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金人壽(未)公司新聞
國人購買保險時,通常只會注意保費、保額多寡,對於受益人填寫的重要性,往往較少放在心上,導致不少保險業者在協助處理的理賠案件中,經常出現保戶指定的受益人全部早已身故的案件,導致保單保險金變為被保險人遺產,按照法律必須繳交遺產稅,間接又造成另一項損失。
第一金人壽表示,但從過去經驗來看,曾發生指定受益人,全部比保戶更早身故的狀況,而保戶身前沒有定期檢視更改,所以依據保險法規定,保險金變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法定繼承人在領取保險金時需繳交遺產稅。
特別是投保意外險時,受益人選擇及順位是一大關鍵,而一般人較常忽略的次順位受益人,最好也務必加以指定,保戶必須考量若不幸因意外身故,究竟哪一位家人的生活會首當其衝。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指出,目前實務上作法,保戶可以填寫至少兩位或多位受益人,依各受益人的生活狀況排定順位,或提出約定的比例以分配理賠金,但無論如何,最重要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例如婚姻狀況改變、子女出生或成年、父母身故之時,重新檢視保單受益人的狀況。
像單身貴族或不婚主義者,可以將父母列為最優先的受益人;頂客族夫妻則把配偶或父母以順位或比例等方式來分配適當的理賠金。至於三代同堂的家庭,最好是以父母或配偶為受益人,或用信託方式處理保險金,避免子女年幼無法理財或保險金被監護人侵占。
另外,離婚時也需要更改受益人,若單親家庭的小孩未成年,民法規定的法定監護人為其親生父母親,此時保險受益人的填寫就必須謹慎思考。
第一金人壽表示,但從過去經驗來看,曾發生指定受益人,全部比保戶更早身故的狀況,而保戶身前沒有定期檢視更改,所以依據保險法規定,保險金變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法定繼承人在領取保險金時需繳交遺產稅。
特別是投保意外險時,受益人選擇及順位是一大關鍵,而一般人較常忽略的次順位受益人,最好也務必加以指定,保戶必須考量若不幸因意外身故,究竟哪一位家人的生活會首當其衝。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指出,目前實務上作法,保戶可以填寫至少兩位或多位受益人,依各受益人的生活狀況排定順位,或提出約定的比例以分配理賠金,但無論如何,最重要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例如婚姻狀況改變、子女出生或成年、父母身故之時,重新檢視保單受益人的狀況。
像單身貴族或不婚主義者,可以將父母列為最優先的受益人;頂客族夫妻則把配偶或父母以順位或比例等方式來分配適當的理賠金。至於三代同堂的家庭,最好是以父母或配偶為受益人,或用信託方式處理保險金,避免子女年幼無法理財或保險金被監護人侵占。
另外,離婚時也需要更改受益人,若單親家庭的小孩未成年,民法規定的法定監護人為其親生父母親,此時保險受益人的填寫就必須謹慎思考。
財富管理時代來臨,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已是潮流所趨。由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銀行、第一金人壽與第一保代企劃的「富貴臨門保戶回娘家」保險理財講座,日前巡迴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舉行。會中邀請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財經專家剖析當前趨勢下的投資策略,同時說明保單帳戶操作績效與市場展望。
第一金控擁有集團豐富資源,除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更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理財所需。而「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便是由第一金人壽設計發行保單,該份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委任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代操全球效率帳戶,再由第一銀行一線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人員為客戶進行服務。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在台灣深耕多年,在時間、廣度及深度的焠鍊下,鍛造出豐富投資專業、傾聽出客戶的需要,透過良好的管理和投資工具,控制風險,以確保客戶資產的安全,這是當初全權委託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操作「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全球效率帳戶」的原因之一。
第一金控擁有集團豐富資源,除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更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理財所需。而「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便是由第一金人壽設計發行保單,該份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委任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代操全球效率帳戶,再由第一銀行一線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人員為客戶進行服務。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在台灣深耕多年,在時間、廣度及深度的焠鍊下,鍛造出豐富投資專業、傾聽出客戶的需要,透過良好的管理和投資工具,控制風險,以確保客戶資產的安全,這是當初全權委託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操作「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全球效率帳戶」的原因之一。
第一金集團攜手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辦講座 金融詭譎 動態調整風險資產
保險理財已經不能僅止於保單布局,看準此一財富管理趨勢,第一銀行、第一金人壽與第一保代攜手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日前巡迴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舉行「富貴臨門保戶回娘家」保險理財講座,剖析下半年全球投資趨勢與投資策略,並說明保單投資帳戶的操作績效與市場展望。
第一金人壽指出,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為一份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委任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代操「全球效率帳戶」,再由第一銀行一線專業投資理財顧問人員為客戶進行服務,以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理財所需。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在台灣深耕多年,在時間、廣度及深度焠鍊下,鍛造出豐富投資專業、傾聽出客戶需要,透過良好管理和投資工具,控制風險,以確保客戶資產安全,是當初全權委託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操作「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全球效率帳戶」的關鍵原因之一。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推出至今,已建立起口碑,更獲得2012年保險信望愛獎「最佳商品創意獎」優選肯定。尤其第一銀行客戶多屬於穩健型,面臨低利率伴隨著投資市場缺乏信心、低檔震盪環境,除擔心過於保守理財被通貨膨脹侵蝕外,更急需一款可穩紮穩打理財工具。「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推出以來,雖投資市場隨著歐債事件、反覆上下波動,但「全球效率帳戶」依然創造出穩定表現,不負保戶期待。
面對詭譎多變金融環境,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雖目前投資市場利空消息不斷,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指出,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的「全球效率帳戶」操作策略,將持續保持穩健,關注經濟狀況與企業獲利,動態調整風險性資產,以兼顧收益穩定性與潛在成長性。
保險理財已經不能僅止於保單布局,看準此一財富管理趨勢,第一銀行、第一金人壽與第一保代攜手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日前巡迴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舉行「富貴臨門保戶回娘家」保險理財講座,剖析下半年全球投資趨勢與投資策略,並說明保單投資帳戶的操作績效與市場展望。
第一金人壽指出,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為一份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委任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代操「全球效率帳戶」,再由第一銀行一線專業投資理財顧問人員為客戶進行服務,以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理財所需。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在台灣深耕多年,在時間、廣度及深度焠鍊下,鍛造出豐富投資專業、傾聽出客戶需要,透過良好管理和投資工具,控制風險,以確保客戶資產安全,是當初全權委託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操作「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全球效率帳戶」的關鍵原因之一。
第一金人壽表示,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推出至今,已建立起口碑,更獲得2012年保險信望愛獎「最佳商品創意獎」優選肯定。尤其第一銀行客戶多屬於穩健型,面臨低利率伴隨著投資市場缺乏信心、低檔震盪環境,除擔心過於保守理財被通貨膨脹侵蝕外,更急需一款可穩紮穩打理財工具。「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推出以來,雖投資市場隨著歐債事件、反覆上下波動,但「全球效率帳戶」依然創造出穩定表現,不負保戶期待。
面對詭譎多變金融環境,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雖目前投資市場利空消息不斷,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指出,第一金人壽富貴臨門變額年金保險所連結的「全球效率帳戶」操作策略,將持續保持穩健,關注經濟狀況與企業獲利,動態調整風險性資產,以兼顧收益穩定性與潛在成長性。
英傑華(AVIVA)持有49%的第一金人壽的持股,擬透過拍賣股權退出台灣市場,不過,第一金董事長蔡慶年昨(4)日不表認同地說,「請(英傑華)看合約,(承接持股)對象一定要經過我們同意!」
蔡慶年表示,英傑華賣出價格是多少,第一金不會有意見,但對象一定要經過第一金同意,前提是需要符合集團的利益,未來承接第一金人壽的合作策略夥伴,除將在台灣市場共同永續發展外,也必須是適合一起進軍大陸的對象。
對於主管機關至今仍未鬆口是否同意英傑華退出,尤其近期保險局長異動人,變數更多。惟蔡慶年強調,一定會尊重主管機關的意見,如果有適合的對象,將會向主管機關報告。
對於未來景氣看法,蔡慶年分析,8月外銷接單已有回升,因外銷訂單為領先指標,推測未來2~3個月景氣可能回溫,但還要觀察是「景氣上來是屬於一次性的」,還是常態趨勢,希望未來第4季景氣會比第3季好。
財部有意推動公股金控旗下效益不佳的子公司整併,第一金旗下第一金證券及第一金人壽獲利表現不佳,惟蔡慶年指出,第一金人壽今年可望出現獲利,證券則是整體行銷貢獻大,證券的重要性比投信高。蔡慶年的談話顯示第一金無意推動證券及人壽子公司整併。
蔡慶年表示,英傑華賣出價格是多少,第一金不會有意見,但對象一定要經過第一金同意,前提是需要符合集團的利益,未來承接第一金人壽的合作策略夥伴,除將在台灣市場共同永續發展外,也必須是適合一起進軍大陸的對象。
對於主管機關至今仍未鬆口是否同意英傑華退出,尤其近期保險局長異動人,變數更多。惟蔡慶年強調,一定會尊重主管機關的意見,如果有適合的對象,將會向主管機關報告。
對於未來景氣看法,蔡慶年分析,8月外銷接單已有回升,因外銷訂單為領先指標,推測未來2~3個月景氣可能回溫,但還要觀察是「景氣上來是屬於一次性的」,還是常態趨勢,希望未來第4季景氣會比第3季好。
財部有意推動公股金控旗下效益不佳的子公司整併,第一金旗下第一金證券及第一金人壽獲利表現不佳,惟蔡慶年指出,第一金人壽今年可望出現獲利,證券則是整體行銷貢獻大,證券的重要性比投信高。蔡慶年的談話顯示第一金無意推動證券及人壽子公司整併。
意外事故位居十大國人死因多年,尤其暑假期間,旅行出遊意外頻傳,加上颱風接力侵襲所帶來的意外傷亡,讓這段期間意外事故發生的機率攀升。
第一金人壽推出「鑫還本專案」,結合了意外傷害、醫療及還本三大功能,繳費及保障期間15年,保額從30萬至500萬都有,最低月繳保費1,000元即可投保,期滿後還能領回100%滿期保險金,保費有去有回,不管是想要強化保障的小資上班族,或是想累積資產的青壯族,都可利用。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指出,一般意外險雖然保費較低,但如果沒有申請理賠給付,民眾往往認為保費就浪費,投保意願不高。因此結合多項功能的還本意外險反而更能受到客戶青睞。
「第一金人壽鑫還本保險」除了意外傷害給付外,更強化了意外醫療保障,提供意外醫療住院日額保險金、骨折未住院、加護病房、重大燒燙傷及意外傷害急診保險金等。
林元輝表示,鑫還本專案的投保年齡為15足歲至60歲,期滿15年還本,適合各人生階段的保戶,用來做理財與保障規劃。例如父母為子女做理財規劃、青年族群加強保障規劃,或者中壯年人做規劃退休或資產配置。
林元輝建議,年輕或收入不多的小資族群,可設定保額為100萬元,每月繳交保費3,000元,15年滿期就有一筆54萬元的資金可供運用。對於有家庭的青壯族,保額則可提高到300萬元,除了強化保障外,也可以幫助資產累積,一次領回162萬元,也可做為兒女教育、出國、住家裝修或投資等需求。至於經濟較為充裕的族群,則可以將保額提高到500萬以上,讓自己享有更高的保障與意外醫療給付外(住院醫療日付額5,000元)。
第一金人壽推出「鑫還本專案」,結合了意外傷害、醫療及還本三大功能,繳費及保障期間15年,保額從30萬至500萬都有,最低月繳保費1,000元即可投保,期滿後還能領回100%滿期保險金,保費有去有回,不管是想要強化保障的小資上班族,或是想累積資產的青壯族,都可利用。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指出,一般意外險雖然保費較低,但如果沒有申請理賠給付,民眾往往認為保費就浪費,投保意願不高。因此結合多項功能的還本意外險反而更能受到客戶青睞。
「第一金人壽鑫還本保險」除了意外傷害給付外,更強化了意外醫療保障,提供意外醫療住院日額保險金、骨折未住院、加護病房、重大燒燙傷及意外傷害急診保險金等。
林元輝表示,鑫還本專案的投保年齡為15足歲至60歲,期滿15年還本,適合各人生階段的保戶,用來做理財與保障規劃。例如父母為子女做理財規劃、青年族群加強保障規劃,或者中壯年人做規劃退休或資產配置。
林元輝建議,年輕或收入不多的小資族群,可設定保額為100萬元,每月繳交保費3,000元,15年滿期就有一筆54萬元的資金可供運用。對於有家庭的青壯族,保額則可提高到300萬元,除了強化保障外,也可以幫助資產累積,一次領回162萬元,也可做為兒女教育、出國、住家裝修或投資等需求。至於經濟較為充裕的族群,則可以將保額提高到500萬以上,讓自己享有更高的保障與意外醫療給付外(住院醫療日付額5,000元)。
第一金人壽推出「鑫還本專案」,結合意外傷害保障、醫療保障及還本三大功能,繳費及保障期間15年,保額選擇從30萬至500萬,最低月繳保費1,000元即可投保,期滿後還能領回100%滿期保險金。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鑫還本保險」除意外傷害給付外,更強化意外醫療保障,提供意外醫療住院日額保險金、骨折未住院、加護病房、重大燒燙傷及意外傷害急診保險金等,對於經常在外奔波的族群提供保障,即使因意外傷害住院,也不需擔心醫療支出。
林元輝建議,年輕或收入不多的小資族群,可設定保額為100萬元,每月繳交保費3,000元,15年滿期就有一筆54萬元資金可供運用。經濟較為充裕的族群,則可將保額提高到500萬以上,享有更高的保障與意外醫療給付外(意外住院醫療日額給付為5,000元。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鑫還本保險」除意外傷害給付外,更強化意外醫療保障,提供意外醫療住院日額保險金、骨折未住院、加護病房、重大燒燙傷及意外傷害急診保險金等,對於經常在外奔波的族群提供保障,即使因意外傷害住院,也不需擔心醫療支出。
林元輝建議,年輕或收入不多的小資族群,可設定保額為100萬元,每月繳交保費3,000元,15年滿期就有一筆54萬元資金可供運用。經濟較為充裕的族群,則可將保額提高到500萬以上,享有更高的保障與意外醫療給付外(意外住院醫療日額給付為5,000元。
針對英商英傑華(AVIVA)希望撤出台灣市場,保險局長黃天牧昨(31)日表示,只要英傑華與第一金談出妥適的方案,提出有誠意的退場方式,金管會不會強留。
所謂有誠意的方案,黃天牧表示,無法幫AVIVA決定,可能是分階段逐步退出,或者是資金再轉投資到台灣其他地方等,重點是要讓第一金也能夠認同。
至今英傑華尚未向金管會說明要如何退場,金管會透過第一金與英傑華聯繫,據了解,英傑華上周四透過台灣公關公司發布新聞稿後,至今第一金都無法與英傑華聯繫上,凸顯雙方股東之間溝通有很大問題。
黃天牧曾對外表示,「外商保險公司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被外界解讀為黃天牧不准英傑華離開,他昨天出席金管會例行記者會,特地來說清楚對英傑華的監理態度。
他說,外商壽險公司短期進出,當然很不應該,不過,監理機關還是要回到現實面,市場要走下去,英傑華必須要跟第一金溝通出妥適的退場機制,即使離開,也要表現誠意與對市場的尊重。
所謂有誠意的方案,黃天牧表示,無法幫AVIVA決定,可能是分階段逐步退出,或者是資金再轉投資到台灣其他地方等,重點是要讓第一金也能夠認同。
至今英傑華尚未向金管會說明要如何退場,金管會透過第一金與英傑華聯繫,據了解,英傑華上周四透過台灣公關公司發布新聞稿後,至今第一金都無法與英傑華聯繫上,凸顯雙方股東之間溝通有很大問題。
黃天牧曾對外表示,「外商保險公司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被外界解讀為黃天牧不准英傑華離開,他昨天出席金管會例行記者會,特地來說清楚對英傑華的監理態度。
他說,外商壽險公司短期進出,當然很不應該,不過,監理機關還是要回到現實面,市場要走下去,英傑華必須要跟第一金溝通出妥適的退場機制,即使離開,也要表現誠意與對市場的尊重。
英國最大保險業集團英傑華(Aviva)日前不顧台灣金融監理機關金管會的反對,以168字的新聞稿,宣告與舊愛第一金分手。網路上流傳的哀怨名句:「為什麼在一起需要兩個人同意,結婚還要爸媽點頭,分手卻只要一個人做決定?」拿來形容此一事件,倒也十分生動貼切。2008年1月第一英傑華人壽(現在的第一金人壽)正式營運時,不但得到爸媽(金管會)的祝福,小倆口也信誓旦旦要天長地久。那知「婚後」不久,就因經營理念不合,英傑華放出要分手的訊息,恰似「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開」,但金管會對於英傑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相當不諒解,堅持不答應。這是外商壽險公司「出不去」的情況。
在另一方面,法商安盛(AXA)集團於5月間向金管會遞件申設在台分公司,卻被金管會拒絕。安盛集團於1993年和澳洲商國衛合資設立安盛國衛人壽,集團總部於2001年決定撤出台灣市場,將4萬多張保單出售給全球人壽,但安盛國衛人壽在台營業執照還在。安盛集團2 006年併購瑞士信貸集團下Winterthur保險事業,進而取得瑞泰人壽,次年就把瑞泰人壽賣給中國人壽,這是安盛集團第二次離開台灣。安盛集團這次捲土重來,以英屬百慕達商安盛人壽為主體,申請在台設分公司之所以被拒絕,原因是金管會對於安盛集團進進出出的作法十分感冒。這是外商壽險公司「進不來」的情況。
兩家外商壽險公司「出不去」或「進不來」,金管會的決定,外表上看似大相逕庭,但其實無論「出不去」或「進不來」,基本原因都相同:金管會不希望外商壽險公司「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增加市場的混亂,因為壽險業本質上應是長期經營的行業,而且台灣的壽險市場已經是個「吃不飽」的市場。
2011年全體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受經濟成長趨緩與前一年高基期影響,創近10年來的首次衰退,較上年同期減少4.5%。壽險業者受困於近十多年來利率持續走低,因而產生「利差損」,尤其多年前推出的高利率保單,更是許多經營已久的壽險公司最大的痛。並且,由於保障型壽險保單性質屬於長年期負債,在國內卻沒有足夠的長年期資產 (例如20年期、30年期公債)可以投資,藉以達到「年期對稱」(D uration Match)。
遙想十大建設時期,政府發行鉅額長年期公債,業者購買公債,以公債利息為準,發行相對應的保單,笑稱當時甚麼都不做也都可以獲利。近幾年來由於政府公債發行餘額已經瀕臨上限,以致公債發行額不敷各界所需,壽險業者賺取國內利差的時代已經回不來了,因此目前有高達37%的資產配置於國外,雖然賺了國外的「利差益」,但常因匯率變動賠了「匯差損」。
此外,業者原先採用第四回合經驗生命表,多年來由於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死亡給付延後,業者還有「死差益」可以填補「利差損」、「匯差損」。今年7月1日開始,採用第五回合經驗生命表,為反應平均餘命延長,有關死亡保障的險種,保險費率降低,而使這部分的死差益減少;至於醫療險、長期看護險等險種,為反應平均餘命延長,保費必須提高,此類保單的銷售,在一開始可能會施展不開。因此,保險業繼續成為「艱苦行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1年底壽險業有將近新台幣12兆元的資金,卻只有4,319億元左右的淨值,而且虧損42億元,但已經較2010年虧損215億元有大幅改善。淨值比率偏低,財務體質脆弱,連續數年虧損,獲利前景看淡,本業這樣艱困的行業,卻還有人絡繹於途,爭相投入,乍看之下,實在令人費解。
坊間盛傳,12兆元資金的運用,所產生的龐大周邊利益,才是吸引人爭相投入的原因。例如:超過7,000億元的股票投資,成為證券經紀商極力爭取的衣食父母;而壽險公司從養地到不動產完成開發,整個流程裡的資金運用,更「造福」許多相關行業的業者。另外,保險公司龐大的業務員人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通路資源。因而,這個艱困行業,除了被政府接管的國華人壽情形特殊,其他公司經營權易手的情形這些年裡仍陸續發生,尤其像南山人壽這種經營健全的公司,更引起各方人馬競逐。若非保險局對於股東適格性訂定規範,否則「搶著要」的情況可能還會更熱烈。
綜言之,保險業由於其保險給付屬於長期負債,且保戶若主動解約更有相當程度的保單價值損失,因而若干壽險公司,其經營雖有虧損,也不致有「擠兌」之虞。於整體市場已趨飽和情況下,除非外商壽險公司有長期經營承諾,否則主管機關採取行政措施,使之「出不去」或「進不來」,恐難避免。整個壽險市場雖然「吃不飽」,個別公司卻隨時有人「搶著要」,看似充滿矛盾,其實背後自有一套故事。主管機關宜對業者加強監理,莫讓冰山底下的巨大冰層,撞毀了鐵達尼號郵輪。
在另一方面,法商安盛(AXA)集團於5月間向金管會遞件申設在台分公司,卻被金管會拒絕。安盛集團於1993年和澳洲商國衛合資設立安盛國衛人壽,集團總部於2001年決定撤出台灣市場,將4萬多張保單出售給全球人壽,但安盛國衛人壽在台營業執照還在。安盛集團2 006年併購瑞士信貸集團下Winterthur保險事業,進而取得瑞泰人壽,次年就把瑞泰人壽賣給中國人壽,這是安盛集團第二次離開台灣。安盛集團這次捲土重來,以英屬百慕達商安盛人壽為主體,申請在台設分公司之所以被拒絕,原因是金管會對於安盛集團進進出出的作法十分感冒。這是外商壽險公司「進不來」的情況。
兩家外商壽險公司「出不去」或「進不來」,金管會的決定,外表上看似大相逕庭,但其實無論「出不去」或「進不來」,基本原因都相同:金管會不希望外商壽險公司「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增加市場的混亂,因為壽險業本質上應是長期經營的行業,而且台灣的壽險市場已經是個「吃不飽」的市場。
2011年全體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受經濟成長趨緩與前一年高基期影響,創近10年來的首次衰退,較上年同期減少4.5%。壽險業者受困於近十多年來利率持續走低,因而產生「利差損」,尤其多年前推出的高利率保單,更是許多經營已久的壽險公司最大的痛。並且,由於保障型壽險保單性質屬於長年期負債,在國內卻沒有足夠的長年期資產 (例如20年期、30年期公債)可以投資,藉以達到「年期對稱」(D uration Match)。
遙想十大建設時期,政府發行鉅額長年期公債,業者購買公債,以公債利息為準,發行相對應的保單,笑稱當時甚麼都不做也都可以獲利。近幾年來由於政府公債發行餘額已經瀕臨上限,以致公債發行額不敷各界所需,壽險業者賺取國內利差的時代已經回不來了,因此目前有高達37%的資產配置於國外,雖然賺了國外的「利差益」,但常因匯率變動賠了「匯差損」。
此外,業者原先採用第四回合經驗生命表,多年來由於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死亡給付延後,業者還有「死差益」可以填補「利差損」、「匯差損」。今年7月1日開始,採用第五回合經驗生命表,為反應平均餘命延長,有關死亡保障的險種,保險費率降低,而使這部分的死差益減少;至於醫療險、長期看護險等險種,為反應平均餘命延長,保費必須提高,此類保單的銷售,在一開始可能會施展不開。因此,保險業繼續成為「艱苦行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1年底壽險業有將近新台幣12兆元的資金,卻只有4,319億元左右的淨值,而且虧損42億元,但已經較2010年虧損215億元有大幅改善。淨值比率偏低,財務體質脆弱,連續數年虧損,獲利前景看淡,本業這樣艱困的行業,卻還有人絡繹於途,爭相投入,乍看之下,實在令人費解。
坊間盛傳,12兆元資金的運用,所產生的龐大周邊利益,才是吸引人爭相投入的原因。例如:超過7,000億元的股票投資,成為證券經紀商極力爭取的衣食父母;而壽險公司從養地到不動產完成開發,整個流程裡的資金運用,更「造福」許多相關行業的業者。另外,保險公司龐大的業務員人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通路資源。因而,這個艱困行業,除了被政府接管的國華人壽情形特殊,其他公司經營權易手的情形這些年裡仍陸續發生,尤其像南山人壽這種經營健全的公司,更引起各方人馬競逐。若非保險局對於股東適格性訂定規範,否則「搶著要」的情況可能還會更熱烈。
綜言之,保險業由於其保險給付屬於長期負債,且保戶若主動解約更有相當程度的保單價值損失,因而若干壽險公司,其經營雖有虧損,也不致有「擠兌」之虞。於整體市場已趨飽和情況下,除非外商壽險公司有長期經營承諾,否則主管機關採取行政措施,使之「出不去」或「進不來」,恐難避免。整個壽險市場雖然「吃不飽」,個別公司卻隨時有人「搶著要」,看似充滿矛盾,其實背後自有一套故事。主管機關宜對業者加強監理,莫讓冰山底下的巨大冰層,撞毀了鐵達尼號郵輪。
英傑華人壽要撤離台灣保險市場,出現轉機。保險局長黃天牧31日表示,保險局沒有所謂不准英傑華退出,但要求必須與合資方第一金控談出妥適、第一金也能接受的退場方案,且必須展現對台灣市場的尊重與承諾。
第一金控昨天與英傑華集團直接聯繫,英傑華集團表達將執行董事會退出台灣市場的決議。第一金副總洪新湜表示,英傑華在會中強調,2年多來一直表達要退出台灣市場,希望未來第一金能協助解決,找出雙方都能接受並兼顧保戶權益的方案,未來雙方將協調出最佳退出方案並送交金管會核准。
黃天牧昨天多次強調,英傑華要展現對台灣市場、監理官及保戶的誠意及尊重,同時英傑華在台灣仍有資產管理公司等,若能繼續投資台灣、加碼投資其他金融項目,黃天牧說:「或許也是可行方式之一,會有一定程度的彈性。」這般發言似有軟化,但他強調,保險局立場並沒有「重大轉折」。
第一金控昨天與英傑華集團直接聯繫,英傑華集團表達將執行董事會退出台灣市場的決議。第一金副總洪新湜表示,英傑華在會中強調,2年多來一直表達要退出台灣市場,希望未來第一金能協助解決,找出雙方都能接受並兼顧保戶權益的方案,未來雙方將協調出最佳退出方案並送交金管會核准。
黃天牧昨天多次強調,英傑華要展現對台灣市場、監理官及保戶的誠意及尊重,同時英傑華在台灣仍有資產管理公司等,若能繼續投資台灣、加碼投資其他金融項目,黃天牧說:「或許也是可行方式之一,會有一定程度的彈性。」這般發言似有軟化,但他強調,保險局立場並沒有「重大轉折」。
對於英傑華撤台,第一金早有心理準備。第一金董事長蔡慶年表示,未來英傑華若撤資,將尋找國際級大型保險公司合作,共同進軍台灣及大陸兩岸保險市場。
第一金控連續多日都找不到英傑華相關人士,昨(30)日首度針對「英傑華集團聲明退出台灣市場」發布聲明,強調對台灣壽險市場長期經營有信心,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未來第一金人壽營運將不受股東結構變動的影響。
英傑華二度發布新聞稿表達撤台態度,目前關鍵是主管機關金管會不同意雙分「分手」,第一金只能急著跳腳。相關人士私下抱怨,「主管機關就是不放,讓他們真的很為難,就算有其他策略聯盟夥伴有意入股,也沒人敢談」。
第一金表示,該集團基於事業版圖發展、集團獲利來源多元化及積極拓展財富管理業務,期藉由壽險、銀行及證券投信整合,滿足契合消費者對全方位理財服務需求;因此,於2007年選擇與英傑華合資成立子公司第一金人壽,共同為發展保險業務目標而努力。
第一金控連續多日都找不到英傑華相關人士,昨(30)日首度針對「英傑華集團聲明退出台灣市場」發布聲明,強調對台灣壽險市場長期經營有信心,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未來第一金人壽營運將不受股東結構變動的影響。
英傑華二度發布新聞稿表達撤台態度,目前關鍵是主管機關金管會不同意雙分「分手」,第一金只能急著跳腳。相關人士私下抱怨,「主管機關就是不放,讓他們真的很為難,就算有其他策略聯盟夥伴有意入股,也沒人敢談」。
第一金表示,該集團基於事業版圖發展、集團獲利來源多元化及積極拓展財富管理業務,期藉由壽險、銀行及證券投信整合,滿足契合消費者對全方位理財服務需求;因此,於2007年選擇與英傑華合資成立子公司第一金人壽,共同為發展保險業務目標而努力。
離開台灣市場,英傑華鐵了心。英國最大保險業者英傑華(AVIVA)集團昨(26)日委託愛德曼公關顧問台灣分公司隔海嗆聲,發出聲明指「證實即將退出台灣市場,且英傑華已向金融管理委員會申請批准」。
英傑華在聲明內容指出,即將退出台灣市場,以落實專注在高成長市場的經營策略,且強調退出計畫是英傑華根據經營布局與投資報酬策略規劃出的結果。
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表示,英傑華的目標是將重心放在少數高成長市場,並使經營更有效率,因此將退出台灣市場,以利集團的資產組合最佳化並達成財務收益最大化。
英傑華2008年與第一金合資成立第一金英傑華人壽,第一金出資51%、英傑華出資49%,實收資本額22.5億元,2009年8月更名第一金人壽。英傑華2010年10月起便傳出有意出售第一金人壽持股,昨天則是該集團首度發布正式聲明。
針對英傑華集團昨天的聲明,第一金控指出,事前完全不知情。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表示,之前英傑華曾口頭告知要退出台灣市場,這次應該只是英傑華正式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未來還要看主管機關准駁與否。
第一金人壽2008~2010年分別虧損6.4億元、1.84億元、1.43億元,原本成立時預定2011年可損益兩平,但去年仍虧損2.68億元,經過4年12.35億元的虧損,第一金人壽目前淨值約10億元上下,不到成立時的一半,RBC(資本適足率)則仍高於700%,超過法令規定的200%,沒有增資的急迫性。
如果以第一金人壽的股東權益來看,還剩13.43億元,英傑華現在若按比例打包,最多也僅能拿回6.58億元,相關人士指出,從第一金人壽籌組開始,雙方對福利制度、商品規劃都因本土、外商理念不同而拉鋸,其中商品銷售重點不同,更成為英傑華決定拆夥的關鍵。
英傑華在聲明內容指出,即將退出台灣市場,以落實專注在高成長市場的經營策略,且強調退出計畫是英傑華根據經營布局與投資報酬策略規劃出的結果。
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表示,英傑華的目標是將重心放在少數高成長市場,並使經營更有效率,因此將退出台灣市場,以利集團的資產組合最佳化並達成財務收益最大化。
英傑華2008年與第一金合資成立第一金英傑華人壽,第一金出資51%、英傑華出資49%,實收資本額22.5億元,2009年8月更名第一金人壽。英傑華2010年10月起便傳出有意出售第一金人壽持股,昨天則是該集團首度發布正式聲明。
針對英傑華集團昨天的聲明,第一金控指出,事前完全不知情。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表示,之前英傑華曾口頭告知要退出台灣市場,這次應該只是英傑華正式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未來還要看主管機關准駁與否。
第一金人壽2008~2010年分別虧損6.4億元、1.84億元、1.43億元,原本成立時預定2011年可損益兩平,但去年仍虧損2.68億元,經過4年12.35億元的虧損,第一金人壽目前淨值約10億元上下,不到成立時的一半,RBC(資本適足率)則仍高於700%,超過法令規定的200%,沒有增資的急迫性。
如果以第一金人壽的股東權益來看,還剩13.43億元,英傑華現在若按比例打包,最多也僅能拿回6.58億元,相關人士指出,從第一金人壽籌組開始,雙方對福利制度、商品規劃都因本土、外商理念不同而拉鋸,其中商品銷售重點不同,更成為英傑華決定拆夥的關鍵。
英傑華人壽昨(26)日罕見發出聲明稿,證實要退出台灣市場,轉往少數高成長、經營更有效率的市場,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回擊,指英傑華並未與保險局進一步溝通,就透過媒體聲明「並不恰當」,且至今保險局未收到英傑華的申請文件。
陳開元表示,當初英傑華在2007年來申請,提供保險局中長期的未來規劃、且對英傑華在台灣市場的發展有「期待」,身為金融業者,這承諾即代表集團的「誠信」,若英傑華要不顧一切棄守台灣市場,監理官是有尊嚴、且各國監理官間都會彼此聯繫,亦即別的國家也不會容忍英傑華這種對台灣不守信、不負責的作法。
陳開元指出,英傑華4月以其亞洲區總裁Simon Machell名義來函金管會,說明其經營及策略考量,但保險局5月已回函,要求英傑華與第一金控間應再好好溝通,之後英傑華即未再有任何動作或與金管會溝通。
昨日英傑華發出聲明,強調已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且文中貶抑台灣保險市場非高成長市場、投資報酬及經營效率不佳等,讓保險局「不悅」。陳開元說:「反正我們不會客氣的。」
2008年1月開業的第一金人壽(原名第一英傑華人壽),首年就衝出116億元新契約保費,但第二年即掉到33億元左右,傳出英傑華與第一金間經營理念不同,2010年中即傳出英傑華打算退出台灣市場,保險局長黃天牧曾表示,外商壽險公司要到台灣市場,都有中長期發展計畫及評估,怎麼經營不到3年就決定退出,「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陳開元說,任何外商壽險要進來或要離開,都必須提出可說服金管會的理由,現在英傑華的理由不是保險局可接受的,保險局已要求第一金立即了解英傑華的態度及作法。陳開元最後更說重話:「英傑華把自己的誠信當成什麼。」
陳開元表示,當初英傑華在2007年來申請,提供保險局中長期的未來規劃、且對英傑華在台灣市場的發展有「期待」,身為金融業者,這承諾即代表集團的「誠信」,若英傑華要不顧一切棄守台灣市場,監理官是有尊嚴、且各國監理官間都會彼此聯繫,亦即別的國家也不會容忍英傑華這種對台灣不守信、不負責的作法。
陳開元指出,英傑華4月以其亞洲區總裁Simon Machell名義來函金管會,說明其經營及策略考量,但保險局5月已回函,要求英傑華與第一金控間應再好好溝通,之後英傑華即未再有任何動作或與金管會溝通。
昨日英傑華發出聲明,強調已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且文中貶抑台灣保險市場非高成長市場、投資報酬及經營效率不佳等,讓保險局「不悅」。陳開元說:「反正我們不會客氣的。」
2008年1月開業的第一金人壽(原名第一英傑華人壽),首年就衝出116億元新契約保費,但第二年即掉到33億元左右,傳出英傑華與第一金間經營理念不同,2010年中即傳出英傑華打算退出台灣市場,保險局長黃天牧曾表示,外商壽險公司要到台灣市場,都有中長期發展計畫及評估,怎麼經營不到3年就決定退出,「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陳開元說,任何外商壽險要進來或要離開,都必須提出可說服金管會的理由,現在英傑華的理由不是保險局可接受的,保險局已要求第一金立即了解英傑華的態度及作法。陳開元最後更說重話:「英傑華把自己的誠信當成什麼。」
安盛人壽(AXA)申請要進台灣,被金管會駁回,至今仍不放棄,還在努力溝通;英傑華人壽處心積慮要離開台灣,卻走也走不掉,外界看來,保險局的監理怎會「想來的進不來,想走的不能走」?其實保險局在乎的只有「承諾」兩個字。
安盛人壽這次是第三度申請要來台灣發展,且以分公司架構,前兩次離開,都有些保戶問題沒有處理妥適,這次又只以資本額較低的分公司模式重回台灣,重回的理由說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保險局認為安盛人壽先前未處理好對台灣保戶的承諾,這次守信、負責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英傑華人壽是英國極資深的大型壽險集團,卻來台不到3年就要棄守,雖說可能是與合資方理念不合,但就保險局而言,大型金融業要進軍任何一市場,都應有透徹的市場調查及評估,選定合資對象也應是三思後的決定,現在只以理念不合及市場成長性不足,當成退出的理由,保險局難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每一張保單至少都是6年以上的承諾,當初保戶將資金交給壽險公司,多少都有評估公司的品牌,現在大股東或外商壽險公司說走就走,等於是對保戶失信,且若先前銷售的保單在多年後成為財務上的壓力,外商已離開,最後還是台灣自己要解決問題。
安盛人壽這次是第三度申請要來台灣發展,且以分公司架構,前兩次離開,都有些保戶問題沒有處理妥適,這次又只以資本額較低的分公司模式重回台灣,重回的理由說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保險局認為安盛人壽先前未處理好對台灣保戶的承諾,這次守信、負責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英傑華人壽是英國極資深的大型壽險集團,卻來台不到3年就要棄守,雖說可能是與合資方理念不合,但就保險局而言,大型金融業要進軍任何一市場,都應有透徹的市場調查及評估,選定合資對象也應是三思後的決定,現在只以理念不合及市場成長性不足,當成退出的理由,保險局難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每一張保單至少都是6年以上的承諾,當初保戶將資金交給壽險公司,多少都有評估公司的品牌,現在大股東或外商壽險公司說走就走,等於是對保戶失信,且若先前銷售的保單在多年後成為財務上的壓力,外商已離開,最後還是台灣自己要解決問題。
英國最大保險業者英傑華(AVIVA)昨(26)日發布新聞稿,對外宣布將退出台灣市場,這動作金管會與合資夥伴第一金事先都不知情。英傑華高分貝宣告想撤資,創下外商壽險公開槓上主管機關首例。
英傑華2008年與第一金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金人壽,目前股本22.5億元,英傑華持股49%。早在2010年,英傑華便對外釋放有意撤資消息,但被金管會以違反長期經營承諾而不准撤資,創國內史上外商壽險想退卻退不了的首例。
第一金人壽目前有效保單約10萬件,投資型保單為最大宗,占首年保費高達80%,次為房貸壽險,約占8% 。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總經理林元輝昨均強調,保戶權益不受任何影響。
英傑華昨天委託公關公司發布的聲明只有短短168字,文中提到,退出台灣市場是為落實專注高成長市場的經營策略,強調「已向金管會申請批准」。
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將重心放在少數高成長市場,並使經營更有效率。退出台灣市場有利集團資產組合最佳化及財務收益最大化。
英傑華決定撤台已逾1年,一直等不到金管會同意,昨日使出「撒手?」—主動發布新聞稿,不僅第一金高層錯愕,第一時間急著聯絡英傑華卻碰壁,連金管會也事先不知情,獲知消息後,立即去電第一金了解情況。
至昨天晚上為止,第一金透過英傑華委託的公關公司,並去電新加坡及大陸等地,試圖尋找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及亞太區總部兼中英人壽總裁Eric等人,想要了解英傑華的態度,但都沒有任何回音。
第一金高層表示,昨天一直未能聯絡到對方,不了解英傑華為何如此做,也有人質疑英傑華的作法相當不智,認為雙方還沒有找出解決方案,就大動作發布新聞稿,對第一金是個傷害。
第一金認為,英傑華出其不意,突然發布新聞稿的動作,讓他們有被將一軍的感覺,不能不顧另一個大股東,就自己跑,英傑華應想想是否對其商譽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英傑華2008年與第一金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金人壽,目前股本22.5億元,英傑華持股49%。早在2010年,英傑華便對外釋放有意撤資消息,但被金管會以違反長期經營承諾而不准撤資,創國內史上外商壽險想退卻退不了的首例。
第一金人壽目前有效保單約10萬件,投資型保單為最大宗,占首年保費高達80%,次為房貸壽險,約占8% 。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總經理林元輝昨均強調,保戶權益不受任何影響。
英傑華昨天委託公關公司發布的聲明只有短短168字,文中提到,退出台灣市場是為落實專注高成長市場的經營策略,強調「已向金管會申請批准」。
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將重心放在少數高成長市場,並使經營更有效率。退出台灣市場有利集團資產組合最佳化及財務收益最大化。
英傑華決定撤台已逾1年,一直等不到金管會同意,昨日使出「撒手?」—主動發布新聞稿,不僅第一金高層錯愕,第一時間急著聯絡英傑華卻碰壁,連金管會也事先不知情,獲知消息後,立即去電第一金了解情況。
至昨天晚上為止,第一金透過英傑華委託的公關公司,並去電新加坡及大陸等地,試圖尋找英傑華高成長市場總裁Simon Machell及亞太區總部兼中英人壽總裁Eric等人,想要了解英傑華的態度,但都沒有任何回音。
第一金高層表示,昨天一直未能聯絡到對方,不了解英傑華為何如此做,也有人質疑英傑華的作法相當不智,認為雙方還沒有找出解決方案,就大動作發布新聞稿,對第一金是個傷害。
第一金認為,英傑華出其不意,突然發布新聞稿的動作,讓他們有被將一軍的感覺,不能不顧另一個大股東,就自己跑,英傑華應想想是否對其商譽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英傑華想撤資,歹戲拖棚2年後,昨(26)日首次發布聲明稿承認市場傳言,卻讓10萬名保戶惶惶不安。保險是特許行業,大股東、主管機關都有社會責任。
英傑華可不可以撤資?英傑華是否找到買家?第一金願不願意出手承接股權?金管會、兩大股東都有義務對社會大眾、投資人與保戶說清楚。
英傑華當初和第一金成立合資公司,主要看好台灣的銀行保險商機。不過,合作初期,兩大股東對商品策略看法大不同。土洋磨合原非易事,雙方心結愈積愈深;合資後2年,2010年開始各自對媒體放話。
當時,金管會保險局以時間太短不准,然而時過境遷,原本太短的2年,現在已變成5年;5年對持股49%的外商而言,究竟符不符合退場要求?保險局有必要公開宣示立場。
對英傑華而言,面對主管機關曖昧不明的態度,乾脆主動找公關公司說明退場心意,一來逼金管會表態,二來昭告天下,讓潛在買家找上門。
然而這種的作法,尚未收到成效,便先造成保戶不安、傷及第一金人壽商譽,對於英國第一大壽險公司而言,手法未免太拙劣。
英傑華可不可以撤資?英傑華是否找到買家?第一金願不願意出手承接股權?金管會、兩大股東都有義務對社會大眾、投資人與保戶說清楚。
英傑華當初和第一金成立合資公司,主要看好台灣的銀行保險商機。不過,合作初期,兩大股東對商品策略看法大不同。土洋磨合原非易事,雙方心結愈積愈深;合資後2年,2010年開始各自對媒體放話。
當時,金管會保險局以時間太短不准,然而時過境遷,原本太短的2年,現在已變成5年;5年對持股49%的外商而言,究竟符不符合退場要求?保險局有必要公開宣示立場。
對英傑華而言,面對主管機關曖昧不明的態度,乾脆主動找公關公司說明退場心意,一來逼金管會表態,二來昭告天下,讓潛在買家找上門。
然而這種的作法,尚未收到成效,便先造成保戶不安、傷及第一金人壽商譽,對於英國第一大壽險公司而言,手法未免太拙劣。
英商英傑華(AVIVA)發布新聞稿表明要退出台灣市場,惹毛金管會。金管會保險局昨(26 )日表示,AVIVA不跟金管會溝通,而是透過媒體披露,非常不恰當;且「AVIVA不遵守當初來台的長期經營承諾,誠信在哪裡?」
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表示,英傑華不論要進要出,都要有充分的理由來說服主管機關。監理機關也是有尊嚴的,「你這樣欺負台灣的監理機關,國際上會怎麼看你?」
對於英傑華表示退出理由是「依據其經營布局與投資報酬策略規劃出的結果」,暗指在台的投資報酬率不佳。陳開元說,公司經營不好,自己要先檢討。
若英傑華找好接手對象,金管會是否仍不允許退出?陳開元表示,這是假設性問題,還是希望英傑華與第一金好好談,時空環境改變,說不定雙方可以繼續合作下去。
陳開元表示,英傑華如果要走,接手者須符合大股東適格性,也就是類似南山案的「五大原則」,包括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資金來源須符合法令規定、有專業經營能力、對併購公司有長期經營承諾及有財務能力因應未來增資需求。
今年4月,英傑華亞洲總部便行文給金管會,表達希望退出。金管會5月回函,要求英傑華先跟合資夥伴第一金先談好處理模式,再跟金管會講。
陳開元說,5月回函至今,英傑華都沒跟金管會聯繫,亦未說明股權該怎麼處理,就透過媒體說要撤離台灣市場,非常不恰當。陳開元表示,英傑華要來時,提到3年計畫、5年等拓展業務計畫,但來台兩、三年就想撤走,「金融機構講出來的話,就要有誠信。」
對於英傑華要走,保險局長黃天牧也曾表態:「外資要來就來,要走就走,對台灣的保戶公平嗎?」外資保險進入台灣市場時,都有長期經營的承諾,「若要離開,當然要請他說清楚。」
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表示,英傑華不論要進要出,都要有充分的理由來說服主管機關。監理機關也是有尊嚴的,「你這樣欺負台灣的監理機關,國際上會怎麼看你?」
對於英傑華表示退出理由是「依據其經營布局與投資報酬策略規劃出的結果」,暗指在台的投資報酬率不佳。陳開元說,公司經營不好,自己要先檢討。
若英傑華找好接手對象,金管會是否仍不允許退出?陳開元表示,這是假設性問題,還是希望英傑華與第一金好好談,時空環境改變,說不定雙方可以繼續合作下去。
陳開元表示,英傑華如果要走,接手者須符合大股東適格性,也就是類似南山案的「五大原則」,包括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資金來源須符合法令規定、有專業經營能力、對併購公司有長期經營承諾及有財務能力因應未來增資需求。
今年4月,英傑華亞洲總部便行文給金管會,表達希望退出。金管會5月回函,要求英傑華先跟合資夥伴第一金先談好處理模式,再跟金管會講。
陳開元說,5月回函至今,英傑華都沒跟金管會聯繫,亦未說明股權該怎麼處理,就透過媒體說要撤離台灣市場,非常不恰當。陳開元表示,英傑華要來時,提到3年計畫、5年等拓展業務計畫,但來台兩、三年就想撤走,「金融機構講出來的話,就要有誠信。」
對於英傑華要走,保險局長黃天牧也曾表態:「外資要來就來,要走就走,對台灣的保戶公平嗎?」外資保險進入台灣市場時,都有長期經營的承諾,「若要離開,當然要請他說清楚。」
英商英傑華集團堅持撤出台灣市場,金管會卻不准,變成僵局。政大教授彭金隆昨(26)日表示,第一金與英傑華早已貌合神離,拖下去是兩敗俱傷,只要英傑華能確保保戶權益,建議金管會不必硬留。
彭金隆表示,這幾年因為數家外商壽險公司撤出,金管會對外商壽險公司來來去去非常感冒。
彭金隆說,保險公司來台時有些承諾,毀棄後,監理官一定很生氣,但因法令沒有限制外商不能走,只能說他有違誠信。此案已經拖了一段時間,社會成本大,與其彼此耗損,不如尊重市場意願。
彭金隆表示,這幾年因為數家外商壽險公司撤出,金管會對外商壽險公司來來去去非常感冒。
彭金隆說,保險公司來台時有些承諾,毀棄後,監理官一定很生氣,但因法令沒有限制外商不能走,只能說他有違誠信。此案已經拖了一段時間,社會成本大,與其彼此耗損,不如尊重市場意願。
第一金人壽甫在金管會公佈100年壽險公司財務與業務相關數據中 ,拿下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年繳化保費繼續率等兩大業務指標雙料冠 軍,其中,理賠訴訟率為0%、25個月繼續率高達99.39%。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繼續率都是與 保戶權益息息相關,前者代表客戶對理賠服務的滿意程度,而後者則 是業務招攬品質,表示99.39%保戶在投保滿兩年後仍願意續保。除 上述兩項指標外,第一金人壽在身故保障額度152.1萬也名列業界前 五強。
林元輝說,台灣銀行保險通路多銷售儲蓄型保單,因如果想要擴大 市佔率,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儲蓄險、利變型保單等來衝刺業績,短 期內可衝上「新契約保費前10名」,但往往讓公司面臨沉重財務壓力 ,長期對保戶來說不一定有利。
第一金人壽在開業第二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 ,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卻是穩健經營的開始。林 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在今年上半年已達損益平衡點,各種商品利潤 率皆為正值,代表所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不會造成公司營 運的負擔。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繼續率都是與 保戶權益息息相關,前者代表客戶對理賠服務的滿意程度,而後者則 是業務招攬品質,表示99.39%保戶在投保滿兩年後仍願意續保。除 上述兩項指標外,第一金人壽在身故保障額度152.1萬也名列業界前 五強。
林元輝說,台灣銀行保險通路多銷售儲蓄型保單,因如果想要擴大 市佔率,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儲蓄險、利變型保單等來衝刺業績,短 期內可衝上「新契約保費前10名」,但往往讓公司面臨沉重財務壓力 ,長期對保戶來說不一定有利。
第一金人壽在開業第二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 ,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卻是穩健經營的開始。林 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在今年上半年已達損益平衡點,各種商品利潤 率皆為正值,代表所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不會造成公司營 運的負擔。
根據金管會公佈100年壽險公司的財務與業務相關數據中,第一金人壽在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年繳化保費繼續率,兩大業務指標獲得雙料冠軍。
理賠訴訟率為0%、25個月繼續率高達99.39%,顯示第一金人壽的商品及服務深受保戶肯定。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繼續率,二項指標都是與保戶權益息息相關,前者代表了客戶對理賠服務的滿意度,後者則是業務招攬品質,表示99.39%的保戶在投保滿兩年後仍願意續保。
除了上述兩項指標外,第一金人壽在身故保障額152.1萬元也名列業界前五強,這與第一金人壽主推保障型商品的堅持息息相關。
國內銀行保險通路多銷售儲蓄型保單,因為如果想要擴大市佔率,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儲蓄險、利變型保單等來衝刺業績,短期內就可衝上「新契約保費前10名」。
但往往讓公司面臨沉重的財務壓力,長期對保戶來說不一定有利。
第一金人壽在開業第二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卻是穩健經營的開始。
林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在今年上半年已達損益平衡點,各種商品利潤率皆為正值,代表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不會造成公司營運的負擔。
理賠訴訟率為0%、25個月繼續率高達99.39%,顯示第一金人壽的商品及服務深受保戶肯定。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理賠訴訟率及25個月繼續率,二項指標都是與保戶權益息息相關,前者代表了客戶對理賠服務的滿意度,後者則是業務招攬品質,表示99.39%的保戶在投保滿兩年後仍願意續保。
除了上述兩項指標外,第一金人壽在身故保障額152.1萬元也名列業界前五強,這與第一金人壽主推保障型商品的堅持息息相關。
國內銀行保險通路多銷售儲蓄型保單,因為如果想要擴大市佔率,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儲蓄險、利變型保單等來衝刺業績,短期內就可衝上「新契約保費前10名」。
但往往讓公司面臨沉重的財務壓力,長期對保戶來說不一定有利。
第一金人壽在開業第二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卻是穩健經營的開始。
林元輝指出,第一金人壽在今年上半年已達損益平衡點,各種商品利潤率皆為正值,代表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不會造成公司營運的負擔。
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昨(16)日表示,金管會近期發文壽險公司,要求進行利變型年金壓力測試,並以最保守的狀況來增提準備金,第一金人壽為了因應相關措施,已在6月底前增提9,000多萬元的準備金。
他指出,第一金人壽開業第2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現在各種商品利潤率都是正值,代表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因此不會造成公司營運負擔。
據悉,由於近期保發中心針對利變型年金的1,000組利率情境進行現金流量測試,並提供金管會參考,金管會也發文要求壽險公司要以相關利率情境,進行利變型年金的壓力測試,並以最保守的狀況來增提準備金。
保險業者指出,今年各壽險公司為因應相關政策,合計必須增提的金額至少數十億元,甚至有機會上看百億元。壽險公司指出,銷售較多利變型年金的壽險,恐將面對更重的增提壓力,這也是主管機關少數針對單一險種的管理措施。
壽險公司主管表示,主管機關的用意主要是強化壽險公司清償能力,保障保戶權益,由於利變型年金保險類似定存替代品,近幾年大賣,如果針對不同的利率情境增提,可讓各壽險公司的現金流量管理更強健。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且現在提前因應,若未來利變型年金解約或到期,壽險公司多增提的部分也能回收,因此儘管短期間可能出現增提壓力,但長期來看,對壽險公司穩健經營反而是好事。
他指出,第一金人壽開業第2年就決定改以保障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為主,放棄類定存保單,儘管保費收入下降,但現在各種商品利潤率都是正值,代表銷售的商品皆為有利潤的商品,因此不會造成公司營運負擔。
據悉,由於近期保發中心針對利變型年金的1,000組利率情境進行現金流量測試,並提供金管會參考,金管會也發文要求壽險公司要以相關利率情境,進行利變型年金的壓力測試,並以最保守的狀況來增提準備金。
保險業者指出,今年各壽險公司為因應相關政策,合計必須增提的金額至少數十億元,甚至有機會上看百億元。壽險公司指出,銷售較多利變型年金的壽險,恐將面對更重的增提壓力,這也是主管機關少數針對單一險種的管理措施。
壽險公司主管表示,主管機關的用意主要是強化壽險公司清償能力,保障保戶權益,由於利變型年金保險類似定存替代品,近幾年大賣,如果針對不同的利率情境增提,可讓各壽險公司的現金流量管理更強健。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且現在提前因應,若未來利變型年金解約或到期,壽險公司多增提的部分也能回收,因此儘管短期間可能出現增提壓力,但長期來看,對壽險公司穩健經營反而是好事。
與我聯繫