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新聞】 近年來,台灣金融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全體37家銀行累計稅前淨利達2,495.95億元,雖然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13.23%的衰退,但與第二季相比已經顯著改善。這個數字反映了台灣金融市場在疫情影響下的復甦進程。 在這37家銀行中,京城銀行以每員工平均貢獻589.53萬元奪得冠軍,上海商銀則以576.9萬元獲得亞軍,結束了連續四季的冠軍地位。兆豐銀行以351.03萬元的平均貢獻度進入前三名,這是自2020年第二季以來的首次。而台北富邦銀行則從第三名下滑至第四名,但與第一季相比,其表現仍然出色。 在員工貢獻度方面,花旗銀行以270.14萬元的平均貢獻度排名第六,這家外商銀行的表現值得矚目。此外,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行、元大銀行、第一銀行和?豐銀行也分別進入了前十名。 對於這些數據,銀行主管表示,隨著台灣疫情控制得當,內需消費逐漸恢復,銀行員工的平均貢獻度也逐季上升。雖然2020年第四季疫情再次衝高,但台灣的金融市場仍保持穩定,多數中大型銀行的獲利表現好於第三季。 銀行主管預計,隨著疫苗接種的進行,金融市場對疫情的反應將逐漸緩和,銀行的獲利和員工貢獻度將繼續朝向穩定的方向發展。這對於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該銀行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將對整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據央行統計,37家國銀2020年第三季平均每一行員獲利貢獻,共有15家逾200萬元,排除輸出入銀行的338.77萬元及農業金庫的382.35萬元外,其他35家商業銀行中,第一名是京城銀行589.53萬元,第二名的國銀模範生上海商銀576.9萬元,結束連續四季的冠軍寶座,第三名為國銀龍頭的兆豐銀351.03萬元,為繼2020年第二季光榮回歸前十大後,再上一層樓進入前三大。
2020年第二季底第三名的台北富邦銀行退後一名至第四名、為345.08萬元,但與2020年第一季時的第六名相比,表現仍相當亮眼。第五名的中信銀275.43萬元,前進二名進入五大。第六至第十名依序為國泰世華銀行297.07萬元、花旗銀行270.14萬元、元大銀行243.02萬元、第一銀行的240.68萬元、?豐銀行225.14萬元。
銀行主管表示,台灣疫情2020年第二季之後控制良好,第三季仍居防疫模範生地位,隨6月國內解封,進入暑假瘋國旅,內需消費也幾乎回到疫情前,因此,情況最壞的第一季過去後,國銀員工平均貢獻度也逐季向好。統計顯示,37家國銀仍僅八家較2019年同期成長,前十強也僅兩家表現出現年成長。
員工貢獻度前十名中,公股銀行有兆豐、一銀兩家,外商銀有花旗、?豐兩家,另六家均為本國民營銀行。
銀行主管指出,走過2020年疫情肆虐,儘管2021年疫苗開始接種,但後續是否能真的跟疫情完全說再見還不得而知,可確定的是「最壞情況已過」,金融市場對於疫情的反應將趨於緩和,畢竟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反應在銀行獲利及員工平均貢獻明顯改善。
銀行主管認為,2020年第四季進入秋冬時節,國際上疫情又衝高,但台灣還是平穩不變,再就各中大型銀行自結獲利,表現多數好於第三季,預估2020年第四季底銀行獲利及員工貢獻度,仍續朝向更穩定的發展。
金管會最近大動作,推動了財富管理2.0計畫,結果讓台灣金融圈掀起了一陣風暴。首批三家銀行和四家券商通過了這項計畫,專注於那個擁有超過1億元資產的「高資產客群」。這群客戶成了2021年土洋金融機構爭相搶奪的焦點,各銀行紛紛搶人才、搶客戶、搶金融商品,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台灣花旗商業銀行。
花旗、星展和渣打這些外資銀行,他們的財富管理服務都強調是針對「私人客戶」。這些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跟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相當接近。在國際銀行私銀總管理資產(AUM)的排名上,花旗和HSBC都差不多有1,350億美元,而瑞銀則是420億美元。
HSBC(台灣)的資深副總裁陳怡婷提到,HSBC私銀業務在2020年進行了整合,現在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信貸、工商金融等。為了服務好私銀客戶,他們也採取了「差異性模式」,目前團隊約有30人,計畫在2021年擴大服務範圍。
銀行們也開始向外徵才,以兆豐銀行為例,他們挖角了擁有CFP證照的經驗理專。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則開出了「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的職缺,要求應徵者具備結構型商品銷售人員資格測驗、信託業務證照、衍生性金融商品證照等。花旗銀行則尋找「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要求應徵者對全方位金融相關服務交易有深入了解。
星展銀行甚至將徵才範圍擴大到中南部,他們的「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市場的拓市主要是因為新增客戶的增長,台灣近年來民間財富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已經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金管會大刀闊斧推動財富管理2.0新政策,結果就是銀行圈內掀起了一股搶人才、搶客戶、搶金融商品的狂潮。其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這樣的外商銀行,他們的財富管理部門早就按捺不住,年後換職潮來臨前就開始大舉徵才,徵求各種專業人才。這次我們來聊聊這股熱潮背後的故事。
其實,外資銀行在台灣的財富管理服務早就有了,但服務對象各有不同。像是花旗、星展和渣打,他們都強調自己提供的是「私人客戶財富管理」服務,這些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跟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非常接近。
在這場財富管理競賽中,各銀行的總管理資產(AUM)也有差異。以HSBC和花旗為例,他們的AUM都超過了1,350億美元,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而瑞銀則以420億美元的AUM,成為全球最大的獨立私銀。
在台灣,HSBC(台灣)資深副總裁暨私人銀行處負責人陳怡婷表示,HSBC私銀業務在2020年2月全部整合在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之下,現在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靈活信貸、工商金融等。但為了服務好私銀客戶,他們也採取了「差異性模式」,目前團隊人數約30人,計畫在2021年擴大服務範圍。
銀行為了快速成長,向外徵才成了不二法門。兆豐銀行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剛取得財富管理2.0業務核可,就高薪挖角有CFP證照的經驗理專。法商法國巴黎銀行也開出了「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的徵才條件,要求應徵者具備多種證照。而花旗銀行則徵求「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要求應徵者懂「全方位」的金融相關服務交易。
此外,私銀財管經理的徵才範圍也從2020年中旬擴大到中南部。星展銀行就開出了「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的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市場的拓市主要是因為新增客戶的趨勢,而台灣近年來民間財富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已經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外銀台灣子行都有財富管理服務,僅服務客群有差異化,花旗、星展和渣打均強調是「私人客戶財富管理」。財管2.0通過的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較接近於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ㄏㄨㄟˋ)豐、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
兩種類型的外銀財管服務,各有千秋,在國際機構統計國際銀行私銀總管理資產(AUM)也有差異,(ㄏㄨㄟˋ)豐、花旗各以1,350億美元左右排名三、四,而「全球最大獨立私銀」的瑞銀AUM為420億美元。
(ㄏㄨㄟˋ)豐(台灣)資深副總裁暨私人銀行處負責人陳怡婷表示,(ㄏㄨㄟˋ)豐私銀業務可說是浴火重生,2020年2月全部整合在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之下,在台灣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靈活信貸、工商金融等,但服務私銀客戶也需「差異性模式」,因此目前匯豐私銀團隊約30人,2021年計畫要擴大服務。
向外徵才,是銀行財管團隊成長的快速方法,以甫取得財管2.0業務核可的兆豐銀行為例,高薪挖角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證照的有經驗理專。
法商法國巴黎銀行開出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PrivateBanker)徵才條件,應具備證照多達結構型商品銷售人員資格測驗、信託業務證照、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
花旗銀行開出的「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banker)徵才條件,要懂「全方位」的金融相關服務交易,舉凡股票、債券、外匯及其他國際金融投資市的分析及財富管理規劃。
且私銀財管經理徵才從2020年中旬擴大到中南部,星展銀行開出的「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目前的拓市多是新增客戶趨動,台灣近年民間財富成長快速,已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花旗台灣已連續兩屆獲得菁業獎同一領域的殊榮,上屆為企業社會責任(CSR),這次是率先與全球跨國企業同步提升到ESG架構,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我們的ESG十大建設,真正反應出全體員工的努力成果,做為一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深耕台灣56年,對於永續經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花旗(台灣)銀行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策略,於2018∼2019年打造「花旗ESG重點十大建設」,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為依歸布建ESG發展藍圖,已具體實踐14項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原本CSR報告書升級,預計2020年出版花旗台灣第一本ESG認證報告書。
花旗銀在落實環境面向、社會共融面向,以及公司治理面向均有實際佳績,如花旗台灣支持政府投資「5+2」新創產業政策,協助台灣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放貸約新台幣702億元,為外銀第一。再如聚焦青年培力,推動「PathwaystoProgress邁向成功之路」專案,幫助超過1千位年輕人成功進入職場,同時推廣理財教育,受惠人數超過50萬人。花旗銀並響應政府2030雙語國家政策,培育青年獨立思辨能力,以接軌國際競爭力。
花旗(台灣)銀行表示,信任,是金融行業運作的基石。花旗台灣透過架構透明完善的內部控制及監督制度,使得企業得以穩健經營,同步致力創造友善平權的職場環境,積極推動性別平等。
展望未來,銀行將運用金融業的核心實力,不僅要做客戶的最佳夥伴、成為員工最佳的工作場所,同時致力於深化ESG,期望發揮金融的正向影響力,創造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永續發展。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我們很榮幸今年獲得菁業獎的肯定,同時也看到全世界的公司企業,對於 ESG的重視愈來愈深,而花旗台灣銀行也把原本的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ESG架構,我們的ESG十大建設,也真正反應出我們全體員工的努力成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深耕台灣56年,我們對於永續經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花旗(台灣)銀行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策略,於2018年到2019年打造「花旗ESG重點十大建設」,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依歸布建ESG發展藍圖,已具體實踐14項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原本CSR報告書升級,預計在今年出版花旗台灣第一本ESG認證報告書。
展望過去兩年的「花旗ESG十大建設」,在環境面向,花旗台灣支持政府投資「5+2」新創產業政策,協助台灣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放貸約新台幣702億元,為外銀第一。
花旗台灣積極響應政府綠能與減塑政策,結合年輕世代的NGO,推動國內第一張公益再生能源憑證,及首創海洋廢棄物圖鑑,藉由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讓綠能減碳及環境保護跳脫傳統思維。
社會共融面向上,花旗聚焦青年培力,推動「Pathways to Progress邁向成功之路」專案,已幫助超過1,000位年輕人成功進入職場,同時推廣理財教育,受惠對象擴及到學生、新移民等多元族群,足跡遍及全台,受惠人數超過50萬人;並響應政府2030雙語國家政策,培育青年獨立思辨能力,以接軌國際競爭力。
【台灣金融新聞】花旗銀行大動作!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及App升級,帶給消費者全新體驗
花旗(台灣)銀行近日宣布,為提升消費者體驗,推出一系列信用卡優惠及App升級措施,讓消費者在享受信用卡好處的同時,也能輕鬆掌握金融服務。
首先,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全面升級,新戶申辦最高可享行動支付10%回饋,無論國內外消費,都不再受限。此外,花旗寰旅卡及Citi Prestige卡也進行了權益升級,與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結合,帶來全新的消費模式。
不僅如此,花旗銀行也對數位金融服務進行了升級。即日起,消費者通過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就能進行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一指之間就能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及資產明細。花旗更結合大數據,為客戶量身訂做專屬優惠,即時提供最新產品資訊。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Muge Yuzuak表示,花旗在台灣市場受到集團重視,進行了多項投資,包括數位體驗及系統升級,展現台灣市場的重要性。她強調,花旗致力於提供客戶精緻的金融服務,這次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App升級,就是為了讓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及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信用卡暨信貸事業群負責人蘇育徵則指出,疫情改變了國人消費習慣,這次推出的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正是針對這一現象的回應。她提到,疫情後,國內二到三天的輕旅行比率上升了30%,非航空類的哩程數兌換率成長2.5倍,顯示消費者對於停車、帳單折抵等服務的需求增加。
總結來說,花旗銀行的這次升級措施,不僅提供了更多消費優惠,也強化了數位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顯示花旗在台灣市場的決心與實力。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昨日盛大宣布,為迎接數位金融時代,將對三大信用卡權益進行升級,並同步推出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升級版。現場由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數位化通路與客戶體驗中心負責人聶詩、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Muge Yuzuak,以及信用卡暨信貸事業群負責人蘇育徵共同主持發表會。 此次升級的重頭戲,當屬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的無門檻回饋優惠。從即日起,無論是國內外消費,都無限制於特定通路,新戶申辦最高可獲得行動支付10%的回饋。此外,花旗寰旅卡和Citi Prestige卡也將與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結合,全面啟動權益升級,讓卡友們享受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數位金融服務方面,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也進行了重大升級。現今,只要登入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即可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並一指之間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以及資產明細。花旗還結合大數據,打造客製化的金融服務,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量身訂做專屬優惠,並即時提供最新的產品資訊。 慕嘉Muge Yuzuak強調,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獲得集團在整體消金業務上的重金投資,這不僅體現了台灣市場的重要性,也顯示了花旗對提供客戶精緻金融服務的承諾。她提到,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App升級,旨在幫助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蘇育徵則分析,疫情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輕旅行比率上升,航空相關服務的哩程使用率下降,而非航空類的哩程使用率則成長2.5倍。針對這些變化,花旗推出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以迎合市場需求。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更是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即日起無最低消費門檻,國內外消費通路皆可享受2%回饋。花旗寰旅卡客戶則享有哩程兌換全新選擇,而Citi Prestige則為慶祝六周年推出新戶限時申辦優惠,新戶可獲得2萬元STUDIO A禮券。
包含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不限國內外,不限消費通路,新戶申辦最高可享行動支付10%回饋;花旗寰旅卡、Citi Prestige卡更結合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全面啟動權益升級服務,提供卡友煥然一新的消費模式,享受精采生活。
同時,花旗同時升級數位金融服務,即日起登入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即可進行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一指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以及資產明細,花旗並進一步結合大數據,打造客製化的金融服務,依據客戶消費習慣,量身訂做屬於客戶的專屬優惠,即時提供客戶最新的產品資訊。
慕嘉表示,花旗(台灣)獲得集團在整體消金業務上的投資,包括數位體驗、系統升級等,展現台灣市場的重要性。花旗致力提供客戶精緻的金融服務,因此,我們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升級,協助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及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蘇育徵指出,之所以一次推出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原因是疫情改變國人消費習慣,國內二到三天的輕旅行比率,在疫情後上升了30%。信用卡哩程數在航空相關服務的兌換,使用率下降80%,非航空類的哩程數兌換率成長2.5倍,其中又以轉換到市區停車、帳單折抵等服務最多。
被譽為消費神卡的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無最低消費門檻,不限消費場域,全面助攻直覺式消費,國內外不限消費通路,盡享2%回饋。花旗寰旅卡客戶亦可享有重量級回饋,即日起推出哩程兌換全新選擇。Citi Prestige推出六周年慶,即日起至12月31日,新戶限時申辦,可享新戶尊榮刷卡禮2萬元STUDIO A禮券。
花旗台中民權分行盛大更名大益分行,展現深耕台灣決心
為提供客戶更舒適的金融服務空間,花旗台中民權分行正式更名為大益分行,並於11月20日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這次喬遷更名,不僅是空間的升級,更是花旗深耕台灣市場,實踐在地服務承諾的具體行動。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表示,花旗自進入台灣市場以來已經56年,對台灣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全新的大益分行,正是花旗對台灣投資承諾的具體體現。
大益分行位於台中市知名的Sky Green建築,這棟建築不僅獲得LEED銀級綠建築標章,還榮獲德國iF Design Award全球住宅建築獎和2020英國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亞太最佳住宅建築獎。這樣的地理位置和建築設計,讓台中客戶能在明亮舒適的綠色環境中,享受花旗專業的理財服務。
原民權分行在台中地區已經服務超過28年,為了滿足台中地區客戶的需求,分行不僅更名為大益分行,還搬遷至南屯區新址。新的大益分行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台中新興發展的黃金商圈,方便客戶即時獲得便捷的服務。
大益分行內設有「全方位諮詢理財區」,讓客戶能夠接受理財專員的一對一諮詢服務,同時也能即時掌握產品資訊和網路銀行服務,體驗數位金融的創新服務。
花旗不僅持續升級分行設備,還精進金融服務,今年以來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肯定,包括《財訊雙週刊》「財富管理大獎-外商銀行最佳服務獎」、《讀者文摘》「財富管理金獎」,以及《金融亞洲雜誌Finance Asia》「最佳國際銀行」殊榮,這些榮譽充分顯示了花旗在金融服務上的長期耕耘和客戶的認可。
花旗台中民權分行搖身一變,成為大益分行!為了給客戶提供更舒適的空間和專業的金融服務,這家銀行在11月20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花旗在台灣深耕56年,對台灣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透過打造全新的大益分行,展現了他們對台灣的投資承諾。花旗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表示,將不斷投資技術與服務,提供客戶與時俱進的全方位金融理財服務。 位於台中市知名的Sky Green建築內,大益分行不僅地理位置優越,還榮獲多項獎項,包括LEED銀級綠建築標章、德國iF Design Award全球住宅建築獎和2020英國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亞太最佳住宅建築獎。這個綠色友善的環境,讓台中客戶在明亮舒適的空間中享受花旗的專業理財服務。 原民權分行在台中地區經營已經超過28年,為了滿足台中地區客戶的需求,分行從民權路搬遷至南屯區新址,並更名為大益分行。這個新址位於公益路,連結台中市的五期與七期重劃區,是台中新興發展的黃金商圈。 大益分行內設有「全方位諮詢理財區」,讓客戶能夠接受理財專員的一對一諮詢服務,同時也能即時掌握產品資訊和網路銀行服務,體驗數位金融的創新服務。花旗不僅升級分行設備,還精進金融服務,今年來已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肯定,包括《財訊雙週刊》「財富管理大獎-外商銀行最佳服務獎」、《讀者文摘》「財富管理金獎」以及《金融亞洲雜誌Finance Asia 》「最佳國際銀行」殊榮,顯示花旗在金融服務上的努力和成果。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表示,深耕台灣56年,看好台灣的發展潛力,花旗打造全新大益分行,充分展現花旗投資台灣的承諾。秉持客戶至上的理念,花旗將持續投資技術與服務,提供客戶與時俱進,全方位的金融理財服務。
嶄新的大益分行位於台中市知名建築Sky Green,本棟建築物榮獲LEED銀級綠建築標章,更於2020年獲得德國iF Design Award全球住宅建築獎和2020英國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亞太最佳住宅建築獎,結合低碳環保理念與極具現代感的設計,提供台中客戶在明亮舒適的綠色友善環境中,享受花旗專業理財服務。
大益分行原為民權分行,著眼於台中都市計畫發展,為滿足台中地區客戶即時便捷的服務,同時擴展分行業務,民權分行更名為大益分行,並搬遷至南屯區新址。大益分行所在的公益路,連結台中市五期與七期重劃區,貫穿台中市西區與南屯區,屬於台中新興發展的黃金商圈,地理位置優越。
原民權分行在地經營已經超過 28 年,大益分行結合數位理財服務,客戶可在「全方位諮詢理財區」接受理財專員一對一諮詢服務,同時也能即時掌握產品資訊、網路銀行服務,體驗數位金融的創新服務。
花旗致力升級客戶體驗,不僅持續更新分行設備,並精進金融服務,今年以來持續獲得國內外大獎肯定,包括《財訊雙週刊》「財富管理大獎-外商銀行最佳服務獎」、《讀者文摘》「財富管理金獎」,以及《金融亞洲雜誌Finance Asia 》「最佳國際銀行」殊榮,顯示花旗在金融服務的長期耕耘,深獲客戶及社會支持。
金融科技風雲變幻,各大銀行紛紛展開數位轉型,其中花旗集團旗下的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也不例外。近期,花旗創投(Citibank Ventures)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動作相當亮眼,不僅獲得華爾街金融科技最佳投資人殊榮,更在拓展市場和人才佈局上不遺餘力。 隨著疫情對數位服務需求的推動,金融業的數位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根據CBInsight統計,2020年最活躍的金融科技投資人中,雖然創投基金、天使投資人和私募股權業仍佔據領先地位,但金融機構對種子募資階段的金融科技新創事業也日益關注。花旗創投便是這股趨勢下的佼佼者。 自2019年4月啟動以來,花旗創投加快對新創公司的投資步伐,截至目前,其投資組合已經擁有近70家企業,其中包括企業供應鏈平台C2FO。此外,花旗創投在投資決策上也顯示出相當的彈性,已有多家投資企業成功退出。 今年第四季度,花旗創投更進一步拓展拉丁美洲市場,並成功挖角高盛最資深的技術人員之一MoeMatar擔任其雲計算平台的董事總經理。MoeMatar的加入將協助花旗集團將更多金融服務功能轉移到公共雲,進一步強化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這次在創投領域的強大動作,不僅體現了對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信心,也展現了其在數位金融領域的決心。未來,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將如何發展,我們將繼續關注。
花旗銀行台灣分行近期宣布了一項重要決策,將暫停其網路銀行及行動生活家「eFX外匯交易」服務中的新台幣與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這項措施將自11月11日起生效,但客戶仍可透過「eFX外匯交易」辦理其他外幣間的幣別轉換。此舉背後的原因是央行對匯市進行的調節,特別是下午3點半的「央行調節時間」,這段時間內的匯率變動可能帶來客戶的短期利益,但對銀行來說卻增加了交易風險。
花旗銀行客服中心表示,為了確保客戶的交易額不會超過央行要求的50萬元上限,並且能夠統一計算交易額,該行將引導客戶使用網路銀行及行動生活家的「轉帳/繳款/換匯」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花旗銀行首次對外匯交易服務進行調整,10月14日時,該行已經公告將新台幣和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時間調整為銀行營業日上午9點至下午3點半。
業內人士指出,花旗銀行此舉主要是受到央行調節的影響。在盤中買進美元、下午4點賣出的交易模式,雖然可能帶來匯差收益,但也會讓銀行交易室成為央行關注的對象,進而增加交易成本。因此,花旗銀行決定暫停新台幣和其他外幣的交易,以降低風險。
新台幣今年匯價表現亮眼,亞太貨幣走升位居首名。由於央行在盤中、盤尾進行的調節,美系銀行外匯交易室虧損連連。隨著RCEP的簽署,外銀預期亞太貨幣對美元將在2021年繼續升值,新台幣預期將繼續走強。富達國際助理基金經理人薩姆森(Ian Samson)認為,RCEP將促進亞洲出口增長和生產能力,進一步推動亞洲貨幣對美元的升值趨勢。
金融科技風雲變幻,台灣的銀行業也不落人後,積極投身於數位轉型和新創投資的浪潮中。近期來,國際大型銀行紛紛加碼對新創公司的投資,其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的動作尤其引人注目。 隨著數位服務需求隨著疫情加劇,金融機構加速了數位轉型的腳步。據全球早期投資平台CBInsight統計,2020年最活躍的150家金融科技投資人中,金融機構對種子募資階段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也表現出濃厚興趣。銀行與大型科技業的合作日益緊密,數位銀行服務和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實體分行數量也逐漸減少。 瑞銀集團的「UBSNext」計畫,便是一個投資數位新創公司的典範。該集團計劃投資2億美元於數位新創公司,並與全球創投基金Anthemis展開戰略合作,加速金融科技相關專案的育成。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瑞銀在財富管理業務上的數位化進程,也讓市場看到了其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 與瑞銀同樣積極的還有花旗創投。雖然花旗創投的運作時間晚於渣打創投,但自2019年4月以來,花旗創投加快了對新創公司的投資步伐,目前投資組合已擁有近70家公司。花旗創投的投資決策相當靈活,已有多家公司成功退出投資。 今年第四季,花旗創投更進一步拓展拉丁美洲市場的金融科技領域,並挖角高盛最資深的技術人員之一MoeMatar擔任其雲計算平台的董事總經理。MoeMatar將協助花旗集團將更多金融服務功能轉移到公共雲,這將進一步加強花旗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花旗銀行台灣分行近期宣布了一項重要決策,即自11月11日起暫停其網路銀行及行動生活家「eFX外匯交易」服務中的新台幣與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這一變動背後,是因應央行對匯市進行的調節措施,以及為了避免銀行交易室受到過度監管。雖然其他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仍可進行,但客戶若需進行新台幣與外幣的交易,將必須透過銀行的「轉帳/繳款/換匯」服務,並且要遵守央行對每日交易額的上限規定,即50萬元。這項調整不僅影響了花旗銀行的客戶,也反映了當前台灣匯市的不確定性以及亞太地區貨幣對美元的升值趨勢。
花旗(台灣)銀行公告,該行網路銀行及手機App行動生活家「eFX外匯交易」服務,自11月11日起暫停新台幣和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但保留其他外幣間的幣別轉換可以在「eFX外匯交易」辦理。
據花旗(台灣)銀客服中心回覆客戶詢問,改為導引客戶透過銀行網路銀行及行動生活家的「轉帳/繳款/換匯」服務辦理,也就是全部回到同一個網路系統,「才能統一計算客戶的每日交易額是否有超過央行要求的50萬元上限」。
實際上,花旗(台灣)銀10月14日時就曾公告,「外匯交易(eFX)」服務自隔日起,調整新台幣和外幣間的幣別轉換交易時間為銀行營業日上午9點至下午3點半,在此之前的交易間可至下午4點半;本次則是暫停該平台的新台幣和外幣交易。
金融業者指出,主要是央行調節下,客戶盤中買進美元、下午4點賣出,可能有匯差可賺,但也會因此讓銀行交易室被央行緊盯,導致業者啞巴吃蓮,苦水往肚吞,因此花旗(台灣)銀才決定把今年初仍在大力推廣的「外匯交易(eFX)」服務,暫停新台幣和其他外幣交易。
新台幣今年匯價表現居亞太貨幣走升之首,加上中央銀行盤中、盤尾「調節」,導致美系銀行外匯交易室虧損連連。
甫簽署的RCEP更被外銀亦認為會刺激亞太貨幣對美元在2021年進一步延續近期的升值趨勢,連今年都已升值近6個百分點的新台幣,都被預期還有續升近4%的空間,外銀圈已喊出2021年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到27.5元。
富達國際助理基金經理人薩姆森(IanSamson)指出,RCEP將進一步促進亞洲的出口增長和生產能力,亞洲貿易順差擴大在期,美元今年來明顯偏向疲弱,揮別過去十年的過度強勢,預期亞洲貨幣過往受壓抑的情況估計會相對緩和。
疫情帶來數位服務需求,金融業的動作明顯加快。全球早期投資平台CBInsight統計的2020年最活躍150家金融科技投資人,雖然仍以創投基金、天使投資人和私募股權業領先,但是金融機構看上種子募資階段(seedfund)的金融科技新創事業,也不在少數;更特別的是,銀行端一直透過與大型科技業合作,擴增自己的數位銀行服務及產品提供,並實際減少實體分行。
瑞銀集團11月起推出「UBSNext」,計畫投資2億美元於數位新創公司,投資標的包括集團評估的直接投資案,並與專注於金融科技投資的全球創投基金Anthemis展開戰略合作,加速金融科技相關專案育成,擴大投資金融科技和科技生態系統。瑞銀為全球私人銀行業務龍頭,此舉讓市場看到財富管理業務走向數位服務的新發展。
花旗創投的起始運作時間晚過渣打創投,自2019年4月以來加快投資新創,目前投資組合公司將近70家,包括企金供應鏈平台C2FO,亦已有多家退出投資,顯示投資決策相當彈性。
今年第四季花旗創投進一步投資拉丁美洲市場的金融科技,並挖角高盛最資深的技術人員之一MoeMatar擔任其雲計算平台的董事總經理,將協助花旗集團把金融服務更多的功能轉移到公共雲。
【台北訊】雖然疫情讓大家無法出國,但對信用卡消費來說,影響可不小。2020年10月,台灣信用卡刷卡金額僅2,407億元,比起9月的2,487億元,竟然還少掉了80億元,這是17年來首次出現10月刷卡金額不如9月的情况。這個數字比2019年同期的2,812億元還少了405億元,讓人不禁為之驚訝。 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銀行業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疫情讓大家無法出國,今年的中秋及雙十連假,刷卡金額自然大幅下降。其次,10月的結帳日恰逢周末,最後一批次刷保費無法入帳,只能算到11月。最後,國內各通路刷卡金額也比去年略減,顯示疫情對消費的衝擊還是存在的。 從整體來看,今年前十月信用卡刷卡金額共2.46兆元,比去年同期少了2千多億元,衰退幅度達7.7%。如果11月的雙11和12月的耶誕節刷卡金額還是繼續下滑,那麼今年全年刷卡金額恐難以達到3兆元。 在各大銀行中,10月份刷卡金額最高的依然是國泰世華銀,達到376.59億元,但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的467.59億元還少了91億元。這主要是因為月底刷保費未進帳,以及國外刷卡大量減少所造成的。至於玉山銀和中信銀分別以362.49億元和347.54億元排名第二和第三,但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第四到第六名中,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和花旗銀行分別以284億元、213億元和165億元的刷卡金額依序入榜,這三家的差距已經拉開,顯示花旗銀行在這個市場上正逐漸穩固其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