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油電價雙漲,工業界無奈、無力、無法度。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嘆氣道,過去全部凍漲,現在統統都漲。他向來贊同回歸市場機制,特別是台電若再不調漲電價,恐怕也會出問題,中油的狀況也一樣。只是,現在不是只有油電漲,各部會都在增加企業界的負擔,勞委會要調漲基本工資、衛生署也要漲健保費、財政部要稅改…。
他說,政府應就各部會分管的油電價、健保費、基本工資、甚至是稅改,要有個協調性、甚至是輕重緩急的策略與機制,一步步的來,一下子統統都漲,或是一步到位式的漲足,企業恐怕是無力承受。
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說,若燃料油也跟著上揚,成本最少會上升8%,「企業還會有力(利)嗎」?況且,現在政府是什麼都要漲、工資、勞、健保費等等,不只是油電價而已。
鋼鐵公會理事長林明儒雖然感無奈,但還是持比較理解的態度認為,以目前中油、台電都虧損情勢,若不適時調漲,最後也是全民負擔,他也能體諒,當家有當家的苦,只是政府在面對產業政策與民生福利的「魚與熊掌」問題時,是否有宏觀與長遠的願景,他說:「企業界是點滴在心頭」。
他說,政府應就各部會分管的油電價、健保費、基本工資、甚至是稅改,要有個協調性、甚至是輕重緩急的策略與機制,一步步的來,一下子統統都漲,或是一步到位式的漲足,企業恐怕是無力承受。
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說,若燃料油也跟著上揚,成本最少會上升8%,「企業還會有力(利)嗎」?況且,現在政府是什麼都要漲、工資、勞、健保費等等,不只是油電價而已。
鋼鐵公會理事長林明儒雖然感無奈,但還是持比較理解的態度認為,以目前中油、台電都虧損情勢,若不適時調漲,最後也是全民負擔,他也能體諒,當家有當家的苦,只是政府在面對產業政策與民生福利的「魚與熊掌」問題時,是否有宏觀與長遠的願景,他說:「企業界是點滴在心頭」。
國內油價恢復浮動計價機制可望在近期定案,未來油價漲跌將全額由消費者負擔。至於去年啟動減半緩漲,即中油吸收每公升汽柴油5元部分,不排除由消費者、中油依6:4比例一次反應。換言之,新制實施後,汽油每公升的漲價幅度可能達3元,用油者將面臨一波漲足壓力。
「台灣為非產油國,沒有道理享受低價」,黨政高層說,油價恢復浮動計價機制,國內普遍有共識,問題相對較電價單純,重點只在去年啟動減半緩漲機制後,中油累積吸收汽柴油每公升各5元部分,如何回收。
中油提出恢復浮動油價機制,是先採取漲價全漲,跌價時反映一半措施,把虧損回補過來。而汽柴油每公升累積5塊多元部分,提出消費者負擔40%、50%、60%等3種腹案供高層決策。據悉,經行政部門討論後,採消費者負擔60%、中油吸收40%腹案的可能性居大。
如此一來,中油101年度仍虧損約170億元;加上歷年累計虧損363億元,估計中油需3年才能補平。同時,中油也提配套增資建議,先減資100億元再增資100億元,避免國際油價走揚虧損擴大,很快虧損瀕臨破資本額一半警戒水位。不過,知情人士坦承,政府財政困窘,減資認賠事小,再拿錢增資恐有困難。
在油品結構的調價腹案中,未來92、95、98無鉛汽油結構差價擬擴大,92、95的差距由0.7元擴大為1.5元,95、98的價差由1.5元擴大為2元。
中油這次也提出祭出貨物稅,由消費者、中油、政府三方分攤五塊多的回收,每月約需15億多元,惟考量財政困難,與財部協調曠日廢時,加上油品貨物稅有碳稅概念,補貼有些扭曲,因此政府不打算祭出貨物稅補貼。
照顧弱勢也納入這次配套方案,計程車每公升補貼2元,上限450公升,大眾運輸客運市區以2.7公里換算一公升,高速公路以3.6公里換算一公升,每公升補貼2.4元,每月約補貼一億餘元,是中油先墊支或由各部會編預算,有待政策裁決。
「台灣為非產油國,沒有道理享受低價」,黨政高層說,油價恢復浮動計價機制,國內普遍有共識,問題相對較電價單純,重點只在去年啟動減半緩漲機制後,中油累積吸收汽柴油每公升各5元部分,如何回收。
中油提出恢復浮動油價機制,是先採取漲價全漲,跌價時反映一半措施,把虧損回補過來。而汽柴油每公升累積5塊多元部分,提出消費者負擔40%、50%、60%等3種腹案供高層決策。據悉,經行政部門討論後,採消費者負擔60%、中油吸收40%腹案的可能性居大。
如此一來,中油101年度仍虧損約170億元;加上歷年累計虧損363億元,估計中油需3年才能補平。同時,中油也提配套增資建議,先減資100億元再增資100億元,避免國際油價走揚虧損擴大,很快虧損瀕臨破資本額一半警戒水位。不過,知情人士坦承,政府財政困窘,減資認賠事小,再拿錢增資恐有困難。
在油品結構的調價腹案中,未來92、95、98無鉛汽油結構差價擬擴大,92、95的差距由0.7元擴大為1.5元,95、98的價差由1.5元擴大為2元。
中油這次也提出祭出貨物稅,由消費者、中油、政府三方分攤五塊多的回收,每月約需15億多元,惟考量財政困難,與財部協調曠日廢時,加上油品貨物稅有碳稅概念,補貼有些扭曲,因此政府不打算祭出貨物稅補貼。
照顧弱勢也納入這次配套方案,計程車每公升補貼2元,上限450公升,大眾運輸客運市區以2.7公里換算一公升,高速公路以3.6公里換算一公升,每公升補貼2.4元,每月約補貼一億餘元,是中油先墊支或由各部會編預算,有待政策裁決。
受歐洲及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不佳,市場對全球景氣缺乏信心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跌。中油、台塑石化昨(25)日宣布,本周汽、柴油每公升調降0.1元。
這是國內自2月中解除凍漲機制以來,首度調降價格。
兩家公司調降後的價格是,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7元、95無鉛汽油32.4元,超級柴油29.9元。調漲後,售價不同的是98無鉛汽油,中油為每公升33.9元,台塑化是每公升34元。
這是國內自2月中解除凍漲機制以來,首度調降價格。
兩家公司調降後的價格是,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7元、95無鉛汽油32.4元,超級柴油29.9元。調漲後,售價不同的是98無鉛汽油,中油為每公升33.9元,台塑化是每公升34元。
油價合理化調整方案,是否會祭出貨物稅政策工具,據悉,行政院及經部都有所掙扎,目前傾向由中油、消費二方吸收,消費者負擔每公升汽油調漲2.2~3.3元不等。至於照顧弱勢一年12億元,每月約1億元,不排除中油先行代墊。
油價合理化調整方案,由消費者、中油及政府貨物稅三方多元吸收方案,行政院及經部都有所猶豫。陳?日前與媒體茶敘指出,貨物稅有點課碳稅概念,若由政府吸收恐有不需繳交課污染的稅的意味,是否祭出有點掙扎。不過,府院人士表示,調整油價不但需兼顧物價、消費者負擔、產業競爭、中油永續經營及照顧弱勢等各種政策目標,三方吸收的方式,祭出貨物稅具兼顧多元政策目標效益,並非不能考量。一旦祭出貨物稅,每月支出約在15-22億元間,官員說,不一定要比照2008年,可以吸收3個月檢討,不一定要半年。
油價依政院指示中油試算腹案,以國際油價120美元、匯率29.5元為基礎,中油恢復浮動機制,但漲全漲,跌反映一半做法,中油吸收汽油5.5元的回收,採取消費者負擔40%50%、60%不等腹案,則中油當年度虧損各310、239、170億元,若加計中油先前已虧損 363億元,中油各需5、4、3年才能逐步回收彌平。
倘若緩漲機制減半反映的現況一直不解凍,則中油估計今年全年將虧損650億元,加上累計虧損近千億元。
油價合理化調整方案,由消費者、中油及政府貨物稅三方多元吸收方案,行政院及經部都有所猶豫。陳?日前與媒體茶敘指出,貨物稅有點課碳稅概念,若由政府吸收恐有不需繳交課污染的稅的意味,是否祭出有點掙扎。不過,府院人士表示,調整油價不但需兼顧物價、消費者負擔、產業競爭、中油永續經營及照顧弱勢等各種政策目標,三方吸收的方式,祭出貨物稅具兼顧多元政策目標效益,並非不能考量。一旦祭出貨物稅,每月支出約在15-22億元間,官員說,不一定要比照2008年,可以吸收3個月檢討,不一定要半年。
油價依政院指示中油試算腹案,以國際油價120美元、匯率29.5元為基礎,中油恢復浮動機制,但漲全漲,跌反映一半做法,中油吸收汽油5.5元的回收,採取消費者負擔40%50%、60%不等腹案,則中油當年度虧損各310、239、170億元,若加計中油先前已虧損 363億元,中油各需5、4、3年才能逐步回收彌平。
倘若緩漲機制減半反映的現況一直不解凍,則中油估計今年全年將虧損650億元,加上累計虧損近千億元。
油電雙漲決策已到了最後關頭。經濟部長施顏祥明(22)日將在經濟委員會報告油電合理化規畫,另據悉,施顏祥本周起已經積極與外界進行溝通,最快本周內宣布油電價調漲方案。
據了解,經濟部規劃電價將分兩階段調漲,第一波是趕在夏季電價前,即 5月就會先調漲,夏季電價結束的10月進行第二波調漲;至於油價減半調整,最快會在4月就取消。
據悉,基於民生、經濟考量,整體電價漲幅二成至二成五之間,平均每度電費增加0.55至0.65元。
至於油價,中油、台電和經濟部正就油電價格調整方案進行重新試算,政府高層透露,有關中油汽柴油每公升已吸收的5.5、5.6元是否一次漲足,仍未定案,待中油進一步試算。
相關官員指出,台電和中油6月都面臨財務危機,而調整油價「是回復正常機制」,並不是「漲價」,衝擊面又較小,再加上油價可能造成「囤積居奇」,油價先調漲的可能性較大。
據了解,經濟部規劃電價將分兩階段調漲,第一波是趕在夏季電價前,即 5月就會先調漲,夏季電價結束的10月進行第二波調漲;至於油價減半調整,最快會在4月就取消。
據悉,基於民生、經濟考量,整體電價漲幅二成至二成五之間,平均每度電費增加0.55至0.65元。
至於油價,中油、台電和經濟部正就油電價格調整方案進行重新試算,政府高層透露,有關中油汽柴油每公升已吸收的5.5、5.6元是否一次漲足,仍未定案,待中油進一步試算。
相關官員指出,台電和中油6月都面臨財務危機,而調整油價「是回復正常機制」,並不是「漲價」,衝擊面又較小,再加上油價可能造成「囤積居奇」,油價先調漲的可能性較大。
有一個坊間流傳的笑話:一位放假中的空服員搭乘波音公司某機型飛機,準備到歐洲去渡假。飛機經過一個暴風雨帶時,搖晃得非常厲害。她旁邊坐了一位男士緊張地抓著前面的椅背,臉色蒼白又不斷地冒冷汗,眼睛緊盯著窗外大力搖擺的機翼。這位空服員就告訴這位男士,她有很多年的飛行經驗,經歷過很多不尋常的航程;同時也告訴他,一切都在機長的掌控下,沒什麼好擔心的。這位男士回答:「小姐,我是波音的工程師,當初在設計這型飛機時,它的機翼是不能承受這種幅度的搖擺的。」
前面的笑話點出一個事實:飛機的設計者最清楚飛機能承受的考驗程度;同樣地,公司法的主管機關經濟部最明白公司正常經營的基本法則。公司法對於任何公司,從出生(設立)到死亡(解散清算),以及公司存續期間的財務、業務與經營管理都有基本規定,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規範而已;對於特定目的事業,則由特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更嚴格的特別法來規範。以台電的預算書來看,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1,179億元,電價若不調漲,明年預計還會虧損超過1,000億元,累積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的一半以上,依照公司法第211條規定,公司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時,董事會應即召集股東會報告。公司資產顯有不足抵償其所負債務時,除得依第282條(聲請重整)辦理者外,董事會應即聲請宣告破產。
台電的難兄難弟中油,依其預算資料顯示,去年累積虧損已達361億,今年若油價不恢復正常浮動,仍採減半調整機制,將再虧600億,以中油資本額1,300億元來算,明年也將面臨公司法第211條規定的困境。
身為國營事業與公司法主管機關的經濟部,把兩個國營事業經營到面臨公司法211條困境,就好像飛機設計師把飛機設計成遇到暴風雨可能出事一般,看似難辭其咎。然而,台電與中油面臨今天的困境,其理由幾乎人盡皆知,乃是因為長期以來油電價格不能反映燃料成本持續上漲而調漲。不能反映成本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西遊記裡唐僧用來控制孫悟空的緊箍咒,任憑他有多大能耐,也無法脫離唐僧的控制。大家也心知肚明,這個緊箍咒就是大小選舉的選票,而耳根軟的唐僧就是隨民粹搖擺的選民。為了勝選,或者為了不給選舉帶來任何負面衝擊,經濟部這個孫悟空無論有多大能耐,也只好油價持續減半浮動調漲,電價連續四年不敢輕舉妄動。
上述現象,引發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執政者是否可以為了執政考量,犧牲市場機制的運作,以達成所謂「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的社會福利功能?在選票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其實這已是數見不鮮的全球通病。然而,「通病」仍是病,長期持續不除去,導致今日台電、中油「病入膏肓」的困境。「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屬社會福利的層面,執政當局在部會各司其職的分工原則下,不論這些社會福利目標是出於勝選考量或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政考量,均不宜由經濟部以犧牲市場機制的代價,去達成社會福利的目標。油價依照市場機制調漲所產生的社會救濟問題,應由內政部規劃方案、編列預算去處理。
基於對市場機制的尊重,我們接受油電價格調漲的「應然」;同時,基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事實,我們認同油電價格上漲的「必然」。但是,我們也要提醒主管機關及立委諸公,油電價格調漲的調幅,千萬不能容許包含國營事業經營的「無效率成本」。台電在輸、配電業務方面,依法仍為獨佔廠商,但輸配電的無效率耗損,長期為人詬病;發電業務方面,雖然已開放民間電廠設立,但仍是寡佔市場的領導廠商;中油與台塑化則是油品市場的雙占(Duopoly)廠商。依照經濟學理論,具獨佔力的廠商,其最大利潤定價常導致社會承受「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因此,油電價格調漲應檢討其調漲公式及公式中的各項因子,切忌讓國營事業的無效率成為全民的負擔。亦即,油電價的調漲除了「應然」、「必然」,也要做得「理所當然」。
有鑑於配合政府組織再造,經濟部即將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報載規劃中的電價調漲方案,為配合節能減碳,調幅將採級距式累進,用電量較高之級距調幅較大。至於油價調漲方案,則除停止減半調整機制外,對高級轎車較常使用的98無鉛汽油漲幅最大,而機車族最常使用的92無鉛汽油漲幅最小。比較兩方案,電價調漲方案較能兼顧節能減碳,而油價調漲方案以使用者身份為考量,仍把社會福利機能納入,卻忽略機車引擎燃燒較不完全,其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相對上對於節能減碳將會產生較不利之影響。油電價之調漲,既屬「經濟及能源部」業務,就請專注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的目標吧!
前面的笑話點出一個事實:飛機的設計者最清楚飛機能承受的考驗程度;同樣地,公司法的主管機關經濟部最明白公司正常經營的基本法則。公司法對於任何公司,從出生(設立)到死亡(解散清算),以及公司存續期間的財務、業務與經營管理都有基本規定,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規範而已;對於特定目的事業,則由特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更嚴格的特別法來規範。以台電的預算書來看,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1,179億元,電價若不調漲,明年預計還會虧損超過1,000億元,累積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的一半以上,依照公司法第211條規定,公司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時,董事會應即召集股東會報告。公司資產顯有不足抵償其所負債務時,除得依第282條(聲請重整)辦理者外,董事會應即聲請宣告破產。
台電的難兄難弟中油,依其預算資料顯示,去年累積虧損已達361億,今年若油價不恢復正常浮動,仍採減半調整機制,將再虧600億,以中油資本額1,300億元來算,明年也將面臨公司法第211條規定的困境。
身為國營事業與公司法主管機關的經濟部,把兩個國營事業經營到面臨公司法211條困境,就好像飛機設計師把飛機設計成遇到暴風雨可能出事一般,看似難辭其咎。然而,台電與中油面臨今天的困境,其理由幾乎人盡皆知,乃是因為長期以來油電價格不能反映燃料成本持續上漲而調漲。不能反映成本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西遊記裡唐僧用來控制孫悟空的緊箍咒,任憑他有多大能耐,也無法脫離唐僧的控制。大家也心知肚明,這個緊箍咒就是大小選舉的選票,而耳根軟的唐僧就是隨民粹搖擺的選民。為了勝選,或者為了不給選舉帶來任何負面衝擊,經濟部這個孫悟空無論有多大能耐,也只好油價持續減半浮動調漲,電價連續四年不敢輕舉妄動。
上述現象,引發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執政者是否可以為了執政考量,犧牲市場機制的運作,以達成所謂「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的社會福利功能?在選票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其實這已是數見不鮮的全球通病。然而,「通病」仍是病,長期持續不除去,導致今日台電、中油「病入膏肓」的困境。「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屬社會福利的層面,執政當局在部會各司其職的分工原則下,不論這些社會福利目標是出於勝選考量或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政考量,均不宜由經濟部以犧牲市場機制的代價,去達成社會福利的目標。油價依照市場機制調漲所產生的社會救濟問題,應由內政部規劃方案、編列預算去處理。
基於對市場機制的尊重,我們接受油電價格調漲的「應然」;同時,基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事實,我們認同油電價格上漲的「必然」。但是,我們也要提醒主管機關及立委諸公,油電價格調漲的調幅,千萬不能容許包含國營事業經營的「無效率成本」。台電在輸、配電業務方面,依法仍為獨佔廠商,但輸配電的無效率耗損,長期為人詬病;發電業務方面,雖然已開放民間電廠設立,但仍是寡佔市場的領導廠商;中油與台塑化則是油品市場的雙占(Duopoly)廠商。依照經濟學理論,具獨佔力的廠商,其最大利潤定價常導致社會承受「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因此,油電價格調漲應檢討其調漲公式及公式中的各項因子,切忌讓國營事業的無效率成為全民的負擔。亦即,油電價的調漲除了「應然」、「必然」,也要做得「理所當然」。
有鑑於配合政府組織再造,經濟部即將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報載規劃中的電價調漲方案,為配合節能減碳,調幅將採級距式累進,用電量較高之級距調幅較大。至於油價調漲方案,則除停止減半調整機制外,對高級轎車較常使用的98無鉛汽油漲幅最大,而機車族最常使用的92無鉛汽油漲幅最小。比較兩方案,電價調漲方案較能兼顧節能減碳,而油價調漲方案以使用者身份為考量,仍把社會福利機能納入,卻忽略機車引擎燃燒較不完全,其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相對上對於節能減碳將會產生較不利之影響。油電價之調漲,既屬「經濟及能源部」業務,就請專注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的目標吧!
油電雙漲箭在弦上,行政院已指示中油本週內提出新腹案,據悉,油電雙漲傾向油價先行。其中,92、95、98無鉛汽油結構價差將拉大,92無鉛最低。未來府院將在中油、消費者二方分攤,及中油、消費者、政府(貨物稅)三方分攤中二擇一拍板,若啟動貨物稅每月約支出15億元。
總統府上週四(15日)針對油電氣價調整召開高層會議,因中油、台電虧損日益擴大,面臨破產危機,且國際油價期貨淨多單比2008年國際油價漲至147美元更嚴峻,中油採購原油均價達每桶125美元,國際油價走揚機率大增,油電雙漲很難避免。
經部日前向府簡報,傾向不讓中油一次漲足,回復浮動機制前,中油汽柴油已吸收5.5元、5.6元,中油、消費者各負擔一半,浮動機制回復後漲時全漲,跌時反映一半,但未被府院接受。
會中有人建議中油吸收逾5元汽柴油全數由消費者吸收,也有人建議比照2008年多元吸收(中油、消費者、政府三方)模式,徹底解決中油問題,但也有人建議油價等半年後再處理,甚至破產後再增資。
行政院已指示經部中油本週內重新試算提新腹案。與會高層透露,中油、消費者二方負擔分式,消費者負擔擬從30%、40%、50%、60%不等反映幅度,提4種腹案試算中油虧損幅度。
而三方分攤部分,也有人建議,從消費者、中油、政府各負擔60%、20%、20%或40%、30%、30%。後者消費者負擔汽油每公升2.2元,貨物稅每月約吸收15億左右,屬較緩和方案,貨物稅定額吸收三個月或半年再檢討,但是否祭出貨物稅的政策工具需府院拍板。
油價結構擬趁勢調整,官員說,92、95、98無鉛汽油間價差將擴大,未來以九五無鉛為基礎,九二無鉛調低,以照顧機車族,九八無鉛則調最高,因九八多為雙B等進口車為主,使用者為高所得族群。
高層說,中油汽柴油已吸收5.5元、5.6元不可能不回收,否則中油每月汽柴油將虧損55億元,且形成不公,等於全民用納稅錢補貼用油者。
至於緩漲機制啟動門檻,傾向不再訂120或140美元門檻,因消費者、中油、政府各1/3吸收機制,在浮動狀態下貨物稅無法定額分攤,改以視國際油價趨勢、國內民生經濟狀況、中油營運、亞鄰最低價等4原則取代。
總統府上週四(15日)針對油電氣價調整召開高層會議,因中油、台電虧損日益擴大,面臨破產危機,且國際油價期貨淨多單比2008年國際油價漲至147美元更嚴峻,中油採購原油均價達每桶125美元,國際油價走揚機率大增,油電雙漲很難避免。
經部日前向府簡報,傾向不讓中油一次漲足,回復浮動機制前,中油汽柴油已吸收5.5元、5.6元,中油、消費者各負擔一半,浮動機制回復後漲時全漲,跌時反映一半,但未被府院接受。
會中有人建議中油吸收逾5元汽柴油全數由消費者吸收,也有人建議比照2008年多元吸收(中油、消費者、政府三方)模式,徹底解決中油問題,但也有人建議油價等半年後再處理,甚至破產後再增資。
行政院已指示經部中油本週內重新試算提新腹案。與會高層透露,中油、消費者二方負擔分式,消費者負擔擬從30%、40%、50%、60%不等反映幅度,提4種腹案試算中油虧損幅度。
而三方分攤部分,也有人建議,從消費者、中油、政府各負擔60%、20%、20%或40%、30%、30%。後者消費者負擔汽油每公升2.2元,貨物稅每月約吸收15億左右,屬較緩和方案,貨物稅定額吸收三個月或半年再檢討,但是否祭出貨物稅的政策工具需府院拍板。
油價結構擬趁勢調整,官員說,92、95、98無鉛汽油間價差將擴大,未來以九五無鉛為基礎,九二無鉛調低,以照顧機車族,九八無鉛則調最高,因九八多為雙B等進口車為主,使用者為高所得族群。
高層說,中油汽柴油已吸收5.5元、5.6元不可能不回收,否則中油每月汽柴油將虧損55億元,且形成不公,等於全民用納稅錢補貼用油者。
至於緩漲機制啟動門檻,傾向不再訂120或140美元門檻,因消費者、中油、政府各1/3吸收機制,在浮動狀態下貨物稅無法定額分攤,改以視國際油價趨勢、國內民生經濟狀況、中油營運、亞鄰最低價等4原則取代。
「張三的小吃店麵攤,最近漲價10元,漲了3成,理由是黃豆漲,桶裝瓦斯也漲近6%,還有,店家無奈說─油電價政府決定雙漲了」。百物齊漲現象已悄然在市場各角落蔓延開來。
總統馬英九日前聽取行政部門對油電雙漲的決策,但並未拍板。難以理解的是,馬政府第一任期伊始,已面對一次油電雙漲的震撼教育,到了第二任期,換了一批人,即各自表述,磨蹭再三。能源價格調整宜快、狠、準,否則恐讓市場預期心理擴大,提供炒作物價空間,不得不慎。
政府官員在國會殿堂排排站,三聲無奈答詢表示,「油電價再不調漲,中油、台電二家百年老店國營事業快破產了!」油電雙漲已喊得震天價響,卻不見行動,只見紙上作業,決策者再不快刀斬亂麻,3年前提著大桶小桶囤積油品現象難保不再重演,決策牛步化恐讓市場有更多預期心理,趁機哄抬物價,殘局更難收拾。
少數官員不乏主張在美牛爭議風頭上,不宜再處理油電價棘手課題,引火自焚。殊不知,就是因為去年中油經部挺不住民代壓力,以為中油有盈餘,屈從政治壓力,太早「凍漲」,以致減半緩漲迄今無法回復浮動機制的正常運作。政治凌駕專業,成為中油虧損不斷擴大的導火線。
油價調漲本來就不應成為新內閣及馬政府第二任期的燙手山芋,因為馬第一任期已有前車之鑑及寶貴經驗,只要不輕易打破浮動機制的既有制度,人民已漸漸習慣油品即為一般商品,回復油價浮動不會成為馬政府今日的沉重包袱。
4年前,劉兆玄赴立法院向國人道歉,道歉理由及最大民怨並非油電雙漲,而是提前2、3天啟動油價調漲,造成下班時街道大排長龍,以致民怨沸騰。但劉內閣設計的多元吸收方案,卻相當具有創意,不少人予肯定。去年稅收超徵逾千億元,三方分攤由貨物稅吸收部分額度,既有前例可循,又可減輕民眾負擔,創造三贏局面,陳內閣何不考慮「劉規陳隨」?
國家赤字高築,倘若以破產後再「增資」作為腹案,不但不切實際,恐落人「以拖待變」口實,更何況,台灣能源仰賴進口,何德何能享受全球排名最低前幾名的油電價格?討好的結果徒只嚴重扭曲能源政策,與節能減碳背道而馳。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馬政府,該是展現智慧與魄力,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總統馬英九日前聽取行政部門對油電雙漲的決策,但並未拍板。難以理解的是,馬政府第一任期伊始,已面對一次油電雙漲的震撼教育,到了第二任期,換了一批人,即各自表述,磨蹭再三。能源價格調整宜快、狠、準,否則恐讓市場預期心理擴大,提供炒作物價空間,不得不慎。
政府官員在國會殿堂排排站,三聲無奈答詢表示,「油電價再不調漲,中油、台電二家百年老店國營事業快破產了!」油電雙漲已喊得震天價響,卻不見行動,只見紙上作業,決策者再不快刀斬亂麻,3年前提著大桶小桶囤積油品現象難保不再重演,決策牛步化恐讓市場有更多預期心理,趁機哄抬物價,殘局更難收拾。
少數官員不乏主張在美牛爭議風頭上,不宜再處理油電價棘手課題,引火自焚。殊不知,就是因為去年中油經部挺不住民代壓力,以為中油有盈餘,屈從政治壓力,太早「凍漲」,以致減半緩漲迄今無法回復浮動機制的正常運作。政治凌駕專業,成為中油虧損不斷擴大的導火線。
油價調漲本來就不應成為新內閣及馬政府第二任期的燙手山芋,因為馬第一任期已有前車之鑑及寶貴經驗,只要不輕易打破浮動機制的既有制度,人民已漸漸習慣油品即為一般商品,回復油價浮動不會成為馬政府今日的沉重包袱。
4年前,劉兆玄赴立法院向國人道歉,道歉理由及最大民怨並非油電雙漲,而是提前2、3天啟動油價調漲,造成下班時街道大排長龍,以致民怨沸騰。但劉內閣設計的多元吸收方案,卻相當具有創意,不少人予肯定。去年稅收超徵逾千億元,三方分攤由貨物稅吸收部分額度,既有前例可循,又可減輕民眾負擔,創造三贏局面,陳內閣何不考慮「劉規陳隨」?
國家赤字高築,倘若以破產後再「增資」作為腹案,不但不切實際,恐落人「以拖待變」口實,更何況,台灣能源仰賴進口,何德何能享受全球排名最低前幾名的油電價格?討好的結果徒只嚴重扭曲能源政策,與節能減碳背道而馳。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馬政府,該是展現智慧與魄力,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國際原油價格受到美國經濟好轉,以及中東軍事衝突疑慮仍高影響,再度走揚。中油及台塑化決議本周起調漲汽、柴油每公升售價各0.1元。這已是兩家公司連續六周調漲油價,並創國內油價近十個月來新高。
兩家公司調漲後的價格是,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8元、95無鉛汽油32.5元,超級柴油30元。調漲後售價不同的是98無鉛汽油,中油為每公升34元,台塑化是每公升34.1元。
市場人士認為,今年景氣相對不佳,政府油、電價格即將雙漲,對企業國際競爭力將產生衝擊,包括塑化、鋼鐵、化纖、水泥及貨運等產業。
其中,水泥業者預估,政府調漲電價近20%,生產成本將增加2%以上。國內水泥業去年因殺價競爭激烈,平均毛利率僅約5%。
兩家公司調漲後的價格是,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8元、95無鉛汽油32.5元,超級柴油30元。調漲後售價不同的是98無鉛汽油,中油為每公升34元,台塑化是每公升34.1元。
市場人士認為,今年景氣相對不佳,政府油、電價格即將雙漲,對企業國際競爭力將產生衝擊,包括塑化、鋼鐵、化纖、水泥及貨運等產業。
其中,水泥業者預估,政府調漲電價近20%,生產成本將增加2%以上。國內水泥業去年因殺價競爭激烈,平均毛利率僅約5%。
油電氣價調漲呼之欲出?府院昨(15)日共同開會研商油氣電價格調整相關議題,據了解,府院高層有意儘速讓油電氣價格調整啟動合理化機制,電價調漲一步到位或分二階段調漲,會中都有人主張,馬英九總統指示經部評估後送政院整合後,再向總統府報告。
據了解,目前民生電價傾向每度漲4角,工業用電漲逾5角。油價方面,減半緩漲將解凍,並分階段反應中油吸收的5.4元。未來減半緩漲及各3分之1吸收的門檻,擬調高至120、140美元。
電價部分,台電盼漲幅在25~30%間。官員說,應會避開6~9月夏月尖峰電價時間,分別在5月、10月反映可能性居大,用電在110度以內也可能比照2008年傾向不調。
國際油價走升,經濟部長施顏祥預計,5、6月間台電虧損額即將達到資本額的一半。由於電價需提交電價諮詢委員會討論,很可能3月下旬或4月上旬召開會議,4月拍板定案,5月1日生效。而電價諮詢委員認為,5月及10月是最佳調漲時間點,不排除夏月電價9月底結束,10月1日不回復,以反映成本上漲。
油價部分,中油希望第一步取消減半緩漲機制,恢復浮動機制,漲時全漲,跌時反映一半,至於中油已吸收汽柴油5.4元部分,未來考慮反映1/3或2/1的腹案都有。
據了解,目前民生電價傾向每度漲4角,工業用電漲逾5角。油價方面,減半緩漲將解凍,並分階段反應中油吸收的5.4元。未來減半緩漲及各3分之1吸收的門檻,擬調高至120、140美元。
電價部分,台電盼漲幅在25~30%間。官員說,應會避開6~9月夏月尖峰電價時間,分別在5月、10月反映可能性居大,用電在110度以內也可能比照2008年傾向不調。
國際油價走升,經濟部長施顏祥預計,5、6月間台電虧損額即將達到資本額的一半。由於電價需提交電價諮詢委員會討論,很可能3月下旬或4月上旬召開會議,4月拍板定案,5月1日生效。而電價諮詢委員認為,5月及10月是最佳調漲時間點,不排除夏月電價9月底結束,10月1日不回復,以反映成本上漲。
油價部分,中油希望第一步取消減半緩漲機制,恢復浮動機制,漲時全漲,跌時反映一半,至於中油已吸收汽柴油5.4元部分,未來考慮反映1/3或2/1的腹案都有。
國際油價屢屢攀高,國內油價減半調整政策卻讓台塑化、中油內銷虧損包袱愈顯沈重。台塑企業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表示,全球油電能源價格看漲趨勢明顯,台灣油價減半調整機制無疑與全球趨勢脫勾,自我欺瞞。
他認為,倘若無法從專業評估,建立完整能源政策,不當的人為政策干擾,只會讓能源持續浪費,節能減碳遠景無法落實,更打擊企業經營,侵蝕國家財政結構。
王文潮強調,人為干擾政策(減半調整)不能、沒有理由要民營企業跟著陪葬。不像中油有全民、國庫跟著以稅收彌補虧損,台塑化有股東需要交代負責;倘若營運無法獲利,企業只能減產或停工,這無疑是不當政策逼迫企業關門。
王文潮指出,節能減碳已是國際潮流,高油價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面對油價高漲,政府不宜採用凍漲、干預價格或補貼政策,而應課徵較高的貨物稅,落實使用者付費主張,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功能。
王文潮認為,台灣水力、風力、太陽能都欠缺長期穩健資源,也沒有足夠土地,以致讓替代能源策略停滯不前。加上對煉油投資排擠,又要享受低價能源、堅持高環境品質,凸顯能源政策不切實際的迷思。
王文潮說,相對投資大錢,卻需等待回收時間長的能源回收設備建置時,一旦油價價格持續低廉,企業基於投資報酬考量,當然大多會選擇直接使用目前便宜油價資源,忽略長期能源節約、回收發展。
王文潮認為,政府不應採取干預油價、貨物稅補貼等措施。因為當中油因油價機制干預,無法反映成本,造成營運虧損時,必須以全國人民納稅資金去彌補缺口。如果透過高稅率反映油價成本,會讓油品使用者自行負擔成本,方可避免國家財政過度浪費、虛耗。
即使調漲油電價格,會墊高企業營運成本;但全球趨勢一致下,大家才會節能,企業更會為降低成本提升使用效率。
他認為,倘若無法從專業評估,建立完整能源政策,不當的人為政策干擾,只會讓能源持續浪費,節能減碳遠景無法落實,更打擊企業經營,侵蝕國家財政結構。
王文潮強調,人為干擾政策(減半調整)不能、沒有理由要民營企業跟著陪葬。不像中油有全民、國庫跟著以稅收彌補虧損,台塑化有股東需要交代負責;倘若營運無法獲利,企業只能減產或停工,這無疑是不當政策逼迫企業關門。
王文潮指出,節能減碳已是國際潮流,高油價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面對油價高漲,政府不宜採用凍漲、干預價格或補貼政策,而應課徵較高的貨物稅,落實使用者付費主張,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功能。
王文潮認為,台灣水力、風力、太陽能都欠缺長期穩健資源,也沒有足夠土地,以致讓替代能源策略停滯不前。加上對煉油投資排擠,又要享受低價能源、堅持高環境品質,凸顯能源政策不切實際的迷思。
王文潮說,相對投資大錢,卻需等待回收時間長的能源回收設備建置時,一旦油價價格持續低廉,企業基於投資報酬考量,當然大多會選擇直接使用目前便宜油價資源,忽略長期能源節約、回收發展。
王文潮認為,政府不應採取干預油價、貨物稅補貼等措施。因為當中油因油價機制干預,無法反映成本,造成營運虧損時,必須以全國人民納稅資金去彌補缺口。如果透過高稅率反映油價成本,會讓油品使用者自行負擔成本,方可避免國家財政過度浪費、虛耗。
即使調漲油電價格,會墊高企業營運成本;但全球趨勢一致下,大家才會節能,企業更會為降低成本提升使用效率。
中油恐面臨虧掉一半資本額!經濟部長施顏祥備詢時表示,浮動減半調整機制實施後,截至目前中油每公升累計吸收5元,換算1年虧損達600億元,中油資本額僅1,301億元,逼近虧掉一半資本額,因此調整油價是在審慎評估。
另外,經濟部長施顏祥說,本週仍然維持油價緩漲機制,目前調整油價沒有時間表。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經濟部作業務報告,由於油價與民生物資息息相關,成為朝野立委質詢重點。
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詢問,油價減半調整機制檢討進度如何?施顏祥回答,在緩漲機制中,中油吸收一半漲幅,累計至今吸收規模已經很大,中油若吸收汽柴油每公升1元,1年虧損120億元,現已達到每公升5元,估算下來達到600億元,如果國際油價朝著持續往上走趨勢,意味著中油虧損幅度會愈來愈大。
他說,這對於中油資本額1,301億元,經營上會相當辛苦,所以經濟部正在檢討緩漲政策。李慶華進一步詢問,經濟部是否評估過擴大無鉛汽油98與95的漲幅,以減低92汽油的漲幅?施顏祥回應,在研議過程中確實有這項提案,但尚未定案。
至於水價,台水表示,自民國83年就沒有調整水價,近5年投資報酬率為-0.32%、近10年則為-0.24%,目前舉債為463億元,為了要降低漏水率,台水研議調整水價,水價調整會傾向以調高用水大戶為原則,但是不會採取浮動水價機,目前水價調整方案仍在研議中。
另外,經濟部長施顏祥說,本週仍然維持油價緩漲機制,目前調整油價沒有時間表。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經濟部作業務報告,由於油價與民生物資息息相關,成為朝野立委質詢重點。
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詢問,油價減半調整機制檢討進度如何?施顏祥回答,在緩漲機制中,中油吸收一半漲幅,累計至今吸收規模已經很大,中油若吸收汽柴油每公升1元,1年虧損120億元,現已達到每公升5元,估算下來達到600億元,如果國際油價朝著持續往上走趨勢,意味著中油虧損幅度會愈來愈大。
他說,這對於中油資本額1,301億元,經營上會相當辛苦,所以經濟部正在檢討緩漲政策。李慶華進一步詢問,經濟部是否評估過擴大無鉛汽油98與95的漲幅,以減低92汽油的漲幅?施顏祥回應,在研議過程中確實有這項提案,但尚未定案。
至於水價,台水表示,自民國83年就沒有調整水價,近5年投資報酬率為-0.32%、近10年則為-0.24%,目前舉債為463億元,為了要降低漏水率,台水研議調整水價,水價調整會傾向以調高用水大戶為原則,但是不會採取浮動水價機,目前水價調整方案仍在研議中。
油價連五漲,汽、柴油每公升上漲0.1元。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中油、台塑化宣布汽、柴油減半調漲0.1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7元、95無鉛汽油32.4元、98無鉛汽油33.9元;超級柴油則為29.9元。
雖然油價連五漲,不過,中油民國99年12月開始實施緩漲機制至今,各式汽、柴油每公升已分別吸收5.4元與5.5元,累計帳上虧損金額達486億元。
今年油價持續攀揚,中油1月營運虧損67億元,2月合計虧損擴大達125億元。內部擔心,對照1300億元資本額,倘若國際油價漲勢未歇,國內緩漲機制又持續實施,恐怕再過兩個月,中油就將虧掉半個資本額。
中油表示,受希臘達成換債協議、美國就業市場穩健復甦及中東緊張情勢未除等因素影響,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從每桶122.39美元,上漲為123.34美元,加上匯率貶值,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0.82%,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原應各調漲0.3元。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汽、柴油價格小漲0.1元。
雖然油價連五漲,不過,中油民國99年12月開始實施緩漲機制至今,各式汽、柴油每公升已分別吸收5.4元與5.5元,累計帳上虧損金額達486億元。
今年油價持續攀揚,中油1月營運虧損67億元,2月合計虧損擴大達125億元。內部擔心,對照1300億元資本額,倘若國際油價漲勢未歇,國內緩漲機制又持續實施,恐怕再過兩個月,中油就將虧掉半個資本額。
中油表示,受希臘達成換債協議、美國就業市場穩健復甦及中東緊張情勢未除等因素影響,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從每桶122.39美元,上漲為123.34美元,加上匯率貶值,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0.82%,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原應各調漲0.3元。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汽、柴油價格小漲0.1元。
中油恐虧大!由於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飆漲,中油修正虧損額度,目前的虧損480億元調高至800億餘元,雖然中油期望可以儘快取消國內油價減半調整機制,不過中油高層說,現階段立法院開議,恐怕會讓取消減半調整政策產生變數,預料短時間內油價減半調整不喊卡。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中油今年1~2個月就虧損達120億餘元,也讓中油期望取消油價減半調整機制,讓國內油價恢復正常,中油高層說,如果以1個月虧損60億元來看,加上減半機制續存,今年整年度可能虧損達800億元,目前中油資本額為1,301億元,也會跟台電面臨一樣命運,虧損達到資本額一半,要召開股東大會。
這與原先虧損480億元相差很大,中油高層說,當初是以國際油價均價每桶88美元作推估,但現在均價已達122美元,主要是美國發動制裁伊朗,所引發後續連鎖效應。
至於油價是否會取消減半調整,相關人士坦言,目前政府並無意取消,主要是立法院開議,下週一經濟部長施顏祥也將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作業務報告,立法院的意見將會左右油價政策,所以經濟部現階段處於「停、看、聽」過程。
對於經濟部檢討浮動油價減半調整的門檻條件,先前評估是否從100美元調高至130~140美元區間,不過內部人士說,由於政府對於油價考量點包括要維持亞鄰最低價、穩定物價與中油財務結構,所以是否要設定一個絕對值,才能去動減半調整,經濟部還要再評估。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中油今年1~2個月就虧損達120億餘元,也讓中油期望取消油價減半調整機制,讓國內油價恢復正常,中油高層說,如果以1個月虧損60億元來看,加上減半機制續存,今年整年度可能虧損達800億元,目前中油資本額為1,301億元,也會跟台電面臨一樣命運,虧損達到資本額一半,要召開股東大會。
這與原先虧損480億元相差很大,中油高層說,當初是以國際油價均價每桶88美元作推估,但現在均價已達122美元,主要是美國發動制裁伊朗,所引發後續連鎖效應。
至於油價是否會取消減半調整,相關人士坦言,目前政府並無意取消,主要是立法院開議,下週一經濟部長施顏祥也將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作業務報告,立法院的意見將會左右油價政策,所以經濟部現階段處於「停、看、聽」過程。
對於經濟部檢討浮動油價減半調整的門檻條件,先前評估是否從100美元調高至130~140美元區間,不過內部人士說,由於政府對於油價考量點包括要維持亞鄰最低價、穩定物價與中油財務結構,所以是否要設定一個絕對值,才能去動減半調整,經濟部還要再評估。
國際油價延續高檔態勢,中油、台塑化宣布,調漲國內各式汽、柴油價格每公升0.1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95無鉛汽油32.3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8元、超級柴油則為29.8元。
中油表示,受市場誤傳沙烏地阿拉伯發生輸油管爆炸、中東緊張情勢持續及歐美經濟好轉等因素影響,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從每桶120.53美元,上漲達122.39美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0.9%。目前汽、柴油累計吸收金額增加為每公升各5.2元及5.3元,將在日後跌價時回補。
中油表示,受市場誤傳沙烏地阿拉伯發生輸油管爆炸、中東緊張情勢持續及歐美經濟好轉等因素影響,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從每桶120.53美元,上漲達122.39美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0.9%。目前汽、柴油累計吸收金額增加為每公升各5.2元及5.3元,將在日後跌價時回補。
擴充石化高質化耕耘實力,中油昨(22)日與日本三菱商事簽訂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強化研發領域,中油表示,未來將會借重日本三菱商事的國際貿易網絡,進一步取得發展石化中下游衍生物所需原物料及相關專利技術,以藉日、台合作力拚高值化,銜接技術缺口。
經濟部提出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目標2016年我國石化產業研發比例大於1%、2020年研發投入比例大於2%、整體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大於20%。
配合政府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建立綠能低碳家園政策,中油去年底邀集國內產、學、研機構簽署31項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今年更成立綠能科技研究所、新材料試量產及認證中心,並於煉製研究所成立石化產品組,以強化石化高值化的研發能力。
中油昨日與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簽訂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由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黃登祥與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資深副總經理喜代吉龍也共同簽署。
未來雙方將加強國際商情、石化品發展趨勢等市場資訊的交流等。
中油並且指出,5年內將年度研究發展經費,從台幣17億元提高為50億元;其中,前瞻性研究經費拉高4倍,達25億元。
除此之外,中油規劃5年內將利用合作研發技術投資3項計畫,創造每年約新台幣700億元產值;10年之內,投資5項計畫創造每年約1,200億元產值。
經濟部提出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目標2016年我國石化產業研發比例大於1%、2020年研發投入比例大於2%、整體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大於20%。
配合政府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建立綠能低碳家園政策,中油去年底邀集國內產、學、研機構簽署31項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今年更成立綠能科技研究所、新材料試量產及認證中心,並於煉製研究所成立石化產品組,以強化石化高值化的研發能力。
中油昨日與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簽訂策略聯盟合作意願書,由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黃登祥與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資深副總經理喜代吉龍也共同簽署。
未來雙方將加強國際商情、石化品發展趨勢等市場資訊的交流等。
中油並且指出,5年內將年度研究發展經費,從台幣17億元提高為50億元;其中,前瞻性研究經費拉高4倍,達25億元。
除此之外,中油規劃5年內將利用合作研發技術投資3項計畫,創造每年約新台幣700億元產值;10年之內,投資5項計畫創造每年約1,200億元產值。
油價何時取消緩漲措施、水電價是否調漲?行政院長陳(沖)昨天表示,台灣目前水電油價與鄰國相較都是最低的一級,以致台塑石油等民間業者外銷反多於內銷,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就會成為全民問題,必須從市場和節能減碳的觀點來考慮價格合理化的問題。
國內油價從民國99年12月起採取「減半調價」措施,累計到目前為止,中油吸收汽柴油金額已達每公升4.6元,虧損387億元;電價目前平均每度僅2.6元,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水價調整方案也早在二年前就已研議完成,卻擱置至今。
陳(沖)表示,台灣水電油價都很便宜,根據調查,相較鄰國,台灣油水電都是在最低的一級,尤其汽柴油,是各國中最便宜的,因為這些供應單位都是國營事業,所以可以想辦法吸收一部分,但在民間石油公司,因為國內外價格有落差,外銷價比內銷價好,因此其外銷量反而比內銷要多。
外界要求國營事業承擔社會責任,壓低油水電價格,由於國營事業盈餘必須繳庫,因此陳(沖)認為,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是股東的事情,也就是政府的事情,但如果更再擴大「那就是全民的事了」。
他說,油水電價格問題,要用市場觀點和節能減碳觀點來看,過去民進黨時代油價是採取凍漲,馬政府執政後,過去一段時間是採用緩漲,「是要反應,但只反應一部分,另外由中油吸收一部分」。
由於發電成本不斷提高,但電價卻不能反映成本上漲,陳(沖)指出,目前台電幾乎是每年虧損,而且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已經變成全民的問題」。
陳(沖)舉例,以台電目前的財務狀況,若是到國外去買煤炭,國外供應商看台電財務報表,可能會說台電財信用太差,不敢將煤炭先交給他,必須三個月前就將錢匯入,也就是「先付銀再付貨」,供應出狀況,就會成為全民的問題。
當然,陳(沖)表示,油水電供應者也要檢討經營效率方面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水管有無漏水需要更換的,「等這些事都做了,其他涉及價格的問題再來談」。
陳(沖)強調,無論是否調整?如何調整?過程中所有的資訊都要公開出來讓大家知道,「取得共識過程一定不會一下子就很順利,但從國外的例子可以證明,價格調高對節能減碳確實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國內油價從民國99年12月起採取「減半調價」措施,累計到目前為止,中油吸收汽柴油金額已達每公升4.6元,虧損387億元;電價目前平均每度僅2.6元,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水價調整方案也早在二年前就已研議完成,卻擱置至今。
陳(沖)表示,台灣水電油價都很便宜,根據調查,相較鄰國,台灣油水電都是在最低的一級,尤其汽柴油,是各國中最便宜的,因為這些供應單位都是國營事業,所以可以想辦法吸收一部分,但在民間石油公司,因為國內外價格有落差,外銷價比內銷價好,因此其外銷量反而比內銷要多。
外界要求國營事業承擔社會責任,壓低油水電價格,由於國營事業盈餘必須繳庫,因此陳(沖)認為,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是股東的事情,也就是政府的事情,但如果更再擴大「那就是全民的事了」。
他說,油水電價格問題,要用市場觀點和節能減碳觀點來看,過去民進黨時代油價是採取凍漲,馬政府執政後,過去一段時間是採用緩漲,「是要反應,但只反應一部分,另外由中油吸收一部分」。
由於發電成本不斷提高,但電價卻不能反映成本上漲,陳(沖)指出,目前台電幾乎是每年虧損,而且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已經變成全民的問題」。
陳(沖)舉例,以台電目前的財務狀況,若是到國外去買煤炭,國外供應商看台電財務報表,可能會說台電財信用太差,不敢將煤炭先交給他,必須三個月前就將錢匯入,也就是「先付銀再付貨」,供應出狀況,就會成為全民的問題。
當然,陳(沖)表示,油水電供應者也要檢討經營效率方面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水管有無漏水需要更換的,「等這些事都做了,其他涉及價格的問題再來談」。
陳(沖)強調,無論是否調整?如何調整?過程中所有的資訊都要公開出來讓大家知道,「取得共識過程一定不會一下子就很順利,但從國外的例子可以證明,價格調高對節能減碳確實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台灣中油公司除了在油品的研發具有先進技術外,另有一組研發團隊中油生技專注在發酵與生物科技領域,最近強打凱低優磷蝦油,為消費大眾健康把關。
中油生技經理林忠亮表示,凱低優磷蝦油Π原料來自南極純淨無污染的磷蝦,磷蝦油的海洋磷脂質結合了EPA、DHA和蝦紅素等多為複方重複合營養素,遠比其他類似產品擁有好吸收、多功能的優點,一隻南極磷蝦僅能獲取約0.01公克的油,來源相當珍貴。此外,凱低優磷蝦油Ⅱ還添加高活性葡萄子多酚OPC、活性紅麴萃取物發揮加乘作用。
一顆凱低優Ⅱ磷蝦油可抵12-30顆魚油,凱低優Ⅱ磷蝦油含有獨特、天然的活性分子:磷脂質、EPA、DHA、活性紅麴、維生素E及高活性葡萄子多酚OPC。
林忠亮表示,中油生技秉持優良傳統,除對原物料、製造過程、產品檢驗等,均嚴格把關作成產品履歷,期望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與推薦。目前正公開徵求產品通路經銷商,詢問電話:0800-224171,亦可上網www.cpcbio.com.tw查詢。
中油生技經理林忠亮表示,凱低優磷蝦油Π原料來自南極純淨無污染的磷蝦,磷蝦油的海洋磷脂質結合了EPA、DHA和蝦紅素等多為複方重複合營養素,遠比其他類似產品擁有好吸收、多功能的優點,一隻南極磷蝦僅能獲取約0.01公克的油,來源相當珍貴。此外,凱低優磷蝦油Ⅱ還添加高活性葡萄子多酚OPC、活性紅麴萃取物發揮加乘作用。
一顆凱低優Ⅱ磷蝦油可抵12-30顆魚油,凱低優Ⅱ磷蝦油含有獨特、天然的活性分子:磷脂質、EPA、DHA、活性紅麴、維生素E及高活性葡萄子多酚OPC。
林忠亮表示,中油生技秉持優良傳統,除對原物料、製造過程、產品檢驗等,均嚴格把關作成產品履歷,期望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與推薦。目前正公開徵求產品通路經銷商,詢問電話:0800-224171,亦可上網www.cpcbio.com.tw查詢。
丁二烯現貨行情飆漲凌厲,最新報價再度強勁攀揚310美元,每噸達3,940美元;近二周漲幅31.3%,頗有挑戰前高4,200美元的氣勢,台塑化(6505)、中油營運豐收。惟合成橡膠、輪胎廠成本壓力倍增,南港宣布2月全面調漲輪胎售價3~6%。
分析師指出,中油三輕預計第1季底關閉停產,日本、韓國的裂解廠接下來也將陸續進入歲修,2~4月間下游石化廠將有備料需求,有助於穩定烯烴產品需求。台塑化營運成為受惠首選。
PLATTS報導,日本、韓國輕油裂解廠陸續進入歲修,加上供給減少,遠東區石化上游原料乙烯、苯價小幅續揚14美元、11美元,惟丁二烯因終端用戶進入市場搶料,加上預期短線供需吃緊,繼上周暴漲630美元、21%後,最新報價再度推升達3,940美元,續揚8.54%。
時序逐步邁入亞洲輕油裂解廠的歲修旺季,市場推估丁二烯短線價格攻上4,000美元機率不低。影響所及,台塑化收益水漲船高,下游廠台橡、輪胎業者高成本陰霾擴大。
台塑化因中東與歐美煉油廠進入歲修減產,油品供給減少,國際油價穩健走揚,帶動煉油價差向上回升,整體煉油價差回升8美元水準,搭配上游石化原料全面上翻揚,首季營運擺脫虧損陰霾,全力推進。
此外,台橡受制丁二烯短線報價反彈速度過快,漲勢爆衝,售價幾乎已超過合成橡膠成品價,今年1、2月皆實施丁二烯橡膠(BR)產線的降產措施,開工率維持7成水準,並改對下游採取月現貨報價,以舒緩營運成本大增的壓力。
分析師指出,中油三輕預計第1季底關閉停產,日本、韓國的裂解廠接下來也將陸續進入歲修,2~4月間下游石化廠將有備料需求,有助於穩定烯烴產品需求。台塑化營運成為受惠首選。
PLATTS報導,日本、韓國輕油裂解廠陸續進入歲修,加上供給減少,遠東區石化上游原料乙烯、苯價小幅續揚14美元、11美元,惟丁二烯因終端用戶進入市場搶料,加上預期短線供需吃緊,繼上周暴漲630美元、21%後,最新報價再度推升達3,940美元,續揚8.54%。
時序逐步邁入亞洲輕油裂解廠的歲修旺季,市場推估丁二烯短線價格攻上4,000美元機率不低。影響所及,台塑化收益水漲船高,下游廠台橡、輪胎業者高成本陰霾擴大。
台塑化因中東與歐美煉油廠進入歲修減產,油品供給減少,國際油價穩健走揚,帶動煉油價差向上回升,整體煉油價差回升8美元水準,搭配上游石化原料全面上翻揚,首季營運擺脫虧損陰霾,全力推進。
此外,台橡受制丁二烯短線報價反彈速度過快,漲勢爆衝,售價幾乎已超過合成橡膠成品價,今年1、2月皆實施丁二烯橡膠(BR)產線的降產措施,開工率維持7成水準,並改對下游採取月現貨報價,以舒緩營運成本大增的壓力。
北半球天候酷寒,取暖用油大增,加上美國失業人數下降,國際油價順勢大漲,國內油價也出現9周來首度回漲;中油、台塑化宣布,國內汽、柴油每公升各調升0.4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0元、95無鉛汽油31.7元、98無鉛汽油33.2元,超級柴油則為29.1元。
中油指出,市場預期希臘撙節案可望通過、美國失業人數下降,加上歐洲酷寒、天然氣供應短缺等因素影響,近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本週7D3B週均價從每桶109.95美元上漲為114.75美元,以匯率升值0.088元計算,漲幅3.24%,汽、柴油價格每公升本應各漲0.8元;惟為了延續減半調整原則,汽、柴油各漲價0.4元。
中油強調,減半調漲政策下,累積虧損已達200多億元。自99年12月起,汽、柴油累計吸收金額為每公升各4.6元,其中包括緩漲金額4.1元及回饋降價0.5元,將於日後跌價時回補。
中油指出,市場預期希臘撙節案可望通過、美國失業人數下降,加上歐洲酷寒、天然氣供應短缺等因素影響,近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本週7D3B週均價從每桶109.95美元上漲為114.75美元,以匯率升值0.088元計算,漲幅3.24%,汽、柴油價格每公升本應各漲0.8元;惟為了延續減半調整原則,汽、柴油各漲價0.4元。
中油強調,減半調漲政策下,累積虧損已達200多億元。自99年12月起,汽、柴油累計吸收金額為每公升各4.6元,其中包括緩漲金額4.1元及回饋降價0.5元,將於日後跌價時回補。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