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航勤公司新聞
桃園航勤,這家在航空業界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公司,近期來成了新聞焦點。由於旗下員工強烈爭取加薪與年終獎金倍增,甚至不排除在12月31日起停止加班,準時下班,這一舉動對即將來臨的新年旅運旺季來說,可謂是一大變數。這場爭議,讓桃園航勤和長榮航勤這兩大航空公司的地勤單位都陷入了緊張狀態。 桃園航勤的員工數量約有2,524人,其中4成來自華航,還有餘力承作外籍航空等他航業務。而長榮航勤的員工數量則約為1,700人,但人力缺口約有300人,其中7成業務來自長榮航。如果兩家公司都決定「準時下班」,那麼在這個旅運高峰期,恐怕會對航班運作造成影響。 市場傳聞,長榮航計劃將貨機地勤業務外包給桃園航勤,而長榮航勤則希望與桃園航勤進行業務合作。但桃園航勤的立場是給予長榮航勤聲援,並且等到爭議解決後再考慮承作長榮航的貨機地勤業務。 台灣機場地勤產業工會在19日發出聲明,質疑政府是否需要長榮航勤員工發起集體請假,才會呼籲長榮集團與子公司員工進行溝通。長榮航勤的基層員工主張,年終獎金基數和年度調薪應該與母公司一致。 今年元旦期間,長榮航勤對員工的年終獎金差別待遇成為導火線,數百位員工自發性請、休假,甚至影響到航班運作。桃園航勤企業工會則要求年終獎金為2個月外加8萬元、調薪4%,並且如果公司明年有獲利,還要求加發團體及激勵獎金。桃園航勤工會已經發布動員令,要求會員從12月31日起停止加班、準時下班,預計這將影響20~30架班次,可能會對元旦作業造成衝擊。
桃勤員工數約2,524人,地勤業務4成來自華航,還有餘力承作外籍 航空等他航業務;長勤員工數約1,700人,人力缺口約300人,地勤業 務7成來自長榮航。若兩大航空公司地勤單位都「準時下班」,恐難 應付新年假期龐大旅運潮,長榮還要面臨機師工會成員22日起罷工投 票,兩頭燒。
市場傳出,長榮航打算將貨機地勤業務外包給桃勤,長勤則希望串 聯桃勤行動,但桃勤的立場是給予長勤聲援,且等爭議告一段落再承 作長榮航貨機地勤。
台灣機場地勤產業工會19日發出聲明:非要長勤也發起集體請假, 政府才會呼籲長榮集團跟子公司員工好好談嗎?長勤基層員工主張, 年終獎金基數和年度調薪作業應和母公司一致。
長勤今年元旦期間年終獎金嚴重的差別待遇變成導火線,數百位員 工自發性請、休假,演變到影響航班。桃勤企業工會訴求年終2個月 外加8萬元、調薪4%,若公司明年有獲利,要求加發團體及激勵獎金 ,期待公司正面回應。桃勤工會發布動員令,要求工會會員12日31日 起停止加班、準時下班,桃勤工會估計影響20∼30架班次,恐衝擊元 旦作業。
桃園航勤公司近期將迎來董事長的更迭,消息指出,前桃機公司總經理林祥生有望成為下任領航者。交通部已將這項人事變動案提交給行政院,雖然還需行政院的批准,但一旦獲得同意,即將召開董事會進行正式選任。 作為桃機地勤作業的主力,桃勤公司全年無休,提供專業地勤服務,是国内規模最大的專業地勤服務公司。2019年12月底,桃勤獲得桃機公司批准,在桃園機場承接旅客報到櫃台代理服務,並自2020年2月起開始執行日本樂桃航空的運務作業,成為台灣首個有能力實施地面代理一條龍服務的企業。 桃勤公司由交通部、華航和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共同投資成立,資本額達7億元,分別持有45%、49%和6%的股權。過去,桃勤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多由華航退休的資深副總經理擔任,但由於華航的大股東是交通部屬下的航發會,因此人事案必須經過交通部的同意才能派任。 林祥生是這次新任董事長人選的熱門候選人。他過去在交通圈活躍,曾擔任過時任交通部政務次長賀陳旦辦公室秘書,並在華中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擔任過副教授。2019年疫情期間,他被任命為桃機公司總經理,在任一年半後因個人因素請辭。此次他能否成功接掌桃勤公司董座,引發了廣泛關注。
桃園航勤公司近期將迎來重要人事變動,據內部消息指出,現任董事長王正明將退休,這一席位可能將由桃園機場公司前總經理林祥生接棒。交通部已經將這項人事案呈報給行政院,並獲得初步同意。一旦行政院核定公文到位,桃勤公司將召開董事會進行正式選任,交通部長王國材對此人事案已經確定,只待行政院的公文核定。 桃園航勤公司是由交通部、華航以及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三方共同投資成立,分別持有45%、49%與6%的股權,公司資本額達7億元。該公司自1979年正式營運以來,無休止地為桃園國際機場的航機提供專業地勤服務,至今已為近200萬架次的航機提供服務。2019年12月底,桃園機場公司批准桃勤公司承接旅客報到櫃台代理服務,2020年2月,桃勤更成功執行日本樂桃航空的運務作業,成為台灣第一家能提供地面代理一條龍服務的業者。 雖然華航是桃勤公司的最大股東,但其大股東實際上是交通部主導的航發會。過去,桃勤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多由華航退休的資深副總經理擔任,這類任命須經過交通部的同意。然而,在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時代,所有泛官股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任命都必須經過行政院的批准。此次新董事長的人選,即使交通部沒有異議,仍需行政院的同意才能確定。
桃勤公司是交通部、華航、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三方投資組成,分別持有45%、49%與6%股權,資本額7億元,全年無休提供往返桃園國際機場航機所需專業地勤服務, 1979年正式營運至今,總計已提供航機服務近200萬架次。
2019年12月底獲桃園機場公司核准於桃園機場承接旅客報到櫃台代理服務,2020年2月執行日本樂桃航空運務作業,是台灣第一家可做地面代理一條龍服務的業者。
華航為桃勤最大股東,但華航大股東為交通部主導的航發會。過去桃勤董事長、總經理多由華航退休的資深副總經理擔任,人事案須經交通部同意後才會派任。
過去這類資本額不高的泛官股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多由主管部會直接任命,但在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時代,一律改為所有泛官股事業不論資本額多寡,均須呈報行政院,同意後始可派任,此次新董事長人選即使交通部沒有意見,仍需行政院同意。
桃勤公司負責桃機地勤作業,全年無休提供專業地勤服務,為國內 最具規模的專業地勤服務公司。為與國際趨勢接軌,桃勤於2019年1 2月底獲桃機公司核准於桃園機場承接旅客報到櫃台代理服務,並自 2020年2月開始執行日本樂桃航空運務作業,成為台灣第一家有能量 實行地面代理一條龍服務的指標。
桃勤由交通部、華航、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共同投資組成,分別持 有45%、49%與6%股權,資本額7億元。過去桃勤公司董事長、總經 理多由華航退休的資深副總經理擔任,但礙於華航大股東為交通部所 屬的航發會,其人事案皆須經交通部同意後才會派任。
據悉,新任董座人選以林祥生呼聲最高。當事人對此僅表示,尚未 接獲正式通知。另據了解,交通部長王國材數周前已同意該人事案, 惟該案還需要行政院同意,目前已經呈報行政院,待最終拍板後,即 可召開董事會正式選任。
林祥生過去活耀於交通圈,擔任過時任交通部政務次長賀陳旦辦公 室秘書,也在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擔任過副教授。另於 2019年疫情時接掌桃機公司總經理,並在任職一年半後,以個人因素 向交通部請辭。這次是否能接掌桃勤公司董座,備受關注。
農曆年前夕投資人縮手觀望,興櫃本周四個交易日成交金額僅57. 76億元,若以日均量14.44億元計算,較前周大減近2億元,而市場交 投冷淡之際,低價股也趁勢出頭,興櫃本周漲幅前十大個股中有六檔 為銅板股。
此外,個股漲幅也大幅收斂,僅斯其大、物聯、智微三檔繳出雙位 數周漲幅,唯數、東元精電、正瀚、玖鼎電力、台新藥、機光科技、 光鼎生技則介於6%∼9%。
悠遊卡公司3日登錄興櫃,首日盤中最高價就突破百元大關,連四 日均價都力守80元之上,6日均價達85.2元,以券商認購價50元計算 ,累計漲幅高達70.4%,勇奪興櫃本周「最會漲」,市值逼近60億元 。
2023年綠能概念股帶頭衝,尤其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受益題材更成為 盤面焦點,興櫃國內智慧電表大廠斯其大、玖鼎電力本周頗有斬獲, 股價單周強漲23.37%、7.24%。
再生能源發電的變動性帶動「削峰填谷」需求,台電力推全台家戶 更換智慧電表2035年達陣,換置全台1,400萬具智慧電表商機爆發, 大同、中興電、康舒及興櫃的玖鼎、斯其大等均有參與台電招標。
斯其大透過100%持股子公司華新儀錶,參與台電「低壓智慧型電 表」標案;至於玖鼎電力2022年也取得五項新型智慧電表標案。
另一方面,台灣物聯網平台業者物聯智慧,主要協助國內外企業布 局物聯網(IoT)應用,截至2022年底軟體連線授權設備累積數量已 突破1億元。
據市調機構IDC預估,大陸2024年IoT支出可望達3千億美元,占全 球26.7%,將超越美國成全球第一大市場,物聯智慧2022年上半年營 收也以大陸占比最高、達約46%,為其後市營運與獲利空間奠定利基 。
業界直指,年終「比價效應」、人力流失短缺等,是引爆地勤之亂 的關鍵。成立3年的星宇航空,陸續吸引華航、長榮航空服員、機師 與地勤人員轉職,2022下半年起進入交機高峰、航點增加、航線增班 ,人力需求大增,薪酬相對較高,被視為航空業比價標的。
對此,星宇航空公關長聶國維回應,星宇空服員來自逾20家航空公 司,地勤也來自多家公司,不諱言來自長榮比例最高。星宇招募員工 公開透明,歡迎具航空經驗的人加入。他反問,為什麼一家賺64億的 航空公司(長榮前三季獲利),有這麼多人要跑到虧損111億的公司 (星宇累計虧損)?
據業界消息,長勤2021年12月僅發放1萬元年終獎金,造成逾百人 失望出走,2022年1月又流失上百人,員工從疫前約2,500人減至目前 近1,900人。由於人力缺口大、工作量增加,每日處理約120∼130航 班,占桃園機場地勤工作量約三成。
反觀桃勤員工疫前約2,450人,目前為2,417人,差異不大,每日處 理約170∼180航班,占桃園機場地勤工作量約七成。而星宇自辦地勤 ,目前地勤約326人,每天處理約40航班。
長勤人力吃緊早有跡象,據了解,2022年12月中長勤曾去電桃勤, 希望將當日大約3、4個航班轉包給桃勤。
以長榮航、華航競合關係,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這被視為這波請 假潮的導火線,據傳當日長勤有逾30位高技術工轉戰星宇,包括開飛 機拖車、貨物裝卸車等操作動力設備的專業人才。地勤人員爆料,星 宇2022年中開出加薪3千∼5千元,年底再祭出加薪1萬元,吸引有經 驗的高技術工。
長勤請假效應,也讓業界重視地勤,桃勤企業工會表示,從2000年 起就不曾調整團體協約,此次提出六大訴求獲資方同意,包括調薪4 %、年終1個月加8萬元、激勵金1.5萬元等。反觀長勤今年發1個月年 終和調薪2,000元,低於長榮航空年終3個月並調薪3,000元,引發長 勤請假潮。地勤業透露,長勤緊盯桃勤,兩者薪水差不多,桃勤年終 獎金通常較多,但今年長勤加薪2,000元,罕見高於桃勤,似有為留 才表態。
農曆春節長假將至,交通部不會坐視國門癱瘓,預料將施壓長勤勞 資雙方坐下來溝通。長勤沒有工會,除了人力缺口,還有集團作業費 率統籌分配等問題,複雜度高,考驗資方危機應變處理。
長榮航勤元旦發動請假潮,接著擁有桃園機場地勤工作量高達七成 的華航子公司桃園航勤也向資方提出六大訴求,包括薪資提高4%、 夜間津貼從50元調整至75元、操作津貼增加1,000元、技術津貼增加 2,000元、重新訂定薪資結構、員工職等10年常態晉升改善方案等。 3日機場運作已恢復正常,但爭議仍未落幕。
王國材3日在台灣燈會主題發表會後受訪表示,長榮航勤、桃園航 勤兩家公司都是因為疫情下航班減少而面臨虧損。但這屬於外部因素 導致營收減少,並非員工是否認真做事;因此若是在集團有賺錢的狀 況下,母公司可以協助子公司讓員工好過年,特別是子公司員工薪資 普遍不高。
他舉國營企業為例,例如台電、中油發放年終、績效獎金,不會用 虧損來算,因為有政策性因素要納入考量,這些不是員工可以左右的 。他說,雖然仍要從公司治理角度考慮,但如果發放年終獎金有困難 ,集團可以協助。
桃園航勤預定4日再度召開勞資協商會議,若協商破裂,不排除6日 發動春節罷工投票。王國材強調,他已經跟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以 及中華航空董事長謝世謙溝通多次,並表明交通部態度。他說,已經 跟華航討論初步方案,詳細內容不便透露、要交由勞資討論,但大方 向是朝集團能力範圍下讓員工好過年努力。
至於是否會在春節期間罷工造成航班大亂?王國材說,交通部不會 讓此事發生;次長祈文中說會要求航空公司做好因應計畫。
即使長榮航勤這次不是「罷工」,國泰產險、新光產險均表示,海 外旅行不便險「班機延誤保險」項目,預定搭乘「定期航班」較預定 出發時間延誤4小時以上即符合理賠範圍,保戶可準備證明文件,經 確認符合條款且未屬特別不保事項即依約賠付。
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罷工」理賠規範,富邦產險說明,於罷工事 件發生前已完成投保者,或已在海外旅程中的被保險人,因罷工事件 造成預定搭乘班機延誤或因班機取消,且於賠償責任期間內繼續原預 定行程,仍搭乘「原訂」班機或改搭「其他」班機,延誤達4小時以 上者,將依承保項目的約定負賠償之責。
也有產險公司以「進入海關」起算,入關後延誤4小時以上,才會 啟動理賠機制,保戶要細看理賠條款。至於行李延誤,富邦產險表示 ,若被保險人已於海外旅行,其託運行李因航空業者處理失當,導致 被保險人抵達目的地6小時後仍未領行李,產險公司依約給付行李延 誤保險金。
行李毀損部分,富邦產險和安達產險均指出,「行李箱內」的個人 物品,若因航空業者處理失當導致毀損或滅失,將依約給付行李損失 保險金;但行李箱、手提箱本身毀損,不在理賠範圍。
過去在網路上,只要在勞資議題上,資方出現「共體時艱」等言論 ,多會遭到訕笑「慣老闆」,因為勞工常是弱勢的一方,如果沒有有 力的工會組織,難與資方抗衡。但近年來受到疫情影響,各國實施邊 境管制措施,導致航空客運量大減,同時也影響到各國航空公司營收 ,甚至航空公司也申請實施無薪假、鼓勵勞工留職停薪等措施,讓勞 資雙方度小月,勞工也確實在這大環境下共體時艱近三年。隨著邊境 管制鬆綁,國人也開始出現報復性出國旅遊潮,航空公司一片前景看 好的情況下,卻開始傳出另一波的勞資爭議。
運輸業勞權意識抬頭、再加上工會組織運作得宜、基層勞工對於自 身勞動權益的重視,從2016年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後, 2019年 2月的華航機師罷工事件、以及同年6月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航 空相關產業勞工不斷爭取更合理的勞動條件與權益。
長榮航空子公司長榮航勤員工因不滿年終獎金繼續「共體時艱」, 已在元旦連假串連合法休假,讓資方措手不及。無獨有偶,華航子公 司桃園航勤占桃園機場地勤工作量高達7成,桃勤企業工會從2022年 底就開始針對逾20年不曾調整團體協約提出六大訴求盼能與資方進行 協商,但勞資雙方協商破裂,不排除在6日展開春節期間罷工投票。
同樣也心疼勞工共體時艱三年,許銘春呼籲,經營團隊應該將經營 利潤與員工合理分享,善待基層員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盡最大 誠意主動與工會協商溝通。在海嘯第一排的航空業,已等待疫情解封 三年,地勤勞工也都和企業共體時艱,誠如交通部長王國材所言,企 業集團應從更高度來善待員工,從集團的經營來回饋員工,唯有將員 工視為企業最重要的家人,分享企業經營的果實,才能留才於企業, 穩定勞資關係,創造企業永續的經營。
不過,交通部有何方法或策略可以讓集體休假、甚至罷工不會發生,相關官員僅回應,交通部只能呼籲企業應加強與員工溝通,並希望企業主若有盈餘,「儘量」發給員工多一點年終獎金,並沒有強制要求。
官員說,集團內每家公司營運狀況和績效不同,發給員工的年終獎金自然不同,交通部尊重各企業公司治理,也理解企業主會擔心,今年願意多發一點年終獎金給營利少的公司員工,之後會不會年年都藉由集體休假或罷工,要脅企業加發年終,因此還是希望企業多與員工溝通,尋求共識解決爭議。
王國材昨日出席2023台灣燈會主燈暨小提燈亮相記者會,媒體詢問對於長榮航勤和桃園航勤集體休假、計畫罷工的舉動,有何因應之道時表示,交通部不會讓春節罷工發生,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將於今日與桃勤工會協商,希望能先解決年終獎金的問題,讓員工可以好過年。
長勤、桃勤的動作,旅遊業者都相當擔心會影響春節期間正常出團,進而引發旅遊糾紛,業者無奈的表示,好不容易疫情過去,春節旅遊旺季來臨,機場地勤員工以旅客的方便和權益為武器,讓旅行社和旅客也成為「受害者」。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媒體公關宣導委員會主委李奇嶽則呼籲華航、長榮審慎因應,如果愈演愈烈,對因疫情悶了三年的旅行社和旅客來說,衝擊都很大。
桃園航勤公司近期發生了重要的人事變動,24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正式推舉了新任董事長。這位新董事長來自民進黨,曾是前立委的郭榮宗。他的上任,意味著桃勤公司的領導權將從原來的林信得手中交接過來。 這次的人事調整,不僅是桃勤公司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桃園地區在交通部轉投資的三大泛公股事業中的影響力。這三大事業分別是桃園國際機場、華航以及桃勤公司,而這次的人事變動,讓「桃園幫」人馬得以完全掌控這些關鍵位置。 桃勤公司是台灣內地知名的機場地勤服務公司,負責為桃園國際機場近七成的航空公司提供各種地勤服務。公司的資本額高達7億元,其中交通部持股45%,華航持股49%,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持股6%。在2017年,桃勤公司服務了7.8萬架次航機,接待旅客約2,642萬人次,處理貨運量近178萬噸。 新任董事長郭榮宗,在桃園地區深耕多年,此次接掌桃勤公司董座,顯示了他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和專業能力。而他的上任,也讓桃勤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上,將更加注重地方特色與服務品質的提升。 此外,前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也同時接手了交通部百分之百持股的國營事業桃園機場公司的董事長一職,而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則曾經擔任過桃捷公司的董事長。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讓桃園地區在交通部轉投資的三大泛公股事業中,擁有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桃勤公司為國內專業機場地勤服務公司,負責桃園國際機場近七成航空公司所需的各相關地勤勤務,資本額為7億元,由交通部持股45%、華航持股49%、美商優比速航空公司持股6%,2017年服務航機7.8萬架次,服務旅客約2,642萬人次,貨運近178萬噸。
長年深耕桃園的郭榮宗此次接掌桃勤公司董座,加上前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日前接手交通部百分之百持股的國營事業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華航董事長何煖軒為桃捷公司前董事長,交通部在桃園的三大泛公股事業均由桃園幫掌控。
立的財團法人,應於二個月內修改章程,官派董事必須過半,且
董事長應由相關職務機關首長兼任,提案立委葉宜津說,比照現
行的航發會模式辦理,才能一勞永逸,解決爭議。
未來包括台灣敦睦聯誼會(下設台北圓山大飯店等四個作業組織
)在內,包括中華工程顧問司、台灣電信協會、台灣郵政協會等
八個交通部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都須依照前述規定辦理,交通
部長蔡堆說,尊重立法院決議。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交部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共有
七個,累計捐助金額從數百萬元到五十五億元不等,多以協助相
關事業發展為宗旨,唯目前只有航發會董事長由蔡堆兼任,其餘
財團法人董事長皆非交通部官員。
立委孫大千也質疑,中華工程顧問司百分百持股設立台灣世曦,
「一套人馬二塊招牌」,資本額九億元,卻能在內湖買下廿億元
大樓,並參與台灣國際開發公司在中東投資,交通部事前不知情
,如何監督?
蔡堆坦言事前不知世曦買樓,但強調中華工程顧問司和台灣世曦
具工程專業,參與諸多國內重大工程,不宜輕言釋股退出或者解
散。
除財團法人外,立委們對交部轉投資事業也語多質疑,包括陽明
海運標得高雄港務局BOT案,又贊助高市跨年晚會三千萬,並
邀謝長廷出席動土典禮和晚會,恐有違反政治獻金法的疑慮。
同時,桃園航勤每年盈餘上億,但在長榮地勤加入競爭之後,立
委曹爾忠也建議,桃勤階段性任務已完成,交通部應考慮釋股或
者撤資,不能只以一句「對國家有幫助」輕輕帶過。
整場委員會就在立委諸多質疑炮聲隆隆中結束,最後作成前述決
議,要求交通部應盡速辦理,同時要求交通部及所屬機構轉投資
事業負責人若無法到場備詢,應提出正當理由事先請假,否則就
是藐視國會。
桃園航勤董事長,但這項安排引發桃勤員工強烈不滿,計劃下周
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政府一再將桃勤董事長職位當成政治
酬庸。
由於擔心大批桃勤員工北上抗議,恐影響機場航勤業務正常運作
,交通部高層相當緊張,已於日前派員與桃勤員工溝通,最後雙
方達成共識,桃勤工會同意不會癱瘓機場航勤運作,但仍會北上
抗議。
據指出,這波人事異動除了桃勤董事長一職引人矚目外,現任交
通部路政司長李龍文將轉任高雄港務局局長,現任高雄港務局長
黃清藤則調任交通部參事。
在李龍文轉赴高雄港後,路政司長遺缺可望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副所長鄭賜榮升任;懸缺多時的公路總局副局長一職,則由現任
國道高速公路局總工程司張弘義升任。
至於現任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長鄭文隆,在行政院公供工程委
員會副主委江耀宗下週轉任華航董事長後,將遞補江耀宗遺缺,
屆時國工局長一職即由現任副局長邱琳濱扶正。
相關人士指出,這次交通部人事大異動,為交通部長林陵三上任
兩年半以來第三次大幅度的調整。由於三次人事異動都沒有動到
郵電司長和電信總局長,主要考量未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
會)成立後,電信總局將全部併入NCC,屆時交通部郵電司相關
首長的職務,再行調整,整個交通部一級首長便全部完成更動。
證期會今(14)日核准茂永、尚益染整加工、華瑞
及桃園航勤等公司為不繼續公開發行公司。
桃園航勤將於今(22)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會中將討論預計明年三月提出股票上櫃備查函的申請。(工商時報 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