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房屋仲介公司新聞
永慶房產集團全台5月交易量月減20%、年減13%。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通常第2季是傳統購屋旺季,4月交易量受到央行升息、政府打炒房政策影響,改變民眾對於房市的預期,市場觀望氣氛濃,5月中下旬又碰上國內疫情大爆發,房市交易瞬間轉冷。
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全台交易量自4月開始,已連續兩個月年增率呈現負值,5月表現也不盡理想,六都中,台南市月減6%表現最佳,與4月相比,是唯一衰退個位數的區域。
住商機構全台5月交易量月減13.6%、年增1.6%。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成交量反映買方心態,隨著政府一系列打炒房,加上預期6月升息,民眾觀望心態更加濃厚,今年5月銷售狀況僅比去年5月三級管制時增加1.6%,且即使5月工作天數較多,也是連續兩個月下滑,顯見市場交易已經走冷。
中信房屋全台5月交易量月減23.9%、年減2.3%,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5月受到國內確診人數大幅飆升影響,不僅大幅降低民眾看屋意願、預約看屋人數呈現下滑,連帶讓帶看及買賣成交等實體活動有遞延或觀望的現象。
台灣房屋統計七都(含新竹縣市)交易量是月減8.1%、年減11.8%。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協理江怡慧表示,5月量縮,不排除是短期物價膨脹壓力難解與經濟成長表現下修,影響民眾實質購買力、家庭所得與財富、就業狀況及建商推案態度,加上國內疫情再起、梅雨季干擾、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與利率創近兩年新高等,民眾對經濟展望轉趨保守,使購屋需求產生遞延效果。
信義、永慶、台灣房屋三大房仲業者保障底薪5萬元,錄取後保證底薪制度時間期滿後,將回歸「底薪+獎金制度」。
專家表示,今年房市交易熱絡,有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房仲業。
信義房屋表示,明年釋出2,000個業務職缺,並提供入職前六個月,保障新人底薪5萬,且提供工作體驗30天,期滿後,因不適應而離職者再領5萬轉職金。
除房仲職缺,信義房屋推動數位轉型,2022年也將擴大招募超過100位軟體開發、大數據領域的數位人才加入這場數位轉型的行列,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為數位團隊打造新型態的辦公模式。未來透過強大作業工具的智能協作,大數據輔助探索掌握客戶人脈與房屋資訊,讓買賣屋條件媒合更準確,創造更多機會,今年不少業務績效相較於去年大幅成長了70%。
永慶房屋持續於全台展店,明年預計招募5,000名業務職位,並提供入職前九個月,每月5萬元、外縣市業務同仁租屋補貼、彈性工作八小時等福利,另外除了業務職,亦開放秘書、服務專員等多樣職位。
永慶表示全台業績穩健成長,集團旗下加盟品牌眾多,包括有巢氏、台慶房屋、永慶不動產、永義房屋等,合計房仲店數市占直逼四成。集團內亦有三大職涯發展路線,專業職、管理職、幕僚職,每位員工可以依據自身興趣和對未來職涯的想像選擇最適合的道路,不斷精進。
台灣房屋預計明年擴大徵才,提供3,200人就業機會,提供入職前六個月,保障底薪每月5萬,更首創「離職復職服務中心」,提供轉職後的工作輔導,離職後生活上有問題,可免費法律諮詢;復職時,有專人協助,另有多元創新福利,包括全員普篩檢測、實施隔離檢疫期雙倍薪、防疫照顧假,並給予三天有薪疫苗接種假,提供同仁疫苗注射津貼1萬元等。
住商機構則預計明年招募3,000人,其中,普專底薪2.5萬元至3萬元,獎金則有30%到50%,優於勞基法規定。
至於中信房屋,2022年徵才目標1,500人,以業務為主,儲備幹部為輔。業務多以高專為主力,雖無底薪但採高獎金制度,鼓勵年輕人拚出佳績。
五大房仲業者公布11月交易量,相較10月買氣略顯疲態,部分房仲業更出現持平及量縮現象,較10月略減3.5%至6.6%,業者指出,主要有四大原因,分別是銀行估價、房屋加價速度過快、政府打炒房及季節性因素,造成買盤觀望心態逐漸浮現。
中信房屋11月全台成交量,年增11.6%,月減3.5%。總經理張世宗表示,央行9月底祭出六都加新竹縣市購置第二戶房貸無寬限期措施,雖在10月造成部分換屋族群的壓力,但因首購買氣暢旺,抵銷換屋族的交易量縮,因此10月交易量增幅趨緩;但11月首購族因房價推升話題而出現猶豫,導致單月整體交易鈍化。
住商機構旗下加盟店11月成交年增14.6%,月減6.6%。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11月交易天數較少,從增減幅度看,北市處於弱勢,北市供給少,但房價高居不下,也讓買氣趨軟。
信義房屋11月市場買氣僅月增2%,增幅減緩。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買氣自8月明顯回籠,第3季房市買氣淡季不淡,雖然11月增幅有限,但預期年底房市旺季買氣可望提前出籠,有利後市表現。
永慶房產集團11月全台交易量與10月持平,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11月看屋量與10月相比差距不大,民眾仍積極看屋比較,顯示只要有符合需求的物件,加上價格合理,成交機會仍會大增,若國際政經局勢與國內疫情沒有大幅改變,有利年底出現購屋需求。
台灣房屋集團11月表現最佳,成交量年增21%,月增27.7%。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政府下半年祭出抑制房價措施,房價仍居高不下。預期疫後的遞延買氣會在年底爆發,但可能出現三種現象,分別是買方恐慌性追價、成交價高於銀行估價、搶置產抗通膨規劃。
業者表示,央行持續祭出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試圖讓市場交易降溫,經歷近期房價明顯上漲後,低總價首購買方可能會對房價感到吃力,後續則需觀察房市政策是否持續出籠。
信義房屋11月高雄交易量較10月減少16%,年減3%;永慶房產集團月減1%,年增39%;住商機構月減17.%,年增14.6%;中信房屋月減8.9%,年減36.1%。僅有台灣房屋11月高雄交易量增加,分別月增31.2%,年增15.%。
後疫時代房價大跌不易,惟加價速度過快,使買盤猶豫,加上屋主對房價期望值拉高,導致高雄房市呈現略微衰減的現象。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高雄因台積電話題拍板,價格一日三市,許多買方不願意買單,加上11月交易天數較少,使交易表現趨緩。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高雄在11月買氣略顯疲態,除缺乏推升買盤信心的話題,政府打炒房也造成部分買方觀望。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市場預期出現通膨,現階段利率在低檔,會吸引剛性自用買方;置產型買方雖有以不動產抗通膨盤算,惟新案價格攀高,下手會更審慎。
根據五大房仲業者自結11月門市交易量顯示,與10月相較,信義房 屋月增2%、永慶房產集團持平、住商機構月減6.6%、中信房屋減3 .5%、台灣房屋月增27.7%,各大房仲業者交易量普遍較去年同期增 加3∼21%,顯示這波疫情趨緩後,房市買氣延續高檔,買盤熱絡程 度並不下於去年下半年。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房市買 氣8月起就明顯回籠,第三季淡季不淡,年底旺季買氣也提前出籠, 加上房市對於通膨議題有感,換屋客與置產客層積極進場,市場出現 首購、換屋輪動的跡象,過去雙北市房市回溫速度先前落後中南部地 區,不過近期雙北房市也明顯回溫,後續仍需觀察是否有新的房市政 策出籠。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今年8月以後各月房市交易量 年增率都呈現正成長,11月看屋量與10月相較差距不大,民眾仍積極 看屋比較,只要有符合需求的物件、價格合理,成交機會就大增。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限貸等政策因素造成買方觀望、交易 鈍化的現
象,也開始漸漸浮現,不過年底為傳統置產旺季,市場氛圍 仍樂觀,預估今年整
體不動產交易量應較去年成長至少5∼6%。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近期如新竹、台南、高 雄等地因
為科學園區、台積電設廠等題材發酵,帶動房市交易動能處 於高檔,也衍生了買
方恐慌性追價、成交價高於銀行估價、搶置產抗 通膨等房市現象,二房產品住宅
相對總價低,成民眾傾向入手類型。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上半年不動產買氣除延續去年的熱度之外,打炒房政策也發揮不小的助攻效果。以交易總額來觀察,今年1到4月延續去年房地產強勢的交易力道,5、6月間則有房地合一2.0實施前所產生的提前交易動能。
至於市場擔心的本土疫情,雖一度造成交易停滯,但時間短暫,威力也遠不如避稅脫手潮。根據中信房屋統計,今年上半年六都不動產交易金額達9,971億元,較去年同期5,700億大增75%、4,271億元。
六都不動產交易實價總金額均呈現大幅度的成長。高雄市由去年上半年交易總額為679億元,今年同期成長至1,318億元,增幅高達94%,逼近翻倍;新北市由去年的1,345億元成長至2,505億元,增幅也達86%。
台南市由502億元成長至901億元,增幅80%。台中市由1,100億元成長至1,911億元,增加74%。台北市由1,068億元成長至1,830億元,增幅71%;桃園市由1,007億元成長至1,507億元,增幅50%。
張漢超表示,高雄不動產交易大幅成長,除受惠於資金行情外,與當地不動產價格平實、具開發題材有關。
中信房屋統計,六都包含土地及建物在內的不動產易交實價揭露總金額,上半年已達9,971億元,六都中除台南市逼近千億外,其餘五都均在千億以上,以新北市逾2,500億元居全台之冠,台中、台北市也逼近2,000億大關。與去年同期相較,六都都有大幅成長,以高雄市年成長94%最高,其次為新北86%、台南80%。
房地交易規模大增,除了反應去年上半年疫情首度爆發使房產交易較為緊縮,以致基期較低外,今年房市交投熱絡,加上稅制轉換的房產換手潮,均帶動交易規模大幅提升。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六都上半年實價交易合計已近兆元水準,累計前七月六都房地產交易規模已達到1.2兆,不動產買氣如能持續暢旺,在疫情控制得宜狀態下,全年預估六都交易規模將可達2.5兆水準。
降價比為降價宅的占比,例如三級警戒時(5月19日至7月26日)全台平均約6%,意即100件銷售成屋,有六件降價。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指出,六都降價宅通常以台北及新北居多,主因還是在於部分雙北屋主售屋時,期待儘速成交的意願比其他縣市更強。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表示,降價通常反映賣方心態,若是不缺資金的賣方,較不容易受此波疫情及政策影響;反之,有急迫資金需求的賣方,較有降價及議價的可能性。
中信房屋觀察,北北桃三都在疫情降級後,房價調降情形變少。張漢超分析,疫情期間民眾憂心外出,房市受創尤為嚴重,因此為求順利出售,採降價出售、主動讓利的屋主比例明顯上升。然而,隨疫情日趨穩定、不動產市況也日漸回溫、部分降價宅順利售出,北部屋主因而改變降價策略,台北降價宅減少29%、新北市降價宅減少23%、桃園降價宅減少13%,降價宅數量逐漸減少。
反觀中、南部房市降價比,由於買氣屬於緩步回升、降價宅反而略見增加,台中降價宅增加8%、台南增加8%、高雄增加9%,目前仍有持續以降價策略來增加買氣。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提及,雙北物件總價及單價通常較高,若賣方有意降價,能降價的空間幅度,相對比中南部總價及單價低的區域大。她談到降價通常反映出賣方心態,整體而言,可反映疫情期間,北部賣方想早點入袋為安。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指出,中南部區域的住宅成屋降價比不減反增,也未必代表會推升中南部房市買氣,張漢超認為,民眾選擇進場有諸多因素要考慮。
各大房仲業者公布的6月交易量,信義、永慶、住商、中信房屋等 月減幅近四成,台灣房屋則月減近二成;而與去年同期房市自首波疫 情趨緩快速復甦出量的情形相較,6月各大房仲業者年減幅度普遍在 29∼54%之間。
房仲業者表示,防疫升級三級警戒下,不少大型社區禁止帶看,有 意購屋的買方也多暫緩看屋行程,除了有急迫購屋需求者、或先前已 經營一定程度的案子、或預售屋換約等業務之外,房仲業務人員多僅 能透過拍攝影片、線上帶看等方式作業,不過能夠創造成交的機會相 當有限。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全台各地房市表現與疫情分 布狀況類似,雙北交易量約為去年同期五成,大台北以外的市場短期 衰退幅度較小,減幅約在20∼25%;而相對於大樓產品帶看不易,公 寓產品相對單純、且具低價特性,成交比重提高,全台總價千萬以內 的產品需求穩定,售屋意願明確的屋主,對價格期待也略為放軟。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疫情警戒使房市交易量未見起色,不 過上周以來疫情略見舒緩,網路預約看屋回流逾一成,特別是土地類 的買賣交易有明顯提升,土地多只需確認周邊環境、相關地籍資料及 是否符合需求,流程較成屋單純,人與人接觸染疫風險較低,反倒成 為這波疫情爆發下較不受影響的商品。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短期先觀察三級防疫警戒是否 能如期於7月12日降級,而疫情仍是影響下半年房市交易的關鍵。另 實價登錄2.0與房地合一2.0也將於7月正式上路,加上第三季原本就 是房市交易淡季,預估第三季房市交易量欲大不易。
以年增率來看,則有22.4~56.7%的上漲、又以新北市年增56.7%最多。總計六都5月交易量達24,754棟,月增9.9%、年增43.8%,創近八年同期新高。
業界認為,房地合一稅2.0將於7月1日上路,不少投資客趕在生效日前賣房,但由於疫情告急可能干擾房市交易,拋售潮是否將持續,而推升6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有待觀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不動產交易需經簽約、報稅、完稅到過戶等過程,中間約需一個月時間,因此5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大致反映4月房市交易狀況,看得出4月買氣熱絡,5月移轉量還能維持高檔水準。
曾敬德指出,5月中起,疫情指揮中心祭三級管制措施,有大半個月看屋人數衰退,成交自然減少,認為6月移轉量將恐將衰退。
據六都地政局最新資料顯示,5月房市交易量不論較4月或去年同期持續攀升,若與上月比較,高雄移轉量4,490棟、月增20.7%最多,其次是台南的2,517棟、月增17.5%,台中交易量4,303棟、月成長11.4%,台北市量能也有2,999棟、月增10.6%,桃園市和新北市各達3,896棟、6,549棟,月成長各為3.7%、3.5%。
若以年成長率來看,新北市年增56.7%最高,其次為台南50.2%、高雄48%,台北、台中也有逾四成增長;六都5月交易量達24,754棟,月增9.9%、43.8%,創近八年同期新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由於四月國內景氣暢旺,市場反應樂觀,加上房地合一稅2.0新制腳步逼近,讓不少欲適用舊稅制的屋主加快售屋腳步,推升交易量衝高。
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疫情衝擊,在全台民眾自主隔離的狀況下,房市買氣雪崩,等於提前宣布房地合一2.0的衝刺期結束。雖然目前疫情有所舒緩,但在降為二級之前,房市交易狀況並不樂觀。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現階段房市雖仍有金融面低利率、資金寬鬆政策等有利條件,惟國際間已開始浮現通膨訊號,加上國內7月開始實施房地合一稅2.0,認為疫情和新制上路後的市況仍左右下半年房地產市場。
疫情升溫,讓原本有意購屋的民眾放緩購屋腳步,交易陷入停滯,重創各大房仲業者5月中旬起的門市交易量,根據五大房仲業者自結5月門市交易量顯示,各業者比起4月減少約在7∼23%,普遍亦不如去年同期。
雙北市更成為房市交易緊縮的重災區,永慶房產集團雙北量縮幅度超過三成,中信房屋雙北市減少26%、33%,住商機構雙北市5月下半月更比上半月減少五至六成。不過,新竹以南的區域疫情並未失控,市場仍維持相對穩定的交易動能。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5月房市上半場還在旺季尾端,5月下半場則直接進入寒冬,民眾配合政策減少外出,屋主也擔心陌生人進入家門,疫情對於房市交易量有顯著影響。不過政府紓困腳步相當快速,可望協助國人渡過難關,也可避免房貸逾放比大幅拉升。
房仲業者表示,雙北市多數社區都禁止帶看,僅多能就先前有意願的客戶經營、基本互動,或如預售換約等無需實體看屋的交易。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許多實體作業服務都只能利用線上來進行,惟成效不如預期,線上仍無法取代真實看屋體驗,最終交易簽約仍然受限,在疫情紓緩前,交易量恐仍有衰減的可能。
住商機構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房市受到疫情衝擊,買氣雪崩,等於提前宣布房地合一2.0的衝刺期、逃命潮結束,在降為二級警戒前交易狀況並不樂觀,若疫情拖長,民生經濟受影響大,可能會有一些購屋族因為收入驟減,負擔不起房貸,得忍痛出售,對市場及個人都是衝擊。
台灣房市交易熱絡,中信房屋仲介帶動五大房仲11月內部交易量成長!近期,信義、永慶、住商、中信、台灣房屋等五大房仲公司的11月店頭交易量出爐,結果顯示,這些公司的交易量在11月比10月平均成長了2.5%至9%,而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則達到10%至39.1%。雖然市場上有政府可能出手打炒房的疑慮,但第四季的成屋購屋旺季讓市場交易量依然維持在高檔格局。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第三季房市淡季並未如預期那麼冷清,進入第四季後,市場人氣依然保持高檔。這主要得益於美國總統大選的落幕以及台股指數創新高等因素,這些都對維繫房市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正是這些因素,使得11月的五大仲介內部交易量比10月成長了2.5%至9%。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則提到,在低利、資金潮的帶動下,下半年房市交易持續加溫。民眾的看屋意願高,對房市的看法逐漸樂觀,購屋信心也有所增加。因此,各大房仲11月的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達到了10%至39.1%不等。 具體到各城市的交易情況,信義房屋的數據顯示,11月全台交易量年增約10%,其中北市表現最佳,月增15%、年增18%;新北市則是月減4%、年增3%;桃園市月減2%、年增10%;台中市的月減9%、年增4%;南部市場買氣持續,台南市月增15%、年增12%;而高雄市的月增、年增幅度均超過一成。
【房地產新聞】 雖然政府近期對房市炒作與過熱現象緊盯不放,導致預售市場出現寒蟬效應,但11月中古屋市場仍維持高檔。中信房屋、信義房屋、永慶房產集團、住商機構、台灣房屋等五大房仲旗下門市,11月交易量普遍較上月持平至月增一成,較去年同期則成長一至四成。 中信房屋月減0.8%,但信義房屋月增2.5%、年增10%;永慶房產集團月增3%、年增27%;住商機構月增6%、年增34.5%;台灣房屋月增9%、年增39.1%。這些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的高檔表現依然持續。 永慶房產集團業務部協理謝志傑認為,房市以長期需求為主,房價沒有短期飆漲的動力。隨著美國大選結束及疫苗研發進展,11月中下旬房市買氣增溫,年底購屋需求預計可延續至農曆年前。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下半年起買氣回流明顯,但政府對部分過熱區域的房市也開始緊盯。央行要求銀行注意放款風險,預售個案換約轉手因為沒有房地合一稅,吸引投資需求買進,未來政府可能針對該類需求出手。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政府釋出打房意向並大動作稽查後,中古成屋交易略有影響,但並未熄火。中古成屋房價較預售、新成屋為低,交易由買賣雙方決定,產品選擇多元,不易受價格炒作。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中古市場仍是自住購屋族的主流。年底傳統購屋旺季需求增加,待售期縮短,有利多題材的區域,如台中捷運沿線、桃園青埔、台南南科周邊等,成交速度加快。
根據大型品牌房仲業者自結11月旗下門市交易量,除中信房屋月減 0.8%之外,信義房屋月增2.5%、年增10%;永慶房產集團月增3% 、年增27%;住商機構月增6%、年增34.5%;台灣房屋月增9%、年 增39.1%,,普遍維持今年下半年以來的高檔表現。業者認為,政府 近期打房聲浪再起,對預售市場產生相當威嚇作用,不過成屋市場在 自用型產品撐盤下,買氣相對穩定。
永慶房產集團業務部協理謝志傑表示,目前房市仍以長期需求為主 ,房價沒有短期飆漲的理由,隨著美國大選底定,而疫苗研發、量產 也陸續傳出捷報,11月中下旬房市買氣持續增溫,若國際政經局勢與 國內疫情沒有大幅改變,這波年底購屋需求應可延續至農曆年前。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下半年起買氣回流明顯,不 過政府對於部分過熱區域的房市也開始緊盯,央行開始要求銀行注意 放款風險,預售個案換約轉手因為沒有房地合一稅,吸引部份投資需 求買進,須留意未來政府是否針對該類需求出手而降溫。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隨著政府釋出打房意向並大動作稽查 相關交易後,中古成屋交易雖略有影響,但並未熄火,中古成屋房價 仍較預售、新成屋為低,交易是由買賣雙方決定,產品選擇多元,較 不易受單方面價格炒作。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中古市場仍是自住購屋 族的主流,年底傳統購屋旺季需求增加,待售期也縮短,有利多題材 的區域,如台中捷運沿線的北屯、北區,桃園青埔,台南南科周邊的 新市、善化一帶,成交速度加快。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第3季房市淡季不淡,邁入第4季後,市場人氣仍維持相對高檔,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逐漸落幕、台股指數創新高等,有助維繫房市信心,讓11月五大仲介內部交易量較10月成長2.5%至9%。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指出,在低利、資金潮帶動下,下半年房市交易持續增溫,民眾看屋意願高,不僅對房市看法轉趨樂觀,購屋信心增加,各大房仲11月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0%至39.1%不等。
根據信義房屋資料顯示,11月全台交易量年增約10%,北市最佳,月增15%、年增18%;新北市月減4%、年增3%;桃園月減2%、年增10%;台中月減9%、年增4%;南部市場買氣持續,台南市月增15%、年增12%;高雄則是月增、年增幅度均逾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