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車市龍頭和泰車昨(11)日公布第2季財報,受到和泰產險提列損失影響,第2季稅後虧損8.14億元,每股虧損1.49元;這是20多年來首次單季出現虧損,造成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大幅縮水至僅34.8億元,年減56.7%,每股純益6.37元。
和泰車近年本業獲利表現突出,已連續多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原先今年仍將挑戰獲利續創新高,不料因產險防疫險提列造成虧損。
這是繼裕隆集團受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拖累,旗下裕隆與中華車二大車廠今年上半年都出現虧損情形,合計虧損金額達59億元左右,另一家汽車大廠也因產險提列損失,造成虧損的情形。
和泰車昨天董事會後公告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為1,153億元,年減11.72%,主要是因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加上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封城,影響零組件生產及物流運送,導致車輛供貨不足,雖然有滿手訂單,卻無法交車,以致影響營收表現。
另外,上半年台灣疫情升溫,也短暫影響新車市場買氣,上半年國內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9萬輛,總計20.3萬輛。
和泰車上半年營收年減一成多,但合併稅後純益卻較同期大減逾五成,每股純益6.37元,較去年同期16.75元大減。和泰車指出,除大陸相關事業因封城及缺料造成衰退外,最大衝擊是和泰產險因防疫險賠付及提列的「保險理賠準備金」 所造成。
和泰產險上半年稅後虧損45.26億元,和泰車透過和展投資公司持股達99.8%,依比例認列損失。和泰產險近期已準備進行資產出售與增資作業,以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的巨額損失。至於產險理賠金額,目前疫情狀況尚在變化中,理賠案件仍持續受理,暫時無法預估保單總數及理賠總額。
和泰車表示,母公司全力支持和泰產險提出的增資計畫,相關細節仍在規畫,但和泰集團持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並本於企業社會責任及對保戶的承諾,以顧客權益為最優先考量。
和泰車近年本業獲利表現突出,已連續多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原先今年仍將挑戰獲利續創新高,不料因產險防疫險提列造成虧損。
這是繼裕隆集團受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拖累,旗下裕隆與中華車二大車廠今年上半年都出現虧損情形,合計虧損金額達59億元左右,另一家汽車大廠也因產險提列損失,造成虧損的情形。
和泰車昨天董事會後公告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為1,153億元,年減11.72%,主要是因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加上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封城,影響零組件生產及物流運送,導致車輛供貨不足,雖然有滿手訂單,卻無法交車,以致影響營收表現。
另外,上半年台灣疫情升溫,也短暫影響新車市場買氣,上半年國內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9萬輛,總計20.3萬輛。
和泰車上半年營收年減一成多,但合併稅後純益卻較同期大減逾五成,每股純益6.37元,較去年同期16.75元大減。和泰車指出,除大陸相關事業因封城及缺料造成衰退外,最大衝擊是和泰產險因防疫險賠付及提列的「保險理賠準備金」 所造成。
和泰產險上半年稅後虧損45.26億元,和泰車透過和展投資公司持股達99.8%,依比例認列損失。和泰產險近期已準備進行資產出售與增資作業,以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的巨額損失。至於產險理賠金額,目前疫情狀況尚在變化中,理賠案件仍持續受理,暫時無法預估保單總數及理賠總額。
和泰車表示,母公司全力支持和泰產險提出的增資計畫,相關細節仍在規畫,但和泰集團持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並本於企業社會責任及對保戶的承諾,以顧客權益為最優先考量。
車業龍頭和泰汽車受防疫保單損失流彈衝擊,認列和泰產險逾45億 元淨損,導致和泰車第二季轉虧,每股淨損達1.49元。所幸和泰車第 一季獲利積攢多,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34.8億元,仍居上市車商獲利 冠軍,EPS為6.37元。
法人估,和泰產險的防疫保單風暴可望在第三季後趨緩,加上和泰 車本業營運、獲利能力仍維持高水準,和泰車全年盈利的紀錄可望延 續下去。
除此之外,和泰車11日董事會另通過員工物價調薪案,調幅達3% ∼7%,為今年上市車業首見調薪。和泰車指出,再苦也不能苦員工 ,儘管今年獲利下滑,但考量近期通膨問題恐對基層員工生活帶來挑 戰,因此啟動物價調薪,並期待發揮留才、爭才的效果。
事實上,今年初和泰汽車才進行結構性調薪,員工起薪一口氣上調 20%;年中剛過,員工不僅領到平均超過10個月的紅利獎金,8月又 宣布物價調薪3%∼7%,堪稱車業最幸福企業。
面對孫公司和泰產險的防疫保單之亂,和泰汽車強調,目前業務及 獲利狀況穩健,加上營運資金及借款額度充裕,足以支應和泰產險的 增資需求,不會有資金流動性風險,且和泰產險這次防疫險理賠為一 次性事件,對母公司僅為短期影響,和泰車也會全力支持接下來和泰 產險將提出的增資計畫。
和泰車11日董事會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淨損8.14億元,每股 淨損1.49元,為和泰車多年來首見單季虧損;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3 4.8億元、年減61.99%,EPS為6.37元。
和泰車解釋,對上半年獲利最大的衝擊來自於間接持股超過99%的 和泰產險,其上半年稅後淨損45.26億元,主係賠付及提列防疫保單 理賠準備。
據和泰產險提報資料,截至8月1日防疫保單賠付4.9萬件、賠付總 金額71.7億元,目前還有約72.1萬件的有效保單。
法人評估,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倘若後續BA4、BA5疫情能有效控制 ,和泰產險防疫表單損失可望在第三季後緩和。
法人指出,和泰汽車上半年儘管新車銷量比去年同期逆勢成長近3 成,但高單價的進口車因缺車嚴重、占比下滑,直接影響毛利率表現 。
所幸和泰車進口車缺車問題預估9月以後有機會緩解,加上來自產 險的損失可望減少下,法人樂觀和泰車第四季獲利可望回神,全年仍 可望坐穩上市車商獲利冠軍寶座。
法人估,和泰產險的防疫保單風暴可望在第三季後趨緩,加上和泰 車本業營運、獲利能力仍維持高水準,和泰車全年盈利的紀錄可望延 續下去。
除此之外,和泰車11日董事會另通過員工物價調薪案,調幅達3% ∼7%,為今年上市車業首見調薪。和泰車指出,再苦也不能苦員工 ,儘管今年獲利下滑,但考量近期通膨問題恐對基層員工生活帶來挑 戰,因此啟動物價調薪,並期待發揮留才、爭才的效果。
事實上,今年初和泰汽車才進行結構性調薪,員工起薪一口氣上調 20%;年中剛過,員工不僅領到平均超過10個月的紅利獎金,8月又 宣布物價調薪3%∼7%,堪稱車業最幸福企業。
面對孫公司和泰產險的防疫保單之亂,和泰汽車強調,目前業務及 獲利狀況穩健,加上營運資金及借款額度充裕,足以支應和泰產險的 增資需求,不會有資金流動性風險,且和泰產險這次防疫險理賠為一 次性事件,對母公司僅為短期影響,和泰車也會全力支持接下來和泰 產險將提出的增資計畫。
和泰車11日董事會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淨損8.14億元,每股 淨損1.49元,為和泰車多年來首見單季虧損;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3 4.8億元、年減61.99%,EPS為6.37元。
和泰車解釋,對上半年獲利最大的衝擊來自於間接持股超過99%的 和泰產險,其上半年稅後淨損45.26億元,主係賠付及提列防疫保單 理賠準備。
據和泰產險提報資料,截至8月1日防疫保單賠付4.9萬件、賠付總 金額71.7億元,目前還有約72.1萬件的有效保單。
法人評估,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倘若後續BA4、BA5疫情能有效控制 ,和泰產險防疫表單損失可望在第三季後緩和。
法人指出,和泰汽車上半年儘管新車銷量比去年同期逆勢成長近3 成,但高單價的進口車因缺車嚴重、占比下滑,直接影響毛利率表現 。
所幸和泰車進口車缺車問題預估9月以後有機會緩解,加上來自產 險的損失可望減少下,法人樂觀和泰車第四季獲利可望回神,全年仍 可望坐穩上市車商獲利冠軍寶座。
第24屆「保險信望愛獎」,和泰產險表現優異,榮獲2項個人類大獎「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及優選「最佳社會貢獻獎」、「最佳通訊處獎」、「最佳商品創意獎」,其中「最佳商品創意獎」更雙料獲獎,這屆共6項殊榮在產險組中獲獎數量名列前茅!和泰產險人才輩出,專業團隊實力堅強,採取質量並重、穩健踏實的經營策略,與公司、客戶、員工共創多贏的新局面。
和泰產險這次獲獎領域多元,「最佳通訊處獎」由深耕地方逾50年且提供優良服務的新竹分公司獲得優選;個人獎方面更一舉囊括「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最佳社會貢獻獎」3項肯定,風險管理部風控長簡淑卿副總以其財務及風險控管專業,強化並完善和泰產險多項政策,獲頒最佳保險成就獎;財務暨行政處處長唐偉豪協理在精算、財務及營運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及貢獻,業界有目共睹,其精益求精的熱忱勇奪最佳專業顧問獎;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長年投身於捐血、弱勢扶持以及募款捐贈等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善的力量,獲最佳社會貢獻獎,實至名歸。
除企業經營及經理人特殊成就外,和泰產險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專屬的防疫商品,給予消費者、業者及外籍人士更多的協助與保障,一同抵禦疫情所帶來的衝擊,領先業界推出國內首張提供企業防疫的消費者慰問金保險,透過該商品,消費者若因接觸企業主或其員工進而確診,即可獲得慰問金,不僅可提高消費者出門意願,更為企業經營場所加強安全防護,減少業者負擔。
此外,為緩解去年因三級警戒而暫停外籍移工入境所造成的產業、照護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勞動部開放外籍移工專案引進,並要求移工來台必須投保專門的防疫險,以強化防疫工作。因應三級警戒後外籍移工大量入台,和泰產險秉持企業責任回饋社會的理念,響應政府政策,為入境30日內之移工提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醫療費用健康保險,給予移工在入關隔離期間因確診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保障,來幫助雇主及勞工分擔風險,亦為政府降低相關照護量能壓力。上述二項創新商品使和泰產險獨步業界,雙料獲頒「最佳商品創意獎」優選的殊榮,再次展現出和泰產險深厚的專業及創新能力。
未來和泰產險將持續秉持超群卓越的服務精神,重視客戶需求,並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商品及安全保障,也將持續體現「在地深耕」的經營理念,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臺灣的每一個角落。
和泰產險這次獲獎領域多元,「最佳通訊處獎」由深耕地方逾50年且提供優良服務的新竹分公司獲得優選;個人獎方面更一舉囊括「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最佳社會貢獻獎」3項肯定,風險管理部風控長簡淑卿副總以其財務及風險控管專業,強化並完善和泰產險多項政策,獲頒最佳保險成就獎;財務暨行政處處長唐偉豪協理在精算、財務及營運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及貢獻,業界有目共睹,其精益求精的熱忱勇奪最佳專業顧問獎;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長年投身於捐血、弱勢扶持以及募款捐贈等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善的力量,獲最佳社會貢獻獎,實至名歸。
除企業經營及經理人特殊成就外,和泰產險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專屬的防疫商品,給予消費者、業者及外籍人士更多的協助與保障,一同抵禦疫情所帶來的衝擊,領先業界推出國內首張提供企業防疫的消費者慰問金保險,透過該商品,消費者若因接觸企業主或其員工進而確診,即可獲得慰問金,不僅可提高消費者出門意願,更為企業經營場所加強安全防護,減少業者負擔。
此外,為緩解去年因三級警戒而暫停外籍移工入境所造成的產業、照護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勞動部開放外籍移工專案引進,並要求移工來台必須投保專門的防疫險,以強化防疫工作。因應三級警戒後外籍移工大量入台,和泰產險秉持企業責任回饋社會的理念,響應政府政策,為入境30日內之移工提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醫療費用健康保險,給予移工在入關隔離期間因確診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保障,來幫助雇主及勞工分擔風險,亦為政府降低相關照護量能壓力。上述二項創新商品使和泰產險獨步業界,雙料獲頒「最佳商品創意獎」優選的殊榮,再次展現出和泰產險深厚的專業及創新能力。
未來和泰產險將持續秉持超群卓越的服務精神,重視客戶需求,並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商品及安全保障,也將持續體現「在地深耕」的經營理念,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臺灣的每一個角落。
由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創辦之第24屆「保險信望愛獎」,於8月9日舉行頒獎典禮,此次和泰產險表現優異,獲頒2項個人類大獎「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及優選「最佳社會貢獻獎」、「最佳通訊處獎」、「最佳商品創意獎」,其中「最佳商品創意獎」更雙料獲獎,該屆共獲6項殊榮,在產險組中獲獎數量名列前茅!和泰產險人才輩出,專業團隊實力堅強,採取質量並重、穩健踏實的經營策略,與公司、客戶、員工共創多贏的新局面。
和泰產險此次獲獎領域多元,「最佳通訊處獎」由深耕地方逾50年且提供優良服務的新竹分公司獲選;個人獎方面更一舉囊括「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最佳社會貢獻獎」三項肯定,風險管理部風控長簡淑卿副總以其財務及風險控管專業,強化並完善和泰產險多項政策,獲頒最佳保險成就獎;財務暨行政處處長唐偉豪協理在精算、財務及營運管理領域之專業能力及貢獻,業界有目共睹,其精益求精的熱忱榮獲最佳專業顧問獎;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長年投身於捐血、弱勢扶持以及募款捐贈等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善的力量,獲最佳社會貢獻獎,實至名歸。
除企業經營及經理人特殊成就外,和泰產險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專屬的防疫商品,給予消費者、業者及外籍人士更多的協助與保障,一同抵禦疫情所帶來的衝擊,領先業界推出國內首張提供企業防疫之消費者慰問金保險,透過該商品,消費者若因接觸企業主或其員工進而確診,即可獲得慰問金,不僅可提高消費者出門意願,更為企業經營場所加強安全防護,減少業者負擔。
此外,因應去年三級警戒後外籍移工大量入台,和泰產險秉持企業責任回饋社會之理念,響應政府政策,為入境30日內之移工提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醫療費用健康保險,給予移工在入關隔離期間因確診所產生之醫療費用保障,亦為政府降低相關照護量能壓力。上述二項創新商品使和泰產險獨步業界,雙料獲頒「最佳商品創意獎」,再次展現出和泰產險深厚之專業及創新能力。
未來和泰產險將持續秉持超群卓越的服務精神,重視客戶需求,並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商品及安全保障,也將持續體現「在地深耕」的經營理念,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和泰產險此次獲獎領域多元,「最佳通訊處獎」由深耕地方逾50年且提供優良服務的新竹分公司獲選;個人獎方面更一舉囊括「最佳保險成就獎」、「最佳專業顧問獎」、「最佳社會貢獻獎」三項肯定,風險管理部風控長簡淑卿副總以其財務及風險控管專業,強化並完善和泰產險多項政策,獲頒最佳保險成就獎;財務暨行政處處長唐偉豪協理在精算、財務及營運管理領域之專業能力及貢獻,業界有目共睹,其精益求精的熱忱榮獲最佳專業顧問獎;台南分公司部長林榮輝長年投身於捐血、弱勢扶持以及募款捐贈等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善的力量,獲最佳社會貢獻獎,實至名歸。
除企業經營及經理人特殊成就外,和泰產險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專屬的防疫商品,給予消費者、業者及外籍人士更多的協助與保障,一同抵禦疫情所帶來的衝擊,領先業界推出國內首張提供企業防疫之消費者慰問金保險,透過該商品,消費者若因接觸企業主或其員工進而確診,即可獲得慰問金,不僅可提高消費者出門意願,更為企業經營場所加強安全防護,減少業者負擔。
此外,因應去年三級警戒後外籍移工大量入台,和泰產險秉持企業責任回饋社會之理念,響應政府政策,為入境30日內之移工提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醫療費用健康保險,給予移工在入關隔離期間因確診所產生之醫療費用保障,亦為政府降低相關照護量能壓力。上述二項創新商品使和泰產險獨步業界,雙料獲頒「最佳商品創意獎」,再次展現出和泰產險深厚之專業及創新能力。
未來和泰產險將持續秉持超群卓越的服務精神,重視客戶需求,並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商品及安全保障,也將持續體現「在地深耕」的經營理念,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保險業大股東今年口袋大失血。保險局8日公布,上半年已有五家 壽險公司現金增資,共185.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21%,還不包括三 商美邦人壽正規劃的10億股現增,及部分淨值下降公司可能強化體質 的增資;上半年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則正在進行40億 元現增,新安東京產規劃增資147億元,還有富邦產及和泰產規劃中 ,產壽險合計今年增資恐破600億元,創四年新高。
2018年及2019年時,壽險業亦是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淨值減少,及 為接軌IFRS17預作準備,兩年分別現增764億元及606億元,之後即因 資本市場行情佳,2020年及去年都只增資200多億元,產險業則是罕 有增資,今年則可能出現史上首次產險業增資金額超過壽險業。
今年對保險業來說凶險萬分,壽險業面臨資本市場波動,債券價格 大跌,上半年淨值蒸發1.47兆元,創史上同期最大金額,淨值比下降 ,壽險公司增資壓力暴增,產險業則是因為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金額 持續增加,五家市占率較大的產險公司都可能有極大的增資壓力。
保險局公布,上半年已有新光人壽、三商壽、台新人壽、第一金人 壽及安達人壽辦理現增,金額共185.0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52.91億 元,增加21%以上,而三商壽已宣布正在進行今年第二度增資,即1 0億股現增,依近期股價來看,增資金額可能在50億∼60億元,另外 還有部分公司淨值比不到3%,若年底前未改善,也可能會規劃財務 強化方案。
產險業上半年只有國泰世紀產完成100億元增資,下半年中信產會 增資40億元,新安東京產已宣布147億元現增計畫,富邦產及和泰產 正在規劃中,且若防疫險理賠率超過30%,有些公司可能會有第二階 段增資,估計產險業今年增資金額可能會超過300億∼400億元。
即已知的壽險與產險增資金額,今年就已達525億元,若和泰產及 富邦產年底前再增資,則全年應會逾600億元,並可能超過2019年壽 險現增606億元的規模,創四年來保險業增資金額新高。
2018年及2019年時,壽險業亦是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淨值減少,及 為接軌IFRS17預作準備,兩年分別現增764億元及606億元,之後即因 資本市場行情佳,2020年及去年都只增資200多億元,產險業則是罕 有增資,今年則可能出現史上首次產險業增資金額超過壽險業。
今年對保險業來說凶險萬分,壽險業面臨資本市場波動,債券價格 大跌,上半年淨值蒸發1.47兆元,創史上同期最大金額,淨值比下降 ,壽險公司增資壓力暴增,產險業則是因為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金額 持續增加,五家市占率較大的產險公司都可能有極大的增資壓力。
保險局公布,上半年已有新光人壽、三商壽、台新人壽、第一金人 壽及安達人壽辦理現增,金額共185.0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52.91億 元,增加21%以上,而三商壽已宣布正在進行今年第二度增資,即1 0億股現增,依近期股價來看,增資金額可能在50億∼60億元,另外 還有部分公司淨值比不到3%,若年底前未改善,也可能會規劃財務 強化方案。
產險業上半年只有國泰世紀產完成100億元增資,下半年中信產會 增資40億元,新安東京產已宣布147億元現增計畫,富邦產及和泰產 正在規劃中,且若防疫險理賠率超過30%,有些公司可能會有第二階 段增資,估計產險業今年增資金額可能會超過300億∼400億元。
即已知的壽險與產險增資金額,今年就已達525億元,若和泰產及 富邦產年底前再增資,則全年應會逾600億元,並可能超過2019年壽 險現增606億元的規模,創四年來保險業增資金額新高。
防疫保單理賠潮波波湧現,今年以來理賠金額已突破300億元,衝擊產險業營運表現,且近一周理賠金額再創新高,顯現防疫險理賠仍處於高峰期。金管會保險局昨(28)日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以支付鉅額保險金,且均已核准。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防疫險單周理賠金額新高,由此可見,防疫保單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理賠金額持續攀升,已讓部分產險業者吃不消。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依照保險法第143條規定,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但保險業有三種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則不在此限。
其中一種情形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的週轉需要,保險業可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張玉煇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且金管會均已核准。
受防疫險拖累,產險業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6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慘紀錄。為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動用金額總計99.4億元。
除申請特別準備金沖回外,也有產險業者同步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其他業者正進行評估程序中。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防疫險單周理賠金額新高,由此可見,防疫保單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理賠金額持續攀升,已讓部分產險業者吃不消。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依照保險法第143條規定,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但保險業有三種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則不在此限。
其中一種情形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的週轉需要,保險業可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張玉煇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且金管會均已核准。
受防疫險拖累,產險業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6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慘紀錄。為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動用金額總計99.4億元。
除申請特別準備金沖回外,也有產險業者同步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其他業者正進行評估程序中。
防疫保單虧損持續擴大,金管會昨(26)日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為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達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且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更是總保費收入的逾七倍。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國內目前共有五家保險公司銷售七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家產險銷售四張疫苗險、二家壽險銷售三張疫苗險,不過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
截至7月25日,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51.7萬件,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7.56倍之多。
相較金管會截至7月18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15.5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61.3億元,再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由此可見,防疫險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產險業營運備受挑戰。
因應防疫險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總計核准動用金額達99.4億元。
產險公司除了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外,同時也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
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25日,承保件數達227.1萬件、保費收入9.6億元,理賠件數13.3萬件,理賠金也大增至57.6億元,今年累計金額為已收保費的六倍。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國內目前共有五家保險公司銷售七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家產險銷售四張疫苗險、二家壽險銷售三張疫苗險,不過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
截至7月25日,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51.7萬件,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7.56倍之多。
相較金管會截至7月18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15.5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61.3億元,再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由此可見,防疫險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產險業營運備受挑戰。
因應防疫險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總計核准動用金額達99.4億元。
產險公司除了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外,同時也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
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25日,承保件數達227.1萬件、保費收入9.6億元,理賠件數13.3萬件,理賠金也大增至57.6億元,今年累計金額為已收保費的六倍。
12家有推出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中,近期陸續公布6月防疫保單理 賠金額,就各公司公布防疫保單理賠金額來看,金額最高是新安東京 的43.28億元,理賠87,765件,其次是富邦產的32.84億元,理賠件數 也是81,879件,國泰產險理賠16.9億元,和泰產險的6.42億元,其他 產險6月份理賠金額都在億元以上。
12產險防疫保單上半年理賠金額仍是以新安東京產險理賠金額最高 ,新安東京產險在4月至6月的三個月共理賠了11.78萬件,理賠金額 高達58.11億元。富邦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情況,依資料顯示,截至6月 底為止,富邦產險前六月直接賠款達48.8億元。至於國泰產險防疫保 單至6月底止,該公司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元。和泰產險4月至6 月共理賠防疫保單共22,598件,理賠金額達9.76億元。
富邦產險說,該公司以累積確診率15.2%去評估,於6月底對於已 發生但尚未報案或未決之案件提存自留賠款準備109億元,累計上半 年直接理賠金額及提列自留賠款準備合計157.8億元,若不考慮再保 因素之直接賠款則超過200億元。截至6月底RBC逾200%,目前該公司 資本水準尚屬穩健,未來會持續動態評估增資需求。
國泰產險表示,防疫保單今年截至6月底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 元,另對於未報案件則依衛福部公告確診人數而預先估列賠款準備4 1.3億元。除了母公司增資款100億元已於6月24日注資完成,另向主 管機關申請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及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以減少防疫保單理賠損失影響並強化公司自有資本,截至 6月底,自結RBC逾460%。
12產險防疫保單上半年理賠金額仍是以新安東京產險理賠金額最高 ,新安東京產險在4月至6月的三個月共理賠了11.78萬件,理賠金額 高達58.11億元。富邦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情況,依資料顯示,截至6月 底為止,富邦產險前六月直接賠款達48.8億元。至於國泰產險防疫保 單至6月底止,該公司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元。和泰產險4月至6 月共理賠防疫保單共22,598件,理賠金額達9.76億元。
富邦產險說,該公司以累積確診率15.2%去評估,於6月底對於已 發生但尚未報案或未決之案件提存自留賠款準備109億元,累計上半 年直接理賠金額及提列自留賠款準備合計157.8億元,若不考慮再保 因素之直接賠款則超過200億元。截至6月底RBC逾200%,目前該公司 資本水準尚屬穩健,未來會持續動態評估增資需求。
國泰產險表示,防疫保單今年截至6月底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 元,另對於未報案件則依衛福部公告確診人數而預先估列賠款準備4 1.3億元。除了母公司增資款100億元已於6月24日注資完成,另向主 管機關申請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及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以減少防疫保單理賠損失影響並強化公司自有資本,截至 6月底,自結RBC逾460%。
和泰汽車昨(14)日代子公司和泰產險發布重大訊息,該公司董事會公布三大決議,一為由現任副總經理顏思齊代理總經理一職;二為擬處分不動產,目前重新評估資產,為了讓RBC(資本適足率)能符合法定標準;三為8月17日將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公司章程」修正案,業界推估受到防疫保單虧損,此舉是為了增資做準備。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11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理賠件數57.1萬件、理賠金額205.65億元;另以和泰產險揭露最新統計來看,目前承保75.4萬件有效防疫保單,理賠件數2.2萬件、理賠金額9.9億元。
目前12家產險公司已有八家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累計核准動用金額99.4億元,和泰產險即是其中一家。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11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理賠件數57.1萬件、理賠金額205.65億元;另以和泰產險揭露最新統計來看,目前承保75.4萬件有效防疫保單,理賠件數2.2萬件、理賠金額9.9億元。
目前12家產險公司已有八家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累計核准動用金額99.4億元,和泰產險即是其中一家。
因應未來防疫保單將產生的巨額理賠,和泰產險董事會14日決議出 售不動產、召開股東臨時會,並修改章程先提高公司資本額,為日後 辦理現金增資作準備。
根據和泰產險資料顯示,今年4月至6月,該公司共核保了近64萬件 防疫保單,儘管這三個月共理賠了22,598件、9.76億元,為了因應未 來可能產生的防疫保單的高額理賠,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要出售不動 產以及朝辦現金增資方向作準備。
和泰產險原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提出辭呈,因此,和泰產險董事會 也通過由,和泰產險副經理顏思齊擔任代理總經理,另在重大訊息中 也提到,和泰產險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再報請主管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要出售和泰產險不動產,未來不動產出售授權 和泰產險董事長全權執行交易相關事宜。和泰產險2021年財務報表顯 示,該公司名下的土地成本為24.4億元,房屋及建築帳上價值約0.6 7億元,在建工程及預付房地設備款有5.34億元,因此,不動產帳上 價值近30.5億元。
和泰產險除了總公司,在全省北中南及東部等各地共有35處據點, 有些據點房地產是自有,有些是承租;另外,和泰產險正在台北大直 蓋和泰產險大樓,該和泰產險大樓將於2023年完工。和泰產險表示, 要出售那些房地產,應是下次董事會討論的項目,14日時並未討論到 ,但確定的是,董事會並未考慮出售和泰產險新大樓,而且該大樓也 還未蓋好。
和泰產險董事會同時決議,將在8月1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修改章程 ,主要就是為提高資本額作為日後辦理現金增資案作準備。
根據和泰產險資料顯示,今年4月至6月,該公司共核保了近64萬件 防疫保單,儘管這三個月共理賠了22,598件、9.76億元,為了因應未 來可能產生的防疫保單的高額理賠,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要出售不動 產以及朝辦現金增資方向作準備。
和泰產險原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提出辭呈,因此,和泰產險董事會 也通過由,和泰產險副經理顏思齊擔任代理總經理,另在重大訊息中 也提到,和泰產險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再報請主管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要出售和泰產險不動產,未來不動產出售授權 和泰產險董事長全權執行交易相關事宜。和泰產險2021年財務報表顯 示,該公司名下的土地成本為24.4億元,房屋及建築帳上價值約0.6 7億元,在建工程及預付房地設備款有5.34億元,因此,不動產帳上 價值近30.5億元。
和泰產險除了總公司,在全省北中南及東部等各地共有35處據點, 有些據點房地產是自有,有些是承租;另外,和泰產險正在台北大直 蓋和泰產險大樓,該和泰產險大樓將於2023年完工。和泰產險表示, 要出售那些房地產,應是下次董事會討論的項目,14日時並未討論到 ,但確定的是,董事會並未考慮出售和泰產險新大樓,而且該大樓也 還未蓋好。
和泰產險董事會同時決議,將在8月1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修改章程 ,主要就是為提高資本額作為日後辦理現金增資案作準備。
疫情尚未見遏止之勢,防疫保單理賠潮持續擴散,據各產險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理賠金額合計105.93億元,其中新安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國泰產(16.9億元)理賠金額就占了前六大業者近九成。
本土COVID-19疫情在4、5月顯著升溫,理賠申請常有遞延效應,產險業者表示,民眾若確診或遭匡列隔離,多半會在治療或解除隔離後,才會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此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將會持續擴大,未來將隨著疫情趨緩而隨之減少。
根據此次銷售防疫險業者揭露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8萬7,765件占最多,其次為富邦產(8萬1,879件)、國泰產(6萬4,000件),至於和泰產、兆豐產、中信產理賠件數分別有1萬4,619件、1萬1,900件、8,621件。
另以理賠金額來看,6月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10億元的業者有三家,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及國泰產16.9億元,其餘和泰產6.42億元、兆豐產3.72億元、中信產2.77億元,六家產險業者合計理賠金額達105.93億元。
產險公司因應防疫險理賠對財務造成的衝擊,除了透過增資外,亦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
目前國泰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重大事故準備金,且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另國泰產、中信產已獲金管會核准各增資100、40億元,也有部分產險業者亦評估增資規劃中。
本土COVID-19疫情在4、5月顯著升溫,理賠申請常有遞延效應,產險業者表示,民眾若確診或遭匡列隔離,多半會在治療或解除隔離後,才會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此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將會持續擴大,未來將隨著疫情趨緩而隨之減少。
根據此次銷售防疫險業者揭露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8萬7,765件占最多,其次為富邦產(8萬1,879件)、國泰產(6萬4,000件),至於和泰產、兆豐產、中信產理賠件數分別有1萬4,619件、1萬1,900件、8,621件。
另以理賠金額來看,6月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10億元的業者有三家,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及國泰產16.9億元,其餘和泰產6.42億元、兆豐產3.72億元、中信產2.77億元,六家產險業者合計理賠金額達105.93億元。
產險公司因應防疫險理賠對財務造成的衝擊,除了透過增資外,亦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
目前國泰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重大事故準備金,且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另國泰產、中信產已獲金管會核准各增資100、40億元,也有部分產險業者亦評估增資規劃中。
金管會昨(12)日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11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44.9萬件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200億元,達205.6億元,短短一周理賠金額暴增56.2億元,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高理賠金額。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已有八家產險業者獲金管會核准動用99.4億元特別準備金。
目前防疫保單理賠率已達12.8%,逼近產險業預估的15%,損失率已達498%,成為史上損失率最高險種。
金管會指出,截至7月11日,國內共有四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八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張為壽險、五張為產險業銷售的疫苗險。目前市面上已買不到防疫險。
統計指出,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44.9萬件,保費收入達41.3億元,理賠件數達57.1萬件,理賠金額增至205.65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4.97倍。
相較截至7月4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短短一周增加了14.7萬件,理賠金額也暴增56.2億元,相當於一天理賠8億元。
在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11日,承保件數達222萬件、保費收入9.3億元,理賠件數達8萬件,理賠金額也成長至35億元,由此可見,今年疫苗險累計理賠金額也已達保費收入的3.75倍;若與7月4日統計相比,理賠件數及金額近一周分別增加2.8萬件、12.6億元。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動用金額共99.4億元。
另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分別增資100億元、40億元,部分產險業者也在規劃增資,但尚未向金管會申請。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已有八家產險業者獲金管會核准動用99.4億元特別準備金。
目前防疫保單理賠率已達12.8%,逼近產險業預估的15%,損失率已達498%,成為史上損失率最高險種。
金管會指出,截至7月11日,國內共有四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八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張為壽險、五張為產險業銷售的疫苗險。目前市面上已買不到防疫險。
統計指出,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44.9萬件,保費收入達41.3億元,理賠件數達57.1萬件,理賠金額增至205.65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4.97倍。
相較截至7月4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短短一周增加了14.7萬件,理賠金額也暴增56.2億元,相當於一天理賠8億元。
在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11日,承保件數達222萬件、保費收入9.3億元,理賠件數達8萬件,理賠金額也成長至35億元,由此可見,今年疫苗險累計理賠金額也已達保費收入的3.75倍;若與7月4日統計相比,理賠件數及金額近一周分別增加2.8萬件、12.6億元。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動用金額共99.4億元。
另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分別增資100億元、40億元,部分產險業者也在規劃增資,但尚未向金管會申請。
本土確診人數破400萬人,金管會12日公布,到7月11日止,防疫險 已理賠57.11萬件,理賠金額205.65億元,單周增加近56.27億元,創 近來單周最高理賠金額,且理賠件數占承保445萬張保單來看,理賠 率已達12.83%,已快超過產險業預估的15%,且損失率已高達497% ,應是台灣產險史上損率最高險種。
防疫險理賠近206億元,是今年已收保費41.37億元的近5倍,等於 產險公司已拿自己的錢出來賠。
先前業界預估防疫險理賠率15%∼20%,目前已近13%,但國內每 日確診人數仍在2萬∼3萬人次,保單理賠申請會遞延,加上一人可能 不止一張防疫保單,即防疫險理賠率恐逾20%,甚至更高,300億∼ 400億元的理賠金額恐仍是「低估」。
同時間,今年到7月11日止,理賠疫苗副作用或打了疫苗仍確診的 疫苗險,亦理賠逾8萬件,理賠金額35.06億元,也是疫苗險已收保費 9.35億元的3.75倍,即損率375%以上,也是賠錢保單,理賠件數占 今年已承保222萬件的3.63%。
疫苗險是產險及壽險都有推出,但壽險主要承保住院日額,產險則 有理賠確診一次性保險金,所以產險公司疫苗險亦算賠錢貨。
為降低防疫險衝擊,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至今已有國泰世紀 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及 富邦產等八家公司申請淨值下特別準備金沖回,金額共99.4億元,負 債項下則是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不足,可以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減,降 低虧損,而國泰產亦已增資100億元,中信產將增資40億元,其他產 險公司亦在著手準備增資。
今年到7月11日為止,產險業新承保444.97萬張防疫險,保費收入 41.37億元,產險公司即便連同2020及2021年的防疫險保費收入,三 年共114億元,都不夠今年已賠出的205.65億元,若加上去年已賠近 23億元,二年已賠228.64億元,已是防疫險三年保費收入的二倍,後 續可能還要賠出更多。
防疫險理賠近206億元,是今年已收保費41.37億元的近5倍,等於 產險公司已拿自己的錢出來賠。
先前業界預估防疫險理賠率15%∼20%,目前已近13%,但國內每 日確診人數仍在2萬∼3萬人次,保單理賠申請會遞延,加上一人可能 不止一張防疫保單,即防疫險理賠率恐逾20%,甚至更高,300億∼ 400億元的理賠金額恐仍是「低估」。
同時間,今年到7月11日止,理賠疫苗副作用或打了疫苗仍確診的 疫苗險,亦理賠逾8萬件,理賠金額35.06億元,也是疫苗險已收保費 9.35億元的3.75倍,即損率375%以上,也是賠錢保單,理賠件數占 今年已承保222萬件的3.63%。
疫苗險是產險及壽險都有推出,但壽險主要承保住院日額,產險則 有理賠確診一次性保險金,所以產險公司疫苗險亦算賠錢貨。
為降低防疫險衝擊,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至今已有國泰世紀 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及 富邦產等八家公司申請淨值下特別準備金沖回,金額共99.4億元,負 債項下則是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不足,可以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減,降 低虧損,而國泰產亦已增資100億元,中信產將增資40億元,其他產 險公司亦在著手準備增資。
今年到7月11日為止,產險業新承保444.97萬張防疫險,保費收入 41.37億元,產險公司即便連同2020及2021年的防疫險保費收入,三 年共114億元,都不夠今年已賠出的205.65億元,若加上去年已賠近 23億元,二年已賠228.64億元,已是防疫險三年保費收入的二倍,後 續可能還要賠出更多。
防疫險理賠進入高峰期。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5日公布最新 防疫險理賠金額,2022年以來至7月4日止,理賠件數破42萬件、金額 來到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6億元的3.6倍,已有四家產險業者申 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44.47億元、二家產險業申請增資。
張玉煇指出,保險局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4日,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 35.5萬件、保費收入達40.6億元;理賠件數則達42.3萬件,理賠金額 達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億元的3.6倍。由於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 銷售防疫保單,雖然短期內承保件數與保費收入不會再大幅增加,但 預期隨著確診人數高居不下,未來理賠金額仍將持續增加。
張玉煇指出,截至7月4日止,市面已無防疫險保單,還有七家銷售 疫苗險,包括五家產險、兩家壽險,合計有11張疫苗險。
為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對財務的衝擊,張玉煇表示,已有四家產險 公司向金管會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分別為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共核准動用金額44.47億元。
增資部分,張玉煇表示,除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核准增資申請案 ,也有部分產險公司正在進行增資評估作業,但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 請。
對於二次感染是否能理賠?張玉煇表示,多數防疫險保單條款會約 定「同一保單年度」對「同一法定傳染病」只會給付一次。即大部份 保單只會有一次給付,即使不限一次給付,但也不會無限制,還是要 看各個保單條款規定。
張玉煇指出,保險局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4日,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 35.5萬件、保費收入達40.6億元;理賠件數則達42.3萬件,理賠金額 達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億元的3.6倍。由於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 銷售防疫保單,雖然短期內承保件數與保費收入不會再大幅增加,但 預期隨著確診人數高居不下,未來理賠金額仍將持續增加。
張玉煇指出,截至7月4日止,市面已無防疫險保單,還有七家銷售 疫苗險,包括五家產險、兩家壽險,合計有11張疫苗險。
為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對財務的衝擊,張玉煇表示,已有四家產險 公司向金管會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分別為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共核准動用金額44.47億元。
增資部分,張玉煇表示,除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核准增資申請案 ,也有部分產險公司正在進行增資評估作業,但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 請。
對於二次感染是否能理賠?張玉煇表示,多數防疫險保單條款會約 定「同一保單年度」對「同一法定傳染病」只會給付一次。即大部份 保單只會有一次給付,即使不限一次給付,但也不會無限制,還是要 看各個保單條款規定。
防疫險風險胃納量承載過大,加上傷害險長期損率不佳,和泰產險6月初已通知非銀行保經代通路7月2日起停止受理個人傷害險新招攬件,如今也有另家保險公司喊卡。據通路消息指出,遠雄人壽昨(4)日發函通知保經代通路,本周五(8日)起停止銷售二張傷害險。
據通路消息指出,遠雄人壽昨日向保經代通路發出公告,配合公司商品策略調整,自今年7月8日(含)起,停止銷售「遠雄人壽意大力終身傷害保險」及「遠雄人壽意大力傷害保險附約」。
和泰產險則是在6月初已發函通知保經代通路,公告因近來防疫險造成公司風險胃納量承載過大,以及傷害險業務長期損率不佳,因此自今年7月2日起暫停受理非銀行通路保經代公司新招攬進件的傷害保險。
該公告亦指出,除「銀樂享專案」外,個人傷害險各專案新件7月2日起全面停止受理。
據通路消息指出,遠雄人壽昨日向保經代通路發出公告,配合公司商品策略調整,自今年7月8日(含)起,停止銷售「遠雄人壽意大力終身傷害保險」及「遠雄人壽意大力傷害保險附約」。
和泰產險則是在6月初已發函通知保經代通路,公告因近來防疫險造成公司風險胃納量承載過大,以及傷害險業務長期損率不佳,因此自今年7月2日起暫停受理非銀行通路保經代公司新招攬進件的傷害保險。
該公告亦指出,除「銀樂享專案」外,個人傷害險各專案新件7月2日起全面停止受理。
和泰汽車昨(4)日代子公司和泰產險發布重大訊息,總經理莊瑞德請辭,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機關核准。據了解,他因個人生涯規劃而請辭,業界揣測是為這波損失負責。
另據該公司最新數據揭露,防疫保單理賠件數達2.2萬件,理賠金額達9.9億元。
和泰汽車昨日代子公司和泰產險發布重大訊息,莊瑞德請辭和泰產險總經理,辭職於7月14日生效,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另據公告,莊瑞德同時請辭和泰產險的法人董事代表人職務,新任和展投資有限公司法人為現任和泰產險副總經理顏思齊。
莊瑞德過去任職於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台壽保產險及安定基金總經理,於精算、業務管理及策略發展等經驗豐富,也曾任將來銀行的籌備處營運長及保險事業中心資深副總,負責規劃保險相關商品及營運作業流程等,擅長保險科技應用。
去年2月經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聘用莊瑞德擔任總經理一職,至今僅一年多的時間,如今因「個人生涯規劃」而請辭。由於請辭時機點敏感,是否與今年國內疫情爆發,掀起一波防疫保單投保、續保、理賠之亂有關,引起產險業界議論紛紛、諸多揣測。
至於擔任保險業總經理者應先檢具董事會議事錄及有關資格證明文件報經主管機關審查合格後,才能擔任。因此和泰產險新任總經理,需報請金管會保險局核准,屆時會依保險業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進行審查,包括學歷、保險業相關工作經驗或其他經歷足資證明具備主管領導能力等資格。
國內疫情升溫,防疫險理賠壓力對12家產險公司財務影響加劇,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6月27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理賠金額破百億來到126億元;另以和泰產險揭露最新統計來看,目前承保75.4萬件有效防疫保單,理賠件數2.2萬件、理賠金額9.9億元。
另據該公司最新數據揭露,防疫保單理賠件數達2.2萬件,理賠金額達9.9億元。
和泰汽車昨日代子公司和泰產險發布重大訊息,莊瑞德請辭和泰產險總經理,辭職於7月14日生效,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另據公告,莊瑞德同時請辭和泰產險的法人董事代表人職務,新任和展投資有限公司法人為現任和泰產險副總經理顏思齊。
莊瑞德過去任職於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台壽保產險及安定基金總經理,於精算、業務管理及策略發展等經驗豐富,也曾任將來銀行的籌備處營運長及保險事業中心資深副總,負責規劃保險相關商品及營運作業流程等,擅長保險科技應用。
去年2月經和泰產險董事會決議聘用莊瑞德擔任總經理一職,至今僅一年多的時間,如今因「個人生涯規劃」而請辭。由於請辭時機點敏感,是否與今年國內疫情爆發,掀起一波防疫保單投保、續保、理賠之亂有關,引起產險業界議論紛紛、諸多揣測。
至於擔任保險業總經理者應先檢具董事會議事錄及有關資格證明文件報經主管機關審查合格後,才能擔任。因此和泰產險新任總經理,需報請金管會保險局核准,屆時會依保險業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進行審查,包括學歷、保險業相關工作經驗或其他經歷足資證明具備主管領導能力等資格。
國內疫情升溫,防疫險理賠壓力對12家產險公司財務影響加劇,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6月27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理賠金額破百億來到126億元;另以和泰產險揭露最新統計來看,目前承保75.4萬件有效防疫保單,理賠件數2.2萬件、理賠金額9.9億元。
產險防疫保單6月30日如期核保完成,近545萬張防疫保單恐賠光產 險業前兩年獲利,加上今年資本市場投資不如預期,產險業者可能啟 動史上最大現金增資潮,且已有兩家產險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 金。
和泰產險公告,該公司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請辭獲准其職務將由民 國111年7月14日生效,至於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 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對外表示,莊瑞德是因個人因素請辭,由於和泰產險上半 年防疫保單才理賠2.2萬件,理賠金額已近10億元;至於和泰產險是 否要辦理現金增資案,該公司仍在評估。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險總承保件數為543萬件。2020年全體產險 獲利為148億元,2021年稅後盈餘近200億元,防疫保單簽單保費市占 率不到5%,但預估可理賠金額便將逾400億元。
金管會公布資料顯示,有四家產險因防疫保單讓其資本適足率不到 200%,國泰產險率先啟動增資案挹注100億元,資本額從30.57億元 增為50.57億元,該產險也向保險局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
另外,中信產險也決定辦理40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在增資過後,資 本額將從20億元增加到60億元。
至於另外兩家即將辦理現金增資案,據了解,應是新安東京產險及 和泰產險。
和泰產險公告,該公司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請辭獲准其職務將由民 國111年7月14日生效,至於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 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對外表示,莊瑞德是因個人因素請辭,由於和泰產險上半 年防疫保單才理賠2.2萬件,理賠金額已近10億元;至於和泰產險是 否要辦理現金增資案,該公司仍在評估。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險總承保件數為543萬件。2020年全體產險 獲利為148億元,2021年稅後盈餘近200億元,防疫保單簽單保費市占 率不到5%,但預估可理賠金額便將逾400億元。
金管會公布資料顯示,有四家產險因防疫保單讓其資本適足率不到 200%,國泰產險率先啟動增資案挹注100億元,資本額從30.57億元 增為50.57億元,該產險也向保險局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
另外,中信產險也決定辦理40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在增資過後,資 本額將從20億元增加到60億元。
至於另外兩家即將辦理現金增資案,據了解,應是新安東京產險及 和泰產險。
本土疫情尚未見遏止之勢,12家產險公司均向金管會承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據各產險最新統計,防疫保單在途件仍有36.8萬件,其中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剩下七家產險中,以中信產險在途件12.4萬件、富邦產險在途件10.4萬件占最多。
國內疫情目前呈現緩降坡趨勢,不過防疫保單先前搶保潮,造成產險業核保塞車情況,金管會已協調各產險公司,於6月底前會將所有核保中的案件全數處理完畢,對於尚未核保的民眾,可透過產險公司官網查詢目前核保進度。
根據12家銷售防疫保單業者揭露最新統計,目前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另有七家產險公司累計尚有36.8萬在途件,力拚6月30日前全數消化完畢。
統計指出,截至6月23日,在途件超過十萬件的產險公司共二家,其中中信產險有12.4萬件待核保占最多,其次則是富邦產險10.4萬件,單是前二家業者即占整體在途件逾六成。
其餘在途件尚有萬件以上的業者共四家,依序為和泰產險(5.4萬件)、兆豐產險(4.1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9萬件)、旺旺友聯產險(1.3萬件),至於明台產險的在途件僅剩1,980件。
由於各產險公司均允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金管會也督促還有在途件的業者盡快辦理核保作業。產險業者指出,以目前核保速度來看,應可趕在期限內消化完畢,如透過紙本進件方式,須由人工作業,因此已加派人力處理,希望能如期完成。
另從12家業者揭露統計來看,若扣除尚未核保的在途件,目前有效防疫保單合計達517.5萬件,其中承保前五大業者依序為富邦產險161.2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8萬494件、國泰世紀產險83.6萬件、和泰產險70.9萬件、兆豐產險41萬2,715件。
中信產險防疫險有效契約有29萬5,930件、泰安產險13萬82件、明台產險10萬4,703件、新光產險10萬件、南山產險4萬6,341件、旺旺友聯產險2萬7,542件、華南產險2萬197件,由此可見,有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承保件數皆突破萬件。
國內疫情目前呈現緩降坡趨勢,不過防疫保單先前搶保潮,造成產險業核保塞車情況,金管會已協調各產險公司,於6月底前會將所有核保中的案件全數處理完畢,對於尚未核保的民眾,可透過產險公司官網查詢目前核保進度。
根據12家銷售防疫保單業者揭露最新統計,目前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另有七家產險公司累計尚有36.8萬在途件,力拚6月30日前全數消化完畢。
統計指出,截至6月23日,在途件超過十萬件的產險公司共二家,其中中信產險有12.4萬件待核保占最多,其次則是富邦產險10.4萬件,單是前二家業者即占整體在途件逾六成。
其餘在途件尚有萬件以上的業者共四家,依序為和泰產險(5.4萬件)、兆豐產險(4.1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9萬件)、旺旺友聯產險(1.3萬件),至於明台產險的在途件僅剩1,980件。
由於各產險公司均允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金管會也督促還有在途件的業者盡快辦理核保作業。產險業者指出,以目前核保速度來看,應可趕在期限內消化完畢,如透過紙本進件方式,須由人工作業,因此已加派人力處理,希望能如期完成。
另從12家業者揭露統計來看,若扣除尚未核保的在途件,目前有效防疫保單合計達517.5萬件,其中承保前五大業者依序為富邦產險161.2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8萬494件、國泰世紀產險83.6萬件、和泰產險70.9萬件、兆豐產險41萬2,715件。
中信產險防疫險有效契約有29萬5,930件、泰安產險13萬82件、明台產險10萬4,703件、新光產險10萬件、南山產險4萬6,341件、旺旺友聯產險2萬7,542件、華南產險2萬197件,由此可見,有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承保件數皆突破萬件。
防疫險112億元理賠額,宣告進入理賠高峰期,據透露,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帳上現金流動性將拉警報,包括國泰產等五家產險業者已進入增資密集期、並盼趕在6月底前做準備金沖抵,雙管齊下拉高RBC(風險適足率)。
依規定,保險業者得在8月底前出具半年報,因防疫險巨災恐衝擊產險業者淨值和RBC兩項經營指標,一旦半年報的RBC低於200%法定標準,恐影響業者業務拓展。
一家產險業高層說,防疫險已進入理賠高峰期,帳上現金水位較低的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流動性恐拉警報,因此得趕在7月底增資到位。
另外RBC較低的大型產險業者,如國泰產則已宣布增資100億元。
該高層說,帳上流動性不足者,不可能賣股賣債,勢必走增資一途,有兩大主因,一、7~8月上市櫃公司發股息潮,業者不可能這時候賣股,二、債券殖利率攀升,這時候處分時機點也差,「總不能本業虧錢、投資部位又賠」。
據了解,前六大銷售防險業者中,除國泰產外,包括富邦產、和泰產、新安東京、中信產等都已有增資規劃,惟兆豐產仍向保險局表達未有增資需求。
確診人數多寡,牽動各業者增資金額高低,據了解,市場上有三種估算增資額方式,一是,理賠率小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如目前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38.7萬人,若達400萬人、確診率達17%,有部分業者依此先行估算增資額。
二是,理賠率大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因一人投保多張保單所致,依此估算,就會放大增資額。
三是,依實際理賠額,採分階段增資。業者說,因理賠額會比確診再遞延一個月,全國確診率是5月初飆漲、6~7月進入高原期,換言之,6~7月理賠率是高峰期、隨後會略微下滑,因此依實際理賠數估算,就得須分階段增資。
至於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抵部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21)日表示,目前尚未有業者來申請,如有業者申請會盡快核准,據了解,保局將採取準備金可就損失部分全額沖抵。
保險局官員說,這兩項準備金沖抵,並不影響產險業當期損益和淨值,主要效果是降低對保留盈餘衝擊、也會提高RBC。該官員說,準備金可填補保留盈餘,避免業者帳上出現累積虧損,進而影響股利發放,也有業者評估採上下半年分階段沖抵。
依規定,保險業者得在8月底前出具半年報,因防疫險巨災恐衝擊產險業者淨值和RBC兩項經營指標,一旦半年報的RBC低於200%法定標準,恐影響業者業務拓展。
一家產險業高層說,防疫險已進入理賠高峰期,帳上現金水位較低的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流動性恐拉警報,因此得趕在7月底增資到位。
另外RBC較低的大型產險業者,如國泰產則已宣布增資100億元。
該高層說,帳上流動性不足者,不可能賣股賣債,勢必走增資一途,有兩大主因,一、7~8月上市櫃公司發股息潮,業者不可能這時候賣股,二、債券殖利率攀升,這時候處分時機點也差,「總不能本業虧錢、投資部位又賠」。
據了解,前六大銷售防險業者中,除國泰產外,包括富邦產、和泰產、新安東京、中信產等都已有增資規劃,惟兆豐產仍向保險局表達未有增資需求。
確診人數多寡,牽動各業者增資金額高低,據了解,市場上有三種估算增資額方式,一是,理賠率小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如目前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38.7萬人,若達400萬人、確診率達17%,有部分業者依此先行估算增資額。
二是,理賠率大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因一人投保多張保單所致,依此估算,就會放大增資額。
三是,依實際理賠額,採分階段增資。業者說,因理賠額會比確診再遞延一個月,全國確診率是5月初飆漲、6~7月進入高原期,換言之,6~7月理賠率是高峰期、隨後會略微下滑,因此依實際理賠數估算,就得須分階段增資。
至於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抵部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21)日表示,目前尚未有業者來申請,如有業者申請會盡快核准,據了解,保局將採取準備金可就損失部分全額沖抵。
保險局官員說,這兩項準備金沖抵,並不影響產險業當期損益和淨值,主要效果是降低對保留盈餘衝擊、也會提高RBC。該官員說,準備金可填補保留盈餘,避免業者帳上出現累積虧損,進而影響股利發放,也有業者評估採上下半年分階段沖抵。
防疫保單理賠已破百億元。據保險局21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 6月20日,防疫保單已有31.49萬件申請理賠,累計理賠金額逾112億 元,是今年防疫險已收保費35.61億元的3倍以上。以目前申請理賠速 度推估,6月底理賠金額就會破150億元。
針對防疫險「慘賠」,保險局已祭出三大措施,一是要求12家承保 防疫險的產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10家已將增資或改善計畫報董事會 ,富邦產及兆豐產是6月底前會向董事會報告相關計畫;二是嚴格監 控各公司現金流量,確保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三是已同意產險公會 報交的淨值下重大事故準備金沖回方案,各產險公司已可開始申請備 查,至於負債項下的危險變動準備金是否准許沖抵,保險局仍在評估 中。
12家承保防疫險的產險公司淨值項下共有近468億元的重大事故與 危險變動準備金,預計半年報就可用來沖抵,損益表不受影響,但資 本適足率(RBC)可望拉高,降低增資壓力,若負債項下危險變動準 備金可動用,則可減少損失金額,12家非強制車險的特別準備金共有 約188億元。
產險公司正積極在6月底前核保完手中所有防疫保單,到6月20日為 止,今年已新承保376.82萬件,已收保費35.61億元,近一周是新承 保24.22萬件,保費增2.43億元,而據承保前六大產險公司揭露核保 中的「在途件」,富邦產還有24萬件、中信產18.9萬件、和泰產8.9 萬件、兆豐產6.19萬件、新安東京產8.9萬件,國泰產20日已全數核 保,估計6月底今年承保件數將破440萬件,保費收入約43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近來每周都有7萬∼8萬件保單申請理賠 ,理賠金額連二周逾28億元,累計今年已賠出112億元,是今年已收 保費近3.15倍,即產險公司已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賠。
目前申請理賠件數僅占承保件數的8.36%,以各公司預估的15%∼ 30%來看,理賠金額恐上看200億∼400億元。
針對防疫險「慘賠」,保險局已祭出三大措施,一是要求12家承保 防疫險的產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10家已將增資或改善計畫報董事會 ,富邦產及兆豐產是6月底前會向董事會報告相關計畫;二是嚴格監 控各公司現金流量,確保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三是已同意產險公會 報交的淨值下重大事故準備金沖回方案,各產險公司已可開始申請備 查,至於負債項下的危險變動準備金是否准許沖抵,保險局仍在評估 中。
12家承保防疫險的產險公司淨值項下共有近468億元的重大事故與 危險變動準備金,預計半年報就可用來沖抵,損益表不受影響,但資 本適足率(RBC)可望拉高,降低增資壓力,若負債項下危險變動準 備金可動用,則可減少損失金額,12家非強制車險的特別準備金共有 約188億元。
產險公司正積極在6月底前核保完手中所有防疫保單,到6月20日為 止,今年已新承保376.82萬件,已收保費35.61億元,近一周是新承 保24.22萬件,保費增2.43億元,而據承保前六大產險公司揭露核保 中的「在途件」,富邦產還有24萬件、中信產18.9萬件、和泰產8.9 萬件、兆豐產6.19萬件、新安東京產8.9萬件,國泰產20日已全數核 保,估計6月底今年承保件數將破440萬件,保費收入約43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近來每周都有7萬∼8萬件保單申請理賠 ,理賠金額連二周逾28億元,累計今年已賠出112億元,是今年已收 保費近3.15倍,即產險公司已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賠。
目前申請理賠件數僅占承保件數的8.36%,以各公司預估的15%∼ 30%來看,理賠金額恐上看200億∼400億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