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台灣產險業界近期傳來佳音,隨著防疫保單陰影漸遠,多家產險公司2023年的獲利表現亮麗。華南產險和臺灣產險均創下歷史新高,而國泰產險也成功轉正,富邦產險和兆豐保險的虧損則大幅縮小。 華南產險在2023年實現稅後盈餘9.1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58元,較2022年成長100%。該公司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投資收益和核保利潤的同步增長。而臺灣產險去年累計稅前淨利達11.78億元,稅前每股盈餘3.25元,創下2016年來新高,成長率達38.59%。 國泰產險則在2023年實現稅後盈餘13.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6.64元,這是因為在2022年底已提存相關準備金93.8億元後,去年第一季再增提準備金,讓第二季損益轉正,成功擺脫防疫保單的影響。 兩大金控旗下產險公司富邦產險和兆豐保險去年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金額已大幅縮小。富邦產險自結虧損23.68億元,兆豐保險虧損14.67億元,兩者虧損金額均遠低於2022年的400.1億元和95.24億元。 儘管兆豐保險在去年12月單月獲利6,000萬元,但由於防疫保單累積理賠金額近64億元,使得2023年全年仍處於虧損,但虧損已縮小至14.67億元。富邦產險在2023年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損23.68億元。 富邦產險表示,去年12月單月虧損主要是由於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所影響,而保險本業收入則維持穩健,這反映了業務品質和風險控管的成效。
台灣產險市場在2023年再次創下網路投保金額的新紀錄,隨著旅行綜合險投保量的急速上升,以及汽機車險投保金額的雙位數成長,整體網路投保金額達到了38.78億元,年增率為17%。這一成績顯示出,隨著網路投保的便利性逐漸被廣泛接受,台灣產險業正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其中,汽車險和機車險依然是網路投保的金字塔頂,分別佔據了總投保金額的39.94%和34.19%。旅行平安險(含旅行綜合險)的投保金額也有所提升,從111年的1.11億元增至去年的8.48億元,顯示出民眾對於旅遊保障的需求不斷增加。 然而,住宅火險的網路投保金額卻呈現下滑,從前一年的5,357萬元減少至去年的4,942萬元。防疫險在去年則幾乎消失於市場,網路投保件數從2022年的122.75萬件降至去年的28件,投保金額也從6.63億元降至1萬元。此外,因為寵物險的損失率高及產品改版,去年下半年多家公司的寵物險陸續下架,導致「其他險」的件數及投保金額逐月下滑,去年12月的網投件數甚至不及2022年同期的三分之二。 對於未來的市場前景,產險業者普遍持樂觀態度。國泰產險預測,由於市場對網路投保的接受度提高,加上今年新車領牌數量的增加,2024年的網路投保市場仍將保持雙位數成長,預計整體成長率約為10%。 在產險產品方面,富邦產險將會推出新的寵物險產品,並將其作為今年推廣的焦點之一。富邦產險強調,由於寵物無法享受健保保障,因此推廣「先保大損失、再保小損失」的投保原則,讓飼主能夠更加關注手術及住院费用的保障。
富邦金控去年獲利表現亮眼,成為市場焦點!在14家上市金控的比賽中,富邦金控以全年稅後純益661.37億元,每股純益(EPS)4.81元,蟬聯獲利王寶座,年增率約41%,實現了強大的成長動力。雖然12月虧損30.2億元,但整體表現依然出色。旗下台北富邦銀行去年全年獲利創下新高,富邦證券則是歷年次高。富邦人壽的12月稅後淨損27.32億元是富邦金12月虧損的主要原因。而富邦產險雖然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但全年累計稅後淨損23.68億元,主因是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保險本業收入仍維持穩健。
不僅富邦金控表現亮眼,其他上市金控也各有千秋。中信金控、兆豐金控、第一金控、永豐金控、華南金控、玉山金控等六家金控去年全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元大金控則是歷史次高。而金控雙雄富邦金與國泰金控12月續虧,但全年獲利仍有高成長。開發金控則有雙位數成長,僅合庫金控、台新金控、新光金控三家金控衰退,其中新光金控並虧損。
國泰金控去年12月稅後淨損48.2億元,全年稅後純益515億元,年成長36%,EPS為3.24元。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獲利也創新高。中信金控去年12月稅後純益10.94億元,全年稅後純益560.81億元,年成長66%,子公司中信銀也創歷史新高。開發金控自結去年12月小賺1.01億元,全年累計獲利189.62億元,年增16%,EPS為1.13元。
整體來看,台灣金控業界在2023年的表現十分亮眼,各家公司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努力,成功克服了多項挑戰,實現了可觀的成長。
產險公司近期陸續先揭露2023年自結獲利,華南產險2023年稅後盈 餘達9.1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來到4.58元,創下歷史新高,較2022年 4.58億元,年成長率100%;臺灣產險去年累計稅前淨利為11.78億元 ,稅前每股盈餘為3.25元,較2022年8.5億元,成長38.59%,創下2 016年來新高。華南產險和臺灣產險均表示,因投資收益和核保利潤 同步成長,使去年獲利來到新高水準。
國泰產險,因2022年底已提存相關準備金餘額為93.8億元,隨後在 去年第一季再進一步增提準備金,使得去年第二季累積損益已轉正並 擺脫防疫保單大理賠陰霾,自結2023年稅後盈餘為13.3億元,每股稅 後盈餘為6.64元。
兩大金控旗下產險的富邦產和兆豐保險去年仍是虧損,但虧損金額 已大幅縮小,富邦產自結虧損23.68億元、兆豐保為負14.67億元,虧 損金額均遠低於2022年虧損400.1億元及負95.24億元。
儘管兆豐保險去年12月單月獲利6,000萬元,但至去年11月底,防 疫保單累積理賠金額近64億元,使得2023年全年仍虧損,但虧損已縮 小至14.67億元。
富邦產險2023年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損23.68 億元。富邦產險表示,去年12月單月虧損,主因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 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影響,保險本業收入則維持穩健,反映業務品質 與風險控管之成效。
在產險各類網路投保的項目中,汽車險和機車險投保金額占比依然 是前二大,去年網路投保金額分別是15.49億元、13.26億元為總網路 金額占比達39.94%、34.19%,網投占比第三即是旅行平安險(含旅 行綜合險)從111年的1.11億元提高至去年的8.48億元。
但住宅火險去年網路投保金額只有4,942萬元,少於前一年的5,35 7萬元;防疫險在去年已成絕響,網路投保總件數整年只剩下28件、 網路投保金額約只有1萬元,2022年網路投保防疫險件數高達122.75 萬件、投保金額為6.63億元。此外,被列入「其他險」的寵物險,因 損失率高及改版,各家寵物險在去年下半年陸續下架,也使得「其他 險」件數及投保金額逐月萎縮中,去年12月單月網投件數還不到千件 (973件),較2022年12月2843件,衰退66%。
對於今年網路投保成長幅度,產險業者持續樂觀。國泰產險表示, 疫情期間市場對於網路投保方式接受度日益增高,受惠今年新車領牌 數大增,皆為2024年網路投保之潛在量能;即使去年下半年已再現旅 遊高峰,但仍未回歸疫情前水準,預期2024年海外旅遊需求仍會較去 年增加,預估2024年整體網路投保市場成長率約10%。
除旅綜險是網路投保主攻項目外,產險業者還會搭配其他險種,如 富邦產險即會在今年會重新推出寵物險並列入今年推廣網路投保險種 。富邦產說,因寵物沒有健保,如生病或發生意外,飼主可能要支付 高額的醫療費用,因此,該產險會推廣「先保大損失(如手術、住院 )、再保小損失(如門診)」的投保原則,讓飼主在挑選寵物保險應 重視手術及住院費用的保障。
新台幣升值使金控旗下壽險營運去年12月再度承壓,但單月虧損金控家數減少,整體金控12月單月獲利虧轉盈,小賺54.22億元,優於2022年12月的大虧266億元。
中信、兆豐、第一、永豐、華南、玉山等六家金控去年全年獲利創歷史新高,元大金為歷史次高,金控雙雄富邦金與國泰金12月續虧,但全年獲利仍有高成長,開發金也有雙位數成長,僅合庫、台新、新光三家金控衰退,新光金並虧損。
富邦金2023年12月自結稅後淨損30.2億元,全年稅後純益661.37億元, 每股純益(EPS)4.81元,仍居獲利王,獲利年增約41%。旗下台北富邦銀去年全年獲利創新高,富邦證券是歷年次高。
富邦金12月虧損主因富邦人壽12月稅後淨損27.32億元。北富銀去年累計稅後純益246.9億元,年增3%,若排除前一年一次性轉投資廉價購買利益,則獲利年增約15%;富邦產險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損23.68億元,主因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影響,保險本業收入維持穩健。
國泰金去年12月稅後淨損48.2億元,全年稅後純益515億元,年成長36%,EPS為3.24元。國泰金旗下國泰世華銀及國泰投信獲利創新高。
國泰世華銀12月稅後純益4.2億元,全年稅後純益289.7億元,年成長13%,國泰產險12月稅後純益0.12億元,全年稅後純益13.3億元,擺脫去年虧損局面。
中信金去年12月稅後純益10.94億元,月減21.5%,全年稅後純益560.81億元,不僅改寫新高,也竄升到金控累計獲利第二名, EPS為2.82元,年成長66%。
子公司中信銀也創歷史新高,惟因年底認列相關業務支出,單月獲利下滑至25.45億元,全年稅後純益413.33億元,年增11%。
開發金自結去年12月小賺1.01億元,主因壽險虧損,證券端獲利倍增挹注下,全年累計獲利189.62億元,年增16%,EPS為1.13元。
台灣富邦產險大膽創新,與台灣大哥大攜手合作,推出了一項「一站式」投保服務,讓消費者能夠通過台灣大客服APP,輕鬆網路投保旅平險、不便險、登山險及海域險。這項服務已經獲得金管會的核准,成為業界首例,也標誌著產險與電信公司在創新保險服務上的一大突破。
以往,消費者若要購買保險,必須透過保險公司、保經人或保代。但現在,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的合作,讓投保流程變得更加簡便。客戶只要在台灣大客服APP上申辦漫遊,就能夠同時購買旅平險。APP會提供承保內容,並在客戶輸入保險額度和試算保費後,直接帶入部分資訊,省去重複輸入的麻煩。更棒的是,保費還可以合併到電信帳單中,讓消費者不必再另外填寫信用卡資料。
此外,為了響應近年來的「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富邦產險也積極推廣登山險和海域險。台灣大哥大將在高山登山口、海域等區域發送簡訊提醒安全注意,並提供簡訊連結至台灣大客服APP的服務,讓消費者能夠快速投保,並將保費合併到電信帳單中,減少戶外活動的風險。
富邦產險也提醒消費者,在出國旅遊時,投保旅平險和不便險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遇到班機延誤、行李延誤等情況時,要保持冷靜。而在參加登山、海域活動時,除了做好事前準備,選擇合適的保險也能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減少意外發生時的衝擊和遺憾。
台灣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攜手創新,打造出「一站式」投保服務,讓消費者能夠通過台灣大客服App輕鬆投保旅平險、不便險、登山險及海域險。這項服務不僅是業界首例,同時也標誌著產險與電信公司異業合作的重大突破。為應對金融科技的進步,金管會積極鼓勵保險業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便是率先響應的企業之一。 透過台灣大客服App,消費者在出國前可以簡單地申辦漫遊並同時購買旅平險。App內提供了詳細的承保內容,讓消費者在輸入保險額度並試算保費後,可以選擇直接將部分資訊帶入,省去了多次輸入的麻煩。更實用的功能是,保費可以直接合併到電信帳單中,消費者不必再額外填寫信用卡資料,讓投保流程更加簡便。 富邦產險提醒大眾,投保旅平險及不便險是保障出國旅遊權益的重要手段。關於更多相關資訊,可以訪問富邦產險的官網進行查詢。
《現代保險雜誌》昨(3)日盛大舉辦了「2024保險品質獎」頒獎典禮,這是台灣保險業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在這場典禮中,富邦金控及其旗下子公司表現亮眼,共獲得九項特優獎項,其中富邦產險獲得了「最佳形象」、「售後服務」、「最佳專業」及「最值得推薦」四項特優,實至名归。
《現代保險雜誌》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保險專業雜誌,它舉辦的保險品質獎也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保險類獎項之一。這次的獎項結果反映了消費者與千大公司對產壽險公司的直觀評價,富邦金控及其子公司能獲得這些殊榮,充分說明了其在業界中的領先地位。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對於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在「2024保險品質獎」中獲得九項特優獎項感到非常榮幸,並感謝各界的支持。他指出,在「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調查」中,富邦金控在金控公司類別中榮獲「最值得推薦」第一名,富邦人壽和富邦產險也分別在相關類別中獲得第一名,這些成績充分顯示了大眾對富邦金控各面向的肯定。
未來,富邦金控將持續秉持「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的品牌精神,提供消費者及企業更完整多元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並朝著「亞洲一流金融機構」的願景邁進。
除了在保險業界的卓越表現,富邦金控也極力推動永續經營。自2015年起,富邦金控全面啟動「永續經營ESG願景工程」,並在2021年聚焦於ESG四大策略主軸。2022年,富邦金控成為RE100會員,並通過SBT審查,展現了對永續承諾的堅定決心。在國際舞台上,富邦金控的優異永續經營表現也獲得了多項專業認證,包括連續七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世界指數成分股,以及MSCI永續指數成分股等。
因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管會鼓勵保險業與「大數據資料分析、介面設計、軟體研發、物聯網、無線通訊業務」等金融科技業者合作,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率先積極響應申請,規畫推出創新型保險網路投保服務。
富邦產險攜手台灣大哥大打造創新型保險服務,將網路投保旅平險流程與台灣大客服App整合,客戶出國前至台灣大客服App申辦漫遊後,即可同時加購旅平險,App中提供承保內容,在輸入保險額度試算方案保費後,更可經客戶同意後直接帶入部分資訊,省去重複輸入資料時間,還可將保費合併電信帳單,無須再填寫信用卡資料,網路投保旅平險方便快速又直覺。
富邦產險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可投保旅平險及不便險保障自己的權益,相關資訊,可至富邦產險官網查詢。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此次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很榮幸能在《現代保險雜誌》「2024保險品質獎」獲得九項特優獎項,感謝各界的支持;在本次的「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調查」中,富邦金控更在金控公司類別中榮獲「最值得推薦」第一名,且富邦人壽、富邦產險也分別在壽險公司類「專業服務」及「值得推薦」、產險公司類「最佳形象」、「最佳專業」、「最佳售後服務」及「最值得推薦」分別獲得第一名,這也代表大眾對富邦金控各面向的肯定。
未來,富邦金控及旗下子公司也將持續秉持「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品牌精神,致力提供消費者及企業最完整多元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朝「亞洲一流金融機構」願景邁進。
此外,富邦金控也致力推動永續經營,自2015年全面啟動「永續經營ESG願景工程」,2021年起更聚焦ESG四大策略主軸「低碳、數位、激勵與影響」,2022 年富邦金控接軌國際,成為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會員,並正式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審查,展現實踐永續承諾的決心。
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優異的永續經營表現深獲國際專業肯定,已連續七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之最高榮譽「世界指數」成分股,連續八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連續七年入選MSCI永續指數成分股,MSCI ESG評比獲AA級評等;Sustainalytics永續績效評比名列亞洲保險產業冠軍;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ISS)獲企業ESG表現Prime評級。
富邦產險表示,過去民眾只能透過保險公司、保經或保代購買保險 ,此次富邦產險攜手台灣大哥大打造創新型保險服務,將網路投保旅 平險流程與台灣大客服APP整合,客戶出國前至台灣大客服APP申辦漫 遊後,即可同時加購旅平險,APP中提供承保內容,在輸入保險額度 試算方案保費後,更可經客戶同意後直接帶入部份資訊,省去重複輸 入資料時間,還可將保費合併電信帳單,無須再填寫信用卡資料,網 路投保旅平險方便快速又直覺。
此外,呼應近年行政院之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富邦產險也持 續加強推廣新興風險之保險商品,如登山險及海域險,經客戶同意後 ,台灣大哥大將在高山登山口、海域等區域,發送簡訊提醒安全注意 ,並可透過簡訊連結至台灣大客服APP登入,即可快速投保登山險或 海域險,並將保費合併電信帳單,降低戶外活動帶來的風險。
富邦產險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可投保旅平險及不便險保障自己的權 益,如遇到班機延誤、行李延誤等狀況,務必記得保持冷靜;而參加 登山、海域活動時,除了事前對地形、海象、氣溫變化及隨身裝備做 好準備外,選擇合適的保險即可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降低不幸發 生意外時所造成的衝擊及遺憾。
台灣保險業創新邁入新里程碑!金管會昨日宣布,首宗保險業異業試辦正式開跑,主角正是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的合作。這項試辦計劃將持續6個月,預計3月份正式上線,讓台灣大哥大用戶能夠通過APP輕鬆投保旅行險、登山險或海域活動綜合險,並選擇以電信帳單繳費,大大便利了消費者。 自從金管會在去年10月開放保險業異業合作申請試辦後,富邦產險迅速抓住機會,與台灣大哥大締結合作,成為首批申請試辦的保險公司。金管會表示,這項試辦的重點在於創新服務及流程,旨在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投保體驗。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這項試辦將在3月份開始實施,試辦期間為6個月,共計470件投保案件。只要試辦期間沒有個資外洩等問題,並成功完成所有投保案件,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的合作就能夠順利進入正式運營階段。 在合作模式上,富邦產險將提供所有商品頁面說明,並負責保戶個資的蒐集及管理。雙方透過API介接,讓台灣大哥大用戶在APP上就能完成投保。即使不是富邦產險會員,也能在台灣大哥大APP上完成投保流程,大大簡化了操作步驟。 至於爭議處理,林志憲強調,將由富邦產險負責。若在台灣大哥大APP上發生問題,將由台灣大哥大負責解決;但一旦用戶進入投保流程,包括核保、理賠等保險相關爭議,則由富邦產險負責處理。這樣的分工模式,既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確保了保險服務的質量。
金管會在2023年10月開放保險業可異業合作申請試辦後,不到3個 月就有首家保險業來申請,且順利獲金管會核准試辦。金管會表示, 已核准首宗試辦是由富邦產險與台灣大哥大合作,主要是在創新服務 及流程的創新。台灣大哥大的用戶,在申請國際漫遊服務或從事登山 及海域活動時,可以直接在台灣大哥大APP完成投保旅平險、登山綜 合險、海域活動綜合險,並以電信帳單繳付保險費。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指出,富邦產與台哥大合作試辦,因系統建置 ,預計3月開始上路,試辦期間為6個月,限定件數為470件,達到試 辦六個月或順利完成470件投保,且沒有出現個資外洩等爭議,就算 試辦成功,可以直接上路。
林志憲指出,富邦產的試辦案,所有商品頁面說明,是由富邦產險 提供及負責,保戶個資也由富邦產險蒐集及管理,雙方透過API介接 ,在電信業APP就可完成投保與服務。舉例來說,若是台哥大用戶但 不是富邦產會員,在台哥大APP上登入帳密後,不用重複登入,點選 投保就能跳轉到富邦產險的投保頁面開始投保。
爭議處理上,林志憲說明,基本上是要由富邦產險負責,富邦產與 台哥大的分工明確,若是在台哥大的APP上有問題,就由台哥大負責 ,但若從APP進入到投保,包含核保、理賠等保險爭議,就由富邦產 險處理。
【台北訊】近期國際金價波動不斷,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及多國總統大選即將舉行,市場變數多端。臺灣銀行(臺銀)最新分析報告指出,黃金價格在2024年將因避險需求而受到關注,但美聯儲的降息動向將成為影響金價的關鍵因素。 報告提到,2023年黃金價格在多個事件影響下呈現顯著波動。年初時,市場預期通膨降溫,聯準會升息步伐放緩,黃金價格一度上漲。然而,隨著聯準會官員發表鷹派談話,黃金價格又下跌至每盎司1,800美元左右。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的銀行危機及後,避險資金湧入市場,黃金價格一度突破2,000美元,但隨後又回落。 進入2023年第二季和第三季,金價繼續震盪,主要因為市場對聯準會是否會持續升息的猜測。10月哈衝突爆發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黃金價格再度衝破2,000美元。11月,市場開始樂觀預期升息週期結束,並預測聯準會將開始降息,黃金價格上漲至2,035美元。12月,哈衝突加劇,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2,135.4美元。 展望2024年,臺銀預測,市場對聯準會提前降息的預期將推動金價上漲,但預計將是動盪的一年。地緣政治風險及多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將使黃金成為避險資金的首選。然而,美國通膨的黏著性可能導致聯準會延後降息,進而壓低黃金價格。 臺銀強調,新興國家為脫鉤美元,預計將持續購買黃金,這將為金價帶來支撐。國際黃金市場預測黃金價格有機會攀升至2,150美元,也可能下跌至1,825美元。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份報告將是未來黃金投資的重要參考。
會何時降息未定,都帶來變因。臺銀認為,黃金2024年 將獲避險資金青睞,但聯
準會動向不確定因素,金價可能承壓且缺乏 上行動能。
臺銀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初因市場預期通膨降溫,減緩聯準會升 息步伐,
一度激勵金價上漲,但在聯準會官員陸續發表鷹派談話後, 下探至每盎司1,800美
元左右。3月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接連引爆銀行 業危機,避險資金湧入,金價漲
破2,000美元,卻又隨著擔憂消退而 回落。
2023年第二季及第三季金價如同第一季般震盪,主要受聯準會是否 持續升息
的預期影響,一直到10月以哈衝突爆發,中東地緣政治風險 急遽升高,吸引避險
資金大量湧入金市,加上聯準會官員出現鴿派談 話,金價再度衝破2,000美元;11
月避險買盤雖然消退,但市場開始 樂觀預期升息週期已結束,並將啟動降息,帶
動金價上漲至2,035美 元;12月以哈衝突升溫,金價一度漲至2,135.4美元、創歷史
新高。
展望2024年,臺銀強調,市場對聯準會可能提前於2024年3月降息 的推測,
美元和美債殖利率走低,金價也相對受益,但預計將是較為 動盪的一年,畢竟俄
烏戰爭及以哈衝突等地域政治風險仍持續中,且 台灣、美國、俄羅斯等先後進行
總統大選,結果將牽動全球情勢,市 場紛紛將目光投注於此,面對經濟與地緣政
治風險的高度不確定,黃 金將獲避險資金青睞,可望續有表現空間,未來一年偏
向樂觀。
但美國通膨仍具高度黏著性,經濟表現較大部分國家強韌,導致聯 準會可能
延後降息時間,使美元及美債殖利率轉強,金價可能因此承 壓而缺乏上行動能。
臺銀表示,其他正面因素如新興國家為脫鉤美元,2024年將持續購 金,金價
帶來一定支撐,國際黃金市場主要機構和銀行預測,有機會 攀高至2,150美元、再
創新高,也可能回落低至1,825美元。
雖然防疫保單的風波已經慢慢平息,但保單理賠的請求期還有兩年,產險公司們還在陸續進行理賠作業中。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六大主要銷售產險公司在去年前11個月,因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已經超過了520億元。 在這六家產險公司當中,除了富邦產險在11月份還有千餘件防疫險的理賠案件外,其他五家產險公司的理賠案件都已經降至數百件以下。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更是因為「調帳」的關係,出現了-313件的理賠件數,單月理賠金額也降至了81萬元,成為六大產險公司中最早「脫險」的公司。 至於六大產險公司前11月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富邦產險以154億元居首,國泰產險以107億元次之,和泰產險近80億元,中信產險74億元,兆豐產險64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41億元。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2022年全年12家防疫保單的理賠超過410萬件,理賠金額逾1,693億元;疫苗險的理賠件數則在101萬件以上,理賠金額423.3億元。如果再加上六大產險公司2023年前11月的理賠金額,總計全年雙險的理賠金額達到了2,116.4億元。雖然這個數字沒有原先預估的3,000億元到3,500億元那麼高,但還是賠掉了30年來累積的盈餘。 經過這次巨災的衝擊,國泰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前11月份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都在百億元以上,但這三家公司的前三季財報中,稅後盈餘都還是相當亮眼,分別是9.71億元、29.1億元及26.54億元。 國泰產險的高層表示,主要是因為在2022年底提存了相關準備金93.8億元,加上2023年第一季實際賠款超過預期,所以還是出現了虧損,但到了第二季損益就轉正了。 產險業界人士指出,雖然這次防疫保單的理賠讓產險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從今年前三季的財報來看,產險業的獲利數字還是相當可觀,整體稅後盈餘已經回到了百億元以上。這也讓人看到,產險業確實已經從防疫保單的傷痛中走出,迎來了新的發展。
六產險公司中除富邦產險在11月理賠千餘件防疫險外,其餘五家產 險都已降至數百件以下,新安東京海上產更因「調帳」而出現-313理 賠件數,單月理賠金額降至81萬元,成為六產險最早脫險公司。
總計六產險前11月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富邦產154億元最多、國泰 產107億元次之、和泰產近80億元、中信產74億元、兆豐產64億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41億元。
據金管會統計資料,2022年全年12家防疫保單理賠超過410萬件、 理賠金額逾1,693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101萬件以上,理賠金額423 .3億元,總計全年雙險理賠達2,116.4億元。若再加計六產險2023年 前11月理賠逾2,636億元,顯示這場防疫險風暴代價雖沒有原先預估 3,000億元∼3,500億元那麼高,但還是賠掉30年來累積的盈餘。
經過這次巨災後,國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前11月份防疫 保單理賠金額多者逾百億元、少者至40億元,但前三季財報中,三家 產險稅後盈餘都相當漂亮,分別是9.71億元、29.1億元及26.54億元 。
國泰產險高層表示,主要因2022年底提存相關準備金餘額93.8億元 ,2023年第一季實際賠款超過預期賠款增提準備金,所以到第一季仍 是虧損,但第二季累積損益轉正。
產險業者指出,數家產險2023年財報獲利數字佳,絲毫看不出防疫 保大失血的傷痕,除年核保利潤及投資收益不錯外,與去年多提列準 備金回沖有關。但不管如何慘賠,產險業確定從防疫保單傷痛走出, 整體前三季稅後盈餘已經又回到百億元以上。
【台灣保險業新趨勢】遠距投保風潮興起,富邦產險等11家保險公司搶先布局,5分鐘完成保單變更! 近來,由於疫情影響,遠距投保成為保險業的新趨勢。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1家保險公司開辦遠距投保服務,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富邦產險。這項服務讓客戶可以透過視訊與生物特徵辨識技術,迅速完成身分認證、聲明事項確認、文件簽署以及保單變更等流程,預估最快只需5分鐘就能搞定。 這波遠距投保的風潮,要歸功於金管會在2021年底的開放政策。至今,已有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元大人壽、富邦產險、保誠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11家保險公司加入這個行列,其中保誠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是今年新加入的。 在遠距保全方面,壽險業也積極推動。金管會在11月正式核准壽險業開辦遠距保全,台壽成為首家獲准的公司。根據台壽的內部統計,開辦不到一個月,已完成近5,000件保單變更。 遠距保全的過程中,客戶的個人資料會透過視訊服務結合生物特徵辨識技術進行處理。透過三次刷臉,就能完成身分認證、聲明事項確認以及相關文件簽署。在壽險公司的資料庫中,客戶的人臉資料就成為了專屬的密碼。未來,客戶申辦聲明文件、契約變更文件簽署等服務時,只要線上「刷臉」,系統就能自動判讀客戶的身分,省去再次註冊或記憶密碼的麻煩。 富邦產險表示,遠距保全服務利用電子加密技術傳輸影音資料,能夠有效保護客戶的個資安全。即使要保人和被保險人不是同一人,業務員也能透過視訊與他們進行核對作業。 多家壽險公司在2021年陸續開辦遠距投保,預估整體壽險業已超過18萬件。其中,國壽約有9萬件、中壽近4萬件、南山壽超過2萬件,台壽、全球人壽、新壽也各超過1萬件。
台灣產險業界近期出現不尋常的現象,據各金控自結前11月獲利數據顯示,富邦產險和兆豐產險在前11月累積虧損,分別為21億元和16億元左右,成為今年至今台灣產險市場上僅有的兩家虧損的本國產險公司。而其他產險公司則在9月後已經成功轉虧為盈。 富邦產險在這波疫情中承擔了相當的風險,持續理賠防疫保單,11月還有千件防疫保單需要理賠,當月防疫保單理賠金額達3,340萬元。儘管如此,自3月起,富邦產險每月都有獲利,但由於11月新台幣升值帶來匯損,當月稅後盈餘僅1.03億元,為3月以來單月最低。不過,前11月累積虧損已經縮小到21.33億元。 另一方面,兆豐產險今年來每月都呈現虧損,11月理賠防疫保單420件,理賠金額超過1,300萬元,當月稅後虧損500萬元,前11月累積虧損達15.26億元。為了充實兆豐保險的營運資金並強化財務結構,兆豐金控正辦理3.5億股現金增資,預計2024年1月底前可完成募集,但增資款項入帳的具體情況尚未確定。 對比之下,國泰產險和華南產險則表現亮眼,前11月累積盈餘分別達到13.2億元和8.1億元。雖然國泰產險和中信產險在防疫保單理賠中受到影響,但兩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成功轉虧為盈,中信產險前九月的稅後盈餘已達0.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