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歐洲多國重啟嚴格防疫措施、美國參議員倒戈反對拜登政府社會支 出法案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趨緩下跌;中油宣布27日凌晨零時起, 汽、柴油每公升同步降價0.2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92無鉛汽油每公升27.5元、95無鉛汽油 每公升29.0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0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5.5元。
此外,台塑石化基於公平競爭原則,跟進相同調整方案;27日凌晨 1時起,參考零價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7.5元、95+無鉛汽油28.9元、 98無鉛汽油31元、超級柴油25.3元。
中油表示,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下跌0.8美元,新臺幣兌美元 匯率升值0.001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跌幅為0.88%。配合政府調 降汽、柴油貨物稅每公升1元並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換算後價格仍 應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下週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實 際各調降0.2元。累計110年至11月底止,中油共吸收78.7億元。
台塑化指出,國際油價先因歐美多國疫情升溫而下跌,隨後受利比 亞最大油田Sharara關閉停產,以及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創新高等因素 影響,油價震盪反彈,惟週均價小幅下跌。在疫情未歇、天冷能源供 給趨緊多空因素干擾下,短線油價維持區間震盪走勢。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92無鉛汽油每公升27.5元、95無鉛汽油 每公升29.0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0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5.5元。
此外,台塑石化基於公平競爭原則,跟進相同調整方案;27日凌晨 1時起,參考零價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7.5元、95+無鉛汽油28.9元、 98無鉛汽油31元、超級柴油25.3元。
中油表示,本週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下跌0.8美元,新臺幣兌美元 匯率升值0.001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跌幅為0.88%。配合政府調 降汽、柴油貨物稅每公升1元並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換算後價格仍 應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下週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實 際各調降0.2元。累計110年至11月底止,中油共吸收78.7億元。
台塑化指出,國際油價先因歐美多國疫情升溫而下跌,隨後受利比 亞最大油田Sharara關閉停產,以及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創新高等因素 影響,油價震盪反彈,惟週均價小幅下跌。在疫情未歇、天冷能源供 給趨緊多空因素干擾下,短線油價維持區間震盪走勢。
攸關南部半導體產業S廊帶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中油高雄煉油廠舊 址29.83公頃特種工業區,22日由高雄市都委會審議通過,變更為產 業專用區案,未來將提供台積電進駐,做為第一期設廠用地,台積電 高雄廠預計2022年動工,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可望增加1,500人就 業機會,年產值約1,576億元。
高雄都委會主委林欽榮副市長22日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具 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因應疫情導致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重組,今年 4月行政院提出「美中科技戰下臺灣半導體前瞻科研及人才布局」, 計畫利用半屏山北麓中油高煉廠區238公頃土地,規劃轉型為循環技 術及材料研發、半導體先進產業,建立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研發製 造核心。
其中,高煉廠原行政區55.49公頃土地,設置循環技術及材料研發 專區的都計變更案,已於今年10月6日經市都委會審議通過,高市府 第二階段續依國家產業政策指導及產業創新條例,先行勘選中油高煉 廠污染整治工程第3區土地,提供台積電作為設置第一期晶圓廠用地 ,預計2022年動工,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可望增加1,500人就業機 會,年產值約1,576億元。
高雄都發局長吳文彥指出,因應台積電至高雄設廠,高市府跨局處 展開各項行政程序並進,全力解決設廠相關土地、水電等問題,目前 台積電第一期設廠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進度約為44.14%, 較預計進度超前,可望如期於明年交地建廠。
吳文彥表示,在水電供應上,台積電生產時會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 水,高雄有伏流水及4座再生水廠;電力方面,高市府也會全力確保 整體供電穩定。
針對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29.83公頃特種工業區,變更為產業專用 區案,高雄經發局說,此案屬高市府重大經濟發展計畫,依法辦理個 案變更,需通過兩級都委會審議,預計明年1月再提報內政部都委會 審議。
高雄都委會主委林欽榮副市長22日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具 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因應疫情導致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重組,今年 4月行政院提出「美中科技戰下臺灣半導體前瞻科研及人才布局」, 計畫利用半屏山北麓中油高煉廠區238公頃土地,規劃轉型為循環技 術及材料研發、半導體先進產業,建立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研發製 造核心。
其中,高煉廠原行政區55.49公頃土地,設置循環技術及材料研發 專區的都計變更案,已於今年10月6日經市都委會審議通過,高市府 第二階段續依國家產業政策指導及產業創新條例,先行勘選中油高煉 廠污染整治工程第3區土地,提供台積電作為設置第一期晶圓廠用地 ,預計2022年動工,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可望增加1,500人就業機 會,年產值約1,576億元。
高雄都發局長吳文彥指出,因應台積電至高雄設廠,高市府跨局處 展開各項行政程序並進,全力解決設廠相關土地、水電等問題,目前 台積電第一期設廠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進度約為44.14%, 較預計進度超前,可望如期於明年交地建廠。
吳文彥表示,在水電供應上,台積電生產時會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 水,高雄有伏流水及4座再生水廠;電力方面,高市府也會全力確保 整體供電穩定。
針對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29.83公頃特種工業區,變更為產業專用 區案,高雄經發局說,此案屬高市府重大經濟發展計畫,依法辦理個 案變更,需通過兩級都委會審議,預計明年1月再提報內政部都委會 審議。
軍公教人員明年元旦可望加薪4%,交長王國材8日透露,交通部所 屬國營事業中華郵政、桃機公司、港務公司等三家公司,明年元旦起 將跟進調薪4%,受惠人數估達2.9萬人。
不僅交通部所屬國營事業,經長王美花8日在立院經委會詢答時也 表態,支持國營事業台電、台糖、台水、中油基層員工、新進員工一 律加薪4%。她強調,雖然人事總處相關流程會有一點時間,不過她 贊成基層員工,以4%作為加薪起點來考慮。
王國材8日出席招商大會受訪表示,交通部已跟中華郵政、桃機公 司、台灣港務公司等國營事業討論過,將與軍公教人員一致,朝調薪 4%為原則,但仍需董事會確認。
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指出,中華郵政員工為準公務員,將跟進軍 公教調薪,預估旗下2.6萬員工都受惠。調薪幅度若為4%,非主管階 級員工約可加薪1,400至2,000元,估計每年人事成本將多支出約10億 元。另以今年獲利盈餘來看,高層說,今年中華郵政員工年終獎金上 看最高的4.4個月。
中華郵政人力資源處長鄭至能補充說,中華郵政擬在2022年1月1日 起調薪,相關待遇調整方案,依法定程序在12月底董事會提出,核定 後報交通部備查後實施,但調薪若來不及在明年元旦實施,會溯及既 往補足員工,若二月才調薪,會將一月調薪差額補給員工,追溯自元 旦起實施。
其他家國營事業調薪狀況尚不明朗,港務公司指出,調薪方案目前 還未有定案,仍需要整體評估確認人事經費等項目,仍待月底董事會 確認,一旦調薪,港務公司全體2,200位員工將在明年元旦起調薪。 桃機公司則表示,調薪方案尚未出爐,董事會月中即將展開,尚無法 確定能否如期通過,若調薪確認,約650位員工將一體適用。
不僅交通部所屬國營事業,經長王美花8日在立院經委會詢答時也 表態,支持國營事業台電、台糖、台水、中油基層員工、新進員工一 律加薪4%。她強調,雖然人事總處相關流程會有一點時間,不過她 贊成基層員工,以4%作為加薪起點來考慮。
王國材8日出席招商大會受訪表示,交通部已跟中華郵政、桃機公 司、台灣港務公司等國營事業討論過,將與軍公教人員一致,朝調薪 4%為原則,但仍需董事會確認。
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指出,中華郵政員工為準公務員,將跟進軍 公教調薪,預估旗下2.6萬員工都受惠。調薪幅度若為4%,非主管階 級員工約可加薪1,400至2,000元,估計每年人事成本將多支出約10億 元。另以今年獲利盈餘來看,高層說,今年中華郵政員工年終獎金上 看最高的4.4個月。
中華郵政人力資源處長鄭至能補充說,中華郵政擬在2022年1月1日 起調薪,相關待遇調整方案,依法定程序在12月底董事會提出,核定 後報交通部備查後實施,但調薪若來不及在明年元旦實施,會溯及既 往補足員工,若二月才調薪,會將一月調薪差額補給員工,追溯自元 旦起實施。
其他家國營事業調薪狀況尚不明朗,港務公司指出,調薪方案目前 還未有定案,仍需要整體評估確認人事經費等項目,仍待月底董事會 確認,一旦調薪,港務公司全體2,200位員工將在明年元旦起調薪。 桃機公司則表示,調薪方案尚未出爐,董事會月中即將展開,尚無法 確定能否如期通過,若調薪確認,約650位員工將一體適用。
1218四大公投即將登場,其中,「三接遷離」因涉及國家能源議題 ,加上台灣近年遭逢供電愈顯吃緊壓力升溫,備受關注。中油代理董 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台灣近年來用電大增,為減少燒煤對環境 衝擊,天然氣7年來用量已增加三成多,目前氣煤發電比例已形成黃 金交叉,達41.4%、36.2%,燃氣發電已高於燃煤發電,不僅所有管 線輸送能力都也幾近飽和,天然氣接收站負載率更達108%緊繃狀態 。
李順欽說,台灣能源政策朝減煤、增氣、展綠及非核四大方向轉型 推進,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是天然氣占台灣發電量50%,中油負責 支援、確保提高天然氣發電之供氣穩定及安全,「天然氣第三接收站 」的興建除可藉此完成北、中、南分區穩健支援的供氣能力,達到相 互備援作用,更有助於持續落實減煤發電、降空污的目標。三接實為 台灣搶救空污、供電大作戰之關鍵布局。
台中、高雄接收站 高負載
中油旗下台中液態天然氣廠自2009年正式營運後,主要供應中、北 部電廠、工業用戶及民生用氣,並藉由天然氣輸氣管網,與高雄永安 站相互備援。由於北部地區沒有接收站,使得北部地區的用氣需求都 得仰賴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導致前兩座接收站的設備使用率早已破 錶。
機組退休潮 供電燃眉之急
中油認為,公投提案方最大的一個錯誤,是把現在及未來的擴建計 畫,全部切片式地放在同一個時間點思考,忽略這些計畫各有不同的 完工時間,也沒有考慮目前天然氣接收站都已經高負載的現象,更沒 有考慮未來用電會大幅成長。
李順欽指出,台灣正遭逢機組退休潮及用電需求大增,電源開發工 作備受挑戰之狀態。從2016到2025年,近十年時間,有約占25%發電 量的機組要除役汰換,並增加約25%的用電需求量,和原來2016年的 基礎相比,更新及新增發電需求大概會產生50%,也因此電源開發工 作必須如期如質完成,方能確保民眾及產業用電不虞匱乏。
尤其,經濟部自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新能源政策, 就是要透過「減少煤炭的使用(減煤)」,同時「增加天然氣(增氣 )」與「推展再生能源(展綠)」等低碳潔淨能源,在確保供電穩定 的前提下,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而這個能源轉型的關鍵就在天然氣 。
天然氣發電與燃煤發電的主要差別不僅僅在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碳 排量只有燃煤發電所產生的一半,其他如燃氣所產生的氮氧化物(N OX)、懸浮微粒(TSP,如PM2.5、PM10)等,分別是燃煤的1/2∼1/ 500不等,排放量遠低於燃煤。
三接肩負2大任務 穩定供電
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興建有兩個重要的任務,是為了供應大潭 新機組用氣,提升台灣天然氣供應能力;以及可就近供應北部地區的 用氣需求,降低南氣北送、中氣北送的系統性風險。
李順欽說,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完工後,所卸收之天然氣將提供大潭 電廠8、9號高效率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使用,每年約可產生137億度 電,對穩定供電至關重要。
正因三接完工後,台灣將有北、中、南三座接收站可分散接收、提 升整體供氣能力,強化相互備援作用;更重要的是,可降低我國的天 然氣接收站負載率,確保供氣穩定及安全。
中油永安與台中接收站目前負載達108%,與日韓的30∼40%相比 ,顯然過高。三接再外推延至2025年供氣,是所有未來擴建與新建計 畫中,完工時程最早的。
台中接收站增建的2座儲槽,預計2026年底完工;永安接收站擴建 2座氣化設施及新增2座地下儲槽要到2027年後完工,只有三接才能解 燃眉之急。
李順欽說,台灣能源政策朝減煤、增氣、展綠及非核四大方向轉型 推進,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是天然氣占台灣發電量50%,中油負責 支援、確保提高天然氣發電之供氣穩定及安全,「天然氣第三接收站 」的興建除可藉此完成北、中、南分區穩健支援的供氣能力,達到相 互備援作用,更有助於持續落實減煤發電、降空污的目標。三接實為 台灣搶救空污、供電大作戰之關鍵布局。
台中、高雄接收站 高負載
中油旗下台中液態天然氣廠自2009年正式營運後,主要供應中、北 部電廠、工業用戶及民生用氣,並藉由天然氣輸氣管網,與高雄永安 站相互備援。由於北部地區沒有接收站,使得北部地區的用氣需求都 得仰賴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導致前兩座接收站的設備使用率早已破 錶。
機組退休潮 供電燃眉之急
中油認為,公投提案方最大的一個錯誤,是把現在及未來的擴建計 畫,全部切片式地放在同一個時間點思考,忽略這些計畫各有不同的 完工時間,也沒有考慮目前天然氣接收站都已經高負載的現象,更沒 有考慮未來用電會大幅成長。
李順欽指出,台灣正遭逢機組退休潮及用電需求大增,電源開發工 作備受挑戰之狀態。從2016到2025年,近十年時間,有約占25%發電 量的機組要除役汰換,並增加約25%的用電需求量,和原來2016年的 基礎相比,更新及新增發電需求大概會產生50%,也因此電源開發工 作必須如期如質完成,方能確保民眾及產業用電不虞匱乏。
尤其,經濟部自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新能源政策, 就是要透過「減少煤炭的使用(減煤)」,同時「增加天然氣(增氣 )」與「推展再生能源(展綠)」等低碳潔淨能源,在確保供電穩定 的前提下,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而這個能源轉型的關鍵就在天然氣 。
天然氣發電與燃煤發電的主要差別不僅僅在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碳 排量只有燃煤發電所產生的一半,其他如燃氣所產生的氮氧化物(N OX)、懸浮微粒(TSP,如PM2.5、PM10)等,分別是燃煤的1/2∼1/ 500不等,排放量遠低於燃煤。
三接肩負2大任務 穩定供電
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興建有兩個重要的任務,是為了供應大潭 新機組用氣,提升台灣天然氣供應能力;以及可就近供應北部地區的 用氣需求,降低南氣北送、中氣北送的系統性風險。
李順欽說,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完工後,所卸收之天然氣將提供大潭 電廠8、9號高效率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使用,每年約可產生137億度 電,對穩定供電至關重要。
正因三接完工後,台灣將有北、中、南三座接收站可分散接收、提 升整體供氣能力,強化相互備援作用;更重要的是,可降低我國的天 然氣接收站負載率,確保供氣穩定及安全。
中油永安與台中接收站目前負載達108%,與日韓的30∼40%相比 ,顯然過高。三接再外推延至2025年供氣,是所有未來擴建與新建計 畫中,完工時程最早的。
台中接收站增建的2座儲槽,預計2026年底完工;永安接收站擴建 2座氣化設施及新增2座地下儲槽要到2027年後完工,只有三接才能解 燃眉之急。
面對員工退休潮及人力斷層,以專業能力積極規劃辦理人才招募及 培訓,以關懷態度推動性別平等、員工協助方案,持續努力,有效解 決人力斷層、提升組織文化,績效卓著。
藻礁V.S開發 三接堅守三不原則 不浚挖、不填地、不傷藻礁,力保「藻礁、發電、健康」使命
中油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 歷經三次大幅調整,僅在過去取得環評的既有領域進行開發,避免加 重開發衝擊,還依循「不浚挖、不填地、不傷藻」原則,周遭藻礁、 海岸等環境生態更因中油三接因素,得到長期追蹤、保育,力保「固 藻礁、固發電、固健康」三使命。 李順欽說,中油三接專網已上線 ,也提供藻礁區24小時的線上直播,所有人都可上網看到。三接自1 08年施工迄今,各項生態監測結果顯示,大潭海岸G1、G2區藻礁生態 穩定且朝正向發展;殼狀珊瑚藻之物種多樣性未因工程進行受影響; 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數量更優於107年環現差階段;小燕鷗在 中油、桃市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努力下,繁殖成功率由以往(107年 前)17∼33%提升至近70%。
李順欽指出,三接「原版本」基於營運完整布局,擬定工業區開發 面積232公頃。化解環保疑慮,2018年1月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工 業港開放離岸式布置,維持沿岸水流暢通,與港間以棧橋連通,工業 區面積大幅縮減為37公頃。
為保護大潭藻礁及其生態,中油2018年8月「迴避替代修正方案」 決定捨棄臨時碼頭,承諾不浚挖、不填地,工業區僅使用2002年已填 築的填區,保存潮間帶藻礁,面積再縮至23公頃,為原方案的十分之 一。
中油今(2021)年9月送出的「外推方案」,除維持潮間帶不開發 外,將工業港堤防再外推455公尺,進一步減少影響藻礁範圍。只是 ,三接開發案多時修正,供氣時程從2022年底延後至2025年6月,並 增加150億元預算。
李順欽強調,工業港再外推,離岸1.2公里,完全避開潮間帶藻礁 ;港內天然氣船航道及迴船池不浚挖,取消原21公頃外海填區,不破 壞海床下泥沙覆蓋的地質藻礁礁體。海水取水及排水位置由台電大潭 電廠溫排水渠道改至工業港,不在G1、G2區後線保安林施工,但仍 可提供降低台電溫排水水溫功能。
經委託專家學者確認,海底礁石分布僅約18米水深為界,工業港沉 箱堤僅部分放置在有藻礁礁體的海床上;海流模擬也顯示工業港堤防 不會造成凸堤效應、不會改變南北向沿岸流,潮間帶及海洋二種生態 系統保持連通,不影響生態系統功能。
中油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 歷經三次大幅調整,僅在過去取得環評的既有領域進行開發,避免加 重開發衝擊,還依循「不浚挖、不填地、不傷藻」原則,周遭藻礁、 海岸等環境生態更因中油三接因素,得到長期追蹤、保育,力保「固 藻礁、固發電、固健康」三使命。 李順欽說,中油三接專網已上線 ,也提供藻礁區24小時的線上直播,所有人都可上網看到。三接自1 08年施工迄今,各項生態監測結果顯示,大潭海岸G1、G2區藻礁生態 穩定且朝正向發展;殼狀珊瑚藻之物種多樣性未因工程進行受影響; 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數量更優於107年環現差階段;小燕鷗在 中油、桃市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努力下,繁殖成功率由以往(107年 前)17∼33%提升至近70%。
李順欽指出,三接「原版本」基於營運完整布局,擬定工業區開發 面積232公頃。化解環保疑慮,2018年1月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工 業港開放離岸式布置,維持沿岸水流暢通,與港間以棧橋連通,工業 區面積大幅縮減為37公頃。
為保護大潭藻礁及其生態,中油2018年8月「迴避替代修正方案」 決定捨棄臨時碼頭,承諾不浚挖、不填地,工業區僅使用2002年已填 築的填區,保存潮間帶藻礁,面積再縮至23公頃,為原方案的十分之 一。
中油今(2021)年9月送出的「外推方案」,除維持潮間帶不開發 外,將工業港堤防再外推455公尺,進一步減少影響藻礁範圍。只是 ,三接開發案多時修正,供氣時程從2022年底延後至2025年6月,並 增加150億元預算。
李順欽強調,工業港再外推,離岸1.2公里,完全避開潮間帶藻礁 ;港內天然氣船航道及迴船池不浚挖,取消原21公頃外海填區,不破 壞海床下泥沙覆蓋的地質藻礁礁體。海水取水及排水位置由台電大潭 電廠溫排水渠道改至工業港,不在G1、G2區後線保安林施工,但仍 可提供降低台電溫排水水溫功能。
經委託專家學者確認,海底礁石分布僅約18米水深為界,工業港沉 箱堤僅部分放置在有藻礁礁體的海床上;海流模擬也顯示工業港堤防 不會造成凸堤效應、不會改變南北向沿岸流,潮間帶及海洋二種生態 系統保持連通,不影響生態系統功能。
環團質疑,中油三接可從現有台中港或台北港增加管線供氣,不用 在有藻礁的觀塘興建接收站。中油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 中油於2014年三接選址時已評估台中港外、觀塘港、台北港三方案之 可行性,從站址取得、環評作業、站址工程難易度、營運穩定性與台 電大潭電廠供氣時程等面向進行評估,僅觀塘港方案可滿足大潭電廠 新增機組用氣期程。
李順欽強調,相對於台中港、台北港為國際商港,港務運作繁忙、 航道安全管理較複雜,觀塘港是單純的LNG專用港,只有液化天然氣 船進出、航道安全管理簡單。三接的重要性除供氣時程最具效率外, 是完工後可擁有觀塘三接、台中港二接、高雄永安一接,等於北中南 都有一座接收站,達到「分區供氣、彈性備援」目的。
據能源局預估,台灣2025年天然氣需求2,354萬噸,必須投資興建 第三接收站,滿足天然氣接收站不足的問題。
為此,2017年,中油購買東鼎的觀塘工業區土地,選擇此地是因緊 鄰大潭電廠,已通過環評、僅須做環境影響差異化分析,相關研究齊 備讓興建時程可大幅縮短,最重要目標是趕上2025年供氣。
李順欽指出,接收站最重要是維持穩定供氣,過去中油曾就台中港 外碼頭、台北港及觀塘工業區專用港三選項進行投資評估;但現在台 中港及高雄永安使用量仍不斷增加,沒有其他空間。
台中港現有管線已飽和,如要新建管線到大潭,走陸管要40公里、 海管要60公里,土地、環評都是問題。預估建站環評、填海造陸、增 建儲槽、汽化設備、管線等工期至少10年,難度相當高。況且,台中 外港環評尚在審議中,何時通過尚未得知。
此外,台北港已變成商用港,營運天數不可能跟專用港一樣多;台 北港的航運安全、碼頭也已不是適合做為接收站場址;且要埋設海管 至大潭電廠,上岸過程必然會穿越劃設3,140公頃的禁區與藻礁區。 現在要移到台北港,整體時程至少將延宕11年。
氣象實測資料為証,在冬季東北季風時,同一時間,台中港風速通 常會比觀塘港大,這是科學驗證的結論。模擬推算觀塘港逐時風速與 浪高,評估年平均可操作天數高達341.9天,具有足夠優勢和效益。
李順欽強調,相對於台中港、台北港為國際商港,港務運作繁忙、 航道安全管理較複雜,觀塘港是單純的LNG專用港,只有液化天然氣 船進出、航道安全管理簡單。三接的重要性除供氣時程最具效率外, 是完工後可擁有觀塘三接、台中港二接、高雄永安一接,等於北中南 都有一座接收站,達到「分區供氣、彈性備援」目的。
據能源局預估,台灣2025年天然氣需求2,354萬噸,必須投資興建 第三接收站,滿足天然氣接收站不足的問題。
為此,2017年,中油購買東鼎的觀塘工業區土地,選擇此地是因緊 鄰大潭電廠,已通過環評、僅須做環境影響差異化分析,相關研究齊 備讓興建時程可大幅縮短,最重要目標是趕上2025年供氣。
李順欽指出,接收站最重要是維持穩定供氣,過去中油曾就台中港 外碼頭、台北港及觀塘工業區專用港三選項進行投資評估;但現在台 中港及高雄永安使用量仍不斷增加,沒有其他空間。
台中港現有管線已飽和,如要新建管線到大潭,走陸管要40公里、 海管要60公里,土地、環評都是問題。預估建站環評、填海造陸、增 建儲槽、汽化設備、管線等工期至少10年,難度相當高。況且,台中 外港環評尚在審議中,何時通過尚未得知。
此外,台北港已變成商用港,營運天數不可能跟專用港一樣多;台 北港的航運安全、碼頭也已不是適合做為接收站場址;且要埋設海管 至大潭電廠,上岸過程必然會穿越劃設3,140公頃的禁區與藻礁區。 現在要移到台北港,整體時程至少將延宕11年。
氣象實測資料為証,在冬季東北季風時,同一時間,台中港風速通 常會比觀塘港大,這是科學驗證的結論。模擬推算觀塘港逐時風速與 浪高,評估年平均可操作天數高達341.9天,具有足夠優勢和效益。
藻礁公投在即,若公投過關,三接砍掉重練,將造成什麼後果?中 油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再外推方案雖讓三接供氣期程延 後至2025年中,但能盡力兼顧環境保護與供電穩定;若依公投要求將 三接遷離大潭,砍掉重練需再耗至少11年;落差7.5年犧牲的是不單 是供電期程,還包括加速減煤、減碳排、減空污的時間與機會。
李順欽說,藻礁公投通過影響最大的就是減煤時程。為維持發電量 ,中火、興達燃煤機組難以如期除役,沒有三接新增的137億度電, 只能由燃煤替補,經過估算,將達500萬噸煤,使減煤成果大倒退。
李順欽指出,三接是為提供天然氣作為發電用。以天然氣作為燃料 發電,CO2排放量約為燃煤一半不到,僅計算供應大潭電廠#8、#9機 組用氣,可增加發電約137億度/年;與燃煤比較,每年減少600萬噸 CO2排放(相當於1.5萬座大安森林公園吸收量)。
台灣目前只有台中、高雄,設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導致北部電廠 須靠中南部接收站「南氣北送」。大潭電廠是提高北部穩定供電的關 鍵設施,肩負北部科學園區、各工業區及北北基桃近一千萬人的民生 用電需求;在北部桃園觀塘新增第三接收站,就近供應大潭電廠新增 機組用氣需求,有其必要性。
李順欽認為,近年台灣用電量大增,因10月起進入空污季,台中火 力發電廠、興達電廠部分燃煤機組必須停開。一旦藻礁公投通過,三 接無法如期興建,此舉恐讓中火燃煤機組無法改轉備用,興達燃煤4 號機也不能提前除役。真的不樂見台灣減煤的努力,再走回頭路。
此外,目前大潭電廠1∼7號機供氣已飽和,8號及9號機更在興建中 ;若三接站不蓋,將衝擊北部供電的穩定度及區域性供氣與供電的布 局,讓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系統性風險繼續 存在。
李順欽呼籲,三接再外推,將潮間帶藻礁全部保留,連水下礁石也 盡力避開。讓藻礁保護最大化、供電減煤影響最小化,這是在專家團 隊科學驗證下最務實的選項,希望全民審慎權衡。
李順欽說,藻礁公投通過影響最大的就是減煤時程。為維持發電量 ,中火、興達燃煤機組難以如期除役,沒有三接新增的137億度電, 只能由燃煤替補,經過估算,將達500萬噸煤,使減煤成果大倒退。
李順欽指出,三接是為提供天然氣作為發電用。以天然氣作為燃料 發電,CO2排放量約為燃煤一半不到,僅計算供應大潭電廠#8、#9機 組用氣,可增加發電約137億度/年;與燃煤比較,每年減少600萬噸 CO2排放(相當於1.5萬座大安森林公園吸收量)。
台灣目前只有台中、高雄,設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導致北部電廠 須靠中南部接收站「南氣北送」。大潭電廠是提高北部穩定供電的關 鍵設施,肩負北部科學園區、各工業區及北北基桃近一千萬人的民生 用電需求;在北部桃園觀塘新增第三接收站,就近供應大潭電廠新增 機組用氣需求,有其必要性。
李順欽認為,近年台灣用電量大增,因10月起進入空污季,台中火 力發電廠、興達電廠部分燃煤機組必須停開。一旦藻礁公投通過,三 接無法如期興建,此舉恐讓中火燃煤機組無法改轉備用,興達燃煤4 號機也不能提前除役。真的不樂見台灣減煤的努力,再走回頭路。
此外,目前大潭電廠1∼7號機供氣已飽和,8號及9號機更在興建中 ;若三接站不蓋,將衝擊北部供電的穩定度及區域性供氣與供電的布 局,讓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系統性風險繼續 存在。
李順欽呼籲,三接再外推,將潮間帶藻礁全部保留,連水下礁石也 盡力避開。讓藻礁保護最大化、供電減煤影響最小化,這是在專家團 隊科學驗證下最務實的選項,希望全民審慎權衡。
為降低通膨壓力,行政院規劃中的大宗物資、汽柴油進口機動降稅 一案可望於本周拍板,12月初上路,機動降稅以小麥、牛肉調降關稅 ,汽、柴油及水泥調降貨物稅等五項貨品為主,期程至少四個月,若 延長可至六個月。財長蘇建榮也說,行政院在兩天內就會做出決定, 若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有指示,財政部最快本周啟動降稅措施,不用等 到2022年。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9日在立法院也表示,大宗物資、汽柴油進口機 動降稅一事,已規劃差不多了,但還要等行政院拍板,很快會對外說 明。知情官員指出,行政院最快將在30日定案,本周有望對外宣布大 宗物資降稅措施。
主計總處預估202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將達到1.98% ,創近13年新高,逼近2%通膨警戒線。為緩解通膨壓力,行政院穩 定物價小組近日已密集開會,知情官員表示,面對通膨壓力,對大宗 物資機動降稅具有宣示作用,平抑物價速度要快,機動降稅程序原需 經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審查、經行政院核定、然後刊登行政院公報,前 後需1.5個月,為免行政流程過長,以致緩不濟急,審議將採事後報 備,所有程序縮短在10天之內,預計在12月初即可上路。
據指出,本次機動降稅項目除小麥採關稅降至零,汽、柴油調降貨 物稅,還有討論牛肉關稅、水泥貨物稅機動減半。之所以選牛肉及水 泥這兩項,穩定物價小組討論時認為,牛肉本地生產不多,加以冬季 火鍋對牛肉需求大,關稅減半既有利於消費者,對農民影響也不大。 而水泥則是考量近期營建材料價格上揚,因此提案機動減半調降卜特 蘭一型水泥的貨物稅,從每公噸貨物稅320元,機動減半為160元。卜 特蘭一型水泥用途廣泛,適用於鐵路、電力、道路、橋樑、軍事及一 般建築等工程。
據穩定物價小組研商結果,規劃未來機動調降關稅及貨物稅,以上 述五項貨品為主,降稅期程至少四個月,若延長可至六個月。知情官 員並說,若有必要,也會調降大宗物資的營業稅。
依照我國營業稅、關稅、貨物稅條例等規定,當大宗物資價格大幅 波動時,經行政院核定,小麥、大麥、玉米、黃豆等最多可完全免課 關稅與營業稅,至於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水泥等可減半課徵貨 物稅。據了解,經濟部、農委會提出的降稅品項,包含汽油、柴油貨 物稅從現行每公升6.83元、3.99元調降1元,也就是降至5.83元、2. 99元;小麥現行關稅稅率6.5%有望降至零關稅,非大宗物資牛肉從 現行關稅每公斤10元減半至每公斤5元。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9日在立法院也表示,大宗物資、汽柴油進口機 動降稅一事,已規劃差不多了,但還要等行政院拍板,很快會對外說 明。知情官員指出,行政院最快將在30日定案,本周有望對外宣布大 宗物資降稅措施。
主計總處預估202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將達到1.98% ,創近13年新高,逼近2%通膨警戒線。為緩解通膨壓力,行政院穩 定物價小組近日已密集開會,知情官員表示,面對通膨壓力,對大宗 物資機動降稅具有宣示作用,平抑物價速度要快,機動降稅程序原需 經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審查、經行政院核定、然後刊登行政院公報,前 後需1.5個月,為免行政流程過長,以致緩不濟急,審議將採事後報 備,所有程序縮短在10天之內,預計在12月初即可上路。
據指出,本次機動降稅項目除小麥採關稅降至零,汽、柴油調降貨 物稅,還有討論牛肉關稅、水泥貨物稅機動減半。之所以選牛肉及水 泥這兩項,穩定物價小組討論時認為,牛肉本地生產不多,加以冬季 火鍋對牛肉需求大,關稅減半既有利於消費者,對農民影響也不大。 而水泥則是考量近期營建材料價格上揚,因此提案機動減半調降卜特 蘭一型水泥的貨物稅,從每公噸貨物稅320元,機動減半為160元。卜 特蘭一型水泥用途廣泛,適用於鐵路、電力、道路、橋樑、軍事及一 般建築等工程。
據穩定物價小組研商結果,規劃未來機動調降關稅及貨物稅,以上 述五項貨品為主,降稅期程至少四個月,若延長可至六個月。知情官 員並說,若有必要,也會調降大宗物資的營業稅。
依照我國營業稅、關稅、貨物稅條例等規定,當大宗物資價格大幅 波動時,經行政院核定,小麥、大麥、玉米、黃豆等最多可完全免課 關稅與營業稅,至於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水泥等可減半課徵貨 物稅。據了解,經濟部、農委會提出的降稅品項,包含汽油、柴油貨 物稅從現行每公升6.83元、3.99元調降1元,也就是降至5.83元、2. 99元;小麥現行關稅稅率6.5%有望降至零關稅,非大宗物資牛肉從 現行關稅每公斤10元減半至每公斤5元。
近期國際原油因新冠變種疫情威脅在起、美日韓等國釋出戰備儲油 等因素干擾,價格波動震盪趨緩。中油宣布在雙平穩機制下,汽、柴 油持續吸收各0.4元,29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各調降0.2元及0.3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6元、95無鉛汽 油每公升31.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1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7元 。
此外,台塑化也基於競爭原則,跟進相同調整方案,29日凌晨1時 起,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6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 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1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5元。
歐洲ICE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11月 25日收盤小跌0.04%,每桶82.22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 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報價下跌0.5%,每桶78.03美元。
歐洲疫情嚴峻、新變種病毒株Omicron感染力強引發市場恐慌,多 國重啟旅遊禁令或邊境防疫封鎖,加上美國宣布釋出5,000萬桶戰備 儲油,國際油價下跌。中油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下跌1.18美元,台幣 兌美元匯率貶值0.007美元,計算後價格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
不過,換算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5元,因此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 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4元,最終汽、柴油調降0.2元及0.3元。今 年至10月底止,中油共吸收73.9億元。
台塑化表示,目前走勢回歸基本面,需求端還是強,預期油價下檔 75美元有所支撐。後續氣候趨冷催化用油、疫情發展與產油國增產策 略,成為追蹤焦點。
據悉,台塑化近期平均煉油價差仍維持每桶10美元水準,惟利差空 間比先前12美元有所趨緩;其中,汽油每桶煉油價差約12美元、柴油 11美元,航空燃油每桶約8美元。
此外,台塑化也基於競爭原則,跟進相同調整方案,29日凌晨1時 起,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6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 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1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5元。
歐洲ICE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11月 25日收盤小跌0.04%,每桶82.22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 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報價下跌0.5%,每桶78.03美元。
歐洲疫情嚴峻、新變種病毒株Omicron感染力強引發市場恐慌,多 國重啟旅遊禁令或邊境防疫封鎖,加上美國宣布釋出5,000萬桶戰備 儲油,國際油價下跌。中油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下跌1.18美元,台幣 兌美元匯率貶值0.007美元,計算後價格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
不過,換算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5元,因此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 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4元,最終汽、柴油調降0.2元及0.3元。今 年至10月底止,中油共吸收73.9億元。
台塑化表示,目前走勢回歸基本面,需求端還是強,預期油價下檔 75美元有所支撐。後續氣候趨冷催化用油、疫情發展與產油國增產策 略,成為追蹤焦點。
據悉,台塑化近期平均煉油價差仍維持每桶10美元水準,惟利差空 間比先前12美元有所趨緩;其中,汽油每桶煉油價差約12美元、柴油 11美元,航空燃油每桶約8美元。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提出維持水電價格穩定等措施,為穩固民生物 價,中油自行吸收漲幅,預估2021全年度虧損將高達400億元。經濟 部長王美花17日於立法院答詢時強調,桶裝天然氣到年底,仍會持續 凍漲。
經濟部官員補充說,主要維持凍漲是桶裝瓦斯,民生用氣也會持續 凍漲,電業天然氣價格這幾個月都有調漲,但政策方向上,只要與民 生相關部分,在物價較波動時會先吸收。據悉,按往例,春節期間若 國際油價或氣價波動劇烈,經濟部會啟動緩漲或凍漲機制,農曆年後 視情況逐步反映成本。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1日審查111年度中油、台水等所屬國營事業預 算。據中油提供的預算報告指出,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產油國 (OPEC+)維持大規模減產、歐美各國加快施打疫苗,及維持邊境封 鎖等限制下,截至10月間布蘭特原油維持每桶80美元以上,有過熱現 象。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讓油價循緩漲機制處理,油價每公升上漲至 35元以上,將讓中油與政府吸收75%漲幅、而天然氣與桶裝瓦斯則維 持凍漲。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回應藍委楊瓊瓔質詢時表示,配合政府物價 穩定政策,持續吸收、凍漲油氣等能源價格,預估11、12月還會虧損 約500億元,中油雖然採長約購買,市場變化影響不大,但預估到年 底,煉油、石化盈餘將被油品緩漲、氣價凍漲吃掉,估計全年虧損高 達400億元。
為穩定物價,楊瓊瓔也要求桶裝瓦斯千萬不能調漲,否則將反映在 小吃攤販等物價上。對此,王美花承諾「這部分會持續凍漲」。
此外,主計總處17日發布國情統計通報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陸續重 啟,油品需求增加,加上OPEC+減產,以致2021年以來油價逐季回升 ,由第一季的每桶60.0美元升至第三季的72.6美元,10月又攀升至8 2.1美元,10月國際原油行情已較2020年同期漲逾一倍。惟同期間在 新台幣升值(10月較去年同月升值3.5%)、政府啟動油價緩漲機制 平衡下,國內油料費(汽、柴油)年漲29%,不及三成,較原油漲幅 和緩許多。
主計總處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受全球景氣、產油國供應量、地緣政 治情勢,及市場投機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劇烈,以OPEC油價為例, 2020年由於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油價挫跌至平均每桶41.5美元,較前 一年回跌35.2%。
經濟部官員補充說,主要維持凍漲是桶裝瓦斯,民生用氣也會持續 凍漲,電業天然氣價格這幾個月都有調漲,但政策方向上,只要與民 生相關部分,在物價較波動時會先吸收。據悉,按往例,春節期間若 國際油價或氣價波動劇烈,經濟部會啟動緩漲或凍漲機制,農曆年後 視情況逐步反映成本。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1日審查111年度中油、台水等所屬國營事業預 算。據中油提供的預算報告指出,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產油國 (OPEC+)維持大規模減產、歐美各國加快施打疫苗,及維持邊境封 鎖等限制下,截至10月間布蘭特原油維持每桶80美元以上,有過熱現 象。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讓油價循緩漲機制處理,油價每公升上漲至 35元以上,將讓中油與政府吸收75%漲幅、而天然氣與桶裝瓦斯則維 持凍漲。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回應藍委楊瓊瓔質詢時表示,配合政府物價 穩定政策,持續吸收、凍漲油氣等能源價格,預估11、12月還會虧損 約500億元,中油雖然採長約購買,市場變化影響不大,但預估到年 底,煉油、石化盈餘將被油品緩漲、氣價凍漲吃掉,估計全年虧損高 達400億元。
為穩定物價,楊瓊瓔也要求桶裝瓦斯千萬不能調漲,否則將反映在 小吃攤販等物價上。對此,王美花承諾「這部分會持續凍漲」。
此外,主計總處17日發布國情統計通報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陸續重 啟,油品需求增加,加上OPEC+減產,以致2021年以來油價逐季回升 ,由第一季的每桶60.0美元升至第三季的72.6美元,10月又攀升至8 2.1美元,10月國際原油行情已較2020年同期漲逾一倍。惟同期間在 新台幣升值(10月較去年同月升值3.5%)、政府啟動油價緩漲機制 平衡下,國內油料費(汽、柴油)年漲29%,不及三成,較原油漲幅 和緩許多。
主計總處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受全球景氣、產油國供應量、地緣政 治情勢,及市場投機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劇烈,以OPEC油價為例, 2020年由於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油價挫跌至平均每桶41.5美元,較前 一年回跌35.2%。
油價延續上揚態勢,中油宣布在亞洲鄰近國家最低價機制及啟動平穩措施下,汽、柴油再度吸收0.5元,國內各式汽、柴油同步調漲0.1元。累計今年至10月底止,中油共吸收73.9億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1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8.2元。
中油表示,本周受沙烏地阿拉伯調高12月銷往亞洲原油官價影響,導致國際油價上漲,本周浮動油價調整原則之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上漲0.6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045美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為0.45%。
影響所及,計算後價格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與上周零售價比較汽、柴油應各調漲0.6元,換算95無鉛汽油每公升32.1元;因此進一步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超出之2.1元經計算25%吸收調幅並四捨五入後,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5元,吸收後汽、柴油實際價格每公升各調漲0.1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1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6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8.2元。
中油表示,本周受沙烏地阿拉伯調高12月銷往亞洲原油官價影響,導致國際油價上漲,本周浮動油價調整原則之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上漲0.6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045美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漲幅為0.45%。
影響所及,計算後價格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與上周零售價比較汽、柴油應各調漲0.6元,換算95無鉛汽油每公升32.1元;因此進一步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超出之2.1元經計算25%吸收調幅並四捨五入後,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5元,吸收後汽、柴油實際價格每公升各調漲0.1元。
隨美國聯準會(Fed)啟動縮減購債,升息指引也愈來愈明顯,市場利率重返正常化將成定局,觀察目前美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1.58%,台債10年券殖利率也來到0.55%上下,市場利率低無可低的結構,應該就是回不去了,也代表公司債籌資最低成本的黃金期已然終結。
券商主管表示,去年疫情衝擊,美、歐、日大型濟體全面擴大量化寬鬆(QE),狂印鈔、大灑幣,其他主要央行也均跟進降息,風險性資產重摔,湧入債市避風港,激勵前所未有的大多頭,指標10年美債殖利率跌破1.0%(殖利率愈低代表債券價格愈高的多頭行情),台債10年券殖利率持續探底,年初跌破0.5%,一路狂洩至11月底的0.236%,期間屢屢刷新史上最低紀錄。
由於公債次級市場主流券的殖利率,一向是公司債發行時票面利率定價重要指標。券商主管指出,隨公債殖利率持續大跌,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的定價也愈有利,如AAA級的台電、中油、中華電信、台積電等發債大咖,指標5年債票面利率最低甚至低於0.4%,金控公司則約是0.5%左右。
但隨今年初疫苗開始接種,各國陸續解除全面封鎖,加上經濟前景展望好轉,尤其通膨升溫、油價大漲,公債殖利率落底反彈。券商主管說明,美國10公年債殖利率從年初1%之下,大幅攀高至破1.7%,之後波動起伏,目前又靠向1.6%,台債10年券殖利率更回到去年疫情爆發前水準的0.5%之上。
券商主管強調,今年以來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從史上低點反轉上揚,AAA級公司債5年券幾乎都回到0.5%以上,金控公司則來到0.59%,儘管與5年前都在1.0%以上相比,還是相對低得多,但隨明年Fed升息腳步愈來愈近,去年票面利率的史上最低水準,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也代表將正式告別公司債最佳籌資時機。
券商主管表示,去年疫情衝擊,美、歐、日大型濟體全面擴大量化寬鬆(QE),狂印鈔、大灑幣,其他主要央行也均跟進降息,風險性資產重摔,湧入債市避風港,激勵前所未有的大多頭,指標10年美債殖利率跌破1.0%(殖利率愈低代表債券價格愈高的多頭行情),台債10年券殖利率持續探底,年初跌破0.5%,一路狂洩至11月底的0.236%,期間屢屢刷新史上最低紀錄。
由於公債次級市場主流券的殖利率,一向是公司債發行時票面利率定價重要指標。券商主管指出,隨公債殖利率持續大跌,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的定價也愈有利,如AAA級的台電、中油、中華電信、台積電等發債大咖,指標5年債票面利率最低甚至低於0.4%,金控公司則約是0.5%左右。
但隨今年初疫苗開始接種,各國陸續解除全面封鎖,加上經濟前景展望好轉,尤其通膨升溫、油價大漲,公債殖利率落底反彈。券商主管說明,美國10公年債殖利率從年初1%之下,大幅攀高至破1.7%,之後波動起伏,目前又靠向1.6%,台債10年券殖利率更回到去年疫情爆發前水準的0.5%之上。
券商主管強調,今年以來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從史上低點反轉上揚,AAA級公司債5年券幾乎都回到0.5%以上,金控公司則來到0.59%,儘管與5年前都在1.0%以上相比,還是相對低得多,但隨明年Fed升息腳步愈來愈近,去年票面利率的史上最低水準,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也代表將正式告別公司債最佳籌資時機。
中油代理董事長及總經理李順欽表示,因應碳中和政策趨勢,將透 過投資逾210億元,新建軟碳製程工場、鈦酸鋰(LTO)材料工場、大 林煉油廠汽油減苯及高質化投資計畫及改質瀝青生產中心等計畫,朝 「脫油」、「減碳」及「潔淨能源」三大方向,全面加速轉型升級。
李順欽說,生產端將持續調整煉製結構,並朝「減產油品、增產石 化品」進行調整,搭配複材中心成立,發展石化材料新事業,優先切 入支援半導體、醫療用之特用化學品,更擬研發5G、電動車等應用。
「潔淨能源」除天然氣發電、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與地熱發電廠外, 中長期開發負碳排相關技術,環保生質塗料、生質塑化材料、汰役電 池再利用等,以及跨入初期「氫能」領域。日本積極聚焦開發氫能領 域,其與澳洲利用液化天然氣原理所合作的液化氫能模式引發關注。
加油站未來也將隨市場趨勢,打造智慧綠能站,並視能源政策調整 ,規劃朝單一及複合能源供應(加油/充換電/加氫)方向延續營運能 量。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今年各事業體表現?
答:油價持續上漲、大陸石化需求恢復、美德州冰風暴使石化減產 、亞洲煉化工場陸續大修等,對核心事業有所提振。不過,受制汽柴 油亞鄰最低、1∼6月燃料油紓困八折優惠,加上國內疫情爆發,汽油 銷量銳減,石油腦與烯烴、烷烴類產品價差縮小,及配合穩定物價, 部分油氣價格無法合理反映成本等因素干擾,負面效應已逐漸侵蝕經 營績效,營運承受莫大壓力。
營運壓力大 天然氣大虧
10月虧損60.04億元,比9月虧損27.01億元倍增。前十月稅前盈餘 縮至70.98億元;其中,天然氣事業虧損達347.07億元。第四季原油 供給尚屬穩健,推估布蘭特原油74∼85美元/桶震盪,上檔或將觸及 90美元;倘若政策緩漲、天然氣居高不下持續,中油今年全年營運恐 虧損400億元,其中,天然氣事業虧損達900億元。
問:明年石化景氣及油價趨勢?
答:油價走高除了寬鬆貨幣環境、OPEC+節制產能及頁岩油產量不 若預期,提供有力支撐,各國因應碳中和目標所進行的能源結構轉型 ,也一定程度壓低化石能源投資及產出,而今年下半年全球再生能源 電力產出,卻因氣候反常而異常低迷,引爆天然氣需求及價格飆漲, 帶動煤、油價格走高。此情況在明年第一季前都難明顯改善,油價欲 低不易。
明年油價 維持正向預期
全球天然氣危機正蔓延到石油市場,異常波動的煤炭和天然氣價格 ,促使電力和耗能行業轉向石油,預計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330萬 桶/日;OPEC也看好全球經濟復甦,預測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超過 疫情前水平,油價維持正向預期,全年平均價格約70∼80美元/桶。
因疫苗普及率提升、經濟解封,石化需求將回到正常增速,但202 0∼2022年全球乙烯增加約3,400萬噸,幾乎是同期間需求的兩倍,加 上油價攀高,石油腦連動走揚,乙烯等石化原料跟進力道恐因供過於 求,表現落後,明年亞洲裂解利潤率繼續承壓。全球乙烯增產步伐恐 到2024∼2025年才會稍微停頓一下。中油2022年營運預算為營收805 8.98億元、盈餘102.12億元。
問:碳中和因應策略?
答:因應碳中和減碳及油品需求減少趨勢,將朝「脫油」、「減碳 」及「潔淨能源」三方向推進。短期持續編列預算投入改善煉化工廠 製程,強化區域能資源與冷能之整合利用,建置太陽光電系統與地熱 發電廠;中長期開發負碳排相關技術(例如:CCS國內場址調查、開 發CCU所需關鍵觸媒技術、建置CCUS示範設備等)、循環經濟技術( 如:開發環保生質塗料及生質塑化材料、汰役電池再利用等)及跨入 初期氫能領域(如:推動移動式加氫示範站、調查國內產業未來氫氣 需求)。
考量人口減少、老化及新能源車崛起,油品需求趨緩;生產端將朝 「減產油品、增產石化品」原則,發展石化材料新事業。另推動新建 示範級軟碳製程工場、投資鈦酸鋰(LTO)材料示範級試量產工場等 電池材料布局,逐步邁入儲電、供電等新能源供應事業。
李順欽說,生產端將持續調整煉製結構,並朝「減產油品、增產石 化品」進行調整,搭配複材中心成立,發展石化材料新事業,優先切 入支援半導體、醫療用之特用化學品,更擬研發5G、電動車等應用。
「潔淨能源」除天然氣發電、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與地熱發電廠外, 中長期開發負碳排相關技術,環保生質塗料、生質塑化材料、汰役電 池再利用等,以及跨入初期「氫能」領域。日本積極聚焦開發氫能領 域,其與澳洲利用液化天然氣原理所合作的液化氫能模式引發關注。
加油站未來也將隨市場趨勢,打造智慧綠能站,並視能源政策調整 ,規劃朝單一及複合能源供應(加油/充換電/加氫)方向延續營運能 量。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今年各事業體表現?
答:油價持續上漲、大陸石化需求恢復、美德州冰風暴使石化減產 、亞洲煉化工場陸續大修等,對核心事業有所提振。不過,受制汽柴 油亞鄰最低、1∼6月燃料油紓困八折優惠,加上國內疫情爆發,汽油 銷量銳減,石油腦與烯烴、烷烴類產品價差縮小,及配合穩定物價, 部分油氣價格無法合理反映成本等因素干擾,負面效應已逐漸侵蝕經 營績效,營運承受莫大壓力。
營運壓力大 天然氣大虧
10月虧損60.04億元,比9月虧損27.01億元倍增。前十月稅前盈餘 縮至70.98億元;其中,天然氣事業虧損達347.07億元。第四季原油 供給尚屬穩健,推估布蘭特原油74∼85美元/桶震盪,上檔或將觸及 90美元;倘若政策緩漲、天然氣居高不下持續,中油今年全年營運恐 虧損400億元,其中,天然氣事業虧損達900億元。
問:明年石化景氣及油價趨勢?
答:油價走高除了寬鬆貨幣環境、OPEC+節制產能及頁岩油產量不 若預期,提供有力支撐,各國因應碳中和目標所進行的能源結構轉型 ,也一定程度壓低化石能源投資及產出,而今年下半年全球再生能源 電力產出,卻因氣候反常而異常低迷,引爆天然氣需求及價格飆漲, 帶動煤、油價格走高。此情況在明年第一季前都難明顯改善,油價欲 低不易。
明年油價 維持正向預期
全球天然氣危機正蔓延到石油市場,異常波動的煤炭和天然氣價格 ,促使電力和耗能行業轉向石油,預計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330萬 桶/日;OPEC也看好全球經濟復甦,預測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超過 疫情前水平,油價維持正向預期,全年平均價格約70∼80美元/桶。
因疫苗普及率提升、經濟解封,石化需求將回到正常增速,但202 0∼2022年全球乙烯增加約3,400萬噸,幾乎是同期間需求的兩倍,加 上油價攀高,石油腦連動走揚,乙烯等石化原料跟進力道恐因供過於 求,表現落後,明年亞洲裂解利潤率繼續承壓。全球乙烯增產步伐恐 到2024∼2025年才會稍微停頓一下。中油2022年營運預算為營收805 8.98億元、盈餘102.12億元。
問:碳中和因應策略?
答:因應碳中和減碳及油品需求減少趨勢,將朝「脫油」、「減碳 」及「潔淨能源」三方向推進。短期持續編列預算投入改善煉化工廠 製程,強化區域能資源與冷能之整合利用,建置太陽光電系統與地熱 發電廠;中長期開發負碳排相關技術(例如:CCS國內場址調查、開 發CCU所需關鍵觸媒技術、建置CCUS示範設備等)、循環經濟技術( 如:開發環保生質塗料及生質塑化材料、汰役電池再利用等)及跨入 初期氫能領域(如:推動移動式加氫示範站、調查國內產業未來氫氣 需求)。
考量人口減少、老化及新能源車崛起,油品需求趨緩;生產端將朝 「減產油品、增產石化品」原則,發展石化材料新事業。另推動新建 示範級軟碳製程工場、投資鈦酸鋰(LTO)材料示範級試量產工場等 電池材料布局,逐步邁入儲電、供電等新能源供應事業。
天然氣、煤價狂飆,引發能源危機疑慮,經濟部下令要求國營事業 提高供電自給率。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表示,近期盤點煉化三廠以 增加冷凝發電、提升膨脹機發電與蒸汽特平機取代馬達等方式,將自 發電比由27%提升到32%。內部檢討2022年可再提升林園廠、桃廠冷 凝發電,屆時自發電比約達40%。
2023年預定增設永安天然氣廠與台中天然氣廠各一座發電設備;2 028年大林廠設置一套汽電共生與背壓式發電機;2033年再增一背壓 式發電設備,力拚自發電比達70%。
此外,中油自2011年起開始投入太陽光電(PV)系統設置,至今完 成PV案場逾232座,設置容量11.337百萬瓦(MW),預估年發電量1, 410萬度/年,可減碳每年7,280噸/年以上。擬於2023年底前,提前完 成19.56MW之再生能源義務量,更提高設置目標至23.529MW,自我超 標砥礪。
李順欽指出,中油目前自發電比32%,內部檢討煉化三廠於2022年 1月可再提升林園廠冷凝發電能力11MW自發電比量提升到約37%,預 定2022年6月桃廠可再增加冷凝發電能力6MW;屆時自發電比率可達約 40%。
中油規劃2023年增設永安天然氣廠與台中天然氣廠各一座30MW發電 設備;2028年大林廠設置一套50MW汽電共生與一套22MW背壓式發電機 ;2033年大林廠再增設一座22MW背壓式發電設備,未來自發電比可達 70%。
李順欽說,中油太陽能、地熱綠能布局也漸收成效。2017年起廣設 加油站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三年內累計加油站設置PV案場數超過1 90站,近三分之一之自營加油站;目前投資逾6億元,設置容量達11 .337百萬瓦(MW),預計今年底完成1.073 MW建置,明年再設置3.6 42MW;2023年底前完成19.56MW之再生能源義務量。
此外,中油完成宜蘭仁澤及土場各二口地熱井鑽探作業,規劃土場 案場續鑽鑿三口地熱井,於2023年自行完成建置3 Mw地熱發電廠,正 式跨足地熱發電產業。近期將複製成功經驗於花蓮台東地區,並協助 企業集團加速台灣東部地熱發電設置。
2023年預定增設永安天然氣廠與台中天然氣廠各一座發電設備;2 028年大林廠設置一套汽電共生與背壓式發電機;2033年再增一背壓 式發電設備,力拚自發電比達70%。
此外,中油自2011年起開始投入太陽光電(PV)系統設置,至今完 成PV案場逾232座,設置容量11.337百萬瓦(MW),預估年發電量1, 410萬度/年,可減碳每年7,280噸/年以上。擬於2023年底前,提前完 成19.56MW之再生能源義務量,更提高設置目標至23.529MW,自我超 標砥礪。
李順欽指出,中油目前自發電比32%,內部檢討煉化三廠於2022年 1月可再提升林園廠冷凝發電能力11MW自發電比量提升到約37%,預 定2022年6月桃廠可再增加冷凝發電能力6MW;屆時自發電比率可達約 40%。
中油規劃2023年增設永安天然氣廠與台中天然氣廠各一座30MW發電 設備;2028年大林廠設置一套50MW汽電共生與一套22MW背壓式發電機 ;2033年大林廠再增設一座22MW背壓式發電設備,未來自發電比可達 70%。
李順欽說,中油太陽能、地熱綠能布局也漸收成效。2017年起廣設 加油站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三年內累計加油站設置PV案場數超過1 90站,近三分之一之自營加油站;目前投資逾6億元,設置容量達11 .337百萬瓦(MW),預計今年底完成1.073 MW建置,明年再設置3.6 42MW;2023年底前完成19.56MW之再生能源義務量。
此外,中油完成宜蘭仁澤及土場各二口地熱井鑽探作業,規劃土場 案場續鑽鑿三口地熱井,於2023年自行完成建置3 Mw地熱發電廠,正 式跨足地熱發電產業。近期將複製成功經驗於花蓮台東地區,並協助 企業集團加速台灣東部地熱發電設置。
繼建置電動機車充換電站後,中油也將展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 。依經濟部指示,規劃於2021∼2025年合計設置59槍電動汽車充電設 施;第一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將於年底登場,預計於台北市福林加油站 旁停車場完成10槍電動車充電設施建置。
此外,中油電池材料布局已開發出多款因應不同使用之軟碳產品, 陸續送廠商驗證獲正面評價。中油已投資興建電池負極材料軟碳及鈦 酸鋰生產工廠,預估2025年、2023年商轉,盼能切入電池芯、電池模 組及儲能等利基市場。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表示,中油2018至2020年完成建置558座充 換電站(含502座換電站及56座充電站),今年預計完成216座充換電 站(含194座換電站及22座充電站),合計共774座充換電站(含696 座換電站及78座充電站)。
各國積極推動禁售燃油車政策,並給予電動汽車補助。在綠能政策 推動下,中油規劃於2021∼2025年設置59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包括 2021年10槍、2022年8槍、2023年14槍、2024年11槍及2025年16槍, 並依市場需求做滾動式調整。
因應電動車趨勢,中油擬利用輕裂工場副產的重質油料,轉化為精 碳材料及鋰電池負極材料,應用於電池儲能材料、複合材料及環保材 料等領域,期藉由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跨足能源、電子及半導體產業 所需原材料。另,開發雙環戊二稀(DCPD)應用,攜手石化業者往高 端材料(如風力發電葉片等)轉型升級。
李順欽指出,減碳議題發酵,中油也提出創新減碳方案,研議從輕 裂工場煙道氣捕捉二氧化碳(CO2),向下製造化學品如甲醇,用於 製造其他化學品及燃料電池。捕捉的CO2還可與石化業者合作,建置 碳再利用工場,如生產碳酸乙烯酯,用於電池電解液,預計每年減少 3.4萬噸碳排放。
此外,中油將與價值鏈中利害關係人合作,供應天然氣碳中和產品 ,協助國內業者面對歐美訂定之減碳要求;目前已與台積電簽署「天 然氣碳中和計畫合作意向書(MOU)」。另與中鋼合作規劃鋼化聯產 策略、研發減碳技術,盼以CO2為碳源生產綠色產品。
此外,中油電池材料布局已開發出多款因應不同使用之軟碳產品, 陸續送廠商驗證獲正面評價。中油已投資興建電池負極材料軟碳及鈦 酸鋰生產工廠,預估2025年、2023年商轉,盼能切入電池芯、電池模 組及儲能等利基市場。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表示,中油2018至2020年完成建置558座充 換電站(含502座換電站及56座充電站),今年預計完成216座充換電 站(含194座換電站及22座充電站),合計共774座充換電站(含696 座換電站及78座充電站)。
各國積極推動禁售燃油車政策,並給予電動汽車補助。在綠能政策 推動下,中油規劃於2021∼2025年設置59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包括 2021年10槍、2022年8槍、2023年14槍、2024年11槍及2025年16槍, 並依市場需求做滾動式調整。
因應電動車趨勢,中油擬利用輕裂工場副產的重質油料,轉化為精 碳材料及鋰電池負極材料,應用於電池儲能材料、複合材料及環保材 料等領域,期藉由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跨足能源、電子及半導體產業 所需原材料。另,開發雙環戊二稀(DCPD)應用,攜手石化業者往高 端材料(如風力發電葉片等)轉型升級。
李順欽指出,減碳議題發酵,中油也提出創新減碳方案,研議從輕 裂工場煙道氣捕捉二氧化碳(CO2),向下製造化學品如甲醇,用於 製造其他化學品及燃料電池。捕捉的CO2還可與石化業者合作,建置 碳再利用工場,如生產碳酸乙烯酯,用於電池電解液,預計每年減少 3.4萬噸碳排放。
此外,中油將與價值鏈中利害關係人合作,供應天然氣碳中和產品 ,協助國內業者面對歐美訂定之減碳要求;目前已與台積電簽署「天 然氣碳中和計畫合作意向書(MOU)」。另與中鋼合作規劃鋼化聯產 策略、研發減碳技術,盼以CO2為碳源生產綠色產品。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表示,海外布局將以「固本」、「轉型」雙 策略推進。推動雙印(印尼、印度)石化投資為固有且擅長之石油石 化領域延伸,但在氣候變遷、減碳及電動車趨勢下,對碳中和、風力 發電、綠氫製造、地熱利用及電池材料,亦將積極尋求技術專精之合 資夥伴,儲備轉型利基能量。
李順欽說,印尼石化投資因疫情、碳中和變數影響,原有意與中油 、印尼Pertamina結盟的韓國企業決定退出,決議重啟招商。不過, 與印度國營石油公司(IOCL)及台灣中石化評估合計約8億美元(逾 台幣220億元)的AN(丙烯(月青))、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及P 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衍生物投資,初步可行性研究(PF S)預計明年4月完成,如確認具投資可行性,將報核後編列預算,進 行布局。
中油2019年3月與印度國營石油公司(IOCL)簽署合作備忘錄(MO U),探詢石化投資機會,考量印度現無AN產能,僅仰賴進口,中油 邀集國內業者參與評估於印度投資生產每年26萬噸AN、8.5萬噸MMA及 5萬噸PMMA等高附加價值之丙烯衍生物投資;廠址預訂於印度東岸Pa radip煉油廠旁,每年27萬噸丙烯料源則由IOCL於Paradip設置PDH( 丙烷脫氫)廠供應。
李順欽指出,中油規劃印尼投資除配合政府南向政策,還考慮印尼 人口紅利及其人均年所得在2019年達4,000美元,正是對家電、汽車 等石化產品進入快速成長時代。如今,印尼投資案再次招商,最大變 數是決意到印尼投資石化業者評估有三、四家,屆時投資案完成時, 當地石化品恐有過剩疑慮,是否要加入其他石化投資案,或與國內業 者自行合作設置石化園區,正在規劃中。
此外,中油目前全球六個國家共八處礦區合作探採計畫;後續將積 極取得礦區並滾動調整投資組合、逐步調高天然氣礦區比重。近程策 略(5年)以美國及新南向國家(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為評 估重點;中長程(6∼15年)著重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國, 中東及深水礦區為輔。
李順欽說,印尼石化投資因疫情、碳中和變數影響,原有意與中油 、印尼Pertamina結盟的韓國企業決定退出,決議重啟招商。不過, 與印度國營石油公司(IOCL)及台灣中石化評估合計約8億美元(逾 台幣220億元)的AN(丙烯(月青))、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及P 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衍生物投資,初步可行性研究(PF S)預計明年4月完成,如確認具投資可行性,將報核後編列預算,進 行布局。
中油2019年3月與印度國營石油公司(IOCL)簽署合作備忘錄(MO U),探詢石化投資機會,考量印度現無AN產能,僅仰賴進口,中油 邀集國內業者參與評估於印度投資生產每年26萬噸AN、8.5萬噸MMA及 5萬噸PMMA等高附加價值之丙烯衍生物投資;廠址預訂於印度東岸Pa radip煉油廠旁,每年27萬噸丙烯料源則由IOCL於Paradip設置PDH( 丙烷脫氫)廠供應。
李順欽指出,中油規劃印尼投資除配合政府南向政策,還考慮印尼 人口紅利及其人均年所得在2019年達4,000美元,正是對家電、汽車 等石化產品進入快速成長時代。如今,印尼投資案再次招商,最大變 數是決意到印尼投資石化業者評估有三、四家,屆時投資案完成時, 當地石化品恐有過剩疑慮,是否要加入其他石化投資案,或與國內業 者自行合作設置石化園區,正在規劃中。
此外,中油目前全球六個國家共八處礦區合作探採計畫;後續將積 極取得礦區並滾動調整投資組合、逐步調高天然氣礦區比重。近程策 略(5年)以美國及新南向國家(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為評 估重點;中長程(6∼15年)著重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國, 中東及深水礦區為輔。
國際原油價格震盪、漲勢趨緩,惟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零售價格仍較前周上揚,中油在啟動亞鄰最低機制及平穩措施後,汽、柴油持續吸收0.6元、1元,宣布1日凌晨零時起,國內各式汽、柴油各調漲0.1元及0.7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2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7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7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8.0元。
中油表示,因沙烏地阿拉伯宣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將維持溫和增產計畫、北半球寒冬將致使油價上漲,惟大陸疫情復燃、美國商用原油庫存意外增加427萬桶等因素,又抑制油價上揚,導致油價震盪、漲勢趨緩。
美元下跌,加上庫欣原油庫存創三年新低,需求強勁,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2月原油期貨10月28日收盤漲0.2%,成為每桶82.81美元;不過,近月布蘭特原油下跌0.3%,成為每桶84.32美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2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7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7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8.0元。
中油表示,因沙烏地阿拉伯宣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將維持溫和增產計畫、北半球寒冬將致使油價上漲,惟大陸疫情復燃、美國商用原油庫存意外增加427萬桶等因素,又抑制油價上揚,導致油價震盪、漲勢趨緩。
美元下跌,加上庫欣原油庫存創三年新低,需求強勁,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2月原油期貨10月28日收盤漲0.2%,成為每桶82.81美元;不過,近月布蘭特原油下跌0.3%,成為每桶84.32美元。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8)日拍板現職軍公教明年元旦起調薪4%,調幅為25年來最高,估約82萬人受惠;至於脫鉤處理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月退金,蘇揆指示「優於斟酌」,估約52萬人受惠,最快明年7月1日可調整,幅度待討論。
依往例,國營事業會同步與公務員一併調薪。經濟部國營會昨表示,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調薪;幅度應參照公務員,也就是貼近4%,經濟部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企業約5.2萬人受惠。
蘇揆昨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拍板「111年度軍公教調薪案」,並表示全體軍公教人員調薪4%,「這個多一點的漲幅」是25年來最高,盼藉此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薪。
根據行政院資料,本次調幅為25年來最高,軍公教於1996年加薪5%後,後續調幅均為3%;在2000年以後有四度調薪,分別是2001年、2005年、2011年與2018年。
主計總處估算,本次調整待遇所需經費共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地方政府161億元。主計長朱澤民補充說明,中央所需經費將利用歲計賸餘,地方政府因預算已編列,政院將給予地方政府適當協助。
蘇揆說明,軍公教同仁在防疫、紓困、振興、非洲豬瘟等國家政策,均夜以繼日服務、盡心盡力,盼國人同胞能一同支持此次軍公教調薪方案,也希望民間企業在軍公教人員調薪後,能將經濟成果與員工共享,為員工調薪。
至於年金改革後,軍公教現職人員調薪已與退休人員脫鉤。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月退金調整條件有二,一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二為至少每四年檢討一次。
對此,蘇揆表示,退休軍公教同仁也是國人同胞,雖目前尚未符合調整條件,但也請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同仁經濟生活,能多一點溫暖與保障,也一同享受經濟成果。
對於退休人員,人事長施能傑補充說明,銓敘部、教育部、國防部將組成評估小組,依法定程序評估後提出建議方案,明年7月1日將是年改實施後首度滿四年,若有調整,最快也會是在這時間點適用。
朱澤民補充說明,蘇揆指示為月退金調整匡列10億元預算,一方面是會計科目,另一方面是政策宣示,至於確切數字、幅度,仍須由評估小組討論,若經費增加就以預備金補上,若低於10億元,剩餘經費就繳庫。
依往例,國營事業會同步與公務員一併調薪。經濟部國營會昨表示,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調薪;幅度應參照公務員,也就是貼近4%,經濟部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企業約5.2萬人受惠。
蘇揆昨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拍板「111年度軍公教調薪案」,並表示全體軍公教人員調薪4%,「這個多一點的漲幅」是25年來最高,盼藉此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薪。
根據行政院資料,本次調幅為25年來最高,軍公教於1996年加薪5%後,後續調幅均為3%;在2000年以後有四度調薪,分別是2001年、2005年、2011年與2018年。
主計總處估算,本次調整待遇所需經費共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地方政府161億元。主計長朱澤民補充說明,中央所需經費將利用歲計賸餘,地方政府因預算已編列,政院將給予地方政府適當協助。
蘇揆說明,軍公教同仁在防疫、紓困、振興、非洲豬瘟等國家政策,均夜以繼日服務、盡心盡力,盼國人同胞能一同支持此次軍公教調薪方案,也希望民間企業在軍公教人員調薪後,能將經濟成果與員工共享,為員工調薪。
至於年金改革後,軍公教現職人員調薪已與退休人員脫鉤。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月退金調整條件有二,一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二為至少每四年檢討一次。
對此,蘇揆表示,退休軍公教同仁也是國人同胞,雖目前尚未符合調整條件,但也請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同仁經濟生活,能多一點溫暖與保障,也一同享受經濟成果。
對於退休人員,人事長施能傑補充說明,銓敘部、教育部、國防部將組成評估小組,依法定程序評估後提出建議方案,明年7月1日將是年改實施後首度滿四年,若有調整,最快也會是在這時間點適用。
朱澤民補充說明,蘇揆指示為月退金調整匡列10億元預算,一方面是會計科目,另一方面是政策宣示,至於確切數字、幅度,仍須由評估小組討論,若經費增加就以預備金補上,若低於10億元,剩餘經費就繳庫。
軍公教調薪4%國營事業跟進台菸酒率先表態,油電糖水亦將比照,可望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拍板2022年1月1日起軍公教調薪4%,經費314億元,至少82萬人受惠。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率先宣布跟進調薪,調幅比照軍公教4%,中油、台電、台糖和台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至於加薪幅度在4%以內,明年3、4月才會明朗,並追溯至2022年元旦起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軍公教退職、退休人員月退休金在軍公教年金改革後,已和軍公教調薪脫鉤處理,而是按物價波動超過5%,或每四年斟酌一次,由於2022年7月軍公教年改已屆四年,將會檢討,蘇揆指示主計長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也能共享經濟成果。預計2022年7月前提出調整方案,目前暫先匡列10億元預算,預計52萬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受惠。
行政院會28日通過「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與「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修正案」,明年度軍公教將調薪4%,所需經費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及地方政府161億元,另退休人員月退休金暫匡列10億元。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2兆2,391億元維持不變;歲出由原列2兆2,621億元,調整改列為2兆2,784億元;歲入歲出差短由原列230億元,調整改列為393億元,計增列163億元;債務還本960億元維持不變,尚須融資調度財源共1,353億元,以舉借債務69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663億元(原列500億元)彌平,修正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蘇揆說,過去25年調薪幅度最高是3%,這次調整幅度4%突破25年來最高,盼立法院早日通過,讓軍公教可從明年1月1日起就增加多一點收入。至於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月退休金調整機制,人事長施能傑說,最快明年7月1日生效。
台菸酒指出,台酒旗下包括評價人員(普考)與職員(高考)薪資皆一併調漲4%,估台酒近6,000名員工將受惠,以台酒新進人員起薪來說,有望從3.2萬元提高到3.33萬元。
至於年終獎金,若成功下修立院盈餘目標,最高4.4個月;若未下修則為3.6個月以下。
此外,隨著軍公教調薪、國營事業油電糖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後續經濟部將依經營績效、用人費用等內容進行相關作業,預計明年3月至4月調薪幅度才會明朗化,屆時會追溯至元旦起算。官員說,軍公教調薪將起示範作用,可望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拍板2022年1月1日起軍公教調薪4%,經費314億元,至少82萬人受惠。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率先宣布跟進調薪,調幅比照軍公教4%,中油、台電、台糖和台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至於加薪幅度在4%以內,明年3、4月才會明朗,並追溯至2022年元旦起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軍公教退職、退休人員月退休金在軍公教年金改革後,已和軍公教調薪脫鉤處理,而是按物價波動超過5%,或每四年斟酌一次,由於2022年7月軍公教年改已屆四年,將會檢討,蘇揆指示主計長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也能共享經濟成果。預計2022年7月前提出調整方案,目前暫先匡列10億元預算,預計52萬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受惠。
行政院會28日通過「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與「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修正案」,明年度軍公教將調薪4%,所需經費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及地方政府161億元,另退休人員月退休金暫匡列10億元。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2兆2,391億元維持不變;歲出由原列2兆2,621億元,調整改列為2兆2,784億元;歲入歲出差短由原列230億元,調整改列為393億元,計增列163億元;債務還本960億元維持不變,尚須融資調度財源共1,353億元,以舉借債務69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663億元(原列500億元)彌平,修正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蘇揆說,過去25年調薪幅度最高是3%,這次調整幅度4%突破25年來最高,盼立法院早日通過,讓軍公教可從明年1月1日起就增加多一點收入。至於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月退休金調整機制,人事長施能傑說,最快明年7月1日生效。
台菸酒指出,台酒旗下包括評價人員(普考)與職員(高考)薪資皆一併調漲4%,估台酒近6,000名員工將受惠,以台酒新進人員起薪來說,有望從3.2萬元提高到3.33萬元。
至於年終獎金,若成功下修立院盈餘目標,最高4.4個月;若未下修則為3.6個月以下。
此外,隨著軍公教調薪、國營事業油電糖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後續經濟部將依經營績效、用人費用等內容進行相關作業,預計明年3月至4月調薪幅度才會明朗化,屆時會追溯至元旦起算。官員說,軍公教調薪將起示範作用,可望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