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灣基金市場今年來表現亮眼,在股債ETF基金的帶動下,整體規模已衝破6兆元大關。根據統計,截至10月底,台灣38家投信的管理資產規模累計達6.12兆元,年增率超過23.73%,其中,永豐、復華、統一三家投信的成長幅度超過5成,預計將帶動整體投信獲利攀升。 特別是元大投信,作為唯一規模超過兆元的投信,今年也呈現了逾3成的成長,顯示其在市場上的穩定與實力。股債ETF基金則是今年市場的明星產品,規模分別達到1.57兆元與1.69兆元,較去年底成長近40%,整體規模已超過3.27兆元,佔境內基金整體規模的一半以上,等於被動式基金規模正式超越主動式基金。 永豐、復華與統一投信在ETF市場的搶市表現尤其亮眼,其高股息台股ETF與新募集的台股主動型基金與債券ETF基金,為公司帶來至少5成以上的規模成長。此外,中信、群益與元大投信在ETF市場也保持穩健成長,今年規模成長均超過3成。 去年受股匯雙挫影響,38家投信獲利106.8億元,較前年衰退15%左右。然而,今年基金市場依靠ETF的低費用率,預計部分境外基金市場及主動式台股基金加入的業者,獲利可能攀升速度更快。整體來看,今年投信獲利有望挑戰前年的126億元,讓市場對未來抱持期待。
【台灣新聞】隨著升息循環逐漸步入尾聲,市場開始迎來新的利率時代。在這波股票與債券投資價值浮現的時刻,投資專家們對日股表現頗為看好。瀚亞投資(新加坡)的執行長Bill Maldonado強調,周期性因素與結構性改革將對市場帶來正面影響,而日股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他指出,許多被錯殺的潛力個股值得投資者關注,尤其是他們旗下的日本動力股票基金近期表現亮眼,受到市場矚目。 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的經理人Ivailo Dikov進一步分析,今年日股的強勁反彈主要得益于消費動能的復甦、企業獲利的增長、供應限制的解除以及外資的大規模買進。儘管日股已經創下新高,但仍有四大因素支持其長期投資價值:吸引人的估值、企業改革措施、走出通縮困境以及強勁的資本支出環境。 元大投信則對於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將再次發行總額達1,220億美元的日圓債的消息感到興趣,並預測這可能會引導更多國際資金進入日股市場。他們認為,這將對資金行情帶來正面影響,也標誌著美、日股配置並重的時代即將到來。 近期日股的利多消息不斷,讓國際資金對日股的信心更加穩定。日本短期內調整寬鬆政策立場的可能性不高,這將限制日本公債殖利率的上升,同時也將維持日圓的弱勢。在政策催化下,日股有望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出口受惠的龍頭製造業和經濟復甦受惠產業將是本波日股行情的焦點。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呂丹嵐則建議,未來值得關注的是那些經濟成長前景佳且價值面合理的亞股,如印度和日本。其中,印度股市因為經濟成長動能強勁,政府資本支出帶動經濟,企業獲利成長前景良好,適合作為核心資產。同時,適合進行波段操作的循環類股以及評價調升的日本股市也值得留意。
38家投信中有25家投信規模成長,其中永豐、復華、統一三家投信 成長超過5成,幅度最大,預期在主被動基金規模同步增胖,手續費 等收入增加下,今年投信獲利亦可望隨著攀高。
據統計,38家投信至10月底管理資產規模達6.12兆元,今年增加1 .17兆元,成長23.73%,其中,永豐投信成長超過6成,幅度最大, 其次是復華、統一兩家投信成長逾5成,中國信託投信、群益投信和 唯一規模已破兆的元大投信也有逾3成的成長。規模大增預期將帶動 今體投信獲利攀高,可望超越去年的106.8億元獲利水準。
投信今年股債ETF基金買氣爆棚,受益人數與規模同步創新高,股 債ETF基金規模分別來到1.57兆、1.69兆元,分別較去年底成長40.6 %、39%,統計至10月底合計規模3.27兆元,已占境內基金整體規模 的一半以上,等於被動式基金規模正式超越主動式基金。
今年主攻ETF市場的投信規模也明顯成長,永豐、復華以高股息台 股ETF搶市,統一投信則靠新募集的台股主動型基金與債券ETF基金衝 高規模,這三家投信規模成長至少5成以上,預期將有效挹注今年獲 利。另外,中信、群益與元大投信則持續在ETF市場中穩健成長,今 年也有3成以上的規模成長。
去年受到股匯雙挫影響,38家投信獲利106.8億元,較前年衰退15 %左右,元大、國泰、安聯、野村與復華投信是去年賺最多的前五大 投信,今年基金市場靠費用率較主動式基金低的ETF撐場,預期部分 境外基金市場有成長或有主動式台股基金加入的業者,獲利可能爬升 速度更快,整體來看,應可擺脫去年獲利衰退的窘境,獲利可望挑戰 前年的126億元。
瀚亞投資(新加坡)執行長暨代理投資長Bill Maldonado指出,週 期性因素與結構性改革將持續對市場帶來利多效果,目前日股估值上 仍具吸引力,許多錯殺的潛力個股,值得布局,而瀚亞投資日本動力 股票基金因亮眼績效,近期熱度也持續升溫。
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Ivailo Dikov分析,日股今年強勁 反彈,主要受惠於日本消費動能復甦、企業獲利成長、供應限制消除 ,及外資大量買進日股;儘管日股衝新高,四大原因仍持續支撐日股 的長期投資價值,第一是具吸引力的估值、第二是企業改革措施、第 三是走出通縮的困境,及第四是具備強勁資本支出的環境。
元大投信認為,日經新聞報導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將再 度發行總額達1,220億美元的日圓債,各界解讀可能加碼商社或買進 銀行與汽車股,獲利持續上修的豐田、日本三大金融集團均在列,法 人預期將持續引導國際資金進入日股,除資金行情可期,也宣告美、 日股配置並重時代來臨。
近期日股利多延續,更加穩定國際資金流入信心,日本短時間內調 整寬鬆政策立場的可能性低,經濟溫和成長限制日本公債殖利率漲勢 ,促使日圓維持弱勢,搭配政策催化可望推動日股再度邁向歷史新高 ,出口受惠龍頭製造業、經濟復甦受惠產業等,均為本波日股行情焦 點。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呂丹嵐強調,明年值得關注的是經濟成長 前景佳且價值面合理的亞股,包括外資持續加碼的印度與日本,其中 ,其中,適合列為核心資產的是印度股市,印度經濟成長動能強勁, 政府持續資本支出帶動經濟,企業獲利成長前景良好。而衛星配置為 布局循環類股以掌握波段操作機會,評價調升的日本股市也可加以留 意。
台灣金融龍頭元大金控,在永續金融的領域不斷邁進。總經理翁健近日強調,面對全球永續浪潮,元大金控不僅響應政府政策,更將永續作為重要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力圖成為國際永續標竿企業。為此,元大金控積極整合金融業資源,支持淨零轉型,並與經濟日報共同舉辦「永續金融 永續投資論壇」,展現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翁健在論壇上提到,去年行政院國發會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以及金管會推出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都顯示了政府對永續發展的重視。元大金控於去年9月與四家金控同業共同籌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在五大面向積極落實永續作為,並已取得顯著成果。例如,前瞻經濟活動及關鍵戰略產業投融資總金額達5,800億元,綠色採購金額近15億元。
元大金控不僅關注整體的永續發展,也關注子公司在各自業態的永續表現。翁健以元大銀行與國內大型上市高科技業客戶簽訂永續連結貸款,以及元大投信發行永續ETF等案例,展示了元大金控在永續金融上的具體行動。
翁健強調,元大金控將持續透過商品及服務發揮影響力,以國際標準自我要求,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共同推動永續金融發展的良性循環,攜手客戶創造美好的永續未來。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昨(6)日分享,元大金控正在打造一個綠色金融生態圈,該生態圈有三個面向,其中元大投信負責的是產品流。在營運上,元大投信已實施ISO14064-1、ISO22301、ISO27001等國際標準,未來將繼續跟進金控的指導,深化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相關工作。昨日,經濟日報與元大金控聯合舉辦了「永續金融 永續投資論壇」,在專題座談中,劉宗聖與元大證券資深副總曾鴻展、元大銀行副總呂俊煌及ERM Taiwan環境管理顧問合夥人李麗琪共同探討了「永續ESG投資新趨勢」。 劉宗聖強調,元大金控作為先行者,透過整合投融資、產品流、金流、資訊流,助台灣進行ESG轉型。他認為,在追求ESG的過程中,可以放棄短期的績效和規模,以綠色金融為目標。目前,元大投信下有超過7,000億元的基金規模,佔比超過一半,並獲得了晨星永續評級五顆地球的最高評級。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目前台灣符合歐盟SFDR標準的ESG基金共有80檔境外基金和逾40檔境內基金,其中境內ESG基金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70萬,這在亞太地區來說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劉宗聖還提到,金管會在2021年針對投信ESG基金提出了防漂綠的八大監理準則,要求策略、目標、方法等都要符合標準,特別是信託契約及公開說明書,才能正式被定義為ESG基金。此外,證券期貨永續轉型執行策略中也包含了與投信相關的11項具體措施,預計明年規模超過6,000億元的投信也需揭露永續報告書。
經濟日報與元大金控昨天共同主辦「永續金融 永續投資論壇」,翁健於開場致詞表示,去年行政院國發會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針對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轉型提出具體戰略;金管會也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主要是整合整個金融業的資源,支持淨零轉型。
在金管會的領航與支持下,去年9月元大金與四家金控同業共同籌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承諾在「綠色採購」、「投融資與議合」、「資訊揭露」、「協助與推廣」及「國際接軌」五大面向,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落實永續作為,經過一年已經在各面向都有不錯的成績單,其中,前瞻經濟活動及關鍵戰略產業投融資總金額5,800億元,以及綠色採購金額近15億元,發揮金融影響力,以實際行動支持產業淨零轉型。
翁健指出,元大金控在永續金融作為上一直不落人後,集團全員從上到下,都以永續為重要的KPI,除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外,元大金第一層子公司就有八家,除了關注各子公司不同業態的永續發展之外,元大金並留意相關永續作為是否有做到元大自己要求的標準,以及符合社會的期待。
他舉例,元大金子公司元大銀行主動與國內大型上市高科技業客戶簽訂永續連結貸款,支持客戶將循環經濟的概念融入產品設計當中;另一子公司元大投信管理資產規模市場最大,為台灣首家主動與成分股議合的公司,去年也發行第一檔永續ETF,透過議合讓成份股公司更了解指數公司 (富時)ESG 評鑑標準為何,達到投資者、成分股、基金公司三贏共好。
翁健指出,元大金會持續透過商品及服務來發揮影響力,以國際標準自我要求,增進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促進永續金融發展的良性循環,攜手客戶共同推動美好的永續未來。
經濟日報與元大金控昨日共同舉辦「永續金融 永續投資論壇」,下午進行專題座談,題目為「永續ESG投資新趨勢」,由ERM Taiwan環境管理顧問合夥人温麗琪主持,劉宗聖、元大證券資深副總曾鴻展、元大銀行副總呂俊煌與談。
劉宗聖說,透過投融資、產品流、金流、資訊流整合,由元大金控扮演先行者角色,協助台灣走向下一個ESG轉型。他表示,「績效誠可貴,規模價更高,若為ESG故,兩者皆可拋」,元大投信旗下有合計規模超過7,000億元規模、佔比超過一半的基金,取得國際知名評鑑機構晨星永續評級五顆地球最高評級。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目前符合歐盟SFDR標準的ESG基金,有80檔境外基金、逾40檔境內基金,劉宗聖說,境內ESG基金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70萬,在亞太地區算是不錯的發展。
劉宗聖指出,金管會2021年針對投信ESG基金有防漂綠八大監理準則,包括策略、目標、方法等都要符合,尤其信託契約及公開說明書,才能稱為ESG基金。
此外,證券期貨永續轉型執行策略中,揭露方針包括三大架構、五大目標、十項政策、27項具體措施,其中與投信相關有11項具體措施,明年規模6,000億元以上投信亦要揭露永續報告書。
生活在四季如春,物產豐饒的台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飢餓的問題很遙遠,但現今社會貧富差距大,對許多弱勢家庭來說,還是得勒緊褲帶過日子。幸運的是,許多企業公司會伸出援手,將物資捐贈給各個基金會和救助協會,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
從2022年12月起,元大期貨就與社團法人復生食物銀行全人關懷協會/舊莊1919服務中心攜手,參與了「1919食物銀行」的物資運送公益活動。這個活動每兩個月就會為需要幫助的家庭送去雙月份的量物資,確保他們的溫飽不間斷,至今已經持續了六次,帶來了持續的溫暖關懷。
元大期貨認識到,除了物資的提供,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物資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並給予他們溫暖的陪伴。由於某些特定原因,一些家庭無法前往救助協會領取物資,因此這個活動的意義就更加重大。
這項活動的起點是南港舊莊的復生教會,與元大投信一起參與這項公益盛事。他們將兩個月的生活物資裝袋,並分組將物資送達給社區中經濟弱勢的家庭。透過深入社區和家庭進行關懷,並且透過志工們的關懷行動,他們期望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
元大期貨在著重本業成長的同時,也鼓勵同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讓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的價值徹底融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DNA。他們以高標準自我要求,樹立業界標竿典範。
所幸許多企業公司會紛紛捐贈物資到各個基金會、救助協會等,一 同落實企業社會照顧的責任。
元大期貨自2022年12月起攜手社團法人復生食物銀行全人關懷協會 /舊莊1919服務中心,參與「1919食物銀行」物資運送公益活動,兩 個月一次親送雙月份量物資給需要幫助家庭,溫飽不間斷持續締造溫 暖,截至11月已持續六次的深度關懷。
元大期貨認為,眼下最急缺除了物資之外,還有將物資分送到需要 的人手裡,並給予溫暖關懷的「陪伴」,許多家庭因為一些特定因素 ,無法前往救助協會領取物資。
活動始於南港舊莊復生教會,與元大投信共同參與公益盛事,協力 將兩個月的生活物資裝袋,再分組將物資送至社區經濟弱勢的家庭, 深入社區與家庭中進行關懷,透過這些志工關懷付諸實際行動力的舉 措,期望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度過這個寒冷季節。
元大期貨著重本業成長同時,更呼籲同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讓E SG(環境、社會和治理)徹底深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DNA,以高標 準自我要求樹立業界標竿典範。
【台北訊】12月將有一場ETF除息秀,六檔季配台股ETF將進行除息,其中凱基優選高股息30與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兩檔ETF今年季季配息且已完成填息,表現亮眼。專家提醒,選擇高股息ETF時,要避免只看重股息而忽略了價差,填息能力才是關鍵。今年前三季,這兩檔ETF的市價分別上漲42.1%與33%。兆豐龍頭等權重也表現不俗,市價自掛牌以來漲逾20.3%。投資人要關注成分股的競爭力,並考量下行風險指標,以確保投資組合的穩健度。凱基優選高股息30基金經理人顏良宇預測,台股後市有望逐漸回溫,並建議投資人分批布局具實質獲利的標的。元大投信則提醒,ETF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建議以長期配息記錄作為評估標準。
觀察六檔將於12月進行除息的季配台股ETF表現,六檔ETF價格於今年皆漲逾兩成,而統計今年前三季,季季配息且三次皆已順利完成填息的有凱基優選高股息30與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兩檔ETF今年市價也分別上漲42.1%與33%;而於今年1月掛牌上市的兆豐龍頭等權重,今年以來也配息二次且二次皆已順利完成填息,而市價自掛牌以來也漲逾20.3%。
法人表示,ETF填息能力要從成分股的競爭力思考,以當前高利率環境來說,高獲利品質的成分股更能化解成本壓力;若再加上下行風險指標幫忙剔除位居產業高檔的弱勢股,則更能確保投資組合的表現穩健度。
展望台股後市,凱基優選高股息30基金經理人顏良宇表示,總經面來看,台灣10月製造業PMI為47.1,雖較上月小幅下滑,但從趨勢上來看呈現逐漸好轉,且存貨持續改善,9月出口金額年增率由負轉正,第4季有望重回成長軌道,且市場預期2024年企業獲利可樂觀看待,AI發展趨勢可望為供應鏈帶來實質獲利,第4季指數研判震盪偏多,投資人可分批布局具實質獲利支撐的標的。
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ETF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不宜以單次配息率高低推估該ETF未來會維持一樣的配息率,建議以長期配息記錄作為參考標準,更能有效評估ETF配息。
【台灣金融新聞】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下跌,台灣三大投信看好債市未來展望! 近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市場對於聯準會(Fed)再升息的機率近乎零,這讓台灣的三大投信——國泰、元大、富邦——對2024年的債市未來展望持正向態度,並建議投資人善用債券ETF來把握投資機會。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再升息的機率近乎零,第4季進入債市的風險更低,未來可期待的資本利得也相當可觀。張錫強調,台灣投資人愈來愈聰明,過往債券市場幾乎都是法人投資,但今年開始一般投資人也開始看到升息近尾聲,這實際上是債市投資的不錯時機。 儘管2023年上半年債市表現不如預期,還有聯準會重申的「higher for longer」趨勢也引起價格震盪,但台灣的投資人卻是愈跌愈買,反向操作。從去年年底到今年10月底,台灣債券ETF的規模已經成長4,646.15億元,這顯示了投資者對債市投資的信心。 國泰10Y+金融債自10月19日掛牌以來,漲幅達7.03%,成交量也位居債券ETF前段班,成為今年以來募集成績最好的債券ETF。該產品因具備價格便宜、有月月配息和收益平準金等優勢,吸引了大量投資者關注。 另外,元大投信看好長天期債券,包括元大美債20年、元大AAA至A公司債以及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富邦投信則建議留意富邦美債20年、富邦全球投等債;群益投信則建議留意群益25年美債以及群益ESG投等債20+。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以來,包括統一美債20年、國泰20年美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以及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等多款債券產品均獲主管機關核准追募。但元大美債20年因已達可募集額度上限,目前暫停受理初級市場申購。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再升息的機率近乎零,第4季進入債市的風險更低,未來可期待的資本利得也相當可觀。
觀察到台灣投資人愈來愈聰明,過往債券市場幾乎都是法人投資,今年開始一般投資人也看到升息近尾聲,其實就是債市投資的不錯時機。
張錫說到,即使2023年上半年不如大家預期的馬上降息,還有聯準會重申的「higher for longer」趨勢也引起債市價格震盪,台灣的投資人卻是愈跌愈買反向操作,整體台灣債券ETF的規模從去年年底到今年10月底,已經成長4,646.15億元,因為看到對的趨勢和很好的時機點。
國泰10Y+金融債自10月19日掛牌以來漲幅達7.03%,成交量皆位居債券ETF前段班,為債券ETF當紅炸子雞,且是今年以來目前募集成績最好的債券ETF。
進一步來看,國泰10Y+金融債因具備價格便宜、有月月配息和收益平準金,追蹤的指數「彭博10年以上美元金融債券指數」配置在100%的成熟國家和投資等級債,有九成以上投資在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s,目前指數的到期殖利近6%。
在標的選擇上,元大投信看好長天期債券,包含元大美債20年、元大AAA至A公司債以及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富邦投信則建議留意富邦美債20年、富邦全球投等債;群益投信建議留意群益25年美債以及群益ESG投等債20+。
本月以來,統一美債20年第一次追加募集、國泰20年美債第四次追募、元大AAA至A公司債第七次追募、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第六次追募等均獲主管機關核准。惟留意元大美債20年因已達可募集額度上限,目前暫停受理初級市場申購。
【台灣新聞報導】 哇塞,最近日股真是猛翻天啊!你們知道嗎?因為日圓疲弱,企業獲利穩健,再加上公司治理改革成效顯著,日經225指數竟然一度飆到33年來的最高點!這個消息讓好多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他掌舵的波克夏公司竟然宣布要發行超過1,220億日圓的債券,市場上都在猜測,這筆錢是不是要投到日本股市去呢? 從今年開始,波克夏公司就對日本股市顯得特別關心,上半年還進場了日本五大商社,這一來可真是帶動了全球投資人對日本投資的熱情。而且,波克夏公司還是海外最大的日債發行機構之一,雖然日本央行放寬了殖利率曲線控管和利率上限,但對海外發債機構來說,發行日圓債券還是相當吸引人的,因為資金成本比較便宜嘛。 從2023年4月1日開始,日圓債券的銷量就飆增了超過50%,達到2.5兆日圓,這可是近五年來的最高紀錄。瀚亞投資的日本動力股票研究團隊表示,從巴菲特和波克夏公司的動作來看,他們可能正在關注日本銀行和汽車相關的股票,這些可能就是他們下一步的投資目標。 元大投信也看好了這波日股的漲勢,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日圓疲弱帶動企業獲利成長,再加上薪資上漲和通膨溫和增長,這些都讓日本經濟走出通縮,日股自然也就跟著上漲了。而且,隨著日本經濟的增強,市場還在猜測有可能結束負利率,這對巴菲特來說,發行日債應該是看準了日股的潛力,想要再複製一次成功的經驗。 野村投信的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也說,日股的利多題材還是不少,長期來看,日本結構性的改變有助於日企獲利的延續性,加上地緣政治導致的供應鏈移轉,許多投資者都陸續進場,日本政府還鼓勵廠商回流和就業市場改革,這都讓投資意願不斷增強。所以,投資人們,這個時候是不是該考慮一下,定期定額布局日本基金,掌握日本股市的長期動能呢?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台灣股市在多項利多因素推動下,表現亮眼。元大投信與國泰投信兩大資產管理巨頭,均看好市值型ETF的投資潛力,認為隨著消費電子庫存去化進入尾聲,市場將迎來景氣築底向上的行情。元大投信指出,台積電與聯發科的強勁表現,已逐步加溫主要電子權值股的表現。半導體業利多訊息頻傳,台積電預計明年首季將挑戰歷年最旺的第1季。在這波市場熱潮中,市值型ETF成為市場焦點,如富邦台50、元大台灣50等ETF均受到投資者關注。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預期,台股第4季營收成長動能有望上升,中長線基本面維持韌性,投資人可關注市值型ETF,掌握台股成長契機。
波克夏公司自今年來持續對日本股市感到興趣,自上半年進場日本五大商社後,帶動全球投資人對日本投資的情緒高漲,在外資不斷湧入之下,日股走勢推升至新高。
波克夏同時也是海外最大日債發行機構之一。即使日本央行10月放寬殖利率曲線控管與利率上限1%,但對海外發債機構來說,發行日圓債券因其資金成本較其他經濟體便宜,仍具有相對吸引力。日本2023年4月1日以來,日圓債券銷量成長超過50%至2.5兆日圓,為近五年以來最高。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研究團隊表示,從巴菲特與波克夏公司的動作觀察,日本當地券商分析師11月預期,巴菲特可能正在關注日本銀行與汽車相關類股,作為下一步的投資目標,有機會激勵相關類股的表現。
在基本面、政策面加持之下,日股續漲動力仍相當強勁,長期投資價值仍存,建議投資人可定期定額布局日本基金,掌握日本股市的長期動能。
元大投信認為,弱勢日圓推動的企業獲利成長,薪資上漲與通膨溫和增長,都實質推動日本經濟走出通縮,也反映在日股上漲。隨著日本經濟增強,市場臆測有可能結束負利率,增加發債成本,巴菲特於這波日圓貶值之際再發行日債,應是著眼日股潛力再複製成功經驗。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認為,日股利多題材不減仍具成長空間。以長期架構來看,日本結構性改變,有助於日企獲利的延續性,由於地緣政治所導致的供應鏈移轉,開始陸續有許多投資者移入,日本政府鼓勵廠商回流與就業市場改革,讓投資意願不斷增強。
國內兩大資產管理業者-元大、國泰投信同步建議布局市值型ETF,紛紛看好隨消費電子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市值型ETF可望迎接景氣築底向上行情。
元大投信指出,第4季以來兩大權值股台積電上漲11.9%、聯發科上漲26%,均較涵蓋多檔AI概念股的電腦及周邊指數下跌0.2%,或是航運指數下跌1.9%為佳,顯示主要電子權值股表現已逐步加溫。
ETF報酬率與成分股是否發放高股息的關聯度低,而與成分股市值是否成長呈正相關。例如,台積電反映每股獲利能力(EPS)提升,過去十年市值從2.7兆元成長至15兆,股價從103元躍升至585元,正是高股息ETF難以取得的投資成果。
近期半導體業利多訊息頻傳,據台積電經營層表示,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庫存調整已近谷底,半導體下行趨勢可望於第4季結束;而在蘋果、超微、輝達等三大客戶訂單挹注下,即便台積電尚未釋出明年首季展望,法人仍看好明年首季淡季台積電將挑戰歷年最旺的第1季。
半導體於2024年將開啟新一輪的成長循環,在主要持有台積電的市值型ETF,將相對有表現機會。如持有台積電占比47.09%的富邦台50、46.8%的元大台灣50、30%的國泰台灣領袖50、29.8%的群益台ESG低碳50、29.4%的元大臺灣ESG永續等等。
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表示,台股第4季營收成長動能有望漲升,中長線基本面維持韌性,且技術面轉強,加上美中G2峰會「習拜會」關係破冰重回安全軌道,有助台灣局勢趨於穩定、資金回流,台幣近期因此強勁升值,有利台股重回多頭格局,預期AI與半導體仍然為盤面主流,投資人可關注市值型ETF、掌握台股成長契機。
美國升息循環即將落幕,資金湧入美債ETF,台灣投信搶抓商機!近期,多家台灣投信紛紛申請追募美債ETF基金,其中,元大投信表現亮眼,本月即有三檔獲准,總規模達595億元。投資者們對美債大多頭時代抱持期待,資金追逐之下,本季基金追募潮熱絡非凡。
10月10日,統一美債20年ETF追募申請獲金管會核准,追加募集額度最高達195億元。而元大投信也不甘示弱,15日第七次申請追募元大20年期以上AAA至A級美元公司債券ETF基金200億元,歷經七次追募後,合計最高發行總面額達1,600億元。此外,元大投信還申報第六次追募元大多元債券ETF傘型基金下的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公司債券ETF基金200億元,追募後合計最高發行總面額為1,400億元。
在法人與散戶的熱烈追捧下,債券ETF基金受益人數創下歷史紀錄。截至10月底,債券ETF基金投資人數達84.33萬人,今年共增加69.77萬人,年增達479.3%。基金規模也增加4,650億元,年增近4成,總規模逼近1.68兆元。
從年初至今,投信債券ETF基金的追加募集潮持續延燒。元大、中信、群益、國泰等投信陸續申請追募,其中元大投信旗下單檔債券ETF基金申請七次追加,創下前所未見的紀錄。新成立的債券ETF基金也快速募爆、申請追加,今年追募潮從年初至年尾不曾停歇。
投信分析指出,根據歷史經驗,美債殖利率通常在聯準會升息尾聲達到高點,後續若聯準會降息,更有機會開啟債券多頭。這一市場共識成為推升此波美債ETF買氣爆棚的主要原因。
繼10日統一美債20年ETF追募申請獲金管會核准,追加募集額度最 高為195億元,15日元大投信第七次申請追募元大20年期以上AAA至A 級美元公司債券ETF基金200億元,也獲申報生效,歷經七次追募集後 ,該檔基金合計最高發行總面額達1,600億元;元大投信同時也申報 第六次追募元大多元債券ETF傘型基金下的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 公司債券ETF基金200億元,本次追募後,合計最高發行總面額為1,4 00億元。
債券ETF基金在法人與散戶聯手搶進下受益人數創歷史紀錄,至10 月底,債券ETF基金投資人數達84.33萬人,今年共增加69.77萬人, 較去年底時整體僅14.5萬人,暴增479.3%;基金規模亦增4,650億元 ,年增近4成,總規模已逼近1.68兆元。
投信債券ETF基金的追加募集潮也已延續一整年,從年初元大、中 信、群益、國泰等投信陸續申請追募,元大投信旗下單檔債券ETF基 金申請七次追加,更是前所未見,加上日前新成立的債券ETF基金也 快速募爆、申請追加,今年追募潮可說從年初至年尾不曾停歇。
投信分析,據歷史經驗,美債殖利率通常會在聯準會升息尾聲達到 高點,後續若聯準會降息,更有機會開啟債券多頭,此一市場共識就 是推升此波美債ETF買氣爆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