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台灣中油公司近期再傳捷報,成功標得高緯度遠洋巡護船6艘設計建造統包案,總金額高達114.28億元。這個重頭戲將於第四季開始設計,預計2026年中交出首艘巡護船,並在2031年底完成全案交船。法人預估,此案毛利率將超過2%。 接著,台船將於21日舉辦海巡署艦隊分署訂造的1,000噸級巡防艦第三艘下水暨100噸級巡防救難艇第15艘交船典禮。全案共計6艘巡防艦,第二艘將在今年底前交船,明年第三季再交第三艘。業界普遍認為,台船這次的行動強化了國艦國造的實力,對於支持相關單位編列潛艦及其他後續造艦計畫預算將大有助益。 俄烏戰爭使得無人機、無人艦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台船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公司已組織專案小組,與產業界、研發單位合作,研發自駕與無人艦艇,預計明年將對外發表。這不僅是為了爭取國艦國造預算,更是向國際開發商機的一步。 除了高緯度遠洋巡護船案,台船目前的訂單餘額接近500億元。公司表示,其獲得此次統包案的原因在於其在節能環保船舶設計及建造技術上的豐富經驗。台船將投入大規模的設計資源,並確保建造過程中的品質和安全標準,按時完成項目。 在加速轉型的過程中,台船確立了離岸風電、國艦國造、商船本業、石化工業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角化經營策略。7月,台船成功標下中油「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槽車裝卸工廠統包工程」,得標金額約72.9億元,建造總工期為1,080日,預計第四季開始認列營收,粗估毛利率約3%至5%。 近期,台船也先後取得高雄市政府電動船、中油儲槽與槽車裝卸工廠等新業務,進一步建構穩定的獲利基礎。公司積極爭取國艦國造案,除了已得標的海巡署高緯度遠洋巡護船,未來還將積極爭取海軍潛艦救難船、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後續艦與油彈補給艦後續艦等案,估計造艦案總預算達300億元。
接著,台船將在21日舉辦海巡署艦隊分署訂造1,000噸級巡防艦第 三艘下水暨100噸級巡防救難艇第15艘也是最後一艘交船典禮,其中 1,000噸級巡防艦全案共計6艘,第二艘將於今年底前交船,明年第三 季再交第三艘。業界認為,台船此舉展示國艦國造實力,有助於支持 相關單位編列潛艦及其他後續造艦計畫預算。
俄烏戰爭使得無人機、無人艦艇受重視,台船也不會缺席,據了解 據台船已組織一個專案小組與產業界、研發單位合作,研發自駕與無 人艦艇,最快明年對外發表,不僅要爭取國艦國造預算,更要向國際 開發商機。
連同114億元的高緯度遠洋巡護船案,台船目前手中訂單餘額近50 0億元。台船表示,在節能環保的船舶設計及建造技術、豐富經驗, 是獲得此次統包案的關鍵,台船將投入大規模的設計資源,建造過程 也將確保品質和安全標準,並如期完成。
台船加速轉型,確立離岸風電、國艦國造、商船本業、石化工業基 礎建設之多角化經營,7月剛標下中油「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槽車 裝卸工廠統包工程」,進軍台灣石化基礎建設,剛拿下中油公司「大 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槽車裝卸工廠統包工程」標案,得標金額約72. 9億元,建造總工期為1,080日完工(不含性能測試),可望自第四季 開始認列,粗估毛利率約3%∼5%。
此外,近期也先後取得高雄市政府電動船、中油儲槽與槽車裝卸工 廠等新業務,建構穩定獲利基礎;近期也積極爭取國艦國造案,除了 此次得標的海巡署高緯度遠洋巡護船,未來將積極爭取海軍潛艦救難 船、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後續艦與油彈補給艦後續艦等案,估計造艦 案總預算達300億元。
天然氣價格再起波瀾,台灣中油公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全球市場變動,中油預計全年虧損將從原先的200億元擴大至300億元,對此,公司呼籲經濟部盡快實現增資承諾,或放寬氣價限制,以合理反映市場行情,幫助中油降低虧損。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雖然第三季油價反彈,使得營運虧損有所緩解,但天然氣價格的波動仍讓公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他指出,第三季營運累虧包袱從前四月的318億元縮減至185.12億元,但第四季天然氣虧損包袱可能會再次加重。
李順欽強調,中油目前仍需透過發債等方式維持營運資金,但負債比高達9成,對公司的經營和付息造成重大壓力。他呼籲政府能夠給予增資支援,或是放寬氣價限制,讓市場行情能夠更合理地反應。
去年中油大虧2,123億元,若沒有政策吸收,反而有800多億元的盈餘。今年,天然氣事業的虧損包袱依然重,截至今年8月底,天然氣事業虧損226億元,油品事業虧損79億元,液化石油氣事業虧損27億元,石化事業虧損51億元。
國際機構預測天然氣價格可能在下半年、第四季時回升。中油目前預計今年虧損約300億元,但會持續進行滾動性檢討。
中油表示,期盼的經濟部增資規畫遲遲未果,透過資產重估調整淨 值後,第三季努力掌握油價反彈契機,伺機推展油品外銷,積極自救 減緩虧損包袱。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指出,天然氣價格3月起自高檔拉回,單月營運 從5月開始翻正,加上第三季油價反彈,增添跌價損失回沖利益,6月稅前盈餘26億元,7、8月自結稅前盈餘各35億元、48.89億元。截至8月底,營運累虧包袱從前四月的318億元縮減至185.12億元。
不過,李順欽擔憂指出,當前石化景氣依舊未明,天然氣價格有回 漲跡象,內部評估第四季天然氣虧損包袱恐將加重,全年營運虧損推 估值比6月預估的200億元擴大為300億元,營運仍顯艱難。
李順欽強調,先前資產重估只是財報數調整,並非營運現金挹注,中油仍須透過發債等措施,維持營運資金運用,目前負債比仍高達9成。因資產活化等其他策略運用多無空間,即使伺機推展油品外銷,對營運虧損改善依舊有限。倘若政府仍無法給予增資支援,期盼經濟 部能同意放寬氣價合理反映市場行情的空間。
中油去年大虧2,123億元,政策吸收高達2,997億元,光是天然氣就 吸收2,400多億元。若沒有政策吸收的話,去年反而有800多億元盈餘。
李順欽指出,今年因政策吸收持續,天然氣仍是龐大包袱焦點,近 期石化事業虧損包袱更有擴大跡象;截至今年8月底,天然氣事業虧226億元、油品事業虧79億元、液化石油氣事業虧27億元、石化事業 也有51億元虧損。目前負債比高達90%,對經營與付息,產生非常大 影響。
國際機構預測天然氣價可能在下半年、第四季時回升。中油目前研 判,今年虧損約300億元,但一切還要做滾動性的檢討。
【台灣新聞】 哇塞,廣運集團(6125)這個名號最近可是火翻天了!因為他們的公共工程接單超級旺,累計在手訂單已經超過50億元啦!交期排到2025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廣運集團還表示,他們今年可是大動作,成立了半導體事業群,2023年對他們來說可是「半導體元年」!這個新事業群預計今年底前就能開始為公司帶來業績了。 不只如此,廣運集團還在公共工程這塊領域上大放異彩。他們積極參與政府標案,目前手頭上的新建項目包括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自動化書庫系統,還有中華郵政兩個案子。而且,他們還有中油自動化倉儲設備的拆遷及安裝工作,這些都讓廣運集團的公共工程業務佔總營收的二到三成。 現在,廣運集團在手上的公共工程訂單已經超過50億元,能見度直指2025年。這個數字對投資人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因為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價內外程度在10%以內、距到期日三個月以上的權證進行操作,這可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哦!
除了跨入半導體領域,廣運也積極參與政府標案,目前在手新建中包括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自動化書庫系統、中華郵政兩案,另有中油自動化倉儲設備拆遷及安裝工作等。目前公共工程業務占總營收二至三成,整體公共工程在手訂單逾50億元,能見度達2025年。
看好相關題材的投資人,可挑選價內外程度在10%以內、距到期日三個月以上之權證進行操作。
台灣中油昨日(23日)盛大展開活動,公司總經理柯智鈞親自現身,分享公司近年來的發展成果。他透露,因應公共工程接單熱絡,廣運集團在手訂單累計已突破50億元大關,而交期則排到了2025年。同時,廣運集團執行長謝明凱也透露,今年是廣運的「半導體元年」,半導體事業群正式成立,預計年底前將開始為公司帶來業績貢獻。 在「2023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廣運集團展示了多項尖端技術,包括半導體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智慧物流整合方案、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產品、淨零碳排解決方案及兩相浸沒式水冷散熱方案等。謝明凱強調,半導體自動化方案是本次展出的重頭戲,廣運集團提供空中走行無人搬運、晶圓移載前開式晶圓傳送盒、前開式出貨盒及封測廠移載彈匣等整體解決方案,預計今年底前可開始出貨。 此外,廣運集團也成功開發了兩款空中走行無人搬運車(OHT),分別應用於晶圓廠移載前開式晶圓傳送盒(FOUP)及前開式出貨盒(FOSB),以及封測廠移載彈匣(Magazine)。這些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提升製程上的自動化程度,達到最佳產能及效率,並減輕客戶的人力需求壓力。 廣運集團的整廠自動化物流設備及系統整合,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近年來,公司積極參與政府相關標案,在手新建案包括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自動化書庫系統、中華郵政郵件儲存及輸送設備購置暨維護案,以及棧板式及料盒式自動倉儲物流設備與系統購置等。值得一提的是,中油自動化倉儲設備拆遷及安裝工作也是廣運集團的重要業務之一。 柯智鈞指出,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訂單金額高達25億元,目前公共工程業務已佔廣運總營收的兩至三成。整體公共工程在手訂單金額逾50億元,能見度達到2025年,顯示廣運集團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廣運昨天參加「2023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展出半導體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智慧物流整合方案、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產品、淨零碳排解決方案及兩相浸沒式水冷散熱方案等技術。
謝明凱表示,今年成立半導體事業群,2023年是廣運「半導體元年」,半導體自動化方案是這次展出重點,廣運具提供包括空中走行無人搬運、晶圓移載前開式晶圓傳送盒、前開式出貨盒及封測廠移載彈匣等整體解決方案實力,預計今年底前可望開始出貨。
廣運展出開發成功二款型號的空中走行無人搬運車(OHT),一款為晶圓廠移載前開式晶圓傳送盒(FOUP)及前開式出貨盒 (FOSB)用,另一款為封測廠移載彈匣(Magazine)用。將提供製程上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使產能及效率最佳化,並解決客戶人力需求壓力。
廣運的整廠自動化物流設備及系統整合,客戶領域遍及各行各業。近年並積極參與政府相關標案,目前在手新建中包括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自動化書庫系統、中華郵政也有郵件儲存及輸送設備購置暨維護案和棧板式及料盒式自動倉儲物流設備與系統購置等兩案,另有中油自動化倉儲設備拆遷及安裝工作等。
柯智鈞表示,第三航廈行李處理系統訂單金額高達25億元,目前公共工程業務占廣運總營收約二至三成,整體公共工程在手訂單金額逾50億元,能見度已達2025年。
台灣中油近日宣布,與台糖旗下的73座加油站攜手加盟,共同打造全新的加油站體系。這次加盟不僅讓這些加油站的CIS(企業識別體系)全面更新為台灣中油著名的紅白藍標誌,還讓消費者未來能夠在這些加油站使用中油pay、會員卡等服務,並且可以購買中油的多角化商品。這次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機會。 截至目前,中油在台灣的加油站據點已經達到1,925站,其中直營站有624站,加盟站則有1,301站。去年,中油的加油站多角化利潤約為13.64億元,這次與台糖的合作,無疑將進一步加強中油的市場份額。 台糖自1986年跨足加油站事業,成立第一座「台糖中興加油站」,以中油提供的油品為基礎,開啟了兩家國營事業的合作關係。如今,這兩大國營事業的品牌結盟,不僅維持了台糖會員的權益和大宗客戶的優惠,還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元化的加油服務。 中油指出,台糖加盟站已換上全新的CIS,中油企業識別的紅、白、藍三色標誌,分別象徵著「熱誠的服務」、「純淨無瑕的品質」和「對國家社會無限的貢獻」。中油堅持「品質第一、服務至上、貢獻最大」的經營理念,相信台糖加油站加入中油陣營後,將能夠再創高峰。
截至7月底,中油全台加油站據點達1,925站;其中直營站624站、 加盟站1,301站。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加油站多角化利潤約13.64億元 。台糖則是在86年跨足加油站事業,於台東成立第一座「台糖中興加 油站」,由中油提供油品,開啟台灣中油及台糖的合作關係。
中油表示,兩大國營事業品牌結盟,除維持原來台糖會員權益和大 宗客戶優惠之外,未來消費者至台糖加油站可使用中油VIP會員卡、 中油聯名卡、中油PAY、中油捷利卡、計程車優惠卡及禮物卡等加油 服務,同時各站也提供中油、台糖各種多角化商品,提供消費者多樣 選擇。
中油指出,非常感謝台糖長年支持中油品牌,目前台糖旗下73站加 油站CIS已換新裝,中油企業識別紅、白、藍三色標誌分別象徵「熱 誠的服務」、「純淨無瑕的品質」及「對國家社會無限的貢獻」,秉 持「品質第一、服務至上、貢獻最大」之經營理念,相信台糖加油站 加入中油陣營,能夠再創高峰。
台灣石化業近期獲利可觀,主要得益於油價的堅挺上漲。根據市場分析,上周乙烯、丁二烯和丙烯這三大石化基本原料的報價都出現了明顯上漲,乙烯價格每公噸漲了20美元,丁二烯和丙烯則分別漲了30美元和15美元,這對台灣的石化供應商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其中,台塑化和中油這兩大供料商更是直接受益,他們的8月供料價格也隨之調漲。 這波油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沙烏地阿拉伯減產的影響持續,而美國原油產出的放緩也為油市提供了支撐。在歐美原油市場,期貨價格也持續上漲,美國NYMEX-9月輕質原油期貨和倫敦ICE-10月布蘭特原油期貨都出現了價格上漲。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石化原料的供應商們自然樂觀其成。台塑化和中油這兩大供應商的營運表現有望得到提升。而對於下游的泛用樹脂市場,雖然報價普遍持穩,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展開新的攻勢。建材用料聚氯乙烯(PVC)、3C和家電包裝材料聚苯乙烯(PS)以及ABS等材料,都將在這波油價上漲的背景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的最新報告,原油需求正在增長,而OPEC的持續減產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延長減產決策,都將使得下半年油市趨於緊張。這對台灣石化業來說,將是一個進一步推升油價的動能,也將為上下游石化原料帶來新的攻勢。
市場指出,近期油價處於上行通道,面對沙烏地阿拉伯減產,以及美國原油產出將放緩,為油市提供支撐,歐美原油持續反彈上漲。
以18日來看,美國NYMEX-9月輕質原油期貨上漲0.86美元,收在每桶81.25美元;倫敦ICE-10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68美元,收在每桶84.8 美元,吸引石化業界加快回補上游的石化基本原料,並推升報價走高。
其中,乙烯近一周漲每公噸20美元、漲幅2.5%,新價為830美元;同時,帶動另一項石化基本原料丁二烯上漲每公噸30美元、周漲幅3.9%;至於丁二烯也調漲每公噸15美元、漲幅1.8%,有助國內兩大供應商台塑化和中油營運表現。
在此同時,觀察下游泛用樹脂市況,報價則普遍持穩,包括建材用料聚氯乙烯(PVC)、3C和家電包裝材料聚苯乙烯(PS)和做為汽車、家電外殼和內裝用料的ABS均持平。
法人指出,依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最新報告,原油需求正在成長之際,受到OPEC宣布持續減產,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自願延長減產,下半年油市將趨於緊張,使得油價有進一步推升動能,進而可挹注上下游石化原料啟動新攻勢。
【中油新聞】面對外界對於燃氣成本高的質疑,台灣中油公司昨日透過新聞稿做出澄清。關於經濟部長王美花過去提到的,中油是否購得比俄羅斯合約更便宜的燃氣,中油表示,這是根據當時的合約說明,確實在2020、2021年已簽定了替代俄羅斯庫頁島合約的中長約,並於2022年開始供應。 中油強調,雖然當時全球受COVID-19疫情影響,天然氣價格較低,但戰爭爆發後,市場天然氣價格迭創歷史新高,最高甚至達到70美元/每百萬BTU。這種市場變動,讓原本較低的合約價格無法抵擋市場的全面暴漲。 為了穩定供應國內用氣需求,中油採取了「中長期契約為主、短約現貨為輔」的策略,並持續分散氣源。從澳洲、卡達、美國、巴紐及非洲等地區進口天然氣,2022年台灣LNG進口來源已涵蓋13國。中油也指出,他們採總量規劃,並考慮國內需求成長,會在合約到期前2-4年就開始洽議中長約氣源。如果發生臨時增加用氣的情況,會透過現貨或短約來應對。 原來與俄羅斯LNG供應商在庫頁島氣源的中期合約於2022年3月屆期,因此早在2020年前,中油就開始尋找替代氣源。最終,在2020、2021年與澳洲、卡達購得兩紙新合約,這兩個合約的量超過了原俄羅斯合約的量。由於當時國際價格較低迷,這兩個新合約的價格更具競爭力。目前,這兩個合約已從2022年開始供應台灣。
中油說明,2021年全年購氣均價(含長短約及現貨)為10∼11美元 /每百萬BTU,但戰爭開始後市場天然氣價迭創歷史新高,甚至曾高達 70美元/每百萬BTU,因戰爭全面暴漲的成本,並非一紙合約可以抵擋 。
中油強調,採購天然氣以穩定供應國內用氣需求為首要目標,並且 用「中長期契約為主、短約現貨為輔」策略,同時持續分散氣源,從 澳洲、卡達、美國、巴紐及非洲等地區進口,2022年台灣LNG進口來 源已有13國。中油指出,氣源的安排採總量規劃,並考慮國內需求成 長,隨時檢討待購需求,所以會在合約到期前2-4年就開始洽議中長 約氣源,如果有臨時增加用氣,會用現貨或短約因應。
中油原來與俄羅斯LNG供應商在庫頁島氣源的中期合約,是在2022 年3月屆期,所以早在2020年前就開始洽簽可能替代氣源,最後分別 在2020、2021年與澳洲、卡達購買新合約,二紙新簽天然氣合約量超 過屆期俄羅斯的合約量,同時因為當時全球受疫情影響,國際價格較 低迷,新約價格比俄羅斯庫頁島的更有競爭力,目前這兩個合約並已 從2022年啟運供應。
台灣中油積極推動淨零政策,經濟部計劃在苗栗鐵砧山天然氣注產氣站進行小規模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CCUS)試驗,這項試驗將持續三年,每年預計處理10萬噸二氧化碳。環保署昨日對此項環評變更內容進行首度審查,結果一經過關。CCUS技術在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中油強調,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預定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為了達成2030年的減碳目標,即減少176萬至460萬噸碳排放,中油決定在苗栗通霄的鐵砧山天然氣注產氣站進行這項試驗。該試驗將在三年內完成,總計注入30萬噸二氧化碳,並將其運送到儲槽,透過加壓加熱後注入井內,並封存於鹽水層。中油計劃利用鐵砧山注產區的井坪用地,設置二氧化碳封存試驗場址,以確保碳捕存技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這項試驗不僅有助於提升民眾對於淨零碳排目標的接受度,還將加速國家達成淨零碳排的進程。
台灣中油首度面臨「綠天鵝」考驗!金管會最新公布的氣候變遷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氣候變遷風險的衝擊下,銀行的預期損失可能高達3,000億元,幾乎吃掉去年一整年的獲利。這次的測試結果,讓人深刻感受到氣候變遷對金融業的威脅,尤其是對那些與能源相關的公營事業,如台電、中油等,影響更是顯著。
根據金管會的說明,這次測試的結果是在無序轉型的2050年情境下,銀行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最高。這意味著,如果政府未能提前制定有效的轉型政策,等到後來減碳來不及,將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轉型成本,對整體經濟產生更大衝擊,銀行的損失也會隨之增加。
其中,台灣中油作為一個重要的能源供應商,在這次測試中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於中油與能源行業緊密相關,油價波動和政治議題的影響,使得它在氣候風險的考驗中,面臨著更高的風險。
不過,金管會也強調,這次測試的目的並非要讓銀行或公營事業感到恐懼,而是希望讓它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對抗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變遷風險。未來,金管會將會要求各銀行在「氣候風險相關財務揭露」中,揭露測試結果,並根據結果來調整其風險管理策略。
總之,這次金管會對銀行啟動的「公版」氣候變遷壓力測試,對台灣金融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警鐘。未來,各銀行和公營事業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變遷風險,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應對這個挑戰。
CCUS是淨零排放關鍵角色,中油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我國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其中針對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部分,2030年減碳目標為176萬至460萬噸。
中油表示,配合政府政策,將位於苗栗通霄的鐵砧山天然氣注產氣站用來進行CCUS小型試驗,預計執行三年,二氧化碳灌注量每年10萬噸,總灌注量為30萬噸,灌注的液化二氧化碳會以槽車運送到儲槽,透過加壓加熱再注入井內,並封存於鹽水層。
中油表示,將利用鐵砧山注產區的井坪用地,設置小規模二氧化碳封存試驗場址,以驗證碳捕存技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希望藉由試驗計畫的執行經驗,提高民眾接受程度,加速國家淨零碳排目標。
國外陸續對金融機構氣候變遷風險(俗稱綠天鵝)展開壓力測試,以掌握氣候風險可能影響,並儘早因應;金管會也在今年首度對銀行啟動「公版」氣候變遷壓力測試(或稱情境分析)。目前本國銀行已全數在今年5月底前「交卷」給金管會,並在6月底前於「氣候風險相關財務揭露」中揭露測試結果。
本國銀行首次掀鍋的綠天鵝壓力測試結果,首先,大部分銀行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都出現在無序轉型的2050年情境。一位民營銀行主管分析,無序轉型是指政府一開始並未推出轉型政策,等到後期減碳來不及,才加大政策力道,例如收取更高的電費、碳費等,此舉將令企業在短期間內面臨的轉型成本大增,對整體經濟的衝擊更大,銀行可能的損失金額也會更多。
至於預期損失金額最小的情境,則出現在無政策的2030年情境。不過,無政策不代表沒損失,未來到了世紀末可能面臨更高的氣候風險。
最嚴重狀況下,對銀行造成的最大預損失金額合計高達3,000多億元,占去年一年稅前盈餘3,919億元的九成以上,等於快吃掉一整年的獲利。就連最小的預期損失金額,合計也有2,000多億元。
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去年度稅前損益比率,超過100%的銀行有十多家,也就是,有將近三成的銀行,去年一年賺的錢都會被綠天鵝吃光光,還會因此出現虧損。當然也有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損益比率不到50%的銀行,但極為少數。
知情官員說,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損益、淨值比率相對小的銀行,代表可能在這幾年已採取因應氣候風險行動,調整投融資部位,使得可能損失下降。
原本信用風險最低的公營事業,在氣候風險中卻變最高,像台電、中油、台水等高碳排的公營事業都負有政策性任務,油水電價格漲不漲都涉政治議題,議合難度高,是金融業因應氣候風險的一大考驗。
此外,六家「大到不能倒」銀行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盈餘比率,多數低於平均值,顯示因應氣候風險具有一定的韌性,不過這些大銀行被要求更高的資本標準,在氣候風險衝擊下,面 臨的資本壓力也相對大。
根據各銀行揭露的資料,在六種情境中,銀行可能面臨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有3,000多億元,其中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也就是「大到不能倒」銀行,因規模相對大,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合計就有1,500億元,占了四成。
若以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盈餘比率來看,全體銀行的平均值約九成多,而六家大到不能倒銀行中,有四家都低於平均值,只有一家超過100%,吃掉去年一整年的獲利。
不過,一位銀行業者觀察到,這六家大銀行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淨值比率,只有三家低於平均值,顯示氣候風險對大到不能倒銀行的資本考驗相對大。
台灣清潔用品廠商清淨海(7516)近來不斷展現轉型進步,積極拓展代工業務,並強化電商通路,隨著環保議題逐漸成為焦點,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斷攀升,虧損逐漸收窄,今年有望轉盈。清淨海24日成功以1.19億元標得中油公司洗可麗環保洗衣精代工案,預計為未來一年半的業績帶來正面影響。
清淨海主要生產衣物清潔、家用清潔及個人清潔保養用品,強調環保洗劑的產品特點。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公司近年虧損逐漸縮小。2020年每股淨損2.87元,2021年每股淨損2.7元,去年虧損縮小至1.11元。今年上半年營收達1.23億元,年增長43.6%。
目前清淨海的代工營運占比約3成,公司將提高代工比重作為未來主要營運策略。24日,公司公告以1.19億元標得中油洗衣精代工案,合約期限為550天,平均每月可為公司帶來600多萬元的營收,這將使公司的月營收增加約3成。
清淨海表示,為應對環保意識的提升、防疫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公司已經在民生消費品市場上做了兩年多的基礎工作。目前,公司的通路包括棉花田、全聯、家樂福等實體通路,以及特約業務。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公司開始加強電商市場、團購和直播主業務,提升電商營收比重。
台灣中油旗下的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近期又有重大進展!台船(2208)昨(24)日宣布,成功得標這個石化油品儲運中心槽車裝卸工廠的統包工程,總價值高達72.9億元。這個工程計劃在今年第4季開始動工,並預計在2026年完工,總工期約1,080個日曆天。 為何這個工程對台灣中油來說如此重要呢?原來,這是為了滿足中油將石化基本原料進口轉售給國內客戶與下游業者的需求,同時也為進行石化品進出口等業務而設立的槽車裝卸作業區及行政管理中心。這個工程案位於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三區,將以統包方式進行,包括設計、採購、工料、建造、安裝,以及協助試車等全流程。 對於台船來說,這次的得標不僅是繼去年得標「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三區26座石化品儲槽統包工程案」後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意味著台船在離岸風電、國艦國造、商船本業及石化工業基建等多角化經營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雖然台船股價昨日下跌0.35元,收在23.05元,但這個工程的成功得標,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仍然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