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依電價公式規定,電價調整頻率為1年檢討2次,原則為4月及10月進行,且明定電價調幅上限有3%的限制。經濟部18日召開今年上半年電價費率審議會,由於台電前2月的營運,總計虧損102億元,因此外界關切電價是否調整。據了解,18日議題有三,一是決定4月電價是否調漲;二是決定電價穩定準備動用額度。
經長沈榮津3月初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也表示,電價調整三項指標,分別考量民生、物價與節能,另外也須考量電價成本。沈說,今年國際燃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低,電價調漲壓力沒有去年來得大;在考量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的原則下,經濟部會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主張不調漲電價,但須尊重審議會審議結果。
經部指出,燃料成本是影響電價主因,去年9月檢討電價時,燃料價格是近期相對高點,每桶油價約75元美元,當時審議會並未調漲電價。而目前燃料成本油價每桶約65元美元,較去年9月為低,電價相較去年更無調漲壓力。至於燃煤成本也有下跌趨勢。
台電正與律師研究,但是否會提出撤銷仲裁,曾文生解釋,目前會檢視仲裁是否有瑕疵,再決定是否提異議,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比較小的仲裁,但也有提列準備預算來因應,「如果發現有利我方證據,會評估提出撤銷仲裁」。
經濟部4日在立法院提出最新能源評估計畫,預估2025年電價將從2017年的每度2.55元漲至3.39元,漲幅近33%。經濟部長沈榮津6日接受廣播專訪時強調,這是估算值、也是最大值,且是逐年調漲,不會一次到位;另考慮照顧民生,針對330度以下的民生用電不會調漲,這部分大概占民生用電的75%。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5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抨擊蔡英文政府的能源政策,電價在6年內實際上大概要調漲45%。沈榮津回擊說,坊間的流言蜚語都是扭曲、抹黑,有的甚至還說電價每度會暴漲到7元,「這不是事實」,他強調經濟部預估是到2025年漲到3成3,這也是最大值。
另外,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降載議題,沈榮津指出,前陣子他親自到台中拜訪市長盧秀燕,「我明顯感受到盧市長來自鄉親們的壓力,也能理解減煤同理心」,但中火四號機暫時無法除役,這設備才使用28年,還是青壯期,尚不需退役。
台灣電力公司近來受到關注,關鍵在於外界對電價將漲3成的疑慮。行政院政委龔明鑫於5日接受採訪時提到,目前仍處於許多變數之中,政府將會考慮到小商家和民生用電的影響,電價未必會完全跟著成本上漲。龔明鑫強調,今年理論上和政策上都不會調漲電價,不過2025年電價有可能會有所調整,但漲幅不會達到3成。 核電廠的除役計劃也是影響電價的重要因素。龔明鑫指出,核一、核二、核三廠將在2025年如期除役,而核四廠則不會再啟動,這些除役的成本將會由台電估算,這也是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數據出現。他強調,這並非只是因為再生能源配比提高的關係。 龔明鑫還提到,無論核電是否延役,除役成本都會反映在電價上。過去有誤解認為核能發電成本較低,但其實除役成本非常高,核廢料的處理也是一大問題。核四廠的重啟與否,除役成本都將影響電價,這取決於除役成本是放在哪個時期。 經濟部官員也解釋,2019至2025年間,共計有七個年度,每年電價可以調整兩次,每次調整幅度有限制,但足額反映成本後,可能會達到40%以上的漲幅。實際上,這樣的漲幅不會發生。官員還提到,燃氣機組在2025年前無法大幅增加供電,再生能源將從2020年後緩步上升,電價的調整將取決於每年用電成長的幅度。 根據估計,2025年每度電的平均價格可能會上升至3.39元,較目前的2.62元約上漲0.77元,漲幅不到3成,約為29.3%。經濟部將採取措施穩定民生和小商家用電。目前工業用電價格已是亞洲最低,即使未來電價上漲,仍將保持亞洲最低水平。民眾和企業不必過度擔憂電價調整。
經濟部長沈榮津最近跟七大工商團體開了個會,主要聊的就是電力供應這個問題,像什麼穩定供電、電價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焦點。現在台灣的電力來源越來越多元,像是綠電這種新興能源,我們的電力調度也慢慢走向智慧化和專業化,不僅能預測負載,還能透過數據分析,提前預知未來兩年的電源供應狀況,這樣就能確保整體供電不會出問題。
電力系統就像一個大水壩,產電和用電之間,那個在水壩裡暫時存起來的電,就是所謂的「備載容量」。平常這個備載容量可能不用,但一旦出現意外,它就能派上大用場,這就是電力調度和備載容量之間的關係。
「即產即用」是電力的特色,以前我們的用電和電廠發電都是同步的。早期電廠的供電都是靠單一發電機組,後來用電需求增加,就會把兩座發電廠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電力系統。這時候就需要專業的人員來負責溝通協調,讓兩座廠的發電機組能夠協調運作。隨著電廠越來越多,電力系統也越來越複雜,台電就成立了電力調度中心來指揮和協調。
隨著電源多元化,包括水力、火力、核能等,電力調度的架構和作法也越來越複雜,甚至開始使用電腦系統來進行調度。當各種發電廠把電力傳送到超高壓變電所後,這些變電所會將電壓降低,再由台北和高雄的「中央調度控制中心」將電力分配到各個地方。
這個過程就像高速公路、省道、縣道一樣,電力會逐漸分流,確保調度穩定運作。電力調度主要分為「電網調度」和「電源調度」,前者負責安全運轉,後者則是經濟調度,優先選擇成本較低的發電來源。
現行的台電電力調度處會收集氣象、用電、經濟等資料來預測負載,並排定運轉計畫。中長期的電源運用計畫則會根據各種條件,如負載預測、機組大修、環保控制等,來編制最佳運用計畫。
在能源轉型政策的挑戰下,政府為了引進市場競爭,新修訂了電業法,開放綠電發電和售電市場,並規定台電需在6到9年內拆分為發電和輸配售電兩家子公司。未來,台電電力調度處將設於輸配售電公司,作為獨立第三方,來執行即時電力調度,確保供電穩定。
【台灣新聞】台電需支付奇異1.58億美元仲裁款,影響有限
近日,台電公司(台灣電力)因核四計畫封存與美商奇異公司之間的仲裁結果出爐,台電需支付約1.58億美元給奇異,折合新台幣約48.74億元。不過,這筆款項對台電今年的盈虧影響有限。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這次仲裁結果不會影響核四資產的管理,也就是說,核四廠的封存狀態不會因此改變,同時也不會對台電今年的盈虧造成影響。
對於仲裁結果,台電表示相當遺憾,並將研議後續的因應措施。徐造華強調,台電已依最終仲裁判決預先提列工程款項,並編列停工損失預算,施工單位也有寬列預算,因此對今年度的損益並無重大影響。
回顧2014年,核四計畫封存後,台電因為奇異公司請款證明資料不完整,且有部分供應的服務及設備不符合規範要求,故暫停支付契約款項。雙方因此產生爭議,奇異公司遂向國際商會(ICC)國際仲裁院提起仲裁。
徐造華表示,台電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在仲裁期間全力對奇異公司的求償提出辯護,並提供事實依據及理由。仲裁庭最終判斷,台電需支付款項,而奇異公司則需限期內對4項有瑕疵的服務及設備自費修復。
仲裁庭的成立於2016年1月,經過約3年的審理後,終於有結果。台電將會依仲裁結果進行相關操作。
台電表示,仲裁結果不影響核四資產管理,台電將依仲裁結果付款,並已分別於2014年及2015年編列相關預算,對今年度損益不致有重大影響。台電與奇異簽訂龍門(核四)計畫「核反應器系統暨附屬系統、設備及服務」契約,因奇異認為台電在2014年4月核四封存後,停止支付依契約應付款項,於2015年9月提出仲裁聲請。
龔明鑫5日在廣播節目受訪表示,核電廠按照既定時程規畫,在20 25年核一、核二、核三都要如期除役,核四不再啟動,這些除役的上 千億成本,台電都要做估算,因此才有這樣的數據出現,並非只因再 生能源配比提高的關係。
他強調,「今年理論上、政策上,不會漲價。」2025年電價當然有 可能上漲,但電價不會暴漲3成,3成只是反映成本估算,未來漲幅如 何變數還非常多,即使漲價,政府會考量可以吸納小商家、民生用電 的程度,基本用電跟小商家不會漲。
龔明鑫也指出,無論核電延役與否,除役成本估算都會反映到電價 內,過去誤解是核能在發電過程成本比較低,但其實除役成本非常高 ,且核廢料去處也是很大問題。龔表示,核四重啟與否,除役成本都 會反映在電價,就要看除役成本放在什麼時候。
經濟部官員5日也解釋說,2019∼2025年共有七個年度,若依電價 公式每年反映二次,共可反映14次,每次漲幅有3%限制,若足額反 映可能會到40%以上,但實際上不會發生。
官員說,燃氣機組在2025年前無法大幅加入供電,再生能源要從2 020之後緩步上升,還要看每年用電成長的幅度,估算2025年每度平 均最高3.39元,較目前每度2.62元約上漲0.77元,漲幅不到3成為29 .3%,屆時,經濟部會採取穩定民生及小商家用電措施。
目前工業用電已是亞鄰最低價,7年後即使每度電價漲至3.39元, 應還是亞鄰最低,電價也未必每年都調漲,民眾及企業不必擔憂。
電力系統就像一座大水池,在產電與用電間,暫時蓄積在水池的電 ,就是所謂的「備載容量」。一般狀況下備載容量可以「備而不用」 ,一有意外,備載容量可有大用,電力調度與備載容量息息相關。
「即產即用」是電力最獨特之處,長久以來幾乎是用戶的用電與電 廠發電同步。早期電力公司的電力供應都由單一發電機組供電,後來 因用電需求增加,超過單一電廠容量,即改以輸電線路將2座發電廠 連接,形成一電力系統後,這時就需要運轉人員負責溝通協調兩廠發 電機組間的運轉。當電廠越多、電力系統更為複雜後,台電即成立了 電力調度中心負責指揮協調各電廠的運轉作業。
隨著電源多元化,包括水力、火力、核能發電等,與電力系統複雜 化,電力調度的架構與作法更演變成階層化,也開始透過電腦系統來 進行電力調度。當水利、火力、核能等發電廠將電力傳送到超高壓變 電所時,超高壓變電所會將345kV的電降轉為161kV,再由台北、高雄 兩地的「中央調度控制中心」負責將減壓後的電力分配傳送至大型工 廠、捷運線、一次變電所以及配電變電所。
一次變電所會再將161kV的電力轉為69kV,並由6個「區域調度中心 」負責調度輸送到中型工廠、鐵路電氣線以及二次變電所。二次變電 所將電再轉為11kV,及配電變電所將電力轉為22.11kV後,再由「配 電調度控制中心」將電力分配到商業大樓、小型工廠以及一般用戶家 中。電力調度系統就如同高速公路、省道、縣道逐漸分流般的進行分 工,以確保電力調度穩定運作。
電力調度主要可分為「電網調度」與「電源調度」,前者主要任務 目標在於安全運轉,確保用電無虞;後者則為經濟調度,優先採用穩 定且成本較低的發電來源。現行的台電電力調度處主要工作流程包括 搜集氣溫氣象、季節用電、經濟景氣等資料做為負載預測,排定運轉 計畫後執行調度運轉。
中、長期的電源運用計畫則依據負載預測、機組大修計畫、環保控 制、新機組加入、與發電業者及中油天然氣簽訂的合約、水庫運用、 再生能源發電預測等條件,配合系統網路情形,考量運轉安全及經濟 調度等因素,編制各類型發電廠最佳的總和運用計畫,計算未來月別 、年度各機組預定發電量、燃料需求量、系統備轉容量及缺電率,以 了解2年內系統電源供應情況並編定生產計畫。
在能源轉型政策的挑戰下,政府為引進市場競爭機制而新修訂電業 法,第一階段開放綠電發電、售電市場,並規定新法施行後6∼9年, 台電需「廠網分工」,拆分為發電與輸配售電兩家子公司,而輸配售 電公司還需成立「電力交易平台」,作為發電廠與售電業的中介。
在電業自由化的終極目標下,民間可成立發電廠與售電公司,用電 戶也可以自由選擇適合的用電方案,不一定要向台電買電;惟考慮到 輸配電網具自然獨占性,為避免損害使用者權益,輸配電網仍由台電 經營。未來,台電電力調度處將設於輸配售電公司,作為獨立第三者 ,將本著安全、公平、公開、經濟、環保及能源政策等原則,執行第 一線的即時電力調度,確保供電無虞。
對此,台電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仲裁結果不影響核四資產管理 ,也就是不影響核四廠繼續封存,也不致影響台電今年盈虧。
針對仲裁判斷結果,台電表示相當遺憾,將研議後續因應作為。台 電依最終仲裁判斷須給付奇異公司的款項,已分別在2014年及2015年 提列工程款項,並編列停工損失預算在案,施工單位也有寬列預算, 對台電今年度的損益並無重大影響。
2014年4月核四計畫封存後,台電暫停支付契約款項,雙方產生爭 議,因此奇異公司提出仲裁。
台電強調,之所以暫停付款,是因為奇異公司請款證明資料不完全 符合契約規定,且有部分依約供應的服務及設備不符合規範要求,在 台電屢次通知後仍不承認及承諾修復,因此基於保障權益,暫停付款 。
依照仲裁庭的最後結果,台電需支付約1.58億美元予奇異公司,奇 異公司則需限期內針對4項有瑕疵的服務及設備自費修復。
台電與奇異之間的契約爭議,由奇異公司依契約規定向ICC國際仲 裁院聲請仲裁,仲裁庭在2016年1月成立,已歷經約3年審理後。台電 表示,為維護權益,在仲裁期間傾全力對奇異公司的求償提出辯護以 及反請求,並提供事實依據及理由。
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資產活化,在市長韓國瑜的帶領下,不僅推出「台電特貿三」項目,現在又將釋出兩筆總計7.54公頃的土地進行招商。其中,位於光華路與中山路口的「台銀商四」用地將率先啟動,並結合地上權與都市更新(都更)的元素,預計將部分地上權住宅變更為所有權住宅,以吸引更多開發商參與。而「集盒住四」用地則是後續的重頭戲。
高雄都發局長林裕益透露,在「台電特貿三」後,重點招商的土地包括「台銀商四」和「集盒住四」。其中,「台銀商四」用地面積約5.68公頃,目前由台灣銀行和國產署共同擁有,正進行分割作業。未來,都發局將與台銀合作,專注於其91.86%的土地,即5.22公頃。
目前,高雄都發局與台銀的合作案正進行「都更先期規劃暨招商計劃」,預計在今年5月份開始招標合作團隊,並選擇招商顧問。目標是於2020年上半年公告招商。由於「台銀商四」土地位於都更範圍內,容積率高達630%,可以興建住宅與商業設施,因此將採用類似「台電特貿三」的模式,結合地上權和都更,提供開發商權利抵換的優惠。
另一塊土地「集盒住四」面積約2.32公頃,目前作為「Cubic集盒文創貨櫃屋」使用。由於該地不在都更範圍內,最可能的開發方向是單純地上權住宅。這塊土地的優勢在於其優越的區位,鄰近IKEA、家樂福商圈,以及中鋼總部、高雄展覽館、市立總圖和高雄軟體園區等地標。交通便利,靠近捷運紅線獅甲站和輕軌高軟園區站,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在高雄市長韓國瑜活化資產開創財源的政策下,除了「台電特貿三」,高雄都發局將釋出亞灣區內另二筆土地,合計7.54公頃,進行招商;其中,「台銀商四」用地可望先行,並比照「台電特貿三」都更模式,可進行權利抵換,將部份地上權住宅變更為所有權住宅,藉此吸引潛在開發商進場。
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長林裕益指出,「台電特貿三」之後,位於光華路與中山路口的5.22公頃「台銀商四」土地、以及中華路與復興路附近的「集盒住四」土地,將是下一波招商的重頭戲。
據指出,該地總面積約5.68公頃,為了讓開發案單純化,「台銀商四」土地二大地主台銀和國產署,正在進行分割作業,未來,高雄都發局合作對象,只有台銀所有的91.86%土地、即5.22公頃,不包括國財署擁有的8.14%土地。
根據了解,高雄都發局與台銀的共同開發,目前正進行「都更先期規劃暨招商計劃」,通過都更委員會同意之後,即可在今年5月份開始招標合作團隊,選擇招商顧問,預定2020年上半年即可公告招商。
由於「台銀商四」土地位於都更範圍,容積率達630%,可以同時興建住宅與商業設施,因此,高雄都發局將採取「台電特貿三」模式,結合地上權和都更,給予開發商擁有部份比例的抵換,將地上權住宅轉換為所有權住宅,提高開發商投標的誘因。
至於目前有部份做為「Cubic集盒文創貨櫃屋」的「集盒住四」土地,面積約2.32公頃,則將緊接在後。據了解,由於該地不在都更範圍內,因此,採取單純地上權住宅的可能性最高。
都發局官員說,這塊「集盒住四」用地,最大的利基在於區位優勢,不只是IKEA和家樂福構成的商圈,週圍更環繞著中鋼總部、高雄展覽館、市立總圖、高雄軟體園區等,而且,交通便利,它距離捷運紅線獅甲站近,也與輕軌高軟園區站相去不遠。
台電昨(25)日宣布,為了因應企業化經營的發展需求,以及補充因退休造成的缺額,將舉行大規模的招考,預計招募700多名員工。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大關注,因為台電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一個高薪的「鐵飯碗」,這次招考自然又會吸引無數人搶著報名。 根據主計總處的最新調查數據,2017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薪資中位數竟然高達119.6萬元,這意味著可能超過一半的台電員工都能夠享有百萬年薪的待遇,這個數字甚至遠超過了醫療和科技通訊業。這樣的薪資水平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預計未來十年,台電將有三成員工陸續退離,總計將釋出近8,000個職位空缺。為了傳承電業的核心技術,並持續吸引新血,台電決定廣招新進人員,這次招考預計招募700多名人員,並將會持續進行,以填補離退造成的缺額。 作為經濟部屬下的國營事業,台電在2016年初已經成立了事業部,邁向企業化經營的道路。隨著電業法的修法,台電面臨著能源轉型及綠電開放等多重挑戰,因此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提升電業服務品質成為當務之急。 對於這次招考,台電也做了詳細的規劃。由於是國營事業,所有進用人員都必須通過公開甄試。本次招考分為職員和雇用人員(養成班)兩類,這次招考的類別屬於後者,包括了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以及綜合行政等職位,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生均有資格報名。甄試簡章將於4月25日上網公布,筆試則定於8月25日進行,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都設有試場。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薪資中位數調查,2017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薪資中位數高達119.6萬元,顯示可能有超過一半的台電員工都是百萬年薪,而非集中在少數高階主管,薪資中位數甚至遠高於醫療、科技通訊業,令人稱羨。
台電預估,未來十年將有三成員工陸續退離,總計釋出近8,000名空缺。為傳承電業核心技術,持續廣招新進人員,本次預計招考700逾人,日後仍會繼續補充離退缺額。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台電,於2016年初成立事業部、邁向企業化經營,在《電業法》修法後,更面臨能源轉型及綠電開放等經營挑戰,因此努力活化人力資源,以提升電業服務品質。
台電並說明,因屬國營事業,進用人員須經公開甄試,新進人員甄試分為職員及雇用人員(養成班)兩類,本次招考類別屬於後者,包括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及綜合行政…等,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者皆可報名。甄試簡章將於4月25日上網公布,並在8月25日舉行筆試,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均有試場。
台電宿舍都更案大躍進!住都中心將研議投資計畫書,有望成為嘉興街實施者 【台北訊】近期來,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住都中心)在推動公辦都更案方面不斷傳出好消息。目前,住都中心手頭上還有八個公辦都更案,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位於台北大安區嘉興街的台電宿舍都更案。這個案件不僅是台北四大案件之一,更是住都中心極力推動的重點工程。 住都中心於昨日(22日)透露,該中心正積極研議相關投資計畫書,並有機會成為嘉興街台電宿舍都更案的「實施者」。不過,住都中心強調,目前尚無對外招商的計劃。 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兼國家住都中心代理執行長吳欣修表示,台北四大案件都在緊鑼密鼓推進中,但住都中心在每個案件中扮演的角色略有不同,可能是實施者,也可能是投資者。具體情況將在3月董事會通過投資計畫書後再公佈。 住都中心透露,過去半年多來,該中心與住戶進行了多輪的實地訪談、意願調查以及產業分析。其中,「圓山」和「信義區兒福B區」兩個案件的進度最為超前,預計今年6月將公告招商。至於嘉興街台電宿舍都更案,由於涉及較多私有土地,與居民溝通過程中尚無確定住都中心的角色。
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兼國家住都中心代理執行長吳欣修說,台北四大案件都緊鑼密鼓在推動,但住都中心在個別案件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實施者或是投資者,詳細情形等3月董事會通過投資計畫書後再公布。
住都中心表示,半年多來,經過實地與住戶訪談、意願調查,以及產業分析,以「圓山」和「信義區兒福B區」兩案的進度最為超前,今年6月一定會公告招商。嘉興街台電宿舍都更案因為涉及較多私有土地,在與居民溝通過程中,目前也沒確定住都中心在此案角色。
投資用地荒蕪,百業「五缺」困境當中,高雄市都發局昨日(20日)傳來好消息,台電特貿三5.3公頃將在上半年公告招商,這塊寶地就位於中鋼總部大樓、亞洲新灣區腹地,已經吸引壽險等四家大型開發商的目光,預計年底前能夠達到200億元以上的投資目標,成為今年市府最大的投資標的。
高雄在地大型企業表示,台電特貿三基地條件優良,特別是新市府將地上權年限從50年延長到70年,同時權利金由三期支付延長為九期,這兩大變革讓其財務槓桿有效提升,對投資企業來說相對有利,包括國內大型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以及數家大型開發商都對此虎視眈眈。
高雄市工業會理事長孫更成昨日到市府經濟發展局拜會,他提到新市長韓國瑜上任後,觀光、餐飲、零售業獲得人潮加持,但工業界還沒有受惠於韓流熱潮,因此向經發局表達民間與市府共同拚經濟的意向。
孫更成強調,台灣產業面臨土地、水、電、人才、勞動力等五缺問題,土地匱乏更是五缺之首,需要市府用更強的力道來協助產業。
高市經發局長林裕益表示,為促進大投資,已經盤點50處約3,000公頃一二三級產業腹地,以及25處800公頃儲備中土地,將由市長領軍成立「招商引資小組」媒合產業投資,讓高雄發展成為「南南合作」經濟體中,立足南海的「經貿首都」。
林裕益預期農林漁牧、工業製造及觀光金融商服等產業,都能在高雄找到合適的用地。特別是多功能經貿園區可立即開發土地達71公頃,另有159公頃土地正辦理重劃及區徵作業。
台電特貿三基地5.3公頃,預計上半年公告招商,引進企業商辦、觀光娛樂、綜合商場、住宅及會展產業,預定今年完成所有招商作業,吸引200億以上新投資。
高雄亞灣區的台電特貿三都市更新案,即將在6月底前重燃熱潮,為了吸引更多企業搶投,台電董事會與高雄都發局共同出招,將地上權期限從50年延長至70年,權利金分三期付變為分九期付,還有南基地的地面權可以全數換成住宅和商業設施。這個由韓國瑜上任後推出的百億級投資招商案,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若能順利招商,預計將吸引265億元投資,創造6,500個就業機會。 高雄都發局長林裕益上任後,20日首次舉行記者會,透露目前已有不少企業對高雄產業投資表達興趣。為了達到招商引資、地盡其用的目標,都發局已整理出3000公頃可供產業投資的用地,其中亞洲新灣區即將可供使用的土地約有71公頃,去年已經招商的「台電特貿三」核心區土地約16,062坪,也將在6月底前重新公告招商。 林裕益強調,此次招商條件的調整更符合市場需求,期待能順利脫標,讓今年動工成為可能。除了吸引大量資金進駐高雄,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高雄市府也能分得約36億元的權利金。 都發局進一步解釋,「台電特貿三」採取公辦都更權利變換和設定地上權的混合模式,全案權利金最低94億元。為了讓投資企業有更大的財務彈性,降低負擔,權利金繳納期從3期延長至9期,地上權期限也從50年延長至70年。 關於企業最關注的權利抵換範圍,南基地的地面權從原先的約60%擴大至100%,即全數6,675坪都能夠抵換成所有權住宅和商業設施;而北基地的9,387坪則維持地面權,僅能興建國際觀光酒店等商業設施。根據該地容積率630%計算,南基地的樓地板面積可達42,025坪,扣除可建2.5萬坪所有權住宅,所有權商業設施約1.7萬坪。
高雄都發局長林裕益上任之後,20日首次舉行記者會,他表示目前有很多企業想投資高雄,為了招商引資、地盡其利,都發局盤整高雄可供產業投資的用地達3000公頃,其中,亞洲新灣區可立即使用的土地約71公頃,而去年已招商一次的「台電特貿三」核心精華區土地約16,062坪,將在6月底前再度公告招商。
林裕益說,此次招商條件變更更符合市場需求,希望順利脫標後今年就可以順利動工,除了可以吸引265億元資金進駐高雄,更可創造6,500個就業機會,此外,高市府也可分回大約36億元權利金。
都發局表示,「台電特貿三」採公辦都更權利變換和設定地上權的混合模式,全案權利金最少94億元,為提供投資企業更有利的財務彈性,降低財務負擔,權利金的繳納將從3期延長到9期,地上權期間也將從50年延長到70年。
此外,企業最關注的權利抵換範圍,也將南基地從原本約60%擴大為100%,等於全部6,675坪都可以抵換成所有權住宅和商業設施;但北基地9,387坪仍維持地上權,並且只能興建國際觀光酒店等商業設施。
都發局說,以該地容積率630%計算,南基地的樓地板面積可達42,025坪,扣除可建2.5萬坪所有權住宅,所有權商業設施約1.7萬坪。
高雄在地大型企業指出,台電特貿三基地條件不錯,尤其新市府將地上權年限從50年延長到70年,同時權利金由三期支付延長為九期,二大變革將其財務槓桿有效撐開,對投資企業而言相對有利,包括國內大型金控旗下壽險公司以及數家大型開發商都虎視眈眈。
高雄市工業會理事長孫更成昨天到市府經濟發展局拜會,他說新市長韓國瑜上任,觀光、餐飲、零售業獲得人潮加持,但工業界還沒有受惠於韓流熱潮,因此向經發局表達民間與市府共同拚經濟的意向。
孫更成說,台灣產業面臨土地、水、電、人才、勞動力等五缺問題,土地匱乏更是五缺之首,需要市府用更強的力道協助產業。
高市經發局長林裕益指出,為促進大投資,已盤點50處約3,000公頃一二三級產業腹地,以及25處800公頃儲備中土地,將由市長領軍成立「招商引資小組」媒合產業投資,讓高雄發展成為「南南合作」經濟體中,立足南海的「經貿首都」。
林裕益表示,期待農林漁牧、工業製造及觀光金融商服等產業,都可以在高雄找到合適的用地。尤其多功能經貿園區可立即開發土地達71公頃,另有159公頃土地正辦理重劃及區徵作業。
台電特貿三基地5.3公頃,預計上半年公告招商,引進企業商辦、觀光娛樂、綜合商場、住宅及會展產業,預定今年完成所有招商作業,吸引200億以上新投資。
台灣電力大廠斯其大(6648)今年運勢看俏,因為台電智慧電表的招標大單來了!預計年底前要完成35萬戶的智慧電表布建,金額上看數十億元。去年7月,斯其大就取得了台電智慧電表通信標的合約,金額達2.3億元,這個合約在上半年已經大部分完成交貨。另外,智慧水表在台北市的推動下,今年業績有望超過2017年的高峰。 斯其大董事長兼總經理吳端煇透露,雖然去年營收約2億元,比2017年下滑,但接到的訂單總金額超過5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20%。其中,台電智慧電表通信標的合約約2.3億元,因為交貨速度較慢,所以貸款將延至今年進帳。 台電計劃在2024年前共布建300萬戶智慧電表,目前已有斯其大、中華電信、亞太電信等五家業者通過通信標準的評核。而斯其大在這次的35萬戶智慧電表招標中也是參與者之一,預計總預算將超過10億元。 除了台灣市場,斯其大在國際市場也展開布局。與Itron合作投標曼谷地區的大型智慧電表標案,雖然Itron的通信系統不符合規範,但斯其大已經客製化通信模組,並通過了測試,預計這個合約能帶來上億元的商機。 另外,吳端煇也提到,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計劃在108至117年間建置168萬戶智慧水表,這將大大提升抄表的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