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櫃買中心昨(21)日董監事會議,通過杭特電子及帛漢等兩家公司申
請股票上櫃案。
櫃買中心昨(21)日董監事會議,通過杭特電子及帛漢等兩家公司申
請股票上櫃案。
由華南永昌綜合證券主辦承銷、預定 3 月10日以每股21元掛牌上櫃的
滿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2916),訂今(22)日下午 2 時
30分在華南永昌綜合證券 4 樓大會議室(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4
樓)舉辦上櫃前法人投資說明會。
滿心公司91年及92年營收分別為 7.49億元及 8.22億元,稅後 EPS 分別
為 0.91 元及 1.86元,93年全年度自結營收為 10.54 億元,稅前盈餘約
1.33億元,每股稅前盈餘 4.03元,營收較92年度成長28.28%,稅前盈
餘則成長61.51%。
展望未來,隨著台灣的經濟維持成長及大型購物中心陸續開幕,再加
上引進新品牌之效益浮現,預計94年度營收將達 10.5億元。
在無線網路的天線領志,享有極高的評價及市佔率的譁裕實業股份有
限公司,今(二十一)日股票正式登錄興櫃。由於RFID射頻辨識系統
之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加上眾多國際級企業的積極推動,因此未來將
延伸龐大的應用商機,譁裕實業近來積極投入RFID領域,目前已開發
完成相關應用產品,並訂於三月二日假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生活館,舉
行「RFID產品發表會暨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由於RFID射頻辨識系統之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加上眾多國際級企業的
積極推動,因此未來將延伸龐大的應用商機,RFID儼然已成為科技產
業的明日之星。
國內唯一數位投影機光源反射鏡製造廠東聯光訊開拓歐洲市場傳出捷
報。東聯光訊於農曆年前與歐洲數位投影機光源大廠 OSRAM 正式簽
約,成為 OSRAM 數位投影機光源反射鏡的供應廠商,並將於二月底
開始出貨,爭取到歐洲大廠 OSRAM 的訂單,除顯示東聯光訊在數位
投影機光源反射鏡的量產實力已可媲美歐、日大廠,預料也將對今年
營收有相當的挹注。
東聯光訊投產數位投影機光源反射鏡已有三年時間,目前月產能達十
萬個,以供應日商數位投影機光源大廠 PHONIX 為主,預料在產能及
出貨量皆持續擴增下,今年起反射鏡將正式登上東聯營收主力的要角
,也將是該公司今年成長動力來源。
為提升反射鏡的製程良率及增加產能,去年東聯光訊斥資一億八千萬
元在生產設備的更新,包括汰換一條自動化玻璃熔爐及增設二台大型
鍍膜機台等,該公司總經理林資智表示,經過設備更新及製程改善後
,目前反射鏡的生產良率已明顯提高,這從去年第四季以來反射鏡單
月出貨量維持在八萬個以上可以得到印證,近二個月的單以營收均超
過四千一百萬元,創下成立以來的新高紀錄。
為因應日本客戶訂單成長及歐系新客戶的訂單需求,今年東聯光訊仍
積極進行反射鏡擴產計畫,預計增設二台鍍膜機台及一條玻璃熔爐,
在第三季前將月產能提升到二十萬個,推估整個擴產的資本支出金額
不下於去年。此外,因應歐洲客戶需求,籌畫多時的大陸設廠計畫在
董事會支持下也將今年正式邁開腳步。
去年東聯光訊自結營收三億七千八百萬元,年成長率一六.八八%,
獲利仍維持一定的水準,今年在反射鏡營收大幅成長下,一月營收四
千一百萬元,年成長率高達九三.一四%,推估全年營收可望大幅的
成長。
九德松益計畫於今年上半年送件申請上櫃,在新客源、新市場、產品
市占率的提升等競爭力指標皆欣見豐收的狀態下,順利掛牌上櫃應指
日可待。九德客製化、高度配合客戶需求之策略,在過去兩三年連續
表現傑出,帶領企業朝高毛利率行列邁進,獨樹一幟的產業優勢,為
前景拉開長紅。
該公司總經理陳朝明指出,九德松益非常清楚本身的強項在於集馬達
與其週邊、流體機械設備等設計及製造能力於一身,因此在現今高度
激烈的競爭環伺下,九德捨棄了易與大廠正面衝突而陷於低價戰的量
產性產品,而將重點擺在所獨具之既有優勢以開闢新契機。
目前九德亦已著手切入化工、石油化學用等特殊製程應用領域。另外
,九德代理了八年的日本 OSAKA 的 TMP設備,如今已邁向高市占率
局面,隨著市占率在 TFT 液晶面板業節節高升,大幅帶動維修市場的
獲利與成長。股票已上興櫃的九德松益,去年總營收超過四億元,上
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七%,且毛利率亦呈現成長一三%的亮麗
成長曲線,證明該公司決策方針明確而深藏爆發潛力。
為配合奇美集團在平面顯示器產業的整體佈局,奇美集團子公司奇菱
也轉型朝向TFT垂直整合製造商發展,進行從TFT上游塑膠材料
、中游的背光模組等組件,到下游的顯示系統的整合開發。奇菱董事
長宋光夫表示,奇菱主要著重在應用端的整合系統開發,而非量的擴
充,並希望能在不同尺寸的平面顯示領域扮演輔助角色。
奇菱目前設有4個事業部,涵蓋 TFT LCD 面板產業上中下游,
援用奇美集團在塑膠材料的既有優勢,奇菱生產TFT產線載具、製
具、機殼等。同時為支應奇美電子所需,奇菱亦生產背光模省,並設
有最大月產能60萬片的生產線,目前32吋液晶電視面板用背光模
組也已開發完成,奇菱總經理李茂松表示,預計2005年第三季開
始會配合奇美電子大量出貨。
而在下游部分,奇菱積極開發許多利基型市場,包括大型電視牆的整
合系統設計、航運醫療儀器顯示面板系統、觸控式面板、及包括車用
面板等中小尺寸面板應用。而奇菱擁有1條中小尺寸的生產線,目前
正陸續裝機中,未來將可以從裂片、灌液晶一直做到後段模組組裝生
產。
雖然奇菱進行的事業項目看起來十分龐雜,但宋光夫表示,事實上每
一個部分都有專業的團隊在負責,同時,奇菱目前著重在應用的整合
系統開發,重視與供應商之間的策略聯盟,因此未來訂單量擴大後,
將主要以外包方式解決。宋光夫表示,透過垂直系統的整合開發,才
能更加瞭解生產成本的節省空間。
事實上除了TFT面板產業上下游間的系統整合開發外,奇菱也將觸
角延伸至背投及投影機市場。宋光夫表示,事實上投影機的部分,是
由奇美集團另一家子公司新視代獨立出來,轉併到奇菱,讓新視代能
專注在 TFT LCD 的部分。奇菱從2004年6月開始小量生產
投影機及背投電視,並開發視聽相關的家庭劇院規劃設計,也使得奇
菱在平面顯示產業垂直整合的佈局更為完整。
益華電 腦與廣晟微電子宣布,廣晟微電子的SCDMA/GSM雙模式射頻
收發IC已經開始進行送樣。這款收發IC是以Cadence Virtuoso客製化設
計及Encounter數位IC設計平台所設計,並採用IBM最先進的0.18um Bi
CMOS 7WL製程,而其製程設計套件(PDK)則是IBM針對Virtuoso技
術所進行開發與驗證。
普騰電子(Proton)日前發表全系列大尺寸液晶電視(LCD TV),除
了主角37吋新產品外,產品發表會中也展示了目前試產的42吋、47吋
新機種,預計2005下半年將推出。
普騰電子董事長洪敏昌表示,2004年LCD TV全球需求約700萬台,一
般預估2005年全球需求可望超過 1,500萬台;而台灣電視市場約有100
萬台以上的規模,薄型電視的佔有率2005年估計約在20%左右,其中
,又以 LCD TV最有成長潛力,2005年普騰目標每月有1萬台以上的銷
售量。
洪敏昌指出,預期2005年 32吋 LCD TV 會成為市場主流,在新春發表
會上搶先發表 37吋,乃至 42吋、47吋的 LCD TV,宣示了普騰擁有開
發製造完整電視產品線的實力。此款37吋LCD TV售價為新台幣10.9萬
元。
此外,洪敏昌表示,全球 LCD TV 成長率最高的地區排名分別是:日
本、美國、歐洲,因此普騰在外銷的規劃上也相當積極。目前日本和
歐洲都已提供樣品,而美國也在尋找代理商,若是日本和歐洲在 3 月
順利出貨,內外銷比重將達到1:1。
新產品發表會中另展示了 1 款隨掛式機上盒,搭配 10.2吋液晶螢幕,
預定4月份推出,價格暫訂2.5萬元,預估2005年銷售量約1萬台。
甫過完農曆春節即傳出跳票新台幣500萬元的旭曜電通,為了防止
通路商債權人至門市搬貨抵債、擾亂營運,16日已暫時關閉北部部
份門市營運。
每年都有IT通路商陷入經營危機,而旭曜應該是今年規模最大的一
家,加上背後金主又是王雪紅,更使此案受到更高關注。隨著威盛影
響力的沒落,王雪紅也陷入流年不利,所幸另一家相關企業宏達電的
亮眼表現,多少為其保住部份顏面。
南紡集團的元砷(3214)與聯電集團的聯銓宣佈合併,打響LED產
業整併的第一炮,全球大廠經過去年的產能擴充後,藍光LED晶粒
呈現供過於求的壓力下,今年勢必是國內LED廠面臨整併的一年,
元砷及聯銓宣布合併後,整個產業勢必加速水平與垂直整合,但兩廠
的合併效益成效如何,則仍有待評估。
經歷長達半年的醞釀,元砷及聯銓宣布合併,為國內LED產業投下
了震撼彈。表面上看來,這宗合併案最後成型的只有元砷及聯銓兩位
主角,但實際上,據了解,此項合併案從最早規劃的四合一到三合一
,最後只有元砷及聯銓先宣布合併,在在顯示國內LED廠商早有企
圖透過水平或垂直整合壯大競爭實力的強烈意願。
據了解,國內包括億光集團旗下的晶電(2448)、南紡集團的元砷、
聯電集團的聯銓、乃至成立僅五年的璨圓等四家上游晶粒廠,原本計
畫形成四合一的合併案,但由於四家LED廠中,除了晶電有集團背
景外,元砷及聯銓的集團背景實力也雄厚,各集團都不願意放棄合併
後的主導權下,本身已具有上、下游整合的晶電率先選擇退出。
晶電退出後,元砷、聯銓及璨圓持續進行三合一合併計畫,據瞭解,
一直到農曆年前,璨圓仍在三合一合併之列,甚至三方連換股比例都
已經談,但最後因為某種因素,璨圓在元砷與聯銓決定合併前一週退
出合併計畫。
儘管最後只有元砷及聯銓兩家廠商宣布合併,但從晶電、璨圓也一度
積極參與合併的角度來看,上游晶粒廠商今年都體認,要壯大競爭實
力,國內LED產業勢必進行一番垂直及水平整合。
上游晶粒廠積極尋求整併的計畫,無非要擴大經濟規模效益,並與國
際大廠六爭。根據光電協進會(PIDA)最新取得的資料顯示,台
灣在上游藍光LED的整體產能市佔率為全球第一,技術及產能實力
遠優於日本及美國,但由於國內LED小廠林立,以單一廠家而言,
台灣LED上游廠在國際市場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單一廠家在藍
光LED晶粒的月產能都不到二億顆的水準,不及日亞化及美國的C
REE分別有五億顆及三.五億顆的產能實力,國內廠商要真正壯大
實力,非得擴大規模經濟不可。
國內LED產業的整併風,開春從上游晶粒廠開始吹起,元砷與聯銓
合併的消息曝光後,下一個可能合併的對象指向璨圓,元砷前董事長
鄭朝元表示,元砷不排除還有進一步合併同業的計畫,璨圓對於是否
在元砷與聯銓第一階段合併後,也加入合併,並不加以否認。從整個
LED廠商對於企業整併的態度看來,未來幾個月LED上游晶粒廠
仍有一番合併潮可以期待,至於下游封裝廠,眼前並無合併的迫切必
要,但加強國際接單能力,及與國際大廠形成策略聯盟,應是下游封
裝廠未來業績要更上層樓的關鍵。
不過,元砷與聯銓合併後的挑戰才正開始,長期的合併效益也仍有待
觀察。元砷與聯銓合併,實收資本額預計將達到三一億元,和國聯(
2422)相當,但就去年的營業額來看,元砷與聯銓的合併營業額達二
四億元,不及國聯,更遠遠不及資本額十四.三七億元、去年營收達
二九.一八億元的晶電,及資本額十四.五八億元、營業達二六.九
四億元的華上(6289)。
元砷、聯銓兩家公司雖挾帶著集團的資源進行合併,但嚴格來說,就
營業額角度而言,新公司去年的營運成效並不佳,未來如何讓營業額
進一步成長顯然是元砷與聯銓合併後的重點工作。元砷副董事長鄭朝
元表示,宣布合併之後,兩公司將開始共同接單及整合的工作,預期
今年新公司的營業額將較去年成長三至四成。
打從九十二年十月併購芬蘭藝模開始,鴻海集團的大整併計畫即宣告
啟動,透過重重整併,目前集團旗下富士康控股對群創的事業版圖架
構最清楚,這兩大事業也將是今年鴻海集團的發展重心。另就鴻海本
身而言,6C領域依舊是併購的目標,其中又以汽車業為重。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鴻海集團將開啟購併及
投資的大計畫,不論是主動或被動,只要是具備扎實技術、市場互補
的小公司,鴻海集團都很樂意評估投資。近來市場有眾多鴻海併購案
的傳言,除了奇美通訊一案發展態勢較為明朗外,其餘的傳聞則是「
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
基本上,鴻海集團的整併計畫不脫離所謂的6C範圍,亦即是電腦、
通訊、消費性電子、汽車、內容及通路六大產業,就電腦、電訊、消
費性電子3C而言,鴻海本身腳步已經站的非常穩,如果有可能整併
,應會以過去鴻海績效較不顯著的NB領域為主,此外,通訊領域廣
大,前年鴻海併下國電補強網通缺口,另外購併藝模、買下摩托羅拉
墨西哥廠,則是直接強化手機客戶群基礎,未來通訊領域應該還是有
整併機會。
以整個6C的大範圍來看,鴻海集團現在較缺乏的內容、通路與汽車
三大塊,事實上,鴻海已透過廣宇(2328)轉投資大陸的賽博數碼廣
場,進軍大陸3C通路市場,估計鴻海集團持股約六成,這方面目前
平穩進行中,尚不見顯著績效,現階段可能還不是鴻海集團的發展重
點。
另就內容產業來說,雖然鴻海集團認為這是未來相當重要的產業,將
會與目前的消費性電子或數位產品領域相輔相成,但是該集團也不能
否認目前數位內容市場發展環境還不是很成熟,因此這方面迄今並未
見到鴻海集團的大動作。
汽車市場就不同了,二○○四年鴻海只有極少量的連接器銷往汽車市
場,但是該公司不止一次宣示進軍汽車市場的企圖心與重要性,今年
二月三日,鴻海正式以三.七億元買下安泰電業,取得汽車線裝技術
,同時也與安泰電業的既有客戶裕隆與福特搭上進一步的關係。目前
市場並未耳聞鴻海在汽車領域整併的下一步,但是從郭台銘在今年尾
牙聯歡會中宣稱今年將是進軍汽車市場的一年,同時熱情宣佈併下安
泰電業的動作看來,鴻海集團只要一有機會,今年不會放棄任何購併
或投資汽車領域的計畫。
總計從九十二年十月以來,鴻海集團先後併下芬蘭藝模,取得手機機
殼廠與掌握諾基亞這個客戶,接著買下摩托羅拉墨西哥廠,去年手機
組裝量因此大增;九十二年十一月在市場一片驚訝聲中,鴻海再併下
國電,去年三月,進一步取得法商湯姆笙子公司,取得光學讀取頭技
術與訂單,接著今年二月買下安泰電業眼下看來,下一個較大手筆的
併購案,可能會是買下奇美通訊股權,以協助子公司富士康控股儘速
提升到ODM領域。
另一個今年鴻海集團發展的重心,同時也是事業體架構相當明確的企
業則是群創,群創的 TFT 面板生產線已投產,即將進入量產,加入國
內另五家 TFT 面板公司的行列,不過不同的是,群創的產品乃以LCD
監視器呈現,TFT 面板只是眾多製程中重要的一環。
據了解,群創不僅僅製造監視器與面板,等到群創面板量產良率提升
,鴻海的導光板與背光模組業務也會轉移到群創身上,使群創成為從
LCD監視器朝上游整合的事業體,可預見的製程包括導光板、背光模
組、面板及LCD監視器幾大項。
郭台銘曾說,未來是眼睛革命,因此他以個人資金先行創立群創,發
展LCD顯示器產業領域,而鴻海與子公司鴻揚創投也利用群創的現金
增資,提高持股至接近十二%,目前群創因為才剛開始要產生業績貢
獻,尚未獲利,因此並未有整併計畫發生,但是從其業務架構來看,
鴻海轉移背光模組、導光板等技術及製造能力給群創,已經意味著群
創也會是鴻海集團今年發展的重心,尤其今年是群創第一個量產年,
依郭台銘的個性,不會讓群創丟了面子。郭台銘也說了,希望二年內
讓群創上市,掛牌地點則未定。
命運多舛的公信電子自八十二年,由葉宏清(飛瑞公司創辦人)接手
以來,一路屢敗屢戰,從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轉戰,到定位汽車
電子領域成功,中間歷經四次減資、四次增資,以最早參與投資的葉
宏清和宏碁,每股持股成本幾乎高達七、八十元看來,公信仍屹立不
搖,亦算是創了台灣企業史的一項奇蹟。
營運一波三折的公信電子,由於營運的變化,不僅經營團隊歷經三次
的轉換,股東結構亦是大大的換血;連原班底的葉宏清本人、宏碁等
最原始的股東,亦都在這次的增減資中退出,葉宏清是受新企電子拖
累,而宏碁和緯創合組的泛宏碁集團,則在近三次的增減資中,由原
本的一五%降至九%,現在更剩下二、三%,理由是,宏碁集團想更
專注在本業的發展。
前年加入投資的仁寶、智邦、友訊董事長高志軒和聯電副董事長宣明
志,即使都擔任董監事,但除了高志軒是個人投資而繼續參與公信電
子減、增資外,智邦基於營運考量放棄增資,仁寶則因未來有可能會
跨入汽車業領域,怕加碼投資往後有衝突,因此,也採取降低持股動
作,讓宣明智為主的泛聯電集團成為最大的股東。
就公信新股東結構,聯電集團一二.五%、憶聲電子一二.五%、宣
明志一○%,若加上友好公司華成創投和內、外圍的自然人,聯電可
掌控的股數超過五○%以上,股權頗為集中,有別以公信過去因營運
不順,股東經常有更動的現象。
科技業跨足汽車零組件業愈趨白熱化!繼鴻海集團年前收購安泰電業
、宣佈進軍汽車零組件後;近期飽受和艦事件困擾的聯電集團(2303
),也以鴨子划水方式布局中,並掌控汽車影音系統已打出江山的公
信電子超過五成股權,搶攻至二○○七年,全球汽車電子總產值一千
三百餘億美元商機,宣明智預定在三月中旬公信電子股東會後,成為
新任董事長。
已將營運觸角延伸至汽車零組件的聯電集團,繼去年認購了憶聲電子
一千萬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後,日前以每股六元參與公信
電子三億元現金增資案,取得公信主導權。
此次認購公信電子現增案的企業,包括聯電、憶聲電子,和與聯電關
係友好的兆豐金旗下的華成創投、第一金控旗下的一銀,若加計了原
股東宣明智持股,總計的持股數超過五成,聯電已成功入主公信電子
。
由於汽車零組件產品的認證期長且繁複,異業介入門檻極高,而聯電
成為公信電子大股東後,將與國際汽車大廠完成接軌,取得台灣福特
汽車、馬自達、大陸通用汽車、南韓起亞、現代等整合式影音訂單;
比起已跨足該產業的光寶集團,即使已有產品上市,卻還在尋求汽車
大廠認證和下單,聯電「後來居上」取得國際競技場的比賽權。
除聯電外,原積極尋求車廠認證的鴻海,也改以收購股權模式進軍該
產業,透過旗下鴻摎投資持有安泰電業百分之百股權,並和裕隆、福
特等汽車搭上線。
鴻海精密發言人丁祈安日前表示,收購安泰只是證明董事長郭台銘,
會以三C電子製造產業進一步跨到六C,並將汽車市場放在鴻海的事
業平台的目標。科技業認為,以鴻海策略佈局,安泰將成為該集團介
入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種子部隊。
命運多舛的公信電子,四年前由電子業轉戰汽車零組件領域成功,前
年並終結連續虧損八年命運,該公司去年本業亦出現五、六千萬元獲
利,卻因被母公司新企工程拖垮,在提列業外損失後,轉為淨損高達
九億元,因此辦理減資七億五千萬元,改善財務結構,再增加三億元
,充實營運資金,並由泛聯電集團適時提供「金援」,補足了資金缺
口。
喊出今年內銷挑戰六連霸的光陽工業公司,正加快全球佈局的步伐,
決定今年內外銷目標直逼七十五萬輛,再度改寫歷史新高紀錄。惟光
陽評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看升,出口報價無法同步上揚,今年營
收目標不增反減,由去年的新台幣二百一十一億元降為二百億元。
光陽總經理王雙慶指出,光陽今年內銷目標二十六萬二千四百多輛,
計劃第六年稱霸國內機車市場。至於光陽自行研發的五百西西 XCITI
NG 重型機車 ,加上多款二百五十西西速克達型機車及沙灘車,今年
外銷目標提高至二十四萬輛。
金融業競相進軍國際市場,去年營收與獲利創下新高的中租迪和,已
在美國、泰國與菲律賓設立分公司,今年更計畫在日本、越南設立分
公司,至於中國大陸市場,中租總經理陳鳳龍表示,中國對於租賃行
業的法令正在修訂中,是否開放獨資不得而知,但中租傾向以獨資方
式進入中國市場。
中租總經理陳鳳龍表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頗佳,加上中租近幾年進
行的組織改造,使得績效在去年顯現,去年營收達十餘億元,成長幅
度為前年一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雖預估將減緩,但中租仍設下了明
顯的成長目標,盼在員工齊心協力下達成績效。
繼金豐(1557)台中港重工廠、富貿銑鐵堆儲場之後,中聯爐石
(9930)也計劃投資10億元,進駐台中港設置爐石研磨廠,顯示
中鋼(2002)集團的中龍鋼鐵台中港高爐廠投資案,已出現群聚效
應。
據了解,中聯爐石已看中台中港高級材料及原料工業專業區(Ⅱ)
,預計租用8至10公頃土地,投資10億元興建爐石研磨廠,主要利用
中龍高爐廠所產生的廢棄物,作為再生利用。該廠址位於中龍鋼鐵
廠的對面。
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公司民國80年成立,為中鋼轉投資事業之一,
股東包括中鋼、中鋼構、中碳、台泥、亞泥、嘉泥等,90年與聯鋼
高爐水泥合併,現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爐水泥與爐石粉生產及廢棄
物處理專業公司。
港務局指出,高爐水泥及爐石粉在歐、美等先進國家,是營建工程
業界普遍使用的產品,中聯爐石生產高品質、高強度的高爐水泥及
爐石粉,提供營建工程所需建材,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用煤
量及石灰石開採上有極大助益。
中龍鋼鐵去年12月初與台中港務局簽約,決投資698億元在台中港
規劃興建一貫作業高爐廠,此案將分二期興建年產能約300萬噸的
高爐廠,笫一期預訂今年第二季動工,97年底完工投產,第二期則
至101年底完工投產。中龍鋼鐵主要增租台中港工業專業區(Ⅰ)
203.8公頃土地設置一貫作業高爐廠,並自行興建96、97、98號等
三座碼頭,以台中港作為原物料進口港及成品出口港。此案是台
中港自德商拜耳公司撤資以來,投資金額最高的投資案;也是中
鋼集團在台中港全力發展大煉鋼廠的具體行動。中鋼董事長林文
淵更呼籲上下游廠商,踴躍到台中港設廠,帶動群聚效應成型。
受此激勵,富貿公司已和港務局簽約,將租用約1公頃土地,規劃
銑鐵堆儲場;另外,國內最大的沖壓機械設備製造廠金豐機器,
也投資38億元在台中港興建重機廠與營運總部。
以經營通路市場著稱,代理國際高級知名品牌男女服飾的滿心企業(
2916),定於三月十日以每股二十一元正式掛牌上櫃。
滿心企業以穩健經營著稱,隨著代理品牌市場拓展效益的逐步顯現,
營收及獲利年穩定成長,民國九十一年滿心企業營收為七億四千九百
萬元,稅後 EPS ○.九一元,九十二年的營收及稅後 EPS 分別為八億
二千二百萬元及一.八六元,去年營收達新台幣十億五千四百萬,稅
前盈餘一億三千三百萬元,每股稅前純益四.○三元。
看好滿心企業在百貨通路的經營成果及品牌拓展的實力,日本第二大
商社「三井物產」正台灣三井物產共同入股滿心,並以台灣三井物產
名義取得一席董事席位,持股比例為九.七五%。
滿心企業創立於民國七十三年,八十一年九月即公開發行,無論在財
務結構及經營管理制度方面,全面透明、健全,該公司董事長李俊良
及總經理詹新長的經營領導風格一向以穩健著稱,堅持一步一腳印、
誠信踏實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
詹新長表示,滿心推動股票上櫃目的是公司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朝向
更上一層樓的目標挺進,就好比是企業參加高考一樣,通過測驗,代
表滿心企業多年的耕耘實績獲得肯定。
滿心企業多年來一直沒有向股東辦理現金增資募集資金,短期之內,
也沒有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需求計畫。事實上,滿心有高達八五%的
營收來自全省一百一十九個百貨專櫃,因此很少有應收帳款的問題,
至於存貨損失,滿心企業固定每年一月、六月及十月都會在廠區舉辦
拍賣會,幾乎場場爆滿,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財務健全,幾乎
沒有資金週轉的需求。
板信商銀去年稅前獲利六億五千萬元,每股稅前盈餘達到約一元餘,
板信總經理謝明鑫昨日在板信新春團拜會上表示,板信今年的獲利目
標為七.五億元,不過內部員工給自己更大的挑戰,希望今年可以獲
利十億元,也就是說,板信期許今年的獲利可以成長五成;此外,除
了不排斥加入金控機會,板信本身則規劃在二年內完成股票上市目標
。
謝明鑫表示,目前板信有六十億元的實收資本額,為強化自有資本適
足率,今年將規劃十億元的現金增資,再加上發行特別股十億元。板
信預估,該行後年資本額可望突破一百億元,並準備在兩年內股票上
市。他指出,上市是板信必經之路,畢竟上市後,銀行可作的業務才
能擴增,他希望未來板信可以從小規模銀行,轉變成資產規模為二千
五百億元至三千億元的中型銀行。
至於板信未來有無合併計畫,謝明鑫表示,板信一年多來都在作組織
重整,也從同業挖角專業人才來帶動板信員工,為的就是想先把板信
作好,謝明鑫強調,銀行不一定是大就好,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把
分行的價值顯現出來,板信要先把自身的專業、競爭力建立起來,這
樣合併才能顯現出價值。
目前板信七成以上的業務著重在消金部份,謝明鑫表示,消金產品的
市場競爭激烈,且汰換性很快,每個產品的領先期大概只有三到六個
月,所以設計商品的創意、速度要很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電腦系
統以管理客戶資料,用資訊系統進一步去分析客戶屬性、需求。
永昕生物醫藥完成美國FDA生物藥工廠註冊登記,是國內第一家生
物醫藥 cGMP製藥廠獲得 FDA註冊的生物製藥廠家,象徵國內生技
醫藥產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永昕去年斥資將近1億元,興建國內第一座符合cGMP規範的專業生
技製藥廠,去年底送件申請美國FDA生物藥廠註冊,並於上個月底
取得認證。國內目前僅有生技中心獲得此項認證;永昕更是第一家
獲得此項認證的的民間業者。
永昕生物醫藥是竹科第一家生物醫藥新藥開發公司,產品以治療用
基因工程藥物為主。總經理黃一旭表示,目前永昕的發酵槽已經達
到3,000公升,今年6月將到美國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