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司新聞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3月31日進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的排審,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會議上表示,台電今年度並未編列核電延役的安全評估預算,未來的核安檢查將由主管機關指導,台電將依循法規進行相關作業。
曾文生指出,2014年的核電延役預算為580億元,但由於全球能源設備投資遭遇通膨,這個預算將會進行調整。他進一步解釋,全球能源價格的變動主要受到燃料價格和能源設備投資成本上升的影響。
台電對於接受嚴格監督以討論能源價格調整的議題表示開放態度。關於核能的延役預算,曾文生強調,台電將根據相關指令來決定是否編列相關預算。
3月28日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4月電價將不進行調整。由於民進黨立委多次提及「7月將有新民意」,建議待新民意出現後再考慮調整電價,但此建議遭到其他立委質疑,認為這是電價凍漲和「大罷免」綑綁的表現。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在會議上表示,電價費率審議會並未討論新民意或「大罷免」等議題,主要考慮的是各國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物價的影響,因此決定凍漲電價。
對於重啟核電議題,賴建信重申經濟部提出的三大條件,即確保核電安全、核廢料處理無阻,以及達成全民共識。他同時提到,根據國際經驗,韓國核電占比超過3成,但電價漲幅仍高,虧損也較台灣來得多。
進能服公司近日宣布,成功通過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的首座案場情境測試,這一里程碑的達成不僅展現了進能服在電能整合及工程上的卓越實力,更為公司未來接單力度的提升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台電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旨在打造一個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電力系統。該計畫通過推動分散電網工程、精進強固電網工程以及強化系統防衛能力等多種手段,確保在主電網受損的情況下,區域電網仍能獨立供電,從而降低停電風險,確保產業與民生電力的穩定供應。
進能服表示,公司擁有先進的電能管理技術,透過配電調度中心能夠進行即時監控與遙控操作,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此外,公司豐富的施作經驗與整合能力,也是其能夠成為本案EPC(工程、採購、施工)執行單位的主要原因。在該項目中,進能服成功規劃並設置了储能系統、柴油發電機組及電能管理系統,並將這些設施有效併接至配電饋線,確保在系統發生全黑事故時,能夠即時提供局部供電,展現了其出色的應變與調度能力。
未來,當區域電網完成後,將透過智慧電網技術、應用智慧儀表與即時監控系統,提升電網的自動調整能力,降低能源浪費,確保供電穩定。同時,進能服也將積極整合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及風能,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進一步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曾文生進一步說明,這幾年來,全世界的能源價格之所以調整,一 是因為變動成本、亦即燃料價格高低,二是全世界的能源設備投資上 ,確實都遭遇了通膨問題、皆面對能源投資成本提高的挑戰。
台電願意接受很嚴格的監督,來討論能源漲價的議題。
至於核能方面,曾文生說,明年度是否要編列延役相關的任何預算 ,台電會依照指令工作。
電價費率審議會於3月28日召開,並決議4月電價不調整,由於民進 黨立委多次提及「7月將有新民意」,希望待到時再考慮調整電價, 遭到其他立委質疑電價凍漲和「大罷免」綑綁。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對此表示,電價費率審議會中沒有討論新民意或 大罷免等議題,電價費率審議會主要為考量各國對經濟前景不確定性 、物價影響等,決議凍漲。
對於重啟核電議題,賴建信重申經濟部的三大條件,包括確保核電 安全無虞、核廢料處理無阻,以及全民共識,會抱持開放態度討論。 他也說,根據國際經驗,韓國核電占比超過3成,但電價漲幅仍高、 虧損亦比我國來的多。
全球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的趨勢下,台電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 建設計畫》,期望打造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電力系統,以應對極端 氣候、再生能源間歇性等不確定因素。《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是 透過「推動分散電網工程」、「精進強固電網工程」、「強化系統防 衛能力」,確保當主電網受損時,區域電網仍能獨立供電,降低停電 風險,確保產業與民生電力需求的穩定。
進能服表示,公司擁有成熟電能管理技術,能透過配電調度中心進 行即時監控與遙控操作,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此外,豐富的施 作經驗與整合能力,也是公司能成為本案的EPC(工程、採購、施工 )執行單位主要關鍵。過程中,進能服成功規劃及設置儲能系統、柴 油發電機組及電能管理系統,並將這些設施有效併接至配電饋線,確 保當系統發生全黑事故時,能即時提供局部供電,展現應變與調度能 力。
未來區域電網完成後,可透過智慧電網技術、應用智慧儀表與即時 監控系統,提升電網自動調整能力,降低能源浪費,確保供電穩定。 並能整合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及風能,降低對化石燃料依賴。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展現對核能廠處理核廢料的決心,不僅積極籌設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還將辦公場所落腳在能源署附近,並預計在近期內掛牌運作。辦公室主任也將由熟悉核能議題的人士出任,展開積極的社會溝通工作。
此舉背後,有著對核電廠延役的考量。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若核電廠要重啟再轉,必須進行通盤性的安全檢視、結構設備組件壽期管理、設備汰換更新,並針對福島事件進行安全強化評估。這一過程,最快需要3至5年才能完成。
台電曾在2018至2019年對核二、三廠延役20年的成本進行評估,預計需斥資約600億元。然而,近年營運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恆春斷層的再評估調查,使得重啟經費可能接近千億元。知情人士指出,即使成本不低,但與核廢料終端處理成本相比,每座廠的重啟成本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高。
此外,政府對核廢料處理的態度也轉為積極。經濟部已加快腳步成立專案辦公室,並計劃成立諮詢委員會,邀請學者專家參與。這些行動顯示了政府在核能安全與核廢料處理上的決心。
《高階核廢料貯存場選址條例》的草案也將在下會期送至立法院審議。目前,核一、二廠正全力施作乾式暫時貯存場,預計需兩年才能完工。這些動作都為台灣電力公司在核能安全與核廢料處理上的努力畫下了鮮明的一筆。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昨日(31日)排入審議《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此舉引起廣泛關注。在野黨派提出多達10個修法版本,其中不乏對核電廠延役年限的激烈討論。有版本建議,只要經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核電廠可再延役20年至60年,而另一些版本則規定每次延長運轉以10年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民進黨立委尚未提出對核管法草案的修法意見。然而,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斷參與在野黨舉辦的公聽會或論壇,強調綠能與核能均不可或缺,不應偏廢一方。
根據現行法規,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期限為40年。若要延長運轉,則需在執照屆滿前5至15年內提出延役申請,並向主管機關申請換發執照。然而,台灣的三座核電廠均已超過換照申請延役的期限。
在核管法修正草案中,藍白陣營提出的版本雖然都主張延長核電運轉年限,但內容仍有差異。有立委建議,經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後,核電廠可延長運轉年限至最少60年,即再展延20年。這次立法院的修法,旨在賦予已停機機組重啟的機會,例如美國已有將核電廠運轉年限展延至80年的案例。
教育委員會特別邀請核安會、經濟部、國發會及法務部出席會議,其中法務部建議,應先由主管機關核安會提出相關實證,進行專業且謹慎的評估,再研擬相關草案條文。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近期表示,核管法的討論涉及安全和專業,不應僅憑在野黨的多數就速審速決。她強調將嚴格審視條文,清晰表達對安全和專業的堅持,並聚焦於保持運轉超過40年核廠的安全問題。
經濟部籌設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動作愈來愈積極,不僅 覓妥辦公場所近期內掛牌運作,辦公室主任也呼之欲出,高放最終處 置的法源預計下會期提至立法院審議。經濟部、台電展現處理核廢料 決心的舉動,是否為核電延役預留伏筆?頗耐人尋味。
教育委員會審查《核管法》為核電延役增訂法源,知情官員強調, 核電廠能否延役,共有確保核能安全、社會有共識、核廢料處理有解 方三大前提,政府的立場不變,尊重國會修法結果。經濟部表示,即 使要延役,核三廠2號機依法仍需在5月17日停機。
知情人士表示,參考國外電業作法,核電廠若要重啟再轉,重要設 備及結構物件進行通盤性盤點與檢視(安全總體檢)、結構設備組件 壽期管理、設備汰換更新、針對311福島事件安全強化做海嘯牆及耐 震補強評估等,通過核安會審查,最快重啟估需3∼5年。
據台電曾在2018∼2019年評估,核二、三廠以延役20年估算需斥資 約600億元,但近年營運成本大幅飆漲,加上恆春斷層需再評估調查 ,所費不貲,二座廠重啟經費恐近千億元,惟台電不願透露內情。知 情人士說,重啟安全設備投入加上核廢料終端處理成本,不論核二或 核三廠,每座各都需數百億,不如想像中低。
除確保核安,一位知情高層說,核電廠不論是否延役,針對核廢料 處理不能再「和稀泥」,必須積極展開行動。據悉,經濟部已加快腳 步成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目前辦公場所將落腳在能源署 附近,正積極部署中,辦公室主任將由熟悉核能議題、善於對外溝通 人士出任。另能源署也有意成立諮詢委員會,邀學者專家組成,惟知 情人士說,最終政府必須扛責任作決策。
據悉,《高階核廢料貯存場選址條例》已有草案,預計下會期送立 法院審議。經濟部的推動專案辦公室,屆時是低放、高放都要同步展 開社會溝通工作,目前核一、二廠正全力施作乾式暫時貯存場,預計 需二年才能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未見民進黨立委提出核管法草案修法意見, 但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再參與 在野黨舉辦的公聽會或論壇,並強調綠能、核能不能偏廢一方。
現行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期限為40年,若要延長,需於規定期限內 ,亦即執照屆滿前5至15年提出延役申請,向主管機關申請換發執照 ,但國內三座核電廠,都已超過換照申請延役期限。
藍白陣營所提《核管法》修正草案,雖兩黨版本都主張延長核電運 轉年限,內容仍有不同,有立委主張是經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得延 長至60年,也有版本明定每次延長運轉以10年為限。
國民黨立委提出的修法版本,明訂讓運轉中核電廠得經主管機關確 認安全無虞後,延長運轉年限至最少60年,亦即再展延20年。國際上 例如美國,最高也有展延40年、轉運至80年的案例,這次立院修法, 是要賦予已停機機組有重啟機會。
教育委員會邀核安會、經濟部、國發會及法務部出席,其中法務部 的意見是,建議先由主管機關核安會提出相關實證,專業審慎評估作 成政策決定,再研擬相關草案條文。
日前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指出,核管法討論涉及安全與專業,不 是在野黨憑藉多數就要速審速決,將嚴格審視條文,會清楚表達對安 全、專業堅持,並聚焦在保持運轉超過40年核廠安全。
台灣消費者信心受挫,物價指數創11個月新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昨日(27日)公布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 I),總指數為71.86點,較上月下降0.73點,創下11個月來的新低。六項分項指標全部下跌,其中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票時機、購買耐久性財的指標均呈現下滑趨勢。
中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雖然民眾對景氣的信心並未達到極端低落,但「未來半年物價水準」指標的下降幅度最為顯著,本月調查結果為35.26點,月減幅達1.2點。吳大任認為,3月物價信心指數續跌的原因,與近期政經情況有關,尤其是漲電價的議題,已經讓民眾產生通膨預期。
電價審議委員會於昨日(28日)召開,普遍預期台電將進行電價調漲,包括工業用電和民生用電。吳大任提到,台電過去三年內已經調漲電價五次,每次調幅均達10%,使得台灣的工業電價接近韓國水平。若再度調漲,將對台灣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影響,特別是對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此外,民生用電的調漲也將對CPI產生影響,央行已預估今年CPI年增率將超過2%。
除了物價指標,3月的「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指標也降至49.89點,創下九個月來新低。台經院新興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劉名寰分析,由於台股在2023和2024年的大幅漲幅,以及美中經濟和科技面的不確定性,股市表現空間受到壓抑。在美國經濟未走弱的前提下,預計半年內台股將呈現盤整格局。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期將面臨一項重要的決策,即電價費率的審議。根據最新消息,經濟部仍在積極爭取立法院的同意,以撥補台電的經費缺口。由於這一因素,有傳聞稱電價費率審議會可能會選擇「延後決議」。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27日的電台訪問中提到,這種做法是基於外界對過去經驗的推論。事實上,過去確實有過類似的延後情況發生。關於電價費率的調整,外傳本次可能平均漲幅將達6%。這一數據是基於台電對2025年度的財務估算,預計年度總營收將超過8,000億元。若電價維持不變,在預估的燃料價格下,台電可能會出現500億元的虧損,因此需要平均調漲6%的電價來彌補虧損。 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中,主要考量的因素是民生物價,即電價調整對消費者價指(CPI)的影響。調漲住宅電價將直接影響CPI,而調漲產業電價則是間接影響。曾文生強調,審議會的大原則是「使用者付費」,但同時也要考慮到物價的穩定。過去,台電也因應這項政策任務而承擔了相關責任。 由於經濟部希望立法院能通過對台電的撥補,因此電價費率審議會也有可能選擇延後決定電價調整的結果。這並非首度發生,記憶中2022年3月底,由於國際燃料成本飛漲,電價調漲成為當時的議題。當時的審議會決議是「擇期再召開臨時會」,也被稱為「第7.5凍」。最終在2022年6月召開臨時會,平均電價大漲8.4%,打破了過去三年半的電價凍漲紀錄。 除了電價費率,台電也正在檢討成本合理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空屋的底度費用。台電目前對全台1,500萬戶用戶中的約150萬戶空屋每月以20度為底度收取電費,住宅用電120度以下每度1.68元,這些用戶每月電費僅需33.6元。然而,曾文生指出,實際上為了掛電表、拉電線、抄電表以及維護等所需成本,台電初步估算的合理成本約為每月100元。未來,台電可能會對此進行調整。
台灣再生能源領域的領頭羊——台汽電(股票代號:8926),在今年表現亮眼,得益于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新電廠的貢獻,公司的營運業績大幅增長。特別是森霸二期的完成,已經通過台電的調度運轉並開始供電,而國光二期則成功獲得台電的電力採購標案,預計將在2028年正式商轉。
在離岸風電方面,台汽電與台電合作的沃爾旭二期與離岸二期陸上變電站、輸電線工程進展順利。此外,彰化漢寶風電已獲得5座風機的土地使用許可,苗栗竹南風場、彰化永興漁電共生案也正在申請地方主管機關的同意。
台汽電去年的每股盈餘(EPS)達到1.85元,創下新高。董事會已通過超額配息方案,將派發2.1元的現金股息,顯示公司對於未來的信心。公司強調,旗下的台汽電綠能是全國唯一擁有風力發電、太陽光電、水力發電轉供實績的再生能源售電業,累計轉供逾6.7億度綠電,對環境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應對政府的碳費政策,台汽電積極提高膠片及SRF等替代燃料的比例,並成立了碳費因應小組,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展現了公司對環境責任的承擔。
在再生能源的布局上,彰化芳苑、苗栗大鵬風場已進入環評階段,烏山頭光電二期也在協調中。同時,台汽電與台電及國際地熱開發團隊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啟動了大屯山地熱第一階段的探勘作業,展開了地熱發展的新篇章。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銅金屬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波動,銅價不斷攀升,對台灣的電力產業帶來影響。在這波銅價漲潮中,台灣線纜製造商大亞電線(1609)昨日舉辦法說會,向市場傳達其對銅價上漲的正面看法。
大亞電線表示,隨著銅價的上升,對於公司線纜的毛利率來說,確實帶來了正向的幫助。公司發言人陳重光在法說會上提到,銅價上漲對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多,因為公司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持有銅庫存,同時銷售價格也能夠反映當前的銅價,從而提升毛利。
不僅如此,大亞電線也強調,公司本業持續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進。在綠能發展方面,大亞電線積極布局,開發中大型企業廠房屋頂與地面型電廠,目標規模將超過500MW。這一策略將有助於公司未來的發展,並在綠能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銅金屬課徵關稅的調查,被視為可能對銅進口徵收25%關稅的前兆。這一政策若實施,將進一步推高銅價,對全球銅市場造成影響。對於與銅價波動息息相關的線纜業,大亞電線表示,將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積極採取相應措施,以應對市場變化。
總結來說,大亞電線對於銅價上漲抱持樂觀態度,並將充分利用這一市場機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台汽電去年EPS為1.85元,董事會通過擬超額配息2.1元創新高。台 汽電強調,旗下台汽電綠能為全國唯一具備風力發電、太陽光電、水 力發電轉供實績之再生能源售電業,累計轉供逾6.7億度綠電。
台汽電表示,因應政府碳費政策,短期提高膠片及SRF等替代燃料 比例,成立碳費因應小組,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
再生能源布局還有彰化芳苑、苗栗大鵬風場已在環評階段;烏山頭 光電二期協調中;地熱發展也與台電及國際地熱開發團隊簽署合作意 向書,啟動大屯山地熱第一階段探勘作業。
台電這波規畫以弭平2025年虧損為目標,外界預估4月電價平均漲幅約6%,採「民生調多、產業調少」,住宅、小商家平均約漲10%至11%,工業用電調5%,全台1,450萬戶都受影響。
由於主要鎖定住家、小商家等用電330度以下用戶,對物價衝擊不小,不少執政黨立委都有不同意見,政院擬在2025年追加千億預算給台電、或是以離島建設基金補助離島用電。
在電價拍板前夕,傳出不排除今日電價費率審議會當天同意台電規畫電價漲幅,但給予「緩衝期」,如待立院會期結束後,預算撥補仍無著落,7月再調升,以此為折衷,政院則就撥補預算續行朝野協商。對此,曾文生昨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老實說真不知道」。
他並說,(電價)延後決定,在2022年曾做過;2022年4月因俄烏戰爭剛爆發、電價暫未作決議,等到7月才調漲,外界看法即是在這樣的推理脈絡裡面。但重點仍是產業、民生電價細節調整,這才是真正要設想問題。
曾文生強調,民生、產業電價調漲對CPI影響不同,民生對物價反映較為直接,產業電價對物價影響較間接,每次審議會也都在斟酌,大原則是反映成本、使用者付費,但也要照顧民生、穩定物價。
曾文生表示,電價上漲會引發物價上漲,俄烏戰爭後,歐洲國家因電價上漲,政府開始擴大社福支出。台電在俄烏戰爭後穩定物價,讓經濟穩定,甚至還獲得經濟紅利,當有歲計賸餘,用來補貼台電虧損,這是合理作法。
行政院在2025年預算案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2024年追加撥補預算1,000億元,目前皆遭到立法院封殺;另外台電吸收離島發電成本逾1,000億元,也正在爭取由離島建設基金補給台電,但同樣須經立法院同意。
電價審議今日登場,據悉,將聚焦台電財務狀況、對通膨影響、台電撥補預算進展及各種可能發展。
大亞昨日舉辦法說會,大亞指出,本業持續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布局上,積極開發中大型企業廠房屋頂與地面型電廠,目標將超過500MW規模。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針對進口銅金屬課徵關稅展開調查,被認為是可能對銅進口徵收25%關稅的前兆,刺激國際銅價飆漲,其中與銅價波動息息相關的線纜業亦受到市場關注。
昨日大亞法說會,法人問及銅價走勢與相關影響,大亞發言人陳重光指出,原則上,銅價上漲對公司而言是有好處的,主要是公司會有價格較低的銅庫存,但售價會是反映目前的銅價,所以對毛利是有正向幫助。
法人分析,半導體廠商台灣地區依規劃出貨,海外部分仍依客戶進程,除了提供低壓模塑型變壓器,中高壓產品也通過評鑑,會從舊廠換新少量出貨,再逐步擴增。至於台電部分,包括南北電纜汰換成超耐熱鋼心鋁線,將帶動配件更換,約需逾百萬個導體間格器,將為亞力帶來營收貢獻;另外在乾式模塑型變壓器、油式與非晶質變壓器產品,也可望受惠台電變壓器更換商機。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亞力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挑選價內外20%以內,120天期以上的的權證介入,透過靈活操作參與行情。
中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就總經相關指標觀察,一般民眾 對景氣的信心沒有很差,但3月下降幅度最多的「未來半年物價水準 」指標,本月調查為35.26點,月減幅1.2點,是六項分項指標中唯一 一項顯著下跌。
吳大任分析,原本估計2月的傳統採購旺季過了,民眾就會反映物 價有下來,對物價信心指標可以回升,結果3月物價信心指標仍然續 跌,就需額外思考「是什麼因素導致?」,以近期政經情況來看,應 該是漲電價的朝野過招,已經帶給民眾「通膨預期」的想法,使得物 價信心跌得最重。
電價審議委員會28日召開,坊間已認為,台電肯定要漲電價,包括 工業用電和民生用電。吳大任也指出,台電在三年內調漲了五次電價 ,每次調幅都到10%,台灣的工業電價已接近韓國水準,再漲下去就 會影響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特別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也恐因 此受到衝擊;民生用電在此次若再度跟進調漲,影響系數會進到CPI 的估算,央行都已坦承,加入漲電價後,今年CPI年增率會在2%以上 。
此外,3月「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指標也降至49.89點,創下九 個月來新低。台經院新興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劉名寰表示,台股在202 3和2024年的漲幅很大,尤其資訊電子類股在大盤占比極高,受到川 普上任、關稅政策會帶來的影響,以及美中經濟面和科技面的不確定 性,股市表現空間受到壓抑,在美國經濟並未走弱的前提下,半年間 台股將呈現盤整格局。
外傳電價費率審議會本次可能平均漲價6%,曾文生指出,這是以 公開數據推論得出:根據台電2025年度的財務估算,年度總營收約為 8,000多億元,若電價持平,在預估的燃料價格下,可能虧損500億元 ,亦即電價需要平均調漲6%才能補足。
曾文生表示,實際上電價費率審議會主要斟酌的部分,是民生物價 ,即電價調整對CPI的影響;其中,調漲住宅電價將直接影響到CPI, 調漲產業電價則偏向間接影響CPI。曾文生強調,審議會的大原則是 「使用者付費」,但更宏觀的考量則是照顧物價穩定,台電過去也因 此負擔了這項政策任務。
不過,由於經濟部仍希望能徵取到立法院通過對台電的撥補,因此 電價費率審議會也有可能「延後決定」電價調整的結果。
電價費率的決議曾經有過一次「延後」,2022年3月底,因面臨國 際燃料成本飛漲,電價極有可能必須在當時連七凍後首次調漲,該次 審議會決議「擇期再召開臨時會」,亦被稱為「第7.5凍」;後於20 22年6月召開臨時會,平均電價大漲8.4%,打破過去三年半的電價凍 漲。
曾文生也指出,除了電價費率,台電同時正在檢討成本合理化,首 當其中就是空屋的底度費用。曾文生表示,全台1,500萬用戶中,約 有150萬戶用電度數非常低,通常為無人使用的空屋。目前對於空屋 ,台電每月以20度為底度收取電費,住宅用電120度以下每度1.68元 ,這些用戶每月電費僅需33.6元。
但是,曾文生進一步表示,掛電表、拉電線,以及抄電表、維護等 都需要成本,經台電業務單位初步估算,合理成本約為每月100元, 在台電向經濟部報告後,未來可能做出調整。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面臨的財政壓力與電價調整議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於28日召開會議,討論台電的財政狀況與電價調整問題。會議中,執政黨力圖爭取將立院擱置的千億追加預算撥補到位,並希望以此換取電價的緩慢漲幅或凍結。
根據傳出的消息,台電過去三年吸收了約6千億元的成本,其中民生用電部分吸收了2,600億元。這些數字顯示了台電在吸收成本方面的壓力,而政府是否同意撥補給台電以解決這些虧損,成為了當前議題的核心。
知情人士透露,若立院在2024年5月初能夠處理這項千億追加預算,台電今年不會擴大虧損,並能夠解決部分累虧問題。然而,累虧的金額仍達4,229億元,這一數字仍需解決。
政府財政補貼被視為解決台電累虧的最佳方式,這不僅是因為國家具有足夠的歲計賸餘和財政能力,也因為這是抑制通膨的有效手段。知情人士強調,物價壓力是電價調漲的主要因素,央行也指出,若調漲電價,今年通膨率可能超過2%。
對於電價調幅,知情人士分析,電價審議會將依據台電的發電成本結構來決定。為了避免刺激通膨,調幅可能會控制在6%以下。但若將千億預算撥補納入考慮,可以先決定調幅,但暫不實施,待觀察國際燃料走勢及立院撥補預算結果後,再決定啟動調漲時機,這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方案。
民進黨對於電價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該黨指出,民生電價在馬英九政府時期達到最高點,但隨著核電占比的下降,電價與國際燃料價格的關係逐漸脫鉤。現今的電價水平較之當時已有顯著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價問題已完全解決。
電價將於28日經過審議委員會的討論後確定,預計4月份的電價將會上漲,這一消息對於重電族群來說,成為了一個利多題材,帶動了整個群體的走強。在這股熱潮中,亞力(1514)和興電(1513)表現亮眼,分別在26日股價逆勢上漲1.81%和2.38%,展現了公司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未來的成長潛力。
根據台電內部的研議結果,民眾常用的330度以下的住宅和小商店電價將會調漲11%至33%,這一調整預計將在28日的電價審議會上確定。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市場對重電族群股票的關注,亞力股價在當日突破5日均線,最高價一度衝上116元,創下本月新高;中興電也同樣收復了月線,並一度突破季線。
亞力公司表達樂觀的展望,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國內半導體大廠的擴廠計劃,亞力2025年的成長引擎將更加多元。市場預期,亞力今年營收有望重返成長軌道,全年合併營收預計將突破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中興電來說,今年的展望也相當樂觀。目前電力事業(不含風電)的在手訂單規模已達393億元,除了重電事業外,其他事業單位業績也預期將同步成長。特別是受到國際大廠在台建置AI及雲端資料中心的帶動,預計今年中興電在空調和發電機項目業績將成長15%,集團整體業績成長目標預計為兩位數百分比。
此外,嘉義廠已完成廠房改建,預計4月將取得使用執照,林口廠也已完成1,880坪倉庫增建。這些改建和增建將預計在今年提升產能20%,對後市營收動能將起到積極的挹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