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寮汽電(未)公司新聞
此外,台塑2009年著手弱光可發電之染料敏化電池研究,至今取得八件專利,除在台南沙崙建置新一代染敏電池試量產線,另投資8億元,以台塑高雄仁武廠為生產基地,建置年產能0.5MW(100萬片)量產工廠,預估2020年完成。
台塑碳纖維年產8,750噸,擁有穩定碳纖維材料供應優勢,已擁有從小絲束到大絲束等完整規格的生產能力,可應用於不同產業領域。
台塑碳纖維已在歐美市場耕耘多年,應用於包括戴姆勒賓士汽車、高階工業蘿拉、碳纖電纜芯、無人飛行器等高階工業用途。
台塑今年與風機廠西門子歌美颯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已將台塑碳纖維送交西門子歌美颯驗證測試中,一旦順利打入新客戶西門子哥美颯供應鏈,可望在2022年開始供應新型葉片材料,有望加速開拓綠能商機。
台塑旗下麥寮LDPE/EVA年產24萬噸,寧波EVA7.2萬噸;今年大陸太陽能內外銷動能活絡,帶動太陽能EVA需求暢旺,台塑EVA事業逆勢推進。
台塑除提高現有高VA發泡產品銷售,並推展熱熔膠級、電線電纜級、光伏級等利基型產品市場;伴隨EVA切入高彈性運動鞋用的高VA發泡料及光伏料商機,差別化營收占比成功推進至51.7%。
麥寮汽電年初因台電以支付前年未發滿的不足電度之替代成本約32.84億元,加以扣押麥電款項費用。對此,台塑集團旗下民營電廠(IPP)麥寮汽電總經理曹明證實,此官司案在主掌國家經濟、能源主軸的經濟部出面作證,地方限煤政策,對民營發電廠實屬不可抗力衝擊,雙方得以和解落幕,也讓台電、麥電後續因限煤政策面臨的發電合約矛盾獲得法令合理解釋,不再惡性上演。
雖然目前雙方紛爭已結束,但由於麥電今年依舊維持先前的燃煤限制(約減量燃燒生煤21~27%),後續發電支應該如何運作?是否會再度發生供應台電電量不足情況發生。
曹明表示,麥電去年因沒有例行定檢、大修計畫,以致11月便因遭逢燃煤額度屆滿,被迫停止運作。今年麥電上半年因有進行較長的年度定檢計畫,有助保留燃煤額度支應下半年供電運作,在沒有其他突發因素干擾前提下,預計下半年應可有2座機組參與供電任務。
此外,麥寮電廠與雲林縣府簽署備忘錄,允諾在2025年前,投資570億元,將燃燒生煤的三個機組改燒天然氣。
曹明指出,該案仍處環評申請階段,且後續最大關鍵在於未來是否仍可獲得台電購電合約。台電目前與麥電的購電合約將在2025年到期,一旦後續台電沒有給予購電承諾合約,麥電改天然氣進料之計畫就沒有投資、執行意義;屆時,不排除直接將麥寮汽電加以結束。
台塑集團有3座裝置容量各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合格汽電共生系統16組機組,總裝置容量275萬瓩,為全國最大汽電共生廠;其中麥寮汽電當初即為回應台電廣邀設置民營電廠所成立,每小時發電約282萬瓩。一旦未來被迫結束營運,對台塑集團麥寮生產的自給用電也不受影響。
台化麥寮芳香烴三廠(ARO-3)在月初發生氣爆意外後,台塑集團不僅化危機為轉機,還決心從這次意外中學習更多經驗。總裁王文淵立下「工安第一」的嚴令,強調確保安全是當前第一要務,復工時間則排在其次。這次意外讓人深刻體會到,麥寮地區的環境對於企業而言,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麥寮地區的氣候環境相當惡劣,容易造成管線腐蝕,這對於在這裡經營的企業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容易的考驗。以六輕廠區的麥寮發電廠為例,台電的電塔最長使用壽命超過50年,而常用構件厚度為25mm。然而,麥電的電塔雖然已經以安全系數1.5倍建造,厚度達37.5mm,但短短五至八年就已經腐蝕嚴重,不得不進行更新。 不過,台塑集團並未因此氣餒,而是堅持以最高規格標準進行工作。從2003年中寮線電網通電五年後,台塑就開始進行鋼構更新。其中,評估處於「極重鹽害區」的38座電塔,目前已完成26座的更新,預計到2021年3月,其餘的12座也將全部更新完成。 此次台化ARO-3廠的氣爆意外,起因於高空不易檢查的管線。台塑集團已經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王文淵總裁第一時間下令展開集團全面的「管線總體檢」。這次檢查不僅涉及台化,還包括台塑、南亞、台塑化等子公司,規格絕對高於外部要求,顯示出台塑集團對安全的極端重視。
台化ARO-3廠上月初發生氣爆意外,一位台塑集團主管私下感嘆,麥寮處於「風頭水尾」,氣候環境惡劣,容易造成管線腐蝕,真的很不容易。以六輕廠區的麥寮發電廠為例,台電電塔最長使用壽命超過50年,常用構件厚度為25mm;而麥電電塔已經以安全系數1.5倍建造,厚度達37.5mm,卻短短五至八年就已經腐蝕嚴重必須更新。
惟台塑集團不氣餒,一切採取最高規格標準,像是中寮線的電網從2003年通電五年後,台塑就開始鋼構更新,其中評估處於「極重鹽害區」的38座電塔,已經有26座完成更新,預計到2021年3月其餘12座電塔會全部更新完畢。
此次台化ARO-3廠氣爆起因,屬於高空不易檢查的管線,這部分台塑集團也記取教訓,王文淵已第一時間下令,展開集團全面的「管線總體檢」,不只台化,台塑、南亞、台塑化都要跟進,規格絕對高於外部要求。
受煤價高漲影響,去年汽電廠的利差空間受到限制,但隨著今年煤價波動的緩和,台塑化旗下麥寮汽電,以及台汽電、大汽電等公司,首季本業利差有了明顯的好轉,營運也逐漸回穩。特別是台汽電和大汽電,他們積極推動離岸風電變電工程和綠能事業,預計今年營運成長可達10~15%。
台塑化公用事業因燃煤成本降低,第一季燃煤耗用成本每噸從去年的121美元下降到106美元,這使得收益得到提升,對轉投資的麥寮汽電營運也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台汽電的主營業務是銷售電力、蒸氣和提供工程服務,近年來積極投入再生能源領域。目前,台南官田已經擁有一座汽電共生廠,並轉投資了四間民營天然氣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到2440MW,佔國內民營電廠發電量的31.66%。雖然去年因毛利率縮水及轉投資貢獻減少,獲利年減三成,EPS為1.14元,但今年開工的離岸風電變電工程和業外國光電廠延壽大修告一段落,預計將帶來獲利的穩步增長。
台汽電最近公告轉投資100%星能,並以73.99億元取得「台南鹽田太陽光電新建工程」標案,該工程為地面型太陽光電150MW,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地面型太陽光電案場。一旦台電通知,這個項目即可開工,為台汽電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台塑化公用事業受燃煤成本降低,第一季燃煤耗用成本每噸106美元,比去年第四季121美元減少,以致收益向上推進,轉投資麥寮汽電營運有可望同步改善、提振。
台汽電主業務為出售電及蒸氣、工程服務收入,近年積極投入再生能源事業,目前台南官田擁有一座汽電共生廠,還有轉投資四間民營天然氣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2440MW,占國內民營電廠發電量31.66%。
台汽電去年因為毛利率縮水以及轉投資貢獻減少,獲利年減三成,EPS1.14元。承攬離岸風電陸上變電工程將於今年開工,下半年開始認列工程款,加上業外國光電廠延壽大修告一段落,費用支出減少,今年獲利可望回穩推進。
台汽電公告轉投資100%星能,及73.99億元取得「台南鹽田太陽光電新建工程」標案,該案為地面型太陽光電150MW,為目前國內最大之地面型太陽光電案場,待台電通知即可開工。
雲林縣麥寮六輕園區的台化芳香烴三廠(ARO-3)不慎發生爆炸,造成全廠停工,對公司營運造成不小的影響。據了解,此次事故發生後,台化預估每月損失將達10億元。以下是事件詳細情況報導:
7日,台化芳香烴三廠發生爆炸,目前該廠已暫停生產。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親臨現場,詳細了解事故發生經過。他透露,事故原因是LPG洩漏引發火災,所幸此氣體燃燒後無毒性。目前全廠已停工,待主管機關鑑定後,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復工。
台化表示,ARO-3廠主要生產苯及對二甲苯(PX),苯用於自用,對營收無影響。然而,PX除自用外還有外售,估計影響外售量約3萬噸,每月營業金額損失達10億元。此外,此次事故可能會導致台化短期內減少苯與PX的外售量,並降低對自身下游SM與PTA工廠的供應,進而影響下游工廠的稼動率。
值得注意的是,台化ARO-3廠於2015年也曾發生過氫氣管線氣體洩漏與爆炸事故,當時停工五周。此次爆炸案與上次類似,是周邊氣體洩漏引發的,停工時間可能約一個月。法人估計,台化ARO-3廠停工及下游廠降載一個月,將使產量減少,對台化每股純益(EPS)約造成0.17元的衝擊。
由於台化原計劃在4月中旬至5月安排一廠歲修,如今三廠停工,僅剩二廠正常運轉,將使芳香烴內部供應更加緊張。然而,伴隨上游原料芳香烴供應吃緊,PX、SM等利差可能擴大,對SM業者國喬、PTA業者遠東新等企業可能帶來利多。
台塑六輕麥寮廠區發生重大工安事件,造成當地民宅與魚塭損失,引起社會關注。在麥寮鄉公所召開的說明會上,六輕管理部副總陳文仰表達了歉意,並承諾將全力賠償受損民眾。陳文仰強調,台塑已投資146億元進行公共管線汰換,並將加強製程管線的更新工作。此外,雲林縣長張麗善對於六輕的工安體檢表示震怒,並要求強化相關單位通報機制,並建議在六輕設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
台化芳香烴三廠近期發生氣爆意外,全廠停車檢修,這對整個亞洲芳香烴產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根據分析師的預測,第二季原來就是東亞芳香烴廠的歲修潮,預計將減少亞洲苯-PX、SM、酚、PTA產能達8%、5%、4%、4%。這次台化芳香烴三廠的工安事件,讓東亞芳香烴廠的供給更加緊張,對SM業者國喬、台苯,以及PTA業者遠東新及東聯來說,因利差擴大而受惠的機會增加。 對於台化來說,芳香烴三廠主產品為苯及對二甲苯,其中苯是供自用的,而對二甲苯除了自用外還有外售,估計影響外售量約3萬噸,影響月營業額約10億元。不過,台化強調,公司一直都在盡最大努力進行整改,廠區廠管線每年投入10億以上整改費,氣爆管線是漏網之魚,因麥寮地區環境惡劣,整改需逐步進行。目前事故現場尚待主管機關鑑定,災害範圍確認後即申辦保險理賠,並在安全無虞且職安單位同意下盡速復車。 台化除了芳香烴三廠因意外停工外,原計劃在4月中旬至5月歲修芳香烴一廠,SM-3(第三條苯乙烯)也在第二季安排歲修,這將使台化僅剩下芳香烴二廠運轉,使芬香烴內部供給更加緊張。 分析師指出,第二季是石化密集歲修時點,供需轉趨緊縮,需求也逐步放大,催化新一波攀揚氛圍。4月初SM市場因多方拉漲,一改3月底向下整理;AN等相關產品月初供應偏緊,現貨庫存處在低位,預計近期走勢繼續偏強,有利SM、ABS系列報價,國喬、台苯營運可望加分。 此外,大陸目前PTA裝置開工率約79%,PTA廠家庫存在二至三天;下游聚酯裝置開工負荷處於90%,華東PTA市場報價向上推進。第二季是PTA行業傳統檢修高峰,恆力石化1號線220萬噸/年PTA裝置暫定於4月15日檢修,計劃檢修時間15天;福海創450萬噸/年PTA裝置5月進行為期兩周檢修;還有嘉興石化220萬噸及逸盛石化200萬噸裝置檢修15至20天。在下游聚酯開工率拉升、後期PTA供給偏緊下,行情愈小不易。
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台化芳香烴三廠日前發生氣爆事件,震驚全台。昨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對此事件表達強烈關注,並對相關單位提出嚴正要求。張麗善強調,台化公司以及六輕廠區,乃至於經濟部工業局,都必須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通報機制,並即時成立一個國家級的六輕災害應變中心,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 對於此次災害,勞動部也迅速作出反應,下令該廠停工並進行調查。勞動部指出,災害發生在製程的操作過程中,這意味著該公司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亟需加強。未來,勞動部將派出專業人員進行加強檢查,並提高複查的頻率。 張麗善對於六輕過去三年的工安體檢表示不滿,她認為這些檢查只是「走過場」,並未真正落實工安要求。為此,雲林縣府已經成立了事故調查監督小組,以確保工安要求的實施。此外,她也呼籲政府應該對於重大工安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救災應變現場指揮作業,以減少對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陳文仰表示,集團已投下146億元,將六輕的公共管線全部汰換完成,另製程管線汰換則是配合各工廠的大歲休進度,嚴重者一直都在更換,但7日發生此次氣爆火警事件之後,六輕廠區將加速製程管線的汰舊換新工作。另經現場勘查,尚無毒化物外洩,廠區逕流廢水皆無排放。
工安事故後,由於麥寮鄉許多魚塭裡都出現類似泡棉飄散物,且後安村民宅有玻璃破裂、牆壁龜裂受損,當地養殖業者與居民一致要求台塑負責賠償,目前居民損失總金額,台塑與麥寮鄉公所都還在統計中。雲林縣環保局也進行周遭魚塭土壤及水質採樣檢驗,持續監測空氣品質,以確保民眾健康。
針對六輕台化芳香烴三廠工安事件,雲林縣長張麗善8日召開記者會時表示震怒與痛心,並斥六輕三年來工安體檢根本是「虛應了事」。縣府除成立事故調查監督小組,也強烈要求六輕廠區、工業局強化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通報機制;此外,張麗善指出,台塑六輕是亞洲第二大石化園區,縣府要求中央重視雲林鄉親長期曝露在毒化物的危害風險中,建議在六輕成立國家級毒化物災害應變中心,研擬安全相關防範措施。
台化表示,芳香烴三廠主產品為苯及對二甲苯,其中苯供自用,且苯乙烯廠及苯酚廠安排定檢中,因此對營收並無重大影響;至於對二甲苯除自用外尚有外售,估計影響外售量約3萬噸,影響月營業額約10億元。
台化強調,公司一直都盡最大努力進行整改,廠區廠管線每年投入10億以上整改費,氣爆管線是漏網之魚,因麥寮地區環境惡劣,整改需逐步進行。目前事故現場尚待主管機關鑑定,災害範圍確認後即申辦保險理賠,並在安全無虞且職安單位同意下盡速復車。
台化除芳香烴三廠因意外停工外,原預計在4月中旬至5月歲修芳香烴一廠,SM-3(第三條苯乙烯)亦在第二季安排歲修,屆時台化僅剩下芳香烴二廠運轉,將使芬香烴內部供給更加緊張。
分析師指出,第二季為石化密集歲修時點,供需轉趨緊縮,而需求也逐步放大,催化新一波攀揚氛圍。4月初SM市場因多方拉漲,一改3月底向下整理;AN等相關產品月初供應偏緊,現貨庫存處在低位,預計近期走勢繼續偏強,有利SM、ABS系列報價,國喬、台苯營運可望加分。
此外,大陸目前PTA裝置開工率約79%,PTA廠家庫存在二至三天;下游聚酯裝置開工負荷處於90%,華東PTA市場報價向上推進。第二季是PTA行業傳統檢修高峰,恆力石化1號線220萬噸/年PTA裝置暫定於4月15日檢修,計劃檢修時間15天;福海創450萬噸/年PTA裝置5月進行為期兩周檢修;還有嘉興石化220萬噸及逸盛石化200萬噸裝置檢修15至20天。在下游聚酯開工率拉升、後期PTA供給偏緊下,行情愈小不易。
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親自坐鎮現場,詳細了解事情發生經過,他指出,麥寮ARO-3廠因LPG洩漏引發火災,此氣體燃燒後無毒性,全廠停工中,因事故現場尚待主管機關鑑定,未來會在安全無虞且職安單位同意下才會復工。
台化表示,ARO-3廠因LPG洩漏引發火災,全廠停工中。ARO-3廠主要產品為苯及對二甲苯(PX),苯供自用,且苯乙烯廠及苯酚廠安排定檢中,對營收並無影響。不過,PX除自用外尚有外售,估計影響外售量約3萬噸,影響營業金額每月為10億元。
法人認為,這次事故後,台化短期內將減少苯與 PX 外售量,並同時減少對自身下游SM與PTA工廠的供應,下游工廠稼動率降低。
台化ARO-3廠2015年發生過氫氣管線氣體洩漏與爆炸事故後,當時停工五周,法人判斷,這次爆炸案同樣是周邊氣體洩漏、非有毒的芳香烴氣體,停工時間可能約一個月。法人估,台化ARO-3廠停工及下游廠降載一個月,產量減少約當衝擊台化EPS約0.17 元。
法人還說,台化原先預計在4月中旬至5月安排一廠歲修,如今三廠停工,僅剩二廠正常開車,將使芳香烴內部供應更趨吃緊。不過,伴隨上游原料芳香烴供應吃緊,也可能使PX、SM等利差擴大,SM業者國喬、PTA業者遠東新將受惠。
勞動部昨日也下令停工並說明,災害發生在製程的操作過程中,顯見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須再強化,未來將派員加強檢查並增加複查密度。張麗善說,六輕三年來工安體檢根本是「虛應了事」,縣府除成立事故調查監督小組,落實工安要求外,也希望政府就重大工安事件,建置救災應變現場指揮作業。
台塑麥寮六輕廠區發生重大爆炸意外,台化芳香烴三廠因為LPG液化石油氣管線破裂,引發了嚴重的爆炸事件。雲林縣環保局依照《空汙法》對台化開出500萬元的罰單,並要求其芳香烴三廠停工,直到事故調查完成。這次事故對台化來說,將可能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賠償。
對於這起意外,台塑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文仰表示,目前事故範圍已經得到控制,並且停工進行調查。由於台化其他廠區運作正常,台塑強調這起事故不會對公司營運造成影響。
雲林縣長張麗善要求六輕廠區成立專門的事故調查小組,在三個工作日內提出事發原因和經過,並對所有廠區的管線進行全面檢查。同時,環保局被要求在氣爆廠區下風處進行空氣品質監測,一旦發現危害民眾健康的情況,將會進一步裁罰。
陳文仰指出,初步判斷是因為廠內老舊管線發生洩漏,導致液化石油氣外洩,造成爆炸。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台塑八年前已經投入146億元對近2,000公里的公共管線進行汰換。這次事故是由於廠內老舊管線引起的,所以公司已經立即停工,並等待設備更新後才能恢復生產。
陳文仰還提到,對於附近住家所造成的損失,台塑已經派人協同里長進行了解和紀錄,並將持續進行後續的賠償事宜處理。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表示,台化預計會在稍晚時分對外說明事故經過,但由於負責人出差不在國內,所以將會在晚上7時透過新聞稿來說明事發原因和處理過程。
台塑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文仰表示,若真的開罰,將會是本次事故中最大一筆賠償。目前事故範圍已經停工,由於台化其他廠區仍正常運作,台塑強調不影響公司營運。
雲林縣長張麗善昨日要求六輕成立事故調查小組,三天內提出事發原因與經過,並進行所有廠區管線總體檢,一個月內提出具體管線汰換期程;她也責請環保局在氣爆廠區下風處做空氣品質監測,若監測出有危害民眾健康會再裁罰。
陳文仰指出,初步了解是台化芳香烴三廠液化石油氣管線斷裂,而液化石油氣是平常家裡使用的瓦斯,因為洩漏出來的量比較大,才會造成明顯黑煙、火光跟氣爆。
陳文仰還說,八年前花了146億元對近2,000公里的公共管線進行汰換,這次是廠內老舊管線發生洩漏,才會造成爆炸,事發後隨即馬上停工,復工等到設備完成更新再說。至於多久會完成,目前還無法確定,但其他兩座廠運作正常,不會影響出貨跟營運,不受事故範圍停工影響。
對於附近住家所造成損失,陳文仰表示,已經派人協同里長前往了解、照相紀錄,盤點民眾損失情況。相關工作今日將持續進行,處理後續可能的賠償事宜。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昨日下午原本表示,台化預計稍晚會出面對外說明事故經過,不過因台化負責人出差不在國內,改於晚上7時以新聞稿說明事發原因及處理過程。
今年是台塑集團的「AI元年」,整個集團都在全力推動這項新技術。其中,麥寮六輕園區這個台塑最大的生產基地,自然成了這波AI革命的領頭羊。從煉油設備到環境監測中心,麥寮園區在多個層面積極導入AI技術,預計今年可以為台塑集團省下1.7億元。 麥寮管理部副總陳文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集團總裁王文淵的帶領下,麥寮廠區將發揮示範作用,從各個方面探索AI技術的應用。他強調,未來成功模式將會被複製並推廣到其他廠區。 環境監測中心這個自2000年就成立的單位,近年來投資了8.6億元進行整修升級,每年維護成本也達到1.5億元。這個中心負責監控麥寮園區周圍40公里的空氣品質和廠區內的元件洩漏偵測。長期累積的大量生產監控資料,將成為台塑導入AI的重要依據。 目前,環境監測中心已經開始試驗導入AI技術,用機器幫助監測和判斷,以提高精準度,降低工安風險。此外,台塑化在六輕園區的煉油及柴油設備也成功導入了AI溫控技術,預計每年可為集團省下1.4億元,成為目前最成功的案例。 王文淵在年初的總管理處暮年會上,已經明確提出今年集團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導入AI,他希望透過AI技術,讓台塑集團的成本更低、產品品質更穩定。他說:「以前很多大數據只是躺在那裡,現在要讓這些數據動起來。」
台塑集團大動作推環保,麥寮六輕園區煙囪變身「無煙煙囪」! 近日,台塑集團宣布將對麥寮六輕園區的17支煙囪進行全面升級,投資47億元引進最新的濕式靜電吸塵器,旨在讓煙囪不再排放煙霧,成為真正的「無煙煙囪」。這項重點工程預計在年底前完成,為台灣的環保工作再添亮點。 麥寮管理部副總陳文仰表示,六輕廠區的煙囪其實排放的是水蒸氣,但由於視覺上給人帶來的汙染感,常被誤解為「視覺汙染」。因此,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下令進行這項環保改造,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麥寮廠區的煙囪中,最高的一支達到250米,是全台第三高建築,僅次於台北101和高雄85大樓。新引進的濕式靜電吸塵器能夠有效吸收99.7%的煙囪固體顆粒,比傳統的乾式吸塵器效果更佳。目前已有6支煙囪完成升級,其他煙囪也將陸續進行改造。 陳文仰還透露,台塑對於環保的要求一直遠高於政府規定。例如,硫氧化物排放濃度標準政府規定從200ppm提高到60ppm,而台塑已經做到15ppm;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標準從250ppm提高到70ppm,台塑則做到了30ppm,顯示了台塑對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視。
台塑集團麥寮管理部副總陳文仰昨(21)日表示,在集團總裁王文淵的領軍下,台塑集團全力衝刺AI,身為台塑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麥寮廠將扮演領頭羊的示範角色,園區從很多層面都在思考如何導入AI,未來再把成功模式複製推廣到其他廠區。
台塑麥寮園區的「環境監測中心」,從2000年就成立、2015年更投入重金整修升級,累積投資金額達8.6億元,而且每年還要再投入1.5億元的維護成本。
環境監測中心負責監控麥寮園區方圓40公里的空氣品質、以及廠區內的元件洩漏偵測等,長期以來累積龐大生產監控資料,將成為台塑未來導入AI最重要的祕密武器。
台塑主管表示,環境監測中心長年以來累積龐大生產監控資料,過去都是用人去做判斷,現在開始初步導入一些AI技術,希望利用機器來幫忙監測、判斷,以提高精準度,把工安的風險降到最低。
另外台塑化位在六輕的煉油及柴油設備,已經導入AI溫控技術,估計每年可為集團省下1.4億元,是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上線案例。
王文淵年初在台塑總管理處暮年會上,已經宣誓台塑集團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導入AI,希望透過AI,讓台塑集團成本更降低、產品品質更安定。他說:「以前很多大數據躺在那裡,現在要讓這些數據動起來。」
台塑集團麥寮管理部副總陳文仰昨(21)日表示,六輕廠區內的煙囪,排的不是汙染、而是水蒸氣,但經常造成誤會,形同「視覺汙染」。
為此,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已經下令,大手筆投下47億元,要讓煙囪變成沒有煙。
麥寮廠總共有17支煙囪,其中最高的煙囪高250米,為全台第三高建築,僅次於台北101和高雄85大樓。麥寮廠透過引進最新的濕式靜電吸塵器,可解決99.7%的煙囪固體顆粒,比起傳統的乾式吸塵器為98.5%,效果更佳。
目前已經有六支煙囪完成升級,目標2020年底前全部改成無煙。
陳文仰說,台塑自身對於環保的要求遠高於政府規定,像是政府規定的硫氧化物排放濃度標準從過去200ppm提高到60ppm,但台塑已經做到15ppm。
另外,政府規定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標準從250ppm提高到70ppm,台塑也做到排放濃度30ppm的超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