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未)公司新聞
台股今年多次挑戰新高,高價股表現頗受矚目,而小資族群通常可藉由零股交易來參與相關個股行情,近期募集的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即為首檔以高價股與熱門零股交易標的為主軸的ETF。
證交所表示,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指數是由台灣指數公司所編製,篩選方式上首重公司治理品質,成分股須為台灣上市櫃企業中,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50%的公司。
進一步選擇股價較高、零股成交金額較大個股,並須滿足稅後純益大於零、日均成交金額高於2,000萬元,以及ROE成長率或現金股利成長率排名前80%等條件,最後選出的30檔成分股,則包括五檔股價最高、及25檔夏普值排序居前的股票。
中信投信說明,高價股通常股本較小,對於市場波動相對敏感,因此指數選入夏普值較高的股票,希望讓投資人承擔的每一分風險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報酬率。
中信投信補充指出,台股歷年高價股往往是當年的趨勢股,例如太陽能剛興起時的茂迪、智慧手機初起飛的宏達電、手機鏡頭逐漸取代傳統相機使大立光崛起,或是近期受惠5G、電動車需求而步入半導體業成長周期的矽力、信驊、聯發科等。
證交所表示,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為投資國內股票的原型ETF,風險屬性較單純,而且相較於直接買賣股票,ETF又多了分散個股風險的好處,但交易前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
近期陸股遭遇逆風,但中信中國高股息規模逆風成長。中信投信表示,中信中國高股息主要成分股為金融、地產、能源等族群,近期中國股市因非基本面因素而下跌,但對長期領息的投資人來說,近期較低的股價有助提高股息率,目前指數股息率已高達9.18%,高於國內主要陸股指數的股息率。
中信中國高股息ETF(00882)經理人葉松炫表示,各國政府大興土木,強力推行基礎建設,加上市場資金浮濫,供應鏈壅塞推升終端產品價格,預期下半年通膨仍將持續揚升,有利地產、金融、能源等產業表現。
葉松炫指出,中國政府自去年出台「三條紅線」政策,意在降低產業財務槓桿,長期來看,有助產業健全發展。
台灣股市動態:大陸新監管政策影響,中信投信看好消費與科技股
【台北訊】近期大陸官方對教育類股的上市融資限制以及外資參股的規範加嚴,導致台灣股市出現波動。不過,市場專家普遍認為,這些新監管措施雖然短期內對股市造成衝擊,但長期來看,優質股仍將獲得價值重估的機會。
對於大陸新監管政策的影響,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彭炫通指出,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首要風險來自於大陸監管機構的系列措施。他強調,儘管短期內股價可能波動,但這些政策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以較低價格買進優質股的機會。
彭炫通還提到,疫情後市場的各項活動反彈預期將推升大陸境內消費市場的結構性增長,他持續看好民生消費、健康護理、財富管理以及環保再生能源等領域。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則認為,這些監管措施除了對社會問題進行矯正外,也是為了抑制大陸企業赴美上市的浪潮,對中概股有較直接的影響。不過,他預期線上消費的趨勢將持續帶動各互聯網公司的營收成長。
許智洋建議,投資者應該關注大陸政治局在7月底是否會釋放相關政策訊息,以了解政策的不確定性。他還提到,受十四五規劃目標影響的半導體、新能源、碳中和、家電等大消費類股長期來看可能較不受影響。
中信投信股權投資科主管葉松炫則表示,大陸官方此次政策調整主要是因應政治不確定性引起的恐慌,建議投資者靜待政府釋出更多政策說明。他認為,傳統消費旺季即將來臨,中信中國50的成分股多為新科技與消費,仍值得投資者期待。
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彭炫通表示,近期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首要風險,便是來自大陸監管機構實施的系列措施。儘管監管機關的壓制固然容易造成股價波動,但卻帶來可以用較低價格買進優質股的機會。
此外,在疫情過後所出現的各項活動反彈,料將會剌激工資的上漲,並推升大陸境內消費市場的持續結構性增長,目前持續看好民生消費、健康護理、財富管理以及環保再生能源等標的。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表示,除了對社會問題進行矯正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抑制大陸企業赴美上市的浪潮,對中概股有較直接的影響;然而線上消費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趨勢,預期在各互聯網公司調整之後,中長線仍將持續受惠線上消費帶動營收成長機會。
許智洋認為,受到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使A股承壓,近期可留意7月底大陸政治局是否進一步釋放相關政策訊息。不過,整體來看,預期受惠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半導體、新能源、碳中和、家電等大消費類股中長期較不受影響,而第三季在中秋及國慶的催化,高端白酒批價及銷量可望進一步提升,帶動營收表現。
中信投信股權投資科主管葉松炫表示,大陸官方此次大幅修正主因為政治不確定性引起的恐慌,因此超賣的範圍影響了整體陸港股,出現了超跌的狀況,建議投資人先靜待大陸政府針對政策提出說明,不要貿然進出。
葉松炫說,傳統消費旺季將至,以中信中國50的成分股多為新科技與消費來說,仍值得期待。
2020年10月,台股市場吹起了一股零股交易的風潮,這股熱潮帶動了交易量的顯著增長,如今零股交易量已經是政策上路前的三到六倍之多。而隨著台股指數的持續攀升,股價也一路攻上萬八關口,讓許多小資族在投資高價股的過程中感到兩難。不過,中信投信看準市場需求,推出了一款全新ETF——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為小資族提供了另一條投資高價股的途徑。 根據CMoney統計,台股上市櫃的平均股價從2019年底的53.4元,一路漲到2021年6月底的74.2元,漲幅逼近40%。這一數據顯示出小資族的投資意願日益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台股愈來愈貴的問題。為了幫助小資族解決這一困境,中信投信推出了中信小資高價30ETF,這款基金將於7月27日至7月30日盛大開募。 中信小資高價30ETF的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有「三高」特性: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高競爭力來自於高價股通常為各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擁有關鍵技術和市場趨勢的優勢。高獲利性則是因為高價股的獲利能力通常較強,股價與獲利能力呈正比。而高動能性則是因為高價股的股性活潑,價格相對較高的股票,往往以法人及外資持有為主,當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布局時,高價股的上涨動能相對強勁。 中信投信推出的中信小資高價30ETF,將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這個指數的篩選原則非常嚴格,只選取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的公司,個股股價不低於200元,並且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為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這樣的篩選標準,讓小資族能夠一次布局多檔高價股,進行多元化的投資。
台灣股市的投資環境不斷變化,隨著市場的成熟,高價股的比重逐漸上升,這對小資族來說,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為了解決小資族「想投資高價股,卻缺資金」的問題,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昨日(21日)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ETF產品——中信小資高價30 ETF(00894),這是台灣市場首檔專注於高價股、熱門零股的ETF,預計將在27日至30日進行募集。 中信投信總經理張裕澤表示,這款ETF就像是一瓶綜合維他命,可以讓投資者一次掌握多檔高競爭力、高動能的股票。中信投信今年已經發行了多檔創新ETF,如4月上市的中國高股息ETF,目前規模已經成為台股ETF中規模最大的陸股原型ETF,而中信關鍵半導體ETF也成功衝上了台股ETF規模排名的第八位。 自從2020年10月零股交易上路以來,台股的零股交易量明顯增加,約是政策上路前的三至六倍。同時,台股上市櫃公司的平均股價從2019年底的53.4元,漲到今年6月底的74.2元,漲幅接近40%。這意味著小資族的投資意願在增加,但同時也面臨著台股股價越來越貴的問題。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經理人張逸敏解釋,高價股具有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等「三高」特性。這些股票通常來自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能夠推升公司獲利,進而推升股價。而高動能性則意味著高價股的股性活潑,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高價股的漲勢往往相對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的是台灣指數公司特選的小資高價30指數,其成分股篩選非常嚴格,包括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的上市櫃股、股價不低於200元、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以及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的股票。
台灣股市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受到小資族的關注,而高價股則是許多投資者心中的夢想。但對於一般小資族來說,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購買高價股,往往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針對這個問題,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託投信」)近日推出了一款新產品——中信小資高價30 ETF(00894),為小資族提供了一個投資高價股的新選擇。 這款ETF被視為是「綜合維他命」,總經理張裕澤表示,中信投信今年已經推出了多款領先市場的ETF,這款中信小資高價30 ETF也不例外,它將會聚焦於高價股和熱門零股標的,預計將在27日至30日進行募集。 張裕澤總經理提到,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推出,是為了解決小資族「想買、沒錢」的困境。該ETF將會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並對成分股進行嚴格篩選,確保投資者能夠獲得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的股票。 該ETF的經理人張逸敏進一步解釋,高價股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們通常是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這會推升公司的獲利,進而推升股價。此外,高動能性也是高價股的一大特點,它們的股性活潑,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高價股的漲勢往往更為強勁。 為了確保ETF的品質,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成分股需通過四關篩選:首先,它必須是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的上市櫃股;其次,股價需不低於200元;第三,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最後,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並在近三個月的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 這款ETF的推出,不僅降低了小資族投資高價股的門檻,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讓更多投資者能夠分享到高價股的投資機會。
台股市場近期來顯著活絡,尤其是零股交易量的激增,讓許多小資族有了更多投資機會。自2020年10月零股交易上路以來,交易量已經成長至政策上路前的三到六倍,而台股指數也持續攀升,突破萬八關口。在這波市場熱潮中,中信投信推出的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根據CMoney統計,台股上市櫃平均股價自2019年底的53.4元,漲至2021年6月底的74.2元,漲幅接近40%。這不僅反映了小資族投資意願的增長,也顯示了台股價格的攀升。然而,對於預算有限的小資族來說,直接購買高價股並非易事。 為了幫助這些小資族解決投資難題,中信投信特別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該基金將於7月27日至7月30日開募。該ETF聚焦於高價股和零股熱門標的,讓小資族以較低的門檻參與高價股市場。基金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有「三高」特性: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 張逸敏進一步解釋,高價股通常為各產業的龍頭企業,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並能掌握關鍵技術或市場趨勢。這些企業的獲利能力強,股價與獲利能力呈正比。此外,高價股的股性活潑,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時,其上漲動能相對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篩選標準嚴謹,只選取台灣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個股股價不低於200元、税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超過2,000萬元,並且為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的企業。這樣的篩選標準,讓小資族能夠一次布局多檔高價股,享受市場增長的潛力。
CMoney統計,台股上市櫃平均股價也從2019年底的53.4元,漲到2021年6月底高達74.2元,漲幅逼近40%。也代表小資族的投資意願日益增長,卻面臨台股愈來愈貴的困境。
中信投信指出,為解決小資族的兩難,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為首檔聚焦高價股、零股熱門標的基金,即將於7月27日到7月30日盛大開募,即使受限於預算難以買高價股的小資族,於基金募集期間只要15,000元就能錢進高價股。
中信小資高價30ETF(00894)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備「三高」特性: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高競爭性是指,高價股通常為各產業中具代表性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大多能掌握關鍵技術或市場趨勢,因此往往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進而成為推升股價的主因。
張逸敏表示,預期獲利成長為拉抬股價向上的主力,高價股通常具備高獲利性。舉例來說,股價100元以下的個股,過去三年平均每股盈餘約為1元,股價介於100元至300元間的個股,過去三年平均每股盈餘竄升至6到7元,但千元以上的個股該數值則是高達38至48元,可見股價與獲利能力呈正比。
高動能性則是指高價股股性活潑,張逸敏指出,價格相對較高的股票,通常以法人及外資持有為主力,再加上股本相對小,因此,通常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布局時,高價股伴隨大盤上漲的動能相對強勁。
雖然市場下跌時,高價股跌幅也相對大,但只要是非基本面因素造成短期的盤勢震盪,反彈時動能也更強勁。
中信投信指出,中信小資高價30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其指數篩選原則為台灣上市櫃企業中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個股股價原則上不低於200元,並且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為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讓小資族一次就可布局多檔高價股。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是PR99的綜合維他命,高競爭力、高動能的股票都可以找到。」中信投信總經理張裕澤表示,中信今年發行多檔領先市場的ETF,包括4月掛牌的中國高股息,現為陸股原型ETF規模最大,後來推出中信關鍵半導體現於台股ETF規模排名衝上第八。
據統計,2020年10月盤中零股交易上路後,明顯帶動零股交易量,目前零股交易量約為政策上路前的三至六倍,同期間台股上市櫃公司平均股價從2019年底的53.4元,漲到今年6月底高達74.2元,漲幅逼近40%,意味著小資族的投資意願增加,卻同時面臨台股愈來愈貴的困境。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表示,高價股具備高競爭力、高獲利性、高動能等「三高」特性,因其多為各產業具代表性龍頭企業,具有高競爭力,才會推升公司獲利,進而推升股價。
高動能性則是指高價股股性活潑,張逸敏指出,高動能性代表高價股股性活潑,因高價股通常以法人及外資為持有、交易主要買盤,通常在多頭市場或大型資金進場布局時,高價股伴隨大盤上漲動能相對強勁,雖然市場下跌時,高價股跌幅也相對大,但反彈時動能也更強勁。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成分股篩選得過四關,一是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0%上市櫃股,二是股價原則上不低於200元,三是稅後純益大於零或ROE、股利成長為前80%,四是日平均成交量需大於2,000萬元,且近三個月零股成交金額中位數排序前50%。
【台灣金融新聞】ETF市場熱絡,中信證券投信主導多款熱門產品,帶動投資熱潮
近來,台灣ETF市場呈現一片熱絡景象,主題型投資尤為火熱,其中,中信證券投信旗下的產品更是獲得市場的高度關注。根據最新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投信的ETF產品已經包辦了十大高人氣ETF,其中海外產品表現亮眼,甚至有三檔海外ETF強勢打入十強之列,這種熱況是近年來少見的。
近期,富邦未來車、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同步募集,預期將再推動一波股票投資熱潮。自2019年以來,台股ETF市場在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的帶動下,國人加大台股布局的趨勢持續延燒。而今年,海外型ETF也進行募集,並在國際股市強勢的背景下,漸成推升ETF市場動能的重要力量。
在主題式產品方面,今年台股代表有國泰台灣5G+、中信關鍵半導體等,海外產品則有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自7月份以來,海外產品成長顯著,十大人氣ETF也進行了洗牌。
去年底,十大受益人最多的ETF中,九檔是台股ETF,其中元大台灣50反1是唯一非台股ETF。而目前,全數為股票原型ETF,台股型ETF降至七檔,海外股票型ETF增至三檔,市場熱度不斷衝高。這三檔新產品在募集時均有高人氣,其中,上市不滿一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迄今人氣已破11萬人,進榜前五強。
法人分析,這對國內ETF市場帶來三轉變:一是熱門ETF和投信人氣洗牌,富邦投信、中信投信受益人數量均較去年底倍增;二是熱門產品往往也有高交易量,原型ETF成為ETF交易主力;三是海外股票ETF規模加速成長,現已超過1,800億元,達到台股ETF 5,000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助力整體股票型ETF挑戰7,000億元。
7月底富邦未來車、中信小資高價30 ETF同步募集,業界預期將再推動一波股票投資熱潮。
國內ETF市場自2019年來,由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帶動台股ETF熱潮,國人加大台股布局的趨勢持續延燒,期間海外型ETF也進行募集但成績突出的不多,至今年海外產品有更利基的發展,配合國際股市強勢,海外型ETF漸成推升ETF市場動能。
以主題式產品來看,今年台股代表有國泰台灣5G+、中信關鍵半導體等,海外產品有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7月以來海外產品成長顯著,十大人氣ETF洗牌。
去年底十大受益人最多的ETF,多達九檔是台股ETF,包括反向型的元大台灣50反1,唯一非台股的是期元大S&P石油。目前則全數為股票原型ETF,且台股型降到七檔,海外股票型ETF增到三檔,熱度衝高。上述三檔都是今年募集的新產品,募集時均有高人氣,最晚掛牌是上市不滿一個月的國泰智能電動車,迄今人氣破11萬人、進榜前五強,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越南在高配息及績效大漲下,同步出現上市後第二波人氣增勢,晉升第七和第八強。
法人表示,這對國內ETF市場帶來三轉變,一是熱門ETF和投信人氣洗牌,最近尤以募集加快的富邦投信、中信投信受益人各突破43萬、20萬人較突出,均較去年底倍增。其次這些熱門產品往往也有高交易量,原型ETF成為ETF交易主力,三是海外股票ETF規模加速成長,現超過1,800億元,達到台股ETF 5,000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助攻整體股票型ETF將挑戰7,000億元。
台股熱潮持續延燒,台股基金和ETF交投活絡,加權指數逼近萬八關卡,今年上半年多家投信基金規模水漲船高。元大、國泰、富邦、復華與安聯等五家投信台股相關基金規模均增加超過百億元。其中,元大投信表現亮眼,旗下ETF和主動型基金都取得好成績。 元大投信的ETF最早卡位優勢,今年邁入第18年,截至6月底,台股ETF規模達3,663億元,今年來增加846億元,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承作定期定額的交易戶數,分別達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F定期定額扣款前二名。 此外,元大投信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規模突破404億元,穩居台股基金規模第一名。據了解,該基金扣款的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金額達18億元,是規模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成長逾千億,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模抵達7,716億元新高水準,整體規模估計已達8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國泰、富邦投信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復華、安聯投信則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新基金商品增加規模,分別增加96億元、50億元,躍升為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
根據最新統計,上半年國內有元大、國泰、富邦、復華與安聯等五 家投信台股相關基金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
元大投信除了有ETF最早卡位的優勢,近年重返台股主動型基金戰 場,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規模突破404億元 ,穩居台股基金規模第一名寶座。據了解,若加計銀行、證券通路的 數據,約定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扣款的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 金額來到18億元,是規模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被動型ETF方面,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行ETF的投信業者,今年已 經邁入第18年,截至6月底台股ETF來到3,663億元,今年以來就增加 846億元,也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
根據證交所資料,旗下的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 承作定期定額的交易戶數,分別達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 F定期定額扣款前二名,較5月份繼續成長,再創新高,因此推升整體 規模得以大幅超越其他投信。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成長逾千億推動下,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 模抵7,716億元新高水準,若加計7月份全委代操部位、ETF成長,以 及基金定期定額的挹注,推估目前整體規模已達8千億元,突破歷史 關卡。
國泰、富邦投信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整體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 ,復華、安聯投信也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年來規模增加超 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黑馬之姿靠新基金商品分別增加96億 元、50億元,擠進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之列。
台股近期挑戰「萬八」關口,千軍萬馬爭先進攻,但千軍萬馬中,那些股價超過千元的「千金股」卻讓許多小資族望而卻步。為滿足小資族對高價股的投資需求,中信投信搶先推出「中信小資高價30 ETF」,成為台灣市場首檔專注於高價股、零股熱門標的的ETF產品,讓小資族有機會以較低成本一網打盡高價股。 根據CMoney統計,今年台灣零股交易成交額已經達到300億至600億元,顯示零股交易對小資族來說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而對於心懷高價股的夢想,ETF也成為一條可行的管道。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指出,在股市上漲時,高價股往往能夠領先於大盤。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後為例,台股千金股從一兩檔增加至六檔,近期大盤更是攻上萬八,連續多日出現「十千金」的盛況。 張逸敏強調,高價股通常股本較小,股性活潑,在多頭時期,股價上漲幅度往往超越大盤。從2020年3月台股加權指數低點至去年底,台股上漲約65%,而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的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同期間上漲約88%,可見高價股的強勁動能。然而,在空頭時期,高價股的修正幅度也較大,投資人仍需注意分散投資,平衡風險。 張逸敏進一步分析,ETF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波動幅度通常小於投資單一個股,對於想要針對高價股進行投資的小資族來說,ETF是一個較為穩健的選擇。中信投信表示,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的篩選標準,不僅注重公司治理,還要求股價需高於200元,同時為近三個月零股交易熱門標的。在財務面上,則要求公司稅後純益需大於零,ROE或股利成長排名台股前段班,個股日平均成交金額須高於2,000萬元。經過這些條件篩選後,取股價前五高個股,其餘則以夏普值進行排序。
根據CMoney統計,今年以來台灣零股交易成交額高達300億至600億元間,顯示零股交易已是小資族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除了零股之外,對想高攀高價股的小資族來說,ETF也可以成為管道之一。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表示,當大盤出現上漲行情時,高價股通常扮演股市領頭羊。舉例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台股「千金股」僅一至二檔,但疫情爆發後,各國央行救市政策盡出,隨資金熱浪推升,台股屢屢創高,去年千金股達六檔,近期大盤一度攻上萬八,台股更已多日連續出現「十千金」榮景。
張逸敏強調,高價股大多股本較小,股性相對活潑,在多頭時期,股價通常跑贏大盤。從2020年3月台股加權指數低點起算至去年底,台股上漲約65%;中信小資高價30 ETF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同期間上漲約88%,可見高價股的漲升動能。不過,空頭時期,高價股修正幅度也相對大,投資人仍須分散投資、平衡風險。
張逸敏分析,ETF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波動幅度小於投資單一個股,對於想針對高價股曝險的小資族,ETF是相對穩健選擇。
中信投信表示,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篩選方式,兼顧公司治理及股價須高於200元等雙特色,同時為近三個月零股交易熱門標的。企業財務面上,公司稅後純益需大於零,ROE或股利成長排名台股前段班,個股日平均成交金額須高於2,000萬元。經上述條件篩選之後,取股價前五高個股,其餘以夏普值排序。
【台北訊】最近台股市場上一個非常受矚目的話題,就是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的除息公告。這家公司的除息日期定在16日,每單位預估可以發放0.68元,這意味著單次配息率和年化配息率分別達到了4%和8%,這樣的超高配息率立刻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中信投信在昨天(7日)發表了對這個問題的說明,他們強調,中信中國高股息實際配發的金額還可能會有變動。過去這個指數的殖利率一直維持在4%-7%之間,所以使用年化8%的配息率可能會有一點高估。因此,他們建議投資人最好是以單次的4%為準。 為了應對規模膨脹可能帶來的稀釋風險,中信投信已經從即日起對中信中國高股息實施申購控管。不論是普通投資人還是有造市需求的自營商和機構法人,在申購前都需要先確認中信投信官網釋出的申購額度,以免申購失敗。 這是台灣首次有高股息ETF實施申購限制,此前有其他投信的ETF也因為突然高配息而規模迅速擴大,但這也影響了配息的穩定性。 對於市場上對配息率的計算方法不統一,中信投信強調,他們以7月6日收盤價約15.7元來計算,單次配息率粗估為4.3%。雖然這個基金是每半年配息一次,但如果投資人將單次配息率乘以二來期待年化配息率達到8.6%,這可能並不精準。 中信投信解釋說,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等於年化配息率的算法,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的息收金額和配發時間相對固定。但是對於高股息ETF來說,因為投資的是股票,股利發放的金額和時間可能不固定,所以這種算法的適用性較低。 另外,由於每檔成分股的配息時間不同,高股息ETF每次配發的金額也不一定會平均分配。因此,如果將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可能會發生與實際年化配息率出入的情況。 所以,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參考歷史經驗作為投資依據。以中信中國高股息追蹤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來看,過去八年股息率一直維持在4%-7%之間。至於股票ETF的配息,因為可能會有大幅變動,所以比較適合用單次配息率來計算。
此外,考量規模膨脹有稀釋風險,中信投信對中信中國高股息即日起實施申購控管,不論一般投資人或有造市需求的自營商和機構法人,都要先確認中信投信官網釋出的申購額度,以免申購失敗。
這也是國內首見有高股息ETF,因配息管理祭出申購限制,此前多家投信的ETF忽然高配息,均讓規模做自然成長,但也因此影響配息。
針對業界對配息率的計算不一,為避免高估,中信投信強調,以7月6日收盤價約15.7元,單次配息率粗估為4.3%,雖然本基金為每半年配息,若投資人以單次配息率乘於二,期待其年化配息率等於8.6%,恐有失精準。
中信投信解釋,「單次配息率」乘以「配息頻率」等於「年化配息率」的算法,較適用於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等商品,息收金額、配發時間相對固定。惟高股息ETF投資股票,股利發放的金額、時間不一定固定,彈性相對較大。
另一方面,由於每檔成分股配息時間不同,高股息ETF也會因為此一差異,每次配發的金額不必然平均分配;故若將單次配息率乘於配息頻率,可能發生與實際年化配息率出入的情形。
因此中信投信建議,投資人參考歷史經驗為投資依據,以中信中國高股息追蹤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來看,過去八年股息率介於4%-7%之間。
也有投信認為,債券ETF配息穩定,半年配乘以二,季配息乘以四,算出的年化配息率通常爭議不大,惟股票ETF的配息可能大幅變動,例如部分半年配的台股ETF,上下半年配息差很大,比較適合算單次。
台股上周資金淨流出創新高,市場仍見緊張
近期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亮麗,美債殖利率走低,美股持續走強,但新興市場受疫情影響,上周表現相對平淡。其中,台股、南韓、泰國為外資淨流出最高的前三市場,台股上周資金淨流出達10億美元,連三周遭贖回,並創下5月中旬以來單周流出最高金額,也是6月淨流出最高的國家。
對於台股未來展望,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上半年台股在航運、傳產拉抬下,在國際主要市場表現排名第三。雖然下半年第三季的獲利年增率將低於前兩季,但預料仍有雙數位的成長水平,若以企業獲利季增率來看,第三季的獲利預估將較第二季成長15%。獲利成長帶動下,加上電子業旺季來臨,若資金回流電子股,對於大盤後市相對樂觀。
張圭慧強調,對於電子股,她仍相對看好半導體表現。雖然今年以來半導體供應鏈受水情乾旱所苦,但幸運的是6月降雨豐沛,竹科至年底前不至於出現缺水問題,半導體供應鏈終於可鬆一口氣。另外,iPhone新機拉貨強勁,相關供應鏈6月營收或有望創高。
至於越南市場,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根據最新IHS Markit調查,越南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3.1大幅滑落至44.1,顯示疫情對經濟產生影響。雖然越南政府已針對勞動階級率先施打疫苗,後市變化仍待觀察。張晨瑋強調,越股今年上半累計漲幅近三成,技術指標浮現過熱跡象,市場高檔震盪或難避免。不過,越南政府統計,今年前6月外資直接投資仍較去年同期成長,隨著外資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逐步發酵,越南中長期經濟仍具成長潛力,建議投資人可定期定額長期布局。
上周僅越南、印度受外資加碼,金額分別為1.4億及1.2億,且越南 股市上周勁揚2.2%,為表現最搶眼的市場。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00891)張圭慧表示,上半年台股在航 運、傳產拉抬下,在國際主要市場表現排名第三,僅次於越南與阿根 廷。下半年台股第三季的獲利年增率雖然將低於前兩季,但預料仍有 雙數位的成長水平。若以企業獲利季增率來看,第三季的獲利預估將 較第二季成長15%。獲利成長帶動下,加上電子業旺季來臨,若資金 回流電子股,對於大盤後市相對樂觀。
張圭慧表示,電子股中仍相對看好半導體表現。半導體供應鏈今年 以來始終受水情乾旱所苦,所幸6月降雨豐沛,全台水情警報解除, 竹科至年底前應不至於出現缺水問題,半導體供應鏈終於可鬆一口氣 。另外,今年5G手機銷售雜音頗多,使半導體股價受壓,但iPhone新 機拉貨強勁,相關供應鏈6月營收或有望創高。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根據最新IHS Markit調 查,越南受疫情影響,6月份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 53.1大幅滑落至44.1,和越南統計局公布6月份製造業生產較前月微 幅增長0.3%形成鮮明對比,目前越南政府已針對勞動階級率先施打 疫苗,後市變化仍待觀察。
張晨瑋強調,越股今年上半累計漲幅近三成,技術指標浮現過熱跡 象,短線觀察疫情是否干擾經濟增長及企業營運,市場高檔震盪或難 避免。越南即使第四波疫情持續延燒,但根據越南政府統計,今年前 6月外資直接投資仍較去年同期成長,隨外資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逐 步發酵,越南中長期經濟仍具成長潛力,建議投資人可定期定額長期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