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疫情嚴峻,金管會5月25日放寬銀行可因疫情彈性調整分行營業時 間,6月1日更宣布放寬可暫時關閉分行。各銀行可自行評估,若有分 行已有半數以上行員「居家隔離」時,該分行可暫停營業,在調整後 七天內報金管會備查即可。
花旗銀行為首家在官網公告縮短營業時間的銀行,針對雙北疫情嚴 峻地區的五家分行(板橋分行、襄陽分行、永和分行、敦化分行及天 母分行)調整營業時間,銀行關門時間提前至1點半。
聯邦銀行則是除了台北市微風廣場內的簡易型分行外,所有分行( 含保管箱)自5月31日起,營業時間提前至下午3點半打烊。
京城銀行則是調整疫情熱區的板橋、新莊、雙和與蘆洲分行,縮短 營業時間一到一個半小時不等。
凱基銀行則公告,自6月4日起,雙北的敦南分行、大安分行、瑞光 分行、民生分行、中山分行、雙和分行、新店分行及高雄市左營分行 ,調整營業時間為上午9點至12點;台北市大直分行及中彰投的彰化 分行及大里分行,營業時間則調整為中午12點至下午3點半。
八大公股行庫全數表示暫沒有調整打算,主要考量有二,一是各公股行庫均於雙北或北部熱區分行等啟動分組居家辦公,且有可能持續擴大居家辦公適用分行;二是紓困4.0方案起跑,公股行庫積極準備紓困貸款開辦上場應戰,一家公股行庫主管就直言,身為負有政策任務的公股銀行,不到迫不得已,不會輕易做出縮短營業時間的決策。
銀行公會日前通知各銀行,經董事會或常務董事會後,可彈性調整營業時間與各機構服務種類,在七個營業日內以書面備查,函報金管會並副知中央銀行及在官網公告,即可縮短分行營業時間,花旗銀與聯邦銀是最早據以調整的,都從5月31日開始。
聯邦銀全台分行均縮短,從原本延長至下午4時改回一般銀行的下午三點半,花旗銀選擇板橋、襄陽、永和、敦化、天母等五家熱區分行,營業時間從下午三點半提早至1點半。
京城銀昨(1)日起縮短四家新北市熱區分行營業時間,蘆洲、雙和、板橋、新莊分行,營業時間縮短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不等。
台中銀行最快下周一(8日)針對雙北兩家分行調整,縮短時間較可能採取延後開門時間至上午10時,打烊時間不變。
凱基銀行雙北熱區分行可能縮短營業時間,不排除最快本周五(4日)即會啟動。
上海銀與台新銀還是要視疫情發展,以及各分行來客數變化而定。 (記者楊筱筠、陳美君、陳芝瑄、夏淑賢)
為提升國內金融業經營體質、強化國際競爭力,台大銀行評比團隊自1999年開始進行評比並公布結果已累積20多年經驗,透過評比的公布,除發揮市場機制功能外,更可督促金融機構提升服務品質。因疫情關係,2020銀行評比記者會於昨(1)日假財促院線上舉行。
評比團隊由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台大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黃達業、台大會計系教授劉啟群、中央大學財金系教授黃泓人及中原大學財金系教授陳若暉等人共同主持,並且由前財政部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李述德擔任諮詢顧問。
今年評比對象為36家銀行,評比項目除財務經營績效外,更包含領導者遠見經營策略以及國際市場發展能力。2020評比總排名前五名為玉山銀、京城銀、國泰世華、中信銀與台北富邦。排名進步最多獎為陽信銀(30升到24)(+6)及上海銀、彰銀和板信銀(均為+4)。
2020經營能力最佳前五名銀行,為匯豐、京城、渣打、玉山與台新。京城銀與玉山銀同時囊括經營能力與獲利能力最佳銀行前五名。
匯豐由於卓越理財業務表現亮麗,使手續費收入占比蟬聯第一。京城銀營業成本率改善由2019年24名大幅提升至第一名。
2020獲利能力最佳前五名銀行為京城、花旗、上海、國泰世華、與玉山銀行。在新冠疫情期間,京城銀獲利能力逆勢成長連二年穩坐第一。最具黑馬姿態的上海銀首度站穩第三,其獲利能力從第33大幅提升至第三,展現「少康中興」之氣勢。
星展銀行與京城銀行則於領導者遠見與經營策略進步最多。
在領導者遠見與經營策略上玉山銀、中信銀與國泰世華銀囊括前三名。星展銀行與京城銀行在領導者遠見與經營策略上進步幅度遙遙領先眾銀行。星展銀行從11名到第七名而京城銀行則從22名到第14進步最多。
國際市場發展能力關鍵銀行競爭力,中信銀、玉山銀與星展銀包辦前三名。
國際市場發展能力占評比權數從2017年的5%逐步提升至目前的21%,預計明年將調高至31%,期能引導銀行加速大量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以爭取全球金融話語權。
2020評比團隊也推薦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及京城銀行合併組成金融國家隊,成為台灣主打華人市場國際盃的關鍵角色。
匯豐銀行昨(26)日推出防疫期間新優惠,信用卡卡友繳費不出門,透過全國繳費網線上繳款,可以享有繳款金額1%回饋,回饋上限50元,限額4,000名。
匯豐銀指出,鼓勵卡友宅在家,只要信用卡帳單結帳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24日,且於繳款截止日前透過全國繳費網繳款之匯豐卡友,即享繳款金額1%刷卡金回饋,但因最高回饋上限為50元,回推繳款5,000元以內有最大優惠,超過5,000元則會超過回饋上限。
花旗銀行延長刷卡繳稅回饋,新卡友優惠可延長到6月18日,既有卡友延長到6月底,花旗銀指出,如果是新卡友,可以享有刷卡繳稅最高2%現金回饋,最高回饋3,000元,新卡友若選擇新辦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利用該卡提供行動支付加碼10%的回饋,計算最高可回饋4,000元現金,非常划算。既有卡友則只要刷卡繳稅、稅款超過5,000元以上,就可以享0.5%刷卡金回饋,最高回饋1,000元。
除了刷卡繳稅延長優惠時間外,花旗銀還提供卡友資金調度方案,6月底以前,可享前三期0.1%的利率優惠,最長可分84期、最高可貸款300萬元,資金調度更靈活。
永豐銀行也延長刷卡繳稅優惠到6月底,透過「財政部網路繳稅平台」刷卡繳稅免手續費,單筆滿3,000元分三期零利率。
北富銀則針對與台北市政府合作開發的智慧支付平台pay.taipei,新增信用卡繳費功能,雙北民眾可善用。北富銀指出,民眾不出門,利用31家合作銀行信用卡,就可透過平台完成刷卡支付水費、停車費等12項費用,安心做好居家防疫。
【台灣商業銀行新聞】 哇塞,疫情這麼一來,大家的旅行夢想好像都卡住了,不過別急,有個好消息要報給大家聽!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跟Airbnb合作啦,推出了一個超級好康的優惠,讓我們就算待在家也能體驗到全球的精彩! 說到這,你一定要聽說這個AirbnbExperience服務,它請來了全世界的體驗達人,讓我們通過網路就能跟著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旅行。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線上課程,而是有著各種主題的虛擬體驗,從生態導覽到烹飪品酒,從音樂表演到舞蹈學習,應有盡有。 舉個例子,你可以在義大利龐貝古城學習品酒,去冰島欣賞音樂會,甚至還能和變裝皇后一起喝水果酒、向西班牙舞者學佛朗明哥舞、跟義大利奶奶學做義大利麵,這樣的體驗,不用出門也能夠讓你活出精采人生呢! 那麼,這個好康是怎麼樣的呢?從現在開始到2021年6月30日,只要你是花旗卡友,在Airbnb訂購AirbnbExperience線上體驗課程,就能享受最高八折的優惠,還有限額新台幣500元的折扣上限哦! 而且,如果你是Airbnb的新用戶,首次訂購體驗行程,刷花旗信用卡並輸入優惠代碼「TaiwanCiti21」,還能再享受一層優惠呢!這麼好的機會,你還在等什麼?快去體驗一下全球的精彩吧!】
AirbnbExperience結合各領域專業人士開班授課以及在地達人精心規劃的各式線上體驗課程,集結數百個主題的虛擬體驗,涵蓋生態導覽、健行、烹飪及品酒教學、音樂及藝術表演等多元課程,讓人彷彿置身義大利龐貝古城學習品酒、造訪冰島欣賞音樂會,更可以和變裝皇后一起啜飲水果酒分享人生秘密、向西班牙舞者學習佛朗明哥舞、和義大利奶奶一起做義大利麵、與拉丁葛萊美獎提名人一起享受音樂、或是跟隨南非的海洋學家的腳步與鯊魚一起在水中遨遊,不用出門也可以活出精采人生,體驗各地文化。
AirbnbExperience新用戶於Airbnb首次訂購體驗行程,刷花旗信用卡消費,並輸入優惠代碼「TaiwanCiti21」,最高可享優惠。
【金融新聞】面對疫情挑戰,台灣金融業全力應對,花旗台灣商業銀行領先推動異地辦公與居家辦公策略,確保服務不中斷!近期,金管會公佈38家本國銀行中,有27家啟動異地辦公,14家則實施人員居家辦公,以降低染疫風險。在這波防疫升級中,花旗銀行更是表現亮眼,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就持續實施異地辦公及居家辦公,成為唯一至今未曾中斷的外資銀行。
國泰金控、三商美邦人壽等本土金融機構也紛紛升級防疫措施,分批執行居家及異地辦公,並鼓勵業務人員採用線上服務。永豐金則決定啟動居家上班機制,總人力的二分之一在家工作。此外,台灣的八大行庫在雙北市約400家分行,已展開分行間的聯防備援機制,並採用數位實聯制,確保營運不中斷。
花旗銀行表示,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已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防疫準備,最高可有80%員工在家上班。星展銀行(台灣)則目標全行員工有60%可居家辦公。在這波疫情中,台灣金融業的應對策略不僅顯示了其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也展現了金融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國泰金控防疫亦再升級,將分批執行4,000人居家及800人異地辦公;國泰人壽新竹以上及宜蘭逾1萬名行銷人員不需進職場,即日起儘量改採線上服務。
同樣有逾萬名業務員的三商美邦人壽則是總公司已採異地及居家辦公,業務員部分除非必要,儘可能避免主動拜訪客戶,5月出勤不納入考核,即業務員也不用再到職場報到。
永豐金亦決定,即日起至5月28日啟動居家上班機制,永豐銀行視疫情發展逐步提升至3,000人,相當於總人力的二分之一。
八大行庫在雙北市有約400家分行,包括台銀、兆豐銀、華銀等多家行庫已展開分行間在同區及跨區的聯防備援機制,力拚營運不中斷,同時已開始採取所謂的「數位實聯制」,此外亦比照大賣場的作法,開始執行分行營業場所的客戶「人流管制」。目前已知,包括台銀、兆豐、合庫、彰銀、台企銀,均將分別用QRCode系統來進行數位實聯制,已各自開發出實聯制的「QRCode系統」,用手機掃,即可進入銀行,不需要再接觸填表。
此外,各公股金控、銀行已開始進行「董事會視訊會議」的準備,其中兆豐金將由兆豐票券先行,兆豐票券除了異地辦公及樓層分散辦公、董總分流之外,亦著手啟動以視訊會議全程召開董事會,其他行庫亦在評估改採視訊會議召開董事會;土銀每周召開的常董會,包括董總在內等五位常董,亦將分四個地方進行視訊會議。
花旗銀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持續實施異地辦公及居家辦公,也是唯一迄今未曾中斷異地、分組上班的外銀。花旗銀表示,去年來已在防疫上做了各項不同的預備和投資相關設備,最高可有80%員工在家上班。
星展銀行(台灣)表示,幾乎全年維持40%員工居家辦公,目標則是全行員工有60%可居家辦公。
金管會昨(13)日對兩家外資銀行進行重罰,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和星展銀行因防制洗錢、打擊資恐相關缺失,分別被開出新台幣1,000萬元和600萬元的罰單。這次處分,讓花旗銀行成為國內銀行因違反防制洗錢規定,而被裁罰的最高金額案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花旗銀行被重罰呢?以下就來為大家詳細解析這起事件。
根據金管會的公告,花旗銀行在2017年到2019年間,以及星展銀行在2017年到2018年間,都因為在防制洗錢、打擊資恐方面存在缺失,未能有效執行相關規定,因此受到處分。其中,花旗銀行因為未將一人公司列為高風險客戶,導致監控機制失效,並且沒有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業者制定相關監控措施,還沒有將租稅規避、逃漏稅等情況納入交易監控,這些問題都導致許多應該為高風險客戶的人們,被錯誤地評估為中低風險,進而影響了可疑警示調查的效率。
而星展銀行則是因為對於相同地址、相同聯絡人的交易沒有進行金額評估,這也是其被處分的重點。金管會官員表示,雖然外資銀行的母集團有相關的防制洗錢政策,但這些政策還是必須符合當地法規,並考慮當地的風險狀況。
這次金管會的處分,再次提醒了我們防制洗錢、打擊資恐的重要性。官員強調,洗錢防制工作應以風險為主,並強調要根據風險來強化相關措施。花旗銀行和星展銀行在這次事件中,因為忽略了當地風險與母集團原機制的差異,直接引入母集團風險管理機制,結果導致低估客戶風險,甚至忽略了應該注意的交易。
總結來說,金管會對花旗銀行和星展銀行的處分,不僅是對其缺失的懲罰,更是對全體金融機構的警示。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引以為戒,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近期對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及星展(台灣)銀行進行罰款,原因是這兩家銀行在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方面的工作未能達到規定標準。根據金管會13日的公告,花旗銀行因疏於防制洗錢措施,被處以新台幣1千萬元的罰款,創下單一銀行防洗錢的最高罰鍰金額;星展銀行則被罰新台幣600萬元。 金管會指出,花旗銀行在2017至2019年間的專案檢查與一般檢查中,以及星展銀行在2017至2018年的一般檢查中,都未能充分考慮台灣地區的相關規定。這兩家銀行在運用集團系統與政策時,未能增加在地化政策及情勢考量,例如台灣高風險地區主要來自大陸、港澳及部分東南亞國家,但花旗銀行僅納入美國的高風險地區指標,這導致許多異常交易被漏掉。 具體來說,花旗銀行和星展銀行各有四到五大項缺失。花旗銀行比星展銀行多出三項疏失,包括對境外一人公司密集註冊及開戶的風險評估不足、未依規定訂定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監控態樣,以及對大額現金交易的合理性評估不足。星展銀行則在客戶持續性審查、交易監控、客戶盡職審查以及可疑交易警示調查等方面存在缺失。 對於金管會的裁決,星展銀行表示尊重,並強調已於當時即時完成所有改善措施。花旗銀行也表示,在金管會宣布裁罰前,已加強洗錢防制風險管控,以確保符合相關規定。金管會對花旗銀行的五大缺失,以及對星展銀行的四項缺失都提出了具體的整改要求。
過去因防制洗錢缺失遭金管會裁罰的銀行有台北富邦銀行被罰600萬元、新光銀行被罰400萬元,第一銀行200萬元,2017年澳盛銀行被罰20萬元。
此次花旗銀被裁罰1,000萬元,為國銀因為違反防制洗錢規定,而被裁罰的最高金額案例,主要是未將一人公司列為高風險,導致監控機制失效,並且沒有訂定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業者相關監控態樣,再加上沒有將租稅規避、逃漏稅態樣完整納入交易監控,導致許多應該為高風險客戶,卻被列為中低風險,所以不能盡速完成可疑警示調查。
星展銀行則是對相同地址、相同聯絡人沒有作金額評估而被裁罰。
金管會官員指出,雖然外銀母集團有防制洗錢政策,但集團規定還是必須符合當地法規、考慮當地風險狀況。
官員強調,洗錢防制以風險為主,風險在哪哪裡就要強化,兩次金檢,都發現花旗銀行和星展銀行這兩家外銀導入集團政策,卻忽略當地風險與母集團的原機制考慮點不同,直接引進母集團風險管理機制,就會造成低估客戶風險、或未發現防制洗錢該注意的交易。
銀行局表示,花旗銀是2017∼2019年的專案檢查與一般檢查結果;星展銀則是2017∼2018年的一般檢查,主要都是運用集團系統與政策,未增加在地化政策及情勢,例如不法所得來源,台灣高風險地區主要是大陸、港澳與部分東南亞國家,但花旗銀則只納美國的高風險地區指標,易漏掉很多異常交易。
兩家銀行各有四到五大項缺失,但台灣花旗銀比星展銀多出三項疏失,一是對境外一人公司密集註冊及開戶,花旗一開始就只列中或低風險,星展是一開始就列高風險,但兩銀行都疏於後續的追蹤檢視。
二是花旗未依規定訂定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監控態樣,三是自然人客戶以大額現金疑似從事租稅規避或逃漏稅時,花旗銀並沒有評估其合理性,如有客戶開設境外個人公司,將企業利潤留在此境外子公司,又設OBU個人帳戶,將境外子公司的利潤退回個人OBU帳戶,但花旗銀只申報大額交易,卻未評估合理性。
星展銀行(台灣)表示,尊重金管會裁決,這些是2017∼2018年期間的缺失,當時金檢時已即時完成所有改善措施;花旗(台灣)銀亦表示,在金管會宣布裁罰前,已強化洗錢防制風險管控,以確保符合相關規定。
金管會列出的花旗(台灣)銀五大缺失,一是未完善建立客戶風險評估機制;二是未完善建立客戶持續性審查機制;三是未完善建立交易監控機制;四是未實執行客戶盡職審查;五是未確實辦理或未儘速完成可疑交易警示的調查。
星展(台灣)銀行亦有四項缺失,一是未完善建立客戶持續性審查與姓名及名稱檢核機制;二是未完善建立交易監控機制;三是未落實辦理客戶盡職審查;四是未確實辦理或未儘速完成可疑交易警示的調查。
【陳碧芬/台北報導】五月來臨,正是大家為了繳稅忙得不可開交的時節。這個月,各大銀行也紛紛祭出刷卡繳稅的優惠方案,讓民眾在完成責任的同時,也能享受一點點的小確幸。其中,花旗銀行(台灣)的活動格外吸引人眼球,它不僅有刷卡免手續費的福利,還推出了前所未有的三重回饋方案,讓大家為繳稅辦新卡變得超划算。 首先,星展銀行(台灣)推出了一個從5月1日到6月2日的刷卡繳稅優惠活動。只要在這段時間內使用星展銀行(台灣)信用卡繳納綜所稅,並在Card+ app完成登錄,就能參加活動。這個優惠有兩種選擇,一是根據繳稅金額的不同,可以獲得100元、500元或1,000元的刷卡金回饋;二是繳稅金額超過3萬元的持卡人,可以選擇12期分期零利率,幫助客戶更靈活地運用資金。 接著,花旗銀行也不遑多讓,它將大量優惠集中在新申辦的卡友身上。只要在2021年5月24日前申辦指定花旗信用卡並核卡,就能獲得三重優惠:繳綜所稅款最高可獲得2%現金回饋、行動支付加碼回饋,以及消費分期3期零利率,總計最高可享4,000元現金回饋。 而?豐銀行則是針對刷卡繳稅的分期付款提供了免手續費的優惠,若一次付清則免費,若分期付款,稅金達1萬元(含)以上,可分3期、0%分期費率。對於卓越理財客戶,若稅金達50萬元(含)以上,更可以分12期享0%分期費率。 渣打銀行的「繳稅貸」則是另一個選擇,申辦者可以用綜合所得稅單或其他財力證明,加上身分證明文件和近三個月的撥薪存摺或扣繳憑單,申辦信貸。申辦成功後,帳管費只需2,000元,比一般信貸減免了7,000元,前三期年利率更是低至0.1%,但需綁約12個月。 看來,這個繳稅季節,各家銀行真的是用心良苦,為了吸引客戶辦卡,真的是動了不少心思啊!不過,大家辦卡時還是要仔細比對各項條件,選擇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哦!
5月繳稅熱季,花旗、星展、渣打、?豐四家外銀全部 祭出刷卡繳稅免手續費外,亦對新卡友加碼優惠,花旗銀還有史無前 例給予繳稅季三重回饋方案,為了繳稅新辦一張卡看來十分划算。
星展銀行(台灣)的刷卡繳稅優惠方案,5月1日到6月2日刷星展銀 行(台灣)信用卡繳納綜所稅,並於星展銀行(台灣)Card+ app完 成登錄,可參加此項優惠活動。持卡人有兩項優惠方案可以選擇,一 、繳稅金額達2萬元、10萬元或30萬元,分別可享100元、500元或1, 000元的刷卡金回饋;二、繳稅金額達3萬元以上的持卡人,則可選擇 12期分期零利率,協助客戶靈活運用資金。
花旗銀行亦把大量加碼的優惠,集中在新申請的卡友上,於2021年 5月24日前申辦指定花旗信用卡且核卡,可拿到三重優惠:1.繳綜所 稅款最高2%現金回饋;2.行動支付加碼回饋;3.消費分期3期零利率 ,合計最高可享4,000元現金回饋。
?豐銀行表示,若卡友刷卡繳稅一次付清,免手續費, 若分期繳納,稅金達1萬元(含)以上,可分3期、0%分期費率,卓 越理財客戶若達50萬元(含)以上、可分12期享0%分期費率。
渣打銀行的「繳稅貸」也是個人信貸的分期功能,申辦民眾可用最 新年度的綜合所得稅單、或銀行認可的其他財力證明,檢附身分證明 文件與近三個月撥薪存摺、或最新年度扣繳憑單,通過申辦者帳管費 台幣2,000元,較一般信貸帳管費台幣9,000元,減免了7,000元,優 惠利率為前三期年利率 0.1%,惟需綁約12個月。
對台灣的消費者來說,花旗銀行猶如美國國旗的分身,這次將要撤 出台灣消金業務,44家分行的花旗招牌大多將要消失,2百多萬張信 用卡也不再看得到花旗的Logo,情感上的衝擊極為強烈,可以想見。
但是,拋開感情的因素,我們更在意的是,從花旗銀行撤出台灣的 事件,可以看到對台灣金融產業發展極為重要的警告訊號。
花旗在今年3月換上年僅53歲的執行長佛瑞瑟(Jane Fraser),她 非常果決地在「Local vs. Global」的企業戰略上做了重大裁決,專 注在花旗具有競爭力的全球業務,核心就是企業金融、以及圍繞在企 業金融所衍生的富豪財富管理業務。相對的,消費金融業務是本地金 融服務業者的生意,花旗在亞洲與歐洲的消金沒有規模競爭力,品牌 效益只是情感的感受,無法扭轉虧損的事實,必須壯士斷腕。
金融業的核心,就是資本運用,從花旗集團去年的財務報表可以看 到,即將打包出售的13國消金業務,使用了70億美元的資本,營運高 達820億美元的資產,營收金額42億美元,結果卻得承受4,000萬美元 左右的虧損。亞洲與歐洲的消金業務對花旗來說是拖油瓶,多年來華 爾街的分析師幾乎人人呼籲花旗歷任執行長應該早點賣掉,花旗的競 爭者美國銀行、摩根大通早就不做這些業務,其他歐洲與日本的龍頭 銀行也沒有跨國消金業務。
提供信用卡、房貸、散戶存放款服務的消金業務耗用鉅額資本、聘 用大量員工、行政成本高昂、每個國家的金融監理要求都不同、而且 因為涉及千萬消費者權益,法令遵循複雜細緻且多變,在「普惠金融 」的政治口號下,利差與手續費不斷下滑,身後又有純網路銀行、以 及電商跨業免費服務的競爭,消費金融早已是變成利潤微薄的本地業 務。
消費金融業務當然還有利潤,花旗在美國的零售業務仍然龐大,去 年提存前的營業利益高達90億美元,所以關鍵就是消費金融屬於地頭 蛇的生意。強龍花旗壓不過地頭蛇,撤出台灣對於本地的商業銀行來 說當然是好消息,但是產業競爭態勢不會有實質改變,對38家本國商 業銀行、外加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以及有1,300個據點的郵 局來說,過度競爭的消金市場還是一片紅海,而且越來越向擁有經營 規模的大銀行傾斜,幾家前段班吃掉市場八成的利益,而多數中後段 班的本地銀行則在損益兩平間勉強求存。
本國商業銀行必須憂慮的是,花旗放棄紅海業務丟給本國銀行,但 是本國銀行對於國際企業金融、跨國財富管理等具有資本效益的領域 ,競爭力卻越來越差。相較於企業的財務調度快速國際化,本國銀行 卻只能死守在島內,所設立的海外分行能量有限,花旗等跨國銀行在 Global的市場提供最尖端的金融服務,而本國銀行對於自己的台灣客 戶卻得拱手讓人。台灣的金控公司獲利去年創下新高,卻是股市與債 市上漲所帶來的金融資產評價增值,而非持續經營的利益,這是台灣 金融業者不能忽視的警訊。
另外值得我們警惕的是,跨國企業「合理決策」對本地產業帶來海 嘯般的衝擊,對花旗銀行來說,13個國家的消金業務去年帶來42億美 元的營收,只占花旗集團全年營收743億美元的5.6%,對花旗的執行 長Jane Fraser只是約5%的衝擊,但是對於台灣超過兩千名花旗消金 員工來說,卻是100%的變局。
我們當然相信在金管會的要求,以及花旗銀行作為全球金融龍頭的 內部規範,對於轉售台灣資產、員工保護上都會有符合法規、甚至更 為優惠的方案。但是我們必須警醒,死守「Local」的台灣金融產業 是全球的「末端」,不論是金融海嘯的災難、或是花旗銀行策略轉變 的合理決策,掌握Global話語權的跨國金融機構一個動作,身處尾端 的台灣金融業、以及為數龐大的從業人員都可能瞬間受害。
花旗銀行一個簡單明確的策略轉型決策,凸顯了台灣金融產業的致 命弱點,台灣電子科技產業征戰全球,多年努力已經掌握一定的Glo bal話語權,原本有強大實力的台灣金融業卻死守Local市場,該檢討 的清單很長,就留給金管會決策官員、與所有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深夜 省思吧!
【台灣商業新聞】 哇塞,疫情這麼一來,亞太區的經濟居然還是領先全球,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根據全球法金調研機構Preqin的數據,亞洲創投市場在2020年下半年就復甦了,2021年第一季的交易金額竟然高達480億美元,是2019年季平均水平的兩倍,這讓人不禁想問,這是什麼魔力讓亞洲創投市場如此強勁呢? 這波復甦,除了因為疫情加速了現有科技趨勢的採用,還因為產業投資者對公司估值的接受度提高,加上更多新創公司願意接受創投的資金,讓創投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第一季全球創投交易金額達到1,260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114%,其中亞洲創投市場的480億美元,更是讓人驚艷。 雖然2020年第二季亞洲創投業還處於停滯狀態,但第三季和第四季就開始復甦,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受到南亞最大租車業GRAB的P RE-IPO活動帶動。Monk's Hill Ventures指出,雖然2021年第一季的交易案較少,但平均交易規模卻在增加,這表示投資案已經進入後期階段,新的投資正在積極尋找交易機會。 這麼一來,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自然也坐不住了,他們的私人銀行部門表示,創投業迅速恢復,顯示全球對創新的渴望超過了經濟停滯和業務中斷的風險。這對許多創投公司來說,是個真槍實彈的考驗,能夠通過考驗的創投公司,自然能吸引更多資金,尤其是那些專注於大陸或亞洲市場的公司。 而另一家跨國金融機構渣打銀行,旗下的渣打創投管理公司也投資了多家金融科技獨角獸,東南亞市場是他們的重點之一。渣打銀行表示,疫情讓他們學會了在非面對面的情況下也能評估投資案,並在疫情中看到了許多新興的投資標的,像是網絡資安、數位資產、企業技術基礎架構等,2021年來的SDGs、嵌入式金融、醫療健康議題也開始強勁發展,渣打集團自然會仔細評估這些可能投資的機會。
花旗銀行近期決定出售其在13個市場的消費金融業務,這一震撼性決策讓市場紛紛傳聞四起。然而,過去兩週來,尚未見到明確的買家浮出水面。在這段緊張的等待期間,花旗集團高層正努力安撫現有客戶,而花旗(台灣)銀行也在官網上發佈了明確的聲明,試圖平息外界的擔憂。 銀行官網首頁上,一則寫著「花旗秉持同樣的精神與熱忱,為消費金融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的聲明格外引人注目,佔據了整個首頁九成的空間。這是為了讓客戶知道,即便在這樣的變動時期,花旗依然堅守對客戶的承諾。 根據聲明,消費金融營運包括分行業務、信用卡、電話理財中心等,在評估買家的過程中,這些業務都將保持不變。花旗(台灣)銀行上周也對媒體發表正式聲明,強調在整個過程中將保障客戶的權益,並將員工的工作權與發展前景作為最重要的考量。 在這13個待售市場中,韓國和印度的反應尤其激烈。韓國花旗銀行自2012年開始整頓消金事業,分行業務已經關閉超過八成。而韓國花旗銀行將於27日召開董事會,面對工會與管理階層的火爆對峙,工會方擔心會出現大量失業,並威脅將發動全面大罷工。 相較於韓國的緊張氛圍,花旗銀行在台灣並沒有工會組織,目前各業務部門都暫時回到了正常運作狀態,對外也強調「business as usual」。這種穩定的態度,不僅讓花旗(台灣)銀行的員工心情較為平靜,也讓客戶對銀行的未來充滿信心。
「花旗秉持同樣的精神與熱忱,為消費金融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民眾或客戶近日上網到花旗(台灣)銀行網站、或打電話進到客 服中心,都會優先看到/聽到銀行方的聲明,像網頁上的聲明稿,張 貼大到把整個首頁占掉九成,「一定要讓客戶看到」。
內容主要說明,消費金融營運包括分行業務、信用卡、電話理財中 心,在評估買家這段期間,都沒有任何變動。該行上周也對媒體發出 正式的聲明,過程中必定將保障客戶的權益,員工工作權與發展前景 也列為最重要考量之一。
待售的花旗消金業務13市場中,根據外電的在地觀察,目前以韓國 、印度的反應最激烈,前者受到工會反制、後者則是當地金融科技獨 角獸搶食,兩種懸殊情境。韓國花旗銀行(Citibank Korea)自201 2年開始整頓消金事業,分行業務優先被處理,目前已關閉逾八成。
韓國花旗將於27日召開董事會,已成為該行工會與管理階層的第一 次火爆對峙,工會方擔心會出現大量失業,將針對資方的人力整頓措 施構想,也威脅將發動全面大罷工。
韓國之外,花旗銀行並沒有工會組織,台灣現在各業務部門暫時回 到BAU(business as usual, 如常運作),對外也一直強調BAU。
Preqin研究團隊統計,疫情除加速對現有科技趨勢的採用,也讓產 業投資者願意接受公司估值的提高,且有更多新創公司願意接受創投 的融資資金,帶動創投交易規模增長強勁,全球在2021年第一季達到 1,260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14%。其中,亞洲創投在同期間交 易金額達480億美元,是2019年季平均水平的兩倍。
2020年第二季亞洲創投業處於停滯狀態,但第三季和第四季活力就 回來了,東南亞的投資氛圍最為熱絡,受到南亞最大租車業GRAB的P RE-IPO活動牽動。Monk's Hill Ventures表示,儘管與2020年第四季 相較,2021年第一季的交易案較少,平均交易規模卻在增加,反映投 資案進入後期階段,新增的投資正在蘊釀交易。
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表示,創投業迅速擺脫疫情 干擾,反映全球對創新的渴望超過經濟停滯、和業務中斷帶來的可知 風險。疫情對許多GP是真槍實彈的首次測試,能通過試鍊的創投業, 繼續把資金吸引到最精明的投資標的上,十分明顯,這些GP多因專注 於大陸或亞洲市場,得以證明可以保持一致的表現。
渣打銀行旗下的渣打創投管理公司,已投資多家金融科技獨角獸, 東南亞市場是重點之一。
渣打表示,2020年來的疫情工作方式,讓投資團隊懂得不在面對面 情況下也能評估投資案,也在疫中看到市場新投資標的,如網絡資安 ,數位資產、企業技術基礎架構等,2021年來的SDGs、嵌入式金融、 醫療健康議題也開始強勁發展,渣打集團都仔細評估可能投資機會。
消費金融的範圍,除了最常見的個人存款、信用貸款之外,亦包含 近期興起的財富管理,但也有銀行將消金與財管分開,消金較側重於 信貸、信用卡,客戶投資理財則交由財管部門負責,花旗看來較偏向 此類。
由於消金強調直接面對廣大的金融消費群眾,為了招攬客戶、營造 品牌認同,布建銷售通路、投放廣告行銷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投資。 另一方面,銀行內部與貸後管理、個資保護、客戶服務相關的資訊系 統,也都得相應完備。特別在金融消費保護意識高漲的今日,任何客 戶爭議或違失案件,不僅重創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信心,更可能因此 遭到主管機關裁罰。
換言之,消金業務在通路行銷、客戶管理、法令遵循本就存在高固 定成本,如今又面臨金融科技浪潮來襲,如何利用科技精準判斷客戶 需求、解讀客戶往來軌跡,提供業務所需關鍵資訊,儼然成為當代新 顯學。
各家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的投資宛如軍備競賽,也帶來更沉重的成 本負擔,趟若缺乏大量客戶,讓營收達到一定的競爭規模,精簡業務 不啻為一合理選擇。事實上依據花旗集團2020年報,總體營收約740 億美元,消金貢獻約40億,但在430億的支出中,消金部分竟達30億 ,從這角度來看花旗退出消金市場也就不令人意外。
消費金融特殊的成本結構,也反映在銀行機構的布局策略與設點模 式,可發現有實力經營海外消金市場的金融機構,多屬於規模較大的 跨國金融集團。且常以併購參股切入市場,透過收購在地原有的金融 機構,尋求儘速布建營銷通路、提高市場覆蓋率。譬如在國內擁有較 完整消金產品線的4家外資商銀:花旗、渣打、星展、? 豐,渣打係於2006年收購新竹國際商業、花旗2007年合併華僑商銀, 以及?豐2008年併購中華商銀、星展接手寶華銀行,而星 展在2017年接手澳盛銀行在台的消金業務,更被視為星展能躋身台灣 四大外銀之列的關鍵因素。
台資銀行經營海外消金市場其實也是採取類似策略,以近年正夯東 南亞市場為例,像是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印尼等地,皆有國內民 營銀行投資的子行,經營在地消金市場有成。至於公股行庫據點則仍 以分行為主,囿於據點、資源相對有限,多半逐台商、僑商或華商而 居,以企金、貿易匯兌為業務大宗。
如何擴張國銀海外版圖?其實多年來不乏藉由金融整併成立亞洲區 域銀行,從而開發在地化業務、融入當地市場之建議。此方向或為協 助國銀走向國際、化解國內過度擁擠的解方之一,但如今即使金融巨 擘如花旗,也必須修正經營策略以因應市場環境轉變,遑論規模最大 不過約花旗十分之一的台資銀行。擴大規模固然有其效益,惟金融整 併難度偏高,短期間恐難見具體成果,不妨思考在現有資源條件下, 怎樣發掘利基業務。尤其像是高固定成本的消金產品,靠台資銀行單 打獨鬥終非良策,且收購無非只是市場敲門磚,如能與當地券商、保 險業者結成策略夥伴,彌補自身在當地市場所有不足之處,在地經營 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