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2030年全球整體儲能容量將大增至目前的六倍;美國調研機構Research Nester更預估2037年市場將超過6,612.7億美元,商機潛力無窮。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就電力需求端來說,從提升能源效率、智慧用電著手,同樣能為供電穩定貢獻心力;而供給端方面,除布建再生能源設施外,儲能系統同樣不可或缺,因為再生能源跟儲能就如同舞伴般相輔相成,能夠有效解決再生能源間歇特性,平衡用電高低峰,有助電網穩定。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台電公司積極落實二次能源轉型政策,推動以需就供、多元綠能、深度節能、先進儲能系統等策略。台電已於桃園、台南、高雄等地建置大型電網級儲能系統,同時透過2021年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讓民間儲能系統可參與多元電力商品,提升電網韌性也創造新商機。
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表示,「表後儲能」(安裝在用戶端的儲能應用)在台灣除能透過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進行銷售,行有餘力還可以進入工廠,企業來說,投資表後儲能建立能源護城河,確保用電穩定與安全。
立法院近期通過了一項重要決議,即「2028無煤中火」計畫。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於昨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對此計畫進行了詳細解釋。他指出,「無煤中火」並非台電的選擇問題,而是基於人民偏好的政治決定。然而,面對基本技術和科學問題,台電仍需堅定地面對挑戰。
對於無煤中火計畫的可行性,曾文生表示,由於興建替代燃氣機組需要相當時間,因此提前在2028年達成無煤中火並不現實。他強調,無煤中火不是意願問題,而是必須考慮技術和科學的實際情況。
關於核電的重啟問題,曾文生表示,雖然各界對於重啟核電的呼聲不斷,但台電對於2028年重啟核電並不敢打包票。他指出,核二機組的重啟並不樂觀,因為核二乾式貯存場的施工進度較慢,最快要到2026年底才能將爐心燃料棒拿出來,後續檢驗工作至少需要一年半時間,這將使得核二機組在2028年無法重啟。
曾文生進一步表示,台電已開始執行無煤中火計畫,並規劃在2034年完成。目前,一期計畫中的兩部天然氣機組正在興建,預計2028年中火將有兩部燃氣機組上線,裝置容量共260萬瓩。此外,中火二期的天然氣機組興建計畫也已通過環評,準備進行興建。
他還提到,即使2028年無煤中火計畫得以實施,僅使用燃氣機組發電,供電缺口仍將達到約240萬瓩。此外,台中地區的電量需求將隨著科技廠的投資和新投資案的增加而增長,這對無煤中火計畫的實施也帶來了挑戰。
總結來說,曾文生強調,無煤中火一直是台電的持續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時間來興建替代機組。他認為,在2028年將500萬瓩機組停掉是非常困難的,從過去經驗來看並無可行性。
亞力電工(股票代號:1514)近期接單表現亮眼,再奪台電、半導體廠訂單逾10億元,5月份在交貨暢旺的背景下,單月營收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公司表示,近期由於AI電力需求大增、重電設備接單暢旺,訂單能見度已可看到三年後,今年營運有望再創高。
亞力電工昨日(9日)公布,5月營收達11.56億元,月增88.8%、年增60.4%;累計前五月營收37.89億元,年增11.9%,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公司指出,5月營收佳績主要來自配合政府加速推動強韌電網計畫,台電銷貨創同期新高,另半導體產業海內外擴建新廠持續成長,軌道建設之訂單也大幅增加,使營運確定重回成長軌跡。
亞力電工強調,目前在手訂單總額已超過百億元,且今年接單量仍高於出貨量,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年。近期新接獲的台鐵智慧化變電所訂單金額近10億元,台電的多所GIS及電驛訂單總額超過8億元,此外,半導體擴建新廠訂單及IDC機房訂單也均超過10億元以上。
亞力電工提到,由於先前已成功取得竹園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統包變電所訂單,並已有不錯的實績,今年公司目標至少再拿下兩所STATCOM的訂單。對於未來市況,亞力電工認為,台電強韌電網之加速建設、半導體業擴建新廠專案、軌道建設之新建及汰舊換新,都將帶動市場需求增大。全球AI與ESG推動淨零碳排的浪潮下,重電設備、綠能、儲能、微電網的重電商機預期將大爆發,而AI/IDC機房之興建以及綠能工程專案也將帶來豐富商機。
亞力電工強調,公司的核心產品包括高低壓配電盤、模塑型及非晶質變壓器,近年來這些產品每年貢獻的營業額約在2億元至3億元之間。隨著國內外AI及大數據應用市場需求的增加,這些產品預期將有爆發性成長。展望未來,亞力電工預期在手訂單維持高水平,且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仍能維持成長趨勢。公司預計今年集團營收目標將成長雙位數以上,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到四年,營收及獲利可望雙雙再創歷史新高。
立法院於近期通過了2028年中火無煤案,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接受專訪時,對此案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指出,台電對環境部的環評承諾是「2034年將燃氣機組全部蓋好」,才能實現「無煤」目標。曾文生強調,台電並未反對中火無煤的決議,但強調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項任務。
曾文生提到,立法院對中火無煤的決議已經出現了兩次,最初決議是2035年達到無煤,但台電在評估後認為可以提前,因此向環境部提出了2034年的環評承諾。他強調,過去五年間,台電已經減少了530萬瓩的裝置容量,外界一直呼籲「缺電」,而現在的決議則要求在三年內減少500萬瓩的機組,這是否會產生問題,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依據。
根據目前規劃,中火預計在2028年將有兩部新的燃氣機組上線,每部機組的裝置容量為130萬瓩,總計260萬瓩。曾文生強調,在環評通過後,將會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關鍵要件的發包。台電希望盡快動工,加速興建,並強調環評承諾一旦提出就難以改變,尤其是在台中地區,因此所有流程都將按照台電的環評承諾進行。
曾文生還提到,台中當前並非「發電高於用電」,而是「發電小於用電」,並且預計到2028年用電將會成長,這是因為台中將會有重要的科技廠進行新投資,這將會增加用電需求。
對於中火無煤的目標,曾文生強調,這一直是台電正在執行的目標,並且有既定的工作期程。根據台電的評估,到2028年關閉所有500萬瓩的中火燃煤機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目標,同時也缺乏可行性評估。
近期,台灣機電業界喜迎佳音,多家企業因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採購大單而獲益良多。在內需市場的支撑下,加上半導體業國內外廠商的加速建廠,亞力(1514)和中興電(1513)在5月份的營收均創下新紀錄。
亞力在5月份的合併營收達11.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0.42%,創下歷史單月營收次高紀錄。該公司表示,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於5月銷貨給台電的金額年增約4.7億元。而亞力今年營運預計將重回成長軌道,目標營收成長二位數,挑戰歷史最高獲利紀錄。
另一方面,中興電在5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3.09億元,年增長12.13%,前五月合併營收達109.36億元,年增長8.17%,兩者均創同期新高。
強韌電網計畫的推進,讓機電業者的業務得以蓬勃發展。例如,塑膠射出成型機廠富強鑫(6603)因AI伺服器及新能源車市場的需求強勁,5月份合併營收達5.56億元,月增53.55%、年增35.65%,創單月營收新高。
亞力指出,目前接單金額持續大於出貨,新接獲台鐵智慧變電所近10億元訂單,台電GIS及電驛訂單超過8億元,半導體擴建新廠及IDC機房訂單也逾10億元。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在100億至110億元之間,訂單能見度至少3至4年。
亞力還表示,公司已成功打入半導體大廠美國設廠設備供應鏈體系,並洽談新建廠所需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預計第四季起陸續交貨,為公司營運成長帶來新動能。
曾文生昨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無煤中火」不是意願問題,政治決定是表現人民偏好,但基本技術、科學問題也要面對。各界對於重啟核電呼聲不小,曾文生也表示,2028年要重啟核電,「台電不敢打包票」,起碼核二要重啟並不樂觀。
至於核電機組能否在2028年頂上來?曾文生表示,核二、三共四部機組,共約400萬瓩,目前停役機組設備穩定,台電都有維持,該做的保養都有做。但如果2028年要重啟,台電不敢打包票。他說,所有發電方法在抽象討論都很容易,但真正遇到的挑戰是落地,現在全世界沒有完美無缺的發電方式,因此需要人民來做選擇。
曾文生說,「2028年要重啟核電,起碼核二要重啟我是完全不樂觀」,核二乾式貯存場正在施工,最快2026年底才能把爐心燃料棒拿出來,後續檢驗工作才能繼續,至少要一年半,屆時已是2028年。
曾文生表示,台電已在執行無煤中火計畫,2034年會把燃氣機組蓋好,達成無煤目標,現在一期的兩部天然氣機組已在興建,預計2028年中火將有兩部燃氣機組上線,裝置容量共260萬瓩;中火二期天然氣機組興建計畫已通過環評,準備發包興建。
曾文生指出,以目前中火只發九部機組、500萬瓩計算,2028年中火將有兩部燃氣機組上線,裝置容量共260萬瓩;換言之,若2028年執行無煤中火,僅使用燃氣機組發電,供電缺口約240萬瓩。
若2028年無煤情況下,曾文生表示,台中地區內電量則在成長,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廠也將投資台中,新投資案也會增加用電量;他強調,無煤中火一直是台電持續執行的目標,但需要時間興建替代機組,若要在2028年把500萬瓩機組停掉是非常困難,從過去經驗來看並無可行性。
經濟部能源署表示,依據國際風能協會統計,台灣在2024年離岸風電總建置量躍居全球第五名。經濟部表示,離岸風電發展成果豐碩。
經濟部表示,台灣於2024年單一年度新增裝置容量排名世界第二,截至今年5月底,台灣已完成七座離岸風場,安裝超過400座離岸風機,累計併網達374座,總併網量突破3GW,預計今年累計達4.7GW,明年累計達5.3GW。
依規畫,海龍1GW風場預計2025、2026年併聯完工供應綠電;沃旭920MW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大彰化西北風場也預計2025年併網,台電二期風場294.5MW力拚2025年完工。3-1期目前進度最快的是CIP的渢妙風場,已進入開發階段,預訂是在2027年如期併網。
亞力昨(9)日公告,5月營收11.56億元,月增88.8%、年增60.4%;累計前五月營收37.89億元,年增11.9%,單月營收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前五月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亞力指出,5月營收繳出佳績主因配合政府加速強韌電網計畫,台電銷貨創同期新高,另半導體產業海內外擴建新廠亦持續成長、軌道建設之訂單也大幅成長,使營運確定重回成長軌跡。
亞力指出,目前在手訂單逾百億元,且今年接單仍高於出貨,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年,近期新接獲台鐵智慧化變電所訂單近10億元、台電多所GIS及電驛訂單超過8億元,另半導體擴建新廠訂單及IDC機房訂單亦超過10億元以上。
另外,由於先前已取得竹園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統包變電所訂單已有不錯的實績,今年力拚至少也能拿下兩所STATCOM的訂單。
針對未來市況,亞力認為,首先,台電強韌電網之加速建設、半導體業擴建新廠專案、軌道建設之新建及汰舊換新,都對市場需求增大。
再來,全球AI與ESG推動淨零碳排的浪潮下,重電設備、綠能、儲能、微電網之重電商機將會大爆發,而AI/IDC機房之興建以及綠能工程專案也都會有許多商機。
亞力指出,公司的強項是高低壓配電盤、模塑型及非晶質變壓器,近年每年貢獻約2億元~3億元營業額,未來因應國內外AI及大數據應用之市場需求,將有爆發性成長。
展望未來,亞力指出,在手訂單維持高水平狀態,且在市場需求旺盛下,仍可維持成長趨勢,預期今年集團營收目標成長雙位數以上,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到四年,營收及獲利可望雙雙再創歷史新高。
立法院通過2028年中火無煤案,台電董事長曾文生9日接受電台專 訪時指出,台電給環境部的環評承諾為「2034年把燃氣機組全部蓋好 」,才可達到「無煤」;他強調,台電沒有反對過中火無煤,但是需 要足夠的時間。
曾文生表示,針對中火無煤的決議,立法院到目前做過兩個決議, 上一個決議是2035年達到無煤,台電評估以後,認為可以提前,因此 向環境部提出來的環評承諾為2034年蓋好所有的燃氣機組。
曾文生指出,過去花五、六年的時間去減掉裝置容量530萬瓩的機 組,外界都不斷喊「缺電」,現在決議則是要在三年內減掉500萬瓩 的機組,「會不會有問題」需要有個根據。
按照目前規劃,中火於2028年預計有兩部新的燃氣機組上線,每部 機組裝置容量是130萬瓩、總計260萬瓩。曾文生強調,在環評通過以 後,有很多準備工作,包括一些關鍵要件,現在都已經準備在發包。 以台電的立場,希望能夠盡快動工、加速興建,環評承諾一旦提出就 很難改變,尤其是在台中,因此所有的流程,幾乎都是照著台電的環 評承諾,一步一步做。包含明年2026年底燃煤一、二號機要開始動手 拆除。
曾文生說,台電為此已經開了一、兩次會,討論什麼時候、怎麼發 包,要去履行承諾。
曾文生指出,台中現在並不是「發電高於用電」的,而是「發電小 於用電」的,並且,台中到2028年用電會成長,亦屬於用電成長速度 高的城市,例如台灣重要科技廠要在台中做新投資等,也會增加用電 。
曾文生強調,「中火無煤」一直都是台電已經在執行的目標,也有 既有的工作期程,據台電評估,到2028年要把500萬瓩的中火燃煤機 組全部關掉,這是非常難達成的目標,也欠缺可行性的評估。
另,塑膠射出成型機廠富強鑫(6603),因AI伺服器及新能源車客 戶強勁拉貨,5月合併營收5.56億元,月增53.55%、年增35.65%, 締造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前五月合併營收19.49億元,年增12.95%。
中興電自結5月合併營收23.09億元、年增12.13%,前五月合併營 收109.36億元、年增8.17%,單月與累計營收均創同期新高。
亞力5月合併營收11.56億元,月增88.8%、年增60.42%;前五月 合併營收37.89億元、年增11.9%。亞力表示,營收成長係因5月銷貨 給台電金額年增約4.7億元所致。
亞力表示,台電加速強韌電網計劃建設,半導體業國內外持續擴建 新廠專案而使得變壓器等重電設備需求成長、軌道建設新建及汰舊換 新訂單大幅成長,及AI及IDC廠房興建、綠能工程專案,都有許多商 機,亞力今年營運將重回成長軌道,集團今年營收追求二位數成長, 營收、獲利均將挑戰歷史高。
亞力指出,亞力目前接單金額持續大於出貨,新接獲台鐵智慧變電 所近10億元訂單,台電GIS及電驛訂單超過8億元,半導體擴建新廠及 IDC機房訂單也逾10億元,目前在手訂單100億∼110億元,訂單能見 度至少3、4年。
亞力表示,亞力打入半導體大廠美國設廠設備供應鏈體系,洽談新 建廠所需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預計第四季起陸續交貨,營運成長 添動能。
卓榮泰接見永續行銷聯盟時談及,若整體安全檢查程序沒有問題, 可以考慮要不要重新啟動(核電廠),但如果有問題,或無法完成設 備更新,將無法預期時程。對於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後減下的95萬瓩, 能否有充裕的供應,讓供電安全無虞,是政府的責任。
卓榮泰透露,他4日甫與台電公司主管再次核算,除了上半年大潭 與興達電廠的新機組,下半年還有台中電廠、興達二號機可以補上來 ,等於今年內會補上480萬瓩,「目前來看,核三廠二號機所除役下 來的3%,是有能力補上來的」,且未來幾年還有許多新的機組要補 上來。
面對近日立法院通過「2028無煤中火」公決案,卓榮泰表示,202 5、2026年都將有新的燃氣機組上來,之後就會開始拆除燃煤的機組 ,用燃氣來取代燃煤。
卓榮泰續指,2034年中火將全數更新為燃氣機組,只會保留六部緊 急備用燃煤機組,沒有必要的時候絕對不會啟用,同時,行政院也要 求台電2032年前重新檢討,是否真的需要保留這六部燃煤機組,或能 否保留更少,讓市民更安心。
卓榮泰說,為推動能源轉型,將發展綠能、深度節能、科技儲能、 加強電網韌性安全,台灣將可由過去「用煤比較多」的火力發電廠, 進入到以燃氣機組為基礎的火力發電廠,達到減碳先行、淨零的目標 。
曾文生表示,中火現只發九部機組,若提前減少約500萬瓩機組,發電占比將近14%,約是核一、核二、核三廠共六部機組規模,2028年無煤中火難度非常高。
台電昨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中火五部燃煤機組操作許可證議題,同時回應立院在野黨團2028無煤中火提案。曾文生形容,就像提案要全面減稅,相信全台灣應該都樂見,但財源要從哪裡來?這是一樣的道理。
曾文生認為,國會在做任何考量時,應該對未來總體發展進行正確評估,負責任的在野黨也應提出一個初步穩定電源,供社會討論。如果真的要2028年無煤,一定會讓國家電力系統可能面臨癱瘓。他表示,如果要用核能延役來解決,就是核一、核二、核三全部都要延役,才能有相當的規模,因此,這絕不是公投核三重啟就能解決。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市府爭取中火燃煤逐年遞減,去年減到1,200萬噸,減了300萬噸,市府會繼續爭取減煤,她更喊話修改空汙法,希望改善空氣品質。
現行空汙法第30條規定,公私場所固定汙染源在規定期間申請展延,主管機關審查無法在許可證屆滿前完成准駁者,在許可證屆滿、至完成審查期間,可依原許可證內容設置、操作或使用。因台電在中火許可證屆滿前,就向中市府申請展延,儘管中市府尚未同意,但依此條文,五部燃煤機組仍可按照原許可證來運作。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昨日也表示,希望修正空汙法第30條,修法後讓地方主管機關更有彈性變更,或提高許可證的空汙排放限制,包括中火、高雄興達電廠都有類似問題。
核三廠2號機在5月17日除役後,不僅中火挨批「火力全開」,高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也被發現連續多日運轉,點燃近期新一波能源政策大戰。
立法院昨日針對中火議題再掀朝野大戰,民進黨立委輪番上陣,論述中火空汙改善有成,執政黨已大力投入減煤減排,中火不該當政治提款機;提案的國民黨、民眾黨陣營則強調,減煤是全民共識,拒絕「火力全開」,否則將嚴重傷害中部民眾健康。
經過一整天議程,最後在野黨挾人數優勢,在表決中以贊成59票、反對50票通過此案。
在野黨提案指出,台電長年向國人宣傳「早一天增氣、早一天減煤」,如今中火一期兩部新建燃氣機組將在今年、明年完工運轉,總計2,600千瓩 (MW)發電裝置容量,可立即汰除4.7座燃煤機組,卻未汰除半噸的中火燃煤。
提案指出,中火減煤進程嚴重落後,據統計,2025年中火燃氣一期、2026年民營中佳燃氣電廠等機組上線,促成以氣汰煤,在野黨推算,2028年要達成無煤中火絕非難事。
台電原規畫中火於2034年達到無煤,但立法院昨日通過決議早了六年。
台電正推動台中電廠新燃氣機組建設,據規劃,新1號機預計年底前上線,2026年拆除兩部燃煤機組,後續二期四部新機組於2031年起陸續供電,同年底拆除3、4號燃煤機組,2034年達成無煤化。
立院昨日通過2028年無煤中火提案,台電隨即反擊,中火無煤供電是台電目標,但穩定供電是首要天職,電廠發電已不足台中用電,「不能用無電達到無煤」。
此外,外界質疑中火五部燃煤機組未取得有效許可證卻仍在發電,台電回擊,中火依法運轉,五部機組依法申請展延,但中市府九個月未處理,遠超過法定審查期限,帶頭違法卻反控電廠「無照運轉」。
台電指出,依《空氣汙染防制法》規定,如申請展延後因主管機關審查未完成,於許可證屆滿後依原證內容合法操作。
台電說明,台中電廠目前五部機許可證有效至2026年底,其餘五部申請展延中。其中6、7、10號機組許可去年12月31日屆期,台電依法在期限前9月4日申請展延,惟市府後續審查延宕,至今已九個月。2、3號早在2020年市府違法廢止許可證被當時的環保署撤銷,環保署同年函文中載明「回到處分前之展延審查狀態」,至今審查延宕超過五年。
總經理高飛鳶指出,中壢廠變壓器產線預計10月投產,觀音新廠更將於2027年完工,屆時年產能上看10億元,全面強化東元國內外電力設備供應能力,為未來營收成長增添動能。
利明献表示,北美市場將積極參與美國強韌電網與AI基礎建設需求,布局電機、變壓器、電氣化設備與資料中心設備。
東南亞市場透過併購及區域總經理制度,深化當地銷售與技術支援,加速資源到位。
電氣化業務方面,高飛鳶指出,併購伸昌電機後東元切入變壓器市場並擴大業務。中壢廠高壓變壓器產線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建置,10月首階段投產,2026年第2季滿載,年產值達2億元,應對短期訂單需求。
長期規劃方面,東元將在觀音地區設置新變壓器產線,預計2027年第4季投產,貢獻年產值10億元。
電力級產品已於中壢展開初步工程,預計2026年第3季獲製造許可,2029年第1季通過台電承製能力審查。
載具電氣化部分,東元北美電動車充電樁快充產線已完工;印度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產線5月建置完成,預計6月試量產,已獲600台訂單,並規劃延伸觸角至無人機、電動摩托車動力模組供應鏈。
綠色能源方面,高飛鳶透露東元已於今年4月取得綠電售電執照。將持續深耕智慧電網建設,積極參與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擴展風光儲能整合方案。
東元表示,將加大投入氫能技術應用,包括燃料電池、加氫站工程及製氫設備應用等,同時投資虛擬電廠與拓展售電業務,進軍綠色商機。
但立委認為,行政院規劃2034年達無煤中火政策目標,2024∼203 1年中火僅將減煤160萬公噸以下,與2023年用煤量相較,至2031年仍 有71%煤電未汰除,減煤進程嚴重落後。
立委據統計指出,截至2024年,中火已減630萬公噸用煤量,2025 年中火燃氣一期上線,可繼續以氣汰除432.5萬公噸用煤量,2026年 加入民營中佳燃氣電廠,以及中火燃氣一期第二個機組,可再以氣汰 煤636萬公噸,最遲至2028年即可含括每年節電83億度,依此,2028 年達無煤中火,絕非難事。
然而,曾文生指出,中火裝置容量是550萬瓩,占目前整個供電系 統超過15%,台電承諾只發九部機,用500萬瓩來算,也將近14%。 如果2028年中火要完全無煤,亦即14%的發電能力在2028年取消,確 定、穩定替代的電量要從哪裡來、財源哪裡來?負責任的在野黨也應 提出一個初步的可能性,供社會討論。
曾文生表示,國會也是政府的一部分,不是只有行政機關是政府, 國會在做任何考量的時候,要對未來總體發展做正確評估。
依照台電規劃,中火一期燃氣機組上線之後,預計將拆除兩部機組 ,二期上線後,預期2031年拆除兩部機組,剩下六部轉為緊急備用電 力設施。
樂事綠能3日參加線上法說會。樂事綠能第一季本業獲利2,766.5萬 元,但受轉投資夏都、致和證股價下跌,認列金融評價損失拖累,單 季稅後純益510.8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03元。
樂事綠能前四月合併營收3.94億元、年增81.1%,本業獲利5,420 .3萬元,合併稅前盈餘2,888.3萬元,每股稅前盈餘0.19元。樂事綠 能去年出現虧損,全年每股稅後純損0.13元。
樂事綠能主管受訪表示,樂事綠能4月及前四月合併營收顯著成長 ,主因是出貨給台電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所致。
樂事綠能指出,樂事綠能拿下國道高速公路南投、西螺及台南仁德 三個休息站太陽能光電廠標案,合計總建置容量達4MW,其中西螺休 息站建置太陽能光電案場去年已併聯發電,加上其他太陽能光電案場 ,去年電費收入超過1.8億元。
樂事綠能表示,與子公司萬全營造共同投標,取得屏東縣恆春好室 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決標金額6.7288億元,持續以比流器及比壓 器等一般器材參與台電強韌電網計劃標案,目前在手訂單超過7億元 。
利明(南犬)表示,很多市場和產業是賣方市場,買方就得買單, 關稅戰對於經濟的衝擊滿大的,企業只能不斷升級;新台幣升值對於 東元不會有太大影響,過去自已的工作經驗幫客戶避險,出口導向的 產業,企業要把匯率避險當作營運成本,具有獨特性、有競爭力、賣 方市場的產品更能轉嫁。
利明(南犬)並指出,目前東元海外營收占比仍低於50%,未來會 超過50%,以北美和東南亞市場最為重要;雖面臨川普關稅戰,不過 北美電網及AI基建的需求大,東元在變壓器及相關產品積極布局,東 南亞是快速成長中的市場,東元今推動全球區域整合,各區域均指派 總經理推動業務發展,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進綠色能源、拓展電氣 化市場與整合節能減碳方案。
東元總經理高飛鳶表示,因應訂單需求,今年東元中壢廠建立69K V高壓變壓器產線,9月完成建置和測試,10月投產,預計明年第二季 達到滿載,年產值2億元;觀音廠2027年第四季完成產能,初估年產 值可達10億元,第二階段提升至13億元;電力級變壓器計畫在明年第 三季取得原製造廠家許可,開始承接市面電力級訂單,2029年第一季 取得台電認證,審查通過。
東元並將啟動策略性營收成長計畫,第三季推出全新1,000噸級的 冰水主機產品,預期搶攻大型商辦與廠房節能需求市場;機器人領域 方面,首批機器狗關節模組將出貨,拓展智慧機械與應用市場。其他 布局重點包括北美AI資料中心與新能源市場、東南亞工程與產品供應 鏈版圖、全球電動載具與無人機動力系統商機、擴大虛擬電廠與售電 業務規模,及推展ESCO平台。
綜合言之,川普關稅令因涉及司法問題而更顯出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使投資人更加無所適從。而美國最近公布4月PCE與核心PCE物價年 增率降至四年以來低位;密大5月消費者調查預估未來一年通膨率亦 將下降,芝加哥區域Fed主席表示若貿易的不確定性消除,聯準會將 可再次啟動降息,而CME利率期貨維持9月降息預期。
重要類股及產業變化:近期川普對等關稅問題訊息紛擾,半導體關 稅裁定一再延宕,市場對於電子股下半年的獲利展望感到擔憂。反觀 與國內政府政策連動的軍工概念股,以及重電新能源概念股,股價表 現相對平穩。重電新能源概念股在核電除役後,台灣即將進入夏季用 電高峰,用電安全及供電穩定將成為民生關注焦點,也是目前台股中 少數產業前景較為確定的區塊。
一旦供電出現不穩情況,要求用電安全,加強台電強韌電網以及加 速風電新能源的呼聲就會再啟。風電產業上半年受制於電價凍漲以及 國產化議題導致進度落後,但下半年電價有可能重新檢討,建置進度 也可望加速,將有利下半年產業看法轉趨正向。
台股走勢及操作看法:受到川普抨擊中國違反先前在瑞士日內瓦貿 易協議,加上美國調升進口鋼鋁關稅至50%,歐盟揚言反制報復,造 成國際股市出現回檔,台股也相繼跌破短期均線與月線,並回探季線 。
雖台股回測月線後出現反彈,但龍頭股台積電開高走低,拖累大盤 未能站回月線之上,顯示大盤欠缺反彈力道,不易維繫多方態勢。川 普與習近平在本周可能就雙方貿易問題進行通話,增添不確定性。外 資在2日擴大的賣超力度,更添籌碼面變數干擾,預期台股將延續近 期偏弱的盤跌格局,恐下探5月初整理區約20,500點。
就選股方向來看,依循AI主流,搭配內需股為主。隨著輝達GB200 持續出貨,台股GB200供應鏈營收可望繳出佳績,營收走高的GB200供 應鏈仍是市場資金關注焦點。另外,輝達將發表地表最強的超級電腦 Doudna,預計明年啟用,相關受惠概念股如電腦組裝、CPO等族群, 也有機會表現。
美國對中國301條款遞延三個月,北美貨櫃運價再升溫,貨櫃搶運 潮再起,貨櫃航運族群也有機會出現輪動;川普對等關稅議題持續干 擾國際股市及台股,較不受關稅影響的內需消費族群如航空、食品、 零售通路、觀光旅遊等,有機會與電子類股交替輪動,是操作上可以 留意方向。
台電指出,全台383萬戶每月平均用電在120度以下,完全不受影響;另有521萬戶每月用電量約在121至330度,夏月電價每度增加幅度僅0.29元。
有媒體報導,夏月電價實施後,家庭電費可能每月增加1,000元,但台電表示,如果要月增1,000元,平均每月用電必須達到1,200度,以住宅來說,只有約2%用戶會超過1,200度,「都是用電量很大的大用戶、豪宅用戶才有可能達到。」
台電參考國際間美、日、英等電業,每年6月至9月實施夏月電價制度,自1989年實施至今已超過30年。
台電強調,夏月電價制度實施並非調漲電價。由於夏月用電需求大幅增加,為反映夏月與非夏月間供電成本差異,台電在維持電價費率審議會審定全年平均電價不變基礎下,調升供電成本較高的夏月電價,同時調降供電成本較低的非夏月電價,透過價格差別引導用戶提升用電效率及促進節電。
台電說明,2024年住宅每戶平均每月用電量約346度,在非夏月期間每戶平均月用電量是305度,到了夏季6月至9月因氣溫上升,致月用電量增加至428度,電費為1,079元,相較於非夏月期間用電量高出約四成,也使每月電費平均增加約478元,其中351元來自於用電量增加,實際因夏月電價而增加的部分僅127元。
台電說明,夏月電價僅影響每個月用電120度以上用戶,根據台電統計,全台383萬戶每月平均用電在120度以下,如維持平時用電情況,完全不受夏月電價影響;另有521萬戶每月用電量約在121至330度,夏月電價時間內每度受影響幅度僅為0.29元。影響最多的是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的用戶,約占整體用戶比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