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司新聞
**和泰產險獲保險信望愛獎三殊榮 展現企業社會責任與專業經營**
和泰產物保險秉持「以客為本、專業經營」理念,近年來持續為大眾提供全方位的保險服務,其卓越表現近日獲得保險信望愛獎評審團隊肯定。和泰產險榮獲公司類「最佳社會責任」、「最佳通訊處」兩項優選,以及個人類「最佳專業顧問」優選,展現其企業經營成果。
**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獲最佳社會責任獎肯定**
和泰產險響應主管機關普惠金融政策,持續為低收入戶民眾投保微型保險,並成立「和泰產險志工團」參與公益活動。今年「在地深耕,攜手傳愛」計畫以「長者關懷行動」為主軸,透過陪伴互動向長輩宣導交通安全知識及建立環保再生意識,連續兩年蟬聯最佳社會責任獎優選。
**營運績效亮眼 台北分公司獲最佳通訊處獎**
在營運方面,和泰產險台北分公司表現出色,榮獲最佳通訊處優選。除了業績新高,該分公司更建立精實強悍的服務團隊,落實公平待客原則,主動提供高齡及身心障礙保戶「到府續保」服務,深獲保戶滿意。
**專業顧問魯振國獲最佳專業顧問獎**
個人類獎項方面,中區營業處處長魯振國憑藉多年專業保險實務經驗,榮獲本次信望愛獎「個人類最佳專業顧問」優選。魯振國洞悉產業市場需求,建立獨特的育才機制,讓同仁發揮所長並互助合作,打造專業團隊。此外,他擅長數據分析,規劃性地分工落地,開拓更多業務機會。
和泰產險表示,此次榮獲保險信望愛獎三項殊榮是對其卓越表現肯定,也激勵和泰產險持續秉持初心,勇攀高峰。和泰產險將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創新業務模式,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客戶與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和泰產險每年響應主管機關的普惠金融政策,為低收入戶貢獻一份心力投保微型保險,並自2019年成立的「和泰產險志工團」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鼓勵員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用行動讓「善意」化為堅實的肩膀給予公益團體支持。和泰產險今年的「在地深耕,攜手傳愛」計畫,以「長者關懷行動」為重點核心,透過陪伴互動向長輩宣達交通安全知識、建立環保再生意識等,用關懷為獨居的長輩們臉上增添微笑,重拾溫暖,連續兩年蟬聯最佳社會責任獎優選。
除了公益的表現外,和泰產險在營運方面也表現出色。此次獲選最佳通訊處優選的台北分公司,在2023年創下業績新高,成為和泰產險眾多據點的「業績王」。除了業績的提升外,台北分公司以高效的營運管理模式,打造精實強悍的服務團隊,落實公平待客原則,為高齡及身心障礙保戶主動提供「到府續保」服務,深獲保戶滿意,讓金融友善不只侷限於營業場所,而是深入保戶心中。
在個人類獎項方面,中區營業處處長魯振國更以多年保險實務經驗,榮獲此次信望愛獎個人類最佳專業顧問的優選。魯振國憑藉對產業市場的洞悉以及「適才適所」的教育理念,開創獨特的育才機制,讓員工發揮所長並互助合作,組織專業團隊的同時也凝聚向心力。在營運層面,擅長運用數據分析的專業,將現有資源交叉剖析後,挖掘市場所需,再擬訂行動方案,計畫性地分工落地,開拓更多業務機會。
此次榮獲保險信望愛獎的三大殊榮,不僅是對和泰產險卓越表現的高度肯定,也激勵在未來繼續秉持初心,勇攀高峰。和泰產險將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創新業務模式,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客戶與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和泰產險每年響應主管機關之普惠金融政策,為低收入戶民眾投保 微型保險,獻出一份心力。並自2019年成立的「和泰產險志工團」也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鼓勵同仁用行動讓「善意」化為堅實的肩膀給予 公益團體支持。和泰產險今年的「在地深耕,攜手傳愛」計畫以「長 者關懷行動」為重點核心,透過陪伴互動向長輩宣達交通安全知識、 建立環保再生意識等,用關懷為獨居的長輩們臉上增添微笑,重拾溫 暖,連續兩年蟬聯最佳社會責任獎優選。
除了公益的表現外,和泰產險在營運方面也表現出色,本次獲選最 佳通訊處優選的台北分公司,在2023年創下業績新高,成為和泰產險 眾多據點的業績王。
除了業績的提升外,台北分公司以高效的營運管理模式,打造精實 強悍的服務團隊,落實公平待客原則,為高齡及身心障礙保戶主動提 供「到府續保」服務,深獲保戶滿意,讓金融友善不只侷限於營業場 所,而是深入保戶心中。
在個人類獎項方面,中區營業處處長魯振國,更以多年專業保險實 務經驗,榮獲此次信望愛獎個人類最佳專業顧問的優選。魯振國憑藉 對產業市場的洞悉以及「適才適所」的教育理念,開創獨特的育才機 制,讓同仁發揮所長並互助合作,組織專業團隊的同時也凝聚同仁的 向心力。在營運層面,魯振國擅長運用數據分析的專業,將現有資源 交叉剖析後,挖掘市場所需,再擬訂行動方案,計劃性地分工落地, 開拓更多業務機會。
此次榮獲保險信望愛獎的三大殊榮,不僅是對和泰產險卓越表現的 高度肯定,也激勵我們在未來繼續秉持初心,勇攀高峰。和泰產險將 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創新業務模式,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客 戶與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h3>大地震後投保意識抬頭 和泰產險上半年保費破24億</h3>
今年4月3日的強烈地震讓不少民眾驚嚇,也讓投保地震險的意識抬頭。產險業者統計,今年上半年「政策地震險」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5.1%,達到24.46億元,創下近年同期新高。
產險業者指出,政策地震險的年增率通常落在1.4%~1.5%左右。但今年上半年保費成長率來到5.1%,可見大地震後民眾對於地震險的重視。截至7月16日,0403地震險的理賠已進入尾聲,只待17戶釐清,已賠付260戶,曝險保額約為4.71億元。
除了政策地震險,其他產險項目也繳出亮眼成績單。其中,工程險成長率最高,達到70%以上;個人綜合險、一般責任險、船體險等也都有15%以上的漲幅。
整體而言,上半年總簽單保費衝破1,381億元,年增逾11%,保費和成長率均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和泰產險上半年保費也成長10.4%。
依產險業資料顯示,政策地震險每年年增率都約1.4%∼1.5%左右 ,如2023年全年政策地震險簽單保費46.57億元,較2022年45.89億元 年增率1.5%;去年上半年22.91億元,也較前年同期成長1.4%左右 ;今年上半年政策地震險保費成長率已來到5.1%。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上半年住宅地震險有效保單件數近359萬 件,全國平均投保率為38.49%,較去年底350.4萬件、37.85%,多 出8.6萬件,投保率增0.64百分點,雖然增加率並不算多,但已是近 年來相對增加較多。
0403地震之後,住宅地震險理賠已進入最後階段,住宅地震保險基 金資料顯示,截至7月16日只剩17戶待釐清外,已賠付260戶,0403住 宅地震險的曝險保額約4.71億元。
除政策地震險上半年保費年增5.1%外,其他類產險項目保費成長 率更高,其中工程險101億元,較去年同期59億元,成長率逾70%居 各類型保單成長率之冠。個人綜合險、一般責任險、船體險等漲幅都 逾15%,任意車險568億元也成長9%,各類產險齊成長,讓上半年總 簽單保費衝到1,381億元,年增逾11%,保費和成長率均來到同期歷 史新高水準,也讓九大產險公司簽單保費出現二位數高成長率,包括 富邦產11.5%、國泰產18%、新安東京14.5%、旺旺保13.2%、兆豐 保12.7%、南山產22.7%、美商安達12.4%、中信產23.6%、和泰產 險10.4%。
**產險業開出優渥條件搶才**
facing="right">圖:和泰產物保險提供
少子化衝擊各產業,產險業也不例外。第一保險推動「實習生制度」,給予實習生業界最高的3萬元月薪。此外,也調升員工年薪,50%員工年薪達17個月。和泰產物保險則回饋員工辛勞,去年內勤職員薪資總額平均調漲9.4%,今年健診補助預算調升67%。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除了每年調薪外,也定期調查業界薪酬水準,維持公司在人才競爭中的優勢。此外,每年選派員工前往各關係企業受訓,提供車險理賠、風險管理等多元領域的交流機會。明台產險今年擴大招募,調升員工伙食津貼、新人起薪,並提供儲備人才幹訓班、國際人才培訓班等機會。
產險業者祭出多項福利措施,盼吸引年輕人加入,為產業注入新血。
第一保因應少子化,從去年開始在徵才上推動「實習生制度」,給予應是業界最高的3萬元月薪,讓學生實際參與公司運作,若是表現優異,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公司,去年共11位實習生,最後有九位留任,為公司注入新血。另外,第一保去年已調升員工年薪,約有50%的員工年薪可達17個月,較過去平均多了三個月。
和泰產險提到,員工為公司重要發展資產,和泰產目前員工千人左右,其中,理賠部門就有將近200人,今年公司也將持續招募新人,為了回饋員工,去年內勤職員薪資總額平均已調升9.4%,除此之外,今年員工健診補助預算將調升67%,總預算約700多萬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表示,除了每年調薪外,更是定期調查業界的薪酬水準並隨時調整,維持公司在搶人才這件事上不會輸在起跑點。同時,每年選派員工前往各關係企業受訓,去年與東京海上控股集團內部交流就高達51場,交流內容包含車險理賠、電子商務、風險管理、未來趨勢等等包羅萬象,並推出任職滿一年就有額外兩天的有薪「幸福假」,讓員工有更多時間休息、充電。
明台產險今年擴大招募各類人才,自去年起調升員工伙食津貼、新人起薪、並隨獲利創新高提供業界最高的年終獎金,同時舉辦儲備人才幹訓班、國際人才培訓班,提供業界最多的語言學習與海外見習機會,目前也積極藉由校園合作廣徵人才中。
和泰產險獲表揚「最佳進步獎」 持續推動金融友善服務
為將「關懷」理念深植保險服務,和泰產險於 2023 年舉辦首屆「公平待客盃」競賽,邀請全體同仁發想友善服務,攜手打造金融友善環境,更在公平待客原則評核中獲選為前 50% 企業,榮獲「最佳進步獎」,備受主管機關肯定。
和泰產險透過各種課程加強同仁對公平待客原則的理解,關注身心障礙者和高齡銀髮族客戶需求,包括與惠光導盲犬、盲人重建院合作的「視障者體驗課程」,傳授同仁如何正確協助視障人士。
此外,與老五老基金會合作的高齡模擬體驗課程,讓同仁親身感受年紀增長帶來的改變,並基於衛福部的「失智友善社區」課程,開設失智友善線上講座,提升同仁對失智者的應對能力。
和泰產險也與相關機構共同開發針對不同人士需求的保險服務,如與愛盲基金會合作的「易讀版手冊」、與手語翻譯協會合作的「手語翻譯服務」、與台灣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合作的「多國語言翻譯服務」,以及影音理賠申請說明,從聽、說、讀、寫等面向滿足保戶需求。
2023 年,和泰產險與相關機構合作,全台共有 32 個據點成為「導盲犬友善店家」,6 個縣市的衛生局認證為「失智友善組織」,提供失智民眾協助通報的幫助。
展望 2024 年,和泰產險將持續以「關懷」為民眾服務,推動金融友善理念,公平待客,從「心」出發。
和泰產險為讓同仁們更理解公平待客原則的宗旨,以關懷身心障礙者及高齡銀髮族客戶為主開辦不同的課程,如與惠光導盲犬、盲人重建院合作開辦的「視障者體驗課程」,邀請機構的講師來與同仁分享導盲犬的知識,及如何以「人導法」四字訣「問、拍、引、報」正確協助視障人士,透過體驗課程,讓同仁可以在體驗過程中理解視障人士的世界與不便,盼同仁在服務時,可以多一點換位思考的情懷。
另外,與老五老基金會,開辦高齡模擬體驗課程,以親身經歷的方式,讓同仁體驗「老」對身體所帶來的變化,也輔佐同仁洞察長者們的不便,在服務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的提供協助,更援引衛福部的「失智友善社區」課程資料,於公司內部開設失智友善線上講座,讓同仁都可以更理解遇到失智者時的應對方式。
除了加強同仁知識層面的認知以外,和泰產險也將現行的保險服務針對不同人士的需求,與相關機構共同開發全新的功能,如:與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合作制定銀樂享個人傷害保險的「易讀版手冊」、與台灣手語翻譯協會聯手提供的「預約制手語翻譯服務」、與社團法人台灣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合作的「多國語言翻譯服務」,及汽、機車任意險、傷害暨健康險、旅遊綜合保險理賠申請的影音說明;從「聽」、「說」、「讀」、「寫」4個面向去貼近保戶的需求,打造零障礙的友善服務環境。
2023年和泰產險在與相關機構的合作下,全台共32個據點成為「導盲犬友善店家」,提供給視障人士與導盲犬友善的服務環境,更榮獲6個縣市的衛生局認證成為「失智友善組織」,提供失智民眾協助通報的幫助。展望2024和泰產險將繼續以「關懷」為民眾服務,持續推動金融友善的理念,公平待客,從「心」出發。
和泰產物連續兩年獲選金管會公平待客前 25%
金管會公布 2024 年公平待客評核結果,和泰產物保險連續兩年名列前 25%,展現對客戶權益的重視和用心。
金管會評核共涵蓋 36 家銀行、9 家大型綜合券商、21 家小型專營券商、13 家期貨商、21 家壽險及 19 家產險公司。和泰產物在評核中表現優異,獲得金管會肯定。
公平待客評核注重金融業者對客戶的態度和服務品質,包括資訊揭露、申訴處理、資安防護等方面。金管會表示,和泰產物在這些方面都有顯著進步,反映公司對客戶滿意度的重視。
和泰產物積極落實公平待客原則,包括優化申訴處理機制、加強資安預算,以及提供電子保單 QR-Code 語音朗讀服務,提升客戶體驗。此外,公司也針對年輕客群的信用貸款,設定不超過月收入一定倍數的控管措施,保障客戶的財務健康。
金管會評核結果顯示,金融業對公平待客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和泰產物連續兩年獲得前 25% 的肯定,證明公司致力於提供客戶優質的服務,保障客戶權益。
金管會法律事務處處長徐萃文表示,此評核從2019年開始舉辦,今 年為第六次,對36家銀行、9家大型綜合券商、21家小型專營券商、 13家期貨商、21家壽險及19家產險進行書面評核,揭露前25%、前2 6%至50%業者,同時維持表揚前25%業者及最佳進步獎。
今年獲表揚的前25%強共9家銀行、3家大型券商、6家小型券商、 4家期貨、6家壽險及5家產險。
今年最佳進步獎為永豐銀行、群益證券、凱基期貨、台灣人壽及和 泰產物等五家,主要是比上次受評有顯著進步。具體進步事蹟,包括 優化申訴處理機制、增加資安預算強化資訊安全核心系統營運能力、 設計慢性病風險預測模型供客戶自我評估未來健康風險等。
徐萃文說明,這次評核發現,各項原則評核分數多呈上升趨勢,金 融業表現進步,且董事會日益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及公平待客推動成 效,除改善上次評核缺失外,也積極研提優化措施,包括邀請身障團 體體驗無障礙測試版APP,優化APP設計,提供電子保單QR-Code語音 朗讀服務,建立年輕客群的信用貸款不得逾月收入一定倍數、當沖交 易虧損達單日交易額度一定比例者,增訂加強提醒與關懷等控管措施 。
公平待客原則中,較有改善空間的是注意與忠實義務原則,如證券 商非依客戶指示下單、未查證客戶於同一IP位置下單的原因與合理性 等缺失。金管會建議業者法遵及內稽單位加強檢測業務單位法令遵循 及內部控制制度之落實情形,亦強調將加強日常監理。
防疫保單重創產險業 減資後每股淨值回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疫保單理賠讓產險業元氣大傷。為了改善財務結構,和泰產險、富邦產險等業者紛紛進行減資,降低股本。隨著股本下降,每股淨值也跟著大幅增加。
減資後,富邦產險每股淨值從13.82元提升至67.6元。和泰產險指出,減資完成後,實收資本額將剩20億元,每股淨值預計大幅提升。
其他產險業者中,國泰產險和中信產險股本已回至疫情前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未來仍計畫減資,將股本進一步降低。兆豐保險目前正在進行減資53.33億元、增資45億元的程序,預計增資後股本為45億元。
儘管防疫保單理賠已到尾聲,但兆豐保險因轉再保比率較高,與德國漢諾威再保公司出現理賠歧見,目前正展開訴訟。兆豐保險表示,後續將依訴訟發展評估對報表的影響。
富邦產險減資前實收資本額146.78億元,減資後股本降至30億元。 富邦產險20日公告指出,減資案對財報的影響,依113第一季簽證財 務報表資料設算,每股淨值將由13.82元提升為67.6元。
和泰產險表示,6月10日是減資260億元的減資基準日,減資完成後 即可銷除已發行的26億股,減資比率為92.86%(四拾五入取小數點 後二位),減資後實收資本額剩20億元,同樣有助每股淨值大提升。
至於國泰產險及中信產險在母公司快速且大力挹注資金下,在六大 產險中最早回到正軌的兩家,股本早在去年時即已回至疫情前水準, 兩家公司股本皆是20億元。
截至目前依然維持相對高股本的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兆豐保險, 新安股本為120億元、兆豐保險增資完成後股本是45億元。
據了解,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未來仍會辦減資案,將股本再降低,辦 理減資時機會配合日方大股東及日本相關法令的規定,短期間內,新 安東京海上產險將是股本最大的產險公司。
兆豐保險則正在辦理減資及增資中,董事會4月24日通過辦減資53 .33億元,減資99.99%,減資後股本為10元。當日董事會也通過私募 增資45億元,增資原因仍是彌補防疫保單理賠所造成的虧損。
儘管各產險防疫保單理賠已到尾聲,但兆豐保險因轉再保比率較高 ,德國漢諾威再保公司對於理賠防疫保單和兆豐保險出現歧見,雙方 正展開訴訟中,兆豐保險在去年第四季已先提列減損24.05億元。兆 豐保險表示,未來也會適時依訴訟發展,再行評估對相關報表作允當 表達。
產險業洗牌後,各家公司整軍備戰,積極徵才
產險業經歷防疫保單風波後,各家業者營運已逐漸恢復穩定,近兩年來產險人員流動頻繁,業者持續招募人才並提前進入校園,祭出夢幻福利吸納人才。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截至目前與去年底相比,19家產險業者中,有13家公司員工數增加、1家持平,5家公司減少。 國泰產險和富邦產險一向每年固定到校園徵才,明台產險今年也加入徵才行列,提供十大福利和夢幻福利。 明台產險表示,公司提供給員工的福利包括:三節獎金、員工旅遊補助、分紅獎金、年終獎金、彈性上班、高薪、固定調薪、團保、生日假等,以及飲料吧、零食區等夢幻福利,還有視障按摩、按摩休憩區、高爾夫球推桿區等創意福利。 國泰產險指出,公司去年調升內勤職員薪資總額9.4%,今年正職員工年薪有望突破16個月,隨著營運發展,公司持續優化員工福利,比如運動社團經費,並給予優於法規的健檢補助,2023年健檢補助預算調升67%。國泰產險也提供保險專業考試獎勵金、在職進修補助,並規劃職能訓練,員工去年人均訓練費用提高11%。 富邦產險表示,長期與國內風險管理和保險相關科系合作建教實習,透過產學授課,讓學生了解保險公司實務運作,並提供實習職缺,實習生平均留任率約為5成,打造健康的友善職場。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目前和2022年底人員數比較,1 9家產險業中,有13家增加,1家持平,另有5家減少。除富邦產險及 國泰產險隨著金控每年會固定到校園徵才外,明台產險今年也擴大校 園徵才,提供十大福利與夢幻福利。
明台產險表示,明台提供優於同業的三節獎金、員工旅遊/團康補 助、分紅獎金、年終獎金、彈性時間上班、優渥的薪資、固定調薪、 額外團保、生日禮金
/生日假、健康檢查等這些都是標配;另將免費 供員工使用的飲料吧、零食區等夢幻福利,及視障按摩、按摩休憩區 、高爾夫球推桿區等創意福利。
和泰產險指出,基於經營成果與員工共享,去年起內勤職員薪資總 額調升9.4%,今年正職員工年薪也有望突破2022年的16個月,另隨 著營運發展將持續優化員工福利,如運動社團經費等,並給予優於法 規的健檢補助,2023年度健檢補助預算更是調升了67%,且提供保險 專業考試獎勵金、在職進修補助等,規劃完整的職能訓練,去年員工 人均訓練費用調升了11%。
富邦產險說明長期與國內各大專院校風險管理與保險相關系所攜手 落實建教實習合作,透過產學授課的機會,了解保險公司實務運作, 並提供實習職缺,歷年來實習生平均留任率約達5成,打造健康友善 之幸福職場提升。
台灣產險業者近期積極布局新技術和專利,截至今年 4 月已取得超過 110 項專利,預計透過創新科技提升投保和理賠服務的效率與精準度。 和泰產物保險取得 1 項專利,並肩其他產險巨頭,致力於以科技推動產業升級。各家產險公司專利布局重點各有不同: 富邦產險以 33 項專利領先,其中「企業保險智能規劃系統」可依據客戶資料即時評估風險並規劃保障。此外,其「風險費率評估系統」則能提升商業火險評估效率。 國泰產險則取得 28 項專利,其中「駕駛行為風險評估系統」可評測駕駛人的安全意識和危險感知能力,為金融保險業界首創。 南山產險在車險理賠、業務服務等領域取得 17 項專利,著重提升整體流程效率和顧客體驗。 這些產險公司的專利布局顯示出產業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預計未來將持續透過新技術革新,為客戶提供更便利、精準的保險服務。
富邦產險至今累計共取得33項專利,其中「企業保險智能規劃系統」,協助業務員只需一分鐘輸入客戶基本資料,透過系統運算,就可完成險種風險評估與配對規劃,為客戶量身訂製保障規劃。此外,因應與日俱增的商業火險風險評估需求,推出「風險費率評估系統」,整體提升商業火險查勘核保效率30%。
國泰產累計共取得28項專利,其中「駕駛行為風險評估系統」可應用於評測駕駛人的交通安全觀念以及危險感知能力,不僅是金融保險業界首創,也是國內保險科技應用的里程碑。
南山產目前在車險理賠服務、業務服務、內部作業、商機通報系統等多面向已取得17項保險科技專利。
產險業走出防疫險陰霾 大獲利
產險業擺脫了防疫險的賠本窘境,各家公司首季財報紛紛繳出亮眼成績單。除了法巴產險小幅虧損外,其餘19家產險和再保公司皆獲利,總計稅前盈餘高達93億元,扭轉去年同期稅前虧損32億元的頹勢。
市占率近25%的富邦產險甩開防疫保單的虧損陰霾,首季稅後獲利13.62億元,重返產險獲利王寶座。不過,由於去年防疫險賠償,富邦產帳上保留盈餘仍為負96.87億元。為改善財務結構,富邦產已通過減資116.78億元的決議,減資後股本將降至30億元。
防疫險虧損數百億元的和泰產險,首季稅後盈餘7.1億元,擠進獲利前四強。此外,中再保首季稅後盈餘也突破10億元,達到10.71億元,年成長率達64%。
其他產險首季稅後盈餘皆超過4億元,包括明台產險6.83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4.95億元、泰安產險4.72億元、旺旺保4.05億元、台產4億元,且獲利年成長率皆在50%以上。
以每股盈餘來看,國泰產險以4.34元居冠,其次為新產2.78元、明台產2.69元。富邦產和和泰產險也將進行減資,預期減資後每股盈餘將大幅提升。
市占率近25%的富邦產險走出防疫保單鉅額虧損的陰霾,首季稅後 獲利13.62億元,再度回歸產險獲利王,富邦產去年全年稅後虧損23 .27億元,之前富邦金控為支應富邦產防疫保單理賠大幅增資,使富 邦產股本增至146億餘元,帳上保留盈餘-96.87億元。為改善財務結 構,富邦產董事會已通過減資116.78億元,在減資完成後股本為30億 元,未來將有機會重為富邦金獲利金雞母之一。
新光產、國泰產等首季稅後盈餘分別是8.8億元、8.68億元,各較 去年同期成長94%、250%;防疫保單虧損數百億元的和泰產,首季 稅後盈餘7.1億元,居首季獲利前四強;另外,再保險的中再保首季 稅後盈餘超過10億元達10.71億元,較去年同期6.52億元大幅成長64 %。
其他首季稅後盈餘都逾4億元的有明台產險6.83億元、新安東京海 上產險4.95億元、泰安產險4.72億元、旺旺保4.05億元及台產4億元 ,且獲利年成長都是50%起跳。
若以每股盈餘排序,以國泰產險4.34元最高,其次是新產2.78元、 明台產2.69元。
富邦產正辦理減資,和泰產險董事會日前也已決議將辦理減資260 億元以彌補虧損,減資比率92.86%,減資後股本20億元,未來除兆 豐產股本53.33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120億元外,大多數產險股本都 將回到20億元∼30餘億元區間,富邦及和泰減資完成後,每股盈餘將 大幅提升。
和泰產險第1季受惠投資收益獲利優異
汽車龍頭和泰車今日公布第1季財報,受惠旗下金融、轉投資事業表現亮眼,第1季稅後純益58.9億元,年增16.23%,每股純益(EPS)10.56元,雙創歷史同期新高。 和泰車表示,第1季合併營收720.7億元,創同期新猷,年增6.06%。在車市尚未成長的情況下,和泰車第1季獲利仍優於去年,符合公司全年銷售、獲利雙增的目標。 分析和泰車第1季獲利亮點,除本業汽車銷售表現強勁外,旗下金融、轉投資事業也功不可沒。其中,和泰產險受惠投資收益增加,獲利表現亮眼。 和泰車指出,和泰興業因處分資產認列利益,車美仕則因國內外車用品需求增加,獲利均有成長。而和潤與和運則因升息及投資收入減少影響獲利表現,大陸和通則受電動車削價競爭使整體市場變化劇烈,獲利稍有衰退。 和泰車預估,今年全年車市規模約45萬台,較去年保守,但仍設定銷售與獲利持續成長的目標。業界分析,和泰車藉由調整產品組合,擴大商用車產量,補足去年缺口,有望持續推動公司獲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