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未)公司新聞
台灣股市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受到小資族的關注,而高價股則是許多投資者心中的夢想。但對於一般小資族來說,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購買高價股,往往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針對這個問題,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託投信」)近日推出了一款新產品——中信小資高價30 ETF(00894),為小資族提供了一個投資高價股的新選擇。 這款ETF被視為是「綜合維他命」,總經理張裕澤表示,中信投信今年已經推出了多款領先市場的ETF,這款中信小資高價30 ETF也不例外,它將會聚焦於高價股和熱門零股標的,預計將在27日至30日進行募集。 張裕澤總經理提到,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推出,是為了解決小資族「想買、沒錢」的困境。該ETF將會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並對成分股進行嚴格篩選,確保投資者能夠獲得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的股票。 該ETF的經理人張逸敏進一步解釋,高價股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們通常是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這會推升公司的獲利,進而推升股價。此外,高動能性也是高價股的一大特點,它們的股性活潑,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高價股的漲勢往往更為強勁。 為了確保ETF的品質,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成分股需通過四關篩選:首先,它必須是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的上市櫃股;其次,股價需不低於200元;第三,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最後,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並在近三個月的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 這款ETF的推出,不僅降低了小資族投資高價股的門檻,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讓更多投資者能夠分享到高價股的投資機會。
台股市場近期來顯著活絡,尤其是零股交易量的激增,讓許多小資族有了更多投資機會。自2020年10月零股交易上路以來,交易量已經成長至政策上路前的三到六倍,而台股指數也持續攀升,突破萬八關口。在這波市場熱潮中,中信投信推出的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根據CMoney統計,台股上市櫃平均股價自2019年底的53.4元,漲至2021年6月底的74.2元,漲幅接近40%。這不僅反映了小資族投資意願的增長,也顯示了台股價格的攀升。然而,對於預算有限的小資族來說,直接購買高價股並非易事。 為了幫助這些小資族解決投資難題,中信投信特別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該基金將於7月27日至7月30日開募。該ETF聚焦於高價股和零股熱門標的,讓小資族以較低的門檻參與高價股市場。基金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有「三高」特性: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 張逸敏進一步解釋,高價股通常為各產業的龍頭企業,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並能掌握關鍵技術或市場趨勢。這些企業的獲利能力強,股價與獲利能力呈正比。此外,高價股的股性活潑,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其上漲動能相對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篩選標準嚴謹,只選取台灣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個股股價不低於200元、税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超過2,000萬元,並且為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的企業。這樣的篩選標準,讓小資族能夠一次布局多檔高價股,享受市場增長的潛力。
CMoney統計,台股上市櫃平均股價也從2019年底的53.4元,漲到2021年6月底高達74.2元,漲幅逼近40%。也代表小資族的投資意願日益增長,卻面臨台股愈來愈貴的困境。
中信投信指出,為解決小資族的兩難,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為首檔聚焦高價股、零股熱門標的基金,即將於7月27日到7月30日盛大開募,即使受限於預算難以買高價股的小資族,於基金募集期間只要15,000元就能錢進高價股。
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備「三高」特性: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高競爭性是指,高價股通常為各產業中具代表性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大多能掌握關鍵技術或市場趨勢,因此往往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進而成為推升股價的主因。
張逸敏表示,預期獲利成長為拉抬股價向上的主力,高價股通常具備高獲利性。舉例來說,股價100元以下的個股,過去三年平均每股盈餘約為1元,股價介於100元至300元間的個股,過去三年平均每股盈餘竄升至6到7元,但千元以上的個股該數值則是高達38至48元,可見股價與獲利能力呈正比。
高動能性則是指高價股股性活潑,張逸敏指出,價格相對較高的股票,通常以法人及外資持有為主力,再加上股本相對小,因此,通常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布局時,高價股伴隨大盤上漲的動能相對強勁。
雖然市場下跌時,高價股跌幅也相對大,但只要是非基本面因素造成短期的盤勢震盪,反彈時動能也更強勁。
中信投信指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其指數篩選原則為台灣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個股股價原則上不低於200元,並且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為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讓小資族一次就可布局多檔高價股。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是PR99的綜合維他命,高競爭力、高動能的股票都可以找到。」中信投信總經理張裕澤表示,中信今年發行多檔領先市場的ETF,包括4月掛牌的中國高股息,現為陸股原型ETF規模最大,後來推出中信關鍵半導體現於台股ETF規模排名衝上第八。
據統計,2020年10月盤中零股交易上路後,明顯帶動零股交易量,目前零股交易量約為政策上路前的三至六倍,同期間台股上市櫃公司平均股價從2019年底的53.4元,漲到今年6月底高達74.2元,漲幅逼近40%,意味著小資族的投資意願增加,卻同時面臨台股愈來愈貴的困境。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備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等「三高」特性,因其多為各產業具代表性龍頭企業,具有高競爭力,才會推升公司獲利,進而推升股價。
高動能性則是指高價股股性活潑,張逸敏指出,高動能性代表高價股股性活潑,因高價股通常以法人及外資為持有、交易主要買盤,通常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布局時,高價股伴隨大盤上漲動能相對強勁,雖然市場下跌時,高價股跌幅也相對大,但反彈時動能也更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成分股篩選得過四關,一是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上市櫃股,二是股價原則上不低於200元,三是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四是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
【台灣金融新聞】ETF市場熱絡,中信證券投信主導多款熱門產品,帶動投資熱潮
近來,台灣ETF市場呈現一片熱絡景象,主題型投資尤為火熱,其中,中信證券投信旗下的產品更是獲得市場的高度關注。根據最新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投信的ETF產品已經包辦了十大高人氣ETF,其中海外產品表現亮眼,甚至有三檔海外ETF強勢打入十強之列,這種熱況是近年來少見的。
近期,富邦未來車、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同步募集,預期將再推動一波股票投資熱潮。自2019年以來,台股ETF市場在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的帶動下,國人加大台股布局的趨勢持續延燒。而今年,海外型ETF也進行募集,並在國際股市強勢的背景下,漸成推升ETF市場動能的重要力量。
在主題式產品方面,今年台股代表有國泰台灣5G+、中信關鍵半導體等,海外產品則有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自7月份以來,海外產品成長顯著,十大人氣ETF也進行了洗牌。
去年底,十大受益人最多的ETF中,九檔是台股ETF,其中元大台灣50反1是唯一非台股ETF。而目前,全數為股票原型ETF,台股型ETF降至七檔,海外股票型ETF增至三檔,市場熱度不斷衝高。這三檔新產品在募集時均有高人氣,其中,上市不滿一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迄今人氣已破11萬人,進榜前五強。
法人分析,這對國內ETF市場帶來三轉變:一是熱門ETF和投信人氣洗牌,富邦投信、中信投信受益人數量均較去年底倍增;二是熱門產品往往也有高交易量,原型ETF成為ETF交易主力;三是海外股票ETF規模加速成長,現已超過1,800億元,達到台股ETF 5,000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助力整體股票型ETF挑戰7,000億元。
7月底富邦未來車、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同步募集,業界預期將再推動一波股票投資熱潮。
國內ETF市場自2019年來,由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帶動台股ETF熱潮,國人加大台股布局的趨勢持續延燒,期間海外型ETF也進行募集但成績突出的不多,至今年海外產品有更利基的發展,配合國際股市強勢,海外型ETF漸成推升ETF市場動能。
以主題式產品來看,今年台股代表有國泰台灣5G+、中信關鍵半導體等,海外產品有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7月以來海外產品成長顯著,十大人氣ETF洗牌。
去年底十大受益人最多的ETF,多達九檔是台股ETF,包括反向型的元大台灣50反1,唯一非台股的是期元大S&P石油。目前則全數為股票原型ETF,且台股型降到七檔,海外股票型ETF增到三檔,熱度衝高。上述三檔都是今年募集的新產品,募集時均有高人氣,最晚掛牌是上市不滿一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迄今人氣破11萬人、進榜前五強,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在高配息及績效大漲下,同步出現上市後第二波人氣增勢,晉升第七和第八強。
法人表示,這對國內ETF市場帶來三轉變,一是熱門ETF和投信人氣洗牌,最近尤以募集加快的富邦投信、中信投信受益人各突破43萬、20萬人較突出,均較去年底倍增。其次這些熱門產品往往也有高交易量,原型ETF成為ETF交易主力,三是海外股票ETF規模加速成長,現超過1,800億元,達到台股ETF 5,000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助攻整體股票型ETF將挑戰7,000億元。
台股熱潮持續延燒,台股基金和ETF交投活絡,加權指數逼近萬八關卡,今年上半年多家投信基金規模水漲船高。元大、國泰、富邦、復華與安聯等五家投信台股相關基金規模均增加超過百億元。其中,元大投信表現亮眼,旗下ETF和主動型基金都取得好成績。 元大投信的ETF最早卡位優勢,今年邁入第18年,截至6月底,台股ETF規模達3,663億元,今年來增加846億元,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承作定期定額的交易戶數,分別達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F定期定額扣款前二名。 此外,元大投信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規模突破404億元,穩居台股基金規模第一名。據了解,該基金扣款的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金額達18億元,是規模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成長逾千億,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模抵達7,716億元新高水準,整體規模估計已達8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國泰、富邦投信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復華、安聯投信則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新基金商品增加規模,分別增加96億元、50億元,躍升為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
根據最新統計,上半年國內有元大、國泰、富邦、復華與安聯等五 家投信台股相關基金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
元大投信除了有ETF最早卡位的優勢,近年重返台股主動型基金戰 場,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規模突破404億元 ,穩居台股基金規模第一名寶座。據了解,若加計銀行、證券通路的 數據,約定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扣款的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 金額來到18億元,是規模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被動型ETF方面,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行ETF的投信業者,今年已 經邁入第18年,截至6月底台股ETF來到3,663億元,今年以來就增加 846億元,也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
根據證交所資料,旗下的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 承作定期定額的交易戶數,分別達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 F定期定額扣款前二名,較5月份繼續成長,再創新高,因此推升整體 規模得以大幅超越其他投信。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成長逾千億推動下,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 模抵7,716億元新高水準,若加計7月份全委代操部位、ETF成長,以 及基金定期定額的挹注,推估目前整體規模已達8千億元,突破歷史 關卡。
國泰、富邦投信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整體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 ,復華、安聯投信也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年來規模增加超 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黑馬之姿靠新基金商品分別增加96億 元、50億元,擠進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之列。
台股近期挑戰「萬八」關口,千軍萬馬爭先進攻,但千軍萬馬中,那些股價超過千元的「千金股」卻讓許多小資族望而卻步。為滿足小資族對高價股的投資需求,中信投信搶先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 ETF」,成為台灣市場首檔專注於高價股、零股熱門標的的ETF產品,讓小資族有機會以較低成本一網打盡高價股。 根據CMoney統計,今年台灣零股交易成交額已經達到300億至600億元,顯示零股交易對小資族來說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而對於心懷高價股的夢想,ETF也成為一條可行的管道。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指出,在股市上漲時,高價股往往能夠領先於大盤。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後為例,台股千金股從一兩檔增加至六檔,近期大盤更是攻上萬八,連續多日出現「十千金」的盛況。 張逸敏強調,高價股通常股本較小,股性活潑,在多頭時期,股價上漲幅度往往超越大盤。從2020年3月台股加權指數低點至去年底,台股上漲約65%,而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的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同期間上漲約88%,可見高價股的強勁動能。然而,在空頭時期,高價股的修正幅度也較大,投資人仍需注意分散投資,平衡風險。 張逸敏進一步分析,ETF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波動幅度通常小於投資單一個股,對於想要針對高價股進行投資的小資族來說,ETF是一個較為穩健的選擇。中信投信表示,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的篩選標準,不僅注重公司治理,還要求股價需高於200元,同時為近三個月零股交易熱門標的。在財務面上,則要求公司稅後純益需大於零,ROE或股利成長排名台股前段班,個股日平均成交金額須高於2,000萬元。經過這些條件篩選後,取股價前五高個股,其餘則以夏普值進行排序。
根據CMoney統計,今年以來台灣零股交易成交額高達300億至600億元間,顯示零股交易已是小資族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除了零股之外,對想高攀高價股的小資族來說,ETF也可以成為管道之一。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表示,當大盤出現上漲行情時,高價股通常扮演股市領頭羊。舉例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台股「千金股」僅一至二檔,但疫情爆發後,各國央行救市政策盡出,隨資金熱浪推升,台股屢屢創高,去年千金股達六檔,近期大盤一度攻上萬八,台股更已多日連續出現「十千金」榮景。
張逸敏強調,高價股大多股本較小,股性相對活潑,在多頭時期,股價通常跑贏大盤。從2020年3月台股加權指數低點起算至去年底,台股上漲約65%;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同期間上漲約88%,可見高價股的漲升動能。不過,空頭時期,高價股修正幅度也相對大,投資人仍須分散投資、平衡風險。
張逸敏分析,ETF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波動幅度小於投資單一個股,對於想針對高價股曝險的小資族,ETF是相對穩健選擇。
中信投信表示,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篩選方式,兼顧公司治理及股價須高於200元等雙特色,同時為近三個月零股交易熱門標的。企業財務面上,公司稅後純益需大於零,ROE或股利成長排名台股前段班,個股日平均成交金額須高於2,000萬元。經上述條件篩選之後,取股價前五高個股,其餘以夏普值排序。
【台北訊】最近台股市場上一個非常受矚目的話題,就是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的除息公告。這家公司的除息日期定在16日,每單位預估可以發放0.68元,這意味著單次配息率和年化配息率分別達到了4%和8%,這樣的超高配息率立刻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中信投信在昨天(7日)發表了對這個問題的說明,他們強調,中信中國高股息實際配發的金額還可能會有變動。過去這個指數的殖利率一直維持在4%-7%之間,所以使用年化8%的配息率可能會有一點高估。因此,他們建議投資人最好是以單次的4%為準。 為了應對規模膨脹可能帶來的稀釋風險,中信投信已經從即日起對中信中國高股息實施申購控管。不論是普通投資人還是有造市需求的自營商和機構法人,在申購前都需要先確認中信投信官網釋出的申購額度,以免申購失敗。 這是台灣首次有高股息ETF實施申購限制,此前有其他投信的ETF也因為突然高配息而規模迅速擴大,但這也影響了配息的穩定性。 對於市場上對配息率的計算方法不統一,中信投信強調,他們以7月6日收盤價約15.7元來計算,單次配息率粗估為4.3%。雖然這個基金是每半年配息一次,但如果投資人將單次配息率乘以二來期待年化配息率達到8.6%,這可能並不精準。 中信投信解釋說,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等於年化配息率的算法,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的息收金額和配發時間相對固定。但是對於高股息ETF來說,因為投資的是股票,股利發放的金額和時間可能不固定,所以這種算法的適用性較低。 另外,由於每檔成分股的配息時間不同,高股息ETF每次配發的金額也不一定會平均分配。因此,如果將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可能會發生與實際年化配息率出入的情況。 所以,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參考歷史經驗作為投資依據。以中信中國高股息追蹤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來看,過去八年股息率一直維持在4%-7%之間。至於股票ETF的配息,因為可能會有大幅變動,所以比較適合用單次配息率來計算。
此外,考量規模膨脹有稀釋風險,中信投信對中信中國高股息即日起實施申購控管,不論一般投資人或有造市需求的自營商和機構法人,都要先確認中信投信官網釋出的申購額度,以免申購失敗。
這也是國內首見有高股息ETF,因配息管理祭出申購限制,此前多家投信的ETF忽然高配息,均讓規模做自然成長,但也因此影響配息。
針對業界對配息率的計算不一,為避免高估,中信投信強調,以7月6日收盤價約15.7元,單次配息率粗估為4.3%,雖然本基金為每半年配息,若投資人以單次配息率乘於二,期待其年化配息率等於8.6%,恐有失精準。
中信投信解釋,「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等於「年化配息率」的算法,較適用於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商品,息收金額、配發時間相對固定。惟高股息ETF投資股票,股利發放的金額、時間不一定固定,彈性相對較大。
另一方面,由於每檔成分股配息時間不同,高股息ETF也會因為此一差異,每次配發的金額不必然平均分配;故若將單次配息率乘於配息頻率,可能發生與實際年化配息率出入的情形。
因此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參考歷史經驗為投資依據,以中信中國高股息追蹤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來看,過去八年股息率介於4%-7%之間。
也有投信認為,債券ETF配息穩定,半年配乘以二,季配息乘以四,算出的年化配息率通常爭議不大,惟股票ETF的配息可能大幅變動,例如部分半年配的台股ETF,上下半年配息差很大,比較適合算單次。
台股上周資金淨流出創新高,市場仍見緊張
近期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亮麗,美債殖利率走低,美股持續走強,但新興市場受疫情影響,上周表現相對平淡。其中,台股、南韓、泰國為外資淨流出最高的前三市場,台股上周資金淨流出達10億美元,連三周遭贖回,並創下5月中旬以來單周流出最高金額,也是6月淨流出最高的國家。
對於台股未來展望,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上半年台股在航運、傳產拉抬下,在國際主要市場表現排名第三。雖然下半年第三季的獲利年增率將低於前兩季,但預料仍有雙數位的成長水平,若以企業獲利季增率來看,第三季的獲利預估將較第二季成長15%。獲利成長帶動下,加上電子業旺季來臨,若資金回流電子股,對於大盤後市相對樂觀。
張圭慧強調,對於電子股,她仍相對看好半導體表現。雖然今年以來半導體供應鏈受水情乾旱所苦,但幸運的是6月降雨豐沛,竹科至年底前不至於出現缺水問題,半導體供應鏈終於可鬆一口氣。另外,iPhone新機拉貨強勁,相關供應鏈6月營收或有望創高。
至於越南市場,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根據最新IHS Markit調查,越南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3.1大幅滑落至44.1,顯示疫情對經濟產生影響。雖然越南政府已針對勞動階級率先施打疫苗,後市變化仍待觀察。張晨瑋強調,越股今年上半累計漲幅近三成,技術指標浮現過熱跡象,市場高檔震盪或難避免。不過,越南政府統計,今年前6月外資直接投資仍較去年同期成長,隨著外資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逐步發酵,越南中長期經濟仍具成長潛力,建議投資人可定期定額長期布局。
上周僅越南、印度受外資加碼,金額分別為1.4億及1.2億,且越南 股市上周勁揚2.2%,為表現最搶眼的市場。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00891)張圭慧表示,上半年台股在航 運、傳產拉抬下,在國際主要市場表現排名第三,僅次於越南與阿根 廷。下半年台股第三季的獲利年增率雖然將低於前兩季,但預料仍有 雙數位的成長水平。若以企業獲利季增率來看,第三季的獲利預估將 較第二季成長15%。獲利成長帶動下,加上電子業旺季來臨,若資金 回流電子股,對於大盤後市相對樂觀。
張圭慧表示,電子股中仍相對看好半導體表現。半導體供應鏈今年 以來始終受水情乾旱所苦,所幸6月降雨豐沛,全台水情警報解除, 竹科至年底前應不至於出現缺水問題,半導體供應鏈終於可鬆一口氣 。另外,今年5G手機銷售雜音頗多,使半導體股價受壓,但iPhone新 機拉貨強勁,相關供應鏈6月營收或有望創高。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根據最新IHS Markit調 查,越南受疫情影響,6月份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 53.1大幅滑落至44.1,和越南統計局公布6月份製造業生產較前月微 幅增長0.3%形成鮮明對比,目前越南政府已針對勞動階級率先施打 疫苗,後市變化仍待觀察。
張晨瑋強調,越股今年上半累計漲幅近三成,技術指標浮現過熱跡 象,短線觀察疫情是否干擾經濟增長及企業營運,市場高檔震盪或難 避免。越南即使第四波疫情持續延燒,但根據越南政府統計,今年前 6月外資直接投資仍較去年同期成長,隨外資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逐 步發酵,越南中長期經濟仍具成長潛力,建議投資人可定期定額長期 布局。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一項重大消息,那就是為了滿足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注,特別推出了台灣全市場半導體指數。這個指數的發布,將成為衡量台灣半導體業整體表現的重要標竿。在這股趨勢下,台灣指數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成功掛牌上市了兩檔追蹤國內半導體ETF,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指數化投資的選擇。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深耕不斷帶來成果,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大領域都有著高市占率,上下游產業的緊密整合更是其重要的優勢。中信投信指出,台灣半導體市值佔台股四成,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柱,因此相關ETF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 特別是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這檔ETF聚焦於半導體並結合ESG概念,上市不到一個月,受益人數已超過7萬人。該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半導體產業近期的營收表現大致穩健,甚至略優於市場預期,許多個股都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率。這主要是因為遠距辦公、5G、消費性產品需求的增加,導致供應鏈產能緊張,加上價格上漲的效應。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的標的指數由30檔成分股組成,採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指數編製機構以上市櫃半導體公司為選股範疇,每季定期依市值、流動性、財務指標來審核成分股及調整權重,並剔除ESG風險較高者。其中,聯發科與台積電是兩大持股,權重都接近20%。 對於想要了解各檔ETF標的指數特色、管理費率、配息等資訊的投資者,證交所提供了ETF專區,讓大眾可以從網站上獲得相關資訊。同時,投資者應該清楚認知相關風險,包括市場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及追蹤誤差風險。
中國信託投信最新分析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通貨膨脹的風險可能超過市場預期,並持續一段時間。針對此一趨勢,中信投信建議投資者在第三季進行資產配置時,應該將五成資金投資於價值股和抗通膨主題,並布局全球、中國、亞太地區的多重資產基金。同時,建議三成資金配置於科技、新興市場等成長型基金,以及兩成資金投資於全球債券基金,以分散風險。 中信投信強調,由於歐美國家陸續完成疫苗接種,經濟復甦的腳步加快,而美聯儲(Fed)在宣布利率政策維持不變的同時,也大幅提高對通膨的預期。因此,投資者應該以價值型、抗通膨產品作為核心資產,透過穩定的收息來對抗不確定性。 為實現上述策略,中信投信建議投資者將兩成資金配置於法盛漢瑞斯全球股票基金。該基金由經驗豐富的經理人賀洛(David Herro)操盤,曾獲選為晨星十年來最佳股票基金經理人。該基金以金融類股為主,並持有大量美股、歐股,今年來上漲17%,在全球股票基金中表現亮眼。 另外,中信投信也建議投資者將三成資金配置於亞洲的抗通膨收息資產,如中國信託亞太實質收息多重資產基金和中信中國高股息ETF。這些產品主要投資於實質資產,如基礎建設、公用事業和REITs,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在成長型資產方面,中信投信建議投資者將兩成資金投入中信關鍵半導體ETF,這是台灣首檔結合半導體和ESG概念的ETF,並且受到市場高度關注。此外,一成資金可以配置於越南基金,該基金今年來漲幅近三成,在所有新興市場基金中名列前茅。 最後,中信投信也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美國公債、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等多元資產的債券基金,以降低投資風險。
【台北訊】近期越南股市表現亮眼,報酬率突破20%,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不過,6月胡志明交易所因系統過載暫停交易,讓投資者心驚膽戰。但專家們普遍認為,這只是短期波動,長線投資者可把握機會進場布局。 根據彭博與VSD研究資料,越南股市以散戶為主,佔比高達七成。去年疫情發生,央行將再融資利率降至歷史新低,房地產市場因疫情流動性降低,資金轉向股市,散戶人數激增。2019年,越南股市平均單月新開戶數為1.6萬戶,2020年則上升至3.3萬戶,翻倍成長。今年越南股市表現亮眼,散戶投資者更加興奮,前五月累計新增開戶數已超越2020年全年。 然而,大量散戶進場也帶來了交易量的激增,導致系統癱瘓。6月1日,胡志明交易所被迫下午暫停交易,限制投資者只能下市價單,衝擊交易意願,造成獲利了結賣壓出籠,越股自高點回落。 中信投信表示,胡志明交易所已規劃系統升級時程,預計7月將再次升級,明年全面改版,交易效率將可改善,短期波動可望緩解。此外,越南疫情也對股市產生影響。越南衛生局資料顯示,今年越南預計可獲得1.5億劑疫苗,疫苗施打人數可達總人口的75%,已達群體免疫標準。 越南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上市企業今年預計獲利年增率將增長三成,而越股本益比仍徘徊在五年均值附近,相較於2018年高點,代表獲利增長幅度大於股價反應,股價仍有上升空間。待股市回歸基本面,越股有望先蹲後跳,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台股ETF市場近期可說是熱鬧非凡,尤其是5月份的淨流入金額創下了新紀錄,其中台股相關ETF更是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這波投資熱潮,不僅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ETF募集大受好評,也讓業界普遍看好,這股熱情將延燒到下半年,預計電動車和台股高價股兩大題材ETF將會打頭陣。 回顧2020年,由於受益人分散性規範的影響,台股ETF的募集熱度一度降到低點。然而,隨著今年新發行ETF的熱度重燃,市場蓬勃發展。截至前五月,已經有11檔ETF發行,超過去年全年的9檔。其中,台股、高配息和主題式DTF成為大熱門選擇。 特別是國泰投信推出的電動車ETF,在疫情挑戰下,依然締造了135億元的募集佳績,這也讓業界更加積極搶市。除了國泰投信,元大投信和富邦投信也紛紛申請海內外電動車指數。而中信投信則專注於台股高價股,傳出還有其他投信公司也將申請電動車指數,這將成為下半年募集的焦點。 隨著ETF人氣的上升,去年底ETF總受益人數為167萬人,而截至上周,人數已經提高到242萬人,再創新高。新發行的ETF動輒吸引數千到數萬人的追捧,熱度空前,與台股交易戶數持續上升的趨勢相呼應。 然而,面對ETF投資的熱鬧,主管機關也開始緊盯市場風向,希望減少一窩蜂搶進、規模過度膨脹、折溢價偏離等問題。各投信公司也都在謹慎應對,希望不要讓投資熱潮太快冷卻。
台灣深耕半導體產業有成,在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大領域皆有高市占率,上下游產業緊密整合更是重要的優勢。
中信投信表示,國內半導體市值約占台股四成,可說是台灣資本市場主幹,相關的ETF頗受青睞,例如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聚焦半導體並結合ESG概念,上市近一個月受益人數已超過7萬人。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指出,半導體產業近日公布的營收大致穩健,甚至略優於市場預期,不少個股皆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率,主要是由於遠距辦公、5G、消費性產品需求致使供應鏈產能吃緊,加上漲價效應顯現。
根據中信關鍵半導體ETF公開說明書,其標的指數由30檔成分股組成,採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指數編製機構以上市櫃半導體公司為選股範疇,每季定期依市值、流動性、財務指標來審核成分股及調整權重,並剔除ESG風險較高者,最大成分股占比上限20%,前五大成分股占比不超過65%,目前兩大持股為聯發科與台積電,權重都接近20%。
證交所表示,許多人認為ETF是適合入門的投資工具,若想了解各檔ETF標的指數特色、管理費率、有無配息等,可從證交所ETF專區著手(證交所官網>產品與服務>上市證券種類>ETF>ETF商品資訊),且應清楚認知相關風險,如市場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及追蹤誤差風險。
中信投信分析,歐美國家陸續施打疫苗,景氣也踏上復甦之路。Fed宣布利率政策按兵不動,但大幅提高通膨預期。因此,投資人最好以價值型、抗通膨產品為核心資產,透過穩定收息來抵抗不確定性。
中信投信建議,可配置兩成資金於法盛漢瑞斯全球股票基金。這檔基金經理人賀洛(David Herro)操盤經驗逾30年,曾獲選晨星十年來最佳股票基金經理人。到5月底,在法盛漢瑞斯全球股票基金,金融類股為持股最大宗,占22%,再來是非核心消費股的19%。以國別來看,則是美股占46%,德國、英國、瑞士等歐股則占逾四成。今年以來,歐股在價值股帶動下,表現優於美股,這檔基金今年來上漲17%,在全球股票基金中名列第一。
另外三成則可布局在亞洲的抗通膨收息資產,包括中國信託亞太實質收息多重資產基金、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中信投信指出,實質資產與通膨相關係數高,具抗通膨效果,與景氣連動度低,提供穩定現金流。
中國信託亞太實質收息多重資產基金成立逾一年,投資基礎建設、公用事業、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等實質資產,目前以REITs相關占48.5%最多,再來是公用事業股的30.8%;市場別則以澳洲部位占逾四成最多,再來是香港的16.4%、新加坡的15.8%。如果選擇新台幣月配息級別,年化配息率達5%。
至於中信中國高股息ETF,則於今年2月初掛牌,將於8月下旬首次發放配息。這檔ETF追蹤香港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也是以價值股為主要成分股,標榜是國內第一檔鎖定中國的高股息ETF,到5月底的規模已達117億元。中信投信指出,相較於A股掛牌,於H股掛牌的金融、地產、原物料與公用事業等中國企業,股利分派更優渥。
在成長型資產方面,兩成資金可以投入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這是台灣首檔以半導體結合ESG概念的ETF,備受矚目,5月28日掛牌,到5月底的規模達83億元,躋身台股ETF前十大。這檔ETF的前兩大持股為聯發科、台積電,各占近兩成,再來是聯電逾一成。依據產品設計,這檔ETF的單一個股權重不大於20%,且前五大成分股權重小於65%。
一成資金則可配置越南基金。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是第一檔在國內募集的越南基金,今年來漲幅近三成,在所有新興市場基金中名列冠軍。基金的金融股占34%最多,再來是不動產股的24.3%、原物料股的10.5%。中信投信表示,越南上市企業今年的獲利年增率預估成長約三成,但本益比仍徘徊在五年均值附近,還低於2018年時的前波高點,代表股價還有向上空間。不過,越股屬於淺碟型市場,波動較大,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
雖然債市面臨通膨挑戰,但股債平衡有利降低波動。以法盛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來說,配置資產多元,包括美國公債、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可轉換公司債、股票等。基金有70%在美國資產,其他如墨西哥、義大利、挪威、加拿大等,都不到一成。如果選擇美元月配息級別,年化配息率介於2.69~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