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股上周在多數亞股中獨樹一幟,外資買超達9.76億美元,成為亞股單周冠軍。這波台股的強勁表現,除了因為農曆春節假期後的休生養息外,還與MSCI對台股的指數調整有關。摩根亞太入息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以及中國股市表現佳,都是推動亞股表現的主要因素。而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則強調,台股與美國及國際景氣密切相關,隨著美股上漲,台股投資情緒也隨之增溫。葉鴻儒還提到,台股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值,加上高殖利率優勢,吸引了國際資金回流。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吳胤良則提醒,操作上仍需關注國際政經局勢、新台幣匯率以及外資動向。
上周MSCI公布調高台股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MSCI新興亞洲指數占比,激勵台股單周收紅1.3% 。
今年來,南韓以37.99億美元累計買超最多,越南和台股二地股市買氣最長,其中,台股以27.95億美元累計買超緊追在南韓之後。外資對東協股市雖然進出金額不大,但今年以來,東協主要股市普遍有3%以上漲幅,表現不俗。
摩根亞太入息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近期牽動亞洲投資氣氛因素有二,一是中美貿易談判進行順利與否,其次則是中國股市表現。最近這二項因素都傳出佳音,帶動亞股2019年至今股市表現漲多跌少。尤其經歷去年修正,便宜價位吸引外資回流,不論從東北亞的台韓到東協國家,台灣和南韓均繳出3%至7.5%不等漲幅,東協的越南和菲律賓也有5%以上的水準,顯示投資信心回流。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指出,台股與美國、國際景氣高度連動,隨美股彈升,特別是納斯達克指數大漲激勵,帶動台股投資情緒再度增溫,站穩萬點行情之上,有利多方熱度持續。台股整體基本面較過去更為紮實,且目前台股本益比僅12.8倍,尚不到15年長期平均值的13.8倍,且市場預估台股擁有約4.6%的高殖利率優勢,這個水準在亞股中數一數二,更加強化國際資金回補台股意願,替多方增添資金活水。
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吳胤良表示,台股本波自谷底已累積相當反彈,櫃買指數表現優於加權指數,但考量目前仍處財報相對空窗期,市場籌碼面穩定,期選指標也相對偏多,且在去年高獲利下,台股具備高配息能力,仍可為台股表現提供支撐,惟操作上仍須留意國際政經局勢、新台幣匯率,以及外資動向。
台灣金融市場豬年開市,投資氣氛一片樂觀,許多投資人紛紛尋找投資方向。摩根投信分析師指出,雖然近期市場表現亮眼,但美中貿易戰和地緣政治風險仍然存在,投資者需謹慎操作。摩根投信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廣納股、債、REITs、可轉債等多重收益策略,進行靈活的持股配置,以應對市場波動。 摩根投信多重收益型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變數多,美中貿易戰和油價變動等因素,讓投資者難以捉摸。在這樣的環境下,多重收益型基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投資選擇。陳若梅指出,多重收益策略自2009年以來,在MSCI全球指數累積跌幅超過10%的六次市場波動中,平均跌幅僅約8%,顯示其穩健的投資風格。 陳若梅進一步解釋,多重收益策略的優勢在於其資產配置的高度多元分散。這種策略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資產間的相關係數差異,進行靈活的資產配置調控,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就像將雞蛋分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即使一個籃子掉落,其他籃子仍能保持穩定,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摩根多重收益型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詭譎多變,近期受惠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出現正面訊息,加上美國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良好和油價反彈,激勵美股四大指數大漲,惟市場變數仍多,導致投資人無所適從,深怕選錯標的、買在錯的時點,因應豬年開局的投資機會和風險,真正做到資產多元分散的多重收益型基金提供一個投資好選擇。
整理多重收益策略於2009年來六次MSCI全球指數累積跌幅超過10%期間,陳若梅說,多重收益策略平均跌幅僅約8%,甚至不到股市平均跌幅20%的一半,顯示多重收益策略因布局於全球收益型資產,廣納股票、債券、REITs、特別股、可轉債等多元收益性資產,透過全球及個別標的分散投資,避免布局過度集中的風險。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也因為該策略持有資產高度多元分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資產間彼此相關係數的差異,靈活調控資產配置,好比將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裡,整體投資組合波動風險可有效下降。
台灣金融市場近期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投資人普遍對於市場的未來走向感到憂心忡忡。然而,摩根投信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提出,雖然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疑慮,但多數經濟專家仍認為全球經濟處於末升段,並建議投資人採取多重資產分散投資策略,以降低風險並兼顧收益。 摩根投信指出,美國企業去年第四季的財報超過7成優於預期,而中國大陸的GDP年增率也有6%以上,這些數據都顯示全球經濟基本面並未陷入衰退。然而,由於中美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市場波動性增加,投資人應該降低對單一資產的依賴,轉而尋求多元布局。 摩根投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強調,美國企業獲利動能逐漸趨緩,加上中國大陸宏觀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導致全球籠罩著景氣衰退的陰影。但實際上,美國企業去年第四季的財報表現強勁,中國大陸經濟增速也維持在健康的水準。 根據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86%的經理人不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並普遍認為目前景氣循環處於末升段。但歐陽渭棠也提醒,金融市場的波動將成為常態,投資人應該以降低波動為優先,並從單一資產轉向多重資產。 台灣投信市場對於多重資產基金的興趣日益增長,去年基金規模年增率高達239%,並已連續4個月創下新高。這一現象反映了投資人對於分散投資風險的關注。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則認為,消息面的影響讓資產波動日漸加劇,不過在市場波動修正後,投資價值已經浮現。他建議投資人可以期待今年權益型資產的表現,並選擇抗震跟漲的商品來應對這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時期。
全球投資氣氛變得好,股債資產價格都開始上漲啦!專家說,今年各種資產的輪動會更快,如果想要搭上這波漲勢,但又擔心市場會有波動,那麼就可以考慮用高息股加上積極主動調整投資組合的多重資產策略,這樣就能夠參與全球上漲的動能。最近,摩根投信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去年第4季大跌了13.7%,但今年來已經上漲了5%,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都一起上漲。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聯準會(Fed)放出鴿派訊息,讓全球風險資產有機會翻身。安本標準投信的投資長彭炫通說,2019年帶動風險資產表現的關鍵有三個:Fed、川普和中國,其中美國就佔了兩個。 現在美國經濟還沒有惡化到要停止升息,但上一季市場的劇烈波動讓Fed主席鮑爾不得不放緩升息步調。美國政治局勢不穩定,Fed溫和升息和川普希望與中國達成共識,這些都有助於減少股市壓力。彭炫通認為,隨著美國升息進入下半場,股債齊漲齊跌是正常現象,去年以來市場走勢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摩根多重收益型產品經理陳若梅強調,在波動加劇的投資環境中,市場容易有大漲大跌。如果投資人想要參與漲勢,可以選擇高息股,並搭配多重資產,這樣可以為資產打造雙重保護,透過股息和債息收益,讓投資更加安心。數據顯示,高息股在波動度和跟漲抗跌能力上都比一般股票要好。五年年化波動度來看,MSCI全球高息股指數約9.5%,低於同期MSCI全球指數的10.2%,這意味著在市場震盪時,高息股更能發揮穩定資產的作用。
【台北訊】哇塞,台股昨天的表現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你知道嗎?因為MSCI(明晟)的最新季度權重調整,台股在全球新興市場、全球標準型及亞太(除日本)三大指數都獲得了調升,這個好消息讓台股上漲93點,收盤逼近10,100點大關呢!這次調整後,估計有數十億至上百億元的資金回流,對台股行情可是大有幫助啊! 金管會預估,這次調升後,台股將新流入1.27億美元,約新台幣39億元。MSCI將台股在全球新興市場、全球標準型及亞太(除日本)三大指數權重,各上調0.03個百分點、0.01個百分點及0.02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1.02%、1.31%及12.78%。而且,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還新增了上海商銀,真是好上加好! 對於這次調升,外資分析師表示,雖然陸股是最大贏家,但台股並未被調降,反而獲得調升,這對台股來說可是個大利好。摩根亞太入息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台股此次是連續四季調降後轉升,這顯示出台股價值正在浮現。而且,今年來外資已經結束去年賣超的趨勢,累積買超592億元,這也反映了買盤態度轉佳。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台股表現亮眼,但還是有些小問題需要注意。像是陸股的影響力在增加,台股有點被邊緣化的感覺,所以長期來看,台股還是得提升籌資表現。而且,MSCI台灣指數新增了上海商銀,成分股增加到87檔,這也是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啊!
摩根投信最新報告指出,台股在MSCI明晟季度權重調整中獲得微幅上調,外資將增加39億台幣水位。不過,外資圈對此並不感到太過驚喜,他們的焦點放在兩個層面:一是大陸上證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占比提升進度,二是中美貿易戰對資金的警覺性提升。雖然台股本次獲得調升,但大盤的強勁表現與亞股全面上漲有關。外資券商研究部主管表示,台股前幾次權重調降後,指數反應並不激烈,此次調升幅度微小,主要是開紅盤氣勢以及亞股、美股期貨電子盤的揚升所帶動。 台股權重調升的原因有三:一是去年第四季台股表現不佳,但其他市場也普遍不佳,並非台股獨一無二;二是國際資金尚未緊縮,台股流通性無虞;三是多數研究機構對台股企業今年獲利成長性的預期,仍有3至8%的空間,前景並未大幅變化。元大摩台基金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本次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新增一檔,無剔除,台股自由流通市值微幅上升,使台灣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上升至11.02%。 摩根投信還強調,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中,終結連續四個季度的調降,並且加權指數已經站穩萬點大關之上,這對台股的多頭走勢有加分作用。然而,對於5月的半年度和8月的季度調整,MSCI明晟可能將上證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比重從現行的5%提升至20%,這對台灣和南韓股市可能是不利因素。保德信投信投資長唐雲益預估,A股將吸引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的被動式資金,對陸股後市有利,但對台股可能產生資金排擠效應,需要謹慎看待。
摩根投信指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去年第4季大跌13.7%,今年以來卻已上漲5%,且成熟與新興市場全都上揚,主要是因為美國聯準會(Fed)釋出鴿派訊息,激勵全球風險資產扭轉乾坤。
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表示,2019年引領風險資產表現的關鍵因子有──Fed、川普與中國,其中美國就占兩個。即使目前美國經濟尚未惡化到停止升息,但上一季市場劇烈波動也讓Fed主席鮑爾釋出放緩升息步調訊息。美國政治局勢不穩定,Fed溫和升息及川普希望與中國盡快達成共識,都有助減少股市壓力。
彭炫通認為,隨著美國升息進入下半場,股債齊漲齊跌是正常現象,去年以來市場走勢就已充分印證。透過多重資產策略來避開市場波動,持續掌握經濟成長商機。摩根多重收益型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在波動加劇的投資環境,市場容易大漲大跌。投資人如果想參與漲升行情,不妨選擇高息股,搭配多重資產,替資產打造雙重保護,透過股息及債息收益,投資更安心。
統計顯示,高息股不論在波動度或跟漲抗跌能力,都優於一般股票。五年年化波動度來看,MSCI全球高息股指數約9.5%,低於同期MSCI全球指數的10.2%,代表市場震盪時,高息股較能發揮穩定資產的功效。
法人表示,MSCI調整權重後,粗估此次有數十億至上百億元回流,可望持續加持行情;金管會則預估這次調升後,依據被動式基金估算,台股將新流入1.27億美元,約新台幣39億元。
MSCI(明晟)此次將台股在全球新興市場、全球標準型及亞太(除日本)三大指數權重,各上調0.03個百分點、0.01個百分點及0.02個百分點,分別來到11.02%、1.31%及12.78%;並於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新增上海商銀,無剔除個股,最新權重,全球將於2月28日收盤後生效,台股因2月28日休市,預估將在2月27日尾盤反映。
外資分析師表示,MSCI最新公布結果,陸股仍是最大贏家,權重調升最多,特別的是,台股並未被調降,反而向上調升,競爭對手南韓則遭MSCI「雙降」,粗估將有數十億至上百億元的資金回流,有利開年來的行情續昂。
元大摩台基金研究團隊統計,MSCI追蹤資金前茅的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陸股獲調升0.26個百分點,排行第一,南韓被下調0.12個百分點,調降最多,另外在亞太(除日本)指數也被調降。台股主要是MSCI台灣指數整體的自由流通市值上升,因此獲得上調。
摩根亞太入息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台股此次是連四季調降後轉升,凸顯出台股價值浮現。事實上,今年來外資終結去年賣超趨勢,迄今累積買超592億元,便反映買盤態度轉佳。
摩根投信進一步以新興亞洲、歐非中東及拉丁美洲等三大新興區域統計,新興亞洲連12季都被調升,此次再增0.13個百分點,於新興市場指數權重達到73%,足見亞洲投資前景更受青睞。
法人指出,亞股低估值、高殖利率,是吸引資金關鍵,台股高股息早已出名;不過陸股影響力俱增,台股仍有邊緣化疑慮,長期仍須提升籌資表現。個股而言,MSCI台灣指數新增上海商銀,成分股將增加到87檔。
外資券商研究部主管說明,前幾次台股權重遭調降後,指數反應並 不激情,這次季度調整雖調升、然幅度微小,介於0.01∼0.03個百分 點之間,因而研判台股的大漲主要是延續開紅盤氣勢,加上亞股、美 股期貨電子盤同步揚升所帶動。
台股權重之所以能獲得調升,法人歸納,主要原因有三:1.台股去 年第四季表現不佳,但其他市場也不好,並非台股獨弱。2.國際資金 尚未緊縮,台股的流通性無虞。3.多數研究機構對台股企業今年獲利 成長性的評估,仍有3∼8%左右,前景並未大幅翻轉。
元大摩台基金研究團隊進一步說明,本次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新增 一檔、無剔除,台股整體自由流通市值微幅上升,使台灣在MSCI全球 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由原先10.99%,上升至11.02%。
另外,台股在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小升0.02個百分點,至12. 78%;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30%%升至1.31%,增加0.01個 百分點。
摩根投信表示,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亞洲除日本指 數,終結連四個季度調降,配合加權指數站穩萬點大關之上,對於台 股多頭走勢有一定加分作用。
放眼5月的半年度、8月的季度調整,MSCI明晟可能將上證A股於MS CI新興市場指數的納入比重由現行的5%,提升至20%,對於在MSCI 新興市場權重占比高的台灣與南韓股市,為不利因素。保德信投信投 資長唐雲益評估,屆時A股將吸納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的被動式資金 ,料將有利陸股後市,對台股的資金排擠效應,不得不慎。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說明,美國企業獲利 動能趨緩,加上大陸宏觀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導致全球籠罩景氣衰退 疑雲,其實,美國企業去年第四季財報超過7成優於預期,此外,大 陸經濟增速即便放緩,GDP年增率也有6%以上,顯示全球景氣並沒有 反轉向下,經濟基本面依然健康,並沒有陷入衰退的跡象。
根據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86%的經理人不認為今年全球 經濟會陷入衰退,反而對於目前景氣循環處於末升段具有高度共識, 惟金融市場波動大增已是不爭的事實,以去年12月來看,向來表現平 穩的成熟市場竟有1/3以上時間,單日漲跌幅超過1%,看來市場波動 將常態化。
全球景氣放緩已陸續反應在金融市場上,歐陽渭棠表示,國際不確 定因子仍多,包括中美貿易談判及英國脫歐等非經濟因素,金融市場 震盪劇烈難以避免,資金布局以降低波動為優先,從單一資產轉向多 重資產趨勢鮮明。
觀察國內投信發行的多重資產基金,去年基金規模年增率高達239 %,並已連續4個月創下新高,可見多重資產基金已成當今投資顯學 。
摩根投信表示,去年在政治面發展、單一國家體質問題及貿易戰壓 力拖累下,新興市場經濟表現落後受惠財政政策刺激的美國,但主要 經濟數據表現錯綜,加上近期貿易談判陷入攻防戰,短期市場的不確 定性難解,可能會隨消息面影響市場走勢,建議投資人宜以多重資產 因應。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消息面的影響對資 產波動日漸加劇,讓投資人卻步,不過全球金融市場在歷經去年第四 季的波動修正後,投資價值已浮現,今年權益型資產表現值得期待, 不過貿易戰等外在變數還是牽動著投資氛圍,抗震跟漲的商品相當適 合這個機會風險並存的時期。
台灣投資市場再掀熱潮!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去年規模大幅飆漲,成為募集新主力。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公布數據,去年底目標到期債券型規模已達1,419億元新台幣,一年內爆增千億元,成長幅度驚人達333%。其中,瀚亞投資推出的「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引發熱烈詢問。 這款基金搭載獨創出場機制,讓投資人能夠在風險控制下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瀚亞投資強調,目標到期債券具有較高債息收益,且債券評等多為投資等級,吸引眾多零售投資者和法人、高資產客群。不論景氣循環如何變動,國際退休金和法人大戶對於債券部位配置的需求不減反增,而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提供了更親民、多元的投資選擇。 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杜振宇解釋,這款基金具有三大特性:1. 持有到期不擔心價格波動,債息再投資累積;2. 布局落點明確,資金掌握度高,持有到期還本;3. 違約或下市時,享有優先順位補償。杜振宇認為,選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具有較高彈性,投資門檻低,收益目標清晰,對於小資族和保守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MSCI全球指數自2018年修正逾一成,目前本益比不僅來到五年來低點,更低於過去30年歷史平均值;此外,MSCI新興市場股市去年重挫逾16%,最新本益比亦來到逾兩年來的絕佳入場點。不少資金回流新興市場,觀察元月來前十大強勢指數,報酬均有6%以上,尤其是去年相較弱勢的新興市場更是漲幅約一成。
陳若梅分析,近期金融市場投資氣氛雖明顯回暖,惟隨各國貨幣政策轉向緊縮,過去低波動時代將逐步退場,未來股債波動度預期往長期均值靠攏,短線市場下行風險事件仍在,面對未來波動逐漸攀升的環境,陳若梅建議,現階段不妨透過多元分散配置全球各類收益型資產,利用資產間相關性差異,來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風險,採取主動式管理,穩健安度市場潛在波動升溫。
陳若梅強調,透過多重收益策略,整體波動度能降至6%,僅有成熟股市的一半,更只有新興市場股市的1/3,與新興市場債及高收益債相差無幾,是現階段讓資產持盈保泰的好選擇。
【金融新聞】 近年來,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全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去年第4季的展望卻從雲端墜落,讓不少投資人緊張不已。不過,根據美銀美林證券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今年元月科技產業的配置已快速反彈至23%,顯示市場對未來的期待。
這份調查結果來自全球177位基金經理人,代表約4,940億美元資金流向,對投資人來說,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雖然數據有所回昇,但法人仍提醒投資人,後市波動仍然頗大,建議以多重資產配置來降低風險。
美銀美林證券指出,去年第4季美國科技股領跌,美中貿易摩擦也讓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降低。不過,隨著市場波動的修正,全球金融市場開始關注投資價值是否已經浮現。
群益投信分析,市場在經過一季的拉回整理後,從總經、金融、企業獲利等面向觀察,正向看待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權益型資產今年表現。他們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仍可望呈現3%以上的溫和成長。
摩根投信則強調,在不確定環境下,投資人應該選擇能夠抗震跟漲的商品。透過股、債、匯多元資產布局,有助於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也提出建議,他指出,10年期與2年期美債殖利率利差仍為正數,經濟轉為衰退的可能性還較低。此外,VIX恐慌指標衝高後回落,市場利空已相當程度反應。
徐煒庠進一步指出,股市評價面已修正,經濟仍維持強勁,投資人可將美高收、可轉債及特別股納入投資組合,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在年初(1/4~10)針對全球177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這項調查代表約4,940億美元資金流向,因而極具參考性。配置比率降低,代表愈來多愈多基金經理人不看好,甚至可能變成負數。
去年第4季美國科技股領跌、美中貿易摩擦更打壓市場對風險性資產偏好,消息面的影響對資產波動日漸加劇,讓投資人卻步,不過,全球金融市場在歷經去年第4季的波動修正後,市場關注投資價值是否已經浮現。
群益投信表示,市場在經過一季的拉回整理後,從總經、金融、企業獲利等面向觀察,正向看待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權益型資產今年表現。從總經面來看,全球經濟成長率仍可望呈現3%以上的溫和成長。而美國製造業ISM短線雖有回落,但仍在50榮枯水位以之上,且就業及薪資情況良好,也可望支撐消費。
就消息面來看,一般認為,3月前若中美能就貿易爭端達成協議,全球經濟及股市將回歸基本面。不過,貿易戰等外在變數還是牽動著投資氛圍。
摩根投信表示,在不確定環境下,能夠抗震跟漲的商品相對適合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時期。透過股、債、匯多元資產布局方式,將更有助於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再觀察金融面,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10 年期與 2 年期美債殖利率利差仍為正數,代表經濟轉為衰退還言之過早,加上VIX 恐慌指標衝高後回落,顯示市場利空已相當程度反應,在美國央行可能暫停升息,中國央行也放水降準下,金融緊縮壓力獲得一定程度舒緩。最後從盈餘面觀察,2018年美國企業盈餘年增二成,但美股卻下跌6%,今年預估盈餘年增率仍可達8%~10%。
徐煒庠進一步說,股市評價面已修正,而經濟仍維持強勁,可將美高收、可轉債及特別股納入投資組合,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近期市場動向分析,摩根投信看多新興市場投資機會
【台北訊】根據最新市場調查,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元可能走弱,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一個利多消息。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這將有利於新興市場債券和匯率的上揚。
雖然今年全球股市表現亮眼,但經濟放緩的風險也在增加。美銀美林債券及外匯經理人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經理人不預期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但近六成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放緩的可能性偏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殖利率曲線趨平的預期出現了轉變。調查發現,預期殖利率曲線趨平的經理人比率從上個月的30%下滑到本月的7%。
對於全球經濟成長前景的擔憂也反映在資產配置上。經理人增加了現金持有,並下調了美股及歐股的比重。然而,新興股市的淨加碼比重卻逆勢上升,成為最受青睞的區域。
林雅慧強調,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溫和言論對市場起到了安定作用,預期今年多數新興國家經濟將微幅放緩或持穩,企業獲利預計仍有約10%成長率。
摩根投信特別看好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認為台灣、南韓與東協區域可能因轉單而獲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情緒持正面看法。
美股及全球股市開年以來走高,高收益債及新興債同受激勵。美銀美林債券及外匯經理人調查,高達八成六經理人不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但有六成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放緩的可能性偏高,也是2008年9月金融風暴時期以來的最高。
另外,未來12個月通膨預期也出現明顯降溫,同步衝擊短天期殖利率曲線的上揚力道,讓經理人對於殖利率曲線趨平的預期出現拐點,預期殖利率曲線趨平的經理人比率從上個月的30%下滑到本月最新調查的7%。
對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擔憂情況也反映到資產配置上,經理人增加現金持有3個百分點至38%,下調美股及歐股的比重,美股下滑5個百分點至淨加碼1%,歐股也下滑4個百分點到淨減碼11%。但新興股市的淨加碼比重逆勢攀升11個百分點來到29%,為各區域股市中最受青睞,英國股市則在退歐進展膠著影響下,持續為減碼重心,淨減碼38%。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溫和言論安撫市場擔憂,預期今年多數新興國家經濟走勢較去年微幅放緩或持穩、企業獲利仍有約10%成長率預估;在美國成長動能回復到較為正常水準下,整體新興市場相較成熟市場的經濟成長率差距有望擴大、企業獲利動能也將超越成熟市場,加以新興股市評價水準已遭大幅壓縮,隨著變數釐清評價水準應能獲得修復,評估新興股市今年將有所表現。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去年下半年市場雖受雜音干擾而大幅拉回,卻讓亞洲等新興市場出現投資機會,特別是聯準會已經明言今年貨幣政策偏鴿,讓市場預期升息循環漸入尾聲,同時壓抑美元未來走勢,外部壓力逐步緩解,再配合中國官方政策利好態度明確,將有利新興市場投資情緒。當中又最看好中美貿易問題造成全球供應鏈衝擊下,部分國家可能受惠轉單,例如亞洲的台灣、南韓與東協區域。
台灣金融市場新聞:摩根投信再創佳績,新興市場基金吸金超過23億美元
【台北訊】剛剛結束的這一周,全球股市資金流向顯示新興市場的吸金能力強勁無比。根據市場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在2019年的首周就吸引了23.25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是自去年三月中旬以來的最大量單周淨流入。而拉丁美洲和歐非中東等區域型新興市場基金也分別獲得了2.01億美元和0.11億美元的小幅淨流入。
對此,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國際資金在假期過後陸續回歸,並在看好新興股市估值回升的潛在投資價值下,一開年就積極投入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總金額超過23億美元。陳若梅進一步分析,雖然經濟增長持續,但成長速度可能不如過去那麼強勁。加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逐漸緊縮,以及短線市場下行風險事件仍存,她建議投資者以多重收益型基金作為投資工具,這樣既能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健度,也不會錯過全球投資的機會。
陳若梅強調,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多重收益型基金能夠在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同時追求投資回報。這種基金類型適合那些尋求平衡投資風險與回報的投資者。摩根投信作為台灣知名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其產品線豐富,不僅涵蓋了新興市場基金,還有其他各種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總結來說,摩根投信在2019年的開局就顯示了強大的吸金能力,這也反映了市場對新興市場投資的信心。在未來,摩根投信將繼續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國際資金於假期過後已陸 續歸隊布局,並在看好新興股市估值回升潛力投資價值下,一開年便 積極敲進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超過23億美元。陳若梅分析,經濟雖仍維 持增長,惟成長速度恐不若過去往強勁,加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逐步 趨緊,及短線市場下行風險事件尚存,建議以多重收益型基金介入, 除強化投資組合穩健度,同時不錯過參與全球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