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A股入摩是今年最熱門投資議題,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 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 ETF基金,預計6月7日∼12日募集。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看 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可選擇MSCI所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 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可直接參 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投資。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中以MSCI為龍頭,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 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實力不言而喻。過去 多個國家經驗說明加入MSCI是吸引外資進入股市效果最佳選擇。以M 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 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A股最具代表性新 指標。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 、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 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 跟據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 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 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中以MSCI為龍頭,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 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實力不言而喻。過去 多個國家經驗說明加入MSCI是吸引外資進入股市效果最佳選擇。以M 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 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A股最具代表性新 指標。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 、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 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 跟據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 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 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520行情熱,台股基金績效更優。台股基金出現「三千金」,自成立來漲幅超過1,000%。市場人士指出,台股在萬點之上已接近一年,指數再大漲的機率不大,因此選股尤其重要,投資優質基金可望獲得穩健的績效。
台股基金的這三千金都有逾20年的歷史,歷經多次景氣循環與金融風暴的考驗,都是投信的旗艦基金,不但淨值都超過100元,且成立以來的總報酬都超過1,000%。
淨值最高的是群益馬拉松基金,15日淨值133.83元,自1996年8月成立來大漲1,238.3%表現最佳。其次為統一全天候基金,最新淨值118.95元,1994年2月成立來績效達1,089.5%。第三名則是群益店頭市場基金,淨值為113元,1997年2月成立來績效達1,030%。
在投信的147檔台股基金中,總計有58檔台股基金淨值創新高,18.2萬個投資人荷包都賺錢。在這58檔基金中,其中群益投信旗下七檔台股基金全數創新高,彰顯出投研團隊的出色操盤能力。
其次統一投信九檔台股基金也有七檔淨值創新高,中長期績效也很強。另外,復華投信有五檔,元大、永豐、富邦投信則各有四檔。
今年以來,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多,但台股基金平均漲幅超過9%,更有18檔基金的漲幅超過20%,幾乎是大盤的十倍。第一金創新趨勢、華頓台灣、未來資產台灣新趨勢、未來資產阿波羅基金等四檔基金今年來漲幅都超過30%,表現最優。
群益馬拉松基金同時也是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展望台股後市,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美股與台股科技股都面臨淡季拉貨需求疲軟,且外在政治紛擾仍存,預期盤勢將較動盪。類股操作上仍建議採取拉回買進策略為佳,有成長動能且評價合理個股仍是較佳選擇。
台股基金的這三千金都有逾20年的歷史,歷經多次景氣循環與金融風暴的考驗,都是投信的旗艦基金,不但淨值都超過100元,且成立以來的總報酬都超過1,000%。
淨值最高的是群益馬拉松基金,15日淨值133.83元,自1996年8月成立來大漲1,238.3%表現最佳。其次為統一全天候基金,最新淨值118.95元,1994年2月成立來績效達1,089.5%。第三名則是群益店頭市場基金,淨值為113元,1997年2月成立來績效達1,030%。
在投信的147檔台股基金中,總計有58檔台股基金淨值創新高,18.2萬個投資人荷包都賺錢。在這58檔基金中,其中群益投信旗下七檔台股基金全數創新高,彰顯出投研團隊的出色操盤能力。
其次統一投信九檔台股基金也有七檔淨值創新高,中長期績效也很強。另外,復華投信有五檔,元大、永豐、富邦投信則各有四檔。
今年以來,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多,但台股基金平均漲幅超過9%,更有18檔基金的漲幅超過20%,幾乎是大盤的十倍。第一金創新趨勢、華頓台灣、未來資產台灣新趨勢、未來資產阿波羅基金等四檔基金今年來漲幅都超過30%,表現最優。
群益馬拉松基金同時也是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展望台股後市,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美股與台股科技股都面臨淡季拉貨需求疲軟,且外在政治紛擾仍存,預期盤勢將較動盪。類股操作上仍建議採取拉回買進策略為佳,有成長動能且評價合理個股仍是較佳選擇。
A股入摩是今年最熱門的投資議題,由本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包括5/28(一)台北場、5/30(三)台中場、5/31(四)高雄場,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和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擔任各場開幕致詞,讓投資人透析中國趨勢,跟著MSCI投資A股,精準掌握中國新經濟商機,說明會免費報名,名額有限。
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選擇MSCI所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就對了,也唯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才是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投資。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三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台灣首檔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6月募集,看好A股納入MSCI的議題的投資人絕不能錯過。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簡先生。
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選擇MSCI所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就對了,也唯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才是直接參與A股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投資。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明,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而以彭博資訊統計,外資持有台灣、韓國股市占比約三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約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推估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台灣首檔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6月募集,看好A股納入MSCI的議題的投資人絕不能錯過。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簡先生。
MSCI(明晟)15日公布指數調整結果,如市場預期,本次納入中國A股中仍以藍籌股居多,其中以金融、消費類股占比最高,預計可為陸股帶來大量增量資金。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指出,根據Wind資料顯示,海外新興市場股市納入MSCI指數後,將近七成機率取得正報酬,加入後一年平均收益達26.9%。
葉貴榕認為,1月底以來,陸股回檔修正,尤其大型藍籌股修正幅度較大,預期在MSCI名單公布後,可望再吸引大筆資金進場卡位。
元大投信表示,短期而言,今年MSCI分別於6、9月納入A股,第一階段權重5%,估有170億至2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長期來看,以A股100%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達16.6%,更估計有3,400億美元流入,長期磁吸效應已正式啟動。
元大投信分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有234檔,完全覆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所有股票,不久「元大MSCI A股」ETF問世,將提供台灣投資人百分百掌握入摩行情的陸股ETF,也滿足投資人打通任督二脈,建構完整投資解決方案管道。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MSCI本次公布名單中,整體金融股占比近四成,相較於初始公布比重有所提高,加上近期大陸官方對金融業祭出許多利多政策,包含將逐步開放外資進入金融產業,對於已日漸成熟的大陸金融股來說,將協助完善體質及提高競爭力。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指出,根據Wind資料顯示,海外新興市場股市納入MSCI指數後,將近七成機率取得正報酬,加入後一年平均收益達26.9%。
葉貴榕認為,1月底以來,陸股回檔修正,尤其大型藍籌股修正幅度較大,預期在MSCI名單公布後,可望再吸引大筆資金進場卡位。
元大投信表示,短期而言,今年MSCI分別於6、9月納入A股,第一階段權重5%,估有170億至2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長期來看,以A股100%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達16.6%,更估計有3,400億美元流入,長期磁吸效應已正式啟動。
元大投信分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有234檔,完全覆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所有股票,不久「元大MSCI A股」ETF問世,將提供台灣投資人百分百掌握入摩行情的陸股ETF,也滿足投資人打通任督二脈,建構完整投資解決方案管道。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MSCI本次公布名單中,整體金融股占比近四成,相較於初始公布比重有所提高,加上近期大陸官方對金融業祭出許多利多政策,包含將逐步開放外資進入金融產業,對於已日漸成熟的大陸金融股來說,將協助完善體質及提高競爭力。
A股入摩將於6月1日生效,元大投信抓住新趨勢,6月7日至12日將募集「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簡稱:元大MSCI A股;代號00739),暫訂6月27日上市掛牌。該檔ETF追蹤全球最具中國行情指標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為台灣投資人帶來具突破性、差異性且完整度的投資解決方案。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此指數具備兩大關鍵優勢,也就是掌握中國的新經濟、新思維。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全球深具指標性,同時由於指數納入新經濟和新思維邏輯,包括獨角獸企業增加,能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行情;另一方面,相對多數陸股ETF追蹤指數的金融股比重偏高,該指數不過度重押金融股,具備中國投資新思維。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不論就指數代表性或中國經濟趨勢掌握,都堪稱未來陸股投資標竿,這也是該指數何以在香港、中國掀起產品搶發潮,未來將進一步躍居全球關注陸股指標。
劉宗聖表示,台灣發展陸股ETF進程可分五階段:一是2009年元大投信發行首檔跨境連結式DTF-元大寶滬深,直接投資香港掛牌的標智滬深300 ETF,當時因應台灣無法直接投資陸股。
第二階段,台灣投信業受惠中國降低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門檻,發行以QFII直接投資陸股的ETF,此時元大發行連結上證50指數的元大上證50,他家投信發展上證180 ETF等,投資金額仍受限制,且資金進出應符合規範。第三階段,起自2014年11月,中國開放滬港通,帶動國內再掀陸股ETF熱潮,連結指數轉向具深港通開通題材的深圳市場。 第四階段是2016年8月,中國宣布深港通,2017年新增一檔陸股ETF。
第五階段則是去年開始,MSCI宣布將納入A股,元大投信密切關注MSCI動向,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搭配中國政府5月宣布擴大港股通規模四倍,未來該ETF可望成為港股通開通後,全新蛻變的A股ETF。 劉宗聖指出,台灣陸股ETF包含槓桿與反向ETF,規模超過1,400億元,已超越台股ETF,接下來新型A股ETF問世,將再度激盪市場,對陸股ETF市場形成質變與量變。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連結「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此指數具備兩大關鍵優勢,也就是掌握中國的新經濟、新思維。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全球深具指標性,同時由於指數納入新經濟和新思維邏輯,包括獨角獸企業增加,能掌握中國新經濟發展等二線藍籌股行情;另一方面,相對多數陸股ETF追蹤指數的金融股比重偏高,該指數不過度重押金融股,具備中國投資新思維。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不論就指數代表性或中國經濟趨勢掌握,都堪稱未來陸股投資標竿,這也是該指數何以在香港、中國掀起產品搶發潮,未來將進一步躍居全球關注陸股指標。
劉宗聖表示,台灣發展陸股ETF進程可分五階段:一是2009年元大投信發行首檔跨境連結式DTF-元大寶滬深,直接投資香港掛牌的標智滬深300 ETF,當時因應台灣無法直接投資陸股。
第二階段,台灣投信業受惠中國降低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門檻,發行以QFII直接投資陸股的ETF,此時元大發行連結上證50指數的元大上證50,他家投信發展上證180 ETF等,投資金額仍受限制,且資金進出應符合規範。第三階段,起自2014年11月,中國開放滬港通,帶動國內再掀陸股ETF熱潮,連結指數轉向具深港通開通題材的深圳市場。 第四階段是2016年8月,中國宣布深港通,2017年新增一檔陸股ETF。
第五階段則是去年開始,MSCI宣布將納入A股,元大投信密切關注MSCI動向,領先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搭配中國政府5月宣布擴大港股通規模四倍,未來該ETF可望成為港股通開通後,全新蛻變的A股ETF。 劉宗聖指出,台灣陸股ETF包含槓桿與反向ETF,規模超過1,400億元,已超越台股ETF,接下來新型A股ETF問世,將再度激盪市場,對陸股ETF市場形成質變與量變。
MSCI宣布A股入摩,6月1日起,A股納入MSCI系列指數正式生效。全球追蹤MSCI指數資產規模達12.4兆美元,未來不論主、被動式基金,都將於A股納入MSCI指數後調整部位,使相關投資商品深具吸金潛力。
當中,香港、中國自今年2月,已陸續有基金公司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發行連結ETF與指數基金,國際買盤著眼入摩效應,近二月也大舉加碼A股,推升4月港股通交易金額創高,5月再比去年同期大增九成,看好程度不言可喻。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MSCI指數引領全球資金流向,日前MSCI宣布A股納入MSCI指數結果,權重調升將於6月1日生效,這代表中國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也代表中國投資進入全球化時代,MSCI是全球最大新興市場指數編製機構,相關連結ETF之眾,資產規模及市占也最大,換言之,想參與入摩行情,最具指標性工具就是MSCI指數相關商品。
據統計,全球目前有超過12.4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追蹤指數及標的指數(benchmark),凸顯MSCI指數在全球市場動見觀瞻,同時,總計有近1,000檔ETF都連結MSCI編製指數。
MSCI因應A股入摩,去年起並量身訂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香港有大型的華夏基金領先發行ETF,中國有七家基金公司也爭取指數授權,近期皆陸續發行ETF與指數商品,募集總額人民幣110億元(超過新台幣500億元),在台灣則由元大投信領先發行,預期為國內陸股ETF掀資金挪移趨勢。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是台灣第一家發展陸股ETF的基金公司,2009年首發跨境連結ETF-寶滬深,迄今將近十年。
證交所統計至11日止,元大投信穩居國內陸股ETF發行最大,總資產規模583億元,包括交易熱度最高的元大滬深正2 ETF,規模近440億元,排行第一。
元大投信擁有高度掌握中國市場脈動的投資團隊,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核心基金經理陳重銓與協管基金經理李孟霞,過去先後任職元大投信在深圳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從事基金經理、投資總監工作,深具兩岸投資經驗。
另外,期貨信託部基金經理潘昶安、環球市場部資深協理陳品橋,也分別任職過華潤元大基金公司,顯示元大投信具備大陸在地化的投資研究經驗,深入瞭解中國。
劉宗聖表示,更重要是,元大投信是國內最早開始與MSCI合作的資產管理公司,自MSCI討論納入A股,元大便積極爭取「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歷經三年,終於水到渠成,也讓元大成為首批獲取指數授權公司,目前是台灣唯一取得授權,不久該ETF將問世,可望轉變台灣陸股ETF的地貌與天際線。
當中,香港、中國自今年2月,已陸續有基金公司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發行連結ETF與指數基金,國際買盤著眼入摩效應,近二月也大舉加碼A股,推升4月港股通交易金額創高,5月再比去年同期大增九成,看好程度不言可喻。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MSCI指數引領全球資金流向,日前MSCI宣布A股納入MSCI指數結果,權重調升將於6月1日生效,這代表中國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也代表中國投資進入全球化時代,MSCI是全球最大新興市場指數編製機構,相關連結ETF之眾,資產規模及市占也最大,換言之,想參與入摩行情,最具指標性工具就是MSCI指數相關商品。
據統計,全球目前有超過12.4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追蹤指數及標的指數(benchmark),凸顯MSCI指數在全球市場動見觀瞻,同時,總計有近1,000檔ETF都連結MSCI編製指數。
MSCI因應A股入摩,去年起並量身訂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在香港有大型的華夏基金領先發行ETF,中國有七家基金公司也爭取指數授權,近期皆陸續發行ETF與指數商品,募集總額人民幣110億元(超過新台幣500億元),在台灣則由元大投信領先發行,預期為國內陸股ETF掀資金挪移趨勢。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是台灣第一家發展陸股ETF的基金公司,2009年首發跨境連結ETF-寶滬深,迄今將近十年。
證交所統計至11日止,元大投信穩居國內陸股ETF發行最大,總資產規模583億元,包括交易熱度最高的元大滬深正2 ETF,規模近440億元,排行第一。
元大投信擁有高度掌握中國市場脈動的投資團隊,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核心基金經理陳重銓與協管基金經理李孟霞,過去先後任職元大投信在深圳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從事基金經理、投資總監工作,深具兩岸投資經驗。
另外,期貨信託部基金經理潘昶安、環球市場部資深協理陳品橋,也分別任職過華潤元大基金公司,顯示元大投信具備大陸在地化的投資研究經驗,深入瞭解中國。
劉宗聖表示,更重要是,元大投信是國內最早開始與MSCI合作的資產管理公司,自MSCI討論納入A股,元大便積極爭取「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歷經三年,終於水到渠成,也讓元大成為首批獲取指數授權公司,目前是台灣唯一取得授權,不久該ETF將問世,可望轉變台灣陸股ETF的地貌與天際線。
2018年投資市場可預期通膨議題將是主旋律,商品原物料絕對是主角。元大投信14至16日募集「元大道瓊白銀ER指數股票期貨信託基金」,證券簡稱與代碼為元大道瓊白銀(00738U)。
國際上黃金與白銀同樣是商品交易熱門標的,據彭博資訊統計,白銀與黃金走勢高度相關,且白銀指數年化波動度接近黃金指數年化波動度兩倍,更具交易價差空間,適合看好商品行情的投資人波段操作。
元大道瓊白銀ER指數股票期貨信託基金擬任經理人方雅婷表示,跟黃金相比,白銀兼具工業金屬與貴金屬特性,在環保意識抬頭下,未來深具潛力的電動車、太陽能產業,白銀皆扮演要角。
國際能源署2017年報告預估太陽能將在2050年躍居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白銀因為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銀漿用來製作太陽能電池的正面電極元件。此外IEA預估至2020年時,電動車全球累計銷售量將達到 900~2,000 萬輛,做為電路板接觸原料的白銀,需求將隨之成長。
儘管需求強勁但因白銀價格仍在歷史低檔區,使廠商並未積極增產,世界白銀協會2017年報告顯示,全球白銀產量連續兩年下滑。
元大投信看好當經濟持續增長,進而拉動多項工業需求成長轉強,實際需求面的利多,將有望挹注白銀未來上漲的新動力。(黃英傑)
國際上黃金與白銀同樣是商品交易熱門標的,據彭博資訊統計,白銀與黃金走勢高度相關,且白銀指數年化波動度接近黃金指數年化波動度兩倍,更具交易價差空間,適合看好商品行情的投資人波段操作。
元大道瓊白銀ER指數股票期貨信託基金擬任經理人方雅婷表示,跟黃金相比,白銀兼具工業金屬與貴金屬特性,在環保意識抬頭下,未來深具潛力的電動車、太陽能產業,白銀皆扮演要角。
國際能源署2017年報告預估太陽能將在2050年躍居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白銀因為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銀漿用來製作太陽能電池的正面電極元件。此外IEA預估至2020年時,電動車全球累計銷售量將達到 900~2,000 萬輛,做為電路板接觸原料的白銀,需求將隨之成長。
儘管需求強勁但因白銀價格仍在歷史低檔區,使廠商並未積極增產,世界白銀協會2017年報告顯示,全球白銀產量連續兩年下滑。
元大投信看好當經濟持續增長,進而拉動多項工業需求成長轉強,實際需求面的利多,將有望挹注白銀未來上漲的新動力。(黃英傑)
台灣債券ETF發展將近一年半,檔數快速增至24檔,規模也膨脹至1,200億元,高成長價值吸引眾投信搶進。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看市場,認為未來還大有可為,但同時他關切,成長過快、同質性高、殺價競爭等三挑戰,須訴求創新化與差異化之道。
劉宗聖指出,台灣債券ETF發展迅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產品成功創造活水,法人參與帶動熱潮,從投信業快速提供產品,也反映業界對債券ETF高認同,有投資人捧場,又有業界共識,這個市場大有可為。
但上述現象從另個角度出發,法人大量參與,有八至九成的規模倚賴壽險,也產生不穩定的傾斜性。假設金融風險爆發,壽險退市轉抱現金,勢必牽動ETF規模波動,這個市場需要更「散眾化」(retailization)的發展。
其次,債券ETF增速創史上最快,檔數、規模都是過去台灣發展股票、商品乃至外匯ETF之最,沒有一種ETF,可以在一年內募集24檔,換算一個月就有兩支ETF誕生,比股票ETF平均耗時月餘還快,應運而生是同質性高,好比陸債ETF,一季就有三投信發行,內容高重複。而在客戶不夠分散,產品又集中,更讓市場有大起大落風險。
另外,債券ETF不同之處,還有經管成本低,國際上也如此,例如一檔債券ETF的經理費可壓低到0.1%至0.2%,低於股票ETF最低0.3%,在市場急遽膨脹,進一步觸發價格戰,同樣的產品就比費用低,試問沒有合理利潤,如何投注創新及研發?長遠下來,恐讓債券ETF更快出現邊際效應遞減。
劉宗聖強調,ETF市場突破,還是仰賴創新與差異化策略,但資源有限下,更考驗經營者智慧。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看市場,認為未來還大有可為,但同時他關切,成長過快、同質性高、殺價競爭等三挑戰,須訴求創新化與差異化之道。
劉宗聖指出,台灣債券ETF發展迅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產品成功創造活水,法人參與帶動熱潮,從投信業快速提供產品,也反映業界對債券ETF高認同,有投資人捧場,又有業界共識,這個市場大有可為。
但上述現象從另個角度出發,法人大量參與,有八至九成的規模倚賴壽險,也產生不穩定的傾斜性。假設金融風險爆發,壽險退市轉抱現金,勢必牽動ETF規模波動,這個市場需要更「散眾化」(retailization)的發展。
其次,債券ETF增速創史上最快,檔數、規模都是過去台灣發展股票、商品乃至外匯ETF之最,沒有一種ETF,可以在一年內募集24檔,換算一個月就有兩支ETF誕生,比股票ETF平均耗時月餘還快,應運而生是同質性高,好比陸債ETF,一季就有三投信發行,內容高重複。而在客戶不夠分散,產品又集中,更讓市場有大起大落風險。
另外,債券ETF不同之處,還有經管成本低,國際上也如此,例如一檔債券ETF的經理費可壓低到0.1%至0.2%,低於股票ETF最低0.3%,在市場急遽膨脹,進一步觸發價格戰,同樣的產品就比費用低,試問沒有合理利潤,如何投注創新及研發?長遠下來,恐讓債券ETF更快出現邊際效應遞減。
劉宗聖強調,ETF市場突破,還是仰賴創新與差異化策略,但資源有限下,更考驗經營者智慧。
在A股成功闖入大摩後,聰明投資即將啟程。本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將於5月在北中南三地盛大舉辦,讓投資人透析中國趨勢,跟著MSCI投資A股,精準掌握中國新經濟商機,說明會採免費報名,名額有限。
有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編製的指數具市場指標性。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新指標。
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元大投信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後,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
「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包括5/28(一)台北場、5/30(三)台中場、5/31(四)高雄場,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和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宗棠擔任各場開幕致詞。
專題講座並邀請理財好手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孟霞、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經濟博士顏承暉 、財經專家胡睿涵、股市高手憲哥賴憲政等多位投資專家。
現場專家將用精闢的角度,易懂的詮釋,教投資人看透A股將如何在MSCI指數的帶領之下衝上顛峰。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 簡先生,報名QRcode:
有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編製的指數具市場指標性。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新指標。
觀察台灣、韓國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連5%都不到,元大投信取得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授權後,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將於6月7日至12日募集。
「最新的入摩時代列車」MSCI A全省說明會包括5/28(一)台北場、5/30(三)台中場、5/31(四)高雄場,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和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宗棠擔任各場開幕致詞。
專題講座並邀請理財好手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李孟霞、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經濟博士顏承暉 、財經專家胡睿涵、股市高手憲哥賴憲政等多位投資專家。
現場專家將用精闢的角度,易懂的詮釋,教投資人看透A股將如何在MSCI指數的帶領之下衝上顛峰。
報名電話(02)8692-5588#2005 簡先生,報名QRcode:
台灣債券ETF發展快速,迄今首檔產品問世不過一年半,因市場熱烈追捧,帶動總資產規模急遽躍進,截至5月,債券ETF總規模已經突破了1,200億元,晉升亞洲第二大債券ETF市場。
亞洲債券ETF市場,長期以韓港為大,韓國債券ETF資產規模有7,045萬美元(新台幣2,095億元),次為香港約新台幣千億元,地位不易撼動。
不過去年以來,台灣債券ETF扶搖直上,今年年初快速突破千億元,已具備超越實力,及至近期,行情波動擴大,新品加快發行,再衝上1,200億元,正式比下香港1,172億元,躍居亞洲第二大。
這是台灣ETF市場,繼元大台灣50反1(00632R)一度躍全球最大槓桿╱反向ETF、石油ETF排亞洲前茅等多項紀錄,再創發展新里程。
值得注意的是,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債券ETF因為環境特殊,又開展出更多樣貌,是有別於過往發展槓反、商品ETF之處。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台灣從股票、商品到債券ETF,在亞洲皆後來居上,亦即發行得晚,成長卻快,其中債券ETF關鍵,是成功爭取債券ETF納入免徵證交稅範疇,吸引法人參與,加上投信積極發行,規模、檔數都大躍進。
當中,台灣因為公債市場不活絡,投信不發國內產品,債券種類並從最早的美國公債,拓展至高收債、新興債、投資級債、陸債,為亞洲罕見。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1,218億元的債券ETF中,美國公債532億元、占43%,次為投資級債347億元、占28%,陸債相關占13%,高收債占11%,新興債2%。
韓港則分別有九成是連結當地公債、公司債,及人民幣計價的陸債占大宗,多元性不比台灣。
元大債券ETF經理人張勝原指出,以台灣最大的元大美債20年ETF來看,過去一年,受益人數由403人,增至1,958人,相對香港多是海外機構參與,也有參與者趨多元特色。
南方東英執行董事和弦表示,台灣發展債券ETF還有一個利基,即是壽險布局海外資產有45%上限,資金因此大量回國,香港無此條件。預期在台港規模黃金交叉後,台灣還會進一步領先。
亞洲債券ETF市場,長期以韓港為大,韓國債券ETF資產規模有7,045萬美元(新台幣2,095億元),次為香港約新台幣千億元,地位不易撼動。
不過去年以來,台灣債券ETF扶搖直上,今年年初快速突破千億元,已具備超越實力,及至近期,行情波動擴大,新品加快發行,再衝上1,200億元,正式比下香港1,172億元,躍居亞洲第二大。
這是台灣ETF市場,繼元大台灣50反1(00632R)一度躍全球最大槓桿╱反向ETF、石油ETF排亞洲前茅等多項紀錄,再創發展新里程。
值得注意的是,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債券ETF因為環境特殊,又開展出更多樣貌,是有別於過往發展槓反、商品ETF之處。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台灣從股票、商品到債券ETF,在亞洲皆後來居上,亦即發行得晚,成長卻快,其中債券ETF關鍵,是成功爭取債券ETF納入免徵證交稅範疇,吸引法人參與,加上投信積極發行,規模、檔數都大躍進。
當中,台灣因為公債市場不活絡,投信不發國內產品,債券種類並從最早的美國公債,拓展至高收債、新興債、投資級債、陸債,為亞洲罕見。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1,218億元的債券ETF中,美國公債532億元、占43%,次為投資級債347億元、占28%,陸債相關占13%,高收債占11%,新興債2%。
韓港則分別有九成是連結當地公債、公司債,及人民幣計價的陸債占大宗,多元性不比台灣。
元大債券ETF經理人張勝原指出,以台灣最大的元大美債20年ETF來看,過去一年,受益人數由403人,增至1,958人,相對香港多是海外機構參與,也有參與者趨多元特色。
南方東英執行董事和弦表示,台灣發展債券ETF還有一個利基,即是壽險布局海外資產有45%上限,資金因此大量回國,香港無此條件。預期在台港規模黃金交叉後,台灣還會進一步領先。
A股入摩是今年市場最熱門的投資議題,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00739)ETF基金,預計在6月7∼12日募集,並且將在6月下旬正式於證交所上市。
隨著A股入摩題材發酵,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元大投信表示,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可選擇MSCI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ETF,透過投資此檔ETF可直接參與A股並與世界無縫接軌。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中以MSCI為龍頭,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實力不言而喻。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ETF,成為未來投資人參與A股行情的最重要投資標的。
過去多個國家經驗說明加入MSCI是吸引外資進入股市效果最佳的選擇。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新指標。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觀察過去台韓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不到5%到,據統計,以外資持有台韓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約人民幣32.8兆元與23.2兆元,推估未來流入A股的外資資金更可達人民幣16.8兆元。陳重銓建議投資人可透過ETF參與A股入摩行情。
隨著A股入摩題材發酵,面對市場上眾多陸股ETF產品,元大投信表示,看好A股市場入摩行情的投資人,可選擇MSCI編制完整追蹤A股入摩進程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ETF,透過投資此檔ETF可直接參與A股並與世界無縫接軌。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中以MSCI為龍頭,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超過10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MSCI實力不言而喻。元大投信取得最具代表性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之授權,並將推出追蹤該指數的ETF,成為未來投資人參與A股行情的最重要投資標的。
過去多個國家經驗說明加入MSCI是吸引外資進入股市效果最佳的選擇。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同時含蓋一、二線藍籌A股的廣度及市場資金追隨的黏度,有機會超越富時中國A50指數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新指標。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說,觀察過去台韓等國家納入MSCI指數後表現,可預期A股入摩題材將帶來中長線深遠影響及資金牽動效果。
目前海外資金占A股比重不到5%到,據統計,以外資持有台韓股市占比約3成為基準值,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約人民幣32.8兆元與23.2兆元,推估未來流入A股的外資資金更可達人民幣16.8兆元。陳重銓建議投資人可透過ETF參與A股入摩行情。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於投資新趨勢台北場,以「金融科技創新-投資理財大未來」發表專題演講,預期AI人工智慧未來10年將在ETF市場大噴發,值得投資人關注。
黃昭棠表示,談到「智能理財」,許多人以為機器人投資像是阿拉丁神燈,透過它能讓全民發財,以後就沒有窮人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說法是,善用AI人工智慧處理投資理財的每個環節,能夠有效分析市場趨勢,做好風險管理,做出對的投資決策,依市場變化及時停損、停利,達到提高投資效益及投資勝率的目的。
黃昭棠指出,AI人工智慧的發展層面非常廣泛,在投資理財上,以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理財公司Betterment為例,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卻大幅提高。此外,藉由AI人工智慧管理資產,不僅具成本優勢,投資方向能夠靈活調整,資產也可以有效率的規畫分配,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能及時停損,不被人性及情緒干擾。他表示,0050台灣50,是由市值前50大的股票所組成,就是最典型的「智能投資」。
黃昭棠表示,AI人工智慧預計將在未來的10年大爆發,根據Statista統計,預測全球人工智慧營收,將以複利年成長57%,到2025年時,達到368億美元。2017年,全球創投基金在AI領域,已投入150億美元,比2016年足足成長了3倍。
運用在投資理財方面,預期AI人工智慧也將在ETF市場大噴發,2015年,只有4.1億,而2017年底,急速成長到60.4億,速度相當驚人。根據Bloomberg資料,2018年2月底,四檔人工智慧相關的ETF總規模達83.4億,相較2017年底,短短兩個月成長40%。
黃昭棠表示,談到「智能理財」,許多人以為機器人投資像是阿拉丁神燈,透過它能讓全民發財,以後就沒有窮人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說法是,善用AI人工智慧處理投資理財的每個環節,能夠有效分析市場趨勢,做好風險管理,做出對的投資決策,依市場變化及時停損、停利,達到提高投資效益及投資勝率的目的。
黃昭棠指出,AI人工智慧的發展層面非常廣泛,在投資理財上,以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理財公司Betterment為例,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卻大幅提高。此外,藉由AI人工智慧管理資產,不僅具成本優勢,投資方向能夠靈活調整,資產也可以有效率的規畫分配,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能及時停損,不被人性及情緒干擾。他表示,0050台灣50,是由市值前50大的股票所組成,就是最典型的「智能投資」。
黃昭棠表示,AI人工智慧預計將在未來的10年大爆發,根據Statista統計,預測全球人工智慧營收,將以複利年成長57%,到2025年時,達到368億美元。2017年,全球創投基金在AI領域,已投入150億美元,比2016年足足成長了3倍。
運用在投資理財方面,預期AI人工智慧也將在ETF市場大噴發,2015年,只有4.1億,而2017年底,急速成長到60.4億,速度相當驚人。根據Bloomberg資料,2018年2月底,四檔人工智慧相關的ETF總規模達83.4億,相較2017年底,短短兩個月成長40%。
元大投信環球金融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數位金融+現金增益實現生活理財
元大投信環球金融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指出,數位金融加現金增益可實現生活理財,既可以幫現金增加收益,還可達到行動支付、網路購物,進一步讓理財帳戶無縫接軌。
黃漢昌分析金融科技,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服務放在手機裡,透過聰明理財新生活,搞定生活大小事。
資訊科技改變了生活習慣,上網繳停車費、訂餐廳、叫計程車都跟手機有關。黃漢昌認為,現在重點是在數據的傳輸,為何民眾跟手機黏這麼緊,因為手機有感情,也就是有應用場景跟使用者體驗。手機帶給民眾生活上的便利性,科技業帶來這麼多方便,金融業也不得不加速數位化、行動化。
另外,金管會於4月20日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的解釋令,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所募集發行且以投資國內為限之貨幣市場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屬該規定所稱「經主管機關核准代理收付款項之金融商品或服務」。
黃漢昌表示,在金管會開放後,民眾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民眾不如將它當做為現金增益開一道門。
黃漢昌看好未來薪資理財與貨幣通翻轉現金應用,過去投資鼓勵定期定額,現在藉由貨幣型基金,也有促現金增益。
元大投信環球金融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指出,數位金融加現金增益可實現生活理財,既可以幫現金增加收益,還可達到行動支付、網路購物,進一步讓理財帳戶無縫接軌。
黃漢昌分析金融科技,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服務放在手機裡,透過聰明理財新生活,搞定生活大小事。
資訊科技改變了生活習慣,上網繳停車費、訂餐廳、叫計程車都跟手機有關。黃漢昌認為,現在重點是在數據的傳輸,為何民眾跟手機黏這麼緊,因為手機有感情,也就是有應用場景跟使用者體驗。手機帶給民眾生活上的便利性,科技業帶來這麼多方便,金融業也不得不加速數位化、行動化。
另外,金管會於4月20日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的解釋令,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所募集發行且以投資國內為限之貨幣市場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屬該規定所稱「經主管機關核准代理收付款項之金融商品或服務」。
黃漢昌表示,在金管會開放後,民眾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民眾不如將它當做為現金增益開一道門。
黃漢昌看好未來薪資理財與貨幣通翻轉現金應用,過去投資鼓勵定期定額,現在藉由貨幣型基金,也有促現金增益。
元大投信環球金融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指出,數位金融加現金增益可實現生活理財,既可以幫現金增加收益,還可達到行動支付、網路購物,進一步讓理財帳戶無縫接軌。
黃漢昌分析金融科技,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服務放在手機裡,透過聰明理財新生活,搞定生活大小事。
資訊科技改變了生活習慣,上網繳停車費、訂餐廳、叫計程車都跟手機有關。黃漢昌認為,現在重點是在數據的傳輸,為何民眾跟手機黏這麼緊,因為手機有感情,也就是有應用場景跟使用者體驗。手機帶給民眾生活上的便利性,科技業帶來這麼多方便,金融業也不得不加速數位化、行動化。
另外,金管會於4月20日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的解釋令,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所募集發行且以投資國內為限之貨幣市場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屬該規定所稱「經主管機關核准代理收付款項之金融商品或服務」。
黃漢昌表示,在金管會開放後,民眾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民眾不如將它當做為現金增益開一道門。
黃漢昌看好未來薪資理財與貨幣通翻轉現金應用,過去投資鼓勵定期定額,現在藉由貨幣型基金,也有促現金增益。
黃漢昌分析金融科技,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服務放在手機裡,透過聰明理財新生活,搞定生活大小事。
資訊科技改變了生活習慣,上網繳停車費、訂餐廳、叫計程車都跟手機有關。黃漢昌認為,現在重點是在數據的傳輸,為何民眾跟手機黏這麼緊,因為手機有感情,也就是有應用場景跟使用者體驗。手機帶給民眾生活上的便利性,科技業帶來這麼多方便,金融業也不得不加速數位化、行動化。
另外,金管會於4月20日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的解釋令,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所募集發行且以投資國內為限之貨幣市場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屬該規定所稱「經主管機關核准代理收付款項之金融商品或服務」。
黃漢昌表示,在金管會開放後,民眾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民眾不如將它當做為現金增益開一道門。
黃漢昌看好未來薪資理財與貨幣通翻轉現金應用,過去投資鼓勵定期定額,現在藉由貨幣型基金,也有促現金增益。
MSCI將於6月納入A股,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緩和、A股入摩利多題材發酵,陸股昨(7)日強彈,大陸百貨通路概念股益航、大洋-KY聯袂大漲,與陸股連動的ETF也應聲走揚。投資專家一致看好未來陸股行情,建議可搭上A股題材趁低檔入市。
上證綜合指數經過2∼4月連續3個月修正,累計跌幅超過10%。法人認為,A股已趨穩,中小型A股為主的創業板指數則重返強勢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盤勢回檔中,成交量能明顯萎縮,滬指有望打破僵局,以目前的點位來看,陸股投資價值浮現。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表示,陸股之前因中美貿易戰影響,呈現漲多拉回,上證指數已在年線約3,100附近完成築底,預期今年高點有機會上看3,600點或3,800點;近日但隨著股價已領先反映貿易磨擦衝突,接下來有MSCI題材,看好陸股將轉強。
大陸知名大洋百貨的大洋-KY,前一波股大跌,造成股價修正較大,近日股價接連大漲,益航近期股價也不俗,昨日更直接拉上漲停。對此,蕭乾祥表示,中概股不一定都會受惠A股入摩題材,但目前大陸服務業占經濟成長率(GDP)約有5∼6成比重,這類個股較具有題材性。
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分析,A股入摩題材有助陸股表現,對於具有個別題材的中概股較有機會,難全面帶動中概股跟著走強,主因A股入摩代表大陸更開放,中概股相對吸引力不再像過去一樣,此外,近年來與陸股連動的ETF檔數愈來愈多,投資人可透過ETF參與陸股行情。
據統計,元大滬深300正2、國泰中國A5正2、富邦上証正2等,與陸股連動的ETF昨日股價放量強彈2%多,市場交投熱絡。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從近期大陸總體經濟數據來看,明顯好轉,而中美貿易戰第一回合談判雖沒有共識,但雙方朝妥善處理方向,陸股經過前波拉回後,短期展開反彈行情,接下來有A股入摩題材發酵,逢低都是偏多操作機會,建議可透過陸股ETF參與A股入摩行情。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指出,藍籌股一直是外資青睞的標的,6月底美聯準會(Fed)可能再度升息,預期大型A股受短線國際資金收緊的衝擊較低,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穩建,權值股具有價值面優勢,今年仍有高點可期。
上證綜合指數經過2∼4月連續3個月修正,累計跌幅超過10%。法人認為,A股已趨穩,中小型A股為主的創業板指數則重返強勢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盤勢回檔中,成交量能明顯萎縮,滬指有望打破僵局,以目前的點位來看,陸股投資價值浮現。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表示,陸股之前因中美貿易戰影響,呈現漲多拉回,上證指數已在年線約3,100附近完成築底,預期今年高點有機會上看3,600點或3,800點;近日但隨著股價已領先反映貿易磨擦衝突,接下來有MSCI題材,看好陸股將轉強。
大陸知名大洋百貨的大洋-KY,前一波股大跌,造成股價修正較大,近日股價接連大漲,益航近期股價也不俗,昨日更直接拉上漲停。對此,蕭乾祥表示,中概股不一定都會受惠A股入摩題材,但目前大陸服務業占經濟成長率(GDP)約有5∼6成比重,這類個股較具有題材性。
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分析,A股入摩題材有助陸股表現,對於具有個別題材的中概股較有機會,難全面帶動中概股跟著走強,主因A股入摩代表大陸更開放,中概股相對吸引力不再像過去一樣,此外,近年來與陸股連動的ETF檔數愈來愈多,投資人可透過ETF參與陸股行情。
據統計,元大滬深300正2、國泰中國A5正2、富邦上証正2等,與陸股連動的ETF昨日股價放量強彈2%多,市場交投熱絡。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從近期大陸總體經濟數據來看,明顯好轉,而中美貿易戰第一回合談判雖沒有共識,但雙方朝妥善處理方向,陸股經過前波拉回後,短期展開反彈行情,接下來有A股入摩題材發酵,逢低都是偏多操作機會,建議可透過陸股ETF參與A股入摩行情。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指出,藍籌股一直是外資青睞的標的,6月底美聯準會(Fed)可能再度升息,預期大型A股受短線國際資金收緊的衝擊較低,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穩建,權值股具有價值面優勢,今年仍有高點可期。
元大投信總經理─用主動、被動雙力趨動最大投資效益劉宗聖馭元大投信穩中求勝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以「油電混合車」比喻基金多元化除貼近各投資屬性,更可依多空趨勢靈活運用、最大化效益;由證券端轉投信端的他,從如開戰鬥機的快狠準,變身如民航機長肩負眾人財富安全,重穩中求勝,育才養成則重「從心做起」,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劉宗聖被譽為台灣ETF教父,長年深耕ETF市場領域,著有ETF、金融相關等書籍逾40本,歷年得獎紀錄輝煌,多次獲得「臺灣區年度最佳執行長」。
「主動不會永遠比被動好,而被動也不會永遠比主動好,最好的方式是主被動合作,成為Hybrid(油電混合車)」雖身為國內ETF發行龍頭投信總座,劉宗聖仍認為,主被動式基金各有千秋。
主被動式基金交錯最大化投資效益
在多頭趨勢下,主動式可如燃油車般趁勢飆速,績效可望較大盤倍增;而在情勢膠著、選股不易時,被動式則可發揮長期布局之效,一如電動車般低速續航,最好的方式是交錯應用,以最大化投資效益。
不過,劉宗聖指出,投信基金並非單純二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從傳統資產類別可分為股票、債券,從投資區域可分為國內、國外,而元大投信現階段亟欲從傳統走向另類,資產類別擴及期貨、選擇權、商品及外匯等,綜上所述,主動、被動、國內、國外、股票、債券、傳統及另類等是公司目前8大發展面向。
轉戰投信以受益人為依歸
擁有中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財務企管碩士等亮眼學歷,劉宗聖學成歸國回到台灣工作後,自寶來證券基層研究員做起,憑藉著過人的耐力與努力,僅以短短7年的時間,38歲時就坐上投信總座,成為當時本土投信最年輕的總經理。
劉宗聖在任職香港寶來證券總經理時,陸續與南韓及美國等地集團合作,引進網路下單模組、後台交易系統等,也與標普合作,共同發表香港上市台資企業指數等,成就相當卓著。當時,台灣投信業者面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集團欲倚重劉宗聖在創新金融研發與國際合作經驗等長才,遂任命接掌投信總座。
「在證券部門,開的是戰鬥機,作戰策略是快、狠、準,但到了投信部門,變成是開民航機,肩負的是眾人財富安全,因此,更著重風險控管,目標在於穩中求勝。」劉宗聖認為,金融業各領域其實相連度高,因此,除適用法規不同,專業上互為表裡,但投信與證券最大的不同在於基於投信信託契約架構,「投信以受益人為最大服務目標」,唯有投資人獲益,投信才能同受其惠。
育才扎根深養成從「心」做起
踏入金融界,劉宗聖由基層研究員做起,一路走來特別重視「扎根」的功夫,這也落實於他的育才學上。相較於業界多以挖角方式作為人力來源,元大投信以深耕校園自行培養人才,員工多由學校建教合作、助理或工讀生做起,為專業能力奠定基礎,同時也激發向心力及忠誠度,企業長期發展因此大為受益。
人才從「新」帶,也要從「心」帶!作為投信業者,為客戶簡報是家常便飯,然而少部分基金經理人專業滿分,卻因不擅表達、無法成功行銷商品,往往因此市場認同度與客戶接受度大打折扣。
劉宗聖從「心」出發,甘冒商品銷售恐打折的風險,也要力挺新人,並從旁給予鼓勵與建議,以求當事人能自我突破。他認為,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成功者都是從每一次的累積中逐漸培養實力;看著當事人在磨練中逐漸步上軌道,劉宗聖備感欣慰,這樣的育才學讓雙方都「揪甘心」。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以「油電混合車」比喻基金多元化除貼近各投資屬性,更可依多空趨勢靈活運用、最大化效益;由證券端轉投信端的他,從如開戰鬥機的快狠準,變身如民航機長肩負眾人財富安全,重穩中求勝,育才養成則重「從心做起」,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劉宗聖被譽為台灣ETF教父,長年深耕ETF市場領域,著有ETF、金融相關等書籍逾40本,歷年得獎紀錄輝煌,多次獲得「臺灣區年度最佳執行長」。
「主動不會永遠比被動好,而被動也不會永遠比主動好,最好的方式是主被動合作,成為Hybrid(油電混合車)」雖身為國內ETF發行龍頭投信總座,劉宗聖仍認為,主被動式基金各有千秋。
主被動式基金交錯最大化投資效益
在多頭趨勢下,主動式可如燃油車般趁勢飆速,績效可望較大盤倍增;而在情勢膠著、選股不易時,被動式則可發揮長期布局之效,一如電動車般低速續航,最好的方式是交錯應用,以最大化投資效益。
不過,劉宗聖指出,投信基金並非單純二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從傳統資產類別可分為股票、債券,從投資區域可分為國內、國外,而元大投信現階段亟欲從傳統走向另類,資產類別擴及期貨、選擇權、商品及外匯等,綜上所述,主動、被動、國內、國外、股票、債券、傳統及另類等是公司目前8大發展面向。
轉戰投信以受益人為依歸
擁有中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財務企管碩士等亮眼學歷,劉宗聖學成歸國回到台灣工作後,自寶來證券基層研究員做起,憑藉著過人的耐力與努力,僅以短短7年的時間,38歲時就坐上投信總座,成為當時本土投信最年輕的總經理。
劉宗聖在任職香港寶來證券總經理時,陸續與南韓及美國等地集團合作,引進網路下單模組、後台交易系統等,也與標普合作,共同發表香港上市台資企業指數等,成就相當卓著。當時,台灣投信業者面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集團欲倚重劉宗聖在創新金融研發與國際合作經驗等長才,遂任命接掌投信總座。
「在證券部門,開的是戰鬥機,作戰策略是快、狠、準,但到了投信部門,變成是開民航機,肩負的是眾人財富安全,因此,更著重風險控管,目標在於穩中求勝。」劉宗聖認為,金融業各領域其實相連度高,因此,除適用法規不同,專業上互為表裡,但投信與證券最大的不同在於基於投信信託契約架構,「投信以受益人為最大服務目標」,唯有投資人獲益,投信才能同受其惠。
育才扎根深養成從「心」做起
踏入金融界,劉宗聖由基層研究員做起,一路走來特別重視「扎根」的功夫,這也落實於他的育才學上。相較於業界多以挖角方式作為人力來源,元大投信以深耕校園自行培養人才,員工多由學校建教合作、助理或工讀生做起,為專業能力奠定基礎,同時也激發向心力及忠誠度,企業長期發展因此大為受益。
人才從「新」帶,也要從「心」帶!作為投信業者,為客戶簡報是家常便飯,然而少部分基金經理人專業滿分,卻因不擅表達、無法成功行銷商品,往往因此市場認同度與客戶接受度大打折扣。
劉宗聖從「心」出發,甘冒商品銷售恐打折的風險,也要力挺新人,並從旁給予鼓勵與建議,以求當事人能自我突破。他認為,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成功者都是從每一次的累積中逐漸培養實力;看著當事人在磨練中逐漸步上軌道,劉宗聖備感欣慰,這樣的育才學讓雙方都「揪甘心」。
市面大部分多重資產基金仍以股債配置為主,現在多重資產基金逐 漸分眾化,有些納入實質資產,有些納入「另類資產」,就是希望打 造出更佳的投資組合。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太區多重資產投資主管吳麗如表示,另類投資 泛指非股票、非債券的新型態投資標的,涵蓋飛機租賃、再生能源基 礎建設、巨災債券等多種投資領域,雖然每個另類投資標的與收益來 源不盡相同,卻有兩個共同優勢,即「低景氣相關性」與「穩定的收 益率」。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國人投資主流仍以股票、債券配置為 大宗,然而只以傳統股債作配置,當股債價格都在歷史高點,又面對 美國升息、縮表,金融資產增添不確定性。
此外,多年低利率環境下,造成民眾追逐收益風潮,滿手收益型商 品,已不符資產配置目的。觀察國際法人的配置趨勢,實質資產重要 性日益提昇,已和傳統的股、債形成大型資金三大核心布局。
第一金投信分析,隨著市場波動,因應之道將是「分批」或「分散 」。「分批」指的是定期定額,避免在波動過程中,買在相對高點; 「分散」可透過股債資產均衡配置、全球型股票或債券基金,降低單 一資產的風險。
宏利投信指出,隨著利率逐步走高,風險性資產的吸引力逐步式微 將是不可免的趨勢,但全球持續呈現穩健成長的格局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就業到消費,到總體的經濟成長率,因此,解讀股市回檔,若就 基本面論述,實無引擎熄火的問題。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整體來說,支持經濟強勁成長的 企業與消費需求仍然順暢,且通膨合宜、生產力上升,有益企業獲利 成長。投資策略方面,產業趨勢未變,以工業自動化、機器人、AI等 趨勢為中心,擴散出去的是感測、物聯網等相關產業前景可期。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太區多重資產投資主管吳麗如表示,另類投資 泛指非股票、非債券的新型態投資標的,涵蓋飛機租賃、再生能源基 礎建設、巨災債券等多種投資領域,雖然每個另類投資標的與收益來 源不盡相同,卻有兩個共同優勢,即「低景氣相關性」與「穩定的收 益率」。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國人投資主流仍以股票、債券配置為 大宗,然而只以傳統股債作配置,當股債價格都在歷史高點,又面對 美國升息、縮表,金融資產增添不確定性。
此外,多年低利率環境下,造成民眾追逐收益風潮,滿手收益型商 品,已不符資產配置目的。觀察國際法人的配置趨勢,實質資產重要 性日益提昇,已和傳統的股、債形成大型資金三大核心布局。
第一金投信分析,隨著市場波動,因應之道將是「分批」或「分散 」。「分批」指的是定期定額,避免在波動過程中,買在相對高點; 「分散」可透過股債資產均衡配置、全球型股票或債券基金,降低單 一資產的風險。
宏利投信指出,隨著利率逐步走高,風險性資產的吸引力逐步式微 將是不可免的趨勢,但全球持續呈現穩健成長的格局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就業到消費,到總體的經濟成長率,因此,解讀股市回檔,若就 基本面論述,實無引擎熄火的問題。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整體來說,支持經濟強勁成長的 企業與消費需求仍然順暢,且通膨合宜、生產力上升,有益企業獲利 成長。投資策略方面,產業趨勢未變,以工業自動化、機器人、AI等 趨勢為中心,擴散出去的是感測、物聯網等相關產業前景可期。
金管會日前公布函令,擴大電子支付機構的應用範圍,使用者可以 透過電子支付進行國內貨幣市場基金及保險申購的款項支付,此法令 的鬆綁讓國內金融商品的金流的管道將多了一個選擇,投信業者預期 金融科技的應用、整合,成本的降低、使用的便利性、場景的多元化 將有機會逐漸改變。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此法令的開放有助於行動支付使用比 重及無現金社會的催生,也提供國內電子支付業者與境外支付系統抗 衡的機會,但是使用者的習慣還是決定整體產業的發展,所以金融業 與科技業如何整合出一套應用環境來解決使用者、投資者的痛點才是 後續要重視的問題。
此次開放支付的貨幣市場型基金,目前在國內已經有超過8千億元 的管理規模,但是一般小額投資人的參與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還是 收益率偏低、金流成本偏高導致,但是這並不代表小額投資人就沒有 現金管理的需求。
例如大陸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快速、普及,並非是使用者一開始就愛 用電子支付,而是從應用環境中解決了許多使用者的痛點,舉例來說 ,搭計程車若司機無法找零,在台灣路邊停個車到便利商店換零錢、 信用卡、悠遊卡有多種方式付款,但在大陸第三方支付付款確實方便 許多,而且還提供叫車的服務,以此概念再延伸到食衣住行各方面提 供友善的應用場景,也造就以金流支付為基礎,串接各行各業的互聯 網金融發展,當大家都參與了、大家都有商機,無現金社會就自然而 然的形成。
元大投信環球市場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指出,根據天弘基金2018年第 一季季報,截至第一季末,大陸餘額寶規模為1,6891.84億人民幣, 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以餘額寶使用者超過4億人計 算,平均每人轉入的金額也才4千人民幣左右,所以很明顯當電子支 付與貨幣市場型基金串接後,普惠金融的理念得以實現,小額零錢、 小資族、散錢也得到增益的機會,元大投信推出的薪資理財、基金貨 幣通都是以此概念發展的現金理財工具,透過自動化的系統,不僅可 以進行每月收支管理,更可以獲得現金增益的機會。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此法令的開放有助於行動支付使用比 重及無現金社會的催生,也提供國內電子支付業者與境外支付系統抗 衡的機會,但是使用者的習慣還是決定整體產業的發展,所以金融業 與科技業如何整合出一套應用環境來解決使用者、投資者的痛點才是 後續要重視的問題。
此次開放支付的貨幣市場型基金,目前在國內已經有超過8千億元 的管理規模,但是一般小額投資人的參與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還是 收益率偏低、金流成本偏高導致,但是這並不代表小額投資人就沒有 現金管理的需求。
例如大陸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快速、普及,並非是使用者一開始就愛 用電子支付,而是從應用環境中解決了許多使用者的痛點,舉例來說 ,搭計程車若司機無法找零,在台灣路邊停個車到便利商店換零錢、 信用卡、悠遊卡有多種方式付款,但在大陸第三方支付付款確實方便 許多,而且還提供叫車的服務,以此概念再延伸到食衣住行各方面提 供友善的應用場景,也造就以金流支付為基礎,串接各行各業的互聯 網金融發展,當大家都參與了、大家都有商機,無現金社會就自然而 然的形成。
元大投信環球市場投資部協理黃漢昌指出,根據天弘基金2018年第 一季季報,截至第一季末,大陸餘額寶規模為1,6891.84億人民幣, 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以餘額寶使用者超過4億人計 算,平均每人轉入的金額也才4千人民幣左右,所以很明顯當電子支 付與貨幣市場型基金串接後,普惠金融的理念得以實現,小額零錢、 小資族、散錢也得到增益的機會,元大投信推出的薪資理財、基金貨 幣通都是以此概念發展的現金理財工具,透過自動化的系統,不僅可 以進行每月收支管理,更可以獲得現金增益的機會。
機器人理財趨勢方興未艾,由元大投信開發的「元大ETF-AI智能投資平台」,是國內唯一符合國際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並以ETF為核心元件的智能投資平台。該平台迄今上線滿三個月,受到投資人肯定,會員人數累計超過千人,未來將對接國內超過40萬位的ETF投資人與證券營業員,建構投資ETF的最佳線上顧問。
元大投信耕耘ETF市場超過15年,在商品創新與投資人教育不遺餘力,目前旗下ETF資產管理規模2,316億元,ETF發行41檔,皆排行國內第一,指數與量化投資研究團隊逾40人,也是業界最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不只是ETF發行商,更是ETF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公司下階段將三管齊下,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透過「ETF-AI智能投資平台」、「AI指數型產品」與「AI演算法」三大面向,積極投入。
目前已上線的元大ETF-AI智能投資平台主要側重「ETF投資策略」功能,藉由總體經濟與量化分析,提供投資人超過30種的多元交易策略,且回測2000年來的數據資料,今年第1季,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平台在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等四大資產的建議方向,正確率仍達八成以上。
元大投信也特別成立十人以上的AI投資研究小組,透過多種機器學習演算法,未來將在智能平台提供投資人「AI智能投資組合」,並定時進行「資產配置調整(Rebalance,或稱「再平衡」) 」服務,協助投資人建構中長期投資組合。
元大投信也相當重視國際化,實地走訪多家國際知名機構,取得長期合作機會,未來預計與全球最大指數編製公司合作發行全球人工智慧指數商品,該指數將網羅全球人工智慧相關產業代表性公司,讓國內投資人也能參與人工智慧企業契機。
劉宗聖表示,金融投資結合AI演算法,將是未來全球資產管理業趨勢,AI的運用主要目標包括 一、提升中長期投資績效,二、提供更多自動化服務,三、降低人為判斷的不足。
元大投信致力AI發展,並具備創造實績戰力,主張AI演算法應融合傳統主動式與量化操作優勢,全面性剖析金融市場,提升投資績效。
目前國內開放的機器人投顧(Robo-Advisor)業務,主要透過線上KYC與自動化工具,提供予投資人投資組合的顧問服務,下階段待法規開放有機會對接國外機器人投顧的發展,提供小額的全權委託投資服務,屆時將能真正實現線上one-stop shopping的投資顧問服務。
觀察國外機器人投顧發展其實已經走到2.0版本,從特別強調AI與機器人走向「人+機器人」的混和模式,在投資人服務方面,機器人顧問傾向完成更多自動化、數字分析的任務,人類的投資顧問則可以做更多高質量的服務,例如全方位檢視投資人的理財規劃與客戶情緒的溝通;在投資方法論方面,一些機器人投顧不會只強調AI演算法,仍會加入研究團隊的House view,等於結合人腦與電腦的投資判斷,以更全面的角度產出投資建議。
另外,國外機器人投顧仍然主要使用傳統原型的ETF作為投資組合元件,但越來越多模型開始加入Smart Beta ETF,結合主動與被動投資的優點,特別是低波動(Low-volatility)、高股息(High-dividends)或是價值型(Value)的因子。
元大投信耕耘ETF市場超過15年,在商品創新與投資人教育不遺餘力,目前旗下ETF資產管理規模2,316億元,ETF發行41檔,皆排行國內第一,指數與量化投資研究團隊逾40人,也是業界最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不只是ETF發行商,更是ETF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公司下階段將三管齊下,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透過「ETF-AI智能投資平台」、「AI指數型產品」與「AI演算法」三大面向,積極投入。
目前已上線的元大ETF-AI智能投資平台主要側重「ETF投資策略」功能,藉由總體經濟與量化分析,提供投資人超過30種的多元交易策略,且回測2000年來的數據資料,今年第1季,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平台在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等四大資產的建議方向,正確率仍達八成以上。
元大投信也特別成立十人以上的AI投資研究小組,透過多種機器學習演算法,未來將在智能平台提供投資人「AI智能投資組合」,並定時進行「資產配置調整(Rebalance,或稱「再平衡」) 」服務,協助投資人建構中長期投資組合。
元大投信也相當重視國際化,實地走訪多家國際知名機構,取得長期合作機會,未來預計與全球最大指數編製公司合作發行全球人工智慧指數商品,該指數將網羅全球人工智慧相關產業代表性公司,讓國內投資人也能參與人工智慧企業契機。
劉宗聖表示,金融投資結合AI演算法,將是未來全球資產管理業趨勢,AI的運用主要目標包括 一、提升中長期投資績效,二、提供更多自動化服務,三、降低人為判斷的不足。
元大投信致力AI發展,並具備創造實績戰力,主張AI演算法應融合傳統主動式與量化操作優勢,全面性剖析金融市場,提升投資績效。
目前國內開放的機器人投顧(Robo-Advisor)業務,主要透過線上KYC與自動化工具,提供予投資人投資組合的顧問服務,下階段待法規開放有機會對接國外機器人投顧的發展,提供小額的全權委託投資服務,屆時將能真正實現線上one-stop shopping的投資顧問服務。
觀察國外機器人投顧發展其實已經走到2.0版本,從特別強調AI與機器人走向「人+機器人」的混和模式,在投資人服務方面,機器人顧問傾向完成更多自動化、數字分析的任務,人類的投資顧問則可以做更多高質量的服務,例如全方位檢視投資人的理財規劃與客戶情緒的溝通;在投資方法論方面,一些機器人投顧不會只強調AI演算法,仍會加入研究團隊的House view,等於結合人腦與電腦的投資判斷,以更全面的角度產出投資建議。
另外,國外機器人投顧仍然主要使用傳統原型的ETF作為投資組合元件,但越來越多模型開始加入Smart Beta ETF,結合主動與被動投資的優點,特別是低波動(Low-volatility)、高股息(High-dividends)或是價值型(Value)的因子。
投信投顧公會爭取兩年的「台版餘額寶」終於開放了,金管會近日公布開放電子支付機構可以辦理代理收付款項國內貨幣市場基金,專營的6家電支機構不用申請,與基金公司談好就可辦理。根據中央央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存款每年以約當3%速度成長,其中約39%是現金或活存,然而若只是將錢以現金形式擺放,並不會有收益,因此投資人不妨考慮運用貨幣市場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貨幣市場基金整體平均年化收益率約0.3∼0.4%,是提供現金管理與增益的最佳工具,不論是現金、活存或是證券戶活儲,皆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效益。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過去在產品發展上有幾大突破,一是股票基金化,便是指共同基金,二是基金股票化,也就是ETF的發行,其中ETF又將債券股票化,發行債券ETF,商品期貨化與期貨現貨化,發行商品期貨ETF、槓桿/反向型ETF,三是現金基金化,就是貨幣市場基金,未來更希望再將基金現金化,可以將產品的形塑之後,直接應用到實務使用,真正做到將生活與理財結合。
劉宗聖指出,一般而言,投資人若是將閒置資金僅以現金或是活存放著,則不太會有增益效果,倒不如可以考慮將閒置資金放到貨幣市場基金,特別是上班族/薪水族,領到薪資之後,可以先將薪資停泊到貨幣市場基金,具有活化、優化現金的效果。
元大投信去年推出「薪資理財」,就是提供投資人現金增益的第一步。讓投資人可以運用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高、快速到帳、免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基金淨值每日計息等優勢。
此外,元大投信去年也跟華南銀行合作推出優利通帳戶,是將銀行帳戶跟基金帳戶結合,連結到貨幣市場基金,更綁定信用卡功能,提供投資人存款、支付、理財的三合一功能,推出以來受到市場熱烈回響。
未來金融科技持續創新趨勢下,將改變資產管理地貌及天際線,工商時報特別於5月8日於華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貨幣基金X金融科技」之創新應用論壇,希望讓投資人透過此論壇,進一步瞭解如何幫小錢、零錢、散錢等現金增益,包含在銀行帳戶的閒置資金、證券活儲帳戶的資金等候時機進場買股等,只要透過運用貨幣市場基金,皆可以有增益的機會。
論壇中將邀請國內共同基金、ETF領航者元大投信、以及國內主要銀行之一的華南銀行,以及歐付寶、悠遊卡等主要支付業者、電子票證,共襄盛舉,希望透過論壇中的專題報告與分析,讓台灣投資人的生活理財再進化。
論壇報名網址https://goo.gl/sWucrG,報名電話:(02)2308-7111#6619。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過去在產品發展上有幾大突破,一是股票基金化,便是指共同基金,二是基金股票化,也就是ETF的發行,其中ETF又將債券股票化,發行債券ETF,商品期貨化與期貨現貨化,發行商品期貨ETF、槓桿/反向型ETF,三是現金基金化,就是貨幣市場基金,未來更希望再將基金現金化,可以將產品的形塑之後,直接應用到實務使用,真正做到將生活與理財結合。
劉宗聖指出,一般而言,投資人若是將閒置資金僅以現金或是活存放著,則不太會有增益效果,倒不如可以考慮將閒置資金放到貨幣市場基金,特別是上班族/薪水族,領到薪資之後,可以先將薪資停泊到貨幣市場基金,具有活化、優化現金的效果。
元大投信去年推出「薪資理財」,就是提供投資人現金增益的第一步。讓投資人可以運用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高、快速到帳、免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基金淨值每日計息等優勢。
此外,元大投信去年也跟華南銀行合作推出優利通帳戶,是將銀行帳戶跟基金帳戶結合,連結到貨幣市場基金,更綁定信用卡功能,提供投資人存款、支付、理財的三合一功能,推出以來受到市場熱烈回響。
未來金融科技持續創新趨勢下,將改變資產管理地貌及天際線,工商時報特別於5月8日於華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貨幣基金X金融科技」之創新應用論壇,希望讓投資人透過此論壇,進一步瞭解如何幫小錢、零錢、散錢等現金增益,包含在銀行帳戶的閒置資金、證券活儲帳戶的資金等候時機進場買股等,只要透過運用貨幣市場基金,皆可以有增益的機會。
論壇中將邀請國內共同基金、ETF領航者元大投信、以及國內主要銀行之一的華南銀行,以及歐付寶、悠遊卡等主要支付業者、電子票證,共襄盛舉,希望透過論壇中的專題報告與分析,讓台灣投資人的生活理財再進化。
論壇報名網址https://goo.gl/sWucrG,報名電話:(02)2308-7111#6619。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