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董成康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整體經濟動能的衝擊仍未可知,影響層面很難講,對個別產業與公司的影響也不同。由於目前仍持續觀察各方狀況,在疫情仍未明確前,不急著對客戶提供建議。
董成康表示,近期首先要觀察中國大陸的復工情況,特別是電子產業的復工,而且是由上到下整條供應鏈都要復工才能算,同時也要注意到終端需求是否受影響、受到的影響有多大。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大陸自延後復工以來產能尚未完全恢復,觀察交通運輸量與工業用電量需求,與2018與2019兩年同時期相比,目前復工率約僅五成。如果疫情持續衝擊復工進度,可能造成電子供應斷鏈,對全球經濟造成全面衝擊。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敏蘭則認為大陸面臨顯著的供應暫時中斷,預計到3月出現局部復甦,疫情可能在第1季底見頂。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近日對於投資市場的分析,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林雅慧強調,雖然疫情讓投資氣氛變得複雜,但長線投資的趨勢並未改變。她提出了「F.I.T.」三大原則,即「靈活(Flexibility)」、「收 益(Income)」、「長期主題(Theme)」,作為投資者在疫情不明朗期間的投資篩選把關。
首先,關於「靈活(Flexibility)」,林雅慧建議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靈活建構投資組合,避免隨著市場波動而盲目行動。她認為,隨著全球防疫措施的加強和市場氣氛的穩定,資產價格的震盪將逐漸減弱。
接著,「收益(Income)」方面,由於全球央行維持寬鬆政策,現金回報可能維持低檔。林雅慧建議投資者應該多元配置收益型資產,以降低投組波動,創造穩定收益。
最後,「長期主題(Theme)」則是關注結構性趨勢,這些趨勢可以持續好幾個經濟周期。林雅慧強調,聚焦於結構性主題,將有助於投資者達成長遠的投資目標。
在具體的投資建議上,林雅慧提到,美國聯準會將繼續觀察去年三次降息的影響,預計今年底前整體利率將維持在特定區間。對於股票投資,她建議關注能提供高息股的資產,並強調新興市場今年企業獲利成長預估可望達15%,殖利率明顯優於美國與歐洲。
在債券方面,林雅慧建議採取多重債券策略,透過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提高投資收益率,同時降低波動度。
摩根投信近期對美股市場的展望相當樂觀,特別是針對醫療保健、通訊服務、REITs等行業。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減稅2.0」計畫在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不高,但市場普遍認為,川普將不斷推出更多刺激經濟的政策,以應對大選前的政治鬥爭。葉菀婷經理人表示,美國本土投資人持有股票的比率仍低,為未來美股市場提供潛在買盤。 葉菀婷指出,川普總是把美股的表現視為執政成功的重要指標,而過去經驗也顯示,只要經濟和股市表現佳,總統連任機率可達九成以上。因此,為了確保連任,川普可能會不斷推出利多政策,讓美股後市保持正面。 從企業業績來看,今年S&P 500成分股的獲利預計將比去年成長超過一成,其中醫療保健、通訊服務、REITs、資訊科技等行業的獲利年增率分別達到31%、25%、22%與18%。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強調,去年美股上漲主要仰賴本益比擴張,而非企業實質獲利增長,但美國企業獲利目前有70%都優於預期,預計美股正向氣氛還是可以持續。 不過,林雅慧也提醒,今年全球景氣可能比去年略為升溫,但當市場把資金關注到股市時,就會分散資金對美股的注意力。EPFR統計顯示,全球新興市場指數已連續16周吸金,而美股今年來卻有三周是淨流出,顯示美股走勢相對震盪。投資者在操作時,仍需留意波動風險。
【台北訊】近來美國企業的亮麗財報不僅讓美股市場再創新高,也帶動了全球投資者對美股基金的熱情。根據最新的EPFR數據顯示,上周美股基金吸引淨流入資金達31.1億美元,連續兩周蟬聯全球股票基金吸金王寶座。同時,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緊追不捨,單周吸金額擴大至22.7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達16周。在這波熱潮中,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國企業的獲利亮麗,對於市場信心的恢復起到了關鍵作用。 林雅慧強調,目前正值美國企業第四季財報季,超過七成的標普500指數成份企業已經公布財報,預計企業獲利年增率為2.3%,優於預期比例高達70.5%,這一點讓市場對美企獲利的預期從下降轉向上升。特別是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行業的表現最為出色,大多數企業的財報結果都超過了市場預期。 然而,林雅慧也提到,由於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市場開始下修第一季的經濟展望,其中中國的下修幅度最大。但她也指出,隨著企業陸續復工,以及各國對疫情的控制逐漸取得成效,市場預期第二季全球經濟將會出現反彈。 此外,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者應採取多元配置策略,包括股債均衡、成熟與新興市場並重。他們認為,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和美國複合債基金是核心資產的首選,而股票及平衡型基金則應涵蓋美國和新興市場,並採取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的策略進場。這樣的配置策略將能夠在市場波動中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
摩根投信最新分析指出,在全球經濟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時,台股外資買超情況顯示出市場對台灣經濟的信心。根據數據,過去一周外資對台股的買超金額達4.16億美元,這一點與亞股市場整體的外資回補趨勢相呼應。儘管中國大陸延後開工,市場對大陸首季GDP的預期有所下修,但外資對A股的買進仍保持穩定,買進金額為6.26億美元。此外,印度和印尼股市也受到外資關注,分別買進2.32億美元和0.53億美元,而南韓股市則出現外資賣超2.73億美元的情況。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由於疫情影響,市場預期大陸2月工業生產將驟減15%,全球工業生產也將因此減少0.5%。然而,隨著大陸企業陸續復工,3月工業生產有望出現V型反彈。市場預估全球第1季經濟增長為1.3%,而第2季將大幅反彈至增長3.4%。林雅慧強調,疫情對市場的影響程度仍不確定,未來需要密切關注2月製造業採購經人指數(PMI)數據與零售銷售數據。 在投資策略上,林雅慧建議透過多元債配置,彈性調整優質存續期間以應對下檔風險,並適時增持與景氣連動度高的高收債和新興債等產品。另一方面,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則認為,中長期來看,亞洲市場經濟回溫趨勢不變,市場預估2020年經濟將温和增長。多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或實施財政刺激,投資前景值得關注。向思穎建議採取國家和產業分散布局,降低投資組合波動,並關注循環性消費、能源、房地產等類股。
林雅慧說明,首先,「靈活(Flexibility)」指靈活建構投資組 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整體對全球經濟影響尚待觀察,投資者 應保持冷靜,而非隨著消息面起舞,在各國政府防疫措施和民眾風險 意識大幅提升且持續改善下,預料資產價格與市場氣氛的震盪終將逐 漸轉趨穩定。
林雅慧分析,目前疫情發展尚未改變摩根對今年的基本看法,後續 可留意疫情擴散與否、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回應以及中國工業生產恢 復速度,只要疫情能獲得控制,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空間,此外,隨 著中美貿易紛爭的風險降低,主要央行多採寬鬆基調注入流動性,全 球經濟今年仍有可能逐步溫和回升。
摩根對風險性資產的中長期表現保持正向看法,只是短線不確定性 仍不容忽視,投資應該保留彈性,採取更加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讓 投資組合裡的股債更加多元,透過降低各類資產之間的相關連動性, 將有助於在疫情不明朗期間建構一個更加穩建的投資組合,並為資產 撐起保護傘。
第二,「收益(Income)」係指投資聚焦於能夠提供收益的資產。 林雅慧說,由於全球央行今年維持寬鬆政策基調可能性高,這雖有助 於提振全球景氣擴張,卻也讓現金回報維持低檔,如何創造更好的收 益對於投資人來說仍相當重要。投資人若廣泛且多元配置收益型資產 ,將能降低投組波動、創造穩定收益。
最後則是「長期主題(Theme)」,林雅慧解釋,景氣循環無可避 免,但結構性趨勢卻可以持續好幾個經濟周期。聚焦於結構性主題趨 勢的發展,將有助投資人達成長遠的投資目標。
就主動選股而言,現階段投資應分散地區、行業等風險,透過投資 而非投機尋找具投資價值的個股,在未來可能出現產業整合下,將有 利於高質量、體質較佳的企業。
林雅慧說,儘管疫情對中國、亞洲經濟影響仍大,尤其是消費、航 空、觀光、博弈等衝擊最為顯著,反觀線上消費、教育、醫療保健、 速食麵等相對受惠,但摩根認為,投資人仍應著眼於長線投資趨勢, 包括美國科技與能源產業結構上的轉變、醫療保健與生物科技長期的 創新趨勢、以及亞洲消費升級成長如健康照護、教育、金融服務和娛 樂等主題。
資產配置建議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國聯準會將 續觀察去年三次降息動作所帶來效果,加上今年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年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變數尚存,並有其他風險性事件,預料今年 底前預料整體利率維持區間走勢。
股票方面,可留意能提供高息股,這類資產不僅能在低利的環境中 提供收益,又能提供比一般股票較低的波動度。
另外,林雅慧指出,全球經濟改善且金融環境依然傾向寬鬆,也讓 全球股市依舊可期,特別是新興市場今年企業獲利成長預估可望達1 5%,遠優於美國與歐洲的9%,不僅殖利率明顯優於美國,估值又合 理,且無論是成長或防禦類型股票,新興市場都有不少高股息可供選 擇,建議對股票有興趣的投資人,也可以考慮從全方位布局的新興市 場股票下手。
至於債券部分,林雅慧建議,現階段債券投資宜採取多重債券策略 ,一方面透過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來提高投資收益率;同時,加強 投資等級債和證券化商品,降低波動度。透過靈活調整多重債券,能 一次收納所有債券的優點,所以無論身處何種景氣週期,隨時都可投 資。
時間拉長到全年來看,美股基金和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持續是國際資金布局重點,受惠近期資金穩定流入,截至上周為止,兩類型基金今年來累計淨流入金額同步加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衝擊市場信心,所幸,美國企業獲利亮眼,除了帶旺美股頻創新高,其他股市買氣也跟著回溫,上周除了拉美基金仍小幅流出,其餘主要股票基金都有資金流入。
林雅慧說明,目前正值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旺季,逾七成美國標普500指數成份企業已發布財報,預估企業獲利年增率2.3%;優於預期比例70.5%,高於長期平均值64.9%,其中又以資訊科技及通訊服務表現最佳,財報結果多數優於預期,促使研究機構下修美企獲利預估值的趨勢轉向彈升,並為美股近期攀高添助力。
林雅慧分析,受疫情影響,市場近期開始下修全球第1季經濟展望,其中以中國遭下修幅度最大。不過,隨企業陸續復工,加上各國對疫情掌控獲得提升,市場預期第2季全球經濟成長有望出現反彈。後續可留意疫情擴散與否、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回應,以及中國工業生產恢復速度,只要疫情能獲得控制,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空間。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投資人對新冠肺炎疫情擔憂減緩,激勵美股創高並引領全球股市連兩周收紅,除了上證指數等部份新興市場,多數股市均已重新站回季線;建議現階段採股債均衡、成熟與新興市場兼備的多元配置策略,核心資產首選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及美國複合債基金,股票及平衡型基金配置則建議涵蓋美國與新興市場,採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策略介入。
根據統計,過去一周外資對亞洲股市小幅回補,儘管中國大陸延後開工,也讓市場預期大陸首季GDP將因此下修,但外資對A股還是小幅買進6.26億美元;此外,對於台股,外資在上周也買超4.16億美元。至於印度與印尼股市,外資則是分別買進2.32億美元與0.53億美元,對南韓股市則是賣超2.73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預期大陸2月工業生產將驟減15%,而全球因為供應鏈短缺及大陸需求降低,工業生產也將隨之減少0.5%。不過隨大陸企業陸續復工,3月工業生產可望出現V型反彈,目前市場預估全球第1季經濟增長為1.3%,但第2季將大幅反彈為增長3.4%。
林雅慧指出,疫情影響程度未定,需密切注意未來公布的2月製造業採購經人指數(PMI)數據與零售銷售。全球央行積極做多,建議透過多元債配置,彈性調整優質存續期間以抗下檔風險,適時增持如高收債與新興債等與景氣連動度高者參與多頭行情。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表示,中長期亞洲市場經濟回溫趨勢不變,市場預估2020年經濟溫和增長,多國仍採寬鬆貨幣政策或實施財政刺激,投資前景仍值得關注,建議採取國家和產業分散布局方式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類股包括循環性消費、能源、房地產等可持續關注。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減稅政策必須國會通過,而以目前眾議院由民主黨主導來看,選前過關的可能性不高,主要是川普用來拉抬支持度的手段。但無論政策是否能上路,據蓋洛普民調顯示,去年美股創歷史新高,但美國家庭投資股票比率只有55%,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62%水準,顯示美國本土投資人增加持有股票的空間相當大,為美股未來的潛在買盤。
葉菀婷認為,川普一直將美股創新高視為執政勝利指標,而據過去經驗,只要經濟、股市表現良好,現任總統連任的機率達九成以上。為了確保連任,川普可能會再祭出更多利多政策,故對美股後市不看淡。
操作策略,葉菀婷認為,企業獲利表現仍舊是重要衡量指標。根據Bloomberg資料統計,今年S&P 500成分股獲利將較去年成長一成以上,其中,表現最佳的是醫療保健、通訊服務、REITs、資訊科技等,獲利年增率各有31%、25%、22%與18%。
摩根投信表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接連兩天於國會報告,表示對美國經濟前景深具信心,但也提及將密切追蹤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
儘管如此,美國企業獲利優於預估,去年第4季財報優於預期比率達70.5%,高於長期平均值64.9%,推升美股指數上周再創歷史新高。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去年美股上漲主要仰賴本益比擴張,而非企業實質獲利增長。因此未來美股最大風險,就是要檢視獲利動能是否能夠持續,所幸到目前為只公布的數據,美國企業獲利有70%都優於預期,只要沒有太大意外,美股正向氣氛還是可以持續。
不過,林雅慧補充,今年全球景氣會比去年略微升溫,但當市場把資金關注到股市時,就會分散資金對美股的注意力。據EPFR統計,全球新興市場指數就已連續16周吸金,反觀美股自今年來六周內,有三周卻是淨流出,可見美股雖然還是有機會,但走勢卻是相對震盪,投資人在操作時,還是要留意波動風險。
【台北訊】近期全球股市波動頻繁,但摩根投信帶來的佳績卻逆勢上揚。根據最新數據,上周美股基金轉吸金達127.18億美元,創下近六周單周最大量,全年資金動能也從負轉正。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這波股市動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美國三大指數創下新高,以及川普彈劾案的落幕和大陸降低進口關稅等多重利多因素。特別是美國科技股,其獲利能見度優於市場預期,成為投資者青睞的焦點。 摩根美國科技型產品經理黃奕栩進一步指出,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去年第四季EPS年增率表現亮眼,科技業的財報表現更是超越預期,顯示先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正在逐漸減輕。美銀美林調查報告也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於加碼股票的意愿上升至17個月新高,特別看好科技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預測,雖然短期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但隨著全球央行寬鬆政策與中美貿易局勢改善,全球經濟將持續溫和成長。此外,許多新興國家已採取降息措施刺激經濟,大陸的專項再貸款政策也為市場提供下檔支撐。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型品經理劉奕伶強調,全球央行積極降息的效果逐漸顯現,新興市場有望重獲投資者青睞。她建議投資人可趁震盪時分批加碼或以定期定額方式介入,看好美股、全球股與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並可考慮美國及新興市場股債平衡型基金。未來,隨著ETF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後續可望有來自主動型基金的資金動能,市場後勢值得期待。
同樣逆勢獲資金青睞的還有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上周買氣進一步擴大至10.05億美元,推升連續資金淨流入周數進入第15周。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股三大指數日前再度攜手改寫新高,除了有去年第四季亮眼財報、PMI數據優於預期和就業數據持穩的助攻,喧騰多時的美國總統川普彈劾案終於落幕,及大陸降低原先加增的進口關稅,都為美股投資增添吸引力,特別是獲利能見度相較美股整體企業來得優異的美國科技股。
摩根美國科技型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觀察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去年第四季EPS年增率,科技業財報表現優於預期的比重近九成,獲利獲上修幅度更是高居所有類股之冠,顯示先前中美貿易摩擦對信心面及營運展望的影響正在逐步減輕。
最新美銀美林調查報告也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願意加碼股票的比率來到17個月新高,並且持續最看好具有高度成長性、景氣循環連動高特性的科技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短期疫情影響貿易、觀光旅遊活動與部分供應鏈生產,全球經濟承壓,但預期在全球央行寬鬆政策與中美貿易局勢改善下,全球經濟將延續溫和成長,風險性資產短線震盪無礙中長期多頭走勢。
觀察今年以來許多新興國家已採取降息舉措刺激經濟,大陸也設立專項再貸款、提供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政策作多有助扮演下檔支撐。建議投資人可趁震盪時分批加碼或以定期定額方式介入,高息資產者首選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股票看好美股、全球股與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或以美國及新興市場股債平衡型基金介入。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型品經理劉奕伶表示,去年以來全球央行積極降息效果逐步顯現,有利於新興市場重雄風,加上成熟市場估值已不便宜,向上空間相對有限,反觀新興市場盤整多時,便宜的投資價值正吸引資金目光;此外,去年第四季以來雖已見ETF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後續可望有來自主動型基金的資金動能,落後補漲值得期待。
雖然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小的衝擊,但亞洲市場在這波風波中仍保持相對穩定。近期,摩根投信的專家們對亞洲市場的展望持樂觀態度,並為投資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投資建議。 「亞洲的資產價格相對合理,公司的收益預計將適度恢復,」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她強調,雖然疫情對經濟造成影響,但全球央行積極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為市場帶來支持。 「印度政府祭出一系列措施來刺激經濟,包括扶助農業、減稅和擴大預算赤字目標,」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補充說明。她認為,A股和港股在回檔後更具吸引力,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將是中期看好的主要趨勢。 安本標準投信的投資長彭炫通也認為,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為亞股提供支持。他指出,亞洲的資產價格相對合理,且長期增長的主題沒有改變。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則建議投資人無須過度恐慌,應趁短線急殺分批逢低布局,掌握後市反彈行情。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亭安則看好亞股後市表現,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布局。他指出,全球景氣緩步復甦,企業獲利成長預期將較去年改善。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黃筱雲則強調,新興亞洲各國央行降息,營造寬鬆環境,未來還有降息空間。 最後,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提到,亞洲擁有較佳條件應對經濟增長放緩,推行貨幣政策的潛在空間較大。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為拚經濟,印度政府祭出扶 助農業、減稅,以及擴大今明年度的預算赤字目標等措施。另外,目 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在回檔後更具吸引力,短期情緒影響下的回檔提 供逢低布局優質標的機會,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仍是中期看好的主要 趨勢。
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表示,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為亞股提 供支持。穩定的基本面也將在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逐步恢復區域經 濟的動能。此外,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亞洲的資產價格仍然相對合 理。同時,支撐亞洲長期增長的主題沒有改變,收入水平的提高將刺 激各種市場需求,5G網路,數據中心和電動汽車等技術的進步也帶來 新機遇。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整體而言,若 疫情短時間無法獲得有效控制,全球央行寬鬆的動作可望更進一步, 對於金融市場而言反而是利多,建議投資人無須過度恐慌殺低持股, 應趁短線急殺分批逢低布局,掌握後市反彈行情。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亭安表示,全球景氣緩步復甦,預期 今年企業獲利成長將較去年改善。各國政府積極的財政刺激政策及寬 鬆貨幣政策基調將延續,為亞股後續表現的利多因子;中長期而言, 亞洲經濟增長有望復甦,因此仍看好亞股後市表現,建議投資人可持 續布局。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黃筱雲指出,去年下半年來,新興 亞洲各國央行陸續降息,因應經濟不確定性,考量現行利率水準乃高 、通膨率偏低,未來還有降息空間,營造寬鬆環境。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 指出,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擁有較佳條件應對經濟增長放緩。按道 理說,亞洲與其他地區之間的主要分別之一,是推行貨幣政策的潛在 空間較大,因亞洲地區具有更廣泛的利率範圍。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目前市場還在觀察疫情對大 陸乃至於亞洲整體經濟的衝擊,但由於全球央行積極做多,投資人不 必恐慌,這時反而要注意多元配置的重要性,一來降低市場隨時而來 的衝擊,二來也可以替未來隨時反彈的基本面做好上陣準備。
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方面,買氣則在上周進一步擴大至10億美元,推升連續資金淨流入周數進入第15周。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分析,美股基金主要是挾企業財報和經濟數據優於預期雙優勢,美股三大指數上周再度攜手改寫新高;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彈劾案落幕、美中將於14日開始相互降關稅,也為美股投資增添吸引力。
摩根美國科技型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最新美銀美林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願意加碼股票的比率來到17個月新高,並持續最看好具有高度成長性、景氣循環連動高特性的科技產業。美股多頭走勢可望延續,惟須留意評價面受樂觀情緒推升已回到相對高處,可在適度透過多元資產配置策略以強化投資組合下檔保護後,再衛星布局美國科技股。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說,大陸接連宣布封城、封省措施,部分大廠復工日期延後,在可能面臨斷鏈危機下,也進一步影響市場投資信心及情緒。
外資在陸股翻空為多,今年以來,陸股轉而為吸金24.8億美元,仍是亞股第一。印度吸金逾18億美元排第二,南韓也有約6億美元的淨流入。但台股遭外資賣超10.6億美元,為亞股第一。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目前評估疫情是否已到高峰還尚早,所以也無法斷言投資人信心何時恢復。不過,大陸官方的利多措施不斷,包括人民銀行降準;泰國遊客人數銳減,也促使泰國央行5日意外降息1碼(即0.25個百分點)至史上新低。此外,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多國亞洲央行最近也釋出擴大寬鬆預期。
林雅慧說,目前市場還在觀察疫情對大陸及亞洲整體經濟的衝擊,但由於全球央行積極做多,投資人毋須恐慌。這時反而要注意多元配置的重要性,一來降低市場隨時而來的衝擊,二來也可以替未來隨時反彈的基本面做好上陣準備。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說,部分大企業傳出推遲復工日期的消息,供應鏈運作可能因此受衝擊,市場投資情緒預料仍維持謹慎。新興亞股中長線看多,但短期操作仍須慎防市場震盪,建議分散布局市場及產業,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認為,未來兩周是重要關鍵期。目前來看,如果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需求應該只是遞延、沒有消失。但如果疫情擴大,則要進一步觀察是否顯著影響終端消費需求動能。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建議逢低布局本季營運較不受疫情影響的族群,如記憶體、矽晶圓、筆電,以及今年產業展望正面的族群如伺服器、電動車相關等。
群益安家基金經理人蔡彥正表示,台股現階段類股輪漲、輪跌迅速 ,操作難度甚高,選股重於選市還是現階段台股的最佳投資策略,目 前指數仍在相對高檔的位置,獲利賣壓逐漸出籠,優劣勢個股股價差 異大。
投資建議上,可多加注意今年有成長的殖利率高個股以及留意月營 收正成長,訂單成長且法人買超、股價技術面強勢的類股。產業方面 看好半導體、記憶體、被動元件、面板、資料中心、server等類股表 現。預期台股指數將維持在高檔區間整理,類股則呈現各自表現的格 局。未來須持續關注外資是否持續賣超、台幣的匯率走勢。
以全球角度來看,多重資產基金因同時擁有股票、債券甚至是ETF 等多元資產的收益組合,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股市之下,多 重資產基金相對抗跌。凱基投信建議投資人可逢市場拉回整理之際尋 找買點,定期定額分批加碼多重資產基金。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指出,首季恐為疫情高峰期,但 回顧過去全球重大疫情期間與其後股市表現,短線賣壓雖重,但股市 在市場氣氛轉趨穩定後多有明顯反彈。因此,若疫情未對經濟造成巨 大衝擊,顯見市場恐慌,反而為投資人提供長線極佳進場買點。
林雅慧建議,考量市場對於收益型標的的需求不退,債券方面可透 過多重債券策略降低市場震盪帶來的影響,股票方面則可留意具高息 題材的區塊,透過多元分散的股債靈活配置參與投資機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風險偏好回升帶旺新興股表現,利多因素持續引領後市,並同步反映至國際資金動能上,包括全球新興市場、新興亞洲、拉丁美洲和歐非中東等主要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上周再度全面獲得資金進駐,是近七周以來首見。
除景氣回溫,市場對企業營利的展望也漸回溫,美國聯準會維持中性偏鴿立場,也讓新興央行有額外寬鬆的空間,根據摩根證券預估,今年多達12個新興國家可望進一步降息,隨市場預期新興國家經濟動能回溫,企業預估獲利及盈餘修正比率也雙雙回升,估今年新興市場的營利成長將超過美國。
以評價面和資金面來看,目前新興股市相較成熟股市本淨比仍低於長期中位數水準,評價相對具吸引力,自去年第4季以來已見ETF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後續來自主動型基金的資金動能仍可期待。而美元今年走勢承壓也有助新興股市表現。建議適度增加新興市場股票比重的同時,應核心配置提能供優質收益、又兼具低波動的多重資產或多元債券。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近期美國財報利多頻傳,加上中國春節消費旺季將至,且2至3月人大政協兩會前夕政策偏多,有利維繫多頭氛圍,建議單筆投資首選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及美國平衡型基金,股票則看好美股、全球股與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此外,資產組合中可納入美國複合債、加碼日圓的全球債券型與公用事業產業型基金做為防禦配置。
今年以來,中國以43.5億美元的淨流入金額遙遙領先其他亞股,印度與南韓也有逾10億美元的淨流入。
在賣超方面,台股今年來雖然遭外資賣超3.1億美元,在亞股最高,但外資上周以來轉賣為買超1億美元,決定抱股過年,對台股信心轉強。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中兩國暫時休兵,預期中國2020年經濟可望持穩。美中兩國貿易前景改善,領先指標的南韓出口在元月前十天明顯加溫,半導體年增11.5%,為2018年10月以來首見正成長,顯見全球科技需求在美中貿易戰降溫後已開始好轉,亞洲景氣增長的正向訊號浮現。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表示,美中完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市場投資氣氛轉佳,加上當前市場資金仍充沛,風險資產表現有望延續,看好新興亞洲的循環性消費、資訊科技、房地產等類股。
展望後市,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美國對華為禁令是否擴大,以及5G手機終端需求是否因價格不具吸引力下修銷售額,都是近期需要觀察的面向。
然而,拉長時間軸來觀察,由於中國在5G的推廣積極態度不變,甚至在基地台的布建數據上也小幅上修,5G相關類股仍是長線趨勢。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除了持續鎖定5G、記憶體、iPhone等趨勢議題以外,同時看好汽車零組件與設備相關。此外,過去一年跌深的落底區塊,最近也出現反彈跡象,建議可就基本面觀察,針對有利基者進行布局。
林雅慧指出,對股票投資人來說,短期唯一要關注的風險,就是企業獲利是否符合市場預期。現在正是美國財報周,市場已經把焦點放在2020年上半年的獲利預期。
若要配置股票資產,建議以殖利率較占優勢、且企業盈利動能向上調升的亞股當做首選。
【台灣新聞報導】 哇塞,這個摩根投信真的是大爆料啊!講到今年首季的投資市場,他們可是一點也不馬虎。去年那個寬鬆的資金環境,讓企業有得喘口氣,還讓資金回流到風險性資產,債券這種以前看都不想看的東西,現在竟然也吸引一堆資金進來,股債市場表現超乎想像,這讓市場人員都驚嘆不已。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說,雖然大陸的經濟成長在2020年可能會降到6%左右,但這主要是因為去槓桿和結構性調整,民間消費和服務業還是穩穩的。只要大陸經濟不亂,油價也不會爆漲,亞洲的資產就還有機會發揮。 李宏正這位群益投信的投資長也說,中美貿易戰暫時告一段落,全球製造業在去年第四季已經開始回溫,大陸的製造業更是止穩回升,對全球貿易量回升幫很大忙。現在市場氣氛中性偏多,風險性資產的續航能力看起來還挺強的。 他還提到,股市方面,新興市場比成熟市場還要強,因為大陸的需求開始回升,新興市場的止穩回升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看起來,台灣、韓國這些東北亞市場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信用債市方面,隨著美元高檔回落,通膨預期不顯著,在風險偏好佳和利率低的環境下,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公司債還是看好的。 最後,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說,現在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怎麼參與升溫的股市,或者怎麼在低利環境下調整債券配置。她建議,可以看看估值較低、受惠於景氣回溫的大陸和亞太股市。
台灣金融圈近期對於大陸股市的長線投資前景相當看好,這股信心主要來自於大陸官方持續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根據市場分析,摩根投信等投信法人指出,大陸將在2020年繼續維持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避免過度放水,同時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以促進經濟的穩健發展。 黃上修,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預測今年大陸股市將因為流動性寬鬆而提升風險偏好,預計股市及其他權益類資產將迎來結構性牛市。楊貽甯,富邦中証500ETF經理人,則看好大陸兩會召開前後的A股反彈行情,因為外部不確定因素逐漸減少,加上資金行情和官方政策的支持。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則以歷史數據為依據,指出1月的股市表現對全年走勢具有預測意義,1月上漲的年份,全年上漲的機率相對較高。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強調,亞洲製造業動能持續強勁,台灣和東南亞多國的製造業購買者指數(PMI)均呈現擴張,這對股市表現是一個正面預兆。 林雅慧建議投資者在短期內應該優先建立核心收益部位,並以高股息收益的股票資產為配資主軸,以應對財報季的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