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北訊】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根據最新數據,八月六大壽險公司稅後淨利共計171.6億元,雖然是近三個月的新低,但若考慮到匯率變動、股利以及資本利得等因素,其實業績並不差。 在這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和南山人壽表現亮眼,分別以389億元和321億元的累計稅後獲利,位居冠、亞軍。而國泰人壽則以283億元的稅後獲利,位居第三。不過,由於近期新台幣對美元貶值,若六大壽險公司完全沒有進行避險,其兌換利益將超過新台幣千億元。 然而,由於近期新台幣貶值幅度較小,加上台股下跌和股利減少,使得六大壽險公司8月的業績不盡理想。此外,傳統避險成本不斷攀升,也對業績造成壓力。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壽險公司的外匯準備金提存多已達上限,這對損益有一定的挹助。 總的來說,雖然近期新台幣貶值對壽險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六大壽險公司通過多種方式仍能保持穩定的業績表現。
【台灣新聞】台灣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獲利突破千億,富邦人壽表現亮眼!
近年來,台灣壽險業在市場環境的變遷中依然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八月累計獲利已突破千億元,其中富邦人壽表現尤其亮眼。
受惠於股利收入、資本利得入帳及新台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累計達1,139.8億元,年增近35%。雖然較去年同期衰退近43%,但整體表現仍屬優異。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南山人壽8月獲利62.34億元奪冠,富邦人壽則以42.77億元居次。台灣人壽、國泰人壽與中國人壽分別獲利35.12億、25.3億與15.0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光人壽8月稅後淨損8.98億元,主要因為股息收益較少,股市震盪減少資本利得。
富邦人壽8月稅後獲利42.7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389.42億元。其主要投資收益來源包括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這些收益對富邦人壽的獲利表現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另外,國泰人壽在8月的稅後純益為25.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283.2億元。其高層指出,儘管新台幣匯率在8月貶值1.3%,但因採取替代避險,匯兌利益仍能抵銷掉部分的避險成本。
綜合來看,台灣壽險業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其中富邦人壽表現出色,為業界帶來正面示範。
台灣金融業龍頭富邦金控再創佳績!根據最新數據,台灣14家上市金控前八月整體獲利達3,118億元,呈現正成長,其中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表現亮眼,兩家金控的獲利均超越去年全年。富邦金控在8月份的獲利表現更是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達623.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75元,位居金控業龍頭地位。 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在8月份的稅後純益為42.77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達389.42億元,成為公司獲利的支柱。富邦金控強調,其獲利主幹來自利息、現金股息、基金配息等收入,以及淨兌換利益。其中,台北富邦銀行在8月和前八月的稅後純益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富邦證券則在前八月的稅後純益創下歷年同期次高紀錄。此外,富邦產險自今年4月起已連續五個月獲利,展現公司多元發展的實力。 另一方面,國泰金控在8月份的稅後純益為56.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15倍,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達54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並超越去年全年水準,累計EPS為3.45元。這些亮眼的數據顯示,台灣金融業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中,仍能保持穩定的成長,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總結來說,台灣金控業在市場環境的挑戰下,透過多元化發展和精準的運營策略,成功實現獲利的翻轉,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的出色表現,更是台灣金融業的亮點。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至8月底累計稅後純益分別超越600億元、500億元、400億元整數關卡,8月單月獲利由中信金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前兩名為富邦金4.75元、國泰金3.45元。
14家上市金控從6月起連三月受惠股息入帳、台股行情、匯兌利益等因素,獲利逐步追上去年同期,雖然8月單月因為股息入帳高峰已過,金控雙雄富邦、國泰8月獲利也不再如前兩月單月均破百億元,使得整體金控8月單月獲利385.4億元比7月下滑逾四成,但較去年同月成長逾兩成之下。
整體金控累計前八月獲利比去年同期終於翻轉為正成長,獲利前五強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前八月獲利均已超越去年一整年,前八月比去年同期則是除了富邦金之外其餘四家均為正成長。
富邦金8月自結稅後純益69.31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623.8億元,EPS為4.75元。8月富邦金獲利年增達22.74%,但前八月累計獲利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三成。
富邦金指出,富邦人壽8月稅後純益42.7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389.42億元。利息、現金股息、基金配息等收入及淨兌換利益為獲利主幹,台北富邦銀行8月、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富邦證券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也締造歷年同期次高紀錄;富邦產險自今年4月起已連續五個月獲利。
國泰金自結8月稅後純益56.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15倍,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54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並超越去年全年水準,累計EPS為3.45元。
與去年同期相較,六大壽險8月稅後純益年增近35%,但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仍較去年同期衰退近43%。多數壽險公司的現金股利高峰落於7月,加上8月股市震盪,六大壽險8月合計獲利,明顯低於6、7月的逾400億元水準。
六大壽險公司裡,南山人壽8月獲利62.34億元奪冠,富邦人壽42.77億元居次,台灣人壽、國泰人壽與中國人壽分別為35.12億、25.3億與15.03億元;新光人壽8月稅後淨損8.98億元。
南山8月稅後賺進62.34億元,主要是受惠於保險本業穩健營運及穩定的經常性收益,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為321.44億元。
富壽8月稅後賺進42.7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89.42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
國壽8月稅後純益25.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83.2億元。8月單月獲利維持穩健,主要反映實現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壽高層指出,儘管新台幣匯率8月貶值1.3%,但因採取替代避險,韓元、日圓、星元、人民幣等貶幅超前新台幣,使匯兌利益減少,僅抵銷掉部分的避險成本;而7月新台幣貶勢超過其他貨幣,扣除避險成本後,匯兌利益逾100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信金控旗下台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與股利收入挹注,8月稅後純益達35.1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0.83億元。
開發金下中壽,受惠新台幣匯率貶值,加上實現資本利得有助獲利表現,8月稅後獲利15.03億元,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91.35億元。
新光金控旗下新壽8月稅後淨損8.98億元,累計稅後淨損76.48億元,主要是8月股息收益較少,股市震盪減少資本利得。
在壽險、銀行兩大獲利支柱都給力下,富邦金8月稅後淨利69.3億 元,排名單月第二,前八月累積稅後純益623.8億元,每股稅後獲利 (EPS)4.75元,居金控累計及每股獲利冠軍。
國泰金8月稅後賺56.5億元,單月第三,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546. 3億元,EPS為3.45元,則是累計與每股獲利亞軍,國泰金前七月獲利 同比衰退5.24%,8月轉為獲利成長2.96%。
金控8月單月稅後獲利第一名是中信金,單月賺77.03億元,累計前 八月稅後賺441.29億元、EPS為2.26元則居金控第三名。
獲利前三名金控雙核心8月各有擅場,中信金子公司中信銀8月單月 賺近43億元,排名金控下銀行第一名,台灣人壽單月稅後賺逾35億元 ,在金控壽險排名第二;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8月賺42.8億元,是 金控下壽險第一,北富銀8月賺23.4億元,則排名金控下第五;國泰 金下的國泰世華銀8月稅後賺27.1億元,排外金控子銀行第三,國壽 賺25.3億元,亦是金控下第三。
14家金控8月稅後獲利約385.5億元,同比成長逾22%,金控下13家 銀行8月合計獲利近234億元,僅比去年同期多賺1.86億元,部分銀行 因存放利差縮小,及提存備抵呆帳準備等,經營成本上升,獲利成長 不如前幾個月,但前八月金控下13家銀行稅後淨利1,868億元,占金 控獲利近60%,亦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0%。
14家金控下九家壽險8月稅後賺117.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2%, 主要是匯率助攻,前八月九家合計賺877.7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逾 680億元,衰退近44%,是今年金控獲利衰退主因。
金控下13證券子公司前八月賺近331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124億元 ,成長近60%,產險子公司亦已擺脫防疫險陰霾,只要壽險回穩,金 控全年有望挑戰歷史次高獲利的3,776億元。
其中富壽前八月累計稅後獲利389億元、南山則有321億元,暫居冠 、亞軍,國壽前八月稅後賺283億元,則居第三。
8月因韓元、人民幣、日圓、星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全數大於新台幣 ,壽險一籃子避險未奏效,反而增加避險成本,因此若完全不避險, 六大壽險公司可有兌換利益逾千億元,但在避險後,8月外匯利益僅 近15億元,遠低於6月的106億元、7月的258億元。
受惠新台幣貶值有匯兌利益、股利入帳、及股市漲可實現資本利得 等三大利多,六大壽險6月及7月各賺逾400億元,8月六大壽險僅賺1 71.6億元,不到7月429.7億元一半,主要有兩因素,一是新台幣兌美 元相對貶較少,第二是台股下跌且股利減少。
新台幣雖已連五個月貶值,8月再貶逾4.2角或1.3%,但主要亞幣 較新台幣貶更多,韓元8月重貶3.6%、新幣貶1.5%、人民幣也貶2% 、日圓貶2.6%,一籃子避險成本比7月重,抵銷掉原本新台幣走貶帶 來的匯兌利益。
同時,台美利差仍大,壽險業避險絕大多數仍以傳統避險(CS)為 主,傳統避險成本續攀升,傳統避險(CS)一年期年化成本約4.35% ,比7月4.16%再更高,8月底無本金遠期外匯(NDF)成本一年期約 3.6%,也較6月底的3.16%提高。
且大型壽險外匯準備金提存多已達上限,像國壽、富壽、南山、新 壽、台壽等皆已達提存上限,不用提存外還可收回準備金,挹助損益 。
第二是股利旺季已過,六大壽險6月及7月股票現金股利各有312億 及204億元,8月則只有124億元,部分公司有加大實現資本利得,前 八月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已實現逾1,100億元資本利得。
台灣壽險業在第二季把握股債市場回穩的機會,積極加碼投資,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雖然再度低於兆元,但這背後反映了業界對市場的信心與策略調整。根據最新財報顯示,第二季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為9,622億元,這一數字是自去年第三季以來再度跌破兆元大關,當時主要是受到美元保單解約潮的影響。而今年第二季的現金部位下降,則是因為壽險業趁著股債市場回檔時,進行了積極的逢低加碼投資。 隨著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走低,逼近32元關口,新台幣的貶值對壽險業的現金預留策略產生了重要影響。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已經稍微調整了現金部位,並密切關注9月美聯準會的動向。若美聯準會繼續升息,新台幣可能會進一步貶值,這將導致外匯交割款和保證金現金支出增加,同時也讓壽險業預留更多現金部位,以利於未來股市回檔時的投資機會。 去年美聯準會大舉升息,壽險業為應對美元保單解約潮,積極處分股債部位,預留現金。去年第四季壽險業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回升至1.13兆元,並在接下來的兩季維持在兆元以上。今年第一季雖然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6兆元。 今年上半年,美元保單解約潮情況緩解,總給付金額為1兆1,245億元,其中過半來自解約金。由於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的搶購潮,5月、6月新契約保費均突破600億元,上半年總保費收入達1兆1,087億元。雖然上半年壽險資金仍呈現淨流出158億元,但與前五個月的淨流出金額相比,減少了許多,與去年下半年的淨流出逾1,500億元相比,更是大幅減少。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的現金部位減少最多,達487億元,其次是國泰人壽減少266億元,台灣人壽減少224億元,南山人壽減少137億元。這些數據反映了壽險業在市場環境變化下的策略調整,以及對未來投資機會的期待。
富邦人壽在股息策略上與國泰人壽有所不同,兩家壽險龍頭在上半年現金股利的收入上,各自展現了不同的表現。富邦人壽上半年現金股利收入約1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0億元,年增長達48%。這一成績,讓富邦人壽今年現金股利收入有望超越去年,達到226億元的高點。這背後,是台股今年大盤指數的佳績,以及上市櫃公司獲利表現的改善。 相較之下,國泰人壽上半年現金股利收入約9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億元,年減幅達12%。儘管如此,國泰人壽今年前七月現金股利收入約137億元,同比減少39億元,但仍然佔去年全年現金股利收入的55%。這也反映了國泰人壽在股息策略上的調整,為了保留彈性操作空間,不會為了領取股息而放棄對個股的調整。 在投資組合方面,截至6月底,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的國內外股票市值皆超過7,000億元,其中富邦人壽持有國內外股票部位約為7,800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16%。這一數字,顯示了富邦人壽在投資上的廣度和深度。 總結來說,富邦人壽在股息策略上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台股大盤的佳績和上市櫃公司的良好獲利表現。而國泰人壽則在保持穩健的投資策略的同時,也注重彈性操作,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9,622億元,是繼去年第三季後再 度低於兆元大關,相較於去
年第三季主要是美元保單解約潮所致,今 年第二季現金部位下降,主要是壽險業
趁股債市回檔時積極逢低加碼 投資。
6月底新台幣兌美元還在31.135元,但7、8月新台幣持續重貶,目 前已逼近32
元,將成為壽險業第三、四季預留現金部位的關鍵。壽險 業者表示,近幾個月有
稍微拉高現金部位,新台幣近期有較大的貶值 ,將密切觀察9月美聯準會的動
作,若美持續再升息,新台幣急貶, 外匯交割款跟保證金現金支出有可能增加,
同時也希望能預留較多現 金部位,有利於股市回檔時較多逢低進場加碼的彈性空
間。
聯準會去年大舉升息,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美元保單解約 增加,去
年第三季壽險業現金部位降低到9,033億元,水位至少為五 年來最低,但美國仍持
續升息,因此多家壽險在去年底積極處分股債 部位來預留現金,單季就增加2,286
億元,去年第四季壽險業帳上現 金與約當現金部位回升到1.13兆元,之後連續兩
季維持在兆元以上水 位,今年第一季仍維持在1.06兆元。
今年第二季美元保單解約潮情況已緩解,上半年壽險總給付為1兆 1,245億
元,過半來自解約金,但由於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搶購潮 ,5月、6月新契約保
費皆突破600億元,上半年總保費收入為1兆1,0 87億元,雖上半年壽險資金仍呈現
淨流出158億元,但已比前五月淨 流出金額約443億元減少許多,更比去年下半年
淨流出逾1,500億元少 很多。
美元保單解約潮緩解,但壽險業第二季現金部位仍再度低於兆元大 關,來到
9,622億元,比第一季減少1,017億元。其中六大壽險中就有 4家壽險現金部位單季
減少逾百億元,富邦人壽減少487億元最多,其 次是國泰人壽減少266億元,台灣
人壽也減少224億元、南山人壽減少 137億元。
等現金股利還是先將資本利得落袋為安?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兩大 壽險龍頭,上半年現金股利各約領到99億元與122億元,富壽較去年同期增加,國壽同比則減少。
由於下半年市場不確定因素仍多,有的壽險以賺取投報率為主,視 情況調整個股,趁高檔賣股落袋為安,有的壽險則看好今年上市櫃公 司表現,等領穩定的現金股利。
到6月底,國壽及富壽持有國內、外股票市值皆逾新台幣7,000億元,國泰人壽約8,560億元,約佔總投資資產的15%,富邦人壽持有國 內外股票部位約為7,800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約16%。
富壽上半年現金股利收入約1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2億元,年增40億元或48%,若以去年現金股利收入約226億元來看,上半年現金 股利約為去年的54%。
富壽預估,今年現金股利收入可望會高於去年的226億元,主要是 台股今年大盤指數表現佳,去年台股大盤指數平均在1萬3,000點∼1萬4,000點,今年是在1萬5,000點∼1萬6,000點,上市櫃公司獲利表 現也較去年好,認為今年現金股利可以超越去年。
國泰人壽上半年現金股利收入約99億元,較去年上半年113億元,年減14億元或12%。由於國壽去年現金股利入帳多,去年現金股利收 入達到248億元,今年上半年約只佔去年領的40%。
若加計7月,國壽前七月約入帳137億元,但由於去年前七月現金股 利共176億元,等於同比減少39億元或22%,前七月現金股利收入約 佔去年248億元的55%。
國泰人壽預估,上半年股票部位有逢高實現資本利得,現金股利較去年略為減少,預估今年全年現金股利收入應不會比去年248億元高,目前對於現金股利看法不設限,不會設定目標現金股利要比去年高,主要是要保留彈性操作空間,不會說為了領股息就不調整個股。
【台北訊】隨著國人對旅遊保障意識的提升,旅平險市場近期可是熱翻天!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前七月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和保費收入都創下新高,其中旅平險的表現尤其亮眼。這波投保熱潮,除了反映國人對旅遊的熱情,也顯示大家對於旅行時可能遭遇的風險更加重視。 富邦人壽在這波旅平險投保潮中,也發揮了領軍作用。據了解,富邦人壽今年1至5月透過網路投保的意外傷害險保戶數量,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1%,女性保戶成長率更達54%。為滿足消費者對於意外保障的多元需求,富邦人壽推出了「富邦人壽Fun肆動網路投保傷害保險」,提供90天、180天、365天三種保障期間供消費者自選,這種設計相當實用,能讓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保障。 不僅如此,富邦人壽還特別針對年輕消費者推出了實物給付型保險「海外醫療專機運送服務」,並將投保年齡下限從20歲降低至18歲,讓更多年輕人能夠享受旅遊保障的安心。 另外,國泰人壽也注意到年輕消費者對旅平險的需求,他們觀察到29歲以下的年輕人佔網路投保旅平險的比重達到三成,這顯示年輕人在出國旅遊時對旅行保障的關注度更高。 總之,隨著網路投保的便利性和普及性不斷提升,加上旅遊保障意識的加強,台灣的壽險市場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紀元。
網路投保意願持續提高,而疫後旅遊潮也帶來的網路投保盛況。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七月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及保費收入雙雙優於2022年同期,其中主要受惠旅平險及相關附加險的貢獻。而壽險業者也推出新款專案,積極搶攻網路投保市場。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七月網路投保件數合計331.25萬件,年增21.13%,網路投保保費收入達新台幣24.2億元,年增4.04%,皆優於去年同期。其中,前七月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達48.13萬件,年增1.98倍,初年度保費達2.99億元,年增20.08%。
從投保件數看,逾九成和旅平險及附加險種相關,分別為旅平險、旅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險、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險。尤其,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險的投保件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十倍,除因海外旅遊解封,亦顯示國人對海外旅遊的罹病風險,危機意識明顯提高。
國泰人壽觀察指出,會選擇網路投保旅平險的年齡層,以29歲以下年輕人居多,占比達三成,凸顯年輕民眾出國旅遊時,對於旅行保障的需求更強烈。為此,國泰人壽網路投保於今年9月重新提供業界獨有的實物給付型保險「海外醫療專機運送服務」,並因應民法下修成年年齡至18歲,將投保年齡下限放寬至18歲,讓更多喜歡到海外旅遊的民眾都能獲得保障。
除旅平險之外,富邦人壽也持續推動多元的意外傷害險網路投保商品內容,根據富邦人壽統計,今年1至5月使用網路投保服務規劃意外傷害險的保戶,較去年同期成長31%,其中女性成長率更高達54%。
若想同時擁有意外骨折、脫臼、創傷縫合、失能、身故保障,富邦人壽建議可選擇「富邦人壽Fun肆動網路投保傷害保險」,有別於一般傷害險的保障期間為一年期起跳,該傷害保險提供90天、180天、365天三種保障期間可自選,讓大眾可視實際情況強化特定期間的意外保障。
【新聞快訊】 近年來,為了追蹤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台灣六大壽險公司紛紛動起來,通過發債籌資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資金能力。這波行動中,發債總額達到了1,110億元,創下了壽險業十年來的最高紀錄。截至8月底,已有超過半數的資金到位,累計超過645億元已經募集完成。 在這六大壽險公司中,台灣人壽和中國人壽已經率先完成發債,共募集了230億元。而國泰人壽則是發行了350億元的債券,其中已經募集了285億元。新光人壽原本計劃發行100億元,但由於票面利率達到了4%,市場反應熱烈,最終在22日公告將發債額度增加到130億元,並迅速完成募集。 台灣人壽和中國人壽都選擇了發行10年期的新台幣次順位公司債,發行總額分別為130億元和100億元。而國泰人壽則是這波發債中唯一發行美元計價次順位公司債的公司,總額約350億元,目前已發行285億元,預計很快就能達到目標。這部分美元債券的發行,主要是為了對抗新台幣的匯率風險。 新光人壽除了發債,還進行了私募發行普通股,私募金額上限為70億元。公司預計,一旦股債資金全數到位,資本適足率(RBC)將提升至法定標準的200%以上。 而富邦人壽和南山人壽也加入了發債的行列,富邦人壽發行上限為250億元,南山人壽則是150億元。目前兩家公司都在積極募集中,其中富邦人壽的10年期票面利率為3.7%,15年期為3.85%;南山人壽的10年期票面利率為3.75%,15年期為3.88%,兩家的票面利率相差不遠。
臺灣保險業界年度盛事「臺灣保險卓越獎」昨日(30日)公布得獎名單,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再度蟬聯多項大獎,以優質服務和創新理念在業界中脫穎而出。富邦產險和富邦人壽分別榮獲11項和4項大獎,顯示其不斷的創新與卓越表現。
富邦產險今年獲頒5項金質獎和6項銀質獎,共計11項大獎,連續10年蟬聯產險業最大贏家。其中,富邦產險總經理賴榮崇強調,公司長期投入ESG永續經營,並將永續理念融入個別職能,落實於員工培育,並以創新風險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永續發展。此外,富邦產險積極支持永續潔淨能源發展,並提出「2050淨零承保」計劃,與客戶攜手應對低碳轉型的風險。
在數位轉型方面,富邦產險也展現領先地位,運用AI和大数据分析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透過智能客服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創造更便利的投保理賠體驗。
富邦人壽則在第十屆臺灣保險卓越獎中,獲得2項金質獎和2項銀質獎,共計4項大獎。公司總經理陳世岳表示,這些獎項是對富邦人壽不斷追求卓越的肯定,未來將持續秉持「正向力量、豐富人生」的企業精神,關懷人與環境,提供創新全面的金融商品及服務。
富邦人壽在ESG議題上表現亮眼,率先投入河川廢棄物調查,並推出與業績連結的「Work for Green」永續機制。此外,公司也關注國人健康問題,推出精準治療癌症保險,透過專業風險量化技術和資安防護,提供民眾安全可靠的保險保障。
富邦產險這屆勇奪「人才培訓卓越獎」、「公益關懷卓越獎」、「住宅地震保險推展卓越獎」等3項金質獎、「資訊應用卓越獎」、「商品創新專案企畫卓越獎」、「資訊安全推展卓越獎」及「新興風險保障商品推展卓越獎」等4項銀質獎,總計榮獲7項大獎,更是連續10屆蟬聯產險業最大贏家。
富邦產險總經理賴榮崇表示,富邦產險長期投入ESG永續經營,將永續理念結合個別職能,落實於員工培育,同時也期許以創新風險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永續發展,穩定社會經濟環境。面對全球極端氣候,富邦產險持續支持永續潔淨能源發展,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協助客戶進行轉型綠色能源的保險規畫,並提供專業損防服務,與客戶攜手共同應對低碳轉型的風險。
同時,富邦產險也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不僅使用AI結合大數據分析,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透過智能客服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節省客戶時間,以更便利的投保理賠服務,創造服務「心」體驗,滿足客戶多元保險需求,也透過各項數位服務,落實低碳營運。
富邦人壽於第十屆臺灣保險卓越獎榮獲「風險管理專案企畫卓越獎」、「公益關懷專案企畫卓越獎」2項金質獎、「資訊安全推展卓越獎」及「商品創新專案企畫卓越獎」2項銀質獎,共計4項大獎,也憑藉多角化的經營,及多樣化的永續行動,在2023保險信望愛獎四度蟬聯「年度最佳壽險公司」,更12度榮獲英國《世界金融雜誌》評選為「台灣最佳保險公司」,成績備受國內外肯定。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能獲得諸多獎項,是對富邦人壽不斷追求卓越的肯定與激勵,未來也將秉持「正向力量、豐富人生」的企業精神,致力於金融普惠,關懷人與環境,提供民眾創新全面的金融商品及服務,並持續精進風險控管機制,堅實資安防護,實踐企業永續的經營承諾。
富邦人壽關注ESG議題,率全台企業之先,長期投入河川廢棄物調查,首創與業績連結的「Work for Green」永續機制,以多元作為守護環境,也關注國人健康問題,結合外溢機制推出精準治療癌症保險,協助民眾升級防癌保障,透過專精風險量化技術及組建業界最具規模的資安專責團隊,提供民眾安全可靠的保險保障。
同時關注國人健康促進及保障,富邦人壽率先推出結合高端癌篩檢側外溢機制的精準治療癌症保險,是國內首張全方位提供質子治療、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免疫細胞療法的癌症精準治療專屬保險商品,協助民眾罹癌時延長生命並減輕精準治療的高額費用負擔。
面對大環境的新挑戰,富邦人壽亦不斷與時俱進,針對市場、信用及氣候等三大主軸,藉由專精的風險量化技術以及內部模型的創新應用,精準捕捉風險輪廓,以更全面的分析因應公司投資、經營及監理的各項需求。首創保險業界「資安促進主管制度(USO)」,率先同業於2021年聘請資安專家擔任董事會顧問,提供董事及高階主管資安教育訓練,拉高資安重視層級。
富邦人壽持續以公平待客推動永續、保險普惠深耕年輕關懷高齡、公司經營穩健獲利等三大方針回應社會大眾需要與期待,實現國民品牌對台灣土地與民眾的承諾。
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已完成發債,共募集230億元;國泰人壽發債 額度350億元,其中已募集285億元;新光人壽原訂發行額度是100億 元,因票面利率有到4%,在市場上很「搶手」,22日公告增加發債 額度到130億元,據了解也都立刻募集額滿;上半年最早公告發債的 是台灣人壽與中國人壽,台灣人壽是發行10年期與15年期新台幣次順 位公司債,發行總額為130億元,中國人壽也是發行10年期次順位公 司債,發行總額為100億元,兩家皆已募集完成。
國泰人壽發行新台幣與美元次順位公司債,是這波公告發債的壽險 中唯一發行美元計價次順位公司債,整體發行總額約為350億元。目 前國壽已發行285億元,預期很快就能達到350億元的額度。發行美元 計價的次順位債,主要考量新台幣仍要承擔匯率風險,直接發行部分 美元來減少匯率風險,但就發行情況來看,國內逾9成仍青睞新台幣 計價,因此估350億元發行完後,美元計價的次順位債約佔10%。
新壽增加30億元後共130億元額度募集完成,且除發債外,也私募 發行普通股,上限為70億元。新壽內部預估,在股、債200億元資金 全到位後,可望將資本適足率(RBC)帶回法定標準200%之上。
富邦人壽、南山人壽也發行新台幣次順位公司債,富壽發行上限為 250億元,南山發行上限為150億元,兩家均募集中。富壽10年期的票 面利率為3.7%,15年期為3.85%;南山的10年期票面利率為3.75% ,15年期為3.88%,兩家的票面利率相差不遠。
近期美聯儲升息風雲,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不小的衝擊。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數據,今年上半年,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下滑,總計只有1,41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將近五成。這其中,美元保單保費收入減少最多,年減43.8億美元,而人民幣保單的減幅則達到63%,顯示美國升息對台灣保單市場的影響深遠。由於外幣保單在整體規模中的比重降至40.4%,顯見今年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壽險業的挑戰。
金管會指出,美國升息是導致外幣保單銷售下滑的主因。不僅美元保單受到影響,人民幣保單的減幅也相當驚人,這與大陸經濟表現不無關係。此外,今年上半年,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62%,傳統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四成,顯示整個外幣保單市場都受到影響。
在這波市場變動中,壽險業龍頭企業也無法倖免。其中,富邦人壽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排名中位居前三,傳統型保單則與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一同穩坐前三位。然而,美元保單的銷售下滑對富邦人壽的影響也相當明顯,上半年美元投資型保單銷售年減65%,傳統型保單也年減41%。
金管會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外幣保險商品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動難以預測,未來領取保險金時可能會因為保單計價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對於壽險業來說,如何應對美聯儲升息帶來的風險,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這也促使外幣保單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整體規模比重降至40.4%。金管會指出,主因仍是受到美國升息影響,拖累整體外幣保單銷售。
根據金管會公布資料,歷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整體規模,由2019年40.5%,升至2020年52.2%、2021年56.6%,2022年升至58.8%,等同三年以來比重都落在50到60%之間。但今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比下滑至40.4%。
其中,美元保單減幅金額為外幣保單中最高,年減43.8億美元或年衰退49%,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45.3億美元,成為外幣保單中的重災區。
澳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9%,降至0.99億澳元;人民幣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1.07億人民幣,降至0.64億人民幣,年減幅63%則為三大外幣保單之冠。
金管會解釋,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減少主要受到美國鷹派升息影響,人民幣保單減幅攀高,還有與大陸經濟表現有關。
進一步觀察外幣保單中的投資型以及傳統型保單,今年上半年以投資型保單最慘、年減62%,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343.9億美元,相較去年上半年風光賣出接近千億元表現,差距甚大。傳統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四成,降至1,071.1億美元。
總計壽險業辦理外幣保單前三名,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富邦人壽;傳統型保單則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
美元投資型保單今年上半年同步衰退65%,傳統型也年減41%。
總計上半年美元保單銷售前三名壽險業,投資型保單依序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以及富邦人壽,傳統型則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以及南山人壽。
金管會昨日呼籲,外幣保險商品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幣別皆為外幣,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