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在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防疫規範之下,消費者逐漸改變消費的型態, 零接觸投保之需求亦應運而生。 此外,隨著民眾對於保險知識與需求的提升,也促使網路投保的市 場迅速發展,因此如何運用數位將服務簡單又快速的傳遞給顧客,已 經成為和泰產險努力的目標。 去年國內產險業之網路投保業務大幅成長,和泰產險也順應此零接 觸網路投保之趨勢,將線上投保網以活潑、繽紛的全新樣貌呈現,除 新增英文版官網及無障礙友善網站外,更大幅調整視覺及流程體驗, 利用淺顯易懂的操作指示與說明,提供客戶「沉浸式投保」的完美體 驗,保戶可依網頁指引,循序進入投保情境,依自身需求、風險考量 選擇最適合的商品,減少時間、地域限制及繁瑣作業流程,在友善的 操作頁面下,只需要5分鐘即可以完成投保。 和泰產險建議民眾,可以利用網路投保來規劃自己的意外傷害及財 產保障;和泰產險將持續新增防疫險、旅平險、傷害險等各類多元化 的商品上線提供民眾選擇。 另,和泰積極招募會員,於4至6月舉辦「風和日麗春暖花開,月月 抽好禮」活動,加入會員即可獲得抽獎資格,投保完成更有多項好禮 ,更多詳情可至和泰保險官網查詢。
蘋果春季發表會發表全新第三代iPhone SE及iPhone 13系列新色「松嶺青色」,將於18日開賣,吸引果粉爭先預購,但一支手機要價不斐,萬一手滑將讓荷包大失血,民眾可善用行動裝置保險轉嫁風險,各家方案主打特色大不同,投保前應先釐清五件事,避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理賠糾紛。據產險業者內部統計,過去一年民眾較常見的理賠原因多為意外受損,包含摔機(手滑摔機、騎車掉落等)或泡水(下雨、掉落馬桶、洗衣機等)造成螢幕或機殼破裂,其餘則為遭竊盜強奪或強盜、手機受潮及主機板、連接頭、排線及插孔的損壞等情況較多。以手機螢幕損壞來看,按照現行一般手機螢幕維修價格,約占裝置價格的三分之一,摺疊面板維修成本更是直逼整機置換價格,顯見維修手機費用昂貴,如有投保行動裝置保險,更能保護荷包不大失血。以市面上行動裝置保險來看,主要保障不可預料的事故,如意外毀損、竊盜等,通常保障期間一至二年。民眾在投保前應先釐清下列五件事,以避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理賠糾紛;一為是否為全機保險,富邦產險表示,全機保險的保障範圍才會包含手機螢幕、相機鏡頭及其他零組件,而不會僅限手機屏幕。二為自負額約定方式,民眾應注意維修或需整機置換時,有無自負額及自負額金額多寡的規定;三為年繳及月繳型保險商品,若消費者選擇一年期以上月繳型保單,除原廠一年保固外,更提供第二或第三年延長保固供選擇,因此投保全機險一年期以上的月繳型保單更有保障。四為投保時間,國泰產險提醒,民眾投保行動裝置保險,須在購買裝置當下投保,一離櫃就無法為該裝置投保;五為若在保險期間內手機遭竊,和泰產險建議,立即去警局報案,並取得報案證明,以利後續理賠作業。
手機「貴桑桑」,手滑代價更是驚人,使購買手機險的民眾愈來愈多。產險業者推估,在手機不斷推陳出新下,行動裝置價格預期將向上拉高,以及維修金額也將大幅上升,預期今年全市場行動裝置保險成長率約5%。據金管會統計,2018年行動裝置保險開賣第一年,賣出97萬張保單,保費收入6.1億元,2019年賣出175.3萬張,保費收入23億元,到了2020年,則賣出179.1萬張,保費收入來到36.6億元,而去年全市場保費收入更達40億元關卡,件數或保費皆明顯成長。近三年整體行動裝置保險市場成長明顯,國泰產險分析,主要來自行動裝置整體銷量增加及平均裝置價格提升,且人均持有裝置數量也逐年增加,除手機、平板外,穿戴裝置如耳機及智慧型手錶也蓬勃發展。和泰產險指出,一年若付出幾千元保費可提供行動裝置一個安全保障,民眾通常願意買單,未來隨著手機不斷推陳出新,價格料將不斷推升,行動裝置保險勢必持續成長。富邦產險指出,近年行動裝置保險因客戶手機單價及維修金額較高,因此投保率有持續增加的趨勢,預期今年全市場行動裝置保險成長率約5%。
隨著本土疫情延燒,讓防疫保單再掀搶購潮,民眾近期瘋搶一張「隔離賠5萬」的防疫保單,短短一個月狂賣90萬張,如今已下架,但市面上仍有其他詢問度較高的防疫保單,一樣也能滿足民眾的需求及擁有完整的保障,且網路投保費用統統千元有找。繼台灣產險、和泰產險防疫保單下架後,今年1月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推出666元的防疫隔離險最熱銷,由於隔離先賠5萬元,確診再賠5萬元,加上網路投保程序簡易,成為民眾心目中新一代的防疫神單,但該公司考量風險胃納量,已於15日停止受理民眾投保此商品。根據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統計,截至15日,防疫隔離險銷售約90萬張;至於理賠狀況,截至16日,受理的理賠案件約200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表示,因理賠申請有遞延效果,防疫隔離險實際理賠件數仍待持續觀察。在新一代666防疫神單下架後,來不及投保的人別擔心,目前還有多家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可選擇,如兆豐產險推出的「防疫兆護672」,保障項目包含全疫苗接種、法定傳染病確診及隔離保障,其中隔離理賠2.5萬元,若確診再理賠5萬元,網路投保保費為672元。富邦產險「疫網打盡2.0」提供S、XL、XXL三方案,保障內容依序為疫苗保障、防疫保障及同時擁有疫苗加防疫保障,以XXL方案為例,隔離賠5,000元、確診賠1萬,網路投保費用801元。國泰產險推出網路投保「疫苗防疫雙享」專案,保費442元,提供接種疫苗後確診補償保險金1萬元,法定傳染病隔離費用補償保險金5,000元等保障;中國信託產險的「防疫新生活」,保費345元,隔離賠1萬元、確診賠5萬元;和泰產險「新疫點零」保單,以輕量型來看,年繳保費為433元,隔離賠1.2萬元、確診賠2萬元。
產險1月網路投保金額為3.75億元,其中防疫保單及疫苗險單月投 保金額達1.86億元,不但占比過半,且居網路投保項目之冠,超過汽 機車險,這是開放網路投保以來首見。 為了讓民眾可以快速投保防疫險和疫苗險,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 去年9月開放產險業者得透過網路投保辦理以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 保疫苗險(不含身故給付),提供未成年投保疫苗險便利性。 產險公會表示,但這是父母幫子女網路投保的特例。至於其他可網 路投保的項目,目前法規只同意父母尚可以幫7歲以下子女投保旅平 險,若要投保傷害險、健康險等,年滿20歲才可以進行網路投保。 今年1月國內疫情因Omicron再呈現緊張氣氛,加上臺產防疫保單1 月25日期滿,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兆豐產、泰安產、新光產、 富邦產等產險持續推出可以網路投保新防疫保單及疫苗險使得防疫保 單,讓防疫保單、疫苗險網路投保件數大增。 依產險業統計,1月防疫保單、疫苗險共銷售57萬多件,投保金額 為1.86億元,居產險網路投保金額單月之冠,汽車險網路投保元月金 額是1.05億元,機車險則是0.73億元,至於住火險、傷害險、旅平險 以及其他險(寵物險、手機險)等各項目單月投保金額都只有200多 萬元。 防疫險、疫苗險1月熱賣,也讓1月產險網路投保金額來到3.75億元 ,較去年同期的1.53億元成長145%。產險公會預估,今年產險網路 投保金額目標為28.8億元,約可以較去年成長25.2%。
春節期間民眾趴趴走,國內已累計11條不明傳播鏈,15日更新添首 例Omicron死亡個案,本土疫情延燒,帶動防疫險買氣近一周激增。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15日公布最新數字,截至2022年2月14日 止,今年以來防疫險投保件數達73.6萬件,較2月7日新增30.45萬件 ,而理賠件數更以翻倍速度成長,從580件成長到1,580件、成長率達 172%,理賠金額也從原本的5,234萬元翻倍成長到1.38億元。 防疫保單的成敗與疫情緊張程度相關。2021年台產看準時機、搶發 第一張防疫神單造成熱銷後,買氣曾隨著疫情趨緩而降溫,但今年在 變種病毒攻台後,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推的隔離賠5萬元的 「防疫神單」又再掀一波搶購潮。 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截至2022年至2月14日,國人投保「防疫保 單」已上衝73萬6,135件,等於平均一天賣出1.64萬件,短短一周就 吸金1.8億元,讓保費收入衝上5.24億元。新進件的保單成長快速, 隨著隔離、確診人數增加,防疫保單的理賠也快速飆高。據金管會保 險局統計,截至2022年至2月14日止,短短一周防疫險的保單理賠件 數已從580件、成長到1,580件,而理賠金額也從原本5千多萬,激增 到1.38億元。 所謂「防疫保單」有兩類,一是法定傳染病防疫險,一旦「隔離或 確診」保險公司就會理賠;二是疫苗險,針對施打COVID-19疫苗出現 不良反應、住院時,給予醫療保障等理賠。隨著疫苗施打率拉高,「 疫苗險」投保率也成長。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至2月14日止, 國人投保「疫苗險」件數達33.67萬件、保費收入達1.39億元,理賠 件數為113件、金額為604.7萬元。
為提升客戶服務品質、快速解決客戶的提問,各產險紛藉用AI技術 提出創新服務。富邦產險於客服專線結合AI技術,首創客服「AI語音 機器人」;國泰產險則有「智能阿發」,新光產險有「智能阿光」, 可隨時解決客戶問題;和泰產險推出「即時真人文字服務平台」,新 安東京海上產從今年起推動「數位化申訴系統」。 富邦產險表示,富邦產險整合「ASR語音轉文字」、「NLP自然語言 處理」、「TTS文字轉語音」等三大功能,客戶進線後,直接說出出 來電目的或所需服務,機器人便可提出相對應答案,並直接提供服務 說明。 國泰產險2020年推出智能客服「阿發」,主打全方位保險常見問題 諮詢,同時提供多項便利功能,如電子強制保險證下載、個人保單查 詢、旅綜險保期變更、道路救援服務申請等服務。近期阿發並增設詳 細的車禍處理流程介紹,客戶可依照阿發上的步驟說明,妥善處理事 故及後續理賠申請,降低事故發生的慌亂。 新光產物則和「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合作研發AI智慧客服技術 應用,於官網設置「第三代智能客服─阿光」,結合語意分析及問答 機制,能夠更準確針對客戶的問題,無論是投保、批改甚至理賠問題 都能回覆,另外也提供旅遊險、火險、寵物險的線上投保建議。 和泰產險則推出「即時真人文字服務平臺」,和泰產險表示,保戶 不須需另外下載App,使用電腦或手機即可進入網頁操作,網頁介面 活潑鮮明,操作方式與通訊軟體相同,除了直接輸入文字,還提供表 情符號、上傳檔案等功能,讓保戶快速上手無門檻。 新安東京海上產1月推動「數位化申訴系統」,不僅可讓保戶申訴 及早獲得回覆,提升消費爭議處理效率與品質,且電子化系統更解決 過去申訴案件耗費大量紙張問題,兼顧服務時效性及響應綠能政策。
雖然今年台灣一度受新冠疫情衝擊,不過可預期產險業去年累計簽單保費年成長率逾10%,除了任意車險,防疫險及疫苗險更是帶動保費成長的主力險種之一。在市場驅動下,和泰產險表現亦十分亮眼,去年獲利上看10.8億元,承保業務及投資績效維持良好,因而帶動獲利成長。去年簽單保費收入為111.6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11%,排名亦可望晉升為產險市場第六名。和泰產險總經理莊瑞德表示,展望今年,預期將保持成長動能,並朝創新、品質、熱誠、永續四大面向持續精進,打造創新DNA(Data-Drive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 Agile),以數據驅動,運用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優化服務以達到更好的客戶體驗,建立敏捷文化、根植組織,快速了解市場動態並訂定行動方案。和泰產險今年的四大行動方案,係以車聯網、移動服務為中心的核心能耐作為立基,包含投保行動化、理賠行動化,建置數位活力生態平台,推進新商品開發,同時串聯集團的車輛價值鏈,強化競爭優勢。莊瑞德進一步表示,和泰產險連年繳出優異的成績單,有賴全體員工的支持,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泰產險致力於建立雇主品牌,在去年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的產險公司。和泰產險秉持「顧客至上,員工優先」的理念,推動「員工3H」計畫(Healthy, Happy, Humble),以促進員工身體、心靈及生活層面的全方位健康為目標,打造幸福有感企業。
Omicron疫情延燒,但有輕症化現象。產險公司高階主管昨(23)日表示,假設傳染快但輕症化成為趨勢,將牽動防疫保單、疫苗保單銷售兩樣情。防疫險會更熱,今年料將突破1,000萬件;疫苗險會變冷,今年將不到300萬件。金管會保險局統計,防疫險去年賣出910萬5,664件、疫苗險賣出365萬7,052件。產險公司主管說,傳染快且輕症化之下,民眾對防疫險的「CP值」會更有感,因為從產險公司拿到的隔離、確診補償費用,及住院保險金等,實際用於住院的花費變少了,投保利益變大。另外,產險公司為了吸引投保,目前多朝費率不變,但保障升級或加倍的方向設計防疫險,有助激勵民眾再次投保,預估今年防疫險投保件數將會突破1,000萬件,甚至較去年增加50%、超過1,300萬件都有可能。相較下,市售絕大多數疫苗險都是保障施打前兩劑產生的不良反應,而且必須要住院才拿得到理賠,無法隔離或確診就賠,對民眾來講賠到的機率不大,因而今年銷量估較去年減少,可能掉個兩、三成,無法「保3」,預估只會有兩百多萬件。台灣產險公司狂銷403萬件的防疫保單,最晚本周二(25日)深夜24:00將要失效,加上Omicron疫情延燒,產險公司主管昨日透露,就連保經代通路的詢問度都明顯增加;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防疫險也都是短短幾天就創下佳績。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訴求隔離賠5萬、確診再賠5萬的防疫險,1月14日開賣,短短九天已經超過15萬件,離該公司上限100萬件的風控目標,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受到Omicron新型變異株之威脅,近期本土疫情升溫,而隨著農曆 年節即將到來,加上有臺產400萬防疫保單即將期滿,為協助民眾分 散風險及搶攻400萬防疫保單市場,各產險近期陸續推新防疫保單, 繼旺旺友聯產、兆豐產險、新光產、和泰產、泰安產、新安東京產、 安達產之後,富邦產險20日也宣布推網路投保新專案,國泰產險網路 投保新方案預計25日上架。 富邦產險表示,為提供民眾更全面的防疫保障,特別推出「疫網打 盡2.0」專案,XL方案提供防疫險內容,讓已經投保疫苗險的民眾, 可加保防疫險,讓保障更全面。而XXL方案提供「法定傳染病住院日 額、法定傳染病加護或負壓病房住院日額、法定傳染病關懷保險金、 法定傳染病隔離費用補償保險、疫苗不良事件住院補助、疫苗不良事 件住院補助增額、法定傳染病疫苗預防保障、COVID-19疫苗不良事件 殯葬費用補償」等防疫八大保障。 若因確診法定傳染病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富邦產險將依實際住院日 數給付每日2千元負壓隔離病房住院保險金;如在接種COVID-19疫苗 當日(含)起28日內產生疫苗不良事件致身故,依約給付30萬元之殯 葬費用保險金。該專案不分職業類別單一費率,每人年繳保費801元 ,且於富邦產險官網投保,投保後最快翌日就能生效。 國泰世紀產險也將在25日推出網路投保「疫苗防疫雙享」專案,保 費442元,包括法定傳染病隔離費用每次5千元、法定傳染病住院日額 保險2千元、接種疫苗後確診補償保險1萬元、疫苗不良事件住院日額 保險3千元、疫苗不良事件加護病房住院日額保險3千元、疫苗不良事 件住院生活補助保險3萬元及疫苗不良事件喪葬費用保險10萬元等。
在金管會緊盯下,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10萬元恐將絕跡。近期新安東京產14日新推出網路投保的「防疫隔離險」,隔離理賠已壓在5萬元,其他如泰安產、兆豐產也各壓在3萬元及2.5萬元,顯示業界「默契」隔離理賠額均值將不會超過5萬元。
市場認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合理化後,可遏止有心人士不當套利,前年瘋搶低保費、高隔離費的「台產神單潮」也將只剩下傳奇。
金管會官員指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10萬元,不合理有三大原因,一是,這次Omicron匡列隔離人數恐比去年5月那波還多,二是,防疫保單無職業等限制,所有人單一費率,目前業界均值就是5萬元。
三是,目前國內防疫保單,沒有國際再保公司願意做再保,無法轉移風險下,保險業者得自己全額承擔理賠風險,業者得估算自己承擔能力。
保險局長施瓊華坦言,防疫保單是費用型保單,是基於損害填補原則去訂定費用,保險局主要關切三大點,一是給付費用的合理性,二是費率合理性,三是保險業對自己風險承擔和移轉的程度。
據了解,國內這類防疫保單,國際再保公司根本沒人願意再保,也就是說,當產險業者無法轉移風險(做再保)下,風險只能自己承擔,就如同當初台產吃下400萬張防疫神單而虧損,和泰產就應有前車之鑑。
施瓊華坦言「台產當初沒有計畫,這不代表和泰產也沒有計畫」,如果和泰產認為隔離就理賠10萬元是合理的,那風險限額是多少?她也說,防疫保單的隔離費用,不是針對不同財力的人有差別給付,「是針對所有被隔離者的統一給付理賠,那業界就會有一個平均值」。
和泰產險在2022年元旦推出防疫保單,年繳保費895元、保戶被隔離就賠10萬元、確診再額外給5萬元,因隔離理賠額比照台產給10萬元「想搶下台產不續保的防疫保單客戶」,反被金管會盯上,急忙下架,和泰產原訂今(17)日重新上架新商品,昨(16)日緊急宣布暫時不會有新的商品組合。
市場認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合理化後,可遏止有心人士不當套利,前年瘋搶低保費、高隔離費的「台產神單潮」也將只剩下傳奇。
金管會官員指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10萬元,不合理有三大原因,一是,這次Omicron匡列隔離人數恐比去年5月那波還多,二是,防疫保單無職業等限制,所有人單一費率,目前業界均值就是5萬元。
三是,目前國內防疫保單,沒有國際再保公司願意做再保,無法轉移風險下,保險業者得自己全額承擔理賠風險,業者得估算自己承擔能力。
保險局長施瓊華坦言,防疫保單是費用型保單,是基於損害填補原則去訂定費用,保險局主要關切三大點,一是給付費用的合理性,二是費率合理性,三是保險業對自己風險承擔和移轉的程度。
據了解,國內這類防疫保單,國際再保公司根本沒人願意再保,也就是說,當產險業者無法轉移風險(做再保)下,風險只能自己承擔,就如同當初台產吃下400萬張防疫神單而虧損,和泰產就應有前車之鑑。
施瓊華坦言「台產當初沒有計畫,這不代表和泰產也沒有計畫」,如果和泰產認為隔離就理賠10萬元是合理的,那風險限額是多少?她也說,防疫保單的隔離費用,不是針對不同財力的人有差別給付,「是針對所有被隔離者的統一給付理賠,那業界就會有一個平均值」。
和泰產險在2022年元旦推出防疫保單,年繳保費895元、保戶被隔離就賠10萬元、確診再額外給5萬元,因隔離理賠額比照台產給10萬元「想搶下台產不續保的防疫保單客戶」,反被金管會盯上,急忙下架,和泰產原訂今(17)日重新上架新商品,昨(16)日緊急宣布暫時不會有新的商品組合。
防疫保單隔離賠10萬 恐縮水 各家產險核算14天補償約5萬元,金管會認合理
產險保單理賠「補償費用」,不是博弈獎金。在台灣產物賣出逾4 00萬張的防疫神單後,和泰產險今年1月亦推出隔離就賠10萬元的新 保單,遭金管會質疑「評估有誤」,金管會官員強調目前各家產險公 司算出來且實際理賠,14天隔離期的補償費用大約「5萬元是合理的 」。
金管會強調,產險防疫保單給付的是被隔離者的「補償費用」,補 償可能無法工作、隔離時支出等損失,不是讓保戶因隔離理賠可獲利 ,且Omicron病毒預估隔離人數比2021年那一波更多,若產險公司要 推出高隔離補償費用的保單,是否有安排再保、給付高達10萬元的費 用是如何算出來、可以賣多少就必須喊停,這些都必須事先想清楚。
當初台產因通路狂推,瞬間賣爆,且來不及安排再保,金管會官員 強調「當初台產沒有計畫、沒有想到的事,不代表今年還可以不事先 想清楚。」
亦即金管會不樂見產險公司為搶客人、博得市場關注,就貿然推出 隔離即理賠高額補償費用的保單,創造所謂停售效應。至於什麼叫高 額,金管會認為目前各家都是隔離賠5萬元,是可參考的合理依據。
另外,疫情、高齡化及醫療科技進步造成健保自費項目增多等,都 提高民眾對醫療險投保意願,尤其是實支實付醫療險,金管會也提醒 保險公司,尤其是承作長年期實支實付醫療險的壽險公司,要嚴密注 意保單損失率,否則未來接軌IFRS17,將會是沈重的負擔。
金管會強調保險公司推出保單,都應準確計算發生率、評估可承受 的損失及應收取的合理費用,不要因過度競爭,就殺價、擴大理賠範 圍等來搶市場。
金管會嚴格檢視保險公司的保單設計,要求不得「賠本」承保、承 受過高風險,或將保單變成博弈商品,但2020年金管會也與健保局合 作,將首度公布「健康險相關經驗發生率」,即會有國人重大疾病的 罹病率、死亡率,若保單預估有明顯高出此客觀標準者,也會要求保 險公司要「回饋保戶」。
產險保單理賠「補償費用」,不是博弈獎金。在台灣產物賣出逾4 00萬張的防疫神單後,和泰產險今年1月亦推出隔離就賠10萬元的新 保單,遭金管會質疑「評估有誤」,金管會官員強調目前各家產險公 司算出來且實際理賠,14天隔離期的補償費用大約「5萬元是合理的 」。
金管會強調,產險防疫保單給付的是被隔離者的「補償費用」,補 償可能無法工作、隔離時支出等損失,不是讓保戶因隔離理賠可獲利 ,且Omicron病毒預估隔離人數比2021年那一波更多,若產險公司要 推出高隔離補償費用的保單,是否有安排再保、給付高達10萬元的費 用是如何算出來、可以賣多少就必須喊停,這些都必須事先想清楚。
當初台產因通路狂推,瞬間賣爆,且來不及安排再保,金管會官員 強調「當初台產沒有計畫、沒有想到的事,不代表今年還可以不事先 想清楚。」
亦即金管會不樂見產險公司為搶客人、博得市場關注,就貿然推出 隔離即理賠高額補償費用的保單,創造所謂停售效應。至於什麼叫高 額,金管會認為目前各家都是隔離賠5萬元,是可參考的合理依據。
另外,疫情、高齡化及醫療科技進步造成健保自費項目增多等,都 提高民眾對醫療險投保意願,尤其是實支實付醫療險,金管會也提醒 保險公司,尤其是承作長年期實支實付醫療險的壽險公司,要嚴密注 意保單損失率,否則未來接軌IFRS17,將會是沈重的負擔。
金管會強調保險公司推出保單,都應準確計算發生率、評估可承受 的損失及應收取的合理費用,不要因過度競爭,就殺價、擴大理賠範 圍等來搶市場。
金管會嚴格檢視保險公司的保單設計,要求不得「賠本」承保、承 受過高風險,或將保單變成博弈商品,但2020年金管會也與健保局合 作,將首度公布「健康險相關經驗發生率」,即會有國人重大疾病的 罹病率、死亡率,若保單預估有明顯高出此客觀標準者,也會要求保 險公司要「回饋保戶」。
新冠疫情隨國外春節返鄉再拉警報,去年率先獲准開賣疫苗險的美商安達產險又有創新之舉,專門針對已經打完COVID-19第二劑疫苗者提供確診保障,今(13)日起開賣,網路投保年繳保費只要236元;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也有高CP值的網投方案。
安達產險總經理曾增成昨(12)日表示,這張創新保單今日在易安網首賣,網路投保只要236元;實體通路部分,透過大誠、公勝、永旭等保經代公司銷售,年繳保費273元,網路與實體差別在喪葬費,網路投保定額補償25萬,實體投保補償30萬。
兆豐產險昨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其網路投保方案同時集合防疫與疫苗保障,疫情延燒下投保件數翻倍。年繳保費672元可買到不限COVID-19,而是所有法定傳染病保障,確診馬上給5萬、隔離給2.5萬、住院日額每天給2,000元最多45天、住院三天以上再給1萬、喪葬費30萬。
和泰產險網路投保方案,針對疫苗險與防疫險的各種組合,推出四類方案,年繳保費從170到569元不等,選擇多樣、滿足多方需求。
據金管會到2022年1月10日止統計,國人投保防疫保單達7,541件,平均一天賣了754件,是去年12月平均一天銷售量1,660件的一半水準,買氣似乎已經止跌回穩,業者認為,隨本土疫情升溫、加上各業者積極推出新商品,有機會再衝一波。
桃園疫情升溫、加上台產去年熱賣的防疫神單也將在今年1月25日到期,保險業者積極推出新防疫保單。
據金管會統計,到2021年底止,全台累計國人投保防疫保單達1,291萬5,820件,2021年12月單月新承保件數為5.15萬件、月減五成,但已較11月買氣驟降七成,降幅已明顯縮小。
防疫保單是從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就一路飆漲,8月開始降溫、新增承保件數僅近百萬件。12月買氣止跌回穩。
安達產險總經理曾增成昨(12)日表示,這張創新保單今日在易安網首賣,網路投保只要236元;實體通路部分,透過大誠、公勝、永旭等保經代公司銷售,年繳保費273元,網路與實體差別在喪葬費,網路投保定額補償25萬,實體投保補償30萬。
兆豐產險昨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其網路投保方案同時集合防疫與疫苗保障,疫情延燒下投保件數翻倍。年繳保費672元可買到不限COVID-19,而是所有法定傳染病保障,確診馬上給5萬、隔離給2.5萬、住院日額每天給2,000元最多45天、住院三天以上再給1萬、喪葬費30萬。
和泰產險網路投保方案,針對疫苗險與防疫險的各種組合,推出四類方案,年繳保費從170到569元不等,選擇多樣、滿足多方需求。
據金管會到2022年1月10日止統計,國人投保防疫保單達7,541件,平均一天賣了754件,是去年12月平均一天銷售量1,660件的一半水準,買氣似乎已經止跌回穩,業者認為,隨本土疫情升溫、加上各業者積極推出新商品,有機會再衝一波。
桃園疫情升溫、加上台產去年熱賣的防疫神單也將在今年1月25日到期,保險業者積極推出新防疫保單。
據金管會統計,到2021年底止,全台累計國人投保防疫保單達1,291萬5,820件,2021年12月單月新承保件數為5.15萬件、月減五成,但已較11月買氣驟降七成,降幅已明顯縮小。
防疫保單是從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就一路飆漲,8月開始降溫、新增承保件數僅近百萬件。12月買氣止跌回穩。
和泰產險2022年1月1日在網路開賣的「新防疫神單」,短短十天熱 銷近2萬張、熱到喊卡。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11日澄清,並未 如媒體所述「找公司到局說明」,而是只有了解「送審程序」,該保 單非屬新型態保單,銷售後15日內送備查即可,保險局目前尚未收到 相關保單資料。
張玉煇指出,金管會向來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多元商品滿足民眾需求 ,但在商品開發上要有完善的風險控管規劃,還有確保費率合理性、 公司清償力與健全經營、維護消費者權益,所以保險公司在送審防疫 保單時要確保「合理費用補償、公司風險管理機制是否有效、商品費 率合理性」。
隨疫情增溫,防疫保單買氣又開始復熱。據保險局統計,防疫保單 在2021年銷售來到高峰,全年承保件數達910萬張、保費收入達71.5 6億元,2022年以來至1月10日止,短短十天承保件數已衝到7,541張 、保費收入達730.9萬元,理賠件數達49件、理賠金額為395萬元。
此次熱賣的和泰產險防疫神單,從今年以來至1月11日中午止,已 進件18,000餘件,各產險在近期也陸續推出新防疫保單以符合民眾需 求。截至目前為止,在防疫保單隔離補償金仍以和泰產險「補償型方 案」的10萬元最高,若確診還會理賠5萬元,若要還有其他保障,則 要投保其他類型防疫保單,如安心型方案等。
和泰產險內部在推出該保單前已經計算過該公司可承保張數,但面 對民眾龐大的投保量,還是決定從11日下午6點先下架,等1月17日調 整補償金額再上架,據了解,補償金額會下修。
各產險都陸續推出新型保單,像是旺旺友聯產險在去年11月已推「 萬無疫失」專案商品,泰安產險上周已「有疫健康3.0」,另外新光 產險新的防疫保單預計本周上市,富邦產險也會在春節前推出新防疫 保單。
張玉煇指出,金管會向來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多元商品滿足民眾需求 ,但在商品開發上要有完善的風險控管規劃,還有確保費率合理性、 公司清償力與健全經營、維護消費者權益,所以保險公司在送審防疫 保單時要確保「合理費用補償、公司風險管理機制是否有效、商品費 率合理性」。
隨疫情增溫,防疫保單買氣又開始復熱。據保險局統計,防疫保單 在2021年銷售來到高峰,全年承保件數達910萬張、保費收入達71.5 6億元,2022年以來至1月10日止,短短十天承保件數已衝到7,541張 、保費收入達730.9萬元,理賠件數達49件、理賠金額為395萬元。
此次熱賣的和泰產險防疫神單,從今年以來至1月11日中午止,已 進件18,000餘件,各產險在近期也陸續推出新防疫保單以符合民眾需 求。截至目前為止,在防疫保單隔離補償金仍以和泰產險「補償型方 案」的10萬元最高,若確診還會理賠5萬元,若要還有其他保障,則 要投保其他類型防疫保單,如安心型方案等。
和泰產險內部在推出該保單前已經計算過該公司可承保張數,但面 對民眾龐大的投保量,還是決定從11日下午6點先下架,等1月17日調 整補償金額再上架,據了解,補償金額會下修。
各產險都陸續推出新型保單,像是旺旺友聯產險在去年11月已推「 萬無疫失」專案商品,泰安產險上周已「有疫健康3.0」,另外新光 產險新的防疫保單預計本周上市,富邦產險也會在春節前推出新防疫 保單。
金管會保險局關切下,和泰產險所推出的防疫險保單,被保險人接獲衛生主管機關開立的隔離通知書,即可獲得10萬元隔離費用補償,昨(11)日起在台灣絕跡,短短四天賣了4~5萬件。產險業者透露,未來市售商品只會有隔離費用補償不超過5萬元的保單。台灣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訴求500元保費可買到10萬元隔離費用補償保險金,去年1月在部桃醫院染疫事件加持下一砲而紅,狂銷403萬件,創下我國保險史上驚人紀錄。暌違將近一年,才看到有產險公司再次推出「隔離賠10萬」的保單,然而僅短短四天就「被下架」。和泰產險上周五(7日)發布新聞稿,宣布推出年繳保費895元,被保險人收到隔離通知書就賠10萬、確診再額外給5萬的防疫保單。隨著公司高層本周一「被邀請」到金管會「喝咖啡」,該張新疫點零補償型專案,昨晚六時已喊卡。金管會保險局為何不准產險公司賣隔離賠10萬的保單,而是把紅線劃在「上限5萬元」?產險公司主管指出,隔離費用補償屬於損害填補概念,損害填補的金額要合理,不該讓民眾藉由投保而不當得利。產險公司主管說,隔離一般要14天,「你認真工作14天,賺得到10萬元嗎?」,台灣長期低薪,如果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保險局把上限定在5萬元,就有其道理。台產公司去年狂銷403萬件的防疫保單最晚將在本月25日深夜12時失效,因該張保單虧損金額超過新台幣5億元,國內17家零售型的產險公司, 絕大多數對於推出新保單承接台產商機態度審慎,僅和泰產險逆勢搶進。和泰產的這張保單,主打網路投保,上周五經媒體宣傳後,短短四天賣了4~5萬件。由於保險局關切此事,和泰產險高層與發言體系昨日一律封口,僅低調表示,下周會推出新的保單銜接,隔離費用補償金額,會遵守主管機關的要求。
和泰產險在2021年元旦推出防疫保單,年繳保費895元、保戶被隔離就賠10萬元、確診再額外給5萬元,但短短上路不到十天,就緊急宣布下架,金管會昨(11)日晚間說,和泰產這張保單是「備查制」,即便停賣還是會做商品審查。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這張商品審查將有三大重點,一是隔離費用清償金額合理與否,二是公司風險管理有效性,三是商品費率合理性。他說,保險局並未找和泰產說明,只是去了解和泰產這張保單的送審程序,和泰產表示這張保單並非新型態商品,因此會依規定用「備查」送審。依規定,「備查制」是商品銷售後15天內須檢附資料送保險局備查。和泰產該張保單最晚得在本周內送保局審查。張玉煇也說,金管會鼓勵業者開發多元保單,滿足民眾需求,保險業者需有完善風控和費率合理性,以確保公司清償能力,健全經營和維護民眾權益。他說,就算和泰產停賣,但這類商品保險局還是會做三項審查:一、隔離費用清償金額合理與否、二、公司風險管理有效性、三、商品費率合理性。他強調,和泰產是一張費用補償保單,相關補償費用如何設計,和泰產都需要提出說明。金管會昨公布去年底防疫保單銷售狀況,去年全年賣了895.25萬餘張,保費收入70.37億元,今年前十天則賣了7,541張,保費收入730.9萬元,顯示今年初隨疫情變化,防疫保單銷量也緩步回升。
疫情升溫,和泰產險新推出防疫神單「新疫點零補償型專案」,提高了隔離補償的保額。保險期間內,若接獲政府開立之隔離通知,即可獲得10萬元的定額補償,保額為目前業界最高;而若不幸確診染疫,則可獲得5萬元的補償保險金,不分職業、性別、年齡單一費率,保費895元,外國人也能保。此專案目前僅提供網路投保,民眾於線上填妥投保資料,待審核通過後,午夜12時立即生效,如網站操作有任何疑問,可向和泰產險洽詢,將有專人服務。
隨著變種病毒株不斷增強,疫苗第三劑全面開放施打,指揮中心也列出4類優先接種追加劑之對象,和泰產險提醒符合第三劑疫苗接種資格之民眾,於施打前應注意施打日是否還在疫苗險的保障期間內,疫苗接種後若出現不良事件,不需證明因果關聯性,和泰產險僅需排除除外事項,即可啟動保單責任,不論第幾劑,同一保單年度最高給付2次。
連續假期期間,返鄉、出遊人潮眾多且複雜,基本的防疫措施不能少,亦可用投保防疫險的方式給自己多一分保障,和泰產險持續堅守防疫陣線,與社會大眾靜待疫後的曙光。(康堃皇)
隨著變種病毒株不斷增強,疫苗第三劑全面開放施打,指揮中心也列出4類優先接種追加劑之對象,和泰產險提醒符合第三劑疫苗接種資格之民眾,於施打前應注意施打日是否還在疫苗險的保障期間內,疫苗接種後若出現不良事件,不需證明因果關聯性,和泰產險僅需排除除外事項,即可啟動保單責任,不論第幾劑,同一保單年度最高給付2次。
連續假期期間,返鄉、出遊人潮眾多且複雜,基本的防疫措施不能少,亦可用投保防疫險的方式給自己多一分保障,和泰產險持續堅守防疫陣線,與社會大眾靜待疫後的曙光。(康堃皇)
外籍移工染疫也有醫療險保障了。金管會昨(6)日宣布,2021年12月已核准六家產險公司,提供外籍移工入境台灣後,若確診的醫療險保障,外籍移工將可投保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最高50萬元保額的保障。
也就是說,外籍移工投保個人或團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後,若入境台灣起30天內,經診斷確定罹患COVID-19,且列為境外移入案例者,將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隔離醫療理賠費用。
目前包括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泰安產、新光產、國泰世紀產共六家產險,均提供外籍移工個人、或團險兩張保單可選擇投保,保額都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最高保額50萬元。
金管會昨指出,金管會重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由於全球因應氣候變遷與強化公司治理等議題,所以在環境保護(E)和公司治理(G)部分討論較多,金管會強調社會面向(S)也非常重要,包括照顧身心障礙者、經濟弱勢、及外籍移工等弱勢金融消費者,因此提出多項金融措施。
其中如針對經濟弱勢,要求壽險業者須從2022年起每年1月到3月,得常態化辦理保單紓困貸款,據保險局統計,2022年仍持續有22家壽險業對經濟弱勢辦理保單紓困貸款,貸款利率維持1.28%。
去年因為疫情,22家壽險業推出保單紓困貸款,共提供了16萬人、142億元保單紓困金,協助疫情受災戶度過難關。
也就是說,外籍移工投保個人或團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後,若入境台灣起30天內,經診斷確定罹患COVID-19,且列為境外移入案例者,將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隔離醫療理賠費用。
目前包括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泰安產、新光產、國泰世紀產共六家產險,均提供外籍移工個人、或團險兩張保單可選擇投保,保額都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最高保額50萬元。
金管會昨指出,金管會重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由於全球因應氣候變遷與強化公司治理等議題,所以在環境保護(E)和公司治理(G)部分討論較多,金管會強調社會面向(S)也非常重要,包括照顧身心障礙者、經濟弱勢、及外籍移工等弱勢金融消費者,因此提出多項金融措施。
其中如針對經濟弱勢,要求壽險業者須從2022年起每年1月到3月,得常態化辦理保單紓困貸款,據保險局統計,2022年仍持續有22家壽險業對經濟弱勢辦理保單紓困貸款,貸款利率維持1.28%。
去年因為疫情,22家壽險業推出保單紓困貸款,共提供了16萬人、142億元保單紓困金,協助疫情受災戶度過難關。
2021年疫情期間,產險業除了持續推出防疫保單、疫苗保單,更積 極研發新技術,產險業2021年至少增加25項專利,讓產險投保理賠業 務快速、理賠更精準。根據初步統計,包括富邦產險新增七項、國泰 產險三項、新光產一項、新安東京海上產五項、南山產六項、明台產 三項。
富邦產險2021年共獲得七項新型專利,包含「適於分派理賠案件的 電子裝置」、「車損理賠審核系統」、「理賠申請系統」、「適於催 款的電子裝置」、「適於支付保險賠款的電子裝置」、「醫療理賠系 統」及「客戶服務系統」等專利,主要為理賠及客戶服務方面的應用 。
南山產物近年積極持續改善服務流程、增加服務人力與強化專業訓 練以及建置系統加強服務的品質與效率,使得南山產險近兩年專利數 大增,去年新增六項,累計已達15項,僅次於富邦產的21項。
國泰產險去年專利主要在「損防」。國泰產險表示,該公司長期以 來致力於倡導「事前預防觀念」勝於「事後保險補償」,透過防災教 具研發與專利認證,以深化全民防災意識。因此去年首創「零事故煙 流實驗室」及「零事故電氣模擬開關箱」,雙雙獲得新型專利。
另依據銀行通路銷售情境,該公司更於2020年9月推出操作簡便的 服務系統平台「產險快易點」並在2021年底取得新型專利,整合理賠 一鍵通報功能,使保戶更有感。
新安東京產險為優化客戶服務的深度體驗並提升保險服務品質,在 去年獲得五項新型專利,分別為「人員派遣系統」、「事故現場引導 系統」、「自動化分案系統」、「理賠輔助決策系統」及「自動化客 服平台」等;新光產險去年增加一項「理賠審核裝置以及理賠審核方 法」,累計該公司也有九項專利。
明台產險去年新增三個專利,分別是「旅遊暨活動保險智能理賠及 示警系統」、「旅遊暨活動保險動態風險定價系統」、「保險業務之 智慧客服機器人」,目前該公司總共11項專利。旺旺友聯產險、和泰 產險、華南產險、兆豐保險等多家公司之前也有取得專利,其中泰安 產即有11項專利。
富邦產險2021年共獲得七項新型專利,包含「適於分派理賠案件的 電子裝置」、「車損理賠審核系統」、「理賠申請系統」、「適於催 款的電子裝置」、「適於支付保險賠款的電子裝置」、「醫療理賠系 統」及「客戶服務系統」等專利,主要為理賠及客戶服務方面的應用 。
南山產物近年積極持續改善服務流程、增加服務人力與強化專業訓 練以及建置系統加強服務的品質與效率,使得南山產險近兩年專利數 大增,去年新增六項,累計已達15項,僅次於富邦產的21項。
國泰產險去年專利主要在「損防」。國泰產險表示,該公司長期以 來致力於倡導「事前預防觀念」勝於「事後保險補償」,透過防災教 具研發與專利認證,以深化全民防災意識。因此去年首創「零事故煙 流實驗室」及「零事故電氣模擬開關箱」,雙雙獲得新型專利。
另依據銀行通路銷售情境,該公司更於2020年9月推出操作簡便的 服務系統平台「產險快易點」並在2021年底取得新型專利,整合理賠 一鍵通報功能,使保戶更有感。
新安東京產險為優化客戶服務的深度體驗並提升保險服務品質,在 去年獲得五項新型專利,分別為「人員派遣系統」、「事故現場引導 系統」、「自動化分案系統」、「理賠輔助決策系統」及「自動化客 服平台」等;新光產險去年增加一項「理賠審核裝置以及理賠審核方 法」,累計該公司也有九項專利。
明台產險去年新增三個專利,分別是「旅遊暨活動保險智能理賠及 示警系統」、「旅遊暨活動保險動態風險定價系統」、「保險業務之 智慧客服機器人」,目前該公司總共11項專利。旺旺友聯產險、和泰 產險、華南產險、兆豐保險等多家公司之前也有取得專利,其中泰安 產即有11項專利。
產險簽單保費續成長,11月單月簽單保費為175億元,前11月底為 止,產險業簽單保費已連七月出現二位數成長率。
根據產險業者統計,產險前11月簽單保費達1894億元,較去年同期 增加了189億元,成長率達11%,今年來已連續七個月兩位數成長。 產險業者表示,產險業簽單保費大成長的二大原因:一是車險銷售持 續暢旺,另一原因還是拜防疫險熱賣之賜。因此,繼元月之後,從5 月至11月,產險簽單保費月月都出現雙位數的成長。
在各產險項目中,前11月的汽車任意險成長了9.3%,也是近年來 最高的成長率;此外,和防疫相關的產險如健康險以及其他財產險等 都呈現倍數成長。健康傷害險今年前11月累計金額逾227億元,去年 同期為198億元,年成長率14.5%。
年成長率更高的一項是「其他財產險」,今年前11月累計金額已達 113億元,去年同期是46億元,年成長率為146%,呈現高度成長的原 因仍在防疫相關保單熱賣。
產險業者說,除了列表的商品外,新的保單都會列為「其他財產險 」,包含疫苗、疫情的商品等。產險業前11月防疫險與疫苗險簽單保 費逾百億元,除了台產,各產險都受因銷售防疫保單、疫苗險而受惠 ,即使雖然每日都有申請理賠案件,但理賠金額都不大,各家呈現賣 愈多賺愈多。
就各大產險公司今年保單銷售情況來看,19家產險公司當中,有5 家前11月簽單保費年增率呈現雙位數,分別是台產、南山、富邦、國 泰世紀及和泰產。
富邦產險和國泰產更因投資利益入帳,在今年更交出相當亮麗的獲 利成績單。富邦產險自結前11月累積稅後淨利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 長43%。富邦產表示,簽單保費持續雙位數成長態勢,11月簽單保費 收入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其中健康傷害險因雙疫保單而有 24%高成長,企業保險相關業務成長也有17%,車險業務亦穩健增長 ,累計前11月簽單保費收入478億元,年成長14%,簽單市佔率逾達 25%,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國泰產險前11月累計稅後淨利23億餘元,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1%, 國泰產表示,主要因核保利潤以及投資績效雙優,前11月累計稅後淨 利已超越去年全年。
根據產險業者統計,產險前11月簽單保費達1894億元,較去年同期 增加了189億元,成長率達11%,今年來已連續七個月兩位數成長。 產險業者表示,產險業簽單保費大成長的二大原因:一是車險銷售持 續暢旺,另一原因還是拜防疫險熱賣之賜。因此,繼元月之後,從5 月至11月,產險簽單保費月月都出現雙位數的成長。
在各產險項目中,前11月的汽車任意險成長了9.3%,也是近年來 最高的成長率;此外,和防疫相關的產險如健康險以及其他財產險等 都呈現倍數成長。健康傷害險今年前11月累計金額逾227億元,去年 同期為198億元,年成長率14.5%。
年成長率更高的一項是「其他財產險」,今年前11月累計金額已達 113億元,去年同期是46億元,年成長率為146%,呈現高度成長的原 因仍在防疫相關保單熱賣。
產險業者說,除了列表的商品外,新的保單都會列為「其他財產險 」,包含疫苗、疫情的商品等。產險業前11月防疫險與疫苗險簽單保 費逾百億元,除了台產,各產險都受因銷售防疫保單、疫苗險而受惠 ,即使雖然每日都有申請理賠案件,但理賠金額都不大,各家呈現賣 愈多賺愈多。
就各大產險公司今年保單銷售情況來看,19家產險公司當中,有5 家前11月簽單保費年增率呈現雙位數,分別是台產、南山、富邦、國 泰世紀及和泰產。
富邦產險和國泰產更因投資利益入帳,在今年更交出相當亮麗的獲 利成績單。富邦產險自結前11月累積稅後淨利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 長43%。富邦產表示,簽單保費持續雙位數成長態勢,11月簽單保費 收入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其中健康傷害險因雙疫保單而有 24%高成長,企業保險相關業務成長也有17%,車險業務亦穩健增長 ,累計前11月簽單保費收入478億元,年成長14%,簽單市佔率逾達 25%,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國泰產險前11月累計稅後淨利23億餘元,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1%, 國泰產表示,主要因核保利潤以及投資績效雙優,前11月累計稅後淨 利已超越去年全年。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