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元科技公司新聞
台泥集團旗下中橡重要轉投資的能元科技,近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董事長張安平在集團法說會上透露,由於產品尚未到位,二階段擴廠計畫已暫緩。中橡首季稅後純益達7.9億元,雖然較去年第4季倍增,但比去年同期略微衰退4%。面對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外界期待能元科能夠為公司帶來新動能。 在法說會上,能元科總經理薛人禎低調表示,公司目前正處於成長陣痛期,獲利去年第3季達高峰後,最近兩季出現下滑。張安平坦承,客戶要求未變,但公司自身能力尚待提升,P12A電池芯產品開發計畫比預期晚了六、七個月。 張安平強調,電池業製程與半導體類似,對濕度、乾淨度等要求嚴格。未來能元科要發展,必須打造新廠,現有台南廠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再蓋一個廠至少需要百億元投資,除非新產品開發成功,否則不會進行投資。 能元科是全球少數能生產鎳鈷鋁(NCA)電池芯的業者,與日本松下、村回製作所(併購Sony鋰電池事業)和三星SDI並駕其驅。戴森是其最大客戶,占公司營收比重五成。隨著戴森開發電動車的新計畫,能元科與戴森的合作空間廣闊,未來發展可期。
中橡首季稅後純益7.9億元,較去年第4季的谷底倍增,但比去年同期略微衰退4%,換算每股稅後純益(EPS)0.88元。第2季雖然下游客戶開工率回升,但最近美中貿易戰再起,不確定性可能延續。外界原本寄望來自新事業能元科的挹注。
台泥集團昨日聯合法說會上,特別破例為能元科開闢簡報時間,由總經理薛人禎說明公司最新營運。惟薛人禎低調表示,能元科目前正處於成長陣痛期,公司獲利去年第3季攀上高峰後,最近兩季出現下滑。
身兼能元科董事長的張安平坦承,客戶的要求沒有生變,但是我們自己的能力還不到位,關鍵的P12A電池芯產品開發計畫比原先晚了六、七個月。
張安平坦言,現在電池業的製程像半導體一樣,包括製程的濕度、乾淨度等都要高度掌控。未來能元要好,必須打造新廠,現有的台南廠不可能達到客戶的要求,但是要再蓋一個廠,投資金額至少百億元起跳,除非P12等新產品開發出來,不然我不敢投。
能元科是全球少數有能力生產鎳鈷鋁(NCA)電池芯的業者,與日本松下、村回製作所(購併Sony鋰電池事業)和三星SDI並駕其驅。最大客戶為精品家電大廠戴森(Dyson),占公司營收比重五成,由於戴森最近喊出開發電動車的新計畫,雙方具合作空間,能元科後勢仍可期。
台泥集團旗下的三家主力上市企業——台泥、中橡國際及信昌化法,即將於13日舉辦說會,市場法人高度關注。在這三家企業中,台泥因應大陸水泥市場價格預估微幅上漲,加上國內水泥需求因前瞻計畫及台商回流建廠而增加,預計今年第一季獲利將比去年同期微幅成長,毛利率也將因價格上漲而提升。 然而,台泥集團三家子公司今年首季的表現各有不同。除了台泥外,中橡國際的碳煙因大陸汽車市場銷售景氣下滑,價格相對回檔,導致毛利及獲利能力比去年同期衰退。但由於旗下的能元科技在研發創新高值化產品,以及生技事業部門貢獻度增加,市場預期中橡國際首季的營運表現仍能保持微幅成長。 信昌化去年在苯酚市場供過於求改善、丙二酚(BPA)價格回穩以及代煉業務挹注下,終結連續六年虧損。但今年由於代煉業少,加上苯酚價格回落,第一季營收出現近三成的衰退,預計首季業績可能出現虧損。 展望第二季,受惠於政策支持及油價上漲,台泥及中橡國際預期營運表現將有較佳表現。大陸水泥價格預計第二季將上漲近一成,碳煙客戶輪胎廠的景氣也預期從谷底攀升,預計台泥、中橡國際第二季表現將優於首季。 至於信昌化,主要產項苯酚、丙二酚,由於中國大陸產能持續增加,價格未見大幅反彈,市場對其營運持續以保守態度看待。
台泥集團旗下的台泥、中橡、信昌化等三家上市公司即將於明日(13日)舉行聯合法說會。市場關注焦點之一將是台泥去年進軍土耳其,拓張歐洲市場的具體進度,以及今年加大步伐的計劃。此外,綠能、廢棄物處理及循環經濟三大新事業的發展也將受到關注。 近年來,台泥水泥本業獲利亮眼,其中來自大陸市場的獲利貢獻最大。雖然大陸水泥價格持穩,但台泥對第2季的展望依然樂觀。然而,台灣水泥廠近期受到原物料波動的影響,且台泥等五家業者日前才因聯合漲價被公平會重罰。雖然今年有前瞻基礎建設等公共工程支撐,但後市變化仍值得觀察。 台泥近年積極國際化布局,董事長張安平曾透露手上有幾個歐洲案子正在談判,其中一個地點在葡萄牙,內容「不只是水泥」。這次法說會將會揭露國際化布局的成果和最新規劃。 至於中橡,除了本業碳煙、生技孤兒藥的權利金收入穩定外,市場聚焦於轉投資的能元科技。能元科技主要生產鋰電池芯,受惠於電動車市場的成長趨勢,擴產動作相當積極。第一階段擴線計畫已於今年初投產,全載後電池月產能將從原本的450萬顆倍增到900萬顆。接著,第二波擴產接力啟動,預計明年月產能將倍增至1,800萬顆。
台泥集團三家子公司今年首季的表現,因產業景氣循環各有不同,營運狀況也有差別。除了台泥之外,中橡國際的碳煙,因大陸汽車市場銷售景氣下滑,價格相對回檔,因此,毛利及獲利能力比去年同期會呈衰退;不過,由於旗下的能元科技在研發創新高值化產品,以及生技事業部門貢獻度增加,市場因此預期,中橡國際首季的營運表現仍是差強人意,有些微的成長。
至於信昌化,去年在苯酚市場供過於求改善、丙二酚(BPA)價格回穩以及代煉業務挹注,去年度終結連續六年虧損的窘境;不過,今年由於代煉業少,加上苯酚價格回落,今年第一季營收出現近三成的衰退,因此,首季業績可能出現虧損。
受惠於政策支持、油價上漲兩因素,台泥集團下的台泥、中橡國際邁入第二季,營運可望有較佳的表現。尤其,大陸水泥價格第二季的上漲幅度有近一成。而碳煙客戶輪胎廠的景氣在第二季預期也有從谷底攀升的跡象,可以預期,台泥、中橡第二季表現應可優於首季。
信昌化主要產項苯酚、丙二酚,因中國大陸產能持續增加,整體的價格還沒出現大幅度的反彈下,市場對信昌化的營運持續以保守看待。
從去年至今,台泥水泥本業獲利亮眼,來自大陸市場的獲利貢獻最大。當前大陸水泥價格持穩,台泥此前對第2季展望持樂觀看法。
相反地,受原物料波動影響,台灣水泥廠近來備感壓力,且包括台泥在內等五家業者,日前才遭公平會以聯合漲價為由重罰;今年雖有前瞻基礎建設等公共工程支撐,但後市會如何變化,值得觀察。
除本業外,台泥近年積極展開國際化布局,董事長張安平3月曾透露,手上有幾個歐洲案子正在談,其中一個地點是在葡萄牙,內容「不只是水泥」。國際化布局的成果和最新規劃,將是這次法說會的焦點。
至於中橡,除了本業碳煙、生技孤兒藥的權利金收入穩定,法人聚焦旗下轉投資的能元科技有望受惠電動車市場成長趨勢,為公司營運裝上第三顆成長引擎。
中橡轉投資的能元科技主要生產鋰電池芯,受惠電動車的應用需求加大,能元的擴產動作相當積極,第一階段擴線計畫今年初投產,全載後電池月產能將從原本450萬顆倍增到900萬顆,接著第二波擴產接力啟動,預計明年月產能倍增至1,800萬顆。
全球汽車產業今年上半年雖然還在低谷,但專家們對於下半年的情況相當樂觀,預計將迎來獲利增長的機會。在這波預期中,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兩大台灣企業——中橡(2104)和美琪瑪(4721)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根據專家分析,去年台灣汽車零組件廠的獲利普遍下滑,但與電動車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相關的廠商表現則相對亮眼。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市場的強勁增長,以及車用半導體廠英飛凌對電動車相關業務的強調,都顯示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將是未來車市的亮點。
中橡的電子部門,由持股55%的能元科技經營,專門生產鋰電池芯。專家們預測,這個部門的獲利將在今、明年實現倍數成長,成為公司除了碳煙和生技部門之外的第三大獲利來源,甚至有望在明年超越碳煙部門。
雖然中橡去年第四季的獲利表現未達預期,但專家們相信,隨著碳煙和電子部門獲利的改善,今年第一季的獲利季增率可達八成以上。能元科技擴產後,月產能大幅提升至900萬顆,新產能主要集中於21700系列鋰電池,毛利率也優於舊產品,預計第二季獲利將再增長近二成。
美琪瑪作為全球PTA氧化觸媒領導廠,去年PTA氧化觸媒和電池材料營收占比分別為41%和59%。雖然日系客戶自製比例提高短期內對電池材料的需求有所減緩,但專家們預測,隨著下半年新產能的陸續開出,全球需求的推動將帶來訂單回流,維持公司營收的成長。
對於投資者來說,權證發行商建議,如果看好中長期走勢,可以考慮購買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日100天以上的相關認購權證,但要注意設定好停利和停損。
根據法人估計,去年旗下追蹤的47家台灣汽車零組件廠,獲利較前一年衰退逾二成,連續第二年下滑,獲利成長公司比重由45%降至36%,但與電動車、自動駕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相關,或市占率成長的廠商,表現較佳。
法人分析,中國大陸新能源車今年第1季銷量年增率達118%,強勁動能可望延續至第2季;日前砍財測的車用半導體廠英飛凌,也強調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相關業務續強,顯示電動車及自動駕駛仍為車市亮點。
中橡的電子部門由持股55%的能元科技經營,主要生產鋰電池芯,法人看好該部門對於獲利貢獻度,在今、明年可望呈現倍數成長趨勢,成為碳煙、生技兩個部門外的第三顆獲利引擎,明年起獲利甚至可以超越碳煙部門。
中橡去年第4季獲利表現低於預期,但法人認為,碳煙及電子部門獲利改善下,今年第1季獲利季增率可逾八成,隨電子部門的鋰電池完成擴產,月產能由450萬顆,大幅提升至900萬顆,且新產能著重於21700系列鋰電池,平均毛利率優於舊產品,第2季獲利可再季增近二成。
美琪瑪是全球PTA氧化觸媒領導廠,去年PTA氧化觸媒、電池材料營收占比分別是41%、59%,日系客戶自製比例提高,短期對於電池材料拉貨力道減緩,法人預期下半年新產能陸續開出後,全球需求推動的訂單回流效應才會浮現。
展望後市,即使客戶轉單,以及電池高鎳化趨勢影響,但全球需求持穩,電池材料對於美琪瑪整體營收挹注仍可維持成長態勢,法人預估總出貨量可進一步擴增至2.5萬噸。
權證發行商建議,如果看好中長期走勢,可買進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日100天以上的相關認購權證,但宜設好停利停損。
台灣電動機車及單車近兩年出口量翻倍增,市場需求旺,知名品牌業者預計,今年電動自行車出貨將達20至22萬輛,這股熱潮也帶動了相關供應鏈的發展。其中,中橡(2104)轉投資的能元科技,因製造的電池正好滿足市場需求,業績看俏,轉虧為盈。 中橡去(2018)年全年度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102.81億元;去年前三季每股純益為3.88元,預計全年成績亮眼。這主要得益於轉投資能元科技,該公司製造的電池正是電動車及電動自行車的必需品,市場需求殷切,預計未來業績將持續看漲。 2016年全球E-bike銷售量約250萬輛,預計到2022年將達600萬輛。能元科技原本每月產能450萬顆電池,目前已滿載並開始新設第二線,法人預估可使每月產能提高至900萬顆,2020年更挑戰1800萬顆,顯示市場需求旺盛,電動交通工具對電池市場的發展前景看好。 除了來自能元科技的電池業績外,中橡的碳煙產品也表現亮眼。今年煤焦油報價高檔,支撐碳煙N220每噸報價維持在人民幣7,500元。此外,中橡看好印度市場發展潛力,斥資8,300萬美元在印度Gujarant籌設年產能15萬噸碳煙廠,預計2021年完成,並分三階段擴產至45萬噸,供應附近輪胎廠;同時,在歐美等地籌建新廠,擴大產能。 不過,由於中國大陸與全球車市不佳,N220碳煙(中國)自去年12月中旬開始急挫,對中橡的碳煙業績可能造成影響。因此,來自能元科技的電池業績將更加重要。投資人如看好後市,可利用價平附近、距到期日60天以上的權證參與行情。
中橡去(2018)年全年度營收102.8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去年前三季累計每股純益為3.88元,如加計第4季的獲利,全年應可望繳出亮麗成績。
2016年全球E-bike銷售量約250萬輛,預估到2022年可達600萬輛。中橡被法人看好的主因之一是轉投資能元科技,因其製造的電池正好是電動車及電動自行車需求,所以,後市持續被看俏,已由過往的虧損轉為獲利。
能元科技原本每月產能450萬顆電池,目前已滿載並開始新設第二線,法人預估可使每月產能提高至900萬顆,明(2020)年更挑戰1800萬顆,逐年倍增的產業可看出市場需求殷切及電動交通工具對電池市場發展的遠景。
除來自能源科技的電池業績貢獻外,中橡的碳煙產品前例也強,今年煤焦油報價維持高檔,支撐碳煙N220每噸報價維持人民幣7,500元。此外,看好印度市場發展潛力,國際中橡斥資8,300萬美元,於印度Gujarant籌設年產能15萬噸碳煙,預計2021年完成蓋廠,將分三階段擴產使年產能將達45萬噸,也可供應附近三、四家國際輪胎建廠應;另外,在歐美等地覓地籌建年產能15萬噸新廠。
不過,N220碳煙(中國)自2018年12月中旬開始急挫,跌至五季以來的低點,主要是中國大陸與全球車市不佳;在利差縮小下,國際中橡的碳煙業績可能受到影響,因此,來自能元科技的電池業績更加重要。投資人如看好後市,可用價平附近,距到期日60天以上的權證,參與行情。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昨日正式宣布接任能元科技董事長,同時辭去中橡、信昌化副董事長的職務。這一動作引發了外界對台泥集團新業務發展的重視。據悉,張安平此舉可能意在專注於能元科技這一快速發展的新興業務,並將中橡、信昌化的業務交棒給辜公怡負責經營。 能元科技,作為台泥集團轉投資的公司,專注於電池芯生產,正逢電動車熱潮帶動鋰電池需求大增,公司處於快速擴張階段。張安平接任能元科技董事長,顯示了他對該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而此前,中橡、信昌化的業務已經走上軌道,由辜公怡擔任董事長,此次張安平的辭職可能正是為了讓辜公怡有更多空間去經營這兩家公司。 台泥集團昨日也公告了相關信息,張安平卸任中橡副董事,並代子公司能元科技宣布董事會重新選任董事長,張安平當選。同時,信昌化也公告了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張安平辭去信昌化副董事長。 去年底,張安平在台泥集團聯合法說會上預告,能元科技營運漸入佳境,去年下半年成功轉虧為盈,今年獲利穩定增長,有望為中橡帶來獲利挹注。為了支應客戶未來的需求,能元科技去年底通過減增資計畫,先減資8.5億元彌補先前虧損,再增資35億元擴充產能。
外界推測,由於中橡、信昌化業務已上軌道,目前兩家公司董事長都是已故台泥前董座辜啟允的長子辜公怡擔任,張安平辭去兩家公司副董,可能藉機放手,交棒給辜公怡負責經營。
相較之下,中橡轉投資的能元科技,主要業務為電池芯,剛好搭上電動車熱潮帶動鋰電池需求大增,正在快速擴張階段,張安平從辜公怡手中接下能元科技董座,可能希望集中心力,親自督軍新業務的發展。
中橡昨天公告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張安平卸任中橡副董;同時間中橡也代子公司能元科技公告,董事會重新選任董事長,由張安平擔任。台泥集團旗下信昌化也公告,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張安平辭去信昌化副董事長。
去年底在台泥集團聯合法說會上,張安平就預告,能元科技營運漸入佳境,去年下半年成功轉虧為盈,今年獲利穩定增長,可望為中橡帶進獲利挹注。能元科技去年底通過減增資計畫,先減資8.5億元彌補先前虧損、再增資35億元擴充產能 ,以支應客戶未來需求。
台股近期在季線9,800附近持續糾結,市場缺乏強勢主流股的推動,不過,在電動車族群帶動下,部分個股如國際中橡(2104)和新普(6121)受到投資者青睞。權證券商建議,投資者可透過長天期權證來參與行情。 電動車的興起帶動了三元鋰電池的大量需求,法人普遍看好未來5至10年三元鋰電池的供給將持續緊張。這種情況主要因為製造高能量密度及高續航力的電池芯非常困難,形成了供給瓶頸。國際中橡去年營收達244.3億元,年增率21.3%,創下歷史新高,這部分得益於煤焦油報價的高檔支撐。 中橡轉投資的能元科技專注於電動車電池芯生產,其產能利用率和良率不斷提升,帶動獲利大幅改善。法人預期,今年能元科技的營運動能將強勁進行。 新普作為鋰電池模組龍頭大廠,受益於非蘋果及非IT的訂單成長,即使在蘋果供應鏈表現低迷的情況下,也能交出亮麗的成績。2018年新普全年營收達645.23億元,年增10.7%,創下新高。新普正持續向非消費性電子領域轉型,預計今年在非IT產品營收將持續上升,電動車市場則預計將保持每年15%的高成長。由於UPS動力逐漸由鉛酸電池轉向鋰電池,新普在非IT產品營收比重有望突破10%。 對於看好國際中橡和新普後市的投資者,權證發行商建議可購買價外15%以內、距離到期日90天以上的權證,來參與這波行情。與國際中橡相關的權證包括中橡元大85購01(032154)、中橡凱基87購01(034458);與新普相關的權證則包括新普元大87購02(701657)、新普統一84購01(739089)。
台灣國際中橡(2104)在2018年交出亮麗成績單,營收達244.3億元,年增率21.34%,創下歷史新高!這份亮眼的成績背後,其電子部門的功臣正是持股55%的能元科技。這家公司在鋰電池芯的生產上不斷進步,同時也積極拓展高毛利市場,如鞋材、醫療產品等特用化學產品。 專家分析,能元科技即將在2019年第1季完成南科廠的擴產工程,電池芯的產能將從每月450萬顆提升至900萬顆。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而歐系家電客戶的訂單將成為新產能的重要支柱,預計下半年可達到滿載。 未來,能元科技還計劃在2020年第1季完成彰濱廠的新建,預計將推動產能再提升至每月1,800萬顆。此外,從2018年起,能元科技已開始積極與潛在客戶共同開發利基型應用的鋰電池芯,如储能電網、電動工具機等,預計2020年稼動率將達到75%。 凱基證券衍生性商品部對於國際中橡的未來展望持樂觀態度,建議投資者可以利用認購權證來參與行情。特別是那些與現股走勢連動性較高的認購權證,可以讓投資者用較小的資金參與市場,提升資金運用效率。更多權證資訊,可以參考凱基權證網(warrant.kgi.com)。
電動車帶動三元鋰電池大量需求,法人看好未來5至10年三元鋰電池持續缺貨,供給瓶頸卡在製造高能量密度及高續航力的電池芯非常困難。由於煤焦油報價維持高檔支撐碳煙報價,中橡去年營收244.3億元,年增率21.3%,創歷史新高。
中橡轉投資能元科技則是電動車電池芯廠商,能元科技產能利用率及良率同步提升,帶動獲利大幅改善,法人預期今年能元科技營運動能強。
鋰電池模組龍頭大廠新普受惠非蘋果及非IT的訂單成長動能強勁,在蘋果供應鏈表現低迷下繳出好成績。新普2018年全年營收645.23億元,年增10.7%,改寫新高。
新普持續往非消費性電子領域轉型,非IT產品、資料中心備用電池及電動腳踏車電池,今年在非IT營收可望持續拉升,電動車將保持每年15%的高成長,另一方面,UPS動力逐漸由鉛酸電池改為鋰電池,讓新普在非IT產品營收比重將破10%。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國際中橡、新普後市的投資人,可買進價外15%以內、距離到期日90天以上的權證,參與這波行情。連結國際中橡相關權證包括中橡元大85購01(032154)、中橡凱基87購01(034458);新普元大87購02(701657)、新普統一84購01(739089)等。
法人指出,能元科技將於2019年第1季完成南科廠擴產,電池芯產能可望自每月450萬顆提升至900萬顆,而歐系家電客戶訂單將支撐新產能於下半年達到滿載。
能元科技預計於2020年第1季完成彰濱廠新建,有助推動產能再提升至每月1,800萬顆,而能元科技已自2018年起積極與潛在客戶共同開發儲能電網、電動工具機等利基型應用的鋰電池芯,將支撐2020年稼動率達75%。
凱基證券衍生性商品部建議看好國際中橡展望的投資人,可利用認購權證參與行情,並可留意與現股走勢連動性較高的認購權證,用少量的資金、參與股票行情、提升資金運用效率。更多權證資訊請參考凱基權證網(warrant.kgi.com)。
受到溫室效應、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占空氣汙染物排放量約25%的汽機車廢氣,成為減排重要實施產業,各國陸續制定新能源車汰換時間表,美國對電動車給予稅額抵免、英國目標在2030年新車銷售5成以上是電動車、中國大陸與法國分別喊出2020年累積銷售達500萬輛及220萬輛的電動車,並提供購車補貼及減免相關稅金優惠,衝刺銷售數量。
群益投顧指出,根據IEK預估,未來兩年全球每年電動車銷售數量將增加100萬台,2020達400萬台,以中國、美國、日本為三大市場,中國大陸透過補貼及雙積分制,推動電動車銷售,以目前規模來看,油電混合車(HEV)只占2成,純電動車(BEV)為主約有6成,插電式複合動力車(PHEV)市占率約2成,在雙積分制推動下,BEV可維持高成長。
車輛電動化帶來零件需求消長,包括動力源、支持系統、儲能系統皆有所不同,傳統車廠及經銷代理體系將面臨挑戰;電動機車部分,全球銷售可望因歐美優惠政策,以及印度等亞洲國家開始推動,進而推升銷售量,目前約8成電動機車銷售量來自亞洲,歐美約占2成,台灣機車有外銷市場需求,若發展成功,將有助新產業成形。
群益投顧表示,和大、中橡、中華三檔個股分別在電動車傳動系統、電池及整車組裝銷售上符合產業趨勢,中長線業績可期,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列為三大重點股。
和大主要供應Tesla減速齒輪零件,也切入歐美電動車供應鏈,電動車零件營收將維持快速成長,主要業務為原廠OEM代工,產品品質優於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競爭者,但價格低於歐美地區,吸引歐美客戶增加釋單。
中橡旗下能元科技從事三元鋰電池製造,主要應用於電動自行車與家電,由於電動車需求提升,導致電池需求大增,未來若電動機車電池國產化確定,將可望受惠電動機車需求。
中華擁有E-Moving品牌,雖目前銷售量不高,但整體銷量維持成長趨勢,未來若改進馬達、電池的效能,法人看好未來銷售量可能進入噴出。
能元科技成立於1998年,由中橡持股超過五成,主要開發產品為能量、電力以及高能三種電池,是為目前台灣唯一一家生產電動車主要核心鋰電池芯的業者,同時也是生產三元鋰電池唯一較具量產規模的業者。能元科技旗下主要重量級客戶包括Dyson(戴森)、Philips(飛利浦)以及今年新增的Uber等,均為一線大廠。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電動車市場成長快速,以全世界每年一億台新車的產量來看,若增加1%的電動車,就是電池廠商的大商機。「10年前我們為BMW打造BMWMiniE電動車的電池,當時沒人想到5年後特斯拉的電動車會大舉推出、掀起風潮。」他預估,隨著空氣污染越趨嚴重,電動車、電動空中載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除了電動載具以外,薛人禎表示,能元也將投資新興產業,包括專業登山用的電動腳踏車等產品,成為公司營運新動能。
薛人禎指出,目前已經與加拿大團隊合作,積極開發Uber空中載具專用的電池。且為擴大營運,接下來將啟動幾輪增資計畫。
薛人禎表示,打造空中載具所需要的電池,除了要考量電池的能量密度、輸出和安全性以外,「溫度」也是一大挑戰,例如從零下四十度的冰凍環境到超過40、50度的高溫環境下,電池不但要能運作,還要能持久。
Barney Harford表示,希望與科技部、教育部合作,選優秀人才參加訓練。他指出,未來的智慧交通運輸成長快速,將需要大量人才投入智慧運算、節能等相關領域;台灣在硬體上有很好的表現,具備全球工程人才的優勢,希望更多台灣人才可以加入Uber的交流計畫。
Uber Exchange計畫主要發展自駕車科技、人工智慧兩大領域,現在也將擴大研發飛行器相關技術。Uber表示,將與科技部和教育部合作,找知名人工智慧專家到台灣,贊助黑客松與開源專案計畫,並找台灣的AI領域科學家至Uber AI Labs進行一年深度研究與學習之旅。
Barney Harford說,未來因應智慧城市的交通需求,也帶來運輸科技的重要改變,不但軟體重要,硬體更要同步跟上,台灣在硬體市場有世界地位,希望與台灣積極合作。
除了人才交流外,其他計畫包括在以大數據協助改善交通方面,將提供Uber Movement台北交通數據資料庫,提供規劃交通策略,並推動新竹科學園區車輛共乘共享計畫,以及與交通部合作「交通整合行動服務合作實驗計畫」協助小型計程車業者在uberTAXI的平台上設計新服務;以及加強台灣優秀硬體製造業者在智慧交通產業鏈上的合作。特別是未來Uber推動的空中飛行計畫,有台灣硬體業者的參與。
中橡前七月營收273.66億元,年成長20.17%;今年配發1元股票股利、1.8元現金股利,創近3年新高。中橡昨(27)日進行除權息,除息參考價為42.55元,但收盤股價下跌5.5元,作收42.05元,貼息收場。
中橡上周宣布辦理現金增資,每股定價38元。法人分析,目前碳煙占了中橡營收比重達七成,受惠大陸中小碳煙廠陸續退出市場,去年轉虧為盈,獲利明顯提升。因此,中橡今年決定擴充印度廠產能,準備研發特用碳煙,另計劃在歐美等地尋找合適設廠地點。
在轉投資事業方面,中橡鋰電池事業能元科技今年第1季轉虧為盈,第2季利潤持續增長,同樣貢獻獲利。目前能元科技新的產線也預計年底完工,明年投產,法人預估到時候營運將會有明顯成長。而來自孤兒藥的獲利持續,也對碳煙事業發展提供後盾。
另外,中橡今年啟動轉型控股公司的計畫,分割旗下碳煙、生技事業,之後將更名為「國際中橡投資控股」,日前敲定分割基準日為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