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聯實業(未)公司新聞
沒有懸念地,統一集團以新台幣290億,自法國家樂福創辦人家族手中,購入台灣家樂福60%的股權,加上原就持有的40%股權,至此統一集團對台灣家樂福的持股達到了百分之百。
此次購併由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商共斥資290億新台幣,分別取得台灣家樂福60%股權,統一企業取得49.5%,統一超商取得10.5%股權,合計共60%,唯此收購案尚須取得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結合許可,許可後預計在明年年中完成交割。台灣家樂福股權收購完成後,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商將分別持有台灣家樂福70%和30%股權。
國際對手 策略性退場
台灣綜合零售業,尤其是三足鼎立之爭,已經進入了雙雄爭霸的格局,香港怡和、法商歐尚和法商家樂福分別透過被購併出脫手中持股之後,本土化趨勢十分明朗。
全聯是由過去的軍公教福利中心轉型而來,台灣零售三支腳,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是2.5腳格局,為何是2.5腳呢?1990年時7-11在台已開了500店,前一年荷蘭商萬客隆進入台灣一炮而紅,至2003年萬客隆退出台灣市場,便利店和量販店支撐台灣重要民生消費業態,直到1998年林敏雄跨界購併全聯社,成立了全聯實業公司,種下產業生態改變的種籽。
台灣地狹人稠的市場特性,超市在便利店和量販店的夾擊中求存。港商、日商超市系統前後來台投資都鎩羽而歸,最終由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占住了市場,但營業額不過百億而已,比之當時便利店龍頭的千億和量販店龍頭的500億規模,2.5腳之說不過是真實呈現出當時市場實力。
國際對手策略性退場之後,台灣本土綜合零售業兩強格局抵定,加上美商Costco,使台灣綜合零售業不僅是行家的市場,更是千億級實力戰將,三家高手競逐的市場,零售業未來的經營將更有深度:
一、更深層次的數位滲透:數位浸潤民生,大型零售業者手中掌握顧客資料庫,解讀顧客資料已經不是客單價、客單數的計較而已,升級至對顧客採購行為的模擬,以及需求創造的提案,過去投遞到信箱中的採購DM,精準投遞到顧客手機中,必須切中顧客生活形態與採購風格。
二、更深入推進社區商圈:電商和實體綜合零售業者都已對準了社區商圈,這才是商圈經營的最後一哩,大陸電商龍頭落地,進入社區布建前置倉,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物流的速率,實體業者透過大中小型的經營據點,早就貼近社區,家樂福的家速配,重點不在電子商務,別把它看成家樂福線上購物。
三、自家支付深化大金流:從全聯PX Pay開始,一方面海納百川接受各項電子支付;另一方面則要鞏固自有的支付系統,使得會員管理,除融合線上購物之外,就連電子支付也不假外人之手,形成會員服務的閉環,牢牢鎖定顧客。
四、物流配送做深外循環:推進到了社區,最後一哩有兩個選項,將顧客拉進門市或是物流宅配到府完成交易,大型綜合零售業者最大的投資,並不只是門市,更在看不見的物流倉儲配基礎建設,統一引進宅急便,直配到家的物流,與直配到店內循環不同,外循環要複雜得多。
擴增利基 深耕立足點
五、深度B2B成決勝關鍵:據2021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台灣有154萬中小企業,除900萬家戶採購需求之外,中小企業的採購可說是綜合零售業最終決勝關鍵,除Costco之外,目前本土雙雄的B2B戰略並不清晰,這也讓Costco可以擁有空白市場的主因。
五深趨勢裂變消費市場,深耕立足點,即立基挖深;再擴大周邊市場,即擴增利基,是高手過招的不二法門。
但換個角度,從商業模式重定位入手,Costco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量販店經營付費會員,轉變行業的常態,發展出全新的創新業態,新業態覆蓋舊業態,可說是商業競爭的現實面。
盤點本土零售雙雄的業態資源,統一可說是五項全能;全聯則以超市為中心購併量販向外擴張,統一最大的優勢來自於7-11年營收 2,500億的實力,兩者都有獨立的電子商務與支付系統,同時在物流內循環的基礎建設都很紮實。
但雙方的弱點也很明確,便利店面積太小,承載在線上訂購便利商店取貨服務,就已塞滿超商,再投入前置倉明顯吃力;同樣已有千店規模的超市占了「樓地板」的優勢,但物流外循環就是一大罩門。
業態推土機Costco,沒有從思考如何向外配切入,反向思考如何將顧客向裡拉,支持家戶採購(B2C)之外,更側重支持中小企業採購(B2B),就將市場的餅一分為二。
與其搶著吃同一塊的餅,不妨考量市場中有那些餅沒人吃、不太競爭,這才是格局明朗後的綜合零售業者應該裂變思維的。五深趨勢要喚醒的就是產業的再次裂變啊!
此次購併由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商共斥資290億新台幣,分別取得台灣家樂福60%股權,統一企業取得49.5%,統一超商取得10.5%股權,合計共60%,唯此收購案尚須取得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結合許可,許可後預計在明年年中完成交割。台灣家樂福股權收購完成後,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商將分別持有台灣家樂福70%和30%股權。
國際對手 策略性退場
台灣綜合零售業,尤其是三足鼎立之爭,已經進入了雙雄爭霸的格局,香港怡和、法商歐尚和法商家樂福分別透過被購併出脫手中持股之後,本土化趨勢十分明朗。
全聯是由過去的軍公教福利中心轉型而來,台灣零售三支腳,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是2.5腳格局,為何是2.5腳呢?1990年時7-11在台已開了500店,前一年荷蘭商萬客隆進入台灣一炮而紅,至2003年萬客隆退出台灣市場,便利店和量販店支撐台灣重要民生消費業態,直到1998年林敏雄跨界購併全聯社,成立了全聯實業公司,種下產業生態改變的種籽。
台灣地狹人稠的市場特性,超市在便利店和量販店的夾擊中求存。港商、日商超市系統前後來台投資都鎩羽而歸,最終由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占住了市場,但營業額不過百億而已,比之當時便利店龍頭的千億和量販店龍頭的500億規模,2.5腳之說不過是真實呈現出當時市場實力。
國際對手策略性退場之後,台灣本土綜合零售業兩強格局抵定,加上美商Costco,使台灣綜合零售業不僅是行家的市場,更是千億級實力戰將,三家高手競逐的市場,零售業未來的經營將更有深度:
一、更深層次的數位滲透:數位浸潤民生,大型零售業者手中掌握顧客資料庫,解讀顧客資料已經不是客單價、客單數的計較而已,升級至對顧客採購行為的模擬,以及需求創造的提案,過去投遞到信箱中的採購DM,精準投遞到顧客手機中,必須切中顧客生活形態與採購風格。
二、更深入推進社區商圈:電商和實體綜合零售業者都已對準了社區商圈,這才是商圈經營的最後一哩,大陸電商龍頭落地,進入社區布建前置倉,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物流的速率,實體業者透過大中小型的經營據點,早就貼近社區,家樂福的家速配,重點不在電子商務,別把它看成家樂福線上購物。
三、自家支付深化大金流:從全聯PX Pay開始,一方面海納百川接受各項電子支付;另一方面則要鞏固自有的支付系統,使得會員管理,除融合線上購物之外,就連電子支付也不假外人之手,形成會員服務的閉環,牢牢鎖定顧客。
四、物流配送做深外循環:推進到了社區,最後一哩有兩個選項,將顧客拉進門市或是物流宅配到府完成交易,大型綜合零售業者最大的投資,並不只是門市,更在看不見的物流倉儲配基礎建設,統一引進宅急便,直配到家的物流,與直配到店內循環不同,外循環要複雜得多。
擴增利基 深耕立足點
五、深度B2B成決勝關鍵:據2021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台灣有154萬中小企業,除900萬家戶採購需求之外,中小企業的採購可說是綜合零售業最終決勝關鍵,除Costco之外,目前本土雙雄的B2B戰略並不清晰,這也讓Costco可以擁有空白市場的主因。
五深趨勢裂變消費市場,深耕立足點,即立基挖深;再擴大周邊市場,即擴增利基,是高手過招的不二法門。
但換個角度,從商業模式重定位入手,Costco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量販店經營付費會員,轉變行業的常態,發展出全新的創新業態,新業態覆蓋舊業態,可說是商業競爭的現實面。
盤點本土零售雙雄的業態資源,統一可說是五項全能;全聯則以超市為中心購併量販向外擴張,統一最大的優勢來自於7-11年營收 2,500億的實力,兩者都有獨立的電子商務與支付系統,同時在物流內循環的基礎建設都很紮實。
但雙方的弱點也很明確,便利店面積太小,承載在線上訂購便利商店取貨服務,就已塞滿超商,再投入前置倉明顯吃力;同樣已有千店規模的超市占了「樓地板」的優勢,但物流外循環就是一大罩門。
業態推土機Costco,沒有從思考如何向外配切入,反向思考如何將顧客向裡拉,支持家戶採購(B2C)之外,更側重支持中小企業採購(B2B),就將市場的餅一分為二。
與其搶著吃同一塊的餅,不妨考量市場中有那些餅沒人吃、不太競爭,這才是格局明朗後的綜合零售業者應該裂變思維的。五深趨勢要喚醒的就是產業的再次裂變啊!
台灣的統一企業集團以新台幣290億元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份,成為台灣家樂福的唯一股東,將因此擁有超市、超商、百貨、量販等完整通路,也讓台灣零售市場進一步「本土化」,未來主要會由統一、全聯和愛買三家本土廠商相互競逐,外商只剩下美商好市多一家牽制競爭。鑒於全聯日前才被公平會核准併購大潤發量販店,預料統一併購家樂福也會順利通過審查。這兩件併購案是台灣零售業的大事,值得探究其衍生之經濟意涵。
家樂福是台灣最大的量販系統,在前年併購「頂好」超市之後,擁有69家量販店、272家超商和129家商場,年營業額達900億元。無人能夠否認,統一在併購家樂福後,將產生相當顯著的「全通路」綜效─包括家樂福表現良好的食品部門、具規模的電子商務、最新的物流系統和Jasons頂級超市(授權到期後改為Mia C’bon),都可以和統一目前的優勢產生互補,迎接全聯併購大潤發,以及發展快速配送所帶來的挑戰。
然而,若由國際面來看,台灣零售業經營仍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困境。勤業眾信在今年3月公布的排名中,統一在全球零售的最新排名是134名,是台灣唯一進入150名的零售企業,2020年的營業額為80.2億美元。全聯則以46.8億元營業額排名全球221名,和統一有段距離,但兩家排名都在上升之中。兩家台灣龍頭業都表現不錯,但以台灣經濟規模和人均GDP都在全球20名上下、半導體電子業
更居全球領先地位來看,零售業的表現最多只是差強人意,和高科技製造業的地位無法相比,其原因值得探究。
若以全球零售排名最領先的三家企業─沃爾瑪、亞馬遜和家樂福來看,就可以看出台灣零售企業的發展困境。沃爾瑪在全球27個國家投資,1.07萬個據點遍及美、歐、亞、非各洲;居次的亞馬遜,完全以電子商務起家,在全球21國投資網站、九國設有客服中心、70多個訂單履行和倉儲物流中心遍布三大洲。歐洲最大的品牌家樂福,在超過30個國家投資,據點超過1.2萬個。它們在母國成功發展後,以周邊國家為腹地,迅速擴展到全球,發展過程中藉助高效能的電腦和物流系統,提供大量進貨帶來的低廉價格,產生「一站式」購足的便利性;也透過電子商務創新來招攬會員、擴大營業額、提供「得來速」的便利取貨;甚至提供當日免費送達和其他服務,對會員收取年費,帶來大量利潤。
這些零售業成功的特質,都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腹地做為發展基礎,而將鄰近國家納為市場腹地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藉由高效能的AI、倉儲和物流打造出來的電子商務。統一或全聯,可因併購量販系統提升電商和物流效能,卻很難克服台灣人口有限和少子化對市場規模產生的限制。沃爾瑪和亞馬遜都有廣大的北美市場,家樂福則有法國和整個歐盟的「單一市場」支持,才有足夠規模支持其商業模式創新,以及高效能物流所需的投資。台灣的零售龍頭,服務相當細膩貼心,受到廣大消費者讚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但礙於國內市場有限,成長空間不大,必須往國際發展才有前景─家樂福脫手台灣轉赴南美,就是一個徵兆。但這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因服務業的「在地性」非常重要,即使是競
爭力強大的沃爾瑪,也無法在德國、日本和韓國取得明顯成功。
無論如何,我們樂見國內零售業在規模擴大後,有能力透過競爭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更希望業者把握機會,以顯著的創新經營和行銷模式,追隨高科技製造業向外擴展,提供境外更好的服務,以及國人更優質的就業和歷練機會。
家樂福是台灣最大的量販系統,在前年併購「頂好」超市之後,擁有69家量販店、272家超商和129家商場,年營業額達900億元。無人能夠否認,統一在併購家樂福後,將產生相當顯著的「全通路」綜效─包括家樂福表現良好的食品部門、具規模的電子商務、最新的物流系統和Jasons頂級超市(授權到期後改為Mia C’bon),都可以和統一目前的優勢產生互補,迎接全聯併購大潤發,以及發展快速配送所帶來的挑戰。
然而,若由國際面來看,台灣零售業經營仍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困境。勤業眾信在今年3月公布的排名中,統一在全球零售的最新排名是134名,是台灣唯一進入150名的零售企業,2020年的營業額為80.2億美元。全聯則以46.8億元營業額排名全球221名,和統一有段距離,但兩家排名都在上升之中。兩家台灣龍頭業都表現不錯,但以台灣經濟規模和人均GDP都在全球20名上下、半導體電子業
更居全球領先地位來看,零售業的表現最多只是差強人意,和高科技製造業的地位無法相比,其原因值得探究。
若以全球零售排名最領先的三家企業─沃爾瑪、亞馬遜和家樂福來看,就可以看出台灣零售企業的發展困境。沃爾瑪在全球27個國家投資,1.07萬個據點遍及美、歐、亞、非各洲;居次的亞馬遜,完全以電子商務起家,在全球21國投資網站、九國設有客服中心、70多個訂單履行和倉儲物流中心遍布三大洲。歐洲最大的品牌家樂福,在超過30個國家投資,據點超過1.2萬個。它們在母國成功發展後,以周邊國家為腹地,迅速擴展到全球,發展過程中藉助高效能的電腦和物流系統,提供大量進貨帶來的低廉價格,產生「一站式」購足的便利性;也透過電子商務創新來招攬會員、擴大營業額、提供「得來速」的便利取貨;甚至提供當日免費送達和其他服務,對會員收取年費,帶來大量利潤。
這些零售業成功的特質,都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腹地做為發展基礎,而將鄰近國家納為市場腹地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藉由高效能的AI、倉儲和物流打造出來的電子商務。統一或全聯,可因併購量販系統提升電商和物流效能,卻很難克服台灣人口有限和少子化對市場規模產生的限制。沃爾瑪和亞馬遜都有廣大的北美市場,家樂福則有法國和整個歐盟的「單一市場」支持,才有足夠規模支持其商業模式創新,以及高效能物流所需的投資。台灣的零售龍頭,服務相當細膩貼心,受到廣大消費者讚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但礙於國內市場有限,成長空間不大,必須往國際發展才有前景─家樂福脫手台灣轉赴南美,就是一個徵兆。但這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因服務業的「在地性」非常重要,即使是競
爭力強大的沃爾瑪,也無法在德國、日本和韓國取得明顯成功。
無論如何,我們樂見國內零售業在規模擴大後,有能力透過競爭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更希望業者把握機會,以顯著的創新經營和行銷模式,追隨高科技製造業向外擴展,提供境外更好的服務,以及國人更優質的就業和歷練機會。
公平會核准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昨(21)日首度露面,林敏雄指出,未來將採雙品牌策略,大潤發的高層暫時不會異動,併購後可發揮綜效。針對外界說「統一家樂福」對尬「全聯大潤發」,他強調,「同業不是仇人」,大家有競爭才會愈來愈進步,消費者得利。
公平會本月15日有條件通過全聯收購大潤發,成為台灣超市一哥、量販二哥(不計入會員制的好市多),隔沒五天統一就宣布取得台灣家樂福60%股權,外界以「統一家樂福」對尬「全聯大潤發」做文章。林敏雄說:「其實沒有那麼嚴重,時間點是真的很巧合。」
外界認為統一與全聯將上演零售市場爭霸戰,林敏雄說,外界說得好像兩個集團要打仗,其實每個生意都有競爭,希望是良性競爭,有競爭才會進步。
針對併購大潤發後發展方向,林敏雄指出,目前以獎金方式留任大潤發高層人士,如十人為一組的團隊,九人留下來就發一成獎金,希望團隊持續發揮對消費市場的實戰經驗與互補性,以此達到併購的綜效。
在展店方面,林敏雄說,未來有適當地點,大潤發也會展店,但這不是併購後的重點發展,主要是要改善經營空間、商品價格。
林敏雄分析,在國外,販售商品價格以量販店最便宜,再來是超市,最後是超商,而超商因很方便,價格也較高。但國內不是這種模式,未來首要是讓大潤發營收不再下滑,商品價格要逐漸將大潤發與全聯的級距拉近,最終目標是讓量販店價格比超市便宜。
另外,在雙品牌運作上還有優勢,就是電子支付方便。林敏雄說,最近全支付(全聯)與全盈支付(全家)策略結盟,未來消費者不論持有全聯或全家的支付工具,都能到兩家門市消費,全家能和全聯合作,還有什麼不能合作,加上消費者黏著度也夠,全支付以後當然也可在大潤發使用。
公平會本月15日有條件通過全聯收購大潤發,成為台灣超市一哥、量販二哥(不計入會員制的好市多),隔沒五天統一就宣布取得台灣家樂福60%股權,外界以「統一家樂福」對尬「全聯大潤發」做文章。林敏雄說:「其實沒有那麼嚴重,時間點是真的很巧合。」
外界認為統一與全聯將上演零售市場爭霸戰,林敏雄說,外界說得好像兩個集團要打仗,其實每個生意都有競爭,希望是良性競爭,有競爭才會進步。
針對併購大潤發後發展方向,林敏雄指出,目前以獎金方式留任大潤發高層人士,如十人為一組的團隊,九人留下來就發一成獎金,希望團隊持續發揮對消費市場的實戰經驗與互補性,以此達到併購的綜效。
在展店方面,林敏雄說,未來有適當地點,大潤發也會展店,但這不是併購後的重點發展,主要是要改善經營空間、商品價格。
林敏雄分析,在國外,販售商品價格以量販店最便宜,再來是超市,最後是超商,而超商因很方便,價格也較高。但國內不是這種模式,未來首要是讓大潤發營收不再下滑,商品價格要逐漸將大潤發與全聯的級距拉近,最終目標是讓量販店價格比超市便宜。
另外,在雙品牌運作上還有優勢,就是電子支付方便。林敏雄說,最近全支付(全聯)與全盈支付(全家)策略結盟,未來消費者不論持有全聯或全家的支付工具,都能到兩家門市消費,全家能和全聯合作,還有什麼不能合作,加上消費者黏著度也夠,全支付以後當然也可在大潤發使用。
超市和量販是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全聯併購大潤發後,也是首次接入非食品領域,包括家電、美食街等經營,外界也擔心兩大集團是否壟斷市場,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保證,目前朝雙品牌模式經營,但商品價格平均下來會是最低,且品質要求最好,才會獲消費者支持。
林敏雄說,全聯從來沒有想要趕過誰,只是買下大潤發,才有繼續競爭機會。
零售市場變動,只剩好市多為外資企業,林敏雄說,零售是本土產業,在地人才知道在地人需求,當初接手全聯時,朋友說經營通路很辛苦,預言「超市、超商只會留下二家企業」,而這麼多年下來,國內確實也朝這方向發展,全聯能夠生存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
林敏雄說,全聯從來沒有想要趕過誰,只是買下大潤發,才有繼續競爭機會。
零售市場變動,只剩好市多為外資企業,林敏雄說,零售是本土產業,在地人才知道在地人需求,當初接手全聯時,朋友說經營通路很辛苦,預言「超市、超商只會留下二家企業」,而這麼多年下來,國內確實也朝這方向發展,全聯能夠生存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
統一集團收購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雖還未進入公平會審核,不過 對於市場掀起流通業界已呈現統一、全聯兩大集團決戰話題,全聯董 事長林敏雄21日強調,良性競爭對消費者都是好事,同業不是仇人!
林敏雄說,每種生意都有競爭,20多年前接全聯時,當時曾有生活 用品大盤分析,超市最終只會活兩家,結果歷經24年,頂好賣掉了, 第三名的松青也沒有了,這行業不是那麼容易,能生存下來算僥倖, 量販店也不容易,目前超商還有四大品牌,未來會如何很難預料。
他說,競爭沒有不好,對消費者只有好處,生意場上就是適者生存 ,太小了退場,這在全世界都一樣,並認為全聯要併購才有競爭機會 ,每個生意都是競爭,若是良性競爭會更好。
林敏雄強調,全聯從未說過要跟誰競爭,希望價格最低,全通路最 低,但不能保證每樣最低,但起碼要相對低,還要商品最好,消費者 才會支持,從這20多年全聯擴大到超過1,000家,顯見消費者有支持 ,全聯長大了!
全聯收購大潤發日前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他說,過程也是相當艱 辛,其中光是補資料就有數次,最後投票險勝;預計一個月後可望完 成交割。
林敏雄分析,大潤發目前銷售品項約三萬多項,與全聯一萬多項商 品重複只有3成,相對還是有其差異化,但未來大潤發單店業績提升 是最大重點。
全聯以115億元買下大潤發,據悉原本出價是百億元以下,但基於 搶購者眾,加上大潤發旗下包括桃園南崁、平鎮與內湖店部分屬於自 有資產,估值至少50億元,最後與法方以115億元成交,交手過程, 林敏雄的感想是「法國人很會算」。
目前大潤發所有規劃都在進行中,但勢必得成交後雙方坐下來談, 才會進行下一階段執行回,按規劃物流要先改,加上全聯的生鮮工廠 運用上、電商上線等基礎架構進行,才能談下一步。
林敏雄說,每種生意都有競爭,20多年前接全聯時,當時曾有生活 用品大盤分析,超市最終只會活兩家,結果歷經24年,頂好賣掉了, 第三名的松青也沒有了,這行業不是那麼容易,能生存下來算僥倖, 量販店也不容易,目前超商還有四大品牌,未來會如何很難預料。
他說,競爭沒有不好,對消費者只有好處,生意場上就是適者生存 ,太小了退場,這在全世界都一樣,並認為全聯要併購才有競爭機會 ,每個生意都是競爭,若是良性競爭會更好。
林敏雄強調,全聯從未說過要跟誰競爭,希望價格最低,全通路最 低,但不能保證每樣最低,但起碼要相對低,還要商品最好,消費者 才會支持,從這20多年全聯擴大到超過1,000家,顯見消費者有支持 ,全聯長大了!
全聯收購大潤發日前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他說,過程也是相當艱 辛,其中光是補資料就有數次,最後投票險勝;預計一個月後可望完 成交割。
林敏雄分析,大潤發目前銷售品項約三萬多項,與全聯一萬多項商 品重複只有3成,相對還是有其差異化,但未來大潤發單店業績提升 是最大重點。
全聯以115億元買下大潤發,據悉原本出價是百億元以下,但基於 搶購者眾,加上大潤發旗下包括桃園南崁、平鎮與內湖店部分屬於自 有資產,估值至少50億元,最後與法方以115億元成交,交手過程, 林敏雄的感想是「法國人很會算」。
目前大潤發所有規劃都在進行中,但勢必得成交後雙方坐下來談, 才會進行下一階段執行回,按規劃物流要先改,加上全聯的生鮮工廠 運用上、電商上線等基礎架構進行,才能談下一步。
台灣零售流通業近一年接續投下多枚震撼彈,去年全聯以115億元 收購大潤發,今年7月初美系量販Costco好市多母公司以313億買回台 資45%股權成為純外資,19日統一集團則宣布以290億收購法商家樂 福60%股權。
量販三雄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就有兩家易主,且分別由食品大廠 及超商龍頭統一集團、超市龍頭全聯接手,兩大集團的競爭態勢也從 過去檯面下採購競逐,躍升至量販超市兩大業態爭霸戰。
業界分析,法系量販業接續撤出,唯獨美系量販Costco好市多在台 穩如泰山,關鍵在於全球採購、區域採購與自有品牌策略運用。尤其 是疫情衝擊供應鏈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法系量販業進口商品多,在 通膨、運價等成本高漲下獲利有壓,不得不轉向區域採購,統一集團 在宣布收購家樂福股權時即明言,將規劃遍布全台的零售據點,作為 連結中小企業、漁農民的穩定橋樑,結合集團物流配送優勢,將台灣 在地優質蔬果、農漁業產品、日用商品順暢無休的供應至全台門市。
家樂福在台灣量販業界無論是家數、業績、架構電商、App、甚或 ESG執行等基礎架構均具領先指標,統一接手後從投資方變成經營方 ,挹注其擅長的物流與全通路資源優勢,在採購方面猶如吃了大補丸 。統一食品從製造到零售一條龍,以統一超7-ELEVEN全台超過6,500 家門市、全球累計一萬家,加上康是美400家、統一時代百貨、統一 夢時代購物中心,以及未來家樂福量販與超市至少340家,全台通路 據點超過7,000家、全球破萬點,制霸全通路生態圈,為採購實力加 足馬力。不過,相對有業界與消費者擔心或質疑未來恐有價格壟斷問 題。
全聯收購大潤發甫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條件之一當然是價格控管 ,全聯在超市業市占已逾六成,1,000多家門市去年營業額已近1,60 0億元,今年家數上看1,100家,22家大潤發未來將透過跨部門溝通平 台,整併超市與量販各自專長,以雙品牌並進,期望各自團隊持續發 揮對消費市場的實戰經驗與互補性,除了挹注至少250億元年營業額 ,擴大資源整合,將全聯最擅長奧援在地農漁產品推廣至大潤發賣場 ,加上全聯特有的進貨機制,可望達成雙品牌大於二綜效。
此外,全聯「全支付」的策略聯盟軍團即將推出,在面對家樂福新 東家龐大的資源實力,兩大集團在金流、物流、甚或人流等競逐更是 備受矚目。
量販三雄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就有兩家易主,且分別由食品大廠 及超商龍頭統一集團、超市龍頭全聯接手,兩大集團的競爭態勢也從 過去檯面下採購競逐,躍升至量販超市兩大業態爭霸戰。
業界分析,法系量販業接續撤出,唯獨美系量販Costco好市多在台 穩如泰山,關鍵在於全球採購、區域採購與自有品牌策略運用。尤其 是疫情衝擊供應鏈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法系量販業進口商品多,在 通膨、運價等成本高漲下獲利有壓,不得不轉向區域採購,統一集團 在宣布收購家樂福股權時即明言,將規劃遍布全台的零售據點,作為 連結中小企業、漁農民的穩定橋樑,結合集團物流配送優勢,將台灣 在地優質蔬果、農漁業產品、日用商品順暢無休的供應至全台門市。
家樂福在台灣量販業界無論是家數、業績、架構電商、App、甚或 ESG執行等基礎架構均具領先指標,統一接手後從投資方變成經營方 ,挹注其擅長的物流與全通路資源優勢,在採購方面猶如吃了大補丸 。統一食品從製造到零售一條龍,以統一超7-ELEVEN全台超過6,500 家門市、全球累計一萬家,加上康是美400家、統一時代百貨、統一 夢時代購物中心,以及未來家樂福量販與超市至少340家,全台通路 據點超過7,000家、全球破萬點,制霸全通路生態圈,為採購實力加 足馬力。不過,相對有業界與消費者擔心或質疑未來恐有價格壟斷問 題。
全聯收購大潤發甫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條件之一當然是價格控管 ,全聯在超市業市占已逾六成,1,000多家門市去年營業額已近1,60 0億元,今年家數上看1,100家,22家大潤發未來將透過跨部門溝通平 台,整併超市與量販各自專長,以雙品牌並進,期望各自團隊持續發 揮對消費市場的實戰經驗與互補性,除了挹注至少250億元年營業額 ,擴大資源整合,將全聯最擅長奧援在地農漁產品推廣至大潤發賣場 ,加上全聯特有的進貨機制,可望達成雙品牌大於二綜效。
此外,全聯「全支付」的策略聯盟軍團即將推出,在面對家樂福新 東家龐大的資源實力,兩大集團在金流、物流、甚或人流等競逐更是 備受矚目。
經過將近一年談判磋商,統一集團收購家樂福案終於塵埃落定,只 剩公平會審查的最後一關。從統一、統一超19日宣布的出資分配來看 ,裡頭暗藏玄機。
統一財務長陳國煇表示,統一集團收購家樂福案接下來只差最後一 步,統一將盡快向公平會提出申報,並全力配合審查作業,預計公平 會審查時間約6∼10個月,目標2023年中可以有結果。
不過市場關心,統一集團旗下統一超是國內超商龍頭,在全台擁有 超過6,500家門市,再加上家樂福全台340間門店(含68家量販店和2 72家超市與頂級超市),超強霸主地位掌握市場主宰優勢,能否闖過 公平會這一關?
對此,陳國煇再三強調,統一超的超商,與家樂福的量販、超市屬 不同業態,沒有壟斷問題。
而統一集團顯然有備而來,從統一、統一超此次出資分配來看,兩 家公司原本分別持有台灣家樂福20.5%和19.5%股權,持股比重相當 ,但此次統一、統一超並未按照原先持股比重出資,而是分別投入2 39億元和51億元,合併後,統一握有家樂福7成股權,統一超只占3成 。
相較於統一超以流通事業為主體,統一的本業為食品,與家樂福的 量販、超市業務距離更遠,有助減輕壟斷疑慮,幫助通過公平會審查 。
如果從公平會上周五最新通過的全聯併購大潤發案來看,公平會雖 然同意,但附加不得任意漲價等七大條款。此次統一超併購所展現的 龍頭優勢更加明顯,預料闖關難度更高,
統一財務長陳國煇表示,統一集團收購家樂福案接下來只差最後一 步,統一將盡快向公平會提出申報,並全力配合審查作業,預計公平 會審查時間約6∼10個月,目標2023年中可以有結果。
不過市場關心,統一集團旗下統一超是國內超商龍頭,在全台擁有 超過6,500家門市,再加上家樂福全台340間門店(含68家量販店和2 72家超市與頂級超市),超強霸主地位掌握市場主宰優勢,能否闖過 公平會這一關?
對此,陳國煇再三強調,統一超的超商,與家樂福的量販、超市屬 不同業態,沒有壟斷問題。
而統一集團顯然有備而來,從統一、統一超此次出資分配來看,兩 家公司原本分別持有台灣家樂福20.5%和19.5%股權,持股比重相當 ,但此次統一、統一超並未按照原先持股比重出資,而是分別投入2 39億元和51億元,合併後,統一握有家樂福7成股權,統一超只占3成 。
相較於統一超以流通事業為主體,統一的本業為食品,與家樂福的 量販、超市業務距離更遠,有助減輕壟斷疑慮,幫助通過公平會審查 。
如果從公平會上周五最新通過的全聯併購大潤發案來看,公平會雖 然同意,但附加不得任意漲價等七大條款。此次統一超併購所展現的 龍頭優勢更加明顯,預料闖關難度更高,
統一集團火速拿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全面吃下主導權,業內人士分析,有兩大事件讓統一不得不買,其一、10億美元的台灣好市多收購案成局,其二、公平會有條件核准全聯買大潤發。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上周出席活動時,被問到家樂福案時曾表示,法國人都在放暑假,天大的事情都要放一邊,不料本周二(19日)統一即火速以290億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知情人士表示,這因為「定價標的」出現了,就是今年7月初,好市多買回台灣股權。
此外,業界分析,對統一集團來說,台灣家樂福帶來的綜效很明顯,但交易案卡了那麼久,應該與統一集團觀望公平會的態度有關。也因此公平會「有條件」拍板全聯併大潤發,應是統一集團最後決定出手的另一關鍵。
零售業界認為,統一集團應是評估未來在公平會闖關成功的機會大為提升,因為從公平會同意全聯併大潤發來看,顯示認同超市和量販各有運作系統。
至於好市多交易案,7月初好市多母公司以10.5億美元(約新台幣312億元),吃下台灣好市多45%持股,好市多資本額190億元,股數19億股。假設一年台灣好市多獲利用49.75億元計算,每股純益約2.6元。
對照統一集團290億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持股,家樂福資本額為74.4億元,股數為7.44億股,若以前年家樂福獲利約20億元來計算,EPS也差不多是2.6元。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上周出席活動時,被問到家樂福案時曾表示,法國人都在放暑假,天大的事情都要放一邊,不料本周二(19日)統一即火速以290億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知情人士表示,這因為「定價標的」出現了,就是今年7月初,好市多買回台灣股權。
此外,業界分析,對統一集團來說,台灣家樂福帶來的綜效很明顯,但交易案卡了那麼久,應該與統一集團觀望公平會的態度有關。也因此公平會「有條件」拍板全聯併大潤發,應是統一集團最後決定出手的另一關鍵。
零售業界認為,統一集團應是評估未來在公平會闖關成功的機會大為提升,因為從公平會同意全聯併大潤發來看,顯示認同超市和量販各有運作系統。
至於好市多交易案,7月初好市多母公司以10.5億美元(約新台幣312億元),吃下台灣好市多45%持股,好市多資本額190億元,股數19億股。假設一年台灣好市多獲利用49.75億元計算,每股純益約2.6元。
對照統一集團290億買下台灣家樂福六成持股,家樂福資本額為74.4億元,股數為7.44億股,若以前年家樂福獲利約20億元來計算,EPS也差不多是2.6元。
統一集團19日深夜宣布以290億元,收購法商手中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公平會昨(20)日提出三大審查要點,包含垂直結合、水平結合及併購後綜效。
統一集團19日晚間表示,預計2023年年中公平會審查就有結果;公平會表示,審查流程在統一、家樂福提供完整文件後才會開始,先前全聯併購大潤發時,因為要補件,所以審了八個月直到上周五(7月15日)才有結果。
公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陳志民表示,公平會是要求業者補件完整後才繼續審查,如果統一、家樂福附上的審查資料完整,公平會立即進行審查作業。
統一收購台灣家樂福後,集團將成為橫跨超商、超市、量販店、藥妝店、百貨公司、線上電商的零售集團,公平會表示,統一併購台灣家樂福將影響市占率,又因為統一本身的食品事業和多家零售業存在供應鏈關係,讓收購案審查較複雜。
陳志民表示,統一的食品事業和家樂福存在上、下游供貨關係,所以收購案牽涉垂直結合面向,公平會將評估併購後是否出現封鎖其他競爭者或限制其他競爭者的可能性。
另外,陳志民指出,統一收購台灣家樂福,公平會將評估通路市場是否過於集中,兩大零售業的併購涉及水平結合,是否因同業市場過度集中在少數廠商造成提價可能性,或發生和同業聯合勾結、哄抬價格行為,將是公平會後續審查重點。
最後,陳志民表示,兩大零售業併購除了評估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外,也會針對綜效有利因素列為審查面向之一,例如對消費者來說供貨更穩定、可以一次購足方便性,經濟上的好處和市場的疑慮,都會審查。
統一集團19日晚間表示,預計2023年年中公平會審查就有結果;公平會表示,審查流程在統一、家樂福提供完整文件後才會開始,先前全聯併購大潤發時,因為要補件,所以審了八個月直到上周五(7月15日)才有結果。
公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陳志民表示,公平會是要求業者補件完整後才繼續審查,如果統一、家樂福附上的審查資料完整,公平會立即進行審查作業。
統一收購台灣家樂福後,集團將成為橫跨超商、超市、量販店、藥妝店、百貨公司、線上電商的零售集團,公平會表示,統一併購台灣家樂福將影響市占率,又因為統一本身的食品事業和多家零售業存在供應鏈關係,讓收購案審查較複雜。
陳志民表示,統一的食品事業和家樂福存在上、下游供貨關係,所以收購案牽涉垂直結合面向,公平會將評估併購後是否出現封鎖其他競爭者或限制其他競爭者的可能性。
另外,陳志民指出,統一收購台灣家樂福,公平會將評估通路市場是否過於集中,兩大零售業的併購涉及水平結合,是否因同業市場過度集中在少數廠商造成提價可能性,或發生和同業聯合勾結、哄抬價格行為,將是公平會後續審查重點。
最後,陳志民表示,兩大零售業併購除了評估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外,也會針對綜效有利因素列為審查面向之一,例如對消費者來說供貨更穩定、可以一次購足方便性,經濟上的好處和市場的疑慮,都會審查。
公平會上周五(15日)有條件通過超市龍頭全聯收購大潤發,成為台灣超市一哥、量販二哥(不計入會員制的好市多);不到五天,統一集團宣布吃下台灣家樂福60%股權,穩住超商一哥,再進取量販一哥、超市二哥,企圖甩開與全聯的差距。統一對陣全聯,零售業爭霸戰全面展開。
法人分析,從營收看,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曾指出,全聯2021年營收1,590億元,2022年包含大潤發在內,整體營收將挑戰1,900億元的新高目標。
至於統一超,去年超商收入因疫情衰退至1,673億元,如今補進喊出今年挑戰900億元的台灣家樂福後,統一集團相關通路營收瞬間跳過2,000億元俱樂部至2,500億元水準,穩居零售業霸主地位。
談到民生用品,去年疫情,大家瘋搶衛生紙,那麼一包衛生紙可以去哪買?不外乎是超市、超商、量販店、網購,選擇看似多元,但台灣零售市場已被統一、全聯、家樂福、富邦、全家共五大集團包圍。
若以營收規模劃分,國內零售業大致可分為千億俱樂部、500億~1,000億元、不到500億元共三個級距,每個級距公司背後實力都很強。
千億俱樂部有統一超、全聯;500億~1,000億元級距有富邦媒、家樂福、全家;500億以下有量販店老二大潤發、老三愛買、超商萊爾富及綜合型零售寶雅、三商家購、以及電商的後起之秀東森集團旗下電商東森購物。
分析師表示,營收最高的零售通路仍為門市超過6,000家的台灣7-ELEVEN,其母公司統一超年營收規模約在2,500億元,其本業台灣超商營收約1,681.4億元,去年受到疫情衝擊,統一超的超商營收微幅衰退至1,673億元。
營收第二名是超市全聯,依林敏雄指出,2022年加入大潤發的營收將挑戰1,900億元。
盡管統一集團拿下了家樂福與全聯的營收差距約在600億元左右,但全聯今明兩年拓點計畫沒有停歇,積極在中南部標地建大型店,且以全聯的實力與企圖,想要追上零售一哥的可能性極高。
法人分析,從營收看,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曾指出,全聯2021年營收1,590億元,2022年包含大潤發在內,整體營收將挑戰1,900億元的新高目標。
至於統一超,去年超商收入因疫情衰退至1,673億元,如今補進喊出今年挑戰900億元的台灣家樂福後,統一集團相關通路營收瞬間跳過2,000億元俱樂部至2,500億元水準,穩居零售業霸主地位。
談到民生用品,去年疫情,大家瘋搶衛生紙,那麼一包衛生紙可以去哪買?不外乎是超市、超商、量販店、網購,選擇看似多元,但台灣零售市場已被統一、全聯、家樂福、富邦、全家共五大集團包圍。
若以營收規模劃分,國內零售業大致可分為千億俱樂部、500億~1,000億元、不到500億元共三個級距,每個級距公司背後實力都很強。
千億俱樂部有統一超、全聯;500億~1,000億元級距有富邦媒、家樂福、全家;500億以下有量販店老二大潤發、老三愛買、超商萊爾富及綜合型零售寶雅、三商家購、以及電商的後起之秀東森集團旗下電商東森購物。
分析師表示,營收最高的零售通路仍為門市超過6,000家的台灣7-ELEVEN,其母公司統一超年營收規模約在2,500億元,其本業台灣超商營收約1,681.4億元,去年受到疫情衝擊,統一超的超商營收微幅衰退至1,673億元。
營收第二名是超市全聯,依林敏雄指出,2022年加入大潤發的營收將挑戰1,900億元。
盡管統一集團拿下了家樂福與全聯的營收差距約在600億元左右,但全聯今明兩年拓點計畫沒有停歇,積極在中南部標地建大型店,且以全聯的實力與企圖,想要追上零售一哥的可能性極高。
統一集團19日宣布以290億元吃下台灣家樂福六成股權,預計2023年中交割,業界指出,如此一來,統一除了有超商,也擁有超市、量販、藥妝、藥局,完成全通路布局,通路界無人能敵。
產學界認為,此併購案對自身有優勢,對業界則難免有隱憂。家樂福近年衝刺自有品牌,有望結合統一的製造優勢,推價格優惠商品;但統一併家樂福後,等於「產、供、銷」全包,掌握全通路話語權,供應商地位恐更弱勢。
統一、統一超商分別回購49.5%與10.5%台灣家樂福共六成股權,交易金額分別為239億及51億元,合計290億元,通路業界認為,統一用290億買家樂福60%股權,換算家樂福價值為483億元,比先前傳出開價500多億元約略少了17億元,約3.4%,統一以高價去買,此價格並不便宜。
不過,以台灣家樂福一年近900億元收入,淨利約19億元,換算淨利率不到3%,但以量販店來說,家樂福近3%淨利率並不算低,攤開全球第三大量販美國好市多近五年也僅2.37%,去年出售的台灣大潤發,出售前淨利率僅1.5%,就可窺知一二。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鄭貴尹指出,統一在產、供、銷一手全包,目前沒有其他產業辦得到,無人可敵,也只有統一這55年老牌企業才有其雄心壯志,尤其台灣家樂福一年營收高達900億元,淨利率近3%,除可幫投資人賺取利潤,每年還有百億元現金流,可進行資源調配外,光是產生的利息就很可觀。
熟稔流通事業、被封為量販女王的前大賣場發言人何默真表示,量販店強調「以量制價,天天都便宜」」,又要給客人很好的服務,和經營超商完全不同。
至於統一全拿超商、超市和量販通路,是否有壟斷問題?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董事長黃日燦認為,零售無論超商、超市和量販分屬不同通路、市場,消費者買東西有很多選擇,而且全聯都買了大潤發,公平會也過了,不會到壟斷這個程度。
產學界認為,此併購案對自身有優勢,對業界則難免有隱憂。家樂福近年衝刺自有品牌,有望結合統一的製造優勢,推價格優惠商品;但統一併家樂福後,等於「產、供、銷」全包,掌握全通路話語權,供應商地位恐更弱勢。
統一、統一超商分別回購49.5%與10.5%台灣家樂福共六成股權,交易金額分別為239億及51億元,合計290億元,通路業界認為,統一用290億買家樂福60%股權,換算家樂福價值為483億元,比先前傳出開價500多億元約略少了17億元,約3.4%,統一以高價去買,此價格並不便宜。
不過,以台灣家樂福一年近900億元收入,淨利約19億元,換算淨利率不到3%,但以量販店來說,家樂福近3%淨利率並不算低,攤開全球第三大量販美國好市多近五年也僅2.37%,去年出售的台灣大潤發,出售前淨利率僅1.5%,就可窺知一二。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鄭貴尹指出,統一在產、供、銷一手全包,目前沒有其他產業辦得到,無人可敵,也只有統一這55年老牌企業才有其雄心壯志,尤其台灣家樂福一年營收高達900億元,淨利率近3%,除可幫投資人賺取利潤,每年還有百億元現金流,可進行資源調配外,光是產生的利息就很可觀。
熟稔流通事業、被封為量販女王的前大賣場發言人何默真表示,量販店強調「以量制價,天天都便宜」」,又要給客人很好的服務,和經營超商完全不同。
至於統一全拿超商、超市和量販通路,是否有壟斷問題?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董事長黃日燦認為,零售無論超商、超市和量販分屬不同通路、市場,消費者買東西有很多選擇,而且全聯都買了大潤發,公平會也過了,不會到壟斷這個程度。
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昨(18)日開標,釋出九宗標的標脫五宗,標脫率約56%,標脫總權利金約11.8億元。其中全聯、麗寶集團在中南部獵地大有斬獲,在這批標售中分別搶下兩宗、三宗土地。
國產署5月推出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標的分布在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及苗栗等五縣市,共釋出九宗土地,結果台中標脫兩宗、高雄標脫兩宗、台南標脫一宗,標脫率超過五成,表現不錯。
其中在公告招標期間最受矚目的高雄鹽埕區商業土地,是四面臨路的完整街廓土地,位於駁二藝術特區,面積達1,336坪,權利金底價約3.15億元,結果吸引麗寶建設、國城建設投標,麗寶建設出價4億7,880萬元擠走國城建設的3億5,090萬元,以溢價率高達52%得標。
而同屬麗寶集團的建義建設,則在台中搶下兩塊土地,分別位於台中大甲、梧棲,投標金額分別為3,589萬元、4,896萬元,溢價率都在0.2%左右;其中,大甲為商業區、梧棲為住宅區。
此外,超市龍頭全聯併購大潤發,上周才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昨日獵地也傳好消息,近年全聯積極展店,鎖定國有地上權,多次出手搶地,在第二批標的中瞄準高雄三民區、台南安平區土地,兩宗皆順利搶下,合計砸約6.18億元。
其中高雄三民土地為住宅區,另有永信建設與全聯競爭,全聯出價較高,以2億5,110萬元得標,溢價率約6.6%;台南安平土地則為商業區,面積達上千坪,僅全聯一家投標,以3億6,700萬元得標,溢價率11.3%。
至於此次北部唯一一宗桃園標的,以及台中東勢、苗栗後龍、高雄前鎮土地,皆無人投標。
此次地上權標售仍呈現「南熱北冷」,對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中南部地價相對便宜,地租也比北部低,有利長期經營,且脫標個案都有長期發展性,手中有現金的業者積極布局。
國產署副署長游適銘表示,穩健看待下半年地上權市場,將持續篩選標的釋出,預計8月將會釋出今年第三批國有地上權,希望能維持五成以上的標脫率。
國產署5月推出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標的分布在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及苗栗等五縣市,共釋出九宗土地,結果台中標脫兩宗、高雄標脫兩宗、台南標脫一宗,標脫率超過五成,表現不錯。
其中在公告招標期間最受矚目的高雄鹽埕區商業土地,是四面臨路的完整街廓土地,位於駁二藝術特區,面積達1,336坪,權利金底價約3.15億元,結果吸引麗寶建設、國城建設投標,麗寶建設出價4億7,880萬元擠走國城建設的3億5,090萬元,以溢價率高達52%得標。
而同屬麗寶集團的建義建設,則在台中搶下兩塊土地,分別位於台中大甲、梧棲,投標金額分別為3,589萬元、4,896萬元,溢價率都在0.2%左右;其中,大甲為商業區、梧棲為住宅區。
此外,超市龍頭全聯併購大潤發,上周才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昨日獵地也傳好消息,近年全聯積極展店,鎖定國有地上權,多次出手搶地,在第二批標的中瞄準高雄三民區、台南安平區土地,兩宗皆順利搶下,合計砸約6.18億元。
其中高雄三民土地為住宅區,另有永信建設與全聯競爭,全聯出價較高,以2億5,110萬元得標,溢價率約6.6%;台南安平土地則為商業區,面積達上千坪,僅全聯一家投標,以3億6,700萬元得標,溢價率11.3%。
至於此次北部唯一一宗桃園標的,以及台中東勢、苗栗後龍、高雄前鎮土地,皆無人投標。
此次地上權標售仍呈現「南熱北冷」,對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中南部地價相對便宜,地租也比北部低,有利長期經營,且脫標個案都有長期發展性,手中有現金的業者積極布局。
國產署副署長游適銘表示,穩健看待下半年地上權市場,將持續篩選標的釋出,預計8月將會釋出今年第三批國有地上權,希望能維持五成以上的標脫率。
麗寶、全聯昨(18)日雙雙出手標下國有地上權土地,麗寶拿下台中大甲、梧棲、高雄駁二特區地上權土地,其中台中土地將朝地上權住宅規劃,高雄土地則朝商辦或住宅規劃。全聯則拿下台南、高雄兩宗土地,未來將設立大型門市店。
麗寶集團表示,雖開發商面臨政府調控房市、外在環境變化等隱憂,但若是市場上有條件不錯的土地,該公司還是會出手投標。
麗寶集團昨日取得三筆地上權70年土地,以建義建設名義拿下台中大甲、梧棲兩案,兩案將朝首購族為主的住宅產品做規劃;至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土地,因四面臨路,未來將開發複合式產品,包括商場、辦公室、住宅等都有可能,會以長期投資、獲取穩定收益為考量。
另,為持續拓點,全聯再出手,以約6.18億元標下國有地上權高雄三民、台南安平兩宗土地,全聯表示,兩地未來皆將規劃開設大型門市。
全聯表示,為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零售服務體驗,近年來積極展店,並以大型店、格局方正的標的為主要開發方向,其中,像是某些重劃區因尚未有完善的生活機能,故全聯也期望設立據點,提供大眾方便停車、商品豐富的購物空間,滿足當地居民各種購物需求。
全聯近年積極獵地,透過標國有地、地上權擴充通路版圖,自2020年底標下國產署高雄岡山商業區地上權案後,已入手不少土地,作為展店的基地。
以去年為例,國產署的地上權標案,全聯就搶下四塊土地,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又見全聯出手,拿下高雄三民、台南安平兩宗土地,顯示全聯在標地的動作頻頻、企圖心強。
從這些地上權標案看來可發現多數集中在中南部,顯示全聯希望能強化在中、南台灣的布局。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先前曾說,主要是台北太過飽和,而中南部地多,價格也能接受。
全聯近年來持續展店,全台目前有1,109間全聯福利中心服務據點,其中台南市已有約100處,高雄市則有約130處。
麗寶集團表示,雖開發商面臨政府調控房市、外在環境變化等隱憂,但若是市場上有條件不錯的土地,該公司還是會出手投標。
麗寶集團昨日取得三筆地上權70年土地,以建義建設名義拿下台中大甲、梧棲兩案,兩案將朝首購族為主的住宅產品做規劃;至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土地,因四面臨路,未來將開發複合式產品,包括商場、辦公室、住宅等都有可能,會以長期投資、獲取穩定收益為考量。
另,為持續拓點,全聯再出手,以約6.18億元標下國有地上權高雄三民、台南安平兩宗土地,全聯表示,兩地未來皆將規劃開設大型門市。
全聯表示,為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零售服務體驗,近年來積極展店,並以大型店、格局方正的標的為主要開發方向,其中,像是某些重劃區因尚未有完善的生活機能,故全聯也期望設立據點,提供大眾方便停車、商品豐富的購物空間,滿足當地居民各種購物需求。
全聯近年積極獵地,透過標國有地、地上權擴充通路版圖,自2020年底標下國產署高雄岡山商業區地上權案後,已入手不少土地,作為展店的基地。
以去年為例,國產署的地上權標案,全聯就搶下四塊土地,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又見全聯出手,拿下高雄三民、台南安平兩宗土地,顯示全聯在標地的動作頻頻、企圖心強。
從這些地上權標案看來可發現多數集中在中南部,顯示全聯希望能強化在中、南台灣的布局。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先前曾說,主要是台北太過飽和,而中南部地多,價格也能接受。
全聯近年來持續展店,全台目前有1,109間全聯福利中心服務據點,其中台南市已有約100處,高雄市則有約130處。
壽險大咖退場,麗寶、全聯成為地上權大贏家!國產署今年第二批 九宗國有地招標設定地上權,18日開標,結果標脫五宗,決標權利金 總金額11.81億元,標脫率約5.5成,標脫面積合計為4,894坪;全聯 標到二宗、麗寶集團標到三宗,對近期交易淒冷的不動產市場,注入 一股暖流。
其中,全聯標得高雄三民區與台南安平區二宗地上權;麗寶集團旗 下的建義建設,標到台中大甲區與梧棲區二宗地上權,而高雄鹽埕區 「大榮段」,則由麗寶建設以4.78億元、溢價率達51.99%得標,成 為本次的「加價王」。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本次中南部比北部交 易更熱,全聯這次在南部又下一城,以2.5億元與3.6億元、分別取得 高雄三民與台南安平地上權,除看好中南部長線發展外,也可觀察出 手上擁有現金的業者,在壽險大咖因升息壓力不便進場之際、伺機轉 進,為日後發展爭取更大空間的野心。
此次地上權在公告招標期間,最受矚目案件為高雄鹽埕案(商業區 1,336坪,底價3.15億元)、高雄三民案(住宅區670坪,底價2.35億 元),兩大地上權案土地皆吸引兩家廠商投標。
其結果是麗寶建設以4億7,880萬元、溢價逾五成,拿下高雄鹽埕案 ,擠走國城建設的3億5,090萬元;而全聯也以2億5,110萬元擊退永信 建設取得高雄三民案。
住商機構中區協理賴萬表示,本次順利脫標的台中大甲區黎明段和 台中梧棲區三民段,兩地得標金額相加還沒有破億元,溢價率均不到 1%,且都由麗寶集團旗下的建義建設出手。
其中,台中大甲區黎明段土地位於幼獅工業區附近,且距離芳苑交 流道不遠,又是商業地;台中梧棲區三民段土地距離三井Outlet不遠 ,兩者皆為海線區,而梧棲區本波上漲較為明顯,大甲區受惠於海線 起漲,也因而被帶動,推估建商看好整體台中港新市鎮對區域的帶動 ,趁勢以低價取得。
住商機構高屏澎區協理林祺博指出,本次標售中最受矚目的,就是 首次公告高雄鹽埕區「大榮段」,最後花落麗寶建設,溢價率達51. 99%,1,335.83坪土地且是商用地,鄰近駁二特區,也距離鹽埕埔站 不遠,未來開發效益可期。
另外,上次就已經標售過的高雄三民區「新都段」與台南安平「漁 光段」土地,前者臨路寬達25米,距離中都濕地公園與美術館都不遠 ,雖為「住四」用地,但富彈性使用。
台南安平「漁光段」土地位於漁光重劃區,又為商用地,對零售業 者來說助益很大。林祺博強調,全聯可說是本次南部地上權大贏家, 兩筆土地溢價率均低,又位於政策話題所在,後續能為區域帶入何種 動能,值得期待。
其中,全聯標得高雄三民區與台南安平區二宗地上權;麗寶集團旗 下的建義建設,標到台中大甲區與梧棲區二宗地上權,而高雄鹽埕區 「大榮段」,則由麗寶建設以4.78億元、溢價率達51.99%得標,成 為本次的「加價王」。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本次中南部比北部交 易更熱,全聯這次在南部又下一城,以2.5億元與3.6億元、分別取得 高雄三民與台南安平地上權,除看好中南部長線發展外,也可觀察出 手上擁有現金的業者,在壽險大咖因升息壓力不便進場之際、伺機轉 進,為日後發展爭取更大空間的野心。
此次地上權在公告招標期間,最受矚目案件為高雄鹽埕案(商業區 1,336坪,底價3.15億元)、高雄三民案(住宅區670坪,底價2.35億 元),兩大地上權案土地皆吸引兩家廠商投標。
其結果是麗寶建設以4億7,880萬元、溢價逾五成,拿下高雄鹽埕案 ,擠走國城建設的3億5,090萬元;而全聯也以2億5,110萬元擊退永信 建設取得高雄三民案。
住商機構中區協理賴萬表示,本次順利脫標的台中大甲區黎明段和 台中梧棲區三民段,兩地得標金額相加還沒有破億元,溢價率均不到 1%,且都由麗寶集團旗下的建義建設出手。
其中,台中大甲區黎明段土地位於幼獅工業區附近,且距離芳苑交 流道不遠,又是商業地;台中梧棲區三民段土地距離三井Outlet不遠 ,兩者皆為海線區,而梧棲區本波上漲較為明顯,大甲區受惠於海線 起漲,也因而被帶動,推估建商看好整體台中港新市鎮對區域的帶動 ,趁勢以低價取得。
住商機構高屏澎區協理林祺博指出,本次標售中最受矚目的,就是 首次公告高雄鹽埕區「大榮段」,最後花落麗寶建設,溢價率達51. 99%,1,335.83坪土地且是商用地,鄰近駁二特區,也距離鹽埕埔站 不遠,未來開發效益可期。
另外,上次就已經標售過的高雄三民區「新都段」與台南安平「漁 光段」土地,前者臨路寬達25米,距離中都濕地公園與美術館都不遠 ,雖為「住四」用地,但富彈性使用。
台南安平「漁光段」土地位於漁光重劃區,又為商用地,對零售業 者來說助益很大。林祺博強調,全聯可說是本次南部地上權大贏家, 兩筆土地溢價率均低,又位於政策話題所在,後續能為區域帶入何種 動能,值得期待。
2020年之前,OMO(線上線下融合)還只是概念,惟歷經疫情,加 速實體零售通路切入OMO,這兩年操作下來,我發現電商不是用來彌 補實體通路的不足、而是強化優勢,可以「如虎添翼」。
過去實體賣場不太熟悉電商操作,剛跨入做線上,只是把實體商品 拿到線上銷售;但累積經驗至今,加上科技運用精進,像是從應用程 式APP跨入團購,可以擴展新業務。
其中賣場的「婆媽部隊」,對於會員經營極深,也讓OMO落實效益 可以極大化。
相對於超商多數為加盟店、由工讀生站台,全聯全數都是直營店, 而且七成人員為正職、工作資歷長的女性,因為熟悉顧客,且對應的 大多數顧客為女性,更具信賴度,在推動上也更加順手。
以全聯推出的「PXGo!」、「小時達」等電商服務推廣為例,很多 都是透過「婆媽部隊」教育出來的。
這些「婆媽部隊」並不是年紀像婆媽,而是服務像婆媽,因為實體 人員提供顧客更便利與低接觸的服務,進一步推升線下買、線上也買 的實體電商體驗客群愈來愈多。
近年來,包括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META、LINE等社群也都開始搶 做團購,未來社群電商分眾會愈來愈細,全聯的定位居於超商與量販 之間,目標就是「照顧一家人每天的生活」,像是每月固定的初一、 15拜拜,就可以推出相關配套,可以透過LINE提醒,目的並不是搶傳 統市場的大餅,而是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
過去實體賣場不太熟悉電商操作,剛跨入做線上,只是把實體商品 拿到線上銷售;但累積經驗至今,加上科技運用精進,像是從應用程 式APP跨入團購,可以擴展新業務。
其中賣場的「婆媽部隊」,對於會員經營極深,也讓OMO落實效益 可以極大化。
相對於超商多數為加盟店、由工讀生站台,全聯全數都是直營店, 而且七成人員為正職、工作資歷長的女性,因為熟悉顧客,且對應的 大多數顧客為女性,更具信賴度,在推動上也更加順手。
以全聯推出的「PXGo!」、「小時達」等電商服務推廣為例,很多 都是透過「婆媽部隊」教育出來的。
這些「婆媽部隊」並不是年紀像婆媽,而是服務像婆媽,因為實體 人員提供顧客更便利與低接觸的服務,進一步推升線下買、線上也買 的實體電商體驗客群愈來愈多。
近年來,包括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META、LINE等社群也都開始搶 做團購,未來社群電商分眾會愈來愈細,全聯的定位居於超商與量販 之間,目標就是「照顧一家人每天的生活」,像是每月固定的初一、 15拜拜,就可以推出相關配套,可以透過LINE提醒,目的並不是搶傳 統市場的大餅,而是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
日本熱銷NO.1利口清酒「月桂冠檸檬清酒」,原裝在全台「全聯福 利中心」領先上市!即日起不用飛日本也能喝到這款以清酒為基底, 加入檸檬汁調和黃金比例在日本一上市就掀起網友熱烈討論的酸甜圓 潤滋味。
業者表示,日本居酒屋酒單上的「武士岩」是日式道地雞尾酒譜, 是上班族夜晚放鬆的必點酒款之一,月桂冠以此酒譜開發出黃金比例 的「檸檬清酒」;以京都伏見水釀製,四段式的釀酒工藝造就口感圓 潤的清酒,加入檸檬汁,入口後可以感受到檸檬的香氣,8%的酒精 度非常適合小酌;以清酒為基底讓尾韻沒有酒精感,取而代之是圓潤 平衡的酸甜清爽。
喝法多元新上市的「月桂冠檸檬清酒」酸甜的口感非常受歡迎,不 但創造日本利口清酒銷售第一名的佳績,更掀起了日本網友熱烈討論 ,除了純飲之外,也推薦一點小變化,酒有更多不同的飲用方式,要 嘗鮮的朋友們要好好把握。
業者表示,日本居酒屋酒單上的「武士岩」是日式道地雞尾酒譜, 是上班族夜晚放鬆的必點酒款之一,月桂冠以此酒譜開發出黃金比例 的「檸檬清酒」;以京都伏見水釀製,四段式的釀酒工藝造就口感圓 潤的清酒,加入檸檬汁,入口後可以感受到檸檬的香氣,8%的酒精 度非常適合小酌;以清酒為基底讓尾韻沒有酒精感,取而代之是圓潤 平衡的酸甜清爽。
喝法多元新上市的「月桂冠檸檬清酒」酸甜的口感非常受歡迎,不 但創造日本利口清酒銷售第一名的佳績,更掀起了日本網友熱烈討論 ,除了純飲之外,也推薦一點小變化,酒有更多不同的飲用方式,要 嘗鮮的朋友們要好好把握。
初夏捎來櫻花對美麗愛情的祝福,熟梅戀上威士忌的命定相遇,來 自「天選名水之地」美名的山梨縣酒廠,選用皮薄肉厚、飽滿多汁, 紀州南高梅和當地泉水釀製而成的梅酒與日本威士忌相互浸泡調和而 成的「花の雨威士忌梅酒」,於全台全聯門市上架獨賣,日本威士忌 的濃郁與梅酒的香甜,激盪出綿密柔順並帶有梅子清香,就宛如愛情 般綿密流長的甜蜜口感,把日本櫻花樹下的美麗傳說給予對未來的希 望與祝福。
代理商毅欣公司總經理陳建志表示,梅酒在台灣一直是市場的寵兒 ,酸甜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使用年齡族群廣布,近年來甚至流行自 行釀造梅酒的儀式感,但梅酒的甜膩也讓消費者習慣搭配其他基酒或 是飲品做特調來中和甜味同時增添層次,「花 U雨威士忌梅酒」的誕 生,期許把握人生的短暫和美好,如櫻花花期雖短,但卻擁有過絢爛 。
代理商毅欣公司總經理陳建志表示,梅酒在台灣一直是市場的寵兒 ,酸甜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使用年齡族群廣布,近年來甚至流行自 行釀造梅酒的儀式感,但梅酒的甜膩也讓消費者習慣搭配其他基酒或 是飲品做特調來中和甜味同時增添層次,「花 U雨威士忌梅酒」的誕 生,期許把握人生的短暫和美好,如櫻花花期雖短,但卻擁有過絢爛 。
台灣Pay加入抗通膨行列,與中油、全聯攜手合作推出最新的回饋 優惠方案,除了和中油合作用台灣Pay掃碼支付加油即享5%回饋優惠 ,全聯福利中心亦加入合作之列,只要在全聯福利中心用台灣Pay掃 碼支付,消費滿額500元以上,即可獲回饋250點福利點,還能轉贈親 友。
金融業者指出,隨著疫情逐漸減緩,全民回歸正常生活,台灣Pay 也瞄準民眾最常消費的日常生活場域,集中火力推出各類超值回饋, 近來最新的主打就是和中油、全聯福利中心的合作。
其中與中油合作的「台灣Pay陪你一起加油」優惠,只要民眾在全 台中油指定加油站掃碼支付,即送5%回饋,每筆最高50元;而和全 聯福利中心的合作,只要用台灣Pay在全聯福利中心掃碼支付,消費 滿額500元以上,即可回饋250點福利點。
「台灣Pay陪你一起加油」活動自6月25日起至9月25日止,每周六 、日、一,在全台中油指定加油站據點,出示「台灣Pay」付款碼以 金融卡、帳戶支付,均可享單筆交易金額5%回饋。
台灣Pay攜手全聯福利中心推出的「台灣Pay支援收銀,熊福利!」 活動,則從即日起至7月7日於全台全聯實體門市掃碼以金融卡、帳戶 支付,單筆消費滿500元以上,即回饋福利點250點、周周可回饋一次 ;另外銀行業者也提醒,此活動有名額上限,因此要趁早使用該回饋 。
「台灣Pay」除了自身官網,並已建立「台灣Pay」粉絲團,以及「 台灣Pay」Line官方帳號。
台灣Pay指出,上述最新加油回饋鎖定以金融卡、帳戶支付的用戶 ,台灣Pay提供5%回饋,每筆最高回饋50元,在疫情中讓汽機車通勤 族省下一筆交通費。
對於和全聯福利中心合作的點數回饋,台灣Pay指出,此波消費回 饋到全聯福利中心添購日常生活用品、生鮮食材、飲料零食,只要消 費滿額500元以上,周周都能獲得250福利點,若搭配指定金融機構的 「每筆消費即享2%等值紅利點數回饋」優惠,更可直接享受雙重優 惠。
金融業者指出,隨著疫情逐漸減緩,全民回歸正常生活,台灣Pay 也瞄準民眾最常消費的日常生活場域,集中火力推出各類超值回饋, 近來最新的主打就是和中油、全聯福利中心的合作。
其中與中油合作的「台灣Pay陪你一起加油」優惠,只要民眾在全 台中油指定加油站掃碼支付,即送5%回饋,每筆最高50元;而和全 聯福利中心的合作,只要用台灣Pay在全聯福利中心掃碼支付,消費 滿額500元以上,即可回饋250點福利點。
「台灣Pay陪你一起加油」活動自6月25日起至9月25日止,每周六 、日、一,在全台中油指定加油站據點,出示「台灣Pay」付款碼以 金融卡、帳戶支付,均可享單筆交易金額5%回饋。
台灣Pay攜手全聯福利中心推出的「台灣Pay支援收銀,熊福利!」 活動,則從即日起至7月7日於全台全聯實體門市掃碼以金融卡、帳戶 支付,單筆消費滿500元以上,即回饋福利點250點、周周可回饋一次 ;另外銀行業者也提醒,此活動有名額上限,因此要趁早使用該回饋 。
「台灣Pay」除了自身官網,並已建立「台灣Pay」粉絲團,以及「 台灣Pay」Line官方帳號。
台灣Pay指出,上述最新加油回饋鎖定以金融卡、帳戶支付的用戶 ,台灣Pay提供5%回饋,每筆最高回饋50元,在疫情中讓汽機車通勤 族省下一筆交通費。
對於和全聯福利中心合作的點數回饋,台灣Pay指出,此波消費回 饋到全聯福利中心添購日常生活用品、生鮮食材、飲料零食,只要消 費滿額500元以上,周周都能獲得250福利點,若搭配指定金融機構的 「每筆消費即享2%等值紅利點數回饋」優惠,更可直接享受雙重優 惠。
因大陸禁台灣石斑魚,外銷大受衝擊,長年推廣石斑魚的全聯福利 中心董事長林敏雄,22日在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號召 下,同台做料理促銷石斑魚;林敏雄指出,全聯今年目標原訂全台1 ,100家超市認購200噸,基於本土企業責任,決定加碼認購一年500噸 ,較去年的90噸一口氣增逾五倍。
林敏雄強調,生鮮不好做,耗損費用相當驚人,原處於虧損狀態, 在近二、三年因疫情自煮熱潮才讓生鮮銷量成長,進而使得全聯生鮮 業務開始損益兩平,全聯身為本土最大超市通路,一路相挺台灣農漁 產品,農漁民有難「再苦也要挺下去」。
林敏雄說,全聯2017年力挺台灣蕉農,當年香蕉總銷超過1萬4,00 0噸,為穩定供貨機制,維持拍價每斤16∼21元,促銷價每斤12元, 讓利保價也讓全聯自行虧損近2億元,但也因此讓蕉農穩定獲利,以 去年來說,全聯4∼5月銷售達2,200噸、持續年增長二成,全聯線上 與實體銷售讓台灣農產品盤價穩定,包括燕巢芭樂、鳳梨、鳳梨釋迦 ,與近八年陸續針對雲林蒜頭、洋蔥、高麗菜等農產品去化、平抑物 價。
林敏雄直言,眾多農產品中,高麗菜挺最大,主要因價差大,時節 好時一顆200元、不好時一顆10元,尤其是價高時,農民就會追種, 隔年就會產能過剩,導致價格崩盤,幾乎每隔二年就要透過加購平抑 物價、進而去化過剩產量;而去年力挺的鳳梨釋迦,他自認「最沒信 心」,主要是鳳梨釋迦過去內銷僅5%、外銷達95%,轉內銷必須讓 民眾先認識鳳梨釋迦,但透過廣宣與賣場以截切銷售,卻意外大獲迴 響,截至今年鳳梨釋迦銷售噸數達576噸,大幅成長1,075%。
他說,這次石斑魚促銷亦將透過廣宣與新加工品來推動;根據農委 會統計,石斑魚外銷量達3,600噸,除輔導延養以供應未來加工之用 ,轉內銷部分達1,600噸,全聯就認購500噸即占三分之一,預期石斑 魚產量高峰約在7∼8月,全聯也將於7月中旬推出龍虎斑沙鍋魚頭搶 市,以衝出內銷好成績。
針對下半年景氣,林敏雄指出,去年5、6月正值三級警戒防疫期, 自煮熱潮也讓全民掀起民生用品、生鮮等搶購潮,相對基期高,今年 同期疫情在無三級警戒下,前四月業績增長還有兩位數,但5、6月業 績成長不到兩位數,下半年因疫情趨緩,加上全民施打疫苗普及,中 元、中秋等節慶買氣仍可期待。
林敏雄強調,生鮮不好做,耗損費用相當驚人,原處於虧損狀態, 在近二、三年因疫情自煮熱潮才讓生鮮銷量成長,進而使得全聯生鮮 業務開始損益兩平,全聯身為本土最大超市通路,一路相挺台灣農漁 產品,農漁民有難「再苦也要挺下去」。
林敏雄說,全聯2017年力挺台灣蕉農,當年香蕉總銷超過1萬4,00 0噸,為穩定供貨機制,維持拍價每斤16∼21元,促銷價每斤12元, 讓利保價也讓全聯自行虧損近2億元,但也因此讓蕉農穩定獲利,以 去年來說,全聯4∼5月銷售達2,200噸、持續年增長二成,全聯線上 與實體銷售讓台灣農產品盤價穩定,包括燕巢芭樂、鳳梨、鳳梨釋迦 ,與近八年陸續針對雲林蒜頭、洋蔥、高麗菜等農產品去化、平抑物 價。
林敏雄直言,眾多農產品中,高麗菜挺最大,主要因價差大,時節 好時一顆200元、不好時一顆10元,尤其是價高時,農民就會追種, 隔年就會產能過剩,導致價格崩盤,幾乎每隔二年就要透過加購平抑 物價、進而去化過剩產量;而去年力挺的鳳梨釋迦,他自認「最沒信 心」,主要是鳳梨釋迦過去內銷僅5%、外銷達95%,轉內銷必須讓 民眾先認識鳳梨釋迦,但透過廣宣與賣場以截切銷售,卻意外大獲迴 響,截至今年鳳梨釋迦銷售噸數達576噸,大幅成長1,075%。
他說,這次石斑魚促銷亦將透過廣宣與新加工品來推動;根據農委 會統計,石斑魚外銷量達3,600噸,除輔導延養以供應未來加工之用 ,轉內銷部分達1,600噸,全聯就認購500噸即占三分之一,預期石斑 魚產量高峰約在7∼8月,全聯也將於7月中旬推出龍虎斑沙鍋魚頭搶 市,以衝出內銷好成績。
針對下半年景氣,林敏雄指出,去年5、6月正值三級警戒防疫期, 自煮熱潮也讓全民掀起民生用品、生鮮等搶購潮,相對基期高,今年 同期疫情在無三級警戒下,前四月業績增長還有兩位數,但5、6月業 績成長不到兩位數,下半年因疫情趨緩,加上全民施打疫苗普及,中 元、中秋等節慶買氣仍可期待。
全聯自2017年開始力挺台灣蕉農,為平抑物價,寧願讓利保價自行 虧損近2億元,亦進一步打響全聯成為國產農產漁業銷售第一平台地 位;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自承「生鮮不好做」,做了十多年至今才損益 兩平,何以虧損還要做?林敏雄強調,主要還是本土企業友善土地的 堅持。
根據全聯統計,全聯去年4∼5月香蕉銷售達2,200噸、持續年增長 二成,全聯結合線上與實體銷售,讓農產品盤價穩定,包括燕巢芭樂 、鳳梨、鳳梨釋迦等。
此外,從2014年起針對雲林蒜頭產量過剩,全聯全台推出增量不加 價促銷優惠,2021年洋蔥市況不佳,更進一步協助農友額外增加銷售 逾170噸,而自2015年起每兩年就加購高麗菜行動,是林敏雄認為是 力挺最多的農產品,像2015年加購100噸、2019年加購200噸、2021年 又加購200噸,促使價格相對平穩,以去年來說,加購後價格維持在 每顆39元,年年成長,屏東薑也是從契作合作進而與農民達成雙贏。
目前全聯生鮮銷售排名包括肉品、漁產、蔬果等在內,漁產占二成 左右,銷售量排名為鮭魚、鯖魚、鯛魚片與虱目魚等,今年石斑魚在 大力推廣下,有望擠身前五大。
除了大力推廣全台農漁產品外,林敏雄指示全聯推出平價有機、農 家直採與花卉專區等,同時從友善土地角度自2016年起推出共生計畫 、友善環境的老鷹紅豆相關商品,光是老鷹紅豆契作農田,從25公頃 擴大至今的200頃,老鷹隻數從137隻增至840隻,老鷹紅豆商品多達 25款。緊接著,全聯將進一步以守護溼地為由,推出官田菱雉菱,從 2020∼2022年,契作面積成長四倍,成功復育幼鳥150隻。
為支持本土農業發展,小農自行定價,包括農家直採專區目前達2 27家、營業額逾4億元,而門市設置花卉專區亦達80家、年度銷售也 破千萬元。至於近期幾乎全民皆知的全聯平價有機蔬菜,至今契作面 積已超過600甲、計劃年產9,500噸,北中南總計有三大有機農場基地 ,全年超過100種有機菜穩定供貨,全聯更計劃推出有機蔬菜專門店 ,預計目標在2025年有機葉菜銷售占比成長至50%。
根據全聯統計,全聯去年4∼5月香蕉銷售達2,200噸、持續年增長 二成,全聯結合線上與實體銷售,讓農產品盤價穩定,包括燕巢芭樂 、鳳梨、鳳梨釋迦等。
此外,從2014年起針對雲林蒜頭產量過剩,全聯全台推出增量不加 價促銷優惠,2021年洋蔥市況不佳,更進一步協助農友額外增加銷售 逾170噸,而自2015年起每兩年就加購高麗菜行動,是林敏雄認為是 力挺最多的農產品,像2015年加購100噸、2019年加購200噸、2021年 又加購200噸,促使價格相對平穩,以去年來說,加購後價格維持在 每顆39元,年年成長,屏東薑也是從契作合作進而與農民達成雙贏。
目前全聯生鮮銷售排名包括肉品、漁產、蔬果等在內,漁產占二成 左右,銷售量排名為鮭魚、鯖魚、鯛魚片與虱目魚等,今年石斑魚在 大力推廣下,有望擠身前五大。
除了大力推廣全台農漁產品外,林敏雄指示全聯推出平價有機、農 家直採與花卉專區等,同時從友善土地角度自2016年起推出共生計畫 、友善環境的老鷹紅豆相關商品,光是老鷹紅豆契作農田,從25公頃 擴大至今的200頃,老鷹隻數從137隻增至840隻,老鷹紅豆商品多達 25款。緊接著,全聯將進一步以守護溼地為由,推出官田菱雉菱,從 2020∼2022年,契作面積成長四倍,成功復育幼鳥150隻。
為支持本土農業發展,小農自行定價,包括農家直採專區目前達2 27家、營業額逾4億元,而門市設置花卉專區亦達80家、年度銷售也 破千萬元。至於近期幾乎全民皆知的全聯平價有機蔬菜,至今契作面 積已超過600甲、計劃年產9,500噸,北中南總計有三大有機農場基地 ,全年超過100種有機菜穩定供貨,全聯更計劃推出有機蔬菜專門店 ,預計目標在2025年有機葉菜銷售占比成長至50%。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