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森得易購公司新聞
不過,疫後電商也正面臨營收增長趨緩的挑戰,2022年年增幅僅8 .7%,與2021年年增幅18.3%明顯落差。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七月最新統計指出,2022年momo富邦媒拿 下33.3%的市場份額,成為台灣首家營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的電商 業者,然PChome、東森購物、博客來、創業家兄弟等綜合電商平台業 者的市占率普遍較2021年下滑,且月流量指標亦呈現朝大型指標性業 者集中的顯著趨勢,對於採用運費補貼、低價競賽等策略的企業構成 更加嚴峻的考驗。
富邦媒2021年市占30.96%,2022年擴大至33.3%,反觀網家由16 .16%下滑至13.8%,東森購物由9.53%下滑至7.94%,博客來由2. 65%下滑至2.18%,創業家兄弟從1.21%滑落至0.73%,美而快、欣 新網、康迅數位整合(Pay Easy)、橘熊科技(OB嚴選)等個別電商 市占均不到1%。
大者恆大趨勢成為整體零售市場的常態,未來流通研究所指出,超 商產業的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2022年合計市占率首度突破70% ,百貨業前四大業者合計超越50%,超市暨量販前三大業者全聯、好 市多及家樂福合計拿下高達80%的市場份額,而電商市場富邦媒、網 家及東森購物合計市占超過55%,若加計推估市占率約14.5%的蝦皮 購物,則四大電商市占近70%。
物流設施、營運資金、線上流量等,成為電商至關重要的競爭籌碼 ,momo、蝦皮購物等指標業者在市占率及月流量,持續拉開與競爭對 手間的差距,
D2C(Direct-to-Consumer)電商勢力崛起,旗下擁有PAZZO、MEI ER.Q的美而快,以及主營Life 8的米斯特等,營業額及市佔率均顯著 成長。此外,D2C暨電商支援服務業者91APP及欣新網,2022年營收成 長率分別達14.7%及57.2%,反映出D2C營運模式正在蓬勃發展。
【台灣新聞】晶華酒店集團去年合併營收55.97億元、年增13.51%,稅後純益1.15億元,EPS達7.09元。今年上半年營收33.41億元、年增35.64%,創近年同期新高,除了商旅回流、會展需求熱絡外,「晶華美食到你家」外送平台功不可沒,帶動餐飲業績大漲。在疫情期間,晶華推出多項策略,如線上餐廳、節慶商品、冷凍零售商品,以及App會員紅利回饋計畫,成功穩住營收並維持成長。台北晶華董事總經理吳偉正強調,晶華的線上點餐平台在防疫期間貢獻餐飲營收達6成之多,並推出冷凍宅配服務,讓晶華粽禮銷售業績年增40%。晶華也投入零售發展,與多個通路合作,銷售額大幅提升。此外,晶華推出「點食成晶」App會員紅利回饋計畫,累積會員人數已突破10萬人。
防疫期間,「晶華美食到你家」美食外賣外送平台因應疫情推四大 策略:一、把館內外餐廳都搬到線上;二、把握節慶商機推出節慶商 品;三、大幅增加冷凍與常溫餐飲零售商品;四、結合App會員紅利 以常客獎勵制度強攻「鐵粉經濟」,使晶華餐飲持盈保泰,並在疫後 維持成長。
台北晶華董事總經理吳偉正表示,餐飲禁內用期間,台北晶華一周 內即全面優化官網原有的購物車,推出全新「晶華美食到你家」線上 點餐平台,並將平台視為實體餐廳經營,網上除有館內外八間餐廳菜 餚並羅列每日十大人氣推薦餐點之外,每周更推出限時優惠,以增加 網路聲量及消費者黏著度,再加上方便的免下車取餐服務,使得晶華 的外帶外送美食在疫情期間貢獻餐飲營收達6成之多。
同時晶華觀察到防疫期間民眾仍重視節慶送禮,「晶華美食到你家 」平台因應節慶需求,除提升產能並推出冷凍宅配服務,讓2021年晶 華粽禮銷售業績年增40%。今年除端節禮盒,晶華更比照年菜外帶模 式推出「端午安心闔家宴」,創造3,200萬元業績、年增8%,還比疫 情前的2019年跳增1.08倍。
台北晶華投入零售發展多年,並以冷凍以及常溫牛肉麵站穩市場, 2020年締造逾30萬盒的佳績。疫情升級期間,晶華推出海鮮叻沙麵、 剝皮辣椒雞湯麵等新的常溫即食料理包,搭配其他零售商品如花旗蔘 烏骨雞湯、老滷蹄花、府城肉燥等,除在自家電商平台以及館內外賣 櫃銷售,也與東森購物、美式大賣場、連鎖超商與精品超市等通路合 作販售,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與銷售額。
鑑於消費者已養成上網點購美食的消費習慣,晶華於去年領先業界 推出「點食成晶」App會員紅利回饋計畫,提供滿點送客房、取餐免 排隊、外送免運費等各式禮遇,積極培養顧客忠誠度,累積會員人數 已突破10萬人,並持續擴增中。
與東森集團攜手合作的直播主,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Style Crew公司直播天王「賣魚哥王雷」、新加坡直播小天王「賣魚仔」,台灣直播天王「王三郎」、李老闆直播集團嬰幼直播天后「柒柒花媽」、美妝時尚直播天后「人妻妹紙Miya」、直播百貨天王「百縫直播阿林哥」、時尚直播小天后「超A女神泡泡兒」、香港直播卡廸爾國際控股公司、香港直播天后Ohbaby Luxury「蓉蓉」、香港綜藝天王「林盛斌BOB」等超過50位以上,東森集團並特別邀請綜藝天王吳宗憲、綜藝鬼才沈玉琳、啦啦隊女神林襄簽下年度合作,加上業界第一的直播平台「就醬播」樂播科技執行長鄭凱陽也與東森合作,全面啟動直播電商,帶動豐碩成果。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表示:「直播電商已是世界趨勢,東森看到在大陸、香港與東南亞網路直播已經創造銷售風潮,在台灣直播電商市場正快速成長,東森從新聞媒體起家再進入零售市場,開創台灣電視購物幾百億的消費市場,一路走來,東森不斷嘗試學習創新,今年是東森進軍直播電商元年,東森將整合新媒體及新零售兩大資源,加上『東森嚴選』的品質精神,要為網路直播市場打造最好的平台。」
王令麟指出,東森推動「東森嚴選」超過23年,東森對商品服務的堅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在研發端,與台大、輔大等產學合作,用科學數據說話,在生產端,合作GMP大廠,產品經得起考驗,東森設有上千席專業的客戶服務團隊支援客服,加上東森新媒體線上線下的資源協助直播主拉抬聲勢創造流量打造明星人設,6至7月開始,第一階段是在台中高鐵站設置3塊超大型看板,由天王憲哥領軍加上直播主們,東森和憲哥合作的爆品「日安玩美紅藜果膠」賣到全亞洲缺貨,緊接著新品「水純醇」以及沈玉琳代言的「天選之泉鹿胎盤」、啦啦隊女神林襄代言來自德國的「BENVOL負離子吹風機」,自然美美妝系列商品等也都創造銷售佳績,東森將會成為直播主們最強後盾。
值得一提的是,東森將會成立網紅學院,幫助更多年輕人在網路直播上成功,東森將台灣的產品透過直播跨境的合作,銷售到海外、東南亞,把直播主、台灣供應商,一起帶往寬廣的海外市場,東森集團歡迎更多的直播主、年輕人、供應商和東森站在一起,未來,東森的直播平台,將會是串聯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的跨國網紅平台。
東森集團直播電商執行長王世均表示,東森從去年底開始發展直播,短短半年時間,已經創造累積突破5億的營收,5、6月的單月業績也破億,今年業績目標20億元,2027年目標挑戰300億元,東森將累積23年的客服滿意度第一的精神用來面對直播市場的趨勢與挑戰,通過東森集團新媒體新零售平台與頭部直播主們強強聯手,東森嚴選品質,直播主替鐵粉們嚴選東森,要將最好的「東森嚴選」以及最好的服務呈現給每一位消費者。
台灣電商界年度盛事618年中慶來了!今年年中大促的焦點不僅集中在折扣,還有抽獎、信用卡回饋,加上端午節的熱鬧氛圍,讓整個消費季節更加精彩。富邦媒旗下的momo購物網、東森購物、PChome 24h、蝦皮、LINE購物,甚至韓國亞馬遜酷澎(Coupang)都加入戰團,拚出真金白銀。
雖然疫情紅利期已結束,但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仍為電商帶來新動能。今年618檔期,各平台祭出多項優惠,像是momo購物網的「破億回饋湊一咖」、東森購物的「組隊拼圖拿獎金」,還有PChome 24h的刷卡儲值最高21%回饋,都讓消費者直呼過癮。
東森購物從12日開跑,主打「組隊拼圖拿獎金」,最高可獲得3%樂透金、萬元獎金,還有限量的「折價券一鍵全領-最高325元」。PChome 24h則在618當天推出特定品牌限時最低19折起,以及刷卡儲值最高21%回饋,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
LINE購物也不甘示弱,與超過1,300家夥伴合作,提供期間限定最高LINE POINTS 18%回饋,以及免下單搶價值5萬元機票。蝦皮購物則推出「全站299元起免運」、商城85折券,以及「必囤夯品8折起」,618當天更祭出199元免運的優惠。
韓國亞馬遜酷澎今年是第二年參與台灣618,這次更是推出美食、日用、美麗健康、湊免運銅板等五大類別、上百件熱銷選品低至1折起,顯示其對台灣市場的信心。
618購物節作為台灣電商的三大盛事之一,消費者最關注的優惠當然是免運、折價券、購物金、行動/電子支付優惠與卡友優惠。今年618檔期最熱銷的五大類商品則是3C、家電、保健、餐旅票券、生活戶外運動等話題夯品。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電商來自疫情紅利受惠期正式結束,然而不少 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養成線上購物的習慣,仍可為電商帶來成長動能, 但畢竟去年基期已高,今年電商來自618檔期的業績,能否超越去年 同期仍頗具挑戰。
富邦媒旗下momo購物網今年618大促主打全站各類商品5折起優惠, 同時祭出「破億回饋湊一咖」、全通路「下單抽61.8萬元mo幣」共有 10名瓜分獎金。
東森購物618購物節12日開跑,主推「組隊拼圖拿獎金」,最高回 饋3%樂透金、萬元獎金,以及「折價券一鍵全領-最高325元」限量 3,000張。
PChome 24h除祭出特定品牌限時最低19折起,就以刷卡儲值最高2 1%、累計最高26%回饋最吸睛,並於開跑後僅一周,首位百萬刷手 出爐,可見消費者年中大慶出手毫不手軟。
LINE購物串連超過1,300家夥伴提供期間限定最高LINE POINTS 18 %回饋,以及免下單搶價值5萬元機票。
蝦皮購物主打「全站299元起免運」、「商城85折券」與「必囤夯 品8折起」三大促案,618當天則計畫祭出199元免運。
有韓國亞馬遜之稱的酷澎(Coupang)2021年7月進入台灣市場後, 今年是酷澎第二年加入台灣618電商大戰行列,美食、日用、美麗健 康、湊免運銅板等五大類別、上百件熱銷選品低至1折起。
618購物節是僅次於雙11、雙12的重要電商大檔,消費者對於琳瑯 滿目的購物節優惠活動,最重視免運、折價券、購物金、行動/電子 支付優惠與卡友優惠。
另外,今年618檔期最熱銷的五大類商品,分別是3C、家電、保健 、餐旅票券、生活戶外運動等話題夯品。
全家轉投資的全盈支付,最近可是大动作连连!5月份,全盈支付引入了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創投作為新股东,這個月1日就馬上宣布推出了一項創新的服務——「Richart全盈貸」小额信貸微金融。這個服務可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它打破了行業的傳統,將貸款金額直接打入電支帳戶,真的是超級方便! 全盈支付表示,台新創投在上個月投資了1.6億元,現在已經成為全盈支付的第三大股東,僅次於全家和玉山銀行。這次與台新創投的合作,首推的小額信貸微金融服務,真的是讓人期待。而且,全盈支付還看好了電子商務和數位金融的發展,積極布局線上電商消費場景,與91APP正式串接,讓合作品牌商家能夠選擇使用全盈支付,並享有「全家」會員點數資源,打造一個共好的支付金融生態圈。 在線上電商消費方面,全盈支付今年陸續與PChome24h、東森購物網、三立電電購等電商平台串接,現在又與台灣最大的零售軟體雲服務公司91APP合作,讓合作品牌商家的官網和APP都能使用全盈支付。自去年4月開業以來,「全盈+PAY」以嵌入式支付金融科技差異化策略切入台灣電支市場,並進駐全家便利商店、智生活與STAYFUN等場景夥伴企業APP,深耕零售、社區、職場、金融4大場景,目前會員數已突破150萬、特店通路達10萬支付點、活躍會員比例高達7成。 而全支付方面,也看到了疫後外出消費意願的提升,包括百貨、餐飲、旅遊、電商等產業都開始百花齊放。全支付積極拓展通路,持續穩定串接商家,讓用戶體驗更加出色。從1日起,全支付新增了東森購物網、中友百貨等上線,並展開夏日年中慶促銷活動,凡是在指定通路消費的用戶都能享受全支付專屬的回饋,回饋率竟然高達25%!真的是超級划算啊!
全盈支付指出,新股東台新創投上月甫投資1.6億,成為全盈支付 的第三大股東,僅次於全家、玉山銀行持股,此次兩方合作首推小額 信貸微金融服務,領先電支業界首創貸款金額直入電支帳戶,備受矚 目。此外,看好電子商務及數位金融發展,全盈+PAY積極布局線上電 商消費場景,與91APP正式串接,使其合作品牌商家可選擇使用全盈 支付,並同時享有「全家」會員點數資源,成就共好支付金融生態圈 。
線上電商消費場景部分,全盈支付今年陸續串接PChome24h、東森 購物網、三立電電購等電商平台,再與台灣最大零售軟體雲服務公司 91APP串接,使其合作之品牌商家官網與APP皆可使用全盈支付。「全 盈+PAY」自去年4月開業,以「嵌入式支付金融科技差異化策略切入 台灣電支市場,並進駐全家便利商店、智生活與STAYFUN等場景夥伴 企業APP,深耕零售、社區、職場、金融4大場景,目前會員數突破1 50萬、特店通路達10萬支付點、活躍會員比例高達7成。
另外全支付則認為,疫後外出消費意願提高,包括百貨、餐飲、旅 遊、電商等產業百花齊放,全支付通路拓展策略將積極向外發展,持 續穩定串接商家要讓用戶體驗更有感,1日起新增東森購物網、中友 百貨等上線,並於即日起展開夏日年中慶促銷,凡於指定通路消費都 能享受全支付專屬回饋,回饋率高達25%。
東森購物迎來新零售時代,2023年全力射出三箭,加速實體店擴張、培養網紅投入直播電商,並整合線上线下消費數據,以OMO模式穩固營收。
耗資上億元打造的東森廣場於去年12月15日開幕,第一季業績即達損益兩平,展現東森購物對OMO新商模布局的信心。此外,東森購物已取得台北車站地下街K區及台北榮總新醫療大樓長青樓美食廣場的經營權,即將陸續開幕,預計今年再開設二至三間複合式商場,為營運注入新動能。
東森購物3月合併營收達19.2億元,月增10%,稅後純益1.68億元,年增12.8%,EPS 1.65元。累計前三月合併營收55.3億元,稅後純益3.46億元,EPS為3.4元,主要得益於網紅直播、線上线下整合及自營商品策略的成功。
隨著線上直播帶貨風潮興起,東森購物去年12月與台灣直播平台「就醬播」、「168money」合作,開闢網紅直播通路,3月業績月增達113%。吳宗憲代言的紅藜果膠產品成為網路爆款,東森購物計劃2023年投入1億元培訓3,000名直播主,並前進各大校園挖掘直播人才。
東森購物耗資上億元打造的第一間複合式商場東森廣場去年12月1 5日開幕後,第一季業績即達到損益兩平,這也是東森購物擴大OMO新 商模布局,發展實體零售及線上線下整合的第一步。
另外,東森購物已取得台北車站地下街K區及台北榮總新醫療大樓 長青樓美食廣場的經營權,即將陸續開幕營業。東森購物今年目標再 開設二∼三間複合式商場,可望為營運增添動能。
東森購物12日公布3月合併營收19.2億元,月增10%,稅後純益1. 68億元年增12.8%,EPS 1.65元。累計前三月合併營收55.3億元,稅 後純益3.46億元,EPS為3.4元,主要受惠於網紅直播、線上線下整合 及自營商品策略奏效。
線上直播帶貨風潮興起,東森購物去年12月與台灣直播平台「就醬 播」、「168money」合作開闢網紅直播通路,3月業績月增達113%, 綜藝天王吳宗憲代言的紅藜果膠產品更因此成為網路爆款商品。東森 購物規畫2023投入1億元培訓3,000名直播主,並前進各大校園挖掘直 播人才。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昨(15)日表示,解封後人們回歸實體通路,看好實體發展,將持續投資線下。今年1月除了拿下台北車站K區經營權之外,也將承接下台北榮總新建大樓長青樓及第二門診美食廣場的經營權,經營面積合計約367坪,預計今年6月進駐營運,未來更不排除重回百貨市場,預計五年內實體營收要達到100億元。
另外,東森14日召開董事會,通過2022年財報,稅後虧損為16.55億元、每股虧損3.29元,連同保留盈餘調整數期末待彌補虧損為17.58億元,主要因重要子公司東森寵物雲去年基於資源整合及長期發展考量,將奧斯卡寵物等三家公司辦理解散,故針對2019年收購時產生之無形資產提列減損損失約3.67億元。
還有轉投資自然美因去年再受疫情衝擊,整體營收台灣及中國大陸業績皆呈衰退趨勢,獲利無法與收購時相比,故針對2018年收購之投資溢價提列減損損失6.7億元;子公司東森海洋(原東森海洋溫泉酒店)與晶華集團合作將於2025年開立「晶泉丰旅」品牌飯店,須將建物全數拆除,故提列減損損失1.75億元。
再來是轉投資東森得易購去年稅後純益為14.88億元,但年末執行「無形資產減損測試」後,提列商譽減損20億元,致稅後淨損5.12億元,公司針對此商譽減損依持股比例認列投資損失5.09億元。
另,東森購物今年1月宣布拿下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五千坪的經營權,東森購物昨日提到,接獲廠商反映,誠品要求所有廠商需拆除櫃位裝潢及設備,甚至表明即將拆除K區,恐讓廠商無法持續經營。
東森購物依法請求市府應回復原狀至「K區標案」公告時的現況,且不排除請求相關的損害賠償。
東森國際111年度稅後淨損16.55億元、每股虧損高達3.29元,期末 待彌補虧損為17.58億。
為改善財務結構擬辦理減資17.58億元,減資比約36.93%,預計減 資後實收資本額為30.02億元,將待5月30日股東會通過、並經主管機 關核准後,由董事會另訂減資基準日。
東森國際前兩年甫辦理現金減資,今年再針對四家轉投資事業做一 次性減資彌補虧損,包括子公司東森寵物雲旗下奧斯卡寵物等三家公 司辦理解散,故針對2019年收購時產生的無形資產提列減損3.68億元 ;轉投資自然美因受疫情衝擊,整體台灣及中國業績皆呈衰退,故針 對2018年收購之投資溢價提列減損6.79億元。
另外,東森海洋提列減損損失1.76億元;此外,轉投資東森得易購 去年稅後淨利為14.88億元,惟年末因執行「無形資產減損測試」後 提列商譽減損20億元,致稅後淨損5.12億元,針對此商譽減損依持股 比例認列投資損失5.09億元,綜合以上減損,損失合計17.31億元。
王令麟說,東森集團2022年營收347億,較2021年微幅下滑,主因 東森自然美兩岸業務受疫情影響,不過在調整銷售策略及東森自營品 支持下,東森得易購111年稅後淨利14.88億元,另東森新媒體、東森 寵物雲、東森國際營收均持續成長,今年集團總營收目標是397億元 ,獲利目標28-30億元。
東森集團去年12月開出東森廣場,更於今年一月拿下台北車站K區 地下街經營權,原經營者誠品生活與台北市產業局市場處合意終止租 約並協議三月租約期滿,未料近期續約廠商反映誠品要求所有廠商清 空,誠品生活回應以舊合約依法處理;王令麟說,若公部門不處理只 有訴諸司法,十天前已申請假處分,預計月底會有結果。
王令麟預估,北車K區之外,即將簽下的北榮新建大樓美食廣場經 營權,營業額有上看6億空間;東森廣場約2億元;未來還有2025年完 工啟用的東森林口總部大樓,線下零售業版圖逐步成形,且不排除直 接開百貨公司,預計五年目標百億元。
對今年景氣,他表示外冷內熱仍有信心,他認為,電商產業發展1 8年後開始回頭,全球都在線上線下結合,東森未來定位是B2C2B,集 團營收來自實體至少會有一半,而網路電商更新拓展網路直播銷售, 至於東森購物預計2025年掛牌上市,王令麟表示,上不上市已經不是 重點,重點是要賺錢。
彭鴻珷表示,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帶領集團同仁長年熱心公益,關懷偏鄉兒童、弱勢家庭,「愛的早餐」專案16年來不間斷已投入逾5千萬元,讓3萬個學童不會餓肚子上學。
此次東森購物與慈濟基金會進行企業共善合作協議簽約,東森購物設立的「共善專區商品」每年將提撥銷售金額1%捐給慈濟,以幫助台灣「弱勢家庭」、支持「學童教育」、協助「偏鄉發展」、發展「安美計畫」為目標進行合作,並關注國際援助、淨零碳排等重要永續發展(SDGs)議題,發揮ESG的核心價值。慈濟會員加入東森購物會員可享贈送800枚東森幣。
根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占總人口13%,但不同於過往刻板印象中的宗教素,更多人認同愛健康、愛地球、愛動物為訴求的蔬食飲食。
有鑑於此,東森購物首波推出的「共善商品」為「東森農場-蔬食餐盒」,包含川菜宮保雞丁飯、韓式經典拌飯、韓式部隊鍋、麻辣臭豆腐,兩道主食,兩種湯品共4種口味,皆為素食商品,預計17日在東森購物電視通路開賣,22日在全家便利商店上架銷售。此次東森購物與慈濟基金會簽訂企業共善協議,攜手做公益,期盼讓台灣社會變得更美好。
而東森購物宣布取代誠品,拿下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經營權,預計今年4月1日接手;未來誠品在台北車站商圈僅剩下「誠品台北車站捷運店」的專櫃美食商場,書店形同退出商圈。
東森表示,未來不排除進駐東森寵物雲和東森自然美,也將於農曆過年後拜訪誠品,探詢誠品書店和文具館的續租意願。
京站董事長林怡均表示,這是京站成立13年以來第一次跨出雙北,將與隆遠團隊協力,創造桃園新地標。新店落於桃園區同德段19地號土地,計畫興建商業大樓作為經營零售商場,由京站承租經營,租期20年,基地面積615.4坪,大樓面積估達6,775坪,興建地下五樓至地面12樓。
京站將以美食文化以及生活品味,打造成為桃園藝文特區地標,預計2027年底營運。目前京站分店有台北車站的京站購物中心,以及在中山捷運站的「R10心中山爵士廣場」,還有新北市新店小碧潭店。
東森購物董事長王令麟曾表示,電商已進入死亡交叉,因此開實體店和培養網紅投入直播電商將是未來營運重點,因此去年12月選在東森中和總部開出複合型商場「東森廣場」,昨天再宣布取得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的經營權,取代誠品。
台北車站K區在疫情前一年營收約6億元,疫情三年期間,平均年營收4億元,東森購物預計4月1日接手台北車站K區經營。東森購物主管表示,未來將提供更多活動及服務年輕同學的跳舞空間,也評估提供外籍移工固定聚會的友善空間,不排除進駐東森集團旗下各店。
誠品表示,因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後續標案增加不合理限制,亦妨礙廠商正當公平競爭,故公司未再參與投標,並已依法向市政府及監察院提出申訴陳情。
據了解,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原本是由誠品在2020年標下5年的經營 權,去年受到疫情衝擊、地下街人潮驟減,誠品因此在2022年3月向 台北市政府提出提前終止契約訴求,台北市政府決定重新招標,上周 由東森購物奪得。
對此誠品回應,因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後續標案添加不合理限制, 也妨礙廠商正當公平競爭,故誠品未再參與投標,並已依法向市政府 及監察院提出申訴陳情。據了解,誠品所謂「不合理限制」,是指誠 品生活自2010年起得標營運K區地下街(站前店),在去年因疫情不 可抗力緣由,與台北市產發局市場處合意終止租約,雙方並協議營業 至今(2023)年3月租約期滿為止。但因此,也被限制不能參與投標 ,誠品認為此舉不合法理,已依法向市政府及監察院提出申訴陳情。
東森購物表示,這次取得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五年經營權,至2028 年截止,東森購物以租金每個月408萬元,再按照盈收抽成付給台北 市政府。據了解,誠品2020年以每月826萬元租金、外加需付給台北 市政府的抽成,這次東森購物幾乎以相當於誠品不到一半的租金成本 取得K區地下街經營權。
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5,000坪空間,每年平均4,000萬人次進出,疫 情前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每年營收約6億元,疫情三年期間,平均每年 營收落在4億元。
東森購物表示,K區地下街未來除維持進駐既有美食街廠商 ,考量 許多年輕學子經常在K區地下街排練舞蹈、舉辦活動,東森購物4月1 日正式接手經營後,將規畫更多青少年活動及服務,並評估提供外籍 移工固定聚會的空間。
其中momo限量搶購年貨盛宴刷卡兆豐卡最高打5折,等於可以再多 買一道菜。台新@GoGo卡網購則最高有13.5%回饋、中信ALL ME卡網 購最高12%回饋、國泰世華CUBE卡最高11%回饋,永豐卡網購分期滿 額最高回饋到5,000元,對於沒空逛實體百貨、量販店的人來說可多 加利用。
兆豐銀指出,兆豐全卡於momo、PChome、東森購物及生活市集刷滿 額,最高回饋3,000元。momo限量搶購年貨盛宴再享5折起。台新銀推 「@GoGo卡」於momo、PChome、蝦皮刷卡單筆滿滿額最高享13.5%回 饋。
中信銀表示,今年3月底前「ALL ME卡」綁定至PChome 24h購物指 定連結享消費禮最高12%回饋、1月底前於博客來刷中信卡單筆消費 滿2,000元以上也有10%刷卡金回饋(每戶回饋上限5,000元);「Y ahoo卡」在Yahoo購物中心、Yahoo商城、Yahoo拍賣最高享6%回饋。
中信「LINE Pay卡」也有相當多優惠,JCB卡別每周四momo購物網 享LINE POINTS 6%,每周回饋歸戶上限100點,每周登錄名額限650 名;VISA卡別家樂福線上購物享LINE POINTS 5%,歸戶每月回饋上 限100點,每月登錄名額限5,000名;全卡至SHOPBACK「中信LINE Pa y信用卡專區」登錄,連至i3Fresh愛上新鮮網享LINE POINTS 8%。
永豐銀說明,永豐全卡在momo、PChome、YAHOO!、東森購物等各 大網購/電視購物,分期滿額最高回饋5,000元(限量);網購/TV 購/型錄購物全通路,總累積分期最高回饋6,888元(限量),皆需 完成登錄。
國泰世華銀也指出,全卡於momo購物網、PChome 24h購物、蝦皮購 物及Yahoo購物中心等電商平台單卡刷卡滿額最高回饋2,000元。刷「 CUBE卡」選擇「玩數位」方案,筆筆再享3%小樹點(信用卡)回饋 無上限,最高11%回饋。
台北榮總醫院美食廣場經營權今日將招標,由於北榮美食廣場年營 收上看6億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據傳,今年有意投標廠商包括義 美吉盛、大成長城、南仁湖、東森購物、京站、新東陽、美耐德、微 風廣場等。
北榮美食廣場上回招標是2015年11月,當時由義美吉盛得標,原經 營商大成長城強調第一次評審時大成排名第一,但甄審會特定委員主 導廢棄原甄審結果,重新評審變成義美吉盛得標。雙方爭訟3年,最 高法院判決大成勝訴,根據判決內容,法官認為北榮的甄審委員被誤 導判斷。
有鑑於2015年招標程序導致爭訟多年,今年招標前有專家建議,不 要讓資格標審查、評選標準成替特定廠商護航的工具,且因投標公司 都有相當規模或實績,資格不會有問題,應該依權利金高低由價高者 得,為最公平、也是最有利政府部門的招標方式。
專家指出,資格標容易產生弊端,殷鑑不遠的是今年5月疫情吃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急向22家廠商採購快篩試劑,被踢爆其中1 家廠商「高登環球生醫」前身為小吃店,資本額僅200萬元,要如何 採購10多億的快篩試劑?因此如果公家標案若只靠資格標把關,容易 產生弊端,呼籲此次北榮辦理美食廣場經營權招標案不要重蹈覆轍。
此外,呼應2023年起基本薪資調漲,東森寵物也宣布率先調薪10. 9%,優於市場平均調幅。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表示,今年發出的年終獎金,將近占集團營業 淨利13%,重賞才有勇夫,未來還要發掘有能力的人才。
東森購物1∼11月累計合併營收240億元、稅後純益淨利14.4億元, 每股稅後純益(EPS)14.13元。2022上半年東森購物獲利仍繳出10% 的正成長,不過到了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步解封,消費回歸實體零售市 場,加上草莓網被美元升值的匯差吃掉利潤,以及熊媽媽買菜網接連 虧損,東森購物獲利表現相對突出,今年前三季營業利益率7.6%。
王令麟強調,東森購物除了年終獎金最高可領5個月,針對最新發 展的OMO事業「東森廣場」,更鼓勵員工投入,將適時給予獎金鼓勵 。
另外,全台最大寵物連鎖店東森寵物以實體店為主要經營模式,2 021年營收21億元,穩坐寵物通路市場龍頭,目前門市127家,2023預 計達成展店150家目標,同時也與慈愛醫院進行策略合作,提供更完 整的寵物服務。
不只是康迅數位(Payeasy),像是東森購物網就回頭布局實體通 路,新零售則是跨足網紅電商社交平台。
Payeasy之所以能夠轉型為封閉型網站,靠的就是穩定的流量為其 底氣。2018年時,該網站有5成的流量來源,需要透過廣告採購導流 而來,隨著企業會員愈來愈多及趨於穩定,到了2022年時只有2%的 流量是靠網路廣告而來。由於不需要依賴外部廣告進行導流,就可以 有穩定的交易量,且2022年的交易額比2018年時成長兩倍,所以Pay easy決定專心為企業服務、順利轉型。
目前台灣的電商平台中,momo富邦媒穩居龍頭,網家雖然連虧四季 ,但每年也有400多億元的營業額。
而非前二大的電商業者,多半需要透過購買廣告的方式取得流量及 會員,當流量成本一直墊高的情況下,業者每爭取到一個客人、一筆 訂單的行銷成本大增。
社群電商、團購網站486,對於流量成本墊高,就有切身之痛。舉 例來說,2018年725萬元廣告費,可創造的業績約有8,600萬元,ROA S(廣告投資報酬率)為11.9,亦即每花一元的廣告費用,可創造11 .9倍的營收效益。
但到了2021年時,全年投入Meta的廣告費用拉高到2,100萬元,收 益卻約9,500萬元,ROAS只有4.5,短短三年內,流量成本成長一倍多 。486就表示,由於這幾年臉書及主要的搜尋引擎業者,不斷降低觸 及率及改變演算法,業者投入的廣告費用不斷拉高,但是投資報酬率 及廣告效果卻是有限。
東森購物董事長王令麟日前也開了第一槍,他直言台灣電商市場只 有momo一家獨大,連第二名都不易生存,他旗下的草莓網及熊媽媽買 菜網也收攤了,東森購物反而找回老本行,開設大型複合型商場。
而Payeasy總經理李易騰19日也坦言,綜合電商市場競爭激烈,二 線業者生存不易,需要轉型及走出自己的路。
由於流量成本變高,這也使得自帶流量的網紅獲得供應商的青睞, 包括新零售、美賣科技、美而快及歐買尬等電商業者,2023年也都轉 向看好網紅經濟與直播商機,不與大型電商業者正面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