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為催生高雄石化專區,高雄港2040願景藍圖擬提前啟動!行政院周三(20日)將討論高雄離島石化專區,目前場址以第三港區石化園區 +綠能園區(415公頃),或第三港區石化園區+大林蒲遷村(337公頃 )兩種選項可能性較高,第三港區石化園區開發規畫可望自2016年提前啟動。
不過,政院高層表示,要設石化專區必先過3關,一是高雄市府態度,二是居民態度,大林蒲六個里必須遷村;三是環評過不過,這3 關若有一關卡住,高雄石化專區將重蹈國光石化覆轍。
江揆周三上午將聽取石化專區規劃專案簡報,針對高雄石化專區場址及需求規模進行內部討論,再將這些規畫內容提出來與高雄市長陳菊研商,「江菊會」最快本周內舉行。
據經部初步構想,北高雄石化業者擬遷移至南方的範圍,包括大社 11家業者(110公頃)、仁武37家業者(25公頃),仁武廠外台塑( 100多公頃)、台聚(20多公頃)及台橡等業者,所需面積約260∼3 00公頃,全部須填海造陸。但大發及林園(400多公頃),中油後勁五輕高煉廠(262公頃),並沒有遷移規畫,其中五輕高雄煉油廠20 15年底停工不運轉,五輕也沒有遷移他處復活計畫。
知情高層指出,2040高雄港主計畫(第三港區)是高雄港蛻變30年長程計畫,年底完成可行性評估計畫,預留182公頃作石化科技園區,引進石化高值化產業,下方綠能產業專區有233公頃,二區塊規畫為石化能源園區,其他還有高值化金屬鋼鐵專區、修造船產業專區等,採分階段開發,廣達2、3000公頃。
高層說,石化園區若不足,可擴大至綠能產業專區使用,第1階段石化園區2016年啟動開發,交通部配合政策,時程可望再提前。此外,大林蒲遷村,也有155公頃可供石化專區使用。江揆上周指示經濟部與交通部詳細計算第三港區需求規模,提交本周三討論。
經長杜紫軍強調,石化專區是10年的中長程計畫,這次是高雄石化地下管線遷移不必經市區的大好契機。
不過,政院高層表示,要設石化專區必先過3關,一是高雄市府態度,二是居民態度,大林蒲六個里必須遷村;三是環評過不過,這3 關若有一關卡住,高雄石化專區將重蹈國光石化覆轍。
江揆周三上午將聽取石化專區規劃專案簡報,針對高雄石化專區場址及需求規模進行內部討論,再將這些規畫內容提出來與高雄市長陳菊研商,「江菊會」最快本周內舉行。
據經部初步構想,北高雄石化業者擬遷移至南方的範圍,包括大社 11家業者(110公頃)、仁武37家業者(25公頃),仁武廠外台塑( 100多公頃)、台聚(20多公頃)及台橡等業者,所需面積約260∼3 00公頃,全部須填海造陸。但大發及林園(400多公頃),中油後勁五輕高煉廠(262公頃),並沒有遷移規畫,其中五輕高雄煉油廠20 15年底停工不運轉,五輕也沒有遷移他處復活計畫。
知情高層指出,2040高雄港主計畫(第三港區)是高雄港蛻變30年長程計畫,年底完成可行性評估計畫,預留182公頃作石化科技園區,引進石化高值化產業,下方綠能產業專區有233公頃,二區塊規畫為石化能源園區,其他還有高值化金屬鋼鐵專區、修造船產業專區等,採分階段開發,廣達2、3000公頃。
高層說,石化園區若不足,可擴大至綠能產業專區使用,第1階段石化園區2016年啟動開發,交通部配合政策,時程可望再提前。此外,大林蒲遷村,也有155公頃可供石化專區使用。江揆上周指示經濟部與交通部詳細計算第三港區需求規模,提交本周三討論。
經長杜紫軍強調,石化專區是10年的中長程計畫,這次是高雄石化地下管線遷移不必經市區的大好契機。
國內油價連3降,破13個月低價。中油、台塑化(6505)宣布,國際油價趨緩,國內汽、柴油分別調降0.3元、0.4元。調整後,中油零售參考價92無鉛汽油32.8元、95無鉛汽油34.3元、98無鉛汽油36.3元,超級柴油降至31.6元。
中油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及利比亞產出增加,全球油市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而美國商用原油庫存也較前周增加,境內煉油廠設備利用率同時減少0.8個百分點。
另外,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第2季經濟成長率,德義法三大經濟體表現都不佳,國際油價呈現走跌趨勢。
影響所及,依浮動油價機制計算,本周周均價從每桶103.58美元,下跌至102.00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003元,國內油價跌幅為1.23%。
中油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及利比亞產出增加,全球油市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而美國商用原油庫存也較前周增加,境內煉油廠設備利用率同時減少0.8個百分點。
另外,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第2季經濟成長率,德義法三大經濟體表現都不佳,國際油價呈現走跌趨勢。
影響所及,依浮動油價機制計算,本周周均價從每桶103.58美元,下跌至102.00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003元,國內油價跌幅為1.23%。
新經濟部長杜紫軍昨(14)日表示,經部成立工業管線清查平台, 14日起從中油管線展開稽查行動,高雄除石油、天然氣以外的45條地下工業管線,預計3個月內完成稽查。
中期而言,經部考慮遷移大社及中油高雄煉油廠等北高雄石化業至南高雄。據悉,南星計畫及附近靠港土地填海造陸都為可行場址選項之一,經部擬以離島概念設置石化專區規劃,預計5∼10年完成。
杜紫軍強調,離島石化專區不會是國光石化的復活,而是像麥寮工業區,建立人工島,或是高雄南星計畫中的遊艇專區,距離陸地有段距離,例如500公里。
杜紫軍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石化和少數氣體等工業管線,經過市區道路的,只有高雄市和宜蘭縣仁德工業區至蘇澳港,先清查高雄市區工業管線,接下來稽查宜蘭。
經濟部已邀專家學者和高雄市府成立管線清查平台,合作清查地下管線,依據業者提供高雄市府圖資,除石油和天然氣管線外,10餘家業者總計有45條工業管線,中油28條、民間17條,包括停用或備用管線在內。
杜紫軍指出,稽查重點包括確定制度是否完備、運輸內容物是否定期檢測、是否在正常維護使用狀態、計畫書是否年年呈報市府,若發現維護狀態不佳,會要求企業管線更新。
他說,第二階段會將管線資料與箱涵地理位置資料套疊,針對管線可能經過箱涵再進行檢查。
江揆指示,在管線安全前提下,以專業、前瞻規劃,與高雄市府等地方共同商討合宜石化產業發展策略。杜紫軍說,中程計畫初步規劃將減少工業管線經過高雄市區,考慮遷移北高雄石化廠商至南方,尚須與高市府溝通。
工業局官員表示,未來擬與高雄市府溝通,以南星計畫或鄰近靠港土地填海造陸,作為石化專區可行場址,但最好要以離島概念設立專區。
至於如何為高雄尋找新興產業?杜紫軍說,可在既有基礎上提升,例如金屬材料高質化及化學材料高質化;另引進數位內容發展、商業及旅遊、太陽光電等新產業。
杜紫軍說,高雄氣爆只影響中石化及榮化二家業者,前者總損失3 ,688萬元,榮化目前每天損失4,000萬元,總損失俟復工才能估算,但不致影響石化產業供需與出口。
中期而言,經部考慮遷移大社及中油高雄煉油廠等北高雄石化業至南高雄。據悉,南星計畫及附近靠港土地填海造陸都為可行場址選項之一,經部擬以離島概念設置石化專區規劃,預計5∼10年完成。
杜紫軍強調,離島石化專區不會是國光石化的復活,而是像麥寮工業區,建立人工島,或是高雄南星計畫中的遊艇專區,距離陸地有段距離,例如500公里。
杜紫軍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石化和少數氣體等工業管線,經過市區道路的,只有高雄市和宜蘭縣仁德工業區至蘇澳港,先清查高雄市區工業管線,接下來稽查宜蘭。
經濟部已邀專家學者和高雄市府成立管線清查平台,合作清查地下管線,依據業者提供高雄市府圖資,除石油和天然氣管線外,10餘家業者總計有45條工業管線,中油28條、民間17條,包括停用或備用管線在內。
杜紫軍指出,稽查重點包括確定制度是否完備、運輸內容物是否定期檢測、是否在正常維護使用狀態、計畫書是否年年呈報市府,若發現維護狀態不佳,會要求企業管線更新。
他說,第二階段會將管線資料與箱涵地理位置資料套疊,針對管線可能經過箱涵再進行檢查。
江揆指示,在管線安全前提下,以專業、前瞻規劃,與高雄市府等地方共同商討合宜石化產業發展策略。杜紫軍說,中程計畫初步規劃將減少工業管線經過高雄市區,考慮遷移北高雄石化廠商至南方,尚須與高市府溝通。
工業局官員表示,未來擬與高雄市府溝通,以南星計畫或鄰近靠港土地填海造陸,作為石化專區可行場址,但最好要以離島概念設立專區。
至於如何為高雄尋找新興產業?杜紫軍說,可在既有基礎上提升,例如金屬材料高質化及化學材料高質化;另引進數位內容發展、商業及旅遊、太陽光電等新產業。
杜紫軍說,高雄氣爆只影響中石化及榮化二家業者,前者總損失3 ,688萬元,榮化目前每天損失4,000萬元,總損失俟復工才能估算,但不致影響石化產業供需與出口。
高雄市政府昨(11)日邀集轄區內42家石化、油氣業者開會,並施鐵腕,要求一個月內,申報管線,否則,除了拒絕新設、或換發工場操作許可,還要斷水、斷電,勒令停工,業者將面臨關廠命運。
此外,由於國內石化業者的管線都是在早期由台灣中油公司負責建置,主持會議的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局長陳金德說,中油負責建置的比率超過90%,因此,中油必須提供下游廠商原始資料。
經過將近90分鐘的討論,環保局長陳金德宣布結論指出,所有業者,在收到高雄市政府的公文之後的一個月內,必須把管線資料,以環保局為統一窗口,提出申報。
他挑明地說,現在每天接獲氣體外洩的檢舉電話,都超過50通,為了充分掌握地下管線的位置,做好管理,更為了市民的公共安全,「不管有沒有法律規定」,都要申報,如果有業者未依規定申報,將拒絕業者新設工廠,對於展延工場的操作許可,也將一律拒絕。
經發局長曾文生特別強調,高雄市政府目前要做的就是「清管線、防盲點」,因此,業者除了申報之外,也要再重新巡查自己所屬的管線,因為「如果沒有辦法讓市民安心,石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有阻礙」。
此外,由於國內石化業者的管線都是在早期由台灣中油公司負責建置,主持會議的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局長陳金德說,中油負責建置的比率超過90%,因此,中油必須提供下游廠商原始資料。
經過將近90分鐘的討論,環保局長陳金德宣布結論指出,所有業者,在收到高雄市政府的公文之後的一個月內,必須把管線資料,以環保局為統一窗口,提出申報。
他挑明地說,現在每天接獲氣體外洩的檢舉電話,都超過50通,為了充分掌握地下管線的位置,做好管理,更為了市民的公共安全,「不管有沒有法律規定」,都要申報,如果有業者未依規定申報,將拒絕業者新設工廠,對於展延工場的操作許可,也將一律拒絕。
經發局長曾文生特別強調,高雄市政府目前要做的就是「清管線、防盲點」,因此,業者除了申報之外,也要再重新巡查自己所屬的管線,因為「如果沒有辦法讓市民安心,石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有阻礙」。
由於國際油價趨緩,中油、台塑化宣布國內各式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分別調降0.3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3.1元、95無鉛汽油34.6元、98無鉛汽油36.6元、超級柴油32.0元。
中油指出,伊拉克7月份原油出口仍高達每天平均240萬桶以上,加上市場預期夏季用油高峰期即將結束,北海與西非原油供應仍屬於供過於求的情形,國際油價呈現下跌走勢。
影響所及,本周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從每桶105.31美元,下跌至1 03.58美元,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0.022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跌幅 1.26%,汽、柴油每公升各降0.3元。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3.1元、95無鉛汽油34.6元、98無鉛汽油36.6元、超級柴油32.0元。
中油指出,伊拉克7月份原油出口仍高達每天平均240萬桶以上,加上市場預期夏季用油高峰期即將結束,北海與西非原油供應仍屬於供過於求的情形,國際油價呈現下跌走勢。
影響所及,本周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從每桶105.31美元,下跌至1 03.58美元,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0.022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跌幅 1.26%,汽、柴油每公升各降0.3元。
高雄災區石化管線 全面停用 陳菊宣布;中油、中石化、榮化工廠恐減產。
高雄市長陳菊昨(5)日宣布,受災區石化管線全部停用。由於涉及中油一條乙烯管線,以及中石化、榮化等二條丙烯管線,對三家業者未來原料調度都是一大考驗,特別是中石化及榮化,工廠勢必減產。
對此,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予以尊重。經濟部評估,應不會衝擊石化產業,僅對李長榮化工有較大影響。
陳菊是在召開石化氣爆災害應變中心第13次工作會報上做出上述決定,她說,該三條災區石化管線不能回填,全部停用,開挖後將拆除,至於管內殘留原料,相關業者也應儘速清空。
針對市府做法,主要受影響的榮化、中石化均表示,沒有意見。該兩家業者擁有的4吋、6吋管線,每天可以輸送三、四百公噸的丙烯原料,確定停用後,未來只能以槽車接駁方式,填補工廠用料需求,但因來料數量有限,減產難免。
據了解,中石化行經災區的丙烯管線為生產丙烯?,石化業預估,停工七天約減產600噸丙烯?,產值損失約3,600萬元。
另一條同樣被停用的中油乙烯管線,中油主管表示,該管線主要用途是從高雄港的前鎮儲運所輸送原料到高雄煉油廠,每天最高輸送量約600公噸,目前處於備用狀態,短期不受影響。
不過,該主管說,依以往經驗,若遇到旗下輕裂廠歲修或操作不順,緊急需要進口原料替補本地生產原料時,就會啟動該條管線運作,未來少了此一管道,一旦發生突發狀況,可能會波及整體供料調度,對仁武、大社工業區的下游廠造成營運衝擊。
李長榮化工則較麻煩,中油雖也另闢一條從前鎮儲運所,經過林園,再以大社4吋管線輸送丙烯,但受限管線卸料能力,每天仍有250噸至300噸的缺口。
高雄市長陳菊昨(5)日宣布,受災區石化管線全部停用。由於涉及中油一條乙烯管線,以及中石化、榮化等二條丙烯管線,對三家業者未來原料調度都是一大考驗,特別是中石化及榮化,工廠勢必減產。
對此,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予以尊重。經濟部評估,應不會衝擊石化產業,僅對李長榮化工有較大影響。
陳菊是在召開石化氣爆災害應變中心第13次工作會報上做出上述決定,她說,該三條災區石化管線不能回填,全部停用,開挖後將拆除,至於管內殘留原料,相關業者也應儘速清空。
針對市府做法,主要受影響的榮化、中石化均表示,沒有意見。該兩家業者擁有的4吋、6吋管線,每天可以輸送三、四百公噸的丙烯原料,確定停用後,未來只能以槽車接駁方式,填補工廠用料需求,但因來料數量有限,減產難免。
據了解,中石化行經災區的丙烯管線為生產丙烯?,石化業預估,停工七天約減產600噸丙烯?,產值損失約3,600萬元。
另一條同樣被停用的中油乙烯管線,中油主管表示,該管線主要用途是從高雄港的前鎮儲運所輸送原料到高雄煉油廠,每天最高輸送量約600公噸,目前處於備用狀態,短期不受影響。
不過,該主管說,依以往經驗,若遇到旗下輕裂廠歲修或操作不順,緊急需要進口原料替補本地生產原料時,就會啟動該條管線運作,未來少了此一管道,一旦發生突發狀況,可能會波及整體供料調度,對仁武、大社工業區的下游廠造成營運衝擊。
李長榮化工則較麻煩,中油雖也另闢一條從前鎮儲運所,經過林園,再以大社4吋管線輸送丙烯,但受限管線卸料能力,每天仍有250噸至300噸的缺口。
高雄地檢署追查石化氣爆元凶,昨(5)日率領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工研院專家等赴氣爆現場,裁切李長榮化工出現破損的4吋丙烯管線送驗。金屬中心推估,報告最快一周出爐。檢方不排除傳喚榮化董座李謀偉。
檢方表示,不會以偵查不公開為理由,要求榮化不得回收管線殘餘的丙烯,但調查也不侷限特定對象,將視未來偵辦狀況,決定是否傳喚李謀偉。
高雄石化氣爆昨日進入第六天,高雄地檢署懷疑氣爆最嚴重的凱旋路、二聖路口下涵洞管線,是原始外洩點,前天由檢察官和金屬中心專家進入洞內勘查後,昨日中午再展開進一步蒐證動作。
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元冠表示,已會同金屬中心、工研院材料科學專家,直接進入榮化管線疑似洩漏孔洞的箱涵,切割管線;裁切2到3公尺區塊,將進行各項試驗,釐清這個7乘4公分的破洞是否是造成此次氣爆的主要原因。
金屬中心指出,依檢驗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報告最快在一周會出爐,最慢則要一、二個月,此次屬於特殊案件,會儘快處理。
高雄地檢署昨日並舉行記者會,說明偵辦進度,檢方指出,從8月1日至3日,陸續完成相關蒐證,包括扣回中油、欣高、欣雄、中石化和榮化的管線圖和相關液壓監控電腦電磁紀錄,以了解各相關管線配置及事發前後配送情形。
並以證人身分傳喚當天操作的榮化黃姓、李姓員工,華運洪姓、孫姓員工,了解當天操作及配送的實際情形。
前天傍晚並向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前往榮化大社廠及華運前鎮廠進行搜索。
鋸管流程
第一階段
確認涵洞與管線位置
斷電
第二階段
回抽殘餘丙烯
吹入氮氣吹驅丙烯
沖水洗淨
打氧氣進涵洞
第三階段
用無火花電鋸切割
配合灑水
切下管線
彌封兩端管線斷面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劉星君、歐陽良盈╱製表
檢方表示,不會以偵查不公開為理由,要求榮化不得回收管線殘餘的丙烯,但調查也不侷限特定對象,將視未來偵辦狀況,決定是否傳喚李謀偉。
高雄石化氣爆昨日進入第六天,高雄地檢署懷疑氣爆最嚴重的凱旋路、二聖路口下涵洞管線,是原始外洩點,前天由檢察官和金屬中心專家進入洞內勘查後,昨日中午再展開進一步蒐證動作。
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元冠表示,已會同金屬中心、工研院材料科學專家,直接進入榮化管線疑似洩漏孔洞的箱涵,切割管線;裁切2到3公尺區塊,將進行各項試驗,釐清這個7乘4公分的破洞是否是造成此次氣爆的主要原因。
金屬中心指出,依檢驗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報告最快在一周會出爐,最慢則要一、二個月,此次屬於特殊案件,會儘快處理。
高雄地檢署昨日並舉行記者會,說明偵辦進度,檢方指出,從8月1日至3日,陸續完成相關蒐證,包括扣回中油、欣高、欣雄、中石化和榮化的管線圖和相關液壓監控電腦電磁紀錄,以了解各相關管線配置及事發前後配送情形。
並以證人身分傳喚當天操作的榮化黃姓、李姓員工,華運洪姓、孫姓員工,了解當天操作及配送的實際情形。
前天傍晚並向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前往榮化大社廠及華運前鎮廠進行搜索。
鋸管流程
第一階段
確認涵洞與管線位置
斷電
第二階段
回抽殘餘丙烯
吹入氮氣吹驅丙烯
沖水洗淨
打氧氣進涵洞
第三階段
用無火花電鋸切割
配合灑水
切下管線
彌封兩端管線斷面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劉星君、歐陽良盈╱製表
高雄石化氣爆,高市府行政調查認定李長榮化工是元凶,不過,司法調查方面,目前仍在進行訊問、證據保全、證據調查階段,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元冠昨(5)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尚未指向特定對象。
高雄地檢署4日在氣爆重災區的凱旋路、和二聖路口的地下箱涵內,找到屬於李長榮化工(榮化)與華運倉儲公司泵料的4吋丙烯管線,發現輸送管有7X4公分的破洞,昨日出動機具,裁切該丙烯管線,進行鑑定,並持續調查是否還有其他破損釀災。
有關高雄石化氣爆的司法調查進度,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元冠昨日表示,除了昨日的丙烯管線裁切,4日晚間也前往華運、李長榮公司進行搜索,扣得雙方輸送丙烯的原始電磁記錄檔、以及相關操作人員對丙烯未如預期送達的通報、及決策流程紀錄,以保全證據。他表示,目前仍依「他」字案偵查,未將任何特定公司、或人員列為被告,檢方正全力偵辦中。
黃元冠說,高雄地檢署在8月1日事發當日即兵分多路,派員至中油 、欣高、欣雄、中石化和李長榮公司,了解各相關管線配置及事發前後的配送情形,已扣回管線圖和相關液壓監控的電腦電磁紀錄。
8月1日晚間,即以證人身份傳喚當天操作的李長榮化工公司黃姓、李姓員工,華運倉儲公司洪姓、孫姓員工,直到8月2日清晨3時才結束,以便深入了解氣爆當天的操作及配送實際情形。
高雄地檢署4日在氣爆重災區的凱旋路、和二聖路口的地下箱涵內,找到屬於李長榮化工(榮化)與華運倉儲公司泵料的4吋丙烯管線,發現輸送管有7X4公分的破洞,昨日出動機具,裁切該丙烯管線,進行鑑定,並持續調查是否還有其他破損釀災。
有關高雄石化氣爆的司法調查進度,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元冠昨日表示,除了昨日的丙烯管線裁切,4日晚間也前往華運、李長榮公司進行搜索,扣得雙方輸送丙烯的原始電磁記錄檔、以及相關操作人員對丙烯未如預期送達的通報、及決策流程紀錄,以保全證據。他表示,目前仍依「他」字案偵查,未將任何特定公司、或人員列為被告,檢方正全力偵辦中。
黃元冠說,高雄地檢署在8月1日事發當日即兵分多路,派員至中油 、欣高、欣雄、中石化和李長榮公司,了解各相關管線配置及事發前後的配送情形,已扣回管線圖和相關液壓監控的電腦電磁紀錄。
8月1日晚間,即以證人身份傳喚當天操作的李長榮化工公司黃姓、李姓員工,華運倉儲公司洪姓、孫姓員工,直到8月2日清晨3時才結束,以便深入了解氣爆當天的操作及配送實際情形。
經濟部與地方政府聯手啟動全國地下管線清查、檢測工作,引發中油高度關注,擔心萬一高市府要求全面關閉所有石化管線,造成行經高雄市的十多條供料管線停止運作,大社、林園兩大石化重鎮恐停擺。
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動作,讓南部石化產業主要上游石化原料供應商中油戰戰兢兢,密切觀察高市府動作。
中油主管表示,從現有的管線管理層面來看,油料管線有石油法規範,只有石化品管線至今沒有法源依據,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處置。
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動作,讓南部石化產業主要上游石化原料供應商中油戰戰兢兢,密切觀察高市府動作。
中油主管表示,從現有的管線管理層面來看,油料管線有石油法規範,只有石化品管線至今沒有法源依據,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處置。
高雄氣爆禍首直指李長榮化工,外界質疑市府為何不立即勒令停工?市長陳菊表示,只要依法有據,有必要就由相關單位執行;環保局長陳金德呼籲榮化自動停工,協助調查。
李長榮化工停工與否?經濟部指勒令停工是地方政府職權,尊重高雄市府決定。榮化是上市公司,高雄市府考量是否勒令停工格外慎重,環保局、勞工局這幾天翻遍法令,還在找合適法源。
勞工局長鍾孔炤表示,因氣爆範圍區內沒有工程進行,是屬公安事件,勞工局只能依職業安全衛生法和勞動檢查法去查李長榮工廠內部。如果廠內機械設備和操作程序,沒有危害勞工生命安全或立即危險,也沒有開挖行為,並沒有辦法做出停工處分。陳金德表示,曾研究過是否可以違反空氣汙染防治法勒令李長榮化工停工,特別請教環保署,環保署對氣爆是否適用空汙法有疑慮,認為不能貿然勒令停工,因此環保局還在研議。
不過,他認為李長榮宜重視「社會觀感」,輸送管線出問題,氣爆造成重大死傷,即使地方政府未勒令停工,也應主動停工,協助調查與重建。
【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榮化3日曾出面向社會大眾致歉,卻拋出榮化與華運的關係是「投手與捕手」及「管線是由中油維護」等話題,使得氣爆案更趨複雜。
對於榮化、中油、華運三方各說各話,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昨(4)日晚間表示,地下管線埋設時間都在二、三十年前,責任歸屬一定要釐清,是誰肇禍就要負全責。對「投手與捕手」之說。華運指出,華運透過地下管線,泵送丙烯至榮化大社廠,過程中,華運只從事泵送業務,完全聽客戶的指令;丙烯管線不屬於華運,而是屬於榮化。
李長榮化工停工與否?經濟部指勒令停工是地方政府職權,尊重高雄市府決定。榮化是上市公司,高雄市府考量是否勒令停工格外慎重,環保局、勞工局這幾天翻遍法令,還在找合適法源。
勞工局長鍾孔炤表示,因氣爆範圍區內沒有工程進行,是屬公安事件,勞工局只能依職業安全衛生法和勞動檢查法去查李長榮工廠內部。如果廠內機械設備和操作程序,沒有危害勞工生命安全或立即危險,也沒有開挖行為,並沒有辦法做出停工處分。陳金德表示,曾研究過是否可以違反空氣汙染防治法勒令李長榮化工停工,特別請教環保署,環保署對氣爆是否適用空汙法有疑慮,認為不能貿然勒令停工,因此環保局還在研議。
不過,他認為李長榮宜重視「社會觀感」,輸送管線出問題,氣爆造成重大死傷,即使地方政府未勒令停工,也應主動停工,協助調查與重建。
【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榮化3日曾出面向社會大眾致歉,卻拋出榮化與華運的關係是「投手與捕手」及「管線是由中油維護」等話題,使得氣爆案更趨複雜。
對於榮化、中油、華運三方各說各話,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昨(4)日晚間表示,地下管線埋設時間都在二、三十年前,責任歸屬一定要釐清,是誰肇禍就要負全責。對「投手與捕手」之說。華運指出,華運透過地下管線,泵送丙烯至榮化大社廠,過程中,華運只從事泵送業務,完全聽客戶的指令;丙烯管線不屬於華運,而是屬於榮化。
中油五輕將於民國104年遷廠,高雄大社石化區也將於107年面臨轉型遷廠,引發台灣石化業者營運前景憂心,紛紛期望尋求爭取五輕延畢機會;但在高雄丙烯氣爆意外後,中油五輕明年命運,已是鐵定關廠。
於1990年興建的中油五輕,預計2015年9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中油苦無辦法讓五輕繼續留下,近年來,包括台聚、國喬、東聯等民營業者積極尋覓解套方式:包括台灣區石化公會、仁大石化區廠商更研擬共同出資將五輕買下來,以「公辦民營」方式,由民間業者籌組團隊向中油承租,讓五輕廠原定運轉。
不過,日前中油董事長林聖忠指出,一席「五輕是否繼續營運,端賴下游需求而定」談話,對照如今高雄氣爆、管線清查,對石化業後續營運衝擊,五輕續留機率可說微乎其微。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說,經濟部長張家祝指示,除非得到地方(後勁地區)居民,及高雄市政府的支持,否則,五輕必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此外,與五輕關係密切的中殼,已決定9月關廠,全球最大的石化鉅子Shell從此將退出台灣市場,在在凸顯五輕續留經營的負向變數。
尤其,中油新三輕投產運作,相對五輕更具成本效益,以致中油對現正進行歲修的五輕,規劃轉由新三輕產能優先供料,五輕歲修結束是否重起運作,採保留態度。
據了解,中油為履行2015年9月底前將高雄煉油廠、中油五輕廠遷廠的政策承諾,原包含五輕總計有60多座工廠運轉的中油高雄廠,如今僅剩下16座仍在運轉,惟高雄廠運轉不敷成本效益,以致今年前4 個月該廠區虧損37億元。
基於營運績效考量,中油決定加速關廠進度,就連供應下游乙烯、丙烯等原料的五輕廠目前都以「歲修」之名,不斷延長停工時間以減少虧損。
中油指出,五輕乙烯年產能50萬噸,遷廠後,中油剩下四輕、新三輕兩座輕裂廠運作,乙烯總年產能113萬噸。相對國內實際需求,尚不致發生供料缺口。
於1990年興建的中油五輕,預計2015年9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中油苦無辦法讓五輕繼續留下,近年來,包括台聚、國喬、東聯等民營業者積極尋覓解套方式:包括台灣區石化公會、仁大石化區廠商更研擬共同出資將五輕買下來,以「公辦民營」方式,由民間業者籌組團隊向中油承租,讓五輕廠原定運轉。
不過,日前中油董事長林聖忠指出,一席「五輕是否繼續營運,端賴下游需求而定」談話,對照如今高雄氣爆、管線清查,對石化業後續營運衝擊,五輕續留機率可說微乎其微。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說,經濟部長張家祝指示,除非得到地方(後勁地區)居民,及高雄市政府的支持,否則,五輕必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此外,與五輕關係密切的中殼,已決定9月關廠,全球最大的石化鉅子Shell從此將退出台灣市場,在在凸顯五輕續留經營的負向變數。
尤其,中油新三輕投產運作,相對五輕更具成本效益,以致中油對現正進行歲修的五輕,規劃轉由新三輕產能優先供料,五輕歲修結束是否重起運作,採保留態度。
據了解,中油為履行2015年9月底前將高雄煉油廠、中油五輕廠遷廠的政策承諾,原包含五輕總計有60多座工廠運轉的中油高雄廠,如今僅剩下16座仍在運轉,惟高雄廠運轉不敷成本效益,以致今年前4 個月該廠區虧損37億元。
基於營運績效考量,中油決定加速關廠進度,就連供應下游乙烯、丙烯等原料的五輕廠目前都以「歲修」之名,不斷延長停工時間以減少虧損。
中油指出,五輕乙烯年產能50萬噸,遷廠後,中油剩下四輕、新三輕兩座輕裂廠運作,乙烯總年產能113萬噸。相對國內實際需求,尚不致發生供料缺口。
高雄氣爆案直指榮化丙烯管嫌疑最大,責任歸屬連帶中油、華運都受關注,華運大股東台聚集團表示,氣爆當晚是華運發現異常而停止運料,整個作業都聽從榮化要求進行。
中油則說,中油、李長榮之間既無維修合約,也從未收過維修費用,因此沒有監控該管線輸送狀況。
華運倉儲是台聚集團子公司,分別由亞聚、華夏及台達化各持有3 3.33%,台聚則無持股。目前轉投資華運倉儲連接至榮化管線,華運倉儲正積極進行查證,並配合主管機關的調查程序。
華運倉儲高雄分公司表示,7月31日榮化有一艘丙烯船運抵高雄港 57號碼頭,透過華運的輸送幫浦,把丙烯透過管線運送到榮化大社廠。
7月31日晚間8點55分,華運發現流量不穩,告知榮化大社廠後,停止輸送並檢查。直到晚間10點10分,榮化認為已恢復正常,決定繼續輸送。整個作業都是聽從榮化提出的要求進行操作。
中油副總張瑞宗則強調,民國77年時中油、中石化及榮化(當時為福聚)因有購料建置合作,三條管線一同由中油負責進行施工,惟建置完成後,產權、所有權及管理權悉數轉移至中石化、榮化,並無高雄市政府記者會所說的「讓管」。
中油指出,丙烯管線是李長榮所有,事故發生前也是李長榮在使用,中油安管人員在值班時並不會監控該管線的壓力,丙烯管壓力出現異常,中油在第一時間並不知道,直到氣爆發生後,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蒐集相關資料時,才由電腦儀表紀錄資料知道李長榮丙烯管線壓力異常。
中油則說,中油、李長榮之間既無維修合約,也從未收過維修費用,因此沒有監控該管線輸送狀況。
華運倉儲是台聚集團子公司,分別由亞聚、華夏及台達化各持有3 3.33%,台聚則無持股。目前轉投資華運倉儲連接至榮化管線,華運倉儲正積極進行查證,並配合主管機關的調查程序。
華運倉儲高雄分公司表示,7月31日榮化有一艘丙烯船運抵高雄港 57號碼頭,透過華運的輸送幫浦,把丙烯透過管線運送到榮化大社廠。
7月31日晚間8點55分,華運發現流量不穩,告知榮化大社廠後,停止輸送並檢查。直到晚間10點10分,榮化認為已恢復正常,決定繼續輸送。整個作業都是聽從榮化提出的要求進行操作。
中油副總張瑞宗則強調,民國77年時中油、中石化及榮化(當時為福聚)因有購料建置合作,三條管線一同由中油負責進行施工,惟建置完成後,產權、所有權及管理權悉數轉移至中石化、榮化,並無高雄市政府記者會所說的「讓管」。
中油指出,丙烯管線是李長榮所有,事故發生前也是李長榮在使用,中油安管人員在值班時並不會監控該管線的壓力,丙烯管壓力出現異常,中油在第一時間並不知道,直到氣爆發生後,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蒐集相關資料時,才由電腦儀表紀錄資料知道李長榮丙烯管線壓力異常。
高雄石化氣爆,高雄市政府行政調查指向李長榮化工(榮化)是元凶。榮化董座李謀偉昨(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華運是投手、榮化是捕手,輸送丙烯過程,操作完全按照國際SOP。由於氣爆原因非常複雜,榮化樂見檢調介入調查,並希望司法調查釐清真相。
李謀偉表示,我們比任何人都想找到真相。從華運倉儲泵料到李長榮大社廠,過去曾有多次液壓下降現象,雙方根據國際標準程序(S OP)進行檢測,找出原因,作為因應,「但是,不一定代表外洩」。
他說,在高雄市政府指稱丙烯外洩的時段,華運端液壓顯示為13,接受端的榮化大社廠也是13,雙方根據SOP檢測,認為「經過半小時的持壓」,判斷丙烯沒有洩漏,才在10時10分重新供料,「華運就如同投手,而榮化大社廠就如同捕手」,在投、接雙方經過SOP程序之後,才重新泵料。
面對媒體詢問,高雄市政府的行政調查認定榮化就是丙烯洩漏元凶,李謀偉重申,「原因非常複雜」,並暗指管線如有破裂,「外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不過,他強調,「我們沒有說誰的責任」,只是希望司法調查,釐清真相,因為只有檢調單位才能掌握所有資訊,並且請專家學者協助判讀,「我們已經把所有資料,都交給檢方了,只是,檢察官特別交代,我們不能對外透露」。
他說,當初在氣爆區域下面的4吋、6吋、以及8吋等3條石化線,都是由台灣中油設計、建造,也都由中油每3個月進行維修、檢測,「最近一次,也有檢測維修記錄」,榮化也一併交給檢察官了
李謀偉重申,「我們對於該負的責任,絕不迴避,也沒有隱瞞任何事實」,他深信,真相一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我們比誰都想要知道真相,到底發生什麼事?」,也唯有發掘真相,才能對這次的高雄石化氣爆有交代。
李謀偉表示,我們比任何人都想找到真相。從華運倉儲泵料到李長榮大社廠,過去曾有多次液壓下降現象,雙方根據國際標準程序(S OP)進行檢測,找出原因,作為因應,「但是,不一定代表外洩」。
他說,在高雄市政府指稱丙烯外洩的時段,華運端液壓顯示為13,接受端的榮化大社廠也是13,雙方根據SOP檢測,認為「經過半小時的持壓」,判斷丙烯沒有洩漏,才在10時10分重新供料,「華運就如同投手,而榮化大社廠就如同捕手」,在投、接雙方經過SOP程序之後,才重新泵料。
面對媒體詢問,高雄市政府的行政調查認定榮化就是丙烯洩漏元凶,李謀偉重申,「原因非常複雜」,並暗指管線如有破裂,「外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不過,他強調,「我們沒有說誰的責任」,只是希望司法調查,釐清真相,因為只有檢調單位才能掌握所有資訊,並且請專家學者協助判讀,「我們已經把所有資料,都交給檢方了,只是,檢察官特別交代,我們不能對外透露」。
他說,當初在氣爆區域下面的4吋、6吋、以及8吋等3條石化線,都是由台灣中油設計、建造,也都由中油每3個月進行維修、檢測,「最近一次,也有檢測維修記錄」,榮化也一併交給檢察官了
李謀偉重申,「我們對於該負的責任,絕不迴避,也沒有隱瞞任何事實」,他深信,真相一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我們比誰都想要知道真相,到底發生什麼事?」,也唯有發掘真相,才能對這次的高雄石化氣爆有交代。
高雄氣爆案造成多人死傷,目前受影響廠商包括李長榮、中石化2 家,經濟部指出,李長榮已改以槽車運輸因應,中石化為避免原有管線危險,則是降載因應,短期內應不致缺料。
政府考慮未來對石化管線檢測訂定專法規範,但高雄前鎮與苓雅災區未來道路勢必得復原。官員透露,在未釐清管線埋設安全的權責認定,究竟屬地方還是中央之前,高雄市府已表態,傾向不核准石化管線於災區復原、埋設,這恐怕會讓相關石化業者未來疏運貨料,產生問題。
官員指出,大社工業區內廠商運作一切正常、無災損,但位居此工業區內的李長榮原有2條生產線,已停止1條運作,其他石化廠商則因管線並無涉在該地區,不受影響。至於中石化已提出加速清空丙烯管線方案,協請中油自源頭洩料,預計三天內清出輸送管內丙烯。
政府考慮未來對石化管線檢測訂定專法規範,但高雄前鎮與苓雅災區未來道路勢必得復原。官員透露,在未釐清管線埋設安全的權責認定,究竟屬地方還是中央之前,高雄市府已表態,傾向不核准石化管線於災區復原、埋設,這恐怕會讓相關石化業者未來疏運貨料,產生問題。
官員指出,大社工業區內廠商運作一切正常、無災損,但位居此工業區內的李長榮原有2條生產線,已停止1條運作,其他石化廠商則因管線並無涉在該地區,不受影響。至於中石化已提出加速清空丙烯管線方案,協請中油自源頭洩料,預計三天內清出輸送管內丙烯。
高雄氣爆現場,中石化管線殘留260噸丙烯,引發各界關切。中石化副總余建松表示,氣爆區域管線殘留丙烯已在8月1日立即洩壓、燃燒,以降低安全威脅,並向主管機關報告,絕無遞延通報事宜。
除努力清除外,中油也答應高雄市政府,三天之內協助中石化出清輸送管內的丙烯。
此外,為協助災後重建,中石化宣布提供臨一心一路之原高雄廠的空地,作為重建過程中,相關廢棄物暫時儲放之場所,以利相關重建工程的進行,並捐贈1千萬元,作為高雄市政府救災重建所需。
除努力清除外,中油也答應高雄市政府,三天之內協助中石化出清輸送管內的丙烯。
此外,為協助災後重建,中石化宣布提供臨一心一路之原高雄廠的空地,作為重建過程中,相關廢棄物暫時儲放之場所,以利相關重建工程的進行,並捐贈1千萬元,作為高雄市政府救災重建所需。
高雄市氣爆造成28人死亡、292人受傷慘劇,受災街區如被戰火洗禮,滿目瘡痍,此情此景震撼全國人心,也讓港都做為石化重鎮的悲情與傷痛攤開在世人的面前。氣爆事件發生之後,地方及中央政府皆積極展開救災工作,國人的愛心從各地湧入高雄,未來清理重建工程浩大,但這次氣爆所暴露出石化業發展的種種問題,若不做徹底釐清及全盤面對,類似悲劇還是無法完全避免。
高雄之所以成為石化重鎮,是源自40多年前GDP成長重於一切的年代。1968年政府為掌握石化上游原料,在高雄興建一輕;1970年代石化工業列十大建設之一,二、三、四輕相繼興建;1990年五輕在歷經三年抗爭後開始動工,石化業產能大幅擴充,上中下游產業群聚,讓高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石化之城」。
石化業發展為高雄帶來逾30萬的就業機會,也帶動都市擴張,如今高雄市已是逾300萬人口大都會,但石化業發展以中油公司為核心,透過貫穿大高雄南北、綿延數十公里、密布人口密集地區的地下石化輸送管線,將石化原料輸送給中、下游石化業廠商。這些石化管線鋪設長達數十年,詳細分布及實際狀況掌握不易,其間高雄都會成長及變化又很大,石化管線與住宅區、商業區混處情況極多,成為潛藏地面下的隱形炸彈。據查這次引發氣爆的丙烯管線經過地區聚集72萬人口;中石化公司代表在高雄市救災會議竟指氣爆災區迄今還有一條管線估計存有260噸丙烯,更令人心驚膽跳。
試想,像高雄市這樣四處都是隱形炸彈的石化之城,如果遇到嚴重的地震等天然災變,其後果極可能是這次氣爆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這麼大的責任,地方及中央政府豈能不通力合作,共同扛起防災及救災的責任?
1997年高雄中油管線工程引發氣爆,造成14人死亡,石化業就被列為「毒化學」的防救災重點。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亦協助高雄推動執行災害防救計畫;行政院每年更編訂具指導性、綱要性之「高雄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但是,書面作業卻禁不起實際檢驗。這次氣爆從民眾聞到臭味向市府報案再到氣爆發生有將近三小時的過程,但市府消防局、環保局的專業判斷及應變能力明顯不足,暴露出「毒化學」防救災缺乏標準作業程序;如此重大災害發生後卻遲遲無法確認禍首,更讓國人氣結不已;對石化管線埋設及「毒化學」防救災之責任歸屬,各機關亦互踢皮球,深怕責任上身。這些事例在在顯示中央和地方在「石化之城」防救災工作上,缺乏同舟共濟、齊力承擔的精神,這是政府在災後重建及釐清防救災責任時亟需檢討改善之處。
更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不將現在綿延遍布高雄市、具高危險性的石化管線全面遷出人口密集地區,就算有再好的防救災準備,也很難抵擋如強震等重大天然災變可能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中央和地方不能只是祈禱「天佑台灣」、「天佑高雄」,如何因應處理高雄市乃至其他有類似情況地區如桃園、苗栗頭份等石化管線遷移問題,無疑是政府最大的考驗。
石化業未來何去何從?也是必須面對的另一挑戰。政府在後勁五輕建廠時曾經承諾25年後、即2015年底前遷廠,這次氣爆更加堅定當地人士要求五輕遷廠的決心,高雄市政府也緊盯遷廠期限。然而,中油高雄煉油廠及五輕一旦確定關廠,又無其他替代性石化原料供應規畫,中下游業者勢將被迫關廠或遷移。這固然可解決高雄市部分石化管線遷移問題,但也牽涉到高雄未來產業發展及數十萬就業及依賴人口的問題。五輕關廠後可能衍生的巨大衝擊,也早已超出地方政府可以處理的能力,須賴馬政府從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布局籌謀解決之道,而且時間日益迫近,不容須臾拖延。
高雄之所以成為石化重鎮,是源自40多年前GDP成長重於一切的年代。1968年政府為掌握石化上游原料,在高雄興建一輕;1970年代石化工業列十大建設之一,二、三、四輕相繼興建;1990年五輕在歷經三年抗爭後開始動工,石化業產能大幅擴充,上中下游產業群聚,讓高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石化之城」。
石化業發展為高雄帶來逾30萬的就業機會,也帶動都市擴張,如今高雄市已是逾300萬人口大都會,但石化業發展以中油公司為核心,透過貫穿大高雄南北、綿延數十公里、密布人口密集地區的地下石化輸送管線,將石化原料輸送給中、下游石化業廠商。這些石化管線鋪設長達數十年,詳細分布及實際狀況掌握不易,其間高雄都會成長及變化又很大,石化管線與住宅區、商業區混處情況極多,成為潛藏地面下的隱形炸彈。據查這次引發氣爆的丙烯管線經過地區聚集72萬人口;中石化公司代表在高雄市救災會議竟指氣爆災區迄今還有一條管線估計存有260噸丙烯,更令人心驚膽跳。
試想,像高雄市這樣四處都是隱形炸彈的石化之城,如果遇到嚴重的地震等天然災變,其後果極可能是這次氣爆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這麼大的責任,地方及中央政府豈能不通力合作,共同扛起防災及救災的責任?
1997年高雄中油管線工程引發氣爆,造成14人死亡,石化業就被列為「毒化學」的防救災重點。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亦協助高雄推動執行災害防救計畫;行政院每年更編訂具指導性、綱要性之「高雄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但是,書面作業卻禁不起實際檢驗。這次氣爆從民眾聞到臭味向市府報案再到氣爆發生有將近三小時的過程,但市府消防局、環保局的專業判斷及應變能力明顯不足,暴露出「毒化學」防救災缺乏標準作業程序;如此重大災害發生後卻遲遲無法確認禍首,更讓國人氣結不已;對石化管線埋設及「毒化學」防救災之責任歸屬,各機關亦互踢皮球,深怕責任上身。這些事例在在顯示中央和地方在「石化之城」防救災工作上,缺乏同舟共濟、齊力承擔的精神,這是政府在災後重建及釐清防救災責任時亟需檢討改善之處。
更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不將現在綿延遍布高雄市、具高危險性的石化管線全面遷出人口密集地區,就算有再好的防救災準備,也很難抵擋如強震等重大天然災變可能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中央和地方不能只是祈禱「天佑台灣」、「天佑高雄」,如何因應處理高雄市乃至其他有類似情況地區如桃園、苗栗頭份等石化管線遷移問題,無疑是政府最大的考驗。
石化業未來何去何從?也是必須面對的另一挑戰。政府在後勁五輕建廠時曾經承諾25年後、即2015年底前遷廠,這次氣爆更加堅定當地人士要求五輕遷廠的決心,高雄市政府也緊盯遷廠期限。然而,中油高雄煉油廠及五輕一旦確定關廠,又無其他替代性石化原料供應規畫,中下游業者勢將被迫關廠或遷移。這固然可解決高雄市部分石化管線遷移問題,但也牽涉到高雄未來產業發展及數十萬就業及依賴人口的問題。五輕關廠後可能衍生的巨大衝擊,也早已超出地方政府可以處理的能力,須賴馬政府從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布局籌謀解決之道,而且時間日益迫近,不容須臾拖延。
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昨(3)日在高雄市召開記者會,他以氣爆造成重大傷亡及社會大眾不安,首次道歉,但不認為該公司是肇事者。李謀偉說,對於該負的責任絕不迴避,也沒有隱瞞任何事實。
記者會中,針對媒體提問榮化是否有丙烯外洩,他以「我們家的丙烯應該是一些原因之一」回應。
高雄氣爆事件進入第三天,被高雄市環保局直指為禍首的榮化,昨日下午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記者會,由李謀偉再次親上火線。他首先針對此次高雄氣爆事件,率領公司主管向社會大眾道歉。
李謀偉說,榮化對於該負的責任絕不迴避,也沒有隱瞞任何事實,「我們比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昨天檢調開挖出事現場,榮化有員工進入涵管,對此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基於檢方偵查不公開,在檢方公布偵查結果之前,無法對外說明。
針對外界質疑管線出現降壓情況,卻未通報相關單位,李謀偉說,整個操作作業是依據國際標準作業流程,而油量異常,有很多原因,像幫浦壞掉等等。
他以投手、捕手傳接球來形容榮化與華運的輸送關係,雙方經兩次停下檢測試壓力,結果是處於「持壓」狀態,顯示沒有外洩,才繼續運作,直至華運領班回報有丙烯外洩,才關閉管線。
李謀偉指出,當時包括中油、中石化均接獲丙烯洩漏的訊息,但榮化內部未收到相關通知。
李謀偉說,管線會漏有三個原因,包括壓力太高、腐蝕或外力,而現場三條管線都由中油在20年前統一設計建造的,到現在中油每三個月要巡檢、設壓一次,為什麼這一條會爆裂?是有外力?還是有人動了什麼東西,這是檢調單位要查的事情。
另外,所謂的「外力」是否有可能和輕軌工程有關,李謀偉說,不便講,檢察官會公布。
記者會中,針對媒體提問榮化是否有丙烯外洩,他以「我們家的丙烯應該是一些原因之一」回應。
高雄氣爆事件進入第三天,被高雄市環保局直指為禍首的榮化,昨日下午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記者會,由李謀偉再次親上火線。他首先針對此次高雄氣爆事件,率領公司主管向社會大眾道歉。
李謀偉說,榮化對於該負的責任絕不迴避,也沒有隱瞞任何事實,「我們比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昨天檢調開挖出事現場,榮化有員工進入涵管,對此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基於檢方偵查不公開,在檢方公布偵查結果之前,無法對外說明。
針對外界質疑管線出現降壓情況,卻未通報相關單位,李謀偉說,整個操作作業是依據國際標準作業流程,而油量異常,有很多原因,像幫浦壞掉等等。
他以投手、捕手傳接球來形容榮化與華運的輸送關係,雙方經兩次停下檢測試壓力,結果是處於「持壓」狀態,顯示沒有外洩,才繼續運作,直至華運領班回報有丙烯外洩,才關閉管線。
李謀偉指出,當時包括中油、中石化均接獲丙烯洩漏的訊息,但榮化內部未收到相關通知。
李謀偉說,管線會漏有三個原因,包括壓力太高、腐蝕或外力,而現場三條管線都由中油在20年前統一設計建造的,到現在中油每三個月要巡檢、設壓一次,為什麼這一條會爆裂?是有外力?還是有人動了什麼東西,這是檢調單位要查的事情。
另外,所謂的「外力」是否有可能和輕軌工程有關,李謀偉說,不便講,檢察官會公布。
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昨日在高雄召開記者會的同時,台北由副總邱媛媛同步舉行說明會,但面對管線平時維護責任,榮化僅表示,當初是公司出資、由中油設計施工,平常巡檢是中油在負責,榮化也會與中油一起巡視。
邱媛媛強調,從事件爆發到至今,公司不斷重複比對操作表,都是依據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應對。
邱媛媛強調,從事件爆發到至今,公司不斷重複比對操作表,都是依據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應對。
此次涉案高雄氣爆事件的李長榮等石化業,多有投保責任險,但據了解,保額最多幾億元、小廠則幾千萬元,肇事公司可能有理賠上的財務壓力;這次管線外洩是否在保險保障範圍內,也還待了解。
李長榮公司的責任險,由第一產物等數家產險公司共同承保。第一產險發言人林仲修昨(3)日晚間表示,那是一整個包裹式的保單,投保項目與範圍今天上班後才能了解。他強調,目前還無法確定氣爆事件的責任是否在榮化公司,假設責任真在榮化,責任險理賠範圍是否包含廠區以外也待釐清。
高雄市環保局雖點名李長榮,但據了解,全案檢調仍在偵辦中,管線經過災區的三家石化業李長榮、中油及中石化,都是被調查對象。
對於投資人權益,金管會官員表示,上市公司若有重大損失,必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讓投資人及時掌握狀況。
李長榮公司的責任險,由第一產物等數家產險公司共同承保。第一產險發言人林仲修昨(3)日晚間表示,那是一整個包裹式的保單,投保項目與範圍今天上班後才能了解。他強調,目前還無法確定氣爆事件的責任是否在榮化公司,假設責任真在榮化,責任險理賠範圍是否包含廠區以外也待釐清。
高雄市環保局雖點名李長榮,但據了解,全案檢調仍在偵辦中,管線經過災區的三家石化業李長榮、中油及中石化,都是被調查對象。
對於投資人權益,金管會官員表示,上市公司若有重大損失,必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讓投資人及時掌握狀況。
731高雄氣爆事件奪走28條人命,經濟部今天將邀中油、中石化、李長榮化工等高雄石化業者,一同「摸清」港都地下石化管線。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昨(3)日表示,近期將邀相關部會與地方討論,不排除訂定專法管理地下管線,避免憾事再發生。
高雄日前發生氣爆,截至昨晚,總計有28人死亡、兩人失蹤、302人受傷。事故發生後,外界將矛頭指向疑似肇禍的榮化,也批評中央與地方管理不力,未能悉數掌握都會區地下每一條石化原料管線。對此,經濟部將亡羊補牢,邀集石化業者一同比對圖資,務必掌握每一地下管道及其輸送的原料。
身兼中央災害防災中心副指揮官的杜紫軍表示,今天的會議第一步會先確認災區地下管線,接著摸清高雄其他地區的地下管線。至於圖資是否公布,要由高雄巿府決定,不過,一些重要幹管,如油管或天然氣管埋設地點及深度公開後,若遭有心人士破壞,恐釀國安問題。
昨天下午副閣揆毛治國二度聽取各單位報告,指示中央與地方必須密切聯繫,優先恢復民生相關維生管道。杜紫軍補充,目前災區的水、電,可在這一、兩天陸續恢復,但是天然氣要隨道路整修工程同步進行,預估耗時三個月。
目前災區內的已知三條重要管線,包括中油乙烯管線,昨晚中油已吹入氮氣排空管內殘存氣體;中石化的丙烯管線,最慢今早排空。至於肇禍的榮化丙烯管線,經濟部已指示中油協助處理。
杜紫軍說,近期經濟部將亡羊補牢,邀相關部會與專家學者一同研商,看是要訂專法,或是修正既有的消防法、勞動檢查法規,加強管理。
高雄日前發生氣爆,截至昨晚,總計有28人死亡、兩人失蹤、302人受傷。事故發生後,外界將矛頭指向疑似肇禍的榮化,也批評中央與地方管理不力,未能悉數掌握都會區地下每一條石化原料管線。對此,經濟部將亡羊補牢,邀集石化業者一同比對圖資,務必掌握每一地下管道及其輸送的原料。
身兼中央災害防災中心副指揮官的杜紫軍表示,今天的會議第一步會先確認災區地下管線,接著摸清高雄其他地區的地下管線。至於圖資是否公布,要由高雄巿府決定,不過,一些重要幹管,如油管或天然氣管埋設地點及深度公開後,若遭有心人士破壞,恐釀國安問題。
昨天下午副閣揆毛治國二度聽取各單位報告,指示中央與地方必須密切聯繫,優先恢復民生相關維生管道。杜紫軍補充,目前災區的水、電,可在這一、兩天陸續恢復,但是天然氣要隨道路整修工程同步進行,預估耗時三個月。
目前災區內的已知三條重要管線,包括中油乙烯管線,昨晚中油已吹入氮氣排空管內殘存氣體;中石化的丙烯管線,最慢今早排空。至於肇禍的榮化丙烯管線,經濟部已指示中油協助處理。
杜紫軍說,近期經濟部將亡羊補牢,邀相關部會與專家學者一同研商,看是要訂專法,或是修正既有的消防法、勞動檢查法規,加強管理。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