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聯實業公司新聞
全聯與大潤發今年業績挑戰2,000億元目標,其中全聯約占85%, 目前全聯店數為1,150店,目標年底前達1,160店。全聯行銷部協理劉 鴻徵指出,全聯25周年檔期活動開跑不到一個月,創造雙位數業績成 長,除限量販售的樂透卡大獲回響,全聯更趁勝追擊加碼自24日至1 2月31日推出每周六日使用PX Pay或全支付,單筆消費每滿1,000元贈 800限時福利點,正好可搭上全聯與大潤發共同推出為期四個月印花 集點活動,預期全檔集點活動可望帶動整體業績15%成長。
家樂福量販超市今年業績預期在集點換購、雙12加碼促銷下有機會 超越900億元;家樂福繼科學小飛俠集點換購獲好評後,第二波集點 換購商品回歸顧客最愛的餐具組。此次換購Black+Blum環保餐具總 兌換量近1.5萬件,其中量販總兌換量約1.2萬件、超市總兌換量2,0 00多件,包括悶燒罐、保溫瓶及不銹鋼便當盒為兌換前三商品。
家樂福統計,包含前年日本柳宗理鍋具、富士琺瑯餐具Honey War e&moz聯名款餐具、德國KitchenAid不銹鋼鍋具、迪士尼綠色小物等 ,皆獲得顧客不錯回響,此次環保餐具換購狀況,由於消費250元可 獲1點,且最低門檻3點即可加購,100點免費換購,使得南部及新北 桃園區參與率優於其他區域。
全聯大潤發則打出消費200元集1點,最低40枚印花免費換五入真空 保鮮袋等,10枚印花即可以3.6折換購廚餘機;全聯自2015年推出印 花活動,目前累計共推出16檔,累計換購出超過1,350萬件商品,總 換購金額突破百億元,上一檔以海廢料製作精品環保包大受好評,此 次攜手瑞士品牌KUHN RIKON瑞康屋,勢必再掀換購高峰。
台灣量販店市場戰事越演越烈,全聯實業旗下的好市多、家樂福以及大潤發三大量販巨頭,各出奇招,力拚2023年業績目標。其中,好市多訂出上看1,500億元的業績目標,展現強勁的成長動力。而家樂福和大潤發也不甘示弱,分別推出精準行銷策略和聯合採購策略,力圖在激烈競爭中穩住市占率。
好市多為了吸引消費者,不斷推出季節性創新商品,讓顧客每次進店都有尋寶般的體驗。例如,近期主打黑色購物節,耶誕節則推出最新玩具商品,接下來還將推出戶外家具和衝浪板等新品,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家樂福總經理王俊超表示,每家店都會根據「人物誌」了解目標客群,提供相對應的商品選擇和服務,例如西門町桂林店就特別設有伴手禮專區,並提供英文服務,提升顧客滿意度。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則強調,併購大潤發後,兩家公司的綜效逐漸發揮,包括共同採購生鮮和民生用品等,降低成本。此外,大潤發的萬件商品全面上架全聯「隔日達」,創造新的成長點,打造「長尾電商」。在這場量販店競爭戰中,三大巨頭的各種策略,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惠和選擇。
好市多針對季節性推出創新商品,讓消費者有「尋寶」感;家樂福採取區分「人物誌(Persona)」,精準行銷;大潤發則與全聯進行聯合採購,降低成本,並打造「長尾電商」。
據了解,台灣好市多來台展店以來,營收從未衰退,還能有四家店在亞洲市場表現特別亮眼,關鍵在於採取會員制並大量進貨,讓會員買到最便宜的商品。
再來是針對季節性推出創新商品,除近期主打最下殺的黑色購物節外,耶誕節則推出最新的玩具商品,接下來將過新年,會推出戶外家具,甚至賣衝浪板等,要讓會員每次入店都好像能尋寶般購物。
家樂福總經理王俊超日前表示,每家量販店都會區分「Persona」,以了解目標客群,店舖也會有不同商品選擇,例如位於北市西門町的桂林店,因常出現觀光客,所以有伴手禮專區,也會有較多紙箱方便打包,收銀員都會講英文,就是希望提升客戶滿意度。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曾指出,2022年併購大潤發後,逐漸產生綜效,包括商品共同採購,如生鮮和民生用品等都可以一起買,以降低採購成本;再來是大潤發萬件商品全面上架全聯「隔日達」,創造成長甜蜜點,以打造「長尾電商」。
全聯實業近年在台灣的藥局市場中表現亮麗,不僅展店速度驚人,更在業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展店潮。究竟全聯實業的藥局為何能夠如此受歡迎呢?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大關鍵因素。 首先,藥局作為一種特殊通路,對於通路的完整性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由於開設藥局的要求相當嚴格,例如分店需聘請藥師,且管理人及負責人必須為同一人才能申請藥局執照,這一點讓藥局成為一個不易進入的市場。這也使得像康是美和屈臣氏這樣的大型通路業者難以直接進入藥品調劑市場。 其次,隨著台灣老年人口的持續增加,藥局對於民眾生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例如,台灣屈臣氏今年就開始布局長照版圖,並在8月於新北開設了第一家「長照旗艦店」。這種對於老年人口照護的關注,讓藥局成為了重要的社會服務。 最後,醫藥品銷售的門檻相對較高,只有在持有藥師執照的合法藥局才能進行買賣。這一點使得藥局成為了強勢通路,也是一種「剛需」。這對於通路業者來說,掌握藥局就等於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 總結來說,全聯實業在藥局市場的成功,得益於其對特殊通路的深入理解、對老年人口照護的關注,以及對醫藥品銷售門檻的把握。在這三個關鍵因素的帶動下,全聯實業的藥局不僅在台灣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更成為了業界矚目的焦點。
統一實業集團旗下的大樹藥局近期在市場上引起矚目,由於其與家樂福的合作關係逐漸緩和,轉而與全聯集團的大潤發深化合作。市場傳聞,大樹藥局可能將撤出家樂福的據點,並加入全聯陣營,這一轉變將對台灣藥局市場造成影響。大樹藥局過去與家樂福的合作曾達到高峰,一度在12家家樂福店中店設點,但隨著租約到期,大樹藥局的家樂福店鋪已減至四家。對此,大樹藥局表示將朝向「臨近社區店點」發展,並計劃將部分量販複合店轉型為「無人店」。另一方面,統一集團旗下的康是美藥局已經擴充至百家店,未來可能會進入家樂福開設中店,以強化集團的通路布局。全聯集團對於市場傳聞則表示專注於本業,不予評論。康是美藥局則表示將依既定計畫進行。大樹藥局目前與大潤發的合作據點已達十家,佔大潤發門店數的五成,其中八家有藥師進駐。未來,大樹藥局與全聯集團的合作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引發市場關注。
業內分析藥局夯有三大關鍵,首先是「特」,藥局通路屬於特殊通路,是通路業最後一塊拼圖;再來「超」,即超高齡社會來臨,藥局對民眾生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其三是「高」,即醫藥品銷售門檻高,成為強勢通路,且為另一種「剛需」,形同通路王冠上的寶石,換言之,對通路業者而言「得藥局者得天下」。
其一、特殊通路,因為要開設藥局不容易,除了分店都需聘請藥師,管理人及負責人都是同一人,才可能申請藥局執照,非常嚴格,這也限制康是美和屈臣氏介入藥品調劑市場的企圖心,康是美還曾計劃採取內部藥師加盟的變通之道,先從原有藥師中篩選出適合加盟者,希望合法擁有藥局通路。
其二,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持續提高,有就近的藥局領藥更顯重要。台灣屈臣氏今年開始布局長照版圖,第一家「長照旗艦店」今年8月已落腳新北。
其三,醫藥品銷售門檻高,順利切入,有望坐穩通路霸主。業者透露,醫藥品除了取得相關證照才能銷售外,販售的通路也相對嚴格,要在有藥師執照的合法藥局,才能買賣,這也讓藥局成為強勢通路。
統一集團今年完成台灣家樂福併購案,且積極發展康是美藥局,目前已達百店,未來為了擴大經濟規模、提升市場話語權,康是美藥局是否將進駐家樂福開店中店,也備受關注。
大樹是國內最早採取異業結盟策略的連鎖藥局,2017年大樹啟動和家樂福開設店中店的合作,將其醫藥保健服務導入大型賣場,並提供藥師進駐,得以販售藥品,高峰一度達12家的家樂福店中店。
據查證,目前在家樂福內的大樹藥局已無販售藥品,也無大樹的人員進駐,大樹在家樂福的門市隨租約到期將陸續結束營業,今年已少四家據點。查大樹官網,已將部分家樂福複合店的據點移出,剩下的七家店也標註「無藥品╱無人員」。
對此,家樂福證實,與大樹合作的複合店已沒有藥局,只有保健櫃,雙方目前仍維持合作關係。大樹強調,部分的量販複合店將改為「無人店」,未來將陸續朝「臨近社區店點」發展,讓藥師的專業遍及鄰里。全聯表示,當前專注本業,其他無法評論;統一旗下康是美則說,依既定計畫進行。
大樹藥局在減少與家樂福的合作後,全聯旗下的大潤發成為其合作店數最多的通路,目前合作據點共計十家,占了大潤發門店數的五成,且有八家門店有藥師進駐得以銷售藥品。大樹與全聯集團未來是否擴大合作,亦有想像空間。
市場人士分析,康是美去年跨入處方箋藥局市場,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今年宣布康是美藥局已達100家,未來或將借助家樂福過去與大樹藥局的合作經驗,將康是美藥局導入家樂福,強化集團通路布局與整合,為將來的超高齡社會來臨做準備,攜手搶攻銀髮經濟。
從大樹藥局目前與量販店合作的版圖看來,大潤發應會是其率先擴大合作的夥伴。目前大樹與大潤發合作的複合店已有十家,顯示雙方近年持續擴大合作。大潤發去年被全聯買下,全聯雖然也曾有意發展連鎖藥局,不過,開了一年即收攤。相較統一集團具有自己的藥局通路,大樹藥局應會選擇深化和全聯陣營的合作。
除了量販店,大樹也結盟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複合店,不過,近年雙方合作家數縮減,目前剩下三家,大樹與全家仍在測試如何能讓雙方結盟發揮綜效。
全聯集團旗下的電子支付平台全支付,自去年9月開業以來,短短一年間已經在台灣電支代收付市場中奪得第一的寶座。根據最新數據,全支付在8月份的代收付金額達到44.87億元,使用人數也突破408萬人,以每月15萬人的速度不斷成長。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表示,新創產業的關鍵在於迅速穩定基礎,並將客群成長時間縮短,他們正是以此為目標,成功在一年內將使用者人數推升至第三名。
游金榮強調,除了支付功能外,滿足用戶的客製化需求將是電支產業的下一個競爭焦點。全支付雖然剛滿一歲,但已在代收付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且使用者人數僅次於街口支付和一卡通。為了拓展客群,全支付首先透過地推部隊建立了第一批菜籃族使用者,並逐步將焦點從全聯內部拓展至外部通路,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全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全支付的使用者年齡層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這意味著除了PX Pay會員升級外,全支付在拓展全聯外客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降低行銷成本,全支付在去年9月至今年第二季的行銷費用達到4.2億元,但平均獲客成本每名用戶不到100元。
面對未來,全支付將放眼海外市場,並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游金榮表示,海外布局的關鍵在於提供更多消費使用場景,增加黏著度而非獲利。全支付除了與PayPay合作日本通路外,也將觀察進軍更多國家的可能性。
對於電支後市,游金榮認為,在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各家公司都將面臨消費者選擇的挑戰。因此,深化會員經營和滿足使用者客製化需求將成為電子支付的下一個競爭關鍵。
打穩地基 加速客群成長
對於電支產業未來發展,游金榮認為支付之外,如何滿足用戶客製化需求將是電支的下一個主戰場。
雖然剛滿周歲,全支付已在代表實質交易的代收付市場拿下第一,而使用者人數則僅次於街口支付及一卡通,根據金管會最新數據顯示,全支付8月使用者人數408萬人,以平均月增1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
游金榮表示,全支付最初透過地推部隊建立第一批菜籃族使用者,現在看的則是如何「走出全聯」,當初全支付做的第一件事是讓用戶從PX Pay「升級」為全支付,同時提升全支付在全聯交易量的占比,而接下來重心將放在全聯外的通路,即如何吸引全聯消費者外的客群,並促使他們在外面的場域使用。
游金榮補充說,全支付的使用者輪廓逐漸出現年輕化趨勢,顯示除了PX Pay會員升級之外,全支付拓展全聯外的客群也已有起色。
全支付10月曾減資6億元防踩增資紅線,而根據全支付財報顯示,去年9月開業至今年第2季的行銷費用達4.2億元,「新創要的是快速建立基礎」,游金榮分析,全支付透過短時間投入大筆資源,縮短獲客曲線,因此帳面行銷成本雖然很高,不過換算下來的平均獲客成本其實每位用戶不到100元,「我們縮短獲客戰線,不過相應的也投入更多的資源」。
放眼海外 挑選合作夥伴
過去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曾喊出「五年燒25億元」,並以五年損益兩平為目標,游金榮表示,若單以損益兩平為目標,的確有機會提前達標,不過對於支付業者而言,用戶與通路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足夠的用戶才能說服通路加入。
同理,夠大的通路規模才能吸引消費者加入,因此全支付在當前以拓展市場為主的策略下,距離損益兩平仍有一段路要走。
展望海外市場,「海外布局其實算服務」,游金榮認為,境外支付的重點在於提供消費者更多的使用場景,最主要的目的是黏著度而非獲利,全支付除了先前與PayPay合作日本通路外,也持續觀察進軍更多國家的可能。游金榮說,其實許多國家都有推出類似於TWQR的整合QRcode,不過具體的普及度以及通路數則進度不一,因此在挑選合作夥伴上,仍須要進一步研究。
對於電支後市,游金榮認為,在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持續發展的將來,各家業者都會面臨「這麼多的行動支付,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自己」的難題,因此加深會員經營與滿足使用者客製化需求會是電子支付的下一個主戰場。
【全聯實業信用卡消費回饋疑雲】近期,不少消費者發現,在台灣刷卡消費時,特別是選擇全聯實業的民生購物刷卡,似乎並沒有得到預期的信用卡回饋。這背後的原因究竟何在?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其實,這並非全聯實業信用卡的獨有現象。根據銀行相關規定,從明年起,多家銀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將不計入一般消費回饋。而全聯實業刷卡消費,若無特別活動合作,也並不會算入一般消費回饋。 許多持卡人對此感到困惑,為何在全聯刷卡消費後,訊息通知和帳單上沒有顯示回饋。以兆豐銀行為例,近期公告「分期付款」不計入一般消費回饋範圍的同時,也將「全聯福利中心的消費」從活動規則中排除。 銀行主管解釋,這些通路消費不被列入一般消費回饋範圍,是因為對一般店家來說,提供刷卡付帳方式就要負擔一筆給銀行的刷卡手續費,而銀行的回饋成本也來自於這些通路手續費。 然而,對於部分規模較大的通路,如全聯實業,情況就有所不同。銀行的刷卡手續費並不是這些通路「理所當然」要付的,反而是發卡銀行要和通路爭取的。因此,銀行對消費回饋範圍的認定也會有所不同。 為了在全聯實業刷卡獲得回饋,消費者需要配合不同「卡友日」的活動。例如,全聯投資的全支付上個月為慶祝一周年,曾經推出「無腦綁卡」在全聯福利中心消費,回饋福利點數更優惠的活動。但目前消費回饋活動已經結束,消費者在全聯消費結帳時,必須「有腦選卡」。 全支付綁定信用卡目前有七家銀行信用卡有回饋合作,包括國泰世華、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華泰銀行、彰化銀行和華南銀行,綁卡後消費回饋3%到6%不等。
很多持卡人會精打細算信用卡回饋,無論是紅利積點換贈品或現金 回饋,都希望每筆消費能「點點變現金」,各家銀行信用卡亦多有事 先看定在一般消費中,有哪些消費是不列入回饋範圍,除繳納油水電 等規費外,零售大通路的「全聯福利中心」消費也多在被排除回饋項 目中。
國銀表示,其實很多民眾沒有注意到這點,常會來詢問客服,為什 麼在全聯刷卡消費後,訊息通知和帳單上都沒有顯示回饋。以兆豐銀 為例,這次在公告「分期付款」不計入一般消費回饋範圍的同時,也 把「全聯福利中心的消費」從活動規則中,直接移入排除表格裡。
銀行主管指出,某些通路消費之所以不被列入一般消費回饋範圍, 是因為對一般店家來說,提供「刷卡」的付帳方式,就要負擔一筆給 銀行的刷卡手續費,而銀行的回饋「成本」也來自於這些通路手續費 。
但對於部分規模較大的通路來說,立場就反轉了,銀行的刷卡手續 費並不是這些通路「理所當然」要付的,反而是發卡銀行要和通路爭 取的,談不到手續費,就會間接造成銀行對消費回饋範圍的認定不同 。
因此,銀行主管建議,民眾要在全聯刷卡拿回饋,就要配合不同「 卡友日」的活動;全聯投資的全支付上個月為慶祝一周年,曾經推出 「無腦綁卡」在全聯福利中心消費,回饋福利點數更優惠的活動,這 檔活動也是唯一讓消費者可以不需要思考在全聯購物需要刷哪張卡的 活動,但目前消費回饋活動也已經結束,民眾至全聯消費結帳時,必 須「有腦選卡」。
以全支付綁定信用卡來說,目前有七家銀行信用卡有回饋合作,包 括國泰世華、玉山銀行、國泰世華、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 、國泰世華、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華泰銀行、彰化銀行 和華南銀行,綁卡後消費回饋3%到6%不等。
第四季電商旺季來臨,台灣各大零售巨頭紛紛布局物流園區,準備搶攻線上電商市場。其中,全聯實業積極推進物流建設,力圖在「生鲜電商」這一領域中搶得先機。全聯實業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建置了多座物流中心,並採用先進的自动化倉儲系統,提升運輸效率。為滿足市場需求,全聯實業去年更投資93.7億元興建占地萬坪的低溫廠房,預計二期工程完工後,將成為全聯在台最大、最完整的智慧化物流園區。
除了全聯實業,統一集團也加緊布局物流園區,已經在台南、桃園、台中等地投資興建物流大倉,總投資金額超過百億元。統一集團強調,物流是零售戰場的新關鍵,未來將提供旗下各通路品牌如統一超商、康是美、星巴克等的物流需求,並可交叉支援旗下物流中心,以解決人力短缺問題。此外,家樂福量販店也計畫擴大楊梅物流中心的規模,並結合智慧物流園區,滿足線上線下銷售需求。
在這場物流園區的競爭中,全聯實業、統一集團等台灣零售巨頭,不僅要應對線上電商的挑戰,還要面對日益複雜的物流運營環境。然而,這些企業的積極布局,也將為台灣的零售業帶來更多創新與發展機會。
全聯實業自2021年開始踏足電商領域,推出「全聯小時達」服務,如今已在全台超過660家實體門市布署,與Uber Eats、foodpanda兩大外送平台合作,線上服務店點已達1,355家。以每家服務門市3至5公里半徑計算,全聯小時達已涵蓋全台將近100%的外送區域,確實成為實體與電商結合的霸主。
在生鮮產業方面,全聯的貢獻佔比超過22%,每年業績超過300億元。其中,「小時達」一站在線上提供生鮮蔬果、冷凍食品、零食飲料、家用雜貨等超過8,000項商品,去年業績達到45億元。今年雖然沒有疫情的帶動,但小時達業績仍呈現近20%的成長,全年業績有機會突破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有7成的消費者選擇使用「生鮮日配」服務,顯示消費者已經習慣透過電商進行購物。
全聯小時達的物流效率也相當出色,揀貨流程自動化,將到貨時間縮短至30分鐘,是目前最快的生鮮電商服務。加上線上線下價格一致,以及與生鮮處理中心合作保鮮度,全聯小時達在「速度」、「廣度」和「品質」上都有優勢,物流園區的支撐也帶動了成長動能。
在生鮮銷售方面,全聯的漁產銷售量排名靠前,包括鮭魚、鯖魚、鯛魚片、虱目魚等。為支持本土農業,全聯設置了小農自行定價的專區,超過250家,並在門市設置花卉專區,年度銷售額破千萬元。全聯的平價有機蔬菜契作面積已超過600甲,年產量計劃達9,500噸,北中南總計有三大有機農場基地,全年超過100種有機蔬菜穩定供貨。全聯目標在2025年將有機葉菜銷售占比提升至50%。
全聯生鮮業績貢獻比超過22%,每年逾300億元,「小時達」一站 集結生鮮蔬果、冷凍食品、零食飲料、家用雜貨等逾8,000項商品, 去年業績達45億元,今年儘管沒有疫情紅利,小時達業績依舊成長近 20%,全年有機會挑戰 60億元,且發現小時達消費者有7成是使用「 生鮮日配」的服務,代表消費者已習慣使用電商購物,串連自動化倉 儲物流、揀貨流程縮短,自然縮短到貨時間,目前30分鐘是最快速到 貨的生鮮電商,加上線上線下均一價,與生鮮處理中心保住鮮度、「 速度」(30分鐘到貨)、「廣度」(品項擴增2倍)等策略,物流園 區支撐帶動成長動能。穩站「全台最大生鮮電商」。
全聯生鮮銷售排名包括肉品、漁產、蔬果等在內,其中漁產約占2 成,銷售量排名依序為鮭魚、鯖魚、鯛魚片、虱目魚等。此外,為支 持本土農業發展,小農自行定價,農家直採專區逾250家,門市設置 花卉專區亦達80家、年度銷售也破千萬元,全聯平價有機蔬菜,至今 契作面積已超過600甲、計劃年產9,500噸,北中南總計有三大有機農 場基地,全年超過100種有機菜穩定供貨,預計目標在2025年有機葉 菜銷售占比成長至50%。
全聯全台北中南建置包括三座生鮮PC處理廠,四座蔬果DC處理廠, 另於新北瑞芳(冷凍物流中心)、桃園觀音、台中梧棲與高雄岡山( 結合生鮮與物流的複合園區)建立四座物流中心,全面採自動化倉儲 系統,可提升十倍人力運用能效,實踐「今天訂貨、今晚到貨」的最 終目標。
由於全聯品項眾多,同時有許多生鮮冷藏及冷凍產品,除打造自動 化物流中心及智慧化物流園區,更因應市場需求,去年更進一步興建 占地萬坪的低溫廠房,累計投資93.7億元,預計二期工程完工後,將 是全聯在台最大最完整的智慧化物流園區。
統一集團近年密集獵地興建物流大倉,包括台南新市物流園區、桃 園楊梅北部倉儲物流園區、台中梧棲中部大型物流園區等,已豪砸數 百億元,在唯恐北中南物流園區興建完成,仍會呈現供不應求情況下 ,包括統一超商桃園航空城土地亦將規劃物流園區,家樂福楊梅物流 園區也會做整體規劃,而南聯國際原有高雄大寮的倉庫,也將結合甫 買下的隔壁土地與廠房,重新規劃為大倉。
未來除提供統一超商、康是美、星巴克等通路需求,統一超、家樂 福、南聯國際等旗下物流中心亦可交叉支援,統一強調,物流是下個 零售戰場,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所需要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可進一步節 省人力解決缺工問題;至於統一超商鮮食廠房現有台北、台南、高雄 及花蓮等四廠,廠區智慧化是下一個目標。
而家樂福量販店原先楊梅物流中心在併入統一零售版圖之後,重新 規劃重建計畫,將擴大至少三分之一規模,由於目前家樂福全台生鮮 處理都在家樂福量販店後場操作,未來智慧物流園區結合生鮮處理中 心,可同時供應線上線下銷售需求。
近年來,因應疫情帶來的實體通路挑戰,台灣的通路業界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雖然實體通路來客人流減少,業績受衝擊,但這並未阻止各路英豪爭奪通路版圖的熱潮。超商、超市、量販店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關鍵在於實體與電商的快速融合,透過一指滑動的便利,將線上功能與實體通路進行極大化結合,電子支付甚至能夠提供小額信貸等多樣化金融服務,讓通路再次成為王道。
在這波變革中,全聯實業併購大潤發、統一超併購台灣家樂福的行動,不僅是市場規模的擴大,更是通過流通版圖的擴展,與線上App、電商平台的串連,形成了一個更廣闊的生態圈。這樣的策略,不僅能夠在內部共同採購、共同行銷,節省人事成本,更能在外部提供會員更多好買的多元渠道,鞏固基本客群。
以全聯和大潤發為例,過去雖然各自獨立經營,但現在則是共同進行大檔期採購和行銷,為會員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提升線上線下業績。大潤發因為量體大,隔日配成出貨平台,雖然全台僅有20家,但帶動的1加1價值無限大。全支付明年預計將串起40萬商家會員,超過500萬人,生態圈將更加寬廣。
統一超與統一超的併購在上半年完成交割,未來的聯手採購、物流配送等互補串連將更加緊密。線上平台的串連也是其中一環,而統一超7-ELEVEN今年7月已實現台澎金馬368個鄉鎮市區的百分之百覆蓋率,並以每年250至350家的展店速度,目標明年突破7,000家店。其OPEN POINT生態圈,近1,700萬會員第三季交易金額以雙位數成長,創下新高,這都是因為新增功能的極大化,讓實體價值更加無限。
在超商領域,全家和萊爾富也透過策略聯盟,串連不同生態圈。全家全盈+PAY在雙11購物節串連四大電商購物城、300品牌與銀行回饋,並送出霜淇淋、咖啡券,導入實體。萊爾富則與聯邦銀合作大回饋活動,吸引大量人潮。蝦皮積極與OKmart、美廉社合作店到店,也顯示實體價值的逐漸提升。
台灣的超市龍頭全聯實業近期在收購了大潤發後,兩大通路巨頭的聯手合作更加密切。今年適逢全聯25周年慶,全聯決定與大潤發聯手搞大動作,祭出2.5億元的點數回饋,這其中包含了4,000萬元的現金送出和30億元的電子樂透卡首發,這次回饋規模可說是創下了台灣通路歷史上的新紀錄。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在記者會上表示,25周年對全聯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他們想要回到全民超市的初心,透過這次最有感的實際回饋,感謝所有支持全聯的會員。蔡總經理強調,全聯從「實在真便宜」出發,這次回饋活動的誠意十足,他們甚至破天荒地連續回饋11周,這在台灣通路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從3日開始至2024年1月18日,全聯的會員在門市或小時達、隔日達消費滿1,000元就可以參加現金抽獎活動。此外,全聯還首次發行了印有吉祥物福利熊的全聯樂透卡,每張面額1,000元,但必須一次購買至少2張,而這次的「電子禮卡」總額將限量發行到30億元。 與此同時,全聯也與大潤發合作,大潤發的會員在消費滿2,000元就可以獲得一次現金抽獎機會。全聯預計,這次周年慶活動將送出4,000萬現金加上點數回饋,總計將灑出2.5億元的回饋金額,這個數字在台灣通路市場上是前所未有的。 不僅如此,蔡篤昌還透露,全聯外送服務「小時達」今年來持續成長20%,目前全台門市已經佔據了ubereat和foodpanda的90%,而有10%的門市則同時支持三個平台,訂單量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品項也擴充到了8,000項。未來,全聯考慮將這三個平台全部整合,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全聯實業在2022年併購了大潤發,現在這項整合策略已逐漸展現出它的綜效。全聯總經理蔡篤昌最近在公開場合分享了他對這次併購的看法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蔡篤昌提到,一開始的整合策略是從商品共同採購著手,像是生鮮食品和日常用品這些大宗商品,透過集團採購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接著,大潤發的萬件商品已經全部上架到全聯的「隔日達」服務中,這一舉動不僅為全聯帶來新的成長動能,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創造了新的「甜蜜點」。
在整合過程中,全聯和大潤發的合作範圍逐漸擴大。如今,在行銷活動的規劃上,兩家已經進行了整合,並對重點商品進行共同採購。這些商品包括但不限於奇異果、鮭魚、牛肉和一些衛生紙等,這些大宗商品的共同採購也將進一步降低成本。
對於電商市場,蔡篤昌表示,過去經營「隔日達」時,由於商品種類有限,要像momo這樣的電商龍頭一樣打造出「甜蜜點」,必須擁有數百萬種商品,才能實現爆發式的成長。他強調,要讓消費者能夠在一家店裡就買到所有需要的商品,商品的種類必須更加豐富。
今年,全聯已經將大潤發的4萬件商品上架,涵蓋了家電、餐廚用品、彩妝保養、居家用品等,從戶外休閒到視聽娛樂,再到3C產品,消費者可以一站式購足。蔡篤昌指出,他們希望這樣的「長尾電商」策略能夠帶動營運的成長,並將大潤發作為主要的出貨平台。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表示,今年是全聯25周年,內部決定提供4,000萬元現金舉辦抽獎,打破零售通路抽獎僅用禮品的慣例,有25個名額可抽到100萬元現金,是全聯史上最大手筆,也是今年最大檔期,預期業績雙位數成長。
業者預估,周年慶檔期長達11周,形同三個中元節大檔。全聯中元節檔期業績約100億元,因此周年慶有望創造300億元業績。由於今年全聯加上大潤發全年營收目標2,000億元,今年前十月業績為個位數成長,藉此周年慶大檔,全年業績目標有望超出預期。
全聯周年慶祭出兩大策略,福利卡友在全聯門市、小時達或隔日達單筆消費滿1,000元,每周可抽頭獎現金100萬元,獎項超過3,000項。全聯今年首次發行電子禮卡「樂透卡」於PX Pay販售,每張面額1,000元,每次至少需購買兩張(2,000元),每人限購3萬元,加碼給8%回饋福利點;樂透卡將限量發行30億元。
活動首周若購入一套樂透卡,並用卡完成兩筆各滿1,000元消費,就有四次抽獎機會。全聯舉例,如果購買全聯預購商品iPhone手機,消費滿3萬元,等於有60次抽獎機會。全聯2008年開始深耕會員經營,2019年導入PX Pay數位會員服務,推出樂透卡就是看準禮券電子化的熱度。
全聯表示,連續11周每周都可抽百萬元現金,預期家庭和企業團購將藉此機會大量購買家用品或尾牙贈禮。
針對整合狀況,蔡篤昌表示,現在大的行銷檔期就整合,重點商品採取共同採購,品項有奇異果、鮭魚、牛肉或部分衛生紙等大宗商品等,可降低採購成本。
蔡篤昌說,以前經營「隔日達」電商較為辛苦,因品項少,若要像電商龍頭momo一樣打造成「甜蜜點」,必須有數百萬種商品,才會有爆發式成長,要讓消費者一站購足,商品必需更豐富。
大潤發為量販店,全聯今年上架大潤發4萬件商品,包括家電、餐廚用品、彩妝保養、居家用品,包括戶外休閒、視聽娛樂、3C產品等都可以一站購足,蔡篤昌指出,希望打造「長尾電商」帶動營運成長,大潤發主要做為出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