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產險業轉虧為盈 富邦產險大跳水**
台灣產險業已公布2024年3月獲利情形,在四家金控旗下產險公司的帶動下,3月份稅後純益達10.6億元,累計前三個月更是賺進27.9億元,扭轉去年同期虧損的局面。
其中,國泰產險表現優異,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高達8.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富邦產險也不遑多讓,3月稅後純益4.6億元,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達13.4億元,一甩去年同期虧損42.5億元的陰霾,轉虧為盈。
此外,華南產險3月稅後純益2.1億元,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3.9億元,年增幅達272.9%。兆豐產險也自去年虧損6.5億元轉虧為盈,3月稅後純益0.6億元,累計前三個月稅後純益1.6億元。
產險業的轉虧為盈主要歸功於去年底開始的壽險業增資潮,帶動保費收入增加,加上投資收益改善等因素。其中,富邦產險因累計前三年虧損多達126億元,轉虧為盈後將有助於降低淨值壓力。
國泰產險3月稅後純益3.2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達8.8億元。富邦產險3月稅後純益4.6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13.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42.5億元,由虧轉盈。華南產險3月稅後純益為2.1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3.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稅後純益1億元,年增272.9%。兆豐產險3月稅後純益為0.6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1.6億元,較去年虧損6.5億元,由虧轉盈。
**上市金控第一季獲利大躍進 富邦產險成績亮眼**
天下雜誌報導,隨著美國升息趨緩、資本市場景氣和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台灣上市金控第一季合計獲利1,57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第二高紀錄。其中,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雙強表現亮眼,獲利分別超過300億元。 在十三家上市金控中,國泰金控在第二、三月份獲利均破百億元,拿下單月、第一季累計和每股稅後純益(EPS)三項冠軍。富邦金控則因保守實現資本利得和調降國外不動產公允價值,EPS排名略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富邦產險在第一季表現強勁。截至三月底,富邦產險累計稅後純益達13.48億元,月增幅約4.61億元。顯見富邦產險在這一波金控產業獲利大爆發中,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富邦產險表示,他們將持續專注在風險控管和客戶服務的優化,為保戶提供更全面的保險保障。而金管會也強調,將持續監督金控產業,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健運作。第三、四名的中信金、兆豐金分別大賺200多、100多億,前四強累計獲利近千億,元大金也賺近百億元。
國泰金在2月、3月均賺逾百億元下,一舉拿下單月、第1季累計獲利與每股稅後純益(EPS)三冠王,富邦金則是在看好後市、保守實現資本利得與國外不動產公允價值下調等影響,EPS排名轉居亞軍。
14家上市金控3月單月大賺590億元,比前月、去年同期分別成長逾三成、近一倍,第1季累計稅後純益達到1,572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倍,3月單月與第1季獲利表現均僅次於2021年紀錄,而且全部金控都獲利、無人虧損。
受惠3月新台幣貶值降低避險成本、衍生匯兌利益,旗下有大型壽險的金控獲利都相當亮眼,而台股頻創新高、價量齊揚,也帶動壽險、銀行、證券的投資操作收益,以及證券經紀手續費大增,而第1季台美利差仍大,各銀行的換匯交易(SWAP)也貢獻良多。
國泰金自結3月稅後純益168億元,年增4.7倍多,累計稅後純益371.9億元,年增近4.2倍並創歷史次高紀錄,EPS為2.57元。
子公司國泰人壽今年來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以及美元上揚、新台幣單月貶值1.3%,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以在調節私募基金及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下,整體獲利表現亮眼。
國泰世華銀行3月稅後純益33億元,累計賺104.2億元,年成長14%。國泰產險3月稅後純益3.2億元,累計獲利8.8億元大幅成長。
富邦金3月自結稅後純益80億元,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303.8億元,年增1.1倍,EPS為2.33元,銀行及證券子公司單月及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皆創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人壽3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但德國房地產租期將至,基於保守穩健原則,3月認列德國不動產公允價值下調近60億元,使3月獲利受衝擊,3月單月獲利退至壽險業三哥。
台北富邦銀行3月稅後純益23.93億元,為歷年3月新高,累積稅後純益81.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並續創歷史新高。
富邦產險3月稅後純益4.6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48億元,富邦證券3月稅後純益9.29億元,月增18%,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23.4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1%。
富邦產險攜手同業共挺震後花蓮
台灣3日發生的強震重創花東,截至8日,受損保戶增至472戶,其中確定全損的15戶中,富邦產險便是其中之一。金管會與住宅地震基金預估,住宅地震險理賠金額約2,550萬元。
根據住宅地震保險基金清查,全損保戶有12戶來自天王星大樓,另有3戶為一般住宅。富邦產險表示,已快速聯繫11戶全損保戶,並給付20萬元臨時住宿費用,餘額4戶也積極聯繫中。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指出,住宅地震險理賠標準為「全損」,保額150萬元,並可獲得20萬元臨時住宿費,符合全損標準者,每張保單可理賠170萬元。目前確定全損的15戶中,已給付1筆150萬元重建費用,其餘14戶將盡快完成理賠。
富邦產險強調,將與其他產險同業共同協助受災戶度過難關,協助民眾安心重建家園。
依照金管會與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的清查,至8日為止,受損保戶從 7日公布的458戶,到8日已增加到472戶,其中確定已達到全損標準的 共有15戶,當中有12戶是天王星大樓的保戶,另外3戶是一般住宅的 保戶,其餘還有待產險公司進行理賠勘估,符合全損理賠的件數仍可 能增加。15戶全損裡賠集中在四家產險,包含台產、明台、兆豐、富 邦產。
因住宅地震保險的理賠標準,是房屋「全損」才可以啟動理賠,保 額為150萬元建物重建費用,同時可有20萬元的臨時住宿費,若符合 全損的標準後,單張住宅地震險保單共可理賠170萬元。以目前確定 15戶達到全損理賠標準來估算,這場花蓮地震,住宅地震保險理賠金 額將來到2,550萬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確定達到全損標準的15戶保戶,產險公 司已快速聯繫上11戶保戶,且已經給付20萬元的臨時住宿費用,其他 4戶產險公司也正在積極聯繫中,另目前已有給付1筆150萬元的建物 重建費用,剩下的14戶,產險公司也將會以最快速度完成理賠。
**醫療生技股再漲!富邦產險肯定產業潛力**
醫療生技產業獲利預期再度上修,帶動股價走高。富邦產險指出,儘管生技股已大幅反彈,但評價仍低,看好產業未來成長動能。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需求持續成長,加上創新研發投資,近期反彈並未出現泡沫化現象,將成為股價持續成長動力。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指出,併購活動復甦,大型公司為拓展產品線、財務緊張公司被迫出售,以及專利懸崖壓力,預計併購動能將延續。
安聯投信強調,併購題材持續發酵,焦點集中於腫瘤學、免疫學、中樞神經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領域,預估將有龐大資金投入併購,有利於產業發展。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投資團隊分析,生物科技資金流復甦、併購機會、臨床實驗數據佳,以及低利率環境,為產業成長奠定基礎。
平時不常開車的民眾,車輛可能只投保強制車險,但遇上清明連假 或長假期想開車出遊,產險業者建議,可透過網路投保加強版或短期 車險,或對行駛國道增加保額,這類短期車險保費不高,卻可大大提 高出遊保障。
富邦產險建議,除汽車強制險外,民眾可加保第三人責任險、超額 責任險等任意險,若發生事故,可賠償第三人車輛毀壞或財物損失, 而對於經常行駛國道的民眾,另可再附加國道雙保險,提升保障的全 面性。
旺旺友聯產險表示,民眾投保第三人體傷、財損車險後,可再選擇 加保假日增額險,即有假日保障加倍的效果,原有投保的第三人體傷 /財損、乘客責任險、駕駛人傷害險,保額都會自動增加一倍,投保 達一定門檻後,拖吊服務里程數也會加倍。
國泰產險指出,國泰產的ETC高速公路碰撞事故費用補償保險(簡 稱ETC保險),以高速公路為場景設計,結合數位科技、無紙化流程 以及與異業(遠通電收、遠創科技)合作,為專屬的網路投保商品, 能精準掌握客戶實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里程數外,屬於用多少、付 多少的新型態保險商品,不是用投保期間計算保費,替保戶的荷包精 打細算。
若民眾並非駕駛自己的車,而是向朋友借車或者向車行租車,新安 東京海上產險認為,可以在出門前1小時直接利用手機至吉時保線上 投保平台投保短期租借車險,只要30秒快速試算,平均約3分鐘完成 投保,少少保費即可保障民眾租(借)車碰撞事故及第三人責任的損 失。
短期租借車險的保障範圍,包含借或租來的車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 事故,且有兩方案,對方車損最多賠50萬元,另對方的車受損及車內 乘客受傷,對方車內乘客受傷,一個人最多賠200萬元,單一事故最 多賠2,000萬元;若是租車上乘客受傷,每一乘客受最多賠200萬元, 每次事故將依租來的車行照上的載運人數扣除一人後,為最高給付人 數上限,如五人乘坐的汽車,每次事故最多可賠800萬元。
**產險業脫離防疫險陰霾 富邦產險等業者資本適足** 2023年6月,台灣19家產險公司資本適足率(RBC)和淨值比全數達標,擺脫過去防疫險理賠風暴的影響。 其中,和泰產險在母公司和泰汽車增資和防疫險損失迴轉後,RBC大幅回升至293.67%,淨值比也提升至15.15%。 展望今年,產險業者期待重現2021年的榮景,再度衝刺獲利新高。 此外,隨著產險業脫離防疫險理賠的陰霾,業者積極推廣各項業務。金管會統計,產險業2月稅前盈餘為29億元,與1月持平,累計前2月賺進58億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 產險業的淨值也回升至1,334億元,年增九成,顯示產險業整體財務狀況已大幅改善。
2023年19家產險業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出爐,在本土產險公司中,第一產險RBC達747.26%、淨值比42.22%;台產RBC735.35%、淨值比49.06%;泰安產RBC704.78%、淨值比36.52%,三家資本最為充足,皆高於700%以上,明台產、新光產、旺旺友聯產、華南產、南山產、中信產的RBC則在400%以上,兆豐保險、國泰產、新安產、和泰產、富邦產亦順利達標。
其中,和泰產在去年6月時,RBC僅74.93%,屬於資本顯著不足,淨值比則為6.8%,不過在經過母公司和泰汽車累計對和泰產險增資305億元以及防疫險損失迴轉之外,和泰產險也透過處分不動產或其他規劃強化資本水準,在去年底RBC已大幅拉高至293.67%,遠高於法定最低門檻,淨值比亦提高至15.15%。
在擺脫防疫險理賠陰霾後,產險業也積極推展各項業務,據金管會統計,產險業2月稅前盈餘29億元,與1月持平,累計前二月賺58億元,較去年同期虧轉盈。產險業淨值亦回升至1,334億元,年增九成。
富邦產險去年虧逾23億 居產險獲利墊底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3年產險業繳出稅後純益155.9億元的亮眼成績單,僅次於2021年的歷史新高。其中,和泰產險以36.5億元獲利稱霸,新光產險則以每股稅後純益(EPS)9.22元奪冠。 不過,仍有產險公司未能擺脫虧損,其中富邦產險去年虧損高達23.2億元,敬陪產險獲利榜末座。 儘管去年產險業整體獲利亮眼,但隨著國內外政經環境持續變動,業者仍樂觀預估今年簽單保費可望再創新高,成長幅度預估達10%。其中,火險、貨物運輸險、航空險、汽車保險和工程險等險種,皆有5%至20%不等的成長潛力。 面對市場挑戰,產險業者們也將調整商品策略,加強風控管理,以期在不確定環境中穩定營運。(編輯:李雅琳)
富邦產險巨額虧損 宣佈辦理減資
台灣產險業去年表現亮眼,各公司配息水準也隨之提高。其中,新產每股配發4.99元現金股息,創下歷史新高,配發率達54%。中再保、第一保、台產配發率也都在50%左右。
然而,在亮麗成績單的背後,富邦產險卻傳出虧損消息。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以彌補巨額虧損。詳細虧損金額尚未公布。
除了富邦產險,和泰產險也因2022年巨虧369億元,決定不配發股利並進行減資。
反觀旺旺保因彌補虧損,也決議不發放股息。
對此,產險業者表示,去年國內車險及產物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加上經濟環境不佳,導致理賠率大幅攀升,造成產險業者承保壓力沉重。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在2021年獲利大爆發,稅後純益達196.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卻在2022年遭遇防疫險理賠風暴,整體產險業大虧1,725.6億元,而在一連串的商品改革及風控管理之下,2023年轉虧為盈,整體產險業稅後純益達155.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
就各產險公布的資料,獲利第一名由和泰產以稅後純益36.5億元拿下,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新安產稅後純益32.3億元、新光產29.1億元、泰安產15.4億元、明台產12.5億元、國泰產12.4億元、旺旺友聯產12億元、台產9.7億元、華南產9.1億元及第一產6.3億元。但去年仍有三家產險包括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未能擺脫虧損,分別虧14.6億元、23.2億元及1億元。
以EPS來觀察,則由新光產險9.22元奪冠,第二至第五依序為國泰產6.23元、旺旺友聯產5.37元、泰安產5.21元及新安產5.04元。而其他包含明台產、華南產、中信產、台產、第一產EPS皆達2元以上。
而2023年產險簽單保費達2,437億元,年成長10.6%,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產險業者指出,儘管國內外政經環境,仍呈現不確定狀態,但在業者重新推展各項業務,積極落實風控之下,仍樂觀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10%的潛力。
另外,據產險公會預估,2024年保費將達約2,577億元,較2023年2,437億元,增加140億元,約可成長6%。各大險種今年分別有5至20%的成長空間,其中,今年火險總保費預估約435億元左右,較去年成長約8%;貨物運輸險自去年21.3億元增加至22.9億元,成長7.5%;航空險預估成長20%;汽車保險成長約6%,全年總保費可能增加至1295.2億元;工程險今年保費量預估由去年的111.5億元增長至120億元,成長幅度約7.6%。
新產董事會決議通過每股配發4.99元現金股利,較前一年度配發2.54元,幾乎增加一倍,超乎預期的股利激勵股價表現,一度衝上86.5元,持續坐穩金融股王。
中再保每股配發1.4元現金股利,近五年次高,配發率亦達53.6%。回顧中再保過去股利配發,除2022年無配發外,2021年、2020年及2019年每股分別發放現金股利1.8元、1.3元及1.9元。
第一保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1.1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53.6%,高於前一年度配發0.72元;台產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創近13年新高,配發率48.1%。
另外,旺旺保因彌補虧損的原因,決議不發放股利;和泰產險董事會為彌補2022年巨額虧損369億元,通過不配發股利並決定辦理減資。富邦產險董事會同樣決議辦理減資彌補虧損。
**產險業去年整體獲利 台安產等7家盈餘逾10億**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產險業直接總賠款為1,873億元,較前年同期減少約37.5%,但直接賠款率仍高達77 %,其中健康險賠款率逾1,000%最高。
去年產險保費成長近11%,理賠金額減少37%,整體稅後盈餘達156億元,為歷史次高。其中,和泰產、泰安產等7家產險年度盈餘逾10億元。
不過,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3家產險出現虧損,分別虧損15.4億元、24.5億元及0.72億元。2022年時產險有9家出現虧損,當年稅後損益為虧損1,697.2億元。
產險業者表示,防疫保單理賠使健康險損率提升,加上金管會擬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業者已陸續調整傷健險商品組合,預估今年傷害險及健康險業務成長幅度不大,保費量約在275億元。
產險去年保費成長近11%、理賠金額少37%,依保發中心資料顯示 ,整體產險去年稅後盈餘達156億元,為歷史次高,對於產險去年稅 後盈餘貢獻多,年度盈餘達10億元以上則有和泰產、泰安產、明台產 、旺旺保、新光產、國泰產、新安產等七家。不過,仍有三家產險包 括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出現虧損,分別虧15.4億元、24.5億元及 0.72億元,其他產險業者去年都有獲利;2022年時產險有九家出現虧 損,當年稅後損益為虧損1,697.2億元。
因防疫保單理賠,使健康險損率近二年大提升,在防疫保單停賣之 後,產險業者也全面檢討傷健險商品。產險業者表示,因過往實支實 付醫療險理賠經驗不佳,部分產險業於去年第四季陸續調整傷害險商 品組合,包括降低實支實付額度及損失經驗不佳通路之合作策略,使 傷健險保費量在去年12月保費量呈現負成長。
產險業者指出,因金管會於去年12月底已開始研議改革實支實付醫 療將回歸損害填補原則政策,未來產險業之實支實付醫療險商品將可 能調整其經營策略,在金管會還未調整之前,各產險業者已將傷害健 康險理賠較有爭議或損率較高的商品已先行下架。
產險公會預期,今年度傷害險及健康險業務整體成長幅度可能不會 太高,預估保費量可來到275億元,較去年的260億元,年增近6%。 去年傷害險、健康險實際保費分別約220億元、健康險40.54億元,其 中健康險保費明顯低於2022年的57.6億元。
網路投保熱潮興起,今年前兩個月保費、件數均創近五年新高!金管會最新統計指出,1、2月保險業網路投保件數達121.81萬件,保費收入則高達8.36億元,這兩項數據均創下近五年來的紀錄。其中,民眾對旅平險的需求增加,加上網路投保的便利性,是推動投保件數與保費攀升的主因。
具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產險、壽險的網路投保件數同比增長達37%,保費收入則增長33%,顯示網路投保的熱絡程度。在產險業中,機車保險、旅綜險(含旅遊不便險)、汽車保險是最受歡迎的產品,分別有24.81萬件、23.37萬件、15.89萬件的投保件數,均較去年同期成長。
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險在銷售業績上表現亮眼,其中富邦產險更是以出色的表現領先群倫。不僅如此,旅平險、旅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熱門產品,件數分別成長27%、29%、100%,顯示民眾對旅遊相關保險的需求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超過3成的網路投保保險是與旅遊相關的,這些產品包括產險業的旅遊不便險、壽險業的旅平險等,都因為旅遊潮的興起而受到歡迎。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也提醒大眾,在網路投保前應注意四個重要事項。首先,要透過保險公司或異業平台了解保險商品,避免因為對保險商品的不了解而產生爭議。其次,網路投保壽險時,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一人,除非是為7歲以下未成年子女投保。第三,網路投保的壽險保單,身故受益人只能是被保險人的直系血親、配偶或法定繼承人。最後,網路投保2年期以上的人壽保險,要保人還有10天的契約撤銷權。
全球數位化風潮推進神速,資安科技日新月異,對企業來說既是商機也是挑戰。隨著新興攻擊手法頻頻出現,企業面臨的資安危機日益複雜,預測性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幫助國內企業有效管理資安風險,富邦產險巧妙地整合國際再保險資源,與知名的資訊安全顧問攜手,提供一整套從諮詢到保險的全流程資安解決方案。 就在3月21日,富邦產險與台灣資安主管聯盟聯合舉辦了「資安風險管理與緊急應變實務研討會」。現場熱鬧非凡,吸引了超過百位上市櫃資安主管共襄盛舉,台灣資安主管聯盟會長金慶柏也親臨現場,與大家一同探討資安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富邦產險的資深副總林國鈺在會上強調,隨著Big Data、IoT、Blockchain、AI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企業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必須面對資安風險的挑戰。他提到,近年來國際上不斷發生資料外洩、駭客攻擊、網路勒索等事件,讓企業對新科技的使用產生疑慮。 林國鈺進一步呼籲,面對日益複雜的資訊需求,企業必須做好資安應變計畫,一旦資安事故發生,能夠迅速應對。富邦產險作為客戶的風險管理顧問,將不斷創新,提供全方位的保險保障和優質服務,與企業攜手,共同追求永續經營的目標。
金管會統計顯示,今年1、2月產險、壽險整體網路投保件數達121 .81萬件,年增37%;保費收入達8.36億元,年增率33%,投保熱絡 。產險業最熱銷的險種包括機車保險、旅綜險(含旅遊不便險)、汽 車保險,投保件數分別達24.81萬件、23.37萬件、15.89萬件,都比 去年同期成長。銷售業績最好的是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 險。
產險熱賣的旅平險、旅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 發疾病醫療險,件數達5.38萬件、5.17萬件、4.24萬件,分別較去年 成長27%、29%、100%;壽險銷售最好前三大是台壽、國壽、富壽 。
隨旅遊潮延續,大幅挹注網路投保的保險,統計去年有3成是屬於 旅遊相關需求保險,包括產險業的旅遊不便險、壽險業的旅平險、旅 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提醒民眾,若是要透過網路投保保單之前,應 注意四大事項,一是民眾可以透過保險公司或異業建置網站專區、網 頁或行動應用程式(APP)投保平台,隨時瀏覽網路投保的保險商品 說明、保單條款等,充分瞭解保險商品內容後,慎選符合自己需求的 保險商品,以避免投保後因認知不同而衍生爭議。
二是若以網路投保的壽險商品,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一人,但 以自然人憑證註冊或要保人為7歲以下未成年子女投保旅行平安保險 者,不在此限;三是以網路投保的壽險保單,身故受益人以被保險人 直系血親、配偶或法定繼承人為限;四是若以網路方式投保2年期以 上之人壽保險,要保人仍有「契約撤銷權」,得於收受保單的翌日起 十日內申請契約撤銷。
富邦產險資深副總林國鈺表示,近年來Big Data、IoT、Block Ch ain、AI等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提供企業對於未來營運、形象及獲利 的投資及保證。然而,近年來國際發生多起資料外洩、駭客攻擊、網 路勒索等資安事故,又讓企業對投入新科技感到顧慮。如何在動盪的 國際局勢及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浪潮下,持續穩定為公司把關、興利 及創造價值,如何求生存與轉型,都是公司管理階層與資安長或資訊 長需面對的挑戰。
林國鈺呼籲,風險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防範,面對日益複雜的 資訊需求,以及駭客手法的推陳出新,企業必須要擬定資安應變計畫 ,一旦資安事故發生,即可透過內外部專業服務團隊協助,即時有效 處理駭客入侵事故,確保企業營運盡速恢復至正常狀態。富邦產險身 為客戶的風險管理顧問,將持續創新,提供各項完整的保險保障與客 戶服務,攜手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