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富邦投信今年ETF規模破千億元,在國內ETF市場創下里程碑。董事長胡德興表示,富邦這幾年以「快」字訣打天下,未來要朝亞洲資產管理業的領導品牌邁進:當投資人想到富邦時,可以連結全球化、全方位的投資選擇。
富邦投信2006年加入ETF發行,與最早進軍的元大投信堪稱是「元老級」參與業者,不過有別於元大首發台股ETF,規模快速做大,富邦2014年發行連結大陸的富邦上證正2(00633L),搭上陸股狂潮而開啟黃金成長。
當年富邦以陸股ETF的驚人爆發,在業界一炮而紅,其後富邦一直在ETF市場保有相當市占,近年更以快打策略廣拓產品,2016年發行10檔ETF,2017年九檔,今年來也發了七檔,累計旗下ETF檔數已有37檔,總規模達1,074億元,不僅是第二家坐擁ETF千億規模的投信,市占也難以撼動。
胡德興兩年前升任富邦投信董座,正是富邦加速發行時期,他表示,轉換工作前,考量過富邦ETF已經不錯,還能怎麼強化?結論是要快、要多,同時要創新。因為富邦是集團,投信不只面對基金客戶,還能結合證券、壽險,而要股票投資人及壽險買單,產品不能少。
富邦組織因此大調整,原本打散的基金管理、交易和結算部門整合成投資營運處,行銷業務重做劃分,另外針對ETF研發成立產品策略發展委員會,使基金快速擴張又能發展亮點。
目前富邦旗下產品,有不少在台灣甚至亞洲形成特色,包括富邦印度是台灣首發、也是僅此一檔的印度股市ETF,富邦VIX連結恐慌指數VIX期貨指數、獲得財資雜誌創新大獎,富邦美國特別股在亞洲是首檔問世的特別股ETF,以及富邦中國政策債,自成立以來,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政策債ETF。
富邦團隊也多次拿下金彝獎,今年還榮獲財資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高度評價獎,胡德興指出,這對富邦來說,代表他們能進軍亞洲,手握產品之廣,要技術輸出也沒問題。特別是集團西進擴張,大陸ETF潛力高,子公司方正富邦正好可以施力。
胡德興過去曾任怡富投信主管,十多年前個人就獲得金彝獎肯定,他表示,帶領富邦,很多時候讓他想起怡富,管理、創新、教育,樣樣來,這就是資產管理的責任。而對比怡富時代的轉變,他認為,因為ETF爆發,讓本土資產管理公司有機會走上國際,跟外資投信較量,最難能可貴。
富邦投信過去一年,整合證券、壽險等集團資源明顯有具體成果,事業體的合作愈來愈多。胡德興指出,證券因為推廣ETF定期定額,也有很大成就感,除了不少冷凍戶開始交易,有員工覺得證券開始像銀行,ETF賣得好就像銀行賣基金賣得好。
富壽角色被形容為「富爸爸」,胡德興認為,壽險布局其實錙銖必較,且就他觀察,富壽重視分散,往往均衡配置各家ETF,因此富邦投信是先有好產品,次有流動性,三有好績效,才擄獲芳心。這造就旗下沒有一檔ETF,靠一個法人占據過半規模;在後進者憑債券產品追趕之際,富邦客戶分散反有更多隻腳平衡。
胡德興表示,富邦近年跟著市場成長,親身見證指數化投資浪潮,也對競爭感受深刻,可以預期,經過幾年的蓬勃,成長放緩是遲早的事。
富邦未來朝亞洲領導品牌轉型,將加大資源做更大市場,包括不久有機會找到新合作夥伴,也將持續爭取躍進計畫,全面擴張產品。
富邦投信2006年加入ETF發行,與最早進軍的元大投信堪稱是「元老級」參與業者,不過有別於元大首發台股ETF,規模快速做大,富邦2014年發行連結大陸的富邦上證正2(00633L),搭上陸股狂潮而開啟黃金成長。
當年富邦以陸股ETF的驚人爆發,在業界一炮而紅,其後富邦一直在ETF市場保有相當市占,近年更以快打策略廣拓產品,2016年發行10檔ETF,2017年九檔,今年來也發了七檔,累計旗下ETF檔數已有37檔,總規模達1,074億元,不僅是第二家坐擁ETF千億規模的投信,市占也難以撼動。
胡德興兩年前升任富邦投信董座,正是富邦加速發行時期,他表示,轉換工作前,考量過富邦ETF已經不錯,還能怎麼強化?結論是要快、要多,同時要創新。因為富邦是集團,投信不只面對基金客戶,還能結合證券、壽險,而要股票投資人及壽險買單,產品不能少。
富邦組織因此大調整,原本打散的基金管理、交易和結算部門整合成投資營運處,行銷業務重做劃分,另外針對ETF研發成立產品策略發展委員會,使基金快速擴張又能發展亮點。
目前富邦旗下產品,有不少在台灣甚至亞洲形成特色,包括富邦印度是台灣首發、也是僅此一檔的印度股市ETF,富邦VIX連結恐慌指數VIX期貨指數、獲得財資雜誌創新大獎,富邦美國特別股在亞洲是首檔問世的特別股ETF,以及富邦中國政策債,自成立以來,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政策債ETF。
富邦團隊也多次拿下金彝獎,今年還榮獲財資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高度評價獎,胡德興指出,這對富邦來說,代表他們能進軍亞洲,手握產品之廣,要技術輸出也沒問題。特別是集團西進擴張,大陸ETF潛力高,子公司方正富邦正好可以施力。
胡德興過去曾任怡富投信主管,十多年前個人就獲得金彝獎肯定,他表示,帶領富邦,很多時候讓他想起怡富,管理、創新、教育,樣樣來,這就是資產管理的責任。而對比怡富時代的轉變,他認為,因為ETF爆發,讓本土資產管理公司有機會走上國際,跟外資投信較量,最難能可貴。
富邦投信過去一年,整合證券、壽險等集團資源明顯有具體成果,事業體的合作愈來愈多。胡德興指出,證券因為推廣ETF定期定額,也有很大成就感,除了不少冷凍戶開始交易,有員工覺得證券開始像銀行,ETF賣得好就像銀行賣基金賣得好。
富壽角色被形容為「富爸爸」,胡德興認為,壽險布局其實錙銖必較,且就他觀察,富壽重視分散,往往均衡配置各家ETF,因此富邦投信是先有好產品,次有流動性,三有好績效,才擄獲芳心。這造就旗下沒有一檔ETF,靠一個法人占據過半規模;在後進者憑債券產品追趕之際,富邦客戶分散反有更多隻腳平衡。
胡德興表示,富邦近年跟著市場成長,親身見證指數化投資浪潮,也對競爭感受深刻,可以預期,經過幾年的蓬勃,成長放緩是遲早的事。
富邦未來朝亞洲領導品牌轉型,將加大資源做更大市場,包括不久有機會找到新合作夥伴,也將持續爭取躍進計畫,全面擴張產品。
元大投信在《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頒獎典禮大放異彩,連續二年蟬聯香港知名期刊之「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
元大投信自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個國家有ETF策略合作經驗,近幾年更攜手歐、美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合作,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更建構起橫跨歐、美、亞之ETF合作橋梁,相較國際大型ETF發行公司發展不遑多讓,也因此不斷獲得國際大獎高度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自2003年推動台灣發行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ETF(0050),15年以來元大投信不斷運用領先市場優勢,發展核心競爭優勢,因此除了能夠奠定並穩固身為台灣ETF市場龍頭公司之外,並將台灣發展經驗拓展至亞洲市場,重視國際化發展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的資產管理公司,四度獲得《財資雜誌》評選為台灣最佳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已經擁有6國ETF的發行經驗,並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包含美國洲際交易所(ICE)與旗下紐交所(NYSE)合作發展債券ETF,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與另類資產ETF,歐洲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R(Smart Beta)產品,未來將攜手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構一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共創多贏,這也是元大投信能夠連續二年榮獲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之關鍵。
元大投信也因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走訪歐美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掌握全球發展趨勢,去年底已經推出台灣第一的機器人理財服務: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未來更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全力投入資源朝向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管理、智能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將再度引領台灣ETF市場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自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個國家有ETF策略合作經驗,近幾年更攜手歐、美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合作,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更建構起橫跨歐、美、亞之ETF合作橋梁,相較國際大型ETF發行公司發展不遑多讓,也因此不斷獲得國際大獎高度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自2003年推動台灣發行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ETF(0050),15年以來元大投信不斷運用領先市場優勢,發展核心競爭優勢,因此除了能夠奠定並穩固身為台灣ETF市場龍頭公司之外,並將台灣發展經驗拓展至亞洲市場,重視國際化發展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的資產管理公司,四度獲得《財資雜誌》評選為台灣最佳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已經擁有6國ETF的發行經驗,並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包含美國洲際交易所(ICE)與旗下紐交所(NYSE)合作發展債券ETF,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與另類資產ETF,歐洲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R(Smart Beta)產品,未來將攜手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構一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共創多贏,這也是元大投信能夠連續二年榮獲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之關鍵。
元大投信也因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走訪歐美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掌握全球發展趨勢,去年底已經推出台灣第一的機器人理財服務: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未來更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全力投入資源朝向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管理、智能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將再度引領台灣ETF市場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
彭博資訊報導,在蘋果發表新品、市值突破1兆美元之際,一些台灣供應商卻獲利縮水,股價甚至腰斬,蘋果供應鏈也不再是經理人鍾情標的。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台灣蘋果供應商正面臨獲利遭擠壓、及中國業者競爭等困境。
根據彭博資訊,台灣上市公司市值約1.035兆美元,已低於蘋果的1.068兆美元。蘋果股價今年來漲約30%,部分反映對新品問世的預期心理,市場看好蘋果推出大尺寸iPhone策略奏效。顧能分析師齊默曼(Annette Zimmermann)指出,大尺寸手機是蘋果扭轉在中國市場銷售趨勢的關鍵。
彭博指出,在蘋果仍靠數位服務與其他設備銷售成長帶動股價攀升之際,追求銷量成長、拚良率以擠出毛利求生的台灣供應鏈,卻面臨利潤縮水窘境,近年又因陸廠崛起而加劇競爭,美國總統川普敦促蘋果在美國生產,也打擊大中華區蘋概股。
彭博引述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部副總吳宛芳的分析:「蘋概股已不是一個相對好的標的,因為技術規格亮點少,且量沒什麼成長,產品零組件每年被降價,廠商獲利要成長比較難。」摩根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區主管王浩指出,蘋果在新iPhone增加若干新技術,為控制成本,最簡單做法是對提供其他零組件的供應商砍價。
統一投顧分析師以股市表現較差的GIS和TPK為例,GIS及TPK去年受到iPad貢獻很大,隨去年底iPad更換供應商、大陸廠商歐菲光加入供應鏈,市占便下滑。彭博指出,陸廠競爭是長期隱憂,也是兩家台灣公司今年獲利下修的一部分原因。
根據彭博資訊,台灣上市公司市值約1.035兆美元,已低於蘋果的1.068兆美元。蘋果股價今年來漲約30%,部分反映對新品問世的預期心理,市場看好蘋果推出大尺寸iPhone策略奏效。顧能分析師齊默曼(Annette Zimmermann)指出,大尺寸手機是蘋果扭轉在中國市場銷售趨勢的關鍵。
彭博指出,在蘋果仍靠數位服務與其他設備銷售成長帶動股價攀升之際,追求銷量成長、拚良率以擠出毛利求生的台灣供應鏈,卻面臨利潤縮水窘境,近年又因陸廠崛起而加劇競爭,美國總統川普敦促蘋果在美國生產,也打擊大中華區蘋概股。
彭博引述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部副總吳宛芳的分析:「蘋概股已不是一個相對好的標的,因為技術規格亮點少,且量沒什麼成長,產品零組件每年被降價,廠商獲利要成長比較難。」摩根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區主管王浩指出,蘋果在新iPhone增加若干新技術,為控制成本,最簡單做法是對提供其他零組件的供應商砍價。
統一投顧分析師以股市表現較差的GIS和TPK為例,GIS及TPK去年受到iPad貢獻很大,隨去年底iPad更換供應商、大陸廠商歐菲光加入供應鏈,市占便下滑。彭博指出,陸廠競爭是長期隱憂,也是兩家台灣公司今年獲利下修的一部分原因。
全球人工智慧(AI)趨勢爆發!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富邦投信昨(12)日遞件申請「iEdge-FactSet 全球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指數(iEdge-FactSet Global Robotics and AI Index)」資格認可;為投信今年第12件ETF標的申請案。
這也是國泰、元大兩大投信後,第三家申請AI相關指數資格認可的投信,且三投信皆為ETF市占前三大,足見AI趨勢火紅。
「iEdge-FactSet 全球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指數」由新加坡交易所編製,採市值加權計算,主要由全球已開發國家篩選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營收比重高、營收成長性高的上市公司,成分股40檔。
這也是國泰、元大兩大投信後,第三家申請AI相關指數資格認可的投信,且三投信皆為ETF市占前三大,足見AI趨勢火紅。
「iEdge-FactSet 全球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指數」由新加坡交易所編製,採市值加權計算,主要由全球已開發國家篩選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營收比重高、營收成長性高的上市公司,成分股40檔。
由元大投信發行的元大20年期以上AAA至A級美元公司債券ETF今( 12)日至14日啟動募集,並預計10月初正式掛牌,可望吸引看好美元 走勢、想參與債券息收或將投資級債作為資產配置元件的投資人。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現象,凸顯退休 年金缺口問題,針對投資人長期退休規劃需求,元大投信去年起率先 發行一系列債券ETF,開啟國人債券ETF投資風潮,鼓勵面向國際,朝 多角化投資打造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元大20年期以上AA A至A級美元公司債券ETF基金具有兩大優勢,第一、債券信用評等佳 ,具資產保護作用,回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國降評等風險事件 ,股市大跌時,彭博巴克萊美國20+年期AAA-A公司債流動性指數逆勢 上揚,具抗震效果。
其次,該指數債券發行人都是國際大型企業,例如蘋果電腦、微軟 、高盛等,7成以上都是S & P500成分股發行人,企業體質相對穩健 ;統計至5日為止,該指數到期殖利率4.28%,平均信評A+,適合看 好美元走勢、想參與債券息收或需要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投資人。
在全球成熟國家公司債中,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市場規模達5兆美元 ,為全球之最,日均交易量約2,500億元,交易量大且流動性佳,AA A至A級公司債平均違約率低於0.06%,信用品質極佳,在投資等級債 中信評最高。
元大投信與彭博指數公司合作編製「彭博巴克萊美國20+年期AAA- A公司債流動性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為全球使用度最高的固定收 益指數,彭博指數公司所計算超過7萬檔標的表現,市值超過50兆美 元,涵蓋超過110個國家,超過4萬檔標準化與客製化指數。
元大投信近年積極發展AI及Fintech運用,從投資研究、智能營銷 、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積極結合AI相關技術,以落實智 能化與自動化,涵蓋多面向創新,展現創新發展企圖心與AI應用能力 。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現象,凸顯退休 年金缺口問題,針對投資人長期退休規劃需求,元大投信去年起率先 發行一系列債券ETF,開啟國人債券ETF投資風潮,鼓勵面向國際,朝 多角化投資打造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元大20年期以上AA A至A級美元公司債券ETF基金具有兩大優勢,第一、債券信用評等佳 ,具資產保護作用,回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國降評等風險事件 ,股市大跌時,彭博巴克萊美國20+年期AAA-A公司債流動性指數逆勢 上揚,具抗震效果。
其次,該指數債券發行人都是國際大型企業,例如蘋果電腦、微軟 、高盛等,7成以上都是S & P500成分股發行人,企業體質相對穩健 ;統計至5日為止,該指數到期殖利率4.28%,平均信評A+,適合看 好美元走勢、想參與債券息收或需要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投資人。
在全球成熟國家公司債中,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市場規模達5兆美元 ,為全球之最,日均交易量約2,500億元,交易量大且流動性佳,AA A至A級公司債平均違約率低於0.06%,信用品質極佳,在投資等級債 中信評最高。
元大投信與彭博指數公司合作編製「彭博巴克萊美國20+年期AAA- A公司債流動性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為全球使用度最高的固定收 益指數,彭博指數公司所計算超過7萬檔標的表現,市值超過50兆美 元,涵蓋超過110個國家,超過4萬檔標準化與客製化指數。
元大投信近年積極發展AI及Fintech運用,從投資研究、智能營銷 、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積極結合AI相關技術,以落實智 能化與自動化,涵蓋多面向創新,展現創新發展企圖心與AI應用能力 。
證交所昨(11)日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審議通過元大 投信申請「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STOXXR Global Artificial I ntelligence Index)」資格認可。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 是由STOXX公司所編製,指數採市值加權方式計算,自全球篩選符合 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之企業,指數成分股涵蓋 全球在人工智慧產業中之代表性企業。
證交所表示,目前上市ETF總計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 交易所證券、債券及黃金、石油、黃豆等大宗商品,可投資之標的更 趨多元,便利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 是由STOXX公司所編製,指數採市值加權方式計算,自全球篩選符合 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之企業,指數成分股涵蓋 全球在人工智慧產業中之代表性企業。
證交所表示,目前上市ETF總計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 交易所證券、債券及黃金、石油、黃豆等大宗商品,可投資之標的更 趨多元,便利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
今年債券市場面臨兩大擔憂,第一為美國升息循環恐引起殖利率上揚、債券下跌的風險。第二為美國對全球展開貿易保護政策,讓金融市場可能多了一隻黑天鵝。不過專家指出,AAA-A投資級債很可能是少數能躲開影響的工具,因為投資級債就像學校裡老師喜愛的好學生,不怕面對金融市場各種困難的挑戰,環境艱難時反而更能凸顯實力。
升息循環投資什麼債券最好?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根據彭博資訊統計,1994年來美國聯準會4次升息循環中,升息期間可能短暫對債券產生負面影響,若把持有債券的時間拉長,債券享息收的優勢,能減緩利率變動所產生的資本損失。
在升息期間,美國公債往往直接反應升息的負面結果,高收益債則因企業借貸成本提高而有違約率提高的疑慮,投資級債則因高信評債券企業體質較健全,比公債及高收益債表現通常相對來得穩定。此外,相較短天期利率反應現況及未來升息預期,變動會較快速,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則貼近聯準會長期的利率目標,變動較和緩,價格影響並非總是較大。
面對市場黑天鵝事件時,AAA-A投資級債具有避險效果,觀察過去10年全球三大重大金融事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美國被降信評,AAA-A投資級債逆勢繳出正報酬表現,展現對資產組合的保護力。李政儒認為,AAA-A投資級債特性介於美國公債與高收益債間,對投資人兼具收益、避險功能,是資產配置組合中不可或缺元件之一。
元大投信繼2017年首次發行國內首檔美債ETF後,開創國內債券ETF投資風潮,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7月底統計,元大投信本身主被動債券產品線齊全,合計規模達新台幣543.8億元,領先同業,將於12日至14日強力募集「元大AAA至A公司債」(證券代碼00751B),為投資人再提供新選擇。
升息循環投資什麼債券最好?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根據彭博資訊統計,1994年來美國聯準會4次升息循環中,升息期間可能短暫對債券產生負面影響,若把持有債券的時間拉長,債券享息收的優勢,能減緩利率變動所產生的資本損失。
在升息期間,美國公債往往直接反應升息的負面結果,高收益債則因企業借貸成本提高而有違約率提高的疑慮,投資級債則因高信評債券企業體質較健全,比公債及高收益債表現通常相對來得穩定。此外,相較短天期利率反應現況及未來升息預期,變動會較快速,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則貼近聯準會長期的利率目標,變動較和緩,價格影響並非總是較大。
面對市場黑天鵝事件時,AAA-A投資級債具有避險效果,觀察過去10年全球三大重大金融事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美國被降信評,AAA-A投資級債逆勢繳出正報酬表現,展現對資產組合的保護力。李政儒認為,AAA-A投資級債特性介於美國公債與高收益債間,對投資人兼具收益、避險功能,是資產配置組合中不可或缺元件之一。
元大投信繼2017年首次發行國內首檔美債ETF後,開創國內債券ETF投資風潮,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7月底統計,元大投信本身主被動債券產品線齊全,合計規模達新台幣543.8億元,領先同業,將於12日至14日強力募集「元大AAA至A公司債」(證券代碼00751B),為投資人再提供新選擇。
A股入摩屆滿百天,資金行情卻大失靈,拖累陸股ETF元氣大傷。統計A股入摩以來,除陸股反向ETF上漲,其餘正向、槓桿ETF全盤皆墨,規模表現也剩反向ETF成長,最差的ETF規模流失達25%。
A股入摩被寄予厚望,今年來,投信強打陸股ETF,開展出三大策略:一是元大投信為首的資產管理業者加發ETF,訴求一招打天下、精準瞄準入摩題材;二是台新、群益等主打舊有單一ETF;三是富邦為首的投信,以成分股涵蓋率,推出同時布局的富邦上証、深100的「組合拳」。
不過,受美中貿易戰及大陸經濟風波影響,入摩行情失靈,上証指數跌到2,700多點,深圳指數更跌掉19%。統計5月31日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來,富邦上証反1、元大滬深300反1及國泰中國A50反1「唯三」收漲,表現出乎預料。
扣除反向ETF,國泰投信8月初才掛牌的國泰中國A150,因少跌一段,掛牌來下跌4.4%,績效相對居前,而完整經歷A股入摩的ETF中,則以投資上証指數市值50大股票的元大上證50跌8.5%,最抗跌,另外,凱基引進的BP上證50下跌9%、國泰中國A50跌9.5%,也都反映權值股較抗震。
進一步對照規模,入摩以來,也只有三檔反向ETF成長,惟反向工具向來不太受到青睞,三檔成長最大的富邦上証反1,波段雖增長6%,規模仍僅4億元。其他正向ETF全數縮水,衰退最少是元大MSCI A股,僅少了1.2%、目前有57億元,再來是FH滬深,衰退4%,最差同樣是群益深中小,流失幅度達25%。
根據東方財富統計,中國當地為入摩而發行的新公募基金,表現也差強人意,惟規模成長多於衰退,反映「大媽們」仍對行情期待。
A股入摩被寄予厚望,今年來,投信強打陸股ETF,開展出三大策略:一是元大投信為首的資產管理業者加發ETF,訴求一招打天下、精準瞄準入摩題材;二是台新、群益等主打舊有單一ETF;三是富邦為首的投信,以成分股涵蓋率,推出同時布局的富邦上証、深100的「組合拳」。
不過,受美中貿易戰及大陸經濟風波影響,入摩行情失靈,上証指數跌到2,700多點,深圳指數更跌掉19%。統計5月31日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來,富邦上証反1、元大滬深300反1及國泰中國A50反1「唯三」收漲,表現出乎預料。
扣除反向ETF,國泰投信8月初才掛牌的國泰中國A150,因少跌一段,掛牌來下跌4.4%,績效相對居前,而完整經歷A股入摩的ETF中,則以投資上証指數市值50大股票的元大上證50跌8.5%,最抗跌,另外,凱基引進的BP上證50下跌9%、國泰中國A50跌9.5%,也都反映權值股較抗震。
進一步對照規模,入摩以來,也只有三檔反向ETF成長,惟反向工具向來不太受到青睞,三檔成長最大的富邦上証反1,波段雖增長6%,規模仍僅4億元。其他正向ETF全數縮水,衰退最少是元大MSCI A股,僅少了1.2%、目前有57億元,再來是FH滬深,衰退4%,最差同樣是群益深中小,流失幅度達25%。
根據東方財富統計,中國當地為入摩而發行的新公募基金,表現也差強人意,惟規模成長多於衰退,反映「大媽們」仍對行情期待。
金控大股東積極加碼持股,提升股價兼鞏固掌控力,其中,元大金控大股東馬家8月集中加碼自家股逾23萬張,表態意味濃厚,新光金、永豐金大股東吳家與何家,也積極加碼自家股票數萬張。
元大金控日前公布大股東持股,元大馬家持有元大金股票,從2016年5月起至今年8月15日,累計買進持股25.8萬多張,推升持股比至21.44%,9月初元大金公布資料顯示,馬家加碼近26萬張股票,有23.4萬餘張是今年8月中上旬買進。
元大馬家加碼元大金價位,約在15元到15.3元附近,加碼買股的資金超過30億元,元大金7月除息、現金股息發放,元大馬家依其原本近兩成的持股,換算大約有近13億元現金股息入袋,8月啟動大買股,動用自有資金再加上銀行融資,一舉將元大馬家關係人持股比推升到兩成以上。
元大金表示,根據金管會規定,持股10%以上大股東,持股比若上升到兩成,必須申報,而依照證交法,之後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須公告,元大金除每月定期揭露大股東持股餘額變化之外,依證交法要公布買股的細節。
新光金與永豐金大股東家族持股比沒有元大那麼高,不過,新光金大股東吳家今年加碼股票也相當多,有9萬多張,永豐金大股東永豐餘集團何家,去年改選後仍持續加碼,一年來增加5萬多張。
根據元大金內部評估,元大金每股淨值超過18元,但股價目前15元多,股價淨值比偏低,元大金今年來獲利高成長,銀行端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的綜效顯現,證券端除經紀業務手續費,不論自營操作、債券、新金權證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造市等,都有可觀獲利增長,元大投信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在被動式投資蔚為趨勢下,元大來自資本市場獲利成長可期。
元大金股價相對其他累計獲利超過百億的金控,股價也低,與玉山金相較,元大金累計稅後純益與每股獲利都優於玉山金,但股價一直委屈在十多元的區間,元大馬家大力敲進自家股票,凸顯對元大金前景的信心。
元大金控日前公布大股東持股,元大馬家持有元大金股票,從2016年5月起至今年8月15日,累計買進持股25.8萬多張,推升持股比至21.44%,9月初元大金公布資料顯示,馬家加碼近26萬張股票,有23.4萬餘張是今年8月中上旬買進。
元大馬家加碼元大金價位,約在15元到15.3元附近,加碼買股的資金超過30億元,元大金7月除息、現金股息發放,元大馬家依其原本近兩成的持股,換算大約有近13億元現金股息入袋,8月啟動大買股,動用自有資金再加上銀行融資,一舉將元大馬家關係人持股比推升到兩成以上。
元大金表示,根據金管會規定,持股10%以上大股東,持股比若上升到兩成,必須申報,而依照證交法,之後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須公告,元大金除每月定期揭露大股東持股餘額變化之外,依證交法要公布買股的細節。
新光金與永豐金大股東家族持股比沒有元大那麼高,不過,新光金大股東吳家今年加碼股票也相當多,有9萬多張,永豐金大股東永豐餘集團何家,去年改選後仍持續加碼,一年來增加5萬多張。
根據元大金內部評估,元大金每股淨值超過18元,但股價目前15元多,股價淨值比偏低,元大金今年來獲利高成長,銀行端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的綜效顯現,證券端除經紀業務手續費,不論自營操作、債券、新金權證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造市等,都有可觀獲利增長,元大投信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在被動式投資蔚為趨勢下,元大來自資本市場獲利成長可期。
元大金股價相對其他累計獲利超過百億的金控,股價也低,與玉山金相較,元大金累計稅後純益與每股獲利都優於玉山金,但股價一直委屈在十多元的區間,元大馬家大力敲進自家股票,凸顯對元大金前景的信心。
今年債券市場面臨兩大擔憂,第一為美國升息循環恐引起殖利率上揚、債券下跌的風險。第二為美國對全球展開貿易保護政策,讓金融市場可能多了一隻黑天鵝。不過,專家指出AAA-A投資級債很可能是少數能躲開影響的工具,因為投資級債就像學校裡老師喜愛的好學生,不怕面對金融市場各種困難的挑戰,環境艱難時反而更能凸顯實力。
升息循環投資什麼債券最好?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根據統計,1994年來美國聯準會四次升息循環中,升息期間可能短暫對債券產生負面影響,若把持有債券的時間拉長,債券享息收的優勢,能減緩利率變動所產生的資本損失。此外,在升息期間,美國公債往往直接反應升息的負面結果,高收益債則因企業借貸成本提高而有違約率提高的疑慮,投資級債則因高信評債券企業體質較健全,比公債及高收益債表現通常相對來得穩定。此外,相較短天期利率反應現況及未來升息預期,變動會較快速,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則貼近聯準會長期的利率目標,變動較和緩,價格影響並非總是較大。
面對市場黑天鵝事件時,AAA-A投資級債具有避險效果,觀察過去10年全球三大重大金融事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美國被降信評,AAA-A投資級債逆勢繳出正報酬表現,展現對資產組合的保護力。李政儒認為,AAA-A投資級債特性介於美國公債與高收益債間,對投資人兼具收益、避險功能,是資產配置組合中不可或缺元件之一。
元大投信繼2017年首次發行國內首檔美債ETF後,開創國內債券ETF投資風潮,領先同業,預計9/12∼9/14強力募集元大AAA至A公司債(證券代碼00751B),為投資人再提供新選擇。
升息循環投資什麼債券最好?元大AAA至A公司債ETF擬任經理人李政儒說明,根據統計,1994年來美國聯準會四次升息循環中,升息期間可能短暫對債券產生負面影響,若把持有債券的時間拉長,債券享息收的優勢,能減緩利率變動所產生的資本損失。此外,在升息期間,美國公債往往直接反應升息的負面結果,高收益債則因企業借貸成本提高而有違約率提高的疑慮,投資級債則因高信評債券企業體質較健全,比公債及高收益債表現通常相對來得穩定。此外,相較短天期利率反應現況及未來升息預期,變動會較快速,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則貼近聯準會長期的利率目標,變動較和緩,價格影響並非總是較大。
面對市場黑天鵝事件時,AAA-A投資級債具有避險效果,觀察過去10年全球三大重大金融事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美國被降信評,AAA-A投資級債逆勢繳出正報酬表現,展現對資產組合的保護力。李政儒認為,AAA-A投資級債特性介於美國公債與高收益債間,對投資人兼具收益、避險功能,是資產配置組合中不可或缺元件之一。
元大投信繼2017年首次發行國內首檔美債ETF後,開創國內債券ETF投資風潮,領先同業,預計9/12∼9/14強力募集元大AAA至A公司債(證券代碼00751B),為投資人再提供新選擇。
因墨西哥灣熱帶風暴影響不如預期,再加上伊朗維持原油出口力道,國際油價拉回修正,上周3檔原型或正向2倍原油ETF,均呈現重挫表現,法人表示,預期近期國際油價仍以區間震盪為主,但要留意,震盪幅度恐加劇。
上周在台股交易的元大S&P原由正2、華頓S&P布蘭特正2,以及元大S&P石油等3檔ETF,股價同步下挫,各以下跌6.45%、3.92%及3.28%作收。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公布,截至8月底當周,美國原油日產能持平在1,100萬桶,原油庫存減少430.2萬桶。而西德州輕原油近月期貨上周跌3.53%、每桶收67.77美元;布蘭特原油近月期貨跌1.95%收76.5美元。
元大標普高盛原油ER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表示,上周國際原油價格,先受到市場預期墨西哥灣熱帶風暴將影響煉油廠及海上鑽油平台,但結果影響程度遠不如市場預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雖然續滑,但成品油庫存卻反向增加。
同時,夏季用油旺季已近尾聲,引發市場油品市場需求的疑慮,以及伊朗宣稱將維持原油出口力道,且印度隨即表態因原油需求快速成長,仍將維持向伊朗採購原油來滿足國內需求,致國際原油拉回修正。
元大投信表示,第4季為原油傳統淡季,而11月4日美國正式對伊朗制裁後的實際情況,將牽動第4季原油走勢。
美國近期因為頁岩油產區的原油運輸仍陷入瓶頸,因此,近期美國原油日產能一直在1,080∼1,100萬桶之間徘徊,加上歐洲已陸續降低對伊朗採購原油,提供國際油價一定程度的支撐力道,曾士育預期,近期國際油價將以區間震盪為主,但震幅可能加劇。
上周在台股交易的元大S&P原由正2、華頓S&P布蘭特正2,以及元大S&P石油等3檔ETF,股價同步下挫,各以下跌6.45%、3.92%及3.28%作收。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公布,截至8月底當周,美國原油日產能持平在1,100萬桶,原油庫存減少430.2萬桶。而西德州輕原油近月期貨上周跌3.53%、每桶收67.77美元;布蘭特原油近月期貨跌1.95%收76.5美元。
元大標普高盛原油ER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表示,上周國際原油價格,先受到市場預期墨西哥灣熱帶風暴將影響煉油廠及海上鑽油平台,但結果影響程度遠不如市場預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雖然續滑,但成品油庫存卻反向增加。
同時,夏季用油旺季已近尾聲,引發市場油品市場需求的疑慮,以及伊朗宣稱將維持原油出口力道,且印度隨即表態因原油需求快速成長,仍將維持向伊朗採購原油來滿足國內需求,致國際原油拉回修正。
元大投信表示,第4季為原油傳統淡季,而11月4日美國正式對伊朗制裁後的實際情況,將牽動第4季原油走勢。
美國近期因為頁岩油產區的原油運輸仍陷入瓶頸,因此,近期美國原油日產能一直在1,080∼1,100萬桶之間徘徊,加上歐洲已陸續降低對伊朗採購原油,提供國際油價一定程度的支撐力道,曾士育預期,近期國際油價將以區間震盪為主,但震幅可能加劇。
台灣債券ETF發展一年多,因壽險大舉搶進,規模直逼2,000億元,投信法人認為,壽險在海外停泊逾兆元資產,未來規模還大有可為。為搶食大餅,投信圈也掀起搶指數、搶人才、搶客戶「三搶」大戰。
投信投顧公會及櫃買中心統計,目前債券ETF規模1,880億元,為台灣最大的ETF類別,總計申請債券指數資格認可與已發行投信多達八家,也是歷來最多基金公司搶進的ETF類別,足見需求爆棚。
這七家投信除了早就切入ETF的元大、富邦、國泰、群益、復華與台新投信,還多了多年前引進ETF卻未發行過的凱基,與首次加入ETF陣營的中國信託投信,且兩家新搶進的投信都有大金控集團支持,主要申請大陸債、投資級公司債、新興債等熱門標的,搶市能量受到關注。
上述現象反映投信間積極搶發主流債種指數,吸引壽險大客戶目光。
從櫃買中心資料來看,已掛牌的23檔原型債券ETF中,分別有七檔美國公債ETF,囊括20年以上、7-10年及1-3年不同天期與不同指數編製公司旗下公債指數;四檔是大陸相關債ETF;九檔為投資等級公司債ETF。可見各家投信競爭激烈。
投信投顧公會及櫃買中心統計,目前債券ETF規模1,880億元,為台灣最大的ETF類別,總計申請債券指數資格認可與已發行投信多達八家,也是歷來最多基金公司搶進的ETF類別,足見需求爆棚。
這七家投信除了早就切入ETF的元大、富邦、國泰、群益、復華與台新投信,還多了多年前引進ETF卻未發行過的凱基,與首次加入ETF陣營的中國信託投信,且兩家新搶進的投信都有大金控集團支持,主要申請大陸債、投資級公司債、新興債等熱門標的,搶市能量受到關注。
上述現象反映投信間積極搶發主流債種指數,吸引壽險大客戶目光。
從櫃買中心資料來看,已掛牌的23檔原型債券ETF中,分別有七檔美國公債ETF,囊括20年以上、7-10年及1-3年不同天期與不同指數編製公司旗下公債指數;四檔是大陸相關債ETF;九檔為投資等級公司債ETF。可見各家投信競爭激烈。
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已成為2018年最火紅的字眼。今年由CFA Institute於北京共同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中,也針對AI對於「資產管理產業」的影響為主題,內容談到,在變化快速的市場環境下,AI帶來的衝擊將使主流使用的模型過時。其中所指的除了技術面模型,也牽涉廣義的管理與營收模式,乃至於專注使用者需求及資料導向的企業文化建立。
台灣資產管理業者中,公募基金規模最大的元大投信,近年也積極發展AI及金融科技應用,並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管理,從投資研究、智能營銷、風控系統、財會作業系統等,都積極結合AI技術,落實智能化與自動化。
目前元大投信已取得八項發明及新型專利,涵蓋投資研究、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元創新,充分展現發展企圖心及AI應用能力。
以元大投信所開發的「動態評估用戶交易特性的伺服設備及用戶設備」新型專利來說,利用過去基金客戶實際交易行為特徵(超過500萬筆資料),透過非監督的學習演算法K-Means將客戶分群,這項應用將體現於未來新客戶進行客盡職調查(KYC)時,問卷會依投資人交易特徵等問題來判斷客戶風險屬性並分群,再推薦適合的投資組合。
除此,元大投信也積極與第三方學術單位合作,包括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9月2日,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第二期的結業典禮中,有11組獲選發表優異成果,其中有組別發表「全球股債相對強弱趨勢預測」研究成果,利用元大投信所提供的資料及標籤,將深度學習方法中的LSTM類神經網路,以及機器學習方法中的XGBoost模型,應用於預測投資市場變化。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智能化投資流程已是現在進行式,必須持續投入研發及人才培育,來提供更佳的績效表現與風險控管能力。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是利用統計方法,讓運算系統有能力從資料中學習,展現人類般的智能,去完成被賦予的任務。而機器學習又具有許多不同的方法,當中深度學習或XGBoost,都屬於機器學習的分支之一。
深度學習等類神經網路技術,是基於人類對大腦運作機制的理解,透過人工方式,模仿電子訊號在大腦皮質層中的神經元間傳遞而設計出的技術。
例如辨識出一隻貓,人工類神經網路受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啟發,將圖像轉為機器可理解的像素,以數值形式輸入至建置好的類神經網路,並部署人工神經元來連接輸入層、隱藏層及輸出層等人工神經層,最後經運算提供最終解決策略。金融相關問題中,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架構在模型訓練過程,給予個股歷史價格及技術指標等基本面資料,結合以目前的個股價格作為正確答案,讓模型輸出的預測值與前述數據比較,達到學習目的。
未來透過AI技術運用,基金經理人不會消失,而是走向人機合作,智能化將幫助經理人在複雜的金融數據中,看到更多機會與風險,也擁有更多時間進行策略建構。
台灣資產管理業者中,公募基金規模最大的元大投信,近年也積極發展AI及金融科技應用,並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管理,從投資研究、智能營銷、風控系統、財會作業系統等,都積極結合AI技術,落實智能化與自動化。
目前元大投信已取得八項發明及新型專利,涵蓋投資研究、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元創新,充分展現發展企圖心及AI應用能力。
以元大投信所開發的「動態評估用戶交易特性的伺服設備及用戶設備」新型專利來說,利用過去基金客戶實際交易行為特徵(超過500萬筆資料),透過非監督的學習演算法K-Means將客戶分群,這項應用將體現於未來新客戶進行客盡職調查(KYC)時,問卷會依投資人交易特徵等問題來判斷客戶風險屬性並分群,再推薦適合的投資組合。
除此,元大投信也積極與第三方學術單位合作,包括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9月2日,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第二期的結業典禮中,有11組獲選發表優異成果,其中有組別發表「全球股債相對強弱趨勢預測」研究成果,利用元大投信所提供的資料及標籤,將深度學習方法中的LSTM類神經網路,以及機器學習方法中的XGBoost模型,應用於預測投資市場變化。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智能化投資流程已是現在進行式,必須持續投入研發及人才培育,來提供更佳的績效表現與風險控管能力。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是利用統計方法,讓運算系統有能力從資料中學習,展現人類般的智能,去完成被賦予的任務。而機器學習又具有許多不同的方法,當中深度學習或XGBoost,都屬於機器學習的分支之一。
深度學習等類神經網路技術,是基於人類對大腦運作機制的理解,透過人工方式,模仿電子訊號在大腦皮質層中的神經元間傳遞而設計出的技術。
例如辨識出一隻貓,人工類神經網路受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啟發,將圖像轉為機器可理解的像素,以數值形式輸入至建置好的類神經網路,並部署人工神經元來連接輸入層、隱藏層及輸出層等人工神經層,最後經運算提供最終解決策略。金融相關問題中,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架構在模型訓練過程,給予個股歷史價格及技術指標等基本面資料,結合以目前的個股價格作為正確答案,讓模型輸出的預測值與前述數據比較,達到學習目的。
未來透過AI技術運用,基金經理人不會消失,而是走向人機合作,智能化將幫助經理人在複雜的金融數據中,看到更多機會與風險,也擁有更多時間進行策略建構。
AI趨勢夯,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元大投信昨(29)日遞件申請「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STOXXR Glob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資格認可,這是投信公司今年第11件申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案。
元大投信先前已宣布將與歐洲指數公司STOXX合作,發行AI相關指數商品,據了解,「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也是全球第1檔結合AI選股的AI ETF,有別於目前市面上的AI基金及ETF,多為經理人主動選股。
先前投信業傳出德信投信將募集首檔機器人操盤的主動式基金,可見機器選股逐步受到關注。
至於國內現有商品,已有國泰投信發行投資AI及機器人趨勢、追蹤「納斯達克全球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指數」的國泰AI+Robo ETF(00737),以及第一金投信的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等。
由於近二年美國科技股迭創新高,由AI等大趨勢相關的「FAAMG」領漲,使相關基金績效普遍優異。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元大投信所申請的「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由STOXX指數公司編製,採市值加權計算,主要是從全球篩選符合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成分股涵蓋全球人工智慧產業代表性的公司。證交所表示,迄今上市ETF共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主要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隨著可投資標的多元,有利投資人布局。
元大投信先前已宣布將與歐洲指數公司STOXX合作,發行AI相關指數商品,據了解,「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也是全球第1檔結合AI選股的AI ETF,有別於目前市面上的AI基金及ETF,多為經理人主動選股。
先前投信業傳出德信投信將募集首檔機器人操盤的主動式基金,可見機器選股逐步受到關注。
至於國內現有商品,已有國泰投信發行投資AI及機器人趨勢、追蹤「納斯達克全球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指數」的國泰AI+Robo ETF(00737),以及第一金投信的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等。
由於近二年美國科技股迭創新高,由AI等大趨勢相關的「FAAMG」領漲,使相關基金績效普遍優異。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元大投信所申請的「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由STOXX指數公司編製,採市值加權計算,主要是從全球篩選符合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成分股涵蓋全球人工智慧產業代表性的公司。證交所表示,迄今上市ETF共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主要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隨著可投資標的多元,有利投資人布局。
證交所表示,元大投信今日遞件申請「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 STOXX Glob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資格認可,此為 投信公司今年第11件申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案。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是 由STOXX有限公司(STOXX Limited)所編製,指數採市值加權方式計 算,自全球篩選符合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企業 ,指數成分股涵蓋全球在人工智慧產業中的代表性企業。
證交所表示,目前上市ETF總計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 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可投資標的更趨多元,便利投資人資 產配置。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是 由STOXX有限公司(STOXX Limited)所編製,指數採市值加權方式計 算,自全球篩選符合營收來源至少50%以上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企業 ,指數成分股涵蓋全球在人工智慧產業中的代表性企業。
證交所表示,目前上市ETF總計109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 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可投資標的更趨多元,便利投資人資 產配置。
台灣ETF市場發展滿15周年,元大投信走過完整歷程,是發展最久的投信,期間元大投信不只引領創新,也致力推廣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元大台灣50(0050)」,已廣受投資人青睞。
為紀念台灣ETF市場發展滿15周年,本報規劃系列專題報導,採訪國內主要ETF發行投信,重現市場重要發展脈絡,鑑往知來。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展ETF的資產管理公司,2003年6月該投信前身寶來投信發行的台灣50上市,投資台股前50大市值股,開啟濫觴;該檔ETF從法規突破到交易制度建立僅短短半年,當時創下亞洲最快的ETF發行紀錄,海內外都打響名號。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是台灣50成立滿15周年,也是1993年美國第一檔ETF、連結標普500指數的「SPDR」慶祝25周年,時間倒回到2003年,台灣就在美國有十年的ETF發展經驗下,看好未來潛力因此引入ETF這類創新商品。
ETF當時在台發展可說是從無到有,不論法規或交易平台突破,無一不挑戰。主要是ETF結合傳統共同基金與股票交易特徵,比起共同基金仰賴初級市場,ETF多了次級市場需要券商造市,還有三級市場發展衍生性商品的考量;2002年寶來投信彙整各國經驗提出厚達百頁的計畫書,全票擊敗共同爭取ETF優先議約權的復華投信,邁出第一步。
寶來取得議約權後傾全集團之力,成立大專案團隊,人數最多時高達126人,下設四小組。劉宗聖擔任專案負責人,統籌與外資顧問道富銀行溝通工作,其他還有法規協商、IT建致及通路經營等三個組。交易制度建立,是金融商品發展的基礎工作。寶來四個小組中,原本規劃由法規取得優先突破,不過時任證期局前身的證管會主委的丁克華,表達希望所有法規一次到位,團隊因此轉舵採取「先挖地再拿建照」策略,由IT建置及通路行銷著手。
這些工作包括投信需要架設ETF淨值結算系統,且當時考量券商不熟悉ETF,還為此專門發展應用於ETF造市的交易軟體;在基金成立部分,效法國際建立種子基金,通路小組一一拜會各券商,最後討論出由每家券商出資2億元,成立了台灣50約40多億元的種子基金。
期間團隊還面臨SARS風暴,員工要隨時戴口罩備戰,2003年4月證管會正式發布數十條ETF交易法規時,基本準備近乎完善,確定台灣50能趕在6月上市。此時因為進度優於預期,外界反而出現質疑,甚至呼籲推遲上市,經各方協調,台灣50ETF安排6月30日上市,並舉行盛大掛牌典禮慶祝台灣金融商品開啟新里程,與台灣50同天啟動的,還包括該檔ETF自上市即可融資融券,台灣50指數期貨也在同天掛牌期交所,展現各機構努力的不易。
由於ETF具備交易便利特性,台灣50上市月餘就打開知名度,首波吸引大量機構資金進場,規模快速達到百億元。包括國安基金因面臨台股遭遇科技泡沫,借助ETF具備一籃子股票交換ETF的實物申贖機制,在低檔時買股,退場時再換出台灣50籌碼進行減碼,達到低點護盤又不在高檔影響行情的政策目標。而這樣一來一往,國安基金還繳庫110億元的獲利。之後寶來持續借鏡國際經驗,針對台灣產業發行寶電子、寶金融等產業型ETF。2009年再自香港引進跨境連結、台灣第1檔陸股ETF「寶滬深」,時點正好搭上陸股熱潮,啟動了第二波成長期。這時的ETF還新增「現金申贖」機制,不同於過去只能用股票換ETF,新開放得以同等價金申贖ETF,使國內ETF發展更多元。
台灣ETF真正爆發,則是2014年開放發行槓桿及反向ETF,這類商品因有槓桿風險,元大投信耗費更長時間來研議法規,最後確立投資人適格性的認定規則,也就是投資槓反ETF必須滿足具備衍生性商品的交易經驗;讓台灣投資人多了無需承擔衍生性商品風險,就能進行避險與擴大槓桿的工具。
元大台灣50反1是國內第一檔槓反型ETF,2017年該檔ETF一度因台股創下史上最久萬點,躍居全球最大的槓桿及反向ETF,驚豔國際。
2015年台灣又有期信類的黃金、石油ETF,也由元大投信拔得發行頭籌,推動台灣ETF進入第四波成長;去年進入債券ETF催動的第五波黃金期,國內ETF經歷這五波創新,接連破了五個千億紀錄,迄今規模跨越5,000億元大關。
現在元大投信單是ETF商品就超過30萬受益人,旗下ETF規模超過2,300億元。代表性的台灣50績效優異,更深植投資人心中,在國際市場也具備知名度,見證台灣資本市場發展
為紀念台灣ETF市場發展滿15周年,本報規劃系列專題報導,採訪國內主要ETF發行投信,重現市場重要發展脈絡,鑑往知來。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展ETF的資產管理公司,2003年6月該投信前身寶來投信發行的台灣50上市,投資台股前50大市值股,開啟濫觴;該檔ETF從法規突破到交易制度建立僅短短半年,當時創下亞洲最快的ETF發行紀錄,海內外都打響名號。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是台灣50成立滿15周年,也是1993年美國第一檔ETF、連結標普500指數的「SPDR」慶祝25周年,時間倒回到2003年,台灣就在美國有十年的ETF發展經驗下,看好未來潛力因此引入ETF這類創新商品。
ETF當時在台發展可說是從無到有,不論法規或交易平台突破,無一不挑戰。主要是ETF結合傳統共同基金與股票交易特徵,比起共同基金仰賴初級市場,ETF多了次級市場需要券商造市,還有三級市場發展衍生性商品的考量;2002年寶來投信彙整各國經驗提出厚達百頁的計畫書,全票擊敗共同爭取ETF優先議約權的復華投信,邁出第一步。
寶來取得議約權後傾全集團之力,成立大專案團隊,人數最多時高達126人,下設四小組。劉宗聖擔任專案負責人,統籌與外資顧問道富銀行溝通工作,其他還有法規協商、IT建致及通路經營等三個組。交易制度建立,是金融商品發展的基礎工作。寶來四個小組中,原本規劃由法規取得優先突破,不過時任證期局前身的證管會主委的丁克華,表達希望所有法規一次到位,團隊因此轉舵採取「先挖地再拿建照」策略,由IT建置及通路行銷著手。
這些工作包括投信需要架設ETF淨值結算系統,且當時考量券商不熟悉ETF,還為此專門發展應用於ETF造市的交易軟體;在基金成立部分,效法國際建立種子基金,通路小組一一拜會各券商,最後討論出由每家券商出資2億元,成立了台灣50約40多億元的種子基金。
期間團隊還面臨SARS風暴,員工要隨時戴口罩備戰,2003年4月證管會正式發布數十條ETF交易法規時,基本準備近乎完善,確定台灣50能趕在6月上市。此時因為進度優於預期,外界反而出現質疑,甚至呼籲推遲上市,經各方協調,台灣50ETF安排6月30日上市,並舉行盛大掛牌典禮慶祝台灣金融商品開啟新里程,與台灣50同天啟動的,還包括該檔ETF自上市即可融資融券,台灣50指數期貨也在同天掛牌期交所,展現各機構努力的不易。
由於ETF具備交易便利特性,台灣50上市月餘就打開知名度,首波吸引大量機構資金進場,規模快速達到百億元。包括國安基金因面臨台股遭遇科技泡沫,借助ETF具備一籃子股票交換ETF的實物申贖機制,在低檔時買股,退場時再換出台灣50籌碼進行減碼,達到低點護盤又不在高檔影響行情的政策目標。而這樣一來一往,國安基金還繳庫110億元的獲利。之後寶來持續借鏡國際經驗,針對台灣產業發行寶電子、寶金融等產業型ETF。2009年再自香港引進跨境連結、台灣第1檔陸股ETF「寶滬深」,時點正好搭上陸股熱潮,啟動了第二波成長期。這時的ETF還新增「現金申贖」機制,不同於過去只能用股票換ETF,新開放得以同等價金申贖ETF,使國內ETF發展更多元。
台灣ETF真正爆發,則是2014年開放發行槓桿及反向ETF,這類商品因有槓桿風險,元大投信耗費更長時間來研議法規,最後確立投資人適格性的認定規則,也就是投資槓反ETF必須滿足具備衍生性商品的交易經驗;讓台灣投資人多了無需承擔衍生性商品風險,就能進行避險與擴大槓桿的工具。
元大台灣50反1是國內第一檔槓反型ETF,2017年該檔ETF一度因台股創下史上最久萬點,躍居全球最大的槓桿及反向ETF,驚豔國際。
2015年台灣又有期信類的黃金、石油ETF,也由元大投信拔得發行頭籌,推動台灣ETF進入第四波成長;去年進入債券ETF催動的第五波黃金期,國內ETF經歷這五波創新,接連破了五個千億紀錄,迄今規模跨越5,000億元大關。
現在元大投信單是ETF商品就超過30萬受益人,旗下ETF規模超過2,300億元。代表性的台灣50績效優異,更深植投資人心中,在國際市場也具備知名度,見證台灣資本市場發展
從台灣50專案負責人,到引領元大鞏固最大ETF發行公司,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針對台灣ETF市場急遽膨脹,已進入低價競爭的紅海時代,他直言,紅海仍有機會化為藍海,翻轉關鍵在於散眾化(retailization)。劉宗聖指出,過去一年債券ETF大爆發,不論發行數快速達到20多檔,或是規模衝千億元,都是台灣ETF發展15年來,前所未見。
債券ETF是創新商品,卻展現驚人的發展速度,在台灣ETF市場原有壓低管理費的殺價競爭,債券ETF因架構不同,更有殺價空間;同業間為吸引壽險大客戶,複製成功商品的速度愈來愈快,使市場對於「紅海競爭」的討論,因此更加熱烈。
劉宗聖表示,外界看ETF陷入紅海,商品其實有紅海、藍海之分,在他看來,股票類ETF發展得久,或許進入紅海,然而債券ETF發展期短,還在藍海階段,只是同業間學習曲線縮短,商品快速邁向成熟,使得債券ETF問世不久就達到高峰,面臨邊際效應遞減挑戰。
ETF市場若要重啟藍海,關鍵在於客群散眾化:擴大客戶來源。
以元大ETF來說,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自成立來,一直訴求廣泛的散戶大眾,近年在社會氣氛倡導退休理財,這兩檔ETF被視為退休利器,受益人常態性達到5-6萬人,規模穩定累積。
劉宗聖說,債券ETF來說,最大挑戰是客群集中壽險業,相對發展成熟的股票類ETF,有迫切啟動散眾化的需要。而這一困境必須透過產品創新、法規突破及教育推廣三管齊下。這也是元大投信走過15年,為何不斷致力創新及教育,因為一旦散眾基礎不足,千億元規模也可能旦夕化零。劉宗聖認為,業界對於紅海競爭的意識如果持續不足,投注心力有限:「我很擔心,台灣ETF市場從今年開始走向停滯。」
債券ETF是創新商品,卻展現驚人的發展速度,在台灣ETF市場原有壓低管理費的殺價競爭,債券ETF因架構不同,更有殺價空間;同業間為吸引壽險大客戶,複製成功商品的速度愈來愈快,使市場對於「紅海競爭」的討論,因此更加熱烈。
劉宗聖表示,外界看ETF陷入紅海,商品其實有紅海、藍海之分,在他看來,股票類ETF發展得久,或許進入紅海,然而債券ETF發展期短,還在藍海階段,只是同業間學習曲線縮短,商品快速邁向成熟,使得債券ETF問世不久就達到高峰,面臨邊際效應遞減挑戰。
ETF市場若要重啟藍海,關鍵在於客群散眾化:擴大客戶來源。
以元大ETF來說,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自成立來,一直訴求廣泛的散戶大眾,近年在社會氣氛倡導退休理財,這兩檔ETF被視為退休利器,受益人常態性達到5-6萬人,規模穩定累積。
劉宗聖說,債券ETF來說,最大挑戰是客群集中壽險業,相對發展成熟的股票類ETF,有迫切啟動散眾化的需要。而這一困境必須透過產品創新、法規突破及教育推廣三管齊下。這也是元大投信走過15年,為何不斷致力創新及教育,因為一旦散眾基礎不足,千億元規模也可能旦夕化零。劉宗聖認為,業界對於紅海競爭的意識如果持續不足,投注心力有限:「我很擔心,台灣ETF市場從今年開始走向停滯。」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將朝智能化發展轉型,從營 運面、投資面到業務面都需重新再造,費時兩年多已完成「基礎建設 」,突破過去投信以商品交易為導向的模式,改以提供配置為導向。
元大投信今年成立「智能化小組」,成員涵蓋跨部門,包含大投資 研究團隊、資訊部、財務部、風控部門、交易部門等,將發展robom anagement、robo advisor、robo trader等系列智能化營運,希望帶 領資產管理業進入AI投信時代。
劉宗聖指出,世代轉型一定會牽動組織調整,像是日前董事會通過 投資端將整合為單一團隊,由執行副總黃昭棠擔任投資長,就是初期 成果的展現。
他表示,國內投信從過去發行各類主動式商品到被動式ETF商品快 速成長,整體產業發展已臻成熟,預期接下來將面對價格戰引發的危 機,因此元大投信前年就開始計畫轉型,希望透過投資智能化的策略 有效控管成本、降低投資上對人的依賴度。
在robo manangement方面,未來預定導入成本控制、流程再造、創 新突破等三大面向的轉型工程,希望能夠建構AI智能基金經理,提升 基金操作管理效率,因此在量化投資模型的研發技術等,都已經開始 導入AI、機器學習等技術。
至於robo advisor,元大投信去年領先推出ETF AI智能投資平台, 今年也全面導入智能化模式,將服務升級為全球AI智能投資平台,除 了提供投資建議策略,更希望提供智能客服、智能業務,同時提供一 般投資人和高資產客戶差異化服務,劉宗聖強調,未來將轉以配置取 代商品導向。
元大投信也配合轉型陸續申請專利、商標權,目前已經取得八項專 利、一項商標權,劉宗聖說,元大投信15年前開始從單純的被動式商 品朝指數化發展,基金檔數早已超過百檔,勢必要再求取管理營運上 的突破,前面幾年會先從營運自動化開始的基礎建設做起,去年則開 始智能投資整合工程,進而調整資源和人員的管理。
元大投信今年成立「智能化小組」,成員涵蓋跨部門,包含大投資 研究團隊、資訊部、財務部、風控部門、交易部門等,將發展robom anagement、robo advisor、robo trader等系列智能化營運,希望帶 領資產管理業進入AI投信時代。
劉宗聖指出,世代轉型一定會牽動組織調整,像是日前董事會通過 投資端將整合為單一團隊,由執行副總黃昭棠擔任投資長,就是初期 成果的展現。
他表示,國內投信從過去發行各類主動式商品到被動式ETF商品快 速成長,整體產業發展已臻成熟,預期接下來將面對價格戰引發的危 機,因此元大投信前年就開始計畫轉型,希望透過投資智能化的策略 有效控管成本、降低投資上對人的依賴度。
在robo manangement方面,未來預定導入成本控制、流程再造、創 新突破等三大面向的轉型工程,希望能夠建構AI智能基金經理,提升 基金操作管理效率,因此在量化投資模型的研發技術等,都已經開始 導入AI、機器學習等技術。
至於robo advisor,元大投信去年領先推出ETF AI智能投資平台, 今年也全面導入智能化模式,將服務升級為全球AI智能投資平台,除 了提供投資建議策略,更希望提供智能客服、智能業務,同時提供一 般投資人和高資產客戶差異化服務,劉宗聖強調,未來將轉以配置取 代商品導向。
元大投信也配合轉型陸續申請專利、商標權,目前已經取得八項專 利、一項商標權,劉宗聖說,元大投信15年前開始從單純的被動式商 品朝指數化發展,基金檔數早已超過百檔,勢必要再求取管理營運上 的突破,前面幾年會先從營運自動化開始的基礎建設做起,去年則開 始智能投資整合工程,進而調整資源和人員的管理。
15年來指數化發展的基礎,是元大投信得以率先轉型智能化的利基 ,但隨轉型後成本有效控管與人力有效運用,也影響近年元大投信的 組織調整與人事異動,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轉型發展智能化 可降低經理人離職邊際成本,大方向轉變多少會引發人事調整,「大 船要轉彎,總有人會選擇下船」。
劉宗聖表示,導入智能不代表績效就會無敵,但是導入後可以降低 經理人更迭帶來的風險,提高基金操作風格的一致性。
劉宗聖強調,全面導入智能投資化,是希望提高績效穩定性,且可 能讓經理人可操作多檔基金或共享資源,進而達到成本控管的效果, 但這樣的轉型勢必牽動到人事組織調整,「這次元大的轉型有如大船 要轉彎,大方向的變動下,有人覺得方向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下船離 開,但部分人下船,不會影響到船的行進方向」。
他也坦言,為來持續整合勢必還會有人事的更迭,但不影響他繼續 帶領元大轉型的決心。
國內資產管理業競爭激烈,各家投信力拚自己的利基,劉宗聖坦言 ,元大投信若靠指數化發展獨大,也可以繼續下去,但同業紛紛發展 指數化商品,已是不爭的事實,等於間接稀釋元大的市占率,未來萬 一面臨價格戰廝殺,部位最大的元大投信勢必受影響,這是轉型必然 性的原因之一。
更長遠來看,劉宗聖認為,智能投資化的轉型更希望可以扭轉國內 基金產業目前只有流量沒有存量、只有熱度沒有年度的交易導向,轉 變成為配置導向;唯有真正的配置導向,才能解決大量的產品短期資 金長期化的問題,例如年金改革、人口老化引發的退休話題,就需要 提供給投資人一個橫向光譜而非單一產品。他說,智能化說穿了就是 希望把交易轉型成為配置,像是指數化商品就是很好的標的。
劉宗聖表示,導入智能不代表績效就會無敵,但是導入後可以降低 經理人更迭帶來的風險,提高基金操作風格的一致性。
劉宗聖強調,全面導入智能投資化,是希望提高績效穩定性,且可 能讓經理人可操作多檔基金或共享資源,進而達到成本控管的效果, 但這樣的轉型勢必牽動到人事組織調整,「這次元大的轉型有如大船 要轉彎,大方向的變動下,有人覺得方向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下船離 開,但部分人下船,不會影響到船的行進方向」。
他也坦言,為來持續整合勢必還會有人事的更迭,但不影響他繼續 帶領元大轉型的決心。
國內資產管理業競爭激烈,各家投信力拚自己的利基,劉宗聖坦言 ,元大投信若靠指數化發展獨大,也可以繼續下去,但同業紛紛發展 指數化商品,已是不爭的事實,等於間接稀釋元大的市占率,未來萬 一面臨價格戰廝殺,部位最大的元大投信勢必受影響,這是轉型必然 性的原因之一。
更長遠來看,劉宗聖認為,智能投資化的轉型更希望可以扭轉國內 基金產業目前只有流量沒有存量、只有熱度沒有年度的交易導向,轉 變成為配置導向;唯有真正的配置導向,才能解決大量的產品短期資 金長期化的問題,例如年金改革、人口老化引發的退休話題,就需要 提供給投資人一個橫向光譜而非單一產品。他說,智能化說穿了就是 希望把交易轉型成為配置,像是指數化商品就是很好的標的。
資產管理業人事高層異動有延續上半年頻繁更迭的跡象,據了解, 鉅亨網投顧日前董事會通過升任前策略長張榮仁為總經理,新光投信 董事長李定一則因退休卸任,將由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接任,而新 光投信總座與投資長的新人選,也可能在近期定案。
今年以來投信投顧市場高層人事異動頻繁,投信總座包括德銀遠、 未來資產、凱基、宏利、保德信、中信投信都已陸續更換,董事長方 面,繼5月富邦投顧董事長林弘立轉戰永豐投信董事長,昨天傳出新 光投信董事長李定一因為申請退休,新任董座可望由元富投顧總經理 劉坤錫接任。
而新光投信在新董事長上任後,由於上任總經理蘇英孝離職後一直 都是代理總經理,市場預期這次隨新董事長上任可能會底定總經理人 事,目前市場盛傳由過去在群益、凱基等投信有投研背景的專業經理 人出線,但未獲相關人士證實。
另外,近年發展基金平台的鉅亨網投顧,昨天也對內部發布最新的 高層人事異動,主要是前任總經理朱挺豪離職,職缺由現任策略長張 榮仁接任總經理,這也是繼前元大投信投資長楊定國年初轉戰鉅亨網 總經理之後又一高層一異動。
今年以來投信投顧市場高層人事異動頻繁,投信總座包括德銀遠、 未來資產、凱基、宏利、保德信、中信投信都已陸續更換,董事長方 面,繼5月富邦投顧董事長林弘立轉戰永豐投信董事長,昨天傳出新 光投信董事長李定一因為申請退休,新任董座可望由元富投顧總經理 劉坤錫接任。
而新光投信在新董事長上任後,由於上任總經理蘇英孝離職後一直 都是代理總經理,市場預期這次隨新董事長上任可能會底定總經理人 事,目前市場盛傳由過去在群益、凱基等投信有投研背景的專業經理 人出線,但未獲相關人士證實。
另外,近年發展基金平台的鉅亨網投顧,昨天也對內部發布最新的 高層人事異動,主要是前任總經理朱挺豪離職,職缺由現任策略長張 榮仁接任總經理,這也是繼前元大投信投資長楊定國年初轉戰鉅亨網 總經理之後又一高層一異動。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