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和泰產險長期以來不僅在保險業界深耕不輸,更積極推動永續經營與公益實踐,近期榮獲第27屆保險信望愛獎的多項殊榮,包括「最佳社會責任獎」、「最佳通訊處獎」,以及個人獎項「最佳保險成就獎」和「最佳社會貢獻獎」。這些榮譽的獲得,充分展現了和泰產險在專業與社會責任兩方面的卓越成果。
自2019年起,和泰產險成立志工團,以「人生四格」為主題,結合生、老、病、死四個生命階段,策畫了一系列志工活動,傳達保險在生命各階段的重要性。這項活動不僅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還透過紀錄片的形式分享成果,擴大公益影響力,並再次獲得「最佳社會責任獎」的肯定。
今年,和泰產險高雄分公司榮獲「最佳通訊處獎」,這是對其多元經營策略與穩健成長動能的肯定。該分公司採用在地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視內部團隊共識與外部關係經營,整合資源並深化顧客連結,建立緊密的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深受保戶信任。
台南分公司林榮輝部長榮獲「最佳保險成就獎」,這是對他自1993年以來從基層累積的實務與管理經驗的肯定。林部長推動精實管理、多工訓練,強化客戶體驗,帶領團隊連年獲獎,並在學校及產業推動風險管理及公益互助理念,是兼具實戰經驗與戰略視野的卓越領導。
員林服務中心張秀緞營業襄理榮獲「最佳社會貢獻獎」,她長期關注弱勢族群,擔任幸福學堂創會成員與埔心女獅子會會長,投入教育捐助、導護裝備捐贈等行動。張襄理以實際的行動實踐「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展現了保險從業人員的溫度與責任感。
和泰產險的這些榮獲,不僅是對企業自身努力的肯定,也彰顯了其在永續發展與專業並重的實踐成果。未來,和泰產險將持續以保戶為中心,鼓勵同仁秉持專業初心,深化保險價值,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力。
和泰產險秉持著永續經營的理念,不僅提供全方位的保險服務,更在社會責任上不遺餘力地貢獻心力。近期,該公司榮獲第27屆保險信望愛獎的多項殊榮,包括公司類「最佳社會責任獎」、高雄分公司「最佳通訊處獎」,以及個人類「最佳保險成就獎」和「最佳社會貢獻獎」等,這些榮譽不僅肯定了和泰產險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也顯示了其在專業領域的卓越表現。
自2019年以來,和泰產險便成立了「和泰產險志工團」,並長期投入公益行動。2024年,該公司以「人生四格」為主題,精心策劃了4場結合「生、老、病、死」人生歷程的志工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展現了保險在生命各階段中的重要性。從新生命的溫馨、長者的尊嚴,到疾病的抗衡和災後重建,和泰產險號召員工共同參與,實踐「在地深耕、攜手傳愛」的精神,並透過活動紀錄片擴大公益影響力。
在營運表現上,和泰產險高雄分公司表現卓越,榮獲「最佳通訊處獎」。分公司運用多元經營策略,聚焦區域經營與通路布局,積極拓展南台灣市場。公司內部導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視團隊共識與外部關係經營,積極推動跨部門協作與通路夥伴共贏發展。這種在地化服務網絡的建立,以及資源整合與顧客連結的深化,不僅提升了服務品質,也顯示了和泰產險在地深耕的實力,深獲保戶信賴。
個人獎項方面,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榮獲「最佳保險成就獎」,這是對他在產險領域卓越貢獻的肯定。林榮輝自1993年起從基層展業,累積豐富的專業與管理經驗,並推動精實管理與多工訓練,帶領團隊屢獲殊榮。他重視人才培育與產業合作,積極推廣風險管理理念,是兼具實戰經驗與戰略視野的卓越領袖。
「最佳社會貢獻獎」則由員林服務中心營業襄理張秀緞獲得,她長期投入公益,關懷弱勢群體,推動教育捐助與社區服務,並促成彰化縣國中小導護裝備捐贈專案,以實際行動落實「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信念。
和泰產險的這些榮獲,不僅是對公司自身努力的肯定,也彰顯了保險業在社會貢獻與專業並重的實踐成果。和泰產險將持續以保戶為中心,鼓勵員工秉持專業初心,深化保險價值,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力。
2019年起,和泰產險成立志工團,積極投入公益行動。今年以「人 生四格」為主題,結合生、老、病、死四個生命歷程策畫志工活動, 傳達保險在生命各階段的重要性。活動不僅鼓勵員工參與,也透過紀 錄片的形式分享成果,擴大公益影響力,再次獲得「最佳社會責任獎 」肯定。
今年高雄分公司榮獲「最佳通訊處獎」,憑藉多元經營策略與穩健 成長動能,深耕南台灣市場。團隊採用在地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重視內部團隊共識與外部關係經營,整合資源並深化顧客連結,建 立緊密的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深受保戶信 任。
台南分公司林榮輝部長榮獲「最佳保險成就獎」,其自1993年從基 層累積紮實的實務與管理經驗。
推動精實管理、多工訓練,強化客戶體驗,帶領團隊連年獲獎,在 學校及產業推動風險管理及公益互助理念,是兼具實戰經驗與戰略視 野的卓越領導。
員林服務中心張秀緞營業襄理,榮獲「最佳社會貢獻獎」,長年關 注弱勢族群,擔任幸福學堂創會成員與埔心女獅子會會長,投入教育 捐助、導護裝備捐贈等行動。她以實際的行動實踐「用生命影響生命 」的理念,展現保險從業人員的溫度與責任感。
和泰產險於該屆保險信望愛獎的多項獲獎,彰顯企業在永續發展與 專業並重的實踐成果。
和泰產險未來將會持續以保戶為中心,鼓勵同仁秉持專業初心,深 化保險價值,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力。
和泰產險自2019年成立「和泰產險志工團」,長期深耕公益行動。2024年以「人生四格」為主題,策畫4場結合「生、老、病、死」人生歷程的志工活動,展現保險在生命各階段中的角色與價值。從新生的溫馨、長者的尊嚴、疾病的抗衡,到災後重建,號召員工共同參與志工行動,實踐「在地深耕、攜手傳愛」的精神;更透過活動紀錄片擴大公益影響力。憑藉深度推動與創新思維,續獲「最佳社會責任獎」。
在營運表現方面,和泰產險高雄分公司榮獲「最佳通訊處獎」,展現卓越績效與深耕成果。和泰產險高雄分公司運用多元經營策略與穩健成長動能,聚焦區域經營與通路布局,持續拓展南台灣市場。組織導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視內部團隊共識與外部關係經營,積極推動跨部門協作與通路夥伴共贏發展。建立在地化服務網絡,整合資源並深化顧客連結,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展現在地深耕的經營實力,深獲保戶信賴。
在個人獎項方面, 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榮獲「最佳保險成就獎」,彰顯其在產險領域的卓越貢獻。林榮輝自1993年從基層展業起步,累積豐富專業與管理經驗,並推動精實管理與多工訓練,顯著提升團隊效能與客戶體驗,帶領台南分公司屢獲殊榮。林榮輝重視人才培育與產業合作,並擔任大學業師及社團領導,積極推廣風險管理理念,是兼具實戰經驗與戰略視野的卓越領袖。
「最佳社會貢獻獎」則由員林服務中心營業襄理張秀緞獲得,她長年投入公益,為「幸福學堂」創會成員及埔心女獅子會會長,積極關懷弱勢、推動教育捐助與社區服務,促成彰化縣國中小導護裝備捐贈專案。以實際行動落實「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信念,將行善融入日常,展現保險從業人員的溫度與責任。
和泰產險於此屆保險信望愛獎的多項獲獎,彰顯企業在永續發展與專業並重的實踐成果,展現保險的本質不僅是財務保障工具,更是守護生命與家庭、支撐社會韌性的堅實後盾。和泰產險將持續以保戶為中心,鼓勵員工秉持專業初心,深化保險價值,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力。
產險業者指出,目前明台產險、和泰產險的寵物險多屬於「服務型 商品」,僅提供給合作通路需求使用並非主力銷售產品。因此一旦有 保戶申請大額理賠,損失率容易偏高,也使業者對擴大承保興趣有限 。
回顧市場發展,台灣寵物險在2022年曾創下高峰,全年投保件數達 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但立即爆發高損失率危機,202 3年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一度飆升至逾100%,導致 產險公司對寵物險推出轉趨保守,不少產險公司趁著寵物險公版推出 ,紛紛下架觀望。
雖然2025年前五月損失率已降至38.3%,較去年同期94.9%大幅改 善,但整體市場保費收入6千萬餘元、投保件數2.8萬件只平去年同期 水準,投保件數、金額仍處於相對低檔,顯示距離市場全面回穩仍有 一段距離。
業者分析,近年投保件數及保費下滑原因,包括保單條款調整、醫 療費用上限及自負額控管更嚴格、核保與理賠審核標準收緊,以降低 高額賠付風險。部分飼主則抱怨,「想買卻買不到」是現況常態。除 非是有植入晶片的貓、狗,其他寵物一律不受理;首次投保年齡限制 在2至8歲之間,年紀過大或屬於特定高風險犬種則遭拒保;即便投保 成功,若曾出現大額理賠,隔年也可能面臨不續保風險。
許多現行寵物險商品保障額度偏低、附加自負額與理賠次數限制, 無法全面覆蓋昂貴的醫療支出,也讓部分飼主認為投保「划不來」, 選擇自行吸收醫療費用。產險業者強調,有一產險公司加入寵物險市 場是一個正向訊號,但要再打開台灣寵物險市場,仍須依賴保單設計 創新、理賠爭議解決機制完善,以及建立更穩定的風險分攤模式,才 能重建市場信心。
台灣產險業上半年表現亮眼,累計簽單保費達1,523.6億元,同比成長10.3%,市場穩健發展。其中,工程險、健康險及商業火險成為成長幅度最大的三大險種,分別年增38.4%、22.1%及10.3%。這些成長動力來自於政策推動、企業風險意識的提升以及新台幣升值等因素。
在市場佔率方面,富邦產險以38.01億元的簽單保費穩坐第一把交椅,年增17.1%。而和泰產物保險和泰安產物保險則因積極拓展業務,工程險簽單保費分別成長181%及103%,成為市場上的新亮點。
健康險方面,受惠於新台幣升值,國人出國旅遊熱潮不減,海外突發疾病保險與傷害暨健康綜合保險需求大增。上半年健康險簽單保費收入為28.8億元,年增22.1%。在眾多健康險產品中,以「一年期、不續保」型商品為主,適合短期保障需求或預算有限的消費者。
今年上半年健康險簽單保費收入年增率第一名的為台產產險,年增達102%,顯示其市場競爭力。其次是中信產物保險,年增75.8%,表現亦十分出色。
總結來說,台灣產險業在上半年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各險種均有不錯的表現。隨著市場環境的持續改善和消費者保障意識的提升,預計未來產險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
在綠能與離岸風電等重大投資項目的推進下,工程險成為今年上半年成長幅度最高的險種,簽單保費為140.1億元,年增38.4%。其中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富邦產險,上半年簽單保費為38.01億元,年增17.1%;而和泰產與泰安產則因積極拓展業務,工程險簽單保費分別成長達181%及103%,表現亮眼。
健康險簽單保費收入合計28.8億元,年增22.1%,受惠於新台幣升值,國人出國旅遊人口激增,特別是海外突發疾病保險與傷害暨健康綜合保險呈現大幅成長。產險業多數健康險為「一年期、不續保」型商品,保費相對壽險業便宜,適合短期保障需求或預算有限的族群。今年上半年健康險簽單保費收入年增第一名為台產,年增102%,其次為中信產的75.8%。
台灣知名建築材料企業台泥集團旗下的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廠,於14日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火警事故,不僅造成廠區嚴重損毀,還讓員工及消防人員不幸受傷。根據相關資料,該公司已經投保了多張產險保單,以應對這類風險。
此次火警事故的商業火險,由八家產險公司共同分擔。其中,旺旺友聯產險承保比重最高,達到28.5%,其次是國泰世紀產險的15%、和泰產險的11.5%、富邦產險的10%、台灣產物的3.5%、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3%,以及第一保險和泰安產險分別為3%與1%。
台泥集團在昨天的股價收盤為23.35元,下跌了0.05元。該公司對於三元能源自留保險責任比重達到24.5%,這個比例比一般公司的比例都要高,雖然整體曝險程度較高,但仍在可控範圍內。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電動車和電池等產品在火災發生時不易撲滅,相關風險評估也較為複雜,因此未來產險業在承保這類業務時,可能會要求業者承擔更高的自留保險責任比重。
自留保險責任比重,是指公司本身也扮演著一家產險公司的角色,承擔事故風險。產險業者表示,在經歷了防疫保單事件後,整體市場對於高風險標的的承保態度變得更加保守,普遍採取低自留、再保分層的風險控管模式,這樣即使在發生重大災損事故時,單一業者的風險曝險程度也相對較低。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
昨日,台泥集團旗下的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廠區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火警事故,造成廠區嚴重損毀,並有員工及消防人員受傷。這起事故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對於產業安全及保險業的影響。
根據了解,三元能源科技已經投保了多張產險保單,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此次火警事故的商業火險,由八家產險公司共同分擔。其中,旺旺友聯產險承保比重最高,達到了28.5%,其次是國泰世紀產險的15%、和泰產險的11.5%、富邦產險的10%、台灣產物的3.5%、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3%,以及第一保險和泰安產險分別為3%與1%。
台泥集團昨日股價收盤於23.35元,下跌了0.05元。此次三元能源自留保險責任比重達到了24.5%,這一比例比一般公司的比例都要高,儘管整體曝險程度較高,但仍在可控範圍內。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電動車和電池等產品在發生火災時不易撲滅,相關風險評估也較為複雜。因此,未來產險業在承保這類業務時,可能會要求業者負擔更高的自留保險責任比重。
自留保險責任比重是指公司本身也承擔一部分事故風險,就像是一家產險公司一樣。產險業者表示,在經歷了防疫保單事件後,市場對於高風險標的的承保態度變得更加保守,普遍採取低自留、再保分層的風險控管模式,這樣即使發生重大災損事故,單一業者的風險曝險程度也相對有限。
其中,旺旺友聯產險(2816)承保比重最高,達28.5%;其次為國泰世紀產險15%、和泰產險11.5%、富邦產險10%、台灣產物3.5%、新安東京海上產險3%,以及第一保與泰安產險分別為3%與1%。台泥昨(15)日股價收23.35元, 下跌0.05元。
此次三元能源自留保險責任比重達24.5%,比一般公司的比例都高,使整體曝險雖高但尚在可控範圍內。
業者表示,由於電動車、電池等產品不易撲滅火勢,風險也較難評估,未來產險業在承保相關業務,可能會要求業者負擔更高的自留保險責任比重。有關自留保險責任比重的概念,就是公司本身也當成是一家產險公司承擔事故風險。
產險業者指出,在歷經防疫保單事件後,整體市場對高風險標的之承保態度也趨於保守,普遍採取低自留、再保分層的風險控管模式,因此即使發生重大災損事故,單一業者的風險曝險程度亦相對有限。
產險市場再創佳績,多數公司保費收入雙位數成長,展現穩健經營策略
近期,台灣產險市場再傳佳音,各大產險公司保費收入持續攀升,其中多數公司保費收入呈現雙位數增幅,不僅市場規模擴大,更展現出穩健的經營策略。
根據最新統計,去年產險公司保費收入成長率在6%至13%之間,這一成長率不僅帶動了整體市場規模的擴大,部分公司更透過再保分攤,調整自留風險結構,進一步展現出更穩健的經營策略。
在市場龍頭富邦產險的帶領下,去年保費收入達到666億元,年增約10.8%,穩居市場首位。而國泰世紀產物和新光產物分別以378億元和269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居第二、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產物保費收入也呈現出強勁增長,從27.8億元成長至33.4億元,增幅達20%,成為成長幅度最高的產險公司。
在自留保費比率方面,整體呈現小幅下降趨勢。以富邦產物為例,自留比率從2023年的69.4%降至去年的66.4%;新光產物則從77.4%降至74.7%,這些數據顯示,即便保費規模擴增,各公司仍透過增加再保比例來分散潛在損失,並且調整承保策略,提高淨自留金額。
在損率表現方面,多數公司的理賠支出明顯趨緩。例如,富邦產物的損率從74.9%降至54.2%,新安東京海上從72.82%下降至54.24%,新光產也從55.58%降至51.59%,而和泰產物更是從105.2%大幅降低至42.5%,這些數據顯示,理賠壓力減輕,經營成果顯著改善。
在再保策略上,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多家大型產險公司同步增加再保費支出。例如,富邦產物的再保支出由184億元提升至223億元,國泰世紀則從99億元增至118億元,分別成長約21%與19%,以維持足夠的資本彈性及風險緩衝。
此外,針對近期發生的三元能源科技火災事件,由於多家產險公司共保,投保數張產險保單,自留比重接近25%,因此整體產險曝險金額屬於可控範圍。
台灣產險市場近年來發展趨勢顯著,許多知名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均呈現雙位數的成長,展現出穩健的經營策略。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去年台灣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平均成長達6%至13%之間,市場規模隨之擴大。
其中,富邦產物以666億元的保費收入穩居市場龍頭,年增率約為10.8%。而國泰世紀產物和新光產物分別以378億元和269億元的保費收入名列第二、三名。不僅如此,中信產物保費收入也呈現顯著增長,從27.8億元增至33.4億元,增長率達20%,成為成長最快的產險公司。
儘管保費規模不斷擴大,各產險公司仍積極調整承保策略,透過增加再保比例來分散潛在的損失。以富邦產物為例,其自留比率從2023年的69.4%降至去年的66.4%;新光產物則從77.4%降至74.7%,這些數據反映了公司為了提高淨自留金額,進行承保策略的調整。
在損率表現方面,多數產險公司的理賠支出明顯趨緩。富邦產物的損率從74.9%降至54.2%,新安東京海上從72.82%下降至54.24%,新光產物的損率也從55.58%降至51.59%。和泰產物更是將損率從105.2%大幅降低至42.5%,顯示公司經營成果顯著改善,理賠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在再保策略上,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多家大型產險公司同時增加再保費支出,以維持足夠的資本彈性和風險緩衝。例如,富邦產物的再保支出從184億元提升至223億元,國泰世紀從99億元增至118億元,分別成長約21%和19%。
此外,針對近期發生的三元能源科技火警事件,由於投保的產險保單由多家產險公司共保,自留比重接近25%,因此整體產險曝險金額屬於可控範圍,不會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去年成長多6%∼13%之間,不僅帶動整體市場 規模擴大,部分並透過再保分攤調整自留風險結構,展現更穩健的經 營策略。富邦產險去年保費收入666億元、年增約10.8%,穩居市場 龍頭,國泰世紀產物及新光產物分別以378億元及269億元居次。除大 型產險持續放量,中信產物保費收入也從27.8億元成長至33.4億元、 增幅達20%,為成長幅度最高。
自留保費比率整體呈現小幅下降趨勢。以富邦產物為例,自留比率 從2023年69.4%降至去年66.4%;新光產物從77.4%降至74.7%,顯 示即便保費規模擴增,各公司仍透過增加再保比例分散潛在損失,反 映其調整承保策略、提高淨自留金額的態度。
觀察損率表現,多數公司理賠支出明顯趨緩。富邦產物損率從74. 9%降至54.2%,新安東京海上自72.82%下降至54.24%,新光產也 從55.58%降至51.59%,和泰產物更從105.2%大幅降低至42.5%, 顯示理賠壓力減輕,經營成果顯著改善。
再保策略上,隨市場規模擴大,多家大型產險同步增加再保費支出 。例如富邦產物再保支出由184億元提升至223億元,國泰世紀從99億 元增至118億元,分別成長約21%與19%,以維持足夠的資本彈性及 風險緩衝。
另外,針對三元能源科技14日清晨嚴重火警,據了解,投保數張產 險保單並且由多家產險共保,自留比重接近25%,因此整體產險曝險 金額屬可控範圍。
和泰車去年每股獲利逾36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員工分紅「薪」情不錯,年中入帳的分紅金額最高達12個月,若再加上固定三個月的年終獎金,全年紅利仍維持在超過15個月的水平。
每年讓和泰車員工引頸期盼的年中分紅,近期已經到賬。雖然去年和泰車的稅前盈餘略低於前一年,加上員工人數增加,使得部分同仁擔心今年的分紅會有所縮水,但實際到手的紅利水準卻仍然高居不下,最高甚至超過12個月,與固定三個月的年終獎金以及12個月的固定薪資相加,和泰車員工的「做一年賺兩年」高收入水準得以延續。
去年和泰車的獲利衝高,讓年中分紅創下紀錄。即使今年車市面臨雙稅(關稅及貨物稅)的衝擊,5月車市急速降溫,前景不明,但董事會仍決定維持股利政策,繼續配發20元的高現金股息,以回饋股東。為感謝員工的付出並穩定團隊士氣,最終仍決定發出與前一年度相當的高額紅利。
根據財報,和泰車去年稅前盈餘達278.82億元,雖然較2023年的294.99億元略減約5.5%,但仍然保持歷史次高表現。由於和泰車的年中紅利結構主要來自上一年度稅前盈餘的1%員工酬勞,以及本業提撥的績效獎金,員工對今年紅利的縮水有所預期,但實際結果卻「微幅下修、但仍相當豐厚」,讓員工們感到意外的高興。
和泰車的分紅制度一向以透明性和穩定性著稱,即使2022年因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保單損失而發生虧損,在2023年年中仍發出六到七個月的紅利;而在2023年轉虧為盈、獲利衝高後,更是「加倍奉還」超過12個月的紅利。今年,和泰車延續這一高分紅文化,即使整體利益略降,仍選擇大方與員工分享。
法人分析指出,儘管今年初全球經濟前景不明,雙稅亂流等因素衝擊台灣車市,但和泰車旗下品牌TOYOTA的新車領牌數仍能持穩,整體市占率未見下滑。這得益於國產與進口車配置靈活,以及轉投資事業如和潤、和泰產險等仍穩定獲利貢獻,使得公司整體營運動能相對穩健。
每年和泰車員工最期待的大紅包,年中分紅,近日入帳。由於和泰 車去年稅前盈餘略低於前一年,加上員工人數增加,同仁原擔心今年 分紅將縮水,不過根據員工實際入帳金額,紅利水準仍穩居高檔,最 高仍逾12個月,若再加計固定三個月的年終獎金,以及12個月的固定 薪資,和泰車員工仍延續「做一年賺兩年」的高收入水準。
和泰車去年年中分紅隨2023年獲利衝高而創紀錄,儘管去年獲利不 若2023年,且今年車市遭遇雙稅─關稅及貨物稅的亂流,致5月急速 降溫、前景不明,但董事會考量公司營運穩健,繼股利政策續配出2 0元高現金股息,回饋股東,為感謝員工努力並穩定團隊士氣,最終 仍拍板續發出與前一年度差不多的高額紅利。
根據財報,和泰車去年稅前盈餘達278.82億元,雖較2023年的294 .99億元歷史紀錄略減約5.5%,但仍為歷史次高表現。由於和泰車年 中紅利結構主要來自上一年度稅前盈餘1%的員工酬勞,及本業提撥 的績效獎金,員工對今年原已有紅利縮水的心理準備,不過實際結果 出爐「微幅下修、但仍相當豐厚」,讓和泰車員工喜出望外。
事實上,和泰車分紅制度向來具透明性與穩定性,即使2022年因轉 投資和泰產險防疫保單損失而出現虧損,在2023年年中也仍發出六∼ 七個月的紅利;2023年轉虧為盈、甚至獲利衝高後,更「加倍奉還」 超過12個月的紅利。今年延續此一高分紅文化,即使獲整體利略降, 仍選擇大方分享。
法人指出,儘管今年初以來全球經濟前景不明,雙稅亂流等因素衝 擊台灣車市,和泰車旗下品牌TOYOTA於5月新車領牌數亦難倖免已出 現下滑,惟整體市占仍持穩,且國產與進口車配置靈活,再加上轉投 資事業如和潤、和泰產險等仍穩定獲利貢獻,使得公司整體營運動能 相對穩健。
和泰產物保險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著公平待客、關懷弱勢的服務理念,不斷推動各項公益計畫。近期,公司推出「視界美好」計畫,透過多元方式幫助視障者建立更友善的生活環境。為了讓視障者享有平等的服務,和泰產險多次邀請惠光導盲犬學校於全台各地舉辦員工教育訓練,提升員工對視障者和導盲犬的認識與尊重。
2023年,和泰產險全台服務中心更是完成了32處「導盲犬友善店家」的認證,積極推廣正確的導盲犬觀念。日前,和泰產險總經理顏思齊親自帶領員工參訪惠光導盲犬學校培育中心,與新生導盲犬相見歡。這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員工對導盲犬的關愛,也讓和泰產險吉祥物「和泰小尖兵」與惠光導盲犬推出了聯名公益貼圖。
這套聯名公益貼圖已經在LINE貼圖小舖上架,所有售出所得將全數捐助給惠光導盲犬學校,用於推動「開路天使」培訓計畫,幫助更多視障朋友。顏思齊總經理表示,透過這樣的公益貼圖,希望鼓勵民眾參與公益,一起為視障朋友開闢美好視界。
除了公益貼圖,和泰產險也將「視界美好」計畫與企業志工團隊結合,與視障者關懷團體合作,提供志工服務。顏思齊總經理強調,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善念實踐,讓員工在服務中體會視障者的需求,將每一位員工培養成為「公益小尖兵」。
惠光導盲犬學校校長曾瀚霖對和泰產險的支持表示感謝,並表示學校將繼續與各專業機構合作,培訓導盲犬及專業人才,免費提供給需要的視障朋友。透過與和泰產險的合作,學校期望能夠透過貼圖傳遞導盲犬的正能量,並為培訓計畫增加更多經費。
日前和泰產險總經理顏思齊與員工一同參訪惠光導盲犬學校培育中心,跟新生導盲犬相見歡,同時派出和泰產險吉祥物「和泰小尖兵」與惠光導盲犬推出聯名公益貼圖,響應世界導盲犬日,即日起於LINE貼圖小舖上架,相關所得將全數投入惠光導盲犬學校推動導盲犬「開路天使」培訓經費,期許此舉能嘉惠更多視障朋友。
顏思齊表示,在「視界美好」計畫中,帶領吉祥物「和泰小尖兵」首推聯名公益貼圖,邀請民眾動動手指、下載貼圖作公益,一起幫助視障朋友;「視界美好」計畫亦將帶領和泰產險企業志工團與視障者關懷團體合作志工服務,以「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善念,期許員工在服務的同時,更能實際體會視障朋友的需求,讓和泰產險的每一位員工都化身「公益小尖兵」為美好視界開路。
惠光導盲犬學校校長曾瀚霖表示,惠光成立以來積極與國內外專業機構組織合作,培訓本土導盲犬及專業人才,免費提供導盲犬給需要的視障朋友。希望透過此次合作,以貼圖傳遞導盲犬正能量同時,幫助該校增加更多經費進行開路天使培訓計畫。
受台灣車市不景氣影響,上市車廠在首季獲利普遍衰退,但龍頭企業和泰汽車(2207)在這波波動中,仍然保持穩健成長。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和泰汽車首季營收達730.61億元,年增長3.83%,創下同期新高紀錄。然而,由於轉投資事業的影響,公司首季稅後純益為43.08億元,年減26.8%,EPS為7.73元,為近九季來次低點。
不過,和泰汽車持續深化與日本母廠豐田汽車(TMC)的合作關係。在13日的董事會上,公司決議授權董事長在總投資金額不超過15.5億日圓(約合新台幣3.19億元)的範圍內,進行TMC股票的投資。預計此項投資將自13日起至年底為止進行。和泰汽車表示,每年在獲配持有的TMC股票的現金股息後,會再選擇投資日本股票,因此今年也進行了相關的買進業務。
和泰汽車強調,與其他車廠相比,公司第一季獲利衰退主要受轉投資事業獲利貢獻較去年同期減少所影響。旗下雙品牌TOYOTA和LEXUS在第一季的領牌數量仍較去年同期成長,合計市占率達到41.1%,本業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幅成長。
然而,轉投資事業方面,包括和泰產險、和泰興業因認列地震損失及去年有一次性處分大樓利益,今年首季對和泰汽車的獲利貢獻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此外,和泰汽車金融資產評價首季認列金額亦較去年同期減少,這些因素都對第一季整體獲利成績造成了影響。
在市場方面,今年第一季國內新車總銷量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1%。但和泰汽車旗下TOYOTA與LEXUS兩大品牌新車登錄量逆勢年增9.4%與14.4%,合計市占率達到41.1%。對於今年市場的展望,和泰汽車表示,雖然近期市場對於關稅和貨物稅等議題仍存在不明朗因素,導致車主購車期待心理強,觀望態度濃厚,但隨著美國關稱政策及全球經濟情勢逐步回穩,消費者購車信心預期將回溫,因此公司對全年新車銷量成長目標仍保持信心。
但和泰車持續深化與日本母廠豐田汽車(TMC)雙邊合作關係,13 日董事會亦決議授權董事長,於總投資金額不超過15.5億日圓(約合 新台幣3.19億元)的額度內,投資TMC股票,預計執行期間自13日起 至今年底止。
和泰車說明,每年在獲配持有的TMC股票的現金股息之後,會再擇 優投資日本股票,故今年度亦進行此項買進業務。根據往例,和泰車 皆將獲配的現金股息再增投至TMC股票。
相較於其他車廠,和泰車說明,第一季獲利衰退主要受到轉投資事 業獲利貢獻較去年同期減少,旗下雙品牌TOYOTA以及LEXUS,第一季 領牌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合計市占率亦達到41.1%,本業獲利仍較 去年同期小幅成長。
但是受到轉投資事業影響,包括和泰產險、和泰興業分別因認列地 震損失及去年有一次性處分大樓利益,今年首季對和泰車的獲利貢獻 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此外,和泰車金融資產評價首季認列金額亦較 去年同期減少,也影響了第一季整體獲利成績。
相較於今年第一季國內新車總銷量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1%,和泰車 旗下TOYOTA與LEXUS兩大品牌新車登錄量逆勢年增9.4%與14.4%,合 計市占率達到41.1%。
對於今年看法,和泰車指出,近期確實感受到市場買氣在關稅以及 貨物稅等議題仍然不明朗情況之下,致車主期待心理使得觀望態度濃 厚,買氣也較為疲弱,不過,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經濟情勢逐步回穩 ,消費者購車信心應可回溫,因此目前對全年新車銷量成長目標仍未 有改變。
近年來,台灣產險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各家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措施。在剛公布的2024年保費收入前十大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富邦產險以23.77%的市占率蟬聯冠軍寶座,顯示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穩定的收入來源。隨後,國泰產險、新光產險、新安東京上海、明台產險依序進入前十名,這些公司均以各自的方式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若從資產報酬率(ROA)來看,去年前十大市占率的公司中,旺旺友聯產險、明台產險、新安東京上海、泰安產險及華南產險表現最為出色,ROA介於2.5至3.3%之間,顯示這些公司在效益和資產運用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具體來看,去年保費收入前十名中,除了富邦產險以192.5億元的簽單金額穩坐龍頭外,國泰產險以367.5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居第二,市占率為13.5%;新光產險以262.8億元位居第三,市占率為9.6%。和泰產險以143.3億元的保費收入,以5.2%的市占率排在第六位,表現不錯。
若細分到單一公司的表現,富邦產險今年第一季度的簽單金額達192.5億元,年增長達15%,市佔率為25.4%,較去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這一成績充分證明了其市場領導地位的穩固。
在ROA方面,旺旺友聯產險以3.3%的ROA表現最搶眼,明台產險以2.9%的ROA位居第二,新安東京上海以2.7%的ROA排第三,泰安產險和華南產險分別以2.6%和2.5%的ROA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而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及新光產險的ROA則較低,分別為1.8%、2.31%及2.35%。
這些數據反映出,在台灣產險市場中,除了大型的產險公司外,一些中型甚至中小型的產險公司也能在效益上表現出色,這對市場的多元化和競爭格局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