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近期,台灣經濟部為了推動全民節能減碳,決定全面調整電價結構。這次調整將影響到從工業用電、小商家到民生用電的各個層面,讓每個家庭都感受到影響。這項調整不僅是為了讓電價結構更加合理,更是希望為新政府留下一个更加健全的電價體系。 這次的電價調升由經濟部主導,其範圍之廣讓外界感到意外。除了工業用電將承受最大的調幅外,民生用電各級距也規畫了調升。這樣的調整目標是希望電價結構能夠更加健全,並且期待能夠改善台電長年累積的虧損問題。 作為國營事業的台電,其虧損最終由政府負擔,也就是全民負擔。而台灣的電價早已是全球最低,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燃料價格飆升,各國電價跟著漲,但台灣的電價卻保持低漲幅,甚至有時候就像是給用電大戶的補貼。 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其用電量年年成長,而台電卻以低於南韓25%的電價來提供電力,這等於是全民共同補貼,來打造台灣之光。再比如,過去為了避免電價調整影響大多數家庭,曾設定330度以下不調價,但長期下來,這卻造成了330度以下電價僅為發電成本五折的現象,導致了分戶鑽漏洞的亂象。 隨著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成為國際趨勢,提高電價也有助於國內企業和民眾採行節能措施,減少碳排。同時,由於綠電開發成本仍相當高,合理的電價對綠電開發更有利,進而打造一個有利于長期淨零碳的大環境。
經濟部預計3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自4月起全面調漲電價,影響遍及民生用電、工業用電、小商家及低壓用電。這次調價將涉及1357萬戶家庭,用電330度以下的長期凍漲價格也將調整。雖然官員初步推估,若用電330度以下電價調升5%,每月增加30元電費,對一般家庭影響不大,但調幅仍將視用電量而定。台電的虧損問題也將是調價的背景之一,2023年台電虧損達3826億元,為避免破產,政府將提供補貼並調整電價。此外,為了消除民眾利用分戶逃避高價電的現象,330度以下電價將回歸合理價格。
券商主管表示,今年有望轉為降息年,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 )最快5月將啟動降息,台灣公司債與公債的信用利差預料將收斂, 觀察1月發債大戶相繼發債籌資,包括中油發出202億元最高,其次台 電發債149億元,合計整體衝出625.5億元公司債,創近十年來1月最 高發債金額。
但2月遇春節假期,市場發債先停手,至今整體發債量仍是空空如 也,已連續兩年2月均掛零,觀察歷史企業發債量,過往即使有春節 當月,至少都有零星發債,再前一次單月發債量掛零,要回溯至200 9年3月。
券商主管指出,今年以具有指標地位的信評AAA公司來看,台電及 中油今年發債有增無減,包括中油發債預計高達1,050億元,台電規 畫發債1,500億元,另一發債大戶的台積電,由於在美國、日本擴大 投資,考量資本支出居高,發債規模應維持不墜,可望高於去年的8 57億元。
今年高評級發債大戶預計發債規模大增,合計籌碼供應即會超過3 ,000億元,若考量市場供需壓力,發債量大將壓縮利差收斂幅度,也 不排除其他企業發債意願因此下降。
券商主管認為,去年以來企業發債一路衝高,6月更一舉突破千億 元大關,儘管去年底發債量喊卡,11月、12月規模下滑,但全年仍達 7,731.51億,今年首月企業重啟發債重回600億元之上,2月企業發債 先停手,等3月發債大咖重開機,尤其台積電第一季進場發債,將帶 整體發債量衝高。
台股19日呈現高檔回檔走勢,惟內資領航股帶量上攻,綠能概念股 受惠2024年總額5,645億元的台電強韌電網預算持續上升,預計2024 年計畫預算上升至636.2億元,吸引盤面多方資金搶進,成為盤面多 方指標。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十年投入5 ,645億元,且受惠風力、太陽能發電對161KV以上變壓器與GIS產品需 求提升,國內重電類股將受惠。
另外,上緯投控元月營收6.2億元,月減0.37%,年增35.31%,表 現符合預期,法人看好,公司持續受惠毛利率較高的非中國地區營占 比拉升。展望2024年,預期上緯投控在土耳其新廠開出後,將深化環 保耐蝕與綠能產品在歐洲市占率,長期非中國產品占比可達7成,加 上未來風機逐漸走向大型化、有利EzCiclo等,可回收產品使用意願 提升,預估全年年營收將年增2成,EPS突破3元以上。
美國市場將帶動台廠變壓器營收成長。截至2023年11月,美國變壓 器進口金額已達2022全年之136%,而2023全年台灣變壓器外銷美國 金額為年增124%。
整體來看,士電2024年將透過加班等機制擴大產能,因應供不應求 的變壓器產業,帶動士電營收創近年新高水準,而上緯投控2024年非 中國地區銷售占比逐步拉升;華城受客戶交期影響,元月營收低於預 期,相對看好士電、上緯營運動能。
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強化基礎建設,當中又以美國的動作影響市場需求最大。本國投顧法人分析,市場預估美國有22.5萬公里的配電傳輸網路在2050年以前需要被汰換,總預算將高達7,000億美元,而根據美國能源部規劃,2025至2035年間,美國跨區域送電網絡容量將增長逾100%,帶動變壓器需求以6%至7%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穩健提升。此外,台灣也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綠能產業興起等需求,也使重電台廠業績欲小不易。
中興電1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19.43億元,月減3.62%,年增9.4%,創同期新高。法人預期,中興電重電訂單滿載,電力項目在手訂單規模提升至395億元,第1季業績淡季不淡。
華城1月自結合併營收6.75億元,月減73.8%,較去年同期大增266.59%,為歷史同期次高。華城指出,1月較去年同期增加,主因公營及外銷案依顧客交期認列,以致1月營收起伏變化較大。
權證發行商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價內外15%以內、有效天期超過90天期的權證,參與行情。
經濟部主導這次電價調升,牽動範圍之大,令外界意外,工業用電承擔最多調幅之外,民生用電各級距規畫調升,目的使結構趨於更合理。經濟部頗有意藉此次電價調整,整頓長年累積沉痾,留給新政府一個較合理電價結構。
台電身為國營事業,揹負虧損最後就是政府埋單,亦即由全民負擔;而台灣電價已是全世界最低,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國際燃料價格飆升,世界各國電價飆漲,相較之下,台灣低電價、低漲幅,形同補貼用電大戶。
以台灣優勢半導體產業為例,用電量年年成長,台電以低於南韓25%電價提供給產業,等於全民補貼共同打造台灣之光。又例如,早期避免電價調整波及大多數家庭,設定330度以下不調,長年下來結果造成330度以下電價幾乎是目前發電成本五折的畸形現象,因此造成不斷分戶鑽漏洞的亂象。
在強調ESG的國際趨勢下,提高電價亦有助於國內企業、民眾採行各種節能措施,減少碳排。同時,目前綠電開發成本仍相當較高,國內合理電價亦較有利於綠電開發,打造有利於長期淨零碳大環境。
據了解,經濟部與台電全面檢討國內電價結構,預計4月全面調升電價。針對民生用電,過去幾次電價調整,主要是民生用電700度以上(俗稱豪宅)才會調整,長久以來用電330度以下電價凍漲,已造成電價結構偏離,並造成民間以分戶來規避高段電價投機行為,因此這次擬不分級距全面調漲。
台電統計,住宅用戶占全部用戶數之90%,民生用電調漲,估計約1,357萬戶(2023年12月底數據)受影響。去年一般家庭平均每月用電約338度。官員舉例,初步推估,若用電330度以下電價調升5%,每月增加30元電費,對一般家庭影響不大。
據了解,這波民生用電調幅,用電量高者調最多,如用電1,000度以上調幅最多,依序是「701~1,000度」、「501~700度」;至於用電500度以下,可能會適用同一個調幅。惟各用電級距適用電價調幅,尚待進一步確定。
台電虧損持續滾雪球。台電2023年單年虧損1,985億,2023年底累積虧損已達3,826億元;2024年預算政院核定台電虧損1,887億元。為避免台電走上破產命運,經濟部爭取2023年歲計賸餘補貼台電逾千億元,並且規畫調升4月電價,以打掉台電今年虧損、穩定營運為首要任務。經濟部並表示,4月各項電價調幅須視政院核定多少撥補而定。
熟知內情官員指出,現在台電一度發電成本是4元;自2004至2023年電價調漲過八次,但用電330度以下都沒調整過,甚至2015、2016年還調降三次,現在330度以下電價比20年前還低。
因為330度以下用電超便宜,造成民眾以分戶方式規避高段電價,例如中南部透天每一層都裝設電表,出租房屋也有類似現象。官員表示,330度以下電價長期偏離正常電價,引發公平性爭議。因此,藉由這次電價調整,讓330度以下用電,回歸合理價格。
經濟部每年舉行兩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上下半年的電費調幅。 為免虧損擴大,台電希望解決「賣一度電就虧1元」的問題,並從兩 方向著手,包括爭取政府預算補助及調漲電價。
截至去年底,台電累計虧損達3,826億元,經濟部正積極向行政院 爭取補貼,希望今年直接補貼1,000億元來彌補虧損。另外,2018年 下半年開始連續7季凍漲後,國內電價雖在2022年、2023年,分別調 高平均8.4%與11%,但目前平均電價每度3.11元,其中產業電價3. 38元、民生電價2.65元,電價調整幅度追不上發電成本虧損的速度。
經濟部已請台電針對兩大重點用戶進行檢討。首先是半導體產業為 主的特高壓用電超級大戶,以目前工業用電每度3元來看、成本每度 為4元,假設這些大廠合計用電100億度,等於台電要「補貼」100億 元。考慮半導體等高科技業景氣好轉,補貼不具正當性,預計這次特 高壓用戶的漲幅將超過1成。
在民生用戶部分,2004至2023年電價調漲過8次,唯獨住宅330度以 下用戶不僅凍漲,還在2015、2016年調降3次。以最低段120度來看, 2015年4月電價為每度2.1元,逐次調降為1.89元、1.81元、1.63元, 降了24%,「這個級距的電價比20年前來低」,但發電成本從1.94元 成長至4元多、逾2倍。
台電發現有些用戶利用分戶(拆分電表)的方式規避高段電價,例 如透天厝、分租套房等,利用分戶讓電費級距維持在330度以下,基 於公平原則,這次將調漲330度以下民生用戶的電價,讓用電回歸合 理價格。
依台電估算,若電價漲幅5%,相當於每個月增加30元,一天多1元 ,影響民生有限,預計影響121至330度用戶526萬戶、120度以下382 萬戶,合計908萬戶。
去年物價漲幅高,通膨率達2.49%,四月台電全面調漲電價後,雖 然一般民眾實際增加的電費很少,但外界預估,包括民生物價及房屋 租金,都可能被轉嫁,民眾間接的衝擊將大於直接的電費支付,也因 此,產業用戶的調漲情形備受關注。
經濟部官員表示,這次產業用電不會以同一標準調漲,是依用電量 成長分三種漲幅,包括用電成長、用電衰退未逾10%、用電衰退逾1 0%的產業,依去年10月費率為基準,加上各自調整幅度。
其中,用電成長產業,包括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食品製造業、零 售業等;用電衰退未逾10%的產業,包含金屬刀具與手工具模具製造 業、金屬加工處理業等;衰退逾10%產業有塑膠業、紡織業、染整業 、自行車零件業等。
官員表示,紡織業等用電衰退的產業,主要受到產業景氣不佳影響 ,去年10月調整電價時,有給予凍漲優惠,四月雖然仍要同步調整電 價,但先前凍漲的部分,不需先補漲回來,亦即這次將直接用現有費 率調漲。
至於民生相關產業雖與物價較有關係,但因內需產業營業額屢創新 高紀錄,此次會同步調漲。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去 年下半年已取消凍漲,今年營運狀況仍然相當好。
其他高壓用戶內需產業,例如食品、攤販集中市場,目前電價雖仍 凍漲,但同步考量台電負擔及整體物價走勢後,預料這次將回歸用電 量成長情況決定漲幅。
元月營收39.08億元,創單月新高。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美 國電網基礎建設釋出變壓器海外訂單,今年訂單滿手,營運動能無虞 。今年重電事業群將可維持雙位數成長,電裝事業群亦將開花結果, 續擴大變壓器產品線估年底完成,明年第一季可以上線投產。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成龍頭,帶動機電四雄接單旺旺旺!士電、中興電、亞力、華城四大家族在手訂單均超過百億元,展望未來,2026年後甚至看到2030年的長單都能見度滿滿!這股強勁動能,讓市場對四雄今年營收、獲利衝高頗具信心,股價上周五(16日)全面攀升,士電、華城收盤價更創新天價!
中興電預計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今年將釋出600億元訂單,包括台電發電廠開關新建統包工程及設備、離岸風電變電站統包工程、储能場新建工程等,中興電有信心至少拿下其中300億元訂單。為因應產能不足,中興電去年斥資7.6億元購買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廠房及土地,預計今年第一季投產,重電廠增至9座,年產能可提升15%~20%。
亞力則是接獲台電、台鐵花東雙軌工程等訂單,1月新增訂單金額超過30億元,在手訂單破百億元。亞力正積極爭取海外市場,瞄準美國基礎建設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與歐洲計畫推電網強韌計畫商機。亞力楊梅變壓器二廠今年投產,將生產2500KVA以下變壓器,預計每年可取得改良及亭置式變壓器約10~15億元訂單。
士電則因應重電內外銷訂單顯著增長,預估今年重電事業業績可兩位數成長。士電新竹重電廠產線從雙班增至三班,並斥資10億元建重電新廠,預計明年首季投產,年產能增加25%。
華城則表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銷及綠能產業將成為華城未來幾年營運成長的三大動能。華城陸續接獲美國各州電力公司採購大型電力變壓器及小型配電變壓器訂單,中壢廠已從平日三班生產增至周末班三班生產,今年產能估增3成~4成。
中興電力(1513)上周五(16日)股價大漲7%,這波上漲主要受到台電GIS(氣體絕緣開關)與智慧電錶的訂單需求拉抬,再加上再生能源案場的助力,讓公司業績持續亮麗。市場人士普遍看好中興電的未來表現,預計今年公司獲利能夠回到正常水準,而且隨著台電的電網與綠能計劃進展,中興電的營運狀況也將呈現正面向上的趨勢。對於關注中興電未來的投資人來說,不妨關注連結權證中興電凱基37購11(076185),目前這個權證價外3.73%,還有150天的剩餘時間可以操作。
【台灣電力市場新聞】 哇塞,這台灣的電力市場最近真的是沸沸湯湯啊!你看,那個d-Reg電力輔助服務,原以為只是個小配角,結果現在卻成了市場上的焦點人物。結果呢?哎,估計大家都猜到了,供過於求,建置量超過了台電的需求,這個「蛋塔效應」果然不是盖的! 哎,這個零元競標,真是讓人傻眼,業者的獲利空間被壓縮,台電擴大需求目標的聲音自然就響起來了。但短期內,這個目標恐怕是難以達成的。再這樣下去,市場上的d-Reg已經超過600MW,排擠效應還是嚴重的呢。 不過,這還不是最壞的時刻,後面還有新的供給要進入市場,這個挑戰真的是讓人頭痛啊。但是呢,台電也在努力,上修目標,讓E-dReg成為主角,同時還在研議讓d-Reg轉E-dReg的方案,這也算是一個解決之道吧。 業者也開始自救了,透過公協會和相關單位展開對話和斡旋,希望台電能承擔更多責任。但也有人認為,業者應該自己承擔風險,不能一味推給台電。這個市場嘛,總是會有優勝劣敗,部分體質不佳的業者退場也是正常的。 儲能市場從2022年的看好到現在的悲觀,這個轉變真是讓人意想不到。但是呢,我們也不能過度驚慌,因為再生能源的長線發展是沒有疑問的,這對储能長遠穩定需求的保證來說是個好訊息。我們要的是健康的市場,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維運做好,投報期5到10年,這才是合理的。所以,大家不用太過緊張,我們要相信台灣的電力市場,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台電滾雪球般的虧損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讓公司內外人士擔憂,也讓政府緊張不已。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經濟部在2024年已經編列了千億元的台電增資預算,並已經獲得立法院的通過。這個增資案將在這周五(23日)召開的股東臨時會上進行討論,預計將將台電的資本擴大至5,800億元。但無論如何,台電的增資速度似乎還是追不上虧損的腳步。 剛剛完成增資,台電2024年的預計虧損已經達到近2,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台電今年可能再度面臨「資不抵債」的危機。因此,經濟部已經向行政院爭取2023年歲計賸餘1,000億元以上來撥補台電,希望這樣可以直接幫助台電改善現金流。 根據財政部的最新公布,2023年全國總稅收達到了3兆4,319億元,年增長5.7%,創下了新高。財政部預估全年稅收將超徵3,617億元,意味著2023年將有歲計賸餘。然而,主計總處指出,整體稅收包含中央和地方,最終的歲計賸餘還需要確定。不過,既然2023年確定會有歲計賸餘,這就成為了各方爭取分配的焦點,不僅是勞保和健保,還包括了台電。 勞保局長許銘春表示,爭取勞保撥補不得少於300億元,而經濟部則爭取千億元以上撥補。由於大家都想要分得這塊大餅,經濟部能否成功爭取到千億元以上,甚至更多,以幫助台電打掉虧損,降低電價漲幅,這還是個未知數。經濟部高層官員表示,「到時看看誰的比較急迫」。
台電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因全球終端需求減少,我們的工業用戶售電量來到1,306.2億度,比去年同時期下降了3.7%。不過,這部分售電量還是佔了我們整體售電量的超過五成六,看起來還是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們台電也預測,國內產業在2024年的第2季將會復甦,再加上半導體先進製程陸續開始投入生產,我們預計工業用電的需求將會增加。 這些年來,工業用電的占比相當高,自然也成為我們調整電價時的焦點,而且調整幅度也不小。經濟部的官員們也認為,我們台電的發電成本比售電還要高,所以對那些工業用電的大戶來說,他們享有較多的補貼。因此,調升這些大戶的電價,可以更有效增加我們的電費收入。 官員們強調,從2022年和2023年的電價調整後,我們已經建立了電價調整的邏輯。我們的工業用電將參考主要競爭國家的工業電費,例如南韓;而民生電價則採用級距模式來調整。對於那些受衝擊的產業或弱勢公益事業,我們也有緩漲、減漲等配套措施。 預計今年第2季,我們的經濟將會復甦,加上半導體先進製程陸續投產,我們預期今年的尖峰負載將達到4,100萬瓩,這將打破歷史新高。今年我們還會有四部大型機組加入運轉,新增443萬瓩的容量,我們的目標是確保2024年的備轉容量率不低於6%,以確保供電穩定。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燃料成本的不斷攀升,台電的虧損也越來越嚴重。根據新聞報導,台電在2023年的單年虧損已達1,985億元,年底累積虧損更是高達3,826億元。面對這樣的財務壓力,台電不得不尋求各種解決方案,包括向政府申請撥補和調整電價。 為了解決財務危機,經濟部正在積極爭取中央政府2023年歲計賸餘,計劃撥補台電逾千億元。同時,經濟部也支持台電在4月進行電價調升。這次電價調升將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景氣逐漸回升的半導體業,預計調幅將超過一成。 此外,民生電價也將納入調漲評估範圍。以往電價調漲通常只會影響家庭用電700度以上的用戶,但這次可能會擴大到用電500度以上就會調漲,對約300萬家庭用戶造成影響。 台電發電成本已經高於電價,這意味著用電大戶實際上享有較高的補貼。熟知內情官員表示,特高壓的半導體產業補貼沒有正當性。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電價調整將由專家學者、官方與民間代表所組成的電價審議會決定。 經濟部希望向行政院爭取逾千億元的撥補,以降低電價調幅。若撥補金額達到千億元,4月電價平均調幅可能超過一成;若爭取到1,500億元,則有機會將調幅壓低至個位數。 總結來說,台電面臨著極大的財務壓力,調整電價和政府撥補是當前兩個主要的解決方案。這場電價調整戰,將對台灣的產業和民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台股新春開紅盤,不過16日盤面上卻有些不穩,因為台積電(2330)跟AI股漲多回檔,讓指數顯得有些黯淡。不過,這並沒有阻止汽車、重電等類股的表現,其中中興電(1513)跟亞力(1514)就因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惠,最近公布的1月營收都亮麗亮眼。中興電1月的營收達到19.43億元,年增長9.4%,亞力的營收則是6.47億元,年增長超過2成,這兩家公司股價也各別上揚7.05%和2.8%,表現優於大盤。 中興電這次因為台電釋出訂單而受益,就算是在營運淡季,訂單還是滿載,1月的營收創下了同期新高。當月成交簽約金額達到96億元,手上的訂單也持續推升,還有2023年第四季遞延的GIS設備訂單,法人預估第一季的營運表現會比想像中還好。另外,中興電陸續接獲台電161KV及345KV的GIS設備訂單,再加上統包工程的部分,計畫的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2027年。 亞力方面,法人預估2024年的營收將維持穩健增長,預期科技廠變壓配電電力設備訂單會持平,而台電電力電網計畫的出貨則會增長。加上軌道相關標案與訂單的持續成長,2024年的營收預期將呈現8%到10%的年增長,有望再創高點。 對於重電股來說,除了台電持續釋出訂單外,美國積極推動基礎建設,也讓許多公司直接來台採購變壓器等重電設備。中興電跟亞力的進補,更是為這一塊帶來更多的動能。
機電四雄不單去年營收獲利飆,今年1月營收也傳捷報,市場看好 全年營收、獲利可望續戰新高,激勵上周五(16日)股價全面走高, 士電、華城收盤價更分別達137.5、503元,雙雙飆新天價。
中興電預估,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今年將釋出600億元訂單,包括台 電發電廠開關新建統包工程及設備161kv及345kv案量額約160億元, 離岸風電第三區塊開發第一期變電站統包工程及設備金額約85億元、 儲能場新建工程及設備約80億元、台電配電所屋內化工程及設備約2 0億元,中興電表示,有信心至少拿下其中300億元訂單。
中興電因應產能不足問題,去年斥資7.6億元,向凱勝綠能購入嘉 義馬稠後產業園區廠房及土地,預計今年第一季投產,重電廠增至9 座,預期年產能可提升15%∼20%。
亞力接獲台電、台鐵花東雙軌工程及公共工程等訂單,1月新增訂 單金額超過30億元,在手訂單破百億元。亞力表示,海外市場瞄準美 國基礎建設所需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與歐洲計畫推電網強韌計畫商機 ,透過海外子公司及合作夥伴,積極爭取外銷訂單。
亞力楊梅變壓器二廠今年投產,將用以生產2500KVA以下變壓器。 亞力表示,可爭取台電採購180億元改良式及亭置式變壓器商機,預 估每年可取得改良及亭置式變壓器約10∼15億元訂單。
士電因應重電內外銷訂單顯著增長,預估今年重電事業業績可兩位 數成長。士電表示,士電新竹重電廠產線從雙班增至三班,還斥資1 0億元建重電新廠,預計明年首季投產,年產能增加25%。
華城表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銷及綠能產業是華城未來幾年營 運成長三大動能,陸續接獲美國各州電力公司採購大型電力變壓器及 小型配電變壓器訂單,中壢廠不單平日三班生產,第二季起增周末班 且採三班生產,今年產能估增3成∼4成。
中興電因台電釋單而受益,第一季營運淡季不淡,訂單滿載,1月 營收創同期新高, 1月成交簽約96億元,在手訂單持續推升,加上2 023年第四季因部分氣體絕緣開關(GIS) 設備訂單遞延,法人預估 中興電第一季淡季不淡;另中興電陸續接獲台電161KV及345KV的GIS 設備訂單,加上統包工程部分,加計2024年新接獲的離岸風電升壓站 統包工程訂單,訂單能見度看到2027年
另法人預估,亞力在2024年營收將維持穩健增長格局,預期科技廠 變壓配電電力設備訂單持平、台電電力電網計畫出貨增長,軌道相關 標案與訂單維持成長帶動下,2024年營收將呈現約8%∼10%的年增 ,有望再創高點。
法人表示,重電股除受惠台電持續釋單外,美國積極推動基礎建設 ,促使許多公司直接來台採購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加上中興電、亞力 進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