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中火四部機組的裝置容量共220萬瓩,占備轉容量率約6%∼7%,一旦四部機同時停機,會讓今年夏天的備轉容量率急遽下降到只剩3%左右,代表天天都會亮「供電警戒」的橘燈。
此外,中火位在台中地區,鄰近有大肚山黃金縱谷之稱的精密機械重鎮,以及多家隱形冠軍企業的搖籃,即便靠著電網能讓北電中送、南電中送,仍對整體台灣供電穩定帶來危機,也會衝擊產業發展的環境。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昨天表示,若中市府真的勒令中火四部機組停工,會讓台灣供電穩定進入「戰戰兢兢」的窘境。
中火因廢水排放出現硝酸鹽氮超標,遭台中市政府開罰48萬元。台電解釋,是因為要滿足中市府在2022年的加嚴標準,進行空汙改善;為能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才會在過程中增加液態氨氣量,以致於有時超出原先廢水處理廠設備能力,造成短期放流水超標。
為此,台電表示,會努力改進,並在今(11)日期限前提報1至4號機改善計畫書,也會持續與台中市政府溝通。
台電強調,將深刻檢討改進,並已著手採取短、中、長期改善措施。短期將調整燃煤配比及注氨量、配合機組進行運轉參數調整,及加強廢水處理設備維護,並持續監控各機組的硝酸鹽氮濃度。
中期則會在半年內設置先進廢水處理設備。長期則要規劃設置新廢水處理廠,並預定明(2020)年底完工。
台電表示,中火除了改善水汙,也改善空汙;為了配合在空品不良時進行友善降載,中火今年1月1日以來到昨天(4月10日)一共已經降載170次,減發約17.1億度電,減發度數已是所有火力發電廠之冠。
台電大动作發布環境白皮書,承諾2030年空汙排放減半!
為了應對社會對空汙的關注,台電昨(2)日首度發布「環境白皮書」,對於電廠空汙排放的問題,台電明確承諾將在2021年將電廠空汙排放比2016年減少30%,2025年減少40%,最終在2030年將排放量減半。
台電表示,未來將持續發展再生能源,增加燃氣機組,並對燃煤機組進行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的投資,逐步淘汰舊設備,以達成上述減排目標。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強調,火力電廠將配合環保署在空汙季節進行降載,並進行空汙改善工程。目前台中火力電廠已有三部機組完成改善,今年將進行第四部機組的改善工程,並計劃逐步替換舊機組,以提升效率並減少碳排。
自2013年起,台電每年都有大型燃氣機組上線,對於環境保護有著積極的影響。曾文生指出,雖然時間緊迫,但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就能做得更好。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強調,穩定供電是台電的使命,而電力穩定對於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台電將結合多元電力來源,積極回應社會對空氣品質的關注,並在環境白皮書中具體承諾了電廠空汙排放的短中長期目標。
根據環境白皮書,台電承諾以2016年為基準,2021年將將電廠空汙排放強度削減至每度0.515克,2025年削減至每度0.441克,2030年則將較2016年減半,排放強度降至每度0.368克。
在溫室氣體碳排放方面,台電承諾,2021年火力機組將比2016年減排7%,2025年減排15%,2030年則達到20%的碳減排目標。
台電環境白皮書發表會上,民眾對電價上漲預期高達九成
【台北訊】在台電最新「環境白皮書」發表會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透露了一項引人關注的民調結果。他指出,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有將近九成的民眾預期未來電價將會上漲。這一結果讓人不禁對台灣的能源價格走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此,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也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台灣的能源價格長期來看是呈現上漲趨勢的,這是因為物價長期不上升,還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對整體經濟發展不利。曾文生進一步表示,經濟部將根據半年情況進行電價費率的檢討,以確保電價的合理性和經濟效益。
儘管目前台電的發電成本仍然高於電價,但上月經濟部召開的電價費率審定會,基於國際油價相較於去年下半已經回穩的情況,決定繼續凍結電價的漲幅。而針對今年的電價走向,經濟部也已經釋出信號,將會繼續實施凍漲政策。
簡又新在會上還提到,根據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民調,2019年民眾對台電的滿意度達到了76%,這是所有政府單位中滿意度最高的。不過,同時也有九成民眾認為電價將會上涨,這一結果顯示了民眾對能源價格變動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台電發布環境白皮書,承諾空污排放減量目標
台電在2日首次發布環境白皮書,展現對環保的承諾。白皮書中提到,台電將努力降低電廠空污排放,預計到2021年將比2016年減少30%,2025年減少40%,到2030年減半。這項承諾強調了台電對於改善環境品質的決心。
在記者會上,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簽署了環境白皮書,並有經濟部政次曾文生等人見證。楊偉甫表示,台電將翻轉工程師文化思維,邁向綠色企業。白皮書內容涵蓋了六大藍圖策略,包括因應氣候變遷、守護環境品質、聚焦循環創新等。
曾文生在致詞時提到,台電會在空氣品質不佳時進行燃煤電廠降載,以減少空污。他強調,長期來看,需要時間徹底解決空污問題,並提到台中火力電廠的10部機組將全部進行空污減排,其中3部機組已經完成準備,預計今年將開始裝設空污防治設備。
為達成減排目標,台電將進行環保電力調度,優先調度燃氣機組,並安排燃煤機組降載。此外,台電也將推動空污防制設備的更新,以及進行機組更新,以降低空污排放量。
這次的環境白皮書發布,象徵著台電對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也對台灣的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台灣電力公司近來針對夏季供電情況及電價調整進行了說明。經濟部政次曾文生在記者會上指出,全球物價不上涨將導致通貨緊縮,對經濟不利。他強調,台灣已經度過備轉容量率低的時期,今年夏季政府目標是達到10%以上的備轉容量率。 曾文生提到,由於大多數民眾認為電價不會長期維持在同一水平,預期會有所調漲。他指出,台灣電價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經濟部會每半年檢討電價及發電成本。 近期,經濟部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自4月起維持現行電價不調整,平均每度電價為2.6253元。這是因為國際能源價格穩定,甚至有略微下滑的趨勢。 對於夏季供電穩定性,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由於台中市政府為改善空污,對煤電使用進行了嚴格限制,預計會對台電發電產生影響。但他強調,台電正努力維持供電穩定,並計劃在夏季來臨前,讓火力機組陸續恢復運作。 楊偉甫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有新機組投入供電,包括燃氣通宵新3號機、燃煤大林新2號機及林口新3號機,將增加約249.3萬瓩的裝置容量。這將使今年下半年的備轉容量率可達到10%的目標。此外,台電預計在5月開始變熱及夏季時,努力維持供電穩定。
台電昨(2)日首度發布「環境白皮書」,對於社會關注空汙議題,台電承諾2021年的電廠空汙排放將比2016年減少30%、2025年減少40%,2030年更將直接減半。
台電表示,台電將按照既定機組開發進程,亦即未來持續開發再生能源,增加燃氣機組,並持續投資燃煤機組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甚至逐步除役,依此進程,換算出上述減排目標。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火力電廠現除配合環保署於空汙季節降載,同時也做空汙改善,尤其台中火力電廠十部機組都要改善,目前已完成三部機組,今年會做第四部機組改善工程;此外也要替換掉舊機組,新機組不僅效率高,每度碳排也會減少。
曾文生指出,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有大型燃氣機組上來,對於環境生態都會有很大助益。「現在最缺的是時間」,要面對的問題都在同一時間發生,需要一點時間,就能做得更好。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強調,穩定供電是台電不變使命,而電力穩定更涉及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因而須結合多元電力來源。為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的空氣品質議題,台電在環境白皮書中具體承諾電廠空汙排放的短中長期目標,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推動減排。
台電環境白皮書承諾空汙減排目標,是以2016年為基準(包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粒狀物),承諾2021年排放強度將削減30%至每度0.515克,2025年削減40%至每度0.441克,2030年則較2016排放直接減半,排放強度降至每度0.368克。
至於溫室氣體碳排放部分,台電承諾,2021年火力機組與2016年相比,將減排7%、2025年減15%、2030年碳減排達20%。
曾文生並提到,物價長期不漲,還會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不好,台灣能源價格長期是看漲的,會有所調整。他表示,經濟部電價費率審定會根據半年情況檢討。
儘管台電發電成本仍高於電價,經濟部上月召開電價費率審定會,以國際油價相較於去年下半已有回穩為由,拍板凍漲;並且,經濟部也釋出,今年10月電價將續凍漲訊息。
簡又新昨日引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最新民調指出,2019年民眾對台電滿意度達76%,是所有政府單位中滿意度最高,另外,有九成民眾認定電價一定會漲。
台電昨舉辦環境白皮書發表及環境月活動開跑記者會,並首度發表環境白皮書,董事長楊偉甫現場簽署宣示友善環境的決心,並由經濟部政次曾文生等人見證。
台電指出,配合政府能源轉型,長期目標是2030年台電整體空污排放要直接減半,包含包含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粒狀物及溫室氣體碳排放,空污要從2016年平均發電一度產生的0.735克空污排放,2030年要減少為0.368克,減幅50%。
其中減碳方面,台電承諾,2021年火力機組排放強度與2016年相比,將減排7%、2025年減15%、2030年碳減排達20%。
曾文生致詞表示,為了避免空氣品質惡化,台電會在空氣品質不佳時進行燃煤電廠降載,降載有助減少空污提升空氣品質,但要徹底解決空污問題還需要時間,短期內無法快速變更機組,或讓機組裝上更多防污設備,只能用調度方式減少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曾文生指出,現在做得最徹底的是台電台中火力電廠,規劃10部機組全部要做空污減排,現已做好3部機組,4號機預計今年會開始加裝空污防治設備,長期希望替換老舊機組,讓空污排放降低,因為效率高的機組會減少空污排放量,每度碳排量也會降低。
楊偉甫則表示,台電主動規劃「環境白皮書」,盼藉此翻轉工程師文化思維,邁向綠色企業。
白皮書內容涵蓋「因應氣候變遷」、「守護環境品質」、「聚焦循環創新」、「精進管理系統」、「營造生態共融」和「擴大內外議合」等六大藍圖策略,並訂定對外承諾的12項策略構面及目標。
為了要逐步達到訂定目標,台電表示,會進行環保電力調度,在空品不良期間優先調度燃氣機組、燃煤機組配合友善降載及安排歲檢修、推動空污防制設備及機組更新等方式,提升空氣品質。
台電並解釋,依環保署訂定的「國公營事業及大型企業空污減量盤點與推動政策」,統一以2016年作為改善基準年。
曾文生昨出席台電「環境白皮書發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現在大多數民眾認為,電價不會長時間維持在某一個水準,應該會適度調漲。
他說,全球物價若不上漲,經濟將會緊縮,對經濟不是好事,「長期來說,台灣電價是會有所調整的」,而台灣電價是因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因此,經濟部每半年檢討電價及發電成本情況。
3月中經濟部剛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4月起的電價,由於國際能源平穩,未來甚至有略微下滑趨勢,因此決定新版電價維持不調整,維持平均每度電價2.6253元。
至於今夏能否穩定供電?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由於台中市政府為改善空污,嚴格限制空污排放及限煤使用許可量,預估對台電發電有影響,現在減排方向是在空污季節減少發電,相關機組正在大修,等到夏季來臨之前,火力機組就會陸續歸隊,今年下半年有新機組上來,夏季供電沒有問題。
楊偉甫說,空污期間內的備轉容量率至少有6%目標,台電會在今年5月剛開始變熱及夏季時努力維持供電穩定。今年預計會有燃氣通宵新3號機,燃煤大林新2號機及林口新3號機會投入供電行列,增加裝置容量約249.3萬瓩,預計今年下半年備轉容量率可達10%目標。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搶攻低利資金市場,積極發行無擔保公司債,預計將發行120億元,分為5、7、10年期三種。這次發行將在4月下旬進行,是台電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的發行。除了台電,台化、和碩科技、台塑石化等大型企業也紛紛加入發行無擔保公司債的行列,總計發行額度超過340億元。券商主管預測,台債市場將迎來千億發債潮,對企業籌措長期低利資金大有幫助。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消息!經濟部昨日(18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針對台電提報的6.48%電價調幅進行討論。結果出乎預料,由於國際油價走跌,經濟部決議4月電價將繼續凍漲,這也意味著電價將連續三次不調漲。這次電價不調整的決定,是基於對全球能源價格下跌的預測,以及全球景氣看淡的形勢考量。台電預計的油價每桶65美元、煤價每噸85美元,都高於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EIA)預測的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61美元,以及麥格理銀行預測的煤價每噸77美元。此外,台電的利率參數為1.44%,而經濟部採認的則是1.38%。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預計今年能源價格將呈現下跌趨勢,並強調這次決定不調漲電價,是為了避免物價上揚後就無法回頭。能源局長林全能也指出,將根據實際狀況在10月再進行電價調整。
台灣電力公司近來經歷了一段艱困的時期,因為自去年10月開始實施的電價凍漲政策,導致公司虧損擴大。好消息來了,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昨天(18日)初步決定撥補電價穩定準備金363.98億元,這筆錢將用來彌補台電歷年累計的虧損。目前電價穩定準備金共有780億元,撥補後預計還會剩餘416億元。 雖然獲得了這筆撥補金,但台電的虧損情況依然嚴重。截至2018年底,台電的累計虧損已達到1,026億元,今年前兩個月的合計虧損也有102億元,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還要高。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解釋說,今年前兩個月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售電量較少,但公司還是得承擔固定支出。夏季來臨後,用電量將會增加,預計能夠透過夏季的電價來彌補營收和利潤的缺口。 去年10月實施的電價凍漲政策讓台電從盈轉虧,而昨日電價費率審議會對台電的13項績效進行了考核,包括穩定供電、降低尖峰用電需求、機組可用率、智慧電表裝置、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等,台電在這些方面都達到了標準。因此,審議會決定利用電價穩定準備金來撥補台電的虧損。
環保署環評初審小組在18日召開了關於核一廠除役的第三次環評初審會議。這個會議的結果是,台電承諾最終處置場將在2055年完工啟用,並將「最終處置不在新北市」納入考量。環評小組最終建議通過這項計畫,意味著核一廠將正式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工作。
去年12月5日,核一廠的1號機組已經完成除役,而2號機組也將在今年7月15日除役。這個除役計畫自2016年3月就已經送交環評報告,經過二階環評、兩次範疇界定會議、一次現勘、三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後,台電還需補件並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原能會表示,環評大會通過後,將正式發布除役許可,未來核一廠必須在25年內完成除役。
環保署專案小組在18日下午審查了「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環評委員質疑台電在計畫中沒有詳細描述除役可能遭遇的風險和安全性,只是輕描淡寫。他們還關注到,用過的核燃料棒還放在爐心中,台電有何監管計畫?最終處置場是否能如期在2055年完工啟用?核廢料該如何處理?
台電表示,類似核一廠的狀況在國外也很少見,他們將參考現行運轉中的管制方式再加嚴監測。目前計畫2038年決定最終處置場候選場址、2055年完工啟用。為了避免無法依時限完成,台電正在規劃集中處置場,預計選址加上建造約20年可以完工。如果再卡關,就會改裝現有乾貯設施,盡力維持安全貯存。
關於最終處置場的選址,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中期貯存場不可以成為最終貯存場,核廢料放多久應有明確答案。新北市要求台電承諾最終處置不在新北,並指出新北市的地質條件也不適合最終處置。環評小組要求台電補充評估除役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種災害風險,並研提管控機制及緊急應變規劃。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消息!從4月份開始,我們的電價將維持不變,每度電價將繼續保持在2.6253元。這個決定是在經濟部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上達成的,主要是為了避免物價波動對大眾生活造成影響。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會上說明,目前燃料價格的走勢看起來,10月份也不會有調漲電價的壓力。 能源局長林全能強調,這次的凍漲決定不是因為「該漲而不漲」,而是基於燃料價格的預測將會持續下跌。他解釋說,燃料成本是影響電價的主要因素,但根據美國能源署和麥格理的預測,布蘭特原油價格和煤價都會比台電的提案低。台電的油價預測是每桶65美元,煤價預測是每噸85美元,這些預測都比外界的預測要高。 此外,委員會還決議啟動電價平穩基金,金額達363.98億元,用來填補台電107年的虧損。這筆資金撥補後,基金將剩餘約416億元。對於今年前兩月的102億元虧損,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他們預計夏季用電量增加時,可以通過營收慢慢彌補這部分虧損。至於是否會因為電價連續凍漲而導致今年營收虧損,他認為還需要觀察後續的發展,現在評估還太早。
券商主管指出,為鎖定長期低利資金,台電將於周三(20日)標售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預計發行120億元,分成5、7、10三種年期,暫定於4月下旬發行。
除台電外,上周還有三家大型企業,經董事會通過發行無擔保公司債,其中台化通過公司債發行額度70億元,和碩科技為150億元、發行期間以不超過10年期為原則,台塑化則是通過120億元的發債額度,合計340億元。券商主管指出,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0.8%技術關卡,未來仍有機會走多,台債市場多頭號角高鳴,有助企業籌措長期低利資金。
券商主管指出,台電將於周三競標發行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預計發行5年期約30億元、7年期約50億元、10年期約40億元,合計120億元,台電得依競價結果增減各年期發行金額,但增額不超過原訂各年期發行金額的60%,減額不超過原訂各年期發行金額50%。
債券承銷商預估,台電5、7、10年期公司債,發行利率區間分別為0.78%~0.82%、0.86%~0.9%以及0.98%~1.02%。
經濟部每年於3月及9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分別檢討4月及10月電價是否調整;按公式,電價調幅上限為3%。
隨著2020年總統大選選戰升溫,對於今年4月是否調漲,經濟部罕見已於3月1日表態支持凍漲,昨日經濟部更釋出,電價10月可望繼續凍漲訊息,若屬確定,電價可說是連續三次凍漲。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估今年能源價格為下跌趨勢,所有委員對此沒異議。對於媒體問10月有無可能調漲電價?曾文生表示,依目前國際燃料走勢,經濟面看來應沒有漲價壓力,但仍要視台電經營績效而定。
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EIA)預測,今年布蘭特原油價格預測每桶61美元,麥格理銀行預測預測今年煤價每噸77美元,都低於台電提報的油價每桶65美元、煤價每噸85美元,加上今年全球景氣看淡,預估能源價格長期為下跌趨勢,為避免物價上揚後就回不去,因此決定這次電價不調整,等10月再依實際狀況調整。
對於利率參數也不同,台電設定為1.44%,經濟部採認1.38%。
目前電價穩定準備有780億元,在這次撥補後,估計約剩餘416億元。
台電估計,在獲得電價穩定準備363.98億元撥補後,截至2018年底累計虧損仍達1,026億元。今年前二個月也合計虧損102億元,虧損程度較去年同期更嚴重。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今年前二個月虧損,主要是因為1、2月售電量少,但台電仍有固定支出,而夏季用電量會增加,須等到夏月電價來回補營收和利潤。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自去年10月起電價凍漲,造成台電去年由盈轉虧;昨日電價費率審議會也考核台電13項績效,包括穩定供電、降低尖峰用電需求、機組可用率、智慧電表裝置、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等等,台電皆達標,因此決定將以電價穩定準備撥補台電虧損。
台電核一廠1號機組在去年12月5日除役,2號機組也將在今年7月15日屆滿除役,核一廠即走入歷史。除役計畫2016年3月就已送交環評報告,在歷經二階環評、兩次範疇界定會議、一次現勘、三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後,台電仍需補件、並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原能會表示,環評大會通過後,就可正式發布除役許可,未來核一廠必須在25年內完成除役。
環保署專案小組18日下午審查「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由於前次環評委員認為台電沒有把除役可能遭受風險、安全性都寫進計畫,「只是輕描淡寫」,而環評委員18日再度質疑,用過核燃料棒暫時還放置在核電廠爐心中,台電有何監管計畫?最終處置場無法如期在2055年完工啟用機率有多大?屆時核廢料該怎麼辦?
台電表示,像核一廠用過核燃料棒還放在爐心狀況,在國外也很少見,在原能會要求下,台電將參考現行運轉中管制方式再加嚴監測,目前計畫2038年決定最終處置場候選場址、2055年完工啟用,為免無法依時限完成,正在著手規劃集中處置場,預計選址加上建造、約20年可以完工,如果再卡關,就會改裝現有乾貯設施,會盡力維持安全貯存。
在最終處置場的選址,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強調,中期貯存場不可以成為最終貯存場,核廢料放多久應有明確答案,新北市強烈要求台電承諾最終處置不在新北,台電回應「會考量」,並指出新北市的地質條件也不適合最終處置。
環評小組要求,台電補充評估除役過程中期貯存設施遭遇各種情境災害風險,含使用壽命屆期、淹水、上游地區開發影響及蓄意破壞等事故,概率及影響範圍,並研提管控機制及緊急應變規劃等。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強調,凍漲不是「該漲而不漲」,根據燃料價格走勢,審議委員認為包括煤、氣等燃料成本將持續下跌。林全能解釋,燃料成本是影響電價主要因素,但美國能源署(EIA)2月預測布蘭特原油價格為每桶61美元、麥格理1月公布的今年煤價預測為每噸77美元,而台電提案油價每桶65美元、煤價每噸85美元,均較外界預測為高。
委員會18日也決議,將首度啟動提撥電價平穩基金363.98億元填補台電107年虧損,撥補之後基金約剩416億元。針對今年前2月虧損102億元,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預估要到夏季用電量開始增加時,利用夏季營收慢慢補回來。至於會不會因為電價連二凍、甚至未來10月的連三凍,導致今年營收虧損?他認為,還得看後續發展,現在評估還太早。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動態!經濟部18日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對上半年電價情況進行研商。經濟部長沈榮津先前在立法院備詢時已經表明立場,為了關懷民生、穩定物價,加上國際油價較去年同期下滑,經濟部將主張4月電價不調整。這樣的決策讓人感到安心,因為大家都不希望生活成本因為電價上漲而增加壓力。 根據電價公式規定,電價調整頻率為一年檢討兩次,通常在4月和10月進行,並且電價調幅上限有限制,最高不超過3%。雖然台電前兩個月的營運虧損達到102億元,但這次電價費率審議會的議題中,關鍵的討論點還是4月電價是否會調漲,以及電價穩定準備動用額度。 沈榮津在3月初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強調,電價調整時會考慮民生、物價與節能等因素,同時也要考慮電價成本。由於今年國際燃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低,電價調漲的壓力並沒有去年那麼大。在關懷民生和穩定物價的前提下,經濟部將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主張不調漲電價,但最終還是會尊重審議會的結果。 經濟部還指出,燃料成本是影響電價的主要因素。去年9月檢討電價時,燃料價格處於近期的高點,每桶油價約75美元,當時的審議會並未決定調漲電價。現在燃料成本油價每桶約65美元,比去年9月低,因此電價相比去年並無調漲壓力。同時,燃煤成本也呈現下跌趨勢,這對電價來說是一個好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