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2020年5月六大壽險合計稅後獲利近104億元,今年5月台灣因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影響,台股出現恐慌式下挫,一度比4月底下降近10.8%,到5月28日跌幅收歛,但本月台股實現機會相對4月小;5月新台幣兌美元則是相對強勢,28日收在27.767元,本月升值0.65%,即壽險公司還是承受一定的匯損壓力。且前四月六大壽險公司幾乎已卯足勁實現資本利得,獲利多已創新高或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市場法人預估,六大壽險5月應不會再追求高獲利表現,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幅度應比前四月小,除非是有避險性的出售股票部位,降低未來可能的損失風險。
同時,第三季一般才是壽險業的獲利高峰期,現金股利入帳後,獲利會大幅成長,國泰人壽前四月已賺610億元,近年國壽第三季獲利都有100∼200億元以上,僅計5、6月會先放緩獲利速度,以免今年獲利基期過高。
富邦人壽前四月稅後已獲利近486億元,與去年全年獲利僅差124.5億元,近年富邦第三季獲利亦都有100∼200億元以上水準,今年獲利理論上一定比去年高。
5月獲利的變數則是在新台幣匯率,除了富邦人壽避險成本仍壓在0.5%以下,其他五家壽險公司避險成本都在1%以上,且有公司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接近警戒水位,隨時可能要一次性增提。
台灣壽險業再展佛心,確診新冠肺炎無病床者可申請理賠!南山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積極擴大理賠範圍,讓確診者即使入住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也能視同住院,申請日額醫療險理賠。保險局局長施瓊華25日表示,經過與產、壽險公會討論後,確診新冠肺炎但因醫療資源不足無法住院者,醫療險將一律理賠。此外,防疫保單對隔離者也有給付補償,施瓊華強調,若隔離通知書遲遲未發,保險公司將統一查詢隔離名單,確保保戶理賠權益。至於防疫保單的隔離申請理賠件數,截至5月24日已達880件,共理賠6,485萬元,其中南山人壽的防疫神單就占631件,理賠金額達6,035萬元。面對疫情與保單條文之間的差異,施瓊華表示,將以QA方式提供彈性作法,滿足民眾需求。
保險局局長施瓊華25日也對此表示,經產、壽險公會討論且洽業者後,將統一解釋,未來只要是確診新冠肺炎,但因無病床,而在檢疫所、防疫旅館或方艙醫院進行治療者,醫療險一律都理賠。
同時,產險業的防疫保單針對隔離者有給付補償費用,也有很多保戶反應,有接到隔離通知電話,但因現在人數眾多,衛生單位來不及開出隔離通知書,施瓊華表示,保戶先不用心急出門去申請紙本,可靜待衛生單位補發紙本,若後續沒有紙本,未來不排除由保險公司統一查詢隔離名單,進行理賠。
施瓊華亦公布,截至5月24日為止,產險業的防疫保單,因隔離申請理賠件數,已達880件,共理賠6,485萬元,其中台灣產物的防疫神單就有631件理賠案,理賠6,035萬元。
新冠肺炎防疫警戒持續在第三級,施瓊華表示,因為疫情出現很多與保單條文有差異的情況,應採取事實認定,已責成產、壽會公司,若因疫情產生保單條款差異,將由公會討論,作成共通性作法,回應民眾需求,即未來會盡可能採取彈性作法,有利保戶的理賠解釋,施瓊華強調,這些彈性作法,未來在產、壽公會將以QA(問答)方式呈現,供保戶查詢。
所謂疫情造成的與保單條文差異,如醫療險住院理賠,條文明訂要入住醫院,但現在新冠肺炎造成醫療資源短缺,有些人可能無法入住醫院病房,但施瓊華表示,兩公會與業者已達成共識,只要符合住院要件,都可作彈性處理,即確診、有醫療行為,醫療險都要理賠。
另一個是保戶被通知隔離,但仍未收到隔離通知書,保險公司也同意,若隔離通知書一直未能發出,保險公司可請客戶稍安勿躁,不用急著出門跟衛生單位要證明,未來不排除,可統一由保險公司查詢,確認保戶是不是有被要求隔離,就逕行理賠。
再者是消基會質疑產險防疫保單排除「封城」,施瓊華解釋,封城是所有人不得任意移動、出入,但封城時還是有人會接到隔離通知,這部分並沒有排除、照樣會理賠。
台灣機車市場近期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許多北部機車行和經銷商門可羅雀,業績下滑嚴重。為了應對這波疫情,南山人壽積極調整營業時間,並推動數位服務,減少人員接觸。同時,北部某知名機車廠也實施「防疫假」,暫停生產一周,以降低經銷商端庫存壓力。這波疫情對機車業帶來的影響,讓業者和消費者都感到壓力重重。
南山人壽為了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將各服務據點的營業時間從早上9點至下午5點調整為早上9點至3點半。公司建議保戶多採用數位管道進行服務,以減少人員接觸。此外,全球人壽也宣布從5月25日起,將全台17個服務窗口的臨櫃服務時間從原本的9點至下午5點半,調整為9點至下午3點半,並鼓勵保戶利用官網保戶專區進行線上辦理保全服務或理賠。
在機車市場方面,由於疫情影響,許多北部機車行和門市的來客數大幅下滑,銷售業績受到重創。為了挽救市場,各機車廠紛紛推出促銷方案,如光陽推出的GP125優惠購車方案,購車送一年期3萬竊盜險與3萬火險,並追加購車金2,000元;三陽則是針對活力125提供3,500元購車金補助,並加碼1,000元禮券及三次免費機油保養;台灣山葉也推出最低價4.99萬元的Jog125優惠搶市。
這波疫情對台灣機車市場的衝擊不容小覷,但業者和消費者都正在努力應對。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各企業積極採取措施,希望能夠穩定市場,並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買體驗。
防疫持續三級備戰,金融業來客量銳減。為拚防疫、降低群聚,國泰人壽24日宣布保戶服務櫃檯提早打烊,從原本5點提前到3點半,全球人壽也宣布25日開始營業時間從5點半提前至3點半,其他壽險公司包括新光、南山、中國、三商美邦、富邦、台灣、遠雄人壽等雖維持營業時間不變,但不排除視疫情發展調整。
保險局官員24日表示,壽險公司實體客服門市不多,調整營業時間由各公司視情況決定,5月因為疫情嚴峻,在防疫考量、來客量減少下,部份公司開始略作調整,營業時間縮短到3點半應是配合銀行作業時間,以不影響資金調度為主。
國壽指出,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從5月24日起各服務據點營業時間由早上9點至下午5點調整為「早上9點至3點半」,建議保戶可多採用數位管道,減少人員接觸機會。
全球人壽亦表示,從5月25日起,全台17個服務窗口的臨櫃服務時間從原本的9點至下午5點半,調整為9點至下午3點半,建議「保單借款及契約變更」等保全服務或理賠都可以用官網保戶專區線上辦理。
機車業者表示,這波疫情的重災區雙北市,業績衝擊最大,許多北部的機車行、門市回報,5月中以來客數呈雪崩式下滑,原本經銷商下訂的車,也紛紛來電要求暫緩出車,機車行老闆抱怨,開門一整天「連上門來灌風(輪胎補氣)的客人都沒有!」不只沒有銷售業績,就連保養維修來客也幾乎斷炊。
至於中南部,儘管來客、買氣有所下滑,但業者表示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不過他們也不敢大意,陸續啟動應變機制。
業者指出,這次傳出緊急休防疫假的北部某機車廠,銷售主力市場就是北台灣,不免會讓人將產線停工與近期北台灣機車市場重挫產生連結;原本銷售、業績漸有起色的電動機車,六、七成的銷售集中於北北桃,預料也是這波北台灣市場急凍下的受災戶。
不過也有業者緩頰表示,去年機車廠為搶業績,生產線拚到年底最後一天還在加班,往年都安排在年終最後一周進行的設備保養與盤點作業,去年底沒有做,剛好可以利用疫情嚴峻期間進行,順便消化員工先前大加班所積欠的休假。
據了解,工業局官員還因該機車廠休防疫假一事,緊急去電北台灣所有汽機車製造廠進行調查,了解是否有類似狀況。
在北部市場重挫下,業者也下修5月國內機車市場的預估,坦言「能維持與4月6.3萬輛相當的規模,就已經很不錯了!」
各機車廠為挽救北台灣雪崩的業績,儘管面臨原物料成本大漲、車用晶片短缺的考驗,還是忍痛推出促銷方案,先設法穩住市場,否則對接下來的暑假傳統旺季業績衝擊將更大。
光陽針對全台銷量最大的機車─GP125,加碼優惠購車方案,購車送一年期3萬竊盜險與3萬火險外,還追加購車金2,000元,購買六期車款結合政府汰舊換新補助後,最低4.53萬元可入手,號稱全國最低價。
三陽也不遑多讓,針對入門款活力125(七期),提供3,500元購車金補助外,還加碼1,000元禮券及三次免費機油保養;台灣山葉同樣針對入門款機種Jog125(七期),推出最低價4.99萬元(結合政府汰舊換新補助)優惠搶市。
由於是網路投保又限制附加費用率,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經 業者試算,若是20年期定期壽險、且100%使用第六回合生命表,則 保費可省25∼70%,又以女性費率節省幅度最大。
7月1日將有五家壽險公司先上線,即台灣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 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其他公司會陸續加入。
保障型保單平台上的定期壽險是5年、20年與70歲滿期;重大疾病 險則是七項重疾(甲型),以一年期保證續保到70歲,或20年期為主 。
依據網路投保規定,若是網路註冊且非壽險公司有效契約保戶,但 用本人信用卡或存款帳戶認證,壽險最高投保限額300萬元;若是有 效契約保戶則可拉高到600萬元;重大疾病險保額上限則是100萬元; 小額終老是一人限購三張,累計最高保額70萬元。
張玉煇表示,據壽險公會統計,2020年國人平均每人的身故給付僅 新台幣190萬元,對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2019年我國家庭平均每 戶消費支出為82.9萬元,顯示國人保險保障明顯偏低,家庭經濟支柱 若發生事故,190萬元只夠全家兩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家人頓失依靠 的情況下,將使家庭陷入經濟困境。
若依學理,壽險保障應是年所得十倍,即年所得50萬元,最好能投 保500萬元的保障,目前國人的壽險保額多數偏低,未來希望透過此 平台,協助國人拉高保障額度,且建立壽險、醫療的防護網。
【台灣新聞】本土疫情肆虐,防疫保單熱賣,南山人壽領軍健康保險市場
近期,本土疫情持續擴散,為了保障民眾健康,各產、壽險公司紛紛推出防疫保單,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領軍健康保險市場。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5月12日,產險防疫保單承保件數達236萬件,較4月底增加56萬件,其中台產已停賣的防疫保單最受歡迎。而壽險業承保的防疫與法定傳染病相關健康險保單,累計承保56萬件。
南山人壽今年推出的防疫保單,累計銷售量達350萬件,雖然尚未完成全部核保,但已經完成208萬件核保,達成率近六成。光5月就完成53萬件出單,仍有142萬件防疫保單排隊核保中,南山人壽正努力在6月底前完成350萬件全數核保。
金管會強調,即使保單尚未完成核保,只要符合核保條件,被隔離的保戶也能獲得理賠。此外,南山人壽的防疫保單正在洽國際再保承接,以分散承保風險。
隨著本土疫情進入社區感染,民眾對防疫保單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許多民眾最關心的是隔離賠償和住院治療費用的給付。預計,如果本土疫情持續,民眾投保防疫保單的意願將會更為強烈。
金管會統計顯示,目前防疫保單熱銷前三名分別為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和新光人壽,這些保單都与健康險有關,顯示南山人壽在健康保險市場的領先地位。
【新聞報導】 台灣南山人壽今年第一季獲利翻倍,帶動潤泰集團旗下兩大股東——潤泰新與潤泰全,EPS也同步大躍進。潤泰新首季獲利衝高二倍,每股賺4.56元;而潤泰全則大賺一個股本、達到12.8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紀錄。 南山人壽今年第一季的獲利達到263.62億元,年增率驚人地達到129%,每股稅後盈餘也達到1.91元。這一季的亮麗成績,讓透過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的潤泰新、潤泰全的獲利大幅增加。 潤泰新第一季營收52.37億元,營業毛利10.25億元,營業利益5.74億元,稅前淨利70.22億元,本期淨利則是68.7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更是飆升至66.27億元,同比去年同期激增2.24倍。其中,潤泰新持股25%的潤成投控,因轉投資南山人壽,單季賺232億元,潤泰新認列潤成的獲利高達58億元。 此外,潤泰新持股11.63%的潤泰全,對潤泰新的獲利貢獻達6.15億元;而持股39.14%的潤弘,第一季也賺了3.69億元,潤泰新認列1.16億元的獲利。潤泰全已轉型為控股公司,雖然2020年EPS略低於2019年,但已連續四年大賺一個股本。 今年第一季,由於南山人壽獲利倍增,使得持股23%的潤泰全獲利一舉衝高。加上持股25.7%的潤泰新首季獲利也大幅上漲,潤泰全第一季營收僅6.42億元,營業毛利2.01億元,營業損失3,442萬元,但稅前淨利高達68.6億元,本期淨利達68.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更是創新紀錄的12.8元。
壽險業者承保防疫與法定傳染病相關健康險保單,至5月12日止,累計共承保56萬件。
台灣產物保險公司今年開賣防疫保單共350萬件,但尚未完成全部核保;台產已停賣的防疫保單,首創即使沒有確診新冠肺炎,一被隔離也可獲理賠,上市後熱賣350萬件,台產從年初至今,還沒有完成所有保單的核保程序。
根據台產公布的最新統計,台產已停賣的防疫保單至昨日完成208萬件核保、達成率近六成,光5月就完成53萬件出單,尚有142萬件防疫保單排隊核保中,台產正在力拚6月底前完成350萬件全數核保。
金管會日前強調,台產防疫保單保戶即便還沒完成核保,只要在核保條件內被隔離,產險公司就會理賠,且該保單正在洽國際再保承接,分散承保風險。
因為仍有相當多民眾沒有投保防疫保單,伴隨本土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保險業者指出,近期詢問防疫保單民眾人數增加,發現民眾最關心隔離賠償、以及住院治療費用給付,估計假設本土疫情不停歇,民眾投保防疫保單意願將會更升溫。
金管會昨日公布截至5月12日防疫保單最新熱銷數字。產險防疫保單承保件數達236萬件,壽險業與法定傳染病有關的人身保險商品新契約超過56萬件,兩者加總合計防疫保單件數達292萬件。
根據金管會昨日發布統計,發現產險最熱門的前三名防疫保單,第一名為台產年初停賣的防疫保單。第二名則為富邦產的隔離費用補償保險,第三名為國泰產的個人法定傳染病補償保險。金管會指出,這三張保單都是隔離產生費用的補償保險。
至於前三大最熱賣的壽險防疫保單,分別為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金管會指出,都是與健康險有關。
南山人壽今年獲利倍增,第一季賺263.62億元,年增率達129%,每股稅後盈餘達1.91元,也讓透過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的潤泰新、潤泰全獲利激增。
潤泰新第一季營收52.37億,營業毛利達10.25億,營業利益5.74億元,稅前淨利70.22億元,本期淨利68.7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達66.27億元,比起去年同期飆升2.24倍,單季EPS更達到4.56元,大幅超越去年同期的2.03元。
其中,最大獲利來源來自潤泰新持股25%的潤成投控,因轉投資南山人壽而獲利暴增,單季賺232億元,潤泰新認列潤成的獲利58億元。此外,潤泰新持股11.63%的潤泰全,貢獻潤泰新獲利6.15億元;另潤泰新持股39.14%的潤弘第一季賺3.69億元,潤泰新也認列1.16億元的獲利。
潤泰全已轉型為控股公司,靠著南山人壽的貢獻,雖然2020年EPS為14.85元,略低於2019年的16.52元,但已連續四年大賺一個股本。今年第一季由於南山人壽獲利倍增,使得持股潤成投控23%的潤泰全,獲利一舉衝高。加上持股25.7%的潤泰新首季獲利也飆高,因此第一季潤泰全雖然營收僅6.42億元,營業毛利2.01億元,營業損失3,442萬元,但稅前淨利高達68.6億元,本期淨利達68.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達68.1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達12.8元,刷新單季最高獲利紀錄。
台灣保險市場近來出現了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小額終老保險」的銷售量在2021年首季突飛猛進。根據保險局的最新統計數據,第一季小額終老保單的新契約銷售數竟然達到了2.93萬件,保費收入也衝到了6.38億元,這個數字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量。在這股熱潮中,郵局、國泰人壽和南山人壽分別位居銷售前三名,其中郵局更是首次超越國泰人壽,成為銷售王。 回顧過去,金管會在2017年推出的這項保險產品,由於保費低廉、限額30萬元、限量一人一張等特色,曾經引發了一陣搶購熱潮。當年全年熱賣35.82萬件,保費收入高達43.27億元。然而,隨後市場逐漸冷卻,金管會分析,這可能是因為「想買的都有買了」。 為了提高保障,金管會曾兩度放寬小額終老保單的條件。第一次是在2019年7月,將保額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每人限額從一張變為兩張。第二次則是在2021年7月,保額再提升至70萬元,每人限額也增加至三張。 儘管2019年全年新契約銷售數僅有8.4萬件,保費收入為13.98億元,而2020年全年新契約保單銷售數更衰退至7.75萬件,保費收入因保額提高而略增至15.23億元,但2021年首季的熱銷情況顯示,這項產品仍然具有相當的市場潛力。
金管會2017年推出小額終老保單,因具有保費便宜、限額(30萬元)、限量(一人一張)等特色,曾一度引發搶購熱潮,2017年全年熱賣35.82萬件、保費收入上衝43.27億元,但之後就逐年退燒,金管會分析,可能是因為「想買的都有買了」。
為了提高保障,金管會曾兩度放寬。一次是從2019年7月,將保額從30萬元拉高到50萬元、每人限額從一張變二張,第二次則是從2021年7月起,小額終老保單保額拉高到70萬元,每人限額拉高到三張。
保險局統計,2019年全年新契約銷售數僅8.4萬件、新契約保費收入只有13.98億元;2020年全年新契約保單銷售數更衰退到7.75萬件、保費收入因保額提高而略增到15.23億元。
台灣南山人壽,不僅是保戶健康的陪伴者,更是他們終身醫療保障的強有力後盾。根據南山人壽的最新統計,發現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在擁有終身醫療險的保戶中,50歲以上的滲透度僅23%,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這個數字讓南山人壽呼籲青壯年族群要及早為自己的健康投保,準備好日額、手術二合一保障以及特殊醫材的補助保險金,以便在疾病或意外發生時,能夠享受優雅從容的生活。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近三年來,45歲以上的國人住院人次、住院花費和平均住院天數都較多,平均住院天數為11至12天,其中45至59歲者住院天數最長,平均每次住院花費新台幣11.2至14.8萬元。這些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長,醫療支出和需求不斷上升,但保障卻相對不足。 南山人壽進行內部調查也發現,終身醫療險的保障涵蓋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50歲以上的保戶滲透度最低,這一現象凸顯了國人在醫療保障方面的缺口。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式手術不斷出現,門診及住院手術人次逐年增加。以2019年衛福部的統計數據為例,進行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的國人達24萬多人次,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分別為6萬8千多人次和2萬8千多人次,這些手術的自費費用從3至11萬元不等。 為了幫助青壯年族群做好健康保護,南山人壽推出了新產品「南山人壽溢心守護終身醫療保險(HPHI)」。該保險提供最高200萬元的醫療保障額度,繳費期限分為10、20、30年期,投保年齡最高可達70歲。保障內容包括每單位1千元日額或1,500元一日的住院日額保險金、每單位3千元日額的加護病房暨燒燙傷中心暨負壓隔離病房醫療保險金、1,480項手術醫療保險金、36項特定處置醫療保險金、創傷縫合處置保險金、八項特殊醫材的補助保險金、祝壽保險金,以及所繳保險費的退還或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 「南山人壽溢心守護終身醫療保險(HPHI)」還有一個外溢機制,只要在第二保單年度第八個月起進行體檢並達標,從第三保單年度起,還享有健康促進增額保障。
台灣壽險業投資型保單熱銷,創新高!南山人壽表現亮眼
近期台灣投資風潮熱絡,壽險業的投資型保單市場也隨著全民瘋投資的熱潮,買氣持續攀升。根據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台灣壽險新契約保費估約860億元,其中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額達510億元,占率逼近六成,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比率。
在這波投資型保單熱潮中,元大人壽表現亮眼,其投資型保單銷售額達122億元,首次拿下全市場投資型保單的銷售冠軍。而國壽則以112億元的投資型保單銷售額,位居市場第二。
不僅如此,壽險業前四月新契約保費約3,653億元,同比成長17%。若此成長趨勢持續,今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有望重回兆元規模。
投資型保單之所以受到市場熱烈追捧,主要因為其低利率加上獲利壓力考量下,壽險公司今年推出的保單銷售策略。投資型保單不占資本、不用煩惱資金去化,還可以有躉繳保費的優勢。加上資本市場行情好,保戶心動想要參與投資,部分保戶還是選擇美元計價,在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情況下,有機會賺到投資資本利得,又賺匯差。
3月份投資型保單大賣617億元,創38個月來的單月新高,估計4月份投資型保單銷售量將破510億元,占當月新契約保費逾59%。其中,元大人壽連結類全委基金、主要投資台股的投資型保單,4月份銷售額達122億元,位居市場第一名。
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分別以112億元和96億元的投資型保單銷售額,分居市場第二和第三名。台灣人壽和中國人壽的投資型保單銷售額也相當亮眼,分別為38億元和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因為還不能賣投資型保單,4月份新契約保費約67億元。雖然無法參與投資型保單的熱潮,但南山人壽的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在投資型保單買氣帶動下,壽險業前四月新契約保費約3,653億元,同比成長17%,若此成長趨勢不變,壽險新契約保費今年有希望重回兆元規模。
低利率加上獲利壓力考量下,壽險公司今年想要面子、又要兼顧裡子的保單銷售策略,最好就是賣投資型保單,不占資本、不用煩惱資金去化,還可有躉繳保費,加上資本市場行情好,保戶心動想要參與投資,有些順便要用美元計價,在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情況下,有機會賺到投資資本利得,又賺匯差,因此美元投資型保單買氣直線上升。
3月投資型保單大賣617億元,創38個月來的單月新高,壽險業者表示,目前估計4月投資型保單銷售量應破510億元,占當月新契約保費逾59%,且今年前四月投資型保單保費已破2千億元,應創歷史同期新高,且投資型保單已成為決定壽險公司業績排名的關鍵商品。
4月銷售最佳的是元大人壽連結類全委基金、主要投資台股的投資型保單,3月銷量已有65億元,4月再賣122億元左右,拿下市場第一名,同時也推升元大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有124億元,可排名當月第二名。
國泰人壽先前一直是市場投資型保單銷量第一大,主要亦是銷售躉繳保費、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4月亦賣出112億元,以10億元的差距排名第二,但4月國壽新契約保費有153億元,仍是市場第一名,累計前四月則有747.4億元,亦是第一。
4月新契約保費第三名是富邦人壽,有近96億元,其中32億多元為投資型保單;台灣人壽4月銷售38億元的投資型保單,單月新契約保費有65億元;但單月第四名應是中國人壽,有75億元,主力商品是美元利變壽險,開始在相關通路強化投資型保單;南山人壽因為還不能賣投資型保單,4月新契約保費約67億元。
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年平均住院人次、住院花費、平均住院天數等項目,以45歲以上國人較多,平均住院天數為11∼12天,其中45∼59歲者住院天數最長,而45歲以上平均每次住院花費新台幣11.2∼14.8萬元不等。
南山人壽內部的調查數據發現,終身醫療險的保障涵蓋比例隨年齡遞減,當中又以50歲以上的保戶滲透度僅23%最低,凸顯國人在醫療支出、醫療需求愈來愈高的同時,保障反而相對不足。
近年醫療科技進步,各種新式手術不斷出現,採外科手術方式治療日益盛行,以致門診及住院手術人次年年增加,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的特殊醫材項目使用次數,國人進行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者(白內障)達24萬多人次,而人工膝關節以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分別為6萬8千多人次和2萬8千多人次,以上三種手術自費費用金額從3∼11萬元不等。
為陪伴青壯年族群拚健康,南山人壽進一步提出投保建議,以新推出的「南山人壽溢心守護終身醫療保險(HPHI)」為例,醫療保障額度每單位最高新台幣200萬元,繳費分10、20、30年期,投保年齡最高可達70歲,給付項目包含:每單位1千元日額或1,500元一日的住院日額保險金、每單位3千元日額的加護病房暨燒燙傷中心暨負壓隔離病房醫療保險金、1,480項手術醫療保險金、36項特定處置醫療保險金、創傷縫合處置保險金、八項特殊醫材的補助保險金、祝壽保險金、所繳保險費的退還或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
「南山人壽溢心守護終身醫療保險(HPHI)」還具備外溢機制,只要於第二保單年度第八個月起進行體檢後且體況達標者,自第三保單年度起,還享有健康促進增額保障。
台灣壽險業再創佳績,南山人壽領跑六大壽險公司!近來六大壽險公司公布的單月稅後獲利均創新高,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4月份稅後獲利達45.5億元,累計前四月更是賺逾309億元,同比成長79%,同時創下同期歷史新高。這次的報導將帶領大家一探南山人壽的卓越表現。
根據最新數據,國泰人壽4月份稅後獲利達117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610.4億元,成長近265%,創下新高。富邦人壽也不遑多讓,4月份稅後獲利95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485.9億元,同比成長175%以上。這些公司的強勁表現,讓整體壽險業前四月稅後已大賺逾1,73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逾1,063億元,成長158%,成為金融業最賺錢的產業。
不過,壽險業面臨的挑戰也不少。4月份新台幣對美元狂升,壽險業海外投資承受極大的匯兒壓力,六大壽險4月就收回逾137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等於單月匯損逾200億元。但幸運的是,4月台股及美股都大漲,債券殖利率回落也讓壽險公司手中債券價值回升,六大壽險公司4月約實現近600億元的股債資本利得,協助吸收匯損。
雖然外匯變動帶來壓力,但南山人壽依然表現出色。公司4月底外匯準備金剩下近289億元,繼續面對5月的新台幣升值壓力。而這些壽險公司的優異表現,也讓整體壽險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南山人壽近日來以健康樂活為主題,特別在母親節前夕舉辦了一場感恩音樂會,邀請了保戶媽媽們共同來體驗音樂的饗宴,用美妙的樂聲來寵愛媽咪們。這場音樂會非常特別,因為我們請到了台灣本土樂團「灣聲樂團」來為我們獻藝,他們的音樂充滿了濃厚的情感,不僅傳遞了對媽媽的愛與感謝,還展示了南山人壽對台灣本土音樂文化的支持。
「灣聲樂團」是由台灣新一代作曲家李哲藝總監創辦的,團員們都是經過嚴格的古典音樂訓練,他們的音樂作品充滿了台灣本土的風味。南山人壽近年來積極推廣健康樂活的生活態度,不僅是通過健康講座和活動,還透過這樣的音樂會,讓保戶們有機會體驗不一樣的樂活生活。
這次的母親節音樂會報名非常熱烈,有將近300人參加,還有業務主管親自邀請了音樂愛好者的媽媽們來參與,連高齡80歲的保戶都受到邀請,一起共度這個溫馨的母親節。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音樂會也吸引了許多帶著媽媽來參加的業務員,他們想趁這個機會向媽媽表達愛意,感謝媽媽長年來的照顧和支持。
南山人壽表示,舉辦這樣的音樂會,除了讓保戶和業務員的媽媽們共享感動,同時也是實際支持台灣本土樂團的發展,讓這個母親節的慶祝活動更添一份回饋社會和推動本土音樂文化的意義。
此外,為了更全方位地守護保戶的健康,南山人壽從5月起在北、中、南各地舉行了一系列的健康講座。這些講座特別關注女性癌症議題,並邀請了曾罹癌的部落客米娜現身說法,分享她抗癌的經歷和感受,並給予女性們在癌篩、關懷、保險保障等方面的建議。
講座還邀請了專業醫生到場衛教,分享如何關心身體健康,並宣導定期健檢的重要性,希望幫助女性們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落實「健康有南山」的理念。
為迎接5月感恩季節,南山人壽與專門演出台灣音樂作品的本土樂團「灣聲樂團」合作舉辦母親節感恩音樂會,灣聲樂團是由台灣新一代作曲家現任音樂總監李哲藝創辦,樂團成員都是經由古典音樂訓練培養出來的年輕音樂家,樂團主要演出為台灣本土創作的音樂,以及用台灣素材寫的音樂。
南山人壽近年積極推動健康樂活觀念,除了持續舉辦健康講座及活動,也透過舉辦音樂會活動,帶動保戶一起體驗另一種樂活生活,此次母親節音樂會報名踴躍,吸引將近300人參加,有業務主管親自邀請音樂愛好者的媽媽保戶來參與,更有高齡80歲的保戶受邀前來,共享溫馨母親節。
由於灣聲樂團為頗受好評的台灣本土樂團,其中也不乏帶自己媽媽來參加的業務員,想藉此難得的機會向媽媽表達愛意,感謝媽媽一直以來對自己的照顧和支持。
南山人壽表示,舉辦母親節音樂會,一方面讓保戶及業務員的媽媽有機會共享感動人心的音樂,另一方面也能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本土樂團的發展,共同營造感動體驗,讓母親節慶祝活動更添回饋社會、支持本土音樂文化的意義。
除了舉辦音樂會寵愛媽媽,為了全方位守護保戶健康,南山人壽5月起在北、中、南各地舉行一系列健康講座,針對女性癌症議題邀請曾罹癌的部落客米娜現身說法,分享身為一名年輕女性,32歲罹患乳癌,如何在第一時間面對罹癌人生的下一步,並且以癌友的角度分享抗癌過程需要的保障和支援,從癌篩、關懷、保險保障等面向給予女性貼心的建議。
健康講座除了安排癌友分享生命經歷,也特別邀請專業醫生到場衛教,分享民眾平時該如何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宣導定期健檢的觀念,協助女性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落實健康有南山。
富邦人壽4月稅後亦獲利95億元,應是壽險4月獲利第二名,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485.9億元,同比成長175%以上,亦創富邦人壽同期獲利新高。
國壽與富壽獲利角力,南山人壽亦緊追在後,4月稅後獲利45.5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賺逾309億元,同比成長79%,同樣是同期歷史新高。
中國人壽4月稅後獲利26.77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排名第四、台灣人壽4月稅後賺22.66億元,排名第五;但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台壽以125.62億元暫時領先中壽的125.19億元,兩家壽險公司前四月獲利應該也都是同期新高。
加上新光人壽前四月稅後獲利78,82億元,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四月稅後已大賺逾1,73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逾1,063億元,成長158%,應可帶動整體壽險業前四月稅前獲利破2千億元,成為金融業最賺錢的產業。
4月新台幣對美元狂升逾2%,壽險業海外投資承受極大的匯兌壓力,六大壽險4月就收回逾137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等於單月匯損逾200億元,亦吃掉不少獲利,即便台壽4月有一次性增提10億元外匯準備金,六大壽險到4月底外匯準備金剩下近289億元,繼續面對5月的新台幣升值壓力。
但4月台股及美股都大漲,債券殖利率回落也讓壽險公司手中債券價值回升,六大壽險公司4月約實現近600億元的股債資本利得,協助吸收匯損。
六大壽險公司4月合計稅後獲利315億元,已是今年以來單月獲利低點,但因股債雙漲及獲利挹注,六家公司4月淨值合計增加逾千億元,股票未實現利益亦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