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MSCI明晟6月1日正式於MSCI指數體系納入A股,上海交易所總經理蔣鋒曾表示,透過投資管道建立、交易制度完善以及政策開放,A股終於納入MSCI,代表大陸股市向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國際投資人也對中國改革開放高度認可。
MSCI納入A股是國際重要大事,為籌備入摩,MSCI去年特別量身打造「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全面覆蓋納入MSCI指數的234檔入摩A股。這個指數相對整體A股市值覆蓋率超過70%,中長線MSCI調升A股權重,完全納入後覆蓋率更達85%,就陸股投資來說,也有相當代表性。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覆蓋超過七成的大陸A股市值,亦遠勝過其他台灣發行的陸股ETF指數,在台已由元大投信率先取得指數授權,今起至12日,正式募集「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 (證券簡稱:元大MSCI A股;證券代號00739)」,每股發行價格20元,訂6月底掛牌。
「元大MSCI A股ETF」和其他陸股ETF不同之處,還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會根據MSCI納入A股的進程不斷更新,完全參與A股入摩行情。
另一方面,相對於既有陸股ETF所追蹤的A股指數,普遍以金融地產類股最多,「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掌握大陸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政策主軸,產業面廣泛,並納入醫療、資訊科技、工業及原物料等中國新經濟產業,站在趨勢大浪,堪稱是投資陸股新標竿。
「元大MSCI A股ETF」瞄準市場需求,經理費設計為0.7%,更是國內A股ETF最低,投資價值佳。
管理方面,元大投信為提供投資人第一手大陸投資訊息,帶來最佳產品服務,由過去曾任元大在大陸設立合資子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擔任投資總監,及任職過深交所中創100ETF基金經理的李孟霞,擔任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協管基金經理。
她說明,目前香港已有華夏基金領先發行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ETF,中國也有七家基金公司爭取指數授權,陸續發行的ETF與指數型產品,募集總額達人民幣110億元,預期在台灣由元大投信發行,也將帶動新一波陸股ETF資金版圖挪移。
相較於2018年前,大陸只有三檔MSCI相關指數基金,今年有多家公司都搶發MSCI指數相關產品,粗估未來大陸MSCI系列基金發行,至少吸引人民幣百億元至千億人民幣的資金進場。
匯豐銀行統計,以往新興市場國家獲MSCI納入指數,如台灣於1996年9月納入MSCI,當季台股上漲5.7%,納入後一年上漲51.2%,外資在台股持股比也逐年增加至四成之多。
MSCI納入A股是國際重要大事,為籌備入摩,MSCI去年特別量身打造「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全面覆蓋納入MSCI指數的234檔入摩A股。這個指數相對整體A股市值覆蓋率超過70%,中長線MSCI調升A股權重,完全納入後覆蓋率更達85%,就陸股投資來說,也有相當代表性。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覆蓋超過七成的大陸A股市值,亦遠勝過其他台灣發行的陸股ETF指數,在台已由元大投信率先取得指數授權,今起至12日,正式募集「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 (證券簡稱:元大MSCI A股;證券代號00739)」,每股發行價格20元,訂6月底掛牌。
「元大MSCI A股ETF」和其他陸股ETF不同之處,還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會根據MSCI納入A股的進程不斷更新,完全參與A股入摩行情。
另一方面,相對於既有陸股ETF所追蹤的A股指數,普遍以金融地產類股最多,「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掌握大陸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政策主軸,產業面廣泛,並納入醫療、資訊科技、工業及原物料等中國新經濟產業,站在趨勢大浪,堪稱是投資陸股新標竿。
「元大MSCI A股ETF」瞄準市場需求,經理費設計為0.7%,更是國內A股ETF最低,投資價值佳。
管理方面,元大投信為提供投資人第一手大陸投資訊息,帶來最佳產品服務,由過去曾任元大在大陸設立合資子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擔任投資總監,及任職過深交所中創100ETF基金經理的李孟霞,擔任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協管基金經理。
她說明,目前香港已有華夏基金領先發行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ETF,中國也有七家基金公司爭取指數授權,陸續發行的ETF與指數型產品,募集總額達人民幣110億元,預期在台灣由元大投信發行,也將帶動新一波陸股ETF資金版圖挪移。
相較於2018年前,大陸只有三檔MSCI相關指數基金,今年有多家公司都搶發MSCI指數相關產品,粗估未來大陸MSCI系列基金發行,至少吸引人民幣百億元至千億人民幣的資金進場。
匯豐銀行統計,以往新興市場國家獲MSCI納入指數,如台灣於1996年9月納入MSCI,當季台股上漲5.7%,納入後一年上漲51.2%,外資在台股持股比也逐年增加至四成之多。
元大投信創新走在業界之先,近期打鐵趁熱,借鏡大陸餘額寶推出「薪資理財」服務,再快速發展更優化的「薪資理財2.0」,完整串聯儲蓄、消費與投資環節。
該服務客群之一是進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他們不懂理財,在理財前最需要「懂」理財,而貨幣市場基金是很好的橋樑。
業界訴求「三低」吸引年輕人,針對缺乏工作經驗的新鮮人,降低投資門檻是首要訴求,10元、百元就能投資,降手續費、降管理費等「雙低」也逐漸成了宣傳重點。
「與其給年輕人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年輕人理財其實需要建立基礎的儲蓄和投資觀念,畢竟風險與報酬匹配,豈能不說明風險,甚至沒有正確的存錢觀念,就跳進深水區挑戰市場?
台灣人理財,常令國際市場驚訝,詫異這裡看重報酬更勝風險,金融市場競推高配息、高風險商品,與行銷訴求不無關係。
元大投信推出「薪資理財」服務,蘊含扎根教育目標,將每月薪資固定轉到貨幣市場基金,不僅提升閒錢收益,做好儲蓄第一步,贖回款項T+1日到款與投資對帳單等於自動記帳特性,也有助年輕人克制消費衝動,審視支出習慣。升級版的「薪資理財2.0」再串接定期投資。
金管會力推台灣資本市場,重視台股基金、股票與小額權證帶來的活絡功效。事實上,推廣台灣的貨幣市場基金,也能活絡市場,尤其貨幣市場基金的優勢在於,存放資金風險較低,相對其他停泊工具有更好收益,報酬對風險的CP值(性價比)高,而國內銀行活存及現金高達17兆元,證券交割餘額逾1.8兆元,顯然有龐大需求期待有效管理。
現在法規更有利「台版餘額寶」發展,理財方式將有更多想像。
年長族群必須訴求保單、穩健商品管理退休財富,相較於此,年輕人理財首步如果結合貨幣市場基金,不但建立儲蓄觀念,收益放大加乘複利,無形中也創造投資環境活水。
日前主管機關開放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貨幣市場基金,結合愈多消費者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工具,新法規將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圈建構第一圈的小錢、散錢存放貨幣市場基金,第二圈由手機串接各種消費與投資需求,未來還能建構「第三圈」連結電信服務,使貨幣市場基金發揮「電信基金」(tele-fund)效益,創造新理財生態。
該服務客群之一是進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他們不懂理財,在理財前最需要「懂」理財,而貨幣市場基金是很好的橋樑。
業界訴求「三低」吸引年輕人,針對缺乏工作經驗的新鮮人,降低投資門檻是首要訴求,10元、百元就能投資,降手續費、降管理費等「雙低」也逐漸成了宣傳重點。
「與其給年輕人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年輕人理財其實需要建立基礎的儲蓄和投資觀念,畢竟風險與報酬匹配,豈能不說明風險,甚至沒有正確的存錢觀念,就跳進深水區挑戰市場?
台灣人理財,常令國際市場驚訝,詫異這裡看重報酬更勝風險,金融市場競推高配息、高風險商品,與行銷訴求不無關係。
元大投信推出「薪資理財」服務,蘊含扎根教育目標,將每月薪資固定轉到貨幣市場基金,不僅提升閒錢收益,做好儲蓄第一步,贖回款項T+1日到款與投資對帳單等於自動記帳特性,也有助年輕人克制消費衝動,審視支出習慣。升級版的「薪資理財2.0」再串接定期投資。
金管會力推台灣資本市場,重視台股基金、股票與小額權證帶來的活絡功效。事實上,推廣台灣的貨幣市場基金,也能活絡市場,尤其貨幣市場基金的優勢在於,存放資金風險較低,相對其他停泊工具有更好收益,報酬對風險的CP值(性價比)高,而國內銀行活存及現金高達17兆元,證券交割餘額逾1.8兆元,顯然有龐大需求期待有效管理。
現在法規更有利「台版餘額寶」發展,理財方式將有更多想像。
年長族群必須訴求保單、穩健商品管理退休財富,相較於此,年輕人理財首步如果結合貨幣市場基金,不但建立儲蓄觀念,收益放大加乘複利,無形中也創造投資環境活水。
日前主管機關開放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貨幣市場基金,結合愈多消費者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工具,新法規將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圈建構第一圈的小錢、散錢存放貨幣市場基金,第二圈由手機串接各種消費與投資需求,未來還能建構「第三圈」連結電信服務,使貨幣市場基金發揮「電信基金」(tele-fund)效益,創造新理財生態。
A股6月1日入摩題材熱鬧滾滾,台灣由元大投信領先取得為A股入摩量身訂製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將於7日至12日募集「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代碼:00739;簡稱:元大MSCI A股 ),發行價格每股20元,預計6月底掛牌,讓投資人搭上最「對時」的A股入摩順風車。
元大投信於全省舉辦三場「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 說明會,場場報名人數爆滿,現場座無虛席,全省說明會人次破千,現場互動熱絡,客戶個個專注聆聽,會後積極發問,直到最後一刻散場後才願離席,展現出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火熱進擊的氣勢。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協管經理人李孟霞表示,MSCI指數公司於去年宣布A股入摩後為A股全新量身訂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可以100%掌握A股入摩行情,對於整體中國A股市值涵蓋率目前達70%,未來完全納入後將達85%,位居目前台灣發行所有陸股ETF對中國A股市值涵蓋率之首。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不僅具有全球指標性,該指數納入新經濟、新思維,如獨角獸企業比重增加,可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成長動能,有別於目前已發行陸股ETF追蹤指數偏重金融股情形。
李孟霞指出,A股6月入摩只是個起點,不少國際投資銀行/券商預估短期將有170億美元(逾5,000億台幣)資金挹注,未來隨A股納入MSCI比重逐步調高至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16.6%之際,中長期則可望超過3,400億美元(逾10兆台幣)資金流入。
隨外資機構法人錢進A股,外資在A股投資比重也將由目前不到3%逐步提高,基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代表性,借鏡台灣及韓國等入摩資金及市場漲幅效應顯著,可預期A股市場投資風格也將逐漸偏向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為主之新經濟。近期陸股拉回修正,評價面又回到合理水位,看好中國的投資人不妨可趁機逢低布局,透過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100%參與期待已久的入摩行情大機會。
元大投信於全省舉辦三場「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 說明會,場場報名人數爆滿,現場座無虛席,全省說明會人次破千,現場互動熱絡,客戶個個專注聆聽,會後積極發問,直到最後一刻散場後才願離席,展現出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火熱進擊的氣勢。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協管經理人李孟霞表示,MSCI指數公司於去年宣布A股入摩後為A股全新量身訂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可以100%掌握A股入摩行情,對於整體中國A股市值涵蓋率目前達70%,未來完全納入後將達85%,位居目前台灣發行所有陸股ETF對中國A股市值涵蓋率之首。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不僅具有全球指標性,該指數納入新經濟、新思維,如獨角獸企業比重增加,可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成長動能,有別於目前已發行陸股ETF追蹤指數偏重金融股情形。
李孟霞指出,A股6月入摩只是個起點,不少國際投資銀行/券商預估短期將有170億美元(逾5,000億台幣)資金挹注,未來隨A股納入MSCI比重逐步調高至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16.6%之際,中長期則可望超過3,400億美元(逾10兆台幣)資金流入。
隨外資機構法人錢進A股,外資在A股投資比重也將由目前不到3%逐步提高,基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代表性,借鏡台灣及韓國等入摩資金及市場漲幅效應顯著,可預期A股市場投資風格也將逐漸偏向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為主之新經濟。近期陸股拉回修正,評價面又回到合理水位,看好中國的投資人不妨可趁機逢低布局,透過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100%參與期待已久的入摩行情大機會。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日前在一場ETF投資講座指出,ETF兼具成本低、風險分散與透明度高等優點,財團法人、校務基金及機構法人如將部分資金配置於臺股ETF,不僅利於資金運用多元化,且以過去5年來看,上市櫃臺股ETF累積報酬率介於30∼76%之間,中長期投資臺股ETF之績效報酬穩健。
為向機構法人推廣臺股ETF及定期定額投資觀念,證交所日前舉行「臺股ETF投資說明講座」,介紹臺股ETF投資優勢、市場發展趨勢、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及資金管理運用實務。此講座各界參與踴躍,等共約170人參加。
簡立忠致詞表示,機構法人投資操作著重於基本面,臺股市場交易活絡、資金動能充沛,上市公司營收及獲利表現強勁,證交所致力協助高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上市,並重視公司治理文化的紮根,盼持續提升臺股投資價值。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致詞時指出,自92年第一檔ETF上市來,ETF檔數、種類、規模、交易量都明顯成長。至今年4月底,臺股ETF平均年化報酬率約為5.13%,臺股ETF之商品特性、績效報酬及風險狀況,與財團法人秉持資金安全及穩健獲利之投資原則相符。
專題演講首先由證交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張雅湄介紹「善用ETF掌握臺股投資價值」。張雅湄表示,證交所上市ETF類型多元,槓桿反向ETF及期貨ETF等交易型產品風險屬性較特殊,並非適合所有投資人,建議投資前先了解ETF之標的指數、投資組合內容、成本費用、過去表現及追蹤偏離度,並觀察ETF資產規模、報價及交易情形、折溢價幅度等,審慎選擇投資標的。
臺灣指數公司總監陳文練由指數化投資角度切入,介紹「臺股ETF多元創新浪潮」。他說,全球ETP資產規模連年攀升至將近5兆美元,而SmartBeta指數結合主、被動投資概念,以特殊因子做為選股或加權的方法,近年也漸獲投資人青睞並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元大投信副總張美媛介紹「運用臺股ETF優化資產配置及收益」時表示,資產配置是影響投資報酬的重要因素,機構法人資金配置應考量核心與衛星部位的建構,傳統型臺股ETF不僅適合作為中長期核心配置的元件,亦可善用不同產業或特色的臺股ETF,搭配總體經濟、事件波段等方法來靈活操作,創造短期收益。
張美媛強調,有紀律的執行定期定額投資策略有助於資產穩定增長,並鼓勵機構法人善用臺股ETF進行中長期資產配置。
為向機構法人推廣臺股ETF及定期定額投資觀念,證交所日前舉行「臺股ETF投資說明講座」,介紹臺股ETF投資優勢、市場發展趨勢、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及資金管理運用實務。此講座各界參與踴躍,等共約170人參加。
簡立忠致詞表示,機構法人投資操作著重於基本面,臺股市場交易活絡、資金動能充沛,上市公司營收及獲利表現強勁,證交所致力協助高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上市,並重視公司治理文化的紮根,盼持續提升臺股投資價值。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致詞時指出,自92年第一檔ETF上市來,ETF檔數、種類、規模、交易量都明顯成長。至今年4月底,臺股ETF平均年化報酬率約為5.13%,臺股ETF之商品特性、績效報酬及風險狀況,與財團法人秉持資金安全及穩健獲利之投資原則相符。
專題演講首先由證交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張雅湄介紹「善用ETF掌握臺股投資價值」。張雅湄表示,證交所上市ETF類型多元,槓桿反向ETF及期貨ETF等交易型產品風險屬性較特殊,並非適合所有投資人,建議投資前先了解ETF之標的指數、投資組合內容、成本費用、過去表現及追蹤偏離度,並觀察ETF資產規模、報價及交易情形、折溢價幅度等,審慎選擇投資標的。
臺灣指數公司總監陳文練由指數化投資角度切入,介紹「臺股ETF多元創新浪潮」。他說,全球ETP資產規模連年攀升至將近5兆美元,而SmartBeta指數結合主、被動投資概念,以特殊因子做為選股或加權的方法,近年也漸獲投資人青睞並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元大投信副總張美媛介紹「運用臺股ETF優化資產配置及收益」時表示,資產配置是影響投資報酬的重要因素,機構法人資金配置應考量核心與衛星部位的建構,傳統型臺股ETF不僅適合作為中長期核心配置的元件,亦可善用不同產業或特色的臺股ETF,搭配總體經濟、事件波段等方法來靈活操作,創造短期收益。
張美媛強調,有紀律的執行定期定額投資策略有助於資產穩定增長,並鼓勵機構法人善用臺股ETF進行中長期資產配置。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再添生力軍,景順投信推出國內首檔以四種幣別計價的目標到期債商品,除了新台幣、美元、人民幣,這次再加入南非幣級別,提供不同幣別需求的投資人做選擇。
景順投信今年3月推出國內首檔目標到期債券傘型基金,募集金額超過新台幣130億元,是國內發行類型基金中規模最大,因應國人對於目標到期商品的需求,5月再推出新商品。
景順投信表示,這次推出的景順2024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架構上與上一檔景順2024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雷同,主要聚焦於新興市場企業債,在投資組合中約占70-80%,20-30%配置新興市場主權債,較大不同點是此次推出人民幣、南非幣級別,提供有多元幣別投資需求的投資人不同選擇。
目前包括中國信託、元大、兆豐、宏利、施羅德、野村、凱基、景順、華南永昌、華頓共計十家投信業者,推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總規模新台幣666.2億元。
景順投信今年3月推出國內首檔目標到期債券傘型基金,募集金額超過新台幣130億元,是國內發行類型基金中規模最大,因應國人對於目標到期商品的需求,5月再推出新商品。
景順投信表示,這次推出的景順2024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架構上與上一檔景順2024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雷同,主要聚焦於新興市場企業債,在投資組合中約占70-80%,20-30%配置新興市場主權債,較大不同點是此次推出人民幣、南非幣級別,提供有多元幣別投資需求的投資人不同選擇。
目前包括中國信託、元大、兆豐、宏利、施羅德、野村、凱基、景順、華南永昌、華頓共計十家投信業者,推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總規模新台幣666.2億元。
A股入摩今(1)日生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公司為了慶祝,昨日在香港及上海同步舉行A股入摩敲鐘儀式,凸顯A股入摩具備歷史意義。
MSCI全新編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掌握中國中長期之新經濟、新零售、新科技等中國崛起的產業新主流,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此指數也是目前兩岸三地最多基金公司爭取授權及搶發產品的指數,預期此指數將成為未來投資陸股新標竿。
MSCI資料顯示,過去因應A股尚未納入MSCI系列指數,MSCI編製MSCI中國指數,以投資中國企業於海外掛牌個股為主,為一過渡時期指數。不過,今日開始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MSCI指數公司並將成分股編製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100%追蹤與掌握A股入摩行情。
台灣目前由元大投信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於7-12日募集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代碼00739),並將於6月底上市,將提供台灣投資人投資陸股全新掌握入摩行情之陸股ETF。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中國目前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因資本市場開放較慢,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一直都很低。
即使在2014年底開通滬港通、2016年開通深港通之後,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大概都不到2%。
劉宗聖說,A股入摩影響大,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外資持有台、韓、日股票金額占個別市場比重達20%至35%,今年前四個月,外資資金北上投資中國A股已達人民幣740億元,超過過去四年同期間的資金流入,預估今年北上淨流入A股金額將創新高。A股入摩只是起點,不僅短期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且中長期全球資金預期也將源源不絕湧入,推升中國A股中長多格局。
MSCI全新編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掌握中國中長期之新經濟、新零售、新科技等中國崛起的產業新主流,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此指數也是目前兩岸三地最多基金公司爭取授權及搶發產品的指數,預期此指數將成為未來投資陸股新標竿。
MSCI資料顯示,過去因應A股尚未納入MSCI系列指數,MSCI編製MSCI中國指數,以投資中國企業於海外掛牌個股為主,為一過渡時期指數。不過,今日開始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MSCI指數公司並將成分股編製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100%追蹤與掌握A股入摩行情。
台灣目前由元大投信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於7-12日募集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代碼00739),並將於6月底上市,將提供台灣投資人投資陸股全新掌握入摩行情之陸股ETF。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中國目前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因資本市場開放較慢,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一直都很低。
即使在2014年底開通滬港通、2016年開通深港通之後,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大概都不到2%。
劉宗聖說,A股入摩影響大,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外資持有台、韓、日股票金額占個別市場比重達20%至35%,今年前四個月,外資資金北上投資中國A股已達人民幣740億元,超過過去四年同期間的資金流入,預估今年北上淨流入A股金額將創新高。A股入摩只是起點,不僅短期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且中長期全球資金預期也將源源不絕湧入,推升中國A股中長多格局。
A股納入MSCI系列指數今(1)日正式生效,由MSCI全新編制的MSC 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元大投信表示,此指數為目 前兩岸三地最多基金公司爭取授權、以及搶發產品的指數,預期MSC 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是未來投資陸股新標竿。
台灣目前由元大投信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於6月7 日至12日募集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007 39),預計6月底上市。
據資料顯示,過去因應A股尚未納入MSCI系列指數,MSCI編制MSCI 中國指數,以投資中國企業於海外掛牌個股為主,今年6月開始,MS CI指數公司正式將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並 將成分股編製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此指數掌握中國中長期的 新經濟、新零售、新科技等中國崛起之產業新主流,100%追蹤與掌 握A股入摩行情。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中國已躍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因 資本市場開放相對遲緩,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相對低,即使陸續 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後,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約維持2%以下。
不過,MSCI指數公司宣布將自6月起正式將A股納入MSCI系列指數中 ,可以發現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開始明顯上升。
再從資金北上投資中國A股的流入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到4月已經流 入740億人民幣,超過過去4年同期間的資金流入表現,預估今年北上 淨流入中國A股資金金額將創下新高。
劉宗聖分析,以目前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不到3%,相較於 其他亞洲國家,如台灣、韓國、日本等,外資持有這些國家股票金額 占個別市場市值比重約20%∼35%不等,顯示A股今年6月正式入摩只 是一個起點,不僅短期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且中長期全球資金預期 也將前仆後繼湧入,推升中國A股中長多格局啟動。
台灣目前由元大投信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於6月7 日至12日募集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007 39),預計6月底上市。
據資料顯示,過去因應A股尚未納入MSCI系列指數,MSCI編制MSCI 中國指數,以投資中國企業於海外掛牌個股為主,今年6月開始,MS CI指數公司正式將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並 將成分股編製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此指數掌握中國中長期的 新經濟、新零售、新科技等中國崛起之產業新主流,100%追蹤與掌 握A股入摩行情。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中國已躍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因 資本市場開放相對遲緩,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相對低,即使陸續 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後,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約維持2%以下。
不過,MSCI指數公司宣布將自6月起正式將A股納入MSCI系列指數中 ,可以發現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開始明顯上升。
再從資金北上投資中國A股的流入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到4月已經流 入740億人民幣,超過過去4年同期間的資金流入表現,預估今年北上 淨流入中國A股資金金額將創下新高。
劉宗聖分析,以目前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不到3%,相較於 其他亞洲國家,如台灣、韓國、日本等,外資持有這些國家股票金額 占個別市場市值比重約20%∼35%不等,顯示A股今年6月正式入摩只 是一個起點,不僅短期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且中長期全球資金預期 也將前仆後繼湧入,推升中國A股中長多格局啟動。
台股ETF進入高成長階段,台灣證券交易所昨(30)日公告,由元大投信募集的「元大道瓊白銀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簡稱:元大道瓊白銀,證券代碼:00738U),訂明(6月1日)日上市,屆時台股ETF數量將達105檔,累計上市櫃市場更有120檔。 證交所指出,元大道瓊白銀ETF連結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道瓊白銀ER指數」,指數成分是美國紐所掛牌交易的單1月白銀期貨契約,為全球白銀期貨契約最活絡且未平倉量最高的期貨契約,具交易代表性。
元大道瓊白銀ETF將是國內首檔白銀ETF,也是首檔具工業特徵的商品類ETF,目前白銀有近六成需求來自工業,其餘為投資需求。
白銀高波動性深受國際投資人青睞,截至3月底,全球白銀ETF資產規模超過90億美元,僅次於黃金的980億美元,高於原油的80億美元,可謂商品ETF熱點。
元大道瓊白銀ETF將是國內首檔白銀ETF,也是首檔具工業特徵的商品類ETF,目前白銀有近六成需求來自工業,其餘為投資需求。
白銀高波動性深受國際投資人青睞,截至3月底,全球白銀ETF資產規模超過90億美元,僅次於黃金的980億美元,高於原油的80億美元,可謂商品ETF熱點。
由元大投信公司募集發行的元大道瓊白銀(00738U)ETF,將於明 (1)日正式掛牌上市。這是國內第一檔發行的白銀ETF。
元大道瓊白銀ETF之標的指數為「道瓊白銀ER指數」,編製機構為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指數成分係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掛 牌交易之單一月份白銀期貨契約,其成交量為全球白銀期貨契約最活 絡且未平倉量最高之期貨契約。
證交所表示,包含上述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105檔,追 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之證券、債券及黃金、石油、黃豆等 大宗商品,投資標的更趨多元,可提供投資人進行多元資產配置。
據了解,6月還有至少5檔ETF商品問世,屆時在證交所上市的ETF檔 數將達到110檔。
元大道瓊白銀ETF之標的指數為「道瓊白銀ER指數」,編製機構為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指數成分係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掛 牌交易之單一月份白銀期貨契約,其成交量為全球白銀期貨契約最活 絡且未平倉量最高之期貨契約。
證交所表示,包含上述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105檔,追 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之證券、債券及黃金、石油、黃豆等 大宗商品,投資標的更趨多元,可提供投資人進行多元資產配置。
據了解,6月還有至少5檔ETF商品問世,屆時在證交所上市的ETF檔 數將達到110檔。
元大投信與馬來西亞肯納格(Kenanga)投資公司進行ETF戰略合作,由元大擔任肯納格ETF技術顧問,出席簽約儀式的台灣證券交易所企劃研究部經理黃玻莉表示,經由這次元大投信與肯納格合作,發行馬來西亞第一檔槓桿型ETF及全球首檔棕櫚油ETF,將深化台馬間的合作關係,未來台馬ETF有互相掛牌契機。
黃玻莉指出,馬來西亞交易所去年邀請元大投信到馬來西亞交流創新ETF產品,更早之前,元大投信也曾到泰國、深圳、香港、韓國等市場,與當地基金管理業合作,協助當地市場發行ETF,可見元大投信在ETF產品創新及研發能力,深獲國際肯定。
黃玻莉表示,元大投信也是推動台灣ETF市場的主要功臣,不僅在2003年6月發行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2014年10月推出台灣首檔槓桿╱反向ETF-「元大台灣50正2」及「元大台灣50反1」,台灣首檔商品期貨ETF也由元大投信推出,也就是2015年3月問世的元大S&P黃金。
目前證交所掛牌的ETF共104檔,元大投信市占率34%,計發行35檔,資產規模與成交值部分,分別占全市場55%,近期,元大投信持續與證交所合作,致力於發展多元產品,建置廣泛的資產類別,持續對ETF商品產業貢獻。
黃玻莉表示,證交所和馬交所交流已有很長時間,早在1999年,兩個市場共同簽署資訊分享合作備忘錄,2016年6月簽署第二號合作備忘錄,包括共同研究、拓展ETF市場、合作編製指數、跨境交易連結、市場教育推廣,以及雙方交流互訪,各方面尋求合作。
台灣從2014年開放槓桿╱反向ETF以來,帶動國內ETF市場規模、成交值明顯成長,觀察成交值,占台股比重由2014年的1.88%,升至目前6.04%,資產規模也翻倍增。
相信未來馬國ETF市場在槓桿ETF等創新商品推出,也帶動馬來西亞ETF規模與交易跳躍增長。
黃玻莉指出,馬來西亞交易所去年邀請元大投信到馬來西亞交流創新ETF產品,更早之前,元大投信也曾到泰國、深圳、香港、韓國等市場,與當地基金管理業合作,協助當地市場發行ETF,可見元大投信在ETF產品創新及研發能力,深獲國際肯定。
黃玻莉表示,元大投信也是推動台灣ETF市場的主要功臣,不僅在2003年6月發行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2014年10月推出台灣首檔槓桿╱反向ETF-「元大台灣50正2」及「元大台灣50反1」,台灣首檔商品期貨ETF也由元大投信推出,也就是2015年3月問世的元大S&P黃金。
目前證交所掛牌的ETF共104檔,元大投信市占率34%,計發行35檔,資產規模與成交值部分,分別占全市場55%,近期,元大投信持續與證交所合作,致力於發展多元產品,建置廣泛的資產類別,持續對ETF商品產業貢獻。
黃玻莉表示,證交所和馬交所交流已有很長時間,早在1999年,兩個市場共同簽署資訊分享合作備忘錄,2016年6月簽署第二號合作備忘錄,包括共同研究、拓展ETF市場、合作編製指數、跨境交易連結、市場教育推廣,以及雙方交流互訪,各方面尋求合作。
台灣從2014年開放槓桿╱反向ETF以來,帶動國內ETF市場規模、成交值明顯成長,觀察成交值,占台股比重由2014年的1.88%,升至目前6.04%,資產規模也翻倍增。
相信未來馬國ETF市場在槓桿ETF等創新商品推出,也帶動馬來西亞ETF規模與交易跳躍增長。
MSCI 6月1日正式將A股納入全球及新興市場指數,首波納入個股為 234檔。針對目前A股分階段納入進程,MSCI指數公司特別量身訂製M 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並陸續於 香港、中國、台灣授權,目前台灣由元大投信唯一取得該指數授權, 6月7日∼12日募集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代碼:00739;簡稱:元大 MSCI A股 )。
外資也因為A股入摩效應將正式啟動,今年以來大舉加碼A股,透過 滬股通流入的金額達608億人民幣,深股通達522億人民幣(截至5/21 止),顯示國際資金看好此一效應。陸、港兩地本身也相當熱絡,因 應A股入摩,香港華夏基金領先發行ETF,中國則有7家基金公司陸續 發行ETF或指數型產品,募集金額超過110億人民幣(逾500億元台幣) ,基金公司大多選擇能完全同步反映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 通指數。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投資入摩題材理由有二,首先MSCI是 全球最具權威指數公司,指數編撰要求除了參考市值,還須符合流動 性、市值覆蓋率等,權重計算方式考慮外國投資者的可投資比例,是 一個專為國際投資人設置的指數,因為MSCI嚴謹的指數編製方法及流 程值得信賴,全球以追蹤MSCI系列指數作為投資參考決策的資金高達 12兆美元。
此外,依據證交所資料,目前在台掛牌的A股ETF數量已達14檔,規 模達1400億台幣,超過台股ETF規模。觀察目前陸股ETF指數成分股多 數金融成分股比重達五、六成,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則是站在 官方肩膀上的投資視野,納入新經濟、新思維,如獨角獸企業比重增 加,可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成長動能,在「供給側改革 」與「一帶一路」兩大主軸推行下,包括醫療、工業及資訊科技等利 多新興產業。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強調,A股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是中國A股市場向全球資本市場開放的里程碑,隨著海 外資金將A股納入基本持股,外資偏好的低本益比藍籌,如金融、地 產、生物醫藥、汽車、零售等本益比處於歷史低位的行業,將會有機 會出現估值逐步修復的效應。而且部分中國特色行業,如白酒、中藥 、旅遊等,在A股納入MSCI後,中線投資價值會受到更多資金的挖掘 。
MSCI第一階段先納入大型股,未來隨著中型股的加入,代表中國新 經濟的投資版圖也將深入中國股民所謂的二線藍籌股,過往只聚焦於 大型藍籌股的投資人,將無法搭上這波一生一次的A股入摩大時代列 車。看好陸股長線投資機會的投資人只要跟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 數,就能百分百受惠MSCI納入A股過程。
外資也因為A股入摩效應將正式啟動,今年以來大舉加碼A股,透過 滬股通流入的金額達608億人民幣,深股通達522億人民幣(截至5/21 止),顯示國際資金看好此一效應。陸、港兩地本身也相當熱絡,因 應A股入摩,香港華夏基金領先發行ETF,中國則有7家基金公司陸續 發行ETF或指數型產品,募集金額超過110億人民幣(逾500億元台幣) ,基金公司大多選擇能完全同步反映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 通指數。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投資入摩題材理由有二,首先MSCI是 全球最具權威指數公司,指數編撰要求除了參考市值,還須符合流動 性、市值覆蓋率等,權重計算方式考慮外國投資者的可投資比例,是 一個專為國際投資人設置的指數,因為MSCI嚴謹的指數編製方法及流 程值得信賴,全球以追蹤MSCI系列指數作為投資參考決策的資金高達 12兆美元。
此外,依據證交所資料,目前在台掛牌的A股ETF數量已達14檔,規 模達1400億台幣,超過台股ETF規模。觀察目前陸股ETF指數成分股多 數金融成分股比重達五、六成,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則是站在 官方肩膀上的投資視野,納入新經濟、新思維,如獨角獸企業比重增 加,可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成長動能,在「供給側改革 」與「一帶一路」兩大主軸推行下,包括醫療、工業及資訊科技等利 多新興產業。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強調,A股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是中國A股市場向全球資本市場開放的里程碑,隨著海 外資金將A股納入基本持股,外資偏好的低本益比藍籌,如金融、地 產、生物醫藥、汽車、零售等本益比處於歷史低位的行業,將會有機 會出現估值逐步修復的效應。而且部分中國特色行業,如白酒、中藥 、旅遊等,在A股納入MSCI後,中線投資價值會受到更多資金的挖掘 。
MSCI第一階段先納入大型股,未來隨著中型股的加入,代表中國新 經濟的投資版圖也將深入中國股民所謂的二線藍籌股,過往只聚焦於 大型藍籌股的投資人,將無法搭上這波一生一次的A股入摩大時代列 車。看好陸股長線投資機會的投資人只要跟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 數,就能百分百受惠MSCI納入A股過程。
響應新南向政策,元大投信去年受馬來西亞交易所邀請交流創新ETF,近期宣布與馬國最大獨立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合作,催生發行馬來西亞首檔槓桿ETF與全球第一檔棕櫚油ETF。
元大投信並將擔任肯納格旗下資產管理公司(Kenanga Investors Berhad)ETF技術顧問,開啟台馬ETF合作新局。
肯納格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毅仕民馬迪(Ismitz Matthew De Alwis)表示,這次與台灣最大ETF發行商-元大投信合作,在馬國發展創新ETF產品,相信將創造多贏格局,刺激馬來西亞的投資需求,提升資本市場參與,並帶動當地ETF市場。
毅仕民馬迪指出,合作案之所以成功,要感謝馬來西亞交易所,以及馬來西亞證監會(Securit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的協助,開放相關政策,引領ETF市場做創新發展。
在與元大投信完成ETF顧問合作簽約後,可望盡速展開產品發行的前置準備,希望在最短時間於馬來西亞推動首檔槓桿型ETF問世。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以來,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響應新南向政策,陸續到東南亞國家招商,元大投信近來開拓東協也不遺餘力。
元大投信2010年擔任泰國當地資產管理業龍頭之一的泰京資產管理公司(KTAM)發行ETF,其後協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在2015年在深圳發行中創100 ETF,2016年因應台韓通合作,與韓國完成相互發行ETF,2017年再擔任擔任易方達(香港)發行槓桿╱反向ETF顧問。
今年,元大投信也積極與集團旗下元大印尼資產管理公司交流,希望協助印尼發行ETF,這凸顯元大投信在台灣發展ETF的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屢獲亞洲市場肯定,也代表全球ETF趨勢成長之際,台灣ETF市場在主管機關致力推廣創新,快速成長經驗已吸引其他亞洲國家學習。
因此,東協國家開始致力研究法規開放,搭配市場活絡措施,希冀推動ETF發展,跟上全球趨勢。
劉宗聖指出,馬來西亞自2005年發行第一檔ETF,市場長期以原型ETF為主,而馬來西亞交易所近一至二年,也積極推動ETF,本次希望透過槓桿╱反向ETF,再推動市場成長。
劉宗聖說,馬來西亞曾多次來台灣交流相關市場機制,建立配套措施,而馬交所與肯納格共同催生馬來西亞第1檔槓桿型ETF及全球首檔棕櫚油ETF,並由元大擔任肯納格資產管理公司的ETF技術顧問,感到相當榮幸,對於元大投信ETF發展的國際化帶來肯定。
肯納格投資銀行在馬來西亞是最大獨立投資銀行,不論股票經紀、期貨與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市占率,在馬來西亞都有一席之地。對於未來發行槓桿ETF發展相對有利。
更重要是,肯納格及旗下資產管理公司,在創新商品發展上,相對其他馬國金融同業積極,使肯納格今年有機會在馬國發行第一檔槓桿ETF及全球首檔棕櫚油ETF拔得頭籌。
劉宗聖指出,未來肯納格還將以吉隆坡綜合30指數(KLCI 30)發行槓桿ETF。由於馬來西亞是全球主要棕櫚油產地,產量與出口分別占全球近50%,未來馬來西亞發行棕櫚油ETF,有機會也能引進台灣,進行雙向產品交流,共創亞洲ETF發展新局。
元大投信並將擔任肯納格旗下資產管理公司(Kenanga Investors Berhad)ETF技術顧問,開啟台馬ETF合作新局。
肯納格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毅仕民馬迪(Ismitz Matthew De Alwis)表示,這次與台灣最大ETF發行商-元大投信合作,在馬國發展創新ETF產品,相信將創造多贏格局,刺激馬來西亞的投資需求,提升資本市場參與,並帶動當地ETF市場。
毅仕民馬迪指出,合作案之所以成功,要感謝馬來西亞交易所,以及馬來西亞證監會(Securit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的協助,開放相關政策,引領ETF市場做創新發展。
在與元大投信完成ETF顧問合作簽約後,可望盡速展開產品發行的前置準備,希望在最短時間於馬來西亞推動首檔槓桿型ETF問世。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以來,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響應新南向政策,陸續到東南亞國家招商,元大投信近來開拓東協也不遺餘力。
元大投信2010年擔任泰國當地資產管理業龍頭之一的泰京資產管理公司(KTAM)發行ETF,其後協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在2015年在深圳發行中創100 ETF,2016年因應台韓通合作,與韓國完成相互發行ETF,2017年再擔任擔任易方達(香港)發行槓桿╱反向ETF顧問。
今年,元大投信也積極與集團旗下元大印尼資產管理公司交流,希望協助印尼發行ETF,這凸顯元大投信在台灣發展ETF的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屢獲亞洲市場肯定,也代表全球ETF趨勢成長之際,台灣ETF市場在主管機關致力推廣創新,快速成長經驗已吸引其他亞洲國家學習。
因此,東協國家開始致力研究法規開放,搭配市場活絡措施,希冀推動ETF發展,跟上全球趨勢。
劉宗聖指出,馬來西亞自2005年發行第一檔ETF,市場長期以原型ETF為主,而馬來西亞交易所近一至二年,也積極推動ETF,本次希望透過槓桿╱反向ETF,再推動市場成長。
劉宗聖說,馬來西亞曾多次來台灣交流相關市場機制,建立配套措施,而馬交所與肯納格共同催生馬來西亞第1檔槓桿型ETF及全球首檔棕櫚油ETF,並由元大擔任肯納格資產管理公司的ETF技術顧問,感到相當榮幸,對於元大投信ETF發展的國際化帶來肯定。
肯納格投資銀行在馬來西亞是最大獨立投資銀行,不論股票經紀、期貨與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市占率,在馬來西亞都有一席之地。對於未來發行槓桿ETF發展相對有利。
更重要是,肯納格及旗下資產管理公司,在創新商品發展上,相對其他馬國金融同業積極,使肯納格今年有機會在馬國發行第一檔槓桿ETF及全球首檔棕櫚油ETF拔得頭籌。
劉宗聖指出,未來肯納格還將以吉隆坡綜合30指數(KLCI 30)發行槓桿ETF。由於馬來西亞是全球主要棕櫚油產地,產量與出口分別占全球近50%,未來馬來西亞發行棕櫚油ETF,有機會也能引進台灣,進行雙向產品交流,共創亞洲ETF發展新局。
響應新南向政策,元大投信昨(28)日宣布擔任馬來西亞最大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ETF技術顧問,兩強聯手將發展馬來西亞首檔槓桿型ETF暨全球第一檔棕梠油ETF,也為台灣ETF經驗輸出再創新里程。
元大投信去年已與馬來西亞交易所交流ETF創新發展,肯納格目前在馬國設立32個證券經紀據點,股票經紀市占率8.5%,位居第四,散戶交易市占率更達20%。另外,肯納格具備ETF造市經驗,長期觀察亞洲ETF發展,旗下含其他金融商品的總資產管理規模2億美元;這次為發展創新型的槓反ETF,在馬交所推薦下,與元大投信合作。
Kenanga集團董事經理謝瑋良表示,馬國政府開放法規後,當地資產管理機構可以發行槓桿╱反向ETF,其中棕梠油是馬國經濟指標,馬來西亞期市所交易的棕梠油期貨,熱度居全球前茅,因此這次選擇以棕梠油ETF為首發,希冀反饋當地期市,並帶動更多投資人參與ETF市場。馬來西亞ETF市場規模非亞洲前列,謝瑋良認為,以台灣發展槓反ETF一炮而紅,馬國ETF市場也有機會複製爆發經驗,Kenanga將以此擴大利基。
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表示,昨天是台灣ETF發展屆滿15周年,此刻和Kenanga合作,印證台灣ETF市場蒸蒸日上。
過去元大投信在2010年擔任泰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泰京資產管理公司」顧問,協助發展泰國ETF,其後幫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於2015年在深圳發行中創100 ETF,2016至2017年,又分別擔任韓國未來資產顧問、幫助香港易方達發行槓桿╱反向ETF,蹤跡遍布全亞洲。
元大投信去年已與馬來西亞交易所交流ETF創新發展,肯納格目前在馬國設立32個證券經紀據點,股票經紀市占率8.5%,位居第四,散戶交易市占率更達20%。另外,肯納格具備ETF造市經驗,長期觀察亞洲ETF發展,旗下含其他金融商品的總資產管理規模2億美元;這次為發展創新型的槓反ETF,在馬交所推薦下,與元大投信合作。
Kenanga集團董事經理謝瑋良表示,馬國政府開放法規後,當地資產管理機構可以發行槓桿╱反向ETF,其中棕梠油是馬國經濟指標,馬來西亞期市所交易的棕梠油期貨,熱度居全球前茅,因此這次選擇以棕梠油ETF為首發,希冀反饋當地期市,並帶動更多投資人參與ETF市場。馬來西亞ETF市場規模非亞洲前列,謝瑋良認為,以台灣發展槓反ETF一炮而紅,馬國ETF市場也有機會複製爆發經驗,Kenanga將以此擴大利基。
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表示,昨天是台灣ETF發展屆滿15周年,此刻和Kenanga合作,印證台灣ETF市場蒸蒸日上。
過去元大投信在2010年擔任泰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泰京資產管理公司」顧問,協助發展泰國ETF,其後幫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於2015年在深圳發行中創100 ETF,2016至2017年,又分別擔任韓國未來資產顧問、幫助香港易方達發行槓桿╱反向ETF,蹤跡遍布全亞洲。
大陸A股即將入摩,由經濟日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昨(28)日盛大登場,投資專家教戰,入摩題材將創造A股新商機,掌握錢潮首選「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入摩指數。
「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一連舉辦三場,昨日率先舉行台北場,由經濟日報副社長于趾琴、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擔任致詞嘉賓,邀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孟霞,及非凡新聞台總監、「錢線百分百」製作主持人胡睿涵,共同分享A股投資新策略,獲現場聽眾熱烈迴響。
于趾琴表示,MSCI納入A股有兩個關鍵字,一是MSCI為全球知名指數公司,超過12兆美元的資金追蹤MSCI指數,A股入摩為吸金保證;其次,A股是陸新經濟代表,從近期火紅的美中貿易戰,足見中國經濟崛起,入摩更象徵大陸經濟融入全球主流金融圈。
劉宗聖指出,A股過去四度叩關入摩才成功,市場不斷開放資本管制,健全公司治理,讓MSCI從擔心贏了中國、輸了全世界,到取得各界共識終於擁抱中國,正是A股蛻變與國際典範轉移過程。
如今A股入摩,將啟動另個開始,未來A股創造新質變與量變,投資工具也要煥然一新。
李孟霞表示,目前台股掛牌陸股ETF,普遍是舊經濟象徵,但MSCI納入A股,卻以新興戰略、創新產業為大宗,為此,MSCI也編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網羅入摩的234檔成分股,未來隨A股權重調升,成分股擴至436檔,該指數將順應調整,等於持續投資就能完整參與入摩行情,是入摩的標竿指數。
李孟霞指出,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效應帶動,陸股風格也從去年一線藍籌股,轉向二線藍籌股,將來外資流入總額上看3,400億美元,還將推動二線藍籌股掀新行情。
胡睿涵強調,A股入摩創造新商機,投資腦袋跟著變,以市面看來相似的「MSCI中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來說,前者瞄準非A股的大陸B股、港股與美國存託憑證(ADR),接下來入摩生效,指數初步納入A股權重僅1%,後者「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完全投資A股,且為234檔入摩成分股,將對投資發揮完全不同效果。
台灣預計6月27日掛牌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元大MSCI A股」ETF(00739),將能滿足市場需求。
總經角度來看,顏承暉表示,市場每40至60年出現「長波循環」,也就是重大技術突破,引領世界往新世代發展。當前科技趨勢大爆發,卻沒有明確主流,但能肯定各國經濟穩健,撐起本波發展,中國為第二大經濟體,掌握趨勢不能錯過中國,指數化策略具備不擇股、廣納各類趨勢優點,A股指數投資可謂市場新顯學。
「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一連舉辦三場,昨日率先舉行台北場,由經濟日報副社長于趾琴、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擔任致詞嘉賓,邀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孟霞,及非凡新聞台總監、「錢線百分百」製作主持人胡睿涵,共同分享A股投資新策略,獲現場聽眾熱烈迴響。
于趾琴表示,MSCI納入A股有兩個關鍵字,一是MSCI為全球知名指數公司,超過12兆美元的資金追蹤MSCI指數,A股入摩為吸金保證;其次,A股是陸新經濟代表,從近期火紅的美中貿易戰,足見中國經濟崛起,入摩更象徵大陸經濟融入全球主流金融圈。
劉宗聖指出,A股過去四度叩關入摩才成功,市場不斷開放資本管制,健全公司治理,讓MSCI從擔心贏了中國、輸了全世界,到取得各界共識終於擁抱中國,正是A股蛻變與國際典範轉移過程。
如今A股入摩,將啟動另個開始,未來A股創造新質變與量變,投資工具也要煥然一新。
李孟霞表示,目前台股掛牌陸股ETF,普遍是舊經濟象徵,但MSCI納入A股,卻以新興戰略、創新產業為大宗,為此,MSCI也編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網羅入摩的234檔成分股,未來隨A股權重調升,成分股擴至436檔,該指數將順應調整,等於持續投資就能完整參與入摩行情,是入摩的標竿指數。
李孟霞指出,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效應帶動,陸股風格也從去年一線藍籌股,轉向二線藍籌股,將來外資流入總額上看3,400億美元,還將推動二線藍籌股掀新行情。
胡睿涵強調,A股入摩創造新商機,投資腦袋跟著變,以市面看來相似的「MSCI中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來說,前者瞄準非A股的大陸B股、港股與美國存託憑證(ADR),接下來入摩生效,指數初步納入A股權重僅1%,後者「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完全投資A股,且為234檔入摩成分股,將對投資發揮完全不同效果。
台灣預計6月27日掛牌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元大MSCI A股」ETF(00739),將能滿足市場需求。
總經角度來看,顏承暉表示,市場每40至60年出現「長波循環」,也就是重大技術突破,引領世界往新世代發展。當前科技趨勢大爆發,卻沒有明確主流,但能肯定各國經濟穩健,撐起本波發展,中國為第二大經濟體,掌握趨勢不能錯過中國,指數化策略具備不擇股、廣納各類趨勢優點,A股指數投資可謂市場新顯學。
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孟霞昨(28)日指出,陸股慢牛行情已在途中,今年來表現較低迷,是因為成交量萎縮的關係,未來增量資金多寡,將決定能走多遠,MSCI納入A股是短期行情加溫催化劑。借鑑台灣經驗,預估短期初始資金納入約170億美元,完全納入可達3,400億美元。
李孟霞指出,大陸經濟走穩,目前經濟成長率目標在6.5%左右,是非常合理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張,對外收支平衡,對內降低汙染排放量,供給側改革,要求質的改善,因此預期未來大陸GDP都會是平穩態勢。
李孟霞認為,上證指數的上漲不是來自熱錢,而是企業獲利支撐。上證跟滬深300指數目前本益比也在合理位置,2015年以前經濟政策是穩增長、調結構,供給側改革是習近平在2015年提出,為解決過度投資問題,包括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一降(降成本)、一補(補短板)。中國去年出口暢旺,房地產表現並沒有那麼差。金融去槓桿2017年就開始,貨幣供給量只要能滿足經濟成長及通膨就夠。
2018年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高點4%,之後跌至最低3.5%,貨幣政策邊際放鬆,資金環境較2017年佳。李孟霞認為,2018年資金環境轉好,有利股市發展。目前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穩健,企業獲利佳,股市在合理位置,資金狀況也比去年好很多。
至於為何今年陸股相對國際股市落後,李孟霞表示,因為今年漲到3,587點時漲的是藍籌股,之後漲的卻是創業板,熱點風格並沒有延續。今年來藍籌股不再是主軸,A50指數去年最強漲32.4%,今年表現卻最差。今年來創業板指數倒是漲了4.2%最多。
李孟霞說明,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目前成分股有234檔,包含一、二線藍籌股。金融股占約33.8%,工業占13.5%、消費升級(核心+非核心)約20%,以新經濟為主,因為新經濟是大陸未來成長動能。
李孟霞指出,大陸經濟走穩,目前經濟成長率目標在6.5%左右,是非常合理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張,對外收支平衡,對內降低汙染排放量,供給側改革,要求質的改善,因此預期未來大陸GDP都會是平穩態勢。
李孟霞認為,上證指數的上漲不是來自熱錢,而是企業獲利支撐。上證跟滬深300指數目前本益比也在合理位置,2015年以前經濟政策是穩增長、調結構,供給側改革是習近平在2015年提出,為解決過度投資問題,包括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一降(降成本)、一補(補短板)。中國去年出口暢旺,房地產表現並沒有那麼差。金融去槓桿2017年就開始,貨幣供給量只要能滿足經濟成長及通膨就夠。
2018年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高點4%,之後跌至最低3.5%,貨幣政策邊際放鬆,資金環境較2017年佳。李孟霞認為,2018年資金環境轉好,有利股市發展。目前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穩健,企業獲利佳,股市在合理位置,資金狀況也比去年好很多。
至於為何今年陸股相對國際股市落後,李孟霞表示,因為今年漲到3,587點時漲的是藍籌股,之後漲的卻是創業板,熱點風格並沒有延續。今年來藍籌股不再是主軸,A50指數去年最強漲32.4%,今年表現卻最差。今年來創業板指數倒是漲了4.2%最多。
李孟霞說明,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目前成分股有234檔,包含一、二線藍籌股。金融股占約33.8%,工業占13.5%、消費升級(核心+非核心)約20%,以新經濟為主,因為新經濟是大陸未來成長動能。
台灣首檔陸股ETF發行以來將屆滿十年,目前掛牌的陸股ETF十數檔,為掌握A股入摩,元大投信將推出「元大MSCI A股」ETF,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該檔ETF不只是多一檔產品,更表彰大陸進入新時代,為陸股投資天際線與地貌帶來轉變。
劉宗聖指出,台灣陸股ETF發展,歷經時代洗禮,以元大投信來說,最早2009年發行首檔跨境連結式DTF,因應無法直接投資陸股。其後,隨中國降低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滬、深港通,元大又發行更多ETF。
這次元大申請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元大MSCI A股」ETF,耗時至少六年。劉宗聖表示,期間MSCI經歷溝通與正式接納A股,共有四次闖關,他觀察到市場從質疑A股納入必要性,到2016年A股改革頗具成效,納入機率升至50%,再到去年,A股又進一步開放,幾乎篤定納入,MSCI也積極籌備新指數來迎接新時代,元大有幸第一階段就獲得標竿指數授權,可謂看盡起落且得來不易。
A股入摩將吸引大批外資進駐,使A股未來有質變與量變契機,劉宗聖說,未來A股不見得走大多頭,快牛反讓A股數度闖關的慢火細燉失去意義,如何在長期掌握趨勢,元大MSCI A股ETF帶來的投資機會,絕對不只是多一個產品,還將對中國投資產品的天際線及地貌帶來變化,更值得關注。
劉宗聖指出,台灣陸股ETF發展,歷經時代洗禮,以元大投信來說,最早2009年發行首檔跨境連結式DTF,因應無法直接投資陸股。其後,隨中國降低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滬、深港通,元大又發行更多ETF。
這次元大申請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元大MSCI A股」ETF,耗時至少六年。劉宗聖表示,期間MSCI經歷溝通與正式接納A股,共有四次闖關,他觀察到市場從質疑A股納入必要性,到2016年A股改革頗具成效,納入機率升至50%,再到去年,A股又進一步開放,幾乎篤定納入,MSCI也積極籌備新指數來迎接新時代,元大有幸第一階段就獲得標竿指數授權,可謂看盡起落且得來不易。
A股入摩將吸引大批外資進駐,使A股未來有質變與量變契機,劉宗聖說,未來A股不見得走大多頭,快牛反讓A股數度闖關的慢火細燉失去意義,如何在長期掌握趨勢,元大MSCI A股ETF帶來的投資機會,絕對不只是多一個產品,還將對中國投資產品的天際線及地貌帶來變化,更值得關注。
伴隨A股入摩的腳步接近,中國境內基金也掀起一波搶錢熱潮,在 眾多MSCI發布的A股相關指數中,「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是市場 關注的焦點。根據MSCI統計,A股入摩後被動型基金短期資金將流入 中國A股約170億美元,中長期約帶來3,400億美元增量,這些資金將 投資在「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份股。
A股入摩是中國A股市場向全球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隨海外 資金將A股納入基本持股的逐步實現,外資偏好的低本益比藍籌,如 金融、地產、生物醫藥、汽車、零售等本益比處於歷史低位的行業, 將有機會出現股價逐漸回復到應有市場價值。而部分中國特色行業, 如白酒、中藥、旅遊等,在A股入摩後,中長線投資價值會受到更多 資金的挖掘。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指出,從指數的產業分布 來看,相對於A50指數高達近6成的金融股比重,首波納入之國際通指 數中金融股成份只佔約三分之一,提供投資中國ETF新視野,不再只 著重傳統金融股,而隨中國「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兩大政策 主軸推行,更多的是包括大市值的醫療、工業及資訊科技等利多新興 產業的行業龍頭。前述新興產業占整體成分股權重約為34%,有別以 往外資投資重心的富時中國A50指數,其新興產業占整體成分股權重 僅約15%,「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具長期投資價值,兼顧藍籌 和價值成長雙輪驅動特性。
隨一系列創新型舉措的推出,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將發生 重大變化,傳統企業的藍籌股,跟新興行業的龍頭股,可能會形成更 加完整的產業鏈,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A股將成為更具代表性的 資本市場。
代表中國新經濟的投資版圖也將深入中國股民所謂二線藍籌股,過 往只聚焦大型藍籌股的投資人,要轉搭上這波A股入摩大時代列車。
A股入摩是中國A股市場向全球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隨海外 資金將A股納入基本持股的逐步實現,外資偏好的低本益比藍籌,如 金融、地產、生物醫藥、汽車、零售等本益比處於歷史低位的行業, 將有機會出現股價逐漸回復到應有市場價值。而部分中國特色行業, 如白酒、中藥、旅遊等,在A股入摩後,中長線投資價值會受到更多 資金的挖掘。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指出,從指數的產業分布 來看,相對於A50指數高達近6成的金融股比重,首波納入之國際通指 數中金融股成份只佔約三分之一,提供投資中國ETF新視野,不再只 著重傳統金融股,而隨中國「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兩大政策 主軸推行,更多的是包括大市值的醫療、工業及資訊科技等利多新興 產業的行業龍頭。前述新興產業占整體成分股權重約為34%,有別以 往外資投資重心的富時中國A50指數,其新興產業占整體成分股權重 僅約15%,「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具長期投資價值,兼顧藍籌 和價值成長雙輪驅動特性。
隨一系列創新型舉措的推出,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將發生 重大變化,傳統企業的藍籌股,跟新興行業的龍頭股,可能會形成更 加完整的產業鏈,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下,A股將成為更具代表性的 資本市場。
代表中國新經濟的投資版圖也將深入中國股民所謂二線藍籌股,過 往只聚焦大型藍籌股的投資人,要轉搭上這波A股入摩大時代列車。
A股入摩是今年最熱門的投資議題,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至12日募集。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投資人想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可選擇台灣唯一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除了外資有興趣,中國內地投資人也熱衷A股納入MSCI的議題。
4月成立的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首募13億人民幣;緊接在後的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在不足1個月的時間內,募集規模即達49億人民幣,成為年初至今中國境內首募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
陸續還有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20億人民幣、華泰柏瑞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以及景順長城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各約15億人民幣等,合計已超過100億人民幣,連結MSCI 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相關基金無疑是中國A股的當紅炸子雞。
隨著這些中國境內基金開始建倉及正式納入時海外資金開始增配A股,預料增量資金將對首波入選MSCI的A股帶來正向影響。
此外,大陸和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從5月1日起擴大4倍,亦有助於A股納入MSCI後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投資人想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可選擇台灣唯一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除了外資有興趣,中國內地投資人也熱衷A股納入MSCI的議題。
4月成立的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首募13億人民幣;緊接在後的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在不足1個月的時間內,募集規模即達49億人民幣,成為年初至今中國境內首募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
陸續還有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20億人民幣、華泰柏瑞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以及景順長城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各約15億人民幣等,合計已超過100億人民幣,連結MSCI 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相關基金無疑是中國A股的當紅炸子雞。
隨著這些中國境內基金開始建倉及正式納入時海外資金開始增配A股,預料增量資金將對首波入選MSCI的A股帶來正向影響。
此外,大陸和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從5月1日起擴大4倍,亦有助於A股納入MSCI後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5月15日MSCI公布最新季度調整結果,確認6月首波A股將有234檔個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占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0%升至0.39%。?豐銀行統計,過去新興市場國家獲納入MSCI指數,以台灣來說,1996年9月納入,當季股市上漲5.7%,納入後12個月上漲51%,外資因應A股入摩,近二月大舉加碼,透過滬深港通交易金額在4月創高,5月交易金額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九成,顯示國際資金高度看好A股。
觀察首波A股名單,來自MSCI全球統一的指數編製方法,並因應A股環境訂定篩選條件(包含大盤股為主、過去12個月期間累積停牌不超過50天、及滬深港通標的等),其中以金融股、消費股居多,也網羅新經濟、新思維概念股,舉凡知名中藥品牌雲南白藥、上海最大廣播電視台東方明珠,高度掌握陸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動能。
MSCI指數受全球九成法人奉為圭臬,在全球能享有指標地位,其背後原因是編製指數具嚴謹經驗,充分反映市場與產業代表性。該指數對整體中國A股的市值涵蓋率70%,未來完全納入將達85%。
MSCI並特別為A股入摩,編制機動調整成分股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想參與行情投資人,只要追蹤此檔代表性、及時性的指數,就能一次掌握A股入摩題材。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台灣由深入中國的投資團隊元大投信取得授權,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代碼00739),比較市面上已有的陸股ETF成分股,多數難達百分之百覆蓋MSCI入摩題材。
根據MSCI規劃,新興市場指數完整納入A股,權重將達16.6%。相較台灣第一次開放幅度50%,中國A股首次額度僅2.5%,入摩速度有賴滬深港通限制,未來是否於額度、標的進一步開放,進而擴大外資進出規模與可投資標的,加快A股入摩進程。
台灣從2009年起,元大投信首次推出跨境連結式DTF-元大寶滬深,開啟國人前進陸股濫觴,隨後有陸股槓桿及反向ETF發行,目前陸股ETF總規模有583億元。其中,元大滬深正2 ETF是規模最大陸股ETF。
隨著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滬深港通等法規開放,加上A股入摩,深耕陸股多年的元大投信爭取到「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提供台灣投資人具代表性、及時性與完整性的陸股投資方案
觀察首波A股名單,來自MSCI全球統一的指數編製方法,並因應A股環境訂定篩選條件(包含大盤股為主、過去12個月期間累積停牌不超過50天、及滬深港通標的等),其中以金融股、消費股居多,也網羅新經濟、新思維概念股,舉凡知名中藥品牌雲南白藥、上海最大廣播電視台東方明珠,高度掌握陸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動能。
MSCI指數受全球九成法人奉為圭臬,在全球能享有指標地位,其背後原因是編製指數具嚴謹經驗,充分反映市場與產業代表性。該指數對整體中國A股的市值涵蓋率70%,未來完全納入將達85%。
MSCI並特別為A股入摩,編制機動調整成分股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想參與行情投資人,只要追蹤此檔代表性、及時性的指數,就能一次掌握A股入摩題材。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台灣由深入中國的投資團隊元大投信取得授權,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代碼00739),比較市面上已有的陸股ETF成分股,多數難達百分之百覆蓋MSCI入摩題材。
根據MSCI規劃,新興市場指數完整納入A股,權重將達16.6%。相較台灣第一次開放幅度50%,中國A股首次額度僅2.5%,入摩速度有賴滬深港通限制,未來是否於額度、標的進一步開放,進而擴大外資進出規模與可投資標的,加快A股入摩進程。
台灣從2009年起,元大投信首次推出跨境連結式DTF-元大寶滬深,開啟國人前進陸股濫觴,隨後有陸股槓桿及反向ETF發行,目前陸股ETF總規模有583億元。其中,元大滬深正2 ETF是規模最大陸股ETF。
隨著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滬深港通等法規開放,加上A股入摩,深耕陸股多年的元大投信爭取到「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提供台灣投資人具代表性、及時性與完整性的陸股投資方案
A股入摩是今年最熱門的投資議題,由本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包括5/28(一)台北場、5/30(三)台中場、5/31(四)高雄場,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和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擔任各場開幕致詞,讓投資人透析中國趨勢,跟著MSCI投資A股,精準掌握中國新經濟商機,說明會免費報名,名額有限。
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選擇MSCI所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就對了,也唯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才是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投資。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三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台灣首檔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6月募集,看好A股納入MSCI的議題的投資人絕不能錯過。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簡先生,報名QRcode如下。(黃英傑)
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選擇MSCI所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就對了,也唯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才是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投資。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三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台灣首檔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6月募集,看好A股納入MSCI的議題的投資人絕不能錯過。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簡先生,報名QRcode如下。(黃英傑)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