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需求提振世紀鋼營運 第二季營收毛利率續揚** 世紀鋼(9958)受惠台電二期與海龍風場裝置容量穩定交貨,加上部分工程毛利率較高和業外外幣兌換利益,帶動第一季毛利率提升至37.7%。稅後純益6.5億元,較上季成長42.6%,每股純益2.53元。 隨著台電二期和海龍風場共588.5MW裝置容量預計在第三季交貨,市場看好世紀鋼營運將持續維持高檔。法人預估,第二季營收31.6億元,季增0.5%;稅後純益6.7億元,季增3.2%;每股純益約2.6元。 儘管今年營運略微下滑,但世紀鋼全年預估營收137.5億元,年減5.2%;稅後純益23億元,年增119.8%;每股純益可達8.9元。權證券商建議,看好個股後市者可利用價內外15%以內、有效天期180天期以上的商品介入。
**台灣電網吃緊 華城重電股價衝上945元** 台灣核三廠1號機預計在7月除役,加上近期內湖科學園區突然跳電,讓台灣缺電疑慮再起。重電股王華城(1519)今(19)日股價應聲而漲,一度漲幅超過4%,挑戰千元大關。 近期台北內湖科學園區接連發生意外跳電,讓產業對缺電的恐慌再次浮現。不僅如此,核三廠1號機也將於7月除役,加上夏季用電需求增加,電力供應缺口恐將持續擴大。 對此,重電四雄中的亞力、士電、中興電訂單量能也隨之提升。今日重電四雄股價全數上漲,其中華城漲勢最為強勁。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曾表示擔憂台灣電力不足,而國際媒體CNBC也直指,台灣缺電將危害晶片產業,對全球科技業造成重大考驗。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雖多次強調「不缺電」,但近期核三廠柴油機組啟用,翡翠、石門水庫也放水發電,顯示台灣缺電問題似乎已迫在眉睫。 重電業者表示,台灣未來將面臨淨零碳排和AI技術爆發的挑戰,都將帶動電力需求。因此,重電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預期重電四雄未來十年仍有極佳的發展前景。
台電變電所加持 遠百 TPARK 據點蓄勢待發
看好零售業景氣,遠百董事長徐旭東宣布持續展店計畫。除了台北市「遠東 Garden City 巨蛋店」和大陸「重慶遠東城」將陸續開業,遠百也將進駐新北市三重區「TPARK 園區」。
TPARK 園區總面積約 24 公頃,其中 40% 為公共設施,包含台電變電所。遠百表示,新百貨據點採 BOT 方式經營,地下層將連通至亞東醫院捷運站,百貨主體高 7 層,樓高約 6 公尺,賣場面積約一萬坪,8 樓規劃為大廳,9 樓至 19 樓則作為辦公大樓使用。
遠百總經理徐雪芳表示,隨著台積電在中南部設廠,南部市場需求持續提升,遠百將持續評估各縣市的展店計畫。
遠百去年亮眼的營運表現,主要歸功於子公司遠東 SOGO、愛買量販店和 City'Super 超市。遠東 SOGO 持續升級商場環境和導入新商品,愛買則是加強電子商務發展,City'Super 則以高端品牌定位和精緻服務帶動業績成長。
展望未來,遠百將以「持續展店、強化體驗、數位轉型、創新管理、發展網購、永續經營」等六大成長動能,持續邁向國際化的百貨零售集團目標。
經濟部長否認缺電 內科跳電因電纜故障
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昨(18)日中午跳電,引發缺電疑慮。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這是跳電而非缺電,核三機組除役後的電力來源已備妥。
核三廠1號機將在高溫夏季停機除役,且台電啟動兩大水庫放水發電,以及核三廠柴油氣渦輪機供電,讓民眾擔憂缺電問題。對此,郭智輝表示,這都是例行發電機組測試,確保機組運作正常,並非缺電。
然而,內科一度有655戶無預警停電,包括輝達在台設立的亞洲首座 AI 研發中心也受影響。郭智輝強調,內科跳電與缺電無關,可能是設備妥善率不佳所致。
台電指出,內科跳電是由於地下電纜接頭故障,導致饋線跳脫。故障設備已修復,目前供電已恢復。
據了解,除台達電子停電數分鐘外,包括仁寶、遠傳、是方、光寶等內科企業總部未受影響。
核三廠1號機將逐步遞減運轉,於7月27日停機除役。台電表示,遞減運轉會分階段進行,初期不明顯。除役機組的裝置容量將由豐德3號機、大潭9號機等新上線機組補充,裝置容量不會減少。
卓榮泰:台電自負盈虧、電價穩定優先
台電虧損問題備受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台電應自負盈虧,引發討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回應,台電應以民間企業方式管理,各界須共同努力改善台電營運。
對於電價調整議題,卓榮泰強調,電價由電價審議委員會處理,未來調整將以穩定民生用電為最大原則,用電大戶應多負擔,以符合社會公平。
此外,卓榮泰也提及前總統賴清德提出的「核電備用說」,表示若核電廠通過安全檢查,或許可作為緊急備用選項,但目前核三廠面臨除役,延役程序無法開始,因此難以作為緊急備用能源。
卓榮泰強調,希望兩岸爆發戰爭的前提不會發生,並補充,如果未來核能有新的發展,可能會是另一種討論。
隨著台電二期與海龍風場共588.5MW裝置容量穩定交貨,市場考量台電二期將於今年第3季、海龍風場交貨,將帶動世紀鋼營運維持高檔,法人預估第2季營收31.6億元,季增0.5%,稅後純益6.7億元,季增3.2%,EPS約2.6元。世紀鋼今年營運雖略為下滑,但整體獲利表現仍亮眼,預估全年營收137.5億元,年減5.2%,稅後純益23億元,年成長119.8%,EPS有8.9元的水準。
權證券商建議,看好個股後市投資人,建議利用價內外15%以內、有效天期180天期以上的商品介入。
缺電議題熱轉,昨日重電四雄華城、亞力、士電、中興電股價全都漲,以華城漲勢最為凌厲,漲幅數度攻逾4.4%,股價收945元,上漲40元,續向挑戰千元大關邁進,也牽動重電族群受買盤追捧。
日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憂台灣電力不足」,國際媒體CNBC則直指,台灣缺電危害晶片,是全球科技業大考驗。昨缺電問題爆發,讓AI產業發展隱憂再度浮現。
台灣缺電事件頻傳,除了台北內湖科學園區跳電外,無獨有偶,核三廠1號機今年7月將除役,於昨日開始逐步功率遞減運轉至屆期日停機,隨著夏季將屆、氣溫日高、用電需求續增,電力供應缺口也恐持續擴大。
此外,不僅內湖區,南港區、中山區、松山區也因松湖變電所延宕,有限電疑慮。其中南港未來幾年陸續有大型商辦落成,且諸多科技業,包括輝達等皆有意在此設據點,未來電力問題將成為這些科技業考量布局的重點之一。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多次強調「不缺電」,不過,近日傳出,核三廠打開了柴油機組,連翡翠、石門水庫都在放水發電,台灣缺電的問題似乎即將引爆,就等夏日用電高峰點燃。社會各界提出質疑,台灣電力是否真的足夠,不僅民生用電,且未來可否應付產業用電。
重電業者指出,2050年全球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對電力產業的商機、市場來說,都可增加相關產品的銷售與量能,不僅淨零碳排,下一個階段,即將面臨AI新科技爆發,而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龐大,預期在電能的供應、傳輸皆需要更多的變電所的GIS及變壓器予以保護及變壓,因此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目前市場需求持續看好,而業者間都在積極擴充產能,以因應需求。
在缺電議題持續擴大的預期下,法人認為,由於重電四雄訂單都已經滿載,近期各廠商皆繼續擴充產能,以滿足國內外電網更新後重電設備的需求,預期接單量能也將繼續擴充,未來黃金十年可期。
關於今年營運展望,總經理徐雪芳表示,寶慶店已啟動改建,並規畫在新北市TPARK園區再增新據點;遠東Garden City巨蛋店5月底登場,是台北市中心最大的購物商場;大陸重慶遠東城也於5月初試營運,每日80萬的客流基礎,將帶動大陸成長動能。
展望未來,遠東百貨以「持續展店、強化體驗、數位轉型、創新管理、發展網購、永續經營」六大成長動能邁進,未來目標將要更國際化。
遠百指出,新的據點座落在TPARK園區,該園區總面積約24公頃面積,約60%作為產業用地,40%為公共設施使用,同時也規畫住宅區與商業展售空間,以及停車場用地、台電變電所,以滿足園區工作、生活、休閒需求。對即將增設的百貨據點,遠百表示,此案主要是BOT,地下連通到亞東醫院捷運站,百貨主體7層樓,樓高約6米,賣場面積一萬坪,8樓為大廳,以上至19樓是辦公大樓。
遠百指出去年營運亮眼,主因於轉投資的遠東SOGO、愛買量販店、City’Super超市表現亮眼,遠東SOGO在升級商場環境與導入新商品等改裝效應下,業績及獲利持續成長;愛買則加強發展網購,推動營運成果改善;City’Super以高端品牌定位,精進服務品質,刺激業績成長。
關於台積電在台設廠帶動周邊環境,徐雪芳說,遠百在中南部都有設點,隨著台積電的進駐,南部市場越來越好,也會持續評估各縣市的新據點計畫。
核三廠1號機就在高溫的夏天要停機除役,台電又被發現兩大水庫放水發電,以及核三廠柴油氣渦輪機都被啟動供電,讓外界擔心缺電問題。
郭智輝昨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無論是水庫放水發電,還是核三柴油氣渦輪機發電,都是例行發電機組測試,確定機組能否正常運作,完全沒有缺電。
然而,昨日台北市內科一度有655用電戶無預警停電,由於內科是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規劃設立亞洲首座AI研發中心之處,格外受到關注。
郭智輝昨日強調,內科跳電與缺電沒有關係,「那是跳電,不是缺電」,可能是妥善率沒有做好。
台電表示,內科跳電主要是因地下電纜接頭故障,導致饋線跳脫停電,已更換故障設備修復。
內科跳電,但據了解,除台達電停電數分鐘隨即供電外,包括仁寶、遠傳、是方、光寶等位於內科的營運總部大樓均未受影響。
核三廠1號機昨日起逐步遞減運轉,直至7月27日執照屆期停機,機組將停止運轉進入除役階段。據台電公告電力資訊,核三廠1號機昨日整個白天仍是全力發電,淨發電量占裝置容量比率維持在99%上下,與往常相同,2號機也是相當比率。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說明,核三廠1號機遞減運轉會分階段進行,每天大約降低0.9%功率,在7月27日以前有39天的時間可慢慢遞減運轉,至7月27日真正停機,因為每日遞減幅度很小,初期比較不明顯。
根據經濟部2024年盤點,核三廠1號機、麥寮2號機、興達3、4號機、協和3、4號機、通霄4、5號機等除役機組裝置容量合計442萬瓩。
新上線機組有豐德3號機、大潭9號機、大潭7號機、興達新1機等裝置容量443萬瓩,除役與新上線裝置容量相當。
卓榮泰表示,首先,希望兩岸爆發戰爭的前提不會發生;現在核三廠面臨除役,若要延役須經安全檢查程序,時間長達三至五年,這段時間無法發電,如何成為緊急備用能源選項?如經過安全檢查還是可以用,也許是一個選項,但這個程序無法開始。如果未來核能有新的發展,又是另一種討論。
另外,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提出,希望台電能自負盈虧,不應一味靠政府撥補,引發討論。卓榮泰表示,郭智輝用民間企業方式管理台電絕對是對的,如何讓台電未來營運需要共同努力。
對於電價調漲,卓榮泰說,電價由電價審議委員會處理,未來電價以穩定民生用電為最大原則和優先考量,用電大戶多負擔一點,以符合社會公平跟社會觀感。
為穩定國內電價,台灣電力公司連續兩年虧損
全球能源價格飆漲,導致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連續兩年呈現虧損,目前累積虧損高達3,826億元。為維持國內電價穩定,行政院於5月通過113年度追加預算案,撥補台電1,000億元。然而,此預算案仍在立院審議中,若撥補額度減少或受阻,台電將不得不大幅調漲電價。
對於是否應補貼台電,各界意見不一。部分人士認為,政府應透過預算補貼,減輕台電虧損,進而避免大幅調漲電價影響民眾負擔。另有意見則認為,應適度反映燃料成本,讓電價回歸合理水準。
其他國家在面臨能源價格上漲時,也採取不同應對措施。德國實施「能源價格煞車制度」,設定基本用電量價格上限,並補貼能源供應商近兆元新台幣。日本則直接補貼電力和天然氣銷售商,預算達5,500億元新台幣,並將補貼延至今年5月底。至於核能大國法國,則透過「電價盾」制度,限制住宅用戶電價調漲上限,並大幅降低電力消費稅。
台電作為國內電力供應主力,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的情況下,扮演了「消波塊」的角色。然而,台電的虧損已對其財務造成影響,若未能在今年9月穩定電價,恐將對民眾造成負擔。
**台灣電力挹注機電股 洋華營收再創高**
台灣電力持續推動電網強韌計畫,帶動機電股營收攀升,其中電纜終端匣和接續匣大廠洋華(3622)也受惠。洋華表示,目前訂單可見度達第三季底,預期第二季將是今年業績高峰。
洋華 5 月合併營收飆升至 2.23 億元,月增 95.61%,年增 57.73%。今年前 5 月合併營收約 6.74 億元,年增 20.38%。亮眼的營運成果吸引外資和自營商買盤,帶動股價連續上漲,17 日再漲停收於 84.1 元,創下十多年新高。交易量也放大至 1.98 萬張。
洋華指出,他們的核心產品為電纜終端匣和接續匣,服務的客戶為台灣主要的電纜廠。在 161 KV 附屬器材市場占有率約 55%,69KV 約 45%。由於台灣電力強韌計畫,預期未來 10 年業績表現將持續穩定。
台灣電力強韌計畫預算總額約 5,600 億元,預計分 10 年執行。其中分散計畫斥資約 4,300 億元,強固計畫 1,200 億元。這兩項計畫對於洋華產品有顯著需求,例如新的變壓站電纜接續都將使用洋華的終端匣和接續匣。
此外,洋華也正強化垂直整合,從觸控面板延伸至 TFT LCD、電子紙和 PMOLED 貼合,提供客戶整機組裝服務。因應貿易戰影響,今年貼合和組裝製程也將導入越南廠量產,滿足海外客戶需求。
**台電撥補爭議 專家憂全民皆輸**
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 面臨巨額虧損,行政院提出撥補台電 1,000 億元追加預算案。然而,此舉引發藍營立委反彈,喊出砍刪或否決。
淡大經濟系教授廖惠珠指出,全球各國都在挹注資金發展電業,唯有台灣阻擋。她認為,若國會拒絕撥補台電預算,將導致「全民皆輸」的局面。
廖惠珠表示,桃園頻傳跳電事件,主因是供電設備老舊不足,無法因應電力需求的增加。她強調,電力建設應隨著經濟發展進行檢視擴充,但台電設備不但老化,還受氣候變遷影響,導致配電設施不穩定。
台經院五所所長陳詩豪也表示,撥補是解決台電短期虧損的「可忍受」政策。但長遠來看,政府應調整電價結構,讓工業用電合理反映成本,不應一再補貼半導體等外銷產業。
陳詩豪認為,工業用電占比超過一半,應全額反映成本,以促使企業節電。他強調,國際規範不鼓勵過度能源補貼,以免影響商品交易競爭。
陳詩豪表示,撥補旨在減輕民眾負擔,但並非所有用戶都需要補貼。產業用電應承擔成本,而民生用電可適度吸收。
專家呼籲,在野黨應區分台電虧損原因,而非一味否決撥補。政府則應完善電價結構,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同時兼顧產業競爭力和民生福祉。
洋華5月合併營收跳升到2.23億元,相比前一個月大幅成長95.61% 、年成長57.73%,累計今年前五個月合併營收約6.74億元,相比去 年同期成長20.38%,好業績吸引外資和自營商買盤進場,帶動股價 帶量走揚,17日再以漲停作收,收盤價84.1元,寫下十多年以來的高 點,成交量則是放大到1.98萬張。
洋華機電產品主要是電纜終端匣和接續匣,主要客戶是台灣各大電 纜廠,在161 KV附屬器材的市占率約55%、69KV的市占率約45%。洋 華表示,現訂單已可看到第三季底,預期第二季會是今年高點,整年 度來看交貨數量和去年差不多。
台電電網強韌計畫分10年,預算總金額約5,600億元,沒有每一年 詳細規劃,其中分散計畫約4,300億元,強固計畫1,200億元、防衛計 畫10多億元。和洋華產品相關的是分散和強固,新的變壓站電纜要接 續都會用到洋華的產品,預期未來10年業績表現平穩。
至於光電事業方面,終端應用產品包括工控、類消費(影印機、家 電產品)、車載等等,最大比例在工控應用,而車載產品的貢獻逐漸 增加,運動器材今年的比重往下降。洋華預期今年光電相關業務會恢 復成長,但是成長力道不明顯。
洋華今年還會強化垂直整合,以觸控面板為根本,從蓋板玻璃、觸 控面板、延伸到TFT LCD、電子紙、PMOLED貼合,做到整機組裝。在 貿易戰之下,今年包括貼合和組裝等製程也會導入越南廠量產,滿足 客戶在海外組裝生產的需求。
台經院五所所長陳詩豪也說,撥補是解決台電鉅額虧損短期「可忍 受」的政策工具,未來政府應調整電價結構,讓工業用電合理反映, 不宜一再補貼半導體等外銷產業。
行政院已送出撥補台電1,000億元追加預算案到立法院,藍委喊出 砍刪或否決。對此,專長能源經濟的廖惠珠表示,桃園一天到晚跳電 ,主因饋線不足,台電很多配電系統老舊,長期社會各界不讓台電配 合用電成長,擴充或興建相對應供電設備。
就一個國家的發展來看,她說,桃園附近半導體聚落或科技廊帶不 斷發展,因應附近商家、店家、住宅成長,電力設施應全面檢視擴充 建設,但台電設備不但老舊,加上氣候變遷衝擊,維護不易,造成配 電設施不穩定。在電力經濟學裡有一塊是專門針對氣候變遷的因應, 各國幾乎都在撒錢,只有台灣比較奇怪。
廖惠珠認為,過去電價調漲時,不只一般住家330度以下未調漲, 還有疫情期間很多小商家也凍漲,起碼要把這部分補貼還給台電,倘 若不給台電撥補,就是掐死台電,最後全民皆輸。至於中長期,她則 認為,必須讓台電合理反映電價。在野黨若要卡執政黨,比較合理方 式應區分台電虧損有哪些因素,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台經院所長陳詩豪也說,台電雖是國營事業,但企業就是要將本求 利,若希望電價不要漲那麼多,透過政府撥補幫民眾吸收一些,這是 天經地義的事。在國際上也有很多這種做法。他說,電價被政府管制 到不能動,企業不可能做賠本生意,一定要幫他想其他出路,國庫撥 補就是一種方案。
陳詩豪認為,工業用電占比超過5成,大約56%,占全體用電量超 過一半,要有效率讓它全額反映,但對於那些需要照顧的民生用電, 做些吸收撥補,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必須要找一個大家都能「 忍受」的做法,否則若反映國際成本,一下漲太多,整個社會無法忍 受,屆時物價都漲上來,要解決的問題會更多。
撥補其實是補貼全國民眾,陳詩豪說,但不是所有用戶都需要補貼 ,尤其產業用電未來仍應全額反映成本,因為它是經濟活動,企業要 競爭本就應承擔這些成本,且產業用電價格信號敏感度較高,會促使 企業必須做節電,企業競爭力不該來自全國民眾的補貼,不能說我們 半導體產業那麼強,但又要求電價補貼。他強調,國際上不管WTO, APEC也一直在談不該有太多能源補貼,以免影響商品交易競爭。
據學研機構收集資料顯示,在俄烏戰爭下,全球能源價格驟漲,各 國都吃不消,許多國家雙管齊下,一方面適度調漲電價反映成本,另 一方面設定電價上限及搭配財政預算補貼,抑低電價漲幅,減輕人民 負擔。
以德國為例,2023年實施「能源價格煞車制度」,針對基本用電量 設定電價上限,其中年用電量低於3萬度的家庭及小型企業,以前一 年用電量80%用量採用電價上限,超過3萬度中大型企業及工業用戶 則為70%用電量採用上限。而超額用電量則適用較高市場價格,以確 保用戶基本用電權益與鼓勵節電。截至去年10月底,德國政府已向能 源供應商支付包含電費、電網等能源補貼近312億歐元(約相當近新 台幣1兆元)。
至於日本,為減輕家庭和企業電價成本壓力,2023年1至9月實施「 緩解電力和天然氣價格措施」,直接對電力和天然氣銷售商進行定額 價格補貼,但補貼排除特高壓用戶,僅針對低壓及高壓用戶,且高壓 用戶每度補貼金額僅為低壓用戶一半,針對電價補貼追加預算達2.5 兆日圓(約新台幣5,500億元),並在去年10月宣布,將補貼措施延 長至今年4月底,並追加預算約6,416億日圓(約新台幣1,400億元) ,同年12月再度宣布延長補貼至今年5月,靈活應對能源危機。
而核電大國的法國也難逃能源價格飆漲衝擊,2022年起實施「電價 盾」制度,透過適用住宅用戶為主的受管制電價設定調漲上限,以免 受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漲衝擊。另為抑低電價飆漲,將隨電費徵收的 電力消費稅於2022至2023年,調降至約0.032元新台幣/度,目前正 逐步恢復,今年已調升至約0.67元,預計明年恢復至1.04元原始水平 ,可見過去兩年法國政府也大幅度降低電力稅收。
面對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台電承擔「消波塊」角色,截至112 年度決算累積營運虧損3,826億元。為持續穩定國內電價,今年5月行 政院會通過113年度追加預算案,為台電撥補1,000億元,避免因財務 無法支撐而不得不大幅調漲電價。
相關官員說,補貼最終是為減輕民眾負擔。撥補預算案正在立院審 議,倘若撥補額度減少、甚至在國會受阻,電價可能不得不大幅調整 。如此一來,是否影響9月電價穩定,備受矚目。
台灣電力擬攜手國營巨擘打造售電平台
為促進綠電發展,經濟部計畫年底前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並邀請台灣電力公司、中油公司、中華電信等國營事業參與。平台主要是針對離岸風電開發進行統購分銷,不涉及太陽光電。
據了解,平台由碳排放量最多的中鋼公司主導,但不會僅限於國營企業,民間企業也將納入。經濟部強調,此平台不會成為另一個國營公司,民營股權將過半,避免與民爭利。
售電平台的主要功能是與風電開發商談判統購價格。由於風機大型化後,壽命延長,官股平台可延長合約年限,爭取更優惠的價格。但業界擔心,售電平台的銷售對象和躉售價格將影響平台的成敗。
再生能源公會批評經濟部成立售電平台「與民爭利」,但經濟部表示,此平台是針對離岸風電開發成本高漲、融資困難,以及中小型用戶無法預簽購電合約等問題而設立,並非針對太陽光電。
台電釋單百億灌注重電產業,台灣重電五雄兩頭滿
台灣重電五巨頭(華城、亞力、中興電、士電、大同)近期接獲台電超過百億元訂單,成為產業利多。台電近三個月釋出的訂單,為重電供應鏈注入活水,各家廠商均有斬獲。
其中,中興電以34.6億元標案金額奪冠,穩居榜首。亞力以28.5億元緊追在後,華城則以28.1億元緊隨其後。士電和擁有161kV電力變壓器訂單的大同,分別獲得約15.5億元和未公布金額的訂單。
中興電身為國內唯一通過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的廠商,長期壟斷相關標案,並囊括大部分161kV GIS訂單,可說是台電訂單的最大受益者。此外,離岸風電統包設備工程也是中興電爭取的重點。
華城、士電和大同則持續拿下161kV電力變壓器訂單,其中華城取得變壓器訂單數量最多,涵蓋小型、中型和大型各種規格。亞力則憑藉軌道工程電氣設備、號誌和監控系統的優勢,拿下花東鐵路雙軌電氣化工程訂單。
大同表示,台電訂單於5月密集出貨,近期獲得161kV電力變壓器和并聯電抗器標案,將提振重電事業部業績。
統計台電近三月標案,重電業者分別都拿下數十億元的訂單量,其中又以中興電拿下的標案金額最多,達約34.6億元,其次為亞力約28.5億元、華城約28.1億元,士電則拿下約15.5億元。
台灣供電拉警報,台電持續釋單,若以國內台電標案來看,中興電因為國內唯一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廠商,不僅長期獨占345kV的GIS標案,甚至也幾乎全拿161kV的GIS訂單,所以每月在台電的標案上受惠最大,此外,離岸風電統包設備工程也是中興電主要爭取訂單之一。
另外,變壓器也是台電釋出標案的重點,華城、士電及大同每次都有陸續拿下161kV電力變壓器等訂單,其中又以華城取得的變壓器訂單較多,從小型、中型到大型都有,包括161kV、345kV等級電力變壓器。
亞力則是長期布局軌道工程的電氣設備、號誌與監控系統市場,可謂台灣軌道運輸的幕後英雄,此次也拿下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工程訂單。
大同指出,重電事業部的台電標案訂單於5月密集出貨,近期拿下台電161kV電力變壓器與161kV並聯電抗器標案,將有效墊高重電事業部業績。
據了解,經濟部擬成立這家泛官股統購分銷公司,傾向排碳最多, 最需使用綠電展現淨零決心的中鋼主導,但股東成員不會只有國公營 企業,都是規劃納入的成員,民間企業是否參與合資?經部仍在規劃 中。
至於統購分銷平台股東,本身就需排碳減量,且大量使用綠電成員 ,泛官股統購風電案場後,會切割成各種容量不等、購電年期較短的 各種小包裝綠電分銷出去。一旦無法分銷,剩餘的餘電,合資公司股 東都有能力吃下來。
未來統購分銷公司將和風電開發商談判統購價格,最大利基籌碼在 於風電業者和綠電大戶簽署企業能源採購協議(CPPA)為20年合約, 風機大型化後,壽命可使用至30年,泛官股平台可延長簽署年限,爭 取最有利統購價格。
惟售電業未來不只賣光電也有風電,民間業者認為,銷售對象、躉 購價格,將是此平台成敗最大關鍵,順姑意就會逆嫂意,一旦價格差 距太大,風電開發商擔憂恐影響直接賣給綠電用戶誘因。至於售電業 要求銷售對象盼僅限取得綠電信保機制資格的大戶,知情人士表示, 恐有難度。另金融機構也高度關注此平台對融資風險的影響。
連日來,銷售光電為主的再生能源公會發表聲明砲轟經濟部,指成 立泛官股平台「與民爭利」。惟去年底針對風電3-1期開發成本高漲 ,CPPA談不下來,開發商拿不到銀行融資,且中小型用戶無法預簽三 ∼四年後才會併網的購電合約20年,前經長王美花構思解套之道,為 離岸風電及綠電用戶解套,並不涉及太陽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