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司新聞
汎德永業12日董事會通過擬配發現金股息18.5元,配息率77.3%, 連三年配息逾15元,以12日收盤價326.5元計,殖利率5.7%。和泰車 擬配發現金股息20元,息值維持與前一年度相當規模,以11日收盤價 596元計,殖利率3.36%。
和泰車說明,去年本業表現與上年度約持平,不過轉投資和泰產險 2023年有一次性認列處分不動產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去年還有4月 花蓮地震認列賠款損失,因此導致兩年度獲利減幅較大;此外,去年 認列所得稅費用亦較上一年度增加5.6億元,皆使得獲利出現差異。 展望2025年,儘管對台灣車市看法趨保守,但和泰車仍設定新車銷量 逆勢成長目標,旗下三大品牌合計銷售16.5萬輛新車,市占率進一步 擴大至36.7%,拚24連霸,內部設定今年營收獲利維持成長態勢。
汎德永業指出,去年受惠BMW電動車與保時捷新款超跑陸續上市, 加上新車到港情況暢旺,帶動營收達576億元,營業利益23億元,稅 後純益19億元,各年增13.35%、6.72%與7.95%,營收及稅後純益 創歷史新高,連續兩年賺逾二股本。對今年展望,汎德永業對豪華車 市持續抱持樂觀看法,加上BMW及保時捷新車在手訂單表現亮眼,BM W預計再推全新X3車款及入門1系列車款,擴大原有產品線。保時捷純 電車款Macan EV、Taycan 2,及新款Panamera與敞篷跑車718 Spyde r,皆預計於今年開始交車,汎德永業認為,在其經銷的品牌均有實 力強勁產品推出下,樂觀看待今年新車銷售表現。
遠東新世紀新埔化纖廠不幸發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兩人死亡、五人重傷及14人輕傷的慘痛結果。事故發生後,遠東新世紀方面對外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廠房及設備的損失,尚在進行詳細的估計中,顯示對此次事故的嚴肅態度。
根據了解,遠東新世紀新埔廠的商業火險保單,是由多家產險公司共同承保,保額高達150億元。其中,富邦產險擔任主辦業者,並佔25%的保額,而其他產險公司如國泰、華南、兆豐、新光、第一、台產、旺旺友聯、泰安、南山和和泰等,則分別擔任不同比例的共保。
對於這起事故的保險情況,富邦產險方面表示,將不針對個別案件進行具體說明。產險同業分析,由於遠東集團的保單保額相當龐大,因此由一家主辦公司及其他產險公司共同承保,並根據各公司承保比例,共同攤分可能發生的損失。
此次事故中,商業火險的共保結構如下:富邦產險25%、國泰產險22%、華南產險10%、兆豐產險9%、新光產險8%、第一產險8%、台產險6%、旺旺友聯6%、泰安產險3%、南山產險2%、和泰產險1%。其中,富邦產險作為主辦公司,承擔了最大的保額。
此次事故的發生,再次提醒了產業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顯示了在保險市場中,多家公司共同承保的重要性。對於遠東新世紀來說,這次事故不僅是生產線的損失,更是對企業形象的嚴重打擊。
據了解,該廠的商業火險保單是由多家產險公司共保,保額是150億元,主辦業者是富邦產險,對此富邦產表示,「不針對個案說明」。
據產險同業指出,遠東集團的保單因為保額太大,所以由一家主辦及其他產險公司以不同比例共同承保;若發生損失,則由共保公司依比例攤賠。
依照這次遠東新世紀新埔化纖廠的保單,商業火險主要是由多家產險公司共保。其中富邦產險占25%、國泰產險占22%、華南產10%、兆豐產9%、新光產8%、第一產8%、台產6%、旺旺友聯6%、泰安3%、南山2%、和泰1%,富邦產為主辦公司,保額高達150億元。
兩大保險公會理事長改選話題提前引爆,市場關注度升温。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表達強烈支持,力挺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竇選產險公會理事長。另一方面,壽險公會理事長則是以現任理事長、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連任為主軸。
根據市場傳聞,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已經做出決策,讓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成為產險公會理事長的候選人。國泰金控於5日對此消息予以確認,並表示國泰產險願意承擔更多業界責任,由陳萬祥代表出馬,旨在為產業貢獻力量,加強與同業的溝通,並持續優化產險業的營運環境,以促進產險業的發展。
產險業界人才鼎盛,曾有多位產險公司董事長被提名為下屆理事長,包括兆豐保險董事長梁正德、華南產險董事長(涂)志佶、和泰產險董事長蔡伯龍、南山產險董事長蔡漢凌、明台產險總經理陳嘉文等。然而,大多數被提名者都向媒體表達,自己並無意願或尚未考慮過出任理事長一職。有產險高層指出,由於產險業負責人普遍低調保守,除非得到母公司或金控高層的大力支持,或者受到多方的推薦,否則產險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很少會主動表示參選理事長。
產險業界人士指出,理事長一職並不簡單,需要付出相當的精力與責任。有產險高層透露,國泰金控願意讓陳萬祥挑起重擔,相信國泰集團將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對產險業的發展將是正面影響,對此抱持樂觀態度。
壽險公會與產險公會將陸續於8月改選理事長,市場傳國泰金董事 長蔡宏圖拍板,要讓國泰產總經理陳萬祥爭取產險公會理事長,國泰 金5日也證實表示,國泰產願意為業界承擔更多工作,由總經理陳萬 祥當代表,期能貢獻產業,加強和所有同業的溝通,持續優化產險業 的經營環境,以期提升產險業的發展。
產險業人才濟濟,曾被產險業者點名出任下屆理事長有兆豐保險董 事長梁正德、華南產險董事長(涂)志佶、和泰產險董事長蔡伯龍、 南山產險董事長蔡漢凌、明台產險總經理陳嘉文等。但多數被點名的 董事長都向媒體表明,沒有意願或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有產險高層表 示,才歷經一場大虧損,公司大病初癒,需要全心全力放在業務上。
產險業者指出,因為產險業多數負責人低調且保守,若不是各產險 母公司、金控負責人大力支持,或者被多人拱,通常不會有產險業的 董事長或總經理會主動表態競選理事長,加上產險理事長其實並不好 當。有產險高層透露,國泰金願意讓陳萬祥出來承擔大任,相信國泰 集團可提供相當資源,對產險業是正面發展,抱持樂觀其成。
春節將至,旅行業界紛紛推出各種優惠,以吸引消費者目光。不論是國內外旅遊,享受假期時投保旅行綜合保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海外旅遊,天災導致班機或行李延誤、被迫旅程更改或取消,以及生病需即時就醫或意外事故需緊急救援,都可能帶來高額醫療與救援費用。
泰安產險針對這些問題,推出「樂暢遊專案」,提供海外最高1,200萬及國內最高500萬旅行平安險保障,意外醫療實支實付海外最高120萬、國內最高50萬保額,並涵蓋海外突發疾病、緊急救援費用、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旅程更改、旅程取消等多項保障,有效降低旅遊風險。
華南產險則提醒民眾購買「旅行綜合保險」,並推出期間限定的「過年旅綜險專案」,涵蓋旅行平安保險、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個人責任險等多項保障,並強調班機延誤、班機改降、旅程取消、旅程更改、行李損失、行李延誤等旅行不便險項目的重要性。
和泰產險則針對家庭旅遊需求,推出網路投保專案,提供食物中毒、租車車體損失等多元保障,並特別推出「寶貝逍遙遊」未滿7歲子女的網路投保方案,讓家長能夠方便地為子女投保。
新光產險則推出旅平加不便險,提供班機延誤理賠最高3.2萬、海外突發醫療理賠最多120萬,並舉辦「eSIM暢玩日韓、東南亞」活動,網投保險金額達「1,000萬」以上就有機會獲得eSIM。
兆豐保險則提醒民眾行前投保國內旅行平安保險,保障旅途安心遊,並提供意外身故/喪葬費用或失能保險金(AD&D)理賠最高可達1,000萬元,並可選購旅行不便險。
國泰產險則推出新春「蛇來運轉海外旅綜險限定專案」,提供「班機延誤、旅程取消、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旅行文件損失」等必備項目,並將「改降非原定機場、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信用卡盜用損失、居家竊盜損失、第三人責任保險」同時升級保障額度。
泰安產險旅平險
假期出國樂暢遊
針對這點,泰安產險「樂暢遊專案」提供包含海外最高1,200萬及國內最高500萬旅行平安險保障,意外醫療實支實付海外最高120萬、國內最高50萬保額,以及高額海外突發疾病、緊急救援費用、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旅程更改、旅程取消、班機改降補償、旅行責任險、食物中毒慰問金、居家竊盜損失補償等多項旅行不便險,有效降低突如其來的意外風險。更多保險詳情洽詢泰安官網、24小時免費客服(0800)012-080或LINE搜尋「泰安產物保險」。
華南產險旅綜險
保額保費高CP值
華南產險提醒,民眾別忘購買「旅行綜合保險」保障旅程期間可能遭遇的各項意外風險。華南產險推出期間限定「過年旅綜險專案」,不僅有旅行平安保險、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個人責任險等多項保障,民眾最重視的班機延誤、班機改降、旅程取消、旅程更改、行李損失、行李延誤等旅行不便險項目亦囊括其中。
此外,保障海外旅遊期間遭受意外事故的「傷害醫療保險」、因身體不適需於國外就醫看診的「海外突發疾病」也相當重要。由於國外醫療費用昂貴,動輒數萬元的醫療費用更讓荷包大失血,投保華南「過年旅綜險專案」就可轉嫁風險,補償醫療費用的損失。華南產期間限定「過年旅綜險專案」即日起至2月28日,eCover線上投保不僅保額保費CP值高,單筆保費滿300元以上還能參加抽獎。
和泰寶貝逍遙遊
守護全家美好回憶
寒假、春節期間,家庭旅遊需求大幅提升,和泰產險網路投保專案,針對國內旅遊提供食物中毒、租車車體損失等多元保障,而國外旅遊則提高旅遊不便保障額度,例如班機延誤4小時,若以尊爵型方案出國及返國理賠各一次為例,保期內最高可理賠2.4萬元,能減輕出遊期間的各種突發狀況。
另外,和泰產險特別推出「寶貝逍遙遊」未滿7歲子女的網路投保方案,家長可線上投保免簽回要保書,與未滿7歲子女一同出國旅遊,也能在出門前一小時,利用3分鐘快速完成投保,保費低保障完善,一路開心保平安。現在網路投保月月抽好禮,即日起至3月31日,於和泰產險網路投保成功,就有機會獲得PS 5。
新光產險旅遊險
網投限量送eSIM
近期要出國的民眾有福了,新光產險旅平加不便險推出班機延誤理賠最高3.2萬、海外突發醫療理賠最多120萬,並免費提供海外急難救助服務。同時舉辦「eSIM暢玩日韓、東南亞」活動,即日起至2月底,網投「國外旅遊綜合險」保險金額達「1,000萬」以上,就有機會獲得eSIM,每周限量388份,1月26日前再加碼199份,出國在外不僅暢遊網路,搭配足夠保障項目,讓整趟旅途玩得更盡興。
網路投保抽大獎,即日起至6月30日,於「新光幫我保」(www.sk858.com.tw)投保汽╱機車險、國外旅遊險、住宅火災險、承租人綜合險、托育險其中一項,即可獲得「蛇來運轉」抽獎活動機會,最大獎可獲得iPadAir╱mini等多項好獎,立即至新光產險網站瞭解活動詳情。
兆豐保險不便險
國內旅途更安心
9天春節連假將至,民眾返鄉拜年出外踏春。兆豐保險提醒,行前投保國內旅行平安保險,保障旅途安心遊。保險內容針對意外身故╱喪葬費用或失能保險金(AD&D)理賠最高可達1,000萬元,另外可再選購旅行不便險,加大保障範圍。假設被保險人於保險期間以乘客身分搭乘的陸上公共交通工具發生機械故障或交通意外事故而停駛4小時以上,或駕駛或乘坐的汽車因發生機械故障或交通意外事故致無法繼續行駛且經道路救援服務拖吊;在用餐發生食物中毒(最高一次)經合格醫師診斷並出具診斷證明書者,抑或因人潮眾多導致手機被竊等狀況皆有理賠。
此外,若是選擇租汽機車出遊,也可再加購租借汽車責任保險、租用機車責任保險,旅行期間內駕駛人第三人責任險,也涵蓋在承保範圍。
國泰產險限定專案
升級13項理賠額度
新年將至,不少民眾都計畫好來一趟小旅行,國泰產險特別推出新春「蛇來運轉海外旅綜險限定專案」,只要投保一次,就能享有「班機延誤、旅程取消、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旅行文件損失」等必備項目,更結合旅遊事故、季節特性,將「改降非原定機場、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信用卡盜用損失、居家竊盜損失、第三人責任保險」同時升級保障額度,等於一次升級13項保障。
該專案更全面提高保障額度,旅程更改保額從3萬元提高至12萬元、班機延誤費用保額提高至每4小時6千元,每次最高1.2萬元、行李延誤費用保額同樣從3千元提高至6千元、改降非原定機場也從3千元提高至9千元,讓民眾從出發到回家都安安心心。民眾如欲瞭解專案內容,可洽國泰產險各服務據點或至國泰產險官網查詢。
隨著新年假期即將來臨,台灣各大產險公司紛紛推出各項旅遊保險方案,以滿足民眾在春節期間的旅行需求。其中,國泰產險、華南產險和富邦產險等公司都推出了具特色的產品,而和泰產險則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推出新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國泰產險推出的「新春限定型方案」旅遊險,特別針對春節假期民眾常見的旅行風險設計。該方案提供班機延誤最高2.4萬元、旅程更改最高12萬元的理賠,以及行李延誤費用補償或改降非原定機場保額等保障,讓民眾在遇到天氣不穩、航班打結或目的地大雪等情況時,能夠更加安心。
華南產險則在2025年元月推出元月限定版旅綜險,該產品涵蓋了旅行平安保險、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個人責任險等多項保障,並特別強化了近年來民眾最關注的班機延誤、班機改降、旅程取消、旅程更改、行李損失、行李延誤等旅行不便險項目。此外,為了應對過年期間的保障需求,華南產險將「旅程取消」保障項目之保額提高至10萬元。
富邦產險則推出了「美滿e家2.0」專案,除了基本的「火險地震險」保障外,還可選擇加購「家庭綜合險」等多項保障,涵蓋小孩打破百貨公司商品、家中財物被竊、被保險人受傷家事需代勞等情境,讓消費者能夠透過保單移轉風險。
和泰產險則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推出汽車險意外事故轉乘費用附加條款,這項附加條款主要承保在意外事故發生後,若客戶無法繼續使用原有的交通工具,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可能會增加的額外費用,以減少客戶的經濟負擔。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在2025年度響應政府政策及社會變遷等因素,積極推展普惠金融及綠色保險相關新商品,幫助客戶對應及轉嫁不確定性的風險。
台灣電動車市場持續發展,政府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推出相關補助政策,其中電動車補助政策成為焦點。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產險業者也紛紛推出電動車專屬保單,以應對市場需求。近期,和泰產物保險公司積極投入電動車保險市場,提供多項保障,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保護。
根據相關新聞報導,和泰產物保險已配合「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的核定,對其「自用汽車保險定型化契約範本」進行修正,排除電動車的適用範圍。這意味著,原本依定型化契約投保的電動車車主,在續保時將陸續轉換為適合電動車的專屬保險條款,以確保其風險性質得到適當的保障。
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泰產物保險推出了網路投保的電動車專屬保單三方案,並在保險條款中增加「車體損失險-電池自燃保障」、「車體損失險-充電期間保障」以及「第三人責任險-充電期間保障」。這些保障項目旨在為電動車車主提供全面的保護,從車體損失到第三人責任,均有所對應。
金管會今年核定的「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也屬於定型化契約範本,因此各家產險公司的電動車專屬條款內容均保持一致。不過,各家公司仍會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專屬的保險商品和服務。
例如,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指出,雖然電動汽車與一般燃料汽車的保險差異不大,但針對電動車的使用情境,公司仍提供了專屬的保險商品。由於電動車的充電特性,使用者在生活安排上需要更加留意,並注意充電樁和電池等相關風險。
兆豐保險則強調,其電動車專屬保單中的「兆豐產物汽車車體損失保險電池自燃附加條款」,可對非因外來意外事故造成的電池自燃或爆炸導致的車輛損壞提供保險賠償。此外,若選擇加保「兆豐產物汽車車體損失保險充電期間附加條款」,則在充電期間因充電所致的車輛損壞也可申請賠償。對於擔心充電期間導致第三人傷害或財物受損的車主,兆豐保險也提供了相應的第三人責任保險附加條款。
富邦產險表示,配合「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之核定,已同步修正「自用汽車保險定型化契約範本」排除電動車之適用,因此電動車車主原先依定型化契約投保之保險商品,將於續保時陸續轉換為電動車專屬保險條款,以符合其風險性質,與投保率無關。
富邦產險更推出網路投保電動車專屬保單三方案,均增加承保「車體損失險-電池自燃保障」、「車體損失險-充電期間保障」以及「第三人責任險-充電期間保障」。
金管會於今年核定「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亦屬於定型化契約範本,故各家產險公司電動車專屬條款內容皆一致。
新安東京海上產表示,電動汽車與一般燃料汽車的保險差異不大,但仍有針對電動車使用情境,提供專屬保險商品。電動車與燃油車在使用的習慣上、要注意的地方有許多的不同,特別是加油轉變成充電,讓使用者在生活安排上需要更加留意,使用型態的轉變也衍伸出許多不同的風險,多了充電樁、電池要多加留意。
兆豐保險強調,電動車專屬保單,其中「兆豐產物汽車車體損失保險電池自燃附加條款」,只要是非因外來意外事故之電池自燃或爆炸導致被保險汽車之毀損滅失,可申請保險賠償;如果加保「兆豐產物汽車車體損失保險充電期間附加條款」,則被保險汽車於充電期間因充電所致之毀損滅失,可申請保險賠償。
如果擔心電動車充電期間導致第三人傷害、死亡或是財物受損,建議可加保「兆豐產物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充電期間附加條款」,當被保險汽車在充電期間因充電所致第三人傷害、死亡或財物受有損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而受賠償請求時,依本附加條款之約定,對被保險人負賠償之責。
壽險公會2020年7月陸續與產壽險公司建置「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單一申請,文件互通」的目標,讓民眾在保險理賠及資料變更上能夠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
壽險公會於2021年推出「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將理賠作業觸角延伸至醫院,透過客戶授權醫療院所與保險公司進行資料傳輸交換,提升理賠效率,同時為民眾提供更加完整快速的服務。此外,公會於2022年推出保險存摺服務,讓民眾於加入白金會員後,能夠即時、隨時、隨地透過手機查詢自己的人身保險資訊,進而了解自己的投保狀況及評估保障缺口。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6萬人加入為會員,讓民眾更能掌握自己的保險資訊及保障規劃的主導權。其中理賠聯盟鏈至今已完成超過150萬件服務,平均理賠處理天數僅三天,理賠總額超過新台幣750億元。現在,全國逾20家產壽險公司已加入服務行列,讓更多保戶受益。
目前,包括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國泰醫院、新光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雙和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屏東榮民總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在內的共22家醫院31院區已加入此一站式服務。尚有包含長庚醫院、亞東醫院、慈濟醫院在內共12家醫院已完成簽約目前正在建置系統中,這些醫院的加入,讓保險業的服務更加廣泛和深入,真正體現了提升服務質量的承諾和誠意。
保險理賠醫起通合作保險公司包括:臺銀人壽、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國泰人壽、凱基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中華郵政、第一金人壽、合作金庫人壽、富邦人壽、台新人壽、友邦人壽、元大人壽、全球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國泰產險、泰安產險。
為了提供更便捷的保險服務,壽險公會與多家保險公司攜手合作,打造了一站式服務的「出院即理賠」願景。近期,壽險公會宣佈,其「保險理賠醫起通2.0」服務已正式上線,並成功擴展至全台22家醫院,涵蓋31個院區,從台北市的臺大醫院、台北榮總,到高雄榮民總醫院、花蓮縣的國軍花蓮總醫院等,讓廣大民眾能夠在更多地方享受到快速且便利的保險理賠服務。
自2020年7月起,壽險公會陸續與產壽險公司共同建置了「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並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單一申請,文件互通」的目標,從而簡化保險理賠及資料變更的流程,讓民眾在享受保險保障的同時,也能體驗到更加快捷的一站式服務。
2021年,壽險公會正式推出「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將理賠作業延伸至醫院現場,透過客戶授權,實現醫療院所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資料傳輸交換,大幅提升理賠效率。此外,2022年,公會還推出了保險存摺服務,讓民眾能夠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查詢自身的人身保險資訊,進一步了解投保狀況和保障缺口。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6萬人加入白金會員,通過理賠聯盟鏈完成了超過150萬件服務,平均理賠處理天數僅三天,理賠總額超過新台幣750億元。全國逾20家產壽險公司已加入服務行列,讓更多保戶受惠。
在這一過程中,和泰產物保險作為合作保險公司之一,積極參與並支持這項服務的發展。和泰產物保險表示,通過與壽險公會的合作,能夠更直接地與客戶溝通,提供更即時的服務,並且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
目前,除了已加入的22家醫院31個院區外,尚有長庚醫院、亞東醫院、慈濟醫院等12家醫院已完成簽約,並正在進行系統建置。這些醫院的加入,將使保險業的服務更加廣泛和深入,真正體現了提升服務質量的承諾和誠意。
合作保險公司包括臺銀人壽、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國泰人壽、凱基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中華郵政、第一金人壽、合作金庫人壽、富邦人壽、台新人壽、友邦人壽、元大人壽、全球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國泰產險、泰安產險等。
近期,台灣產險業界經歷了一波強大的財務鞏固,不僅僅是因為防疫保單的賠付,還有多次的資金增資。截至2024年第三季,台灣產險業的財務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其中15家產險公司的淨值率都超過了25%。在這些公司中,台產淨值率更是以超過48%的優異成績,領先群倫,第一保險以43%的淨值率位居第二,法巴產險則以42%的比率緊追其後。兆豐保險、泰安產險、新產險、裕利安宜等公司也都超過了30%的淨值率。
近年來,產險業的獲利不斷成長,產險公司表示,今年的核保利潤和投資收益都相當理想,這也使得產險公司的淨值比率逐季上升。在上市公司的範圍內,台產和第一保險的淨值率最高,在整個產險業界中都是佼佼者。
根據保險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數據,在2021年第三季,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以及中信產險的淨值率都出現了負數,兆豐產險則是個位數。然而,隨著各家公司母公司的增資,以及核保利潤和投資收益的提升,各產險公司的淨值率都明顯上升。
金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2年開始,各大產險公司陸續進行了現金增資,總金額超過了千億元。去年,7家產險公司進行了增資,總額達到530.85億元,其中兆豐產險增資6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20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60億元、和泰產險增資45億元、中信產險增資50億元、南山產險增資15億元。今年上半年,仍有2家產險公司進行了現金增資,兆豐產險增資45億元,法巴產險增資1.5億元。
經過數次現金增資和減資後,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RBC)普遍高於300%,屬於優良等級。許多公司的RBC甚至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其中台產的RBC達到了991%,位居第一,第一保險的RBC則是867%。除了台產和第一保險外,國內產險公司(不含外國分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在500%以上的有兆豐保、泰安產、明台產等;在500%~400%範圍內的有新產、華南產、旺旺友聯、南山產及中信產等。而兆豐產、泰安產、新光產、華南產、南山產、中信產、國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及富邦產等公司的RBC都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
產險業獲利連續二年成長,產險業者表示,產險業今年核保利潤和 投資收益比均佳,使得產險業者今年淨值比率逐季上升,上市公司的 台產和第一保淨值率最高,在同業中都算優等生。 根據保險公開 資訊觀測站顯示,在111年第三季時,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以及中 信產等淨值率都呈現負數,兆豐產則呈現個位數,然而經過各公司母 公司增資以及核保利潤、投資收益上升之後,各家產險淨值率明顯上 升。
據金管會統計,從2022年開始各大產險陸續辦理現金增資金額逾千 億,去年7家產險公司再辦增資530.85億元,包括兆豐產險增資60億 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20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60億元、和泰產 險增資45億元、中信產險增資50億元、南山產險增資15億元;今年上 半年續有2家產險辦現金增資,兆豐產增資45億元,法巴產增資1.5億 元。
各產險經過數次現金增資再減資後,據最近一期資料顯示,產險除 了淨值率上升外,各產險公司目前資本適足率RBC幾都高於300%,屬 於優良等級,有不少公司RBC甚至高於疫情前的水準,其中以台產99 1%排名第一,第一保867%居次。
除台產、第一保資本適足率高於850%外,國內產險公司(不含外 國分公司)資本適足率在500%以上有兆豐保、泰安產、明台 產等; 500%∼400%有新產、華南產、旺旺友聯、南山產及中信產等且兆豐 產、泰安產、新光產、華南產、南山產、中信產、國泰產、 和泰產 、新安東京海上及富邦產等的RBC甚至高於疫情前的水準。
台灣龍頭車廠和泰車昨(27)日於法人說明會中,對今年台灣車市規模做出樂觀預估,預計全年車市規模將達46萬輛,較先前預期的45萬輛有所增加。和泰車預計今年合計銷售16萬輛,市佔率目標達到35%。
和泰車發言人賴志偉在會上表示,受到汰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推動以及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的影響,今年台灣車市整體表現較為穩健,未受到全球經濟情況的太大影響。他指出,去年台灣車市銷售達47.7萬輛,創近18年來新高,其中約3萬輛可歸功於疫情期間的未交車訂單大量交車,而這部分屬於疫情紅利。
賴志偉進一步指出,和泰車原先預期疫情紅利將消失,因此將全年市場規模預估為45萬輛。然而,今年車市表現強勁,預期將超過年初的預估。和泰車旗下三品牌Toyota、Lexus與HINO的合計銷售目標為16萬輛,較原定目標少1萬輛,這主要是受到環境狀況以及今年原廠配車數限制的影響。
賴志偉強調,Toyota車型預估銷售12.55萬輛,Lexus銷售2.85萬輛,HINO商用車銷售6,000輛。此外,他提到,由於市場環境的影響和缺車問題,和泰車最新的銷售目標與上次法說會有所落差,目前和泰車仍在努力消化訂單中。
和泰車第3季財報顯示,今年第3季EPS為7.69元,較去年同期的11.39元有所衰退。這主要是去年因疫情缺車的商品到貨獲利表現佳,而今年轉投資大陸經銷商的部分受大陸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以及去年Q3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今年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等因素所致。
對於市場的變動與需求,和泰車今年7月推出的Camry與10月的CC改款車型,因價格及規格的調整,市場接受度高,成為和泰車的主力車款。Lexus LBX上市後受到熱烈追捧,導致候車期較長;而2月的UX和4月的NX主力量販車型,則是為應對市場需求全新導入的Lexus車型,使得Lexus年販目標提高至2.85萬輛。
和泰車昨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發言人賴志偉表示,在汰舊換新政策持續、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下,全年車市預估46萬輛,較年初預期的45萬輛增加;和泰旗下三品牌Toyota、Lexus與HINO合計銷售銷售目標為16萬輛,則較原定目標少1萬輛,主要是環境狀況影響以及今年原廠配車數限制影響。
賴志偉預估台灣車市全年規模可近46萬輛,相較之前預估相對樂觀,強調是因台灣車市相對穩健,未受全球經濟影響。
去年台灣車市銷售47.7萬輛,創下近18年的新高,主要是疫情期間的未交車訂單大量交車,其中,約有3萬輛是屬於疫情紅利挹注。和泰車年初認為疫情紅利消失,原本預期全年市場規模將落在45萬輛。但今年車市的表現相對強勁,預期將超出年初推估的45萬輛,樂觀上看達46萬輛。
和泰車則預估旗下車款,全年銷售目標合計16萬輛,市占率目標35%。其中TOYOTA車型預估銷售12.55萬輛,LEXUS銷售2.85萬輛,HINO商用車銷售6,000輛。
賴志偉指出,和泰車最新銷售目標較上次法說會有些落差,部分是因受到市場環境影響調整,也受到缺車影響,目前和泰車仍在持續努力中,包括TOYOTA和LEXUS還有部分訂單尚未消化,無法反映在今年實績。Camary車價具吸引力、規格改善,目前訂車需等三到六個月,Town Ace廂型車的「受訂殘」(已接單未交車)約有上千輛,整體Toyota約有1萬輛「受訂殘」。
和泰車第3季財報顯示,今年第3季EPS 7.69元較去年同期的11.39元衰退,主要是去年因疫情缺車的商品到貨,獲利表現佳,今年轉投資大陸經銷商的部分受大陸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和泰產險去年Q3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今年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都是造成今年第3季獲利較去年減少的重要原因。
針對市場的變動與需求,和泰車今年7月Camry與10月CC改款上市,因為價格及規格的調整,市場接受度高,目前為和泰車的主力車款;Lexus LBX上市後相當熱門,導致候車期較久;2月UX,4月NX主力量販車型,因應市場需求全新導入Lexus車型,也因此Lexus年販目標2.85萬輛,較年初設定的2.65萬輛反而提高。
【台灣汽車業界新聞】
近來,台灣汽車市場的兩大車廠——裕隆與和泰汽車,於近期公布了其前三季度的財報。隨著第三季新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為了擴大銷售範圍而進行的促銷活動,這兩家公司的營運成本不斷攀升。雖然營收仍然保持增長,但獲利方面卻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衰退。
其中,和泰汽車前三季度的稅後純益達到了160.37億元,雖然年減13.1%,但每股稅後純益(EPS)仍達28.79元,創下了同期次高紀錄。和泰汽車預計,第四季將有新車Corolla Cross改款上市,預計領牌量將突破1萬輛,這將對營收的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和泰汽車前三季度的營收為2,116.19億元,仍然維持了去年同期的成長趨勢。公司表示,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LEXUS豪華品牌新車大量到港交車,拉高了業績基期,而今年交車數較少,獲利自然也跟著下降。此外,中國大陸汽車經銷據點受到當地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的影響,獲利也有所下滑。
轉投資方面,和泰產險去年第三季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對獲利有顯著提升,但今年因花蓮地震賠款影響,整體獲利仍較去年同期衰退。
另一方面,裕隆汽車前三季度的營收為650.1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0%。主要得益于日產e-POWER進口車銷量的增加以及納智捷n7車型今年開始銷售。然而,裕隆汽車前三季度的稅後純益為33.55億元,年減5.49%,累計EPS為3.2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
裕隆汽車表示,獲利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營業淨利的下降,累計前三季營業淨利為60.15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4.58%。裕隆進一步分析指出,營業淨利的衰退是因轉投資裕融今年以來融資業務占比減少,導致營業毛利下滑13.37億元。
車市雙雄第3季財報出爐,裕隆逆勢增,和泰意外減。在純電車市場的持續發展下,裕隆汽車在第三季度的表現相當亮眼,不僅單季稅後純益達到12.75億元,較去年同期逆勢成長1.6%,每股純益更達1.21元,表現超越市場預期。
然而,另一家車市龍頭和泰汽車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和泰汽車在第三季度的單季稅後純益為42.8億元,年減32.6%,每股純益7.69元,創近七季新低。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大量LEXUS車輛到港交車,拉抬了獲利基期,加上台灣車市在8月之後需求轉弱,大陸市場需求也相對疲軟,雖然競爭激烈,但仍然拖累了公司的獲利表現。
裕隆汽車董事會於昨日通過第三季財報,指出公司在營收方面有著顯著增長,前三季營收約6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9.6億元。這主要得益於裕日車的e-POWER進口車銷售台數的上升,以及納智捷n7車型開始銷售帶動整體營收成長。
不過,裕隆汽車在營業淨利方面並未如營收那麼亮麗,合併營業淨利為60.1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27億元,減幅約14%。這主要是因為裕融企業融資業務占比減少,導致營業毛利下滑13.37億元。
另一方面,和泰汽車的第三季財報顯示,無論是單季還是累計,都較去年同期衰退。和泰汽車表示,前三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因為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以及大陸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
在這波財報潮中,汎德永業的第三季獲利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但裕日車的第三季財報則顯示,稅後純益年度大減74%,每股純益0.34元,對和泰汽車的整體表現造成一定影響。
和泰車第3季單季稅後純益42.8億元,年減32.6%,每股純益7.69元,探近七季的新低,主要是去年有大量LEXUS到港交車,推升獲利基期,加上台灣車市在今年8月之後需求轉弱,加上大陸市場需求也相對疲軟,卻仍競爭激烈而拖累母體,影響獲利表現。
裕隆董事會昨(12)日通過第3季財報,第3季稅後純益為12.75億元,小幅成長1.6%,每股純益1.21元;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33.55億元,年減5.5%,每股純益3.2元。
裕隆前三季營運優預期,在營收方面約649億元,較去年同期590億元,增加59.6億元,主要來自是裕日車的e-POWER進口車銷售台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另外納智捷n7車型今年度開始銷售,致使整體營收成長。
至於本業方面,裕隆指出,合併營業淨利60.15億元,較去年同期70.42億元,減少10.27億元,減幅約14%,主要係受裕融企業融資業務占比減少,使其營業毛利下滑13.37億元所致。
裕隆表示,集團成員之一的中華車旗下的MG品牌因官方要求的自製率而暫停銷售,第3季營運顯受衝擊,對中華車的獲利造成影響,但關鍵是裕隆獲利不減反增,其主要原因是納智捷與裕日車的電動新車銷售力道強勁,因此帶動裕隆成長。
和泰車方面,今年第3季財報無論是單季還是累計都較去年同期衰退。和泰車第3季單季稅後純益42.8億元,年減32.5%,每股純益7.69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160.4億元,年減13.1%,每股純益28.79元。
和泰車表示,前三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主係因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所致。大陸經銷據點因大陸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另外,和泰產險係因去第3季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且今年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故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
汎德永業第3季獲利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上周公布的裕日車第3季財報稅後純益1.02億元,年度大減74%,每股純益0.34元。
進入第四季,兩大車廠皆有新車上市,和泰車表示,Corolla Cro ss改款上市銷售表現亮眼,第四季領牌將可突破1萬輛,將有助於營 收續成長。裕隆亦表示,納智捷n7長程版即將交車,預期也將挹注業 績增溫。
和泰車前三季營收2,116.19億元,仍較去年同期高峰維持成長態勢 ,對於前三季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和泰車表示,主要因為去年同期 豪華品牌LEXUS新車大量到港交車,墊高業績基期,今年交車數相對 較少,獲利也同步減少;另中國大陸汽車經銷據點,受到當地市場景 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也較去年同期下滑。
此外,轉投資和泰產險去年第三季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亦同步推 升獲利衝高,反觀今年有認列花蓮地震賠款影響,整體獲利亦較去年 同期衰退。
裕隆前三季營收650.18億元,同樣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0%,裕隆表 示,主要受惠日產e-POWER進口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納智捷n7車 型今年度開始銷售,皆同步致使整體營收成長。
不過,裕隆前三季稅後純益33.55億元,卻年減5.49%,累計EPS3 .2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裕隆表示,獲利衰退主要受到營業淨 利減少所致,累計前三季營業淨利60.15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4.5 8%。裕隆分析,營業淨利衰退是因轉投資裕融今年以來融資業務占 比減少,使其營業毛利下滑13.37億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