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中油Pay以客戶行車需求出發,結合四項創新功能,舉凡加油、停 車、高速公路通行費等需求,皆能透過中油Pay一站式滿足,包含支 付體驗一鍵完成:消費者於「中油Pay」輸入個人資訊,即可即時辦 卡、一鍵綁定,申辦到綁卡5分鐘內完成,免除卡片寄送,立即消費 享優惠。點數整合回饋倍增:使用中油Pay消費,整合累積中油VIP點 數、中信紅利點數雙重回饋。刷卡儲值加油最優:中油Pay整合中油 儲值卡,加油前先儲值立即享紅利金回饋,儲值後再加油立即折抵紅 利金,消費者享即時儲值、即時回饋、即時抵用。行車資訊一站滿足 :即時油價通知、市區停車位狀況查詢/扣款、eTag國道通行費用等 行車資訊即時掌握。
此外,中油Pay也改變了加油市場經營模式,達成了放大交易、鞏 固客戶忠誠度以及跳脫降價經營模式。
中油Pay開創了先儲值再加油的新油品消費模式,創造了兩大支付 優勢。第一是突破油箱及場域限制,客戶只需打開中油Pay即可消費 並立即獲得消費回饋。第二,中油Pay預先綁定油品消費,跳脫油價 折扣競爭,有效鞏固消費者。
有媒體報導「高雄30公里沙灘不見了」,質疑台灣首座、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的填海造陸、蓋港口,產生後續蝴蝶效應。反對天然氣接收站的輿論遍地開花,頗有烽火連天的意味。為迅速滅火,中油昨日發布新聞稿反駁,「這種莫須有的指控,對於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來說,實是不可承受之重!」
中油也特別強調,隨著年底公投腳步逼近,天然氣相關議題將更受到國人的關注與討論,期盼社會各界能秉持理性並以科學為據。中油並指,全台有三分之二的天然氣由永安接收站供應,面對空汙季即將來臨,若沒有接收站支撐燃氣發電,降低燃煤發電比重,會有多少民眾承受空汙對健康的危害?
中油表示,該站1984年動工、1990年完工,早在建站前的1904年開始,北側海岸線就已出現退縮的侵蝕現象,且平均每年侵蝕1.48至3.18公尺,將高雄海岸線退縮歸因於該站的興建,「不僅有欠公允且令人遺憾」。
蔡政府規劃要提高天然氣發電的占比,以取代即將除役的核電和燃煤,因此要在桃園觀塘工業區興建三接,以分散風險,讓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增加,但遭到「珍愛藻礁」公投的挑戰。
蔡總統在國慶演說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反覆的能源政策下,持續累積經濟成長的動能」,向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公投喊話意味濃。從總統喊話到昨天經濟部反駁,也宣誓年底公投大戰攻防鳴槍起跑。
為能說服環團,經濟部讓三接再外推,三接外推方案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也將在今日首度於環保署專案小組初審,環團已表態絕對不會缺席,首次環差初審,將成年底公投的前哨戰。
經濟部昨天提出四大論述反駁藻礁公投的合理性。第一,「潮間帶藻礁全部保留,水深18公尺、離岸1.7公里海底無礁石」。經部駁斥,三接開發範圍早已大幅縮減,也只使用18年前已完成的填地,並已完全避開大潭潮間帶藻礁,但公投方僅憑一篇碩士論文的推論,即質疑「工業港海底離岸5公里皆藻礁」,且該論文調查地點,為大潭北邊的白玉藻礁而非大潭,顯然存在明確的事實錯誤。
第二,「中油已委託專家團隊實地鑽探與海床淺層地質高解析度調查」;經部表示,中油將1999年的鑽探資料,以及在2003年、2019至2021年共百餘個鑽探點岩芯資料, 委託國內多個專家團隊、運用多種調查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大潭海域在水深18公尺、約離岸1.7公里後的海底即無礁石分布,顯然公投方提案主文所依據的前提,早已存在明確的事實錯誤。
第三、「潮間帶與海底大不同,泥沙生態不是藻礁生態」;第四,「三接是能源轉型、供電穩定及減汙減煤的關鍵」。
為能在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求取平衡,經濟部提出三接外推方案,進一步避開水下礁體,觀塘工業港防波堤及碼頭堤線外推,港域水深由原先10公尺以上,外推至水深15公尺以上,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
經濟部表示,此計畫是為達成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用氣需求,以確保北部地區電力穩定供應,及配合政府2025年實現能源轉型與兼顧減碳排放目標。
對於環團所提替代方案,經濟部指出,如遷移至台北港或林口港,環評作業、填地與建站都至少需要11年,會導致北部出現電力缺口,海管與陸管布設至台北港的過程,也將產生環境影響衝擊,若移至林口港更需進行飛安審查。
欣高董事長陳建東表示,歐洲天然氣價格飆破天價,對國內天然氣 的用量並不會產生負面衝擊,因為,國內天然氣公司銷售給工業用、 商業用、或家庭用天然氣的價格,是以中油的公告為主。
他說,我國天然氣售價最高是在2014年3月的每度25.14元,最低是 2021年1到3月的11.97元,目前大約是每度12.68元,價格維持低檔, 主要是政策凍漲,加上天然氣因為具有環保優點,可完全燃燒,政策 鼓勵工廠採用天然氣,替代重油和柴油發電。
鄉村型的欣雄則以工業用天然氣營收為大宗、占比約95%,欣雄董 事長朱文煌表示,今年工業用天然氣營收沒有太大變化,因工廠稼動 率提高,「可能還有小幅成長的機會」。
朱文煌指出,由於銷售天然氣毛利固定,加上工業用天然氣又有議 價空間,因此,想要有更高的獲利,就得多角化經營,因此,欣雄除 了投入太陽能產業,也100%轉投資設立欣雄建設。
券商主管表示,觀察去年疫情爆以來,台積電發行的5年期公司債 票面利率去年上半年時還有0.55%,下半年隨市場利率一路向下,並 跌破0.5%。今年初開始美債殖利率大反彈,至3月底10年債衝高近一 倍的1.7%以上,台積電5年券票面利率也反映上揚至0.5%,第二季 美債殖利率回落,第三季又一波走高,但台積電5年券票面利率還是 停在0.5%不變,與上半年持平。
除了台積電,信用評等同樣是最高級別的AAA發債大咖,包括類公 債的台電、中油、中華電信等的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大致上也在 0.5%上下。其中第三季發債的台塑,雖然信用評等只有AA,但5年券 票面利率也僅0.46%。
券商主管指出,公司債定價的票面利率高低,主要以信用評等為基 準,第三季其他信評僅A+、A、A-等企業的5年券,較高票面利率約是 0.82∼0.85%,「基本上資金成本還是很便宜」。
去年以來公司債票面利率變動並不大,多數位在史上最低水準,或 僅略高一些。券商主管認為,除加碼投資成本很省,借新還舊尤其有 感,可省下更龐大的利息支出。
以5年券來說,信評最高等級AAA的台積電公司債,五年前票面利率 水準約1.0%,目前約0.5%,借新還舊當場現省0.5個百分點,統計 其今年來至目前為止,已發債979億元,五年下來足足可節省逾24億 元利息支出。
券商主管強調,時序進入第四季,台積電10月最新一期的公司債, 5年券票面利率略升高至0.54%,主要反應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再 度攀高至1.6%之上,預料仍是後續公司債定價的重要觀察指標。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首屆「2021數位金融獎」昨(7)日舉辦頒獎典禮,由中信金控技術長賈景光資深副總經理與中國信託銀行數位平台經營處處長何慶媛副總經理代表領獎。
中信銀行持續創新金融服務,在2020年、2021年疫情期間,為受理勞工紓困貸款案件最多的銀行,憑藉全程數位化的申貸平台,去(2020)年成功承作28萬件申貸案,中信銀行也不斷優化數位申貸流程,今(2021)年紓困貸款數位進件率更高達99%,讓民眾能更簡易、快速辦理申貸取得資金,評審團高度肯定,獲頒「數位普惠」金質獎。
賈景光表示,面對數位金融時代,金融業發展重點在創造有溫度的客戶體驗,應著眼於場景應用的發展,讓數位金融能全面地融入民眾生活。中信銀行致力整合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行動銀行Home Bank App提供近500項功能,創造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數位金融服務,客戶滿意度高達91%,奪得「數位轉型典範」優質獎。
為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中信銀行亦在分行臨櫃導入數位服務,讓客戶來行前即可線上取號並預填表單,大幅節省客戶臨櫃辦理業務時間,客戶滿意度高達90%,獲得「數位業務優化」優質獎肯定;為滿足客戶交通支付旅程,中信銀行攜手台灣中油、以中油聯名卡綁定中油Pay,讓客戶免持信用卡即可加油付款,便利又貼心的金融服務拿下「數位創新獎」優質獎。中信銀行亦因完備的資安制度,奪得「數位資訊安全」優質獎。
保險獎項方面,台灣人壽為團險企業客戶推出的手遊型「TeamWalk職場健康管理」App,提供企業以遊戲方式激勵員工揪團運動,不僅有效達成團體運動目標,還能降低企業團險成本,TeamWalk以數位科技創新團險商業模式,奪下「數位創新」金質獎殊榮。
中油公司昨(5)日盛大宣布,為慶祝「中油Pay」行動支付App註冊人數突破百萬大關,特別推出一系列抽獎活動,讓消費者共享振興經濟的果實。這次活動名為「中油Pay慶百萬、挺振興抽油金」,從10月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12月31日,期間凡是在中油體系加油站消費,使用紙本振興券或「中油Pay」支付,消費金額滿50元(含)以上,就有機會抽中加油金! 「中油Pay」自兩年前推出以來,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烈歡迎,如今註冊人數已超過百萬人次。為了感謝消費者的支持,並響應政府振興經濟的号召,中油特別準備了200萬元的加油金,設置了豐富的獎項,包括頭獎5萬元、貳獎2萬元、參獎1萬元及普獎5,000元,讓大家「挺振興」,來消費就有機會抽油金。 活動期間,消費者可使用紙本振興券購買中油指定自有商品及民生用品,如車用機油、清淨劑及洗可麗洗衣精等,也能享有優惠。中油也提醒大家,在享受消費的時光,別忘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共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活動結束後,預計於2022年1月6日舉辦公開抽獎,中獎訊息將透過「中油Pay」通知,中獎者需於1月17日前完成領獎申請。此外,中油也鼓勵消費者多使用「中油Pay」行動支付,減少接觸,享受支付優惠,既方便又安全。
中油兩年前推出「中油Pay」行動支付App,受到消費者歡迎,累積至今已超過百萬人次註冊,為回饋消費者,並響應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中油此次準備200萬元的加油金,舉辦抽獎活動,獎項包括頭獎5萬元、貳獎2萬元、參獎1萬元及普獎5,000元等,歡迎大家一起「挺振興」,來消費抽加油金。
活動期間,凡前往中油加油站使用紙本振興券消費並出示中油Pay行動會員卡供掃描,或直接使用中油Pay支付,都享有加油金抽獎機會。活動結束後,預訂於2022年1月6日舉辦公開抽獎,中獎訊息於次日透過「中油Pay」通知,中獎人於1月17日前完成相關領獎申請作業後,即可將加油金帶回家。
除此之外,使用紙本振興券購買中油的車用機油、清淨劑及洗可麗洗衣精等指定自有商品及民生用品,也可享有優惠。
中油主管提醒,消費者在振興經濟、邁向逐漸解封新生活的同時,仍請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到中油加油時也請遵守相關防疫措施,並多加使用「中油Pay」行動支付,既可減少接觸,還能享有各項支付優惠,方便又快速、利人又利己。
天然氣價格狂飆,台灣中油恐大虧!為了配合政府穩定物價的措施,中油這家台灣最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商,今年來面臨著一個不小的挑戰。根據內部估計,中油今年天然氣部門可能會出現超過400億元的巨額虧損,這與去年該部門獲利約百億元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禁為中油的獲利前景感到擔憂。 從7月份開始,我們可以看到中油每月初公布的國內天然氣價格,不斷悄悄調升。7月、8月、9月分別調漲了3%,而最新公布的10月調幅更是擴大到5%。雖然調幅與英國及歐洲相比,從去年底到現在天然氣價格已經飆漲超過五倍,但中油主管表示,這個調幅還是相對平緩的,與成本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然而,為了配合政府穩定物價的措施,中油只針對台電及民營電廠等電業用戶進行微幅漲價,對於民生及工業用的天然氣供應價格則維持凍漲。由於成本無法轉嫁,中油已經快要「撐不下去」。這種情況讓人不禁為中油未來的經營狀況感到擔憂,也讓人思考如何在保障民生和企業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營事業的重要一員,近期面臨了經濟部對其供電自給率的調整要求。由於大陸地區限電問題持續發燒,台灣政府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電力短缺,開始對國營企業提出更高的供電自給標準。經濟部指出,台電早已設計了針對尖離峰電力調度的需量反應機制,而國營事業,尤其是大型製造業,也應該透過這種機制來增加自備發電量,以確保供電穩定性。 然而,有關國營事業提高供電自給率的傳聞,主要是因應燃料成本增加的問題。但對此,國營會及相關國營事業均表示,近期並未收到提高供電自給率的指示。台電則強調,由於10月已進入空汙季,許多機組已經進行降載,當前首要任務是維持穩定供電,而非限制發電。 對於外界對台灣可能面臨限電危機的擔憂,經濟部予以嚴正駁斥。他指出,過去發生的815大停電以及今年的513、515大停電,其實與電廠發電調度有關,而非能源採購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中油公司已經透過中、長約採購策略,以及靈活的船期調度,成功完成了今年的天然氣採購,確保了供氣的穩定性。這也意味著,台灣中油在應對國際燃氣價格上漲的問題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天然氣價格狂飆,中油營運轉虧!面對全球能源市場波動,台灣中油公司近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由於天然氣及油價上漲,加上政府政策影響,中油在8月和9月營運出現虧損,前三季天然氣事業更是虧損達200億元。若第四季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中油預估今年天然氣部門虧損將超過400億元,與去年百億元的獲利相比,落差驚人。 為了配合政府穩定物價,中油在天然氣和油價方面承擔了相當大的成本。不過,由於天然氣價格已經飆漲超過五倍,成本無法轉嫁,這讓中油天然氣事業的虧損越來越重。此外,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攀高至80美元,但中油僅能小幅調漲汽柴油價格,吸收了53.35億元的原油上漲成本。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指出,美國德州冰風暴造成的電網崩潰,以及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都推升了全球天然氣價格。隨著全球對碳中和、淨零排碳的強調,天然氣需求量增加,供應不應求,價格因而飆升。張瑞宗也提醒,冬季即將來臨,取暖需求增加,天然氣價格可能再創新高,對中油來說,今年全年營運恐面臨虧損的困境。
中油表示,考量國內疫情仍影響民生及工業,為配合政府穩定物價 措施,中油在天然氣及油價營運上都承擔相當大的成本吸收責任;其 中,天然氣7、8、9月只針對台電及民營電廠等電業用戶微幅漲價3% ,10月調幅擴大到5%,但民生及工業用的天然氣供應價格仍維持凍 漲。
另,10月液化石油氣每公斤本應調漲4.6元,也因考量疫情,價格 不調漲,由中油暫行吸收,加計先前未調足之吸收金額每公斤13.3元 ,累計吸收金額每公斤已達17.9元。然而,去年底到現在天然氣價格 已飆漲超過五倍,成本根本無法轉嫁,導致天然氣事業虧損包袱一路 墊高。
此外,伴隨經濟逐步解封,布蘭特原油每桶價格一度攀高至80美元 ,惟中油在遵循亞鄰最低原則下,汽柴油價格大多僅能小幅微漲,累 計至今年8月底止,中油已吸收53.35億元的原油上漲成本。影響所及 ,中油原本上半年獲利163.45億元,8月營運由盈轉虧,單月虧損近 20億元,9月國際天然氣、原油漲勢未歇,營運再度苦吞近30億元虧 損;前三季天然氣事業虧損已達200億元,導致整體營運獲利縮水至 百億元水準、僅約130億元。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分析,美國德州地區今年2月發生罕見冰風暴, 造成德州電網大崩潰,引發大停電,現在大家都擔心如果今年底或明 年初再發生極端氣候,可能發生能源危機;加上俄羅斯是歐洲大陸主 要天然氣供應商,過去一年,俄國因本身需求增加,輸出到歐洲天然 氣數量減少,推升天然氣價格。
尤其,現在世界各國都在講碳中和、淨零排碳,要從污染較高的燃 煤發電,轉成燃氣發電,需求量一下子轉進來,諸多因素造成天然氣 嚴重供不應求,價格直線飆升。
張瑞宗擔憂地說,接下來進入冬季,取暖需求增加,天然氣價格會 飆到什麼程度還有得瞧。倘若天然氣漲勢持續,中油天然氣部門恐虧 超過400億元;加計油價因亞鄰最低原則限制,持續緩漲,今年全年 整體營運恐面臨虧損窘境。
產業人士分析,台灣本身不產油也不產天然氣,台灣有98%的能源是仰賴進口。最近不論國際天然氣、煤炭、原油價格齊漲,而且漲幅相關可觀,台灣電價、油價、天然氣價卻還在凍漲,大家可能輕忽能源危機已經逼近的風險。
傳經濟部最近下令,要求國營事業配合提高供電自給率,以增加台電的電力調度彈性,而且設下超高標,尤其是營運規模最大的中油、中鋼首當其衝。
據傳,中油最近送出一份自給供電計畫書,已經列出所有能供電的最大容量,卻仍被經濟部打回票,顯示國內供電吃緊情況可能比想像嚴重。
對此,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目前中油桃園廠和大林廠都有建置鍋爐,透過蒸氣發電,雖然還沒辦法達到自給自足,但桃園廠目前供電自給率已來到40%-50%,大林廠也有20%上下。
未來中油有計畫,也會持續擴建鍋爐以增加供電自給率,但因為相關建置牽涉到製程設備改變等,必須經過環評或環差,曠日廢時,沒辦法馬上執行或實現。
至於位在桃園龜山的國光電力,為中油的轉投資,與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及日本關西電力共同合資成立,中油持股比例約45%。不過該電廠所發電力,主要是賣回給台電,不牽涉中油本身的供電自給率目標。
至於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長期來關注節能減排問題,中鋼高爐煉鋼除了回收焦爐熱氣外,同時設計完善的汽電共生系統,目前中鋼汽電共生占總用電量比重高達60%以上,持續朝70%的高目標邁進,再加上太陽能發電以及未來的離岸風電、風場開發,中鋼用電自給率會持續向上提升。
翁朝棟指出,發展綠能已是國家重要政策,台灣不斷降低燃煤發電,改用天然氣,雖然成本稍高,但對環境相對友善。他指出,中鋼高爐煉鋼過程產生大量的熱能及蒸氣,完整的汽電共生系統使用電自給率達到60%,進一步朝70%前進,此外興建太陽能發電,優先供應中鋼廠區以及行政區使用。
中油是國內最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商,從7月開始,可以看見中油每個月初公布的國內天然氣價格,悄悄調升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售價,7、8、9月各調漲3%,最新公布的10月調幅再擴大到5%。
不過中油主管表示,這個調幅比起英國及歐洲,從去年底到現在天然氣價格已經飆漲超過五倍,相對平緩許多,離成本有很大一段差距。尤其為了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措施,中油只針對台電及民營電廠等電業用戶微幅漲價,對於民生及工業用的天然氣供應價格仍然維持凍漲,成本根本無法轉嫁,已經快要「撐不下去」。
對於傳出有意因為燃料成本增加而要求提高供電自給率。國營會及所屬國營事業則表示,近期並無收到該指示。台電則回應,10月進入空汙季後,許多機組都已經降載,因此目前首要任務是維持穩定供電,非限制發電。
至於外界解讀,要求國營事業提高發電自給率,凸顯國內因燃料成本高漲而有供電缺口,台灣可能正面臨同樣的限電危機。
經濟部嚴正駁斥並表示,有關天然氣供應,中油公司已透過中、長約採購布局為主,短約及現貨為輔的採購策略,以及靈活的船期調度,完成今年的天然氣採購,力保供氣穩定。
據了解,包括台灣在2017年發生的815大停電,以及今年513、515大停電,皆與電廠發電調度有關,並非能源採購不足問題。
台灣中油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差案正式送件環保署,即將進入環評審查階段。這項關鍵的能源項目,對於台灣能源轉型政策具有重大意義。若環評順利通過,預計一至二個月內即可完成審查流程。然而,12月18日將舉行的藻礁公投、核四商轉公投等案,可能為能源政策帶來變數。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除了發展綠能,還強調「增氣減煤」,即將既有燃煤電廠轉型、擴增燃氣機組。國發會也計劃將台灣天然氣安全儲存量從目前的七天提升至14天,而中油第三接收站的角色顯得更加重要。 環保署已證實收到中油三接環差案補件,將展開排案審查。環差案將經過專案小組初審和環評大會決議。根據過往經驗,若環評進行順利,整體流程最快一至二個月可完成,但若分析不夠完整,可能會延長。 為回應民間對藻礁和保育類動物保護的關注,行政院於今年5月公布三接替代方案,規畫將工業港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並增加二年半工期及150億元預算。經濟部須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日前因環境衝擊分析不完備,一度被要求重新補件。目前已於9月中旬完成資料補足及繳費,等待環評程序開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政府已推出替代方案,年底仍將面對藻礁公投的挑戰。公投要求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若公投通過,三接替代方案將成未知數。藻礁公投原定於8月舉行,但受疫情影響,已延至12月18日舉行,同日還將舉行核四商轉公投,對增氣減煤、非核家園等能源政策帶來變數。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強調,環評審查將依照法定時程進行,無論未來公投有何變數,環保署都將尊重環評委員的權限。
政府近年力推能源轉型,除了綠能之外,還要「增氣減煤」,將既有燃煤電廠轉型、擴增燃氣機組;同時國發會亦有意將我國天然氣安全儲存量,從目前的七天拉高至14天,中油三接的角色變的格外重要。
環保署證實,已經收到三接環差案補件,未來將展開排案審查。環差案將先由專案小組進行初審,再進到環評大會進行決議;依照過去環評經驗,若進行順利,整體審查流程最快要一至二個月可完成,但如果分析不夠完整,整體期程可能會更久。
由於三接案傳出可能影響當地藻礁、保育類動物的疑慮,為回應民間訴求,行政院於今年5月公布三接替代方案,規畫將工業港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並增加二年半工期,以及150億元預算。
為朝替代方案發展,經濟部須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日前一度因為環境衝擊分析不完備,被要求重新補件。經濟部官員證實,已經在9月中旬將環保署所要求的資料補足,並完成繳費,接下來就等審查程序正式開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政院已推出三接替代方案,但今年底仍將面臨藻礁公投的挑戰,公投將要求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若屆時通過,三接替代方案也將成未知數。
藻礁公投原訂於今年8月舉辦,但受到疫情影響,中選會已公告延至12月18日舉行,同日還有核四商轉公投,都為增氣減煤、非核家園等二項既定能源政策帶來變數。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強調,環評審查有一定的流程,無論未來公投有何變數,環保署既然已經收件,就會依照法定時程排案審查,未來亦尊重環評委員審查的權限。
台灣中油近期面臨著全球油價波動的影響,為應對市場變化,進行了一波價格調整。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對亞洲客戶的原油售價調降,台灣的油價也跟著調整。為了維持競爭力,中油、台塑化及化汽等企業不約而同將汽、柴油價格小幅下調,其中柴油價格的降幅較大。 根據調整後的價格,中油92無鉛汽油每公升售價為28.1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9.6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5.4元。而台塑化在13日凌晨1時起,汽、柴油價格也進行相應調整,其中92無鉛汽油每公升售價為28.1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9.5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5.2元。 此外,美國能源部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也指出,由於新型病毒的影響,經濟增長預期有所下調,這也對原油價格產生了壓力。預計2021年西德州原油均價將下調至每桶65.69美元,而2022年則將繼續下跌至每桶62.37美元。布蘭特原油的均價也將在2021年下調至每桶68.61美元,但2022年則維持在每桶66.04美元的預估值。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1元、95無鉛汽 油每公升29.6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5.4元 。
台塑化13日凌晨1時起,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1元 、95無鉛汽油每公升29.5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超級柴油每 公升25.2元。
美國能源部發布「短期能源展望」指出,因變種病毒的肆虐,對經 濟增長預期有所下調,預估2021年西德州原油均價下調0.24美元,至 每桶65.69美元;2022年西德州原油均價預估續跌至每桶62.37美元。
另,2021年布蘭特原油的均價預估下調0.1美元,為每桶68.61美元 ;2022年布蘭特原油均價則維持每桶66.04美元預估值。
「藻礁暨海洋生態館」由桃園市政府規劃,計劃在台灣海洋大學桃 園觀音校區、海洋創新育成基地興建,由桃園副市長高安邦、台電總 經理鍾炳利、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及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共同簽署 合作意向書。
李順欽表示,桃園沿海擁有全國最大、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地形,「 藻礁暨海洋生態館」興建完工後將提供家庭、學校團體參訪,讓民眾 親近與認識海洋生態,加強民眾對藻礁與海洋生態的認識與關心,落 實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
中油強調,為對環境生態更友善,興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 採行外推方案,不浚挖、不填地、不影響大潭藻礁區完整生態,未來 將會持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堅守對環境的重視及環評承諾,以實際 行動保護藻礁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