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德動能科技公司新聞
車王電(1533)為應對綠色能源載具的快速發展趨勢,於25日與彰銀為首的銀行團體簽署了一筆17億元的聯貸案。車王電兼華德動能科技(2237)董事長蔡裕慶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華德電動巴士至今累積交車數已超過百輛,預計明年將在國內運行的華德電巴車輛數量將超過千輛,這一數字在業界中領先於其他同業。
蔡裕慶透露,華德動能科技今年第一季的接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公司不僅專注於電動巴士的製造,還涉足智慧交通車隊管理和智慧電網的領域。集團的軟體產品已經出口至越南、日本及美國等地。
蔡裕慶強調,華德動能科技經營的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在日本市場,華德電動巴士的交車量呈現逐年增長,前年交車24輛,去年則增至27輛,今年預定交車量為50至60輛。目前,已有超過10家客運公司選擇使用華德電巴。
對於今年上半年的電動巴士交車量,蔡裕慶認為受到客運公司場站建設的影響,數量並不多。然而,他預計下半年將會有大量的電巴交車。車王電在華德電動巴士進入日本市場方面提供了重要協助,到今年底前,已經與日本第一大及第二大客運公司等超過十家客運公司達成合約,累計電巴訂單超過100輛。
蔡裕慶說,華德今年第一季接單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5成,公司不 只製造電巴,也做智慧交通的車隊管理及智慧電網,集團也出口軟體 到越南、日本及美國。蔡裕慶指出,華德經營最辛苦的時間已過,在 日本市場,華德電巴前年交車24輛、去年27輛,今年預定交車量50∼ 60輛,目前日本有超過10家客運公司採用華德電巴。
蔡裕慶估算,今年上半年電巴交車因為客運公司場站建設關係,不 算太多,但公司下半年電巴交車量,將持續大量交車。
車王電協助華德的電動巴士,推廣至日本市場,到今年底前,取得 日本第一大與第二大客運公司等超過十家客運公司,合計超過100輛 電巴訂單。
今年全國首場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3日在僑光科技大學登場,包 括矽品精密、友達光電、半導體上櫃公司的家登精密、台中精機、橋 椿金屬、程泰機械、台中銀行、群益金鼎證券、王品、瓦城泰統、星 野餐飲、義美及雲品國際酒店等75家企業擺攤徵才,包括就業職缺與 實習職缺,月薪介於2.5萬至7萬元之間,掀起今年首波搶人大作戰。
逢甲表示,廣邀全國各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廠商到校徵才,橫跨半 導體、資訊科技、製造產業、營造業、金融服務業、不動產仲介類、 服務流通&運輸物流類等各領域111家知名標竿企業。
參加逢甲校園徵才的企業,包括台積電、大立光、台灣美光、聯華 電子、昇陽國際、上緯集團、士林電機、順德工業、車王電子、華德 動能、國家太空中心,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其中,以台積 電攤位人潮最多。
為落實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交通部及環境部共同提報「2 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7年期程總計編列643億元,包含 提供客運業者電動大客車購車(含車體及電池)、營運及路網優化等 補助與相關配套經費。交通部7月核定今年度申請案,估計超過2,00 0輛。
華德在推廣期推出全新車型,除加大容量電池系統採用更加安全、 長壽期的磷酸鐵鋰電池,也導入全自動CTP(cell to pack)電池Pa ck生產線,成為台灣唯一電池及車輛電能系統,交由德國TUV認證EC E R100.3的廠商。
華德表示,旗下中港廠的智慧製造產線,年產能高達千輛,不僅底 盤骨架採用中鋼特製車輛專用鋼材,再委由底盤專業生產廠江申公司 生產。華德獨家採用全自動氬焊車身骨架,杜絕業界長久以來,藉由 外包人工打造的品質風險。
客運業者表示,華德車輛規格經過三年示範期的量產實績及營運驗 證、高自動化智能產線,以及千輛產能,可確保可以快速交車上路。
華德強調,車王電集團旗下中港廠,運用先進的製造執行系統(M ES),除確保品質一致性,所有生產履歷都可以被追溯管理,這些優 勢都是選擇華德電動大客車的主因。
華德車輛配置多項自動偵測及警示的先進駕駛補助系統(ADAS)設 備,如防瞌睡、酒精鎖、環景顯示、前方與盲點防撞警示,及胎壓偵 測等。華德全新車型也將電子後視鏡及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KAS), 列為標準配備,可減少類似憾事發生。
**華德拿下百輛電巴大單 推動台灣公車電動化**
電動巴士龍頭華德動能宣布,已與首都客運、大都會客運、台北客運等3家客運業者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買賣合約,共拿下100輛電動巴士的大訂單。其中,首都客運拿下47輛、大都會客運36輛、台北客運17輛,預計2023年上半年全數交車。
根據交通部規劃,為達成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將挹注643億元補助業者汰換電動車。交通部今年核定的申請案,預估將有超過2,000輛電動公車上路。
華德動能本次推出的車型具備多項優勢。電池系統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與壽命大幅提升。且導入德國TUV認證的CTP電池Pack生產線,成為台灣唯一電池及車輛電能系統經由德國TUV認證的廠商。
華德中港廠擁有智慧製造產線,年產能達千輛以上。底盤骨架採用中鋼特製鋼材,委由專業生產廠江申公司製造。再加上華德獨家採用的全自動氬焊車身骨架技術,有效降低外包人工造成的品質風險。
客運業者表示,華德電動巴士經過3年示範營運驗證,已累積量產實績。高自動化的生產線與千輛產能,更能確保快速交車的時效性。
華德強調,車王電集團旗下中港廠導入先進的MES製造執行系統,確保產品品質的穩定性。生產履歷可完整追溯管理,是業者選擇華德電巴的主因之一。
此外,華德車輛配備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含防瞌睡偵測、酒精鎖、環景顯示、前方與盲點防撞警示、胎壓偵測等。本次推出的新車型更將電子後視鏡與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KAS)列為標準配備,有助於提升行車安全。
**華德動能大單加持 電動巴士訂單破百**
本土電動車廠華德動能(2237)再傳捷報!昨(16)日宣布與首都客運集團簽訂採購合約,一口氣訂購100輛電動低地板巴士,成為推升華德動能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營收、獲利成長的新動能。
這批100輛電動巴士中,首都客運將納入47輛,大都會客運預計引進36輛,台北客運則採購17輛。華德動能指出,隨著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2023年起進入推廣期,交通部和環境部也共同提出「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預計7年內投入643億元經費,補助客運業者購買電動巴士和提升營運效能。
華德動能表示,這筆訂單是落實電動化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將積極配合政府推動公共運輸電動化,持續強化產品競爭力,擴大電動車市場版圖。
華德動能接獲的100輛電動低地板大巴,其中,首都客運47輛、大都會客運36輛、台北客運17輛。
華德動能表示,為落實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從2023年起正式邁入推廣期,並由交通部及環境部共同提報「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7年期程總計編列643億元經費,包含提供客運業者電動大客車購車(含車體及電池)、營運及路網優化等補助與相關配套經費。
**華德動能智慧生產 台灣電動大客車產業大爆發**
台灣電動大客車產業正蓄勢待發,由華德動能科技(以下簡稱「華德」)領軍,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多家車廠紛紛投資擴廠,打造台灣成為電動大客車生產基地。
華德斥資 30 億元在台中港建立新廠,打造全台首座電動大客車智慧化工廠。從電池組裝、車身組裝到烤漆,皆採用自動化機械手臂,自動化程度達 90%。此外,華德自行開發的車輛電能管理系統大幅提升生產效能和品質,使得台中港新廠甫於 2023 年投產後,即成為前總統蔡英文讚許的「創新服務標竿企業」。
除了華德,成運汽車和鴻華先進也分別投資 25 億元和 10.6 億元,在中科二林園區和高雄橋頭建立電動大客車生產基地。預計 2025 年底完工後,台灣電動大客車年產量可達 4,700 輛,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更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華德透過日本住友商事的投資布局日本市場,將三電系統外銷至九州西鐵集團。今年更將在九州地區投入 60 輛電動公車落地運行,並進軍大東京地區拓展合作。此外,華德也與美國 OPTIMAL 公司攜手,將在美國建立電動大客車廠。
成運汽車則與日本兩備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 2025 年外銷電動大客車,作為機場接駁與大阪萬國博覽會接駁車,搶攻國際市場大餅。
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近年促成多家車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並提升台灣電動大客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華德動能科技的自動化智慧工廠和積極擴張的全球布局,展現台灣電動大客車產業的強勁發展動能。
**華德動能領軍國產電動公車 智慧充電車場再加值**
為了提升民眾搭乘電動公車的品質,經濟部全力投入扶植國產電動公車產業。目前,華德動能、成運和創奕等業者已茁壯成為合格的國產化車輛製造商。經濟部持續 mendorong更多車廠投入開發,讓民眾有更多車型可選擇。 除了市區公車,國道客運也積極投入電動化。成運還在今年的智慧移動展上發表長途城際型的電動大客車。未來量產後,將運用於國道運輸。 而充電站的建設也是電動公車推行的關鍵。經濟部和台電公司成立單一專責窗口,協助客運業者解決用電問題。台電還推出電動車充換電設施電價,提供業者低基本費、長離峰期和高價差的優惠,鼓勵離峰充電。 智慧充電系統的發展也十分重要。以華德動能設計的大南汽車北投站為例,是北投士林首座電動公車充電場域。它具備車隊管理、充電排程、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系統等功能,提供更友善的電動公車整備環境。經多年努力已有華德、成運及創奕等業者茁壯成為交通部公告符合國產化要求合格車輛業者,經濟部為提供民眾更多元的車型可搭乘,持續推動更多車廠(如鴻華、總盈)投入發展,取得合格資格後將有更多交通部核可補助車型可供客運業者選購。市區公車外,國道客運使用的長途用車業者亦積極開發中,如成運今年4月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發表長途城際型電動大客車,未來量產後將用於長途國道運輸。
充電站建立也是公車電動化推動過程重要的一環。經濟部及台電公司為此成立單一專責窗口,協助客運業解決用電申請問題,提供業者穩定充裕的電力,並鼓勵業者選用離峰充電優惠方案及發展智慧充電系統。台電為提升業者充電便利性,2022年推出電動車充換電設施電價,具備基本費低(一般電價的20%)、離峰期長(每日18小時)、價差高(尖離峰價差8元)等特色,引導業者在離峰充電降低電費支出。
此外,因都會區尋地不易,在有限的區域發展智慧充電系統更顯重要,以大南汽車北投站為例,由華德動能整體設計,是北投士林首座示範電動公車充電場域,具備車隊管理、充電智慧排程、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等多功能用途,提供減碳、零噪音、綠能環保的優質電動公車整備環境。
成運汽車2023年投資25億元於中科二林園區建立電動大客車園區,投入整車、電池模組╱電池箱及三電系統整合開發製造,預計2025年底完工;鴻華先進2024年投資10.6億元於高雄橋頭建立新廠,預計2025年完工。
未來國內電動大客車年產量最高上看4,700輛,除可滿足國內市場,更可藉此基礎放眼國際;華德透過日本住友商事投資入股積極推動日本市場,已將三電系統外銷至日本九州西鐵集團,今年將在九州地區投入60輛電動公車落地運行,並展開大東京地區合作,華德亦與美國OPTIMAL公司簽約,將在美國建立電動大客車廠。成運則與日本兩備(Ryobi)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2025年外銷電動大客車作為機場接駁與2025大阪萬國博覽會接駁車。
**車王電進軍海外電動巴士市場 華德動能科技助攻**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日前表示,集團積極拓展海外電動巴士市場,其中重點鎖定美國及日本。預計於 6 月底、7 月初在日本東京召開記者會,宣布華德動能科技的電動巴士在日本正式營運,預估今年將有 60 輛投入服務。
蔡裕慶指出,車王電去年下半年開始將電動堆高機電池包出口至日本,今年預估出口量將突破 1,000 輛份,成為全球少數能夠大量生產並外銷堆高機電池包的廠商之一。
此外,車王電與美國 Optima 合作的首款電動巴士車型已通過政府審驗取得報告,第二款車型近期也預計通過。雙方將持續合作,共同進軍美國的校車和交通車市場。
隨著海外市場布局逐漸開花結果,蔡裕慶預期車王電的營運低谷將落在今年上半年至接近第三季。營運復甦後,公司已著手安排電巴生產。
去年,車王電合併營收突破 40 億元大關,但因華德動能科技採購的日本 AESC 電池大幅漲價,導致毛利率下滑,致使母公司稅後純損 1.29 億元、每股純損 1.31 元。
蔡裕慶表示,政府已訂定 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預估未來每年電巴汰換需求將超過 1,000 輛。隨著國內電巴普及以及海外市場開拓,車王電的營運績效有望大幅躍進。
蔡裕慶說,車王電的電動堆高機電池包(Pack),去年下半年開始 出口至日本,今年預估出口量將達1,000多輛份,是全球少數能大量 生產堆高機電池Pack出口到日本的廠商。
另外,車王電集團與美國Optima合作的第一個電動巴士車型,已正 式通過政府審驗取得報告;第二個車型預計最近會通過,車王電集團 會持續與美國Optima合作,切入美國的校車與交通車市場。
在海外市場布局陸續開花結果下,蔡裕慶情認為,車王電集團營運 最低谷階段即今年上半年至接近第三季;營運最低谷過去後,公司已 開始忙碌安排生產電巴。
蔡裕慶指出,車王電去年合併營收大幅成長突破40億元,但因華德 電巴採購日本製AESC電池大幅漲價,導致毛利率大幅降低,造成母公 司車王電稅後純損1.29億元、每股純損1.31元。
蔡裕慶表示,政府訂下2030年成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預計未 來每年公車汰換電巴的數量超過1,000輛,市場需求看好,車王電集 團隨著國內電巴普及,與國外市場的開拓,未來營運績效可望呈跳躍 式成長。
電動巴士廠華德動能朝上市之路邁進,預計明年登陸資本市場。股東會通過上市櫃案,董事長蔡裕慶指出,公司將以「軟帶硬」策略,以電巴軟體核心技術,帶動硬體外銷。
華德動能聚焦於電巴產品認證、營收、獲利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目前生產線滿載,預計7至10月持續交車。蔡裕慶透露,公司考慮與車體業者合作,提升電巴產能。
看好國際商機,華德動能將日本、台灣和美國視為重點市場。蔡裕慶表示,日本政府提供電巴補助,且華德電巴將在日本九州地區投入運行,並進軍大東京地區。
此外,美國的電巴補助金額達百分之百,華德動能將布局美國和其他國家,擴大海外版圖。
蔡裕慶說,華德未來有四個營運重點,包括電巴產品認證、營收、 獲利及拓展海外市場。目前華德的電巴生產線,已非常忙碌,預計7 至10月可持續交車,並有意跟車體業者合作,藉以擴大電巴產量,未 來公司將以軟帶硬策略,靠電巴軟體為核心,帶動電巴硬體外銷。
蔡裕慶強調,公司將台灣、日本及美國視為電巴最重要市場。台灣 電巴部分,政府補助比例金額非常高,但更高則是美國電巴,補助金 額達百分之百,公司將布局美國等其他國家。
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電動巴士產業是重中之重。政府宣告 今年起7年推動期程將以643億,達到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 ,交通部四月舉辦「電動大客車成果發表研討會」,請來2家通過電 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智慧化,及自動化的成運 、華德汽車,說明國內電動大客車生產技術現況與發展,也請3家客 運業者經驗分享,會中產官學界積極為台灣電巴產業提供建議。
交通部主祕黃荷婷強調,淨零排碳為世界各國趨勢,政府推動客運 國產化,除滿足國內客運業者汰換車輛需求,還能帶動產業發展,很 高興看到過去3年有華德及成運汽車2家業者,完成10項關鍵零組件國 產化等要求,不僅打造優質安全電動大客車產品,還可進軍國際市場 ,成產官學合作大典範。
相關部會人士也表示,推動電動大客車國產化流程和規範非常嚴謹 ,畢竟屬大眾運輸工具,政策已嚴格規定各項國產化品質,徹底厚植 台灣電巴產業實力,就不會有通過家數的議題。推動3年來已有華德 和成運,長期投入研發人才,耗費多年心血,並突破重重困難下,才 通過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等,已有近千台正式 上路,對公眾運輸而言,先求品質安全有保障,電巴的產量並不是問 題,只要在產官學共同支持下就能達成。
電巴專家則以民航客機生產製造為例,全世界製造民航客機以空中 巴士、波音兩家為主,就能接下幾乎全世界的空巴訂單。專家也分析 ,長期以來電巴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是陸商,因為歐美廠商對電巴興致 缺缺,而中國供應鏈遭歐美圍堵,此時,台灣電巴只要能掌握自製能 力,就有機會打入國際,此時需要政府更大的能量支持,扶植已有技 術和產能經驗的台灣電巴業者,在國家政策帶領下,先在台灣市場練 兵,再打向國際。
華德動能科技,這家在電動巴士領域頗具盛名的企業,近日來如同逆勢翱翔,展現出驚人的轉變。公司董事長蔡裕慶在接受專訪時,不僅對2024年的「轉虧為盈」抱持信心,更透露了公司即將實施的四大策略,力圖帶動台灣電動巴士的長期發展。 蔡裕慶強調,2024年對華德動能來說是關鍵的一年,他們將推出全新車款,並首次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同時推出通勤電巴,並將電巴價格進行調整,以期達到激勵市場的目的。這四大策略,不僅體現了華德動能對未來的信心,也顯示了其對電動巴士產業的深耕與布局。 「我們不僅要讓華德動能轉虧為盈,還要讓台灣的電動巴士行業迎來新的春天。」蔡裕慶在專訪中表示。他進一步透露,華德動能已經向經濟部和交通部提交了新車型的審查申請,並將於2024年完成全部的示範型電動巴士交付。 華德動能的新車型將注重低地板設計,以提供更便利的乘坐體驗,特別是對於身障人士更加友好。他們計劃推出的低地板電動中巴,將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此外,華德動能還將推出新型電動大巴,並完成「Lever2+」認證,為台灣電動巴士的智慧化和自駕化奠定基礎。 為了滿足環保需求,華德動能還計劃推出具有壓縮垃圾功能的環衛車。這款環衛車將採用純電動動力,有望解決現行環衛車使用柴油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電池技術方面,華德動能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相比於三元鋰電池,具有更長的壽命、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耐高溫性能。華德動能還將推出科學園區和台積電所需的通勤低地板電巴,以滿足園區廠商的員工通勤需求。 華德動能的國際布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們與日本住友商事和西鐵集團合作,成功促成了大量日本客運巴士的電氣化。華德動能還計劃在日本設立電動商用智能化生產工廠,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華德動能的未來,猶如一個倒吃甘蔗的過程,越往後越甜。在蔡裕慶的帶領下,華德動能將在電動巴士行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台灣乃至全球的電動巴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問:車王電集團的2024、2025年布局方向,您曾研判2025年柴油車 與電動車發展,有機會首次面臨「死亡交叉」,集團的中港新廠,將 扮演角色為何與未來願景?
答:交通部示範三型電動巴士,華德取得270輛,除屏東客運等少 數客運公司的充電場站,尚未建設完成,無法交車,其餘車輛皆準時 完成交車,投入營運,華德預計2024年可將示範型電動巴全數交車完 畢。
華德2024年亦將推出新車,已送交經濟部與交通部進行書面及實地 審查,兩部會聘請審查委員,藉由實地審查,了解業界如何落實國產 化的作為,及國際競爭力。
低地板車型 友善身障者
華德今、明年電巴營運亮點,包括全長7米的低地板電動中巴,及 低地板通勤電動大巴。華德於明年前,將推出全長7米的低地板電動 中巴,並強調全球巿場標榜7米W低地板電動中巴或7米低地板柴油巴 士,皆非常少見;中國大陸及美國生產低地板的大巴,也非常少,若 未來台灣中巴皆是低地板車型,將成為台灣友善弱勢族群的交通載具 特色。
集團2025年計劃要推出新型電動大巴,並完成「Lever2+」認證, 以期為台灣電巴智慧化及自駕化鋪路。
顧環保 將推電動垃圾車
華德2025年也將推出具有壓縮垃圾功能的垃圾車(環衛車)等特種 的電動車輛。台灣現行的環衛車,因使用柴油,很不環保,鑑於目前 環衛車沒有純電動車,華德將率業界之先,預計今年下半年環衛車輛 ,就能夠送交認證。華德規劃中港廠兩班制生產,電巴年產能1,750 輛,而台灣今年電巴需求量1,600輛,凸顯華德就能滿足國內電巴市 場需求,所以,公司必須積極擴展國際市場,華德已放量出口三電系 統(電機、電控、電池),未來產能每年可超過1萬套系統。
磷酸鐵鋰電池 續航力強
問:面對市場期待電巴更環保、安全、符合ESG及電巴降價動作, 車王電集團做好準備嗎?
答:華德電巴以前採用「三元鋰電池」,今年度推出採用自動恆溫 控制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以增加電池壽命與續航力。主因是磷 酸鐵鋰電池,比三元鋰電池,更具備安全性、壽命長、耐高溫,及低 成本等優點,更藉由溫控系統,讓車輛得以在低溫環境下,正常運行 。
華德將推出科學園區或台積電所需的通勤低地板電巴,讓園區廠商 得以採用更符合ESG及淨零排放(Net Zero)的運輸載具,以滿足員 工通勤需求。
至於電巴降價,華德電巴今年降價目標為6%∼10%,而公司電巴 降價籌碼,主要是電巴量產規模擴大,及鋰電池售價降低所致。
問:台灣電動巴士國產化練兵後,車王電集團開始走向國際,包括 與日本住友、西鐵合作,目前已有的具體成效,與未來集團營運綜效 ?
答:華德2022年由桃園遷廠至中港廠,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電巴廠 。華德與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及西鐵集團合作,成功促成大量的日 本客運巴士電氣化,二年前首批電動巴士在日本西鐵巴士北九州小倉 汽車營業所,和日本西鐵島城汽車營業所進行示範運行後,目前已正 式進入量產階段。
擬在日本設廠 生產電巴
華德目前結盟日本前兩大市區客運公司──九州西鐵及東京某客運 集團,假如市場推動順利,不排除與日本策略夥伴合資合作,在日本 當地設立電動商用智能化生產工廠。
數月前,日本西鐵社長倉富純男,親赴車王電集團的中港廠參觀, 並表達謝意,因為華德藉由完整的電動大巴解決方案,在政府補貼金 額非常少的狀況下,還可實現客運巴士電動化的不可能的任務,真正 實踐淨零排放的ESG目標。
華德現在除出口電動巴士的系統與技術,同時培訓日本業者如何在 當地組裝及售後服務,為未來在日本設廠生產電巴,做好準備。由於 大陸擁有鋰礦的壟斷優勢,電動車電池若要去紅色供應鏈,台灣除發 展下一代的固態電池,獨特的金屬板混氫燃料電池,有機會在國際市 場占有一席之地。車王電及華德轉投資的氫豐綠能,其混氫燃料系統 ,可把半導體業、石化業的廢氫,及天然混氫,進行直接發電,這是 致勝的關鍵。
此外,車王電及華德動能長期推動電動巴士無人駕駛示範運行案, 目前均取得預期成果。未來都會區跨區客運運輸,採用自動駕駛電巴 (大巴),可彈性以單車或多車無人駕駛跟隨運行。在半封閉高架道 路,除載具運量可彈性化,也達到淨零排放、節能、快捷運輸,更可 減少駕駛人員數量,藉由「區對區自駕運輸」,再結合各區域內電動 小巴轉運及循環運行服務,將可達到高效率的運輸成效。
外界納悶華德動能為什麼找上與美國Optimal洽談合作,蔡裕慶娓 娓道來箇中緣由,因為Optimal在底特律從事電腦模擬仿真設計與測 試,曾替全美前三大車廠的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的設計開發服務, 長達35年。
蔡裕慶透露,Optimal人才相當有經驗,華德借重對方的能力及經 驗,著手設計符合美國法規,及美國《降低通膨法案》規範,才得以 獲政府補助金。
Optimal董座 也是台灣人
Optimal集團1986年創立,也是全美首家低底盤電動中型巴士業者 。身為花蓮人的Optimal集團董事長楊嵩林,可扮演著台美業界合作 牽線的角色。
此外,車王電集團同步布局產氫及氫燃料電池,並藉由投資工研院 衍生公司「氫豐綠能」,跨足氫能源領域。氫豐的氫燃料電池金屬板 電堆技術、混氫發電技術及製程餘氫去化發電技術,會積極與石化及 半導體業者合作,將回收的石化餘氫及工廠副產品-氫,運用在發電 及氫能載具。
蔡裕慶強調,集團對氫燃料電池應用,不會缺席,已有自己發展路 徑,但基於產氫、運氫、儲氫的安全及成本,尚有非常大的障礙,需 要克服,所以公司將積極建立相關技術,對量產則抱持謹慎態度。
華德動能中港廠電動巴士廠,首開台灣業界先例,啟動機器人、無 人化及智能化設施,讓人看了眼睛為之一亮,且該廠也是人員培訓及 全球資源統籌重要據點,被視為集團祕密基地,別家廠商多半會謝絕 參觀,但蔡裕慶願意開放重要貴賓來訪參觀,但生產工廠則禁止拍照 。
每回重要來賓參訪,蔡裕慶都放下董座身段,親自扮演解說員,如 數家珍,翔實介紹電動巴士智慧製造,及行銷全球各主要車廠使用的 車王電車輛組裝精密鋰電工具。至於公司轉投資台灣市占率近80%的 動態系統服務廠商「銓鼎科技」,已獲得越南VanFast採用其公車動 態系統,讓上述系統服務,已跨足海外市場。
蔡裕慶個性非常喜歡「無中生有」哲學,也非常喜歡把一個潰散團 體,快速地整合起來,成為一個能產生績效的團隊。蔡裕慶表示,不 管企業經營、事業發展及社團,他都秉持「無中生有」哲學,創造事 業與社團共榮新局。
展望未來,蔡裕慶心中已勾勒發展藍圖,為站穩利基市場,集團選 擇投入電動大巴,而不是競爭激烈的電動轎車,未來還會切入電動中 巴市場,打造強大的「電動巴士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