,為醫護教育提供創新的訓練環境。

透過持續創新研發與國際交流,醫百科技以其專業的光學定位技術和客製化導航解決方案,為全球微創手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突破,實現精準醫療的願景目標。



為協助創新企業提升能見度、拓展業務與資金媒合機會,櫃買中心(Taipei Exchange)率領兩家創櫃板生技公司參展2025亞洲生技大展,搭建國際展台,為企業挖掘潛在商機,現場交流活絡,參觀者反應熱烈。

櫃買中心表示,為帶動我國生技醫療產業創新動能及資本市場多元發展,櫃買持續透過各項輔導與曝光機制,協助具潛力的企業拓展資金來源與市場規模。透過本次活動,期望更多具潛力的生技新創企業能善用創櫃板資源,提升營運實力,加速邁進資本市場,躍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擴大投資台灣計畫—擴大投資創投與新創之目標。

偉喬生醫

偉喬生醫具備完整的抗體與蛋白開發技術平台,涵蓋設計、表現、純化及量產等全流程,包含體外診斷試劑平台開發(如側向流體免疫分析╱快篩平台、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平台)、抗體工程及分子交互作用分析服務、客製化服務,如原廠委託設計與代工(ODM)、受託研究機構(CRO)及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公司嚴格管控追求更高品質,獲得ISO 13485認證與醫療器材QMS(GMP)認證,在台深耕多年,不僅能開發市場上稀缺的蛋白與抗體試劑,針對市場需求超前部署,快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產品,更能提供超優質客製化服務。

偉喬生醫於2024年亦建立細胞株開發及細胞庫製備服務,串接子公司錫德斯生醫科技(SIDSCO)之動物實驗平台,將一站式服務版圖延伸至下游的病理實驗與毒理驗證領域。透過CDMO與CRO垂直整合,朝向合約研究、開發與製造(CRDMO)模式發展,協助小型研發團隊,擁有與國際大廠比拚的資源整合效率,希望在台灣生技產業鏈,注入新動能,並提升臺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醫百科技

醫百科技的核心技術建立在高精度光學空間定位系統之上,系統配備可滅菌的金屬器械,依據不同術式提供專業工具組合。公司的技術整合數位醫療影像與導航系統,提供即時3D視覺化導引,大幅提升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降低了傳統手術的創傷範圍與恢復時間。

醫百科技產品線涵蓋神經外科、顱顏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口腔顎面外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及復健科等多個專科領域。除了微創導航以外,近期推出的雷帝納Elite精密定位系統專為神經科、精神科和復健科在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中的精準應用而設計,可提供即時導航定位功能,即時看到TMS擊發的位置確保治療過程中的定位精度。

此外,醫百科技研發Pvix Inj靜脈注射╱抽血訓練系統,結合MR混合實境技術與仿生假體,打造高度擬真的臨床技術訓練環境,為醫護教育提供創新的訓練環境。

透過持續創新研發與國際交流,醫百科技以其專業的光學定位技術和客製化導航解決方案,為全球微創手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突破,實現精準醫療的願景目標。



美股四大指數再度續揚,維持強勢格局;法人表示,7月26日大罷 免投票結束,政治不確定因素解除,股市將回歸基本面表現,而上周 五台積電ADR股價改寫收盤新高,與普通股溢價幅度再擴大,有利台 積電股價走勢,看好台股接下來仍有望再攻上24,000點,本周市場將 聚焦於對等關稅延展期限到期、美科技股財報、台股電子股法說會、 AI 大會、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等五大焦點。

彙整華南投顧董事長呂仁傑、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等專家看法, 預估台股加權指數8月底之前將在24,000點至年線之間震盪,本周關 稅大限將到期,市場將聚焦於五大焦點:

一、關稅方面:對等關稅實施日預計8月1日上路,半導體關稅也即 將出爐,隨著近期台股相對國際股市更為弱勢表現,已逐漸反應關稅 利空,因此如美方公布我國關稅稅率在25%以下,算是可接受範圍; 二、美科技股財報:七大科技巨頭中,特斯拉與Google母公司Alpha bet已於上周公布完畢,除輝達於8月底才公布,其他四大科技巨頭蘋 果、Amazon、Meta、微軟等全數集中於本周公布。

三、台股電子股法說會高峰:聯發科、台達電、日月光投控等多家 重量級科技公司將舉行法說會,將釋出最新營運展望;四、AI 大會 :AI WAVE將在31日登場,匯聚台灣AI軟硬體生態、2025世界人工智 慧大會(WAIC)26日在上海開幕;五、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若對於 9月降息有更明確的預期,有望可提振市場情緒。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目前市場普遍預期7月FOMC維持利率不變 ,9月有機會釋出降息明確指引;由於美、歐、台將陸續公布GDP數據 ,美國FOMC會議將於7月31日召開,鮑爾是否釋出貨幣政策新訊息皆 備受關注。

台股布局建議選股不選市,題材上因企業獲利有望重新主導行情, 故仍建議留意短線漲多所面臨評價與調節壓力,布局上仍以AI和半導 體為主。國際主要CSP廠商近期公布之AI應用使用量持續走高,市場 對於AI投資能否順利變現之質疑聲轉弱,搭配輝達GB200出貨量逐月 提升及 CSP業者 ASIC訂單增量,帶動AI供應鏈第二季股價表現亮麗 ,但短期漲幅已大且接近半年報公布期,建議留意短線獲利了結賣壓 。



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對地緣政治的敵對立場,促使 各國加速推動戰略自主。外銀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及國防科技將在新 世界秩序下持續受惠,不僅對抗當前不確定性,也構築未來的成長邏 輯,獲利可望同步成長。

滙豐銀行表示,由人工智慧推動的產品與服務在各行各 業廣泛應用,反映人工智能需求保持穩健,首季業績普遍超出預期, 軟件以及硬件的增長前景令人鼓舞。隨著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推出的 勢頭,及融入人工智能優化流程,有望推動軟件、硬件以及科技服務 的近一步地需求。

地緣政治並未動搖市場對人工智能及美國再工業化等長線結構性主 題的正面展望。根據FactSet預測,標普500企業盈利預期將於2025年 上升9%,而2026年增長則達13.7%,在美國政府推進監管放寬的策 略背景下,持續看好工業、通訊及資訊科技與金融板塊。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觀察,在第二季度財報密集 發佈前,美股「科技七巨頭」的業績增速或呈現正常化的跡象,除了 估值擴張以外,還需見到穩健盈利以推動下一輪的漲勢。強勁的AI資 本支出趨勢以及有利的貨幣動態將繼續支撐長期投資機會,並且預計 今年全球科技股盈利增長將會達到12%。

星展銀行認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全球各國政府將軍事支 出視為一項戰略要務,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展現出韌性,全球國防 類股因而崛起,科技正在重新定義國防產業,科技類股可望受惠於如 飛彈、無人機、網路安全和AI應用等的國防創新,與國防支出的長期 成長。全球國防類股走勢與科技類股一致,預期今年的獲利成長率將 會與科技股相當。





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對地緣政治的敵對立場,促使 各國加速推動戰略自主。外銀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及國防科技將在新 世界秩序下持續受惠,不僅對抗當前不確定性,也構築未來的成長邏 輯,獲利可望同步成長。

滙豐銀行表示,由人工智慧推動的產品與服務在各行各 業廣泛應用,反映人工智能需求保持穩健,首季業績普遍超出預期, 軟件以及硬件的增長前景令人鼓舞。隨著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推出的 勢頭,及融入人工智能優化流程,有望推動軟件、硬件以及科技服務 的近一步地需求。

地緣政治並未動搖市場對人工智能及美國再工業化等長線結構性主 題的正面展望。根據FactSet預測,標普500企業盈利預期將於2025年 上升9%,而2026年增長則達13.7%,在美國政府推進監管放寬的策 略背景下,持續看好工業、通訊及資訊科技與金融板塊。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觀察,在第二季度財報密集 發佈前,美股「科技七巨頭」的業績增速或呈現正常化的跡象,除了 估值擴張以外,還需見到穩健盈利以推動下一輪的漲勢。強勁的AI資 本支出趨勢以及有利的貨幣動態將繼續支撐長期投資機會,並且預計 今年全球科技股盈利增長將會達到12%。

星展銀行認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全球各國政府將軍事支 出視為一項戰略要務,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展現出韌性,全球國防 類股因而崛起,科技正在重新定義國防產業,科技類股可望受惠於如 飛彈、無人機、網路安全和AI應用等的國防創新,與國防支出的長期 成長。全球國防類股走勢與科技類股一致,預期今年的獲利成長率將 會與科技股相當。





人形機器人、工業自動化、 國防和航太領域等皆將成為新世界秩 序下的主要受惠者。外銀深入評估,在這波結構性轉變中,人形機器 人與工業自動化正從科技想像走入產業現實,在各國將製造業回流的 背景下,成為提升成本效益與勞動力替代的關鍵力量。

外銀報告指出,市場預期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 20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33年的281億美元。觀察推動人形機器人和 自動化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口結構的必然趨勢,二是提 高生產力的需求,三是生產回流。

外銀主管認為,隨著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已開發經濟體正面臨 著長期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加上勞動成本上升、生產力成長停滯,為 人形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帶來了強大的誘因,觀察自2006年以來,美 國製造業薪資上漲約41%,同期生產力成長卻停滯不前。

在供應鏈風險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情況下,製造業生產回流已成 為戰略重點,然而那些積極推動產業主權的國家,也面臨著勞動力萎 縮和高勞動成本的問題,刺激人形機器人和自動化對於實現生產回流 至關重要。

星展銀行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日益成熟,整體價值鏈中備受 看好的領域包括運算與控制系統、感測器與機械零組件、人形機器人 終端製造商。終端製造商負責整合各項元件,打造具完整功能的人形 機器人,則是企業購買機器人的主要來源。值得一提的是,自駕車領 域的汽車製造商,可望因其在AI模型、光達、攝影鏡頭與電池系統等 核心技術上的共通性,從主題中受惠。



除了銀行業力拚高資產業務,保險業與證券投信業也積極搶市,根 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證券商辦理高資產業務累計 交易金額達3,315億元,年成長高達59%,其中又以複委托占比近9成 最受高資產客戶青睞,並有6家投信投顧業者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保險局表示,已有3家壽險公司進駐高雄專區,另有3家壽險公司表 達申請進駐之意願。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核准辦理高資產的證 券商共有8家,可以複委托、財富管理及自營等不同管道辦理高資產 客戶業務,自2020年以來,累計高資產客戶數達1,268人,較去年同 期增加250人、年增25%,累計交易金額則有3,315億元,較去年同期 增加1,236億元、年增59%,主因是複委託交易金額增加,可能與股 市走勢樂觀帶動有關。

在證券商的累計交易金額中,複委託交易仍為主要業務,占整體交 易金額87%,約2,869億元,複委託買賣海外債券金額高達182億元; 其次為自營操作304億元,占9%,財富管理則為142億元,占4%。

若以證券商個別表現觀察,截至今年6月底,永豐金證券以1,677億 元累計交易金額居冠,年增52%,客戶數達511人;國泰證券以824億 元居次,年增56%,客戶數231人;兆豐證券以365億元排名第三,年 增44%,客戶數212人。其餘5家證券商累計交易金額為449億元,合 計服務314名高資產客戶,整體市場逐步擴大。

截至目前已有6家投信投顧業者經過核准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申請中的家數由原先2家增加為3家,均仍在審查階段;證券商部分則 維持有2家正在申請中,尚無新增申請案。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明,已有國泰、南山與富邦人壽等3家壽險公 司完成申請並獲准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分別於7月1日與7月3日正 式取得金管會核准,成為首批進駐壽險業者。除上述三家外,另有三 家壽險公司已表達進駐意願,但目前尚未正式提出申請。

保險局強調,將持續鼓勵更多的壽險業者參與專區試辦業務,以拓 展高資產服務能量,並能夠促進保險業的高資產業務均衡發展。



除了銀行業力拚高資產業務,保險業與證券投信業也積極搶市,根 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證券商辦理高資產業務累計 交易金額達3,315億元,年成長高達59%,其中又以複委托占比近9成 最受高資產客戶青睞,並有6家投信投顧業者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保險局表示,已有3家壽險公司進駐高雄專區,另有3家壽險公司表 達申請進駐之意願。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核准辦理高資產的證 券商共有8家,可以複委托、財富管理及自營等不同管道辦理高資產 客戶業務,自2020年以來,累計高資產客戶數達1,268人,較去年同 期增加250人、年增25%,累計交易金額則有3,315億元,較去年同期 增加1,236億元、年增59%,主因是複委託交易金額增加,可能與股 市走勢樂觀帶動有關。

在證券商的累計交易金額中,複委託交易仍為主要業務,占整體交 易金額87%,約2,869億元,複委託買賣海外債券金額高達182億元; 其次為自營操作304億元,占9%,財富管理則為142億元,占4%。

若以證券商個別表現觀察,截至今年6月底,永豐金證券以1,677億 元累計交易金額居冠,年增52%,客戶數達511人;國泰證券以824億 元居次,年增56%,客戶數231人;兆豐證券以365億元排名第三,年 增44%,客戶數212人。其餘5家證券商累計交易金額為449億元,合 計服務314名高資產客戶,整體市場逐步擴大。

截至目前已有6家投信投顧業者經過核准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申請中的家數由原先2家增加為3家,均仍在審查階段;證券商部分則 維持有2家正在申請中,尚無新增申請案。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明,已有國泰、南山與富邦人壽等3家壽險公 司完成申請並獲准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分別於7月1日與7月3日正 式取得金管會核准,成為首批進駐壽險業者。除上述三家外,另有三 家壽險公司已表達進駐意願,但目前尚未正式提出申請。

保險局強調,將持續鼓勵更多的壽險業者參與專區試辦業務,以拓 展高資產服務能量,並能夠促進保險業的高資產業務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