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土地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灣土地銀行長期以來對於國內運動發展的支持不遺餘力,這家銀行已經連續11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的「體育推手獎」,包括「贊助類金質獎」、「贊助類長期贊助獎」以及「推展類金質獎」三大獎項,展現了其對體育事業的堅定承諾。今年,土地銀行再次展開新局,跨足足球運動,冠名參與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主辦的「2020土地銀行全國城市足球對抗賽」,這項比賽吸引了全國各縣市組隊參賽,不僅如此,還根據球員年齡分成U15組、U18組及社會組,讓各年齡層的足球愛好者都能在這個平台上展現自己的球技。 從7月11日開始,這場盛事預計將持續至8月28日,其中U15男子組最終在7月25日的國立體育大學足球場進行決賽,由新北市代表隊奪得冠軍,而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則分別獲得亞軍、季軍及殿軍的殊榮。土地銀行代表也親臨現場,為各隊加油打氣,特別是在U15男子組賽事結束後,土地銀行副總經理何英明與桃園市體育局局長莊佳佳共同頒發獎盃及獎金,鼓勵優勝隊伍的奮戰精神,並期望透過這樣的競賽活動,推廣足球運動,提升球員的競賽實力。 土地銀行不僅在金融業方面表現亮眼,在回饋社會的責任上也不遑多讓。透過參與「2020土地銀行全國城市足球對抗賽」,土地銀行以更廣泛的視野展現對國內體育賽事的支持,這樣的行動也讓人感受到它對社會貢獻的熱忱。(陳碧雲報導)
台北地檢署針對遠航掏空案展開深入調查,揭露了一起公股銀行資金被濫用的事件。據調查,前合庫董事長廖燦昌涉嫌將公股銀行資金用作私人交際,並利用職權壓迫合庫銀行基層人員違法放貸,造成合庫銀行虧損。這起事件得以曝光,多虧基層員工孫玉美的勇敢吹哨,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向檢方供出了整個事件的始末。
檢方對此案件表示強烈批評,指出合庫基層在廖燦昌的影響下,形成了「配合上級交辦即可升官」的風氣,基層員工為了微薄的報酬,不得不配合長官辦理違法事務。對此,檢方希望法院對孫玉美等基層人員從輕量刑,以鼓勵更多員工勇敢吹哨。
然而,這起案件的發生與調查結果,與當年合庫董事長廖燦昌、合庫副總黃伯川、授信部協理陳世卿三人的職業生涯形成了一個諷刺的對比。這三人因違法放貸導致納稅人損失,但卻在去年被調升為公股行庫的高層官員。此時,他們被起訴的消息不僅讓人驚訝,也讓人感到諷刺。
調查發現,廖燦昌在2016年得知張綱維急需貸款,卻被土銀、國泰世華拒絕。基於多年的交情,廖燦昌指示合庫營業部評估貸款,但遭到拒絕。在張綱維再次請託下,廖燦昌直接指示合庫台北分行承作貸款,並將圓山分行「使命必達」的協理林文理調至台北分行。
在廖燦昌的指揮下,黃伯川、陳世卿和林文理召開會議,決定核貸21億元,後來張綱維又要求增貸1.46億元。為了迅速完成高層使命,林文理下令經辦員孫玉美盡速核貸,孫玉美在檢方面前泣訴當時的壓力之大,甚至一個月都睡不著。
今年,土地銀行跨足運動新領域,冠名參與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主辦之「2020土地銀行全國城市足球對抗賽」,該對抗賽係邀請全國各縣市組隊參加足球賽,並依球員年齡分為U15組、U18組及社會組,賽事從7月11日開始,預計至8月28日結束,其中U15男子組共有8個縣市報名參賽,7月25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足球場進行最終決賽,終場由新北市奪得冠軍、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分別為亞軍、季軍及殿軍。
土地銀行代表到比賽現場觀看決賽,為參賽隊伍加油打氣,其中U15男子組賽事結束後,由土地銀行副總經理何英明與桃園市體育局局長莊佳佳共同頒發賽事獎盃及獎金予各優勝隊伍,勉勵優勝隊伍努力參賽之辛勞,更期許經由該競賽活動,推廣足球運動,提升足球球員競賽實力。
土地銀行除專注於經營金融本業,也不忘回饋社會,希望透過此次參與「2020土地銀行全國城市足球對抗賽」,以更寬廣的面向表達對國內體育賽事之支持。(陳碧雲)
第一金與第一銀今日將召開臨董會,由總經理林謙浩與鄭美玲暫代,三個月內改派或真除。由於涉案者除了廖燦昌已經請辭外,其他如黃伯川、陳世卿同列被告,即使財政部不主動更換,也要視金管會處分解職否而定。
至於黃伯川與陳世卿沒請辭,主要因檢調只有提到張綱維與廖燦昌作出從重量刑的請求,並未提及黃與陳,所以財政部仍須研讀起訴書來龍去脈,才能判斷是否失職。兩人昨日晚間發布聲明指出,靜待司法調查,願全力配合後續事宜,釐清案件原貌。
廖燦昌、黃伯川、陳世卿三位公股代表都是去年公股人事大風吹後上任,爭議頗多,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談公股人事異動稱作「用人唯才」,如今被拔擢者卻爆出弊案,外界推測公股行庫的人事調整恐怕提前展開。
目前的公股金融機構高層,包括兆豐金、華南金與今年改選的合庫金,董事長張兆順、張雲鵬與雷仲達,都已超過65歲。依據財政部公股管理相關人事規則,超過65歲的公股董、總有原因可延任,但不可逾68歲。
而競逐第一金的熱門人選,圈內盛傳有非常用力配合政策紓困績效斐然的雷仲達,被視為一步活棋,如果張兆順轉戰證交所,雷仲達除了可能接兆豐金,也不排除在這次起訴風波後,臨危受命接任第一金董座。
雷仲達被認為其央行出身背景,與兆豐金、銀董座傳統相符,只是有年齡問題。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也是兢兢業業、力挺政策並提出多項配合政策的創新業務或者公益行動。
去年突遭蘇內閣強勢換掉的原任第一金董事長董瑞斌以及華南金、銀董事長吳當傑,也被視為重返公股金融圈的黑馬。現任第一金總經理林謙浩、兆豐金總經理胡光華,金融資歷經驗也豐富,被圈內認為有機會更上層樓,最終公股人事調整的暴風圈有多大,就看府院之間如何處理。
公股派任行庫代表,主導權究竟是行政院還是總統府,上次幾乎是蘇揆全面主導,此次情況有待觀察。金融圈人士指出,財政部會將推薦名單上呈行政院核准,最終拍板是由行政院決定,但究竟是府還是院做主,還有得瞧。
【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第一金董事長廖燦昌等多位公股高層因遠航掏空案遭起訴,金管會將依相關法規檢視是否採取相關處置,包括是否涉及不誠信、不正當予以解職,及是否有礙銀行健全經營另作必要處置,限制一定期間內不得回任金融機構等。
檢方起訴痛批,合庫基層當年被廖燦昌形塑「配合上級交辦即可升官」的敗壞環境,基層為了微薄酬勞配合長官辦理,考量承辦人勇敢陳述當年核貸過程,請求法院對孫玉美等基層人員從輕量刑,鼓勵吹哨。
當年合庫董事長廖燦昌、合庫副總黃伯川、授信部協理陳世卿,因違法放貸造成納稅人損失,但這三人都剛好在去年被調升公股行庫當大官,如今被起訴相當諷刺。
據調查,廖燦昌於2016年間,得知張綱維需要貸款救急,卻接連被土銀、國泰世華拒絕,基於十多年情誼,交辦合庫營業部評估貸款,但遭營業部拒絕;張再次請託廖幫忙,廖直接指示改由合庫台北分行承作,並將圓山分行「使命必達」的協理林文理,平調台北分行。
當時廖燦昌找來被他拉拔當總行副總的黃伯川、授信部協理陳世卿開會,當著張綱維、遠航副董鄭晴雯的面,指示務必核貸,經黃伯川、陳世卿、林文理討論,決定核貸21億元,但張綱維覺得資金不夠,又增貸1.46億元。
為盡速達成高層使命,林文理下令經辦員孫玉美盡速核貸、「一定要快」,孫女向檢方泣訴,「當時壓力大到一個月都睡不著」。
【台灣金融新聞】 哇塞,台灣的金融圈又傳來一大喜事啦!咱們的台灣土地銀行(土銀)可是大放異彩,跟多家銀行攜手合作,搞了一個超大的聯貸案,整整36億元啊!這筆錢啊,將會用來還債和加強公司的中短期運營資金,真是明智之舉啊! 這次的聯貸案可是有點來頭,土銀可是跟玉山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銀行等九家銀行一起玩的,這個聯盟可是強大到不行。而土銀自己呢,這個季度的表現也是超乎想像,稅後純益一下就飆到5.6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61元整整多了192%,年增長更是達到145.4%,每股純益也是水漲船高,從0.55元直接飆到1.61元,創下了近20年單季獲利的新高。 說起來,土銀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也讓人刮目相看,疫情對它們的影響幾乎沒有,還是保持著優秀的表現,這讓市場對它們的信心更加堅定。 別以為這就是土銀的全部好,它們的散熱產品也是越來越火,不僅是筆電,還有5G基地台建置、手機、伺服器等等,這些產品的散熱需求不斷上升,單價也是水漲船高,這個趨勢真的是讓人眼睛一亮。 總之,台灣土地銀行這次可是大顯身手,不僅帶來了金錢上的支持,還讓人看到了它們在市場上的實力,真的是值得我們為之喝采啊!
為鼓勵各銀行積極辦理各部會及自行辦理的紓困振興貸款,金管會訂定「獎勵本國銀行加速辦理紓困振興貸款方案」,分別就「金額」、「件數」及「效率」三面向分組進行評比,另外,對配合政府紓困後的振興經濟作為,例如協助振興三倍券發放等,也列入評比加分項目。
獎勵方案分二期實施,第一階段是3月1日到6月30日,第二期,則是到9月30日。昨天公布的績優銀行,是第一期評比結果。
受獎的為輸銀、合庫、兆豐、華銀、一銀、彰銀、台銀、土銀及台企銀等九家公股行庫,以及中信銀、玉山、台北富邦、國泰世華、高雄銀行等民營銀行。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致詞時表示,國內紓困已有相當成效,振興措施將接續維持經濟活水的任務,希望銀行能繼續全力支持振興措施,協助辦理三倍振興券發放與兌付,共同協助政府刺激國內消費、帶動旅遊、活絡商圈等,達成加速經濟轉動,振興產業的目的。
金管會表示,到7月27日止,銀行配合各部會紓困及自辦案件,受理件數包括企業及個人共計129萬多件,申請額度1.59兆元。
已核准112萬多件,已核准額度有1.46兆元;其中件數核准比率為87%,金額核准比率則有92%。
中信銀勞工紓困貸款收件數、核保數都是第一,並在此次頒獎場合分享如何克服大筆申貸數量帶給同仁的工作量及資訊系統的承載上限。
中信銀表示,勞動部4月30日開辦勞工紓困貸款業務後,便在當天以QR code提供客戶在線上申請貸款,採全數位化的客戶申貸與內部處理流程,還利用具案件分流處理能力的智能化徵審決策引擎,加上能處理大量重複作業的流程機器人,使中信銀收件及核保數都很高。
據了解,聯貸銀行包括玉山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銀行、土銀、台銀、兆豐銀、上海商銀、一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等九業者。
奇鋐第2季稅後純益5.67億元,季增192%、年增145.4%,每股純益1.61元,較今年首季每股純益0.55元、去年同期每股純益0.65元成長,是近20年單季獲利新高。
奇鋐今年上半年整體營運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優於市場預期。法人表示,除筆電外,5G基地台建置趨勢發酵,加上手機、伺服器散熱需求與規格提高,也帶動散熱產品單價提升。
台灣土地銀行近日對於市場傳聞的國泰一號REITs受益人大會重啟議題,作出明確回應。原訂於29日召開的受益人大會因小股東反彈而暫停,現在市場有消息稱國泰建經將提出新修章案,但土地銀行已經向相關方了解,並強調「今年底之前不會再開」受益人會議,以避免爭議延燒。土地銀行與國泰建經曾經就信託契約修改進行商討,包括私募及管理費調高規定,但由於小股東強烈反對,兩家銀行決定暫停受益人大會。不過,市場又有新聞指出,國泰建經將提出新版本修章案,並保留關於更換管理機構的條款。土地銀行則重申,與國泰已達成共識,不會在年底前提出修章案。對於管理費調整,由於華大樓都更工程尚在進行中,預計管理費在都更完成前不會調高。土地銀行提醒,為避免爭議,將會更加謹慎處理,並在年底前不開設新的受益人大會。
先前由於小股東反對包括修改原信託契約,讓可以私募、調高管理 費的相關規定入列信託契約,且一連大登二次廣告表達強烈的反彈, 因此土銀與國泰建經商討之後,決定原訂29日召開的國泰一號的受益 人會議先停開,並由土銀日前公告。
但這兩天市場再度傳出,國泰建經會提出「新的」修章案版本「捲 土重來」,新版內容則是將攸關可以私募,及可調升管理費的修約內 容拿掉,但會保留第15條入列修約條文。
第15條規定修正後,對於未來「解任管理機構」的限制將更多,例 如「非有委任契約規定的終止或解任事由發生,受託機構及受益人會 議不得任意終止委任或解任管理機構」。
這兩天相關傳言四起,甚至有說法指稱土銀方面預定在8月初公告 最新的修約內容。土銀對於相關市場傳言也主動向國泰了解,並明確 對外表示,已和國泰取得共識,原則上至少今年底之前不會再提出修 章案。
對於先前停開受益人大會,土銀則舉例指出,像是管理費可調高的 部分,由於正在進行中華大樓的都更,因此在都更完成之前,管理費 應該不會有向上調整空間,而小股東對修章條文又有疑慮,既然如此 ,還是謹慎為宜,年底前不會再另外開受益人大會。
台商回流帶動房市熱絡 土建融業務成銀行搖錢樹
近來,台商資金回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這股回流潮不僅帶動桃園、台中等地房市熱絡,更讓各大銀行土建融業務顯著成長。據指標大型行庫主管分析,上半年各大行庫土建融業務成長幾乎都達雙位數,其中台中、桃園兩地更是熱絡非凡。
這股回流潮對建商來說,作新推案更具信心,對各大行庫來說,則是土建融業務大幅擴張的契機。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衝擊產業景氣的背景下,大小企業爭取紓困降息或舊貸展延,使得土建融業務幾乎成為銀行放款量成長最顯著的業別。
華銀、一銀、合庫等三家銀行在土建融業務上的成長力道尤其顯著。根據內部統計,今年6月底,一銀的土建融餘額增加265億元,增幅達25.38%;華銀增幅為12.1%;合庫則增加200億元,增幅接近20%。
不動產龍頭銀行——台灣土地銀行(土銀)的土建融業務量已在4千億元以上,成長率相對其他公股銀行有限,但成長量依然可觀。截至6月底,土銀的土建融放款餘額為4,131億元,較去年底和去年6月底分別成長228億元和546億元,成長率為5.8%和15%。
對於台商資金回流帶動的土建融業務需求,行庫高層分析,廠辦需求特別明顯。由於這部分不列入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因此銀行爭取更激烈,利率也更低。
在產業景氣趨緩、擴張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各大行庫除了承作不動產放款業務外,也積極投入土建融業務,為後續的「分戶房貸」和更多財管業務開辟利基。
台商資金回流效應不僅讓建商作新推案更具信心,同時也讓各大行 庫的土建融業務大幅擴張,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整個新冠疫情衝擊產業 景氣,大小不等的企業群不是爭取紓困降息,就是爭取舊貸展延,這 種情況更使土建融業務幾乎可說「一枝獨秀」,也成為放款量成長最 顯著的業別,尤以華銀、一銀、合庫等三家銀行成長力道最顯著。
根據華銀、一銀、合庫等三銀行內部的最新統計,今年6月底一銀 的土建融餘額1,309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65億元,增幅25.38%,較 去年6月底則年增371億元,增幅39.55%;華銀今年6月底土建融放款 餘額為1,157億元、較去年底和去年6月底增幅分別為12.1%、45.3% ;合庫截至6月底止,土建融放款餘額為1,237億,比起去年底多出2 00億元,比起去年6月底則多出快340億元,成長率分別接近20%及4 0%。
至於不動產龍頭銀土銀本身的土建融業務量已在4千億元以上,因 此成長率相對其他公股銀行有限,但土建融放款餘額的成長量依然可 觀;截至6月底止,土銀的土建融放款餘額為4,131億元,較去年底的 3,903億元和去年6月底的3,585億元各成長228億元、546億元,成長 率分別為5.8%、15%,其中超過500億元的年增量,仍高居各大行庫 之冠。
對於台商資金回流帶動的土建融業務需求,大型行庫高層分析,廠 辦需求特別明顯,由於這一部分不列入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因此 各國銀爭取更激烈,利率也更低。
行庫高層也透露,產業景氣趨緩、擴張需求萎縮之下,現在除了以 承作不動產放款業務為大宗的土銀存放比在八成以上,其他各大行庫 的資金存放比,已普遍低於75%,而土建融業務既有擔保品,利率也 較其他企金業務高,自然成為各國銀一致爭取的目標。此外,也有大 型行庫大舉投入土建融業務,是著眼於後續的「分戶房貸」,進而作 為開發更多財管業務的利基。
【台灣金融新聞】 中央銀行近期公布了一項重要數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就在23日,央行公布6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放款統計,結果驚人地突破了兆元大關,達到了1兆93.29億元,這可是歷史上的新高啊! 這麼多錢哪來的呢?央行官員解釋說,這是因為今年稅收延遲,以及資本支出和週轉金貸款增加的結果。其中,週轉金貸款更是創下了8,448.48億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仍然存在,6月的數據顯示,購屋、資本支出、週轉金貸款都出現了顯著增長。消費性貸款雖然有所減少,但總體來看,新增貸款金額還是創下了新紀錄。 在這五大銀行中,台灣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土銀、華南銀行、第一銀行等新放款占比最高,這些銀行被視為市場的風向球。 土銀在這次統計中表現亮眼,因為政府借款及公民營企業借款的增加,使得土建融需求大增。另外,台商回流、看好未來的投資增加,也是推動這一成長的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5月勞工紓困政策對消費性貸款的影響也相當顯著,當月新增消費性貸款金額達到了328.93億元,創下了歷史單月新高。而6月雖然金額有所減少,但仍然維持在相對高水準。 此外,6月新增購屋貸款金額也達到了524.72億元,主要是由於新完工交屋的整批分戶貸款增加。央行官員表示,隨著疫情控制得越好,銀行對房貸市場的展望也越為樂觀。
【台北訊】近來政府不斷鼓勵台商回流台灣,投資興建廠房,這股風潮帶動了企業資金需求的激增。就在昨日(23日),中央銀行公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台灣土地銀行等五大銀行在6月份的新增放款金額,首次突破兆元大關,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這次的放款金額高達1兆93億元,比上個月增加了3,638億元,可見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是何等殷切。 在這五大銀行當中,包括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和華南銀行,他們的放款金額合計創下了新紀錄。這不僅反映了企業在台灣投資的熱潮,也顯示出銀行對於企業資金支持的堅強後盾。 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吳懿娟解釋,這次放款金額的激增,主要是由於政府鼓勵台商回流台灣,這些企業在回台後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建廠和購買機器設備。此外,政府借款和公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也在增加,進一步推動了銀行的放款業務。 具體來看,6月份的放款中,除了消費性貸款外,購屋貸款、資本支出和周轉金貸款都有所增加。其中,周轉金貸款的增加尤為顯著,達到了8,448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借款和大額公民營企業的周轉金貸款增加,而這類貸款的利率也相對較低。 土地銀行在這波放款潮中,其資本支出貸款達到了944億元,為半年來的最高紀錄,這其中包含了土建融、危老和都更案等項目。這些放款項目的利率也相對較低,這反映出政府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的消費性貸款則是唯一一項下調的放款類別,這主要是由於5月份承做的勞工紓困貸款和就學貸款在6月份的金額減少,導致比較基期因素影響了數字。然而,消費性貸款的利率卻上升了0.029個百分點,這也反映了市場上資金成本的變動。 總的來說,這次銀行放款金額的突破性增長,無疑是台灣金融市場的一大利多,也预示著台灣經濟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肺炎疫情引發的全面衝擊,6月持續造成全面反應,根據央行公布的五大銀行當月新承作放款統計,購屋、資本支出、週轉金貸款全面增加,月增各為81.95億元、265.74億元、3,442.62億元,其中除週轉金貸款創新高,資本支出貸款也是史上第四高。另,消費性貸款雖然月減152.52億元,但新增176.41億元,仍居史上第四高,因此,合計全部的新增貸款一舉衝破兆元大關,刷新最高紀錄。
央行統計的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一銀等新放款占比為市場前五大,具有風向球的意義。央行官員指出,當月資本支出及週轉金貸款大增,因政府借款及公民營企業借款增加使然,其中土建融則是危老都更及社會住宅貸款需求增加,還有包括台商回流看好未來展望,增加投資的結果。
央行官員補充說,5月勞工紓困啟動效應使得新增消費性貸款金額達328.93億元、創史上單月新高,利率下探至1.889%、為歷史最低紀錄。6月金額大幅減少,主要是上一個月高基期效應,且紓困額度已用罄,但新增金額其實還是居相對高水位。
央行統計並顯示,6月新增購屋貸款金額524.72億元。央行官員強調,主要是新完工交屋的整批分戶貸款增加,觀察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六都移轉棟數,月增14.9%,年增也有3.4%,但上半年難免受疫情影響,累計新增移轉棟數年減2.1%。新增房貸利率則是止跌小幅回升至1.359%,因4、5月陸續反應央行降息下滑較明顯,6月略見回升,應與當月房貸結構有關(即利率的優房貸戶較少)。
央行官員認為,觀察3、4月肺炎疫情最重的時期,購屋人相對偏向觀望,「但4月中旬之後已有回溫跡象」,因房貸作業約需費時1個月至1.5個月以上,即反應在6月新增房貸金額增加。目前來看,台灣疫情控制仍良好,銀行對6月之後的房貸趨勢看法相對樂觀。
央行昨日公布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等五大銀行,6月新承做購屋貸款、資本支出、周轉金與消費性貸款等四大類放款合計1兆93億元,創歷史新高,月增3,638億元。
不畏新冠肺炎疫情,國銀放款能量持續增加、逆勢飆新高,央行經研處副處長吳懿娟說明,政府鼓勵台商回流,這些企業回台後,有建廠購買機器設備等資金需求,促使銀行資本支出與周轉金貸款明顯升溫。
此外,6月包括政府借款、公民營企業都有明顯資金需求。
央行統計顯示,五大銀行6月四大類放款裡,除消費性貸款外,購屋貸款、資本支出、周轉金貸款均為增加。
其中,新增周轉金貸款8,448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月增3,443億元。
吳懿娟指出,6月周轉金貸款增加,主要是政府借款、大額公民營企業周轉金貸款增加,周轉金貸款利率1.15%,月減0.105個百分點,主要是政府借款以及大額公民營企業借款利率較低所致。
五大銀行6月資本支出借款944億元,為半年新高,月增266億元,增加主因為土建融、危老和都更案,加上雙北社會住宅及企業資本支出增加。
統計顯示,6月資本支出貸款利率1.607%,較5月下滑0.054個百分點,同樣也因低利率的政府借款及大額優質企業貸款案增加。
6月四大類放款裡唯一下滑的消費性貸款,主要是5月承做較多勞工紓困貸款與就學貸款,墊高比較基期,6月消費性貸款176億元,月減153億元。
另外,消費性貸款利率1.918%,月增0.029個百分點,同樣是因為比較基期因素,5月大量承做的勞工紓困貸款、就學貸款利率較低,6月這類貸款金額減少,利率隨之上升。
【台灣新聞】 政府積極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這個政策讓許多銀行看到商機,尤其是台灣土地銀行,它們正在積極布局這個市場。今年,台灣土地銀行預計將在嘉義、鳳山、潮州、台東分行進行都更危老重建的計劃,同時也在台北忠孝大樓有規劃中的項目。 彰銀則加入了新北市政府的「新北市自力更新媒合平台」,透過這個平台,彰銀能夠更有效地掌握都更及危老業務的案源。而臺灣企銀則成立了創新金融專案辦公室,專門處理都更危老重建相關業務。 臺灣企銀在2019年的都更危老及協銷等業務中,核准金額已達170.64億元,超過了年度目標的100億元。今年,它將預算目標提高至200億元,並在3月底已經達成了76.3億元,未來將繼續努力,將工業區廠辦都更作為發展的重心。 不過,這個市場並非沒有挑戰。都更及危老案件往往產權複雜,相關法令繁多,需要政府部門、專技人員、營造、建經及金融等相關單位給予專業協助。其中,地主間的權值估價及選配協調作業是最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整合,而地主之間的經濟條件和持有不動產的差異,也使得整合進度難以有效進行。 此外,整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也是一個問題。許多整合單位對於法令一知半解,甚至有從業人員僅以免費申請耐震評估為訴求,謀求政府補助。這些問題對於銀行的風險控管造成了影響。 台灣土地銀行分析,由於涉及分行搬遷和客源流失,銀行行舍的都市更新改建相對困難。但危老改建因申請程序簡便,銀行主導性較高,時程較易掌握。 這次的「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正案,延長時程獎勵期限,並新增規模獎勵,預期將延續國內危老改建熱潮,擴大國內建築業及上下游產業的內需,對國內經濟發展和銀行業務都將帶來活水。
臺灣企銀2019年都更危老及協銷等業務核准金額達170.64億元,超越年度目標100億元,今年一舉提高預算目標至200億元,累計至3月已達成76.3億元,未來將透過持續衝刺,以工業區廠辦都更作為發展重心。
近幾年公股銀行積極搶攻都更危老商機,但也遇到眾多困難,主要是都更及危老案件往往產權複雜,相關法令更是多如牛毛,也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專技人員、營造、建經及金融等相關單位給予專業協助。
其中最常見問題多為地主間的權值估價及選配協調作業,最需耗費時間整合,這個主因多為屋主整合卡關,導致都更危老重建推動緩慢,且因地主自身經濟條件不同及持有不動產均值性差異,造成地主難取得共識,導致推動都更危老整合進度難有效率。
再者是整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為爭取危老的相關利益,目前出現許多整合單位,鼓吹住戶辦理危老重建,然整合單位素質不一,對於法令一知半解,本身亦無足夠資金、資源協助住戶規劃,甚至有僅以免費申請耐震評估為訴求,謀求政府補助的從業人員,或為節省稅負,建議住戶以不合常規方式規劃融資,就銀行風險控管而言,此類案件在承做上往往會多加考量。
一銀分析,自有行舍如以都市更新改建,因涉及分行搬遷作業程序及客源流失問題,倘由建商或投資者整合後辦理,銀行較無法掌握興建時程,且銀行房舍一樓多為銀行使用,與其他店面地主參與都更合建後,一樓較不易分回原有面積,都更推動難度較高;危老改建因申請審議程序較為簡便,銀行主導性較高,時程較易掌握。
土地銀行指出,此修正案,延長時程獎勵期限、同時新增規模獎勵,預期將可延續國內危老改建熱潮、擴大國內建築業及上下游產業之內需,可為國內經濟發展與銀行業務帶來活水。
【台灣金融新聞】 彰化銀行為了提升授信品質,下半年的房貸推展策略將聚焦兩大客群:優質客群和年輕族群。優質客群包括公教人員、專業人士、上市櫃員工及高收入者,而年輕族群則透過社群媒體進行分眾行銷,滿足他們的自住需求。彰銀將配合政府住宅政策,持續辦理政策性房貸業務,並加強理財型房貸業務,以擴大利差。 目前彰銀房貸餘額約2,900多億元,較去年底增加4%左右,預估今年房貸餘額將維持持平趨勢。土地銀行主管表示,將持續推展優質房貸客源,並配合政策性貸款業務,如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和自購、修繕住宅貸款,以穩定獲利來源。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土地銀行也將推廣「樂活養老」貸款,服務年長者,並使房養老產品更加多元。合作金庫銀行則預測下半年房市價量有望回穩,將鞏固整批分戶房貸,並著重拓展首購族群,以降低風險性資產並提升報酬率。同時,合庫銀也將積極推廣購屋貸款以外的業務,提升整體獲利。
彰銀強調,房貸聚焦二族群,也將持續調整放款結構,持續加強理財型房貸業務的推展,將針對既有房貸戶,規劃理財型貸款專案活動,除提升客戶黏著度外,並藉由深耕理財型貸款,以擴大銀行的利差。
彰銀統計,今年5月底房貸餘額約2,900多億元,較2019年底增加4%左右,主要是無自用住宅貸款成長帶動房貸餘額增加,今年房貸餘額,預估將是持平趨勢。
土地銀行主管指出,目前房市投機需求減少,辦理房貸業務將持續推展優質房貸客源,深耕以自用住宅為主的房貸對象,並配合政策性貸款業務,如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及內政部「自購、修繕住宅貸款」,以固守房貸市占率及穩定獲利來源。
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金融商品逐漸成熟,具市場需求商機,因此將持續推展商業型「樂活養老」貸款,擴大服務年長者,使以房養老產品更加多元化。
合作金庫銀行指出,下半年國內房市景氣房市價量有機會重回正向市場格局,為提升房貸營運量,除鞏固銀行土建融衍生的整批分戶房貸,非銀行土建融所衍生的整批分戶房貸亦將擇優承作,並加強拓展擔保品座落地點良好、借戶資力佳的優質房貸業務,尤其著重首購族群的拓展,以降低銀行的風險性資產及提升風險性資產報酬率。另一方面,合庫銀也將積極行銷購屋貸款以外的週轉金及其他消費性貸款業務,以提升整體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