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土地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新聞:土地銀行帶頭活存大增,八大行庫存款逼近兆元
近日來,台灣股市連創新高,外銷貿易也持續熱絡,這兩股力量共同推動台灣八大行庫上半年存款增量逼近兆元大關。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八大行庫上半年存款合計增加逾9,60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
在這波存款大增的潮中,活存存款的增長尤为明顯。許多定存戶受惠於低利率定存和新台幣股市的穩定上漲,紛紛轉向活存,以便更方便地進行資金調度。活存存款的增量高達將近5,000億元,成為存款增量的大頭。
特別是台灣土地銀行,在這波活存增長的趨勢中,表現格外亮眼。上半年定存減少約200多億元,但活存增加約1,100多億元,使得其存款總規模成長完全來自活存。合庫銀行也同樣如此,今年上半年的存款量增加,也來自活存的增加。
其他行庫如一銀、華銀、彰銀的活存增量,也超過總存款增量的一半以上。唯一例外的是土銀、兆豐銀和台企銀,上半年定存還是顯著增加。
土銀作為不動產放款專業銀行,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的制約,但基於LCR的考量,上半年還是爭取了許多大額定存。上半年除了活存增加215億元,定存也增加了804億元。土銀主管指出,目前土銀的LCR已超過100%,存款結構調整也帶動資金成本大幅下降,近一年來從0.5%降至0.38%。
行庫主管表示,對於投資人和企業來說,活存更加方便資金調度。當資本市場和出口表現暢旺時,資金自然會從定存轉向活存。對於銀行而言,調整資金結構,以吸收活存取代定存,可以有效降低資金成本。
行庫主管指出,主要是新台幣定存利率太低,加上台股大盤指數近半年來不斷上攻,使許多定存戶「解封出籠」,紛紛改以活存持有資金,以方便投資調度。
除了很多定存戶轉型成為「股民」入市,企業戶則因為外銷貿易熱絡,帶動購料等進貨支付需求提高,定存變活存的資金亦不在少數。
尤其是台銀、合庫兩大行庫都出現活存大增、但定存減少的現象,台銀上半年定存減少約200多億元,但活存增加約1,100多億元,因此其存款總規模成長全部來自活存。合庫今年上半年的存款量增加,也同樣都來自活存。
至於一銀、華銀、彰銀的活存增量,也超過總存款增量的一半以上;定存在上半年仍顯著增加的僅土銀、兆豐銀和台企銀。
行庫主管分析,對行庫而言,新台幣定存增加最主要有兩層意義,一是因應銀行法第72條之2(即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的要求,二來則是因應LCR(流動性覆蓋率)的規定。
土銀是不動產放款專業銀行,也是唯一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制約的銀行,但基於LCR的考量,在支應中、長期放款時,仍需要一定規模的定存支應,因此今年上半年仍向不少知名高科技大廠爭取大額定存,上半年除了活存增加215億元,定存亦增加804億元。
土銀主管對此指出,目前土銀的LCR除已超過100%,存款結構調整也已帶動資金成本大幅減少,近一年來已從0.5%降至0.38%。
行庫主管表示,對投資人和企業而言,活存較方便資金調度,因此過往只要資本市場和出口表現暢旺,資金就會明顯自定存轉向活存;對銀行來說,則因活存利息支出較低,如果能調整資金結構,用吸收活存取代定存,可有效降低資金成本。
【台灣新聞】 台灣金融界再傳佳音!根據最新消息,由財政部率領的六大公股金控與銀行共同推出的「百億創投方案」已經提前達成目標,目前總執行金額已超過百億元,年底預計總投入金額可上看150億元,顯示出台灣金融機構對於創新與發展的強烈決心。 去年7月,財政部推出「兆元振興」與「百億創投」兩大計畫,著眼於六大策略性產業,其中「百億創投」計畫的目標是為產業新創或轉型提供資金活水。由於台灣金與土銀預算編列問題,該計畫由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台企銀、彰銀等六家公股金控與銀行共同承擔。 合庫金表現亮眼,其合計創投與直接投資總額已達54億元,超過原先的20億元目標,成為百億創投計畫中投資與募資金額最高的公股金融業。兆豐金與台企銀也分別超過了原訂的20億元與10億元目標,合計直接投資、創投基金募資及其他策略性投資人共同投資規模已達13.7億元。 華南金則與民間生醫創投業者合作,籌集專注於生技醫療領域的新基金。第一金則在資安、生技醫療、綠電、再生能源、民生、戰備產業等策略性產業完成投資共5.3億元,並預計第三季底、第四季初推出新的創投基金。 這次百億創投方案的提前達標,不僅展現了台灣金融機構的創新活力,也對於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財政部去年7月推出「兆元振興」、「百億創投」兩大計畫,主要瞄準六大策略性產業,前者授信總規模已達1.58兆元,針對以投資給予產業新創或轉型所需資金活水的百億創投也已達標。
先前因國營台灣金、土銀有編列預算的問題,因此百億創投計畫由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台企銀、彰銀等六家擔綱,當初財政部所訂定目標為公股金控各20億元,銀行各10億元,其中合庫金、兆豐金和台企銀均已提前達成。
其中合庫金合計合庫創投與合庫銀的直接投資總共已54億元,不僅已超過財政部原先訂定的20億元的目標,也是百億創投計畫中投資與募資金額最高的公股金融業。
兆豐金目前合計直接投資及創投基金集資規模則已超過20億元;台企銀合計直接投資、創投基金募資及其他策略性投資人共同投資也已有13.7億,都超前原訂財政部訂定的管考目標。
華南金則已和民間的生醫創投業者合作募集鎖定生技醫療領域投資的新基金;第一金表示,已完成包括資安、生技醫療、綠電、再生能源、民生、戰備產業等策略性產業的投資共5.3億元,新的創投基金預計第三季底、第四季初成軍。
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社會帶來極大衝擊,讓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和社會各界對抗疫情的共同努力。在這場「戰疫」中,臺灣土地銀行不僅是金融機構,更是社會責任的實踐者。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土地銀行是如何關懷社會、支持醫護人員,並與當地社區攜手,共同抗擊疫情的。
疫情當前,臺東縣吳家子弟為了回饋社會,照顧弱勢族群,特別委託土地銀行成立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這個信託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在資助臺東縣轄內的醫療院所,讓偏鄉地區的居民也能獲得良好的醫療資源。今年,面對疫情對民間善款的影響,這個公益信託依然堅定地捐款,為第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實質支援,幫助醫院抵禦疫情。
除了捐款,土地銀行還結合當地行動醫療服務,實現信託2.0跨業合作的願景。特別資助了一家以居家醫療照護為核心的診所,為無法行動、缺乏醫療支援的偏鄉長輩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這種「在宅醫療」、「在地安老」、「共生互助」、「關懷照護」的行動,體現了大愛無私的精神,也讓無法外出就醫的病患能夠在家接受治療。
土地銀行在推動各項公益慈善活動的同時,也積極推展公益信託。通過與企業界及善心人士的合作,以及與縣市政府社會與教育局處及慈善團體的結合,將善款用於幫助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面臨變故的家庭。土地銀行的愛心透過完善的控管機制,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未來,土地銀行將持續規劃公益活動,對社會付出關懷。透過公益信託媒合各界資源,將愛心散播到臺灣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場「戰疫」中,土地銀行以其實際行動,展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臺東縣吳家子弟本於回饋社會,照顧弱勢族群,委託土銀成立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一直以來即在資助臺東縣轄內的醫療院所,支持偏鄉地區居民獲得珍貴的醫療資源,尤其今年度受疫情影響,不少民間善款大幅縮減,該公益信託除持續捐款,提供第一線醫護人員最實質的支援,協助醫院抵禦疫情外,今年因應疫情更結合當地行動醫療服務,落實信託2.0跨業合作的願景,特別資助臺東縣某家以居家醫療照護為核心運作的診所,為無法行動,缺乏醫療支援的偏鄉長輩提供巡迴醫療服務,讓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就醫的病患,能夠在家醫療,體現「在宅醫療」、「在地安老」、「共生互助」、「關懷照護」大愛無私的精神。
土地銀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除致力於推動各項公益慈善活動外,更加積極推展公益信託,透過與企業界及善心人士合作成立的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及教育公益獎助學金信託,結合縣市政府社會與教育局處及慈善團體提供的平台,將善款撥付予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面臨變故的家庭,讓捐贈者的愛心透過完善控管機制,傳送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土地銀行未來仍將持續規劃公益活動對社會付出關懷,並透過公益信託媒合各界資源,將愛心散播到臺灣每一個角落。(陳碧雲)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以來,我們的醫護英雄們無時無刻都在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搏鬥,他們的辛勤付出讓台灣的防疫成績亮麗無比。但是,隨著病毒變種的出現,疫情再度升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要加班加點,還要面對家屬的責難和社會上的歧視。這時候,我們的土地銀行站出來了,他們要為醫護人員加油打氣,實際行動支持他們,一起為台灣守護健康,打贏這場「戰疫」。 土地銀行表示,他們看到台東縣吳家子弟為了回饋社會,照顧弱勢族群,特別成立了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這個信託一直以來都在資助台東縣的醫療院所,幫助偏鄉地區的居民獲得醫療資源。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善款減少,這個信託不僅繼續捐款,還與當地行動醫療服務合作,特別資助一家以居家醫療照護為核心的診所,為偏鄉長輩提供巡迴醫療服務,讓無法外出就醫的病患能夠在家接受治療。 土地銀行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推動各項公益慈善活動,並且推展公益信託。透過與企業界和善心人士的合作,他們成立了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和教育公益獎助學金信託,將善款用於幫助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和面臨困境的家庭。他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分愛心都能夠透過完善的控管機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台灣土地銀行近期在勞工紓困貸款申請方面,承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根據最新統計,該行在這項貸款申請中,承作的件數位居前茅。然而,隨著申請進度的加緊,一項引人關注的現象逐漸浮出水面——重複申請的比率竟然高達三成。 這一現象的發生,主要與申請流程和資料核對有關。信保基金對申請的核保工作已經接近全面完成,但總申請件數超過117萬件,而核保件數截至7月5日傍晚僅為71.6萬件。這其中,公股銀行和民營銀行的申請件數相對較為均勻,其中中信銀、土銀、一銀、玉山銀、合庫銀等前五大承作銀行表現亮眼。 由於今年原訂的勞工紓困貸款的名額只有50萬名,但申請件數卻在短短幾天內突破百萬,這讓人不禁對今年的核保結果感到好奇。信保基金預計將在近日內完成所有申請件數的審查,但即使戶數增加,與申請件數相比,仍將有約40萬戶的落差。 銀行主管們指出,重複申請的三大原因是:線上申請重複、所得超過50萬元無法取得所得證明、以及債信不良。其中,線上申請重複的問題尤其嚴重,許多申請者同時向多家銀行申請,造成資源浪費。 對此,銀行主管們表示無奈,他們加班審核,並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解決線路壅塞問題,但這些努力似乎有很大一部分被重複申請浪費了。台灣土地銀行作為承作銀行之一,也將積極配合信保基金,共同推動勞工紓困貸款的正確使用,以實現其應有的社會效益。
根據信保基金截至5日傍晚的統計,核保件數累計71萬6,082件,其 中公股銀行有34萬3,163件、民營銀行有37萬2,919件,民營略高於公 股銀行,前五大承作銀行分別是中信銀、土銀、一銀、玉山銀、合庫 銀。
今年原訂勞工紓困貸款的名額只有50萬名,但後來短短幾天內就湧 入逾百萬戶的申請件數,加上勞動部表示只要在期限內提出申請的均 會受理,原本外界以為今年獲撥款的戶數應會和去年一樣超過百萬戶 ,但如今信保基金核保戶數僅達70多萬戶。
近日內信保基金就會對所有117萬多件申請件數全部完成審查,預 計戶數即使增加,全體核保戶數和117萬件的申請件數相較,仍會有 約40萬戶的落差。
多家銀行主管不約而同指出,主要有三大理由,一是重複線上申請 ;二是所得超過50萬元,或是沒有報稅,因此無法取得所得低於50萬 元的證明;三是債信不良。
其中以重複線上申請最為嚴重,尤其是銀行發現,許多申請者同時 向三、四家銀行線上申請。多家銀行業者不諱言,他們在送件往信保 基金核保之後,經常接到信保基金告知已有申請者向其他銀行重複申 請,因此後面才收到的銀行送件,等於「作廢」。
對此銀行主管也無奈指出,先前銀行對所有的送件申請都加班審核 ,而且往聯徵中心查詢經常因為查詢量太大而有網路壅塞障礙,但如 今從信保基金的核保件數數字對照來看,當初的審核、送保的作業, 包括銀行總行及全體分行所投入的承辦、查核人力,以及為了解決線 路壅塞而不斷加大的頻寬,「等於有三成都浪費在這些重複申請」。
土地銀行指出,台東縣吳家子弟本於回饋社會,照顧弱勢族群,委 託成立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一直以來即在資助台東縣轄內的醫療 院所,支持偏鄉地區居民獲得珍貴的醫療資源,尤其今年度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響,不少民間善款大幅縮減,該公益信託除持續捐款,提供 第一線醫護人員最實質的支援,協助醫院抵禦疫情外,今年因應疫情 更結合當地行動醫療服務,落實信託2.0跨業合作之願景,特別資助 台東縣某家以居家醫療照護為核心運作的診所,為無法行動,缺乏醫 療支援的偏鄉長輩提供巡迴醫療服務,讓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就醫的病 患,能夠在家醫療,體現「在宅醫療」、「在地安老」、「共生互助 」、「關懷照護」大愛無私的精神。
土銀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 除致力於推動各項公益慈善活動之外,更加積極推展公益信託,透過 與企業界及善心人士合作成立的社會福利公益安養信託及教育公益獎 助學金信託,結合縣市政府社會與教育局處及慈善團體提供的平台, 將善款撥付予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面臨變故的家庭,讓捐贈者的 愛心透過完善控管機制,傳送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金融新聞】各大行庫大陸曝險比重逐漸降低,台銀降幅領先
根據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各大行庫對大陸的曝險比重已經全面降至三成以下,其中台灣土地銀行(台銀)的比重更是低至13.6%,為全體行庫中最低,近半年來更是大幅下降了18個百分點。
面對大陸經濟環境的變化,彰銀等大型行庫也積極調整策略,如彰銀今年來未再新增人民幣債券投資額度,並對九大特定產業設置總量控管上限,以強化授信風控。這九大產業包括租賃、房地產、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煤化工、光伏、工程機械、發電設備及船舶製造,授信總量不得超過等值新台幣420億元。
除了授信部位減少,行庫持有的人民幣債券也同步減碼,目前各家行庫持有的人民幣債券部位都不到一成。這主要是因為中美貿易戰以及大陸頻傳的財務、債務危機,讓各大行庫對授信和債券投資都格外小心。
台銀高層指出,台銀目前的大陸曝險總部位僅約等值新台幣300多億元,和去年底相比降幅高達18%,5月比4月再降2.2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到期還款不續借。而土銀目前對大陸總曝險部位約為新台幣440億元,大陸曝險占淨值比則約24%,總行也劃出紅線,未來即使增加,也不會超過淨值的30%。
行庫主管表示,目前所留的授信部位,幾乎都是台商集團的授信放款,如兆豐銀行便強調,目前大陸曝險部位大部分均為對台商企業集團旗下大陸子公司的放款。一銀目前曝險部位約為新台幣400億元,占淨值比為21.19%,絕大部分也和台商背景企業的放款有關,債券投資占曝險比重則是不到一成。
也有大型行庫針對大陸總體經濟環境變化再訂新的總量管制措施。 彰銀高層就表示,今年以來不僅未再新增人民幣債券投資額度,還對 九大特定產業設置總量控管上限,以強化授信風控。
彰銀所設限的九大類產業,計有租賃、房地產、鋼鐵、有色金屬、 水泥、煤化工、光伏、工程機械、發電設備及船舶製造等九大類產業 列管,彰銀高層說明,這些產業的授信總量,將不得超過等值新台幣 420億元為限,且今年以來已未再增加人民幣債券部位。
根據各行庫截至5月底的最新統計,台銀、華銀大陸曝險占淨值比 重均為13.6%、一銀21.19%、土銀24%、彰銀27%,且除了授信部 位減少,行庫持有的人民幣債券也同步減碼,各家目前持有人民幣債 券部位都不到一成。
中美貿易戰加上陸先前頻傳財務、債務危機,使得各大行庫深怕授 信再踩雷,連債券投資都格外小心,甚至超過大半年不敢新增投資, 使得大陸曝險淨值繼續下探空前新低。
各行庫中以台銀降幅最大,對此台銀高層指出,台銀現在的大陸曝 險總部位僅約等值新台幣300多億元,和去年底相較的降幅高達18% ,5月亦比4月再降2.2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到期還款不續借。
土銀目前對大陸總曝險部位約為新台幣440億元,大陸曝險占淨值 比則約24%,總行也劃出紅線,未來就算增加,也不會超過淨值的3 0%。
行庫主管指出,目前所留的授信部位,幾乎都是台商集團的授信放 款。以兆豐為例,便強調目前大陸曝險部位,大部分均為對台商企業 集團旗下大陸子公司的放款。
一銀目前曝險部位約為新台幣400億元,占淨值比為21.19%,絕大 部分也和台商背景企業的放款有關,債券投資占曝險比重則是不到一 成。
根據行庫內部統計,今年首季有三家行庫香港分行放款衰退7∼8. 5%左右,有兩家行庫減幅則達雙位數。
至於存款,首季行庫香港分行衰退幅度多半在3∼5%。
八大行庫中,土銀香港分行最晚成立,因此存款吸收相對不易,致 使即使存款增加三成,目前存款規模仍小於放款,換言之有部分的放 款資金必須靠拆款支應。對此土銀指出,總行已鼓勵旗下所有海外分 行要擴大對存款的吸收,以降低資金成本。
大型行庫主管指出,香港過去是重要的兩岸三角貿易重鎮,也是國 際聯貸案的承接重心,但是近幾來在中美貿易戰和反送中抗爭的衝擊 之下,香港的優勢不再,反而是港企或是在港上市的不少陸企的債務 違約風險大增,因此很多授信案到期不續,行庫在開發新案上也更加 小心。
金融圈人士分析,現在香港的資本市場結構已和過去不同,包括掛 牌上市公司,現在也更以大陸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為主,儘管看似「量 」有撐住,但結構上的「質」已不一樣,這點公股銀行也有注意到, 因此不論是債券投資或是承接新授信案都更謹慎。
行庫主管分析,過去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不只兩岸三地企業到香 港舉辦聯貸案籌資,包括澳洲、印尼、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大企業都 是香港聯貸常客,但在近二年香港深陷政治風暴,上述聯貸大戶來港 籌資案已銳減。
台灣土地銀行作為金融界的佼佼者,近期成功協助文曄科技公司籌得120億元的新臺幣聯合授信案,這個金額將用於充實公司的中期營運週轉金。這項聯貸案於6月28日正式完成簽約,充分展現了金融同業對文曄科技在營運與獲利表現上的高度肯定。 該聯貸案由臺灣銀行擔任統籌主辦銀行兼管理銀行,並邀請了合作金庫、兆豐銀等知名銀行共同主辦,再加上台灣土地銀行、第一銀行、新光銀行、元大銀行、菲律賓首都銀行、彰化銀行以及上海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的參與,這樣的聯手合作,讓原本規劃的100億元資金額,在金融機構的踴躍參與下,超額認購達1.7倍,最終達到170億元,顯示了市場對文曄科技的信心。 文曄科技是亞太地區及台灣排名前兩大的專業半導體通路商,作為半導體上下游之間的最佳橋樑,公司經營目標是「協助上游原廠訂定產品行銷方向、支援下游客戶縮短研發時程」。文曄科技代理的產品線完整多元,銷售的半導體產品應用範圍廣泛,從5G技術的逐步導入到車用電子、智慧物聯網、工業控制及雲端應用等,都是其業務成長的關鍵動力。 過去五年,文曄科技的營收複合成長率達到25%,大幅優於整體半導體通路市場,這也讓它近日被國際財經雜誌《Financial Times》評選為2021年亞洲前500大高成長公司。未來,隨著5G技術的發展,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加,文曄科技將有望在這波市場波動中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商機。
台灣土地銀行積極響應金管會信託2.0計畫,不斷創新金融產品,為銀髮族提供更多元化的安養信託服務。近年來,隨著台灣人口結構變化,進入負成長,國發會預測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的退休生活財務規劃變得日益重要。台灣土地銀行看準這一市場需求,從推出「以房養老」結合信託商品,到最新的「留房養老、以租養老」服務,不斷擴充服務範圍,讓持有房屋者不必抵押房子也能享受安養信託的便利。 「以房養老」是指將自用住宅抵押給銀行,銀行每月支付養老金給委託人,支付期間根據房屋狀況而定。這筆養老金可以自由支配,也可結合信託商品。對於不想抵押房屋的退休民眾,台灣土地銀行推出了「留房養老、以租養老」服務。此服務允許將多餘的房屋出租,租金可以與指定銀行合作,作為信託資金來源,未來還可定期撥付生活費和醫療費,甚至支付安養機構的費用。 銀行主管強調,「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的好處在於,持有者仍保有房產所有權,未來還能將房產傳給後代。目前,台灣土地銀行與合庫銀行、台灣企銀、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等多家銀行共同承辦「留房養老、以租養老」服務,為銀髮族提供更多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以房養老」最早由合庫銀行於2015年底推出,後來台灣土地銀行、台企銀、一銀、華銀等公股行庫也陸續開辦。近年來,民營銀行也紛紛跟進,不斷拓展市場。雖然目前承辦件數以公股行庫為主,但民營銀行的加入,預示著「以房養老」市場將更加多元發展。
此聯貸案由臺銀擔任統籌主辦銀行兼管理銀行,還邀集合作金庫與兆豐銀為共同主辦銀行,另有土銀、一銀、新光銀、元大銀、菲律賓首都銀、彰銀及上海銀合計10家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此聯貸案原擬籌組100億元,在金融機構踴躍參貸之下,超額認購1.7倍達170億元,最終以120億元結案,充分顯示金融同業對文曄科技之營運與獲利表現給予高度肯定。
文曄科技為亞太地區及我國排名前二大之專業半導體通路商,定位為半導體上下游間的最佳橋樑,以「協助上游原廠訂定產品行銷方向、支援下游客戶縮短研發時程」為經營目標,代理產品線完整而多元,所銷售之半導體產品應用範圍廣泛。
文曄科技憑藉過去五年營收複合成長率達到25%及大幅優於整體半導體通路市場的表現,近日被國際財經雜誌FinancialTimes評選為2021年亞洲前500大高成長公司,顯示經營策略成效優異。由於5G技術逐步導入,市場對半導體需求不斷增加,車用電子、智慧物聯網、工業控制及雲端應用等成為半導體產業主要成長動力,將有助於文曄科技未來營運持續成長。
台灣去年進入人口負成長,國發會預期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銀髮族的退休生活財務規劃更顯得重要,銀行看準銀髮族養老信託服務,從一開始推出「以房養老」結合信託商品,到近期創新的「留房養老」等,商品服務也越來越多元。
銀行主管表示,「以房養老」是指,將自用房屋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後,銀行每個月會支付一筆養老金給委託人,支付的期間通常依照房屋狀況而判定,這筆每個月給付的養老金,可讓委託人決定是要進自己的戶頭自行運用,或是結合信託商品。
不過,有些退休民眾並不想將房屋抵押給銀行,因此部分銀行轉而推出「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的服務。
銀行主管指出,有些銀髮族持有的房屋不只一間,這時就可以將餘屋交給租服全聯會等相關租屋公司平台,該單位將房屋出租後,所收取的租金,可與指定銀行配合,作為信託的資金來源,未來可選擇定期撥付生活費及醫療費,若之後有入住安養機構,也可以由銀行直接將費用支付給安養機構。
銀行主管說,「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的好處就是仍然保有房產所有權,房屋將來還可以留給後代子孫,讓資產順利傳承。
台灣房屋自有率高,「以房養老」也成為退休資金來源的重要管道之一,目前八大公股行庫皆有承辦商業型「以房養老」,而承辦「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的銀行則有合庫銀行、台灣企銀、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等。
「以房養老」最早是由合庫銀行於2015年底推出,而後土銀、台企銀、一銀、華銀等公股行庫也陸續開辦,近年民營銀行也跟進推出服務搶攻商機,不過目前承辦件數仍以公股行庫居多。
三級警戒延續,大家的生活模式也跟着轉變,零接觸成為日常,這也是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的一種方式。根據華南銀行的統計,從5月份開始,我們的客戶對線上金融的利用率明顯上升,網路銀行和行動銀行的交易量成長都超過了50%,甚至線上申辦信用卡的比例已經超過了總辦卡量的70%,創下了新紀錄。
國家銀行的主管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大家的數位交易量都有顯著的增長,每家銀行的數位交易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就拿勞工紓困貸款來說,很多銀行都有超過八、九成是透過線上申請的,這也顯示疫情確實加速了數位金融的發展。
華銀主管以他們的行動銀行為例,提供了超過200項的功能和服務,不管是查帳、支付、投資、換匯,客戶只要輕輕點擊,或者透過AI全功能導航,就能完成購買或交易。
由於疫情讓客戶線上購買商品的比率增加,這也帶動了線上辦卡和線上刷卡的比例成長,華銀除了線上辦卡已經佔總辦卡量的70%以上,線上刷卡也佔總刷卡量的65%以上,兩者都創下了新高。
土地銀行則是推出了「手機門號跨行轉帳」服務,用手機號碼取代了難記的銀行帳號,大大提升了民眾跨行轉帳的便利性。另外,從6月1日到8月31日,只要在「土銀行動銀行」APP或個人網路銀行首次完成「手機門號轉帳功能設定」,並成功轉出兩筆交易,就能獲得30元的回饋金,這個優惠活動限量3萬名。
元大銀行則提供了「數位通路轉帳/換匯優惠」、「降載現金使用,行動支付享優惠」以及「投資市場震盪,居家也能安心理財」三大主題。在疫情的三級警戒期間,只要在行動銀行App完成綁定元大銀行金融卡(帳戶)並首次使用「台灣Pay QR Code」掃碼完成指定任兩筆交易,就有機會獲得100元的回饋金等優惠。
國銀主管說,今年5月起,民眾的數位交易量明顯增加,每家銀行 的數位交易量都大幅成長,以勞工紓困貸款來說,眾多銀行都有高達 八、九成以上是透過線上申請,可見疫情的確加速數位金融的推展。
華銀主管說,以華銀行動銀行為例,就提供了快200項功能服務, 不論要查帳、支付、投資、換匯,客戶需要什麼金融商品或服務,只 要動動手指,或透過AI全功能導航,就可以完成選購或交易。
疫情讓客戶線上購買商品比率增加,帶動線上辦卡與線上刷卡比例 成長,華銀除了線上辦卡占總辦卡比重突破70%,線上刷卡占總刷卡 比重也突破65%,雙雙創新高。
土地銀行則是開辦「手機門號跨行轉帳」服務,以手機號碼取代難 記的銀行帳號,大幅提升民眾跨行轉帳的便利性。另推出自6月1日起 至8月31日止,在「土銀行動銀行」APP或個人網路銀行首次完成「手 機門號轉帳功能設定」,並成功轉出兩筆交易,即可獲得30元回饋金 ,限量3萬名的優惠活動。
元大銀行提供「數位通路轉帳/換匯優惠」、「降載現金使用,行 動支付享優惠」及「投資市場震盪,居家也能安心理財」三大主題。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至行動銀行App完成綁定元大銀行金融卡(帳戶 )且首次使用「台灣Pay QR Code」掃碼完成指定任兩筆交易,即有 機會獲得回饋金100元等優惠。
台灣土地銀行新聞稿內容:
【台北訊】近期本土疫情雖然升至三級警戒,但台灣房市卻不減熱絡。根據央行最新數據,5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額達659.59億元,月增97.64億元,創下近五年半來次高紀錄,顯示房市交易依然活絡。其中,台灣土地銀行作為五大銀行之一,在這波房貸增長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央行官員分析,5月房貸增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房地合一稅2.0於7月上路,刺激投資者提前出售,由於房屋買賣過程約需半個月至一個月,因此產生遞延效應;二是部分地區新完工成屋交屋潮,帶動分戶房貸增加。
台灣土地銀行等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約佔全體銀行近四成,被視為房市風向球。央行官員指出,5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年增率高達48.97%,顯示本土疫情升溫前房市交易熱絡。雖然本土疫情於5月中旬升高,但建商因房地合一稅2.0推案保守謹慎,加上疫情影響,推案可能延後至下半年,後續房市走向仍需觀察疫情發展。
此外,中古成屋因不讓購買者實地看屋,成交表現不佳,預計將影響6月房貸數字。央行官員預期,若第三季疫情獲得緩解,房市第四季有望復甦。若疫情持續,新承作房貸可能減少,買氣熱絡也將暫時休止。
值得一提的是,5月新增房貸利率下滑至1.35%,創下次低紀錄。央行官員表示,這主要受益於交屋潮效應,包括分戶房貸及青年安心成家等低利率房貸增加,以及銀行積極搶市推低利率優惠房貸專案。從去年6月以來,房貸利率大多維持在1.35~1.36%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