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益投信(公)公司新聞
元月是ETF市場的熱門除息季節,今年共有82檔ETF進行除息,其中超過兩成在除息後一日即上演填息好戲。隨著農曆新年的即將到來,本周將成為今年農曆年前最後的ETF除息參與機會,共有12檔ETF陸續除息,其中新光臺灣半導體30將於21日除息,其餘如群益ESG投等債20+、永豐ESG低碳高息等11檔則將於22日除息。
在這些除息ETF中,永豐美國500大ETF的半年配息殖利率達到5.5%,而季配ETF的配息率則依序為群益半導體收益2.04%、群益投資級電信債1.43%、群益投資級金融債1.41%、群益投資級科技債1.37%、永豐台灣ESG為1.32%、第一金金融債10+為1.05%、新光臺灣半導體30為0.8%、群益道瓊美國地產0.5%。雙月配的永豐ESG低碳高息則為1.06%,月配ETF則以群益ESG投等債20+的0.5%和永豐ESG銀行債15+的0.4%為最低。
從已除息的70檔ETF來看,有15檔已經填息,占比約21.4%,包括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元大台灣價值高息、中信優先金融債、中信成長高股息等。其中,群益優選非投等債是四天填息,其餘則是一天填息。
近期美國強勁的就業數據使得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進一步消退,這也引發了美股指數的短線震盪。展望未來,永豐美國500大ETF經理人林永祥表示,隨著美股財報周的即將到來,美國企業2024年第4季的營收表現將陸續公布。根據FactSet的預估,S&P 500指數企業的獲利有望年增近12%,若財報結果符合市場預期,企業獲利的成長將成為美股指數的重要推動力。
群益投信則表示,儘管市場關注川普上任後是否會再次掀起關稅戰,但全球科技發展的趨勢未變,特別是AI發展受到矚目。台灣電子產業的供應鏈因此受惠,轉單效益仍可期待。由於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聚落,在AI晶片的製造與封裝方面扮演全球重要角色,受惠程度高。從晶圓代工、委外封測到設備商,台灣產業受惠範圍廣泛。此外,IC設計族群的庫存健康,營收重回成長循環,對半導體產業來說都是利多。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以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計,2019年是境內外 基金規模出現消長轉折點,在2019年之前境外基金資金始終超過境內 基金,2019年12月底境內基金資產4兆元,超過境外基金的3.65兆元 ,且境內外基金資產規模差距明顯拉大。至2023年12月公募基金6.7 4兆元,2024年國人對ETF投資熱到最高點,1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來到 9.60兆元、增幅逾42%,境外基金只有4.45兆元,境內規模已達境外 的2.16倍。
近年投資人搶進ETF,募集成績也決定各家投信規模成長金額及幅 度,其中元大投信去年即增加0.74兆元,其次國泰投信的0.62兆元, 讓元大投信資產規模已來到2.225兆元,直逼第一名的國泰投信的2. 232兆元,兩家規模相差僅62億元;排名第三名至六名的群益、復華 、富邦及中信等四家投信分別淨增加0.55兆元、0.27兆元、0.23兆元 及0.115兆元。
值得留意的是,原本資產規模一直排名在十名之外的統一投信,去 年因成功募集一檔台股ETF,加上統一NYSE FANG+ETF淨值及規模大增 ,使資產規模排名擠入前十名,目前來到第八名。
基金業者分析,先前大部分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對發行ETF興趣不大 ,使得外資資產規模成長遠不如國內投信。
但目前不少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對主動式ETF表達高度興趣,在國外 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就等主管機關訂出相關施行細則,如果評估可 行,今年將有更多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加入主動ETF募集,外商投信資 產規模有機會明顯成長。
去年ETF市場熱絡非凡,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各類型基金規模變動,其中年度規模增長最快的三大類型全由被動型基金領軍,包括台股ETF、債券ETF以及海外股票ETF。特別是台股ETF與債券ETF的年度規模增長均超過兆元,顯示出市場對這些基金的強烈興趣。投信投顧公會於去年12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整體投信基金規模微幅減少22億元,總規模達到9.6兆元。由於ETF投資風氣的持續興盛,12月份台股ETF規模增加達765億元,在所有類型基金中名列前茅。從全年來看,台股ETF規模增長1.3兆元,傲居第一,其次是債券ETF增長1.01兆元,海外股票ETF增長1,504億元。
群益投信的分析師指出,台股在去年表現亮麗,大盤漲幅接近三成,加上台股市場的存股領息風氣依然熱絡,使得台股高息ETF成為存股族的心頭好。由於台股ETF的買氣持續旺盛,群益投信認為投資人可以利用ETF進行股債資產的配置。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的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股ETF成分股的選股邏輯是投資者應關注的重點。謝明志強調,台股高息ETF提供有息收保護,適合作為穩健投資和逢低分批布局的工具。此外,能夠為投資者挑選台灣股利率優良且具獲利能力的優質企業的ETF,成為投資者尋求長期投資台股息利雙收的重要選擇。
在金融市場多變的環境中,投資者可選擇台股高息ETF進行分批介入台股。去年,美股與台股無疑是全球兩大表現亮眼的資本市場。在AI趨勢的帶動下,以投資美股為主的海外股票ETF也受到大量資金的追捧。統一投信表示,AI相關利多消息顯著,科技巨頭掌握AI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爆發力帶來巨大的成長動能,這些企業因此獲益匪淺。首檔市值突破百元的海外ETF——統一FANG+,其十檔成分股涵蓋蘋果、輝達等全美市值前六大的AI巨頭,以及ASIC晶片龍頭博通,這些成分股使得統一FANG+成為投資者定期定額投資的熱門選項。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基金或ETF透過專業經理人與選股機制篩選來 降低選股的不確定性,也有助分散投資風險,掌握台股不同產業的投 資契機。不過,大盤來到相對高檔,接下來的操作難度將更高,現階 段類股輪動快速、個股波動性大,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建議以台股基 金或台股ETF來介入布局。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沅易指出,川普/馬斯克的灰犀牛效應正 在發酵,展望台股後勢,選股難度提高,農曆年前預估呈現震盪,台 股待農曆春節過後趨正向發展。展望2025年,對電子產業獲利成長保 持樂觀態度,在AI影響力持續擴大下,台灣最強的半導體與硬體相關 概念股皆為最受惠的廠商,唯獨在川普2.0下強大灰犀牛態勢中,資 產配置需靈活調整。中長線而言,台股基本面有支撐,對台股後市仍 持正面看法,因此若盤勢有回檔建議可採取逢低買進策略。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分析,市場震盪往往伴隨機會 ,看好AI今年仍為投資主軸,在AI需求、製程升級、規格提升帶動之 下,市場預期半導體資本支出循環及營收將於2025年達到頂峰,有利 於晶圓龍頭大廠與相關供應鏈股價表現,且晶圓龍頭大廠在5奈米以 下的先進製程競爭力領先,配合先進封裝的需求強勁,推升晶圓龍頭 大廠的競爭優勢。
野村投信認為,隨川普將就任及台股臨近封關日,此前減碼壓力仍 在,不確定因素較多下,料台股短線將回到箱型區間整理型態,操作 布局策略上,因美股續航力強勁,稅改與放鬆監管政策仍將有利股市 表現,企業盈餘有望上修,支撐股市動能,也帶動台股表現。
投信投顧公會公布去年12月底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整體規模減少22億元,來到9.6兆元,由於ETF投資風氣持續盛行,12月規模以台股ETF增加765億元,居各類型基金之冠。全年來看,台股ETF增加了1.3兆元,拿下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為債券ETF增加1.01兆元,海外股票ETF增加1,504億元。
群益投信指出,台股去年表現出色,大盤漲幅近三成,加上台股市場的存股領息風氣不減,讓台股高息ETF成為存股族的最愛之一,台股ETF買氣持續延燒。而聯準會降息,債市投資環境更有利,債券ETF人氣與買氣攀揚。整體而言,由於今年股債ETF各擁投資契機,建議投資人可善用ETF來進行股債資產配置。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股ETF成分股的選股邏輯是關鍵觀察重點,整體而言,台股高息ETF有息收保護,適合作為穩健投資以及逢低分批布局的投資工具。而能為投資人挑選台灣股利率佳,且具獲利能力的優質企業的ETF,成為投資人想要尋找長期投資台股息利雙收的重要選項。面對金融市場變化萬千的情況,投資人可選擇台股高息ETF分批介入台股。
而去年美股與台股無疑是全球相當亮眼的兩大資本市場,在AI趨勢帶動下,以投資美股為主的海外股票ETF也受到資金追捧。
統一投信表示,AI的利多消息明顯展現出大者恆大的利基,科技巨頭掌握AI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爆發力帶來巨大的成長動能,這些科技巨頭最為受惠。首檔破百元的海外ETF--統一FANG+,其十檔成分股涵蓋蘋果、輝達等全美市值前六大的AI巨擘,被喻為下一個傳奇的ASIC晶片龍頭博通也入列其中,也因此成為投資人挑來定期定額的熱門選項。
基金平台公告春節假期為1月25日∼2月2日,為配合集保結算所作 業,自1月24日起基金交易時間調整,24日當日上午11點提前截單, 逾時提出申請則會遞延至2月3日執行交易及扣款。若不想抱共同基金 過年的話,基金業者表示,最好在16日前提出。
中租投顧指出,由於每家基金公司作業時間不同,一般較長贖回時 間通常需6至10個工作天匯入帳戶,但實務上,有些境外基金贖回作 業時間比較短,最短3個工作天即可入帳,久一點可能需要7個工作天 。
舉例來說,若1月16日的13時30分前贖回視回T日,各家基金贖回入 帳日為T+3至T+10天不等;換句話說,若是付款日是T+6日內,要在1 6日下午13時30分前提出贖回才來得及在24日入帳。
基金平台說明,投資人若是持有台股基金,基金贖回作業時間約3 個工作天左右,1月22日是台股封關日,部分投信境內台股基金於1月 23日、1月24日已為休市日,因此若是1月22日13時30分後下單的交易 ,將依各投信公司規定作業,一般會以2月3日淨值買回。
以群益投信公告為例,若在1月21日贖回該公司中小型股、馬拉松 、店頭市場、長安、創新科技、真善美、平衡王、安家、奧斯卡、葛 萊美等基金,是以1月22日淨值買回,24日資金入帳;若21日如亞太 新趨勢平衡、新興金鑽、東方盛世、華夏盛世、東協成長、大中華雙 力優勢、中國新機會、中國金采平衡等非台股基金,以22日淨價買回 ,但資金須等到2月4日才會入帳。
上市櫃公司2024年12月營收全數公布將於10日完成,目前已有1,126家企業公佈了12月的營收數據。根據統計,這些企業單月合併營收總計已超過2.48兆元。若加上前11月的累計營收,上市櫃公司整體的營收已達43.03兆元,預計將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市櫃公司的全年營收曾達到43.99兆元,而目前2024年的累計營收與其差距僅不到1兆元。此外,還有四成企業尚未公布營收,其中包括台積電、聯發科、中華電、日月光投控、統一、和泰車、台塑化、中鋼、統一超、和碩等重量級公司。
在已公布的企業中,有90家的12月營收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些成績的出現,顯示了台灣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展望2025年,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預期,上市櫃公司的營收仍將保持成長。他指出,AI族群在2024年已有超過兩成的漲幅,而隨著GB200開始大量出貨,2025年有望進一步挹注營收。然而,由於2024年的基期已經拉高,因此要實現大幅成長可能會遇到一些難度。在消費性電子族群方面,儘管疫情後的換機潮已經過去四年,但2025年或有機會復甦,並且中國大陸釋出的3C數位產品補貼政策也可能會刺激需求。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沅易則指出,2024年台灣外銷訂單已轉為正成長格局,內需消費也維持穩健,整體經濟狀況健康。因此,他預期2025年台灣企業的獲利將延續雙位數增長。
上市櫃公司全年營收歷史最高為2022年的43.99兆元,目前公告20 24年上市櫃公司累總營收與其不到1兆元的差距,且還有四成企業未 公告,其中不乏有台積電、聯發科、中華電、日月光投控、統一、和 泰車、台塑化、中鋼、統一超、和碩等重量級公司。
12月營收已有90家創高
統計已經公布的1,126家企業中,全年營收呈現年增的有765家,而 12月營收攻上歷史新高的則有90家。
展望2025年,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上市櫃公司營收仍有望 保持成長,從2024年來看,AI族群約有兩成以上漲幅,2025年隨著G B200開始大量出貨,有望再挹注營收表現,不過,由於2024年基期也 拉高,要再大幅成長空間可能有難度,消費性電子族群方面,距離疫 情後換機潮已四年時間,2025年也許有望復甦,且中國大陸釋出補貼 3C數位產品政策,給予購買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消費者補貼,可能也有 望拉升需求。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沅易表示,2024年台灣外銷訂單轉為正成長 格局,擺脫了2023年負增長的陰霾,內需消費也維持穩健,整體景氣 狀況健康,2025年台灣企業獲利可望延續雙位數增長。
CES展覽熱鬧進行中,台積電法說會、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以及輝達GTC大會等科技盛事陸續登場,投信法人強調,市場目光聚焦於半導體權值股及AI概念股,短線資金動能強勁,科技類股在AI領軍下表現亮眼,台股後市看漲。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沅易分析,2024年台灣外銷訂單成功轉為正成長,內需消費穩健,整體經濟景氣健康,市場預期2025年企業獲利將維持雙位數增長。雖然川普上任後的貿易政策可能帶來波動,但全球AI發展趨勢未變,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將持續受益,對台股中長期表現持正向態度。投資布局上,AI題材仍為焦點,低軌衛星供應鏈及運動休閒類股也值得關注。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指出,年底至隔年初是科技股投資旺季,利率水準溫和有助科技股上攻,川普重商主義傾向放寬企業監管與減稅有利科技公司營運。台股電子類股與歐美科技股高度連動,有望受惠於接單成長,屬淺碟市場,創新科技相關標的值得關注。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認為,CES展覽中最新科技趨勢題材將推動AI、消費性電子族群表現,助台股維持上漲動能。外資期貨空單及量價變化將是後續觀察重點,基本面題材熱絡將助台股上演元月紅包行情。
光通訊傳輸技術從400G升級至800G及1.6T,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同步進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測,矽光子市場至2030年將達78.6億美元規模,AI及半導體族群是持續關注的焦點產業。
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對美債ETF股價造成壓力,不過在元月份除息的債券ETF中,有超過80%的殖利率突破了5%,其中更有3檔超過7%,分別是富邦全球非投等債、凱基美國非投等債以及國泰優選非投等債。這些非投資等級債的高票息對於提升債券ETF的殖利率起到了關鍵作用。
市場專家分析,ETF選擇的成分債票面利率高,加上債券價格的便宜,這兩大因素共同促成了高殖利率的形成。凱基美國非投等債基金經理人鄭翰紘指出,在市場持續反映川普政策及降息放緩的背景下,美債殖利率回彈。在通膨上行風險增加以及美國聯準會提高2025年底利率預測的情況下,投資美國企業美元債券,並排除CCC等級債券以降低企業違約風險,是美債殖利率高檔震盪時期相對適合的投資方向。
凱基美國非投等債將於17日進行第七次除息,其成分債平均殖利率達到7.5%,平均票息利率為7.85%,平均存續期間為2.12年。這些票息較高、存續期間較短的債券特點,使它們成為了兼顧放大票息收入及降低利率風險的優選。
群益優選非投等債ETF經理人李忠泰表示,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上升,使得多數債券商品承受壓力,但非投等債指數則顯示出明顯的抗跌性。這主要是由於非投等債的存續期間較短,加上其基本面看好,這對於抵抗利率市場的波動和避免受到升降息的影響有利。
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進一步表示,隨著降息方向的持續,以及債券違約風險的預期仍低,預計美國非投資級債的違約率將在2025年降至1.25%,這將保持近五年來的低位,並遠低於長期違約率均值的3.4%。因此,投資者可以朝著信評佳、財務體質優的標的進行配置,其中成熟國家非投等債值得關注。
迎接金蛇年,群益投信昨日公布第一季投資展望,指出全球經濟預計將持續温和增長,主要央行降息趨勢未變,因此股、債市均存投資機會。該公司建議投資人採用「蛇來運轉」策略,以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
群益投信進一步分析,「蛇」字讀音與「時」相近,意味著川普2.0時代的到來,投資者應關注受監管放鬆及減稅措施影響的美股,以及受川普關稅主義影響較輕的印度股市。
「來」字象徵著降息趨勢將逐漸緩慢,但總體方向未變,投資者可考慮布局非投等債、次順位金融債等高債息資產。
「運」字則強調投資者應該進行策略性的資產配置,建議投資多重資產基金,以靈活對應多變的市場情勢。
「轉」字則提醒投資者關注那些能夠享有轉單效益與市場轉機的主題,如台股基金、東協基金,以及結合市值與低碳選股的台股ESG低碳ETF。
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表示,隨著降息方向未變,債券違約風險預期仍然低。預計2025年美國非投資級債違約率將降至1.25%,這一比率將保持近五年來的低位,並遠低於長期違約率均值的3.4%。
在投資配置上,林宗慧建議採用「先固息,後增益」的策略。對於美股市場,群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指出,美國經濟表現穩健,企業營收預計將維持溫和增長,企業成本優化也有助於帶動利潤率的改善。
近期美國公債市場再掀波瀾,10年期美債殖利率飆升至4.684%,創下去年4月以來新高,市場預測其可能再攀5%高峰。這波殖利率上漲對美債ETF產生影響,8日共有38檔ETF價格創下今年新低。在這波市場波動中,投資人該如何布局?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提供專業見解。
林宗慧表示,儘管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聯準會)可能只會降息1碼甚至不降息,但根據目前數據,上半年仍有機會降息2碼。她指出,去年通膨壓力持續下降,且從高位降了一年半後,聯準會才開始降息,預計今年上半年仍有可能延續降息。至於下半年,資金的水龍頭可能會關掉,投資人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對於持有長天期美債ETF的投資人,林宗慧建議可以繼續持有,因為目前情況來看,上半年仍有降息的空間,殖利率仍具有回落機會。然而,對於持有槓桿型債券ETF的投資人,由於這類ETF不具有配息機制,若聯準會3月仍不降息,且殖利率不回萊,則建議考慮「停損」策略,並換到短債或具配息的資產標的。她強調,今年下半年風險將加大,應將具息收保護的債券資產納入投資組合當中。
面對這波美債殖利率上漲,林宗慧提醒投資人應該平衡配置債券與股票,並且在持有槓桿型債券ETF時要謹慎,建議先行停損。在這波市場波動中,群益投信將繼續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幫助投資人做出最佳的投資決策。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沅易表示,2024年台灣外銷訂單擺脫2023年 負增長的陰霾,轉為正成長格局,內需消費也維持穩健,整體景氣狀 況健康,市場預期2025年企業獲利可望延續雙位數增水準,而儘管川 普上任後,其可能提出的貿易政策與言論或可為市場帶來波動,不過 在全球AI發展趨勢未變之下,仍不改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可望持續受 惠於半導體/ODM供應鏈完整及轉單效益擴大,因此對於台股中長期表 現仍正向看待。投資布局方面,AI題材仍為市場焦點,其他產業包括 正處建置期的低軌衛星供應鏈,以及運動風氣盛行下的運動休閒類股 亦可關注。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指出,往年年底至隔年初常為 科技股投資旺季,加上當前對比去年較為溫和的利率水準,有助科技 股向上攻堅動能,且川普重商主義傾向持續放寬企業監管與減稅均有 利於科技公司營運,而對於與歐美科技股高度連動的台股電子類股, 則可望受惠接單成長,且台股屬淺碟市場、表現可望更為活潑,尤其 是走在浪尖上的創新科技相關標的更值得留意。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認為,CES展仍在進行當中,最新科技 趨勢題材有利相關AI、消費性電子族群表現,題材發酵下仍有助台股 維繫上漲動能,後續觀察外資期貨空單及量價變化,由於台股基本面 題材持續熱絡,將有助台股上演元月紅包行情。
光通訊傳輸由400G朝向800G及1.6T升級,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同步 進行,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矽光子市場至2030年有望達到 78.6億美元的規模,AI及半導體族群將是可持續關注焦點產業。
三檔殖利率居前的債券ETF都是非投資等級債,顯見非投等債的高票息對貢獻債券ETF殖利率加分不少。市場專家分析,ETF選的成分債票面利率高,加上選到的債券價格便宜,兩項因素加乘,是構成高殖利率的主因。
凱基美國非投等債基金經理人鄭翰紘表示,市場持續反映川普政策及降息放緩,帶動美債殖利率回彈,考量通膨上行風險升高,以及美國聯準會也調高2025年底利率預測,在經濟前景持續強韌、債券違約率可望維持低檔的前提下,投資美國企業美元債券,並排除CCC等級債券壓低企業違約風險的中短天期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將是美債殖利率高檔震盪時期,相對適合的債券投資方向。
凱基美國非投等債將在17日進行第七次除息,成分債平均殖利率7.5%,平均票息利率達到7.85%,平均存續期間2.12年,票息相對高、存續期間相對短的債券特性,不失為兼顧放大票息收入、及降低利率風險的選擇。
群益優選非投等債ETF經理人李忠泰指出,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令多數債券商品承壓,而非投等債指數則明顯抗跌,主因在於非投等債存續期間偏短,加以其基本面看好,有利於抵禦利率市場波動,不受升降息綁架。
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表示,隨著降息方向未變、債券違約風險預期仍低,以非投資級債來看,預期美國非投資級債違約率2025年降至1.25%,保持近五年來低位,且遠低於長期違約率均值的3.4%。整體來看,可朝信評佳、財務體質優的標的進行配置,包括成熟國家非投等債值得留意。
群益投信分析,「蛇」讀音接近「時」,川普2.0時代即將開啟,投資人可注意受惠於監管放鬆及減稅措施的美股,以及受到川普關稅主義影響較輕的印度股市。「來」代表降息雖趨緩,但趨勢未變,投資人可布局非投等債、次順位金融債等高債息資產。
「運」代表運籌帷幄,投資人可布局多重資產基金,以一檔跨資產、跨市場基金靈活配置因應多變局勢;「轉」則代表可關注享有轉單效益與市場轉機的主題,包括台股基金、東協基金、結合市值與低碳選股的台股ESG低碳ETF。
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表示,降息方向未變,債券違約風險預期仍低。2025年美國非投資級債違約率預期降至1.25%,保持近五年來低位,且遠低於長期違約率均值的3.4%。投資配置上,可把握「先固息,後增益」的投資策略。
美股方面,群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表示,美經濟穩健,企業營收可望維持溫和成長,且企業成本優化有助帶動利潤率改善。
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7日上漲6.8個基點到4.684%,創下去年4月 25日以來新高,2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至4.294%,創去年12月27日以 來新高,30年期公債殖利率勁揚至4.91%,創2023年11月1日以來新 高,在台掛牌含槓反的100檔債券ETF中約8成價格下跌,且有高達38 檔債券ETF再破底,跌至2023年以來的最低價。
法人表示,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不排除升高到5%,接下來可能會在 4.5%上下震盪,操作策略上,已布局長天期美債ETF的投資人仍可再 持續持有,因為目前情況來看,上半年仍有降息的空間,殖利率仍具 有回落機會。
但是持有槓桿型債券ETF的投資人,由於不具有配息機制,若聯準 會3月仍不降息,且殖利率不回落的話,可以考慮「停損」、換到短 債或具配息的資產標的,今年下半年風險將加大,應將具息收保護的 債券資產納入投資組合當中。
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宗慧表示,上半年仍有望降息行情挹注 ,目前市場認為可能只會降息1碼甚至不降息,然目前數據顯示,上 半年仍有可能降息2碼。觀察去年,通膨壓力一直在下降,且從高位 降了一年半後,聯準會才開始跟進,從2022年暴力升息及2024年下半 年才開始降息的動作,推估今年上半年仍有機會延續降息,而下半年 開始,資金的水龍頭則可能會關掉。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是投資人最熟悉的市場,不管大盤漲跌仍有不少個股持續強勢表態,意味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值得投資標的,台股走的是波段行情,猜測進場時點不易,不如採取定時定額方式,且台股個股波動劇烈,基金投資的低波動優勢勝過個股,建議投資人不妨以台股基金作為投資工具。
群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柯鴻旼表示,美國準總統川普與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一言一行將主導接下來資本市場波動。科技股方面,拜登的晶片補助法案與電動車、新能源補貼政策皆有可能改變,加上人工智慧(AI)伺服器GB200遞延利空,短期內科技股可能會有大波動,但中長期AI、半導體是投資雙主軸不變。
傳產方面,柯鴻旼認為,中東停火與俄烏戰爭可能結束,有機會帶來下一波基礎建設重建潮,須密切觀察原物料報價與川普調停狀況。整體而言,群益投信對2025年電子產業獲利成長保持樂觀態度,在AI影響力持續擴大下,台灣最強的半導體與硬體相關概念股皆為最受惠的廠商。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孫傳恕指出,12月為傳統歐美節慶銷售帶動股市,整體美國景氣仍具韌性且中國需求已見回升,近期中國市場急單帶動將有利消費性及通訊產品1月出口表現,且預期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逐季走升,將有利於台股2025年後市表現;類股方面,AI ODM、光通訊、散熱、IP、ASIC及零組件等相關族群拉回仍站在買方,看好電子產業持續受惠AI需求帶動相關次產業如光通訊、散熱、AI ODM及關鍵零組件等;非電部分,重心將以機器人相關的電機、工具機等為主。
瀚亞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姚宗宏表示,第1季為產業傳統淡季,且適逢農曆年,研判台股短線上漲空間不大,盤勢也將呈現區間震盪,中小型股的機會較多。CES大展、川普上任及台積電法說都將於元月登場,消息也將左右盤勢,區間震盪機率偏大,惟AI持續發酵且川普新政可受惠於轉單效應,台股2025全年仍中性偏向正面看待,建議投資人可伺機布局;AI、網通、車用半導體、景氣循環性產業等族群將是第1季主流。
各銀行業者力推機器人理財,將AI、演算法等技術導入理財顧問, 依照客戶設定的投資目的、風險承受度等需求,提供適合的投資標的 建議,對投資人而言,不用隨時盯盤,節省時間,且投資組合多元, 有效分散風險。
不過,目前機器人理財限制仍多,部分銀行基於風險考量,參照投 信投顧公會公布的「會員及其銷售機構通路報酬支付暨銷售行為準則 」,內規將65歲以上者視為「明顯弱勢族群」,不主動推薦高風險等 級如RR5的基金產品,必須簽署聲明書才能購買,甚至對70歲以上客 戶不提供智能理財。
公股銀主管指出,原本限制的初衷是為了替高齡者加強金融保護措 施,認為銀髮族適合的商品類型應以保本為主,站在業者角度適度提 醒,但對投資人來說,也許更想獲得高報酬,其實這樣的限制並不公 平。因此,目前也有銀行研擬鬆綁限制,例如不設風險等級或年齡規 範等。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參與機器人理財的投資人日益增加,根據金管 會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已突破百億元 ,達103.9億元,前三大銀行依序為國泰世華銀行21.6億元、第一銀 行16.2億元及華南銀行12.5億元,市占率分別達20.8%、15.6%、1 2%。
投信方面,機器人理財規模前三大依序為復華投信2.9億元、野村 投信2.3億元及群益投信0.2億元,市占率分別為2.8%、2.3%及0.2 %。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機器人理財)在台灣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自2017年開放以來,許多銀行及相關業者紛紛搶進這個市場,力圖把握這波科技帶來的商機。然而,在這股熱潮中,部分銀行對機器人理財的年齡規範引發了爭議。
根據新聞報導,不少銀行為了風險控制,對於65歲至70歲以上的客戶設定了投資限制。這些限制包括不能將特定風險等級的商品納入投資組合,甚至禁止使用智能理財服務。這一做法引來部分公股銀主管的批評,認為這種限制對於高齡投資者來說並不公平。
這些限制的初衷是為了保護高齡者的金融安全,鼓勵他們投資於低風險、保本型商品。但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些限制可能限制了他们追求更高報酬的機會。因此,已有部分公股銀行研擬在2025年進行鬆綁,放寬對高齡客戶的投資限制。
機器人理財的普及帶來了多項好處,如節省時間、降低操作複雜性,並且能夠根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提供適合的投資建議。對於忙碌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服務。
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機器人理財的資產規模已突破百億元,達到103.9億元。其中,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和華南銀行是市場的領頭羊,分別佔據了20.8%、15.6%和12%的市占率。
在投信方面,復華投信、野村投信和群益投信是市場的三大投信機構,分別佔據了2.8%、2.3%和0.2%的市占率。其中,群益投信在機器人理財市場上的表現值得关注,雖然市占率不高,但仍在持續增長中。
近年來,台灣的投信市場可說是熱鬧非凡,其中,群益投信在2024年的股債ETF市場上表現亮眼,成功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使得其規模暴增。根據統計,截至11月底,群益投信的規模已增加達5,308億元,這一成績讓其在所有投信公司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元大投信。 整體來看,2024年台灣投信市場的規模增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前五大投信公司——元大、群益、國泰、復華與富邦,其規模增加的幅度都不輸於中小型投信公司,規模增加至少逾2,000億元。在這其中,群益投信的成長速度更是驚人,增幅達到了78.9%,顯示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投信公司如大華銀投信和統一投信也表現出色。大華銀投信首次涉足ETF市場,便因高股息ETF的配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規模在2024年增加了383億元,成長幅度達1.74倍。統一投信則因股債ETF新基金的助力,規模增加了1,341億元,成長率達91.2%。凱基投信和台新投信的整體規模也呈現了近4成的成長。 隨著投信規模的創新高,業內預期2024年的獲利也將創下新高紀錄。員工對於年終獎金的期待也相對提高。投信的獲利主要來自基金管理費與手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比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又較被動式基金高。因此,若是有新的股票型基金募集並且規模持續成長,將會對投信公司的獲利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不過,各投信公司的年終獎金向來差異甚大,基金經理人、業務人員的薪資與獎金通常與基金績效、規模、銷售業績緊密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平均來說,年終獎金的發放基礎約為2~6個月,預計2024年的期待值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